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49卷第9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目录
    2018, 49(9):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
    [摘要](319) [HTML](0) [PDF 4.48 M](1218)
    摘要:
    2  封面
    2018, 49(9):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00
    [摘要](356) [HTML](0) [PDF 9.31 M](1245)
    摘要:
    3  日本汉方制剂及其特点与中药新药研究的思考
    杨平 林丹 宋菊 阳长明
    2018, 49(9):1985-198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01
    [摘要](1486) [HTML](0) [PDF 3.84 M](1703)
    摘要:
    通过对日本汉方制剂目录、分类、审批、生产销售等基本情况的介绍,以及对其药材、剂型、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特点的分析,提出我国经典名方制剂研究应注意结合临床应用遴选经典名方,尊重中医药理论指导和中医临床应用特点,重视上市后再研究,加强质量控制研究,积极关注已上市“经典名方”制剂的再评价;中药新药研究应加强药材/饮片源头质量控制,基于人用历史开展中药复方新药研究,以“质量源于设计”的思路和理念开展中药新药的质量控制,加强工艺过程控制和质量标准研究。
    4  茶叶中三萜及其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周荧 刘艳丽 李笑然 许琼明 杨世林
    2018, 49(9):1990-199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02
    [摘要](1118) [HTML](0) [PDF 4.42 M](1257)
    摘要:
    目的 研究山茶属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的芽叶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中压柱色谱法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NMR、MS波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茶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9个,分别鉴定为21β-羟基坡模酸(1)、坡模酮酸(2)、坡模酸(3)、乌苏酸(4)、地榆皂苷Ⅱ(5)、3β-[(α-L-arabinopyranosyl) oxy]-urs-12,19(20)-dien-28-oic acid(6)、齐墩果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7)、3β-[(α-L-arabinopyranosyl) oxy]-urs-12,18-dien-28-oic acid(8)、20-epi-urs-12,18-dien-28-oic acid 3β-O-α-L-arabinopyranoside(9)。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59为首次从山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5  野艾蒿中1个新的倍半萜
    丁林芬 杨桂梅 郭亚东 宋流东 刘佳 吴兴德
    2018, 49(9):1995-199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03
    [摘要](1250) [HTML](0) [PDF 4.57 M](1290)
    摘要:
    目的 研究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野艾蒿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R,5R,7R,10R)-4-羟基-桉烷-2,11-二烯-1-酮(1)、5-表-桉烷-4(15)-烯-1β,6β-二醇(2)、桉烷-4(15)-烯-1β,6α-二醇(3)、3-氧代-桉烷-1,4,11(13)-三烯-12-羧酸甲酯(4)、11β,13-二氢珊塔玛内酯(5)、anthemidin(6)、东莨菪素(7)、丹皮酚(8)、咖啡酸乙酯(9)、espeletone(10)、(1R*,2S*,3S*,4S*)-薄荷烷-1,2,3,4-四醇(11)。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野艾蒿酮A;化合物2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6  复方丹参滴丸中君药丹参的质量标志物研究
    李伟 李淑明 李挺洋 周鸿杰 罗学军 褚扬 王相阳 周水平 孙鹤 陈敏 黄璐琦 刘昌孝
    2018, 49(9):2000-200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04
    [摘要](1616) [HTML](0) [PDF 5.28 M](1408)
    摘要:
    目的 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念,从化学成分的角度对复方丹参滴丸中君药丹参的质量标志物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UPLC法对丹参药材和复方丹参滴丸中主要的丹酚酸类成分进行测定,并模拟复方丹参滴丸提取工艺,对紫草酸和丹酚酸B、E、T、U这5个丹酚酸类成分的转化进行研究。结果 在丹参药材中,主要有2个丹酚酸类成分,即丹酚酸B(占总酚酸比例>90%)和迷迭香酸(>5%);而在复方丹参滴丸中,主要有8个丹酚酸类成分,即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B、D、T、U,其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含量相对较高。在提取加工中,紫草酸和丹酚酸B、E、T、U能转化生成相对分子质量相对较小的丹酚酸类成分,而丹参素、原儿茶醛是主要的终产物。结论 丹参药材选择丹酚酸B作为水溶性丹酚酸类成分的质量标志物科学合理,而丹参药材在制备复方丹参滴丸的过程中,丹酚酸类成分发生了化学转化,产生了8个主要的丹酚酸类成分,并以其中的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最高,又因丹参素具有种属来源特异性,故从化学成分层面上,复方丹参滴丸选择丹参素作为君药丹参的质量标志物科学合理。
    7  紫花地丁的化学成分研究
    杜冬生 秦艳 程志红 陈道峰
    2018, 49(9):2007-201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05
    [摘要](1207) [HTML](0) [PDF 5.60 M](1183)
    摘要:
    目的 研究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干燥带根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紫花地丁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部位中共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ubinernoid A(1)、(2R,6R,9R)-2,9-二羟基-4-巨豆烯-3-酮(2)、3S,5R-二羟基-6R,7-巨豆二烯-9-酮(3)、去氢催吐萝芙醇(4)、布卢姆醇A(5)、布卢姆醇B(6)、齐墩果酸(7)、2α,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8)、1α,2α,3β-三羟基齐墩-12-烯-28-酸(9)、2α,19α-二羟基乌苏酸(10)、3α-羟基木栓烷-2-酮(11)、7-oxopetrosterol(12)、3β-羟基-豆甾-5-烯-7-酮(13)、丁香脂素(14)、落叶松脂醇(15)、瑞香新素(16)、伞形花内酯(17)、对羟基桂皮酸甲酯(18)、对羟基苯丙酸(19)、对羟基苯甲醛(20)、对甲氧基苯甲醛(21)、对甲氧基苯甲酸(22)和5-羟甲基糠醛(23)。结论 除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堇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8  广东紫珠化学成分研究
