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50卷第2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目录
    2019, 50(22):0-0.
    [摘要](238) [HTML](0) [PDF 4.60 M](845)
    摘要:
    2  封面
    2019, 50(22):0-0.
    [摘要](227) [HTML](0) [PDF 1.08 M](781)
    摘要:
    3  小花鬼针草中1个新的橙酮苷类化合物
    李传厚 朱彦军 于绍华 蒋海强 周洪雷
    2019, 50(22):5389-539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01
    [摘要](931) [HTML](0) [PDF 4.95 M](871)
    摘要:
    目的 对小花鬼针草Bidens parviflora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 对小花鬼针草8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小花鬼针草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Z)-6-O-(4″-O-乙酰基-6″-O-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橙酮(1)、奥卡宁-4'-O-β-D-(6″-乙酰基)-葡萄糖苷(2)、7,3',4'-三羟基-6-O-(4″,6″-二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橙酮(3)、6,7,3',4'-四羟基橙酮(4)、异奥卡宁(5)、丁香酸-4-O-α-L-鼠李吡喃糖苷(6)、奥卡宁-4'-O-β-D-(6″-反式-对-香豆酰基)-吡喃葡萄糖苷(7)、奥卡宁-4'-O-β-D-(4″-乙酰基-6″-反式-对-香豆酰基)-吡喃葡萄糖苷(8)、槲皮素-3,4'-二甲醚-7-O-芸香糖苷(9)、cordifolioidyne B(10)。结论 化合物1为1个新化合物,命名为鬼针草苷I,化合物6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他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4  昆明山海棠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宋强 向燕茹 林上阳 陈建伟 李祥
    2019, 50(22):5395-539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02
    [摘要](854) [HTML](0) [PDF 4.53 M](885)
    摘要:
    目的 研究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95%乙醇渗漉提取昆明山海棠根茎的化学成分,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中压液相等色谱分离手段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昆明山海棠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羟基-4-羟甲基-阿松香-8,11,13-三烯-7-酮(1)、3β-乙酰齐墩果酸(2)、大黄素甲醚(3)、canophyllal(4)、大黄酚(5)、quinone 21(6)、tripterifordin(7)、雷酚萜B(8)、3,4-二甲氧基苯酚(9)、integracin A(10)、雷公藤红素(11)、β-谷甾醇(12)。结论 化合物1为1个新二萜类化合物,命名为海棠酮;化合物8~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5  霸王鞭内生真菌烟曲霉中1个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
    陈彦君 祝丽君 于红梅 侯雨婷 陈毅坚 杜刚 周敏 叶艳青 董淼
    2019, 50(22):5400-540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03
    [摘要](1077) [HTML](0) [PDF 2.93 M](1080)
    摘要:
    目的 研究霸王鞭Euphorbia royleana内生真菌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对菌株发酵液醋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分析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烟曲霉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2-丙基己基-2H-1,2,3-三唑-4-羧酸酯(1)、decumbenone A(2)和圆弧菌醇(3)。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烟曲霉三唑酯A。
    6  黔产景天三七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
    熊燕 杜彩霞 段玉书 苑春茂 黄烈军 顾玮 郝小江
    2019, 50(22):5404-541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04
    [摘要](890) [HTML](0) [PDF 5.92 M](924)
    摘要:
    目的 对黔产景天三七Sedum aizoon的化学成分以及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EI-MS、ESI-MS、1H-和13C-NMR等波谱数据并结合化合物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利用DPPH法筛选所得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用PNPG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检测。结果 从景天三七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为鸢尾酚酮(1)、山柰酚(2)、槲皮素(3)、杨梅素(4)、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5)、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6)、myricitrime(7)、杨梅素-3-O-α-L-阿拉伯糖苷(8)、鸢尾酚酮-2-O-β-D-吡喃葡萄糖(9)、2-O-(trans-caffeoyl)-malic acid 1-methyl ester(10)、2-O-(trans-caffeoyl)-malic acid 1,4-dimethyl ester(11)、2-O-(trans-caffeoyl)malic acid(12)、对香豆酸(13)、没食子酸乙酯(14)、丁二酸(15)、油酸酰胺(16)、百脉根苷(17)。结论 化合物1315为首次从景天三七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1216为首次从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78101214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8有微弱的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化合物3有较强的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
