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50卷第2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目录
    2019, 50(23):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
    [摘要](219) [HTML](0) [PDF 5.02 M](844)
    摘要:
    2  封面
    2019, 50(23):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00
    [摘要](243) [HTML](0) [PDF 2.81 M](876)
    摘要:
    3  海洋天然产物的高效发现与成药性研究
    朱伟明
    2019, 50(23):5645-565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01
    [摘要](929) [HTML](0) [PDF 6.60 M](1380)
    摘要:
    海洋天然产物是现代海洋药物的泉源,但其先导性强、成药性弱。如何快速、高效地发现新的活性海洋天然产物并进行成药性优化是海洋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思路。为此,从海洋天然产物的生源与特点、其特异生产力海洋微生物及其丰产与优产策略、海洋天然产物的成药性改造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4  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海洋中药研究进展
    陈玫伶 郝二伟 杜正彩 李聪 谢金玲 赵媛媛 侯小涛 邓家刚
    2019, 50(23):5653-566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02
    [摘要](1113) [HTML](0) [PDF 7.16 M](1149)
    摘要:
    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疾病具有致病性强、发病率高、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目前临床多采用化学药对抗病毒性疾病,但化学药治疗效果不显著且多具有毒副作用,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中药有效成分的复杂性使其可多层次、多靶点发挥抗病毒作用,而海洋中药物种丰富多样,已有研究证明海洋中药存在较好的抗病毒效果且毒副作用低,因此海洋中药抗病毒的研发和应用将在未来引起更多关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海洋中药学》收录的250种海洋中药中进行筛选,对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海洋中药进行综述,以期对海洋中药抗病毒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5  三烯霉素J——来自深海细菌Ochrobactrum sp.的新安莎霉素
    王聪 崔同旭 王冬阳 朱伟明
    2019, 50(23):5661-566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03
    [摘要](1025) [HTML](0) [PDF 934.01 K](1047)
    摘要:
    目的 探究深海来源细菌Ochrobactrum sp.OUCMDZ-2164中的细胞毒活性代谢产物。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紫外、红外、质谱、核磁共振及圆二色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和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分别评价化合物对乳腺癌MCF-7细胞和肺癌A549细胞及慢性髓性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 从细菌Ochrobactrum sp.OUCMDZ-2164的发酵产物中分离获得了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去甲基三烯霉醇(1)、flazin(2)、flazin-3-carboxylic acid(3)和胸腺嘧啶(4)。化合物1在10 μmol/L浓度下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61.5%。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安沙霉素类化合物,命名为三烯霉素J,其具有一定的乳腺癌细胞毒活性。
    6  瘤背石磺中1个新的酰胺类化合物
    王博闻 陈德力 马国需 刘洋洋 许旭东 刘平怀
    2019, 50(23):5666-566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04
    [摘要](1212) [HTML](0) [PDF 3.56 M](884)
    摘要:
    目的 研究海洋特色资源——瘤背石磺Onchidium verruculatum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薄层色谱(TLC)检识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并结合MTT法测定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BEL-7042、人肺腺癌细胞A549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瘤背石磺的黏液及肌肉组织中分离出1个新的酰胺类化合物,N-(2-羟基-4-甲氧基-5-甲基苯基)甲酰胺(1),化合物1对A549和BEL-7402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1.5、19.4 μg/mL。结论 化合物1为1个新的酰胺类化合物,命名为石磺甲酰胺,且对人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7  海藻羊栖菜全草化学成分研究
    王思玉 向俊 汪玉梅 韦霞 冯婵 范倩 张翠仙
    2019, 50(23):5670-567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05
    [摘要](958) [HTML](0) [PDF 6.22 M](965)
    摘要:
    目的 研究海洋中药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MCI和ODS及半制备HPLC等柱色谱技术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现代波谱技术(NMR、MS、ORD等)并与文献物理常数对照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羊栖菜全草的5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依次为羽扇豆酮(1)、鲍尔山油柑烯酮(2)、β-香树脂酮(3)、α-香树脂酮(4)、黑麦草内酯(5)、异黑麦草内酯(6)、(3S,5R,6S,7E)-5,6-环氧-3-羟基-7-大柱香波龙烯-9-酮(7)、(R)-去氢催吐萝芙醇(8)、24-乙基-4,24(28)-胆甾二烯-3-酮(9)、岩藻甾醇(10)、29-氢过氧基豆甾-5,24(28)-二烯-3β-醇(11)、24-氢过氧基-24-乙烯基胆甾醇(12)、马尾藻甾醇(13)、(24R)-豆甾-5,28-二烯-3β,24-二醇-7-酮(14)、二氢槲皮素(15)、金色酰胺醇乙酸酯(1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7)、单棕榈酸甘油酯(18)、棕榈酸甲酯(19)。结论 从羊栖菜全草中分离并确定的化合物结构类型,涉及三萜及倍半萜类、高度氧化甾醇和生物碱等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47814~19均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8  红树植物瓶花木枝叶中化学成分研究
    李玉洁 唐浩轩 李娟 谢澜 曹雯清 刘艳萍 付艳辉
    2019, 50(23):5677-568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06
    [摘要](1214) [HTML](0) [PDF 3.30 M](906)
