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52卷第1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目录
    2021, 52(12):0-0.
    [摘要](212) [HTML](0) [PDF 911.86 K](656)
    摘要:
    2  封面
    2021, 52(12):0-0.
    [摘要](146) [HTML](0) [PDF 5.57 M](625)
    摘要:
    3  藏木香中1个新桉烷型倍半萜内酯
    刘玲,倪恒凡,邱翔,朱吕,王欢,谭艳,张舜杰,李先登,万丽,赵旻
    2021, 52(12):3475-347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01
    [摘要](914) [HTML](0) [PDF 745.86 K](859)
    摘要:
    目的 以活性追踪为导向对藏木香Inula racemosa根部活性倍半萜成分进行靶向分离,并考察其对尼日利亚菌素(nigericin)诱导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中释放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抑制活性。方法 借助各种色谱手段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现代波谱技术(包括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旋光等),并结合化学方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采用ELISA法初步评价化合物1对nigericin诱导的THP-1细胞中IL-1β释放的抑制作用,并利用LDH法检测其对THP-1细胞的体外毒性。结果 从藏木香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个桉烷型倍半萜内酯,鉴定为藏木香素I(1),其2个水解产物分别为isotelekin(1a)和3-苯甲酰基丙烯酸(1b)。结论 此桉烷型倍半萜内酯化合物1确定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藏木香素I,它对nigericin诱导THP-1细胞释放IL-1β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1 μmol/L,而且其对nigericin诱导的THP-1细胞没有细胞毒性,并且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
    4  玉米须化学成分研究
    李晓雪,赵明,马耀玲,王丹,时志春,李军,王金兰,王伟明,张树军
    2021, 52(12):3480-348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02
    [摘要](863) [HTML](0) [PDF 642.85 K](627)
    摘要:
    目的 研究玉米须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葡萄糖消耗活性。方法 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采用计算电子圆二色谱(ECD)方法确定新化合物的绝对构型;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2进行体外细胞毒及葡萄糖消耗活性筛选。结果 从玉米须甲醇浸提液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β,12β-二羟基-4(5),7(8)-玉米二烯(1)、8α,10α-二羟基-4(5),7(12)-玉米二烯(2)、环己甲酸甲酯(3)、氮乙酰对羟基苯乙胺(4)。化合物1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及膀胱癌T-24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1.86%、18.64%,对人肝癌HepG2细胞中葡萄糖消耗促进率为10.30%。结论 化合物12是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1对SK-OV-3及T-24细胞显示抑制活性,对HepG2细胞中葡萄糖消耗具有促进作用。
    5  苗药血人参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张云封,昝妮利,朱枝祥,王文萱,刘莉,张仕林,宋月林,霍会霞,屠鹏飞,赵云芳,李军
    2021, 52(12):3485-349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03
    [摘要](744) [HTML](0) [PDF 653.50 K](698)
    摘要:
    目的 研究苗药血人参(茸毛木蓝Indigofera stachyodes干燥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血人参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其理化性质和NMR、MS等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血人参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24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芒柄花素(1)、7-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酮(2)、染料木素(3)、毛蕊异黄酮(4)、大豆素(5)、farnisin(6)、3',4',7-三羟基黄酮(7)、木犀草素(8)、漆黄素(9)、甘草素(10)、erycibenin D(11)、3,4',7-三羟基二氢黄酮(12)、二氢山柰酚(13)、黄颜木素(14)、6,4'-二羟基-3'-甲氧基橙酮(15)、硫黄菊素(16)、(–)-3,4',7-三羟基-3'-甲氧基黄烷(17)、儿茶素(18)、表儿茶素(19)、(‒)-epicatechin-3-O-p-hydroxybenzoate(20)、美迪紫檀素-3-O-β-D-葡萄糖苷(21)、2',4'-二甲氧基-3'-羟基异黄烷-6-O-β-D-葡萄糖苷(22)、7-羟基色原酮(23)和5,7-二羟基色原酮(24)。结论 化合物2571115172024为首次从木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016为首次从血人参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8101516能够抑制LPS诱导巨噬细胞RAW 264.7释放NO,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在7.3~27.3μmol/L。
    6  复叶地黄连化学成分及其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研究
    晏英,陈洁,唐攀,毛远湖,李毅,汤磊,郝小江
    2021, 52(12):3493-35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04
    [摘要](725) [HTML](0) [PDF 705.24 K](996)
    摘要:
    目的 为进一步寻找具有较强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活性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开展复叶地黄连Munronia henryi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C18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系统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半叶枯斑法,从钝化活性、保护活性、治疗活性3方面评估化合物113的抗TMV活性。结果 从复叶地黄连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ymania-3(1)、prieurianin(2)、munronin L(3)、12-O-methylvolkensin(4)、12-hydroxyisopimara-8(14),15-dien-7-one(5)、munronin R(6)、3β,4β-dihydroxypregnan-16-one(7)、(E)-aglawone-3-one(8)、N-(N-benzoyl-S-phenylalaninyl)-S- phenylalaninol acetate(9)、N-(N-benzoyl-S-phenylalaninyl)-S-phenylalaninol benzoate (10)、glabrol(11)、syringaresinol(12)、7-methoxy-8-hydroxydihydroasarone(13)。其中化合物1对TMV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7.2 μg/mL。结论 化合物57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912具有较强的抗TMV活性,其活性高于阳性对照药物宁南霉素。
    7  基于UHPLC-Q-Orbitrap和网络药理学的灯盏生脉胶囊治疗心绞痛的机制研究
    李卓伦,杨彦涛,孙志,师莹莹,高一乔,贾雪冬,康建,周霖,贾清泉,张晓坚
    2021, 52(12):3501-351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05
    [摘要](897) [HTML](0) [PDF 2.25 M](1366)
