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47卷第10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目录
    2016, 47(10):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00
    [摘要](658) [HTML](0) [PDF 825.96 K](1371)
    摘要:
    2  天然药物化学史话:来自海洋的药物
    王思明 王于方 李勇 刘江 李力更 张嫚丽 史清文
    2016, 47(10):1629-164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01
    [摘要](1937) [HTML](0) [PDF 2.60 M](2583)
    摘要:
    海洋独特的环境造就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海洋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样性,海洋天然产物新颖的化学结构和独特的生物活性成为新药研发先导化合物的宝库。主要针对近年来已经上市或者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海洋药物的发现过程及化学结构进行简要介绍,以期能引起更多专业工作者的兴趣,并借此激励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年轻工作者。
    3  热毒宁注射液化学成分研究(Ⅲ)
    李海波 于洋 王振中 孟兆青 房卉 丁岗 黄文哲 萧伟 姚新生
    2016, 47(10):1643-164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02
    [摘要](1857) [HTML](0) [PDF 787.88 K](1620)
    摘要:
    目的 研究热毒宁注射液抗病毒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流感病毒致应激负荷小鼠模型进行抗病毒活性部位的筛选,综合应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Toyopearl HW-40柱色谱以及反相MPLC、HPLC等现代色谱技术对抗病毒活性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采用检测海肾荧光素酶(Rluc)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来反映病毒感染水平的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登革热病毒的活性测试。结果 热毒宁注射液经HP-20大孔吸附树脂,95%乙醇洗脱部位为抗病毒活性部位,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E,6S)-8-[α-L-arabi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oxy]-2,6-dimethylct-2-eno-1,2"-lactone(1)、落叶脂素(2)、5'-甲氧基异落叶松树脂醇(3)、异落叶松脂素(4)、(7R,8R)-4,7,9,9'-tetra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5)、(7S,8R)-4,7,9,9'-tetra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6)、肥牛木素(7)、5'-甲氧基肥牛木素(8)、(-)-二氢脱氢二松柏醇(9)、(7S,8R)-3,3',5-trimethoxy-4',7-epoxy-8,5'-neolignan-4,9,9'-triol(10)、2-顺式-4-反式-脱落酸(11)、2-反式-4-反式-脱落酸(12)、(1S,3R,4R,5S,7R,9R)-decane-6-carboxylic acid(13)、(1S,3R,4S,5S,7R,9R)-decane-6-carboxylic acid(14);其中化合物1对登革热病毒的EC50值为74.76 μmol/L,选择指数(SI)值大于1.07,具有体外抗登革热病毒的活性。结论 化合物8为新化合物,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中药复方热毒宁注射液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具有体外抗登革热病毒的活性。
    4  傣药腊肠树枝中1个新的三环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细胞毒活性
    王月德 周堃 董伟 周玲 马航赢 杨艳 邢欢欢 周敏 叶艳青 胡秋芬
    2016, 47(10):1650-165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03
    [摘要](1175) [HTML](0) [PDF 733.94 K](1409)
    摘要:
    目的 对傣药腊肠树Cassia fistula枝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硅胶、凝胶及RP-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腊肠树枝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个新的三环生物碱类化合物,命名为决明碱L(1)。生物活性测试中,其对NB4、SH-SY5Y、PC3、A549和MCF-7的IC50值分别为1.8、2.6、3.5、4.2和2.3 μmol/L。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且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5  苏木种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周兴杨 孙晓波 许旭东 李叶丹 张洪洋 王云卿 王亚芸 代华年 杨峻山 马国需
    2016, 47(10):1653-165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04
    [摘要](1464) [HTML](0) [PDF 738.23 K](1504)
    摘要:
    目的 研究苏木Caesalpinia sappan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方法对苏木种子95%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技术与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苏木种子95%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结构鉴定为phanginin F(1)、phanginin G(2)、phanginin H(3)、phanginin I(4)、phanginin J(5)、phanginin K(6)、phanginin L(7)、phanginin M(8)、柚皮素(9)、homoeriodictyol(10)、steraric acid(11)、1H-azirino[1,2-a] indole(12)、serlyticin A(13)、山柰酚(14)。结论 化合物9~14为首次从云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6  雷山产淡黄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刘亚华 李继新 辛来香 赵能武 潘炉台
    2016, 47(10):1657-166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05
    [摘要](1874) [HTML](0) [PDF 735.16 K](1618)
    摘要:
    目的 研究淡黄香茶菜Isodon flavidu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等色谱材料及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淡黄香茶菜枝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线纹香茶菜酸(1)、isopimara-7,15-dien-19-oic acid(2)、isopimara-7,15-dien-3β-ol(3)、rubesanolide D(4)、乌索酸(5)、β-谷甾醇(6)、齐墩果酸(7)、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索酸(8)、芝麻素(9)。结论 化合物1~58~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7  莲子心的化学成分研究
    邵建 刘艳丽 李笑然 许琼明 裴学军 杨世林
    2016, 47(10):1661-166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06
    [摘要](1557) [HTML](0) [PDF 743.14 K](2025)
    摘要:
    目的 研究莲Nelumbo nucifera的成熟种子中间绿色胚根(莲心)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相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莲子心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甲氧基苯乙酸(1)、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2)、芹菜素-6-C-阿拉伯糖-8-C-葡萄糖苷(3)、柚皮素(4)、豆甾-4-烯-3-酮(5)、槲皮素-3-甲醚(6)、牡荆素(7)、大波斯菊苷(8)、槲皮素(9)、芹菜素(10)、木犀草素(11)、山柰酚(12)和黄芪苷(13)。结论 化合物1~356为首次从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莲子心中分离得到。
    8  裸蒴化学成分研究
    肖世基 郭大乐 徐德林 张茂生 陈放 丁立生 周燕
    2016, 47(10):1665-166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07
    [摘要](1436) [HTML](0) [PDF 752.15 K](1526)
    摘要:
    目的 研究裸蒴Gymnotheca chin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裸蒴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1-羟基-4-羰基环己-2,5-二烯基)乙腈(1)、N-苯甲酰-2-羟基酪胺(2)、N-苯甲酰酪胺(3)、N-苯甲酰基-2-苯基乙胺(4)、7,4'-二甲氧基山柰酚(5)、蜜桔黄素(6)、桔皮晶(7)、姜黄酮A(8)、6-羟基大柱香波龙-4,7-二烯-3,9-二酮(9)、5,6-环氧-3-羟基大柱香波龙-7-烯-9-酮(10)、9-羟基大柱香波龙-4-烯-3-酮(11)、9-羟基大柱香波龙-4,7-二烯-3-酮(12)、黑燕麦内酯(13)、6β-羟基-豆甾-4-烯-3-酮(14)、6β-羟基-豆甾-4,22-二烯-3-酮(15)、3β-羟基-豆甾-5-烯-7-酮(16)。结论 化合物12为新的天然产物,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该特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9  毛叶鹰爪花中化学成分研究
    王同为 黄丽刚 陈光英 韩长日 宋小平 付艳辉 赵成爱
    2016, 47(10):1670-167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08
    [摘要](1258) [HTML](0) [PDF 776.16 K](1421)
    摘要:
    目的 研究番荔枝科鹰爪花属植物毛叶鹰爪花Artabotrys pilosu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采用理化分析、NMR谱和MS谱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毛叶鹰爪花枝叶9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达玛二烯醇乙酸酯(1)、羽扇豆醇(2)、羽扇豆醇乙酸酯(3)、白桦酸(4)、熊果醇(5)、熊果酸(6)、β-香树脂醇(7)、古柯二醇(8)、木栓醇(9)、木栓酮(10)、α-波菜甾酮(11)、豆甾-7-烯-3β-醇(12)、豆甾-5-烯-3β-醇-7-酮(13)、豆甾-3,6-二酮(14)、豆甾醇(15)和β-谷甾醇(16)。结论 化合物1516为首次从毛叶鹰爪花中分离得到,其他化合物为首次从鹰爪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0  传统工艺与膜分离技术联合对马齿苋多糖的提取分离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汪荔 王征 张娇 唐志书 孙晓春 宋忠兴 黄文静 刘力
