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49卷第20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目录
    2018, 49(20):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
    [摘要](364) [HTML](0) [PDF 4.47 M](1055)
    摘要:
    2  封面
    2018, 49(20):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00
    [摘要](365) [HTML](0) [PDF 5.59 M](1010)
    摘要:
    3  中药配方颗粒的现状与发展新思路
    何军 朱旭江 杨平荣 宋平顺
    2018, 49(20):4717-472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01
    [摘要](1460) [HTML](0) [PDF 7.96 M](1284)
    摘要:
    中药配方颗粒是传统中药饮片、汤剂的改良产品,其最突出的优点是使用方便,但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一致性基础研究不系统、难以评价单煎的配方颗粒与合煎的传统汤剂的等效性是最突出的问题和争议。因此,建立统一、完善的国家标准,实现全程质量控制和规范管理,开展系统的合煎和分煎等效性对比研究,开发经方(复方)颗粒,加强中医药传统理论指导,实现产地化提取将有利于保证中药配方颗粒的安全有效,有利于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中医药走向世界。通过了解中药配方颗粒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对其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和争议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发展的新思路。
    4  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的现代研究进展
    杨俊杰 李平 郝敏 李林 季德 毛春芹 吴启南 陆兔林
    2018, 49(20):4726-473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02
    [摘要](1126) [HTML](0) [PDF 4.67 M](1167)
    摘要:
    中药材产地加工和炮制一体化(简称“一体化”)是确保中药饮片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分析了“一体化”的历史渊源、产生与实践及现代研究成果,认为“一体化”是中药行业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可以有效解决目前产地加工方法混乱、饮片质量难以保障等问题,具有可以明确产品属性,规范饮片管理;弃重复环节,同步提高饮片质量和企业效益;改变中药材田间地头零散加工现状,保障生产环境洁净化,全面提升机械化生产等多方面积极意义。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一体化”大多可以简化加工工艺,更多地保留有效成分,提高药物疗效,但也有部分药材不适用于“一体化”。建议今后进一步加强一体化饮片的基础研究;完善一体化饮片的规范体系建设;对“一体化”进行顶层设计,通力合作,从而确保“一体化”健康有序的发展。
    5  产地鲜切加工与传统加工乌药饮片抗痛经药效比较研究
    罗云云 康显杰 杨莹 张婷 朱涛 吴瑶 杜伟锋 葛卫红
    2018, 49(20):4731-473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03
    [摘要](1133) [HTML](0) [PDF 4.66 M](1140)
    摘要:
    目的 通过痛经模型对产地鲜切加工乌药饮片与传统加工乌药饮片进行药效比较。方法 采用雌激素诱导小鼠痛经模型,通过记录小鼠扭体反应及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PGF)、血管加压素(AVP)、β-内啡肽(β-EP)5个指标的变化来比较2种不同加工方式乌药治疗痛经的效果。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2种不同加工方式乌药均能明显减少痛经模型小鼠扭体次数(P<0.01),降低PGE2、PGF、AVP水平(P<0.05、0.01),升高β-EP水平(P<0.01),但两者相同给药剂量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两种不同加工方法乌药均对痛经模型小鼠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产地鲜切加工乌药与传统加工乌药对痛经模型小鼠的药效强度相当。
    6  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香薷的解热抗炎作用研究
    孙冬月 高慧 王晓婷 闫丽 庞博
    2018, 49(20):4737-474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04
    [摘要](1040) [HTML](0) [PDF 5.18 M](911)
    摘要:
    目的 比较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制备香薷与传统切制香薷对脂多糖(LPS)致热大鼠和LPS刺激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的作用,为香薷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技术实施及香薷辛温解表的传统功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香薷(挥发油和水煎液)进行药物干预后,采用ip LPS造大鼠发热模型,观察发热大鼠体温变化情况,检测大鼠血清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磷酸腺苷(cAM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比较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和传统切制香薷对热证大鼠的影响;以不同浓度香薷(挥发油和水煎液)作用于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测定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NO分泌量,比较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和传统切制香薷的抗炎作用。结果 各给药组能够降低大鼠肛温及PGE2、TNF-α、cAMP、IL-1β、MPO含量,增强细胞免疫作用,且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组比传统切制组作用显著,香薷水煎液作用略优于挥发油。结论 香薷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技术可行。
    7  枳壳趁鲜切制工艺优选及药效研究
    罗雪晴 张金莲 颜冬梅 钟凌云 李娜 欧阳辉 夏澜婷 祝婧 罗时昌
    2018, 49(20):4743-474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05
