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47卷第2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目录
    2016, 47(24):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00
    [摘要](530) [HTML](0) [PDF 5.12 M](1502)
    摘要:
    2  基于药性特征的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作用规律性认识的思路与方法
    陈军 刘培 蒋秋冬 姚映芷 张会 姚俊宏 段金廒
    2016, 47(24):4305-431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01
    [摘要](1461) [HTML](0) [PDF 7.66 M](1743)
    摘要:
    应用透皮促渗剂(penetration enhancers,PE)是解决外用制剂吸收难题的最常用方法之一。中药挥发油是一大类性质优良的PE,品种总数达到300余种,而目前有作为PE报道的中药挥发油仅为34种,近90%的中药挥发油从未作为PE应用,研究开发潜力巨大。但是目前其研究主要是遵循化学促渗剂的研究思路,通过透皮促渗效果和药效学评价来进行筛选,效率不高。中药挥发油是中药辛味的主要物质基础,药性理论有“辛能开腠理”的认识,文献研究发现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效果与药性特征显著关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作用存在药性特征规律”的观点,并提出了基于系统研究和数据挖掘阐明药性特征规律,从不同类型中药挥发油中选择和发现高效低毒的透皮促渗剂的研究思路;提出了应用脂质体人工皮肤膜技术结合评价指标优选,实现高通量评价中药挥发油PE促渗效果的研究方法与技术,为中药挥发油PE的研究、传统中药药性理论与现代PE研究的结合提供了新的策略与方法。此外,还提出了微乳型制剂研究可能是中药挥发油PE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3  槲寄生化学成分研究
    曹朵 韩畅 高雯 成亮 杨培明
    2016, 47(24):4313-431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02
    [摘要](1412) [HTML](0) [PDF 4.84 M](1742)
    摘要:
    目的 对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干燥带叶茎枝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槲寄生干燥带叶茎枝用95%乙醇提取浓缩后用水-氯仿萃取。其中水部位经D101大孔树脂,水-乙醇(100:0→0:100)梯度洗脱后得水和10%、30%、50%、70%、95%乙醇6个部位。结果 在50%乙醇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鼠李秦素-3-O-β-D-芹菜糖(1→2)-O-β-D-葡萄糖苷(1)、鼠李秦素(2)、鼠李秦素-3-O-β-D-葡萄糖苷(3)、鼠李秦素-3-O-β-D-(6”-乙酰)-O-β-D-葡萄糖苷(4)、高圣草素-7-O-β-O-葡萄糖苷(5)、高圣草素-7-O-β-D-芹菜糖基(1→2)-O-β-D-葡萄糖苷(6)、高圣草-7-O-β-D-葡萄糖基-4'-O-β-D-芹菜糖苷(7)、圣草酚-7-O-β-O-葡萄糖苷(8)、枫香槲寄生苷(9)。结论 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黄酮苷类化合物,命名为槲寄生新苷IX,化合物9为首次从槲寄生中分离得到。
    4  东北岩高兰中查耳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赵明 黄淑蕾 王丹 李军 王金兰 白丽明 张树军
    2016, 47(24):4318-432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03
    [摘要](1539) [HTML](0) [PDF 3.46 M](1487)
    摘要:
    目的 研究东北岩高兰Empetrum nigrum var. japonicum全草的查耳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用MTT法测试单体化合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 从东北岩高兰甲醇浸泡液正己烷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5'-二羟基-3'-甲氧基-4',6'-二甲基二氢查耳酮(1)、4',5'-二羟基-2'-甲氧基-3',6'-二甲基二氢查耳酮(2)、2',4'-二羟基二氢查耳酮(3)、2',4'-二羟基查耳酮(4)、2'-甲氧基-4'-羟基二氢查耳酮(5)、2',4',β-三羟基二氢查耳酮(6)。结论 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岩高兰素A和B,化合物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5  半枝莲化学成分研究
    梁晨 杨国春 李丹慧 胡潇潇 孙立新
    2016, 47(24):4322-432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04
    [摘要](1763) [HTML](0) [PDF 3.95 M](1594)
    摘要:
    目的 研究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AB-8大孔吸附树脂、硅胶、聚酰胺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多种手段进行分离,采用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半枝莲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4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高车前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芹菜素(2)、野黄芩苷(3)、野黄芩素(4)、木犀草素(5)、野黄芩苷甲酯(6)、异高山黄芩素-8-O-β-D-葡萄糖醛酸-6”-甲酯(7)、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甲酯(8)、4'-羟基汉黄芩素(9)、5,4'-二羟基-6,7,3',5'-四甲氧基黄酮(10)、异高山黄芩素(11)、6-羟基木犀草素(12)、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13)、三裂鼠尾草素(14)。结论 化合物7为首次从唇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3为首次从黄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12为首次从半枝莲中分离得到。
