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53卷第1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目录
    2022, 53(13).
    [摘要](128) [HTML](0) [PDF 1.76 M](402)
    摘要:
    2  封面
    2022, 53(13).
    [摘要](105) [HTML](0) [PDF 3.03 M](402)
    摘要:
    3  “以患者为中心”的中药新药药学研究与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周跃华
    2022, 53(13):3889-389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01
    [摘要](190) [HTML](0) [PDF 739.96 K](624)
    摘要:
    “以患者为中心”是医药相关领域共同遵循的理念。结合中药新药药学研究与评价相关问题的思考与实践,从“以患者为中心”的角度出发,对中药新药的药学研究如何满足患者需求进行了探讨,建议:(1)加强药材中外源性污染物及药品中内源性有毒成分等的质量控制,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2)加强原辅料、生产过程、包装贮藏、质量标准等中药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保持不同批次药品质量的稳定,保证患者用药的有效性;(3)建立新药研究相关指导原则体系、鼓励中药创新研发、保持资源可持续利用,保证患者对于创新中药的可及性;(4)规范中药说明书【处方】【规格】【贮藏】等项的药学信息,提高患者用药的便利性。“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对于中药新药的药学研究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4  覆盆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王静宜,余俊东,陈悦,杜军,巫小宏,李医明,王瑞,陈亮,吴迎春
    2022, 53(13):3897-390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02
    [摘要](731) [HTML](0) [PDF 1.16 M](493)
    摘要:
    目的 研究华东覆盆子Rubus chingii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半制备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NMR、MS等现代谱学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 从华东覆盆子中共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基丙酸丁酯(1)、1β,2α,19α-三羟基-3-羰基-12烯-乌苏烷-28-酸(2)、3β,19α-二羟基-1-羰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3)、麦珠子酸(4)、negundonorin A(5)、山柰酚-3-O-刺槐二糖苷(6)、椴树苷(7)、槲皮素(8)、根皮苷(9)、5,6,7,4'-四羟基-黄酮醇(10)、香橙素(11)、2,2',3,3',4,4'-六羟基-6,6'-联苯二甲酸二乙酯(12)、没食子酸乙酯(13)、没食子酸(14)、(+)-儿茶素(15)、对羟基苯甲酸(16)。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酚类化合物,命名为覆盆子酚酸丁酯,化合物25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5  蛇足石杉内生真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 MT-40的代谢产物研究
    贾放放,齐博文,张蓓蓓,王雯静,王阳,石钰,刘晓,朱枝祥,王娟,史社坡
    2022, 53(13):3904-391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03
    [摘要](416) [HTML](0) [PDF 1.22 M](445)
    摘要:
    目的 研究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内生真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 MT-40的代谢产物。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IR、MS、NMR等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利用体外模型进行抑制血小板ATP释放及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筛选。结果P.chrysogenum MT-40固体发酵培养后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了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3a,4,5,6,7,8,9,10,11,12,13,13a-dodecahydrocyclododeca[d]oxazol-2-yl)-4-hydroxybenzamide(1)、cyclo-(Trp-Tyr)(2)、cyclo-(Trp-Phe)(3)、meleagrin(4)、alternariol(5)、alternariol methyl ether(6)、altenuene(7)、koninginin B(8)、koninginin F(9)、koninginin D(10)、过氧化麦角甾醇(11)、β-谷甾醇(12)、volemolide(13)、4-hydroxy-17R-methylincisterol(14)、4-hydroxy-3,6-dimethyl-2H-pyran-2-one(15)、对羟基苯甲酸(16)、对羟基苯甲醛(17)、香草酸(18)、对羟基苯乙酸(19)、酪醇(20)。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盘尼西碱A;化合物5在100 μmol/L时有一定的抑制血小板释放ATP作用,抑制率为(40.6±5.2)%;所有化合物在100 μmol/L时未表现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6  紫玉兰叶中木脂素类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3
    丁林芬,刘佳,宋京风,雷铁,聂伟,宋流东,吴兴德
    2022, 53(13):3912-391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04
    [摘要](619) [HTML](0) [PDF 1.46 M](454)
    摘要:
    目的 研究紫玉兰Magnolia liliflora叶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MCI gel、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释放炎症介质NO的抑制能力,评价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 从紫玉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木脂素,分别鉴定为burcellin(1)、(7S*,8S*,1'S*)-3,4,1'-三甲氧基-1',6'-二氢-7,4'-环氧-8,3'-新木脂烷-8'-烯-6'-酮(2)、(7S*,8S*,1'R*)-3,4,5,1'-四甲氧基-1',6'-二氢-7,4'-环氧-8,3'-新木脂烷-8'-烯-6'-酮(3)、(7S*,8S*,1'S*)-3,4,5,5'-四甲氧基-1',4'-二氢-7,2'-环氧-8,1'-新木脂烷-8'-烯-4'-酮(4)、(7S*,8S*,1'R*)-3,4,5,5'-四甲氧基-1',4'-二氢-7,2'-环氧-8,1'-新木脂烷-8'-烯-4'-酮(5)、(7S*,8S*,1'R*)-3,4,5'-三甲氧基-1',4'-二氢-7,2'-环氧-8,1'-新木脂烷-8'-烯-4'-酮(6)、(7R*,8S*,1'S*)-3,4-亚甲二氧基-5'-甲氧基-1',4'-二氢-7,2'-环氧-8,1'-新木脂烷-8'-烯-4'-酮(7)、simulanol(8)、落叶松树脂醇(9)、5'-甲氧基落叶松树脂醇(10)、5,5'-二甲氧基落叶松树脂醇(11)、nectandrin A(12)、nectandrin B(13)、杜仲树脂酚(14)、丁香脂素(15)和松脂醇(16)。化合物810111316对LPS诱导RAW 264.7细胞释放NO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8.38±0.07)、(16.24±0.35)、(229.71±1.30)、(21.68±0.72)、(19.74±0.39)μmol/L。结论 化合物2468101113为首次从木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报道化合物11H-和13C-NMR数据,并且首次报道化合物2413C-NMR数据。化合物810111316具有潜在的抗炎作用。
