2022年第53卷第1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目录
    2022, 53(14).
    [摘要](206) [HTML](0) [PDF 652.05 K](469)
    摘要:
    2  封面
    2022, 53(14).
    [摘要](162) [HTML](0) [PDF 2.88 M](486)
    摘要:
    3  2005—2020年中药复方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未获批准品种的回顾分析
    周跃华,刘炳林,周刚,胡流芳,张晓东
    2022, 53(14):4233-424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01
    [摘要](730) [HTML](0) [PDF 1.15 M](611)
    摘要:
    中药复方新药是中药新药研究和申报的主要类别。以2005—2020年申请临床试验(investigational new drug,IND)未获批准的中药复方新药为研究对象,对其适应症、处方来源、剂型、生产工艺等进行回顾分析;对涉及药理毒理、临床、药学及综合方面的主要缺陷进行分类梳理。结果 显示:(1)据不完全统计,2005—2020年申请IND的中药复方新药总数为895个,不批准369个,不批准率为41.23%。(2)不同适应症、处方来源、剂型、生产工艺的中药复方新药,在IND不批准率方面有一定差异。(3)从研究的主要缺陷分析,IND未获批准中药复方新药品种中,75.88%涉及药理毒理专业,34.08%涉及临床专业,22.19%涉及药学专业,32.80%涉及综合方面缺陷。(4)涉及药理毒理缺陷的品种,以药效实验项目及模型、毒理实验质量控制、毒理实验项目选择等方面的问题较多;涉及临床缺陷的,以临床定位、方药与病症不对应等问题较多;涉及药学缺陷的,以提取纯化工艺等方面的问题较多。对IND未获批准新药的回顾分析可为今后中药复方新药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4  从质量标准复核和审评视角浅析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制定工作(I)
    于姗姗,刘洪超,郭东晓,郭衍珩,袁炎炎,林永强,张秋红
    2022, 53(14):4243-424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02
    [摘要](650) [HTML](0) [PDF 832.37 K](642)
    摘要:
    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结束及质量标准制定技术要求实施后,国家及省级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的制定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梳理了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的研究历程及省级标准的探索研究成果,以山东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制定过程中的标准复核及审评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主要包括药材基原、生产工艺、定性/定量指标成分合理性等问题,挖掘了上述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提出了做好中药配方颗粒源头把控、寻求更加专属经济的检验方法、强化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以及构建以企业为核心、相关各方应合作共享的质量标准制定体系等建议,推动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以期促进中药配方颗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5  从质量标准复核和审评视角浅析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制定工作(II)
    刘洪超,于姗姗,齐红,李敏,董晓弟,黄蒙蒙,林永强,郭东晓
    2022, 53(14):4249-425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03
    [摘要](734) [HTML](0) [PDF 886.46 K](617)
    摘要:
    摘要: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结束后,为满足中医临床需要,目前国家和各省药品监管部门仍在加紧制定配方颗粒标准。以山东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复核及审评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针对原料合规性、原料基原区分及名称规范性、制法工序、质控指标和方法合理性等问题进行探讨,挖掘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关注原料饮片一致性及名称规范性、鼓励和督促企业持续推进生产工艺验证、聚焦检验方法和质量控制指标选择的合理性、构建标准复核及审评标准化体系等建议,以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推进中药配方颗粒产业更加健康有序,进而助力我国中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6  从质量标准复核和审评视角浅析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制定工作(Ⅲ)
    于姗姗,郭东晓,张秋红,王海燕,杨纯国,孟庆廷,刘洪超,林永强
    2022, 53(14):4256-426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04
    [摘要](690) [HTML](0) [PDF 890.03 K](958)
    摘要:
    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结束后,配方颗粒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以山东省配方颗粒标准制定过程中收到的反馈意见及标准执行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主要包括药材基原和饮片使用规范性、与生产工艺相关指标的统一、质量控制项目的 修订、特征图谱的结果判定等,提出了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智能制造水平;致力新型标准物质的研究,开发中药配方颗粒对照制剂;构建优质优价体系,基于中药配方颗粒对照制剂进行质量等级评价;推进配方颗粒监管及检验检测人才队伍建设,形成长效监管机制等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以期让配方颗粒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
    7  蓬莪术挥发油中倍半萜类化学成分及舒张子宫平滑肌活性
    崔婷,倪红,刘娟,彭成,熊亮,刘菲
    2022, 53(14):4265-426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05
    [摘要](761) [HTML](0) [PDF 801.33 K](477)
    摘要:
    目的 研究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根茎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及其舒张子宫平滑肌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中压液相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多种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通过NOE数据确定其相对构型,计算电子圆二色谱(ECD)确定其绝对构型。利用缩宫素致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痉挛模型考察化合物对子宫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 从蓬莪术挥发油中分离得到2个倍半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R,4S,5R,6R,7S,10R)-1(10),4(5)-双环氧吉玛烷-11(12)-烯-6-醇(1)和curcumanolide A(2)。其中化合物2对缩宫素诱导的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化合物1为1个新的吉玛烷型倍半萜,命名为双环氧吉玛烯醇。化合物2具有舒张子宫平滑肌活性。
    8  华中五味子根皮中1个新的菖蒲烯类倍半萜
    张东东,黄仕其,刘媛媛,孙玉,李玉泽,张化为,邓翀,宋小妹,王薇
    2022, 53(14):4270-427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06
    [摘要](592) [HTML](0) [PDF 799.95 K](493)
    摘要:
