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52卷第2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目录
    2021, 52(22):0-0.
    [摘要](233) [HTML](0) [PDF 927.41 K](742)
    摘要:
    2  封面
    2021, 52(22):0-0.
    [摘要](216) [HTML](0) [PDF 5.40 M](546)
    摘要:
    3  生姜中1个新的薄荷烷型单萜
    张晓娟,宋志敏,王彦志,李曼倩,胡雪雨,刘煜飞,冯卫生
    2021, 52(22):6775-678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01
    [摘要](888) [HTML](0) [PDF 822.40 K](687)
    摘要:
    目的 对生姜Zingiberis Rhizoma Recens的丙酮溶解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综合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现代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生姜水部位的丙酮溶解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S,2R,4R)-1-甲基-1,2-二羟基-4-(2-羟基异丙基)-环己烷(1)、脱氢松香酸(2)、staphylionoside D(3)、12α-hydroxyabieta-7,13-abietadien-18-oic acid(4)、sachaloside VII(5)、1-(羟甲基)-5,5-二甲基双环[3.1.1]庚-2-烯-4-醇(6)、(E)-1,6,7-三羟基-3,7-二甲基-2-辛烯(7)、(2E,6E)-8-β-D-glucopyranosyloxy-2,6-dimethyl-2,6-octadienoic acid(8)。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姜萜A,化合物2~5首次从生姜中分离得到。
    4  烟管蓟化学成分研究
    罗伟,汤良杰,袁建丹,康钦钊,李丽梅,陈胡兰
    2021, 52(22):6781-678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02
    [摘要](758) [HTML](0) [PDF 854.12 K](598)
    摘要:
    目的 研究烟管蓟Cirsium pendulum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正、反相硅胶、葡聚糖凝胶以及半制备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烟管蓟中分离得到3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树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络石苷(2)、高车前素-7-O-β-D-葡萄糖醛酸(3)、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4)、stachannin A(5)、顺丁烯二酸二甲酯(6)、绿原酸甲酯(7)、4-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8)、高车前苷(9)、假荆芥属苷(10)、刺五加苷B(11)、3,5-二羟基苯乙醇-3-O-β-D-葡萄糖(12)、芹菜素二甲醚(13)、丁香脂醇(14)、鹅掌楸树脂醇A(15)、4-O-乙酰基咖啡酸(16)、络石苷元(17)、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18)、高车前素(19)、蓟黄素(20)、(7R,7'R,7''R,8S,8'S,8''S)-4',4''-dihydroxy-3,3',3'',5-tetramethoxy-7,9':7',9-diepoxy-4,8''-oxy-8,8'-sesquineolignan-7'',9''-diol(21)、(7R,7'R,7''R,8S,8'S,8''S)-4',4'-dihydroxy-3,3',3'',5-tetramethoxy-7,9':7',9-diepoxy-4,8''-oxy-8,8'-sesquineolignan-7'',9'-diol(22)、linaroside(23)、大蓟苷(24)、金合欢素(25)、滨蓟黄苷(26)、β-胡萝卜苷(27)、白桦酯醇(28)、柳穿鱼黄素(29)和田蓟苷(30)。结论 除化合物72627之外,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291820242530之外,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5  华中枸骨根化学成分研究
    路艳霞,阳航,石妤,李路军,胡泽华,邓雪莹,易英韬,孙可可
    2021, 52(22):6790-679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03
    [摘要](757) [HTML](0) [PDF 790.03 K](600)
    摘要:
    目的 研究华中枸骨Ilex centrochin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等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结构。结果 从华中枸骨根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羰基-α-香树醇-3β-棕榈酸酯(1)、3β-乙酰氧基-28-羟基-12-烯-乌苏烷(2)、儿茶酚(3)、4-乙基儿茶酚(4)、2,4,6-三甲氧基苯酚(5)、3-(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2-丙二醇(6)、3-(4-羟基-3-甲氧基苯基)-1,2-丙二醇(7)、3,4-二甲氧基苯酚(8)、3,4-二羟基苯丙酸甲酯(9)、3β,19α,23-三羟基-20α(H)-乌苏-12-烯-28-酸3β-O-α-L-吡喃阿拉伯糖(10)、(+)-1-羟基松脂醇-1-O-β-D-葡萄糖苷(11)、3β-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坡模酸(12)、rotundioic acid(13)。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华中枸骨中分离得到,其中4~9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6  超滤亲和液质联用技术筛选显齿蛇葡萄叶中酪氨酸酶抑制剂
    周慧吉,张璐,李廷钊,李波
    2021, 52(22):6796-680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04
    [摘要](408) [HTML](0) [PDF 1.18 M](989)
    摘要:
    目的 采用超滤亲和-液质联用技术(ultra-filtration affinity-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F-LC-MS)结合体外酶活性实验,筛选药茶两用植物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叶(藤茶)中的酪氨酸酶抑制剂。方法 通过体外酶活实验发现藤茶具有很好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采用UF-LC-MS筛选并鉴定藤茶中1个主要组分对酪氨酸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并鉴定为二氢杨梅素。进一步通过体外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二氢杨梅素对酪氨酸酶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 发现二氢杨梅素对酪氨酸酶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对单酚酶及双酚酶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37.73、18.87 μg/mL。分子模拟结果显示,二氢杨梅素可以进入酪氨酸酶的活性中心,与氨基酸残基形成4个氢键,改变酶活性中心的构象,从而导致酪氨酸酶催化活性下降。此外,二氢杨梅素能明显抑制B16黑色瘤细胞的增殖,并且显著降低黑色素合成。结论 为利用UF-LC-MS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药用植物中酪氨酸酶抑制剂提供了参考,也为后续研究和开发藤茶及二氢杨梅素用于治疗皮肤色素沉着性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7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延胡索乙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处方和体外释药行为研究
    尹元元,耿燕娜,范明松
    2021, 52(22):6806-681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05