    7  柳蒿化学成分研究(II)
    王美娇 王金兰 王丹 时志春 李军 赵明 张树军
    2019, 50(22):5411-54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05
    [摘要](477) [HTML](0) [PDF 6.85 M](870)
    摘要:
    目的 研究柳蒿Artemisia integri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使用DPPH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 从柳蒿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2Z-戊烯酸甲酯基)-3S-(乙酸甲酯基)环戊酮(1)、methyl-4S-6α-hydroxy-3-oxoeudesma-1,11(13)-dien-12-oate(2)、咖啡酸甲酯(3)、右旋肌醇甲醚(4)、富马酸单丁酯(5)、咖啡酸(6)、丙二酸单丁酯(7)、6,8-二甲氧基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8)、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9)、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10)、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11)、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2)、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3)、1,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4)、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5)、邻羟基桂皮酸葡萄糖苷(16)、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7)、绿原酸(18)、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9)、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20)、邻羟基桂皮酸甲酯葡萄糖苷(21)。结论 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57~11141621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均为首次从柳蒿中分离得到。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活性与维生素C(Vc)基本相当。
    8  白花丹中酚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王培红 周健
    2019, 50(22):5419-542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06
    [摘要](538) [HTML](0) [PDF 4.78 M](847)
    摘要:
    目的 研究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中的酚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系统分离,利用ESI-MS、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运用ABTS自由基清除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 从白花丹药材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5'-dimethoxyl ariciresionl 4'-O-β-D-glucopyranoside(1)、络石苷(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3)、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5)、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6)、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7)、芹菜素-6-C-β-D-葡萄糖苷(8)、木犀草素-6-C-β-葡萄糖苷(9)、polybotrin(10)、3-O-(β-D-glucopyranosyl)-1-(3',5'-dimethoxy-4'-hydroxyphenyl)-1-propanone(11)、(2E,4E,1'R,3'S,5'R,8'S)-二氢红花菜豆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化合物3~9具有显著的总抗氧化能力。结论 12个酚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其中黄酮类成分显示了较为显著的总抗氧化能力。
    9  多花黄精内生真菌Aspergillus ochraceus的代谢产物研究
    程子洋 柯仲成 吴永祥
    2019, 50(22):5424-542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07
    [摘要](815) [HTML](0) [PDF 4.81 M](784)
    摘要:
    目的 研究多花黄精内生真菌Aspergillus ochraceus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LH-20、中压及高效液相制备等多种柱色谱法分离化合物,根据谱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内生真菌Aspergillus ochraceus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7-dihydroindolizin-8(5H)-one(1)、polygonatine A(2)、8-oxo-5,6,7,8-tetrahydro-3-indolizinyl methyl acetate(3)、8-羟基色原酮(4)、环(L-亮-L-异亮)二肽(5)、交链孢酚(6)、seco-patulolide C(7)、正丁基-β-D-呋喃果糖苷(8)、Nb-乙酰色胺(9)、N-反式-桂皮酰酪胺(10)、5-羟甲基-2-呋喃糠醛(11)、5,7-二羟基-6,8-二甲基-3-(4'-羟基苯基)色烷-4-酮(12)、5,7-二羟基-6-甲基-8-甲氧基-3-(4'-羟基苯基)色烷-4-酮(13)、25R-3β-羟基螺甾-5-烯-12-酮(14)、25S-3β-羟基螺甾-5-烯-12-酮(15)。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内生真菌Aspergillus ochraceus中分离得到。
    10  在线近红外光谱监测桂枝茯苓胶囊流化床干燥过程水分的方法研究
    王晴 徐芳芳 张欣 徐冰 李执栋 杜慧 张永超 相继芬 包乐伟 王振中 肖伟
    2019, 50(22):5429-543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08
    [摘要](1034) [HTML](0) [PDF 7.34 M](898)
    摘要:
    目的 采用在线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建立桂枝茯苓胶囊流化床干燥过程水分实时监测模型。方法 通过NIRS漫反射探头采集16个生产批次共176个样本进行建模,优选移动窗口平滑法进行光谱预处理,采用间隔偏最小二乘法(siPLS)结合移动窗口偏最小二乘法(mwPLS)筛选特征变量为4 759.45~5 338.00 cm-1、5 503.84~6 101.67 cm-1、8 512.25~8 809.24 cm-1,采用偏最小二乘(PLS)法建立水分含量多变量校正模型。结果 水分预测的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为0.243%,性能偏差比(RPD)值为13.384,预测相对偏差(RSEP)为0.270%。以8个生产批次对在线监控方法的可靠性进行持续验证,结果40个样本的相对预测误差均小于4.7%。干燥过程水分实时监测趋势图显示可准确判断干燥终点,终点样本水分含量位于控制限内。结论 在线NIRS结合PLS建立的定量模型,可应用于生产规模桂枝茯苓胶囊流化床干燥过程水分含量在线监控且预测性能稳健、准确。
    11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银杏内酯B纳米冻干制剂的制备工艺及其体外释放研究
    祝露佳 陈礼迎 郑爽 范露慧 梁伟宗 俞洁佳 熊阳
    2019, 50(22):5439-544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09
    [摘要](965) [HTML](0) [PDF 7.82 M](898)
    摘要:
    目的 为解决银杏内酯B(GB)溶解度小、体内消除快、长期放置稳定性差等缺陷,用一种全新的可生物降解的多糖聚合物作为载体材料,将GB制备成具有缓释作用的冻干纳米制剂。方法 采用亲水性聚合物凝聚法制备银杏内酯B纳米粒(GB-NP),以平均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DI)作为评价指标,采用Design-Expert 8.0软件进行星点设计,考察GB的浓度、GB与聚合物的质量比、聚合物溶液的pH值等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应用效应面法得到优化的制备工艺,进一步制备成冻干制剂并对其进行体外释放等考察。结果 优化的处方条件:GB质量浓度为1.5 mg/mL、GB与聚合物的质量比为0.1、聚合物溶液pH 5.0。包封率为(99.64±0.45)%,载药量为(9.04±0.04)%,粒径为(192.8±2.8)nm,PDI为0.18±0.03。冻干条件为以1%的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GB-NP溶液置-80℃预冻12 h,在-40℃、5 kPa(0.05 bar)条件下干燥24 h。GB-NP的体外释放度结果显示,GB原料药1 h累积释药率达到(64.74±3.95)%,而GB-NP 1 h时累积释药率为(36.90±1.41)%。结论 该生物可降解的多糖聚合物可解决GB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不便于制备成静脉注射剂的问题,而且还能使GB-NP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12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指标定量测定的鹿茸饮片质量控制研究
    孙伟杰 吕程 杨重晖 刘莉 李江丹 李冰慧 王任晶 许宁 杨洋 尹程程 赵大庆 齐滨
    2019, 50(22):5448-545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10
    [摘要](936) [HTML](0) [PDF 5.85 M](816)
    摘要:
    目的 采用HPLC法建立鹿茸饮片指纹图谱,并测定核苷类成分含量,进行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PCA),比较鹿茸饮片中6种核苷成分(尿嘧啶、腺嘌呤、次黄嘌呤、尿苷、肌苷和鸟苷)的差异。方法 采用HPLC法对16批不同批次鹿茸饮片6种核苷类成分进行测定,运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版)"进行评价,并结合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4种饮片(蜡片、粉片、纱片和骨片)进行区分与比较。结果 建立了鹿茸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达0.960以上,确定了6个共有峰(尿嘧啶、腺嘌呤、次黄嘌呤、尿苷、肌苷和鸟苷)构成鹿茸饮片的特征峰,尿嘧啶、次黄嘌呤和肌苷是差异性化合物,可作为鉴别和区分鹿茸饮片质量控制指标。结论 该法所建立的鹿茸核苷类成分指纹图谱特征性强、方法简便,结合6种核苷类成分含量测定可更好控制其质量,对鹿茸饮片的鉴定及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13  D-最优混料设计制备川芎油微囊止痛凝胶膏剂及其药效学初步考察
    周欣 康希 唐丽婧 曲彤 郝慧汇 穆成林 卢焘韬 王雪莲 杨荣平
    2019, 50(22):5455-546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11
    [摘要](970) [HTML](0) [PDF 6.29 M](906)
    摘要:
    目的 通过将川芎挥发油制成微囊中间体应用到凝胶膏剂,以解决川芎油不稳定特性,并优化处方及评价体外透皮速率,对药效学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以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作为评价指标,优选出最佳制备工艺。通过Franz体外透皮试验仪,以藁本内酯为指标,研究凝胶膏剂的体外透皮行为。通过醋酸扭体实验初步评价药效。结果 川芎油微囊止痛凝胶膏剂的最优处方为NP700、甘油、甘羟铝、高岭土、氮酮、酒石酸、PVPK30、0.5%卡波姆940分别为1.250、5.000、0.025、0.250、0.600、0.025、1.000、2.700 g。凝胶膏剂中藁本内酯透皮速率为5.129 7 μg/(cm2·h),高温、高湿、强光照射实验于第5、10天保留率分别为93.17%、91.21%,98.94%、92.36%,68.03%、60.78%;镇痛率为63.14%。结论 最优处方凝胶膏剂具有良好的黏性,解决了川芎油不稳定的特性,为挥发油类应用到凝胶膏剂等新剂型提供参考。
    14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的穿心莲内酯结肠靶向微丸研究
    肖传学 高展 苏娟 王征
    2019, 50(22):5462-546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12
    [摘要](503) [HTML](0) [PDF 5.82 M](718)
    摘要:
    目的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优化穿心莲内酯结肠靶向微丸。方法 采用累积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考察与危害分析对穿心莲内酯结肠靶向微丸丸芯及包衣工艺进行研究,并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对增塑剂用量、老化时长及包衣增重3个关键因素进行优化与预测。结果 最佳包衣工艺参数:增塑剂用量为3 g,包衣增重为20%,老化时长为1 h。经工艺验证,最佳制剂工艺在酸阶段(0.1 mol/L HCl)-缓冲盐阶段(pH 6.0)累积体外释放率6.9%,在pH 7.2缓冲盐阶段累积体外释放率超过90%。结论 在穿心莲内酯结肠靶向微丸的研究过程中应用QbD理念优化是可行的。
    15  UPLC-MS/MS多组分快速测定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玉叶清火片质量控制研究
    覃华亮 覃子龙 符传武 谢金利
    2019, 50(22):5470-547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13
