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52卷第19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目录
    2021, 52(19):0-0.
    [摘要](271) [HTML](0) [PDF 1.19 M](667)
    摘要:
    2  封面
    2021, 52(19):0-0.
    [摘要](197) [HTML](0) [PDF 3.57 M](571)
    摘要:
    3  基于中药复方制剂特点的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
    陈霞,阳长明,陈浩,孙立霞,刘乐环,吴晨悦,王玲玲
    2021, 52(19):5807-581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01
    [摘要](775) [HTML](0) [PDF 608.79 K](690)
    摘要:
    中药复方制剂的生产工艺决定着中药复方制剂安全、有效的物质基础,是影响中药复方制剂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的特点,探讨符合中药复方制剂特点的工艺研究模式,对科学合理设计中药复方制剂的工艺路线和优化工艺条件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结合《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提出基于中药复方制剂特点开展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的思路,以期为中药复方制剂的工艺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4  姜黄中1个新的裂环没药烷型倍半萜成分
    郭玉勤,舒洪珍,谯明鸣,彭成,刘菲,熊亮
    2021, 52(19):5814-58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02
    [摘要](956) [HTML](0) [PDF 864.61 K](940)
    摘要:
    目的 研究姜黄Curcuma longa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多种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NOESY和计算NMR确定其相对构型,计算电子圆二色谱(electrostatic circular dichroism,ECD)确定其绝对构型。采用KCl预收缩的大鼠胸主动脉环模型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舒张血管活性评价。结果 从姜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裂环没药烷型倍半萜成分,鉴定为(1S,6S,7R)-3,4-裂环没药烷-10-烯-3,9-二酮-1,4-内酯(1),活性评价显示该化合物对KCl预收缩的大鼠胸主动脉环无舒张作用。结论 化合物1为从姜黄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命名为姜黄烷G,其在没药烷型骨架的基础上,C-4-C-3经氧化断裂后,4-COOH与1-OH成酯形成五元内酯环结构。
    5  新疆紫草中1个新的紫草呋喃类化合物
    彭冰,王宏,韩旭阳,曾祖平
    2021, 52(19):5819-582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02
    [摘要](367) [HTML](0) [PDF 738.24 K](777)
    摘要:
    目的 研究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MCI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方法并结合文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该植物干燥根的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烯基-4'-羟基-环己酮-3'-基)-4-(1''-羟基-4''-甲基-3''-戊烯-1''-基)呋喃(1)、arnebinol A(2)和arnebinol C(3)。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紫草呋喃类化合物,命名为紫草呋喃萜酮A。
    6  青龙衣化学成分的分离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柴丽华,宋海龙,马晓玲,陈刚,石磊岭,魏鸿雁
    2021, 52(19):5822-582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04
    [摘要](801) [HTML](0) [PDF 890.56 K](628)
    摘要:
    目的 研究青龙衣(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未成熟果实的外果皮)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方法对青龙衣95%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技术结合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通过MTT法,以子宫颈癌细胞(HeLa)、人胃癌细胞(HGC-27)和结肠癌细胞(Ht-29)为目标细胞,检测所得到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青龙衣95%甲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萃取部位中分离鉴定出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5,5'-dimethoxybiphenyl-2,2'-diol(1)、4,17-dimethoxy-2-oxatricyclo[13.2.2.13,7]eicosa-3,5,7(20),15,17,18-hexaene-10,16-diol(2)、3-羟基-1-(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基-1-酮(3)、4羟基-3,5-二甲基苯甲酸(4)、(4S)-4-羟基-1-四氢萘酮(5)、(4R)-O-methylsclerone(6)、阿魏酸(7)、(4S)-4,5,8-trihydroxy-α-tetralon(8)、5,8-二羟基-4-甲氧基-α-四氢萘酮(9)、(6R,7E)-4,7-megastigmadien-3,9-dione(10)、3,4'-dihydroxy-3'-methoxybenzenepen tanoic acid(11)、vomifoliol(12)。结论 其中化合物1361011首次从青龙衣中的得到,并且化合物2689为青龙衣中的特有成分。化合物610对3种细胞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38911对3种肿瘤细胞表现出一定的体外抑制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值为6.25~50.2 μmol/L。
    7  黄芪建中汤在大鼠胆汁中代谢产物的鉴定
    王国宏,贾璐,王世伟,刘月涛
    2021, 52(19):5827-583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05
    [摘要](425) [HTML](0) [PDF 1.07 M](711)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芪建中汤在正常大鼠胆汁中的代谢产物,并归纳主要代谢途径。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 MS)方法,结合Compound Discover 3.0软件等技术,系统分析黄芪建中汤在大鼠胆汁中的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结果 在大鼠体内共检出6个原型成分和88个代谢产物,主要代谢途径为氧化、还原、脱水、乙酰化、甲基化、硫酸化、葡萄糖醛酸化、葡萄糖苷结合等。结论 建立的高分辨质谱方法可以分析黄芪建中汤在大鼠胆汁中的代谢产物,初步阐明了黄芪建中汤的体内代谢特征,为其在体内发挥疗效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依据。
    8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热毒宁注射液金银花青蒿醇沉过程质量控制研究
    丁鸿,徐芳芳,杜慧,张欣,徐冰,吴云,王振中,肖伟
    2021, 52(19):5836-584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06
    [摘要](769) [HTML](0) [PDF 1.28 M](655)
    摘要:
    目的 基于决策树算法,深入挖掘热毒宁注射液金银花青蒿醇沉过程(金青醇沉)数据并探究潜在生产规律,提升该过程质量控制水平。方法 依托数字化中药提取工厂数据平台收集205批金银花和青蒿浸膏(金青浸膏)历史数据并整合成数据矩阵。将数据集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后分别采用分类与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s,RF)和TreeNet算法建立金青醇沉过程模型,比较各模型性能并基于历史数据划分关键变量控制范围。结果 RF和TreeNet模型性能较好且性能接近,综合各模型分析结果得出醇提罐料液比及金银花浓缩收率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对重要变量进行依存度分析并优选批次,并以优选批次的金银花分配浸膏质量及加醇量做控制图,密度为1.11 g/cm3的金银花浸膏分配控制范围为557.92~639.62 kg,加醇量的控制范围为3.370~3.828 m3;密度为1.12 g/cm3的金银花浸膏的控制范围为540.4~616.9 kg,加醇量的控制范围为3.317~3.859 m3结论 决策树算法建立的金青浸膏醇沉过程模型能够有效地挖掘潜在的生产过程规律,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9  不同干燥方法对半夏药材干燥特性、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的影响
    罗寅珠,刘勇,黄必胜,刘艳菊,刘启,雷咪,刘大会
    2021, 52(19):5845-585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07
    [摘要](884) [HTML](0) [PDF 1.50 M](815)
    摘要:
    目的 为探究不同初加工干燥方法(晒干、阴干、热风干燥)对半夏Pinelliae Rhizoma药材块茎外观性状、内在结构及品质的影响规律,筛选适宜的半夏药材产地干燥加工方法。方法 通过比较晒干、阴干、热风干燥(40、55、70℃)方法下潜江新鲜半夏水分比、干燥速率随干燥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对半夏药材外观性状、折干率、密度、灰分、浸出物、淀粉以及核苷类成分(鸟苷、尿苷、腺苷、肌苷、尿嘧啶、次黄嘌呤)含量的影响,对药材品质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 鲜半夏采用传统阴干耗时最长,约179 h,药材表面变为黑褐色,品相差,切面呈絮状,粉性不足;晒干较阴干耗时缩短40.8%,药材外观性状好,密度高,质坚实,直链淀粉含量最高,核苷类成分含量整体较高;鲜半夏采用热风干燥处理速率加快,耗时较阴干法缩短59.8%~89.9%,密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药材内部出现开裂甚至空心的现象,角质样严重,支链淀粉含量高,粉性降低,55℃烘干处理品相较好,浸出物含量随温度升高较阴干法降低7.8%~24.6%,尿苷、尿嘧啶、腺苷70℃烘干时含量最高,次黄嘌呤与肌苷含量40℃与55℃烘干处理最高,鸟苷含量阴干处理最高。结论 从外观性状、药效成分含量及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半夏药材产地加工方法以晒干为宜;若药材加工量较大,半夏药材产地加工可以采用日光温室大棚多层晾晒技术和开发低温仿日晒干燥技术。
    10  基于响应面法结合熵权法多指标优选黄芪药材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工艺
    吴红伟,李东辉,边甜甜,宋沁洁,李咸慰,李国峰,杨新荣,李越峰
    2021, 52(19):5854-586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08
    [摘要](694) [HTML](0) [PDF 1.38 M](640)
    摘要:
    目的 采用响应面法结合熵权法优选黄芪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方法 以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总黄酮、总多糖、水溶性浸出物为考察指标,以含水量(55%、50%、45%)、发汗时长(1、2、3 d)、揉搓次数(1、2、3次)、干燥温度(45、50、55℃)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黄芪的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工艺。结果 黄芪药材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最佳工艺条件为含水量为50%,发汗时长3 d,揉搓次数2次,干燥温度为51℃。结论 优选的工艺简便易行,精确度良好,可用于黄芪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
    11  基于数值模拟验证的中药原生药粉制备微丸成型规律研究
    周扬,邱庆欢,钟其新,曾峰,洪燕龙
    2021, 52(19):5862-587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09
    [摘要](608) [HTML](0) [PDF 2.14 M](539)
    摘要:
    目的 探讨陈皮Citri Reticulatae Pericarpium、枳壳Aurantii Fructus、白芍Paeoniae Radix Alba、牡丹皮Moutan Cortex、木瓜Chaenomelis Fructus、干姜Zingiberis Rhizoma、菊花Chrysanthemi Flos、山药Dioscoreae Rhizoma这8种中药原生药粉制得的软材物理性质与微丸成型性的关系,为后续挤出滚圆制备微丸提供合理的处方依据。方法 以微晶纤维素为载体,8种中药原生药粉为模型药,设置挤出机速度为60 r/min、滚圆机速度为1200 r/min,在30%载药量和4种加水量下制得32个处方的软材、挤出物和微丸,测定软材物理性质参数,得到微丸形态,采用数据统计软件分析软材物理性质和微丸形态间的关系,得到微丸成型性预测结果。基于枳壳的物理性质参数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进行模拟验证,探讨微丸成型性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软材的物理性质和微丸的形态有一定的关系,以黏附性/内聚性(Ad/Co)为1级分类指标,硬度/弹性(Ha/Sp)为2级分类指标,硬度×内聚性(Ha×Co)为3级分类指标,黏附性(Ad)为4级分类指标,含水量为5级分类指标,可将微丸分为3类,该分类结果准确性为96.87%。基于中药枳壳物理性质参数的CFD结果表明该模拟结果与枳壳的微丸成型性预测结果相一致。结论 该32个处方软材的物理性质与微丸的成型性有一定的相关性,CFD模拟进行微丸成型性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12  载药量对后交联祖师麻凝胶贴膏剂流变学及体外经皮渗透特性的影响
    万玲娟,周广芬,王继龙,魏舒畅,李真真,冉鑫,何红杰
    2021, 52(19):5873-587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10
    [摘要](637) [HTML](0) [PDF 1.07 M](810)
    摘要:
    目的 通过载药量对后交联凝胶贴膏流变学及体外经皮渗透特性的影响,考察后交联凝胶贴膏基质的载药量。方法 采用流变学技术测定不同载药量时胶料的各项流变学参数,并以祖师麻乙醇提取物为模型药物,以祖师麻甲素的累积透过率及皮肤滞留率为指标,对成品贴膏进行体外经皮渗透试验,确定基质载药量。结果 当载药量在4.0%~12.4%时,含药胶料的结构强度、黏弹性、耐温耐剪切性及抗变形能力、稳定性均符合要求,其中以载药量为6.8%时最佳;祖师麻甲素的累积透过率随载药量逐渐增大,皮肤滞留率分别变化不明显。结论 通过比较流变学及体外经皮渗透试验结果,确定基质处方的最佳载药量为6.8%。
    13  基于化学特征与核心功效分析经典名方桃红四物汤复方合煎与单煎差异研究
    成颜芬,杜克群,吴亿晗,杨青波,段毅,胥海婷,韩晓琴,傅超美,何瑶,章津铭
    2021, 52(19):5879-589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11