    7  基于UHPLC-Q-TOF-MS技术研究炮制对白术芍药散中化学成分的影响4
    刘晓,孙戡平,秦昆明,金俊杰,杨超,蔡宝昌
    2022, 53(13):3920-392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05
    [摘要](543) [HTML](0) [PDF 1.54 M](425)
    摘要:
    目的 采用UHPLC-Q-TOF-MS技术结合多元数据统计分析方法,针对白术芍药散水煎液中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同时与药材未经炮制即配伍入药的情况进行比较,探讨中药炮制过程对白术芍药散中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正、负离子扫描模式检测,利用Peakview 1.2软件鉴别样品中化学成分,结合MarkerView 1.2.1软件对炮制前后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寻找两者的特征差异性成分。结果 正、负离子检测模式下共匹配出化学成分183种,通过t检验发现差异性化学成分34种,差异性成分的主要来源为陈皮和防风。结论 药材经过炮制配伍入药对于白术芍药散的化学组成具有显著性影响,古籍中所载白术芍药散应采用炮制品进行组方用药具有实际的客观原因与深刻的科学内涵。
    8  三乌胶提取物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作用研究
    肖素芸,罗才琴,吕冬,王承潇,崔秀明
    2022, 53(13):3929-393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06
    [摘要](526) [HTML](0) [PDF 2.06 M](502)
    摘要:
    目的 制备三乌胶提取物水凝胶并进行表征及考察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Franz池法考察三乌胶提取物中二苯乙烯苷、苯甲酰新乌头碱、8-去乙酰滇乌碱、去乙酰粗茎乌头碱甲、草乌甲素和大黄素的体外渗透效果,制备出三乌胶提取物水凝胶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同时,建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rheumatoid arthritis,CIA)大鼠模型,研究经皮递送模式下三乌胶提取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结果 制备的三乌胶提取物水凝胶在常规情况下始终保持凝胶状态;并且其三维交联网状结构可使药物更好的持续性地释放,从而达到缓释效果。体内药理实验表明,三乌胶提取物水凝胶显著降低CIA大鼠的足厚度、足体积、关节炎指数水平和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ell lymphoma-2,Bcl-2)的水平及升高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水平;与口服相比,水凝胶能降低谷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和脏器病变程度。结论 采用经皮递送的局部给药模式,三乌胶提取物在保留治疗作用的同时降低了由于口服给药引起的脏器毒性,为今后三乌胶提取物外用制剂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9  基于化学特征和核心功效的经典名方清胃散中地黄炮制品研究
    王敏,刘欢欢,张婷,于银萍,潘金火,季德,苏联麟,陆兔林,李林,程晓莉
    2022, 53(13):3940-395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07
    [摘要](376) [HTML](0) [PDF 2.15 M](513)
    摘要:
    目的 辨析地黄不同炮制品(鲜地黄、生地黄、干地黄、酒地黄、熟地黄)的化学特征,结合经典名方清胃散的核心功效,明确其地黄的炮制方法和炮制品种,为中药新药的开发和中药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液质联用法和液相色谱法对地黄不同炮制品中的共有成分和特有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运用现代网络药理学筛选和分析地黄的成分作用靶点和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进一步预测地黄的化学成分和核心功效的相关性。结果 在地黄的不同炮制品中共鉴定出55个成分,其中26个为5种地黄炮制品共有,鲜地黄经炮制后,大部分化学成分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干地黄的环烯醚萜类成分下降幅度最小。采用网络药理学对焦地黄素D、桃叶珊瑚苷、益母草苷、梓醇、地黄苷A、地黄苷D、连翘酯苷、6-O-E-阿魏酰基筋骨草醇进行机制预测,富集的通路中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信号通路、乙型肝炎、血清素突触、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factor-1,HIF-1)信号通路等与清热作用相关。结论 干地黄的化学特征与鲜地黄最为相似,药性和功效与清胃散中地黄的核心功效最为接近,故干地黄为清胃散中地黄的最适宜炮制品。
    10  基于pH调控多酚-唾液蛋白结合作用的三果汤含片涩味掩蔽方法研究
    郑玉,谢兴亮,刘俊,韩丽,林俊芝,樊三虎,莫太刚,张定,韩雪
    2022, 53(13):3953-396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08
    [摘要](246) [HTML](0) [PDF 1.76 M](452)
    摘要:
    目的 通过多酚-唾液蛋白络合作用的涩味形成关键机制,建立pH调控两者结合能力的三果汤含片涩味掩蔽新方法。方法 采用荧光淬灭光谱法测定不同pH条件(2.5、3.5、4.5、5.5、6.5)下三果汤提取物与β-酪蛋白的相互作用。调节三果汤提取物pH至最佳条件,制备三果汤掩味含片。以电子舌涩味量化方法和志愿者视觉模拟量表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掩味效果。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纸片扩散法评价含片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结果 荧光淬灭光谱测得三果汤提取物在pH 4.5时与β-酪蛋白的结合能力最弱,调节提取物pH至4.5制备三果汤掩味含片。掩味含片的涩度明显弱于原片;没食子酸的溶出度与原片基本一致;掩味含片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仅受到轻微影响。结论 基于pH调控的多酚涩味掩蔽方法可行,解决了三果汤含片涩味突出的品质缺陷,对于多酚类中药口含片的涩味掩蔽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
    11  基于信息熵权法优选香果健消片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工艺及其表征
    郝佳旭,查丽春,范晓,崔利利,高家菊,曾鹏辉,武旭润,马云淑
    2022, 53(13):3962-397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09
    [摘要](535) [HTML](0) [PDF 1.80 M](446)
    摘要:
    目的 优选羟丙基-β-环糊精(2-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CD)包合香果健消片(Xiangguo Jianxiao Pian,XJP)挥发油最佳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包合率、收率、含油率、每克包合物中1,8-桉叶素的含量为指标,HPCD与无水乙醇的质量体积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影响因素,采用信息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计算综合评分,建立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包合工艺。采用薄层色谱、紫外吸收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GC-MS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并考察其稳定性影响因素。结果 最佳包合工艺为HPCD与无水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2∶20(g/mL),包合温度55℃,包合时间2 h,经验证制得的包合物平均包合率为88.15%、收率为96.11%、含油率为7.65%、包合物中1,8-桉叶素的含量为20.28 mg/g。挥发油成功进入HPCD空腔中,包合前后挥发油成分基本未发生变化,包合物稳定性较好。结论 优选的挥发油包合工艺稳定可行。