    戴冕 付辉政 周志强 毕红玉 冯童童 钟瑞建
    2018, 49(9):2013-20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06
    [摘要](1288) [HTML](0) [PDF 5.16 M](1157)
    摘要:
    目的 研究广东紫珠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正、反相硅胶,凝胶以及制备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广东紫珠茎叶和叶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arpeside B(1)、loliolide(2)、(3S,6E,10R)-10-β-D-吡喃葡萄糖-3,11-二羟基-3,7,11-三甲基-1,6-二烯(3)、lanceolatin A(4)、大豆素(5)、开环异落叶松脂醇(6)、(7S,8R)-4,9,9'-三羟基-3,3'-二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基新木脂素(7)、silybin A(8)、isosilybin A(9)、isosilybin B(10)、2,3-脱氢水飞蓟宾(11)、silychristin A(12)、silychristin B(13)、isosilychristin(14)、silydianin(15)、nigaichigoside F2(16)。结论 化合物415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9  基于UPLC-LTQ Orbitrap HRMS分析天芪降糖胶囊的化学成分
    何晨婕 彭丰 刘彤 彭静波
    2018, 49(9):2019-202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07
    [摘要](1183) [HTML](0) [PDF 5.05 M](1295)
    摘要:
    目的 运用超高液相色谱-双压线性离子阱高分辨率组合型质谱联用(UPLC-LTQ Orbitrap HRMS)技术对天芪降糖胶囊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流动相(pH≈3.5)为甲酸-甲酸铵缓冲盐溶液(A)-甲醇(B),梯度洗脱,ESI采用正负离子扫描模式。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二级质谱裂解碎片和色谱峰保留时间等信息结合对照品的碎片裂解规律,以及对照品对照和文献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通过文献比对、裂解规律及对照品对比共鉴定出17个化合物,其中包括9个生物碱、3个糖苷、3个有机酸、2个黄酮类化合物。结论 该研究为天芪降糖胶囊的活性研究、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化学基础。
    10  粉碎过筛条件对吴茱萸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董嘉皓 李斐 魏飞亭 陈洋 葛菲 肖素芸 刘超 杨武亮 杨明 袁金斌
    2018, 49(9):2026-203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08
    [摘要](1060) [HTML](0) [PDF 5.71 M](933)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的粉碎过筛条件对吴茱萸含量测定的影响规律,提出能反映取样代表性的粉碎过筛方法,以减小实验误差。方法 以绿原酸、金丝桃苷、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吴茱萸新碱为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粉碎过筛条件对其含量测定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各指标成分的含量及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剖析粉碎过筛影响含量测定结果的原因,进而确定合适的粉碎过筛方法。结果 吴茱萸中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与内果皮在粉末中的比例呈负相关。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处理样品,6种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的日内精密度和重复性试验结果多数不符合要求(RSD>5.0%)。当所有粉末都过2号筛时,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重复性都符合分析要求(RSD<2.0%)。结论 内果皮等纤维素颗粒在粉末中的比例是药材粉碎过筛环节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所有粉末都能过2号筛的粉碎过筛方式既保证了取样的代表性,又解决了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符合分析要求的问题。
    11  反相二维色谱制备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
    朱靖博 籍立新 萧伟 丁燕 黄文哲 屠鹏飞 王永华
    2018, 49(9):2033-204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09
    [摘要](858) [HTML](0) [PDF 5.83 M](1015)
    摘要:
    目的 构建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系统性分离制备方法。方法 采用特异性吸附材料富集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自主研发的制备色谱工厂系统,采用色谱分离专家系统软件优化分离制备条件,通过上样量和富集次数等参数的考察,建立了基于分离富集模式的反相二维色谱制备甘草黄酮有效部位及单体化合物的方法。结果 建立了以C18为分离、富集填料,甲醇-水、乙腈-水为一维、二维分离流动相,水为富集稀释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和稀释富集液的体积流量均为21 mL/min,上样量300 mg,富集次数3次的二维色谱分离制备甘草黄酮的方法,其分离过程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应用该方法分离制备,可重复获得16个甘草黄酮部位和甘草苷、甘草素、芒柄花黄素、刺甘草查耳酮、7,4'-二羟基黄酮、4'-O-[β-D-apio-D-fu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liquiritigenin、异甘草素、甘草酚、甘草香豆素共9个单体化合物。结论 建立的甘草黄酮的制备方法为甘草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甘草黄酮活性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12  积雪草总苷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研究