    [摘要](595) [HTML](0) [PDF 1.78 M](628)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Decoction,TSD)合煎和单煎混合冻干粉之间化学成分、核心药效的差异性,探讨TSD经典名方制剂与单味药配方颗粒临床灵活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MS对TSD基准样品合煎与单煎混合样品进行定性鉴定分析,同时测定合煎与单煎混合样品中9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比较单煎与合煎样品中成分的差异;并从调经止痛的核心药效建立大鼠急性痛经模型,对比评价二者药效差异。结果 通过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分析初步鉴定并归属TSD合煎和单煎冻干粉中共有31种化学成分,在成分种类上无明显差异;进一步测定其中9种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单煎混合样品比较于合煎样品,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相对降低,而没食子酸、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5-羟甲基糠醛、毛蕊花糖苷含量相对升高,且对9种成分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含量未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这些成分不受合煎与单煎体系的影响;干膏得率结果表明,单煎混合样品的平均干膏得率与合煎样品差异不大。调经止痛核心药效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合煎与单煎混合样品组均能延长大鼠扭体潜伏期、降低扭体次数,显著降低血清中前列腺素F(prostaglandin F,PGF)、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子宫组织中Ca2+、内皮素-1(endothelin 1,ET-1)、NO水平(P<0.05),改善子宫上皮细胞炎症、水肿等病理变化,具有一定的缓解痛经作用,合煎和单煎混合样品在功效上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TSD复方合煎与单煎基准样品在化学成分种类、含量及核心药效上均未见明显差异,为其复方制剂与单味药配方颗粒制剂的临床合理应用与评价提供参考依据,也进一步为实现在古代经典名方基础上随证加减单味药配方颗粒的临床个性化用药方式提供研究基础。
    14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的祛寒逐风颗粒制备工艺及其物理指纹图谱研究
    毕映燕,李俊江,李季文,闫志攀,张志瑞,李喜香
    2021, 52(19):5891-589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12
    [摘要](760) [HTML](0) [PDF 1.53 M](658)
    摘要:
    目的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对祛寒逐风颗粒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并对颗粒剂进行物理指纹图谱评价。方法 以干浸膏粉为主药,选取成型率、休止角、吸湿率、溶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选工艺参数,运用D-最优混料设计优选辅料种类。以二级物理指标相对均齐度指数、松密度、振实密度、水分、吸湿率、豪斯纳比、休止角为评价指标,建立物理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批次颗粒剂质量的一致性。结果 祛寒逐风颗粒的制备工艺为以可溶性淀粉-糊精(3∶2)为辅料,药辅比1∶2,30 mL 80%乙醇为润湿剂。5批颗粒的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9。结论 祛寒逐风颗粒制备工艺稳定可行,物理指纹图谱科学合理,为中药制剂制备工艺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15  补肾通络方通过抑制chemerin及炎性因子干预骨质疏松症的机制研究
    谭登,方彭华,孙旭,张玉,张农山,华永庆,韩龙,万仕炜,闵文
    2021, 52(19):5899-590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13
    [摘要](736) [HTML](0) [PDF 5.63 M](631)
    摘要:
    目的 评价补肾通络方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成脂分化以及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破骨分化模型的干预作用,并探究其调节骨形成及骨吸收的相关机制。方法 分别给予补肾方、通络方和补肾通络方进行干预,采用茜素红染色法鉴定BMSCs成骨分化后各组钙结节形成情况;采用油红O染色鉴定BMSCs成脂分化后各组脂滴形成情况;采用qRT-PCR法检测BMSCs成骨、成脂分化后各组成骨、成脂分化标志基因mRNA表达,成骨、成脂分化过程和炎症模型中chemerin mRNA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BMSCs成骨、成脂分化过程和炎症模型中各组chemerin分泌量。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lkaline phosphatase,TRAP)染色鉴定各组RAW264.7细胞破骨分化程度,并测定各组TRAP活性;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AW264.7细胞破骨分化中各组TRAP蛋白表达情况;采用qRT-PCR法及ELISA法检测RAW264.7细胞破骨分化后各组chemerin、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表达及分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补肾通络方组钙结节显著增多(P<0.01),脂滴显著减少(P<0.01),成骨分化标志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成脂分化标志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5),chemerin分泌及基因表达在成骨分化第3天及成脂分化第3、7天显著下降(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BMSCs炎症模型chemerin分泌及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BMSCs炎症模型比较,补肾通络方组chemerin分泌及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RAW264.7细胞破骨分化中TRAP阳性细胞、活力、蛋白表达以及IL-6、TNF-α分泌与基因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通络方组TRAP阳性细胞、活力、蛋白表达以及IL-6、TNF-α分泌与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补肾通络方可通过抑制chemerin及炎症因子来调节成骨、成脂分化及破骨细胞分化,从而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改善骨质疏松症。
    16  基于“关键成分-潜在靶点-核心通路”交互网络的酒蒸黄连生物碱-石菖蒲挥发油配伍防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
    李思颖,李佳川,宋琴,于露,汪窝牛,王优
    2021, 52(19):5910-592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14
    [摘要](363) [HTML](0) [PDF 2.28 M](634)
    摘要: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酒蒸黄连-石菖蒲治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在线平台、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酒蒸黄连和石菖蒲的主要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疾病靶点,借助DAVID 6.8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stoscope 3.8.1软件分别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和“药物-关键成分-潜在靶点-核心通路”网络,预测药物防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建立大鼠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复合模型,给予酒蒸黄连-石菖蒲进行干预,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AI);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含量以及乙酰胆碱酯酶(acetyl cholinesterase,AchE)和乙酰胆碱转移酶(choline acetyl transferase,ChAT)活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42(β-amyloid protein 42,Aβ42)、AchE和ChAT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与糖代谢相关的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的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以及与炎性反应相关的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蛋白表达,系统观察并验证酒蒸黄连-石菖蒲治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及机制。