    摘要:
    目的 研究红树植物瓶花木Scyphiphora hydrophyllacea枝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综合运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系统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瓶花木枝叶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坡模酮酸(1)、蔷薇酸(2)、达玛二烯醇乙酸酯(3)、古柯二醇(4)、羽扇豆醇乙酸酯(5)、30-醛基羽扇豆醇(6)、山楂酸(7)、23-羟基熊果酸(8)、β-香树脂酮(9)、刺槐素(10)、金圣草黄素(11)、棕矢车菊素(12)、熊竹山姜素(13)、异樱花素(14)、花旗松素(15)、lyoniresinol(16)、杜仲树脂酚(17)和蛇菰脂醛素(18)。其中,化合物1~9为三萜类化合物,10~15为黄酮类化合物,16~18为木脂素类化合物。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瓶花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9  侧扁软柳珊瑚中倍半萜和甾烷类化学成分研究
    陈显强 高程海 邢楠楠 杨斌 柴兴云 孙见凡 刘永宏
    2019, 50(23):5683-568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07
    [摘要](921) [HTML](0) [PDF 5.43 M](941)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国南海侧扁软柳珊瑚Subergorgia suberos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中压制备色谱、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薄层制备色谱(PTLC)等手段从侧扁软柳珊瑚中的乙醇提取物分离次生代谢产物。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技术结合参考文献数据对照方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倍半萜和甾烷类化合物共14个,其结构分别鉴定为subergorgic acid methyl ester(1)、2β-hydroxy subergorgic acid methyl ester(2)、subergorgic acid(3)、suberosenol A(4)、suberosenol B(5)、suberosenone(6)、suberosanone(7)、3β-羟基-5β-孕甾-20-酮(8)、3β-羟基-5α-孕甾-20-酮(9)、3α-羟基-5β-孕甾-20-酮(10)、孕甾-4-烯-3,20-二酮(11)、3β-羟基-5-烯-孕甾-20-酮(12)、胆甾醇(13)、过氧麦角甾醇(14)。结论 化合物510首次从软柳珊瑚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首次从侧扁软柳珊瑚S. suberosa中分离得到。
    10  半红树植物玉蕊枝叶化学成分研究
    郭嘉铭 于绡梅 苏芹婷 张威 戴莹莹 刘艳萍 付艳辉
    2019, 50(23):5690-569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08
    [摘要](912) [HTML](0) [PDF 5.16 M](927)
    摘要:
    目的 研究半红树植物玉蕊Barringtonia racemosa枝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系统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并通过与文献中报道的数据进行对照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 从半红树植物玉蕊枝叶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杨素(1)、阿亚黄素(2)、芫花素(3)、鼠李柠檬素(4)、小麦黄素(5)、五桠果素(6)、5,3'-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7)、5,7,3',4'-四甲氧基黄酮(8)、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9)、petasitolone(10)、sarmentol F(11)、dehydrovomifoliol(12)、blumenol A(13)、10-hydroxyaristolan-9-one(14)、麦珠子酸(15)、齐墩果内酯(16)和11,12-去氢熊果酸内酯(17)。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玉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1  《神农本草经》海洋中药品种考证
    吴东阳 郝二伟 覃文慧 杜正彩 范丽丽 侯小涛 邓家刚
    2019, 50(23):5696-570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09
    [摘要](1323) [HTML](0) [PDF 8.25 M](886)
    摘要: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现代学者在《神农本草经》学术思想上的研究成果颇丰,在药物研究方面多偏向于陆生和淡水生中药的研究,对于其中海洋中药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同时,所见文献对于《神农本草经》中海洋中药的品种数尚存争议。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结合现代海洋药物研究及生物学、矿物学、历史地理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对《神农本草经》所载海洋中药的品种分类、生境分布、不同文献对《神农本草经》海洋中药品种与数量记述的差异等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历来存有异议的11个品种进行深入的考证,提出《神农本草经》共收载海藻、牡蛎、大盐等12味海洋中药,为《神农本草经》海洋中药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2  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自组装法制备葛根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口服纳米粒的处方与工艺研究
    颜洁 关志宇 朱卫丰 钟凌云 吴文婷 邹斌 李娜 陈鸿
    2019, 50(23):5706-571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10
    [摘要](1065) [HTML](0) [PDF 6.70 M](1156)
    摘要:
    目的 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筛选壳聚糖/海藻酸钠自组装制备葛根素纳米粒(Pur-NPs)的最优处方。方法 采用自组装法制备葛根素壳聚糖/海藻酸钠纳米粒(Pur-CS/SA-NPs),以壳聚糖质量浓度、壳聚糖pH值、海藻酸钠质量浓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超声功率、投药量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多分散指数(PDI)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考察,利用Box-Behnken效应面设计法筛选最优处方,将最优处方进行表征及体外释放实验。结果 得到优化后自组装法最优的处方为壳聚糖质量浓度0.45 mg/mL,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0.07 mg/mL,壳聚糖pH值4.33,转速316.49 r/min。为了实验操作方便,将最优处方定为壳聚糖质量浓度0.45 mg/mL,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0.07 mg/mL,壳聚糖pH值为4.3,转速300 r/min,平行3次实验进行验证,所得纳米粒包封率(89.056±1.680)%、载药量(44.528±0.840)%、平均粒径(208.327±1.870)nm、PDI 0.131±0.006。经过表征,纳米粒形态完好,由体外释放实验可知,纳米粒经过拟合所符合的方程为Higuchi模型,且在释放过程中无突释现象,表明纳米粒在体外释放良好。结论 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了Pur-CS/SA-NPs的处方,以平均粒径、PDI、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评价该模型,且经过表征及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该模型预测性良好。