    [摘要](718) [HTML](0) [PDF 1.65 M](706)
    摘要:
    目的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BBD-RSM)优化延胡索乙素(THP)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THP-PLGA-NPs)处方,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 纳米沉淀法制备THP-PLGA-NPs,以包封率、载药量、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和粒径大小为评价指标,单因素结合BBD-RSM筛选最优处方,采用甘露醇作为冻干保护剂制备成冻干粉,将最优处方进行表征及体外释放实验。结果 最佳处方为PLGA用量为491.8 mg、油水体积比1:5.2、乳化剂质量分数为1.12%。THP-PLGA-NPS包封率为(185.07±1.06)%,载药量为(4.73±0.21)%,粒径为(181.32±7.14)nm,分别与模型预测值接近。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释药过程符合Higuchi模型:Mt/M=0.112 4 t1/2+0.078 0,r=0.987 9。结论 Box-Behnken实验设计可用于THP-PLGA-NPS处方的筛选,且优化后的纳米粒具有缓释作用。
    8  基于熵权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优选酒萸肉蒸制工艺
    钱怡洁,皮文霞,朱广飞,彭梅梅,徐金玲,毛春芹,陆兔林
    2021, 52(22):6816-682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06
    [摘要](743) [HTML](0) [PDF 1.55 M](537)
    摘要:
    目的 优选酒萸肉蒸制最佳工艺。方法 基于L9(34)正交试验,以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莫诺苷、马钱苷、齐墩果酸、熊果酸、多糖、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指标,采用熵权法结合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计算复合评分,考察黄酒量、闷润时间、蒸制时间对酒萸肉质量的影响,采用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寻求最佳工艺参数,并进行工艺验证。结果 正交试验筛选的酒萸肉最佳蒸制工艺为黄酒量20%,即每100 kg山萸肉,用黄酒20 kg,闷润1 h,蒸制8 h,正交试验最高复合评分工艺为黄酒量20%,闷润4 h,蒸制8 h;BP神经网络模型优化的最佳炮制工艺为黄酒量20%,闷润4 h,蒸制7.5 h。BP神经网络优化工艺实际复合评分最高,为97.007 8,与预测值96.358 6较接近,正交试验筛选的最佳工艺实际复合评分排其次,BP神经网络优化工艺优于正交筛选工艺,且预测结果稳定可靠。酒萸肉最佳蒸制工艺为每100 kg山萸肉,用黄酒20 kg,闷润4 h,蒸制7.5 h。结论 建立的酒萸肉炮制工艺稳定可行,得到的炮制品质量较佳,为酒萸肉工艺研究提供了依据。
    9  王不留行炭纳米类成分发现及其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
    赵亚芳,李郁茹,陈玉民,赵玉升,罗娟,张一凡,孔慧,赵琰,屈会化
    2021, 52(22):6825-683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07
    [摘要](714) [HTML](0) [PDF 1.51 M](560)
    摘要:
    目的 以王不留行Vaccariae Semen为碳源,从中发现了王不留行炭纳米类成分(Vaccariae Semen Carbonisatum nano-components,VSC-NCs),并评价其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马弗炉高温煅烧出王不留行炭,并从中提取分离出VSC-NC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荧光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对其进行表征鉴定。采用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对肝脏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同时检测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的含量以及肝匀浆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的水平来评价VSC-NCs的保肝作用。结果 表征分析结果显示VSC-NCs为类球型,粒径分布在1.20~5.10 nm,晶格间距为0.23 nm,其主要由C、N、O 3种元素组成,表面含有羰基、羟基等基团。动物实验结果表明VSC-NCs可以显著降低酒精诱导的肝损伤小鼠ALT、AST、TBA和ALP含量,同时显著提高SOD水平和降低丙二醛的水平,表明VSC-NCs可以提高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从而达到保肝作用。结论 首次从王不留行炭中发现了VSC-NCs,并证实了其对酒精所造成的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这不仅表明了VSC-NCs可以作为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一种潜在药物,也为研究中药物质基础提供了一种全新思维方式。
    10  RGD环肽修饰的姜黄素/黄芩苷靶向共递送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工艺优化及表征
    吴斯宇,曾盈蓉,唐聘,桂卉,胡立志
    2021, 52(22):6834-684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08
    [摘要](852) [HTML](0) [PDF 1.90 M](658)
    摘要:
    目的 优化RGD环肽修饰的姜黄素(curcumin,Cur)/黄芩苷(baicalin,Bai)共递送靶向纳米脂质体(RGD-Cur/Bai-Lip)的制备工艺并进行表征评价。方法 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RGD-Cur/Bai-Lip,首先通过Plackett-Burman筛选实验确定超声时间、胆脂比、水合温度作为制备RGD-Cur/Bai-Lip的关键因素,然后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以姜黄素包封率、黄芩苷包封率、总载药量为考察指标,采用AHP-复相关系数法-拉开档次法进行多指标组合赋权以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并计算综合评分,从而确定RGD-Cur/Bai-Lip的最优处方及关键工艺参数。最后对其形态、粒径电位、稳定性、体外释放度及溶血性等进行表征评价。结果 优选得到的最佳工艺为胆脂比1:12,水合温度60℃,探头超声时间为10 min。RGD-Cur/Bai-Lip外观澄清透明,呈亮黄色,对光可视淡蓝色乳光,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圆整、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101.10±0.62)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91 0±0.014 3,Zeta电位为(1.59±0.07)mV,姜黄素包封率为(94.28±4.51)%,黄芩苷包封率为(76.93±1.35)%,总载药量为(2.27±0.09)%。7 d内稳定性良好,无溶血性,并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结论 优化处方后制备的RGD-Cur/Bai-Lip包封率高,粒径分布均匀,7 d内较稳定,无溶血性,并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为RGD-Cur/Bai-Lip的后续抗肝纤维化体内外研究提供了制剂基础。
    11  基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与质量综合评价优化经典名方桃红四物汤煎煮工艺
    何瑶,江华娟,成颜芬,杜克群,李敏敏,杨青波,王振中,傅超美,段毅
    2021, 52(22):6845-685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09
    [摘要](585) [HTML](0) [PDF 2.05 M](542)
    摘要:
    目的 遵古优化和科学评价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Decoction,TSD)的煎煮工艺,为其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指纹图谱概貌结合多指标定量为综合评价,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设计对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进行优化。指纹图谱研究采用SunFire-C18色谱柱(150 mm×3.0 mm,3.5 μ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水溶液,体积流量为0.2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30 nm;建立HPLC指纹图谱,对色谱信息进行主成分分析,进一步建立UPLC多波长检测方法测定6个关键质控成分含量,计算各样品综合得分,通过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结果 建立了29个试验号TSD UPLC指纹图谱,选择16个共有峰,指认出地黄苷D、苦杏仁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阿魏酸、藁本内酯共6个成分。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个主成分,综合得分结果显示15号工艺为最佳工艺。含量测定显示,地黄苷D、苦杏仁苷、芍药苷、阿魏酸、藁本内酯、羟基红花黄色素A 6种成分线性关系良好,综合得分结果显示,15号工艺为最佳工艺。进一步根据回归模型拟合,得到最优工艺为加水量9.90倍、浸泡时间0.58 h、煎煮时间1.19 h、煎煮次数1.60次,最终确定TSD煎煮工艺为加10倍量水,浸泡0.5 h,煎煮2次,每次1 h。结论 指纹图谱质量概貌结合关键质控成分可作为TSD制备工艺的质量评控方法,得出的最佳煎煮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经典名方TSD复方制剂进一步研究开发。
    12  基于HPLC指纹图谱与一测多评法联用的血府逐瘀片质量控制研究
    马梦鸽,杨莎,唐志书,宋忠兴,史鑫波,贾艾玲,刘妍如,马虎强,王昌利
    2021, 52(22):6856-686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10
    [摘要](253) [HTML](0) [PDF 1.58 M](530)
    摘要:
    目的 建立血府逐瘀片HPLC指纹图谱及其6种成分苦杏仁苷、芍药苷、柚皮苷、橙皮苷、阿魏酸、新橙皮苷的一测多评法(QAMS),验证该方法在血府逐瘀片质量分析中应用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方法 采用中药指纹图谱软件(2012A版)软件对10批样品进行相似度分析。以苦杏仁苷为内参物,建立芍药苷、阿魏酸、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的相对校正因子(fs/i),并利用fs/i计算血府逐瘀片样品中该6种成分的含量,同时采用外标法计算各成分的含量,并比较2种方法差异。结果 10批样品指纹图谱中共有24个峰,相似度均大于0.990。以苦杏仁苷为内参物建立的芍药苷、柚皮苷、橙皮苷、阿魏酸、新橙皮苷的fs/i分别为1.169 6、0.172 0、0.363 3、0.141 3、0.259 2,QAMS与外标法得到的10批血府逐瘀片样品含量测定结果相对误差(RE)<3%,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和QAMS含量测定法稳定可控,简单易行,可用于血府逐瘀片的质量控制。
    13  基于ICP-MS法的加味左金丸中无机元素分析
    石巧玲,周红祖,高厚明,陈香玲,陈静君,黎碧玲,余惠旻
    2021, 52(22):6864-687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11
    [摘要](540) [HTML](0) [PDF 1.42 M](576)
    摘要:
    目的 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法建立加味左金丸中Cd、Pb、As、Hg、Co、V、Ni、Cu、Li、Sb、Ba、Mo、Sn、Cr、Na、Mg、Al、Ca、Ti、Mn、Fe、Zn、Ga、Se、Sr、Tl共计26种无机元素的测定方法。方法 加味左金丸通过微波消解法处理后,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选择内标物,其中7Li、23Na、24Mg、27Al、40Ca、48Ti、51V、52Cr、55Mn、56Fe、58Ni、59Co、63Cu、66Zn、70Ga、75As、77Se、86Sr以72Ge作为内标;95Mo、114Cd、118Sn、121Sb、137Ba以115In作为内标;202Hg、205Tl、208Pb以209Bi作为内标。对标准品溶液、空白溶液与供试品溶液进行分析,采用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通过ICP-MS法进行测定。结果 26种无机元素线性的相关系数r ≥ 0.999 6,检出限为0.001~1.500μg/L,定量限为0.01~5.00 μg/L,精密度与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5%,平均回收率在82.64%~106.44%,RSD均小于5%。对3个厂家的12批样品进行了测定,26种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Na、Mg、Ca、Fe 4种元素的含量比较高,均大于500 μg/g,Cd、Pb、As、Hg、Co、Li、Sb、Mo、Sn、Cr、Se、Tl的含量比较低,均小于1 μg/g。由结果可知,人体的常量元素,如Na、Mg、Ca的含量比较高,Cd、Pb、As、Hg等有害元素含量比较低。根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的要求,本品中Cd、Pb、As、Hg与Cu均符合规定。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可以用于加味左金丸中无机元素的测定。
    14  纹党米炒前后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干预脾虚泄泻大鼠的药效对比研究
    帖晓燕,张云鹤,张文广,王丹,辛国雄,李芸,胡芳弟
    2021, 52(22):6871-688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12
    [摘要](715) [HTML](0) [PDF 2.19 M](604)
    摘要:
    目的 研究纹党Codonopsis Radix米炒前后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规律及干预脾虚泄泻大鼠的药效差异。方法 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氮杂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2种方法,考察纹党米炒前后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建立脾虚泄泻大鼠模型,给予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纹党和米炒纹党水提液进行干预,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计算各组大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胃动素(motilin,MTL)、胃泌素(gastrin,GAS)、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淀粉酶(amylase,AMS)、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IL-10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十二指肠、空肠组织病理改变情况,比较纹党米炒前后治疗脾虚泄泻大鼠在免疫调节和消化吸收方面的疗效差异。结果 体外抗氧化结果显示,纹党、米炒纹党的清除DPPH自由基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0.041±0.110)、(0.029±0.140)g/mL;其清除ABTS自由基IC50分别为(0.038±0.050)、(0.029±0.100)g/mL。药效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TNF-α、IL-10、MTL、GAS、VIP及AMS水平明显下降(P<0.05),IL-6水平明显上升(P<0.05),小肠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十二指肠、空肠病变严重。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脾脏指数及血清TNF-α、IL-10、IL-6水平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除纹党低剂量组胸腺指数,纹党中、低剂量组与米炒纹党低剂量组MTL水平以及纹党低剂量组GAS水平在统计学上没有差异外,其余各给药组均可使大鼠胸腺指数、MTL、GAS、VIP及AMS水平明显上升(P<0.05),各给药组十二指肠、空肠病变不同程度地恢复。与相同剂量生品组比较,米炒纹党高、中剂量组脾脏指数及米炒纹党高、低剂量组胸腺指数明显上升(P<0.05),米炒纹党高、中、低剂量组TNF-α、IL-10、GAS及VIP水平,米炒纹党高剂量组MTL水平以及米炒纹党中剂量组AMS水平明显上升(P<0.05),米炒纹党高、中剂量组IL-6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纹党米炒后抗氧化活性增强;纹党生熟饮片对脾虚泄泻大鼠免疫调节和消化吸收方面均具有明显治疗作用,且米炒品明显强于生品,可能与调节TNF-α、IL-6、IL-10水平密切相关,说明米炒纹党增强和胃健脾止泻的科学性、合理性。