    摘要:
    目的 系统阐明灯盏生脉胶囊中的化学成分组成,并初步探究其治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灯盏生脉胶囊中的化合物进行准确定性,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在灯盏生脉胶囊中治疗心绞痛过程中起调控作用的靶点及通路。结果 共鉴定出黄酮类、木脂素类、酚酸类、皂苷类和其他类共5类共30种化合物,其中16种化合物为灯盏生脉胶囊入血成分,可通过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通路和p53通路等来发挥治疗心绞痛的作用。结论 为探索灯盏生脉胶囊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8  人参根外泌体的提取、表征及其对多柔比星诱导的心肌损伤保护作用机制
    刘恬佳,邱智东,邱野,陈亚君,胡爽,刘达
    2021, 52(12):3514-352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06
    [摘要](1326) [HTML](0) [PDF 1.89 M](1966)
    摘要:
    目的 研究人参Panax ginseng根外泌体提取、表征及其体外心肌保护活性。方法 采用差速离心法与蔗糖梯度离心法提取人参根外泌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技术对外泌体进行鉴定;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法对人参根外泌体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通过Small RNA测序分析人参根外泌体中Small RNA种类;建立H9C2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以最佳质量浓度的人参根外泌体处理H9C2细胞,应用Hoechst染色和JC-1染色考察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结果TEM图中清晰可见人参根外泌体呈茶托状的双层膜结构;NTA粒径分析检测到112.7 nm的人参根外泌体占总人参根外泌体的92.7%;蛋白组学分析鉴定到5585个蛋白;Small RNA测序鉴定到miRNA、tRNA、snRNA、rRNA、snoRNA 5种Small RNA;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活力下降,人参根外泌体给药组呈剂量依赖性地使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凋亡相关蛋白Bcl-2蛋白水平下降;Bax、Cyt C的蛋白水平升高。结论 首次报道了人参根外泌体的提取工艺及表征,并发现人参根外泌体对多柔比星诱导的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9  TPGS修饰的地榆皂苷I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宋婷婷,蔡荣珊,王宏,刘月,伍振峰,杨明,徐应淑,熊永爱
    2021, 52(12):3522-352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07
    [摘要](626) [HTML](0) [PDF 1.91 M](1130)
    摘要:
    目的 制备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D-α-tocopherol polyethylene glycol 1000 succinate,TPGS)修饰的地榆皂苷I长循环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TPGS包衣脂质体,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处方进行优化,采用超滤离心法测定药物包封率,透射电镜(TEM)观察脂质体微观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多分散性和Zeta电位,并对其稳定性和体外释放情况进行考察。结果 所制得的TPGS包衣脂质体微观形态呈球形或类球形双层结构、外观带淡蓝色乳光,粒径为(95.79±0.81)nm,多分散系数(PDI)为0.048±0.007,Zeta电位为(-38.60±0.97)mV,包封率为79.89%,载药量为10.48%。体外释放研究表明,与游离地榆皂苷I溶液相比,TPGS包衣脂质体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结论 通过优化后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制备了外观均一稳定、包封率较高的TPGS修饰的地榆皂苷I长循环脂质体,可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10  石杉碱甲水凝胶微针的制备及经皮传递研究
    严琴英,文娇丽,翁嘉绮,王炜玮,方敏,杨根生
    2021, 52(12):3530-353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08
    [摘要](500) [HTML](0) [PDF 1.75 M](1624)
    摘要:
    目的 研究石杉碱甲水凝胶微针的制备条件,并考察微针的性能及其经皮给药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聚乙烯醇和葡聚糖混合水凝胶作为微针的基质材料,考察材料的溶胀性能和拉伸性能,确定最优处方;以两步夹心法将石杉碱甲药粉载入微针基质材料中,采取离心及冷冻-解冻工艺制备针形为圆锥体,针长为500 μm,针间距为1000 μm的水凝胶微针阵列,并对其机械性能、皮肤穿刺性能进行评价;建立石杉碱甲质量分析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对载药微针阵列进行体外透皮释药性能考察。结果 得到的最优处方:聚乙烯醇与葡聚糖质量比为9∶1,0.15 g/mL混合溶液作为针尖材料,0.08 g/mL混合溶液作为阵列基底材料;每根微针可承受大于0.5 N的极限压力,表明微针可成功穿刺角质层,进入皮内;体外透皮实验表明,72 h内石杉碱甲的累积透皮率达85%以上。结论 以聚乙烯醇和葡聚糖这2种复合高分子材料制备的石杉碱甲水凝胶微针阵列,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皮肤穿刺性能,为难溶性药物石杉碱甲实现高效、无痛经皮缓释给药,提高患者依从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11  基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蜜麦麸的制备工艺
    王俪桦,应泽茜,孙贝贝,汤璐璐,杜伟锋,葛卫红,李昌煜
    2021, 52(12):3538-354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09
    [摘要](733) [HTML](0) [PDF 1.78 M](1242)
    摘要:
    目的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蜜麦麸的制备工艺。方法 根据《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版)中蜜麦麸制备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影响蜜麦麸制备工艺的关键因素,以麸皮与炼蜜比例、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为考察因素,蜜麦麸含水量、堆积密度和色度及阿魏酸含量的总评归一值作为综合指标,利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选蜜麦麸制备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及工艺验证。结果 蜜麦麸最佳制备工艺为麸皮与炼蜜比例为10∶3,加热温度为90 ℃,加热时间为90 s;含水量、堆积密度、色度、阿魏酸含量均符合蜜麦麸要求,综合指标平均值为0.676 0,与预测值(0.692 7)相对误差为2.41%,相对误差较小。结论 优选的制备工艺稳定可靠,且简单可行,适用于蜜麦麸的制备应用。
    12  淡豆豉炮制过程中拮抗菌对黄曲霉毒素B1的拮抗能力考察
    李春玲,贺婧,王立元,赵绵江,李翠英,翁美芝,周立分,周鸿,谢小梅
    2021, 52(12):3544-355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10
    [摘要](745) [HTML](0) [PDF 1.74 M](1112)
    摘要:
    目的 考察从淡豆豉炮制过程中分离鉴定的枯草芽孢杆菌、鲑色锁掷酵母菌、黑曲霉菌、屎肠球菌、鸟肠球菌5株菌对产毒黄曲霉菌的拮抗能力,为探讨淡豆豉炮制过程中黄曲霉毒素的消长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平板对峙法与十字交叉法检测5株菌及其代谢产物对产毒黄曲霉菌生长的影响;使用液质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 mass spectrometer,LC-MS)考察5株菌对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降解效果。结果AFB1在10~200 ng/mL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低、中、高质量浓度的加样回收率为92.4%~97.2%,RSD为1.48%~2.35%(n=3)。其中鲑色锁掷酵母菌降解AFB1效果最好,达43.65%,对产毒黄曲霉菌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是鲑色锁掷酵母菌,达64.29%,发酵上清液对产毒黄曲霉菌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是屎肠球菌,为29.63%。结论 淡豆豉炮制过程中存在多种AFB1拮抗微生物。
