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52卷第9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目录
    2021, 52(9):0-0.
    [摘要](215) [HTML](0) [PDF 461.26 K](785)
    摘要:
    2  封面
    2021, 52(9):0-0.
    [摘要](156) [HTML](0) [PDF 3.23 M](648)
    摘要:
    3  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研究发展的5年回顾
    刘昌孝
    2021, 52(9):2511-25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01
    [摘要](731) [HTML](0) [PDF 7.83 M](773)
    摘要:
    在近30年,通过较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在发现药效物质基础,建立导向明确、路线清晰、方案合理的研究框架体系,为解读作用机制,明晰组方的合理性、用药的科学性,防病治病的科学内涵,中药及其复方研究获得较大进展。在从药材到成药、从研发到产业、从产品到临床,从工厂到市场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的研究中,亟需建立新理论、新方法、新体系进行广泛的探索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转化研究。弘扬“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科学精神,需要具有前沿性的领引力、创新性的想象力、跨界性的融合力、务实性的执行力和人文性的涵养力的发展观,才能提出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新概念、新理论。2016年以来,中药Q-Marker重点开展“指纹成分-工艺过程可重现性”“生物学-有效性、安全性”“中药功效-作用机制关联性”“质量物质可测性”和“质量标准稳定性”五要素研究,使其贯穿中药及其制剂开发的全过程中,形成质量和风险控制的“药材-饮片-成药”全过程质量追溯系统。为确立“中药Q-Marker”为抓手的策略,为建立全新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科学依据。在总结近5年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基础上,还分析了国内国际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该理论和应用情况和学术影响。相信中药Q-Marker研究,一定会对促进中药标准化和国际学术交流产生积极影响。
    4  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研究进展及对中药质量研究的思考
    阳长明,杨平,刘乐环,周思源
    2021, 52(9):2519-252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02
    [摘要](1570) [HTML](0) [PDF 7.43 M](790)
    摘要:
    梳理了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在药材、饮片、制剂质量研究及全过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中药Q-Marker的提出为中药质量研究和全过程控制提供了研究思路,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提出应加强与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联的质量研究,加强整体质量表征和多元化控制,完善源头和全过程质量控制,重视药材、饮片和制剂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分阶段开展质量标准研究,不断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水平。
    5  基于质量标志物(Q-Marker)“量效转换”的药材质量快速整合评价研究
    白钢,田璐,丛龙飞,卢玉杰,张凯雪,姜民,侯媛媛,杨志刚,张铁军,刘昌孝
    2021, 52(9):2527-253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03
    [摘要](440) [HTML](0) [PDF 6.09 M](671)
    摘要:
    目的 针对中药复杂的质量属性提出基于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的“量效转换”概念,通过多项生物效价的多元整合分析,建立一种药材功效的综合评价方法。方法 以当归为例选取药材中具有抗血小板聚集、Ca2+拮抗舒张血管、抑制NO活性释放以及具有抗炎、抗纤维化作用的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Smad3蛋白(drosophila 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protein-3)的关键药效成分作为Q-Marker,分别建立其含量与对应功效之间的多元量效关系函数。以药材不同生物效价的预测值(yi)与其多批次均值(yi)之间的偏离度(KBio)表示其功效之间的差异。同时引入权重分配系数(Wi)对各生物效价的权重进行优化,并通过质量综合评价指数(Fq)公式(Fq=∑KBio)对上述指标进行整合。结果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别检测了500批次当归药材中阿魏酸、绿原酸、洋川芎内酯I、欧当归内酯A和Z-藁本内酯等Q-Marker的含量(xi),通过其含量变化分别预测出其抗血小板聚集与Ca2+、NO、NF-κB和Smad3拮抗活性(yi)。并通过限定Fq值的正态分布的置信区间,筛选出功效相对稳定的药材。结论 确立了一种基于Q-Marker的“量效转换”关系预测当归活血补血的功效的综合评价方法。基于数据分析和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技术,为筛选品质稳定的药材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监管模式。
    6  基于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中药制剂质量过程控制方法与策略
    熊诗慧,邱婷,王学成,伍振峰,朱卫丰,王雅琪,杨明
    2021, 52(9):2534-254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04
    [摘要](583) [HTML](0) [PDF 5.99 M](707)
    摘要:
    质量源于过程控制水平。目前,中药质量控制缺乏系统性,难以满足产品均一、稳定的要求。从而致使我国中药制剂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中药制剂的疗效及安全稳定。从保证中药制剂产品“均一、稳定”出发,结合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核心概念,提出在中药制剂质量过程控制中建立基于Q-Marker的“原料-工艺-产品质量”为一体的质量过程控制方法,为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均一性、质量过程控制水平提供参考。
    7  中药质量评价研究思路及创新发展趋势
    陈丽华,肖发林,黄诗雨,朱卫丰,管咏梅,应鹏云,吕志豪
    2021, 52(9):2541-254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05
    [摘要](510) [HTML](0) [PDF 6.78 M](723)
    摘要:
    建立科学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是保障中药国际化、产业化的关键,通过中药有效性-物质基础-质量控制关联链辨识质量标志成分,将化学物质与临床疗效关联,以此评价中药有效性、安全性,实现中药整体质量评价。从中药质量评价体系发展历程出发,对围绕中药性状的传统质量评价模式及活性成分的现代质量评价模式进行分析,基于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与多学科内容有机结合,探讨Q-Marker质量评价模式的建立,提出创新方法导入中药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
    8  基于化学成分特有性的质量标志物发现策略及应用
    刘耀晨,许浚,张洪兵,韩彦琪,张铁军,刘昌孝
    2021, 52(9):2548-255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06
    [摘要](336) [HTML](0) [PDF 7.61 M](743)
    摘要:
    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是中药质量控制的新概念。按照中药质量标志物确定的“五原则”,其中的“特有性”是确定中药Q-Marker的重要依据之一。目前的中药质量评价方法或质量标准存在质量控制指标专属性差、常见以同一指标成分评价不同药材的质量而难以反映不同药材的质量特质的问题。以Q-Marker核心概念为统领,结合化学成分特有性的理论依据,提出基于成分“特有性”的中药Q-Marker研究路径,有利于提升中药质量,为中药标准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促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9  基于质量传递与溯源的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发现策略及应用
    赵鸿鹏,许浚,张洪兵,韩彦琪,张铁军,刘昌孝
    2021, 52(9):2557-256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07
    [摘要](715) [HTML](0) [PDF 6.81 M](851)
    摘要:
    中药形成产业链长且行业跨度大,横跨一、二、三产业,药物成分经过多环节的传递与变化,最终体内的效应成分与原料药中原有成分的构成已大不相同,因此,中药质量控制应着眼于中药形成的全过程,而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应用价值在于建立全程质量控制体系。针对目前中药质量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中药Q-Marker为核心,从质量要素的传递与溯源”的基本研究模式,以中药形成的全过程及质量要素的传递规律为基础,为经典名方的质量控制及中药大品种质量标准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有利于提升中药产品质量,为中药标准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促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10  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分析途径研究进展
    郑荣蕾,戴静,何勇志,刘涛,徐玉玲
    2021, 52(9):2566-257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08
    [摘要](624) [HTML](0) [PDF 6.81 M](712)
    摘要:
    为不断完善我国中药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以及现有的评价质量方法,刘昌孝院士首次提出了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概念。众多学者根据Q-Marker所应该满足的五原则而预测中药材的Q-Marker,现通过对大黄、人参、茯苓等20味中药材依据不同的途径预测出的不同的Q-Marker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1  基于CiteSpace的2016—2021年国内外中药质量标志物研究文献的计量学分析
    朱素梅,覃仕娜,覃淼,黄金梅,莫钧茹,李泊村,梁健钦,奉建芳
    2021, 52(9):2575-258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09
    [摘要](818) [HTML](0) [PDF 2.72 M](749)
    摘要:
    目的 归纳总结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研究现状及预测其发展趋势。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检索中药Q-Marker的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及CiteSpace 5.7.R5软件对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及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 经过筛选最终入选中文文献279篇、英文文献70篇。中、英文文献作者合作网络分析显示,刘昌孝是Q-Marker研究领域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并能形成稳定的核心研究团队;发文机构分析显示,天津药物研究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是Q-Marker研究的重要科研机构,机构间合作较多;中、英文文献关键词分析显示,Q-Marker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质量标准、指纹图谱、质量控制、一测多评、网络药理学等相关领域。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代谢组学、化学物质组学结合现代分析技术辨识中药及复方、经典名方的Q-Marker,并用于质量控制是当前研究热点。中药Q-Marker的研究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未来在蛋白、基因和信号通路层面辨识和验证Q-Marker是发展趋势。