    2016, 47(10):1676-168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09
    [摘要](1169) [HTML](0) [PDF 702.94 K](1712)
    摘要:
    目的 将传统工艺与膜分离技术联用对马齿苋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L9(43)正交试验对马齿苋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对马齿苋粗多糖脱蛋白和脱色素工艺进行优化;采用不同孔径的膜联用对马齿苋多糖进行精制研究;采用Fenton反应、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研究马齿苋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超氧离子自由基活性。结果 马齿苋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100℃,每次3 h,4次。Sevage法、三氯乙酸法和盐酸法脱蛋白多糖的回收率分别为17.05%、9.66%、16.61%。活性炭法、过氧化氢法、丙酮-无水乙醇法和氯仿-正丁醇法除色素多糖的回收率分别为17.04%、17.09%、27.06%、17.58%。膜分离研究表明纯化后的马齿苋多糖主要存在于0.8 μm的渗透液中。马齿苋多糖对羟基自由基、超氧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8.89%、38.89%。结论 合适的微滤超滤膜联用可以达到纯化马齿苋多糖的目的。抗氧化活性研究显示马齿苋多糖能清除羟基自由基、超氧离子自由基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11  主成分分析结合均匀设计法用于优选桂芍巴布贴制备工艺的研究
    王璐璐 刘炳周 王满 戴运好 朱亚楠 鞠建明 章细霞
    2016, 47(10):1682-168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10
    [摘要](1525) [HTML](0) [PDF 714.08 K](1651)
    摘要:
    目的 运用主成分分析建立一种中药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桂芍巴布贴制备工艺的优选研究。方法 以巴布剂的外观性状、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为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求得总因子得分(F),以F为综合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对聚丙烯酸钠NP-700、甘羟铝、甘油等的用量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处方比例。结果 桂芍巴布贴的最佳处方为NP-700-PVP K-30-甘羟铝-EDTA-2Na-酒石酸-甘油-浸膏(8:1:0.25:0.07:0.15:25:20),酒石酸、PVP K-30、NP-700、甘羟铝、甘油、EDTA-2Na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 优选的桂芍巴布贴易涂布、膏体均匀、黏性较好,可为桂芍巴布贴的新剂型开发提供基础;同时主成分分析法为中药多指标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12  青蒿浓缩过程在线近红外快速检测模型的建立
    徐芳芳 冯双双 李雪珂 吴建雄 毕宇安 王振中 萧伟
    2016, 47(10):1690-169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11
    [摘要](1127) [HTML](0) [PDF 1.97 M](1300)
    摘要:
    目的 建立青蒿单效浓缩过程中近红外在线快速检测模型,并讨论吸光度的变化对其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 在线收集9批浓缩液样本,偏最小二乘(PLS)法建立定量校正模型,并用此模型对1批样品进行预测。结果 总酸和固含量PLS模型参数如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79和0.9623,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分别为0.7835和0.9488,交叉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CV)分别为0.8258和0.9780。结论 青蒿浓缩液样品吸光度范围为0~2.0,该光谱建立的总酸和固含量的PLS模型的预测相对偏差(RSEP)值均在10%以内,能够满足青蒿生产过程中质量要求,说明当吸光度范围为0~2.0时,通过增加样品数和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可消除吸光度太高(即透过率太低)对青蒿近红外模型建立的影响。
    13  甘肃马先蒿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制备工艺研究
    曹馨元 冯霞 李茂星 陶锐 王先敏 毛婷
    2016, 47(10):1696-170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12
    [摘要](927) [HTML](0) [PDF 741.81 K](1316)
    摘要:
    目的 建立制备甘肃马先蒿中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单体的方法。方法 以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解吸附实验,从01A1、D101、HPD100、AB-8、XAD-6、DM130、DM-301、DM-201、YWD06B及YWD06C中筛选出最佳树脂,确定制备甘肃马先蒿总苯乙醇苷的最佳纯化工艺。并以中压柱色谱技术分离制备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单体,根据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溶液含生药20 mg/mL,上样体积流量为3 BV/h,先用3 BV的水除杂,再用5 BV 50%乙醇以2 BV/h的体积流量洗脱,洗脱液减压浓缩,冷冻干燥,得甘肃马先蒿总苯乙醇苷纯化物,该纯化物中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的质量分数为42.29%和28.51%。经中压柱色谱精制后分离制备的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单体质量分数分别为98.33%和99.24%。结论 该方法高效快速、经济简单、易于实现,可用于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单体的制备。
    14  芪参益气滴丸及其挥发性成分降香油的GC指纹图谱研究
    李明 李瑞明 张依倩 史嘉雯 何毅 余伯阳
    2016, 47(10):1702-170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13
    [摘要](1357) [HTML](0) [PDF 857.15 K](1323)
    摘要:
    目的 建立芪参益气滴丸(QYDP)及其主要挥发性成分降香油的GC指纹图谱,并采用GC-MS对主要共有峰进行指认。方法 采用HP-INNOWax(30 m×0.25 mm,0.25 μm)毛细管柱进行分离。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00℃,保持2 min,以3℃/min升至160℃,以1℃/min升至190℃,以5℃/min升至220℃,以10℃/min升至250℃;载气为高纯氮气,体积流量0.5 mL/min;进样口温度230℃,分流比5:1;检测器为FID,检测温度300℃;EI离子源温度230℃,电离电压70 eV,全离子扫描,扫描质量范围m/z 35~600,溶剂延迟8 min。结果 标定了QYDP GC指纹图谱中33个共有峰,降香油GC指纹图谱中25个共有峰,并推测出反式橙花叔醇、氧化橙花叔醇异构体、法尼醇异构体、檀香花烯、降莰烷、β-没药烯、反式-β-檀香醇等23个共有峰成分。各批制剂及降香油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79以上。结论 该方法简单、可靠,可为QYDP及降香油的质量评价与控制提供依据。
    15  基于一测多评法研究配伍比例及pH值环境对黄连-大黄配伍后4种生物碱成分溶出的变化规律
    陈凯 李慧 王佳奇 王月亮 宋明铭 丁传波 刘一桐 刘文丛 郑毅男
    2016, 47(10):1709-171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14
    [摘要](1146) [HTML](0) [PDF 694.09 K](1345)
    摘要:
    目的 研究配伍比例及pH值环境对黄连-大黄配伍后4种生物碱成分溶出的变化规律。方法 在一测多评法的基础上,采用HPLC法测定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及表小檗碱的量。结果 黄连-大黄合煎组及分煎合并组中4种生物碱的量及相对溶出率随着大黄比例增加均有相似的降低趋势,2组黄连与大黄配伍比例为1:2时,4种生物碱的量及相对溶出率均达到最大值;且配伍比例与4种生物碱的量及相对溶出率无效应关系;盐酸溶液单煎黄连组pH值为5.2时,4种生物碱的量及相对溶出率达到最大值,pH值与4种生物碱的量及相对溶出率无效应关系。结论 pH值环境对黄连-大黄配伍后4种生物碱成分的量有影响,且不同比例黄连-大黄配伍后形成的pH值环境与用盐酸调配的pH值环境对生物碱成分的溶出产生的影响不一致。
    16  基于1H-NMR代谢组学的黄芩醇提物延长果蝇寿命研究
    闫明亮 周玉枝 李明花 高丽 秦雪梅 杜冠华
    2016, 47(10):1714-172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15
    [摘要](1581) [HTML](0) [PDF 1.27 M](1893)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芩醇提物对果蝇寿命的影响,探索黄芩干预果蝇衰老过程中代谢物组的变化规律。方法 用含有不同质量浓度(0.1、1.0、5.0、10.0 g/L)的黄芩醇提物培养基喂养黑腹果蝇,以普通培养基作为对照,观察其对果蝇寿命的影响。分别采集对照组3 d、30 d以及黄芩醇提物(1.0、5.0 g/L)组30 d的果蝇样本进行1H-NMR检测,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果蝇组织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 黄芩醇提物1.0、5.0 g/L能够显著延长雌性果蝇的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黄芩醇提物5.0 g/L能显著延长雄性果蝇的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并且可以显著升高30 d龄果蝇中异亮氨酸、缬氨酸、醋酸、谷氨酰胺、半胱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和琥珀酸的量,降低乳酸和葡萄糖的量。结论 黄芩醇提物能够干预机体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等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代谢组学方法为进一步研究黄芩醇提物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7  雷公藤多苷片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miR-146a、miR-146b及TLR4/MyD88依赖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研究
    周毅骏 钦丹萍 杨新艳 杨雪静 张春丽 曹俊敏 李艳平 李珊
    2016, 47(10):1723-173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16
    [摘要](1500) [HTML](0) [PDF 18.11 M](3566)
    摘要:
    目的 研究雷公藤多苷片(TWPT)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微小RNA(miR-146a、miR-146b)及TLR4/MyD88依赖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TNBS/乙醇灌肠法制备UC大鼠模型。将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WPT低、中、高剂量(30、60、120 mg/kg)组,硫唑嘌呤(AZA,60 mg/kg)组,每组15只。各组分别ig给予相应药物连续14 d。进行各组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及镜下病理评分。采用qRT-PCR法检测miR-146a和miR-146b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和RT-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MyD88依赖信号通路相关分子(TLR4、MyD88、TRAF-6、NF-κB、TNF-α、IL-1β)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DAI评分,大体及镜下表现和评分均提示TNBS/乙醇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TWPT对UC大鼠临床症状的改善及黏膜愈合具有一定作用,该作用与AZA相比相当或强于AZA。qRT-PCR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miR-146a和miR-146b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TWPT及AZA均可显著抑制miR-146a和miR-146b的表达(P<0.01),其中TWPT中剂量组对2者的抑制作用最强。RT-PCR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均提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TLR4/MyD88依赖信号通路相关的分子无论在mRNA还是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TWPT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该信号通路上各节点分子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其中TWPT高剂量组中各节点分子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与AZA组比较,TWPT高剂量组对该信号通路上游因子(TLR4、MyD88、TRAF-6、NF-κB)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略好于AZA组,而对末端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 mRNA及蛋白水平的抑制作用却略逊于AZA组,但上述2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NBS/乙醇UC大鼠模型中,TWPT能通过抑制miR-146a和miR-146b的表达,并能抑制TLR4/MyD88依赖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IL-1β及TNF-α释放,对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的作用强度与剂量呈正相关。
    18  高良姜素抑制乳腺癌转移作用机制研究
    许奕夫 姚鑫
    2016, 47(10):1731-173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17
    [摘要](1278) [HTML](0) [PDF 2.97 M](1267)
    摘要:
    目的 探究高良姜素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高良姜素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的影响;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考察高良姜素对MDA-MB-231水平迁移能力和垂直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分析高良姜素对MDA-MB-23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考察高良姜素对MDA-MB-231细胞PI3K、Akt、MMP-2、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实验验证高良姜素对MDA-MB-231细胞PI3K、Akt、MMP-2、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blotting法和免疫荧光染色实验考察高良姜素对核转录因子(NF-κB)p65磷酸化表达和入核的影响;制备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裸鼠移植瘤模型,高良姜素200 μg/kg ig给药15 d,检测肿瘤体积和质量,计算抑瘤率,Western blotting分析肿瘤组织PI3K、AKT、MMP-2、MMP-9表达及NF-κB p65磷酸化表达情况。结果 高良姜素体外浓度为50、100、200 μmol/L时可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高良姜素能剂量依赖性抑制PI3K、Akt、MMP-2、MMP-9蛋白表达,降低NF-κB p65磷酸化表达和入核; 200 μg/kg高良姜素能抑制裸鼠乳腺癌的生长,抑瘤率为43.66%;高良姜素能抑制瘤组织中PI3K、Akt、MMP-2、MMP-9表达以及NF-κB p65磷酸化表达。结论 高良姜素在体内对MDA-MB-231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体外能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抑制相关蛋白PI3K、Akt和MMP-2、MMP-9蛋白表达,抑制转录因子NF-κB磷酸化表达及入核,阻断其激活。
    19  木鳖子对羟基桂皮醛对小鼠黑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于向艳 崔雯萱 孙士萍 赵连梅 张超 单保恩
    2016, 47(10):1740-174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18
    [摘要](1366) [HTML](0) [PDF 1.67 M](1350)