    闫丹 江敏瑜 王云红 张琳 张传辉 杨荣平
    2018, 49(9):2041-204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10
    [摘要](1236) [HTML](0) [PDF 6.31 M](1096)
    摘要:
    目的 优化积雪草总苷(CTG)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透皮特性规律。方法 采用逆相蒸发法,以羟基积雪草苷、积雪草苷的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结合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CTG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表面特征、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放度及体外透皮性能进行考察。结果 最佳处方为卵磷脂-胆固醇的质量比4∶1,卵磷脂-CTG的质量比23.22∶1,有机相-水相的体积比7∶1。所得脂质体形态呈球型,表面圆整、无粘连;平均粒径201.7 nm;Zeta电位-15.7 mV;羟基积雪草苷、积雪草苷的平均包封率为75.85%、84.94%;羟基积雪草苷、积雪草苷体外12 h累积释放率分别为52.10%、45.97%;脂质体中羟基积雪草苷、积雪草苷的透皮速率拟合方程分别为Q=67.93t1/2-50.34,R2=0.988,Q=139.74 t1/2-241.2,R2=0.987;皮肤滞留量分别为76.0、48.7 μg/cm2,相对原料药溶液提高到1.56和1.18倍。结论 优选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稳定性好,所得CTG脂质体包封率高、粒径小、皮肤滞留量大、缓释作用明显。
    13  暗紫贝母超细粉体的制备及理化性质考察
    李彩霞 冯海生 马世震
    2018, 49(9):2049-205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11
    [摘要](548) [HTML](0) [PDF 6.50 M](973)
    摘要:
    目的 研究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在不同制备条件下粉体形貌和粒径分布及研磨前、后的理化性质差异,为暗紫贝母超细粉体的粒径控制与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设计单因素实验,采用球磨法制备不同球磨时间、球料比、转速条件下的暗紫贝母超细粉体,扫描电镜观察粉体形貌,激光粒度仪测定粉体的粒径大小和分布,对比球磨前后粉体粒径大小和分布、膨胀度、总生物碱含量等性质。结果 暗紫贝母超细粉体的较优制备条件为研磨时间为0.5 h,球料比为12∶1,转速为250 r/min。暗紫贝母超细粉体体积平均粒径(D[4,3])为(26.92±0.12)μm,D90为(45.15±0.18)μm。研磨后,粒径减小,粒径分布变窄,膨胀度和休止角增大,粉体的引湿性无显著变化,松密度减小,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和总生物碱含量有较大提高。结论 适度球磨能显著降低暗紫贝母粉体尺寸,改善粒度分布,提高总生物碱含量,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
    14  载和厚朴酚介孔二氧化硅包覆聚吡咯纳米粒的制备研究
    朱文静 张良珂
    2018, 49(9):2057-206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12
    [摘要](705) [HTML](0) [PDF 5.17 M](1110)
    摘要:
    目的 制备载和厚朴酚(HK)介孔二氧化硅(MSN)包覆聚吡咯纳米粒(PPy@MSN-HK),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 首先制备聚吡咯纳米粒,然后在其表面包裹MSN壳层,再吸附HK,即得PPy@MSN-HK。依次从透射电镜图、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包封率、红外光谱分析、体外光热研究及体外释放度等方面进行评价,采用相似因子(f2)法分析释放曲线,并运用多种常用数学模型拟合溶出曲线。结果 透射电镜图显示,制备的MSN包覆聚吡咯纳米粒(PPy@MSN)粒径大小均一,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20.4±4.2)nm,多分散系数为0.042±0.010,Zeta电位为(-21.1±0.8)mV,载药量为(2.58±0.53)%,包封率为(75.04±0.95)%。体外光热实验结果表明,在照射激光功率密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纳米粒质量浓度逐渐增大,纳米粒混悬液温度变化值明显增大,说明PPy@MSN具有良好的光热效应。体外释放实验表明,PPy@MSN-HK与HK原料药的释放曲线不相似,分别以Ritger-Peppas、Logistic方程拟合最佳。原料药释放曲线最接近Ritger-Peppas方程(R2=0.997 32);PPy@MSN-HK释放曲线用Logistic方程拟合最好(R2=0.997 88)。结论 采用水溶液法成功制备了PPy@MSN-HK,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给药策略。
    15  燀苦杏仁标准汤剂质量与其饮片指标成分苦杏仁苷的相关性探讨
    张慧 沈潇薇 姜慧洁 郭昱汝 汪佳楠 顾唯芝 唐岚 颜继忠
    2018, 49(9):2063-206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13
    [摘要](1062) [HTML](0) [PDF 5.31 M](1011)
    摘要:
    目的 应用数学模型研究燀苦杏仁标准汤剂质量与其饮片中指标成分苦杏仁苷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制备燀苦杏仁标准汤剂,利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建立饮片出膏率、标准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苦杏仁苷转移率分别与饮片中苦杏仁苷含量之间的3个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燀苦杏仁饮片出膏率为8.97%~12.12%;标准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为21.74%~30.32%;苦杏仁苷转移率为70.39%~90.54%。建立的3个线性回归模型R2均大于0.8,各项偏回归系数检验P值均小于0.05,具有显著性。3个线性回归模型均具有较好的准确性,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对偏差不大于10%,平均相对偏差不大于5%。结论 该研究可预测不同燀苦杏仁饮片制备所得标准汤剂的质量,为制定其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16  HPLC-ESI-MS/MS同时测定四神丸中9种有效成分
    张晓霞 李晓妮 胡爽 畅瑞苗
    2018, 49(9):2070-207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14
    [摘要](1214) [HTML](0) [PDF 4.97 M](970)
    摘要:
    目的 建立了HPLC-ESI-MS/MS法同时测定四神丸中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9种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方法 HPLC采用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柱(100 mm×4.6 mm,3.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进样量20 μL;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ESI+),通过多反应监测(MRM)同时对四神丸中的9种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四神丸中9种有效成分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8.50~850.00 ng/mL(r=0.999 7)、1.32~132.00 ng/mL(r=0.997 4)、9.60~960.00 ng/mL(r=0.999 8)、12.00~1200.00 ng/mL(r=0.999 3)、11.50~1 150.00 ng/mL(r=0.997 9)、21.70~2 170.00 ng/mL(r=0.999 7)、23.80~2 380.00 ng/mL(r=0.999 6)、10.70~1 070.00 ng/mL(r=0.999 5)、8.54~854.00 ng/mL(r=0.998 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100.3%、99.2%、100.4%、99.1%、97.7%、99.0%、98.9%、100.3%,RSD值分别为2.21%、1.78%、2.19%、2.23%、2.18%、3.03%、2.51%、2.72%、2.10%。8批四神丸样品中9种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7.6~425.6、0~131.5、2.1~258.0、0~71.2、23.2~678.8、806.4~1 310.8、718.5~1293.7、11.5~123.2、10.9~62.4 μg/g。结论 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应用于不同厂家不同生产批次的四神丸中有效成分的测定及质量控制。
    17  海藻-甘草反药配伍致大鼠肾毒性的机制探讨
    孟娴 伍振辉 彭蕴茹 沈明勤
    2018, 49(9):2076-208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15
    [摘要](1110) [HTML](0) [PDF 6.62 M](1064)
    摘要:
    目的 探索海藻-甘草反药配伍致大鼠肾毒性的内在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海藻组、甘草组、海藻-甘草配伍组,经过连续ig给药4周的多次给药毒性实验,检测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Scr)、醛固酮、皮质醇及电解质水平,并进行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用UPLC-TQ/MS法同时检测甘草中的6种主要成分在肾组织的分布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11β-类固醇脱氢酶(HSD11B2)在肾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海藻组大鼠的血清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甘草组的血清中醛固酮水平显著降低(P<0.05),BUN、Scr显著升高(P<0.01);海藻-甘草组的血清中醛固酮、K+、Cl-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而BUN、Scr、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甘草组大鼠的肾脏组织有轻微的炎细胞浸润,海藻-甘草组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并伴有蛋白管型。海藻-甘草组大鼠的肾脏组织中的甘草次酸分布明显高于甘草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甘草组、海藻-甘草组大鼠的肾组织HSD11B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而海藻-甘草组更为显著。结论 通过增加甘草次酸在大鼠肾脏组织的积蓄,抑制肾脏组织中的HSD11B2的表达,造成醛固酮-皮质醇系统紊乱,可能是海藻-甘草反药组合产生肾毒性的主要机制。
    18  尿感方抗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侵袭膀胱上皮细胞的作用研究
    吴雨 蒋健 贺敏 张磊阳 陈文文
    2018, 49(9):2084-208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16
    [摘要](976) [HTML](0) [PDF 5.22 M](1132)
    摘要:
    目的 观察尿感方抗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ropathogenic Escheriehia coli,UPEC)侵袭膀胱上皮细胞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UPEC感染人膀胱癌细胞5637(human bladder cancer cell 5637,HTB-9)侵袭模型,观察尿感方含药尿液保护膀胱上皮细胞抗UPEC侵袭的作用;同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其对Toll样受体4(TLR4)/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传导通路的主要环节:TLR4、腺苷酸环化酶3(AC3)、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和Rac-1的影响。结果 与大鼠空白尿液高剂量组(体积分数10%空白尿液)比较,尿感方大鼠含药尿液高剂量组(体积分数10%含药尿液)的细菌入侵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大鼠空白尿液组的细菌入侵率无显著性差异。与大鼠空白尿液高剂量组比较,尿感方大鼠含药尿液高剂量组增加了TLR4、AC3蛋白的表达及胞内cAMP的水平,促进了PKA活化,抑制了Rac-1的活性。结论 尿感方具有一定的抗UPEC侵袭膀胱上皮细胞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影响TLR4/cAMP信号传导通路的环节有关。
    19  黑玛咖不同提取物的抗疲劳作用与谱效关系研究
    刘淼 黄莹莹 林梦雅 王春龙 李欣 马宁宁 张艳军 宋丽丽 张密霞
    2018, 49(9):2090-209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17
    [摘要](1281) [HTML](0) [PDF 5.80 M](1049)
    摘要:
    目的 研究黑玛咖不同提取物的抗疲劳作用及其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图谱与抗疲劳作用的谱效关系,为明确黑玛咖的抗疲劳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小鼠力竭游泳实验、检测肝糖原和血清乳酸水平,比较黑玛咖8种提取物的抗疲劳作用;采用UPLC-Q-TOF/MS法建立黑玛咖8种提取物的指纹图谱;以小鼠力竭游泳实验为抗疲劳作用的药效学指标,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R)分析建立其谱效关系。结果 黑玛咖60%、80%、95%乙醇提取物(醇提物)均明显增加小鼠力竭游泳时间,且以95%醇提物增加作用更为显著;黑玛咖80%醇提物能显著增加因过度运动所致的降低的肝糖原水平;黑玛咖95%醇提物能明显减少小鼠负重游泳后产生的血清乳酸堆积。从黑玛咖不同提取物UPLC指纹图谱中提取出23个能够表征含量差异的特征峰。采用PLSR分析,以力竭游泳时间为药效指标时,发现黑玛咖提取物中N-苄基十六酰胺、N-苄基-5-氧代-6E,8E-十八碳二烯酰胺、1,3-二苄基-2-苯基-4,5-二甲基咪唑和N-十八烷酰胺与抗疲劳作用呈正相关,且VIP值大于1。结论 黑玛咖95%及80%醇提物具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明确N-苄基十六酰胺、N-苄基-5-氧代-6E,8E-十八碳二烯酰胺、1,3-二苄基-2-苯基-4,5-二甲基咪唑和N-十八烷酰胺是黑玛咖抗疲劳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深入研究黑玛咖抗疲劳药效物质基础及建立全面可靠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思路。
