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52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目录
    2021, 52(3):0-0.
    [摘要](358) [HTML](0) [PDF 734.06 K](689)
    摘要:
    2  封面
    2021, 52(3):0-0.
    [摘要](260) [HTML](0) [PDF 3.22 M](560)
    摘要:
    3  中药宏观质量的评价与控制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刘文龙,赵靖,李原华,贺福元,刘志军,张喜利,葛金文
    2021, 52(3):613-62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01
    [摘要](900) [HTML](0) [PDF 915.07 K](850)
    摘要:
    中药质量研究应服务于中医临床,为安全、有效、稳定、可控地治疗中医证候提供科学依据、物质基础、生产技术与质量控制方法。因此,在把控中药及其复方成分复杂且不稳定多成分体系特点的基础上,创建适宜中医药理论体系的中药质量评价与控制方法尤为重要。基于中药材基因的多样性、中药原植物体内的节点代谢和代谢网络等特点,运用整体观念、统计遗传学、信息熵原理和中药化学合成途径等,从全新视角构建中药宏观质量的评价与控制方法。以期打破惯用几千年的"斗谱给药"理论、为中药稳态提取与宏观质量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理论、技术与方法。
    4  维吾尔药大戟脂中2个新的三萜
    赵宁东,宋玉,杨宝嘉,郝小江,李顺林
    2021, 52(3):621-62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02
    [摘要](929) [HTML](0) [PDF 1.90 M](1253)
    摘要:
    目的 研究大戟脂(多脂大戟Euphorbia resinifera的树脂状分泌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相C18、硅胶、凝胶柱色谱、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红外、紫外、高分辨质谱、一维和二维的核磁数据和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大戟脂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戟烷-8-烯-3,25-二醇-24-氯-7-酮(1)和22,23,24,25,26,27-六降大戟烷-8-烯-20-醇-3,7-二酮(2)。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三萜,化合物2为新的降三萜,分别命名为大戟脂A和大戟脂B。
    5  麻布七中1个新的二萜类生物碱
    王菲,张娇,李玉泽,张东东,张化为,黄文丽,罗定强,宋小妹
    2021, 52(3):626-62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03
    [摘要](572) [HTML](0) [PDF 537.91 K](726)
    摘要:
    目的 研究麻布七Aconitum sinomontanum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麻布七的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二萜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1α,11α,15β-trihydroxylatisine(1)、demethylenedelcorine(2)、denudatine(3)。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光翠雀碱B,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6  小黄皮茎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夏红旻,曲延伟,王亮,郭威,张东明
    2021, 52(3):630-63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04
    [摘要](799) [HTML](0) [PDF 556.40 K](687)
    摘要:
    目的 研究小黄皮Clausena emarginata茎的化学成分及其保肝活性。方法 采用硅藻土、硅胶等多种柱色谱、中压制备液相色谱(MPLC)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对小黄皮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结合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测试其对DL-半乳糖胺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活性及其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小胶质BV2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的抑制活性。结果 从小黄皮茎的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ordentatin(1)、oxanordentatin(2)、5'-羟基葡萄内酯(3)、7-[(E)-7'-羟基-3',7'-二甲基-2',5'-二烯]-香豆素(4)、7-羟基香豆素(5)、claulamine A(6)、γ-崖椒碱(7)、开环异落叶松脂素(8)、2-{4-[(1E)-3-hydroxyprop-1-en-1-yl]-2,6-dimethoxyphenoxy}propane-1,3-diol(9)、2-[4-(3-hydroxy-1-propenyl)-2-methoxyphenoxy]-1,3-propanediol(10)、甲基-2-O-β-D-吡喃葡萄糖基苯甲酸(11)。其中,化合物1~5为香豆素类化合物,6为咔唑生物碱,7为呋喃喹啉类生物碱,8为木脂素类化合物,910为苯丙素类化合物,11为酚酸类化合物。结论 化合物2~47~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7DL-半乳糖胺诱导的肝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活性,化合物11对LPS诱导BV2细胞产生NO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7  粗茎秦艽多糖GCP-1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抗炎活性评价
    于少朋,曾锐,韩珍,曾元莲,杨玲,瞿燕,秦旭华
    2021, 52(3):635-64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05
    [摘要](848) [HTML](0) [PDF 950.32 K](719)
    摘要:
    目的 从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中分离纯化多糖,初步分析其结构特征并研究其体外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热水浸提粗茎秦艽粗多糖(Gentiana crassicaulis polysaccharide,GCP),再经Cellulose D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SephadexG-100柱进行分离纯化,得到GCP-1。采用高效凝胶色谱法(HPGPC)鉴定纯度并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其单糖组成;采用红外光谱(I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核磁共振波谱法对该多糖的结构进行初步分析;采用CCK-8法检测其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增殖的影响;利用ELISA试剂盒测定其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一氧化碳(NO)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释放量的影响。结果 从粗茎秦艽中分离纯化得到GCP-1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6.87×104,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7种单糖组成,其物质的量比为0.07:3.07:0.42:1.98:1.33:5.22:6.76;IR、GC-MS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表明,GCP-1是一种典型的果胶多糖,含有HG和RGI区域及AGI和AGII侧链;质量浓度在10~200 μg/mL时,GCP-1能明显促进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的增殖(P<0.05),并能明显抑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分泌IL-1β、NO和TNF-α。结论 GCP-1为从粗茎秦艽中分离得到的天然来源的均一多糖,其结构和活性初步研究为秦艽多糖成分的开发提供了一定参考。