    摘要:
    目的 探讨木鳖子单体化合物对羟基桂皮醛(p-hydroxycinnamaldehyde,PHD)对黑素瘤B16细胞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MTS法检测PHD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变化。构建黑素瘤B16细胞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2组:治疗组小鼠ip 2 mg/kg PHD,模型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2组小鼠成瘤情况,并测量肿瘤体积和质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酪氨酸酶(Tyr)、S-100B、MMP-9、p-P38和p-ERK蛋白的表达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分析小鼠肝和肺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PHD对黑素瘤B16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P<0.01)。20 μmol/L PHD处理B16细胞48 h后,细胞数量减少,呈典型分化形态。PHD治疗组的肿瘤体积和质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肿瘤组织中Tyr和p-P38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MMP-9、S-100B和p-ERK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治疗组小鼠肝和肺无明显组织形态学改变,模型组小鼠肺部有肿瘤转移。结论 PHD对小鼠体内黑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20  清肺消炎丸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观察
    胡思源 李金惠 唐方 程燕 张咏梅 张平平 郭红梅
    2016, 47(10):1746-174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19
    [摘要](1285) [HTML](0) [PDF 671.85 K](1315)
    摘要:
    目的 评价清肺消炎丸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将96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清肺消炎丸,对照组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疗程5 d。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疾病有效率分别为76.92%和50.00%,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85%和60.76%,差异显著(P<0.05),单项症状消失率的组间比较,咳痰黏稠,差异显著(P<0.05)。结论 清肺消炎丸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21  蓝芩口服液结合肠外营养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
    付华 李艳静 邢剑侠 马艳玲 温博
    2016, 47(10):1750-175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20
    [摘要](1330) [HTML](0) [PDF 673.99 K](1302)
    摘要:
    目的 分析蓝芩口服液结合肠外营养治疗在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共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外加蓝芩口服液及肠外营养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一般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7 d后两组患儿血免疫球蛋白(IgG)、总蛋白(TP)、白细胞总数(WBC)、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变化及两组患儿体质量增长值、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血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WBC、CK-MB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体质量增长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蓝芩口服液结合肠外营养可促进手足口病患儿康复,改善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效果。
    22  香鳞毛蕨4CL基因密码子使用特性及表达预测分析
    李珊珊 陈玲玲 王鹤萌 胡宝忠 常缨
    2016, 47(10):1753-176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21
    [摘要](890) [HTML](0) [PDF 822.82 K](1149)
    摘要:
    目的 研究蕨类植物中4CL基因的表达与分析,为蕨类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和调控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运用CHIPS、CUSP和CodonW在线程序对自主克隆的香鳞毛蕨4CL基因(Df4CL)序列进行分析,并与大肠杆菌、酵母菌、拟南芥、烟草等基因进行比较,对了解Df4CL基因密码子使用特性,为其选择合适的表达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结果 Df4CL基因对ATGC选择没有偏向性,并且与小立碗藓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相一致。在密码子使用频率上,Df4CL基因与拟南芥的差异小于与烟草、大肠杆菌、酵母的差异;基于4CL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性的系统聚类分析表明,香鳞毛蕨与小立碗藓、拟南芥聚为一类。结论 预示Df4CL基因更适合在拟南芥中外源表达。