    12  基于谱效关联分析的吴茱萸抗炎活性的质量标志物研究
    惠慧,陈祺松,田港,单琪媛,秦路平
    2021, 52(9):2589-259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10
    [摘要](752) [HTML](0) [PDF 6.50 M](618)
    摘要:
    目的 采用谱效关联分析方法探索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抗炎活性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为其抗炎活性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对24批吴茱萸药材进行指纹图谱分析;以脂多糖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体外炎症细胞模型,考察24批吴茱萸药材对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以及细胞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synthase,iNOS)水平的影响;采用SPSS软件关联指纹图谱色谱峰峰面积与抗炎活性的关系,并采用UPLC-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MS)对吴茱萸的抗炎活性成分进行指认。结果 24批吴茱萸药材对RAW264.7细胞上清液NO抑制率为12%~82%,谱效关联分析共筛选出14个吴茱萸潜在抗炎成分,分别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去氢吴茱萸碱等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以及奎宁酸类成分、绿原酸类成分、喹诺酮类生物碱等。与模型组比较,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奎宁酸、去氢吴茱萸碱、二氢吴茱萸卡品碱、绿原酸、隐绿原酸可显著抑制RAW264.7细胞上清液中NO水平及细胞内iNOS水平(P<0.05、0.01)。结论 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奎宁酸、去氢吴茱萸碱、二氢吴茱萸卡品碱、绿原酸和隐绿原酸为吴茱萸抗炎活性的Q-Marker。
    13  基于谱效关系的肉桂改善肾阳虚作用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研究
    侯小涛,陈晓璐,郝二伟,杜正彩,韦玮,卢炳达,任鑫,邓家刚
    2021, 52(9):2597-260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11
    [摘要](573) [HTML](0) [PDF 7.18 M](655)
    摘要:
    目的 建立基于谱效关系的肉桂(Cinnamomum cassia的干燥树皮)改善肾阳虚作用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研究方法,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不同产地肉桂水煎液及甲醇提取物的指纹图谱。采用氢化可的松建立小鼠肾阳虚症模型,以体质量增长率、三碘甲状腺氨酸(triiodothyronine,T3)、四碘甲状腺氨酸(tetraiodothyronine,T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al cortical hormone,ACTH)、肾脏指数、睾丸指数作为指标评价不同产地肉桂的改善肾阳虚作用。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构建色谱峰与药效指标的相关性,筛选Q-Marker。结果 在改善肾阳虚方面,肉桂水煎液中肉桂酸为关联度较高的成分(r>0.74);肉桂甲醇提取物中肉桂醛、肉桂酸关联度最高(r>0.80),邻甲氧基肉桂醛关联度较高(r>0.72),初步确认了肉桂醛、肉桂酸、邻甲氧基肉桂醛为肉桂改善肾阳虚的药效物质基础即Q-Marker。结论 通过谱效关系研究,探讨了肉桂改善肾阳虚作用的Q-Marker,可为肉桂改善肾阳虚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依据。
    14  基于体内暴露量的丹荷颗粒质量标志物研究
    潘绮雪,陈奎奎,马兆臣,李月婷,刘璐璐,屈碧琼,刘明妍,刘洁,贾志鑫,肖红斌
    2021, 52(9):2608-261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12
    [摘要](281) [HTML](0) [PDF 7.60 M](648)
    摘要:
    目的 基于丹荷颗粒中15个特征性成分(丹酚酸B、虎杖苷、大黄素、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白藜芦醇、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橙皮苷、川陈皮素、荷叶碱、O-去甲基荷叶碱、N-去甲基荷叶碱、去氢荷叶碱、乌药碱)在大鼠血浆暴露量的测定,筛选丹荷颗粒中适于作为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成分。方法 以EC-C18柱为预柱、ZORBAX RRHD Eclipse Plus C18柱为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采用动态多反应监测扫描质谱,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大鼠ig丹荷颗粒,采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样品,并测定血浆样品中各特征性成分的质量浓度,计算其血浆暴露量;确定体内高暴露的成分,对其进一步进行活性及制剂含量分析,依据体内暴露量、高暴露成分活性、制剂相应成分含量确定Q-Marker。结果 丹酚酸B、虎杖苷、大黄素、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白藜芦醇、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橙皮苷、川陈皮素、荷叶碱、O-去甲基荷叶碱、N-去甲基荷叶碱、去氢荷叶碱、乌药碱在大鼠血浆中暴露量分别为(1340.45±167.64)、(232.49±37.05)、(677.51±71.61)、(33.99±20.74)、(281.53±32.32)、(25.01±4.90)、(16.85±2.88)、(11.89±2.69)、(113.71±23.05)、(11.13±1.94)、(168.69±42.68)、(2595.00±314.78)、(9.55±1.36)、(1.29±0.11)、(13.96±0.88)ng·h/mL,其中丹酚酸B、虎杖苷、大黄素、金丝桃苷、紫云英苷、橙皮苷、荷叶碱具有调血脂活性且在制剂中质量分数均大于0.1 mg/g。结论 丹酚酸B、虎杖苷、大黄素、槲皮素、橙皮苷、柚皮苷和荷叶碱可作为丹荷颗粒的Q-Marker。
