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48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目录
    2017, 48(6):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00
    [摘要](297) [HTML](0) [PDF 4.48 M](930)
    摘要:
    2  基于中药属性和作用特点的中药质量标志物研究与质量评价路径
    张铁军 王杰 陈常青 许浚 龚苏晓 韩彦琪 张洪兵 刘昌孝
    2017, 48(6):1051-106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01
    [摘要](1455) [HTML](0) [PDF 8.19 M](1355)
    摘要:
    中药质量是中药产业的生命线,但目前中药质量研究上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目前中药质量研究存在的问题,在系统分析和论述中药的基本属性和临床作用特点的基础上,以质量标志物核心概念为统领,结合研究实践,从质量要素的传递与溯源、化学成分与“药性”及“药效”两方面传统功效的关联关系、基于植物亲缘学及生源途径的成分特有性分析等角度,提出中药质量标志物研究的思路、方法与研究路径。最后,建立中药质量评价与控制的新的集成模式。
    3  衰老动物模型的研究及其在抗衰老药物活性筛选中的应用
    周玉枝 闫明亮 高丽 秦雪梅 杜冠华
    2017, 48(6):1061-107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02
    [摘要](1280) [HTML](0) [PDF 10.52 M](1612)
    摘要:
    衰老以及衰老相关疾病使得人类生活的负担逐年加重。延缓衰老、减少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是解决问题的根源。动物模型是衰老研究的重要工具,就酵母、线虫、果蝇、斑马鱼、快速老化小鼠、D-半乳糖衰老模型、恒河猴等多种衰老研究中常用动物模型的特点及其在抗衰老药物筛选中的应用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为衰老研究中相关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依据。
    4  素心腊梅种子中1个新生物碱
    张春艳 白雪梅 张旭 秦玉琴 石继祥 李羽晗 王欣 陆世惠 黄静
    2017, 48(6):1072-107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03
    [摘要](885) [HTML](0) [PDF 3.34 M](927)
    摘要:
    目的 研究素心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 var.concolor种子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和重结晶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鉴定化学结构。结果 从素心腊梅种子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化合物素心腊梅碱(1),1个新天然产物N1N10-二甲基吲哚基乙胺(2)以及6个已知化合物:10-二十一碳烯酸(3)、β-谷甾醇(4)、β-胡萝卜苷(5)、胡萝卜苷亚油酸酯(6)、东莨菪素(7)和对羟基桂皮醛(8)。结论 化合物1 为新生物碱类化合物,命名为素心腊梅碱,2 为首次从天然界发现的化合物。其他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5  三桠苦茎枝化学成分的研究
    李斯达 褚晨亮 崔婷 詹若挺 高幼衡
    2017, 48(6):1076-107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04
    [摘要](974) [HTML](0) [PDF 3.36 M](923)
    摘要:
    目的 研究三桠苦Melicope ptelefolia茎枝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ESI-MS等现代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三桠苦茎枝石油醚部位和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甲醚(1)、豆甾-3,5-二烯-7-酮(2)、β-谷甾酮(3)、(24R)-乙基-3β,5α,6β-三羟基胆甾烷(4)、dihydroxanthyletin(5)、正二十烷酸甲酯(6)、大黄素(7)、(+)-marmesin(8)、rudicoumarin C(9)、3-(2',3'-二羟基)异戊基-7-羟基香豆素(10)、4-甲基喹啉酮(11)。结论 化合物111 均为三桠苦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0 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三桠苦素D。
    6  苦蘵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樊佳佳 郑希龙 夏欢 佟永春 刘霞 孙奕
    2017, 48(6):1080-108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05
    [摘要](947) [HTML](0) [PDF 5.49 M](931)
    摘要:
    目的 对酸浆属植物苦蘵Physalis angulata的全草进行化学成分及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方法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等柱色谱和HPLC等方法,并结合液质联用分析技术,采用活性跟踪的方法从苦蘵全草中分离细胞毒活性成分。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和各种谱学(1D和2D NMR、MS)数据分析等鉴定化合物结构,MTT法测定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苦蘵全草的95%乙醇水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酸浆苦素A(1)、酸浆苦素B(2)、酸浆苦素C(3)、酸浆苦素D(4)、酸浆苦素F(5)、酸浆苦素H(6)、酸浆苦素I(7)、5α-乙氧基-6β-羟基-5,6-二氢酸浆苦素B(8)、酸浆苦素O(9)、β-谷甾醇(10)、2-羧基苯胺羰酸甲酯(11)、2-(乙酰胺基)-苯甲酸(12)。结论 化合物11 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39 为首次从苦蘵中分得,化合物19 为酸浆苦素类(physalins)甾体化合物。细胞毒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9 对肺癌细胞株A549均具有较强的增殖抑制活性,其中以2368 的抑制活性最为显著,其IC50值为1.9~20.2 μmol/L。
    7  基于UPLC-Q-TOF/MS的五味子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周永峰 李瑞煜 张定堃 董旖 乔潆 张蓉蓉 王伽伯 张萍