    6  瑶药“肿瘤藤”(星毛冠盖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王云卿 马国需 梁琼平 代华年 李叶丹 周兴杨 赵丹 杨峻山 袁经权 许旭东
    2016, 47(24):4326-433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05
    [摘要](1828) [HTML](0) [PDF 5.03 M](1723)
    摘要:
    目的 研究瑶药“肿瘤藤”即星毛冠盖藤Pileostegia tomentella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各种色谱方法对星毛冠盖藤藤茎90%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技术与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星毛冠盖藤藤茎的90%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落干酸(1)、4-O-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6)-β-D-吡喃葡糖苷(4S)-4-羟基-β-紫罗兰酮(2)、间苯二酚(3)、祖师麻乙素(4)、茵芋苷(5)、伞形花内酯(6)、断马钱子苷半缩醛内酯(7)、邻苯二甲酸二乙酯(8)、裂环马钱素(9)、裂环马钱素二缩醛(10)、当药苷(11)、foliasalacioside B(12)、苄基-O-β-D-呋喃芹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3)、麦芽糖(14)、葡萄糖(15)、胡萝卜苷(16)。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除了化合物5、6、16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7  中国南海圆盘肉芝软珊瑚萜类成分研究
    梁林富 郭佳伟 范腾 姚励功 郭跃伟
    2016, 47(24):4331-433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06
    [摘要](1492) [HTML](0) [PDF 4.96 M](1619)
    摘要:
    目的 研究采自中国南海的圆盘肉芝软珊瑚的萜类成分。方法 采用1H-NMR导向分离法,使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质谱(MS)、核磁共振(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圆盘肉芝软珊瑚的丙酮提取物的乙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瑞士松烯A(1)、(E,E,E)-7,8-epoxy-1-isopropyl-4,8,12-trimethylcyclotetradeca-1,3,11-triene(2)、sarcophytonolide A(3)、deacetylemblide(4)、4Z,12Z,14E-sarcophytolide(5)、sarcrassin D(6)、emblide(7)、(4Z,8S,9R,12E,14E)-9-hydroxy-1-isopropyl-8,12-dimethyloxabicyclo[9.3.2]-hexadeca-4,12,14-trien-18-one(8)、β-榄香烯(9);其中化合物1~8为二萜类,化合物9为倍半萜类。结论 化合物4是1个新的天然产物,并首次报道其13C-NMR数据。化合物1、3、5、8为首次从该种软珊瑚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5对人蛋白酪氨酸酶(PTP1B)具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IC50=15.4 μmol/L)。
    8  蓝桉果实一口钟化学成分研究
    王佳 许娇娇 乔卫 唐生安
    2016, 47(24):4336-433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07
    [摘要](1188) [HTML](0) [PDF 4.28 M](1626)
    摘要:
    目的 研究一口钟(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果实)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综合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渗透柱色谱、半制备HPLC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一口钟中的化学成分,采用NMR和质谱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一口钟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0-dioxotayloriane(1)、litseagermacrane(2)、蓝桉醇(3)、表蓝桉醇(4)、绿花白千层醇(5)、齐墩果酸(6)、白桦脂酸(7)、熊果酸(8)、11α-甲氧基熊果酸(9)、1-(2,6-dihydroxy-4-methoxy-3,5-dimethylphenyl)-2-methylbutan-1-one(10)、鞣花酸(11)、3-甲氧基鞣花酸-4'-O-α-L-吡喃鼠李糖苷(12)。结论 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10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9  丹参酮II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体外评价及其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
    郑娟 沈成英 庞建云 廖卫波 徐平华 刘娟 连王权 袁海龙
    2016, 47(24):4340-434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08
    [摘要](1479) [HTML](0) [PDF 4.98 M](1481)
    摘要:
    目的 进一步评价丹参酮II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IIA-NLC)的性质,并考察其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纳米粒度仪及HPLC法对TIIA-NLC的粒径和光稳定性进行考察,透析袋法测定TIIA-NLC在72 h内的累积释放量并绘制释放曲线,MTT法考察TIIA-NLC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TIIA-NLC的平均粒径为(178±9)nm,多分散度指数(PDI)为0.183±0.017,Zeta电位(-27.5±5.6)mV,体外72 h累积释放量为52.28%,TIIA-NLC能显著降低TIIA的光降解速率,TIIA在一定范围内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HaCaT细胞增殖,同质量浓度的TIIA-NLC对HaCa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TIIA溶液。结论 TIIA-NLC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较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能显著提高TIIA对HaCa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10  复方库拉索芦荟多糖凝胶剂处方工艺研究及其体外释药特性评价
    董莉 蒋金珩 郭菲 石森林
    2016, 47(24):4345-435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09
    [摘要](1578) [HTML](0) [PDF 5.76 M](1474)
    摘要:
    目的 优化复方库拉索芦荟多糖凝胶剂(CAVPG)的处方工艺,评价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以空白凝胶剂的外观、涂展性、黏度、高温稳定性(55℃水浴放置5 h)、低温稳定性(-20℃放置24 h)为考察指标,初步筛选凝胶剂基质;以不同基质制备的CAVPG凝胶剂中库拉索芦荟多糖(AVP)、纳米银、纳米锌的累积释放率为指标,确定CAVPG凝胶剂基质;以基质用量、甘油用量、搅拌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以AVP、纳米银、纳米锌的累积释放率为指标,采用转篮法测定CAVPG的累积释放率,并采用不同释放模型拟合体外释药曲线,评价CAVPG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优选的CAVPG的最佳处方工艺为AVP 2%,纳米银1%,纳米锌1%,Carbomer-980 0.5%,甘油5%,三乙醇胺适量,磷酸盐缓冲液(PBS,pH 6.86)补足至100 g,搅拌温度25℃;CAVPG中纳米银、纳米锌的释放曲线符合零级方程,AVP的释放曲线符合一级方程。结论 CAVPG处方组成合理,处方工艺简单,质量可控,具有开发应用前景。
    11  高速逆流色谱-UPLC-Q-TOF-MS/MS法分离制备延胡索中脱氢紫堇碱和海罂粟碱
    张晓峰 张宏 李小云 李琪
    2016, 47(24):4351-435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10
    [摘要](1435) [HTML](0) [PDF 5.27 M](1457)
    摘要:
    目的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快速分离延胡索提取物中脱氢紫堇碱和海罂粟碱。方法 以氯仿-正丁醇-甲醇-水(4:1:2:5)混合溶剂作为两相溶剂体系,正转,转速为800 r/min,体积流量为10.0 mL/min,洗脱时间30 min;反转,转速为800 r/min,体积流量10.0 mL/min,洗脱时间30 min,检测波长282 nm,1次进样量50 mg;HPLC-UV法分析目标产物纯度;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法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制备得到7.1 mg和3.4 mg 2种单体,收率分别为81.43%和91.11%,利用HPLC法测得其质量分数分别为98.9%和94.3%;经HPLC、紫外光谱和UPLC-Q-TOF-MS/MS鉴定,分别为脱氢紫堇碱和海罂粟碱。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可以作为对延胡索中脱氢紫堇碱和海罂粟碱的分离制备方法。
    12  三七配伍丹参对丹参中成分提取溶出的影响
    徐玉玲 白婷钰 付春梅 谭悦棋 郑燕 刘涛
    2016, 47(24):4357-436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11
    [摘要](1702) [HTML](0) [PDF 5.86 M](1384)
    摘要:
    目的 研究三七与丹参配伍对丹参中成分提取溶出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以隐丹参酮、丹参酮IIA、迷迭香酸、丹酚酸B、固含物为考察指标,优选丹参醇提及水提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将三七与丹参配伍,采用HPLC法检测丹参中成分提取溶出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丹参醇提最佳工艺为浸泡0 h、10倍量75%乙醇提取2次,每次1.5 h。丹参水提最佳工艺为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 h。三七对丹参中主要成分丹参酮IIA和丹酚酸B的提取溶出无显著性影响,且三七对丹参中其他醇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提取溶出也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三七对丹参中成分提取溶出无明显影响。
    13  等量附子不同组方中药制剂中碱性物质量比较研究
    杨霖 范哲贤 李孝栋
    2016, 47(24):4364-436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24.012
    [摘要](1615) [HTML](0) [PDF 5.65 M](1383)
    摘要:
    目的 比较等量附子不同组方的4种中药制剂(单一附子汤、姜附汤、四逆汤和参附注射液)中碱性物质的质量浓度。方法 以乌头碱为对照品,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扫描或检测,分别获得单一附子汤、姜附汤、四逆汤和参附注射液(质量浓度均为附子生药0.2 g/mL)中的碱性物质在200~600 nm波长下的吸光度(A)-波长曲线下面积(吸波面积)和415 nm下溴甲酚绿比色法的A值,计算碱性物质量,并对2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吸波面积法和溴甲酚绿比色法获得的结果均准确可信、方法可行,线性方程分别为吸波面积法Y=0.145 42 X+3.240 4,r=0.999 3;溴甲酚绿比色法Y=0.008 63 X+0.006 57,r=0.999 5;吸波面积法获得的单一附子汤、姜附汤、四逆汤和参附注射液中的整体碱性物质质量浓度分别为1 137.992、2 907.120、2 455.611、298.208 μg/mL,而溴甲酚绿比色法测得的只是乌头碱类的碱性物质,质量浓度分别为293.824、447.767、343.804、38.382 μg/mL;前者的质量浓度比后者的大得多,但均符合姜附汤 > 四逆汤 > 单一附子汤 > 参附注射液的质量浓度趋势。结论 等量附子不同组方的中药制剂中碱性物质的质量浓度不同,吸波面积法测得的整体碱性物质质量浓度比溴甲酚绿比色法测得的乌头碱类碱性物质质量浓度更全面,对附子中药制剂的配伍机制、量效关系和安全性研究将提供更科学的理论基础。