    15  愈风宁心滴丸预防性治疗血管痉挛性偏头痛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蒋晓萌,杨代刚,高永耀,邹庭峰,施存元,江宏,段亚君,杨潇潇
    2021, 52(22):6881-688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13
    [摘要](819) [HTML](0) [PDF 2.13 M](504)
    摘要:
    目的 观察愈风宁心滴丸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小鼠的影响,探索愈风宁心滴丸预防性治疗血管痉挛性偏头痛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BV2神经小胶质细胞,以愈风宁心滴丸(10、50、100 μmol/L)及葛根素(50 μmol/L)进行干预,收集细胞。将野生型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照组、模型组以及愈风宁心滴丸低、中、高剂量(200、360、600 mg/kg)组和葛根素组(37.8 mg/kg),给予药物进行干预,于第3、5、7、9、11天ip硝酸甘油溶液(10 mg/kg)建立小鼠偏头痛模型,第3天开始进行痛觉敏感(机械压痛和热敏耐受)行为学实验;实验结束后,取小鼠血清和脑组织。检测各组BV2细胞活性氧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 1,SOD1)、SOD2蛋白表达以及各组小鼠三叉神经脊束尾核(trigeminal nucleus caudalis,TNC)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c-Fos、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ERK)及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蛋白表达;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SOD1SOD2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表达以及小鼠TNC区IL-1βTNF-α mRNA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小鼠TNC区CGRP、c-Fos表达;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结果 愈风宁心滴丸显著上调BV2细胞抗氧化酶SOD1SOD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0.001),降低活性氧水平(P<0.01、0.001),抑制炎症因子IL-1βTNF-α mRNA表达(P<0.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基础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0.001),TNC区中CGRP、c-Fos、p-ER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0.001),TNC区IL-1βTNF-α mRNA和IL-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基础痛阈值显著升高(P<0.05、0.01、0.001),TNC区中CGRP、c-Fos、p-ER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0.001),TNC区IL-1βTNF-α mRNA和IL-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0.001),且呈剂量相关性;愈风宁心滴丸对偏头痛小鼠血清中ALT、AST和ALP活性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愈风宁心滴丸可能通过抑制血管扩张、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抗氧化酶表达等多重途径发挥预防性治疗血管痉挛性偏头痛的作用。
    16  丹参酮IIA对阿霉素耐药人乳腺癌细胞的多药耐药逆转作用及机制研究
    宁玉明,潘一帆,李范珠
    2021, 52(22):6890-689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14
    [摘要](685) [HTML](0) [PDF 1.84 M](584)
    摘要:
    目的 研究丹参酮IIA对阿霉素耐药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的多药耐药逆转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分别用丹参酮IIA、阿霉素、阿霉素联合丹参酮IIA处理人乳腺癌MCF-7细胞和MCF-7/ADR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丹参酮IIA干预后MCF-7/ADR细胞内阿霉素蓄积量的变化;检测丹参酮IIA干预后MCF-7/ADR细胞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消耗量的变化;采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丹参酮IIA干预后MCF-7/ADR细胞ATP结合转运蛋白B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B1,ABCB1)、ABCG2ABCC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丹参酮IIA显著抑制MCF-7及MCF-7/ADR细胞增殖(P<0.05),呈剂量相关性;丹参酮IIA能够逆转MCF-7/ADR细胞的多药耐药性(P<0.05),增加MCF-7/ADR细胞内阿霉素的蓄积(P<0.05),减少MCF-7/ADR细胞的ATP消耗(P<0.05),显著下调ABCC1ABCG2基因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 丹参酮IIA能够通过调控ABCG2、ABCC1介导的转运,逆转MCF-7/ADR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17  迷迭香酸通过AMPK/mTOR通路减轻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研究
    赵玉霞,陈莺倩
    2021, 52(22):6897-690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15
    [摘要](668) [HTML](0) [PDF 1.85 M](525)
    摘要:
    目的 探讨迷迭香酸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影响,及其对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的调控作用,初步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 取7 d龄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迷迭香酸(300 mg/kg)组、AMPK/mTOR激动剂MT6378(10 mg/kg)组、AMPK抑制剂GSK-690693(30 mg/kg)组和迷迭香酸(300 mg/kg)+MT6378(10 mg/kg)组,每组20只。建立HIE模型,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情况;透射电镜(TEM)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损伤及自噬状况;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B,LC3B)阳性表达;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磷酸化AMPK(p-AMPK)阳性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组织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mTOR及其磷酸化蛋白(p-mTOR)、Unc-51样自噬激活激酶1(uncoordinated-51 like autophagy activating kinase 1,Ulk1)及其磷酸化蛋白(p-Ulk1)、LC3B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梗死严重,海马神经元结构损伤及自噬空泡形成较多,细胞自噬及凋亡水平升高,AMPK/mTOR通路活化(P<0.05)。与模型组相比,迷迭香酸组及GSK-690693组大鼠脑梗死、海马神经元结构损伤、凋亡及自噬减弱,AMPK/mTOR通路被抑制(P<0.05);MT6378组海马组织AMPK/mTOR通路进一步激活,大鼠脑梗死、海马神经元结构损伤、凋亡及自噬进一步加重(P<0.05);MT6378可逆转迷迭香酸的上述作用(P<0.05)。结论 迷迭香酸可能通过抑制AMPK/mTOR通路激活,降低海马神经元自噬及凋亡进程,发挥抗HIE脑损伤作用。