    8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芪风固表颗粒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郑单单,魏文峰,霍金海,王伟明
    2021, 52(3):643-65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06
    [摘要](554) [HTML](0) [PDF 847.71 K](922)
    摘要:
    目的 运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初步分析大鼠口服给药芪风固表颗粒后的入血成分。方法 采用UPLC-Q-TOF-MS技术进行分析,结合Peakview和Metabolitepilot软件,根据所提供的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二级质谱裂解碎片,鉴定和表征其血清中化学成分。结果 在给药后的大鼠血清中分析表征了37个化学成分,其中17个原型成分、20个代谢产物。结论 借助UPLC-Q-TOF-MS方法鉴定了大鼠口服芪风固表颗粒后血清中的化学成分,初步分析了芪风固表颗粒的入血成分,为阐明该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9  基于经典人群口尝法和电子舌法的中药饮片水煎液苦度叠加规律研究
    张璞,张耀,桂新景,施钧瀚,张慧杰,冯文豪,李媛媛,王艳丽,张璐,姚静,刘瑞新,李学林
    2021, 52(3):653-66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07
    [摘要](450) [HTML](0) [PDF 3.11 M](946)
    摘要:
    目的 探索苦味中药饮片水煎液(decoc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DCMM)的苦度叠加规律。方法 以生物碱类(黄连Coptidis Rhizoma、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is Cortex、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Radix)、萜类(穿心莲Andrographis Herba、野菊花Chrysanthemi Indici Flos、苦楝皮Melia Cortex)、糖苷类(龙胆Gentianae Radix et Rhizoma、黄芩Scutellariae Radix、连翘Forsythiae Fructus)9种苦味DCMM为研究载体,在单味载体呈味规律研究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法进行二元(6组)、三元(10组)叠加实验,通过经典人群口尝法(traditional human taste panel method,THTPM)及电子舌法(electrionic tongue,E-tongue)分别评价其苦度,建立二元、三元叠加时叠加苦度-质量浓度对数(IZ-lnC)、叠加苦度-叠加前分苦度(IZ-I)、口尝叠加苦度-电子舌叠加苦度(IZo-IZe)拟合模型,探索其苦度叠加规律。结果 THTPM法中,二元叠加IZ-lnCIZ-I共12组,均拟合出有意义模型(Rc2 ≥ 0.868,P<0.05,n=6),模型类型为二次多项式或近似结构的模型(下同);三元叠加IZ-lnCIZ-I共20组,拟合出18组有意义模型(Rc2 ≥ 0.659,P<0.05,n=6)。E-tongue法中,针对3类味觉信息进行分析,二元叠加IZ-lnCIZ-I共36组,均拟合出有意义模型(Rc2 ≥ 0.689,P<0.05,n=6);三元叠加IZ-lnCIZ-I共60组,拟合出52组有意义模型(Rc2 ≥ 0.662,P<0.05,n=6)。IZo-IZe中,二元叠加共18组,拟合出8组有意义线性模型(Rc2 ≥ 0.727,P<0.05,n=6);三元叠加共30组,拟合出13组有意义的线性或对数模型(Rc2 ≥ 0.670,P<0.05,n=6)。结论 叠加后苦度随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叠加实验良好模型获取率为(二元100%,Rc2=0.936;三元87.5%,Rc2=0.906),而IZo-IZe中有意义的模型获取率较低,即以IZe预测IZo的方法目前尚不成熟;二元、三元叠加中原始苦度越高的饮片对IZ贡献度越大;黄连在同类型和不同类型叠加中苦度贡献度均最大;除黄连+黄柏+黄芩组存在因成分间可能发生沉淀反应等导致叠加后的苦度降低外,未发现更多因各成分交互作用而产生异常的苦度促进或拮抗现象;IZo-IZe相关性随组分增加而降低。
    10  吉西他滨单磷酸盐/紫杉醇联用靶向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赖梦琴,张鹏,杨明,李翔,张婧
    2021, 52(3):669-67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08
    [摘要](798) [HTML](0) [PDF 1.41 M](887)
    摘要:
    目的 制备共载吉西他滨单磷酸盐(gemcitabine monophosphate,GMP)/紫杉醇(paclitaxel,PTX)的靶向纳米粒并对其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金正均Q值法筛选GMP/紫杉醇协同比例;采用钙磷沉淀-微乳法、薄膜分散法制备1,2-二硬酯酰-sn-甘油-3-磷酰乙醇胺-聚乙二醇-cRGD修饰的非对称脂质双层紫杉醇/GMP纳米粒(P/G-NP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马尔文激光粒度仪、超滤离心法、LC-MS/MS、流通池法测定P/G-NPs的形态、平均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及载药量、体外释放行为,并对P/G-NPs iv后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 GMP/紫杉醇联用最佳物质的量比为17:1,按照该配比制备得到P/G-NPs外观呈乳白色光,粒子形态呈球型,平均粒径为(85.7±10.5)nm,多分散指数(PDI)为0.14±0.06,Zeta电位为(18.30±0.63)mV。GMP和紫杉醇的包封率分别为(93.60±1.20)%和(98.70±0.50)%,载药量分别为(6.300±0.100)%和(0.800±0.004)%。体外释放行为显示P/G-NPs可实现药物的pH值敏感性缓释。药动学参数显示,P/G-NPs药-时曲线下面积是紫杉醇和吉西他滨单磷酸盐混合溶液的6倍。结论 钙磷沉淀-微乳法、薄膜分散法联用可实现溶解度相异的GMP、紫杉醇的按比例协同包载,得到稳定性良好的pH值敏感性靶向纳米粒,为更好发挥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支持。
    11  基于多指标质量差异关键属性优化厚朴产地加工“发汗”工艺
    刘畅,王潇,刘芳,刘绍瑒,胡慧玲,傅超美,邓彬
    2021, 52(3):677-68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09
    [摘要](884) [HTML](0) [PDF 1.47 M](862)
    摘要:
    目的 基于厚朴"发汗"前后多指标质量差异关键属性优化厚朴"发汗"工艺。方法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发汗"厚朴中紫丁香苷、木兰花碱、厚朴苷A、和厚朴酚及厚朴酚含量,采用CRITIC-层次分析法(CRITIC-AHP)复合加权法计算权重系数,多指标综合评分,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水煮时间、堆积天数、干燥温度及干燥时间对"发汗"厚朴质量的影响,优选厚朴"发汗"工艺。结果 厚朴较佳发汗工艺为取厚朴药材,沸水水煮2 min,堆积发汗1 d,晾晒7 d后于45℃烘箱内干燥36 h。结论 采用多指标含量测定、CRITIC-AHP复合加权法结合响应面法优厚朴"发汗"工艺,为厚朴产地加工"发汗"工艺考察提供参考。
    12  壳聚糖交联介孔二氧化硅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生物转化淫羊藿苷研究
    刘聪燕,李瑞云,马程遥,刘玉萍,瞿鼎,李晓琦,陈彦
    2021, 52(3):685-69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10
    [摘要](405) [HTML](0) [PDF 1.46 M](848)
    摘要:
    目的 制备壳聚糖交联SBA-15型介孔二氧化硅(SBA-15)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β-Glc),促进淫羊藿苷高效转化为稀有宝藿苷I。方法 采用吸附-交联法将β-Glc固定在壳聚糖交联SBA-15上,以载酶量和相对酶活力为评价指标,对其固定化条件进行优化;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N2吸附-脱附分析法对固定化酶进行表征,并对其酶泄露行为进行考察;以淫羊藿苷为底物,以游离酶为对照,考察固定化酶的最适酶解条件、酶解动力学和重复利用性。结果 制备交联SBA-15固定化β-Glc的最佳pH值为6.0,固定化时间为8 h,酶质量浓度为7 mg/mL;固定化酶的酶活力为439.2 μmol/(h·g),载酶量为1.120 g/g载体,最适酶解条件为pH 6.0,转化温度50℃,底物质量浓度0.5 mg/mL,转化时间8 h,酶解动力学参数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10.24 μg/min,米氏常数(Km)为16.15 mmol/L,重复利用5次后残余酶活大于80%。结论 制备的交联SBA-15固定化β-Glc载酶量高、转化能力强、重复利用性好,可用于高效获取宝藿苷I。
    13  UHPLC法同时测定并比较不同厂家、不同剂型益心舒制剂中7种成分含量
    雷晓晴,王亚丹,乔三洋,吴宏伟,杨洪军,李耿
    2021, 52(3):692-70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11
    [摘要](951) [HTML](0) [PDF 1.38 M](757)
    摘要:
    目的 建立U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厂家、不同剂型益心舒制剂中阿魏酸、迷迭香酸、紫草酸、洋川芎内酯I、丹酚酸B、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IA 7种成分的含量,为进一步提升益心舒制剂的质量控制水平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 μm),以0.5%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柱温37℃,检测波长:阿魏酸为322 nm,迷迭香酸、紫草酸、洋川芎内酯I和丹酚酸B为280 nm,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IA为265 nm。采用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不同批次、不同厂家、不同剂型的益心舒制剂中7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并进一步比较分析。结果 所检测的7种成分在15 min内全部出峰,且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5,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的RSD小于2.4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6%~104.44%,RSD值均小于3.72%。不同厂家生产的益心舒制剂中7种成分含量差异显著;成分中,来自丹参药材的成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小,而来自川芎药材的阿魏酸和洋川芎内酯I含量差异较大。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捷、稳定,测定结果准确可靠,不仅实现了从成分含量上对川芎的质量评价,同时通过对多个成分的测定完善了对丹参的质量评价,一方面为进一步提升益心舒制剂的整体质量控制水平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为不同厂家、不同剂型的益心舒制剂的质量对比研究提供参考。
    14  氨基酸转化三七花中稀有人参皂苷及提取液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
    邵紫君,李志满,于鹏程,陈建波,李珊珊,孙印石
    2021, 52(3):702-71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12
    [摘要](850) [HTML](0) [PDF 1.51 M](876)
    摘要:
    目的 通过添加食品级氨基酸将三七Panax notoginseng花中普通人参皂苷转化为稀有人参皂苷,并对转化前后提取物的抗炎活性进行比较。方法 应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了不同氨基酸种类、氨基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液固比对稀有人参皂苷转化的影响,探讨并分析了转化前后三七花提取物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增殖和抗炎活性的影响。结果 天冬氨酸是最佳催化剂,在温度为120℃、天冬氨酸为5%、液固比为30 mL/g和反应时间为2 h时,4种稀有人参皂苷总转化含量为(47.12±0.52)mg/g。转化前后三七花提取物在1.56~200 μg/mL,显著抑制了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活性(P<0.05),显著抑制NO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释放(P<0.05)。在质量浓度≥ 6.250 μg/mL时,转化后三七花提取物显著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有更好的抑制作用(P<0.05),NO和IL-6促炎因子的分泌也显著减少(P<0.05)。结论 对稀有人参皂苷的转化提供了绿色、安全和高效的转化方法。三七花在转化后对LPS诱导的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三七花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15  UPLC测定经典名方金水六君煎中11种成分
    董自亮,李红亮,原欢欢,蒋燕霞,李娟,禹奇男,吴瑞军,冉亚东,安太勇,覃瑶,彭世陆,刘世琪,彭涛,秦少容,罗维早,王欣
    2021, 52(3):711-71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13
    [摘要](904) [HTML](0) [PDF 1.22 M](875)
    摘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经典名方金水六君煎(JLD)中腺苷、鸟苷、5-羟甲基糠醛、阿魏酸、甘草苷、毛蕊花糖苷、芸香柚皮苷、橙皮苷、甘草酸铵、6-姜辣素、藁本内酯11种主要成分的UPLC方法。方法 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HSS T3 C18柱(100 mm×2.1 mm,1.8 μm),0.1%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 mL/min;柱温25℃;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腺苷、鸟苷、5-羟甲基糠醛、甘草酸铵为248 nm,阿魏酸为330 nm,甘草苷、毛蕊花糖苷、芸香柚皮苷、橙皮苷、6-姜辣素、藁本内酯为281 nm。采用SIMCA 14.1软件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以寻找样品间的质量差异成分,同时采用Hotelling's T2和DModX 2种统计量,为不同批次样品的质量设定控制范围。结果 被测定的11种成分色谱峰均有良好的分离度,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的RSD均小于3%;在室温条件下24 h内稳定;各成分均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999 2);平均加样回收率96.62%~103.15%,RSD均小于2%。将15批不同产地的样品分为3类,通过PLS-DA分析含量测定结果,发现芸香柚皮苷、甘草酸铵、藁本内酯和阿魏酸是影响不同批次JLD物质基准质量贡献较大的4种成分。结论 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JLD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16  五虎汤对RSV诱导的哮喘小鼠模型树突细胞自噬和炎性因子IL-17A和IL-17F水平的影响
    张鑫,王孟清,罗银河,江智豪
    2021, 52(3):718-72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14
    [摘要](919) [HTML](0) [PDF 1.85 M](688)
    摘要:
    目的 探讨五虎汤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诱导的哮喘小鼠模型树突细胞自噬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白细胞介素-17F(interleukin-17F,IL-17F)的影响。方法 采用RSV联合鸡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五虎汤低、中、高剂量(1.6、3.2、6.4 g/kg)组和地塞米松(1.82 mg/kg)组、雷帕霉素(1 mg/kg)组,连续给药14 d后采用苏木-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电镜观察肺组织自噬小体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树突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I(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c hain 3I,LC3I)和LC3II表达,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IL-17A、IL-17F的水平。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五虎汤低、中、高(1.1、2.2、4.4 g/kg)组,各给药组ig相应药物,2次/d,连续给药7 d后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取血清,灭活后滤过。将分离的树突细胞与CD4+T细胞共培养,采用RSV联合OVA-17肽建立RSV诱导的树突细胞自噬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五虎汤含药血清对CD4+T细胞增殖与T细胞活化标志物CD69表达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小鼠气道狭窄,血管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组织自噬小体增加,自噬蛋白LC3II/LC3I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IL-17A和IL-17F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虎汤组肺组织炎症表现减轻,肺组织自噬小体增加,LC3II/LC3I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IL-17A和IL-17F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RSV联合OVA-17肽诱导的树突细胞自噬模型中,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D4+T细胞增殖与CD69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虎汤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CD4+T细胞增殖与CD69表达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RSV可诱导小鼠肺组织树突细胞自噬水平升高,上调IL-17A和IL-17F水平,从而介导炎症反应;五虎汤可通过上调RSV诱导的哮喘小鼠肺组织树突细胞自噬水平,下调IL-17A和IL-17F水平,从而改善哮喘气道炎症。
    17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藤茶总黄酮对高尿酸血症肾功能损伤保护机制研究
    李佳川,李思颖
    2021, 52(3):727-73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15
    [摘要](1149) [HTML](0) [PDF 1.69 M](1705)
    摘要:
    目的 探讨藤茶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AGTF)对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肾功能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将藤茶总黄酮主要活性成分与HUA相关靶点蛋白尿酸重吸收转运体1(uric acid reabsorption transporter 1,URAT1)、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cose transporter 9,GLUT9)、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2(adenosine triphosphate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2,ABCG2)、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和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进行分子对接。采用腺嘌呤联合乙胺丁醇复合方法制备HUA肾功能损伤大鼠模型,以AGTF进行干预,检测大鼠血清中尿酸代谢酶XOD和ADA活性、尿酸以及肾功能生化指标肌酐和尿素氮的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URAT1、GLUT9和ABCG2蛋白的表达。结果 分子对接结果表明,AGTF主要活性成分二氢杨梅素、杨梅素、槲皮素和藤茶素与疾病相关靶点对接得分均较高,提示AGTF可能通过干预URAT1、GLUT9、ABCG2、ADA和XOD发挥抗HUA肾功能损伤的作用。AGTF能显著降低HUA肾功能损伤模型大鼠血清中XOD和ADA的活性以及尿酸、肌酐、尿素氮的水平(P<0.05、0.01)。HE染色结果显示,AGTF能缓解模型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减轻肾小管排列紊乱及坏死,抑制病变区域内纤维组织增生。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GTF能显著降低大鼠肾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TGF-β蛋白和尿酸盐重吸收相关蛋白URAT1、GLUT9的表达(P<0.05、0.01),显著升高尿酸盐排泄相关蛋白ABCG2的表达(P<0.05、0.01)。结论 AGTF对HUA肾功能损伤大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IL-1β、IL-6和TGF-β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并调节尿酸盐转运蛋白URAT1、GLUT9和ABCG2的表达,促进尿酸代谢有关,与分子对接预测结果一致。
    18  柴归颗粒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大鼠模型肠道菌群的作用
    赵映霞,许腾,田俊生,秦雪梅
    2021, 52(3):736-74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16
    [摘要](650) [HTML](0) [PDF 1.42 M](681)
    摘要:
    目的 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柴归颗粒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抑郁大鼠模型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探讨柴归颗粒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柴归颗粒(8.3 g/kg)组,给药1 h后造模,持续28 d。收集大鼠肠道内容物,提取总DNA,根据细菌16S rRNA V3~V4区设计引物进行扩增,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栖热菌门(Thermi)、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水平显著降低(P<0.05),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水平显著升高(P<0.05),栖热菌属Therm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青枯菌Ralstonia、纤毛菌属Leptothrix、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和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相对丰度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柴归颗粒可调节CUMS大鼠肠道菌群的构成,显著回调栖热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水平(P<0.05、0.01),显著降低乳酸杆菌属相对丰度水平(P<0.01),显著升高栖热菌属、不动杆菌属、甲基杆菌属、青枯菌属、纤毛菌属和苍白杆菌属相对丰度水平(P<0.01)。结论 柴归颗粒可能通过调节参与精氨酸代谢途径的肠道菌群发挥抗抑郁作用。
    19  苏木酮A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周小清,廖理曦,姜勇,屠鹏飞,曾克武
    2021, 52(3):744-74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17
    [摘要](1086) [HTML](0) [PDF 1.16 M](995)
    摘要:
    目的 探究苏木Caesalpinia sappan的活性成分苏木酮A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牛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建立RA大鼠模型,以苏木酮A(50 mg/kg)进行干预,考察大鼠足容积变化,对大鼠踝关节组织进行病理分析,采用免疫组化考察大鼠踝关节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以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细胞模型,考察苏木酮A对Raw264.7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和IL-6水平的影响。结果 苏木酮A显著降低RA大鼠足容积(P<0.05),改善RA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损伤,抑制RA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IL-6、TNF-α和MMP-9的表达。苏木酮A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和IL-6水平(P<0.01)。结论 苏木酮A可有效缓解大鼠RA。
    20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青盐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配伍合理性研究
    杨一博,徐颖,王璐,樊媛芳,林娜
    2021, 52(3):749-75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18
    [摘要](468) [HTML](0) [PDF 3.07 M](924)
    摘要:
    目的 探索青盐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配伍合理性。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别对青盐方中君药(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君+臣药(肉苁蓉+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君+臣+佐药(肉苁蓉+巴戟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君+臣+佐+使药(肉苁蓉+巴戟天+花椒+牛膝+青盐Halitum)作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靶点、功能和通路进行预测和筛选,通过数据整合分析解析青盐方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特点及配伍规律。结果 74个化合物共作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290个靶点、51个关键靶点,涉及细胞反应、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生物过程,主要富集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等通路。结论 各拆方组通过各靶点相关通路作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雌激素低下、围绝经期焦虑、生殖道萎缩、骨质疏松病理环节。各配伍组既有不同靶点,也有相同靶点作用于各个症状,协同发挥治疗作用。君药囊括方中216个靶点、40个关键靶点和所有主要通路,依次增加臣、佐、使药后,靶点数量及各通路所涉及的靶点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提示君药肉苁蓉在方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余药味对君药的辅佐补充,解释了其复方配伍合理性。
    21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小儿升麻方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的治疗作用机制
    刘志东,陈金鹏,周稼荣,周思雨,刘毅,刘素香,任涛,田成旺,陈常青
    2021, 52(3):758-76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19
    [摘要](1032) [HTML](0) [PDF 1.36 M](798)
    摘要:
    目的 研究小儿升麻方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其抗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小儿升麻方低、中、高剂量(1.75、3.50、7.00 g/kg)组和生理盐水组,给药第2天,经鼻滴入0.03 mL FM1流感病毒尿囊液建立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第7天测定小鼠肺指数。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在TCMIP数据库查找小儿升麻方各药材化学成分和靶点信息,在Genecards数据库中查找流感病毒性肺炎相关靶点,通过韦恩图筛选小儿升麻方与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共同靶点,借助Omicsbean分析系统与STRING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合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 3.7.0软件将共同靶点进行可视化处理,筛选核心靶点,构建"药材-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果 小儿升麻方高剂量组显著降低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的肺指数(P<0.05)。小儿升麻方与流感病毒性肺炎有69个共同靶点,通过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出24个核心靶点,对应29个化学成分,86条主要通路。结论 小儿升麻方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作用。
    22  银翘散及其拆方对流感病毒感染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影响及转录组的比较分析
    陈蓓,马荣,陈能斌,周德润,王湛钧
    2021, 52(3):765-77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20
    [摘要](361) [HTML](0) [PDF 10.57 M](808)
    摘要:
    目的 研究银翘散及其拆方(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对流感病毒感染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转录组的影响。方法 以小鼠流感病毒PR8(A/Puerto Rico/8/1934,H1N1型)感染ICR小鼠制备肺炎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10只;银翘散、君药(金银花、连翘)、臣药(薄荷、牛蒡子、淡豆豉、荆芥穗)、佐药(桔梗、芦苇根、淡竹叶)和使药(甘草)、阳性药物利巴韦林分别ig模型小鼠5 d;第5天检测小鼠体质量、肺质量,计算肺质量抑制率;固定肺脏,观察病理学变化(HE染色)。以PR8病毒感染C57BL/6J小鼠制备肺炎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3只,上述药物分别ig 5 d,第5天摘取肺脏,制备白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自然杀伤(nature killer,NK)细胞表面激活性受体Ly-49D和Ly-49H的含量,以及细胞毒性受体NKp46的含量。为了进一步探究药物与病毒感染NK细胞之间的互作关系,建立人流感病毒HK8(A/Hong Kong/8/68,H3N2型)感染人自然杀伤细胞系NK-92MI模型,比较银翘散及臣药对病毒感染NK细胞转录组作用的异同。结果 银翘散及其拆方对PR8病毒感染引起的小鼠肺炎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为臣药 > 银翘散 > 使药 > 君药 > 佐药,其中臣药和银翘散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银翘散及其拆方均能增加肺脏NK细胞激活性受体Ly-49D和Ly-49H的含量,其促进作用由强到弱为臣药 > 使药 > 银翘散 > 君药 > 佐药,其中银翘散、君药、臣药和使药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0.01)。结合上述2个指标,臣药表现出与银翘散相似的药效特征,且略优于银翘散。对于PR8病毒感染小鼠肺脏NK细胞毒性受体NKp46的含量,臣药也表现出良好的诱导表达作用。HE染色显示,经臣药治疗的PR8病毒感染小鼠,其肺脏结构完好,肺泡和支气管腔内未出现炎症细胞和红细胞浸润。NK细胞转录组分析显示,臣药对于HK8病毒感染的NK细胞的作用位点,不仅囊括了银翘散的作用位点,而且比银翘散更为广泛。结论 对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银翘散的拆方臣药表现出与银翘散全方相似的药效,且略优于银翘散,这可能与臣药对NK细胞活性的调节作用比银翘散更广泛有关。