    15  基于生物方剂分析药理策略的柴胡疏肝散抗抑郁疗效质量标志物研究
    吴磊,刘雅琳,黄熙
    2021, 52(9):2617-262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13
    [摘要](825) [HTML](0) [PDF 6.37 M](747)
    摘要:
    目的 在生物方剂分析药理(bioanalytical pharmacology,BAP)策略的指导下,检测柴胡疏肝散水提物中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可吸收生物活性物质,为柴胡疏肝散抗抑郁疗效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柴胡疏肝散水提取物中的28种成分;大鼠ig柴胡疏肝散水提取物,定性分析大鼠血浆中的化合物,筛选生物活性物质,探索具有抗抑郁作用的Q-Marker。结果 从柴胡疏肝散水提物中的28种成分中确定了吸收入血的22个成分,筛选出的10个生物活性物质具有与柴胡疏肝散类似的抗抑郁疗效。结论 芍药内酯苷、阿魏酸、柚皮苷、橙皮苷、水合橙皮内酯、甘草酸、柴胡皂苷A、川陈皮素、橘皮素、甘草次酸为柴胡疏肝散抗抑郁作用的Q-Marker。
    16  以药效成分群-活性-功效关联作用筛选当归质量标志物
    刘妍如,唐志书,宋忠兴,刘峰,段金廒,陈琳,史鑫波,杨宁娟,江大海
    2021, 52(9):2626-263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14
    [摘要](869) [HTML](0) [PDF 9.74 M](665)
    摘要:
    目的 基于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概念,通过构建当归的药效成分群-生物活性关联网络,确定影响当归药材质量的Q-Marker,建立当归药材的整体质控方法。方法 以当归药材表征成分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对15批次不同产地当归药材差异显著的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将初步选定的差异成分作为当归质控的药效成分群。基于关联规则,建立体外、体内活性成分筛选评价模型,通过挖掘组分间关系,以此确定当归药材的Q-Marker,并建立了Q-Marker同时定量的测定方法。结果 经UPLC-TOF/MS技术及药动学参数预测,找到当归中11个具有潜在药效活性的药效成分群。经药效成分群-生物活性关联网络分析,将阿魏酸、Z-藁本内酯和欧当归内酯A作为当归质控的Q-Marker,其方法学结果显示,3种化合物线性关系良好,r>0.990,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范围为99.18%~100.25%。结论 基于药效成分群-生物活性关联概念,采用多元统计结合液质联用分析技术的当归药材Q-Marker辨析方法,可以初步明确与当归药效紧密联系的化学成分来源,为当归的整体质量控制提供相关数据。
    17  基于血清药物化学的厚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质量标志物研究
    侯小涛,韦棪婷,夏中尚,韦玮,郝二伟,杜正彩,周月敏,邓家刚
    2021, 52(9):2638-265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15
    [摘要](450) [HTML](0) [PDF 11.29 M](609)
    摘要:
    目的 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概念,研究厚藤提取物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分析厚藤提取物在正常大鼠及AGA大鼠的血中移行成分,为厚藤Q-Marker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尿酸钠建立AGA大鼠模型,考察厚藤提取物对AGA大鼠关节肿胀指数、足垫肿胀程度和滑膜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考察厚藤提取物对AGA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和MIP-2水平的影响。采用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LC-Q-TOF-MS/MS)技术对厚藤提取物进行定性分析,探寻正常大鼠和AGA大鼠ig厚藤提取物后的入血成分。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厚藤提取物组大鼠关节肿胀指数和足垫厚度均显著降低(P<0.05、0.01),厚藤提取物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1β、MIP-1α和MIP-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厚藤提取物高、中剂量组大鼠滑膜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轻。从厚藤提取物中鉴定出树脂糖苷类、黄酮类、有机酸类、香豆素类、核苷类、木脂素类等53个成分,其中有机酸类和黄酮类为其主要成分,并推测了树脂糖苷类、黄酮类、有机酸类、香豆素类部分成分的裂解规律;正常大鼠含药血浆中鉴定出苹果酸、咖啡酸、咖啡酸甲酯和对羟基苯甲酸4个成分,AGA大鼠含药血浆中鉴定出莨菪亭、咖啡酸、咖啡酸甲酯和对羟基苯甲酸4个成分。结论 厚藤提取物能够明显改善AGA大鼠关节肿胀,抑制血清中IL-1β、MIP-1α及MIP-2水平,并抑制炎症反应;采用LC-Q-TOF-MS/MS技术可快速鉴定厚藤水提物的主要成分为有机酸类和黄酮类,莨菪亭、咖啡酸、绿原酸及其异构体(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和原儿茶酸在AGA大鼠中以原型成分或代谢物形式入血,可作为厚藤治疗AGA的Q-Marker。
    18  UP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热毒宁注射液13个潜在质量标志物及其药动学研究
    王璨,王保和,黄宇虹,李自强,张涵
    2021, 52(9):2653-266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16
    [摘要](281) [HTML](0) [PDF 6.09 M](772)
    摘要:
    目的 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概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建立同时测定血浆中热毒宁注射液13个潜在Q-Marker含量的方法,并用于大鼠体内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以证明其体外-体内传递过程的可测性。方法 采用Waters AQUITY UPLC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为35℃,自动进样器温度为4℃;进样量为2 μL。以氯霉素为内标,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源,多反应离子检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同时定量血浆中13个Q-Marker(栀子苷、京尼平苷酸、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山栀苷、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4,5-二-O-咖啡酰奎宁酸、裂环氧化马钱子苷、裂环马钱子酸、獐牙菜苷)含量。采用Phoenix WinNonlin8.1软件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13个化合物在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大鼠血浆中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测定,该方法回收率、基质效应、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尾iv热毒宁注射液后在大鼠血浆中可检测到上述13个化合物,裂环马钱子酸在血浆中暴露量最大,栀子苷和绿原酸次之。各化合物在体内半衰期较短,消除速率快;表观分布容积提示所有化合物呈广泛组织分布。结论 该方法可以同时定量血浆中热毒宁注射液的13个成分,证明了上述成分体外-体内传递过程的可测性;药动学研究表明上述成分还具有血浆-组织/靶器官传递性,可作为热毒宁注射液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潜在Q-Marker。
    19  广藿香UPLC指纹图谱研究及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广藿香潜在质量标志物预测
    李媚,陈盛君,王协和,李玲玲,徐以亮,狄留庆
    2021, 52(9):2665-267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17
    [摘要](800) [HTML](0) [PDF 9.68 M](767)
    摘要:
    目的 基于UPLC指纹图谱、质量标志物“五原则”和网络药理学,研究道地产区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预测广藿香治疗病毒感染和胃溃疡的潜在质量标志物。方法 建立广藿香UPLC指纹图谱,利用SIMCA-P 14.1分析软件对14批药材共有峰进行聚类分析,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筛选共有峰组间主要差异成分。基于质量标志物“五原则”,对差异成分进行初步分析,进一步采用网络药理学,通过相应数据库检索差异成分、病毒感染和胃溃疡疾病靶点。采用David 6.8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同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通路”网络,分析广藿香主要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结果 UPLC指纹图谱研究结合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2个产地广藿香药材存在一定差异。经PLS-DA分析,筛选出4个差异成分,依次为毛蕊花糖苷、广藿香酮、紫葳新苷和列当苷。根据质量标志物“五原则”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预测广藿香主要活性成分为广藿香酮和毛蕊花糖苷,两者主要通过作用于ERBB2、EGFR、TLR4、AKT1、TNF靶点,调控TLR、ErbB、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病毒、调节肠胃功能等作用。结论 建立的UPLC指纹图谱方法简便,筛选的2个活性成分毛蕊花糖苷和广藿香酮可作为广藿香潜在的质量标志物,为广藿香药材质量的控制和药效相关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20  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的南柴胡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曲中原,吴双,郑岩,罗龙坦,邴一凡,邹翔,李雪,李文兰
    2021, 52(9):2678-268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18
    [摘要](552) [HTML](0) [PDF 7.34 M](679)
    摘要: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南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中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并测定其含量。方法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南柴胡药材指纹图谱,确认共有峰并进行指认,再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Q-Marker,并测定其含量。结果 建立了12批南柴胡药材指纹图谱,确认了13个共有峰,通过柴胡皂苷对照品指认5个色谱峰,分别为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b2、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柴胡皂苷f;经网络药理学确认以上5种成分为活性成分,可作用于14个核心靶点、20条关键通路发挥抗炎、抗抑郁、抗肿瘤作用,初步预测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b2、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柴胡皂苷f为南柴胡潜在的Q-Marker,南柴胡药材中其总质量分数不低于0.10%。结论 南柴胡Q-Marker预测分析为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21  指纹图谱结合网络药理学的瓜蒌饮片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温捷,薛蓉,季德,苏联麟,王巧晗,严国俊,陆兔林,毛春芹
    2021, 52(9):2687-269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19
    [摘要](711) [HTML](0) [PDF 7.89 M](690)
    摘要:
    目的 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理论依据,结合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对瓜蒌饮片Q-Marker进行初步预测分析。方法 建立瓜蒌饮片的指纹图谱,对15批瓜蒌饮片进行相似度评价,同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瓜蒌饮片相关成分的靶点和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预测瓜蒌饮片的Q-Marker。结果 建立了15批瓜蒌饮片的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00,经PCA和PLS-DA显示同一产地的瓜蒌饮片各自聚为一类,指认的16、9、12号峰在区分不同产地瓜蒌饮片中起重要作用。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3,29-二苯甲酰基瓜蒌仁三醇等成分是瓜蒌饮片发挥活性作用的有效成分,结合Q-Marker理念,进一步明确3,29-二苯甲酰基瓜蒌仁三醇可作为瓜蒌饮片潜在的Q-Marker。结论 通过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了瓜蒌饮片的Q-Marker,为全面控制和评价瓜蒌饮片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瓜蒌饮片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22  基于GC-MS成分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当归挥发油质量标志物(Q-Marker)
    柳小莉,黄小英,张小飞,王梁凤,朱丽云,徐杰,陈青垚,杨明,王芳
    2021, 52(9):2696-270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20
    [摘要](418) [HTML](0) [PDF 11.19 M](847)
    摘要:
    目的 预测当归挥发油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方法 采用GC-MS检测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网络药理学构建成分-靶点网络、蛋白-蛋白互作网络、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靶点-组织分布网络预测当归挥发油Q-Marker,分子对接验证Q-Marker生物活性,查阅文献佐证Q-Marker有效性。结果 18批次当归挥发油GC-MS分析获得了5个共有成分,以共有成分为Q-Marker候选成分做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藁本内酯与丁烯基酞内酯为当归挥发油Q-Marker,Q-Marker作用于核心靶点PIK3R1、CHRM1、CHRM2、SRC、CREBBP,通过重要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分布于大脑皮层、胆囊、平滑肌、前列腺、膀胱、扁桃体、基底神经节及海马中发挥药理作用;分子对接中藁本内酯、丁烯基酞内酯与核心靶点有较好的结合能力,体现当归挥发油Q-Marker较好的生物活性,文献佐证了Q-Marker有效性。结论 预测的Q-Marker为当归挥发油质量标准的建立及当归挥发油质量评价奠定物质基础。
    23  基于肉桂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的质量控制研究
    陈晓璐,郭振旺,邓家刚,郝二伟,杜正彩,卢炳达,任鑫,侯小涛
    2021, 52(9):2707-27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21
    [摘要](441) [HTML](0) [PDF 8.50 M](627)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肉桂Cinnamomum cassia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预测的质量控制方法,并运用化学计量学综合分析不同产地肉桂质量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同时测定肉桂中肉桂醛、香豆素、肉桂醇、肉桂酸及邻甲氧基肉桂醛5种Q-Marker含量,建立肉桂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手段对27批肉桂药材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建立了一测多评法,肉桂醇、肉桂酸及邻甲氧基肉桂醛与内参物肉桂醛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135 7、0.211 5、1.592 7;建立了不同产地27批肉桂的HPLC指纹图谱及共有模式,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显示,27批不同产地肉桂可聚为5类,肉桂醛、香豆素是体现3个主产地间样品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并提示越南产的肉桂成分含量与中国广东、广西产的肉桂存在差异。结论 建立的一测多评法能准确、简便地测定肉桂中Q-Marker的含量,不同产地的肉桂药材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肉桂质量控制提供了更为科学、全面的依据和基础。
    24  决明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董玉洁,蒋沅岐,刘毅,陈金鹏,盖晓红,田成旺,陈常青
    2021, 52(9):2719-273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22
    [摘要](873) [HTML](0) [PDF 1.37 M](1032)
    摘要:
    决明子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具有食用和药用双重价值,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主产于安徽、广西、四川等地。近年来,随着决明子在药品及保健用品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多种类型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逐步深入。在对决明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结合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概念,从植物亲缘性、化学成分特有性、有效性、可测性及炮制对化学成分影响等不同方面对决明子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橙黄决明素、决明子苷、决明子苷C、红镰霉素龙胆二糖苷、决明子苷B2为主要筛选对象,决明子质量控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5  三七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刘耀晨,张铁军,郭海彪,许浚,林娟,张洪兵,韩彦琪,王德勤,李楚源,刘昌孝
    2021, 52(9):2733-274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23