    12  基于原位反应性顶空系统对金花清感颗粒挥发油抗氧化活性研究
    丁岗芯,尹金芳,崔恩浩,邹维,石峰,赵建松,熊华斌,杨志,高云涛
    2022, 53(13):3972-397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10
    [摘要](523) [HTML](0) [PDF 1.29 M](441)
    摘要:
    目的 设计一种反应性顶空系统,包括辅助加热装置和内插式反应池的反应性顶空瓶,用于中药中挥发油抗氧化活性研究,建立挥发油抗氧化活性评估方法。方法 辅助加热装置加热反应性顶空瓶底部,红外热成像仪研究反应性顶空瓶温度分布;挥发油进入顶空并与内插式反应池中自由基发生清除反应,分光光度法测定自由基吸光度变化;固相微萃取针从顶空反应池上方原位取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顶空挥发油清除反应前后成分变化,表征抗氧化活性成分。结果 改进的金属浴辅助加热装置实现样品区及顶空温差大于50℃,使挥发油快速释放进入顶空的同时避免自由基热分解;金花清感颗粒(Jinhua Qinggan Granules,JQG)用量为1.50 g,样品温度90℃,反应30 min时,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 (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ate),ABTS]自由基清除率达88.95%(n=6,RSD=1.91%);建立的抗氧化活性评估方法的精密度和重复性RSD(n=8)分别为2.50%、1.24%;经GC-MS分析鉴定出57种挥发油,包括蒎烯、青蒿酮等,其中清除反应前后峰面积减少达到30%以上的有35种,占总挥发性油的61.40%,据此推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成分主要为萜类和醛酮、酚酸等化合物,主要包括罗勒烯、α-细辛脑等。结论 JQG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设计制作的反应性顶空系统可在一个小型密闭反应瓶中原位一步完成挥发油的释放-清除自由基-顶空微萃取进样3个过程;建立的方法具有快速、高效、重现性好等特点,可用于中药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评估以及活性成分鉴定。
    13  鞣花酸纳米混悬剂的制备、表征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秦芳芳,彭有梅,苏海波,高守甲
    2022, 53(13):3980-399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11
    [摘要](375) [HTML](0) [PDF 1.94 M](425)
    摘要:
    目的 制备鞣花酸纳米混悬剂(ellagic acid nanosuspensions,EA-NPs),并考察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EA-NPs。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稳定剂与药物用量比例、均质压力、均质次数为主要影响因素,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为考察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EA-NPs制备工艺。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PD)对EA-NPs进行表征,透析袋法考察体外释药情况。SD大鼠分别ig给予鞣花酸混悬液、物理混合物(比例同EA-NPs)和EA-NPs,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鞣花酸质量浓度,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EA-NPs的最处方工艺:以磷脂-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K30(2∶3)为稳定剂,稳定剂与药物比例4∶1,制备温度为25℃,均质压力73 MPa,均质次数为11次。EA-NPs呈球形或类球形,粒径为70~400 nm,平均粒径为(148.16±7.61)nm,PDI为0.089±0.014,ζ电位为(−29.64±1.82)mV。鞣花酸在EA-NPs中以无定形状态存在,6 h内药物的累积释放率为96.24%。药动学结果显示,EA-NPs的半衰期(t1/2)延长至(3.17±0.64)h,达峰浓度(Cmax)提高至(1 172.04±182.51)ng/mL,相对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至5.61倍。结论 EA-NPs可促进药物体外溶出,提高鞣花酸在大鼠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14  HPLC法分析补肺活血胶囊中12种指标成分
    李全,任慧,郭盛,王恒斌,耿婉丽,钱大玮,段金廒
    2022, 53(13):3991-399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12
    [摘要](529) [HTML](0) [PDF 1.17 M](425)
    摘要: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同时测定补肺活血胶囊(Bufei Huoxue Capsules,BHC)中12种指标成分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补骨脂苷、芍药苷、异补骨脂苷、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m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柱温35℃,进样量4 mL,检测波长246 nm。结果 BHC中12种指标成分在18 min内色谱峰分离良好,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补骨脂苷、芍药苷、异补骨脂苷、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和苯甲酰芍药苷分别在0.38~195.20(r=0.999 9)、0.17~21.44(r=0.999 6)、0.85~433.80(r=0.999 9)、0.68~345.60(r=0.999 9)、1.11~566.60(r=0.999 8)、0.47~241.40(r=0.999 9)、0.08~39.36(r=0.999 8)、0.05~26.16(r=0.999 9)、0.03~16.42(r=0.999 9)、0.25~129.10(r=0.999 8)、0.26~133.10(r=0.999 7)、0.09~47.28 μg/mL(r=0.999 9)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均符合分析要求。11批补肺活血胶囊中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补骨脂苷、芍药苷、异补骨脂苷、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和苯甲酰芍药苷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624 2、0.222 4、16.409 9、7.459 5、18.974 2、7.887 5、0.505 7、0.109 9、0.170 7、1.364 7、1.170 0、0.203 6 mg/g。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重复性好,为BHC质量标准提升提供了方法支撑。
    15  基于NLRP3炎症小体研究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对白念珠菌定植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王亚东,徐志庆,夏丹,张梦翔,汪天明,邵菁,汪长中
    2022, 53(13):3997-400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13
    [摘要](500) [HTML](0) [PDF 2.15 M](394)
    摘要:
    目的 研究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butyl alcohol extract of Baitouweng Decoction,BAEB)对白念珠菌异常定植下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以及对Dectin-1/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10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SS组、DSS+白念珠菌组及BAEB低、中、高剂量(20、40、80 mg/kg)组和美沙拉嗪(200 mg/kg)组。对照组小鼠每日自由饮水;DSS组予3% DSS溶液,自由饮用连续7 d;其他组在DSS组基础上,在第1、3、5、7天ig白念珠菌(1×108 CFU/只)。第8天开始分别ig相应药物,1次/d,连续7 d。每天称定小鼠质量,观察一般状态,收集粪便,采用平板培养法检测粪便真菌载荷。末次给药次日,处死小鼠,测量结肠长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进行结肠组织学分析;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18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Occludin和闭锁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肠组织Dectin-1、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Syk、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剪切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leaved cystein-asparate protease-1,cleaved Caspase-1)和NLRP3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和DSS组比较,DSS+白念珠菌组小鼠粪便培养出更多的白念珠菌(P<0.01);结肠黏膜损伤程度严重(P<0.01);结肠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18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肠组织Occludin和ZO-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肠组织NLRP3、NF-κB和Dectin-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ASC、cleaved Caspase-1和Sy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与DSS+白念珠菌组相比,BAEB组小鼠肠道白念珠菌显著减少(P<0.01);结肠组织中IL-1β、IL-18水平下降(P<0.05、0.01);结肠组织Occludin和ZO-1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0.01);BAEB低剂量组Sy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BAEB中剂量组ASC和Sy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NLRP3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BAEB高剂量组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AS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BAEB可能通过抑制白念珠菌异常定植下Dectin-1/Syk通路所介导的NLRP3炎症小体过度活化,进而阻断IL-1β与IL-18的产生来发挥抗UC作用。
    16  基于TLR4/NF-κB/NLRP3和PI3K/Akt通路研究甘遂及其炮制品对水负荷小鼠的利尿作用及机制
    宁晨旭,苏晓娟,任可乐,刘晓琴,孟祥龙,赵彩蓉,赵泓瑜,王娟,张朔生
    2022, 53(13):4007-40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14
    [摘要](509) [HTML](0) [PDF 2.80 M](379)
    摘要:
    目的 研究甘遂及其炮制品对水负荷小鼠的利尿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究甘遂的利尿作用机制。ICR小鼠给予甘遂及其炮制品后,ig大量生理盐水建立水负荷模型,测定水负荷差值及脏器指数;取十二指肠及空肠,观察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炎性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18、IL-4、IL-10及小肠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小鼠小肠组织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磷脂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和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蛋白表达。结果 通过构建“中药-成分-疾病-通路-靶点”网络及通路富集分析得到甘遂及其炮制品主要通过参与氧化应激反应及PI3K/Akt等信号通路调节水肿。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水负荷差值在各个时间段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IL-1β、IL-18及小肠组织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血清中IL-4、IL-10及小肠组织GSH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0.01);小肠组织TLR4、NLRP3、p-NF-κB/NF-κB、p-PI3K/PI3K及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在各给药组中,1~6 h甘遂的利尿作用最强,醋甘遂和甘草制甘遂的利尿作用均有所缓解,说明甘遂经炮制后会缓和其刺激性而平衡其利尿作用。结论 甘遂及其炮制品对水负荷小鼠均可以不同程度地抗水负荷并产生利尿作用,并可以通过抑制TLR4通道介导的NF-κB/NLRP3信号通路及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IL-1β和IL-18的表达。
    17  清肺口服液黄酮类成分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小鼠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凌晓颖,丁雅荔,陶嘉磊,袁斌
    2022, 53(13):4019-402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15
    [摘要](598) [HTML](0) [PDF 2.15 M](433)
    摘要:
    目的 研究清肺口服液黄酮类成分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小鼠坏死性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黄酮类成分低、高剂量(30、60 mg/kg)组和利巴韦林(46 mg/kg)组,建立RSV感染的小鼠模型,给药4 d后,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qRT-PCR检测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RSV-F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细胞坏死性凋亡率;ELISA法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1,RIP1)、RIP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MLKL)、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phosphoglycerate mutase 5,PGAM5)、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肺组织RIP1和RIP3的共定位以及p-MLKL与上皮细胞的共定位。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黄酮类成分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肺组织中IL-6TNF-αRSV-F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0.01);肺组织细胞坏死性凋亡率下降(P<0.05、0.01);BALF中HMGB1和LDH水平降低(P<0.05、0.01);肺组织RIP1、RIP3、MLKL、PGAM5、DRP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肺组织RIP1/RIP3坏死复合物的形成减少,肺上皮细胞中p-MLKL的荧光表达降低。结论 清肺口服液黄酮类成分可能通过调节RIP1/RIP3/MLKL/PGAM5/DRP1信号通路,抑制坏死性凋亡,改善RSV感染的小鼠肺部炎症损伤。
    18  人参皂苷Rb1改善拘束应激合并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王国恩,杨帆,刘心雨,叶钰菁,王若鸿,吕茜婷,刘小婷
    2022, 53(13):4028-403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16
    [摘要](744) [HTML](0) [PDF 1.97 M](379)