    [摘要](1235) [HTML](0) [PDF 4.46 M](1035)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切制时间、干燥方法对枳壳趁鲜切制饮片的药典指标成分的影响,比较优选趁鲜切制工艺饮片与传统饮片成分和药效的差异。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水(20∶80,pH 3.0),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3 nm,进样量20 μL,对不同工艺枳壳趁鲜切制饮片的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进行测定,优选趁鲜切制的时间及干燥方法,观察优选趁鲜切制工艺饮片与传统饮片对小鼠肠推进率、胃排空率、胃泌素等的影响。结果 同一产地枳壳趁鲜切制晒干品指标成分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高于相应天数的60℃烘干品,晾晒3 d切制晒干的饮片含量最高,优选的趁鲜切制工艺饮片在肠推进率、胃排空率、胃泌素指标上与传统饮片差异不显著(P>0.05),血液流变性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 优选的枳壳趁鲜切制工艺为鲜枳壳横向对半切,晾晒3 d,再切薄片,晒干。所得趁鲜切制饮片与传统饮片在胃肠动力学药效指标上作用强度相当。
    8  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与传统黄柏饮片的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张凡 吴琦 鞠成国 贾天柱
    2018, 49(20):4748-475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06
    [摘要](674) [HTML](0) [PDF 4.34 M](1073)
    摘要:
    目的 测定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与传统黄柏的化学成分含量,探讨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黄柏饮片的优势。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产地加工一体化黄柏饮片与传统方法加工黄柏饮片中绿原酸、盐酸黄柏碱、木兰花碱、盐酸药根碱、小檗红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柠檬苦素和黄柏酮的含量,并对这些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比较上述指标性成分质量分数的总和发现,传统方法加工的生黄柏与盐黄柏饮片分别为3.956 9%和4.525 0%,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生黄柏与盐黄柏饮片分别为6.074 2%和8.942 2%,可见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饮片所含的有效成分均优于传统加工的饮片。结论 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黄柏饮片的质量较好,且操作工序简便,值得推广。
    9  响应面法优化秦皮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工艺研究
    赵重博 王晶 吴建华 邹俊波 李晓尧 史亚军 王昌利
    2018, 49(20):4753-475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07
    [摘要](961) [HTML](0) [PDF 5.65 M](972)
    摘要:
    目的 应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秦皮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工艺。方法 以HPLC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秦皮中秦皮甲素、秦皮乙素、秦皮素、秦皮苷和总香豆素含量的总评归一值(Y)为评价指标,以切制规格(X1)、干燥温度(X2)和干燥时间(X3)为考察对象,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秦皮的产地加工与饮片一体化工艺;并研究一体化秦皮饮片的抗炎镇痛效果。结果 最佳一体化工艺为秦皮药材去粗皮后,切6 mm厚的丝,75℃干燥3.25 h;该工艺生产的秦皮饮片可显著减少冰醋酸致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延长潜伏期,抑制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肿胀反应,明显或部分缓解肿胀程度;一体化秦皮饮片比传统饮片镇痛作用更加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 响应面法优选秦皮产地加工一体化工艺简便易行,准确度较好,为其他皮类饮片生产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10  知母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工艺研究
    黄琪 贾鹏晖 吴德玲 金传山 许凤清 朱月健 李保明
    2018, 49(20):4760-476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08
    [摘要](834) [HTML](0) [PDF 5.75 M](1018)
    摘要:
    目的 优选知母Anemarrhenae Rhizoma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工艺,为实现知母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正交试验法对一体化加工工艺中鲜药的烘制温度、切制时药材含水量、切片厚度、饮片烘干温度4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知母中指标性成分知母皂苷B-II、芒果苷含量及饮片外观性状为考察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进行评价,优选知母产地加工工艺。以酵母致热大鼠模型体温变化为指标,比较2种工艺所得饮片的解热作用;以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血糖值、胰岛素含量、糖化血清蛋白含量为指标,比较2种工艺所得饮片的降糖作用。结果 知母于50℃条件烘制11 h(药材含水量45%~50%),于滚筒中撞去毛,脱毛时间30 min,切4 mm厚片,于50℃条件下烘干为最佳加工工艺;一体化工艺饮片指标性成分含量及降糖作用与《中国药典》2015年版传统工艺饮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解热作用略优于传统饮片。结论 本实验所优选的知母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工艺切实可行,适合产业化生产。
    11  生地黄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工艺研究
    张振凌 吴若男 于文娜 刘艳
    2018, 49(20):4767-477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09
    [摘要](1074) [HTML](0) [PDF 4.71 M](920)
    摘要:
    目的 研究生地黄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方法和工艺,探索一体化炮制新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以外观性状为指标筛选生地黄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方法,以外观性状和梓醇、毛蕊花糖苷、益母草苷及地黄苷A、D的含量为指标,采用综合指标评分法优选生地黄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新工艺。结果 优选出生地黄饮片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方法和工艺:取直径2~6 cm鲜地黄,置75℃中烘焙至完全透心,堆放发汗12 h,切4~5 mm厚片,置75℃中干燥4~5 h,取出放凉后包装。结论 采用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的方法直接将鲜地黄加工成生地黄饮片,工艺简单方便,减少重复的加工过程、储藏环节,达到降低中药材加工成本和提高中药饮片质量的目的。