    2017, 48(6):1087-109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06
    [摘要](655) [HTML](0) [PDF 3.43 M](929)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中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差异,为五味子不同部位的合理应用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五味子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信息进行采集,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手段对所采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发现并鉴定五味子不同部位的差异化合物,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从五味子不同部位的色谱图中共鉴定了29个化合物,其中23个为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经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DA)分析,通过保留时间与质谱信息进行比对,共识别14个特征差异性化合物。结论 五味子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主要集中分布于种子(种仁和种皮)中,为五味子不同部位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8  黑籽重楼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景松松 王颖 李雪娇 李霞 黄璐琦 肖培根 高文远
    2017, 48(6):1093-109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07
    [摘要](812) [HTML](0) [PDF 5.42 M](994)
    摘要:
    目的 研究黑籽重楼Paris thibetica根状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综合运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ODS-C18等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MS、1H-NMR、13C-NMR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研究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黑籽重楼根状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重楼皂苷V(1)、重楼皂苷I(2)、重楼皂苷II(3)、重楼皂苷VI(4)、偏诺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5)、重楼皂苷H(6)、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7)、重楼皂苷VII(8)、parisyunnanoside G(9)、trikamsteroside E(10)、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11)、β-谷甾醇棕榈酸酯(12)、β-香树脂醇(13)、4-羟基-5-甲基呋喃-3-羧酸(14)。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黑籽重楼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214为首次从重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8 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有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3 活性最好,IC50为0.48 μmol/L。
    9  黄花獐牙菜中的(口山)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唐晓莹 Brian MC GARVEY 常颜 袁绿益 王晓玲
    2017, 48(6):1099-110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08
    [摘要](504) [HTML](0) [PDF 3.64 M](919)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花獐牙菜Swertia kingii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MS、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黄花獐牙菜根部95%乙醇提取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1)、β-谷甾醇(2)、1,3,7-三羟基(口山)酮(3)、当药醇苷(4)、1,3,7-三羟基-8-甲氧基(口山)酮(5)、1,5,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6)、1,3,7,8-四羟基(口山)酮-1-O-β-D-葡萄糖(7)、1,3,7,8-四羟基(口山)酮(8)、1-羟基-3,7,8-三甲氧基(口山)酮(9)和1,2,6,8-四羟基<(口山)酮(10)。结论 除化合物2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0  苦豆子多糖SAP的结构表征及其对CT26抗肿瘤活性研究
    陈冠 赵振宇 傅予 张桂贤 刘庆焕 陶遵威
    2017, 48(6):1103-110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09
    [摘要](1114) [HTML](0) [PDF 3.85 M](895)
    摘要:
    目的 研究苦豆子多糖SAP的一级结构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红外广谱、GC-MS结合NMR法解析SAP的结构;考察SAP对CT26荷瘤小鼠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SAP为半乳甘露聚糖,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6×105,以1,4-β-D-Man为主链,在其某些C-6的位置上连接1,6-α-D-Gal片段,末端为半乳糖。体内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SAP高、中、低剂量组对CT26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对CT26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可达44.03%。结论 SAP的结构确定为其构效关系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该多糖有望进一步开发成为高效低毒的抗结肠癌新药。
    11  一测多评法与电子眼和电子舌技术相结合优化山茱萸蒸制时间
    段金芳 肖洋 刘影 宋洪伟 窦志英