结果 筛选出酒蒸黄连-石菖蒲有效活性成分16个,与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的候选靶点84个;KEGG通路分析发现,酒蒸黄连-石菖蒲可能通过作用于PI3K-Akt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胆碱能通路、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ycation end products,AGEs)-AGE受体(receptor of AGE,RAGE)信号通路及炎症相关途径治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验证性实验结果显示,酒蒸黄连-石菖蒲显著降低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大鼠空腹血糖和HOMA-IR(P<0.05、0.01),提高IAI(P<0.01);抑制海马组织中Aβ42蛋白表达(P<0.05),减少Aβ生成;增加海马组织中Ach含量(P<0.05、0.01),增加ChAT活性及蛋白表达(P<0.05、0.01),降低AchE活性及蛋白表达(P<0.05、0.01);上调海马组织中IRS、PI3K、Akt和GSK3β的磷酸化水平(P<0.05、0.01),降低IL-1β、IL-6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结论 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和动物实验结果相呼应,均表明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可能通过调节糖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炎性因子表达、抗神经细胞凋亡以及调控PI3K-Akt、AGE-RAGE、胰岛素、胆碱能等相关通路,发挥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的认知功能障碍作用。
    17  参芪利心汤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庄金龙,刘莉,钟渊福,隋艳波,林庚海,胡桂华,许惠莲
    2021, 52(19):5922-593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15
    [摘要](759) [HTML](0) [PDF 1.52 M](606)
    摘要:
    目的 研究参芪利心汤对阿霉素诱导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依那普利(2.1 mg/kg)组以及参芪利心汤低、中、高剂量(9.975、19.950、39.900 g/kg)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ip阿霉素诱导心力衰竭模型;各给药组ig相应药物,对照组和模型组ig等体积蒸馏水,1次/d,连续4周。给药结束后,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各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以及每搏心输出量(stroke volume,SV);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N端B型利钠肽(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及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 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 coactivator-1α,PGC-1α)mR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Bcl-2、Bax、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EF、LVFS和SV显著降低(P<0.01),血浆NT-proBNP含量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ATP含量显著降低(P<0.01),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Bcl-2PGC-1α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Bax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Bax、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芪利心汤中、高剂量组和依那普利组大鼠LVEF、LVFS和SV均显著升高(P<0.01);血浆NT-proBNP含量显著降低(P<0.01),心肌组织ATP含量显著升高(P<0.01),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心肌组织Bcl-2PGC-1α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Bax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心肌组织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Bax、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参芪利心汤能够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肌结构、能量代谢及心功能,并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GC-1α和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18  长片金线兰多糖对四氯化碳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江颖倩,彭梦超,吴建国,吴岩斌,吴锦忠
    2021, 52(19):5932-593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16
    [摘要](782) [HTML](0) [PDF 1.47 M](560)
    摘要:
    目的 研究长片金线兰多糖的结构特征以及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从长片金线兰中提取多糖,分析其相对分子质量、单糖组成、紫外与红外吸收特征。将48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150 mg/kg)组和长片金线兰多糖低、中、高剂量(100、200、400 mg/kg)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9 d后,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ip CCl4造成急性肝损伤,16 h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测定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以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长片金线兰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254×105,由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和阿拉伯糖组成(物质的量比为1∶0.11∶0.19∶11.15∶0.87∶0.36∶0.18),紫外与红外光谱扫描结果推测其可能为一种吡喃型杂多糖。与模型组比较,长片金线兰多糖能够显著降低CCl4致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和LDH活性(P<0.05、0.01),提高肝脏组织中SOD、CAT活性和GSH含量(P<0.05、0.01),降低MDA含量(P<0.01),减轻CCl4对肝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 长片金线兰多糖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19  基于UPLC-Q-Exactive-MS代谢组学技术的蒙药塔布森-2对去势大鼠代谢的调控作用研究
    杨帆,冯文斌,董馨,马飞祥,陆景坤,薛培凤
    2021, 52(19):5939-594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17
    [摘要](753) [HTML](0) [PDF 1.57 M](577)
