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51卷第1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目录
    2020, 51(13):0-0.
    [摘要](305) [HTML](0) [PDF 476.32 K](728)
    摘要:
    2  封面
    2020, 51(13):0-0.
    [摘要](265) [HTML](0) [PDF 9.52 M](695)
    摘要:
    3  毛叶藜芦中1个新的生物碱
    时嘉敏,刘兴鸿,何翠林,林立五,陈东林
    2020, 51(13):3365-337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01
    [摘要](1177) [HTML](0) [PDF 625.52 K](885)
    摘要:
    目的 研究毛叶藜芦Veratrum grandiflorum根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C-18反相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16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化合物3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从毛叶藜芦根茎中分离得到了8个甾体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S,15S)-3β-当归酰基-15α-乙酰基棋盘花胺(1)、表红介芬胺(2)、藜芦胺(3)、介芬胺(4)、3-当归酰基棋盘花胺(5)、藜芦托素(6)、veramitaline(7)、veralkamine(8)。结论 化合物1为1个新化合物,化合物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对HepG2细胞具有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13.70±0.99)μmol/L,并且能够诱导HepG2细胞发生早期凋亡。
    4  没药中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刘冠科,李思瑶,丁丽琴,王莉宁,邱峰
    2020, 51(13):3372-337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02
    [摘要](1031) [HTML](0) [PDF 834.22 K](991)
    摘要:
    目的 研究没药属没药Commiphora myrrha的倍半萜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多种柱色谱,结合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没药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methoxyl-guaia-6,10-dien-4α-ol (1)、(1R,4S,5R,10R)-isodauc-6-en-10,14-diol (2)、10α-hydroxy-isodauc-6-en-14-al (3)、guaia-6,10-dien-4α,11-diol (4)、orientalol B (5)、(1S,4R,5R,10S)-isodauc-6-en-10,14-diol (6)、(1S,4S,5R,10S)-isodauc-6-en-10,14-diol (7)、alismanoid C (8)、guaiandiol (9)、canangaterpene VI (10)。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没药醇A。化合物210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5  对叶百部化学成分研究
    安巧,邹吉斌,姜阳明,梁光焰,胡占兴,郝小江
    2020, 51(13):3378-338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03
    [摘要](1032) [HTML](0) [PDF 708.45 K](914)
    摘要:
    目的 研究百部科百部属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相C18、硅胶、凝胶柱色谱、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光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对叶百部根部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甲氧基-3-甲基-2H-吡喃-2-酮(1)、stilbostemin A(2)、stilbostemin K(3)、stilbostemin P(4)、stilbostemin Q(5)、stilbostemin R(6)、stilbostemin T(7)、stilbostemin W(8)、stilbostemin X(9)、stilbostemin Y(10)。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吡喃酮,命名为对叶百部吡喃酮A,化合物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6  羌活中的香豆素类成分及其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生成活性的研究
    吴秀稳,杨秀伟
    2020, 51(13):3383-339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04
    [摘要](675) [HTML](0) [PDF 728.15 K](846)
    摘要:
    目的 研究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的香豆素类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HPLC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炎症反应模型,考察羌活中香豆素类成分对炎症反应模型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结果 从羌活甲醇提取物分离得到24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欧前胡素(1)、川白芷素(2)、补骨脂素(3)、香柑内酯(4)、茵陈素(5)、欧芹酚(6)、5-去氢羌活醇(7)、环氧脱水羌活醇(8)、7″-O-甲基异羌活醇(9)、佛手柑素(10)、7-异戊烯氧基-6-甲氧基-香豆素(11)、栓翅芹烯醇(12)、羌活醇(13)、去甲呋喃羽叶芸香素(14)、异羌活醇(15)、蛇床夫内酯(16)、6-异戊烯氧基伞形花内酯(17)、紫花前胡苷元(18)、异虎耳草素(19)、紫花前胡苷(20)、前胡苷V(21)、前胡苷I(22)、印枳苷元-11-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23)、羌活苷(24)。化合物7101315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生成活性最强,最大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8.50~35.12 μmol/L。结论 化合物7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7为首次从羌活中分离得到;C-5位上具有多烯烃结构的香豆素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生成活性较强。