    [摘要](432) [HTML](0) [PDF 7.29 M](808)
    摘要:
    三七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其中化学成分类型丰富,包括三萜皂苷、黄酮、氨基酸、多糖、挥发油等类成分,传统认为三萜皂苷类成分为其主要药效成分。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几个方面对三七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理论,探究人参属药用植物亲缘关系,结合三七生源途径、传统功效、传统药性等研究对三七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预测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Rd、三七素可作为Q-Marker的选择,以期为三七的质量控制和新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6  痹祺胶囊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张星艳,李虎玲,李新,许妍妍,高晶,曾勇,于飞,王玉丽,刘昌孝
    2021, 52(9):2746-275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24
    [摘要](749) [HTML](0) [PDF 10.73 M](951)
    摘要:
    中药质量控制一直是中药临床需求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刘昌孝院士于2016年提出的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新概念和核心理论,建立了中药质量控制系列共性关键技术,构建了中药质量研究新模式,为中药品种的现代化研究指明了方向。以痹祺胶囊药效学、药动学研究为实例,在Q-Marker理论的指导下,从特有性、可测性、有效性和中药理论关联性等方面对痹祺胶囊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士的宁、马钱子碱、甘草苷、丹酚酸B、甘草酸、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IA可作为该复方的Q-Marker,为痹祺胶囊的质量控制及二次开发提供基础和依据,同时,也为建立痹祺胶囊的全程质量控制及质量可溯源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27  肉苁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支雅婧,甄亚钦,田伟,麻景梅,牛丽颖
    2021, 52(9):2758-276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25
    [摘要](785) [HTML](0) [PDF 8.44 M](696)
    摘要:
    肉苁蓉是一味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并具有补益作用的中药,近年来研究发现其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主要用于神经保护、免疫调节、抗衰老、抗骨质疏松、保肝护肝等。本文通过综述肉苁蓉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概念,从生源途径、传统功效、不同配伍等方面对肉苁蓉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推测肉苁蓉中的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松果菊苷等苯乙醇苷类,甘露糖醇等多糖,6-去氧梓醇、京尼平苷酸等环烯醚萜类,(+)-丁香树脂酚-O-β-D-葡萄糖苷等木脂素类物质及绿原酸、咖啡酸等有机酸,缬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成分可作为其质量标志物,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28  川贝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崔治家,马艳珠,张小荣,邵晶,晋玲,马毅,王振恒,曹小洪,雷有庭
    2021, 52(9):2768-278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26
    [摘要](821) [HTML](0) [PDF 11.12 M](704)
    摘要:
    川贝母为我国传统名贵药材,药用历史悠久。川贝母中含有包括生物碱、有机酸及其酯、核苷、甾醇及其苷、多糖、挥发油等多类化学成分,具有镇咳、祛痰、平喘、镇静镇痛、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对川贝母化学成分已有研究报道的主要类型和主要药效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系统综述。同时,基于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概念,从药用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相似性和特有性、传统功效、传统药性、现代药效研究、化学成分可测性、不同配伍及不同加工方法等方面对川贝母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建议对川贝母的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西贝素及总皂苷等成分进行系统深入地分析,为川贝母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29  青龙衣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陈乐乐,李珩玉,周祥禄,陈曙光,展照双,王加锋
    2021, 52(9):2785-28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27
    [摘要](745) [HTML](0) [PDF 12.21 M](706)
    摘要: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在对青龙衣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概念,从化学成分与亲缘关系、传统药效与药性及成分可测性、采收时期和干燥方法等方面,对青龙衣Q-Marker成分进行预测分析,发现胡桃醌、胡桃酮、绿原酸、核桃素A、核桃素B、马尾树素可作为青龙衣的Q-Marker,后续可选择以上成分作为指标,为青龙衣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30  山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
    董嘉琪,陈金鹏,龚苏晓,许浚,徐旭,张铁军
    2021, 52(9):2801-28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28