    20  热毒宁注射液对EV71病毒感染Vero细胞和乳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常秀娟 孙晓萍 胡晗绯 曹泽彧 周军 王振中 萧伟
    2018, 49(9):2097-210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18
    [摘要](772) [HTML](0) [PDF 4.99 M](899)
    摘要:
    目的 考察热毒宁注射液对EV71病毒感染Vero细胞及乳鼠致手足口病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模型采用33 TCID50和25 TCID50 EV71感染Vero细胞,建立细胞感染病毒模型;采用乳鼠ip EV71病毒100 μL/只的方法制备体内模型,攻毒2 h后各组分别ip给予相应药物,观察热毒宁注射液(2.60、1.30、0.65 g/kg)和阳性对照药利巴韦林(10 mg/kg)对乳鼠体质量、临床评分和肌肉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及腿部肌肉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 体外结果显示,在Vero细胞模型上,热毒宁注射液(生药5.0 mg/mL)显著抑制33 TCID50和25 TCID50 EV71引起的细胞病变;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热毒宁注射液可降低病毒感染乳鼠的临床评分,提高乳鼠体质量,改善乳鼠生存状态,降低乳鼠肌肉组织中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MCP-1水平(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热毒宁注射液可显著改善肌肉组织病理学病变。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能够抑制EV71病毒导致的乳鼠死亡,明显延长乳鼠的存活时间,能够减轻病毒引起的临床症状,缓解病毒引发的乳鼠生长抑制,抑制IL-1β、IL-6、TNF-α、MCP-1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手足口病的重要机制。
    21  黄连提取物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研究
    崔祥 陶金华 江曙 魏晓燕 徐君 钱大玮 段金廒
    2018, 49(9):2103-210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19
    [摘要](1030) [HTML](0) [PDF 4.44 M](1090)
    摘要:
    目的 研究人体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的代谢及黄连提取物对人体肠道菌群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转化后的代谢物;并应用浊度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黄连提取物对4类肠道细菌(乳酸菌、双歧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生长的影响。结果 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生物碱类成分主要进行氢化和去甲氧基作用,其中小檗碱和黄连碱被代谢为氢化产物,巴马汀被转化为去甲氧基产物;黄连提取物显著抑制病原菌(肠杆菌、肠球菌)的生长,显著促进益生菌(乳酸菌、双歧杆菌)的生长。结论 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生物碱类成分具有多种代谢作用,且黄连提取物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的功能。
    22  膜翅目昆虫提取物Ento-II涂膜剂的镇痛及活血化瘀作用研究
    张枝雪 黄茜 李玥 杨志斌 何亚楠 巫秀美 赵海荣
    2018, 49(9):2108-211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20
    [摘要](959) [HTML](0) [PDF 5.16 M](879)
    摘要:
    目的 研究膜翅目昆虫提取物Ento-Ⅱ涂膜剂的镇痛及活血化瘀作用,为相关药物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经典热板法和扭体法作为镇痛实验模型,观察Ento-Ⅱ涂膜剂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大鼠sc大剂量盐酸肾上腺素后,施以冰水浸泡制备急性血瘀模型,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结果 在镇痛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Ento-Ⅱ涂膜剂20、10、5 mg/kg能显著延长小鼠给药后30、60、90 min的痛阈值,明显减少小鼠15 min内的扭体次数,显著延长小鼠扭体的潜伏期(P<0.01)。在血瘀合并脑缺血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Ento-Ⅱ涂膜剂6.67、3.33、1.67 mg/kg组24 h时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全血黏度显著降低(P<0.01);3.33 mg/kg组大鼠血浆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降低(P<0.05);6.67、3.33 mg/kg组大鼠卡松黏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 Ento-Ⅱ涂膜剂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和活血化瘀作用。
    23  吴茱萸碱衍生物纳米粒体内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杨兰 万坤 杨建波 晏声蕾 张奇娆 张景勍 胡雪原
    2018, 49(9):2114-21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21
    [摘要](928) [HTML](0) [PDF 3.75 M](866)
    摘要:
    目的 研究吴茱萸碱丁酰基衍生物(evodiamine butyryl derivative,EAB)及其固体脂质纳米粒(evodiamine butyryl derivative-loaded lipid nanoparticles,EABLN)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并比较其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EABLN,将1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ig EAB或EABLN(100 mg/kg),并在给药后的各个时间点对大鼠进行眼眶后静脉丛取血,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EAB的血药浓度;用DAS软件分析各药动学数据并比较生物等效性。结果 EABLN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72 hCmaxtmax分别为(11 535.39±261.08)μg·h/L、(886.73±15.40)μg/L和(2.00±0.17)h,EABLN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43%。EAB和EABLN的AUC0~72 hCmax生物等效性合格,但tmax生物等效性不合格。结论 EABLN改善了EAB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明显提高了EAB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且EABLN与EAB之间不具有生物等效性。
    24  疏风解毒胶囊口服给药14 d对幼鼠的毒性作用研究
    付合明 王海荣 邸志权 胡金芳 申秀萍
    2018, 49(9):2119-212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22
    [摘要](732) [HTML](0) [PDF 5.82 M](1026)
    摘要:
    目的 观察10日龄健康SD大鼠重复ig给予疏风解毒胶囊(SFJD)后所产生的毒性反应,为SFJD的婴幼儿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取10日龄健康SD大鼠30只,分为SFJD组(4 g/kg)和对照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14 d。每天观察动物的死亡率及一般体征,每周2次监测动物体质量变化,观察门齿萌出、张耳、睁眼和腹部出毛的发生时间,考察幼鼠的自主活动及学习记忆能力;在给药结束时进行血液学、血清生化检测及血清睾酮、雌二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含量测定,分析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进行系统尸检、脏器质量及系数检查,测定幼鼠麻醉状态下的体长和尾长。结果 给药后幼鼠出现稀便及药物颜色相关的橙色尿液;体质量增长前期减缓,后期改善;尿密度略增加;脾脏质量及肝脏、脾脏、肾脏的脏体系数与脏脑系数增加;有2只幼鼠红细胞计数(RBC)和网织红细胞数(Re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 4 g/kg的SFJD ig给药后,幼鼠耐受性较好,临床大剂量长期应用时需关注可能出现的稀便及RBC、Ret降低等情况。
    25  洋常春藤鲨烯合成酶基因HhSS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孙化鹏 钟晓红 乔飞
    2018, 49(9):2127-213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23
    [摘要](727) [HTML](0) [PDF 5.60 M](1014)
    摘要:
    目的 克隆获得洋常春藤Hedera helix鲨烯合成酶基因(HhSS)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分析。方法 根据洋常春藤转录组数据信息设计引物,通过RACE克隆方法获得HhSS基因序列;采用DNAMAN、PROTPARAM、TMHMM、PSORT、ScanProsite、SOPMA、SWISS-MODEL等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序列信息及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结构域等特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进行HhSS基因的检测分析。结果 RACE克隆获得HhSS(GenBank登录号KX056078)基因cDNA序列全长1 889 bp,包含一个从248~1 477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以及247 bp的5’非编码区(5’UTR)和412 bp的3’非编码区(3’UTR)。该基因编码409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46 800,等电点为5.68。HhSS蛋白具有植物SS蛋白的特征结构域和跨膜区,与刺五加、人参等同科植物亲缘关系较近。qRT-PCR结果表明洋常春藤叶片中HhS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常春藤皂苷含量存在正相关性。结论 洋常春藤HhSS基因的成功克隆及表达分析研究,为阐明HhSS基因在常春藤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及代谢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
    26  白木香AsMAPK3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在洋葱表皮瞬时表达体系中的定位研究
    徐艳红 田美慧 吕菲菲 孙佩文 魏建和
    2018, 49(9):2133-213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24
    [摘要](1158) [HTML](0) [PDF 6.04 M](1149)
    摘要:
    目的 构建国产沉香基原植物白木香AsMAPK3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重组蛋白正确表达,并研究AsMAPK3的亚细胞定位情况,为抗体制备准备材料,为筛选其互作蛋白及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PCR方法克隆AsMAPK3基因的部分编码序列,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AsMAPK3,并诱导蛋白表达。克隆AsMAPK3基因全长编码区,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瞬时表达载体pAN580-AsMAPK3,通过基因枪法转化洋葱表皮,荧光显微镜观察GFP的发光情况。结果 含有重组表达载体的大肠杆菌BL21(DE3)在37℃经0.5 mmol/L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4 h后,可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9 000的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在上清和包涵体中均有表达。瞬时转化洋葱表皮的GFP荧光观察发现,AsMAPK3主要在细胞核和质膜表达。结论 成功实现了AsMAPK3的体外表达和纯化,明确了AsMAPK3的亚细胞定位,为后续开展其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27  基于品质特征的贝母类药材品种分类研究
    张翔 李文涛 段宝忠 黄林芳
    2018, 49(9):2140-214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25
    [摘要](737) [HTML](0) [PDF 4.95 M](1159)
    摘要:
    目的 建立基于品质特征的贝母类药材品种分类。方法 采用本草学、生态学、中药学、植物化学、中药鉴定学,以及结合生物计量学等方法开拓性地对中药贝母地理生态分布、性状及化学成分等品质特征进行研究,并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贝母药材进行分类。结果 结果表明贝母类药材可分为“浙贝”“川贝”2个系列,建议川贝母、平贝母、伊贝母归为川贝系,浙贝母、湖北贝母归为浙贝系。结论 对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同类多基原品种中药的“分”与“合”及贝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28  不同成熟度南五味子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吕杨 刘妍如 唐志书 王梅 宋忠兴 孔馨逸 江大海 钱大玮
    2018, 49(9):2147-215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26
    [摘要](864) [HTML](0) [PDF 4.36 M](977)
    摘要:
    目的 建立不同成熟度南五味子中6种主要木脂素类成分的同时定量方法,并基于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不同成熟度南五味子进行分类,为南五味子合理采收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建立不同成熟度五味子中6种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同时定量方法,色谱条件为ACQUITY UPLC BEH C18(50 mm×2.1 mm,1.7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5℃。同时以南五味子的指标成分五味子酯甲为监测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分层聚类法(HCA)对不同成熟度的南五味子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6种木脂素类化合物在1.257~156.250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重复性、稳定性、精密度试验RSD均<3%。根据不同成熟度主要成分的变化,PCA和HCA分析将6个不同成熟度的五味子及混合样品主要分为3类:60%以下红,70%红以及全红的样品。结论 60%红样品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较高含量,说明基于UPLC技术的聚类分析及PCA联合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成熟度的南五味子药材质量,为其质量控制和采收期选择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29  HPLC-DAD法测定迷迭香茎和叶中11种抗氧化活性成分
    许艺凡 刘普 刘佩佩 邱赛西 高晓丹 许肖锋 常盛 邓瑞雪
    2018, 49(9):2153-215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27
    [摘要](659) [HTML](0) [PDF 4.53 M](1061)
    摘要:
    目的 建立HPLC-DAD同时测定迷迭香叶和茎中11种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Zorbax SB-Aq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A)-磷酸二氢钾缓冲盐(B)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绿原酸、咖啡酸、迷迭香酸、木犀草素、芹菜素和芫花素的检测波长为328 nm,丹皮酚、迷迭香酚、橙皮素、鼠尾草酚和鼠尾草酸的检测波长为284 nm,进样量10μL。结果 绿原酸、咖啡酸、迷迭香酸、丹皮酚、迷迭香酚、橙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鼠尾草酚、芫花素和鼠尾草酸分别在2.02~64.64 μmol/mL,r=0.999 97;1.74~55.68 μmol/mL,r=0.999 97;2.76~88.32μmol/mL,r=0.999 97;0.24~7.68μmol/mL,r=0.996 63;0.46~14.72μmol/mL,r=0.999 97;0.22~7.04μmol/mL,r=0.998 64;0.72~23.04μmol/mL,r=0.999 37;3.74~119.68μmol/mL,r=0.999 80;5.1~163.28μmol/mL,r=0.996 18;0.4~12.8μmol/mL,r=0.996 35;5.22~167.04μmol/mL,r=0.996 98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100.5%,RSD为0.67%~2.14%。结论 该方法准确,实用性好,可用于迷迭香叶和茎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30  栀子全时段融合指纹图谱的构建及特征峰的鉴定
    王伟 付娟 万琴 李家春 黄文哲 王振中 萧伟
    2018, 49(9):2158-216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28
    [摘要](1006) [HTML](0) [PDF 4.10 M](1053)
    摘要:
    目的 建立栀子的指纹图谱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 MS)对其共有峰进行定性分析。方法 采用Kromasil 100-5 C18柱,以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38、327、440 nm。使用Matlab 7.1软件编程,对3波长下的CSV格式数据进行全时段融合。结果 各色谱峰分离度良好,3波长融合指纹图谱全面体现了栀子238、327、440 nm特征吸收波长的指纹信息,标定20个共有峰,并完成其中16个成分的鉴定。10批不同批次的栀子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之间相似度较好,相似度大于0.90以上。结论 实现了栀子融合指纹图谱的测定,同时解析了图谱中的化学组成,并制定了主成分与栀子苷相对峰面积的范围,为全面控制药材质量提供了数据支撑。
    31  黄精属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陶爱恩 张晓灿 杜泽飞 赵飞亚 夏从龙 段宝忠
    2018, 49(9):2163-217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29
    [摘要](1222) [HTML](0) [PDF 7.67 M](1371)
    摘要: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目前已从黄精属8种植物中共分离出6种不同结构亚型的化合物54个,具有降血糖、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活性。针对该属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为该属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32  多孔菌科真菌中羊毛甾烷型三萜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包海鹰 史帧婷 冯爽
    2018, 49(9):2172-218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30
    [摘要](893) [HTML](0) [PDF 8.39 M](1275)
    摘要:
    羊毛甾烷型三萜是四环三萜类化合物,是多孔菌科真菌中含量较为丰富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羊毛甾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可以划分为A、B、C、D、E 5种主要骨架构型,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等药理活性。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多孔菌科20多种真菌中分离出的161种羊毛甾烷型三萜类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羊毛甾烷型三萜类成分的研究及多孔菌科真菌药用资源的合理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