    摘要: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b1对拘束应激(restraint stress,RS)合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肝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BALB/c小鼠预先给予人参皂苷Rb1(15 mg/kg)共7 d,给予RS(18 h)合并15 μg/kg LPS诱发免疫性肝损伤。取小鼠肝脏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和生化指标检测,基因和蛋白表达检测,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人参皂苷Rb1的潜在信号通路并加以验证。结果 人参皂苷Rb1改善RS合并LPS诱导肝损伤小鼠的肝脏炎性细胞浸润、脂肪空泡以及炎症坏死现象;显著抑制肝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表达(P<0.05、0.01);减少肝细胞凋亡;降低肝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P<0.01);升高肝组织SOD活性和去乙酰化酶Sirtuin-3(SIRT3)蛋白表达水平(P<0.01)。人参皂苷Rb1对LPS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及氧化应激影响不明显。结合网络药理学结果提示人参皂苷Rb1改善氧化应激作用与上调SIRT3的下游靶标叉头框转录因子O3(forkhead box O3,FoxO3)的基因表达有关(P<0.01)。结论 :人参皂苷Rb1对RS合并LPS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SIRT3/FoxO3/SOD功能有关。
    19  基于UHPLC-MS/MS的钩藤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吴依松,李士伟,李昊举,魏文龙,吴士飞,果德安
    2022, 53(13):4035-404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17
    [摘要](677) [HTML](0) [PDF 2.36 M](554)
    摘要: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HPLC-MS/MS)法测定大鼠不同组织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毛钩藤碱、去氢毛钩藤碱与缝籽嗪甲醚的含量,并用于钩藤的组织分布研究。方法 大鼠ig钩藤水煎液后,分别于0.083、0.25、0.5、0.75、1、2、4、8、12 h取心、肝、脾、肺、肾、脑组织。以长春胺为内标,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后进行样本检测。结果 建立的UHPLC-MS/MS方法中,7个生物碱在不同的组织中最低定量限范围为0.05~1.00 ng,响应与浓度的相关性R2≥0.991。方法学考察中的专属性、基质效应、回收率、精密度与准确度以及稳定性等方法学考察均满足要求。各个组织中均为异钩藤碱含量最高,其次为去氢钩藤碱;异钩藤碱与去氢钩藤碱含量均远高于其对应的异构体钩藤碱与异去氢钩藤碱;而3个四环单萜吲哚生物碱(毛钩藤碱、去氢毛钩藤碱、缝籽嗪甲醚)在各组织中均含量最低。比较不同组织中生物碱成分含量可以发现,7个生物碱均在肝脏中含量最高,其次为肾脏与肺部,推测钩藤生物碱在肝脏与肾脏的蓄积是因为两者分别是生物碱成分的主要代谢部位与排泄部位。结论 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专属性好,适用于大鼠不同组织中钩藤生物碱的组织分布研究。
    20  基于IL-6/STAT3信号通路研究冬凌草甲素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
    黎乃维,王飞,尧子钊,王剑石
    2022, 53(13):4046-405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18
    [摘要](186) [HTML](0) [PDF 1.63 M](367)
    摘要:
    目的 基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研究冬凌草甲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冬凌草甲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MTT法检测冬凌草甲素对MDA-MB-231、MDA-MB-453、MDA-MB-468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GFP-LC3荧光斑点检测冬凌草甲素对MDA-MB-468细胞自噬的影响;采用DAPI染色法观察冬凌草甲素对MDA-MB-468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冬凌草甲素对MDA-MB-468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稳定转染STAT3-luciferase报告基因质粒的HepG2-STAT1/3-Luc细胞,检测冬凌草甲素对IL-6/STAT3信号通路的作用;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冬凌草甲素对STAT3磷酸化的影响以及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冬凌草甲素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乳腺癌细胞自噬和凋亡作用,呈剂量相关性;冬凌草甲素对IL-6/STAT3信号通路和STAT3磷酸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冬凌草甲素能够上调乳腺癌细胞p53、剪切型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cleaved 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cleaved PARP)、剪切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ystein-asparate protease-3,cleaved Caspase-3)以及Caspase-9蛋白表达。结论 冬凌草甲素通过抑制STAT3磷酸化而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并能上调p53、cleaved PARP、cleaved Caspase-3及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进而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乳腺癌细胞的自噬和凋亡。
    21  基于蛋白质组学和LINCS数据库预测中药复方的不良反应——以黄连解毒汤为例
    尚津锋,李倩楠,姜婷月,焦家康,毕磊,王璟邑,刘欣
    2022, 53(13):4053-406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19
    [摘要](644) [HTML](0) [PDF 1.40 M](563)
    摘要:
    目的 基于蛋白质组学和LINCS数据库探讨预测中药复方不良反应的方法。方法 以黄连解毒汤为例,对黄连解毒汤干预脑缺血大鼠模型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运用LINCS数据库、Python、RStudio等筛选与黄连解毒汤成分化合物结构相似和基因表达类似的临床药物,检索药物的不良反应,预测黄连解毒汤可能的不良反应。结果 黄连解毒汤干预脑缺血模型蛋白质组学共筛选出72个上调蛋白和91个下调蛋白。阿司匹林、曲克芦丁等11个临床药物与黄连解毒汤成分的化学结构相似,表现出皮疹、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地昔帕明、山柰酚等30个临床药物与黄连解毒汤基因表达谱类似,表现出恶心、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根据上述结果,预测黄连解毒汤可能的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头晕、头痛、呕吐等。结论 以黄连解毒汤为例,探讨了一种预测中药复方不良反应的新方法,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22  基于古今方剂数据挖掘的酸枣仁-远志药对配伍特点及外延分析
    任海琴,孔祥鹏,王颖莉
    2022, 53(13):4065-407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20
    [摘要](653) [HTML](0) [PDF 2.24 M](454)
    摘要:
    目的 基于中医药方剂数据库,对含酸枣仁-远志药对的方剂数据进行挖掘,研究酸枣仁-远志药对的配伍特点及应用规律,为其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提供指导。方法 检索含酸枣仁-远志药对的方剂数据,对方剂功效,酸枣仁、远志炮制品种、剂量、配比等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 Modeler、Cytoscape将酸枣仁、远志炮制品种、剂量及配比与功效分别进行网络关联分析。结果 共检索得到484首含酸枣仁-远志药对的方剂,涉及336味中药。目标方剂主要涉及安神、补益等18种功效。酸枣仁包含生、炒、去油3种炮制品,炒酸枣仁使用频次最多,且与安神、补益、化痰、益智等功效呈强关联;远志包含远志肉、制远志等15种炮制品,其中远志肉、制远志使用频次较高,且与安神、补益呈现强关联。酸枣仁剂量主要分布于3~5 g、6~10 g、15~35 g剂量段,且与安神、补益等呈现强关联;远志在<3 g、3~5 g、6~10 g、12~35 g剂量段呈正态性分布趋势,且主要分布于3~5 g,与安神呈现强关联。酸枣仁-远志配比以≥1为主,且以配比1∶1、2∶1多见,与安神、补益呈现强关联,此外,配比1∶1与益智、化痰亦呈现强关联。与酸枣仁-远志药对配伍使用较多的药物主要包括人参、当归、茯神、地黄等42味,与其配伍形成高频角药。结论 通过对酸枣仁-远志药对及其与功效间的关系进行挖掘分析,揭示了酸枣仁-远志用药模式及其配伍特点,阐明了其临床应用规律,为该药对临床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科学指导。
    23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图谱的我国中药药事管理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分析
    荣红国,马伊昕,杜美皎,费宇彤
    2022, 53(13):4075-408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21
    [摘要](489) [HTML](0) [PDF 1.37 M](558)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近20年我国中药药事管理相关研究的文献分析,探析中药药事管理研究领域相关热点和前沿。方法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对文献年度发文量、作者、机构、期刊、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分析,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4056篇中药药事管理研究文献,文献数量整体呈现稳定增长趋势。研究热点有中药产业、中药材、中药资源、国际化、中药饮片、知识产权等,研究前沿集中在产业链、人才培养、一带一路等。结论 中药药事管理研究备受关注和重视,中药资源保护、中药质量标准、中药饮片质量、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为主流研究热点。如何完善中药产业链、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加快推进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是未来研究趋势。
    24  口服补肾类中成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王真,王从安,王永泉,李绪杰,周梓洋,张丽娟,李苗秀
    2022, 53(13):4084-409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22
    [摘要](147) [HTML](0) [PDF 2.48 M](430)
    摘要:
    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补肾类中成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运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维普(VIP)、万方(Wanfang)、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寻有关补肾类中成药治疗PMOP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1月,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采用Stata16.0和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3246篇文献,最终纳入41个RCTs,包括13种干预措施和3699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改善有效性方面,中成药和常规化学药联用均优于常规化学药或其他中成药单独应用或二者联用,中成药单用的安全性更好。①在提高总有效率方面,最好的前3种治疗方案为仙灵骨葆胶囊+常规化学药(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CWM)、右归丸+CWM、鹿角壮骨胶囊+CWM;②在降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方面,最好的前3种治疗方案为鹿角壮骨胶囊+CWM、加味二仙颗粒+CWM、仙灵骨葆胶囊+CWM;③在提高腰椎骨密度方面,最好的前3种治疗方案为骨疏康胶囊+CWM、右归丸+CWM、鹿角壮骨胶囊+CWM;④在提高股骨颈骨密度方面,最好的前3种治疗方案为骨疏康胶囊+CWM、鹿角壮骨胶囊+CWM、知柏地黄丸+CWM;⑤在降低血清骨钙素方面,最好的前3种治疗方案为仙灵骨葆+CWM、左归丸+CWM、青娥丸+CWM;⑥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最安全的前3种治疗方案为仙灵骨葆胶囊、仙灵骨葆胶囊+CWM、鹿角壮骨胶囊+CWM。结论 补肾类中成药联合CWM在治疗PMOP有效性方面均优于二者单独应用,每种中成药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以具有续筋接骨功效的中成药效果更佳。在安全性方面,中成药联用或不联用CWM均优于CWM,仙灵骨葆胶囊可能是最安全的治疗方案。受纳入研究质量的限制,所得结论仍待进一步验证。
    25  广藿香PcHAD基因克隆及其参与广藿香醇生物合成功能分析
    吴带娣,黄慧玲,单耀楷,邹璇,龚丽珍,詹若挺,陈立凯
    2022, 53(13):4100-410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23
    [摘要](583) [HTML](0) [PDF 1.28 M](386)
    摘要:
    目的 从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中克隆HAD(haloacid dehalogenase)超级家族蛋白水解酶基因PcHAD,验证其编码蛋白与广藿香醇合酶(patchoulol synthase,PcPTS)蛋白互作,探究其参与调控广藿香醇生物合成的作用。方法 从广藿香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出一条具有完整编码区并且包含HAD-like结构域的HAD基因序列(PcHAD),并对该基因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对PcHAD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利用酵母双杂交实验进一步验证PcHAD与广藿香PcPTS蛋白的互作情况。通过瞬时过表达PcHAD,分析其对广藿香醇甲羟戊酸合成途径(mevalonate pathway,MVA)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对广藿香醇含量的影响。结果 从广藿香中克隆得到HAD-like基因PcHAD,其开放阅读框为1149 bp,编码蛋白长度为382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3 000,且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该蛋白定位于叶绿体。酵母双杂交实验结果表明PcHAD完整蛋白能与PcPTS完整蛋白互作,且PcHADN与PcPTSN互作。与对照组相比,瞬时过表达PcHAD广藿香叶中的广藿香醇含量提高了30%,MVA途径基因包含PTSFPPSHMGR在内表达量均显著上调。结论 从广藿香中克隆得到1个与广藿香醇合酶PcPTS互作的PcHAD基因,该基因在瞬时过表达后上调PTS和MVA途径多个基因的表达量,且能够显著提高广藿香醇的含量,表明该基因可能在广藿香醇生物合成中发挥正向调控作用,为进一步揭示广藿香中HAD-PTS复合体的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26  肥料配施对北苍术3种倍半萜类成分及2种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王孟聪,翁丽丽,孙金,肖春萍,陈天丽
    2022, 53(13):4109-41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24