    18  柔肝滋阴颗粒对焦虑抑郁性高血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崔静,崔维强,殷胜骏,牛春霞,汪涵,杨晓琳,郭峰
    2021, 52(22):6904-691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16
    [摘要](370) [HTML](0) [PDF 1.75 M](527)
    摘要:
    目的 研究柔肝滋阴颗粒对焦虑抑郁性高血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刺激制备焦虑抑郁性高血压大鼠,给予柔肝滋阴颗粒进行干预,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糖水消耗率和旷场实验行为学变化;测量各组大鼠收缩压和舒张压;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大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糖水消耗率、中央格停留时间、穿越格数和站立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升高(P<0.05、0.01);血清及海马组织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柔肝滋阴颗粒组大鼠体质量、糖水消耗率、中央格停留时间、穿越格数、站立次数均明显增加(P<0.05、0.01);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P<0.05);血清及海马组织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血清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柔肝滋阴颗粒能够明显改善焦虑抑郁性高血压大鼠焦虑抑郁症状并降低血压,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IL-6、TNF-α、hs-CRP水平有关。
    19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藏药红景天功效关联性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范芳芳,张雯,余羊羊,杨露,李轩豪,张艺,孟宪丽
    2021, 52(22):6911-692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17
    [摘要](645) [HTML](0) [PDF 2.91 M](813)
    摘要:
    目的 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核心理论,结合文献研究与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藏药红景天传统功效关联性Q-Marker。方法 通过文献整理、TCMID数据库收集构建红景天化学成分库,利用FAFDrugs4网站计算各成分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理性(ADMET)属性,筛选得到类药性化合物;采用BATMAN-TCM平台预测并收集红景天类药性化合物靶点,将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和CTD平台富集分析得到红景天作用组织和疾病;根据Q-Marker定义,结合红景天类药性化合物与传统功效主治的关联性,分析红景天潜在的Q-Marker。结果 红景天中67个类药性化合物共作用407个靶点;主要靶向作用于肝、肺、肾、心、脑等组织,涉及癌症、高血压、脑缺血、心肌缺血、动脉粥样硬化、心衰、哮喘等1060种疾病;结合《晶珠本草》1986年版等典籍记载藏药红景天"归肺心经,清肺热,治脉病"的传统功效主治与现代文献研究,揭示了类药性成分没食子酸乙酯、没食子酸、红景天苷、草质素、咖啡酸、儿茶素、原儿茶酸、香草酸等可作为红景天传统功效关联性Q-Marker。结论 以Q-Marker"有效性"为核心要素,辅以其他原则分析,有效预测了红景天功效关联性Q-Marker。建议后期可开展功效相关药理学及病理状态下药动学等研究,进一步确定其Q-Marker,为制定全面科学的红景天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
    20  痹祺胶囊联合刃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宋阳春,吴三兵,胡谷丰,张芬
    2021, 52(22):6923-692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18
    [摘要](833) [HTML](0) [PDF 839.24 K](577)
    摘要:
    目的 探究痹祺胶囊联合刃针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KOA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5例。2组患者均用刃针治疗,1次/周,共2次;对照组患者联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200 mg/次,1次/d;试验组患者联合口服痹祺胶囊1.2 g/次,3次/d;治疗14 d。比较治疗前后及3个月随访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来判定疗效。结果 纳入研究的70例KOA患者中有8例脱落,共有62例纳入分析。2组治疗后VAS及WOMAC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但对照组比试验组的VAS分值降低更明显(P<0.05),WOMAC评分在治疗2周后和3个月随访均为试验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2周后,2组有效率较接近(试验组96.9%,对照组90%),3个月随访试验组有效率(93.8%)优于对照组(63.3%)(P<0.01)。结论 采用痹祺胶囊联合刃针与塞来昔布联合刃针治疗KOA均疗效显著,但痹祺胶囊联合刃针改善关节功能更明显,且疗效更稳定持久。
    21  派特灵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
    刘莲慧,秦文敏,张莹雪,刘洁
    2021, 52(22):6928-693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19
    [摘要](907) [HTML](0) [PDF 1.30 M](1108)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派特灵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gfang)、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3月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由2名研究评价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总样本量为2248例。用药结束3、6、9、12个月后派特灵组的HR-HPV转阴率分别是随访对照组的2.54、2.61、2.02、1.47倍。用药结束3个月后派特灵组HPV病毒载量明显低于随访对照组,2组临床疗效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MD=-486.72,95% CI(-505.90,-467.54),P<0.000 01];用药结束6个月后派特灵组HPV病毒载量明显低于随访对照组,2组临床疗效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MD=-617.34,95% CI(-855.12,-39.55),P<0.000 01]。用药结束6、9、12个月后非手术派特灵组HPV E6/E7 mRNA拷贝水平下降幅度高于随访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216、-4.151、-4.359,P均<0.001)。用药结束6、9、12个月后术后派特灵组HPV E6/E7 mRNA拷贝水平下降幅度高于随访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880、-3.226、-2.914,P值均<0.05)。用药结束3、6、9个月派特灵组病灶消退率明显高于随访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7、0.009、0.023)。派特灵与保妇康栓相比,2组临床疗效不具有统计学意义[RR=1.24,95% CI(0.75,2.03),P=0.40];派特灵与干扰素相比,2组临床疗效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RR=1.95,95% CI(1.57,2.41),P<0.000 01],表明派特灵对HR-HPV的疗效优于干扰素。结论 派特灵治疗HR-HPV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相较于干扰素,派特灵疗效更为显著。但由于受纳入研究样本量所限,研究结果有可能存在偏倚,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予以验证。