    14  银黄滴丸HPLC指纹图谱研究
    戴德雄 刘根才 朱婷 纪晓燕 季玉林 赵准
    2016, 47(24):4370-437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13
    [摘要](1503) [HTML](0) [PDF 3.74 M](1393)
    摘要:
    目的 利用HPLC法建立银黄滴丸的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色谱柱Kromasil 100-5C18(250 mm×4.6 mm,5 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7 nm;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对10批银黄滴丸的指纹图谱进行了相似度计算;通过药材对照对共有峰进行归属;通过对照品对照指认共有峰。结果 银黄滴丸HPLC指纹图谱有7个共有峰,6个共有峰(峰1、2、3、4、5、6)来自于金银花药材,1个共有峰(峰7)来自黄芩药材;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7个成分,分别为新绿原酸(峰1)、绿原酸(峰2)、隐绿原酸(峰3)、3,4-O-二咖啡酰奎宁酸(峰4)、3,5-O-二咖啡酰奎宁酸(峰5)、4,5-O-二咖啡酰奎宁酸(峰6)、黄芩苷(峰7);10批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9。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可以很好地控制药品质量。
    15  一测多评法在仙灵骨葆胶囊中多成分检测的应用研究
    吕晓霞 陈宗良 陈桂茜 陈捷
    2016, 47(24):4374-437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14
    [摘要](1609) [HTML](0) [PDF 4.37 M](1311)
    摘要:
    目的 采用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仙灵骨葆胶囊中5种成分。方法 以淫羊藿苷为基准,建立仙灵骨葆胶囊中该成分与朝藿定C、川续断皂苷VI、补骨脂素及异补骨脂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相对校正因子分别计算其量,同时对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进行比较,并用不同色谱柱考察相对保留时间及计算量,评价一测多评法在仙灵骨葆胶囊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 建立了仙灵骨葆胶囊中多成分一测多评的定量控制方法,外标法各成分的进样量淫羊藿苷在8.2~328.0 ng(r=0.999 5)、朝藿定C在0.055 6~2.224 0 μg(r=0.999 6)、川续断皂苷VI在0.144 1~5.764 0 μg(r=0.999 6)、补骨脂素在5.4~215.2 ng(r=0.998 0)、异补骨脂素在6.6~265.6 ng(r=0.998 5)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9%、98.58%、98.11%、97.86%、98.22%,RSD均小于2.0%;并采用夹角余弦法对一测多评计算值与外标实测值进行评价,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采用基于相对保留时间定位和相对校正因子计算的一测多评法既能利用一种对照品同时测定多成分的量,节约对照品,又能适合多指标质量评价模式的要求,提高工作效率。
    16  款冬花、叶配伍紫菀的肝毒性研究
    李娟 高继宁 秦雪梅 李震宇
    2016, 47(24):4379-438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15
    [摘要](1849) [HTML](0) [PDF 9.05 M](1610)
    摘要:
    目的 比较款冬花、叶与紫菀配伍后紫菀散的毒性,为款冬叶的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款冬花、叶分别与紫菀(1:1)配伍,小鼠连续给药14 d(生药量40 g/kg),通过组织病理、血清生化指标以及基于1H-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对2个复方的毒性进行比较。结果 生化指标和病理学结果显示给药后肝脏发生明显病变;多元统计结合KEGG代谢通路分析确定了血清和肝脏中15个与肝脏毒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从散点图中给药组与对照组的距离及上述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幅度来看,款冬花、叶配伍的紫菀散虽对机体的代谢影响不同,但未发现款冬叶配伍紫菀后的毒性强于款冬花配伍紫菀后的毒性。结论 款冬叶配伍的紫菀散在毒性上与款冬花配伍的紫菀散相当,为款冬叶的资源利用奠定了研究基础。
    17  鱼腥草素钠对铜绿假单胞菌群感效应系统影响的研究
    李芳 黄卫锋 段强军 吴大强 程惠娟
    2016, 47(24):4388-439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16
    [摘要](1574) [HTML](0) [PDF 10.85 M](1891)
    摘要:
    目的 研究鱼腥草素钠(SH)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群感效应系统的影响,以期探明SH抗PA的作用机制。方法 微量稀释法测定SH和阿奇霉素(AZM)对P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SH对PA LasA蛋白酶活性和绿脓菌素生成的影响;平板法观察PA的形态;半定量PCR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群感效应相关的基因lasI、rhlI、lasR、rhlR、phzM、pqsA、pslA、lasA、lasB、tox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SH和AZM对PA的MIC分别为512 μg/mL和64 μg/mL;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显示SH能够抑制LasA蛋白酶的活性和绿脓菌素的合成;SH能够显著影响PA的形态;半定量PCR和qRT-PCR结果显示在SH作用下lasI、rhlI、lasR、lasA、pslA、phzM基因表达显著发生变化。结论 SH具有抗PA群感效应属性,通过抑制PA的群感效应系统发挥抗菌作用。