    目的 研究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根皮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结合NMR、MS和ECD等数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华中五味子根皮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R,10S,11S)-2,11,12-三羟基菖蒲烯(1)、五味子醇丁(2)、12-demethylwuweilignan I(3)、戈米辛M1(4)、异戈米辛O(5)、schisphenlignan C(6)、marlignan F(7)、wilsonilignan A(8)、sphenlignan A(9)、schinegllignan A(10)、schinegllignan B(11),化合物257对人肺癌A549细胞、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和SW620细胞具有细胞毒活性,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为12.1~38.7 μmol/L。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命名为华中五味子倍半萜A;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35781011首次从华中五味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7具有细胞毒活性。
    9  窄叶鲜卑花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降血脂活性研究
    刘宏栋,高余英,高琦,周小青,陈杰,朱金华,李飞,李斌
    2022, 53(14):4276-428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07
    [摘要](608) [HTML](0) [PDF 884.96 K](518)
    摘要:
    目的 研究窄叶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降血脂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再通过建立人肝癌HepG2细胞高脂模型测试各化合物调脂活性。结果 从窄叶鲜卑花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藜芦酸甲酯(1)、阿魏酸甲酯(2)、3-羟基-4-甲氧基肉桂酸甲酯(3)、3,4,5-三甲氧基肉桂醇(4)、对羟基桂皮酸甲酯-4-O-β-D-吡喃葡萄糖苷(5)、藜芦酸葡萄糖苷(6)、aglycone(7)、aruncide A(8)、3-[(2E)-4-hydroxyl-4-methyl-2-pentenyl)]furan-5H-2-one(9)、吐叶醇(10)、蚱蜢酮(11)、3,7-dimethyl-3(Z),6-octadien-5-one-1-O-β-D-glucoside(12)、(2R,3S,4S)-4-(4-hydroxy-3-methoxybenzyl)-2-(5-hydroxy-3-methoxyphenyl)-3-(hydroxymethyl)-tetrahydrofuran-3-ol(13)、1,2-bis (4-hydroxy-3-methoxyphenyl)-1,3-propanediol(14)、salicifoneoliganol(15)、herpetriol(16)、达玛烯二醇-II(17)、山楂酸甲酯(18)、麦珠子酸(19)、阿魏酸二十四烷酯(20)、对羟基反式肉桂酸二十四烷基酯(21)。结论 化合物1810111321为首次从鲜卑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81718在体外实验中显示出降脂活性。
    10  基于仿生技术对薏苡仁麸炒过程中色泽气味变化研究
    陈鹏,肖晓燕,梅茜,李林,毛春芹,刘明贵,陆兔林,徐葱茏
    2022, 53(14):4285-429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08
    [摘要](280) [HTML](0) [PDF 2.42 M](486)
    摘要:
    目的 对薏苡仁麸炒过程中的色泽与气味进行客观量化并对色泽与气味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CM-5型分光测色计(电子眼)及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并通过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风味热图等方法对获取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薏苡仁外观色泽整体上呈现变暗(L*值不断降低)、变红(a*值不断增加)、变黄(b*值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基于粉末色度值L*a*b*所构建的判别函数实现了生薏苡仁及不同炮制程度麸炒薏苡仁饮片的区分。薏苡仁固有及在麸炒过程中共检测出34种挥发性气味物质,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挥发性气味物质的丰富度不断提高。热图分析结果表明1-丁烯、2-丁烯、丙烯醛、乙硫醇、2-丁醇、乙偶姻、1,4-二氧六环、丙二醇、1-甲基-1H-吡咯、甲基环己烯、丁酸乙酯、丁基二甲硫醚、糠醇、辛内酯14种成分在薏苡仁麸炒过程中变化最为明显。PCA与DFA均可实现生薏苡仁及不同炮制程度麸炒薏苡仁饮片的区分。结论 通过电子眼、电子鼻仿生技术对薏苡仁麸炒过程中色泽与气味变化进行研究,为基于性状进行中药炮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11  中药复方配伍理论下生血宝复方化学成分溶出规律研究
    李世雄,赵思宇,李源,何文婧,张喜利,刘文龙
    2022, 53(14):4298-430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09
    [摘要](503) [HTML](0) [PDF 1.57 M](697)
    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7种配伍及7个单味组成药的单个化学成分与总响应成分的溶出量及变化情况,探讨生血宝复方配伍理论背后的科学内涵。方法 根据生血宝复方中君臣佐使组方规律将各单味药重新进行配伍分组,建立16种成分(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红景天苷、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苷、二苯乙烯苷、木犀草苷、毛蕊异黄酮、特女贞苷、白藜芦醇、木犀草素、蟛蜞菊内酯、芒柄花素、旱莲苷A、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同时含量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方法学,并运用总量统计矩等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7种配伍分组(君、臣、佐使、君加臣、君加佐使、臣加佐使、复方)16个成分的总溶出量前3位的是E(君+佐使)、复方组、C(佐使),分别为2.956 3、2.884 6、2.007 2 mg/g,与复方指纹图谱相似度最高前3位是D(君+臣)、B(臣)和墨旱莲,其值分别为0.767、0.754、0.711。结论 从中药化学成分溶出规律角度探讨了中药复方配伍理论科学内涵,研究结果揭示了生血宝复方中各成分的溶出度受复方配伍规律的影响与支配,同时也为生血宝复方制剂的现代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12  延胡索乙素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油制剂、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药动学研究
    李君霞,曹亚蕊,王金涛,方晓东
    2022, 53(14):4307-431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10
    [摘要](408) [HTML](0) [PDF 1.92 M](466)
    摘要:
    目的 制备延胡索乙素磷脂复合物(tetrahydropalmatine phospholipids complex,THP-PC)、延胡索乙素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THP-PC solid dispersion,THP-PC-SD)、延胡索乙素磷脂复合物油制剂(THP-PC oil preparation,THP-PC-OP)和延胡索乙素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THP-PC nanosuspensions,THP-PC-NPs),并分别比较其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 溶剂挥发法分别制备THP-PC和THP-PC-SD,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PD)技术分析THP的存在状态。高压均质法制备THP-PC-NPs,测定粒径及ζ电位。以THP混悬液为参考,分别比较THP-PC、THP-PC-SD和THP-PC-NPs体外溶出情况。SD大鼠分别ig给予THP、THP-PC、THP-PC-SD、THP-PC-OP和THP-PC-NPs,HPLC法测定THP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THP在THP-PC、THP-PC-SD中均以无定型状态存在。THP-PC-NPs平均粒径为(184.57±10.41)nm,ζ电位为(−31.26±1.93)mV。THP-PC、THP-PC-SD和THP-PC-NPs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THP的溶出度。与THP-PC相比,THP-PC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1.70倍,而THP-PC-SD、THP-PC-NPs和THP-PC-OP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进一步提高至4.11、4.86、4.22倍。结论 THP-PC-SD、THP-PC-NPs和THP-PC-OP均可进一步提高THP-PC的生物利用度。