    7  新疆一枝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夏少立,曹悦,李庆林,程志红
    2020, 51(13):3393-339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05
    [摘要](1109) [HTML](0) [PDF 609.00 K](870)
    摘要:
    目的 研究一枝蒿Artemisia rupestris干燥带根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一枝蒿全草7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2',4'-hexadiynoyl)-1,6-dioxaspiro[4,5]-deca-3-ene(1)、大黄酚(2)、香草酸乙酯(3)、亚麻酸甲酯(4)、8,11-十八碳二烯酸甲酯(5)、香豆酸二十烷酯(6)、大黄素(7)、2,5-二叔丁基苯酚(8)、珊瑚菜内酯(9)、紫丁香酸(10)、7-甲氧基香豆素(11)、香草醛(12)、欧前胡素(13)、千层纸素A(14)、5-羟基-3,4',6,7-四甲氧基黄酮(15)、芥酸酰胺(16)、octadecyl 3-(3,5-di-tert-butyl-4-hydroxyphenyl) propanoate(17)和3,5,3',4'-四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18)。结论 除化合物141114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8  东北岩高兰醋酸乙酯萃取物化学成分研究
    赵明,徐阳宏,乌兰托娅,赵媛,李军,时志春,王金兰,王丹,张树军
    2020, 51(13):3399-340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06
    [摘要](1021) [HTML](0) [PDF 615.35 K](729)
    摘要:
    目的 研究东北岩高兰Empetrum nigrum var. japonicum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东北岩高兰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二羟基苯甲酸(1)、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2)、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3)、二氢松柏醇(4)、(6S,9R)-6,9-二羟基-3-酮-α-紫罗兰醇(5)、(6R,9R)-9-羟基-3-酮-α-紫罗兰醇(6)、苯丙酸(7)、槲皮素3-O-(6″-苯甲酰)-β-D-吡喃半乳糖苷(8)、胡萝卜苷(9)、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0)、苯丙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11)、山楂酸(12)、芦丁(13)、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14)、苯甲醇-O-(6-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5)、肉桂醇-O-(6-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6)、槲皮素-3-O-(2-O-α-L-吡喃鼠李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7)、山柰酚-3-O-(2-O-α-L-吡喃鼠李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8)、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19)、foliachinenoside A220)、山柰酚-3-O-芸香糖苷(21)、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22)。结论 化合物16811131522为首次从东北岩高兰中分离得到。
    9  UHPLC-Q-Orbitrap HRMS法分析精制冠心软胶囊化学成分
    杨杰,李卓伦,孟海阳,左莉华,周霖,杨亚鹏,张爱玲,韩超,孙志,张晓坚
    2020, 51(13):3406-341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07
    [摘要](980) [HTML](0) [PDF 929.17 K](947)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对中药制剂精制冠心软胶囊中复杂化学成分快速、高效的鉴定分析方法,为系统研究其化学组成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精制冠心软胶囊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分析。通过多级离子碎片信息与对照品比对,结合文献数据进行准确定性。结果 共鉴定出精制冠心软胶囊中43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苯酞类、有机酸类、醌类及其他等。结论 本方法可系统、准确、高效鉴定精制冠心软胶囊中化学组成,为其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10  基于“蛋白质组-修饰组”研究砂炒炮制对穿山甲蛋白质类成分的影响
    刘睿,刘逊,赵明,段金廒
    2020, 51(13):3416-342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08
    [摘要](948) [HTML](0) [PDF 1003.38 K](981)
    摘要:
    目的 基于蛋白质、肽类物质组成及修饰组成的变化,研究砂炒炮制对穿山甲物质基础的影响。方法 采用Nano LC-MS/MS对炮制前后穿山甲蛋白质、肽类组成及变化进行分析鉴定,对鉴定的蛋白质、肽类发生的脱酰胺修饰与氧化修饰进行比较。结果 穿山甲主要由角蛋白、连接蛋白、桥粒蛋白等结构蛋白及促进角质致密结构形成的异构酶类组成。穿山甲经炮制后,可溶性蛋白质、肽类的鉴定数量未见明显变化,难溶性蛋白质鉴定数量显著降低;炮制后蛋白质、肽类的脱酰胺修饰数量显著增加;炮制后I型、Ⅱ型角蛋白的鉴定肽段数量显著增加,Asn与Gln发生脱酰胺修饰的数量显著增加;穿山甲炮制前后鉴定肽段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亲疏水性无显著变化。结论 尽管炮制会降低穿山甲整体蛋白质鉴定的数量,但可显著增加角蛋白的鉴定肽段数量,可显著提高蛋白质、肽类成分的脱酰胺修饰数量。结果提示炮制过程有利于角蛋白等结构蛋白的蛋白质、肽类成分的溶出与释放。为穿山甲物质基础研究,炮制对角质类动物药物质基础的影响研究等提供依据,也为穿山甲替代资源寻找与评价提供研究思路与方法。
    11  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及其纳米粒对三七总皂苷肠道渗透性的影响
    谢振,徐彭,资鹏鹏,徐贤柱,游清徽,王曼莹,蔡险峰
    2020, 51(13):3424-343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09
    [摘要](959) [HTML](0) [PDF 936.40 K](805)
    摘要:
    目的 利用人结直肠腺癌细胞Caco-2细胞模型,考察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LMW-CTS)及其纳米粒(LMW-CTS-NPs)对三七总皂苷(PNS)肠道渗透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固相化壳聚糖酶酶解结合超滤分离技术制备LMW-CTS,渗透凝胶色谱法(GPC)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MW)。离子凝胶法制备LMW-CTS-NPs,并通过扫描电镜、纳米粒度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建立并验证Caco-2细胞模型,评价LMW-CTS和LMW-CTS-NPs对PNS渗透性的影响。结果 LMW-CTS平均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 760,多分散系数为1.42。LMW-CTS-NPs形貌圆整,粒度分布窄,平均粒径为115.5 nm,Zeta电位为+37.1 mV。PNS原料药各组分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AP→BL)均小于1×10-6 cm/s;LMW-CTS组中,三七皂苷R1(R1)和人参皂苷Rg1(Rg1)的Papp分别提高17.83%和20.29%,其他组分则无明显提升;而LMW-CTS-NPs组R1、Rg1、人参皂苷Re(Re)、人参皂苷Rb1(Rb1)和人参皂苷Rd(Rd)的Papp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5.66%、23.28%、29.41%、37.99%和36.00%。结论 LMW-CTS可明显促进R1和Rg1的肠道渗透性,但对Re、Rb1和Rd无明显促进作用;而LMW-CTS-NPs显著提高PNS中主要单体皂苷组分的渗透性,进一步改善PNS的肠道通透性。
    12  DESI-MSI技术在经典名方芍药甘草汤质量控制中应用研究
    曲缘章,孙博,朱广伟,马生军,万林春,李雅静,郭杰,李刚,杨林勇,李宝国
    2020, 51(13):3433-344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10
    [摘要](1331) [HTML](0) [PDF 995.28 K](1053)
    摘要:
    目的 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法(UHPLC-DAD)和解吸电喷雾电离-离子化质谱成像技术(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DESI-MSI)对15批芍药甘草汤(Shaoyao-Gancao-Decoction,SGD)物质基准和对应实物进行分析,考察DESI-MSI在经典名方SGD质量控制中的优势。方法 以SGD为研究模型,采用传统UHPLC-DAD法建立物质基准指纹图谱,并对SGD指标成分(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含量、出膏率进行考察。同时,以芍药甘草汤对应实物冻干粉为研究载体,将其复溶后点样于定性滤纸,并固定于载玻片制成样品,以甲醇-甲酸(1 000∶1)为喷雾溶剂,体积流量3 μL/min;扫描范围m/z 100~1 200;空间分辨率300 μm;喷雾气(N2)压力0.5 MPa;离子源温度120℃,采用正负离子全扫描样本。结果 DESI-MSI法能检测到SGD指标成分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以及共有峰成分芍药内酯苷等。同时,DESI-MSI法还能检测到来自甘草、白芍的甘草皂苷G2、甘草皂苷J2、没食子酸、柠檬酸、对羟基苯甲酸等11种成分,并对其相对含量进行直观呈现,定性分析能力远强于UHPLC-DAD法。结论 基于DESI-MSI技术无需进行复杂的样品前处理,可以在无对照品情况下进行复杂样品的定性、相对含量分析,灵敏度高,分析能力强,可以作为经典名方物质基准、对应实物及配方颗粒样品的质控研究方法。
    13  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枇杷叶蜜炙前后标准汤剂质量控制研究
    李文兵,许玲,卢君蓉,邢冷,刘圆,胡昌江
    2020, 51(13):3444-345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11
    [摘要](986) [HTML](0) [PDF 763.05 K](811)
    摘要:
    目的 建立枇杷叶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比较蜜炙前后质量差异,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DAD法,以乙腈-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20批次枇杷叶蜜炙前后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同时测定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的含量;采用相似度和聚类分析对蜜炙前后枇杷叶标准汤剂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枇杷叶蜜炙前后标准汤剂指纹图谱和3种绿原酸类成分含量均有显著差异。蜜炙后指纹图谱新增2个色谱峰,其中1号峰为5-羟甲基糠醛;枇杷叶标准汤剂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300、4.306、5.432 mg/g,蜜炙后3种绿原酸类成分质量分数显著降低,分别为3.295、3.460、4.118 mg/g,降低率分别为23.29%、19.06%、23.92%。结论 本法简单、耐用性好,不仅可以对枇杷叶蜜炙前后标准汤剂进行质量控制,还能有效辨别蜜炙前后饮片差异,可为枇杷叶、蜜枇杷叶标准汤剂及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14  制何首乌中主要药效/毒效成分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评价研究