    12  基于UPLC-Q-ExactiveOrbitrap-MS分析宣木瓜饮片化学成分
    盛节英 周洪雷 周倩 孙立立 蒋海强 张世明 郭凤雪 侯立静 张翠珊 董书红
    2018, 49(20):4773-477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10
    [摘要](1192) [HTML](0) [PDF 5.30 M](1007)
    摘要: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UPLC-Q-Exactive Orbitrap-MS),对宣木瓜饮片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识别和鉴定。方法 采用Halo C18(100 mm×2.1 mm,2.7 μm)色谱柱,0.05%甲酸水溶液(A)-0.05%甲酸的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正、负离子模式扫描。结果 共鉴定出宣木瓜饮片中25种化学成分。包括游离氨基酸5种、有机酸类11种、糖苷类2种、黄酮3种和三萜4种。结论 该法可准确、快速地对宣木瓜饮片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为阐明宣木瓜药效物质基础和优选质量控制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13  光果甘草根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杜琳 常波 张琦 杨帆 杜伟
    2018, 49(20):4780-478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11
    [摘要](1243) [HTML](0) [PDF 3.84 M](974)
    摘要:
    目的 研究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光果甘草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0个异黄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光甘草素T(1)、光甘草定(2)、glyasperin C(3)、甘草西定(4)、异甘草黄酮醇(5)、甘草异黄酮A(6)、甘草异黄酮B(7)、半甘草异黄酮B(8)、芒柄花素(9)、甘草素(10)。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异黄烷类化合物,化合物3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4  西藏黑木耳中1种新的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刘振东 黄悦 李鹏飞 李梁 薛蓓 张彦龙
    2018, 49(20):4785-479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12
    [摘要](1081) [HTML](0) [PDF 4.68 M](768)
    摘要:
    目的 研究西藏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中1种新的凝集素。方法 采用凝胶柱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测定相对分子质量,通过N-末端序列检测与UniProt数据库比对得到氨基酸序列。结果 从西藏黑木耳分离得到1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8 913.22的凝集素,其N-末端序列为ITAPTTTSSAATE。含有4条肽段,其氨基酸序列分别为QIDAERK、TNHSVVTWNDK、RLNFTAGNPFPR、VRELEQQVDSMTK。结论 在已有的黑木耳蛋白质质谱库中未发现该序列的存在,推断其为黑木耳中的新型蛋白质,并确定是1种新的凝集素。
    15  香榧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段芳芳 贾晓会 贾姗姗 徐润生 袁珂 童品璋
    2018, 49(20):4791-479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13
    [摘要](1214) [HTML](0) [PDF 5.85 M](920)
    摘要:
    目的 对香榧Torreya grandis叶进行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方法 采用MCI-Gel CHP-20、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Sephadex LH-20、RP18及硅胶等柱色谱法对香榧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1H-NMR、13C-NMR、HR-ESI-MS)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海虾致死生物活性法和MTT法测定部分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香榧叶醋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共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香榧酯(1)、花柏酚(2)、4-epiagathadial(3)、3,4-二羟基苯甲酸3-O-β-D-葡萄糖苷(4)、脱氢松香酸(5)、反式璎珞柏酸(6)、顺式璎珞柏酸(7)、2-甲氧基-1,4-苯二甲醇(8)、松脂素(9)、β-谷甾醇(10)。其中化合物14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对海虾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7.7、8.0、8.8、4.2 μg/mL;化合物4在10 μg/mL时对人肝癌细胞Huh7和HepG2的抑制率最显著,分别为67%和69%。结论 以上化合物除化合物10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4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4具有较强的Huh7和HepG2细胞抑制活性。
    16  华泽兰根部化学成分研究
    张清清 陈静文 马一婷 李小环 刘呈雄 郭志勇 邹坤
    2018, 49(20):4798-480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14
    [摘要](1055) [HTML](0) [PDF 4.80 M](856)
    摘要:
    目的 研究菊科泽兰属植物华泽兰Eupatorium chinense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华泽兰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9个化合物,鉴定为泽兰素(1)、1-[2-(1-acetoxymethyl-vinyl)-6-hydroxy-benzofuran-5-yl]-ethanone(2)、6-hydroxy-3β-methoxytrematone(3)、euparone(4)、8-methoxy-9-hydroxythymol(5)、dehydroespeleton(6)、8-methoxy-9-hydroxythymol 3-O-angelate(7)、9-hydroxythymol(8)、4-hydroxycinnamic acid methyl ester(9)、对羟基苯甲醛(10)、8,9-dehydro-10-hydroxythymol(11)、邻苯二甲酸二异丁基酯(12)、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13)、对香豆酸(14)、dihydrocoumarin(15)、methylcaffeate(16)、2,5-dimethylphenol(17)、1H-吲唑(18)、(Z)-3-(hydroxymethyl)-7-methylocta-2,6-dienly1 acetate(19)。结论 首次对华泽兰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其中化合物23511为首次从华泽兰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9121419为首次从泽兰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为苯并呋喃类化合物,是泽兰属中的特征性成分。