    18  黄芪当归配伍对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小鼠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陈凌波 张珂胜 黄小平 邓常清
    2016, 47(24):4395-44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17
    [摘要](1715) [HTML](0) [PDF 7.62 M](1402)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芪和当归不同剂量比例配伍对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模型小鼠造血祖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衰老的影响,探讨黄芪和当归配伍促造血作用的机制。方法 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黄芪组、当归组、黄芪-当归不同剂量配伍组,分别ig给予不同配伍比例的黄芪-当归药液,每天1次,连续8 d。阳性对照组于给药的第6、7、8天sc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于给药的第4、5、6天ip环磷酰胺(CTX)造成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模型。于实验第9天处死动物取骨髓细胞进行红系、粒系、巨核系3系造血祖细胞培养,并以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骨髓有核细胞衰老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单用当归组、黄芪-当归(5:1)组、黄芪-当归(1:1)组、黄芪-当归(1:5)组均能显著升高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E)、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集落产率(P<0.01);黄芪-当归(10:1)组可升高CFU-E、BFU-E、CFU-MK的集落产率(P<0.05、0.01),而对CFU-GM集落产率无显著影响。黄芪-当归(1:1)组促进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的作用显著强于单用黄芪、单用当归和其他比例配伍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单用黄芪组、单用当归组、黄芪-当归(10:1)组、黄芪-当归(5:1)组、黄芪-当归(1:1)组、黄芪-当归(1:5)组骨髓有核细胞衰老阳性率显著降低(P<0.01),黄芪-当归(1:1)组骨髓有核细胞衰老阳性率显著低于单用黄芪、单用当归和其他比例配伍(P<0.05、0.01)。结论 黄芪、当归和黄芪-当归10:1、5:1、1:1、1:5配伍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小鼠模型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和分化,抑制骨髓造血细胞功能衰老,以黄芪-当归1:1配伍作用为优。提示促进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和分化是黄芪和当归配伍促造血作用机制之一。
    19  黄芪皂苷干预脾虚水湿不化证大鼠的代谢组学研究
    刘阿娜 崔宁 赵文晓 陈迩东 季旭明 王世军 蒋海强
    2016, 47(24):4401-440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18
    [摘要](1536) [HTML](0) [PDF 6.50 M](1596)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芪皂苷组分干预脾虚水湿不化证大鼠血浆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探求黄芪皂苷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证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大鼠血浆内源性代谢物信息,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研究对照组、模型组以及黄芪皂苷组之间的代谢差异,确定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以及黄芪皂苷组代谢模式明显不同,共鉴定11个生物标志物,其通路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淀粉与蔗糖代谢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等。结论 黄芪皂苷组分可能通过干预溶血磷脂酰胆碱导致的脂肪代谢紊乱、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减少导致的能量供给不足、肠道功能失调等一系列代谢紊乱对脾虚水湿不化证起到治疗作用。
    20  基于GC-MS的金欣口服液对RSV肺炎小鼠脾脏代谢物的调控作用
    孟欣 汪受传 单进军 徐建亚 沈存思 谢彤
    2016, 47(24):4408-441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19
    [摘要](1552) [HTML](0) [PDF 6.87 M](1542)
    摘要:
    目的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小鼠脾脏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探讨金欣口服液治疗RSV肺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RSV滴鼻感染BALB/c小鼠建立RSV肺炎模型,给予金欣口服液(27.6 g/kg)干预治疗,连续治疗7 d后处死小鼠,取脾脏组织,经甲醇提取后,先后予甲氧胺吡啶和BSTFA以肟化和衍生化,然后运用GC-MS检测脾脏中所含有的代谢物及其相对量的变化。结果 RSV肺炎小鼠的脾脏中共鉴定出35种代谢产物,其中L-脯氨酸、L-谷氨酸、缬氨酸、尿素、次黄嘌呤、葡萄糖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代谢物(P<0.05),与之相关的代谢通路为D-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结论 金欣口服液可以调节RSV肺炎小鼠脾脏的免疫功能,可能与氨基酸代谢有关。
    21  接骨散对肱骨骨折患者骨代谢影响的临床观察
    孙晶波 冯绪刚 宋永菊 张泽绪 张丽华
    2016, 47(24):4416-441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20