    13  UPLC-TQ-MS同时测定金红片中12个成分
    刘苓娴,李海波,石丹枫,王振中,姚新生,肖伟,于洋
    2021, 52(12):3552-355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11
    [摘要](560) [HTML](0) [PDF 1.81 M](1124)
    摘要: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TQ-MS)技术建立了同时快速测定金红片(Jinhong Tablets)中12个成分(莽草酸、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普洛托品、别隐品碱、延胡索乙素、紫堇碱、巴马汀、槲皮素、异川楝素、川楝素)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µm),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溶液-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 mL/min;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同时对金红片中12个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在17 min内完成12个成分的准确定量;12个定量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00~6 400.00 μg/mL(r=0.999 1)、2.28~292.00 μg/mL(r=0.999 9)、0.82~104.80 μg/mL(r=0.999 8)、1.56~200.00 μg/mL(r=0.999 7)、0.91~116.00μg/mL(r=0.999 0)、0.94~120.00μg/mL(r=0.999 0)、9.38~1 200.00 μg/mL(r=0.997 4)、2.93~375.00μg/mL(r=0.999 0)、1.25~160.00 μg/mL(r=0.999 9)、31.25~4 000.00 μg/mL(r=0.999 7)、0.93~120.90 μg/mL(r=0.999 8)、1.41~180.70 μg/mL(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9%、101.2%、97.9%、96.8%、100.8%、100.1%、108.7%、100.0%、99.2%、102.0%、99.0%、103.2%,15批金红片中12个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11~22.72 mg/g、0.16~0.43 mg/g、0.06~0.23 mg/g、0.13~0.42 mg/g、0.08~0.26 mg/g、0.08~0.25 mg/g、1.94~2.59 mg/g、0.20~0.96 mg/g、0.07~0.30 mg/g、1.72~2.14 mg/g、0.03~0.06 mg/g、0.03~0.06 mg/g。结论 采用UPLC-TQ-MS所建立的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可适用于金红片中不同结构类型成分的同时检测,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为金红片的整体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4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阿娜尔妇洁液中7种成分
    杨莎,宋忠兴,唐志书,史鑫波,刘红波,马虎强,解亚娟,王昌利
    2021, 52(12):3560-356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12
    [摘要](729) [HTML](0) [PDF 1.83 M](1000)
    摘要:
    目的 建立阿娜尔妇洁液中7种成分花椒毒酚、花椒毒素、异茴芹内酯、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欧前胡素、蛇床子素的一测多评法,验证该方法在阿娜尔妇洁液质量分析中应用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方法 采用HPLC法,以花椒毒酚为内参物,建立花椒毒素、异茴芹内酯、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欧前胡素、蛇床子素的相对校正因子(fs/i),并利用fs/i计算阿娜尔妇洁液中该7种成分的含量,同时采用外标法计算各成分的含量,并比较2种方法差异。结果 花椒毒素、异茴芹内酯、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欧前胡素、蛇床子素的fs/i分别为1.005 7、1.272 1、2.421 0、3.160 6、1.205 4、1.299 3。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得到的10批阿娜尔妇洁液样品含量测定结果RSD<2.0%,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在对照品短缺的情况下,以花椒毒酚为内参物,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阿娜尔妇洁液中多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和质量评价。
    15  生脉注射液体外对CYP450酶与转运体抑制作用的研究
    强婷婷,李益萍,王肖龙
    2021, 52(12):3568-357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13
    [摘要](596) [HTML](0) [PDF 1.21 M](1174)
    摘要:
    目的 评价生脉注射液对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酶与转运体活性的影响。方法 根据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发布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指导原则(2017)》以及我国发布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在有无生脉注射液的人肝微粒体、人源多药耐药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s 1,MDR1)、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囊泡和人胚胎肾细胞HEK293中,培养CYP450酶与转运体的探针底物,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及酶标仪检测探针底物代谢产物的生成量或探针底物量,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50% concentration of inhibition,IC50)值。结果 在30%(体积分数)浓度范围内,生脉注射液对CYP1A2、CYP2B6、CYP2C8、CYP2C9、CYP2C19、CYP2D6、CYP3A4的活性均具有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6.12%、2.72%、10.00%~30.00%、14.31%、12.96%、12.26%、3.72%。生脉注射液对转运体MDR1、BCRP以及有机阴离子1B1(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1B1,OATP1B1)的活性也具有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0.15%、0.75%、2.03%。结论 生脉注射液可以影响CYP450酶以及转运体活性,与转运体MDR1与BCRP底物联用时,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较大,临床联用时需监测相关指标或谨慎联用。
    16  银花青蒿栀子方灌肠剂体内抗A6型柯萨奇病毒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李菲,李娟,张振杰,侯林,崔清华,田景振
    2021, 52(12):3576-358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14
    [摘要](759) [HTML](0) [PDF 1.82 M](1271)
    摘要:
    目的 研究银花青蒿栀子方灌肠剂体内抗A6型柯萨奇病毒(coxsavirus A6,CV-A6)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10 d龄ICR乳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银花青蒿栀子方灌肠剂(2.6 g/kg)组和利巴韦林(10 mg/kg)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ip滴度为107.4 TCID50/mL的CV-A6感染;给予药物进行干预,考察银花青蒿栀子方灌肠剂对CV-A6感染的乳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组织病毒载量、生存率、临床评分、组织病理变化、脊髓颈膨大段超微结构和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银花青蒿栀子方灌肠剂组乳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 5,IL-5)、IL-6、IL-12 p7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0.001),心脏、肺脏、脊髓、延髓和后肢骨骼肌组织病毒载量均显著降低(P<0.05、0.01),乳鼠生存率提高,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症状明显缓解,骨骼肌、心脏、肺脏等组织的病理损伤和脊髓前角神经元损伤减轻,骨骼肌细胞凋亡减少。结论 银花青蒿栀子方灌肠剂在ICR乳鼠体内具有良好的抗CV-A6作用,可能与保护脊髓前角神经元、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细胞因子风暴等有关。
    17  西红花与红花的抗血栓作用研究
    江山山,蒋锦燕,李桥桥,林素素,方乐轩,童应鹏,王平
    2021, 52(12):3584-359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15
    [摘要](660) [HTML](0) [PDF 1.09 M](1160)
    摘要:
    目的 比较西红花Crocus sativus水提物与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水提物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的抗血栓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红花酸(50 mg/kg)组、羟基红花黄色素A(50 mg/kg)组、西红花水提物(200 mg/kg)组、红花水提物(700 mg/kg)组和阿司匹林(50 mg/kg)组,大鼠sc肾上腺素建立急性血瘀模型。造模前给予药物干预7 d,观察各组大鼠凝血时间、凝血酶原片段1+2(prothrombin fragment 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蛋白S(protein S,PS)、血流变相关指标、血生化相关指标、纤溶系统相关指标以及右颈动脉病理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凝血时间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F1+2和PS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除红花水提物组,其余各给药组血清中TAT水平显著降低(P<0.05);西红花酸组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150 s-1切边率的全血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显著降低(P<0.05);西红花酸组、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和西红花水提物组60 s-1切边率的全血黏度显著降低(P<0.05、0.01);西红花酸组、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和红花水提物组10 s-1切边率的全血黏度显著降低(P<0.05、0.01);各给药组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降低(P<0.05);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中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西红花酸组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西红花酸组、西红花水提物组和红花水提物组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各给药组血清中纤溶酶激活物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西红花酸组和西红花水提物组血清中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水平显著升高(P<0.05);各给药组大鼠血管内皮脱落减少。结论 西红花酸的抗血栓作用优于羟基红花黄色素A,西红花水提物的抗血栓作用优于红花水提物。
    18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和网络药理学的甘枣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王婉先,姚曼,余钦,李一璇,凌昌全
    2021, 52(12):3591-360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16
    [摘要](761) [HTML](0) [PDF 1.81 M](1402)
    摘要:
    目的 探究甘枣宁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并验证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主要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明确甘枣宁水煎液的化学成分。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检索甘枣宁活性成分及其潜在靶点,将药物靶点与NAFLD相关靶点取交集,进行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考察甘枣宁水煎液及(S)-N-衡州乌药碱、(R)-N-衡州乌药碱、N-去甲基亚美罂粟碱、O-去甲基荷叶碱、(-)-表儿茶素和N-去甲基荷叶碱6个关键活性成分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上清液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考察甘枣宁水煎液及N-去甲基荷叶碱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从甘枣宁水煎液鉴定出96个主峰成分,网络药理学分析出甘枣宁治疗NAFLD的活性成分31个,所对应的相关靶点42个,其中一氧化氮合酶3(nitric oxide synthase 3,NOS3)、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靶点关联性较强;甘枣宁治疗NAFLD主要涉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及其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通路、程序性坏死等通路。甘枣宁水煎液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N-去甲基荷叶碱可能为其发挥抗炎作用的关键成分。结论 甘枣宁治疗NAFLD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其药效物质基础与抗炎相关。
    19  虎杖苷对高脂喂养的中年LDLr-/-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吉秋霞,许晓乐
    2021, 52(12):3602-361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17
    [摘要](307) [HTML](0) [PDF 1.69 M](1129)
    摘要:
    目的 探讨虎杖苷对高脂喂养的中年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敲除(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knockout,LDLr-/-)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12月龄雄性LDL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藜芦醇(200 mg/kg)组和虎杖苷低、高剂量(100、200 mg/kg)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饲料喂养,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同时给予虎杖苷和白藜芦醇干预12周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代谢参数;采用油红O染色、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考察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采用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肝脏中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 peroxidase,GSH)活性;采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中乙酰化肝激酶B1(liver kinase B1,LKB1)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中氧化应激、纤维化及sirtuin 1(SIRT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虎杖苷显著改善高脂喂养的中年LDLr-/-小鼠代谢基础特征(P<0.05),抑制肝脏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显著降低肝脏组织中TC、TG、TNF-α、IL-6、MDA和HYP水平(P<0.05);显著升高SOD、GSH和CAT活性(P<0.05);显著降低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 