    17  百尾参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II)
    陈林 王琦 吴蓓 李志峰 冯育林 钟国跃 杨世林
    2018, 49(20):4803-480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15
    [摘要](1228) [HTML](0) [PDF 4.79 M](905)
    摘要:
    目的 研究百尾参Disporum cantoniense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大孔树脂、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Sephadex LH20、MCI-gel CHP20树脂反复柱色谱及制备HPLC方法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分析鉴定百尾参的化学成分。结果 从百尾参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邻羟基苯甲醇(1)、对羟基苯甲醛(2)、对羟基苯乙酮(3)、丁香醛(4)、覆盆子酮(5)、新甘草苷(6)、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7)、反式-1-(4′-羟基苯基)-丁-1-烯-3-酮(8)、异槲皮苷(9)、3-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10)、icariol A211)、蜕皮激素(12)、glansreginic acid(13)、橙皮苷(14)、芒柄花苷(15)、槲皮素(1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7)、(E)-4-(4-hydroxy-3-methoxyphenyl) but-3-en-2-one(18)、(-)-secoisolariciresinol(19)、木犀草素(20)。结论 化合物1381015171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8  桃胶改良前后的多糖含量、功能性质以及体外释放度变化研究
    蔡延渠 董碧莲 朱志东 邓剑壕 刘文彬 朱盛山 霍务贞
    2018, 49(20):4808-481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16
    [摘要](818) [HTML](0) [PDF 7.08 M](843)
    摘要:
    目的 分析桃胶改良前后的多糖含量、影响制剂的功能性质以及体外释放度变化情况,探索其变化规律,为改良桃胶作为新型缓释辅料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不同产地原桃胶与改良桃胶烘干、粉碎、过筛,粉末用超纯水超声溶解,采用苯酚-硫酸法结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质量分数;pH计测定胶液的酸碱度;Brookfield DV-II Pro黏度计测定胶液的动力黏度;称重法测定胶粉溶解度及溶胀度;干燥器控制法测定胶粉不同相对湿度环境下的吸湿率;体外释放度实验结合HPLC法测定喘平方胶片中3个指标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和东莨菪碱)的体外累积释放度。结果 贵州习水、江西信丰、湖北随县产原桃胶各指标为多糖质量分数为84.30%、81.52%、77.84%;1%胶溶液pH值为5.63、5.60、5.88;1%胶溶液动力黏度为30.8、28.5、25.9 mPa·s;水中溶解度为60.8、57.5、51.2 mg/g;溶胀度为34.22%、29.66%、26.25%;12 h的相对湿度(RH)43%吸湿率为28.19%、27.02%、26.44%,RH 81%吸湿率为38.22%、35.26%、34.64%;喘平方胶片中麻黄碱、伪麻黄碱和东莨菪碱2 h的体外累积释放度为95.41%~98.84%、96.05%~97.11%、96.35%~98.21%。贵州习水、江西信丰、湖北随县产改良桃胶,各指标为多糖质量分数为96.92%、94.76%、93.65%;1%胶溶液pH值为7.07、7.08、7.12;1%胶溶液动力黏度为318.4、289.6、266.4 mPa·s;水中溶解度为178.2、167.3、163.8 mg/g;溶胀度为84.98%、81.55%、79.82%;12 h的RH 43%吸湿率为41.22%、39.93%、39.20%,RH 81%吸湿率为60.88%、58.48%、57.17%;喘平方胶片中麻黄碱、伪麻黄碱和东莨菪碱12 h的体外累积释放度为97.88%~98.36%、97.59%~98.56%、97.72%~98.12%。结论 与原桃胶相比,改良桃胶在多糖含量、溶解度、溶胀度、动力黏度、吸湿率、缓释性能等方面均显著提高,且溶液呈现中性,提示可作为新型缓释材料进一步研发、应用。
    19  氨基表面修饰磁性纳米粒子(MNP-NH2)对黄酮类和有机酸类成分选择吸附研究
    曹雪晓 栗焕焕 邱喜龙 任晓亮 王萌 裴高升
    2018, 49(20):4816-482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17
    [摘要](900) [HTML](0) [PDF 6.16 M](1003)
    摘要:
    目的 制备氨基表面修饰磁性纳米粒子(amino-modified Fe3O4 nanoparticles,MNP-NH2)并将其作为吸附剂,研究其对黄酮类及有机酸类成分的吸附性能。方法 制备MNP-NH2磁性纳米粒子,扫描/透射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及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研究对12种单体成分吸附性能探讨MNP-NH2的吸附规律;将其应用到金银花药材中,研究超声时间、温度、离子强度及pH值对吸附能力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MNP-NH2对金银花5种成分的洗脱条件,并研究其循环利用性能。结果 制备的MNP-NH2结构稳定、分布均匀,有良好的磁性;其吸附量与黄酮类、有机酸类化合物邻位酚羟基存在和个数有关;离子浓度和温度对吸附过程几乎无影响,pH值对不同类化合物的吸附过程影响较大,最佳吸附条件为30℃下超声40 min,洗脱条件为5 mL 20%冰乙酸溶液(甲醇-水60∶40)的洗脱液,超声40 min。结论 MNP-NH2可用于对金银花中有效成分提取,对其中黄酮类成分保持较高的吸附率,同时MNP-NH2的循环使用与再生性良好,为复杂中药及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应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20  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排毒养颜胶囊中10种成分
    李静 张青 肖春霞 蒲旭峰
    2018, 49(20):4824-483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18
    [摘要](1030) [HTML](0) [PDF 5.32 M](849)
    摘要:
    目的 利用HPLC法同时测定排毒养颜胶囊中番泻苷A、番泻苷B、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橙皮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评价不同批次排毒养颜胶囊的质量差异。方法 结合变波长检测器,建立同时测定15批次排毒养颜胶囊中10种成分含量的HPLC法,并对含量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市售排毒养颜胶囊质量的差异性。结果 排毒养颜胶囊中番泻苷A、番泻苷B、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橙皮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10种成分分别在0.167 4~2.093 0、0.093 5~1.177 0、0.075 9~0.948 6、0.049 9~0.623 7、0.109 0~1.363 0、0.033 5~0.418 4、0.079 7~0.996 1、0.013 9~0.174 3、0.025 2~0.315 6、0.012 3~0.061 4 μ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4%、99.15%、99.34%、99.81%、100.6%、99.36%、99.86%、100.1%、100.1%、99.76%,RSD均<2.0%;检测限为0.64~2.18 ng/mL;定量限为3.19~9.55 ng/mL;15批样品中10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712 7~1.118 0、0.403 9~0.522 0、0.236 4~0.320 3、0.671 1~1.183 0、0.058 0~0.146 7、0.108 7~0.259 2、0.014 7~0.050 1、0.517 3~0.582 8、0.275 4~0.305 1、0.162 1~0.185 3 mg/粒,各批次样品存在一定差异,主要是不同大黄投料造成。结论 实验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排毒养颜胶囊的质量控制,提示厂家在制剂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大黄药材的质量控制,为排毒养颜胶囊后续质量提高提供参考。
    21  南蛇藤提取物靶向mTOR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侵袭与转移能力的研究
    钱亚云 李文原 赵雪煜 杨婷 严妍 房传赐 侯晶晶 刘延庆
    2018, 49(20):4831-483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19
    [摘要](780) [HTML](0) [PDF 6.32 M](723)
    摘要:
    目的 探索南蛇藤提取物(COE)靶向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侵袭与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siRNA技术,构建敲除mTOR基因的HepG2细胞模型,MTT法检测COE对HepG2/mTOR-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药物对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用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敲除mTOR表达的HepG2/mTOR-细胞。COE明显抑制HepG2/mTOR-细胞的增殖(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划痕实验结果显示COE降低了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COE(80 mg/L)明显减少了穿膜细胞数目(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OE(80 mg/L)明显降低MMP-2、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COE明显抑制HepG2/mTOR-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转移,mTOR通路可能是其抑制肝癌的潜在作用靶点之一。
    22  大叶冬青药材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
    姚兰 焦安妮 冯琳琳 于敏 张晶 焦连庆
    2018, 49(20):4838-484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20
    [摘要](1153) [HTML](0) [PDF 5.16 M](810)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10批次大叶冬青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与其黄嘌呤氧化酶(XOD)抑制作用的谱效关系,初步揭示大叶冬青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HPLC法测定了10批次不同产地的大叶冬青药材样品,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评价,建立共有模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HPLC法建立酶-底物反应体系,对不同批次的大叶冬青药材的XOD抑制活性进行研究,基于谱效关系,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氧嗪酸钾诱导建立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检测小鼠血清中以及肝组织中尿酸(UC)、XOD水平变化。结果 10批次不同产地的大叶冬青药材HPLC指纹图谱中共有15个特征峰,其中峰11(苦丁茶冬青皂苷E)、14(苦丁冬青皂苷F)与XOD抑制作用呈中等程度相关,峰5(未鉴定)、6(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7(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10(大叶冬青皂苷C)、13(大叶冬青皂苷D)相关性最强。由主成分分析可知,峰9(大叶冬青皂苷H)的量在大叶冬青药材质量控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大叶冬青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UC和XOD水平,抑制肝组织中XOD活性,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10批不同产地的大叶冬青药材对XOD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HPLC指纹图谱显示出7个共有峰对应的化合物与该药效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3  厚朴酚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卢弢 许隽 俞斐
    2018, 49(20):4844-485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21
    [摘要](982) [HTML](0) [PDF 6.07 M](745)
    摘要:
    目的 研究厚朴酚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可塑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SD大鼠采用慢性温和不可知应激(CUMS)制备抑郁模型,ig给予不同剂量的厚朴酚(20、40 mg/kg),阳性对照组给予氟西汀(20 mg/kg),共给药28 d。观察各组大鼠自发活动、强迫游泳时间、糖水偏好程度3项行为学指标;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脑内海马、皮质、纹状体区域的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突触素(SYP)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区域MAP-2、GAP43、SYP蛋白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内海马区域MAP-2、p-MAP-2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自发活动减少、糖水偏好降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延长,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厚朴酚各剂量可以显著提高大鼠自发活动能力,增加慢性应激大鼠糖水消耗量,减少慢性应激大鼠在强迫游泳中的不动时间(P<0.05、0.01);提高慢性应激所致的大鼠海马区MAP-2 mRNA及蛋白水平的降低(P<0.05);促进大鼠脑内海马区p-MAP-2蛋白表达(P<0.05),显著提高p-ERK的表达(P<0.05)。结论 厚朴酚可以通过ERK通路影响MAP-2的磷酸化,增加MAP-2的表达,从而影响神经元的可塑性,发挥其抗抑郁作用。