    13  不同干燥方法对三七药材外观性状与内在结构及其品质的影响
    刘勇 徐娜 陈骏飞 杨野 肖红伟 雷咪 陈美兰 刘大会
    2019, 50(23):5714-572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11
    [摘要](1014) [HTML](0) [PDF 8.38 M](887)
    摘要:
    目的 揭示不同初加工干燥方法(阴干、晒干、冻干及热风干燥)对三七药材外观性状和内在结构及其品质的影响规律,为筛选适宜三七产地初加工的干燥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比较阴干、晒干、冻干及热风干燥对三七的干燥速率和干燥后三七药材的复水速率、外观性状、折干率、密度、灰分、醇提物和内在成分(三七素,皂苷类成分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Rb1、Rd、Re,以及还原糖、总糖)含量的影响。结果 鲜三七采用阴干法干燥,干燥速率缓慢,耗时约473 h,但药材外观品质较优,质地坚实,复水速率慢,且总皂苷、三七素等内在成分含量均较高。经晒干法处理后,三七药材干燥速率也较缓慢,但因干燥周期长,药材淀粉、糖分等分解较多,致使三七药材断面泛白部分明显。鲜三七采用热风干燥时,干燥速率加快,耗时大幅缩短,其中40℃低温干燥时药材外观性状与阴干法具有相似性,干燥后药材质地较坚实,除三七素含量有所降低,皂苷成分与阴干法无明显差异;而50℃与60℃高温干燥,由于脱水速率过快导致三七药材空心不坚实,复水速率快,并导致鲜三七内容物外溢产生糖焦化现象,药材断面颜色随烘干温度升高变成棕褐色,并促使淀粉分解,总糖与还原性糖含量明显升高。冻干法干燥的药材复水速率极快,内部质地松泡多孔,质地变轻,但其皂苷成分和三七素等有效成分最高。结论 从外观性状、药效成分含量及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阴干法处理后的药材质地坚实,内部结构紧密,外观性状较好,且药效成分含量较高,三七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以阴干为宜;若药材加工量大,需缩短干燥加工时间,三七药材产地加工可以采用40℃左右的热风干燥工艺,其干燥加工药材接近阴干法处理;若进行三七中药效成分等提取物的生产,可以适当采用冻干法进行三七干燥。
    14  基于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的羌活饮片质量评价研究
    崔曰新 张景珍 王思雨 高慧 张瑶 王新杰 孙振阳 王英姿 董玲 孙裕
    2019, 50(23):5724-573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12
    [摘要](1005) [HTML](0) [PDF 5.19 M](962)
    摘要:
    目的 将熵权法与灰色关联度法相结合进行羌活饮片质量多指标综合评价研究。方法 测定42批不同来源的羌活饮片样品中羌活醇、异欧前胡素、挥发油、醇浸出物和水浸出物5个主要指标的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度法,以熵权法所得权重作为分辨系数(ρ),构建羌活饮片质量评价模型。结果 不同来源的42批羌活饮片的相对关联度值的范围为0.241 1~0.679 5,不同批次的羌活饮片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可溯源饮片,测得的相对关联度较大,质量排序靠前,表明实施饮片标准化管理有利于羌活饮片质量控制;2种方法排名前5的样品为S16、S18、S17、S34、S33。结论 基于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法所建立的新的质量评价模型可用于羌活饮片的质量评价,熵权法赋权提高了灰色关联度法的可靠性及羌活饮片质量评价的科学性。
    15  解郁安神凝胶贴膏剂的处方优选与质量评价
    管咏梅 宋昕祁 刘佳 龚丽霞 胡育森 陈丽华 臧振中
    2019, 50(23):5731-573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13
    [摘要](1086) [HTML](0) [PDF 6.13 M](917)
    摘要:
    目的 优选解郁安神凝胶贴膏剂(JAGP)处方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以黏力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处方,对JAGP中的甲基丁香酚、榄香素、β-细辛醚、α-细辛醚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对其体外透皮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筛选出的空白凝胶贴膏剂最优处方为3% NP700、36%甘油、4% PVP K30及0.08%甘羟铝;所制备的凝胶贴膏含膏量为217.4 mg/cm2,凝胶贴膏剂中总指标有效成分为5.77 mg/贴;经皮给药24 h,甲基丁香酚、榄香素、β-细辛醚和α-细辛醚单位时间累积渗透量分别为(81.798 6±14.872 6)、(72.110 2±17.776 1)、(146.390 6±33.794 1)、(5.522 6±1.279 6)μg/cm2,甲基丁香酚、榄香素、β-细辛醚、α-细辛醚体外扩散均符合零级方程。结论 制得的JAGP符合相关质量要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释药性。
    16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超滤与络合萃取反萃取技术耦合制备甘草素工艺的研究
    石盘棋 刘晓霞 孙晓燕 王继龙 魏舒畅 周博 蒲红利
    2019, 50(23):5739-574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14
    [摘要](881) [HTML](0) [PDF 4.75 M](988)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从甘草超滤液中制备甘草素的工艺路线。方法 以甘草素保留率为指标,采用U5(53)均匀设计优化超滤工艺;以萃取率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络合萃取工艺;以甘草素反萃取率为指标,确定反萃取甘草素的工艺条件。结果 甘草素的最佳超滤条件为孔径10 nm的无机陶瓷膜、压力0.12 MPa、料液温度25℃,甘草素保留率98.74%;1%三烷基氧化膦(TRPO)、萃取10 min、5 mL有机相溶液为最佳络合萃取条件,甘草素萃取率99.44%;12.5 mmol/L NaOH水溶液为最佳反萃取剂,反萃取率98.88%。结论 作为一种新兴的中药萃取技术,超滤-络合萃取反萃取技术具有高选择、高效、萃取剂循环利用等优点,可为甘草素的研究提供一种全新的制备技术。
    17  连栀矾溶液不同储存条件下主要活性成分变化研究
    叶羊 张晓喻 杜娟 薛艾莲 杨梅 谢洁 袁学刚 杨向东
    2019, 50(23):5745-575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15
    [摘要](1017) [HTML](0) [PDF 7.54 M](896)
    摘要:
    目的 考察连栀矾溶液在不同储存条件下其所含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为连栀矾溶液的应用及质量提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Eclipse Agilen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0.1%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38 nm,柱温25℃。建立连栀矾溶液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用于测定分析其在密封及非密封储存条件下主要活性成分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 所建立并采用的连栀矾溶液HPLC指纹图谱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均符合要求,可用于连栀矾溶液化学成分的分析。2种储存条件下不同时间点的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值均大于0.95;利用外标指认法及光谱特征分析共指认出连栀矾溶液中的9种活性成分,其中的生物碱类物质(包括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盐酸药根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在2种储存条件下均无显著变化,但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和栀子苷含量显著降低,京尼平含量在前3个月增加但超过3个月后其含量有所降低。推测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及栀子苷能被溶液中的酶转化为京尼平,而京尼平也可能会被微生物产生的其他酶所降解。结论 连栀矾溶液在6个月的储存时间内,仍然存在成分的转化,这可能与储存过程中相关酶的作用有关。为提高每批次产品的质量一致性,建议可采用新的终点判断方法并在发酵炮制结束后对其采取酶的灭活和灭菌处理。
    18  玉泉丸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6个成分定量分析
    祁航 谢涛 吕东峰 张春腾 李伟 于德红
    2019, 50(23):5753-575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16
    [摘要](920) [HTML](0) [PDF 5.10 M](828)
    摘要:
    目的 建立玉泉丸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玉泉丸中6种成分含量,为玉泉丸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Symmetery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建立11批玉泉丸HPLC指纹图谱,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A版)、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进行评价,同时测定葛根素、大豆苷元、毛蕊花糖苷、五味子醇甲、甘草酸及甘草苷的含量。结果 建立了玉泉丸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共有峰12个,各批相似度均在0.9以上。多成分定量分析条件通过方法学考察,6个成分加样回收率均在92.06%~109.34%,RSD均在0.22%~2.76%。11批玉泉丸中葛根素、大豆苷元、毛蕊花糖苷、五味子醇甲、甘草酸及甘草苷含量范围分别为0.838~2.777、0.550~1.014、0.312~0.618、0.023~0.092、1.154~1.674、0.035~0.052 mg/g。结论 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同时测定的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可为玉泉丸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学参考。
    19  黄独素B的体外代谢通路及其代谢产物研究
    杜乐梅 付淑军 吴增光 胡鹏 刘昌孝 何新
    2019, 50(23):5760-576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17
    [摘要](675) [HTML](0) [PDF 6.04 M](945)
    摘要:
    目的 基于体外代谢模型对黄独素B的代谢稳定性、主要CYP450代谢酶表型及其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黄独素B分别在人肝微粒体(HLM)和大鼠肝微粒体(RLM)中共同孵育,采用UPLC-MS/MS检测孵育液中剩余的黄独素B含量,分析其在HLM和RLM中的代谢稳定性。利用10种重组人CYP450酶(1A1、1A2、1B1、2A13、2A6、2B6、2D6、2C9、2C19、3A4)分别与黄独素B共同孵育,确定其代谢酶表型,结合大鼠离体肝灌流模型对黄独素B的主要代谢酶表型进行确认。此外,分别对HLM和RLM孵育体系中的黄独素B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考察黄独素B在HLM和RLM中代谢产物的区别。结果 在HLM和RLM中,黄独素B的转化率分别为37%、59%,经HLM和RLM代谢的体外半衰期(t1/2)为97.4、52.3 min,推算得到的HLM和RLM中的固有清除率(CLint, in vivo)为8.23、23.9 mL/(min·kg),肝清除率(CLh)为5.89、16.8 mL/(min·kg),由此可知黄独素B在RLM体系中的代谢转化速率较HLM中快。黄独素B体外代谢酶表型结果可知其I相代谢是由多个CYP同工酶介导的,包括3A4、2C19、2C9、1A13及1A1,其中CYP3A4对黄独素B的代谢起主导作用;肝灌流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酮康唑给药剂量的增加,对肝脏中CYP3A4的抑制作用增强,黄独素B在肝脏中的代谢减少,在灌流液中的剩余量增加,印证了CYP3A4对黄独素B的代谢作用。此外,2种肝微粒体孵育后的黄独素B都只产生了1个代谢产物(M1),为黄独素B去甲基化产物。结论 黄独素B在RLM中的代谢转化速率较HLM中快。黄独素B的主要代谢酶表型为CYP3A4,其在HLM和RLM中产生的代谢物均为去甲基化产物。
    20  基于网络药理学芪葵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
    浦强 徐巍龙 李楠 王丽娟 余江毅
    2019, 50(23):5767-577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18
    [摘要](1079) [HTML](0) [PDF 14.92 M](1153)
    摘要: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芪葵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作用机制,旨在为其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多个数据库检索并筛选芪葵颗粒活性成分和其作用DN相关靶点,并通过Cytoscape软件分别构建药物、靶点、疾病靶点网络图,利用网络拓扑分析芪葵颗粒治疗DN关键靶点,采用ClueGO插件进行GO、KEGG基因富集分析,得到芪葵颗粒治疗DN的潜在作用通路。结果 芪葵颗粒中筛选得到67个活性成分,涉及DN作用靶点212个。网络拓扑分析最终筛选出43个关键靶点,ClueGO富集分析关键靶点主要被富集在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49个显著相关通路,涉及神经递质代谢过程、小分子代谢过程、血压和氧化还原酶活性调节等132个显著相关生物过程。结论 芪葵颗粒有效成分可调控DN发病重要通路中多个靶点。
    21  人参多糖对一次性力竭游泳大鼠红细胞功能恢复的影响
    杨俊杰 赵大庆 张婉迎 白雪媛 王思明
    2019, 50(23):5778-578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19