    摘要: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UPLC-Q-Exactive-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蒙药塔布森-2(由杜仲和蓝刺头配伍而成)对去势大鼠代谢的调控作用。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结合雌激素组(0.065 mg/kg)、骨疏康颗粒组(105.1 mg/kg)和蒙药塔布森-2高、中、低剂量(950、475、237.5 mg/kg)组,每组6只。大鼠进行卵巢摘除术后1周,进行阴道上皮细胞角质化实验,检测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ig相应药物,空白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ig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1次/d,持续8周。末次给药24 h后,采集各组大鼠的粪便尿液,进行UPLC-Q-Exactive-MS检测。结果 尿液样本中,共鉴定出28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及8条代谢通路与蒙药塔布森-2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关;粪便样本中,共鉴定出28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及7条代谢通路与蒙药塔布森-2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关。结论 蒙药塔布森-2主要通过调节组氨酸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丙氨酸及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维生素B6代谢,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20  基于miR-223-3p研究淫羊藿苷治疗大鼠颅脑外伤后神经损伤的作用机制
    房正华,马宝林,宋湖平,代景伟,孙晓欧
    2021, 52(19):5948-595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18
    [摘要](696) [HTML](0) [PDF 1.57 M](694)
    摘要:
    目的 基于miR-223-3p探讨淫羊藿苷治疗大鼠颅脑外伤神经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70只大鼠,建立局部脑挫裂伤模型,将建模成功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淫羊藿苷(30 mg/kg)组、淫羊藿苷(30 mg/kg)+阴性对照组和淫羊藿苷(30 mg/kg)+miR-223-3p antagomir组,每组15只,另取15只大鼠作为对照组。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末次干预2 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和IL-1β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采用TUNEL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miR-223-3p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mR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 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iR-223-3pNLRP3的靶向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组大鼠mNSS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IL-18和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损伤面积和红细胞数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miR-223-3p mRNA表达水平升高,NLRP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NLRP3、Caspase-1和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淫羊藿苷组比较,淫羊藿苷+miR-223-3p antagomir可显著逆转上述指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结果显示,miR-223-3p可靶向调控NLRP3结论 淫羊藿苷对大鼠颅脑外伤神经损伤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miR-223-3p从而靶向抑制NLRP3表达、抑制炎性反应、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有关。
    21  在体吸收谱效相关研究吴茱萸汤治疗偏头痛活性成分
    南楠,许永崧,李美景,龚慕辛,郭中原,徐睿,骆思源,王智民
    2021, 52(19):5956-597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19
    [摘要](380) [HTML](0) [PDF 1.92 M](618)
    摘要:
    目的 阐明治疗偏头痛的传统方剂吴茱萸汤(Wuzhuyu Decoction)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单向在体肠灌流方法获得10种WZYD在体吸收成分谱,同时建立利血平致偏头痛小鼠模型,检测血清与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及其合成酶水平及脑组织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含量,将吸收谱与药效指标进行谱效相关分析,确定影响药效的主要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吴茱萸汤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分析,获得潜在治疗靶点以及生物学过程等,并对网络中的关键靶点和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吴茱萸汤中9种在体吸收成分对药效指标具有不同的作用,综合药效趋势中,吸收含量越高作用越好的前3位成分为吴茱萸苦素(rutaevine,Rv)、柠檬黄素-3-O-β-D-葡萄糖苷(limocitrin-3-O-β-D-glucoside,Lcs)、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Ru),吸收含量越低作用越好的前3位成分为6-姜辣素(6-gingerol,6-Gi)、吴茱萸碱(evodiamine,Ev)、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Rg1)。网络药理学分析,吴茱萸汤作用于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5-羟色胺转运体、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等受体蛋白,涉及118个生物学过程、21个细胞组分、21个分子功能和24条信号通路。结论 吴茱萸汤中活性成分的吸收量与药效存在相关关系,可能是通过抑制神经源性炎症、影响5-羟色胺能信号通路的传导发挥治疗作用。
    22  不同活血化瘀中成药注射液预防PCI术后无复流的网状Meta分析
    黄英杰,刘家玥,张悦瑶,霍晨星,温俊茂,罗川晋
    2021, 52(19):5971-598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20
    [摘要](767) [HTML](0) [PDF 1.68 M](736)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不同活血化瘀中成药注射液对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无复流现象预防效果,为临床PCI术后的用药方案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各大中英文文献数据库,搜集在PCI围术期使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试验组)对比单纯使用常规治疗(对照组)以预防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筛选文献后,用Cochrane手册5.3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每个结局指标的结果数据,使用Stata 15.1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3项RCTs,共3518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常规治疗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OR=3.03,95% CI (1.40,6.59)]、丹参注射液[OR=3.11,95% CI (1.44,6.71)]、丹参酮注射液[OR=3.96,95% CI (1.59,9.89)]、丹红注射液[OR=3.16,95% CI (1.63,6.11)]分别与常规治疗比较均能显著降低无复流发生率(P<0.05),丹参酮注射液在降低无复流发生率方面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与常规治疗相比,常规治疗联合丹参注射液[OR=1.07,95% CI (0.30,1.83)]、丹参酮注射液[OR=1.52,95% CI (0.98,2.05)]、参附注射液[OR=1.48,95% CI (0.59,2.37)]、疏血通注射液[OR=1.06,95% CI (0.45,1.67)]均能显著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P<0.05),丹参酮注射液在降低MACE发生率方面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与常规治疗相比,常规治疗联合丹参酮注射液[OR=-2.11,95% CI (-3.70,-0.51)]、丹红注射液[OR=-1.99,95% CI (-2.81,-1.17)]、疏血通注射液[OR=-0.53,95% CI (-0.96,-0.10)]均能显著升高心电图ST段回落率(P<0.05),丹红注射液在提高心电图ST段回落率方面疗效最好的可能性最大。