    13  络合萃取-反萃取制备甘草超滤液中芹糖甘草苷的工艺研究
    刘媛媛,冯晓莉,刘晓霞,万玲娟,何红杰,魏舒畅
    2022, 53(14):4317-432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11
    [摘要](393) [HTML](0) [PDF 1.16 M](420)
    摘要:
    目的 以芹糖甘草苷的萃取率、反萃取率为评价指标,建立一种甘草超滤液中芹糖甘草苷的分离纯化方法。方法 以芹糖甘草苷的萃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U5(53)均匀设计筛选最佳的络合萃取剂组成、配比及萃取时间;以芹糖甘草苷的反萃取率为指标,筛选最佳的反萃取剂种类、质量分数及反萃取时间。结果 最佳络合萃取条件为13%三烷基氧膦(TRPO)+87%磺化煤油(TBP)萃取30 min,芹糖甘草苷萃取率达85.69%;最佳反萃取条件为0.05% NaOH水溶液反萃取30 min,芹糖甘草苷反萃取率达88.35%。结论 优选所得的络合萃取-反萃取工艺条件可高效分离甘草超滤液中的芹糖甘草苷,可为芹糖甘草苷的制备提供一种新的技术。
    14  薯蓣皂苷元无定形固体分散体制备及体内外评价
    刘沛,常金花,康凯,薛禾菲,王雨欣,徐林,刘翠哲,周剑宇
    2022, 53(14):4323-433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12
    [摘要](684) [HTML](0) [PDF 1.83 M](532)
    摘要:
    目的 制备薯蓣皂苷元无定形固体分散体(diosgenin amorphous solid dispersion,Dio-ASD),提高Dio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应用分子模拟技术分析Dio与载体之间相互作用并通过抑晶实验验证,构建Dio与载体混溶性曲线相图,理论预测二者混溶性;以Soluplus为载体,应用共沉淀法制备Dio-ASD;通过溶出度测定、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X-射线粉末衍射(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PD)、扫描电镜分析(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对Dio-ASD进行体外评价;采用UPLC-MS/MS方法测定大鼠体内Dio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对Dio-ASD进行体内评价。结果 分子模拟结果显示Soluplus与Dio之间能形成疏水键和氢键相互作用,结合能强于其他载体,且Soluplus对Dio的抑晶作用最强。构建了混溶性曲线相图,Dio与Soluplus在25℃下的混溶性为68.57%。与原料药相比,Dio-ASD溶出度明显提高。物相表征结果显示,Dio以无定形态存在于Dio-ASD中,Dio和Soluplus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药动学结果表明大鼠ig给药后,Dio-ASD的生物利用度较Dio提高了近5倍。结论 制备的Dio-ASD可以显著提高药物溶出度和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
    15  多中心切割二维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九味熄风颗粒中10种成分
    沈灿杰,马阳,陈夏霖,高霞,曹亮,王振中,肖伟
    2022, 53(14):4333-433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13
    [摘要](633) [HTML](0) [PDF 1.34 M](455)
    摘要:
    目的 采用在线多中心切割二维液相色谱法,建立同时测定九味熄风颗粒中10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第一维采用Acquity BEH C18(100 mm×3.0 mm,1.7µm)为色谱柱,第二维色谱柱为X Select HSS T3(250 mm×4.6 mm,5µm);流动相均采用甲醇-乙腈(95∶5)混合溶液-磷酸水体系,梯度洗脱;体积流量分别为0.2、1.0 mL/min;柱温35℃。结果 同时测定了九味熄风颗粒中次黄嘌呤、天麻素、有机酸类(原儿茶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环烯醚萜苷类(马钱苷酸、獐芽菜苦苷、龙胆苦苷、当药苷)10种成分的含量,各成分在考察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精密度RSD均小于2%,重复性RSD均小于5%,供试品溶液室温24 h内稳定,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5%~104.82%,13批制剂中次黄嘌呤、天麻素、原儿茶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马钱苷酸、隐绿原酸、獐芽菜苦苷、龙胆苦苷、当药苷质量分数分别为0.034~0.111、1.224~2.078、0.032~0.055、0.010~0.066、0.202~0.341、1.052~1.542、0.016~0.080、0.151~0.333、4.560~7.354、0.343~0.518 mg/g,其中天麻素、总有机酸、总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批间一致性良好。结论 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九味熄风颗粒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16  基于指纹图谱及化学计量学研究不同发酵程度建曲中成分变化
    孙梦梅,王瑞生,张振凌,陈祎甜,李德华
    2022, 53(14):4340-434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14
    [摘要](555) [HTML](0) [PDF 1.71 M](599)
    摘要:
    目的 采用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探究不同发酵程度建曲中化学成分的差异性,筛选差异性标志物,为规范建曲炮制工艺、建立饮片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Waters SunFire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1%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进样体积10 μL,建立不同发酵时间建曲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04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标定共有峰并进行指认及归属;以共有峰峰面积为指标,利用层次聚类分析法(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对不同发酵时间建曲进行区分,再借助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筛选出不同发酵程度建曲间差异性标志物;建立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对多个差异性标志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不同发酵时间建曲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00,共标定46个共有峰,指认并归属21个成分;HCA结果显示9个不同发酵时间建曲可聚类为4个发酵阶段;OPLS-DA结果表明不同发酵阶段建曲间差异性标志物略有不同,芹菜素、新橙皮苷、峰28、柚皮苷、橙皮苷和木犀草素为不同发酵程度建曲的主要差异性标志物;对5个已知差异性标志物进行定量研究,发酵过程中,柚皮苷、新橙皮苷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分别从0.048 5%、0.046 4%下降至0.014 8%、0.001 8%,芹菜素、木犀草素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由0.007 8%、0.029 3%上升至0.019 8%、0.085 2%,橙皮苷质量分数在0.307 9%~0.341 6%波动;以5个差异性标志物含量为指标,进行热图聚类分析,结果与HCA结果一致。结论 建立的方法可有效区分不同发酵时间建曲,为建曲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