    [摘要](646) [HTML](0) [PDF 6.48 M](763)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参多糖对一次性力竭游泳模型大鼠红细胞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力竭游泳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力竭后自恢复(自恢复)组及人参多糖低、中、高剂量组,采用ELISA方法对大鼠红细胞氧化损伤程度、大鼠血清中ATP、ATPase、唾液酸(SA)含量以及大鼠红细胞Na+,K+-ATPase、Ca2+,Mg2+-ATPase活力进行检测,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红细胞膜Band 3蛋白的水平,并测定由Band 3蛋白变化引起的糖酵解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力竭游泳后大鼠红细胞受到氧化应激损伤,红细胞抗氧化能力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人参多糖能促进红细胞抗氧化能力恢复,且呈剂量依赖性;力竭游泳后大鼠血清中ATP、ATPase、SA含量较对照组相比下降,随着人参多糖剂量的增加,ATP、ATPase、SA含量逐渐回升;力竭游泳后红细胞Na+,K+-ATPase、Ca2+,Mg2+-ATPase活力均有所下降,人参多糖可使Na+,K+-ATPase、Ca2+,Mg2+-ATPase活力得到恢复,且呈剂量依赖性;力竭游泳后Band 3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人参多糖可恢复红细胞膜Band 3蛋白含量及其调节糖酵解关键酶丙酮酸激酶(PK)、己糖激酶(HK)、果糖-6-磷酸激酶(PFK)的活力,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人参多糖对力竭运动造成的大鼠红细胞功能损伤有较好的恢复作用。
    22  基于能量代谢的姜黄连炮制机制初探
    李听弦 张志 傅敏 蓝君君 肖玲 雷春光 陈雪 王光忠
    2019, 50(23):5785-578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20
    [摘要](720) [HTML](0) [PDF 3.93 M](837)
    摘要:
    目的 探究姜黄连炮制前后对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差异,阐明姜制黄连药性的改变与能量代谢的关系。方法 分别制备生黄连、姜黄连水煎液,大鼠分别ig给予生黄连、姜黄连水煎液15 g/kg,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取大鼠血浆,检测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3条能量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活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出姜黄连炮制前后能量代谢发生主要变化的途径和关键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生黄连组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激酶(PK)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II、III、IV活性均显著下降,柠檬酸合酶(CS)、异柠檬酸脱氢酶(ICD)、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GDH)水平均显著下降;姜黄连组PFK、PK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I、III、IV的活性均显著降低,HK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差异不显著,α-KGDH水平显著降低,CS和ICD水平有一定程度降低,但差异不显著;与生黄连组比较,姜黄连组HK、PFK、PK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II、III活性均显著升高,CS、ICD、α-KGDH水平均显著升高,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V没有显著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2个主成分,其中氧化磷酸化途径中复合体II和复合体III分别对主成分2和主成分1有最大贡献率0.916、0.873。结论 黄连经姜制后寒凉之性减弱,可能是因为减弱了黄连对氧化磷酸化途径中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I和III的抑制作用。
    23  α-葎草烯调控NRG1/ErbB4信号通路改善精神分裂症研究
    陈杰 陈策 刘立滢 戴伯坚 金晓庄 汤锦磊 邓江南
    2019, 50(23):5790-579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21
    [摘要](882) [HTML](0) [PDF 4.04 M](884)
    摘要:
    目的 探讨α-葎草烯对小鼠精神分裂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建立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用不同浓度α-葎草烯进行ig给药。对各组小鼠进行旷场试验和前脉冲抑制(PPI)测试,评估小鼠自发活动量和感觉运动门控功能;检测小鼠额前脑组织NO活性、MDA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NRG1、ErbB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活动量明显增加,PPI受损(P<0.01);脑内NO活性、MDA含量、NRG1、ErbB4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α-葎草烯组中小鼠活动量明显降低,PPI异常明显改善,NO和MDA含量、NRG1和ErbB4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 α-葎草烯通过下调NRG1/ErbB4信号通路,改善精神分裂症小鼠异常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目的。
    24  黄芪甲苷配伍三七总皂苷对OGD/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神经分化的影响
    刘晓丹 丁煌 邓常清
    2019, 50(23):5795-580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22
    [摘要](508) [HTML](0) [PDF 5.95 M](1022)
    摘要:
    目的 观察黄芪甲苷(AST IV)配伍三七总皂苷(PNS)对氧糖剥夺后再复糖复氧(OGD/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凋亡、迁移及神经分化的影响。方法 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扩增、纯化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标志物CD29、CD90、CD34、CD45阳性表达率。取第3代BMSCs,采用AST IV与PNS高(100 μmol/L+60 μmol/L)、中(50 μmol/L+30 μmol/L)、低(25 μmol/L+15 μmol/L)剂量配伍预处理24 h,以OGD/R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同时设立对照组和模型组。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双标观察BMSCs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情况。结果 成功培养分离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CD29、CD90阳性率分别为94.23%、94.69%;而CD34、CD4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5.3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数量明显减少(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AST IV与PNS不同剂量配伍均能促进BMSCs增殖(P<0.05、0.01),并抑制细胞凋亡(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ST IV与PNS不同剂量配伍均能促进BMSCs迁移(P<0.05),与模型组比较,AST IV与PNS不同剂量配伍组的迁移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与AST IV与PNS不同剂量配伍组均能促进BMSCs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P<0.01),与模型组比较,AST IV与PNS不同剂量配伍组的Nestin/NSE、Nestin/GFAP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 AST IV配伍PNS在体外能促进缺血再灌注模型BMSCs增殖、迁移,抑制其凋亡,并诱导其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定向分化。