结论 在降低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MACE发生率方面,丹参酮注射液效果最好的可能性最大;在提升心电图ST段回落率方面,丹红注射液效果最佳的可能性最大。
    23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究含黄连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配伍规律及作用机制
    王佳俊,陈青垚,王建,袁健梅
    2021, 52(19):5984-599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21
    [摘要](655) [HTML](0) [PDF 2.03 M](776)
    摘要:
    目的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分析以黄连Coptidis Rhizoma为核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用药特点及规律,并阐明含黄连核心药物组治疗UC的分子机制,为其实验验证及新型方剂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 运用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用于治疗UC的含黄连方剂,设置同时满足支持度≥0.25,置信度≥0.9且提升度≥1的药对为含黄连核心药物组,利用TCMSP、HERB和TCMID数据库检索活性成分并收集相应靶点,在GeneCard和OMIM数据库中以“ulcerative colitis”为关键词检索疾病靶点,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中药-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图,通过STRING11.0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利用“微生信在线”网站对潜在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可视化,采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 4对关键靶点和成分进行对接验证。结果 数据库筛选得到161首目标方剂,主要涉及72味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提示黄连与木香、甘草、白术、茯苓、当归是具有强关联性的5组药对,这6味核心药物一共含有144种成分、潜在靶点165个,其中有83个靶点分布在骨髓和淋巴组织,关键靶点有31个,包括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MAPK8。KEGG分析结果显示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IL-17、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ecept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RAGE)等通路与含黄连核心药物组治疗UC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受体蛋白与中药成分的对接活性好,作用较稳定且与原配体的结合能相近,其中β-谷甾醇与原癌基因JUN具有最低的结合能。结论 初步分析了含黄连方剂治疗UC的配伍规律,并且在分子水平揭示了含黄连核心药物组治疗UC的机制,为后续含黄连方剂治疗UC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24  基于数据挖掘的维吾尔医药治疗骨伤科用药规律研究分析
    陆庆旺,周红海,田君明,陆延,李东阳,陈龙豪
    2021, 52(19):5996-600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22
    [摘要](660) [HTML](0) [PDF 1.31 M](679)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维吾尔族医药治疗骨伤科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防治骨伤科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医学》以及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选取符合标准的文献及方药,采用Office Excel 2019、SPSS Modeler 14、IBM SPSS Statistic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筛选验方(含单方)209条,其中内服方120条,外用方89条,涉及342味药物及骨伤科常见痹证关节疼痛、肌痹、腰痛(痹)3种疾病。内服药常见的高频药物有小茴香、玫瑰花、干姜、秋水仙、肉桂、荜茇、胡椒、番泻叶、芹菜子;外用药常见的高频药物有秋水仙、除虫菊根、玫瑰花、巴旦杏仁、洋甘菊、荜茇、芸香、芦荟、石菖蒲。内服药及外用药均以温性药为主,药味均为辛、甘、苦,内服药物多数归脾、胃、肝、肾经,外用药多数归肺、肝、大肠经。在聚类分析中,内服和外用药均获得4类用药聚类组合。关联规则分析中,内服药以温里药、理气药为主,常配伍清热药、祛风湿药;外用药以清热药、祛风湿药、理气药为主。结论 维医药治疗骨伤科常见痹证多用辛温、甘温、苦温药物,常选用温里药、理气药、清热药、祛风湿药,以促进致病体液成熟并清除痹证的黏液质体液,体现了维医药的致病体液成熟和致病体液排泻治疗原则。
    25  基于真实世界生脉注射液临床应用特征及合理用药探讨
    张晓枝,孙春全,刘光宇,谢雁鸣,刘福梅,魏瑞丽,侯恒悦
    2021, 52(19):6005-601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23
    [摘要](730) [HTML](0) [PDF 1.07 M](715)
    摘要:
    目的 探讨真实世界中生脉注射液的临床应用特征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对全国33家医院住院患者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据库中所有使用生脉注射液的43 396例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SPSS 18.0、SAS 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Excel 2007辅助作图,运用Clementine 12.0对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应用生脉注射液的患者中,女性略多于男性;以66~85岁的老年人最多,占35.14%。入院以门诊方式最多。住院以一般形式为最多,占54.56%。入院科室以内科最多,占52.44%。住院平均时间为17.11 d。以医保形式住院最多,占28.87%,其次为自费,占26.75%。从全人群入院以第一西医诊断排名前6位的疾病依次为恶性肿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呼吸道感染、骨折、高血压、糖尿病。中医证候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肝肾亏虚证。给药途径最多以静脉的方式,共39 351例(其中静脉滴注36 310例),占90.68%,绝大多数符合说明书给药途径。单次用药剂量41~60 mL最多,占53.64%,符合说明书剂量。发现雨水时节入院患者最多,共2403例,占5.54%,其次为惊蛰时节,共2278例,占5.25%;1年中以春季入院患者最多,共13 190例,占30.39%,其次为冬季,共10 533例,占24.27%。治疗结局中好转例数最多,20 996例,占48.38%,其次为治愈例数10 646例,占24.53%,无效例数395例,仅占0.91%。结论 从真实世界中获得患者的临床特征客观真实,发现生脉注射液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确切,用药基本符合药品说明书,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临床合理辨证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26  何首乌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蔡启忠,周良云,刘露,刘长征,王浩,钟磊,杨全