    33  天麻防治神经精神疾病的研究进展
    黄红 刘新民 吕光华
    2018, 49(9):2188-219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31
    [摘要](1023) [HTML](0) [PDF 5.54 M](1133)
    摘要:
    天麻是我国名贵中药材,在治疗头痛、改善学习记忆、抗抑郁等神经精神药理方向均显示良好的作用。通过查阅CNKI和PubMed两大常用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资料,对10年来天麻的神经精神药理作用及相应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了归纳分析,并结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查询天麻相关药品与保健品开发情况,为天麻防治神经精神疾病产品研发提供参考。
    34  酶联吸附免疫法和胶体金免疫色谱技术在中药黄曲霉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公爱娟 刘春娟 辛杰 何珊 刘言娟 张波
    2018, 49(9):2195-220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32
    [摘要](1028) [HTML](0) [PDF 6.27 M](1059)
    摘要:
    黄曲霉毒素是中药中较易产生的毒性极强的真菌毒素之一。建立黄曲霉毒素简单、快速、高通量、现场化的检测方法对实现中药黄曲霉毒素限量监控、保障中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酶联吸附免疫法(ELISA)和胶体金免疫色谱(GICA)技术为中药黄曲霉毒素的大批量快速检测和现场单个或少数样品即时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虽然现在已有较多关于此类检测方法的报道,但没有形成标准方法。对已报道的中药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形成方法标准提供参考。
    35  中药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人体健康的研究进展
    王雨珊 李万丛 游颖 范静静 刘梦杨 胡书蒙 王玉华
    2018, 49(9):2203-220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33
    [摘要](1294) [HTML](0) [PDF 7.01 M](1243)
    摘要: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存在密切的关系,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往往伴随着肠道菌群的变化,因此调节肠道菌群,使其正常化成为缓解疾病的一种机制。中药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具有治疗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的双重功效。目前已有研究证明,中药在治疗某些疾病的同时也调整了肠道菌群结构,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对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及近年来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药治疗疾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36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红参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刘唤 李灵明 余河水 李正 赵静
    2018, 49(9):2210-221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34
    [摘要](725) [HTML](0) [PDF 4.63 M](874)
    摘要:
    红参Ginseng Rubrum具有抗癌、抗衰老、降血糖、降血压、提高心血管功能等药用价值,然而,市场上红参质量参差不齐,给消费者的使用以及工业加工生产带来困扰。因此,对红参原料药材快速、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对于红参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近红外光谱能够反映被测对象组织结构和成分信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分析技术的进步,近红外光谱(NIR)技术以其快速、便捷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红参鉴别、红参化学成分含量检测以及红参工业加工过程控制的研究中。然而,红参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和药理作用的不确定性,以及NIR分析建模的样本数量和多样性及数据采集过程中设备、环境、样本非目标成分的影响等降低了模型鲁棒性,限制了该方法在实际中的推广应用,因此如何在数据采集部分对系统进行优化以及在信息处理部分降低非目标成分的影响来提高信噪比,增强模型预测能力还有待研究。
    37  税收优惠与财政补贴对我国中药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的比较研究
    辛倩 郑义 宫雪 孙利华
    2018, 49(9):2215-222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09.035
    [摘要](921) [HTML](0) [PDF 4.70 M](889)
    摘要:
    通过比较间接税收优惠与直接财政补贴对我国中药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效果,旨在为政府补贴对我国中药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经验证据,进而为政府部门中药企业创新激励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以62家中药上市企业2012—2016年5年间共计301个观察值为样本,运用面板随机效应模型及B指数对上述样本进行处理。结果显示,税收优惠对我国中药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企业税收成本每减少1%,研发费用就上升0.99%,研发税收弹性为-0.99;财政补贴对我国中药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作用显著,但估计系数仅为0.24,且当税收优惠与财政补贴同时存在时,财政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果不显著。此外,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果会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减小。政府补贴应以间接的税收优惠为主,直接的财政补贴为辅,且税收优惠政策应适当向中小型中药企业倾斜。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