1,SCD1)、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α-平滑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著升高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α,PPARα)和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α(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1α,CPT1α)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著增加核因子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入核表达(P<0.05);显著升高SIRT1蛋白表达水平(P<0.05),降低SIRT1靶蛋白肝激酶B1(liver kinase B1,LKB1)乙酰化水平(P<0.05);显著升高p-LKB1/LKB1和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AMPK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著降低p65乙酰化水平和p65入核表达(P<0.05)。结论 虎杖苷对高脂喂养的中年LDLr-/-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具有保护作用,且与SIRT1的激活有关。
    20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黄芪-桂枝药对防治化疗引起的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
    夏亚飞,潘博宇,阎姝
    2021, 52(12):3611-36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18
    [摘要](548) [HTML](0) [PDF 1.27 M](1215)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黄芪-桂枝药对防治化疗引起的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在线平台获取黄芪与桂枝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及其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与化疗引起的神经毒性相关靶点,将上述二者共有的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获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网络;通过Cytoscape 3.2.1软件中CytoNCA插件筛选潜在核心靶点,并构建“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疾病”网络;通过DAVID在线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黄芪-桂枝药对经筛选得到38个潜在活性成分和442个潜在作用靶点,其中与化疗引起的神经毒性共同作用的靶点有242个,通过拓扑学层面挖掘得到核心靶点46个。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黄芪-桂枝药对防治化疗引起的神经毒性主要与基因的转录表达、细胞凋亡及对药物的反应等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黄芪-桂枝药对防治化疗引起的神经毒性主要与癌症相关信号通路、乙型肝炎通路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等相关。结论 黄芪-桂枝药对能够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方式,从基因的转录表达、细胞凋亡等方面发挥防治化疗引起的神经毒性的作用。
    21  阿司匹林与丹红注射液的药动学相互作用特征研究
    李建萍,徐雪君,张沁瑜,郭建明,段金廒
    2021, 52(12):3619-362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19
    [摘要](772) [HTML](0) [PDF 807.87 K](1158)
    摘要:
    目的 阿司匹林与丹红注射液临床联合用药频率高,但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尚未完全阐明。探讨阿司匹林与丹红注射液的药动学相互作用特征。方法 建立同时定量检测血浆样品中水杨酸、丹酚酸A、丹酚酸B、迷迭香酸和丹参素的UHPLC-MS/MS分析方法,评价阿司匹林与丹红注射液联用对彼此药动学的影响。应用酶水解结合UHPLC-MS/MS分析方法同时测定尿液样品中水杨酸、龙胆酸、O-羟基马尿酸、水杨酸酚基葡萄糖醛酸苷和O-羟基马尿酸酚基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评价药物相互作用对阿司匹林代谢产物肾脏排泄的影响。测定血浆血栓烷B2(thromboxane 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6-keto-PGF)水平,评价药物相互作用对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结果 阿司匹林与丹红注射液相互作用显著影响阿司匹林水解产物水杨酸的代谢动力学,导致水杨酸血药浓度显著增加,肾脏排泄显著减少,但对丹红注射液中主要丹酚酸类成分的代谢动力学无显著影响。血液循环中增加的水杨酸会通过转化为其他代谢产物进行代偿性排泄,导致龙胆酸、O-羟基马尿酸、水杨酸酚基葡萄糖醛酸苷和O-羟基马尿酸酚基葡萄糖醛酸苷的肾脏排泄总量显著增加。此外,阿司匹林与丹红注射液联用不会拮抗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结论 阿司匹林与丹红注射液联用导致水杨酸血药浓度增加,肾脏排泄减少,血液循环中增加的水杨酸会通过转化成其他代谢产物从肾脏排泄。
    22  红参水提物中人参三萜在人源肠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上的吸收转运研究
    杨秀伟,周琪乐,杨雁芳,张友波,徐嵬
    2021, 52(12):3630-364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20
    [摘要](724) [HTML](0) [PDF 658.54 K](1016)
    摘要:
    目的 研究红参水提物中人参三萜在人小肠上皮细胞的吸收特性。方法 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测试红参水提物中人参三萜从顶端(apical,AP)侧到底端(basolateral,BL)侧、BL侧到AP侧2个方向的转运过程。应用色谱-质谱技术对人参三萜进行定量分析,计算转运参数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发现大多数人参三萜皂苷吸收程度中等或不良,但是,唯有2个苷元20(S)-原人参三醇(protopanaxatriol,PPT)和20(R)-PPT吸收程度良好(Papp值接近1×10-5 cm/s);此外,还发现人参三萜皂苷20(S)-G-Rh1、20(R)-G-Rh1、G-Rk3、G-Rh4、PG-RT5这5个单糖苷的Papp值皆在1×10-6 cm/s数量级,提示它们吸收程度中等。所考察的42个人参三萜其中包括8对RS差向异构体,结果显示R/S异构体的吸收情况并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随着人参三萜皂苷苷元上糖取代基数目的增多,其Papp值越来越小,提示多糖基的人参三萜皂苷在体内很难被吸收,可能是前药。
    23  基于Keap1/Nrf2通路介导的自噬探讨紫草素对膀胱上皮癌BUC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张辉,张爽,刘扬帆,宋菲,金成允
    2021, 52(12):3642-364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21
    [摘要](482) [HTML](0) [PDF 631.61 K](1354)
    摘要:
    目的 基于Kelch样ECH相关蛋白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1/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Keap1/Nrf2)通路介导的自噬探讨紫草素对膀胱上皮癌BUC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BUC细胞BIU-87,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10、20、40、80、160 µg/mL)顺铂和不同浓度(2、4、8、16、32 µmol/L)紫草素+顺铂(40 µg/mL)对BIU-87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转染实验,设置对照组、顺铂组(40 µg/mL)、紫草素组(40 µg/mL顺铂+8 µmol/L紫草素)和NC组(转染negative control-Nrf2+40 µg/mL顺铂+8 µmol/L紫草素)和Nrf2组(转染hsa-Nrf2 mimic+40 µg/mL顺铂+8 µmol/L紫草素),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转染后BIU-87细胞中Nrf2 mRNA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各组BIU-87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BIU-87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IU-87细胞中Keap1、Nrf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І、LC3II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0、20、40、80、160 µg/mL顺铂可显著抑制BIU-87细胞增殖(P<0.05);2、4、8、16、32 µmol/L紫草素联合顺铂可显著抑制BIU-87细胞增殖(P<0.05)。细胞转染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顺铂组BIU-87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细胞中Nrf2和LC3II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中Keap1、LC3І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顺铂组相比,紫草素组BIU-87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细胞中Keap1和LC3І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Nrf2和LC3II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紫草素组、NC组以上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相比,Nrf2组BIU-87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细胞中Keap1、LC3І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Nrf2蛋白和mRNA及LC3II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紫草素可能通过抑制Keap1/Nrf2通路介导的自噬反应,增强BUC细胞BIU-87对顺铂的敏感性。
    24  基于PLC/IP3通路探讨岩黄连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大鼠听觉系统损伤的影响
    雷瑞瑞,周栩平,王新华,李晶晶,周静
    2021, 52(12):3649-365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22
    [摘要](721) [HTML](0) [PDF 651.19 K](1167)
    摘要:
    目的 探讨岩黄连Corydalis saxicola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NH)大鼠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磷酸肌醇(inositol triphosphate,IP3)通路及听觉系统损伤的影响。方法 取7 d龄SD大鼠5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岩黄连低、中、高剂量(40、80、160 mg/kg)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ip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大鼠均按200 μg/g的剂量ip胆红素建立NH大鼠模型。造模后,对照组和模型组ig给予10 mL/kg的生理盐水,岩黄连各剂量组ig给予相应剂量的岩黄连提取物,各组均给药1 d,3 次/d。末次给药2 h后,观察大鼠一般行为状况,检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和血清及脑干组织胆红素含量;HE染色观察耳蜗核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耳蜗核组织钙素(calcium,CaM)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干组织磷酸化PLC(p-PLC)、IP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烦躁等神经异常行为,耳蜗核组织可见神经细胞肿胀等病理损伤,ABR阈值、耳蜗核组织CaM阳性表达率、血清及脑干组织胆红素含量升高(P<0.05),I、II、III波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脑干组织p-PLC、IP3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岩黄连低、中、高剂量大鼠上述神经异常行为及耳蜗核组织病理损伤得到缓解,ABR阈值、耳蜗核组织CaM阳性表达率、血清及脑干组织胆红素含量降低(P<0.05),I、II、III波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脑干组织p-PLC、IP3蛋白表达升高(P<0.05),且岩黄连发挥的作用呈剂量相关性。结论 岩黄连可激活NH大鼠耳蜗核组织PLC/IP3通路蛋白表达,减轻胆红素对耳蜗核听力神经系统的毒害,改善NH大鼠听觉。
    25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李帅,鹿兴,徐磊
    2021, 52(12):3656-366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23
    [摘要](614) [HTML](0) [PDF 586.53 K](1395)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监护室(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ICU住院患者中脓毒症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性集束化治疗)和治疗组(在常规性集束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外周炎症因子水平、肝肾功能、心肌标志物、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II(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II)评分、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etraiodothyronine,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3、T4、FT3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水平差异不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天冬氨酸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肌钙蛋白I(troponin I,cTnI)水平及SOFA评分、APACHE-I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PCT、CRP、AST、ALT、BUN、SCr、CK-MB、cTnI水平及SOFA评分、APACHE-I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8 d病死率(20.0%)显著低于对照组(28.0%)(P<0.05)。结论ICU脓毒症患者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26  豆蔻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性分析
    马孟莉,张薇,孟衡玲,王田涛,李春燕,卢丙越
    2021, 52(12):3661-367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24
    [摘要](698) [HTML](0) [PDF 2.12 M](1076)
    摘要:
    目的 明确豆蔻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蛋白编码基因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草果Amomum tsao-ko、阳春砂Amomum villosum、白豆蔻Amomum kravanh和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叶绿体基因组50个共有蛋白编码基因为材料,利用CodonW 1.4.2软件、CUSP在线程序和Excel软件等分析基因密码子使用偏性参数和核苷酸组成。结果 4个豆蔻属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具有相似的密码子使用模式,密码子第3位碱基GC含量为37.22%~37.31%,偏向使用NNA和NNT型密码子;4个物种的有效密码子数值(ENC)均在35以上,表明豆蔻属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性较弱。综合中性分析、有效密码子数(ENC-plot)分析、奇偶偏好性(PR2-plot)分析和对应性分析的结果显示豆蔻属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性主要受选择影响,同时突变等其它因素也对密码子的偏性产生一定的作用。在草果、阳春砂、白豆蔻和爪哇白豆蔻中分别确定了18、16、16、18个最优密码子,其中共有最优密码子13个。结论 豆蔻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第3位碱基偏向使用A/T结尾,密码子偏性受选择影响最大,同时还受到诸如突变等其它因素的影响。