    曹雪晓,任晓亮,王萌,孙立丽,邓雁如
    2020, 51(13):3451-345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12
    [摘要](810) [HTML](0) [PDF 623.55 K](847)
    摘要:
    目的 对制何首乌5种主要药效/毒效成分没食子酸、大黄素、二苯乙烯苷、大黄素甲醚和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进行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研究。方法 分别采用平衡溶解度法和外翻肠囊法研究各代表成分的溶解度和渗透性,采用2种软件Pipeline Pilot 7.5和ChemDraw 7.0预测各成分的溶解性和渗透性参数,采用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标准分别对代表成分实测值与预测值进行经典BCS分类研究,同时评估其相关性。结果 初步判定制何首乌中大黄素、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及大黄素甲醚为BCS IV类药物;二苯乙烯苷和没食子酸属于BCS Ⅲ类成分,渗透性是其吸收过程中主要限制因素。蒽醌类化合物的BCS分类研究存在差异,软件预测存在假阳性。结论 采用体外生物利用度快速评价方法对制何首乌中5种主要药效/毒效成分进行BCS分类研究,为中药体内吸收预测和体外安全性评价提供研究思路和实验范例。
    15  温度与时间对祖师麻后交联凝胶贴膏流变学特性影响研究
    李真真,万玲娟,王继龙,魏舒畅,刘晓霞,石盘棋,孙晓燕
    2020, 51(13):3457-346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13
    [摘要](969) [HTML](0) [PDF 818.46 K](902)
    摘要:
    目的 为祖师麻后交联凝胶贴膏在贮存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条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线性粘弹区、模量、屈服应力、相位角、复合黏度、蠕变柔量作为评价指标,通过高级旋转流变仪对祖师麻后交联凝胶贴膏基质进行振幅扫描、频率扫描、温度扫描和蠕变测试,分别得到样品在室温、-20℃及-50℃下贮存1、3、8、13 d的弹性模量、黏性模量、相位角、复合黏度、蠕变柔量、屈服应力的相关数据。结果 祖师麻后交联凝胶贴膏所有样品均表现为弹性特征,状态稳定;经不同条件贮存后状态依旧稳定,分散性更好;贮存8、13 d时样品的剥离强度减弱;-50℃下贮存13 d时样品保型性降低。结论 含后交联凝胶基质的祖师麻贴膏在0℃以下存放3 d时,状态稳定,分散性、初黏力、剥离强度和保型性良好。
    16  双氢青蒿素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及其机制研究
    费伟东,叶轶青,陈玥,吴晓东,宋倩倩,姚瑶,郑彩虹
    2020, 51(13):3473-348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15
    [摘要](1852) [HTML](0) [PDF 8.31 M](2124)
    摘要:
    目的 阐明双氢青蒿素(DHA)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检测DHA与FeSO4体外芬顿样(Fenton)反应生成氧自由基(·OH)的能力;MTT法检测DHA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毒性(包括FeSO4与去铁胺预处理组)。MTT法考察谷胱甘肽(GSH)与铁死亡抑制剂(Fer-1)对DHA细胞毒性的影响;采用DCFH-DA染料考察DHA(包括FeSO4预处理组)诱导的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能力;采用C11-BODIPY581/591与DiO分别考察DHA(包括FeSO4预处理组)对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生成能力以及细胞膜结构的影响;利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试剂盒测定DHA(包括FeSO4预处理组)对HepG2细胞内GPX-4活性的影响。结果 Fe2+能够催化DHA发生芬顿样反应并生成·OH;DHA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9.96±8.78)μmol/L,FeSO4与去铁胺分别能够增加或者降低DHA的细胞毒性;DHA处理后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升高,细胞形态变大,细胞膜呈散点状分布并呈现解离状态。FeSO4预处理组与DHA组相比较进一步增加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并且细胞膜形态完全破坏。FeSO4能够增强DHA对GPX-4活性的抑制作用。结论 DHA通过芬顿样反应升高细胞内活性氧而最终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另外,外源性铁可以加速DHA发生芬顿样反应进而加速肿瘤细胞铁死亡的发生与发展。
    17  基于粪便代谢组学技术的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
    吕梦,王雅泽,赵迪,赵思俊,李顺勇,秦雪梅,刘晓节
    2020, 51(13):3482-349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16
    [摘要](1016) [HTML](0) [PDF 934.44 K](731)
    摘要:
    目的 应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大鼠粪便中内源性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变化,并评价逍遥散的改善作用,探讨其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CUMS造模程序建立抑郁模型,采用1H-NMR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研究CUMS抑郁大鼠粪便代谢物谱的变化、鉴定相关代谢标志物并构建代谢通路。结果 在抑郁大鼠粪便样本中共筛选10种与抑郁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天冬酰胺、天冬氨酸、乳酸和丙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而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丙氨酸和脯氨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与模型组相比,逍遥散能显著升高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和脯氨酸的水平,能显著降低天冬酰胺、乳酸和丙酸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CUMS抑郁大鼠粪便中6条代谢通路发生了显著变化:包括(1)氨基酰tRNA生物合成,(2)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3)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4)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代谢,(5)苯丙氨酸代谢以及(6)丙酮酸代谢。而逍遥散可显著回调(2)、(3)、(4)、(5)和(6)条代谢通路。结论 逍遥散可能通过调控氨基酸代谢、糖代谢和肠道微生物的代谢等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
    18  基于LC/IT-TOF-MS技术的雷公藤甲素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代谢组学研究
    马光朝,章从恩,马致洁,吴昊,浦仕彪
    2020, 51(13):3493-35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17
    [摘要](865) [HTML](0) [PDF 663.64 K](1007)
    摘要:
    目的 通过代谢组学方法分析雷公藤甲素(TP)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探讨TP干预UC的代谢途径和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P组,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UC小鼠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技术检测小鼠血清样本,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各组小鼠血清代谢差异进行表征,筛选出血清中潜在的差异代谢物及可能的代谢通路。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发现并鉴定出胆酸、牛黄胆酸、鹅去氧胆酸、瓜氨酸、胍基丁酸、氨基乙酸、顺乌头酸等15个差异代谢物。与模型组比较,给予TP干预后,上述潜在差异代谢物有向正常水平回调的趋势。结论 代谢组学分析揭示TP对UC小鼠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有关。
    19  麦冬皂苷D对高脂饲养ApoE-/-小鼠血脂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陈奕澔,张雅心,江伟豪,罗尚菲,饶文婷,黄凯,刘晓瑜,陈育尧,刘孟华,周凤华
    2020, 51(13):3501-350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18
    [摘要](923) [HTML](0) [PDF 1.31 M](918)
    摘要:
    目的 研究麦冬皂苷D(ophiopogonin D,OP-D)对高脂饲养ApoE-/-小鼠血脂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6周龄雄性ApoE-/-小鼠24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OP-D组[0.5 mg/(kg·d)]和辛伐他汀组[5 mg/(kg·d)];雄性C57BL/6小鼠6只为空白组。造模12周后,连续给药12周。给药结束后收集小鼠新鲜粪便,检测菌群情况;分离小鼠血清检测血脂水平,制备肝脏切片染色观察损伤情况。结果 OP-D能够降低小鼠因高脂饮食引起的体质量增加,抑制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升高,改善肝脂肪变性,并多种水平上调控肠道菌群失调。结论 OP-D可能通过改善高脂饲养的ApoE-/-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影响其血脂水平和肝脂肪变性。
    20  火麻仁油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肠道功能调节作用研究
    李根林,郭晨阳,吴宿慧,李寒冰,孙静雅
    2020, 51(13):3509-351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19
    [摘要](720) [HTML](0) [PDF 694.00 K](842)
    摘要:
    目的 探讨火麻仁油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72只昆明小鼠分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金双岐组)、火麻仁油(分别为12.0、6.0、3.0 mL/kg)组,雌雄各半。对照组每天颈背部sc生理盐水,其他5组sc 1%D-半乳糖水溶液造模,给药体积为10 mL/kg;1 h后对照组ig生理盐水,其他各给药组ig不同剂量的药物,给药体积为20 mL/kg,连续ig 42 d,给药结束后,观察体质量变化;留取回盲部近端肠管组织及盲肠、结肠内粪便。通过革兰氏染色分别检测革兰阳性杆菌(G+b)、阴性杆菌(G-b)、阳性球菌(G+c)、阴性球菌(G-c)菌群数量;称取盲肠质量计算盲肠系数,并通过HE染色观察回肠黏膜变化;测定结肠粪便pH值;气相色谱法检测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的含量。结果 火麻仁油可以上调杆菌的比值,降低球菌的比值,降低盲肠系数及结肠pH值;显著改善模型动物的结肠病理变化,使黏膜上皮完整,腺体排列整齐,杯状细胞丰富,绒毛丰富;能显著升高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的含量(P<0.01),显著降低异戊酸的含量(P<0.05)。结论 所测高、中、低3个质量浓度的火麻仁油均可优化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模型的肠道菌群结构,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可为火麻仁的临床应用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21  痹祺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评价