    2017, 48(6):1108-111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10
    [摘要](905) [HTML](0) [PDF 6.24 M](938)
    摘要:
    目的 建立山茱萸药材及饮片的一测多评法(QAMS),并将此法与电子眼和电子舌技术相结合,优选山茱萸最佳蒸制时间。方法 以山茱萸药材及饮片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法测定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5-HMF)、莫诺苷、山茱萸新苷、马钱苷量;通过建立没食子酸、5-HMF、莫诺苷、山茱萸新苷与内参物马钱苷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RCF),计算各种成分的量;运用电子眼和电子舌技术进行颜色与滋味测定,所得数据用主成分分析(PCA)法进行分析;综合分析3种方法所得结果,对山茱萸最佳蒸制时间进行优选。结果 被测定的5种成分色谱峰均有良好的分离度,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的RSD均小于2%,在室温条件下24 h内稳定性良好,各成分均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00.1%,RSD均<2%;在一定线性范围内马钱苷与没食子酸、5-HMF、莫诺苷、山茱萸新苷间的RCF分别为0.560、1.344、1.255、0.972。电子眼和电子舌PCA中,主成分之和分别为94.618%和94.98%,识别指数(DI)分别为98和93,说明山茱萸全部样品能够通过电子眼和电子舌很好地区分开来。综合分析3种方法所得结果,优选出山茱萸最佳蒸制时间为4 h。结论 通过QAMS分析指标成分量,与电子眼和电子舌技术进行颜色与滋味测定的结合应用,能够优选出山茱萸最佳蒸制时间。
    12  计算流体动力学用于生地黄低聚糖干粉吸入剂所选装置的模拟验证
    周扬 刘力 徐德生 许希宁 韩润
    2017, 48(6):1117-112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11
    [摘要](787) [HTML](0) [PDF 6.74 M](994)
    摘要:
    目的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进行药物微粒在生地黄低聚糖干粉吸入剂(RRODPI)所用2种装置内部的运动轨迹模拟,并与体外沉积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该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新一代药用撞击器(NGI)进行体外沉积实验得到相关数据后,根据2种吸入装置的实际尺寸,采用UGNX 10.0软件建立2种干粉吸入装置三维模型,将此模型导入ICEM CFD软件中进行网格的划分,划分网格之后在检查网格质量合格后,将其导入Fluent软件中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设置好参数之后进行数据的迭代和收敛,当数据计算处于稳态之后进行数值分析,最终得到药物微粒在2种干粉吸入装置的运动轨迹图,并与体外沉积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拟结果。结果 体外沉积实验结果表明圆筒型装置的有效沉积率高于刺破型装置,CFD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微粒在圆筒型装置中均能到达出气口,而对于刺破型装置,药物微粒在某一个粒径范围内无法到达出气口,2种结果均表明圆筒型装置更适合作为RRODPI所用装置。结论 采用CFD进行药物微粒在干粉吸入装置中运动轨迹的模拟,得到的结果较为直观,与体外沉积实验结果相一致,可以很好地预测药物微粒在干粉吸入装置中的运动状况。
    13  基于UPLC-MS/MS-模式识别技术的丹灯通脑软胶囊中多种活性成分定量研究
    孙志 姜晓芳 胡玉荣 周霖 左莉华 刘新 王培乐 薛文华 康建 张晓坚
    2017, 48(6):1126-113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12
    [摘要](1183) [HTML](0) [PDF 4.98 M](1011)
    摘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丹灯通脑软胶囊中9种活性成分(丹参素、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IA、熊果酸)量的UPLC-MS/MS分析方法,并采用模式识别技术综合评价其药物质量。方法 采用UPLC-MS/MS分析检测,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50 mm×2.1 mm,1.8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2 mL/min,ESI正、负离子同时采集,除熊果酸为选择离子监测(SIR)外,其余8种成分均为多反应监测(MRM);多批次丹灯通脑软胶囊定量测定结果采用多元数据处理软件SIMCA 14.0进行模式识别分析,并评价其质量。结果 在优化的色谱质谱条件下,丹参素、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IA、熊果酸分别在100.0~1 000.0、1.0~10.0、8.0~80.0、120.0~1 200.0、15.0~150.0、40.0~400.0、10.0~100.0、10.0~100.0、1.2~12.0 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加样回收率在98%~101%,RSD小于3%;10批丹灯通脑软胶囊中各成分的平均量分别为(4.854±0.314)、(0.063±0.005)、(0.764±0.070)、(12.937±0.648)、(1.954±0.178)、(3.623±0.221)、(0.720±0.062)、(1.437±0.116)、(0.073±0.007)mg/g;定量测定数据经SIMCA 14.0软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0批丹灯通脑软胶囊质量偏差均在2 SD(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SD)范围内。结论 建立的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简便、灵敏度高且准确性好,可用于丹灯通脑软胶囊中多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快速测定;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批次丹灯通脑软胶囊总体质量较为稳定,结果分析使用的多元数据模式识别方法可从整体上综合评价药物质量,为丹灯通脑软胶囊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数据处理方法。
    14  基于CRITIC法计算权重系数的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栀子炭微波炮制工艺研究
    黄潇 刘婧 付小梅 关志宇 蒋淑敏 李桥英
    2017, 48(6):1133-113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13
    [摘要](1215) [HTML](0) [PDF 4.52 M](923)
    摘要:
    目的 优化栀子炭微波炮制工艺。方法 以HPLC法测定传统炒制方法炮制的栀子炭中京尼平苷及鞣质的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CRITIC法计算权重系数,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栀子炭微波炮制工艺,并对栀子炭微波炮制品的药效进行验证。结果 CRITIC法得出炒制栀子炭京尼平苷、鞣质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27、0.73,微波炮制栀子炭的Box-Behnken响应面法得出最佳工艺为微波功率600 W,微波时间6 min,样品质量120 g,京尼平苷、鞣质量分别为35.19、4.76 mg/g。通过药效验证表明微波炮制栀子炭与传统炒制栀子炭均能够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两者药效无明显区别。结论 微波炮制工艺节能高效、可操作性强,该方法可以作为丰富传统炮制工艺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15  芦丁胶态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利用度研究
    王宁 蒋燕平 牛丽娜 谢茵 王晓燕 梁桂贤
    2017, 48(6):1139-114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14
    [摘要](622) [HTML](0) [PDF 5.96 M](854)
    摘要:
    目的 制备芦丁(rutin,Ru)胶态二氧化硅(colloidal silicon dioxide,CSD)固体分散体(Ru-CSD-SD),并对其促进芦丁口服吸收作用进行体内外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Ru-CSD-SD制备处方及方法;采用平衡溶解度试验、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热分析法)及X射线衍射(XRD)法进行表征;通过检测其体外累积溶出率和犬体内血药浓度变化评价Ru-CSD-SD体内外释药行为。结果 经过单因素考察所得Ru-CSD-SD的制备条件:载体为胶态二氧化硅AEROPERL® 300 pharma(CSD300),药物芦丁与载体CSD300质量比为1:2,方法为溶剂旋蒸法。制备成Ru-CSD-SD后,芦丁平衡溶解度(198.73 mg/L)是原料药(72.69 mg/L)的2.7倍;DSC及XRD法分析表明药物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于SD中。Ru-CSD-SD在5 min的累积溶出率即达到(82.01±1.04)%。犬口服芦丁普通片剂和Ru-CSD-SD后,t1/2为1.078、10.899 h,tmax为1.5、0.5 h,Ru-CSD-SD的Cmax(103.45 μg/mL)为普通片剂(6.69 μg/mL)的15.46倍,AUC0~∞(170.406 μg·h/mL)是普通片剂(13.965 μg·h/mL)的12.20倍。结论 以CSD300为载体材料制备Ru-CSD-SD可以增加芦丁溶解度,提高其溶出速率和口服生物利用度。
    16  竹节参总皂苷的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与离子交换树脂脱色工艺研究
    何春喜 余泽义 何毓敏 许成 张长城 袁丁
    2017, 48(6):1146-115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15
    [摘要](837) [HTML](0) [PDF 5.68 M](965)
    摘要:
    目的 优化竹节参总皂苷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和离子交换树脂脱色的工艺方法。方法 以竹节参皂苷IVa为对照品,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显色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竹节参总皂苷的量;以动态吸附和静态解吸附实验方法筛选适宜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并优化分离纯化工艺参数;以竹节参总皂苷保留率、脱色率为指标筛选合适类型的离子脱色树脂并优化其脱色效果。结果 X-5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竹节参总皂苷有较好的纯化效果,其最佳纯化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为生药0.2 mg/mL,上样量为每克树脂10 g生药,洗脱剂为70%乙醇,洗脱剂用量为每克树脂5 mL;脱色工艺研究表明,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对大孔吸附树脂法得到的竹节参皂苷粗品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优化后的脱色工艺的操作方法是大孔吸附树脂醇洗脱液经回收溶剂至无醇味后,调整浓缩液pH值为10,上样于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收集流出液脱色率大于50%的馏份,此时每克树脂脱色竹节参总皂苷量为290.5 mg。经减压干燥后,最终获得的精制竹节参总皂苷外观呈类白色至黄白色,其质量分数大于85.0%,总转移率超过70.0%。结论 建立的方法能较好地分离纯化竹节参总皂苷,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17  五子衍宗方制剂-药材谱峰匹配指纹图谱研究
    董秋菊 王鑫国 牛丽颖 冯薇
    2017, 48(6):1153-115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16
    [摘要](725) [HTML](0) [PDF 4.51 M](968)
    摘要:
    目的 建立五子衍宗方(WYP)制剂的HPLC指纹图谱,对其中的特征峰进行指认,并对WYP制剂-药材进行谱峰匹配研究。方法 采用HPLC-DAD检测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4%磷酸水溶液-乙腈,体积流量1 mL/min,线性梯度洗脱,柱温35℃,检测波长为254 nm,对12个批次的WYP样品进行HPLC指纹图谱相似性评价,并将WYP对照图谱与单味药材进行谱峰匹配。结果 在12批WYP样品色谱图中共有24个共有峰,指认的特征峰有8个,分别为没食子酸(1号峰)、京尼平苷酸(4号峰)、绿原酸(8号峰)、金丝桃苷(19号峰)、异槲皮苷(20号峰)、毛蕊花糖苷(21号峰)、山柰酚-3-O-芸香糖苷(22号峰)和异毛蕊花糖苷(23号峰),单味药材色谱峰与WYP谱峰共有峰匹配数分别为枸杞子8个(2、3、6、7、8、11、12、18号峰)、菟丝子10个(6、7、8、9、10、15、16、19、20、24号峰)、覆盆子7个(1、3、7、13、14、17、22号峰)、车前子3个(4、21、23号峰)、五味子1个(3号峰)。各批WYP样品之间的相似度均大于0.959,各批WYP样品与对照指纹图谱之间的相似度均大于0.979。结论 建立的WYP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同时结合制剂用药材与WYP制剂指纹图谱谱峰匹配相结合的方法为WYP的定性、定量鉴别提供了科学、简便可行的评定方法。
    18  基于中药传统用法的毒性Q-Marker发现:以吴茱萸为例
    王亮 窦立雯 郭威 李晓宇 杨倩 吴晓文 孙蓉