    [摘要](827) [HTML](0) [PDF 5.90 M](739)
    摘要:
    目的 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玉叶清火片中10种指标成分(京尼平苷酸、绿原酸、山栀苷甲酯、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栀子苷、玉叶金花苷酸甲酯、β-蜕皮甾酮、穿心莲内酯、蟛蜞菊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其进行系统、全面和科学的质量评价。方法 安捷伦Zorbax SB C18柱(50 mm×3.0 mm,1.8 μm);流动相为甲醇-0.1%乙酸(含0.02 mol/L乙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质谱采用ESI正、负离子同时采集,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扫描,并对定量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综合评价其质量的差异性。结果 在优化的色谱质谱条件下,10种成分分别在0.352 5~14.100 0、5.402~270.100、0.205 8~8.232 0、1.050~42.020、4.020~160.800、4.328~173.100、2.044~204.400、2.251~225.000、0.232 8~9.312 0、4.708~188.300 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95.02%~99.66%(RSD<3.0%);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批次药物质量较为稳定;但通过CA和PCA均发现不同批次药品质量之间仍然存在微小差异,最后通过OPLS-DA筛出引起批次间质量差异的6个标志性成分,分别是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山栀苷甲酯、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绿原酸。结论 实验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高效,可用于玉叶清火片中多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快速测定;测定结果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可从整体上综合评价药物质量,为玉叶清火片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数据处理方法。
    16  心痛泰颗粒HPLC指纹图谱研究
    易丽娟 李雅 柳兰 邹苏兰 郭志华
    2019, 50(22):5478-548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14
    [摘要](463) [HTML](0) [PDF 4.39 M](801)
    摘要:
    目的 建立心痛泰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Phenomenext Luna C18柱(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0.1%甲酸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为30℃。测定10批心痛泰颗粒样品,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心痛泰颗粒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图,并计算相似度,再通过对照品色谱图对共有峰进行指认。结果 通过10批样品的测定,建立心痛泰颗粒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5以上,共标定26个共有色谱峰,共有峰全部归属到各药材,其中3个共有峰(21、22、26号峰)为丹参专属,8个共有峰(4~10、16号峰)为葛根专属,7个共有峰(13、15、17~20、23号峰)为枳壳专属,12号峰为川芎专属,14号峰为甘草专属,1号峰为三七与甘草共有,2号峰为三七、木香与山楂共有,3号峰为川芎与木香共有,11号峰为葛根与郁金共有,24号峰为川芎与枳壳共有,25号峰为郁金与枳壳共有,并通过对照品色谱图对共有峰进行指认,7、12、22、26号峰分别为葛根素、阿魏酸、丹酚酸B、丹参酮IIA结论 10批样品相似度结果表明该颗粒制备工艺方法稳定可行,同时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可以用于衡量心痛泰颗粒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成品质量的可控性。
    17  橙皮苷诱导人胃癌AGS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王振东 巩会杰 马俊文
    2019, 50(22):5484-549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15
    [摘要](626) [HTML](0) [PDF 6.60 M](792)
    摘要:
    目的 探讨橙皮苷对胃癌AGS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检测橙皮苷对AGS细胞的杀伤作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橙皮苷对AGS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活性氧水平及加入活性氧清除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后细胞凋亡变化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橙皮苷对AGS具有良好的增殖抑制作用。经橙皮苷处理后AGS细胞呈现细胞核固缩、细胞皱缩等凋亡现象。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橙皮苷可以诱导AGS细胞发生线粒体依赖性凋亡,增加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预处理NAC后,橙皮苷的诱导凋亡作用被抑制。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p-JNK、p-p38、Bad、cleaved Caspase-3及活化的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cleave PARP)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抗凋亡蛋白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及Bcl-2表达水平降低,说明橙皮苷激活了AGS细胞中的MAPK信号通路及线粒体依赖性凋亡。结论 橙皮苷对AGS细胞具有良好的杀伤作用,并通过提高AGS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进而调控MAPK信号通路来诱导AGS细胞发生线粒体依赖性凋亡。
    18  川芎挥发油调控P-糖蛋白协同替莫唑胺的胶质瘤治疗作用及机制
    吴海霞 刘姗姗 胡鹏翼 李菁 钟钰 郑琴 杨明
    2019, 50(22):5492-549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16
    [摘要](485) [HTML](0) [PDF 6.25 M](769)
    摘要:
    目的 研究川芎挥发油体内配伍替莫唑胺对C6胶质瘤大鼠抗肿瘤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C6胶质瘤大鼠模型,对比替莫唑胺单独给药、川芎挥发油与替莫唑胺配伍给药后大鼠的体质量、生存状态、肿瘤体积的变化及抑瘤率;HPLC法测定替莫唑胺单独给药、川芎挥发油与替莫唑胺配伍给药后,替莫唑胺在胶质瘤U87-MG细胞内、外液中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Western blotting法研究替莫唑胺单给药、川芎挥发油与替莫唑胺配伍给药后对U87-MG细胞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替莫唑胺单独给药比较,川芎挥发油与替莫唑胺配伍给药后大鼠肿瘤体积显著减小(P<0.05),与川芎挥发油用量呈正相关,同时配伍组大鼠体质量上升趋势更快,生存状态较好。川芎挥发油可以促进替莫唑胺进入U87-MG细胞内液中,且随着挥发油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越强。其中6.25×10-3 μL/mL川芎挥发油可显著增加替莫唑胺在细胞内液中的蓄积(P<0.05)。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表明,与替莫唑胺组比较,替莫唑胺和3.125×10-3、6.250×10-3 μL/mL川芎挥发油配伍后,可极显著降低P-gp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 川芎挥发油可通过下调P-gp蛋白的表达,促进替莫唑胺进入胶质瘤细胞内,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
    19  栝楼桂枝汤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郑雅 王博龙
    2019, 50(22):5499-550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17
    [摘要](885) [HTML](0) [PDF 6.68 M](820)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栝楼桂枝汤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SwissTarget Prediction数据平台筛选栝楼桂枝汤活性成分靶点,并借助Gephi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运用Genecard、DisGeNET、TTD疾病数据库筛选作用于脑卒中、下肢痉挛靶基因,应用STRING平台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lueGO软件对靶基因进行GO功能分析,通过DAVID v6.8平台对关键靶点KEGG通路进行分析。结果 栝楼桂枝汤中黄酮类、有机酸类、皂苷类等成分作用于IL6、TNF、EGFR、ESR1、TP53、STAT3、F2等49个关键靶基因;参与横纹肌细胞增殖、骨重塑、平滑肌细胞增殖正调控、肌细胞增殖、内皮细胞增殖等14类生物过程;调控TNF、MAPK、PI3K-Akt、ALS、神经营养、5-羟色胺能神经突触等30条信号通路。结论 栝楼桂枝汤多种活性成分通过抗炎、抗氧化、神经营养及保护等药理作用,以及参与肌细胞增殖等生物过程,从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肌肉组织双向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
    20  基于功效评价探讨补骨脂丸组方及盐炙用药的合理性
    李凯 王金金 周宁 杜莉杰 张振凌
    2019, 50(22):5508-551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18
    [摘要](928) [HTML](0) [PDF 8.29 M](751)
    摘要:
    目的 探讨盐补骨脂、盐小茴香组成的补骨脂丸和3种模拟补骨丸(盐补骨脂+生小茴香、生补骨脂+盐小茴香、生补骨脂+生小茴香)对脾肾阳虚泄泻大鼠的干预作用,从而确证药物盐炙组成补骨脂丸的合理性。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9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参苓白术丸组、盐补骨脂组、生补骨脂组、补骨脂丸组及3种模拟补骨脂丸组。采用氢化可的松和番泻叶的复合造模法制备脾肾阳虚泄泻大鼠模型,于给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胸腺、脾脏、肾脏、肾上腺和睾丸脏器指数,观察相应脏器病理变化,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胃动素和睾酮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摄食量减少,体质量减轻;胸腺、脾脏、肾脏、肾上腺和睾丸脏器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镜下观察到上述脏器均出现明显病变;胃动素水平呈上升趋势变化,睾酮水平显著降低。给予盐补骨脂、生补骨脂、补骨脂丸和3种模拟补骨脂丸后,上述症状和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补骨脂丸的作用效果整体上优于补骨脂单用以及3种模拟补骨脂丸。结论 补骨脂丸温肾助阳、暖脾止泻的作用优于补骨脂单用,且盐炙后配伍使用止泻作用更佳。
    21  荷包牡丹碱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转移、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郭锰 张成辉 吴婷婷
    2019, 50(22):5515-552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19
    [摘要](971) [HTML](0) [PDF 6.95 M](691)
    摘要:
    目的 探讨荷包牡丹碱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转移、侵袭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MHCC97-H细胞至对数生长期,分别经5、10、25、50、100 μmol/L荷包牡丹碱处理24、48、72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5、10、25 μmol/L荷包牡丹碱处理MHCC97-H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黏附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转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实验检测VEGF、MMP-2及MMP-9基因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25 μmol/L荷包牡丹碱处理MHCC97-H细胞48、72 h及50、100 μmol/L荷包牡丹碱处理24、48、72 h后的细胞活力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5、10、25 μmol/L荷包牡丹碱处理MHCC97-H细胞24 h,细胞黏附能力、伤口愈合能力、穿膜数均明显下降(P<0.05、0.01),VEGF、MMP-2、MMP-9基因表达及p-JAK2、p-STAT3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0.01)。结论 荷包牡丹碱可以抑制人肝癌MHCC97-H细胞的转移及侵袭,该作用与下调VEGF、MMP-2、MMP-9基因表达及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22  三七总皂苷对全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贺旭 刘英飞 王伟 孙秋敏 潘爱华 葛金文