    17  基于“部位扣除”的黄芪温热效应导致“上火”反应的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
    曹丽珑,裴科,刘瑞,宁燕,赵婷婷,于子涵,吴陈成,邵翔宇,张朔生,王颖莉,胡美变,蔡皓
    2022, 53(14):4350-436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15
    [摘要](733) [HTML](0) [PDF 2.18 M](646)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芪温热效应引起“上火”反应的物质基础及机制。方法 对黄芪水煎液中黄酮和皂苷部位进行分离,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对已分离部位进行成分鉴别;将SD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给予蒸馏水及相应药物。以《中国药典》规定的日服剂量的4倍进行ig给药,连续30 d。观察大鼠状态,测定肛温、摄食量、粪便量、粪便含水量和唾液量;测定炎症因子、甲状腺功能、肾上腺功能与能量代谢的相关指标;检测各组肝脏中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recptor-γ coactivator-1α,PGC-1α)、核呼吸因子1(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 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 多糖、黄酮和皂苷部位的分离度良好,多糖质量分数大于50%,皂苷、黄酮部位质量分数均大于80%,共鉴别出21种黄酮类成分和6种皂苷类成分。给药后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别大鼠体质量无显著差异;全成分组肛温明显升高(P<0.05);全成分组、多糖组粪便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0.01),缺皂苷组粪便含水量显著升高(P<0.001);第28天唾液量多糖组、皂苷组、缺黄酮组显著降低(P<0.001);全成分组、多糖组、皂苷组和缺多糖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0.001),多糖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全成分组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5);各组17-羟皮质类固醇(17-hydroxycorticosteroid,17-OHCS)含量均有上调趋势,其中全成分组、多糖组、皂苷组、缺多糖组和缺黄酮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全成分组、缺皂苷组与缺黄酮组的Ca2+,Mg2+-ATP酶活力与Na+,K+-ATP酶活力升高,全成分组和多糖组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力显著增加(P<0.05、0.01)。各组对AMPKPGC-1αNRF1TFAM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上调趋势,其中全成分组和多糖组的上调趋势优于其余各组。结论 过量食用黄芪导致“上火”可能与多糖及皂苷部位引起的炎症反应、能量代谢增强有关,其机制与AMPK介导的PGC-1α/NFR1通路相关,其中多糖的影响较大。
    18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究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的作用机制
    郝佳梦,常丽萍,王璐,刘焕,陈檬,侯斌,周璐恒,侯云龙
    2022, 53(14):4365-437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16
    [摘要](823) [HTML](0) [PDF 1.68 M](912)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4个明确鉴定的芪苈强心胶囊体内代谢物检识有效成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pharmmapper平台预测化合物靶点,OMIM、DisGenet、GenCard数据库中检索HFpEF疾病靶点;取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和拓扑分析;Metescape平台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醋酸脱氧皮质酮(deoxycorticosterone acetate,DOCA)盐敏感型HFpEF大鼠模型,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或芪苈强心胶囊进行干预,给药8周后,利用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ELISA、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qRT-PCR方法进行药效学评估和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c monophosphate,cGMP)-蛋白激酶G1(protein kinase G1,PKG1)信号通路相关靶点验证。结果 芪苈强心胶囊有效成分和HFpEF分别筛选出38个相同作用靶点;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出其在血液循环、循环系统、心脏收缩等生物过程,膜筏、轴突、细胞质区等细胞成分,α-葡萄糖苷酶活性、内肽酶活性、水解酶活性等分子功能上起作用,涉及cGMP-PKG信号通路、肾素分泌、钙信号通路等。体内实验证实芪苈强心能够提高HFpEF大鼠射血分数,降低室壁肥厚程度,缩短等容舒张时间(isovolumic relaxation time,IVRT),提升左室舒张期充盈速度比值(P<0.05);提高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cGMP水平(P<0.05);增强心肌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荧光表达(P<0.05、0.01);增加eNOS、PKG1、心肌肌浆网Ca2+-ATP酶(sarco/endoplasmic reticulum Ca2+-ATPase,SERCA)、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α(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 α,sGCα)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降低cGMP特异性磷酸二酯酶5A(cGMP-specific phosphodiesterase 5A,PDE5A)蛋白表达水平(P<0.05);减少心肌组织B型脑钠肽(B-typ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β-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 β,β-MHC)的mRNA表达(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可通过成分-多靶点-多环节发挥HFpEF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调节cGMP-PKG信号通路有关。
    19  肠道菌群介导的酸枣仁总黄酮体内代谢轮廓研究
    段慧竹,刘佳星,闫艳,杜晨晖
    2022, 53(14):4376-438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17
    [摘要](872) [HTML](0) [PDF 1.76 M](767)
    摘要:
    目的 比较正常和抗生素大鼠对酸枣仁总黄酮体内代谢转化反应的差异,及2组大鼠血浆中斯皮诺素的药动学变化特征。方法 采用ig联合抗生素建立抗生素干预大鼠模型;正常与抗生素大鼠ig酸枣仁总黄酮(120 mg/kg),收集粪便及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样品。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分析粪便中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以黄芩苷为内标,建立U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斯皮诺素含量的方法,并应用于斯皮诺素在正常与抗生素大鼠体内药动学比较研究。结果 正常及抗生素大鼠粪便中共鉴定了24个化合物,包括9个原型成分(维采宁II、斯皮诺素、牡荆素、异牡荆素、当药黄素、异当药黄素、山柰酚-3-O-芸香糖苷、6'-p-香豆酰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和15个代谢产物。正常大鼠中主要发生氢化、糖基化等4种代谢反应,抗生素干预后发生了脱甲氧基、去羟基化等6种代谢反应。与正常组相比,抗生素组大鼠血浆中斯皮诺素的血药浓度显著降低(P<0.05),达峰时间和半衰期显著升高(P<0.05)。结论 抗生素干预会导致酸枣仁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内代谢反应紊乱,并影响斯皮诺素的药动学行为。