    2017, 48(6):1159-116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17
    [摘要](1089) [HTML](0) [PDF 6.05 M](943)
    摘要:
    目的 基于中药传统用法的科学解析,以吴茱萸为例,建立中药毒性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辨识技术。方法 以吴茱萸水煎时“久煎”和“汤洗”的传统用法的文献研究为切入点,运用指纹图谱和质谱技术对吴茱萸水煎液的成分进行表征,以正常人肝细胞(L02)的生长抑制率、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指标对吴茱萸水煎液的体外肝毒性进行评价,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谱-毒”相关分析。结果 吴茱萸水煎液的肝毒性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存在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通过“谱-毒”关联分析发现,大极性成分可能是吴茱萸水煎液中的肝毒性Q-Marker,通过液质联用解析为咖啡酰葡萄糖酸异构体,揭示了吴茱萸“久煎”和“汤洗”的科学内涵,建立了基于吴茱萸传统用法的肝毒性Q-Marker辨识技术。结论 中药传统用法的科学解析作为中药毒性Q-Marker辨识的切入点具有可行性。
    19  白芍提取物对大鼠海马原代培养神经元5-羟色胺3受体介导离子通道的影响
    马海娟 李芳 宋春红 魏盛 乔明琦
    2017, 48(6):1167-117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18
    [摘要](720) [HTML](0) [PDF 4.33 M](1135)
    摘要:
    目的 探讨白芍提取物含药血清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5-羟色胺3受体(5-HT3R)介导离子通道的影响。方法 采用孤养结合慢性温和刺激法复制抑郁情绪大鼠模型,并采用旷场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进行模型评价,以白芍提取物进行药物干预,制备大鼠含药血清,对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干预24 h后,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神经元细胞5-HT3AR、5-HT3BR蛋白表达,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各组神经元细胞5-HT3受体通道电流。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总路程、糖水偏好率均显著性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孵育的海马神经元5-HT3AR、5-HT3BR蛋白表达量均显著性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孵育的海马神经元电流密度值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白芍提取物组和氟西汀组旷场实验总得分明显提高(P<0.05),糖水偏好率均明显增加(P<0.01);白芍提取物组和氟西汀组大鼠含药血清孵育的海马神经元5-HT3AR、5-HT3BR蛋白表达量显著性降低(P<0.05、0.01、0.001);白芍提取物组和氟西汀组大鼠含药血清孵育的海马神经元电流密度值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 白芍提取物能改善抑郁情绪模型大鼠异常升高的5-HT3R离子通道电流,这可能是白芍发挥其抗抑郁情绪的中枢作用机制之一。
    20  实时细胞分析结合指纹图谱技术比较不同部位雷公藤生物活性
    盛安琪 石楠 傅惠英 石森林
    2017, 48(6):1172-117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19
    [摘要](496) [HTML](0) [PDF 4.46 M](833)
    摘要:
    目的 基于实时细胞分析技术结合HPLC法,比较不同部位、不同产地雷公藤的生物活性。方法 建立xCELLigence实时细胞分析系统实时动态检测细胞活性的方法:接种密度为2×105/mL,给药时间为24 h左右,检测雷公藤对RBL-2H3细胞的活性;通过HPLC法建立不同部位雷公藤的指纹图谱并分析其共有峰。结果 浙江产雷公藤同一部位活性相似;根皮和叶具有类似生物学活性,根和茎具有类似的活性,根皮、嫩芽对RBL-2H3细胞的生物活性明显高于根、茎部位,尤以根皮部活性最强;指纹图谱显示不同部位成分相似但量差异较大;氯仿提取液对RBL-2H3细胞的抑制率明显高于水提液。结论 在细胞生物学层面上雷公藤根皮及地上部分有研究与药用价值,可对其深入开发和利用。
    21  生川乌醇提物致心、脑毒性的表现及其对血管内皮的影响
    孙凤姣 张译丹 吴锦 张密霞 庄朋伟 张艳军
    2017, 48(6):1178-118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20
    [摘要](528) [HTML](0) [PDF 3.74 M](866)
    摘要:
    目的 考察生川乌醇提物致心、脑毒性的表现和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川乌醇提物低、中、高剂量(2.5、5.0、7.5 g/kg)组,连续ig给药15 d。观察大鼠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并于给药结束后检测心电图,采集血液进行血常规和血生化分析。处死后取脑测定脏器系数并进行病理检查;取左心室和海马区组织块做电镜观察。结果 给药结束时生川乌高剂量组大鼠全部死亡,生川乌中剂量组死亡率显著升高,血液中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容积(HCT)、丙氨酸转氨酶(ALT)、尿素(UREA)、葡萄糖(GLU)显著增高;低、中剂量组均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最为明显。生川乌中剂量组动物脑指数明显增加,局灶性海马区神经元固缩明显增多。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生川乌中剂量组局部海马区神经元胞质溶解、核碎裂,胶质细胞凝固性坏死;左心室和海马区血管内皮细胞明显损伤、凋亡。结论 在所给剂量下,生川乌醇提物能造成明显的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并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凋亡。
    22  白茅根中芦竹素激活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凋亡
    陈大可
    2017, 48(6):1183-118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21
    [摘要](651) [HTML](0) [PDF 3.74 M](910)
    摘要:
    目的 研究白茅根Imperatae Rhizoma中的三萜类化合物芦竹素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作用,为三萜类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芦竹素从白茅根中提取分离得到。用不同浓度(20、40、80 μmol/L)的芦竹素处理PC3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通过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及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其他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芦竹素能够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并可诱导PC3细胞凋亡。浓度为20、40、80 μmol/L的芦竹素作用PC3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至13.7%、37.2%、61.6%,明显高于对照组凋亡率(3.5%);经过20、40、80 μmol/L芦竹素分别处理24 h后,PC3细胞中凋亡蛋白标志物PARP裂解量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芦竹素能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推测其作用机制与激活PARP有关。
    23  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浆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
    刁云锋 张士俊 赵万勇 孙洪涛 张赛 孙亮
    2017, 48(6):1188-119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22
    [摘要](528) [HTML](0) [PDF 3.88 M](892)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重症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连续用药7 d。取10名身体健康的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温、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气分析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并比较各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浆中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 治疗7 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体温、WBC、CRP、pa(O2)和pa(O2)/Fi(O2)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0.01);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IL-6和TNF-α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血浆中IL-6、TNF-α的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3、7 d的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IL-6和TNF-α水平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同期更明显,差异显著(P<0.05、0.01)。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以降低重症肺炎患者血浆中IL-6和TNF-α水平,对重症肺炎患者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24  显齿蛇葡萄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许明 伊恒杰 赵帅 张玉文 杨志坚 郑金贵
    2017, 48(6):1192-119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23
    [摘要](1029) [HTML](0) [PDF 5.40 M](954)
    摘要:
    目的 筛选适用于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的内参基因。方法 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从显齿蛇葡萄中克隆6个候选内参基因片段,包括肌动蛋白基因(Actin)、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APDH)、18 S核糖体rRNA基因(18 S-rRNA)、α-微管蛋白基因(α-Tubulin)、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和多聚泛素酶基因(UBQ)。应用qRT-PCR技术检测这6个候选内参基因在显齿蛇葡萄不同组织器官中(茎尖、嫩叶、成熟叶、老叶、茎和根)的表达情况。借助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 3种统计学软件综合评价6个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通过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AgPAL)的表达分析对筛选出的内参基因进行稳定性验证。结果 18 S-rRNA、GAPDH和Actin的表达稳定性较好,适合作为显齿蛇葡萄不同组织基因表达研究的内参基因,以这3个基因为内参基因分析AgPA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发现它们在各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 确定显齿蛇葡萄qRT-PCR分析的合适内参基因,为后续相关基因表达研究奠定基础。
    25  华重楼皂苷类成分的动态分布规律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尹显梅 张开元 蒋桂华 饶文霞 刘娟汝 尹鸿翔
    2017, 48(6):1199-120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24
    [摘要](704) [HTML](0) [PDF 4.59 M](976)
    摘要:
    目的 研究华重楼皂苷类成分及药材生物量积累速度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随植株生长年限、采挖季节的变化规律及在不同部位的积累特征),明确最佳种植年限、采收季节、入药部位。方法 建立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同时测定华重楼6种皂苷(重楼皂苷I、II、VI、VII、V、H)量的方法以检测皂苷量的变化;采用烘干法测定药材折干率以指示生物量积累速度。结果 华重楼根茎折干率同生长年限呈正相关,8年生最高;随着采收月份呈波浪式,6月和1月为波峰;总皂苷构成以重楼皂苷VII、H为主,总皂苷量随着生长年限呈“V”字型,2年和8年为顶点;随着采收季节呈波浪式,3月和11月为波峰;植株不同部位的总皂苷分布差异明显,茎叶总皂苷量 > 根茎尖段总皂苷量 > 根茎中段总皂苷量≈根茎尾段总皂苷量,其中重楼皂苷VII的分布从茎叶向根茎尾端呈明显下降趋势,而重楼皂苷H则呈显著上升趋势。结论 生长年限、采收季节、植株部位对华重楼皂苷的累积有明显影响,人工栽培华重楼最佳种植年限为8年、最佳采收季节为11月;仅采用根茎尾段入药会降低商品药材质量;重楼皂苷VII可能同华重楼的萌芽和茎叶生长有关;茎叶可作为获取重楼皂苷的重要资源,对于扩大药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重要意义。