    2019, 50(22):5521-552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20
    [摘要](870) [HTML](0) [PDF 9.44 M](734)
    摘要: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TSPN)对全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大鼠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TSPN组。TSPN组大鼠全脑缺血后30 min ip给予剂量为75 mg/kg的TSPN,1次/d,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14 d。再灌注14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海马CA1区NeuN(成熟神经元),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SGZ)DCX(微管蛋白)的表达,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海马CA1区DCX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TSPN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TSPN组海马CA1区NeuN+细胞密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TSPN组SGZ区DCX+细胞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多于模型组(P<0.01)。结论 TSPN可以改善全脑缺血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与促进海马神经再生有关。
    23  片仔癀对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胡彦辉 崔庆丽 马东阳 耿良
    2019, 50(22):5527-553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21
    [摘要](1164) [HTML](0) [PDF 4.45 M](716)
    摘要:
    目的 研究片仔癀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人肺癌A549细胞作为体外实验对象,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片仔癀处理,MTT检测细胞增殖变化,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侵袭和迁移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侵袭、迁移蛋白MMP-9、MMP-2和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蛋白E-cadherin、vimentin及Akt信号通路蛋白Akt磷酸化水平。用Akt信号通路激活剂和片仔癀处理肺癌细胞,检测激活Akt信号通路对片仔癀抗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作用。结果 100 μg/mL的片仔癀对肺癌细胞增殖能力没有影响(P>0.05),200 μg/mL的片仔癀处理可以明显降低肺癌细胞增殖能力(P<0.05)。100、200 μg/mL的片仔癀处理后的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均降低,细胞中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下降,E-cadherin蛋白水平升高,vimentin蛋白水平降低,同时细胞中Akt磷酸化水平也下降(P<0.05)。Akt信号通路激活剂处理可以明显减弱片仔癀对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片仔癀具有降低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作用机制与抑制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24  金铁锁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高亚芳 刘莹莹 杨从卫 李国栋 钱子刚
    2019, 50(22):5532-553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22
    [摘要](893) [HTML](0) [PDF 4.36 M](718)
    摘要:
    目的 解析金铁锁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确定其在石竹科的系统位置。方法 基于二代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平台,对金铁锁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进行组装和注释,并以苋科植物千穗谷为外类群,通过RAxML 8.2.11软件构建ML系统发育树,分析石竹科属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金铁锁叶绿体基因组总长为153 977 bp。LSC和SSC区被2个反向重复区域IRs隔开,其大小分别为84 385、17 526、26 033 bp。除去重复后,共编码109个基因,包含75个PCGs,30个tRNA和4个rRNA基因。总的CG含量为36.5%,IR区(42.4%)GC含量明显高于LSC(34.2%)和SSC(30.1%)区。在系统进化树中,金铁锁与长萼瞿麦互为姊妹类群,且各节点的支持率较高,能够清晰反映属间的亲缘关系。结论 本研究对金铁锁叶绿体基因组结构进行了解析,并探讨了石竹科属间系统发育关系,为金铁锁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系统进化等研究提供有效的科学数据。
    25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青风藤内青藤碱合成途径分析
    曾茜垚 乔克威 李雨嫣 周喜新 杨华 熊兴耀
    2019, 50(22):5537-554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23
    [摘要](637) [HTML](0) [PDF 6.59 M](744)
    摘要:
    目的 探究控制青藤碱含量的表达基因、青藤碱合成途径中的控制位点以及表达路径。方法 利用HPLC法对6个种群共49株青风藤的根和茎分别进行了青藤碱含量的测定,选定青藤碱含量差异倍数大的2个种群,即陕西宝鸡与贵州遵义,分别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青风藤植株,并取其根和茎进行转录组测序,命名为HR/LR、HS/LS。结果 将clean reads进行拼接得到355 201个转录本,其中包括275 491个Unigene。在HR/LR和HS/LS中差异基因分别有23 562和37 143个。GO分析显示这些差异基因功能明显富集在天冬氨酸型肽链内切酶活性与天冬氨酸肽酶活性上,推测这些差异基因可能编码这2种酶。KEGG富集结果表明HR与LR以及HS与LS 2组中的差异基因共同参与糖类代谢、蛋白质与细胞膜结合、维生素C合成。qRT-PCR验证了异喹啉生物碱合成途径上游关键基因表达情况,发现与青藤碱的积累呈正相关。结论 本研究初步了解了造成青藤碱含量差异的分子机制,为深入了解青藤碱积累规律与合成途径提供了参考。