    [摘要](1443) [HTML](0) [PDF 3.81 M](1468)
    摘要:
    目的 研究接骨散对肱骨骨折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128例典型的闭合性肱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接骨散,观察接骨散对骨折后患者骨代谢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能够有效缓解骨折患者的肿胀、疼痛症状,在治疗周期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血清骨钙素(OCN)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降低D-二聚体水平(P<0.05),但对血清钙水平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接骨散可以通过调节骨折患者的骨代谢而发挥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同时通过降低血清D-二聚体水平而改善严重创伤骨折术后血液高凝状态,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
    22  三七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陈瑞 李金晶 关瑞攀 杨野 葛锋 崔秀明 刘迪秋
    2016, 47(24):4420-442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21
    [摘要](1545) [HTML](0) [PDF 8.90 M](1757)
    摘要:
    目的 克隆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olygalacturonase-inhibiting protein,PGIP)基因(PnPGIP)的全长cDNA序列,分析该基因的表达特性。方法 根据三七中编码PGIP的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序列设计引物,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克隆PnPGIP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用qRT-PCR分析PnPGIP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PnPGIP基因的cDNA全长为1 171 bp,含有981 bp的开放阅读框,13 bp的5’-非翻译区以及177 bp的3’-非翻译区,编码含32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PnPGIP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6 770,等电点约为5.83;qRT-PCR分析结果显示,PnPGIP基因的表达量分别在三七接种茄腐镰刀菌和人参链格孢后4 h和2 h内迅速上升;此外,信号分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乙烯利(ethylene,ETH)、H2O2、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诱导PnPGIP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 PnPGIP基因在转录水平响应茄腐镰刀菌和人参链格孢的侵染,并受几种逆境胁迫相关信号分子的诱导,PnPGIP基因可能参与三七对茄腐镰刀菌和人参链格孢的防卫反应。
    23  重金属Cd胁迫下三七主要药效成分与其合成关键酶DS和P450基因表达相关性研究
    朱美霖 曾宪彩 蒋艳雪 范晓婷 晁思宏 曹红斌 张文生
    2016, 47(24):4428-443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22
    [摘要](1493) [HTML](0) [PDF 4.03 M](1484)
    摘要:
    目的 研究外源性镉(Cd)对三七主要药效成分合成中关键酶2,3-氧化鲨烯被达玛烯二醇合成酶(DS)和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P450)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设置9个Cd的质量分数梯度(0.0、0.1、0.3、0.6、1.0、3.0、6.0、10.0、30.0 mg/kg)分别对三七进行胁迫实验,两年后采集成熟三七,通过qRT-PCR检测手段对其根部DS及P450基因进行表达量测定,并以GAPDH基因作为内参基因进行DS及P450基因相对表达量的计算,通过相关性分析计算DS和P450基因表达与三七主要药效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以及总皂苷的相关性。结果 Cd在低质量分数下能促进DS的表达,高质量分数下抑制DS的表达;随着Cd质量分数的增加,对P450表达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而DS和P450基因表达与三七主要药效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以及总皂苷无显著相关性(P>0.5)。结论 重金属Cd对三七药效成分中关键酶DS和P450基因表达影响不同,对同一种酶,Cd质量分数不同其影响也不同。但主要药效成分并未因此受明显影响。
    24  月季花、玫瑰及其近缘种ISSR分析与鉴定
    夏至 周艳 王璐静 张天聚 栾德昌 高致明
    2016, 47(24):4433-443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23
    [摘要](1669) [HTML](0) [PDF 5.69 M](1600)
    摘要:
    目的 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药用植物月季花、玫瑰及其同属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构建它们之间系统发育关系,为蔷薇属种质资源分子鉴定及育种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药用植物月季花、玫瑰及其同属近缘种的15个种33个样品进行分析,利用POPGEN软件分析Nei’s基因遗传多样性指数(H)等遗传信息参数,应用NTSYS软件构建亲缘关系UPGMA聚类图。结果 6条引物共检测到11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09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9.09%。药用植物月季花、玫瑰及其同属近缘种的种群间H平均值为0.370 5,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的平均值为0.546 4,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的平均值为0.886 8,基因流(Nm)的平均值为0.063 8,遗传距离(D)的变化范围为0.169 1~0.730 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蔷薇属15个种,在遗传相似系数(GS)0.60处分成6个组。结论 药用植物月季花、玫瑰及其同属近缘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与基于形态特征的蔷薇属属下的分类学研究结果相吻合,ISSR分子标记可以有效鉴别药用植物月季花、玫瑰及其同属近缘种,为蔷薇属植物资源的收集和种间分类提供理论依据。