    27  金线莲UGPase基因克隆与表达及在多糖合成中的作用
    嵇元烨,吴梅,吴秋丽,江晴儿,谢晓鸿,孔向军,王忠华
    2021, 52(12):3671-367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25
    [摘要](810) [HTML](0) [PDF 1.20 M](1543)
    摘要:
    目的 克隆出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Glucose pyrophoshorglase,UGPase)基因全长,并对其表达量及酶活性与多糖积累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研究UGPase基因在金线莲多糖合成代谢途径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和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克隆金线莲中UGPase基因序列;以金线莲尖叶、无纹等7个品种组培期及种植期茎段部位为材料,采用qRT-PCR、ELISA试剂盒法及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UGPase基因表达量、酶活和多糖含量,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克隆得到的序列全长1786 bp。开放阅读框为1425 bp,编码475个氨基酸。7个不同品种金线莲中UGPase基因表达量、酶活与多糖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3、0.785)。结论 成功克隆出金线莲UGPase全长基因,初步证明UGPase基因是参与金线莲多糖合成代谢的关键基因之一。
    28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的艾纳香药材质量评价
    胡璇,王鸿发,于福来,元超,黄梅,张影波,陈振夏,王丹,庞玉新
    2021, 52(12):3679-368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26
    [摘要](480) [HTML](0) [PDF 1.52 M](1119)
    摘要:
    目的 基于HPLC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以及多成分含量测定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不同产区艾纳香药材的质量。方法 建立4个不同产区34批艾纳香HPLC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根据前期提取分离出的艾纳香单体成分指认了其中5个色谱峰并测定样品中含量,结合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hierarchical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等化学模式识别方法以及药材综合质量评分寻找不同产区艾纳香药材中的差异。结果 化学指纹图谱共标定15个共有峰,各批艾纳香样品相似度在0.433~0.977,4个产区艾纳香样品在化学组分和含量上存在差异。4个产区的艾纳香药材基本上可以分为4类,每个产区大部分样品各自分布于不同的象限,不同产区之间有交叉样品,样品之间的离散程度较大,每个产区的样品本身质量就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海南和广西样品。通过变量权重重要性排序(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图确定了5个产区差异性指标成分,综合质量评分中3份海南琼中产样品评分排在前3位。测定5个黄酮类成分含量中3,3',5,7-四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圣草酚、3,3',5-三羟基-4',7-二甲氧基二氢黄酮和sakuranrtin均以贵州产整体含量较高,艾纳香素以海南产整体含量较高。结论 结合HPLC指纹图谱、HCA、PCA及多指标定性定量等分析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评价艾纳香药材质量,为艾纳香药材质量控制和优良种质资源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29  基于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安徽省不同产地黄精药材质量
    冯治国,赵祺,朱强,宋大伟,范欣荣,叶赛金,鲍康德,姜程曦
    2021, 52(12):3689-369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27
    [摘要](500) [HTML](0) [PDF 1.14 M](1387)
    摘要:
    目的 建立熵权和灰色关联度模型,评价安徽省不同产地黄精Polygonati Rhizoma的质量。方法 测定20批不同来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浸出物、无水葡萄糖含量、总皂苷含量、薯蓣皂苷元含量7个主要指标的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度法,构建安徽省黄精药材质量评价模型。结果 20批黄精药材相对关联度介于0.464 8~0.657 7,相对关联度>0.55的样品有11批,总体上祁门县的黄精质量评价度最高。祁门县、贵池区、青阳县的样品排名靠前,品质较优;相对关联度<0.55的样本集中在石台、岳西、金寨等地,样品的排名相对靠后,品质较差。结论 基于多指标成分构建的熵权和灰色关联度模型评价安徽省不同产地黄精药材质量,方法简单客观,为黄精优质种源的筛选提供了参考依据。
    30  西南委陵菜质量标志物初步研究及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综合评价其质量
    李学学,曹亚楠,苏宏娜,黄艳菲,李莹,杨正明,蔡晓霞,沈继秀,刘圆
    2021, 52(12):3696-370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28
    [摘要](747) [HTML](0) [PDF 1.22 M](1361)
    摘要:
    目的 建立基于UPLC-Q-Exactive-MS/MS法初步筛选彝药材西南委陵菜Potentilla fulgens质量标志物、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其药材质量的研究方法,为西南委陵菜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UPLC-Q-Exactive-MS/MS法定性分析西南委陵菜化学成分组成,筛选质量标志物;HPLC法建立27批次西南委陵菜药材指纹图谱,定量分析质量标志物的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和TOPSIS分析综合评价西南委陵菜药材质量。结果UPLC-Q-Exactive-MS/MS法从西南委陵菜中指认了48个化合物,包括原花青素类34个、黄酮类12个、酚类1个、鞣质类1个,筛选出含量较高、可准确测定的表儿茶素作为质量标志物,西南委陵菜指纹图谱中确定了10个共有峰,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药材中表儿茶素的含量有较大差异,表儿茶素含量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综合主成分分析结合TOPSIS分析,结果表明样品S11的质量最佳,S9的质量最次。结论 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药材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可较客观评价西南委陵菜药材质量,为其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31  PI3K/Akt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的研究进展
    万金艳,龙宇,张羽璐,刘松雨,石爱,于双,李丹,李楠,杨启悦
    2021, 52(12):3705-371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29
    [摘要](910) [HTML](0) [PDF 1.89 M](2179)
    摘要:
    糖尿病肾病是一类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临床上主要以持续白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为特征,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 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信号通路是人体内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理活动的经典信号通路,目前,学者们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PI3K/Akt信号通路在其中占重要地位。阐述了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靶标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以便明确PI3K/Akt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中发挥的作用机制;对靶向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进行系统性总结,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以及进一步的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32  水飞蓟宾及其衍生物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志鹏,孟艳秋,王趱