    23  柴胡皂苷D对阿霉素治疗小鼠肝癌的靶向导引作用
    许严伟,耿胜男,王梦琪,杜钢军
    2021, 52(3):778-78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21
    [摘要](601) [HTML](0) [PDF 1.58 M](823)
    摘要:
    目的 探讨柴胡皂苷D对阿霉素治疗小鼠肝癌可能的靶向导引作用。方法 以小鼠肝癌H22实体瘤模型评价柴胡皂苷D与阿霉素单独或联合对荷瘤小鼠的治疗效果。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激光全息系统分析细胞大小,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检测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线粒体示踪绿检测细胞线粒体功能,吖啶橙(acridine orange,AO)染色检测细胞自噬情况,Western blotting印迹法检测细胞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rganic anion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1B1,Oatp1b1)的表达情况。结果 0.5~16 μg/mL柴胡皂苷D不影响H22细胞增殖,但能增加H22细胞体积,促进细胞摄取阿霉素,增强阿霉素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柴胡皂苷D能降低H22细胞ROS水平,促进细胞线粒体功能和细胞自噬,增加细胞Oatp1b1的表达。柴胡皂苷D在20 mg/kg对小鼠肝癌H22皮下实体瘤生长无影响,增加瘤组织阿霉素摄取,提高阿霉素对肝肿瘤的治疗效果。柴胡皂苷D可改善瘤组织细胞外基质沉积,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和血管通透性。结论 柴胡皂苷D对阿霉素治疗小鼠肝癌有靶向导引作用,其机制是促进细胞自噬及线粒体功能,继而促进Oatp1b1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
    24  基于代谢组学的苦碟子注射液抗心肌缺血作用机制研究
    李瑛,邵鑫,李春燕,毕成浩,王幸,王玉明,李钰,杨彬,李遇伯
    2021, 52(3):789-79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22
    [摘要](963) [HTML](0) [PDF 1.17 M](729)
    摘要:
    目的 明确苦碟子注射液对心脏组织的保护作用,探究其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通过生化检测和病理组织切片研究,探究苦碟子注射液对心脏的保护作用;结合UPLC-Q-TOF/MS技术,对大鼠心脏组织和血浆样本进行无靶向代谢组学研究,获取ISO诱导心肌缺血的生物标志物和代谢通路。结果 苦碟子注射液可改善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变化,显著降低大鼠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血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筛选得到与心肌缺血密切相关的11个心脏生物标志物和10个血浆生物标志物,MetaboAnalyst通路分析发现5条可能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代谢通路。结论 苦碟子注射液主要通过调控谷胱甘肽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及亚麻酸代谢等通路起到预防心肌缺血的作用;不仅为阐明苦碟子注射液预防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同时为苦碟子注射液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25  基于正常大鼠物质能量代谢状况探讨怀菊花的寒热药性
    米汪洋,杨翠兰,克迎迎,王梦梦,单增福,李亚格,冯卫生,郑晓珂
    2021, 52(3):799-80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23
    [摘要](741) [HTML](0) [PDF 967.61 K](1041)
    摘要:
    目的 建立寒热药性对正常动物影响的评价系统,通过探讨怀菊花Chrysanthemi Flos对正常大鼠物质、能量代谢的影响,评价怀菊花的寒热药性。方法 SD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为对照组、黄柏组、黄连组、黄芩组、花椒组、干姜组、肉桂组及怀菊花组。每天上午9:00给药,对照组给予矿泉水,各给药组给予其水煎提取物,不间断给药9 d后,水合氯醛麻醉后处死动物,摘取肝脏备用。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肛温,末次给药后检测大鼠5 min内的自主活动次数。ELISA法检测物质能量代谢相关指标GS、PEPCK、HK、PFK-1、PK、PYGL、ICD、PDHC、ACC、malonyl-CoA、HSL、GK、HMGR、GDH、UCPs、CCR、COX、ADK、ATPs、ATP的水平。Werstern blotting法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动物实验中,典型寒性中药黄柏、黄连、黄芩能够显著降低大鼠肛温、自主活动次数以及PEPCK、PFK-1、PK、PYGL、ICD、PDHC、HSL、GK、HMGR、GDH、UCPs、CCR、COX、ADK、ATPs的水平(P<0.05、0.01),显著升高malonyl-CoA的水平(P<0.05、0.01),显著抑制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p-AMPKα)蛋白的表达(P<0.05);而典型热性中药花椒、干姜、肉桂能够显著升高大鼠肛温、自主活动次数以及PEPCK、PFK-1、PK、PYGL、ICD、PDHC、HSL、GK、HMGR、GDH、UCPs、CCR、COX、ADK、ATPs的水平(P<0.05、0.01),显著降低ACC、malonyl-CoA的水平(P<0.05、0.01),极显著促进p-AMPKα蛋白的表达(P<0.01)。怀菊花能够显著降低大鼠肛温以及PEPCK、HK、PFK-1、PYGL、ICD、PDHC、HSL、GK、GDH、CCR、ADK的水平(P<0.05、0.01),极显著抑制p-AMPKα蛋白的表达(P<0.01),表现与典型寒性中药相同的趋势。结论 怀菊花能够显著降低正常大鼠物质能量代谢水平,与典型寒性中药趋势相同,这与《中国药典》记载的菊花药性"微寒"相符,故基于正常动物物质能量代谢状况建立的评价系统用于评价中药药性是可行性的。
    26  基于GC-MS技术及网络药理学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入脑成分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
    吴京霓,刘瑞敏,许丹妮,李玥璇,常中满,郝佳雪,贾璞,廖莎,郑晓晖
    2021, 52(3):808-82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24
    [摘要](517) [HTML](0) [PDF 2.00 M](1215)
    摘要:
    目的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识别并探究醒脑静注射液入脑成分及其治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调研文献获取醒脑静入脑成分并采用GC-MS技术对其入脑成分进行补充,在此基础上,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和Swiss数据库对醒脑静注射液入脑成分进行靶点预测;同时通过CTD、OMIM、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脑缺血靶点;进一步利用OmicShare平台对药物与脑缺血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及"入脑成分-脑缺血靶点-通路"网络图,并对入脑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鉴定出龙脑、麝香酮、樟脑、莪术二酮等13种醒脑静注射液入脑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得到93个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缺血的作用靶点,包括MPO、PPARG、HMOX1、MMP2等。通路富集分析表明神经营养蛋白信号通路(neurotrophin signaling pathway)、雌激素信号通路(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signaling pathway)等可能是醒脑静注射液发挥抗脑缺血损伤的主要途径。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得出代表性成分(栀子苷、莪术二酮、麝香酮)与治疗脑缺血潜在靶点具有较好的亲和。结论 明确了醒脑静注射液的入脑成分,预测了入脑成分治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并初步验证了其靶点,为深入阐明醒脑静注射液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及理论依据。