    [摘要](571) [HTML](0) [PDF 1.35 M](355)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肥料配施对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DC.) Koidz.3种倍半萜成分苍术酮、白术内酯II和β-桉叶醇含量及2种生物合成关键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ate monoacylase A reductase,HMGR)和法呢基焦磷酸合酶基因(farnes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FPPS)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不同的肥料配施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北苍术3种倍半萜类成分的含量,采用试剂盒法(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北苍术根茎中HMGR和FPPS的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测定北苍术HMGR和FPPS的表达量;采用SPSS软件对生物合成关键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适宜的氮磷钾配施,可促进北苍术倍半萜类成分的积累,并显著提高其生物合成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该试验区所代表的土壤肥力状况下有利于倍半萜类成分积累的最优施肥方案为氮肥(N)180 kg/hm2,磷肥(P2O5)225 kg/hm2,钾肥(K2O)105 kg/hm2。不同肥料配施下,关键酶基因HMGR与苍术酮、β-桉叶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关键酶基因FPPS与白术内酯II、β-桉叶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苍术酮显著相关(P<0.05)。结论 优化氮磷钾配施对北苍术倍半萜类成分苍术酮、白术内酯II和β-桉叶醇积累及生物合成关键酶HMGR和FPPS活性及基因表达作用显著,北苍术根茎中倍半萜类成分苍术酮、白术内酯II和β-桉叶醇的生物合成受到多种基因及酶的调控,其中关键酶FPPS发挥了较大的调控作用。
    27  金花茶U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亲缘关系分析
    高慧,何秋梅,白燕远,李耀燕,闫国跃,姚涵雅,天亮,刘博,苏宏新,阿里穆斯,谢阳姣
    2022, 53(13):4119-412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25
    [摘要](477) [HTML](0) [PDF 964.77 K](329)
    摘要:
    目的 建立不同种类金花茶UPLC指纹图谱,结合其表型特征和化学成分差异分析其亲缘关系,为金花茶品种分类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UPLC法建立22种金花茶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金花茶U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并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选取了3个色谱共有峰,指认了11个已知化学成分。不同种金花茶共有峰相似度在0.247~0.740。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弄岗、柠檬黄、龙州、陇瑞、细叶、隆安、顶生、天峨、中东、毛瓣10种金花茶的化学成分含量较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龙州亚类单独聚为一类;凹脉、顶生、天峨、显脉、弄岗、倒卵叶、柠檬黄、薄叶、中东、东兴、防普金花茶聚为一类;陇瑞、龙州亚种、细叶金花茶为一类;淡黄、扶绥、毛瓣、四季、恩城、隆安、武鸣金花茶聚为一类。结论 金花茶种类繁多,不同种金花茶所含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结合表型特征,根据成分差异可基本获得种间亲缘关系。
    28  基于UPLC指纹图谱和黄酮醇苷含量的不同来源银杏叶的质量比较
    黄申,朱波,张巧艳,林榴芬,尤金玲,蒙雄裕,张泉龙,秦路平
    2022, 53(13):4125-413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26
    [摘要](410) [HTML](0) [PDF 1.18 M](404)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性别、树龄银杏Ginkgo biloba叶在同一采收期的质量,为其资源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5个产地共36批的银杏单株叶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丁、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柰素含量。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处理分析,建立银杏叶药材UPLC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探讨不同性别银杏叶的质量差异。结果 各组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85,雌株之间相似度低于雄株;产地、性别和树龄对银杏叶的化学成分组成和比例有一定的影响,成熟植株指纹图谱相似度变化幅度大于苗期植株;HM居群与其它居群样品的物候期不同。结论 不同产地雌雄株银杏叶的性状特征存在差异。LT居群银杏叶质量较佳且更稳定;苗期植株稳定性高于成熟植株;不同性别银杏叶质量差异标志物有所差异。为控制银杏叶内在质量建立了UPLC指纹图谱快速检测方法,并进行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结合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用于分析不同性别银杏叶的质量,为银杏叶的质量比较和资源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29  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晨曦,董承瑜,胡鑫,郑慧慧,郎尉雅
    2022, 53(13):4132-414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27
    [摘要](521) [HTML](0) [PDF 1.45 M](549)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起病隐匿,发病机制复杂,发病人数逐年上升,严重危害我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疾病的早期预防与治疗至关重要。目前临床治疗AD药物尚不能有效阻止和显著延缓病程进展,近年中药防治AD作用逐步得到验证,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阐述了AD的发病机制,从错误蛋白的沉积及级联反应、神经炎症微环境、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递质、铁死亡等层面总结了近年中药抗AD的分子机制等,有助于临床治疗策略的优化,为中药的开发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30  黄酮类成分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马婷,邝晓岚,蔡婉娜,刘博,徐方方
    2022, 53(13):4146-416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28
    [摘要](388) [HTML](0) [PDF 2.03 M](596)
    摘要: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急慢性肝损伤进行的一种创伤修复过程,以细胞外基质的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为主要病理特征,其持续发展会恶化为肝硬化、肝癌等疾病。肝纤维化具有可逆性,减轻或逆转肝纤维化被认为是预防肝硬化、肝癌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炎、抗氧化应激、抗凋亡、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异常堆积等有关。黄酮类成分通过多通路、多靶点减轻或逆转肝纤维化进程,近年来备受学者重视。对近10年来国内外报道的具有抗肝纤维化活性的黄酮类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开发黄酮类抗肝纤维化药物提供参考。
    31  牡丹皮活性成分改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伍琳琳,李志鹏,曹世杰,康宁
    2022, 53(13):4162-416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29