    2021, 52(19):6013-602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24
    [摘要](673) [HTML](0) [PDF 2.42 M](764)
    摘要:
    目的 克隆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糖基转移酶基因PmUGTs,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以及差异表达分析。方法 基于何首乌转录组数据,利用PCR扩增PmUGTs全长cDNA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autodock4软件进行分子模拟对接;运用qRT-PCR检测基因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克隆得到4条PmUGTs,分别命名为PmUGT1PmUGT2PmUGT3PmUGT4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度分别为1509、1506、1464和1476 bp;编码503、502、488与492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6 940、54 780、54 350和54 620。PmUGTs氨基酸序列中含有UGT高度保守的PSPG盒结构域,其二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与α-螺旋组成。进化树分析表明,PmUGT1、PmUGT2、PmUGT3与拟南芥的UGT蛋白距离较近,PmUGT4则与蒺藜苜蓿UGT亲缘关系最近。根据autodock4结果可知PmUGT1、PmUGT3、PmUGT2与PmUGT4蛋白上的残基分别可以与鹰嘴豆芽素A、罗汉果醇、白藜芦醇通过氢键连接。qRT-PCR结果表明,PmUGTs表达量均在叶中最高。结论 为进一步研究何首乌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功能及何首乌中糖苷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奠定基础。
    27  草果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马孟莉,张薇,孟衡玲,卢丙越
    2021, 52(19):6023-603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25
    [摘要](614) [HTML](0) [PDF 1.74 M](749)
    摘要:
    目的 明确草果Amomum tsao-ko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其在姜科的进化地位。方法 利用Illumina Hiseq 4000测序平台对草果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序列组装、注释和特征分析,并以绿苞闭鞘姜为外类群,通过MEGA6软件构建ML系统发育树,分析姜科物种间系统发育关系。结果 草果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63 648 bp,鸟嘌呤和胞嘧啶含量(guanine-cytosine content,GC)为36.0%,包括一对29 776 bp的反向重复区(IRs)、一个大单拷贝区(LSC,88 741 bp)和一个小单拷贝区(SSC,15 355 bp);共注释得到113个基因,包括4个rRNA基因、30个tRNA基因和79个蛋白编码基因;在草果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检测到123个SSR位点,大部分SSR均由A和T组成;豆蔻属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和结构相似,IR边界高度保守;聚类分析显示草果与豆蔻属的海南砂A.longiligulare、阳春砂A.villosum、绿壳砂A.villosum var.xanthioides、爪哇白豆蔻A.compactum和白豆蔻A.kravanh亲缘关系最近;适应性进化分析发现rpl20、rps11、ccsA、clpP、ycf1和ycf2 6个基因在进化过程中被正向选择。结论 获得了完整的草果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明确了姜科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为研究豆蔻属植物的系统进化及物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28  川芎药材超高效合相特征图谱的建立
    刘梦婷,徐嘉欣,李振,景一丹,杨子辉,刘秀斌,曾建国
    2021, 52(19):6032-603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26
    [摘要](699) [HTML](0) [PDF 1.38 M](746)
    摘要:
    目的 构建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超高效合相色谱(UPC2)特征图谱,与HPLC特征图谱进行比较,为川芎质量评价提供新的参考。方法 采用UPC2-PDA法,以CO2为流动相,异丙醇-甲醇(3∶7)为助溶剂,梯度洗脱,建立川芎药材化学成分特征图谱;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川芎药材品质与产地的关联性。结果 建立了不同产区川芎药材特征图谱,以藁本内酯为参照峰,确定了8个共有特征峰,同时指认了5种特征性成分;经主成分分析4个主成分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3.097%,聚类分析将20批不同产地药材分为3大类。结论 建立的川芎药材UPC2特征图谱的不仅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而且在分析方法上优于HPLC特征图谱,还可以对不同产地川芎药材品质进行快速、有效地评估。
    29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斑花黄堇药材中4种生物碱成分
    杜清,陈志,吴江,刘明地,郭苏城,候永强
    2021, 52(19):6038-604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27
    [摘要](732) [HTML](0) [PDF 1.46 M](750)
    摘要: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斑花黄堇Corydalis conspersa中盐酸小檗碱、比枯枯灵、原阿片碱、黄连碱4种生物碱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酸提碱沉法,二氯甲烷萃取斑花黄堇中的生物碱成分,以盐酸小檗碱、比枯枯灵、原阿片碱、黄连碱4种生物碱为指标成分,结合一测多评法学建立各成分与盐酸小檗碱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各成分的相对保留时间,实现一测多评;同时测定4种生物碱成分的量。色谱柱为B18120405.25摇光Waters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0.2%的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5 min,25% A;6~10 min,25%~30% A;11~15 min,30%~35% A;16~25 min,35%~25% A。检测波长为245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理论塔板数以盐酸小檗碱计算不低于4000。结果 斑花黄堇药材各组织中盐酸小檗碱、原阿片碱、黄连碱的含量较高,不同采集地区根部4种生物碱的含量比茎、叶、花中高。结论 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含量测定的方法方便可行,可作为斑花黄堇药材中盐酸小檗碱、黄连碱、原阿片碱、比枯枯灵质量检测的方法。
    30  从马兜铃内酰胺探讨鱼腥草安全性
    尹明星,陈婧,施春阳,王文清,方建国
    2021, 52(19):6045-605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28
    [摘要](790) [HTML](0) [PDF 1.49 M](1043)
    摘要:
    鱼腥草是常见的药食同源植物,具有数千年的食用、药用历史,现有研究表明,鱼腥草安全无毒。但由于鱼腥草含有马兜铃内酰胺成分,其安全性一直存在较多争议,而关于鱼腥草中马兜铃内酰胺毒性的探讨并不多见。从鱼腥草中马兜铃内酰胺的构效关系、量效关系、实验研究等方面对鱼腥草的安全性进行探讨,为鱼腥草的食品药品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31  钩藤中单萜吲哚类生物碱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于潇,祝琳琳,刘婕,华羽彤,郭少波,周梦楠,姜艳艳,刘斌,张薇