    23  鱼腥草转录组SSR位点信息分析及其多态性研究
    黎晓英 刘胜贵 王丹 黄豪兰 龙强 蒋玉红 郭文博 魏麟
    2016, 47(10):1762-176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22
    [摘要](1328) [HTML](0) [PDF 808.55 K](2547)
    摘要:
    目的 分析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转录组中的SSR位点信息,并设计简单重复序列(SSR)引物,以期为鱼腥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有力工具。方法 利用MISA工具筛选了鱼腥草转录组测序获得的63954条unigenes,对其SSR位点信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Primer 3设计SSR引物,并随机选择50对SSR引物对16株不同来源的鱼腥草进行多态性扩增分析。结果 在鱼腥草的转录组中,共搜索到4800个SSRs,分布于4413条unigenes,SSR位点出现频率为7.51%。SSRs位点中三核苷酸重复是主要类型,占总SSRs的41.54%;其次是单核苷酸重复基序(占27.35%)。SSRs所包含的重复基元中,单核苷酸重复基元A/T是优势重复基元类型,占总SSRs的27.0%。利用Primer3共设计出3068对SSR引物。随机选择50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其中43对(86.0%)扩增出清晰、可重复的条带,且表现出多态性。利用UPGMA作图,将16个样品分为2类。结论 鱼腥草转录组中SSR位点出现频率高,类型丰富;大量的SSR为其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图谱构建奠定基础。
    24  蒺藜愈伤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总黄酮醇苷的测定
    戴莹 杨世海
    2016, 47(10):1768-177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23
    [摘要](976) [HTML](0) [PDF 813.81 K](1429)
    摘要:
    目的 建立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愈伤组织培养体系,并考察种子、全草及愈伤组织中总黄酮醇苷量。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外植体、培养基、光照条件、激素种类及其配比等对蒺藜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的影响,确定蒺藜愈伤组织培养体系,采用HPLC测定其种子、全草及愈伤组织中总黄酮醇苷量。结果 以蒺藜茎段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MS+2,4-D 0.5 mg/L+6-BA 0.1 mg/L,25℃全天恒温暗培养;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2,4-D 1.0 mg/L+6-BA 0.2mg/L+ZT 1.0 mg/L,12 h/d光培养,pH 6.2,继代周期为35 d。种子、全草及愈伤组织中总黄酮醇苷量分别为1.46%、2.01%、5.22%。结论 愈伤组织质地疏松,适合建立稳定高效的组织培养体系,其有效成分总黄酮醇苷量高于种子和全草。
    25  河北不同产地葎草HPLC特征图谱对比研究
    何燕宁 赵引利 杨冬丽 张东阁 王春民
    2016, 47(10):1775-177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24
    [摘要](1273) [HTML](0) [PDF 872.59 K](1500)
    摘要:
    目的 建立并比较河北省不同产地葎草Humulus scandens的HPLC特征图谱。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5 TC-C18(250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40 nm;柱温25℃;进样量10 μL。收集河北省不同产地11批葎草药材进行测定,建立11批药材的特征图谱,并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版)》对11批样品的相似度进行评价。结果 从葎草药材特征图谱中分析得出9个共有峰,其中7号峰为木犀草苷,8号峰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经分析,其中7批药材的相似度0.900以上,4批药材的相似度在0.900以下。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为有效控制葎草药材的内在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26  土鳖虫及其混淆品HPLC指纹图谱分析
    王欣丽 李清 李博惠 回音 陈媛媛 毕开顺
    2016, 47(10):1780-178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25
    [摘要](1491) [HTML](0) [PDF 836.17 K](1231)
    摘要:
    目的 通过OPA-FMOC在线自动衍生化,建立土鳖虫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Durashell-AA柱(150 mm×4.6 mm,3 μm);流动相组成为A:0.01 mol/L磷酸氢二钠及四硼酸钠水溶液(盐酸调节pH值至8.2);流动相B:甲醇-乙腈-水(45:45:10);体积流量1.6 mL/min;检测波长:0~24 min,338 nm;24~27 min,228 nm;柱温45℃;梯度洗脱。结果 共得到28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15个化学成分,建立了土鳖虫及其混淆品HPLC指纹图谱并计算相似度,根据SPSS聚类分析结果,将其分为2类,第Ⅰ类药材为地鳖或冀地鳖,第Ⅱ类为金边地鳖。结论 所建立的土鳖虫HPLC指纹图谱快速、准确、重复性好,为土鳖虫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7  博落回根中生物碱的组织化学定位研究