    24  吴茱萸碱激活结肠癌细胞自噬抑制其增殖的研究
    吕艳伟 郭星娴 周鹏 李静 陈地龙
    2018, 49(20):4851-485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22
    [摘要](1049) [HTML](0) [PDF 4.64 M](691)
    摘要:
    目的 探讨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对结肠癌HCT-116细胞自噬、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Evo对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Evo(3、6 μmol/L)处理48 h后,MDC法检测细胞内自噬小泡的数量,DHE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Evo(6 μmol/L)分别与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和凋亡抑制剂Z-DEVD-FMK共同作用48 h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内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Evo对HCT-116细胞呈现浓度依赖性的增殖抑制作用;Evo(3、6 μmol/L)使HCT-116细胞内的ROS量升高、自噬小泡数量增加、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增加、p62表达降低、p-AMPK及mTOR表达增加;Evo与自噬抑制剂联合给药后,细胞内LC3蛋白表达减少,而有活性的Caspase-3表达增加,Evo与凋亡抑制剂联合给药后,细胞内LC3表达增加,而有活性的Caspase-3表达被抑制。结论 Evo能够通过AMPK/mTOR通路激活自噬、抑制HCT-116细胞增殖,且细胞自噬与凋亡呈现互补作用。
    25  益肾通络方对膜性肾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足细胞骨架相关蛋白的影响
    陈素枝 臧倩男 张卓 宋瑞婧 檀金川
    2018, 49(20):4857-486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23
    [摘要](1061) [HTML](0) [PDF 6.57 M](889)
    摘要:
    目的 探讨益肾通络方对膜性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造模组采用尾iv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的方法复制膜性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贝那普利组和益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6.61、13.22、26.44 g/kg)组,各组按照相应剂量ig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4周。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UTP)、血清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IgG免疫复合物沉积情况,电镜下观察肾小球基底膜及足细胞形态结构;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足细胞骨架相关蛋白ezrin、synaptopodin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UTP、T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TP、ALB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益肾通络方中、高剂量组与盐酸贝那普利组疗效相当,效果优于益肾通络方低剂量组;各组大鼠BUN、Scr相比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足细胞骨架相关蛋白ezrin、synaptopodin 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肾足细胞相关蛋白ezrin、synaptopodin 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增加(P<0.01);益肾通络方中、高剂量组大鼠肾组织ezrin、synaptopodin mRNA表达量与盐酸贝那普利组相当,均高于益肾通络方低剂量组。结论 益肾通络方对膜性肾病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防止足细胞骨架相关蛋白ezrin、synaptopodin降解、维持足细胞骨架及足突结构完整性相关。
    26  冬虫夏草指标蛋白IP4的cDNA全长克隆及抗原决定簇预测研究
    张涵 童芯锌 王芳 王艺璇 彭成 国锦琳
    2018, 49(20):4864-486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24
    [摘要](726) [HTML](0) [PDF 4.82 M](870)
    摘要:
    目的 克隆获取冬虫夏草指标蛋白氰酸酶(IP4)的cDNA全长及对其抗原表位预测。方法 结合课题组前期采用蛋白组学法筛选得到的冬虫夏草指标性蛋白IP4和冬虫夏草转录组数据,挖掘IP4 mRNA序列,并克隆IP4 cDNA全长,通过NCBI结构分析服务系统对IP4进行保守区和功能区分析,利用DNAMAN 6.0和DNAStar软件分别进行序列比对和抗原表位分析。结果 从转录组数据中挖掘到IP4的2个可变剪接体,属于内含子保留的可变剪接。RT-PCR结果显示,IP4 cDNA全长465 bp,编码154 aa(氨基酸)。IP4蛋白的保守区和主要催化活性位点位于87~154 aa,该区域为氰酸酶家族保守核心区域和二聚体结合区域,DNAMAN 6.0分析结果表明1~39 aa和55~81 aa区具有较高种属特异性,DNAStar预测IP4蛋白的抗原表位区主要分布于25~90 aa。结论 最终确定IP4的25~39 aa和55~81 aa为最佳抗原特异区,为后续规模化制备IP4蛋白特异抗原区及免疫法鉴定冬虫夏草奠定基础。
    27  牛樟芝非还原型聚酮合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原晓龙 华梅 陈剑 陈中华 王娟 杨宇明 王毅
    2018, 49(20):4870-487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25
    [摘要](844) [HTML](0) [PDF 5.90 M](814)
    摘要:
    目的 获得牛樟芝聚酮合酶基因(AcPKS1)全长,对其进行生物学分析并分析该基因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表达差异。方法 通过对牛樟芝基因组分析获得牛樟芝聚酮合酶基因,通过设计含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的特异引物并以牛樟芝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AcPKS1基因全长,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表达谱分析。结果 AcPKS1全长6 348 bp,含有6个内含子和7个外显子,外显子编码2 115个氨基酸;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该基因为真菌I型非还原型PKS,结构域为SAT-KS-PT-ACP-ACP-TE,系统树分析显示AcPKS1与其他未知功能的聚酮合酶(PKS)聚为一支,说明AcPKS1可能是一种新的聚酮化合物环化方式;表达谱分析表明,葡萄糖为AcPKS1基因表达的必要条件,且葡萄糖含量与AcPKS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 本研究为AcPKS1功能鉴定以及牛樟芝基因资源利用奠定基础。
    28  基于ITS2序列鉴别道地药材岷县当归及其混伪品
    刘新星 欧巧明 石有太 辛天怡 宋经元 罗俊杰 崔文娟
    2018, 49(20):4877-488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26
    [摘要](882) [HTML](0) [PDF 5.19 M](828)
    摘要:
    目的 利用核糖体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对甘肃道地药材岷县当归(岷归)及其混伪品和近缘属药材进行鉴定分析。方法 对供试材料ITS2序列进行PCR并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Codon Code Aligner校对拼接后,利用MEGA 6.0对序列进行分析比对,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利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聚类树,并应用ITS2数据库网站预测其ITS2二级结构。结果 经PCR扩增测序,15份甘肃栽培当归与标准样品岷归1号序列比对无差异,序列长度230 bp,GC含量为55.46%,37份当归混伪品与近缘属药材ITS2序列长度为228~233 bp,GC含量为51.53%~65.65%。岷归与混伪品、近缘属药材共53条序列中共检测到变异位点220个,保守位点10个,信息位点213个。根据K2P遗传距离计算,岷县当归种内遗传距离明显小于种间遗传距离,基于ITS2序列构建的NJ树和网站预测的ITS2二级结构,均能将岷归与其混伪品和近缘属药材区分。结论 ITS2序列可作为当归鉴定的DNA条形码,为当归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29  三叶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尹明华 谢妮妮 徐文慧 占学林 廖玉 万志庭 蔡红 陈荣华
    2018, 49(20):4884-489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27
    [摘要](792) [HTML](0) [PDF 5.65 M](756)
    摘要:
    目的 对我国三叶青种质资源64个样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 利用ISSR-PCR技术进行扩增,然后利用POPGENE 32软件及NTSYS软件分析三叶青种质资源64个样本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并根据UPGMA法,构建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 从30条引物中筛选出10条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对64份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扩增出了83个多态位点,多态百分数为71.43%~100.00%,平均多态百分数为94.31%,引物S17扩增得到的多态位点最多,为11个;引物P6扩增得到的多态位点最少,为5个,10条引物扩增得到的多态位点平均为8.3个;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平均检测等位基因数(Na)为1.943 1,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81 08,64个样本的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42 98,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385 83。64个样本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431 8~0.988 6。根据相似系数矩阵按UPGMA法进行聚类,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15 5处,64份供试材料可分为6组;另外,根据10个ISSR引物的扩增结果,筛选出引物ISSR 20、UBC857和S17扩增的DNA指纹图谱可用于64个三叶青样本种质的鉴定。结论 我国三叶青种质资源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的相对稳定性,ISSR分析可揭示我国三叶青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为评价、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30  一测多评法在玄参药材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闫丹 江敏瑜 王云红 张琳 张传辉 杨荣平
    2018, 49(20):4892-489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28
    [摘要](664) [HTML](0) [PDF 4.77 M](798)
    摘要:
    目的 建立玄参药材中哈巴苷、类叶升麻苷、安格洛苷C、哈巴俄苷、肉桂酸5种成分的一测多评法,验证该法在玄参质量评价中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以哈巴苷为内参物,分别建立肉桂酸、类叶升麻苷、安格洛苷C、哈巴俄苷的相对校正因子(f),并计算其含量,实现一测多评。与外标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对一测多评价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 建立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f哈巴苷/肉桂酸=0.060(RSD=0.81%)、f哈巴苷/类叶升麻苷=0.068(RSD=0.53%)、f哈巴苷/安格洛苷C=0.197(RSD=1.82%)、f哈巴苷/哈巴俄苷=0.142(RSD=1.17%),差异性较小;25批玄参中肉桂酸、类叶升麻苷、安格洛苷C、哈巴俄苷含量的实测值与计算值无显著差异。结论 一测多评法控制玄参药材的质量是准确、可行的。
    31  一测多评法测定不同产地茯苓中4种三萜类成分的含量
    王妍妍 施晓艳 张越 彭慧 温艳艳 彭灿 俞年军 陈卫东
    2018, 49(20):4899-490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29
    [摘要](976) [HTML](0) [PDF 4.49 M](985)
    摘要: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步测定茯苓中4种三萜类成分的含量,并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以茯苓酸为内参物,建立其与去氢茯苓酸、去氢土莫酸和松苓新酸的相对校正因子(f)与相对保留时间,计算3种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并将一测多评法测得的结果与外标法比较,验证一测多评的可行性。结果 17批不同产地茯苓样品中4个活性成分,采用f的计算值与外标法的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对照品缺乏的情况下,以茯苓酸为内参物同时测定去氢茯苓酸、去氢土莫酸、松苓新酸的含量是可行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茯苓中三萜类成分的定量评价研究。