    22  胃癌发病关键基因调控网络构建及其靶向治疗中药活性成分筛选研究
    宋厚盼,刘恒铭,仇婧玥,冯瑶,吴嫚婷,喻昶,熊萌,曾梅艳
    2021, 52(22):6939-695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20
    [摘要](775) [HTML](0) [PDF 2.46 M](1007)
    摘要: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与胃癌发病密切相关的基因调控网络,探讨其在胃癌预后中的价值,并进一步挖掘靶向治疗胃癌的中药活性成分。方法 通过GEO数据库获取GSE103236胃癌芯片数据,对芯片数据进行均一化处理,分析胃癌组织与正常胃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应用Metascape数据库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tic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DEGs蛋白交互作用网络;采用Cytohubba筛选关键基因,分析关键基因表达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及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运用CTD数据库筛选能靶向作用于关键DEGs的中药活性成分。结果 共获得45 015个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的DEGs,其中显著性DEGs 176个。它们与细胞周期过程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级联调控等生物过程密切相关,集中于细胞外区域、细胞外泌体等细胞组分,主要参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Wnt蛋白结合等细胞功能。KEGG分析发现显著性DEGs主要参与环磷酸酰胺(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ide 3-kinases/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转录失调、p53信号级联等信号通路。筛选出TIMP1SPP1APOEAPOBFGAFGGCYR61IGFBP1CHGBSCG3 10个关键基因。这些基因表达异常均与免疫细胞的大范围浸润存在极高的相关性,其中TIMP1IGFBP1CYR61FGGAPOEAPOB 6个关键基因的异常表达显著影响患者的生存率。进一步挖掘出桦木酸、长春新碱、丹参酮等30个可能靶向治疗胃癌的中药活性成分。结论 筛选出10个与胃癌发病密切相关的核心基因,并分析了这些核心基因与胃癌患者预后及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挖掘出30个可能用于胃癌靶向治疗的中药活性成分;研究结果可为胃癌生物标志物的筛选、胃癌的防治及预后分析提供思路和参考。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系统评价
    温改艳,吕莎,杨小虎,韩奇,程敏毓
    2021, 52(22):6953-696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21
    [摘要](699) [HTML](0) [PDF 1.25 M](577)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疗效,为COVID-19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VIP)数据库,搜集中西医结合治疗COVID-19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截止到2021年2月,由2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检索、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7项研究共2215例患者,包括12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15项回顾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缩短COVID-19患者住院时间[WMD=-0.84,95% CI(-1.42,-0.27),P=0.004],提高COVID-19治疗有效率[RR=1.14,95% CI(1.08,1.21),P=0.000]、肺部CT好转率[RR=1.19,95% CI(1.04,1.35),P=0.000]和核酸转阴率[RR=1.40,95% CI(1.16,1.69),P=0.000],改善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WMD=-0.82,95% CI(-1.08,-0.55),P=0.000],降低转危重率[RR=0.37,95% CI(0.25,0.56),P=0.000];此外,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COVID-19患者发热、咳嗽和乏力症状消失率显著提高,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亚组分析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COVID-19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肺部CT好转率和核酸转阴率,降低普通患者转换为危重患者的比例,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对新冠肺炎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24  基于电子病历数据的紫龙金片与肺部肿瘤手术患者诊疗转归相关性分析
    包晗轩,刘京豪,刘超,李昕,刘明辉,董明,陈钢,陈军
    2021, 52(22):6962-696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22
    [摘要](597) [HTML](0) [PDF 945.97 K](574)
    摘要:
    目的 基于电子病历数据,初步探究真实世界研究的背景下,紫龙金对肺部肿瘤患者术后长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以2015-2017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住院期间实施"病灶手术切除"的12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紫龙金暴露作为分组因素,以手术出院后至2017年12月31日间的再次住院(即接受包括化疗在内的后续治疗方案)作为终点事件,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情况、住院情况、紫龙金用药医嘱以及出院转归相关情况,探讨紫龙金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转归诊疗过程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并对暴露组患者的用药医嘱的依从性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再住院的比例方面,暴露组为71.79%,显著高于非暴露组的29.32%。在连续服用4个疗程(8个月)紫龙金片后,暴露组中仍有112名患者坚持于本院取药进行治疗,占全部暴露组人数的95.72%。经Logistic回归分析验证显示,紫龙金暴露与相对更晚的临床分期以及更复杂的后续诊疗计划相关(OR=4.343),提示无人为因素干预下暴露组对紫龙金用药的自主选择性和坚持服药倾向性均较高。结论 坚持使用紫龙金片治疗对暴露组患者的术后后续治疗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和保护性作用。
    25  温郁金法呢基焦磷酸合酶(CwFPPS)基因的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
    丁贤华,张丽萍,费璇,朱强,张金华,任仙樱,吴志刚,姜程曦
    2021, 52(22):6968-697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23
    [摘要](717) [HTML](0) [PDF 1.68 M](630)
    摘要:
    目的 克隆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萜类生物合成中的限速酶法呢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FPPS)的全长cDNA序列。方法 根据温郁金转录组数据设计特异引物,PCR扩增FPPS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构建"基因-GFP"融合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烟草叶片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基因在植物组织中的特异性表达。结果 温郁金CwFPPS基因全长1196 bp,包含1个长为107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56个氨基酸,GenBank登入号为MT489462;CwFPPS编码蛋白属于类异戊二烯生物合成酶超级家族(C1)成员,包含5个保守的功能域,其中2个是富含天冬氨酸(DDXXD)的活性中心;亚细胞定位显示该蛋白位于泡质、细胞膜或细胞核上。qRT-PCR分析表明,CwFPPS基因在根茎中特异表达,相对表达水平是叶片中的13.7倍。结论 克隆获得的温郁金CwFPPS基因全长及其特异表达信息,可为后续进行基因功能鉴定及倍半萜成分的代谢工程研究提供依据。
