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47卷第18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目录
    2016, 47(18):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00
    [摘要](513) [HTML](0) [PDF 798.43 K](1243)
    摘要:
    2  从中药资源-质量-质量标志物认识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刘昌孝
    2016, 47(18):3149-315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01
    [摘要](1072) [HTML](0) [PDF 755.46 K](2143)
    摘要:
    中药资源是中医药健康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道地药材是在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生产的药材。其质量又与地域性、多样性、可变性和人文性的“四性”特点密不可分,它决定了中药资源发展中所占有的特殊性和规律性。中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是中药质量的核心问题,然而现行的中药质量问题、质量评价和控制方法尚存在难以客观反映中药内存在的质量问题,质量标准中测定及鉴别的成分尚不能和中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直接关联。根据中药化学成分与植物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的关联性,为反映中药材、饮片、提取物、单方或复方制剂中的与功效有关物质与质量的关系,重申定义中药质量标志物的基本条件。着眼于全过程的物质基础的特有、差异、动态变化和质量的传递性、溯源性,建立质量标志物中药产业链全过程控制体系,有利于建立中药全程质量控制及质量溯源体系。
    3  积雪草皂苷酸水解产物中1个新苷元的分离和鉴定
    曹家庆 周康 时圣明 赵余庆
    2016, 47(18):3155-315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02
    [摘要](1356) [HTML](0) [PDF 1.21 M](1489)
    摘要:
    目的 研究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皂苷水解产物的化学成分,以期发现新的三萜皂苷元。方法 通过硅胶、凝胶柱色谱对积雪草皂苷酸水解产物进行分离,经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波谱手段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并对部分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从积雪草皂苷酸水解产物中分离得到4个单体苷元化合物,鉴定为2α,3β,23-三羟基乌苏-6,12-二烯-28-酸(1)、积雪草酸(2)、6β-羟基积雪草酸(3)、terminolic acid(4)。结论 化合物1为1个新的乌苏烷型苷元,命名为积雪草-6-烯,并且其对所测试的肿瘤细胞HL-60、A549、U873无抑制活性。
    4  粗齿冷水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黄艳 武旭 文建文 陈明生 何开家 刘布鸣
    2016, 47(18):3159-316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03
    [摘要](1706) [HTML](0) [PDF 1.01 M](1396)
    摘要:
    目的 研究粗齿冷水花Pilea sinofasci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粗齿冷水花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生育酚(1)、豆甾醇(2)、epihernandulcin(3)、hernandulcin(4)、苯甲酸(5)、亚麻油酸乙酯(6)、十六酸乙酯(7)、α-香树精(8)、棕榈酸(9)、二十二烷酸(10)、腺苷(11)、3-吲哚甲酸(12)、原儿茶酸(13)、没食子酸(14)、白桦脂酸(15)、齐墩果酸(16)、硝酸钾(17)、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18)、3-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9)。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5  东北岩高兰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其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作用研究
    王谦博 郑成琳 金司阳 郭慧 王振月
    2016, 47(18):3164-316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04
    [摘要](1275) [HTML](0) [PDF 1.03 M](1433)
    摘要:
    目的 对东北岩高兰Empetrum nigrum var.japonicum地上部分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和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AFL)作用的研究,为东北岩高兰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色谱分离技术和波谱解析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及鉴定。采用45%的酒精ig方法对SD大鼠进行AFL造模。观察东北岩高兰醋酸乙酯部位对AFL大鼠肝指数、血清学、肝组织匀浆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从东北岩高兰地上部分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熊果酸(2)、乌苏醇(3)、2',4'-二羟基二氢查耳酮(4)、2',4'-二羟基查耳酮(5)、7-羟基二氢黄酮(6)、4'-甲氧基-2'-羟基二氢查耳酮(7)、4,2',4'-三羟基查耳酮(8)。与模型组比较,给予东北岩高兰醋酸乙酯部位提取物后,大鼠肝指数降低明显,血清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降低,血清酶学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降低,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升高。结论 化合物1468为首次从东北岩高兰中分离得到。东北岩高兰的醋酸乙酯部位对大鼠AFL具有治疗效果。
    6  多穗金粟兰乌药烷型倍半萜二聚体类化学成分研究
    林凤祥 罗永明 李宏焘 张丽 张珊珊 陈怀远
    2016, 47(18):3169-317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05
    [摘要](1314) [HTML](0) [PDF 1.01 M](1307)
    摘要:
    目的 对金粟兰属植物多穗金粟兰Chloranthus multistachys根部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多穗金粟兰的氯仿和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乌药烷型倍半萜二聚体,鉴定其结构为环银线草醇A-9-O-β-葡萄糖苷(1)、环银线草醇A(2)、银线草醇B(3)、银线草醇C(4)、银线草醇D(5)、银线草醇F(6)、银线草醇G(7)、多穗金粟兰醇B(8)、草珊瑚内酯B(9)、sarglabolide I(10)、8-O-methyltianmushanol(11)、henriol B (12)。结论 化合物179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10为首次从金粟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7  UPLC-Q-Exactive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快速分析粗茎秦艽化学成分
    王长生 董红娇 包雅婷 陈晓虎 海洋 曾锐
    2016, 47(18):3175-318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06
    [摘要](1670) [HTML](0) [PDF 1.04 M](2361)
    摘要:
    目的 利用UPLC-Q-Exactive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联用技术,对粗茎秦艽块根中的化学成分快速识别和鉴定。方法 以100%甲醇作为提取液制备供试液,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分离,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正负离子监测模式、全扫描及自动触发二级质谱扫描的功能,快速识别和鉴定粗茎秦艽中的化学成分。结果 通过高分辨数据共鉴定34个化学成分,包括环烯醚萜类13个、黄酮类5个、酯类5个、三萜类3个、有机酸类2个、苯丙素类1个、其他类5个,其中12个成分经与对照品比对而准确鉴定,15个化学成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结论 UPLC-Q-Exactive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快速鉴定粗茎秦艽中的化学成分,为粗茎秦艽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
    8  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对丹酚酸B降解规律的影响研究
    黄世超 潘坚扬 瞿海斌
    2016, 47(18):3181-318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07
    [摘要](1552) [HTML](0) [PDF 1.19 M](1487)
    摘要:
    目的 建立定量测定多种丹参酚酸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考察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对丹酚酸B降解规律的影响。方法 应用HPLC技术对丹酚酸B降解样品中的4种酚酸进行定量分析,应用LC-MS技术剖析样品的化学物质基础,对加入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前后的丹酚酸B样品进行研究。结果 丹酚酸B降解产物主要有9种,包括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的多种异构体、紫草酸以及多种紫草酸异构体。加入相同质量浓度的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原儿茶醛对丹酚酸B降解的保护作用更明显,紫草酸异构体Ⅰ和Ⅱ的峰面积随着初始原儿茶醛质量浓度的增大而有所增加。结论 原儿茶醛对丹酚酸B降解的保护作用可能是依赖于其弱酸性,紫草酸异构体Ⅰ和Ⅱ的峰面积受原儿茶醛初始质量浓度的影响可能与反应平衡改变有关。
    9  双向固体发酵对板蓝根和大青叶抑菌的增效作用初探
    高慧娟 刘志芳 李彩霞 唐晓燕 张艳丽 张芬琴
    2016, 47(18):3187-319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08
    [摘要](1358) [HTML](0) [PDF 918.19 K](1556)
    摘要:
    目的 探讨25种不同食(药)用真菌菌株对板蓝根和大青叶的双向固体发酵的转化作用,得到具有较好抑菌作用的发酵菌质产物。方法 经过板蓝根和大青叶平板初筛法和三角瓶复筛法,获得能在大青叶和板蓝根上生长的优势菌株;进一步通过抑菌实验和薄层色谱(TLC)实验,确定发酵得到的菌质产物的抑菌作用。结果 复筛得到能够在板蓝根(灵芝11、灵芝13、灵芝7)和大青叶(灵芝2、灵芝11、灵芝3)上生长良好的菌株,其中含灵芝3和灵芝11的发酵液与空白对照相比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TLC结果显示,灵芝2发酵大青叶的甲醇提取物有蓝色斑点为发酵后新增成分。结论 板蓝根和大青叶经药用真菌进行双向固体发酵后能够有效提高其抑菌作用,而且有新物质产生。
    10  3种关键工艺参数辨识方法的比较研究
    刘爽悦 沈金晶 李文龙 瞿海斌 龚行楚
    2016, 47(18):3193-319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09
    [摘要](1413) [HTML](0) [PDF 883.00 K](1881)
    摘要:
    目的 研究多元线性回归法、逐步回归法和标准偏回归系数法3种关键工艺参数辨识方法的特点。方法 以黄芩水提液酸沉碱溶工艺关键参数辨识为例比较3种方法。结果 3种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即关键参数为药液质量分数、酸沉pH值、碱溶pH值和静置温度。结论 3种方法的阈值选择都有主观性;多元线性回归法思路最简单,但辨识关键工艺参数不如逐步回归法灵敏;标准偏回归系数法的优势在于能综合参数对多个指标的影响,并且易于加权计算。
    11  pH依赖型重芪结肠靶向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放性能的评价
    刘天易 王信 杨田义 曹广尚
    2016, 47(18):3199-320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10
    [摘要](1459) [HTML](0) [PDF 912.49 K](1384)
    摘要:
    目的 制备pH值依赖型重芪结肠靶向微丸,并对其进行体外释放性能评价。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微丸的挤出-滚圆法制备工艺参数;采用流化床进行微丸包衣;采用单因素法考察包衣液处方;以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Ⅱ为指标,进行体外释放性能评价。结果 挤出-滚圆法制备pH值依赖型重芪结肠靶向微丸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挤出速率为60 r/min,滚圆速度为1 200 r/min,滚圆时间为5 min;微丸包衣处方为Eudrugit S100增重15%,单硬脂酸甘油酯用量1.5%,柠檬酸三乙酯用量为5%;体外释放度实验表明,pH值依赖型重芪结肠靶向微丸在人工胃液中2 h几乎不释放,在人工小肠液中4 h累积释放度<10%,在人工结肠液中2 h累积释放度>90%。结论 pH值依赖型重芪结肠靶向微丸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具有良好的体外结肠释药特征。
    12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莲心总碱固体分散体渗透泵控释片处方
    李美云 雷小小 周江 唐婷 桂卉
    2016, 47(18):3204-321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11
    [摘要](1238) [HTML](0) [PDF 1.10 M](1371)
    摘要:
    目的 优选莲心总碱固体分散体渗透泵控释片的处方工艺,考察莲心总碱固体分散体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药特征。方法 以莲心碱在2、6、12 h的累积释放度(Y2Y6Y12)为评价指标,采用3因素5水平星点设计,考察促渗剂NaCl的用量(X1)、致孔剂PEG 400的用量(X2)、包衣增重(X3)对药物累积释放度的影响,对结果进行二项式拟合,效应面法筛选出最佳处方,进行预测分析和验证试验,并对莲心总碱固体分散体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药行为进行模型拟合。结果 莲心总碱固体分散体渗透泵控释片的最优处方为NaCl用量为166.0 mg,PEG400用量为80.5%,包衣增重为3.5%。结论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得到了莲心总碱固体分散体渗透泵控释片的处方优化模型,该模型预测性良好,制备的莲心总碱固体分散体渗透泵控释片符合设计要求,且其体外溶出实验符合零级释放特征。
    13  白芷药材-饮片-提取物及配方颗粒的HPLC特征图谱相关性研究
    方雯雯 成守玲 陈培胜 储晓琴 廖彩震
    2016, 47(18):3211-321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12
    [摘要](1752) [HTML](0) [PDF 2.39 M](1559)
    摘要:
    目的 建立白芷药材-饮片-提取物及配方颗粒的HPLC特征图谱,对其相关性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0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以特征图谱为对照,对药材-饮片-提取物及配方颗粒进行相关性评价。结果 白芷10批药材、饮片、提取物及配方颗粒特征图谱均呈现10个共有特征峰,呈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建立了白芷药材-饮片-提取物及配方颗粒的HPLC特征图谱,反映了白芷药材-饮片-提取物及配方颗粒多成分的整体面貌,为白芷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提供借鉴。
    14  HPLC法同时测定桂枝茯苓胶囊中4种茯苓三萜酸成分
    杨鹏飞 李保明 王振中 萧伟 陈若芸
    2016, 47(18):3215-32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13
    [摘要](1234) [HTML](0) [PDF 807.86 K](1175)