    26  基于高通量技术的唐古特大黄叶绿体全基因组测序及应用研究
    左文明 曾阳 杨春芳 李美雎 李锦萍 刘力宽
    2019, 50(22):5545-555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24
    [摘要](855) [HTML](0) [PDF 7.42 M](775)
    摘要:
    目的 获得野生唐古特大黄叶绿体全基因组信息特征,并对相关物种亲缘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本实验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构建了唐古特大黄叶绿体全基因组图谱。结果 唐古特大黄基因组大小为161 054 bp,大(LSC)、小(SSC)单拷贝区大小分别为86 441 bp和12 745 bp,反向互补重复区(IR)大小为30 934 bp,共注释叶绿体基因132个,包括88个蛋白编码基因,36个转运RNA基因和8个核糖体RNA基因,其中每个IR区19个。结论 选取唐古特大黄在内的7个蓼科物种、4个其他科物种构建系统发育树,形态极其相似的唐古特大黄与掌叶大黄在分子上亲缘关系也最近,但rpl32等基因存在差异位点,对有效区分近缘物种提供新依据。
    27  三斑海马及其混伪品的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研究
    陈梦 朱玲燕 黄真 葛宇清 张光霁 程汝滨
    2019, 50(22):5554-556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25
    [摘要](857) [HTML](0) [PDF 6.79 M](693)
    摘要:
    目的 建立三斑海马Hippocampus trimaculatus的COI、16 S rRNA和ATP6的条形码序列数据库,应用DNA条形码技术从分子水平快速准确鉴定三斑海马和其他正伪品海马,探讨海马属药材鉴定的新方法。方法 提取三斑海马药材的基因组DNA,PCR扩增COI、16 S rRNA和ATP6的序列并进行双向测序,所得序列采用软件Codon Code Aligner V4.2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应用Clustal X软件进行序列比对,MAGA 5.0软件计算三斑海马的种内种间遗传距离(Kimura 2-Parameter,K2P),构建邻接树(Neighbor-joing tree,NJ Tree)聚类分析不同品种海马药材的鉴定结果。结果 获得的三斑海马线粒体COI、16 S rRNA、ATP6序列长度分别649、572、603~605 bp,其中3个条形码序列的种内变异位点碱基数分别为8、4和15,种内的变异率较小,COI、16 S rRNA、ATP6序列的平均种内K2P遗传距离0.002、0.001和0.006,均远小于三斑海马的种间K2P距离;NJ树结果显示三斑海马与其他海马均可明显区分,具有良好的单系性。结论 COI、16 S rRNA、ATP6序列作为条形码均可以鉴定三斑海马及其他混伪品海马药材,为动物类药材及其混伪品和近源物种的分子鉴定提供依据,为对保障海马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28  峨眉山区唇形科药用植物ITS2和matK条形码序列鉴定
    郑辉 李秋娥 陈安琪 邓楷煜 廖海 任瑶瑶 周嘉裕 谭睿
    2019, 50(22):5563-557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26
    [摘要](724) [HTML](0) [PDF 6.46 M](907)
    摘要:
    目的 评价以ITS2和matK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峨眉山区唇形科药用植物的鉴定效果。方法 从峨眉山区采集23种唇形科药用植物样本,提取DNA,PCR扩增ITS2序列,并从Genbank上分别下载54与51条唇形科植物的ITS2及matK序列;使用MEGA 5.0软件计算全部序列的种间、种内遗传距离及序列变异位点,构建Neighbor Joining(NJ)系统进化树,最后开展barcoding gap分析。结果 峨眉山唇形科药用植物的ITS2序列长度为190~237 bp,GC含量为53%~73%,具有较为明显的barcoding gap,对唇形科植物的识别率为94%,而matK序列的barcoding gap不显著,有明显重叠现象,对唇形科植物的识别率为96%。结论 ITS2从种水平上对唇形科植物有更好的鉴定能力,但matK序列对唇形科植物的识别率更高,因此,以ITS2为主,matK序列为辅的鉴定方法能够对唇形科药用植物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和识别,准确阐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对峨眉山区唇形科药用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29  基于抗炎活性成分的苗药羊耳菊药材质量控制研究
    张志宇 胡贺佳 熊荻菲菲 李月婷 黄勇 郑林 王广成 兰燕宇 王爱民 周孟 李勇军 巩仔鹏 席晓岚
    2019, 50(22):5571-557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27
    [摘要](918) [HTML](0) [PDF 5.08 M](764)
    摘要:
    目的 基于抗炎活性成分研究苗药羊耳菊药材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建立羊耳菊有效组分中代表性、特征性化学成分作为指标成分的多指标定量指纹图谱研究。通过多指标成分定量结合指纹图谱分析评价贵州不同产地羊耳菊的质量。结果 建立了35批贵州产羊耳菊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和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指认了羊耳菊药材液相色谱指纹图谱17个共有峰中的8个,结果显示相似度在0.898~0.997,以8个化学成分作为指标,对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洋蓟素、木犀草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53~3.765、0.056~0.495、0.086~0.526、0.306~2.526、0.861~7.353、0.729~4.268、0.052~0.424、0.148~1.102 mg/g。结论 所建立的基于抗炎活性成分的指纹图谱和多指标含量测定研究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稳定可靠,可用于苗药羊耳菊药材的质量控制。
    30  辛味中药在治疗消渴证中的应用价值及中药五味理论现代研究的思考
    李盼 陈雨微 丁丽琴 曹世杰 张德芹 邱峰
    2019, 50(22):5577-558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28
    [摘要](826) [HTML](0) [PDF 6.15 M](886)
    摘要:
    辛味是中药五味学说中的重要性味之一,通常具有"发散""行气"和"行血"的作用,且辛味中药在传统医学临床应用中占有较大比例。结合中药辛味的功效内涵及传统中医理论对消渴证的认识,阐述辛味中药与消渴证治疗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辛味中药对"消渴三消"的治疗意义与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药五味理论的现代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思考,为同行研究提供参考。