    夏璇,王焕锐,吕媛,黄清春
    2020, 51(13):3518-352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20
    [摘要](1025) [HTML](0) [PDF 483.98 K](897)
    摘要:
    目的 探索痹祺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KOA影像学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试验对象为100例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风湿科门诊就诊的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痹祺胶囊治疗)50例和对照组(骨化三醇胶囊+碳酸钙D3片治疗)50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WOMAC评分)、疼痛的视觉模拟(VAS)评分以及磁共振膝关节评分(MRI osteoarthritis knee Score,MOAKS评分)的变化,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及不良事件。结果 共纳入患者100例,脱落16例,纳入分析84例。治疗组在治疗24周后WOMAC评分以及24周与0周WOMAC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痹祺胶囊对WOMAC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24周后MOAK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对于未使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的患者,在治疗24周后,治疗组MOAK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未使用NSAIDs药物的患者中,痹祺胶囊对MOAKS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共有2例,对照组有1例发生不良反应,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痹祺胶囊可以更好地改善KOA患者的关节僵硬和功能状态,可以更好地改善未合并服用止痛药患者膝关节影像学。
    22  基于比较转录组的夏枯草组织差异表达分析
    朱畇昊,张梦佳,李璐,赵乐,董诚明
    2020, 51(13):3523-352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21
    [摘要](637) [HTML](0) [PDF 657.30 K](844)
    摘要:
    目的 分析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果穗、茎、叶片转录组,挖掘夏枯草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功能及调节基因。方法 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夏枯草不同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从差异表达的基因中鉴定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的相关酶基因。结果 在夏枯草的3个不同组织的转录本中,共有8 270个Unigenes在至少2个样品间差异显著。对不同组织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织中苯丙素类生物合成的基因表达均有较大的变化。在夏枯草差异基因中分别搜索三萜类和酚酸类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共鉴定到31个三萜类生物合成相关的Unigene,16个酚酸类生物合成相关的Unigenes,113个P450相关的Unigenes。结论 本研究为后续发掘夏枯草次生物质代谢合成途径相关功能基因提供依据,也为夏枯草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调控研究奠定基础。
    23  基于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草豆蔻基因组研究
    郑燕,何志凯,姚梦鹃,郭云端,陈曦荣,涂梦薇,张勇洪,李琛
    2020, 51(13):3530-353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22
    [摘要](994) [HTML](0) [PDF 672.16 K](805)
    摘要:
    目的 对药食同源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进行基因组调研分析,完善草豆蔻基因组遗传信息。方法 研究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基于K-mer分析手段来研究草豆蔻基因组的大小及杂合度,利用MISA方法分析可能的SSR分子标记。结果 草豆蔻的基因组大小为1.60 Gb,基因组杂合度为0.44%,重复序列比例为72.72%;在基因组序列中,进行SSR分子标记分析,共鉴定出了364 395个SSR,其中,单、双、三核苷酸重复模体的比例较高,分别占比64.25%、24.05%、10.31%;从测序得到的350 bp文库中,随机取10 000条单端reads,与NT库进行BLAST比对,发现草豆蔻的近缘物种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和小豆蔻Elettaria cardamomum上的reads数分别占比对上NT库reads数的12.89%和12.36%。结论 通过对草豆蔻植物的基因组大小、杂合度调查及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草豆蔻物种基因组属于高重复、大基因组的复杂基因组,这为草豆蔻的资源保护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品种选育提供了遗传信息支撑。
    24  混合丛枝菌根真菌接种时期对滇重楼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杨玲,杨敏,郭冬琴,潘兴娇,张杰,张蓝月,周浓
    2020, 51(13):3535-354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23
    [摘要](849) [HTML](0) [PDF 707.94 K](711)