    左姿 郑亚杰 梁之桃 邹剑峰 曾建国
    2016, 47(10):1785-179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26
    [摘要](1193) [HTML](0) [PDF 1.12 M](1267)
    摘要:
    目的 建立激光显微切割结合HPLC-MS/MS技术测定博落回根不同组织中血根碱、原阿片碱、别隐品碱、白屈菜红碱、二氢白屈菜红碱和二氢血根碱的定量分析方法,开展博落回根的组织化学研究。方法 利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将两年生不同生长期博落回根的木栓层、皮层、韧皮部、木质部维管束和木射线进行切割,HPLC-MS/MS对切割的组织进行目标生物碱的检测。结果 6种生物碱均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6);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2.4%;检出限和定量限最高分别为0.29、0.57 ng/mL;重复性试验RSD均小于13.2%;加样回收率为85.1%~133.9%,RSD值为9.4%~20.7%。苗期根的上述5个组织中6种生物碱的总量分别为0.14、0.10、0.07、0.16、0.11 μg/mm2;花期分别为0.38、0.22、0.15、0.41、0.26 μg/mm2;果期分别为0.46、0.29、0.27、0.55、0.22 μg/mm2;果后期分别为0.52、0.29、0.24、0.41、0.23 μg/mm2结论 基于激光显微切割和LC-MS/MS的组织中生物碱的定量分析方法分辨率高、专属性强、灵敏度好、准确可靠;博落回根中6种生物碱主要分布在木栓层和木质部维管束。
    28  线粒体基因在药用植物DNA分子鉴定中的应用
    陆佳妮 赵志礼 倪梁红 嘎务
    2016, 47(10):1791-179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27
    [摘要](1483) [HTML](0) [PDF 828.69 K](1467)
    摘要:
    线粒体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细胞器之一,蕴含丰富的DNA信息,与叶绿体基因组、核基因组相结合,能客观地反映物种、居群甚至个体间的遗传特性。针对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及其在中药DNA分子鉴定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29  基于活性成分的降血糖中药应用思路及方法探讨
    柯仲成 侯雪峰 贾晓斌
    2016, 47(10):1797-180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28
    [摘要](1373) [HTML](0) [PDF 820.42 K](2346)
    摘要:
    中药防治糖尿病已经被广泛认可,但使用中存在盲目性。根据主要活性成分的类别和作用机制,尝试将中药进行糖尿病适用类型的归类,提出基于活性成分的降血糖中药应用思路,有利于提高降血糖中药应用的科学性,以期对降血糖中药的临床应用及现代制剂研究提供借鉴。
    30  三萜皂苷的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
    罗祖良 张凯伦 马小军 郭玉华
    2016, 47(10):1806-181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29
    [摘要](1608) [HTML](0) [PDF 810.95 K](4459)
    摘要:
    三萜皂苷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癌、抗病毒、降低胆固醇等药理作用。但三萜皂苷结构和生物合成途径复杂,在植物中的量低,提取成本高,因此对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研究并通过合成生物学等方法生产三萜皂苷已成为研究热点,合成生物学在三萜类药效成分或其前体的大规模生产应用方面具有广阔前景。综述了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合成生物学及其在三萜合成方面的应用进展,探讨了三萜生物合成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合成生物学在医药领域的巨大潜力进行了预测。
    31  多品种共线的中药制剂清洁验证
    王守斌 肖传学 黄雪红 刘春丽
    2016, 47(10):1815-181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30
    [摘要](1283) [HTML](0) [PDF 800.94 K](1820)
    摘要:
    以实例介绍中药制剂多品种共线的清洁验证,从目标产品的选择、指标物质的确定、验证接受标准和分析方法4个方面阐述中药制剂的清洁验证。将中药制剂中的浸膏或浸膏干粉整体作为验证的标记成分,并以全波长扫描的方法对该标记成分进行分析,是一种科学、合理且经济的验证策略。
    32  从英国禁令分析中药出口欧盟的重金属超标问题及对策
    何畅
    2016, 47(10):1820-182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0.031
    [摘要](1037) [HTML](0) [PDF 771.40 K](1469)
    摘要:
    欧盟是中药出口的一个关键市场。继欧盟发布《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2004/24/EC)之后,英国颁布的传统草药制品限售法令,使中药在欧盟市场上更加举步维艰。究其根本原因,我国中药产品的生产或注册难以达到欧盟相关标准以及技术法规的要求,特别是其中的重金属超标问题已成为影响中药质量与信誉,阻碍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通过分析欧盟草药药品管理的相关指令及其草药重金属含量标准,并深入分析英国禁令对我国中药出口的影响,提出我国中药企业应对中药出口欧盟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的对策。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