    25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黄芩素、京尼平抗脑缺血作用机制研究
    向净匀 吴杰 王琰 高原雪 何林 李豪 李敏 史永恒 王斌
    2019, 50(23):5802-581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23
    [摘要](1113) [HTML](0) [PDF 9.63 M](859)
    摘要: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以灯盏花乙素苷元(scutellarein,SE)作为参照,预测黄芩素(baicalein,BE)、京尼平(genipin,GE)抗脑缺血作用靶点,为脑缺血疾病的临床防治和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Stitch数据库检索和文献挖掘方法,预测SE、BE、GE作用靶点,同时应用DisGeNET、CTD、NCBI Gene、OMIM、DrugBank和PharmGkb数据库预测脑缺血疾病相关靶点。通过Cytoscape 3.3.0构建小分子-靶点网络图,用DAVID软件分析SE、BE、GE特有抗脑缺血靶点的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SE、BE、GE与抗脑缺血共同靶点分别进行对接研究,根据受体与配体的结合能和抑制浓度排序,选择最佳的靶点蛋白。结果 SE、BE、GE分别预测出30、59、35个靶蛋白,SE与BE共同抗脑缺血疾病靶点有PIK3CG、CYP1A2、VEGFA、ALOX5、PTGS2,SE与GE共同抗脑缺血靶点为PTGS2。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受体PTGS2与SE、BE、GE对接结合能及抑制浓度相对较低。GO功能富集结果显示BE-SE共同靶点主要分布于细胞质、细胞器膜、内质网膜等部位,具有与金属离子、阳离子结合功能及催化、氧化还原酶活性,参与细胞脂质、羧酸、含氧酸、有机酸代谢及脂肪酸合成等过程有关;KEGG分析结果显示受体PTGS2主要作用于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和VEGF信号通路,BE与GE配伍治疗脑缺血疾病通过抑制PTGS2(COX-2)和VEGF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因子造成的脑组织损伤并改善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通透性发挥脑保护作用。结论 预测了BE与GE配伍治疗脑缺血疾病的潜在靶点,初步验证了治疗脑缺血疾病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BE与GE配伍治疗脑缺血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也为下一步合成新的衍生物提供基础。
    26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苓桂术甘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作用机制研究
    汪亚楠 李思齐 岳一强 宋爱华 韩飞
    2019, 50(23):5812-582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24
    [摘要](1252) [HTML](0) [PDF 12.33 M](1171)
    摘要: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苓桂术甘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Swiss、SuperPred和Stitch数据库寻找与苓桂术甘汤中4味中药相关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以口服利用度(OB)≥ 30%、类药性(DL)≥ 0.18为阈值对化合物进行筛选,再通过文献查找加以补充;通过OMIM、TTD、GAD、Pharm Gkb数据库获取与AD疾病相关的靶标,并进一步筛选得到苓桂术甘汤治疗AD的潜在作用靶点;采用DAVID 6.8数据库对相关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分析及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单味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度值和中介度分析,确认可能的关键靶点和关键通路。结果 在苓桂术甘汤中,共筛选出126个与AD相关的潜在活性成分和120个潜在作用靶点;GO生物功能分析共包含565条富集结果,其中生物过程396条,分子功能121条,细胞组成48条,主要涉及蛋白结合、细胞、氧化还原过程等;KEGG富集得到67条代谢通路,主要包括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癌症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通路和钙信号通路等。结论 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揭示了苓桂术甘汤治疗AD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并预测了其可能的活性成分、作用通路和关键靶点,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7  桑黄HMGS基因克隆、分子特性及差异表达分析
    孙婷婷 刘增才 王世新 王旭彤 邹莉
    2019, 50(23):5823-582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25
    [摘要](545) [HTML](0) [PDF 6.48 M](875)
    摘要:
    目的 对参与桑黄三萜合成途径的关键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 CoA synthase,HMGS)进行基因全长克隆、分子特性及差异表达分析研究。方法 采用RACE技术克隆HMGS基因全长,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桑黄HMGS基因到表达载体pET-32a(+)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后SDS-PAGE检测;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其不同发育阶段表达特性。结果 HMGS基因cDNA全长为1 930 bp,包含1个1 458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485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2 750,理论等电点是5.60,为亲水性蛋白,不具有跨膜结构,不含信号肽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桑黄HMGS与地中海拟层孔菌Fomitiporia mediterranea中的HMGS同源性最高,属于一个分支。SDS-PAGE结果显示该蛋白的大小与预测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基本一致。HMGS基因的转录水平在桑黄不同发育阶段呈动态变化,该基因在菌丝体阶段的转录水平要高于原基及子实体阶段的转录水平。HMGS基因的最高转录水平出现在第14天,为对照第5天的2.33倍。结论 HMGS基因的分子鉴定为进一步解析该基因在桑黄三萜类物质合成代谢途径中的分子调控作用奠定基础。
    28  基于ITS2序列的东北透骨草及其混伪品DNA分子鉴定
    马丽杰 吴云 谷巍 田荣 周晨 王帆
    2019, 50(23):5830-583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26
    [摘要](791) [HTML](0) [PDF 7.52 M](940)
    摘要:
    目的 应用ITS2条形码鉴定东北透骨草及其混伪品,为东北透骨草药材鉴定提供新方法。方法 提取35份东北透骨草及其混伪品的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ITS2序列并进行双向测序,测序结果提交至GenBank;从GenBank下载13种东北透骨草及其混伪品ITS2序列42条;对提交与下载的77条序列,应用MEGA 7.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计算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构建Neighber-jioning(NJ)系统进化树,并预测ITS2二级结构。结果 东北透骨草3种基原的种内最大K2P遗传距离均远远小于其与混伪品的种间最小K2P遗传距离;NJ树结果显示东北透骨草及其混伪品药用植物均可明显区分,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比较ITS2二级结构发现,东北透骨草与其混伪品在4个螺旋区的茎环数目、大小、位置以及螺旋发出时的角度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能稳定、准确鉴别东北透骨草,为保障安全用药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29  内生真菌对铁皮石斛多糖和生物碱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王进 李俊峰 张婷婷 孙腾飞 刘文洪
    2019, 50(23):5838-584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27
    [摘要](866) [HTML](0) [PDF 7.71 M](747)
    摘要:
    目的 分析内生真菌菌株GXRz2、GXRz3和GXRz10对铁皮石斛多糖含量和多糖合成途径关键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UGPase)基因表达以及生物碱含量和生物碱合成途径中关键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A reductase,HMGR)、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FP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铁皮石斛幼苗施加内生真菌菌液,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皮石斛多糖和生物碱含量。以18 S rRNA为内参照基因,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多糖、生物碱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铁皮石斛活性成分多糖含量较高,主要集中于茎,根中最低;而生物碱含量较低,主要存在于叶,根中最低,3株内生真菌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铁皮石斛多糖及生物碱的积累。qRT-PCR技术检测UGPase、HMGR和FPS基因在不同内生真菌处理下的相对表达,结果显示,内生真菌GXRz3和GXRz10均可显著提高铁皮石斛UGPase、HMGR和FPS基因的表达量;其中,多糖合成途径中,UGPase基因在茎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叶次之,根中最少;生物碱合成途径中,HMGR基因在茎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叶次之,根中最少,而FPS基因在叶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茎次之,根中最少。结论 内生真菌可能通过调控UGPase的表达,影响多糖的合成,结合多糖积累情况,推测UGPase可能是铁皮石斛多糖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内生真菌可能通过调控HMGR、FPS的表达,影响生物碱的合成,而结合生物碱积累情况,推测FPS可能是生物碱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
    30  射干内生真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ISSR和SRAP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
    罗琴 赵欢 彭正松 李佩华 杨玉霞 夏燕莉 邓迪
    2019, 50(23):5847-585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28
    [摘要](513) [HTML](0) [PDF 7.85 M](804)
    摘要:
    目的 为了解射干内生真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选用了52条ISSR引物和90条SRAP引物对17株射干内生真菌F.proliferatum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了27条ISSR引物和38条SRAP引物可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结果,27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了178个条带,其中131条(63%)具有多态性;38条SRAP引物能够扩增出357条稳定性较好的条带,其中323条(91%)具有稳定性差异。27条ISSR引物PCR扩增产物的多态性信息量(PIC)介于0.19~0.91,平均为0.70;38条SRAP引物PCR扩增产物的多态性信息量PIC介于0~0.93,平均为0.7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根据27个ISSR、38个SRAP及ISSR+SRAP遗传位点分析得出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73~0.99、0.72~0.95和0.73~0.95,平均分别为0.84、0.85和0.85。根据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聚类,三者之间的聚类有较小的差异,但总体上,17株内生真菌被聚为3大类,分离自根的内生真菌F.proliferatum聚为一类,分离自茎和叶的F.proliferatum聚集于另外两类。研究表明,内生真菌F.proliferatum遗传相似性较大,其亲缘关系较近,与传统方法鉴定出的结果一致。结论 采用分子标记技术比传统的方法鉴定更为有效,同时,ISSR和SRAP标记可更真实地反映射干内生真菌F.proliferatum的遗传多样性,为该内生真菌在分子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等提供一定参考。
    31  U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金银花中10种成分
    段慧芳 吴啟南 朱亚莹 刘潺潺 黄志恒 钱大伟 乐巍 单鸣秋
    2019, 50(23):5858-586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23.029
    [摘要](1028) [HTML](0) [PDF 5.09 M](949)
    摘要: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金银花中7种有机酸、1种黄酮及2种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利用UPLC测定不同产地的金银花中10种成分含量。采用Agilent Eclipise Plus C18(50 mm×2.1 mm,1.8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 mL/min,柱温30℃。结果 建立了UPLC同时测定金银花药材中7种有机酸、1种黄酮及2种环烯醚萜类成分的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法(PLS-DA)分析了所收集不同产地金银花10种成分的分布规律及特点,山东、江苏及陕西3个产区各自聚在一大类。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为更全面地评价金银花质量提供参考。
    32  指纹图谱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产地赤芍质量的评价研究
    付士朋 沈宏伟 王谦博 李俊萍 王聪 郭盛磊 王振月
    2019, 50(23):5865-587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30