    2021, 52(19):6052-606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29
    [摘要](501) [HTML](0) [PDF 2.13 M](1201)
    摘要:
    钩藤为茜草科钩藤属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大叶钩藤U.macrophylla、毛钩藤U.hirsuta、华钩藤U.sinensis或无柄果钩藤U.sessilifructus的干燥带钩茎枝,具有息风定惊、清热平肝之功效。作为多基原药材,钩藤中的化学成分种类繁多,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生物碱类、萜类、黄酮类和有机酸类等。随着国内外对钩藤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步确定了单萜吲哚类生物碱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癌症和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的治疗中均呈现出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阐明钩藤中单萜吲哚类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特征和药理活性,对近30年来报道的107个钩藤单萜吲哚类生物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钩藤中单萜吲哚类生物碱成分的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32  鹊肾树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张高荣,黄锡山,黄艳,李俊
    2021, 52(19):6066-607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30
    [摘要](645) [HTML](0) [PDF 1.71 M](652)
    摘要:
    鹊肾树属Streblu植物属于桑科(Moraceae),共有22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我国有7种,主产于南方,该属多种植物被作为传统药物使用,药用历史悠久,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苯丙素类及其衍生物、苯并呋喃和苯并戊烷类、黄酮类、甾体类、萜类及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肝炎、止血、镇痛等药理作用。对近年来鹊肾树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开发该属植物提供参考。
    33  枝孢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董锦润,李靖,陈玉惠,冯小飞
    2021, 52(19):6076-608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31
    [摘要](646) [HTML](0) [PDF 2.26 M](610)
    摘要:
    枝孢属真菌是一类资源很丰富的真菌,该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多,生物活性突出,是新药或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迄今为止,从枝孢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聚酮类、大环内酯类、甾体和萜类等化合物,大多数具有抗菌、抗病毒和细胞毒等生物活性。综述了自2000年以来枝孢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34  芳香中药精油干预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汤涛,董伟,陈绪龙,李秋香,吴震平,韩小英,邓中华,段蕾,肖小梅,梁新丽,杨明
    2021, 52(19):6088-609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32
    [摘要](745) [HTML](0) [PDF 970.29 K](637)
    摘要: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种主要以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与高血脂为特征的复杂代谢紊乱症候群,是目前全球主要的医学和公共卫生健康难题之一。中药精油是传统中药中一类独特的芳香性成分,具有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等作用,可有效改善MS的最终治疗结局。主要综述芳香中药精油干预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芳香中药精油的深入研究与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思路与参考依据。
    35  金钱松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李斌,段淑莉,王思成,曾妮,姚清颖,姚旺,张在其,彭彩云,王炜
    2021, 52(19):6096-611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33
    [摘要](438) [HTML](0) [PDF 3.39 M](562)
    摘要:
    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为松科(Pinaceae)金钱松属植物,为我国特有树种。其根皮或近根皮可作为药用,名为土荆皮,其性辛、温;归肺、脾经,具有杀虫、疗癣、止痒作用,可用于疥癣瘙痒,在我国民间作为药用已有悠久历史。迄今从金钱松分离出215个化合物,主要为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苯丙素类、黄酮类、甾醇类及其它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钱松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生育、抗血管生成等活性。就金钱松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金钱松深入的研究开发及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36  羌活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马丽梅,杨军丽
    2021, 52(19):6111-612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34
    [摘要](1091) [HTML](0) [PDF 1.85 M](1148)
    摘要:
    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或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ranchetii干燥后的根茎和根,从其中分离得到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及萜类、香豆素类、糖及糖苷类、酚酸类、聚烯炔、生物碱类等。药理研究表明,羌活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抗病毒、抗癌细胞增殖、解热镇痛等活性,且对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有显著影响。主要介绍中药羌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其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37  杜松烷型倍半萜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梁旭,杨新洲,江姗,邓巧玉,陈兴广,贾学恭,邓富声,袁经权
    2021, 52(19):6121-613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9.035
    [摘要](824) [HTML](0) [PDF 2.02 M](760)
    摘要:
    杜松烷型的倍半萜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结构复杂,是植物精油重要组成成分。该类型的化合物中部分具有较好的抗炎、抗菌、抗肿瘤、抗疟疾等药理作用。主要对近10年来杜松烷型倍半萜的最新结构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分类和总结,以期为杜松烷型倍半萜类成分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