    2021, 52(12):3717-372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30
    [摘要](720) [HTML](0) [PDF 1.79 M](1511)
    摘要:
    水飞蓟宾从水飞蓟Silybum marianum的种子中提取分离得到,属于黄酮木脂素类化合物,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或肝功能异常的恢复。近年来研究发现水飞蓟宾具有抗肿瘤和抗代谢功能失调作用,通过调节活性氧水平实现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保护靶器官和提高胰高血糖素样肽受体的表达实现的。对水飞蓟宾及其衍生物在治疗肝病、肿瘤、糖尿病等方面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水飞蓟宾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以及拓展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33  徐长卿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分析
    李葆林,杨梦婷,支雅婧,姚宇晴,王鑫国,张铁军,牛丽颖
    2021, 52(12):3725-373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31
    [摘要](858) [HTML](0) [PDF 1.83 M](1426)
    摘要:
    徐长卿为萝摩科植物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的干燥根和根茎,为我国传统中药,于《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其化学成分多样,至今已发现挥发油类、C21甾体类、多糖类、黄酮类成分等共计168余种。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徐长卿具有广泛的镇痛、抗炎、抗病毒、神经保护等药理作用。主要对徐长卿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丹皮酚和邻羟基苯乙酮可作为徐长卿的主要Q-Marker,以期为徐长卿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34  石杉型三萜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周文昊,董秋竹,成飞,徐康平
    2021, 52(12):3736-375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32
    [摘要](649) [HTML](0) [PDF 3.89 M](714)
    摘要:
    石杉型三萜类化合物是石松科植物的特征性成分。目前,从各种植物中共分离得到189个石杉型三萜类化合物,分为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2大类型。一般结构石杉型三萜根据环上氧连接官能团的数量多少可以分为二醇类、三醇类和多醇类。特殊结构石杉型三萜主要有三萜苷类、开环类、环氧类、失碳类、D环为五元环类及D/E环顺式骈合类。其中一些成分在抗肿瘤、细胞毒、抑制胆碱酯酶及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抑制白色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等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活性。从石杉型三萜类化合物的植物来源、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该类化合物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35  基于本草学和现代研究的胡桃属废弃资源开发模式探究
    陶爱恩,黄茜,陈颖志,赵飞亚,夏从龙,钱金栿
    2021, 52(12):3752-376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33
    [摘要](773) [HTML](0) [PDF 1.60 M](511)
    摘要:
    胡桃属植物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药用、食用和观赏植物,在我国种植面积广阔,产业价值巨大。由于目前核桃在产品开发应用上主要以核桃仁为主,而其余部位得不到很好的利用,每年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形成了废弃物。这些废弃部位在我国大多有应用记载,其成分主要含有黄酮、酚酸、醌类、皂苷和多糖等,具有抑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等医药用途,在农业和工业方面也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因此,研发核桃废弃资源的产业化关键技术,提升产业化水平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的科学问题。主要通过对核桃废弃部位的本草应用、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发展途径和模式进行系统地分析,以期为核桃废弃部位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36  2005—2020年申请临床试验中药新药的审评审批情况分析
    王玲玲,胡流芳,张晓东,周刚,周跃华
    2021, 52(12):3765-377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34
    [摘要](825) [HTML](0) [PDF 513.36 K](691)
    摘要:
    为了解2005—2020年中药新药临床试验(investigational new drug,IND)申请及审评审批的实际情况,分析中药IND研究及评价的规律,对相关中药新药IND申请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整理,从申请品种数量、审批结论情况、注册分类、治疗领域、处方来源、剂型分布、地域分布、开展临床试验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2005—2020年申请IND的中药新药品种总数为1096个。注册分类以6类最多,且批准率较高,而有效部位批准率较低。此外,注射剂的批准率较低。62%的中药新药品种的适应症集中在呼吸、消化、精神神经、妇科、心血管。获得IND批准的588个中药新药制剂中,有319个品种进行了临床试验登记,27个已申请药品上市许可(new drug application,NDA)。(2)从召开临床试验申请前(pre-IND)沟通交流会的品种数、IND申请获批后开展临床试验的情况、2021年申请IND的品种数分析,中药新药研发积极性有明显提高的迹象。(3)临床经验方等具有较好人用经验的中药新药IND批准率较高,而有效部位、科研方的批准率相对较低。
    37  专利视角下霍山石斛产业链的SWOT分析
    方悦,丰志培,唐梦雪
    2021, 52(12):3775-378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2.035
    [摘要](762) [HTML](0) [PDF 981.29 K](655)
    摘要:
    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为兰科石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强阴益精、补虚赢、壮筋骨之功效。基于PatSnap专利数据库,梳理霍山石斛近20年的专利数据,采用专利分析与SWOT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其产业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而提出相应建议。霍山石斛专利申请数量保持高位增长,专利类型以发明申请为主导,研发范围集中在医药领域和保健食品领域,研发集群已初具规模。但霍山石斛专利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现象,专利授权数量少,高附加值的深加工领域研发不够深入,专利转化率低。因此,产业需要抓住发展黄金期,充分挖掘品牌影响力,巩固和扩大现有专利布局和研发合作网络,在保健品和医药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培育中药大品种占领市场。同时做好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有能力的专利权人布局海外专利,提升霍山石斛国际竞争力。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