    摘要: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桂枝茯苓胶囊(GFC)中4种茯苓三萜酸成分(去氢土莫酸、猪苓酸C、3-表去氢茯苓酸、去氢茯苓酸)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Diamonsic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70 min,50%~85%乙腈;70~80 min,85%~100%乙腈;80~90 min,100%乙腈;检测波长242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40℃。结果 去氢土莫酸、猪苓酸C、3-表去氢茯苓酸、去氢茯苓酸在HPLC中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0.408~2.04(r=0.999 9)、0.192~0.96(r=0.999 5)、0.078~0.39(r=0.999 5)、0.075 6~0.378(r=0.999 5)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5%、98.5%、97.2%、102.3%,RSD分别为1.4%、1.6%、1.2%、1.8%;测定了6批GFC,结果显示去氢土莫酸平均量为0.070 mg/粒,猪苓酸C平均量为0.015 mg/粒,3-表去氢茯苓酸平均量为0.030 mg/粒,去氢茯苓酸平均量为0.061 mg/粒。结论 该方法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GFC的质量控制。
    15  HPLC-MS法检测少腹逐瘀丸及原料药材中非法添加的7种黄色素
    连云岚 杜娟 乔玉峰
    2016, 47(18):3219-322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14
    [摘要](1525) [HTML](0) [PDF 871.81 K](1239)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用于快速检测中药中非法添加的7种黄色素(柠檬黄、日落黄、灿烂黄、金橙Ⅱ、金胺O、碱性橙21、碱性橙)的HPLC-MS方法。方法 样品采用70%乙醇溶液超声提取,以反相C18为色谱柱分离,以乙腈-0.05 mol/L醋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HPLC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432 nm处检测,质谱检测器选择ESI离子源、正离子扫描检测。结果 在上述色谱及质谱条件下,7种常用黄色系色素分离度、专属性及耐用性良好,精密度RSD在0.4%~1.8%;色素溶液在24 h内稳定,RSD<1.9%;准确度试验回收率在95.1%~102.9%;检出限(LOD)在2~31 μg/kg;重复性RSD在0.3%~1.4%。3批次市售中药中均检出金胺O。结论 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检测易染色中药中非法添加的7种黄色素,为有关企业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控制中药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16  基于HPLC-PDA分析丹参-红花药对配伍的化学物质变化规律
    庞汉青 唐于平 林航 沈娟 乐世俊 瞿城 朱振华 钱大玮 段金廒
    2016, 47(18):3224-323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15
    [摘要](1644) [HTML](0) [PDF 948.31 K](1368)
    摘要:
    目的 采用HPLC-PDA技术和“化学模糊识别”策略对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不同配比的活性物质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方法 通过建立丹参与红花的化学物质库,并经过对照品峰的紫外信息,建立了4类活性物质的紫外信号网络,并通过网络将丹参-红花中的成分进行快速鉴别与归类,进而通过对称配比设计对这些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在丹参-红花配伍的水、50%甲醇水和甲醇煎液中,通过“化学模糊识别”策略分别鉴定出47、57和43个成分。3种不同制法中,丹参酮类成分在甲醇提取液中的相对溶出度最高,其他3类成分在50%甲醇水提取液中的相对溶出度最高。相同制法、不同配比中,所测成分总的相对溶出度的优化范围皆为5∶1~5∶2,总的相对溶出度的最高比例皆为5∶2。结论 丹参-红花不同配比与不同制法的化学成分的配伍变化规律有所不同,且存在优化配比,为丹参-红花药对临床配伍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为药对现代基础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17  人参皂苷Rh2通过激活GSK-3β降解β-catenin发挥抗肝癌作用研究
    石庆强 左国伟 冯子强 赵绿翠 李静 陈地龙
    2016, 47(18):3231-323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16