    31  植物精油抗衰老的药理作用与机制的研究进展
    钟钰 郑琴 胡鹏翼 黄小英 杨明 李菁 吴海霞 郭园园 刘姗姗
    2019, 50(22):5584-559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29
    [摘要](797) [HTML](0) [PDF 6.93 M](861)
    摘要:
    植物精油具有抗氧化与清除自由基、促进毛发生成、防治骨质疏松、调节机体免疫等抗生理衰老作用;具有调控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炎、癌症等抗病理衰老作用。通过介绍衰老的概念与机制,综述植物精油抗衰老的药理作用与机制的研究进展,探讨植物精油在抗衰老领域的应用前景、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32  口服药物膜渗透性评价方法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毕肖林 马世堂 狄留庆 陈志鹏 刘陶世
    2019, 50(22):5591-559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30
    [摘要](885) [HTML](0) [PDF 5.77 M](714)
    摘要:
    中药多以口服途径给药,药物的生物膜(如细胞膜等)通透性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转运能力,采用适当的药物渗透模型对中药活性成分进行膜渗透性评价,对明确中药活性成分吸收转运机制,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以及中药的剂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结了口服药物膜渗透性评价方法,并对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和归纳,以供参考。
    33  参与植物三萜生物合成的细胞色素P450酶研究进展
    朱灵英 郭娟 张爱丽 王宝婕 曾礼芳 徐福荣 马晓惠
    2019, 50(22):5597-561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31
    [摘要](1062) [HTML](0) [PDF 13.48 M](1079)
    摘要:
    三萜是许多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目前已对其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细胞色素P450(CYP450)主要参与三萜的后修饰过程,对三萜的多样性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已从多种植物中克隆得到与三萜生物合成相关的CYP450基因。对参与三萜生物合成的CYP450的功能研究进行综述,为三萜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及CYP450的功能研究提供借鉴。
    34  地黄分子鉴定及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詹忠根
    2019, 50(22):5611-562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32
    [摘要](579) [HTML](0) [PDF 8.49 M](716)
    摘要:
    地黄是我国常见的大宗药材之一,药用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不仅为地黄的快速鉴定提供了新方法,也较全面地揭示了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更为地黄的活性成分合成代谢调控、块根发育、抗逆响应和连作障碍等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分子基础。从系统学研究、分子鉴定、功能基因等方面对近年来地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3点研究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地黄的分子研究提供参考。
    35  大叶山楝萜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陈彦伍 董发武 秦天丽 孙恒 宋俏 何红平
    2019, 50(22):5621-563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33
    [摘要](929) [HTML](0) [PDF 7.85 M](727)
    摘要:
    大叶山楝Aphanamixis grandifolia为楝科山楝属植物,具有舒筋活络、通痹及祛风除湿等功效。大叶山楝中含有柠檬苦素类衍生物、甘遂烷型三萜、达玛烷型三萜、环阿尔廷烷型三萜、二萜及倍半萜等萜类化合物,具有杀虫、抗肿瘤、抗炎、抗疟疾和抑菌等生物活性。对大叶山楝萜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植物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36  基于数据挖掘的古今医方辨治消化系统肿瘤用药规律研究
    齐卓操 唐德才 尹刚 高兵 冯烨
    2019, 50(22):5632-563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34
    [摘要](452) [HTML](0) [PDF 4.99 M](690)
    摘要:
    探讨治疗消化系统肿瘤处方的组方用药规律,将《肿瘤良方大全》中全部消化系统肿瘤处方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频次、药对、中药类别统计,采用IBM SPSS Modeler 14.1进行关联分析,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予以聚类及因子分析。研究消化系统肿瘤处方501首,涉及中药651种。单味药以茯苓、陈皮、木香、当归的使用频次最高,对药以茯苓-白术、三棱-莪术、陈皮-木香的使用频次最高;中药类别以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的使用频次最高;关联网络图发现三棱→莪术、白术→茯苓药对关联度最高;聚类分析发现12个中药组合;因子分析共提取出6个公因子,载荷最高的依次为白术、三棱、大黄。《肿瘤良方大全》所载消化系统肿瘤处方以消癥散结为核心大法,从理气、化湿,行气降逆以散浊;活血、益气,寓补于消以化瘀;清解、清热,攻毒活血以消积3个角度,通常达变,灵活用药。
    37  治疗咳嗽中药专利复方的用药规律分析
    丁天宇 覃文慧 郝二伟 杜正彩 邓家刚 黄慧学 侯小涛
    2019, 50(22):5639-564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2.035
    [摘要](970) [HTML](0) [PDF 4.16 M](776)
    摘要:
    通过分析近20年中药治疗咳嗽的专利现状,探讨中药在治疗咳嗽过程中的用药规律。在SIPO专利检索平台和中国知网的专利数据库对中药治疗咳嗽的专利进行检索,采用Clementine 12.0软件进行关联性和高频中药网络分析,分析治疗咳嗽中药和配伍中药药对的使用规律。在治疗咳嗽的316首中药专利中,中药复方中使用频数最高的中药为甘草,其他使用频数较高的中药有桔梗、麻黄、陈皮、半夏等;使用的化痰止咳平喘类药偏多。常用的药对为甘草-桔梗、甘草-陈皮、半夏-甘草、麻黄-甘草。通过对中药频数、药类、药对、关联规则、高频中药网络的分析,结合中医理论可以揭示咳嗽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