    27  基于流式细胞术和基因组survey分析的地黄基因组研究
    赵乐,朱畇昊,王敏,韩永光,马利刚,冯卫生,郑晓珂
    2021, 52(3):821-82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25
    [摘要](1008) [HTML](0) [PDF 585.37 K](1149)
    摘要:
    目的 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是我国传统中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地黄基因组大小和特征等信息,为绘制地黄全基因组精细图谱提供依据。方法 将已知基因组大小的大豆Glycine max和辣椒Capsicum annuum作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技术估算地黄基因组大小。然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地黄基因组进行survey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地黄全基因组重复序列比例、基因组杂合度以及GC含量等信息。结果 根据流式细胞实验结果,地黄基因组大小介于大豆和辣椒之间,估算地黄基因组大小应在2.00~2.12 Gb。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了132.79 Gb高质量的数据,总测序深度约为66.40×,估算地黄基因组大小为2.03 Gb。根据Kmer分布情况,估算地黄基因组重复序列比例为78.48%,杂合度为1.93%,GC含量为37.27%。从基因组基本结构特征上看,地黄基因组属于高重复、高杂合、大基因组的复杂基因组。结论 获得了地黄基因组大小和特征等信息,这些信息将为绘制地黄全基因组的精细图谱奠定基础,也为阐明地黄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和调控途径提供依据。
    28  基于转录组测序初步揭示天麻生长代谢的分子机制
    刘云霞,狄永国,仇全雷,肖舒卉,谭彧文,陈丽梅,徐慧妮,李昆志
    2021, 52(3):827-83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26
    [摘要](880) [HTML](0) [PDF 777.99 K](1126)
    摘要:
    目的 以箭麻(天麻Gastrodia elata的一个生长阶段)和共生天麻(白麻与蜜环菌共生的天麻)为实验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初步揭示箭麻和共生天麻生长代谢特征。方法 采用Trizol Reagent(Invitrogen)提取天麻样品中的RNA,建立测序文库并利用Illumina HiseqTM2000进行测序,通过与基因数据库比对分析注释和发现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箭麻与共生天麻间共获得72 244条序列,其中有26 312条得到注释。在False Discovery Rate(FDR)<0.05和|log2FC|>1筛选条件下,共有12 498条基因发生显著差异表达,其中9000条基因表达上调,3498条表达下调。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20个代谢途径中,其中包含氮代谢,碳代谢和能量代谢等途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注释到蛋白相邻类的聚簇(cluster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KOG)的25个分类中,其中差异表达基因与生长代谢过程相关过程能量的产生和转化(energy production and conversion,C)、碳水化合物转运与代谢(carbohydrate transport and metabolism,G)、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转运和代谢(secondary metabolites biosynthesis,transport and metabolism,Q)类别获得2218个注释结果。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了生长代谢过程中相关基因差异表达水平,发现有利于碳、氮、能量等物质积累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天冬酰胺合成酶(asparagine synthetase,ASNS)、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SuSy)、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S)、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AGPase)、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己糖激酶(hexokinase,HK)、丙酮酸脱氢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PDH),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基因呈上调表达,除分解ATP的ATP酶(adenosine-triphosphatase,ATPase)上调外,分解氮、碳物质的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精氨酸酶(arginase,Argase)和淀粉酶(amylase,AMS)基因呈下调表达。qRT-PCR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表达水平与转录组表达情况基本一致。相比较于箭麻,共生天麻生长代谢中物质积累比较旺盛。结论 共生天麻通过消解侵入的蜜环菌合成有机营养物质和能量,有利于其从蜜环菌和周围环境吸收营养物质供箭麻生长需要,为进一步研究天麻不同发育阶段代谢特征奠定基础,并为天麻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29  20种中药基原植物鲨烯合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王琴波,王雨晴,杨谨,陈观水
    2021, 52(3):838-84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27
    [摘要](1008) [HTML](0) [PDF 1.55 M](774)
    摘要:
    目的 鲨烯合酶(squalene synthase,SQS)是三萜化合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对其蛋白特性进行分析与预测。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分析工具对20种《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录中药基原植物SQS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及功能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0种中药基原植物有关各条SQS氨基酸序列,其在氨基酸长度、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及平均亲水系数方面基本一致;所有的SQS均未发现信号肽;二级结构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并且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是主要的结构元件;所有SQS蛋白均含有4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域和在氨基酸的C端有1~2个跨膜结构;系统进化树结果与植物系统分类学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这20种中药基原植物的SQS的特性差别不大,进化距离也比较近,显示SQS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为SQS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30  一测多评法测定板蓝根中6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黄远,董福越,李楚源,王德勤