    25  红花悬浮细胞体系的建立及其化学成分的UPLC-Q-TOF/MS分析
    郭丹丹 刘飞 涂燕华 高越 郭美丽
    2016, 47(24):4439-444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24
    [摘要](1552) [HTML](0) [PDF 6.03 M](1545)
    摘要:
    目的 构建红花悬浮细胞体系,为进一步研究红花的功能基因搭建平台。方法 用红花无菌子叶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培养,选择淡黄色、质地疏松、增殖速度快的愈伤组织为材料进行悬浮培养,考察激素浓度、愈伤起始接种量、pH值、细胞活力对红花悬浮细胞体系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JA)刺激对悬浮细胞生长曲线的变化。采用UPLC-Q-TOF/MS法对红花悬浮细胞培养体系进行初步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红花悬浮细胞培养的最适宜配方是MS+1.0 mg/L TDZ+0.1 mg/L NAA,最适宜pH值为5.5~6.0,最适宜接种量为0.02 g/mL培养体系;不同浓度的MeJA刺激对细胞增殖率影响较大,50 μmol/L MeJA能提高悬浮细胞增殖率,500 μmol/L MeJA能对细胞增殖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红花悬浮细胞培养体系中初步鉴定出13种化合物。结论 利用红花子叶能建立较好的悬浮细胞培养体系,适宜浓度的MeJA刺激可提高悬浮细胞增殖率。
    26  基于遥感与GIS的四川省川牛膝资源适宜性分布研究
    尚雪 董丽君 文路军 彭文甫 方清茂 徐新良
    2016, 47(24):4445-445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25
    [摘要](1293) [HTML](0) [PDF 7.09 M](1554)
    摘要:
    目的 对川产道地药材川牛膝资源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为中药资源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本实验以四川省为例,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适宜川牛膝生长的生态环境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从地形、气候、土壤、植被4个方面对川牛膝适宜性分布进行研究,按照不同指标因子分等,得到四川省川牛膝适宜区分等图,并结合野外实测进行验证,对道地药材川牛膝进行研究。结果 四川省的川牛膝资源主要适宜分布在乐山、雅安、凉山彝族自治州、宜宾等19个市、州,共包含91个县区,适宜性分布总面积约为3 633.52 km2,占四川省总面积的0.76%。根据相关数据、文献资料记载和野外调查研究可以得出,通过遥感与GIS技术分析所得适宜性结果与川牛膝资源实际分布范围基本吻合。结论 利用遥感与GIS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地对中药材进行适宜性分析,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可为全面调查川牛膝资源和其他中药材资源的分布、保护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与科学依据。
    27  UPLC法同时测定黑果腺肋花楸浆果中原花青素B1、原花青素B2、原花青素B4、芦丁、槲皮素
    张文君 张国锋 王立 阎新佳 王淑静 杨志欣
    2016, 47(24):4452-445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26
    [摘要](1580) [HTML](0) [PDF 4.24 M](1441)
    摘要:
    目的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配置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旨在建立同时测定黑果腺肋花楸浆果中原花青素B1、原花青素B2、原花青素B4、芦丁和槲皮素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HSS T3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8 μm);甲醇-0.03%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5℃;体积流量为0.2 mL/min;检测波长:原花青素B1、原花青素B2和原花青素B4为280 nm,芦丁和槲皮素为360 nm。结果 原花青素B1、原花青素B2、原花青素B4、芦丁和槲皮素分别在2.2~44.0 μg/mL(r=0.999 2)、50~1 000 μg/mL(r=0.999 5)、3.6~54.0 μg/mL(r=0.999 2)、7.4~148.0 μg/mL(r=0.999 4)和2.1~42.0 μg/mL(r=0.999 7)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23%、99.64%、102.31%、98.74%和103.53%,RSD分别为2.13%、1.23%、2.89%、2.96%、2.64%。黑果腺肋花楸浆果中原花青素B1、原花青素B2、原花青素B4、芦丁和槲皮素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29.78、3 834.99、196.02、134.40、79.10 μg/g。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同时测定黑果腺肋花楸浆果中5种主要有效成分,将为黑果腺肋花楸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8  千斤拔属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
    严东 夏伯候 李春 刘莎 李亚梅 廖端芳 林丽美 吴萍
    2016, 47(24):4456-447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27