    [摘要](1396) [HTML](0) [PDF 2.39 M](1258)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h2抗肝癌作用机制。方法 HE染色观察HepG2和HepG2-β-catenin荷瘤裸鼠肿瘤组织的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检测GSK-3β、β-catenin和MMP-3表达;ELISA法检测肿瘤细胞GSK-3β活性;PCR检测GSK-3β、β-catenin、Bcl-2、Cyclin D1、Bax和MMP-3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蛋白印迹法检测GSK-3β和β-catenin的表达。结果 HepG2组和HepG2-β-catenin组荷瘤裸鼠肿瘤细胞核成异型性,占整个细胞比例大,但HepG2-β-catenin组更明显。HepG2-β-catenin+人参皂苷Rh2组和HepG2+人参皂苷Rh2组肿瘤细胞胞核固缩,出现大量破碎细胞,而HepG2+人参皂苷Rh2组肿瘤细胞核固缩及破碎细胞更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h2诱导HepG2及HepG2-β-catenin荷瘤裸鼠后,GSK-3β表达增强,β-catenin、MMP-3表达降低;HepG2+人参皂苷Rh2组中β-catenin、MMP-3表达弱于HepG2-β-catenin+人参皂苷Rh2组,而GSK-3β表达则无明显差异。ELISA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h2诱导HepG2及HepG2-β-catenin荷瘤裸鼠后,GSK-3β的活性均升高。PCR结果显示,HepG2+人参皂苷Rh2组中β-catenin、Cyclin D1、Bcl-2基因表达弱于HepG2-β-catenin+人参皂苷Rh2组,Bax基因表达增强更明显,而GSK-3β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异。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epG2+人参皂苷Rh2组中β-catenin蛋白表达弱于HepG2-β-catenin+人参皂苷Rh2组,而GSK-3β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人参皂苷Rh2对肝癌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激活GSK-3β降解β-catenin而实现的,且能抑制肿瘤的转移。
    18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丹参不同有效部位的活血化瘀作用比较
    庞汉青 唐于平 史旭芹 曾慧婷 许会芹 瞿城 朱振华 宿树兰 段金廒
    2016, 47(18):3239-324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17
    [摘要](1681) [HTML](0) [PDF 977.63 K](1810)
    摘要:
    目的 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评价丹参不同有效部位丹参提取物(DT)、丹参总酚酸提取物(DF)、丹参总酮提取物(DST)、丹参总酚酸合用总酮提取物(DF+DST)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sc盐酸肾上腺素和冰水浴共同刺激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通过测定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血沉(ESR)和红细胞压积(HCT),观察丹参不同有效部位不同剂量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通过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量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DP),观察丹参不同有效部位对血瘀大鼠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采用PCA法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丹参不同有效部位的总活血化瘀效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丹参不同部位低、中、高3个剂量给药组均能较好地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PCA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得出,丹参不同有效部位不同剂量组中DF+DST高剂量组的活血化瘀作用最好;相同剂量下,各剂量下的DF+DST给药组活血化瘀效应较好。结论 丹参不同有效部位能明显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异常,丹参总酚酸和丹参总酮2个有效部位配伍活血化瘀效果优于各有效部位单用的效果。
    19  头花蓼有效组分在大鼠粪便和胆汁中的代谢研究
    孙佳 梅朝叶 向文英 杨武 黄勇 陈思颖 董莉 席晓岚
    2016, 47(18):3248-325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18
    [摘要](1530) [HTML](0) [PDF 1.44 M](1197)
    摘要:
    目的 考察头花蓼有效组分在大鼠粪便和胆汁中的代谢转化。方法 以头花蓼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采用UHPLC-ESI-Q-TOF-MS联用技术,结合Metabolite ToolsTM、质量亏损过滤(MDF)等代谢产物分析技术,系统分析头花蓼有效组分在大鼠粪便和胆汁中的代谢产物。结果 在大鼠体内共检出4个原型成分和26个代谢产物,其中粪便、胆汁分别有12、19个成分(含交叉成分),代谢产物主要以槲皮素葡萄糖醛酸化、甲基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代谢产物为主。结论 建立的高分辨质谱方法可以分析头花蓼有效组分在大鼠粪便和胆汁中的代谢产物,初步阐明了头花蓼有效组分的体内代谢特征。
    20  基于腰痛宁胶囊的中药有效部位组方抗炎镇痛活性评价与筛选
    倪力军 赵雯雯 马骏 史万忠 张立国
    2016, 47(18):3255-326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19
    [摘要](1489) [HTML](0) [PDF 913.82 K](1369)
    摘要:
    目的 设计包含腰痛宁胶囊全方10味中药在内的13个有效部位单方或组合共计10个样品,评价各样品的体内外抗炎镇痛活性,寻找以中药有效部位组合为基础的风湿骨病候选组方。方法 采用液闪发光分析仪测量计数,以同位素3H的量为评价指标,分别检测各样品抑制3H-缓激肽与其受体结合的能力及与3H-纳洛酮竞争结合阿片受体的能力,以评价各组方的体外抗炎、镇痛活性。对体外实验筛选出的组方,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热刺激痛阈实验及醋酸致扭体实验进一步评价样品的体内抗炎及镇痛活性。结果 腰痛宁胶囊全方具有较好的体外及体内抗炎、镇痛作用;由腰痛宁组方生物碱+黄酮+皂苷有效部位组合的拆方减少90%马钱子生物碱的量所得的腰痛宁减毒拆方(样品Ⅷ)以及由麻黄生物碱+甘草皂苷+红花黄酮等质量比混合的样品Ⅵ的体外抗炎、镇痛效果优于腰痛宁全方;但样品Ⅵ小鼠体内镇痛活性不明显,样品Ⅷ小鼠体内抗炎、镇痛效果显著优于腰痛宁全方,且其对小鼠醋酸致扭体反应实验中的镇痛活性显著优于对照药阿司匹林。结论 腰痛宁减毒拆方可作为风湿骨病新药候选药物;减少腰痛宁处方药材及有效部位种类以及马钱子生物碱的量可提高腰痛宁胶囊的抗炎镇痛活性、药物安全性及质量可控性。
    21  降脂通络软胶囊对膜性肾病大鼠肾保护作用及对肾组织Bcl-2和Bad表达的影响
    陈文军 陈素枝 靳晓华 檀金川
    2016, 47(18):3263-326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20
    [摘要](1028) [HTML](0) [PDF 2.52 M](1472)
    摘要:
    目的 观察降脂通络软胶囊对膜性肾病大鼠模型血液生化指标及对肾组织Bcl-2、Bad表达的影响,探讨降脂通络软胶囊对膜性肾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对照组,其余50只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和降脂通络软胶囊(25、50、100 mg/kg)组,每组各10只,各组按相应剂量给药,在给药的第4周末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UTP)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采用电镜、免疫荧光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及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Bcl-2、Bad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UTP、TC、TG均有所降低(P<0.05),各给药组TP、ALB均有所升高(P<0.05)。降脂通络软胶囊50、100 mg/kg组与贝那普利组UTP、TC、TG、TP、ALB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效果优于降脂通络软胶囊25 mg/kg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及模型组BUN、Scr均未见明显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肾组织中Bcl-2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上调,Bad mRNA表达下调,差异显著(P<0.05);降脂通络软胶囊50、100 mg/kg组与贝那普利组Bcl-2、Bad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效果优于降脂通络软胶囊25 mg/kg组(P<0.05)。结论 降脂通络软胶囊对膜性肾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上调肾组织中Bcl-2 mRNA表达,下调Bad mRNA表达,抑制足细胞凋亡、修复受损足细胞有关。
    22  女金片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观察
    陈娟 张艳华
    2016, 47(18):3269-327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21
    [摘要](1046) [HTML](0) [PDF 807.19 K](1236)
    摘要:
    目的 观察女金片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8月-2015年12月本院门诊妇科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符合条件的病例共113例,其中治疗组53例,口服女金片治疗,对照组60例,仅进行心理疏导,调整生活方式,不予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围绝经期综合征各种症状的变化,以及月经紊乱情况,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患者血清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组围绝经期综合征各种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月经紊乱情况有所好转,治疗后患者血清孕酮、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激素(FSH)水平明显提高;对照组患者各种症状、月经紊乱情况及血清激素水平变化均不明显。结论 女金片在改善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月经紊乱及激素水平等方面疗效显著。
    23  共转orca3/g10h双基因长春花毛状根生物碱量及转录差异研究
    陈艺璇 朱帅旗 龚一富 刘林 王小飞 王何瑜
    2016, 47(18):3272-327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22
    [摘要](1208) [HTML](0) [PDF 913.24 K](1169)
    摘要:
    目的 共转orca3/g10h双基因于长春花毛状根,提高抗癌生物碱量。方法 通过构建pCAMBIA1304++orca3+g10h表达载体,利用发根农杆菌介导获得双转orca3/g10h基因长春花毛状根。利用RT-qPCR研究共转orca3/g10h基因长春花毛状根萜类吲哚生物碱(TIAs)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转录差异。采用HPLC研究共转orca3/g10h基因长春花毛状根TIAs(包括长春碱、长春新碱和阿吗碱)量。结果 转基因长春花毛状根中与TIAs生物合成相关基因asα、ggpps、g10h、str、tdc、cpr、sgd和dat转录水平均较非转基因长春花普通根高。HPLC结果表明,转基因长春花毛状根总TIAs量达到58.23 mg/g,是非转基因长春花普通根的27.5倍。长春碱和长春新碱的平均质量分数均较非转基因普通根高。其中,长春碱平均质量分数最高,为51.30 mg/g,是非转基因普通根的197.3倍。结论 共转orca3/g10h基因能够有效提高长春花毛状根中TIAs量。
    24  红花查耳酮异构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拟南芥转化
    刘秀明 李晓璇 姚娜 王立勇 李晓薇 董园园 王南 孟璐璐 李海燕
    2016, 47(18):3279-328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23
    [摘要](1245) [HTML](0) [PDF 1.32 M](1341)
    摘要:
    目的 构建红花查耳酮异构酶(CHI)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在拟南芥中进行超表达验证该基因的功能。方法 将已经分离的红花CHI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在其两端引入BamH I和EcoR I酶切位点,构建含有35S启动子的植物超表达载体pBASTA-CHI,通过Flora-dip法将其转化到拟南芥中,并对转基因拟南芥T2代植株进行PCR和总黄酮量检测。结果 转基因拟南芥T2代植株的PCR检测,红花CHI基因已经初步整合到拟南芥基因组中,黄酮量检测表明,转红花CHI基因的拟南芥比野生型拟南芥中的黄酮量有所提高,最高提高到2.3倍。结论 成功构建了含有红花CHI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在拟南芥中进行超表达,获得了转基因拟南芥T2植株。
    25  金线莲丛生芽培养及有效物质生产研究
    杨帆 廉美兰 李美兰 朴炫春
    2016, 47(18):3284-328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24
    [摘要](1481) [HTML](0) [PDF 711.51 K](1215)
    摘要:
    目的 探明3种因素对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丛生芽生物量和有效物质积累的影响以及在反应器内通过大量培养丛生芽生产有效物质的可行性,为金线莲产品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材料来源。方法 以金线莲丛生芽为材料,研究外植体长度、BA质量浓度和光条件对金线莲丛生芽的影响,观察利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培养金线莲丛生芽对生物量和有效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 外植体大小为5 mm时丛生芽增殖效果显著好于1 mm。BA质量浓度为2.5 mg/L时生物量最高,但丛生芽中多糖、黄酮和总酚等有效物质的生产量在BA质量浓度为2.0 mg/L时出现最高值。明培养比暗培养更适于生物量和有效物质的积累。反应器培养的丛生芽生物量,多糖,黄酮和酚类物质的生产量(678.3、12.2、17.8 mg/L)明显高于固体培养。结论 外植体长度为5 mm、BA质量浓度为2.0 mg/L、在明培养条件下,利于丛生芽的生长,可生产较多的多糖、黄酮和酚类物质。在短时间内通过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可得到大量丛生芽,反应器培养比固体培养能获得更多的生物量和有效物质。
    26  三七不同部位中止血活血成分三七皂苷Fc的HPLC测定
    吴韶 张瑜 杨春红 郭正红 李巍 赵余庆
    2016, 47(18):3289-329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25
    [摘要](1145) [HTML](0) [PDF 789.76 K](1383)
    摘要:
    目的 测定文山产三七Panax notoginseng茎、叶、花、果实、果梗和根中三七皂苷Fc的量,为三七皂苷Fc原料的制备和条件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柱温35℃;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进样体积10 μL。采用HPLC-UV法测定三七不同部位提取物(以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法提取)中三七皂苷Fc的量。结果 三七皂苷Fc在0.005~1.000 mg/mL线性关系良好,在三七茎、叶、花、果实、果梗和根中三七皂苷Fc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7%、1.58%、2.13%、0.39%、0.72%和0.02%,其回收率分别为98.86%、97.43%、101.03%、99.35%、99.13%和98.68%,RSD分别为1.90%、1.87%、1.80%、1.82%、1.94%、1.88%。在此条件下,三七芦头中未检测出三七皂苷Fc。结论 三七皂苷Fc存在于文山产三七不同部位中,其中三七叶和花中三七皂苷Fc的量较高,分别为1.58%和2.13%。该研究结果可为三七叶和花的综合利用和Fc的制备应用提供参考。
    27  食用黄花菜中含秋水仙碱的质证研究
    汤敏娜 刘秀斌 黄嘉璐 邓放明 曾建国
    2016, 47(18):3293-33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26
    [摘要](1422) [HTML](0) [PDF 723.85 K](1642)
    摘要:
    目的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PLC-DAD-Q/TOF MS)方法,通过测试大量样本获取相关数据,分析食用黄花菜中是否含有秋水仙碱。方法 将不同来源黄花菜样品分部位(根、花葶、叶、花)处理,利用HPLC-DAD-Q/TOF MS对处理样进行秋水仙碱的检测。结果 156个食用黄花菜样本中均未检出秋水仙碱,而秋水仙球样本则被检出;另外,发现黄花菜样本液相色谱图中显示与秋水仙碱对照品保留时间非常接近处有一未知峰,对该未知峰的质谱图进行分析,初步显示其为多个化合物的共流出组分,其中主要离子质荷比为m/z 455.145 5(推测分子式C23H22N2O8)。结论 食用黄花菜中不含秋水仙碱,传统认为鲜食黄花菜会导致腹泻是秋水仙碱引起的结论值得商榷。
    28  重楼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杨远贵 张霁 张金渝 王元忠
    2016, 47(18):3301-332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27
    [摘要](1164) [HTML](0) [PDF 805.83 K](2330)
    摘要:
    重楼属Paris隶属于百合科(Liliaceae),全世界共有24个种,我国有19个种,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地区。其主要化学成分有甾体皂苷类、黄酮类、三萜类、脂肪酸类等,具有抗肿瘤、抗菌、止血、驱虫等药理作用。总结了重楼属植物系统分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9  丹参酚酸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曾慧婷 宿树兰 朱悦 谷巍 钱大玮 段金廒
    2016, 47(18):3324-333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28
    [摘要](1435) [HTML](0) [PDF 702.41 K](2138)
    摘要:
    丹参酚酸类成分为丹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显著而确切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随着临床及市场对丹参酚酸类物质需求量的剧增,提高丹参中酚酸类成分的量及提升利用效率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丹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及代谢组学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丹参酚酸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与调控机制,以及丹参酚酸类成分生物转化利用现状等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丹参酚酸类物质资源的高效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0  秦皮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聂安政 林志健 张冰
    2016, 47(18):3332-334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29
    [摘要](1008) [HTML](0) [PDF 726.62 K](2311)
    摘要:
    秦皮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是一种极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目前发现秦皮中主要含有香豆素类、木脂素类、裂环烯醚萜类、苯乙醇苷类、黄酮类、酚酸类及三萜类等化学成分。其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菌、抗炎、抗氧化、利尿和抗高尿酸血症及抗肿瘤等方面上。通过文献检索,对近年来国内外对秦皮的化学成分和主要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以期为秦皮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31  我国中药类保健食品的发展趋势
    於洪建 吴春福
    2016, 47(18):3342-334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30
    [摘要](1565) [HTML](0) [PDF 562.08 K](2077)
    摘要:
    针对我国近30年来中药类保健食品的发展历程,提出将我国现有保健品的发展分为4代,同时对未来保健品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第5代保健食品的观点,并对其特点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同时提出了目前保健食品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32  现代中药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杨燕 田成旺
    2016, 47(18):3346-335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8.031
    [摘要](1302) [HTML](0) [PDF 567.67 K](1527)
    摘要:
    现代中药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制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实现中药科学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重要载体。建国以来,现代中药在几代药学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围绕中药资源、中药治法治则、质量标志物、大健康产业发展等问题,分析现代中药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促进健康产业发展。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