    [摘要](694) [HTML](0) [PDF 1.08 M](462)
    摘要:
    牡丹皮Moutan Cortex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史悠久,常作为佐药应用于肾阴亏虚导致的“消渴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牡丹皮活性成分丹皮酚、丹皮多糖、丹皮总苷等具有明显降糖作用,其机制与缓解胰岛素抵抗、抑制糖异生、保护胰岛B细胞、促进糖原合成、抗氧化等有关;牡丹皮活性成分在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如肾病、血管病变、心肌病和白内障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开发新药价值。系统综述了牡丹皮活性成分改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为牡丹皮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32  栀子肝毒性防治的研究进展
    杨新荣,窦霞,李国峰,宋沁洁,李咸慰,吴红伟,李东辉,李越峰
    2022, 53(13):4170-417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30
    [摘要](763) [HTML](0) [PDF 1.06 M](504)
    摘要: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药用历史悠久、使用广、用量大,具有抗炎、抗病毒、保护神经、降糖、调血脂、保肝利胆等药理活性,是药食同源中药。但关于其肝毒性的报道却限制了栀子的进一步应用。通过查阅有关栀子肝毒性的文献,从使用剂量、剂型及给药途径、配伍、炮制和受试对象等方面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栀子肝毒性的防治及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33  海洋植物多糖的化学结构表征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滕浩,李雪影,孙卉,戴瑞,李才林,何志贵
    2022, 53(13):4177-418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31
    [摘要](437) [HTML](0) [PDF 948.87 K](419)
    摘要:
    近些年来,海洋植物多糖的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已成为医药、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纵观现有研究资料,海洋植物多糖具有抗衰老、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抗凝血及保护肾脏等作用,在保健食品、医药和化妆品行业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主要从化学结构表征和药理活性2个方面对海洋植物多糖进行综述,以期为海洋植物多糖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34  木通属植物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曹琳娜,彭佩克,潘志强
    2022, 53(13):4187-419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32
    [摘要](620) [HTML](0) [PDF 1.08 M](428)
    摘要:
    木通属Akebia Decne.目前发现5种,其植物在中医药治疗上应用广泛,药用品种主要是木通(五叶木通)Akebia quinate、三叶木通A.trifoliata和白木通A.trifoliatesubsp.australis;主要药用部位为其藤茎和果实,具有利尿通淋和疏肝理气等功效。近年来木通属植物也常用于中医药的肿瘤防治,许多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对胃癌、肝癌等肿瘤细胞的增殖产生抑制作用,而来自木通属植物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癌作用也不尽相同,其抗肿瘤机制包括诱导凋亡、抑制侵袭与转移、阻滞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等。对木通属植物的藤茎、果实、种子提取物和其天然产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行归纳综述,为木通属植物在中医药肿瘤防治方面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35  木香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
    郑加梅,尚明越,王嘉乐,代国娜,宋经元,段宝忠
    2022, 53(13):4198-421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33
    [摘要](600) [HTML](0) [PDF 2.51 M](742)
    摘要:
    木香为我国传统大宗药材,是多种中成药的原料,《中国药典》2020版一部以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作为指标成分,难以系统阐释木香“功效-成分-质量”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木香各方面研究逐渐深入,许多新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不断被发现。在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根据质量标志物的核心理念,从植物亲缘、药效、药性、配伍、化学成分可测性等方面,对木香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以期为木香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提供参考。
    36  柿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及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王梦杰,李镐,华会明,周微,赵余庆
    2022, 53(13):4214-422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34
    [摘要](558) [HTML](0) [PDF 2.02 M](476)
    摘要:
    柿叶来源于柿科柿属植物柿Diospyros kaki的干燥叶。柿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黄酮、三萜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制剂脑心清片的主要活性成分,在脑心清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此柿叶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针对柿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类型及柿叶黄酮的不同提取工艺进行综述,以期为柿叶中黄酮成分的深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37  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中医药个体化智慧诊疗服务模式研究
    林瑞华,张雨恬,王学成,陈浩,李远辉,王雅琪,熊旺平,程春雷,朱彦陈,李智彪,余瑛,臧振中,郑琴,杜建强,伍振峰,杨明
    2022, 53(13):4223-423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3.035
    [摘要](600) [HTML](0) [PDF 1.18 M](429)
    摘要:
    智慧医疗通过更深入的智能化、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透彻的感知和度量,实现医生、患者以及各医疗机构之间的高度协作,达到医疗信息的高度移动与共享,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治疗服务模式。从智慧医疗的概念及传统就医模式、医疗体系现状出发,针对中医药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互联网模式下的中医药个体化智慧诊疗服务模式,阐述了互联网模式下的中医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以“辨证施治”为标志的人工智能系统、以“理法方药”为核心的制造大数据云平台、以“剂工质效”为重点的智能制造体系、以“个性定制”为特点的物联网平台和以“前店后坊”为模式的服务新业态,为进一步推进智慧医疗下的中医药个体化治疗服务模式建设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