    26  基于化学指纹图谱和多指标测定的柿叶药材质量研究
    王月红 韩璐 许浚 冯松浩 张铁军
    2017, 48(6):1205-120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25
    [摘要](529) [HTML](0) [PDF 3.91 M](902)
    摘要:
    目的 建立柿Diospyros kaki叶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多成分测定,为柿叶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2%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60 nm;进样量10 μL;对22批柿叶药材进行指纹图谱研究,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进行评价,系统聚类分析和PCA分析将22批柿叶药材分为两类,同时对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和山柰素成分测定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 建立了柿叶的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2个色谱峰为柿叶药材指纹图谱的特征峰,金丝桃苷在0.044~0.880 μg,异槲皮苷在0.078~1.560 μg,槲皮素在0.040~0.800 μg,山柰素在0.035~0.700 μg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9%、98.97%、100.55%、99.96%。结论 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测定可为柿叶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7  基于指纹图谱分析和多成分同时定量的藏药毛诃子质量评价研究
    陈文静 梁文仪 李师 吴玲芳 崔雅萍 亓旗 袁永兵 张兰珍
    2017, 48(6):1210-121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26
    [摘要](535) [HTML](0) [PDF 4.21 M](1004)
    摘要:
    目的 建立藏药毛诃子药材HPLC指纹图谱,测定毛诃子中没食子酸、柯里拉京、鞣花酸和没食子酸甲酯量,为毛诃子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tlantic T3(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乙腈-0.2%冰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进样量20 μL,柱温30℃。建立11批毛诃子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采用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分析隐藏信息。采用HPLC-MSn对毛诃子药材色谱峰进行指认,并对特征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得到毛诃子HPLC指纹图谱,标示出21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在0.9以上。采用HPLC-MSn方法指认了18个化合物。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样品大致分为3类。并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发现区分毛诃子样品的5个标志性化合物,其中指认出12号峰为诃子鞣酸。定量分析条件通过方法学验证,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24%~98.58%。结论 对HPLC指纹图谱和主要成分量同时进行分析,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可作为藏药毛诃子质量控制有效方法之一。
    28  五味子果核的色泽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沈晓君 史勇 赵红菲 肖井雷
    2017, 48(6):1216-121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27
    [摘要](566) [HTML](0) [PDF 2.75 M](1078)
    摘要:
    目的 测定五味子果核表面颜色的数值即L*、a*、b*值与五味子果核有效成分的量,研究五味子果核色泽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方法 用数理统计方法即运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 20.0建立五味子果核表面色度值即L*、a*、b*值与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再进行F检验,确定各色度值分别对五味子有效成分的影响程度。结果 色度值L*与五味子甲素呈显著性负相关(r≥0.5),其它色度值与木脂素呈极低度(r≤0.2)或低度(0.2 < r < 0.5)相关。结论 利用五味子的色度值可推测其有效成分量高低,可用于五味子商品等级的划分,为更好地评价五味子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29  免疫亲和净化HPLC柱后光化学衍生荧光法测定动物药中黄曲霉毒素
    刘丽娜 李耀磊 金红宇 马双成
    2017, 48(6):1220-122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28
    [摘要](559) [HTML](0) [PDF 3.58 M](938)
    摘要:
    目的 采用免疫亲和净化HPLC柱后光化学衍生荧光检测法测定动物药中黄曲霉毒素,考察该方法在动物药黄曲霉毒素测定中的可行性。并对动物药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进行筛查,为动物药的监管提供依据。方法 样品经有机溶剂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光化学衍生-荧光检测器进行分析测定。对部分动物药,尤其是可能污染黄曲霉毒素的动物药进行加样回收率考察,测定动物药中黄曲霉毒素残留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动物药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回收率均在70%~120%。16种64批动物药中有6种24批动物药检出了黄曲霉毒素,检出率为37.5%,其中4种13批动物药均出现了超过《中国药典》2015年版限度的现象,不合格率为20.3%。结论 免疫亲和净化HPLC柱后光衍生荧光检测法适用于动物药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动物药的个别品种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应尽快完善动物药的质量标准,保障用药安全。