    20  基于阿尔茨海默症模型大鼠的开心散药动学研究
    冯晓晓,王彬斌,陈东,仇峰,龚慕辛,李朝霞
    2022, 53(14):4388-439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18
    [摘要](730) [HTML](0) [PDF 1.52 M](691)
    摘要:
    目的 表征开心散各成分在寡聚态β淀粉样蛋白1-42(β amyloid protein 1-42,Aβ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建立并验证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开心散各成分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方法 采用双侧海马注射寡聚态Aβ1-42的方法建立AD大鼠模型,开心散单次ig给药,于不同时间点取血,测定各成分的血药浓度。采用DAS 2.0软件以非房室模型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建立的UPLC-MS/MS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等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的测定要求。Morris水迷宫实验证实成功构建AD大鼠模型(P<0.05)。AD模型大鼠给予开心散后,按中药化学结构分类的同型化合物具有相似的药动学特征,如属于同分异构体的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同属于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的去氢土莫酸与松苓新酸以及同属于3,4-开环-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的茯苓新酸A和茯苓新酸B等。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的达峰时间(tmax)和消除半衰期(t1/2)均较短,表明二者在AD模型大鼠体内吸收迅速,消除也快;茯苓新酸A和茯苓新酸B的达峰时间(tmax)较短,但二者的半衰期(t1/2)却较长,表明它们吸收迅速,但消除缓慢。去氢土莫酸和松苓新酸达峰时间(tmax)和半衰期(t1/2)均较长,吸收和消除缓慢。此外,去氢土莫酸的药时曲线存在双峰现象,其平均滞留时间(MRT)也较长,这可能源于较强的肝肠循环,延长了其作用时间。结论 揭示了AD疾病状态下开心散的体内药动学过程,为阐明开心散成分体内过程及其后续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21  椿乳凝胶抗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作用研究
    吴梦瑶,彭冬冬,龚云,彭印,张鹏,张小冬,唐小燕,张妙红,姜德建
    2022, 53(14):4399-440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19
    [摘要](689) [HTML](0) [PDF 1.58 M](736)
    摘要:
    目的 研究椿乳凝胶抗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作用。方法 建立低危型HPV6、HPV11假病毒感染人胚肾293FT细胞模型,评价椿乳凝胶对HPV感染能力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将HPV6、HPV11假病毒注入苯甲酸雌二醇预处理的雌性小鼠阴道内建立HPV感染动物模型,病毒感染48 h后检测病毒定植情况,将定植成功的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鬼臼毒素(1 mg/只)和椿乳凝胶低、中、高剂量(0.01、0.02、0.04 g/只)组,另设对照组,每组16只。每天阴道给予相应药物1次,连续20 d,分别于给药第10、20天检测小鼠阴道外观、pH值,末次给药后观察小鼠阴道及宫颈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以及HPV6、HPV11假病毒的病毒滴度,E6E7基因和蛋白表达,评价椿乳凝胶对低危型HPV病毒的体内抑制作用。结果 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椿乳凝胶对HPV6、HPV11假病毒感染能力和所致细胞周期改变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体内实验结果显示,椿乳凝胶能降低HPV6、HPV11假病毒感染能力(P<0.01),降低小鼠阴道pH值(P<0.01),减轻宫颈组织病变(P<0.05、0.01),并且抑制HPV6、HPV11假病毒E6E7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0.05、0.01)。结论 HPV6、HPV11假病毒能较好地模拟低危型HPV病毒感染过程,而椿乳凝胶对低危型HPV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低危型HPV病毒引起的感染有一定治疗作用。
    22  马钱苷联合miR-3619-5p靶向迁移侵袭增强因子1对宫颈癌SiHa细胞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冯双苗,张化莲,袁有华
    2022, 53(14):4409-441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20
    [摘要](430) [HTML](0) [PDF 1.29 M](419)
    摘要:
    目的 研究马钱苷联合miR-3619-5p靶向迁移侵袭增强因子1(migration and invasion enhancer 1,MIEN1)对宫颈癌SiHa细胞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qRT-PCR法检测宫颈癌SiHa、Hela、CasKi细胞和正常宫颈上皮Ect1/E6E7细胞中miR-3619-5p mRNA表达。在宫颈癌SiHa细胞中转染miR-3619-5p mimics上调miR-3619-5p的表达,给予马钱苷处理,采用CCK-8法分析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分析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剪切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ystein-asparate protease-3,cleaved Caspase-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ase-2,MMP-2)蛋白表达。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3619-5p的靶基因,利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鉴定二者的靶向关系。在宫颈癌SiHa细胞中共转染miR-3619-5p mimics和MIEN1过表达载体,考察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宫颈癌SiHa、Hela、CasKi细胞中miR-3619-5p m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宫颈上皮Ect1/E6E7细胞(P<0.05),并且宫颈癌SiHa细胞中miR-3619-5p表达水平最低。上调miR-3619-5p、马钱苷处理或二者联合处理后的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下降(P<0.05),细胞凋亡升高(P<0.05),细胞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MMP-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并且二者联合处理后对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作用更强。miR-3619-5p靶向促进MIEN1表达。MIEN1过表达载体逆转马钱苷联合miR-3619-5p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作用(P<0.05)。结论 马钱苷联合miR-3619-5p靶向MIEN1能够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并促进细胞凋亡。
    23  唾液乳杆菌与蛹虫草或铁皮石斛共培提取物的抗炎作用:治疗皮肤湿疹的可能应用
    郭鸿胜,郑钟毓,伍嘉慧,吴启韵,高雄,夏翊腾,董婷霞,刘华清,詹华强
    2022, 53(14):4417-442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21
    [摘要](669) [HTML](0) [PDF 1.62 M](493)
    摘要:
    目的 制备唾液乳杆菌与蛹虫草或铁皮石斛共培提取物,研究其对慢性皮肤湿疹的抗炎作用。方法 以加入蛹虫草或铁皮石斛的MRS培养基培养唾液乳杆菌,培养后菌体通过发酵、高压破碎、离心制备药液。取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唾液乳杆菌与蛹虫草共培提取物组、唾液乳杆菌与铁皮石斛共培提取物组,建立小鼠湿疹模型,并测量耳部肿胀程度、计算双耳质量差及背部皮肤厚度的变化。以RAW264.7细胞和HaCaT细胞作为炎症细胞模型,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炎症反应,评估唾液乳杆菌与蛹虫草或铁皮石斛共培提取物调节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皮肤炎症生物标志物水平的作用。测定RAW264.7细胞在各种提取物处理下的吞噬能力。选择MatTek人体皮肤敏感性测试来研究唾液乳杆菌与蛹虫草/铁皮石斛共培养提取物的过敏反应。结果 唾液乳杆菌与蛹虫草或铁皮石斛共培组小鼠的双耳质量差和背部皮肤厚度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0.001)。同时,在唾液乳杆菌与蛹虫草或铁皮石斛共培提取物的处理下,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的炎症介质如IL-1β、NO和抗炎因子IL-10的产生受到显著调节(P<0.05、0.01、0.001),细胞的吞噬率显著降低(P<0.01、0.001)。HaCaT细胞在唾液乳杆菌与蛹虫草或铁皮石斛共培提取物处理下,皮肤炎症生物标志物I型胶原α1蛋白(alpha-1 type I collagen,COL1A1)、I型胶原α2蛋白(alpha-2 type I collagen,COL1A2)、III型胶原α1蛋白(alpha-1 type III collagen,COL3A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0.01)。唾液乳杆菌与蛹虫草或铁皮石斛共培养的提取物对人体皮肤无过敏反应。结论 唾液乳杆菌和蛹虫草或铁皮石斛共培提取物对慢性皮肤湿疹和皮炎具有抗炎和治疗作用,可作为抗炎、抗过敏护肤品的原料,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24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柴胡劫肝阴”的相杀配伍内涵
    刘青松,李微,张怡,陈双兰,谢子妍,李斌
    2022, 53(14):4428-443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22
    [摘要](669) [HTML](0) [PDF 1.46 M](465)
    摘要: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含柴胡经典方剂的配伍规律,并阐明“柴胡劫肝阴”和配伍高频药物对柴胡“解毒存效”的分子机制,为其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方法 通过药智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对含柴胡方剂进行检索,运用Excel 2019、IBM SPSS Modeler18.0和IBM SPSS26.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利用网络毒理学对“柴胡劫肝阴”的毒性成分、毒性靶点和调控网络进行分析。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高频配伍中药和柴胡肝毒性成分-靶点网络图。结果 共筛选82首含柴胡方剂涉及205味中药,共897频次,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3组关联规则。网络毒理学结果显示,柴胡皂苷和挥发油作为柴胡潜在的毒性成分,得到柴胡潜在毒性靶标298个,肝毒性靶点198个,柴胡致肝毒性潜在靶点20个,相关信号通路61条。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甘草和柴胡肝毒性共有靶点5个、通路17条,白芍和柴胡肝毒性共有靶点9个、通路49条,当归和柴胡肝毒性共有靶点2个、通路38条,黄芩和柴胡肝毒性共有靶点5个、通路33条。结论 柴胡分别与甘草、白芍、当归、黄芩配伍关联程度强,甘草、白芍、当归、黄芩具有多成分拮抗柴胡肝毒性的作用,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可能是潜在的拮抗靶点,为指导含柴胡方剂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25  基于融合组合赋权和最优聚类机器学习方法的五味子保胃护肝保健食品配方设计与评价
    姚鉴玲,刘洪宇,程杰,马嘉慕,宋若兰,于啊香,魏静,魏胜利,单东杰,折改梅
    2022, 53(14):4437-444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23
    [摘要](640) [HTML](0) [PDF 1.36 M](438)
    摘要:
    目的 提出一种融合组合赋权、聚类、决策、评价等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用于保健食品配方设计及评价的方法。方法 以五味子Schisandre Chinensis Fructus为例,构建含五味子处方数据库,筛选与五味子配伍高频药味并挖掘其关联规则。同时结合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学研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兼顾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组合赋权法和优选的聚类算法对高频药味进行加权和聚类,结合中医药理论设计配方并进行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综合评价。结果 频次统计得到黄芪、茯苓、人参等与五味子配伍高频药味31个,关联规则分析显示高频药味间更易产生强关联。构建含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AHP-CRITIC组合赋权法计算出的指标组合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药味传统功效、现代文献研究、在数据库中的出现频次,符合主观认识和客观数据。根据与专业知识的匹配度、算法运行效率及对数据的包容度优选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FCM)聚类,将高频药味分为5类。结合中医药理论及上述结果设计可能的新配方共11个,TOPSIS综合评价排序的结果显示,五味子-黄芪-白术-党参是五味子保胃护肝保健食品可能的最优新配方。结论 该模型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提供了既能体现传统中医药配伍理论又有足够现代科学研究成果支撑的中药类保健食品配方设计与研发的创新思路与方法。
    26  中成药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刘丽,周良安,孙亚磊
    2022, 53(14):4447-446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24
    [摘要](246) [HTML](0) [PDF 2.65 M](513)
    摘要:
    目的 运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不同中成药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疗效差异。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1年7月1日的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关于中成药治疗儿童ADHD的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中的策略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运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比较不同中成药的疗效差异。结果 最终纳入50篇文献,涉及6种中成药(静灵口服液、小儿智力糖浆、小儿黄龙颗粒、多动宁胶囊、地牡宁神口服液、九味镇心颗粒),共4445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效率方面,静灵口服液联合化学药、九味镇心颗粒联合化学药、小儿黄龙颗粒、小儿黄龙颗粒联合化学药、小儿智力糖浆、小儿智力糖浆联合化学药优于单独化学药治疗,优劣概率排序前3分别是九味镇心颗粒联合化学药>小儿黄龙颗粒联合化学药>小儿智力糖浆联合化学药。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abbreviated symptom questionnaire,ASQ)评分方面,静灵口服液联合化学药优于单独化学药治疗,优劣概率排序前3分别是地牡宁神口服液联合化学药>静灵口服液联合化学药>九味镇心颗粒联合化学药。在Conners症状问卷评分方面,各指标概率前3名排序:多动指数评分为小儿黄龙颗粒联合化学药>小儿智力糖浆联合化学药>小儿黄龙颗粒;多动冲动评分为小儿智力糖浆>小儿智力糖浆联合化学药>多动宁胶囊联合化学药;品行问题评分为小儿智力糖浆联合化学药>静灵口服液>多动宁胶囊联合化学药;学习问题评分为多动宁胶囊联合化学药>静灵口服液>小儿智力糖浆联合化学药;身心障碍评分为静灵口服液>小儿智力糖浆联合化学药>多动宁胶囊联合化学药;焦虑评分为多动宁胶囊联合化学药>小儿智力糖浆联合化学药>静灵口服液。在安全性方面,6种中成药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论 中成药治疗儿童ADHD疗效显著。就治疗有效率而言,九味镇心颗粒联合化学药、小儿黄龙颗粒联合化学药、小儿智力糖浆联合化学药疗效较优。由于所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偏低,结果应该被谨慎解释,且结论有待今后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27  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干旱胁迫对党参不同组织基因表达的调控