    [摘要](550) [HTML](0) [PDF 5.42 M](844)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赤芍的指纹图谱,测定其中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并对其进行系统聚类,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产地与含量的关系,为赤芍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构建21个不同产地赤芍药材指纹图谱,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分类,灰色关联度法处理各指标性成分,计算其相对关联度。结果 建立了21个产地赤芍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11个共有峰,指认其中5个(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苯甲酰芍药苷)共有峰,北赤芍相似度均大于0.9,川赤芍相似度均小于0.9,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将其分为二类,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相对关联度(ri)最大的为甘肃陇南,其次为四川甘孜。结论 不同产地赤芍具有较大差异,通过建立指纹图谱,主成分结合系统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1个产地赤芍综合评价,为赤芍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33  中药新药药学研究的思考
    赵巍 马秀璟 屠鹏飞
    2019, 50(23):5872-587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31
    [摘要](685) [HTML](0) [PDF 3.66 M](970)
    摘要:
    为加快药品审评审批速度,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一系列鼓励药品创新的政策,申请临床试验实行60日默示许可、建立沟通交流机制等制度。通过分析调整后的中药新药审评思路,充分认识药学阶段性研究的必要性,对中药注册申报不同阶段药学研究的侧重点从药材来源、工艺设计、质量标准建立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加快中药审评审批进程,为中药新药注册申报提供参考。
    34  甘草酸、甘草次酸的抗肿瘤机制及其作为药物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
    王若宁 柳雨影 陈健 王洪兰 李俊松
    2019, 50(23):5876-588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32
    [摘要](1199) [HTML](0) [PDF 12.13 M](1140)
    摘要:
    甘草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能。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皂苷、黄酮、多糖等。其中,皂苷类成分甘草酸、甘草次酸不仅对肝癌、肺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具有抑制作用,还能与化疗药物联用增加药效,同时可被开发用作药物递送的载体材料以解决药物低水溶性、低生物利用度、高毒副作用等问题。研究发现,甘草酸、甘草次酸的增溶作用可能与其两亲性结构有关,有望进一步探索它们作为药物跨膜运输载体的特性。基于甘草的抗肿瘤机制,系统地对甘草酸、甘草次酸在药物递送系统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开发甘草酸、甘草次酸作为药物递送系统辅料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35  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杨艳君 邹俊波 张小飞 史亚军 周晓 刘琳 贾晓斌 石心红
    2019, 50(23):5887-589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33
    [摘要](671) [HTML](0) [PDF 4.87 M](915)
    摘要: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不断地发展,超微粉碎技术不断地被应用于原料和制剂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成为改善和提升传统中药饮片与传统制剂品质的重要途径。介绍了超微粉碎的概念及超微粉碎设备、工作原理及特点,阐述了该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概况,并对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提出了在开展中药超微粉碎相关研究和应用时应关注的问题。
    36  苦参碱及其类似物的结构修饰研究进展
    张晓雯 李凌宇 尚海 邹忠梅
    2019, 50(23):5892-59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34
    [摘要](609) [HTML](0) [PDF 6.90 M](824)
    摘要:
    苦参碱来源于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等中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资源丰富。槐果碱是苦参碱D环C-13,14位脱氢的结构类似物,由于其结构的高度相似性,槐果碱同样表现出广泛的药理活性。但苦参碱和槐果碱的药理活性不强,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结构改造工作。以修饰位点分类,就苦参碱及槐果碱的结构改造及衍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今后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37  中药特殊服法的探讨与思考(I):药引
    聂安政 高梅梅 凡杭 朱春胜 张冰
    2019, 50(23):5901-590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35
    [摘要](823) [HTML](0) [PDF 4.43 M](1010)
    摘要:
    药引是中药特殊服法的一大特色,而对常用药引的作用及选择缺乏基本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的误解,药引运用不当,将导致临床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等一系列问题。以《中国药典》2015年版提及药引的中成药制剂为切入点,归纳出常用的中药药引,结合古今文献,从减毒增效、引药入经、矫味矫臭、引药达病的角度剖析常用中药药引的作用,探讨常用药引的应用规律、适应证与用法用量,对如何选择药引及注意事项提出探索性的思考,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38  圣草酚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吕凤 杜倩 奚鑫 黄贵丽 李文军 刘松青
    2019, 50(23):5907-591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36
    [摘要](1507) [HTML](0) [PDF 5.08 M](863)
    摘要:
    圣草酚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及中药中的天然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及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常用于治疗气喘、过敏性鼻炎、风湿等疾病。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研究的深入,发现圣草酚的药理作用同参与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激酶B(PKB/Akt)等细胞信号通路有关。对圣草酚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