    2021, 52(3):845-85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28
    [摘要](657) [HTML](0) [PDF 574.00 K](679)
    摘要:
    目的 建立板蓝根Isatis indigotica中(RS)-告依春、直铁线莲宁B、胞苷、鸟苷、尿苷、腺苷6种不同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以(RS)-告依春为内参物,建立了(RS)-告依春与胞苷、鸟苷、尿苷、腺苷和直铁线莲宁B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考察相对校正因子的耐用性和重现性。比较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对新疆软紫草中6种成分的测定结果。结果 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一测多评法测定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 建立同时测定6种成分的一测多评法控制板蓝根的质量准确、可靠。
    31  指纹图谱结合一测多评法评价拟草果质量的研究
    冯军,柴玲,陈明生,袁健童,刘布鸣
    2021, 52(3):852-85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29
    [摘要](521) [HTML](0) [PDF 564.68 K](599)
    摘要:
    目的 建立拟草果Amomum paratsao-ko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以鼠李柠檬素为参照峰确定共有峰,建立拟草果的HPLC指纹图谱;以鼠李柠檬素为内标,确定鼠李素、3,5-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算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3种成分的含量,比较计算值和实测值的差异。结果 建立了拟草果的HPLC指纹图谱,10批样品相似度均在0.9以上;以鼠李柠檬素为内标建立的鼠李素、3,5-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300、0.885,重现性良好,10批拟草果样品一测多评法计算值与实测值无显著差异。结论 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和一测多评法可用于拟草果的质量评价。
    32  少棘蜈蚣多肽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李钟杰,袁亚萍,王勇
    2021, 52(3):857-86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30
    [摘要](914) [HTML](0) [PDF 909.74 K](664)
    摘要:
    少棘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已有千年的药用历史,现代研究表明其药用活性成分主要为多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具有不同药用潜能的多肽从少棘蜈蚣中发掘出来,这些多肽在抗微生物、抗肿瘤、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疾病、镇痛等方面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潜能,为新药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候选或前体分子。针对具有良好药用前景的少棘蜈蚣多肽的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33  花类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王庆颖,张志锋,吕露阳,李芸,王伟钰,王心语,董儒银
    2021, 52(3):864-87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31
    [摘要](735) [HTML](0) [PDF 1.03 M](2471)
    摘要:
    近年来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国内外兴起"食花风"。关于花的研究不再局限于观赏价值,其作为中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剂型研制、毒理学等方面和作为食品、保健品的资源开发、营养价值、加工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故花类药用、食用品种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通过查阅和整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对药用、食用花类中药的安全性或不良反应进行综述,为其食疗和保健研究提供参考。
    34  木犀草素制剂的研究进展
    姚薛超,宁洪鑫,黄欢,黄龙岳,王世博,李祎亮,侯文彬
    2021, 52(3):873-88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32
    [摘要](510) [HTML](0) [PDF 1.12 M](1367)
    摘要:
    木犀草素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但因其水溶性差及生物利用度低等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微粒给药系统、固体分散体、包合物、磷脂复合物、水凝胶等制剂技术的应用可提高木犀草素的生物利用度,综述了木犀草素制剂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其在细胞和动物实验中的应用,旨在促进其制剂开发及临床应用。
    35  植物腺毛的研究进展
    刘莉成,刘潺潺,吴啟南
    2021, 52(3):883-89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33
    [摘要](446) [HTML](0) [PDF 473.88 K](1274)
    摘要:
    腺毛作为植物的一种外分泌结构,因其分泌、储存多种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而具有深刻的研究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腺毛的研究从腺毛的表面形态到其微观结构,从腺毛产生的化学物质到其构成的复杂代谢网络,从调控腺毛生长的内在分子机制到外源环境对腺毛发育的影响;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展开。整理和论述了腺毛在形态、生物学功能、生长发育、代谢产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36  2007—2019年国内中药新药注册的审批情况分析
    瞿礼萍,陈杨,王筱竺,邹文俊,刘毅
    2021, 52(3):894-90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34
    [摘要](935) [HTML](0) [PDF 1.00 M](999)
    摘要:
    2020年7月1日,我国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办法》)正式施行,标志着中药注册管理再次迈入崭新时期。新版《办法》突出框架性原则,对新药研发具体技术要求的相关内容不再进行规定,而是以技术指导原则等配套文件的形式另行发布。通过系统回顾《办法》2007年版实施期间的国内中药新药注册审批情况,实证分析我国中药新药研发和注册的现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新版《办法》中药相关配套文件的制定提供参考。
    37  我国中药健康产品管理及市场概况
    黄红,吕静薇,陈颖,王琼,刘新民
    2021, 52(3):902-90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35
    [摘要](1016) [HTML](0) [PDF 855.31 K](965)
    摘要:
    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增涨,对健康养生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以中药为原料的保健品、药食同源产品、药膳等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对中(草)药健康产品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因此,通过对我国中药产品的法律地位以及我国中药健康产品的管理机构、市场概况等进行介绍,以期为以中药为原料的健康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