    孙晓琛,栗锦鹏,原静静,王惠珍
    2022, 53(14):4465-447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25
    [摘要](263) [HTML](0) [PDF 1.62 M](605)
    摘要:
    目的 对不同干旱胁迫程度下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叶、茎、根进行转录组测序,探究干旱胁迫对党参差异基因和多糖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调控。方法 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正常水分(85%~90%)和轻度(65%~70%)、中度(50%~55%)、重度干旱胁迫(35%~40%)下生长旺盛期党参叶、茎、根组织进行测序并建立cDNA数据库,经de novo拼接后得到Unigene,并进一步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共获得Unigene 60 377条,分别有51 477、29 896、33 479、35 912、47 378、18 649、31 833条被非冗余数据库(non-redundant protein sequence database,NR)、真核生物蛋白相邻类的聚簇(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 for eukaryotic complete,KOG)、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Swiss-Prot、eggNOG、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Pfam等数据库注释,筛选到9个差异组DEGs总和89 369条,GO富集分析发现,党参叶、茎、根中的DEGs在GO功能注释中分布基本一致,主要集中于细胞、细胞部分、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结合蛋白、催化活性等功能。KEGG途径富集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叶中DEGs显著富集在不饱和脂肪酸、苯丙烷生物合成,茎中DEGs主要富集在苯丙烷、角质、琥珀和蜡、淀粉和蔗糖、单萜的生物合成,根中DEGs主要富集于黄酮、苯丙烷、二苯乙烯、二芳基庚烷和姜酚的生物合成及戊糖、葡萄糖醛酸转换。轻度干旱能引起叶中多糖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上调,是促进党参多糖成分积累的基础。结论 通过转录组测序,初步表明干旱胁迫影响党参不同组织差异基因的表达,并调控党参根中多糖合成的相关酶基因,以期为从分子基因培育优质党参提供参考和依据。
    28  藜芦bHLH转录因子分析鉴定
    寇呈熹,佟金泉,马瑞,孙伟,薛哲勇,麻鹏达
    2022, 53(14):4476-448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26
    [摘要](639) [HTML](0) [PDF 1.99 M](461)
    摘要:
    目的 基于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藜芦Veratrum nigrumbHLH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并作初步分析。方法 通过隐马可夫模型从藜芦转录组序列中筛选bHLH基因,并使用ExPASy、MEME等在线网站及MEGA、TBtools等软件对藜芦bHLH进行理化性质、保守基序等可视化分析。结果 在藜芦转录组中共鉴定到72条bHLH转录因子,VnbHLH转录因子氨基酸数目为105~692,等电点介于4.69~11.47,相对分子质量为11 071.2~77 795.3,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VnbHLH均定位于细胞核中;系统发育分析将VnbHLH转录因子分为6个亚族,VnbHLH在不同组织中表达差异显著,Vn_54312、Vn_14037在根中表达较高,推测其可能参与了藜芦植物根部某些生物碱的合成。结论 根据转录组数据分析了药用植物藜芦中的bHLH转录因子基因家族,有助于下一步对藜芦bHLH转录因子家族功能预测及验证。
    29  内生真菌生物转化提高滇重楼皂苷含量及抗肿瘤作用研究
    刘德柱,陈艺杨,张蒙,田雨,李早慧,于丹,都晓伟
    2022, 53(14):4486-449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27
    [摘要](595) [HTML](0) [PDF 1.13 M](499)
    摘要:
    目的 研究内生真菌Fusarium-C39生物转化提高滇重楼药材皂苷类化学成分的含量,并增强重楼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主要甾体皂苷的生物转化机制。方法 将内生真菌Fusarium-C39分别与滇重楼药材固体发酵和与重楼总皂苷提取物液体发酵,比较发酵前后重楼总皂苷和重楼皂苷I、II、VII的含量变化及对肝癌HepG2细胞、肺癌A549细胞和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差异;采用UPLC/Q-TOF-MS技术研究发酵前后重楼皂苷类化学成分的变化,并结合甾体皂苷生物合成途径推测内生真菌Fusarium-C39生物转化提高重楼皂苷含量的机制。结果 与滇重楼药材相比较,发酵物中的重楼总皂苷、重楼皂苷I、II和VII的含量显著提高,对3种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人参皂苷Th、pseudoproto-Pb和parisyunnanoside B为Fusarium-C39菌株生物转化提高重楼皂苷I、II和VII含量的主要前体物质,它们在Fusarium-C39菌株的作用下发生了C26糖基水解和环化反应,分别生成了重楼皂苷I、II和VII。结论 内生真菌Fusarium-C39可生物转化提高重楼皂苷含量,并增强重楼的抗肿瘤作用,转化机制可能与Fusarium-C39真菌促使重楼皂苷前体物质发生糖基水解和环化反应相关。
    30  不同基原枳实药材的质量差异评价研究
    陆超颖,王佳丽,王洪兰,池玉梅,张雯,赵晓莉,狄留庆
    2022, 53(14):4493-450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28
    [摘要](640) [HTML](0) [PDF 1.89 M](506)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性状、浸出物、生物碱和黄酮成分的含量、指纹图谱等内容来系统研究基原为酸橙Citrus aurantium和甜橙C.sinensis的枳实药材质量差异,以期建立一个多元的枳实药材质量控制体系。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枳实项下对酸橙和甜橙枳实药材进行质量评价和比较,通过HPLC法对枳实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分别建立不同基原枳实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对其9个主要的黄酮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不同基原的枳实药材浸出物含量差异明显,而辛弗林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甜橙枳实中不含新橙皮苷,而酸橙枳实中该成分含量最高;除桔皮素外,2个基原枳实的其他黄酮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指纹图谱的模式识别,2种枳实分类情况与其产地分布较为吻合;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了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这3个差异性成分。结论 不同基原枳实药材在浸出物含量、主要黄酮类成分的种类及含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其进行的质量差异研究及指纹图谱的比较,可以为枳实临床用药选择、新药开发、药材质量控制等方面提供依据。
    31  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不同产地金钱草及其地方习用品与混用品的鉴定研究
    陈云,徐璐娜,王翰华,李兆慧,周漫佳,程汝滨
    2022, 53(14):4504-451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29
    [摘要](557) [HTML](0) [PDF 1.19 M](514)
    摘要:
    目的 对不同产地的金钱草Lysimachia chriatinae及其常见的地方习用品与混用品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研究,比较分析不同产地金钱草及其习用品与混用品的差异,为其鉴定技术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80%甲醇制备金钱草及其习用品与混用品样品的提取溶液,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产地的金钱草及其习用品与混用品提取液的指纹图谱,明确金钱草及其地方习用品与混用品的特征鉴别峰,分析比较不同产地金钱草样品间指纹图谱的差异,利用SPSS软件对不同样品的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明确HPLC指纹图谱在不同产地金钱草样品的质量评价和习用品与混用品的正伪鉴别中的作用。结果 HPLC指纹图谱共获得了区分度较好的8个特征峰数据,可用于后续的鉴别和质量评价,其中金钱草和其地方习用品浙金钱草与几种混用品的指纹图谱存在显著差异,SPSS聚类分析结果表明HPLC指纹图谱可将金钱草及其地方习用品与混用品进行准确高效区分;不同产地金钱草的指纹图谱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四川产地和贵州、云南产地的可以进行有效区分。结论 HPLC指纹图谱能有效区分不同产地金钱草及其地方习用品与混用品,鉴定结果具有快速、准确和操作简单的特点,为控制金钱草药材商品的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
    32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崔芙岩,杨佳颖,王志刚,李贤煜,陈鹏,杨洪军,郭娜
    2022, 53(14):4512-452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30
    [摘要](836) [HTML](0) [PDF 1.18 M](670)
    摘要: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整体观”具有一致性,通过现代分析技术手段检测生物体系内代谢产物的变化,更准确、直接地反映生物体系的终端和表型信息,揭示中医药治疗复杂疾病的作用机制。将中医药研究与代谢组学方法相互结合是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之举,为探求中医药研究新思路和新方法奠定重要基础。通过对近10年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概述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中药作用机制、中药安全性评价和中药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分析和总结代谢组学在中医药领域中的研究方法,并提出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思考和展望。
    33  抗肿瘤作用的海洋中药
    李泽宇,郝二伟,李卉,王嘉玉,李心鑫,曹瑞,庄培钧,肖倩,韦柳溢,杜正彩,侯小涛,邓家刚
    2022, 53(14):4527-454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31
    [摘要](922) [HTML](0) [PDF 1.53 M](1314)
    摘要:
    海洋中药应用历史悠久,是海洋生物资源和中医药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一直以来都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难题,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大、易耐药等问题日渐突出,现代研究已证实多种海洋中药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开发潜力较大,因此从该领域筛选合适的抗肿瘤药物意义重大。通过文献挖掘《海洋中药学》中记载的250种经典海洋中药,发现抗肿瘤作用已得到验证的有47种,清热解毒类、补虚类、化痰止咳平喘类、祛风湿类海洋中药占比较大,其药效物质主要为多肽、多糖类成分。综述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海洋中药,为海洋中药更深层次的抗肿瘤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思路方法。
    34  组分中药稳定性研究进展
    王俊芳,任晓亮,王萌
    2022, 53(14):4545-455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32
    [摘要](743) [HTML](0) [PDF 1005.58 K](668)
    摘要:
    组分中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遵循方剂配伍理论与原则,吸收现代药物研制方法和技术,由有效组分配伍而成的现代中药,是创新中药研究的一种途径。作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成果,组分中药较传统中药来说具有更清楚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有效性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认可。且组分中药更符合现代药物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特征。组分中药的稳定性因其化学构成的特殊性而具有不同的特点及研究方法。对组分中药的来源、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及其提高稳定性的方法等进行综述,旨在从稳定性角度为组分中药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35  人参皂苷衍生化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张浩然,叶安琪,张跃伟,成乐琴
    2022, 53(14):4554-456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33
    [摘要](557) [HTML](0) [PDF 1.92 M](714)
    摘要:
    人参皂苷是人参Panax ginseng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特别是其降解产物次级稀有人参皂苷具有广泛的抗癌、改善记忆、提高免疫力、神经保护等作用,但由于水溶性低,生物利用度小,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通过对人参皂苷分子的结构进行修饰,可以有效提高人参皂苷的水溶性、靶向性,从而提高生物利用率,显著提高人参皂苷的药物活性和减少毒副作用。对人参皂苷结构修饰策略及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为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在食品、药品等领域的深层次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6  珍稀中药资源金平人参的研究与利用2
    李晓波,姜薇薇,张广辉,邓自有,王淞,田兴智,郭巧生,杨生超
    2022, 53(14):4568-458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34
    [摘要](874) [HTML](0) [PDF 1.67 M](1560)
    摘要:
    金平人参Panax vietnamensis是一种珍贵的药用资源植物,分布于我国云南金平县一带以及越南的玉玲山和黄连山地区,野生资源稀缺,人工栽培初具规模。金平人参的化学成分主要为三萜皂苷类,目前已报道的皂苷类成分涉及奥克梯隆醇型、原人参二醇型、原人参三醇型、齐墩果酸型、C-17侧链变化型等共63个结构,其中奥克梯隆醇型皂苷珠子参苷R2含量最高,达5.3%。除此之外还有甾体皂苷、聚炔类、脂肪酸和氨基酸等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表明金平人参具有抗炎、抗肿瘤、抑制黑色素生成、肝肾保护、镇静安神等作用。对金平人参的资源现状、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37  天麻中酚类成分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全毅恒,上官晨虹,陈琛
    2022, 53(14):4582-459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4.035
    [摘要](835) [HTML](0) [PDF 1.39 M](912)
    摘要:
    天麻Gastrodia elata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含有天麻素、天麻苷元、天麻多糖等主要成分。总结了天麻中的主要酚类成分,阐明了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香草醛等酚类成分对心脑血管疾病如缺血性脑损伤、血管性痴呆、缺血性心肌损伤、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凝血栓、炎症等的药理作用,探讨了天麻酚类成分通过抗氧化、调节功能性蛋白表达、抗凋亡、抗炎等机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为天麻酚类成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