    26  新疆胀果甘草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王莉莉,阿力木江·排尔哈提,李莉伟,居来提·托合提,刘忠
    2021, 52(22):6975-698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24
    [摘要](711) [HTML](0) [PDF 1.60 M](507)
    摘要:
    目的 揭示新疆塔里木盆地分布的野生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方法 利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来自新疆南疆不同地理方位的胀果甘草6个种群总计167个个体进行分析。结果 对胀果甘草6个种群共筛选出46条引物,扩增获得193条多态条带,多态位点比率(PPL)为69.68%,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72 2,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01 0;Nei's总种群遗传多样性指数(Ht)为0.513 0,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30 7,基因流(Nm)为0.438 8,Mantel检验显示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无相关性;种群间遗传变异丰度和遗传多样性水平呈现BC>KEL>PS>QM>AQS>KC的递减趋势,聚类分析将6个种群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9处分为3类;6个种群内个体间PPL的变化范围为52.11%~81.87%,观测等位基因数(N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521 1~1.818 7和1.307 9~1.498 9,H平均为0.240 8,I平均为0.357 1。结论 胀果甘草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但种群间的分化程度较种群内大,遗传多样性更多的存在于种群水平。生境片段化可能是造成其遗传多样性空间分布现状的主要原因,土壤水分含量可能是影响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制约因素。研究结果对全面了解和掌握胀果甘草自然资源现状、物种进化潜力等,制定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正确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27  基于雷公法结合盐炙法对补骨脂的炮制及肝毒性评价
    洪丽,王哲,汤小涵,袁海龙
    2021, 52(22):6983-698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25
    [摘要](644) [HTML](0) [PDF 1.63 M](563)
    摘要:
    目的 基于雷公法结合盐炙法对补骨脂进行炮制减毒并评价补骨脂炮制前后的肝毒性变化。方法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乙素和补骨脂酚6个指标成分的含量;选取醇浓度、醇浸时间和蒸制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指标成分含量下降率的综合加权评分为指标,正交试验优化炮制工艺,并通过小鼠肝毒性实验评价补骨脂炮制前后的肝毒性。结果 补骨脂最佳炮制工艺,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盐炙法制备盐补骨脂,取盐补骨脂适量,加入5倍量80%乙醇浸泡24 h,倒出乙醇并用蒸馏水洗净,加入5倍量蒸馏水,浸泡12 h,倒出蒸馏水并洗净,置蒸锅内隔水蒸4 h,取出晾干;由该法炮制所得的补骨脂炮制品中毒性成分含量明显下降,小鼠肝毒性显著降低。结论 该炮制方法可明显降低补骨脂的肝毒性,为临床合理炮制补骨脂提供参考。
    28  不同部位和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知母质量评价研究
    赵小勤,黄晓婧,罗霄,高鹏,许莉
    2021, 52(22):6990-699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26
    [摘要](594) [HTML](0) [PDF 1.82 M](523)
    摘要:
    目的 采用UPLC-QQQ-MS/MS法同时测定不同部位和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知母Anemarrhenae Rhizoma中9个成分的含量,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0.01%甲酸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进样量2μL,柱温30℃;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ESI-),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结果 知母中新芒果苷、芒果苷、异芒果苷、知母皂苷AII、知母皂苷AIII、知母皂苷BII、知母皂苷BIII、知母皂苷E1、知母皂苷I 9个成分在各自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97.23%~100.76%。知母的5个不同部位中知母须根中芒果苷、异芒果苷的含量最高;知母肉中知母皂苷E1、知母皂苷BII、知母皂苷I含量最高;知母头与知母片、知母肉成分差异较小。比较知母的不同产地加工方法,趁鲜切片新芒果苷和知母皂苷BII的含量较高,润切片芒果苷和知母皂苷AIII的含量较高。结论 知母须根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知母肉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知母产地加工,可不切去知母头,以减少工序,提高知母根茎的综合利用率;趁鲜切片可加速干燥,降低饮片霉变风险。
    29  小叶黑柴胡野生居群生物学特性与活性成分含量对典型生境的响应
    任艳,刘付松,刘莎,吴发明
    2021, 52(22):6998-700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27
    [摘要](472) [HTML](0) [PDF 1.85 M](471)
    摘要:
    目的 探索不同微生境对小叶黑柴胡Bupleurum smithii var.parvifolium药材形成的影响,为其驯化栽培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样方调查对不同生境中小叶黑柴胡种群结构、优势物种、药用植物多样性及柴胡表观形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烘干法对土壤水分含量进行测定,采用550℃烧失量法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测定;采用HPLC法对柴胡中代表组分柴胡皂苷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哈思山地区野生小叶黑柴胡分布的典型生境有3个类型,分别为戈壁型、草甸型和灌丛型。戈壁型生境包括流石滩亚型和岩壁缝隙亚型,生境中无优势植物种群,戈壁型柴胡以匍匐型为主,地上部分生物量相对较少,地下生物量相对较多,活性成分含量相对较高;草甸型生境包括低海拔和高海拔2个亚型,低海拔草甸优势植物为地榆,高海拔草甸优势植物为珠芽蓼;灌丛型包括叉子圆柏灌丛、鲜黄小檗灌丛和峨眉蔷薇灌丛,草甸型和灌丛型柴胡以直立型为主,地上部分生物量相对较多,活性成分含量相对较低。结论 小叶黑柴胡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且对恶劣生境适应性极强的药用植物,不同微生境条件下小叶黑柴胡的表观形态和药材品质不同,为其驯化栽培和野生资源保护奠定了一定基础。
    30  中药治疗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丁大力,沈学彬,姚佳慧,喻丽珍,周梦娟,年四辉
    2021, 52(22):7006-702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28
    [摘要](833) [HTML](0) [PDF 1.81 M](1240)
    摘要:
    肺纤维化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并最终导致患者正常肺组织结构改变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肺间质疾病,预后较差。目前,治疗肺纤维化的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但其具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对肺纤维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利用中药治疗肺纤维化的探索与应用逐渐增多。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能够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以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2,Nrf2)/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等通路降低炎症因子表达、调节氧化还原平衡、诱导肺成纤维细胞凋亡、阻断纤维化进程,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肺纤维化作用,并能够有效改善纤维化症状并延缓病程进展。归纳并总结了近年来中药治疗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中药抗肺纤维化的具体机制以及发现有效中药活性成分提供参考。
    31  石斛活性成分及生物模型在胃肠道疾病保护作用中的应用进展
    孙晶,魏静,米艳,佟立涛,卢聪,刘佳萌,贾宁,刘佳妮,王慧,范蓓,王凤忠
    2021, 52(22):7025-703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29
    [摘要](856) [HTML](0) [PDF 1.02 M](676)
    摘要:
    石斛被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等功效。古语有言"民以食为天",肠胃健康是人体机能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石斛"厚肠胃"功效不仅应用于传统中医药学,在现代医学实验研究方面也得到科学论证,其中石斛在胃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综述了近年来石斛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探讨了石斛肠胃保护的作用机制,发现胃黏膜损伤、胃溃疡、胃炎、胃癌、消化不良等模型常用于石斛的肠胃保护功能评价体系,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胃酸分泌、改善肠胃蠕动及抑制胃黏膜损伤等相关。但这些生物模型仍存在模型单一、药理研究不深入、药理机制不清等问题。因此,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将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分子生物学前沿技术和手段运用到石斛的研究当中,为石斛在临床及功能食品方面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32  森林芬多精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孙丽娟,柯闲,王俊俊,陈勇
    2021, 52(22):7032-704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30
    [摘要](726) [HTML](0) [PDF 1.48 M](1152)
    摘要:
    芬多精是森林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在自然状态下释放的气态有机物,主要是芳香性萜烯类物质,包括单萜烯、倍半萜烯、双萜烯等,其中以单萜烯和倍半萜烯的生物活性较强。芬多精不仅能保护植物免受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的侵害,对人类健康亦有广泛的积极作用,是目前森林康养研究的核心因素。综述了不同树种、纯林芬多精类型、化学成分、含量及生物活性,总结了有毒有害植物与花卉的毒性成分,为深入开展植物芬多精基础研究,合理利用芬多精构建森林康养基地提供了理论参考。
    33  花椒属植物非苯丙素类成分研究进展
    袁海梅,张崟,邹亮,谢贞建,彭聪,宋雨,黄旭,杨龙飞,付强
    2021, 52(22):7044-705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31
    [摘要](678) [HTML](0) [PDF 1.72 M](797)
    摘要:
    花椒属植物化学成分包括苯丙素和非苯丙素类。近年来,非苯丙素类成分被证实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非苯丙素类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萜类、有机酸类、酚类等。主要综述了花椒属植物中非苯丙素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花椒属植物的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34  固定化酶技术在中药酶抑制剂筛选中的研究现状
    安琼,李国峰,郎一帆,杨武亮,陈春兰,张武岗,陈海芳
    2021, 52(22):7057-706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32
    [摘要](669) [HTML](0) [PDF 820.55 K](548)
    摘要:
    固定化酶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游离酶固定在相应的载体上用于筛选酶抑制剂的方法,该方法选择性高、稳定性好。基于疾病相关靶点-生物酶,采用固定化酶技术从中药中筛选疾病相关酶抑制剂,有望成为中药新药研发的重要手段。以固定化酶应用的载体材料为分类综述了近十年来固定化酶技术用于筛选中药中酶抑制剂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35  黄花角蒿的历史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李硕,李响,杨康,杨秀娟,王智勇,施小宁,李越峰
    2021, 52(22):7066-707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33
    [摘要](676) [HTML](0) [PDF 870.73 K](704)
    摘要:
    黄花角蒿Incarvillea sinensis var.przewalskii为紫葳科(Bignoniaceae)角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甘肃、陕西、青海、四川等地,民间多用其治疗咽炎及口疮,疗效显著,基于黄花角蒿中的化学成分推测,其还具有镇痛、抗炎、抗损伤、抗癌、抗氧化等作用。自古代本草记载以来,黄花角蒿多被记载为角蒿Incarvillea sinensis,与角蒿植株记载混乱,故而对黄花角蒿进行本草考证,对其历史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总结与归纳,为研究黄花角蒿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36  日本感冒类汉方制剂处方标准和上市情况分析
    董晨东,王勇
    2021, 52(22):7072-707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34
    [摘要](598) [HTML](0) [PDF 826.65 K](760)
    摘要:
    通过梳理日本汉方目录中的感冒药并查阅日本感冒药汉方制剂的文献、官方政策与标准等,分析日本感冒药汉方制剂的处方标准,并对其上市批准文号与生产厂家进行整理。日本感冒药汉方制剂相关标准收载的内容较为详细,制剂种类与生产厂家数量较多,其中颗粒剂最为成熟。建议加快建立我国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对治疗常见病的经典名方上市应用给予更多关注,并为经典名方剂型开发与改善提供有益借鉴。
    37  中药品种成为知识产权新型客体的可行性研究
    李慧
    2021, 52(22):7078-708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2.035
    [摘要](304) [HTML](0) [PDF 693.65 K](514)
    摘要:
    中药品种保护制度在不同时期承担了不同的历史使命,从药品监督管理制度转型为中药品种知识产权专门保护制度应是中药品种保护制度的未来走向。中药品种作为中药品种保护制度的保护客体,它集结了科研人员的智慧结晶与创造性劳动,并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优势。作为智力成果,中药品种具备知识产权客体的非物质性、创造性、价值性特征。知识产权客体范围的不断扩增以《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知识产权客体所采取的列举式+概括式的立法模式,为中药品种发展为知识产权新型客体提供了制度空间与法律依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