    30  土壤中无机元素对不同产地黄芩中无机元素和黄芩苷量的影响
    刘岩 李连泰 计小清 孔令娟 高占华 庞嘉 陈贺宁 王书朋
    2017, 48(6):1225-122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29
    [摘要](602) [HTML](0) [PDF 2.88 M](903)
    摘要:
    目的 研究土壤中无机元素对不同产地黄芩中无机元素和黄芩苷量的影响。方法 测定山西、河北、山东、甘肃4个地区的黄芩中黄芩苷量、无机元素量及土壤中无机元素量,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产地黄芩中黄芩苷的量顺序依次为河北承德 > 山西运城 > 山东临沂 > 甘肃定西。黄芩中K、Fe、Mg量较高。各地黄芩中无机元素量和土壤中无机元素均成正相关,其中山东临沂所产黄芩和土壤中无机元素相关系数为0.953,呈显著正相关。黄芩苷仅与K、Fe、Mn呈正相关,与Cu、Zn、Mg均呈负相关。结论 土壤中无机元素量的多少对黄芩中无机元素量存在一定影响,且黄芩中无机元素量与黄芩苷量具有一定相关趋势。
    31  抗癌活性植物精油的主要功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朱丽云 张春苗 高永生 宋林珍 陈玮 泮莞坤 WANG Sunan 李素芳
    2017, 48(6):1229-123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30
    [摘要](1866) [HTML](0) [PDF 9.11 M](1277)
    摘要: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顽疾,致死率高。现代医学中常用的治疗癌症的放化疗方法毒副作用大,而抗癌植物精油具有多靶点、多效应、不良反应低、不易产生耐药性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优势,在癌症治疗中得到高度重视。对植物精油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抗癌机制进行综述。已有研究报道中有抗癌活性的精油主要包括柠檬香茅、鼠尾草、泽兰蒿、薰衣草、野芹菜、橘皮、杨梅叶等19种植物精油,其中柠檬烯、β-榄香烯、薄荷醇、广藿香醇、百里酚、丁香酚、柠檬醛、β-石竹烯及其氧化物等成分可能是抗癌精油主要功效成分。
    32  地黄连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黄美华 张亚梅 李菁 邵峰 杨明 张普照
    2017, 48(6):1240-124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31
    [摘要](965) [HTML](0) [PDF 5.83 M](1113)
    摘要:
    地黄连属植物在我国民间用药较多,因富含柠檬苦素类成分而受到广泛关注。柠檬苦素类衍生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烟草花叶病毒、昆虫拒食等药理活性。对地黄连属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33  延胡索抗阿片类药物成瘾的研究进展
    余守洋 杨培润 罗素元
    2017, 48(6):1250-125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32
    [摘要](984) [HTML](0) [PDF 4.43 M](994)
    摘要:
    延胡索及有效成分四氢巴马汀镇痛疗效确切,并具有扩张血管、保护心肌、抗菌、抗炎等功效,临床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延胡索为中药戒毒常用药,现就延胡索的化学成分、相关药理作用以及抗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基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延胡索的现代化研究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4  中、日、韩三国中医药SCI论文计量分析
    刘菊红
    2017, 48(6):1255-126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33
    [摘要](1176) [HTML](0) [PDF 5.19 M](987)
    摘要:
    以SCIE平台为数据来源,从发文量、被引情况、语种、期刊、学科、机构、国际合作等方面,对SCIE平台收录的1996-2015年中国、日本、韩国发表的中医药领域论文进行计量分析。我国SCI论文的发文总量、被引总量大幅领先日本、韩国,篇均被引次数近年来与日本、韩国持平。超过97%的论文以英语发表。发文量Top 10期刊影响因子主要分布在1~3分左右,以替代医学、药理/药学、化学领域期刊为主。药理学/药剂学、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是中医药SCI论文发文量最大的领域,其发文量、被引次数高于替代医学。中国科学院系统、综合性大学是中医药科研的重要力量,且论文篇均被引次数普遍高于中医药院校。中国的国际合作率低于日本、韩国。国际合作论文的被引次数高于非国际合作论文的被引次数。我国中医药科研水平与日本、韩国接近,但在规模上更具优势。中药学是中医药研究领域的优势学科。与中国科学院系统、综合性大学相比,我国中医药院校的科研影响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医药科研国际合作率偏低,需要加强中医药国际科研合作实力。
    35  我国中药产品开发趋势:对2011-2015年CFDA批准中药的分析
    宋启瑞 胡豪
    2017, 48(6):1262-126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6.034
    [摘要](500) [HTML](0) [PDF 3.83 M](927)
    摘要:
    通过数据库检索并整理了2011-201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中药的情况,共有176个新批准中药。对中药产品的药品注册类型、中药组成、剂型和治疗领域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索中药产品开发趋势,为国内中药研发提供参考。在176个新批准的中药中,3类新药仅有2个,5类新药10个,6类新药42个,其余为改剂型药和仿制药;多味中药材制剂比单味中药材制剂多,中药组成主要集中在柴胡、丹参等常用药材;剂型共有9种,以胶囊剂和片剂居多;治疗领域主要集中在泌尿生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疾病。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中药产品开发需要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结合,借鉴现代化研发生产技术,重点关注泌尿生殖系统等需求量逐渐增大的领域。同时CFDA也应该提高审评效率,才能使我国中药产品得到快速、高效的发展。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