    摘要:
    目的 研究混合丛枝菌根(AM)真菌不同接种时期对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yunnanensis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室内盆栽法,分别将滇重楼种子、1年生苗、2年生苗接种混合AM真菌,于灭菌土壤基质中进行共生培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内源激素玉米素核苷(ZR)、赤霉素(GA)、吲哚乙酸(IAA)和脱落酸(ABA)含量。结果 混合AM真菌对不同时期,不同种源的滇重楼根状茎和根中内源激素ZR、GA、IAA、ABA含量变化的影响不尽相同。整体上,与对照组比较,野生种源和栽培种源滇重楼根状茎和根的ZR和GA内源激素含量均呈增加趋势,ABA含量均呈减少趋势。滇重楼根状茎和根中IAA/ABA、GA/ABA、ZR/ABA增大。结论 1年生苗期接种S2、S6型混合AM真菌,对促进滇重楼幼苗根状茎和根生长的综合效果最佳。
    25  黑果枸杞基茎丛生芽诱导及植株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李娜,黄衡宇,曾彪
    2020, 51(13):3545-355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24
    [摘要](875) [HTML](0) [PDF 655.54 K](1003)
    摘要:
    目的 优化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离体培养方法及条件,探索有效增殖方式,筛选适宜的植株再生途径,建立其人工高效繁殖技术体系。方法 以无菌实生苗带1~2个节的茎段为材料,采用MS、改良的MS1以及改良的MS2为基本培养基,通过单因素、完全组合及L9(34)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植物激素种类及其质量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腋芽萌发、基茎不定丛芽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 在MS+NAA 1.0 mg/L+6-BA 0.1 mg/L培养基中,可诱导出大量愈伤组织,但其再分化能力较弱,培养35 d后最高增殖系数仅为4.36;而在MS+NAA 0.1 mg/L+6-BA 0.05 mg/L+KT 0.5 mg/L中培养,随着腋芽萌发,茎段与培养基接触的节处开始膨大并出现不定芽点,萌发出基茎丛生芽,发生率达100%,培养45 d增殖系数最高可达到42.84;试管苗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改良的MS1+NAA 1.0 mg/L,培养40 d后生根率达98.9%;试管苗经炼苗后移栽成活率90%以上。结论 研究通过基茎丛生芽这一全新的增殖途径,成功建立了黑果枸杞体外高效再生体系,不仅大大提高了试管苗的产量及品质,也为枸杞属其他植物的体外快繁提供了另一思路。
    26  巴戟天及根皮与木心UPLC特征指纹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研究
    张志鹏,梁丽金,徐杰,林伟雄,丁青,钟文峰,鲁云
    2020, 51(13):3554-356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25
    [摘要](782) [HTML](0) [PDF 680.50 K](780)
    摘要:
    目的 建立基于UPLC特征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研究巴戟天Morindae Officinalis Radix及根皮与木心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UPLC技术建立巴戟天根皮与木心环烯醚萜类和寡聚糖类特征指纹图谱,结合相似度分析、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 分别建立了巴戟天及根皮与木心环烯醚萜类和寡聚糖类UPLC特征指纹图谱,并分别确定了12个和20个共有峰,巴戟天根皮与木心UPLC特征指纹图谱差异性明显。结论 巴戟天环烯醚萜类和寡聚糖类UPLC特征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分析能够整体、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巴戟天根皮与木心的差异性,为巴戟天去木心必要性提供了依据。
    27  减压提取及其联合技术在中药挥发油中的研究进展
    喻芬,万娜,伍振峰,李远辉,王雅琪,杨明
    2020, 51(13):3561-356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26
    [摘要](1092) [HTML](0) [PDF 537.89 K](999)
    摘要:
    随着中药挥发油应用领域的扩大,新型提取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日益增多。减压蒸馏提取作为一种新型的工艺,通过调控真空度实现溶剂沸点降低,可以保持溶剂处于低温沸腾状态,使挥发油成分不易被破坏。通过文献调研和分析统计,综述减压技术的提取原理、优缺点、应用现状及新型技术与减压提取联合在中药挥发油提取中的应用现状,主要包括瞬时控制压降法、超声联合减压提取、微波联合减压提取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联合减压提取。基于这些新技术和新工艺在中药挥发油中的实际应用,对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为中药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和设备升级提供新思路。
    28  中药血清谱效学研究现状概述
    朱春胜,姜卓希,李佳静,张冰
    2020, 51(13):3569-357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27
    [摘要](1024) [HTML](0) [PDF 539.56 K](865)
    摘要:
    目前,国内外对中药物质基础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植化分离法、药理活性示踪法、色谱法等,上述方法为阐明中药物质基础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如何形成一套既能较好的体现中药“整体观”特色,又能反映中药发挥药效的多成分特点研究模式,已成为业内学者探索的重要方向。中药血清谱效学是在谱效理论研究基础上,以体内血清化学指纹图谱及相应的药效学开展的中药物质基础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中药血清谱效学的研究思路进行抽提,对其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对中药血清谱效学的研究瓶颈进行剖析和探讨,以期为更好地揭示中药发挥药效的实质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中药血清谱效学的研究思路进行抽提,对其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对中药血清谱效学的研究瓶颈进行剖析和探讨,以期为更好地揭示中药发挥药效的实质提供参考和借鉴。