    32  金银花和山银花的研究现状及质量控制的关键问题
    肖美凤 刘文龙 周晋 杨岩涛 贺福元 周逸群
    2018, 49(20):4905-491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30
    [摘要](1185) [HTML](0) [PDF 6.30 M](959)
    摘要:
    金银花和山银花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的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上无差异,自《中国药典》2005年版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列,纷争不断。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从金银花和山银花的用药沿革、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入手,探讨金银花和山银花的异同及质量控制的关键问题;为解决金银花和山银花的分合问题,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33  黄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及其在肺部炎症疾病中的应用
    俞文英 张欢欢 吴月国 赵铮蓉 余陈欢
    2018, 49(20):4912-49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31
    [摘要](991) [HTML](0) [PDF 6.97 M](865)
    摘要:
    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多酚类物质,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异黄酮、二氢异黄酮、黄烷-3-醇、花色素和查耳酮等类,且不同化学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多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众多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突变、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其中抗炎和抗氧化特性使其成为预防和治疗肺部炎症疾病的潜在药物。重点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在肺部炎症疾病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其抗炎和抗氧化特性的构效关系,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34  黄连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盖晓红 刘素香 任涛 刘毅 田成旺
    2018, 49(20):4919-492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32
    [摘要](2784) [HTML](0) [PDF 7.68 M](1297)
    摘要:
    黄连为常用中药,主要含有异喹啉类生物碱、木脂素、香豆素、黄酮、萜类、甾体、有机酸、挥发油、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降血糖、抗菌、抗氧化、消炎、抗肿瘤、调血脂、抗心律失常等药理活性。显著的降糖活性使黄连较早就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对近年来有关黄连的化学成分、降糖作用及其他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以期为其深度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35  历代本草所用柴胡物种辨析
    王晖 张改霞 杨成民 隋春 魏建和
    2018, 49(20):4928-493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33
    [摘要](1040) [HTML](0) [PDF 6.14 M](912)
    摘要:
    柴胡为常用中药材,约从汉朝本草中就出现有关柴胡的记载。由于柴胡属物种较多、种间形态相似,而且历代本草对其形态描述不详,导致今人在判断古代中医临床中所使用的柴胡物种时造成很大的困难。总结分析历代重要本草中有关柴胡的形态和功效描述,综述现代学者对本草中柴胡种的鉴定研究结果,以厘清古代中医学家使用哪些柴胡种入药。在唐朝之前,中医使用的柴胡应为功效相似的一类柴胡属植物,后来逐步过渡到混用伞形科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银州柴胡B. yinchowense、石竹科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var. lanceolata等多种植物,到明清时期才将石竹科银柴胡从柴胡中区分出来,进一步明晰了其功效与柴胡有很大不同。明朝时出现了“北柴胡”的称谓,“南柴胡”的称谓则出现于民国时期。随着柴胡分类研究的深入,“北柴胡”和“南柴胡”逐渐与柴胡属植物柴胡B. chinense、狭叶柴胡一一对应。
    36  黄芪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及毒理研究现状
    周龙云 田子睿 刘书芬 陈旭青 崔学军 王拥军
    2018, 49(20):4935-494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34
    [摘要](2017) [HTML](0) [PDF 10.18 M](1019)
    摘要:
    黄芪是著名的补气中药,有良好的药用价值。近年来,黄芪在抗中枢神经损伤、退变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黄芪及其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抗神经炎症、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血管神经修复等多重效应,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微观“气性”线粒体功能、恢复细胞代谢紊乱相关。从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病理变化角度,论述黄芪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梳理黄芪毒理研究现状,以期为黄芪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37  槐果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季宇彬 赵贺 王福玲
    2018, 49(20):4945-494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8.20.035
    [摘要](1177) [HTML](0) [PDF 3.80 M](738)
    摘要:
    槐果碱是从豆科槐属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及苦豆子S.alopecuroides的干燥根和其地面部分中提取出的生物碱。槐果碱的来源较丰富,在苦参、苦豆子中含量较高,且极易提取,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病毒及保护肝脏、心血管系统等广泛的药理作用。对槐果碱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槐果碱治疗相关疾病和新药研发等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