    [摘要](1130) [HTML](0) [PDF 11.70 M](1012)
    摘要:
    山楂是我国传统的药材,具有健胃消食、行气散瘀、化浊调脂的功效。其主要化学成分类型为黄酮类、萜类、有机酸类、多糖类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楂具有促进胃肠蠕动及软化心脑血管方面的作用。此外,还具有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肿瘤、抑菌等作用。因山楂具有多基原、多功效、多炮制品的特点,而《中国药典》中指标成分仅为枸橼酸,故对山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总结概括,并根据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概念从植物化学成分专有性、化学成分与有效成分、化学成分可测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有机酸类和黄酮类中的槲皮素、金丝桃苷、芦丁、山柰酚、牡荆素-4'-鼠李糖苷、牡荆素、牡荆素鼠李糖苷可作为Q-Marker成分,为山楂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依据。
    31  竹节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分析
    周静,付先芸,蔡三金,袁丁,梅志刚,冯知涛
    2021, 52(9):2819-283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29
    [摘要](352) [HTML](0) [PDF 9.63 M](661)
    摘要:
    竹节参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湖北、云南、贵州及四川等地,以湖北恩施分布最为丰富。因其既具有人参的补益作用又具三七的活血作用,常被作为民族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关节炎以及虚劳等气虚血瘀证。竹节参主要化学成分为皂苷类、糖类、氨基酸类、挥发油类、核苷类及无机盐类。研究显示,竹节参具有抗疲劳、保肝、镇静、保护心脑血管、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及抗炎等药理作用。对国内外关于竹节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越南参皂苷R1、越南参皂苷R2、竹节参皂苷Ⅳa和竹节参皂苷Ⅴ等化合物可作为竹节参的主要Q-Marker,为竹节参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和相关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32  红芪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冯慧敏,李成义,何军刚,李玥,强正泽,贾妙婷,汪莉,孙天雄,罗旭东,梁婷婷,魏小成
    2021, 52(9):2831-284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30
    [摘要](813) [HTML](0) [PDF 7.75 M](591)
    摘要:
    红芪为甘肃的大宗药材,主要含有红芪多糖类、黄酮类、苯丙素类、三萜及甾体类化合物、微量元素、生物碱类、有机酸类等化学成分。其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降糖、调脂、降压等方面。通过文献检索,梳理和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红芪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从传统功效、药性、不同加工、化学成分可测等多方面对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了预测分析,最终预测了红芪多糖、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芒柄花苷、美迪紫檀素、γ氨基丁酸等化学成分,以期为红芪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33  罗汉果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分析
    唐昀彤,侯小涛,杜正彩,郝二伟,张铁军,邓家刚
    2021, 52(9):2843-285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31
    [摘要](728) [HTML](0) [PDF 7.29 M](768)
    摘要:
    罗汉果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的干燥果实,是一种主产于广西的道地中药,也是药食两用药材。研究表明其含有罗汉果苷、黄酮类、多糖类、蛋白质及氨基酸、油脂类等多种化合物,且具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调节糖脂代谢、保肝、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对罗汉果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并对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分析预测,为罗汉果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4  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鹿茸质量控制标准体系构建
    宫瑞泽,陆雨顺,张磊,李志满,李珊珊,孙印石
    2021, 52(9):2851-286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9.032
    [摘要](394) [HTML](0) [PDF 11.06 M](711)
    摘要:
    鉴于鹿茸质量控制存在基原复杂、品种混乱,质量评价标准匮乏等问题,鹿茸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建设亟待加强。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提出及鹿茸中一些相对特异的化学成分逐渐被科学家们发现,为鹿茸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契机。详细概括了目前鹿茸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深度辨析了鹿茸Q-Marker的筛选原则,确定其Q-Marker为羟脯氨酸、硫酸软骨素和γ-氨基丁酸,系统构建了鹿茸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为推动鹿茸质量控制标准提升和规范鹿业市场提供了保障,有利于鹿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