    [摘要](1361) [HTML](0) [PDF 14.10 M](1679)
    摘要:
    千斤拔入药始载于清朝吴其濬所编《植物名实图考》,是我国多民族使用、多基原药材。主要从千斤拔属药用植物的应用概况、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进行综述,为以后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千斤拔属药用植物提供依据,并且对其发展的市场潜力能有更直观的认识。迄今为止,千斤拔属植物中共有197个化合物被分离鉴定,结构类型主要包括黄酮类、皂苷及三萜类、蒽醌类和挥发油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千斤拔属植物(主要为黄酮类)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镇痛与抗炎、抗菌、雌激素样、皮肤保护、神经保护、保肝等方面作用。千斤拔资源丰富,但其种质资源复杂,质量控制指标目前仍未统一,对千斤拔属植物进行更深入的多成分综合研究,将对进一步开发千斤拔属植物药用价值有重大意义。
    29  破血消癥中药抗肿瘤转移研究进展
    倪雯婷 潘燕红 王爱云 陆茵 陈文星
    2016, 47(24):4472-447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28
    [摘要](1637) [HTML](0) [PDF 6.42 M](1538)
    摘要:
    活血化瘀治则是中医临床抗肿瘤的重要法则之一,活血化瘀中药的抗肿瘤作用也得到大量的研究证实。但近几年实验研究发现某些活血化瘀中药有促进肿瘤转移的作用,从而使活血化瘀中药临床抗肿瘤应用出现争议。破血消癥中药属于活血化瘀药的一种,其效力峻猛,现代研究证实其抗肿瘤作用明显,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破血消癥类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肿瘤转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就破血消癥类中药莪术、三棱、斑蝥、水蛭及其有效成分的抗肿瘤转移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行综述,分析认为破血消癥药是一类具有典型抗肿瘤转移作用的活血化瘀药,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及开发价值,并认为其抗肿瘤转移实质与影响肿瘤有氧糖酵解的能量代谢密切相关,阐明这一机制可为破血消癥药的临床抗肿瘤及肿瘤转移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30  白及属药用植物的资源分布及繁育
    任风鸣 刘艳 李滢 杨天建 韩凤 宋经元
    2016, 47(24):4478-448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29
    [摘要](1622) [HTML](0) [PDF 10.39 M](2029)
    摘要:
    白及属药源植物丰富,该属植物兼具多种用途,且已极度濒危。通过对白及属药用植物的来源进行梳理,并对其药材常见混伪品进行比较鉴别,详细描述了该属植物不同空间尺度上的自然生境,收集整理其地理分布信息,探讨进行人工栽培适宜的土壤、气候及地理条件。重点对白及属植物的人工繁育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和展望,基于白及属繁育系统特征及繁殖特性,认为种子无菌萌发是较为适宜的繁育手段,而新一代种子直播萌发技术的出现和栽培关键技术的突破,将大大提高白及属植物的繁育效率,从而转变资源供给方式。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保护策略,加快人工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加强资源和繁育的基础研究,将有助于提高保护和利用效率,对于白及属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31  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双心”疾病的Meta分析
    杨倩 孙蓉
    2016, 47(24):4488-449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30
    [摘要](914) [HTML](0) [PDF 5.61 M](1415)
    摘要:
    利用Meta分析法系统评价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双心”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收集1979—2015年发表的心可舒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双心”疾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10项研究,包含1 184例患者。文献质量评估结果显示文献质量总体不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可舒片联合常规化学药治疗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双心”病人的冠心病临床疗效及抑郁症临床疗效均优于常规化学药治疗组,危险比(RR)及95%可信区间(95% CI)分别为1.15(1.07,1.23)和1.39(1.07,1.79)。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双心”疾病有显著疗效,但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对其疗效和安全性加以证实。
    32  欧盟成员国植物药产品审评现状分析及启示
    李浩 田侃 喻小勇 闵晓青
    2016, 47(24):4494-449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24.031
    [摘要](1045) [HTML](0) [PDF 4.99 M](1581)
    摘要:
    欧盟的植物药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开拓中成药的欧盟市场对中药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中成药在欧盟的注册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介绍中成药在欧盟获得药品身份的上市路径,然后对欧盟成员国植物药产品审评总体状况、获批药品的组分特点、植物药专论的应用以及主要适应症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提出我国中成药产品在欧盟通过注册的相关建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