    29  四逆散镇静催眠作用研究进展及其新药开发的策略分析
    张育贵,张淑娟,牛江涛,辛二旦,司昕蕾,边甜甜,李东辉,吴红伟,李越峰
    2020, 51(13):3575-358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28
    [摘要](925) [HTML](0) [PDF 534.89 K](1096)
    摘要: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用于治疗阳郁厥逆证,后世医家取其疏肝理脾之功,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有一定疗效。研究表明,四逆散具有类似地西泮的镇静催眠作用和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所致睡眠障碍的作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没有收录四逆散相关成方制剂,故将四逆散开发为适用于临床的新药制剂有一定意义。通过对四逆散镇静催眠和改善PTSD所致睡眠障碍作用的文献报道进行整理归纳,对镇静催眠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效物质基础、药动学等研究及其改善PTSD所致睡眠障碍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梳理。基于四逆散镇静催眠作用的现代研究提出符合中医理论“安神”的新功效,从而完善四逆散适用范围,为其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根据我国中医药各类法律法规,分析四逆散遴选入古代经典名方的可能性,并以此分析四逆散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研发的关键性问题;然后从四逆散院内制剂的开发及其中药新药研发2个途径剖析,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展望,为开发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安神”的中药新药制剂提供参考。
    30  松萝属地衣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刘冰倩,王晶晶,贾妍,张磊,窦志英,郝昱,张莉莉,王莉宁
    2020, 51(13):3585-359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29
    [摘要](1064) [HTML](0) [PDF 482.54 K](916)
    摘要:
    松萝属地衣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药用历史,其特殊的菌藻共生体系促生了独特的药用价值。具有清热解毒、舒筋活血、清肝明目、止咳化痰等传统功效,主治痰疟、感染和外伤等,入方剂可治温疫、水肿病症。松萝属地衣主要含有多取代单苯环类、二苯并呋喃类、缩酚酸类等化学成分,二苯并呋喃类及缩酚酸类是其主要活性成分。松萝属地衣粗提物及单体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肿瘤、调脂及保肝等多种生物活性。现对近年来松萝属地衣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后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31  不合格中药饮片被标示企业否认生产问题的应对策略
    刘文,王翀,朱炯,胡增峣
    2020, 51(13):3596-36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30
    [摘要](511) [HTML](0) [PDF 386.28 K](877)
    摘要:
    药品抽检中,销售和使用环节抽样的不合格中药饮片在监管过程中经常遇到标示生产企业否认生产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梳理药品追溯的政策法规,搜集药品质量通告中不合格中药饮片标示生产企业否认生产的情况,借鉴ICHQ9的风险管理工具HACCP进行风险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分析,建议加强中药饮片追溯法治建设,建全追溯体系,彻查问题产品来源,加强药材市场监管和零售、使用环节监管,联合惩戒制假和故意否认生产行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32  产业集群视域下中药材供应链协同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刘峥
    2020, 51(13):3601-360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13.031
    [摘要](717) [HTML](0) [PDF 479.44 K](1021)
    摘要:
    产业集群视域下,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挑战,其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供应链协同管理提升中药材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力。中药材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药材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其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产业条件;产业集群视域下,中药材供应链也呈现出特有的结构特征。通过剖析中药材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和中药材供应链的结构特征,在厘清产业集群视域下中药材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内涵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在宏观层面建立供应链协同管理机制、在中观层面重构供应链业务流程体系、在微观层面优化供应链功能协同模式来构建中药材供应链协同管理体系。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