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46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中药辛味药性表达及在临证配伍中的应用
    孙玉平 张铁军 曹煌 许浚 龚苏晓 陈常青 刘昌孝
    2015, 46(6):785-79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6.001
    [摘要](2591) [HTML](0) [PDF 653.94 K](2939)
    摘要:
    对中药五味中辛味的中医内涵、辛味中药的来源、辛味与药性理论的关系等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电子鼻、电子舌等现代仿生技术结合化学分离分析方法,提出辛味在味觉和嗅觉的表征方式及其物质基础拆分表征研究思路。最后,对辛味药性理论在临证配伍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2  新樟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杨敏杰 骆世洪 黎胜红
    2015, 46(6):791-79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6.002
    [摘要](1924) [HTML](0) [PDF 691.48 K](1982)
    摘要:
    目的 研究新樟Neocinnamomum delavayi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MCI、RP-18、Sephadex LH-20凝胶和半制备HPLC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新樟茎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包括4个酚苷、3个木脂素、6个倍半萜、3个黄酮以及1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O-紫丁香酰基-1-O-香草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6-O-乙酰基-1-O-(3,4,5-三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1,6-二-O-紫丁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3,4,5-三甲氧基苯基-6-O-紫丁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鹅掌揪树脂酚B二甲醚(5)、sesartemin(6)、(+)-9'-O-(E)-阿魏酰基-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醇(7)、oplodiol(8)、柳杉二醇(9)、4-表柳杉二醇(10)、7α,11-二羟基-10(14)-杜松烯(11)、(-)-2,9-丁香烷二醇(12)、菜豆酸(13)、儿茶素(14)、表儿茶素(15)、反式-二氢槲皮素(16)、(24S)-24-乙基胆甾-3β,5α,6β-三醇(17)。结论 化合物12为新的酚苷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新樟苷A和新樟苷B,化合物317为首次从新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3  玫瑰树中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刘艳萍 黄立刚 李科凯 李小宝 汪小翠 文成全 付艳辉
    2015, 46(6):798-80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6.003
    [摘要](1920) [HTML](0) [PDF 674.27 K](3120)
    摘要:
    目的 研究玫瑰树Ochrosia borbonica中的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采用理化分析及NMR、MS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玫瑰树枝叶9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羽扇豆酮(2)、白桦醇(3)、白桦酸(4)、熊果酸(5)、2α,3β-二羟基熊果酸(6)、11,12-去氢熊果酸内酯(7)、β-香树脂醇(8)、齐墩果内酯(9)、麦珠子酸(10)、木栓酮(11)、胆甾醇(12)、24R-乙基-5α-胆甾烷-3β,6α-二醇(13)、豆甾-7-烯-3β-醇(14)和β-谷甾醇(15)。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玫瑰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4  苦木中3个二聚β-卡巴林生物碱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石国华 焦伟华 杨帆 林厚文
    2015, 46(6):803-80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6.004
    [摘要](2432) [HTML](0) [PDF 697.36 K](2230)
    摘要:
    目的 研究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以及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MTT法和MIC法分别评价化合物的细胞毒和抗菌活性。结果 从苦木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3个β-卡巴林生物碱成分,分别鉴定为picrasidine F(1)、picrasidine G(2)和picrasidine S(3)。化合物1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且选择性较强;化合物23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胃癌MKN-28细胞和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13对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2株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有显著的抑菌活性。结论 首次对化合物1的核磁数据进行了全归属。3个化合物表现出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和抗菌活性。
    5  虎舌红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刘经亮 凌育赵 王如意 刘纲勇
    2015, 46(6):808-81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6.005
    [摘要](1829) [HTML](0) [PDF 724.05 K](1762)
    摘要:
    目的 对虎舌红Ardisia mamillata全草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虎舌红全草乙醇提取液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5,7-四甲氧基黄酮(1)、3',4',5',5,7-五甲氧基黄酮(2)、槲皮素(3)、槲皮苷(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6)、三叶豆苷(7)、柚皮素-7-O-葡萄糖苷(8)、山柰酚(9)、4'-甲氧基山柰酚-7-O-β-芸香糖苷(10)。结论 化合物1~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6  桂枝茯苓胶囊化学成分研究(V)
    王雪晶 谢雪 罗鑫 赵祎武 黄文哲 王振中 萧伟
    2015, 46(6):812-81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6.006
    [摘要](1982) [HTML](0) [PDF 769.13 K](2741)
    摘要:
    目的 对桂枝茯苓胶囊内容物的正丁醇和醋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及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NMR等波谱学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醋酸乙酯层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甲酰芍药苷(1)、白芍苷R1(2)、paeonidanin A(3)、4-甲氧基苯甲酰基芍药苷(4)、paeonidanin B(5)、4-O-methylgalloylpaeoniflorin(6)、paeoniflorin B(7);从正丁醇层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isomaltopaeoniflorin(8)、芍药苷(9)、羟基芍药苷(10)、芍药内酯苷(11)。结论 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均为芍药苷类化合物。
    7  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分析雪峰虫草化学成分
    张水寒 蔡萍 陈林 梁雪娟 秦优 朱如彩 黄惠勇
    2015, 46(6):817-82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6.007
    [摘要](1959) [HTML](0) [PDF 688.92 K](2270)
    摘要: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HPLC-Q-TOF-MS/MS)对雪峰虫草醇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 超声法制备雪峰虫草醇提取物,月旭AQ-C18(250 mm×4.6 mm,5 μm)反相HPLC梯度洗脱法分离各主要成分;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模式和负离子模式对色谱流出物进行检测,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对各主要色谱峰进行归属。结果 通过二级高分辨质谱分析结合对照品数据及相关文献,共鉴定28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甘露醇、腺苷、麦角甾醇、谷甾醇、氨基酸、脂肪酸、糖类等成分。结论 HPLC-Q-TOF-MS/MS可从保留时间、紫外吸收光谱、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和二级结构碎片等方面对雪峰虫草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为寻找虫草中活性物质提供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
    8  依托泊苷过饱和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制备工艺及质量评价研究
    赵丹丹 黄挺 黄绳武
    2015, 46(6):822-83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6.008
    [摘要](2283) [HTML](0) [PDF 885.90 K](2144)
    摘要:
    目的 制备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过饱和自微乳化释药系统(supersaturatable 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SMEDDS),增加难溶性药物VP-16的溶解度,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为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VP-16 S-SMEDDS的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研究,从不同油相、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情况以及不同助表面活性剂伪三元相图中微乳区域的大小,确定自微乳化浓缩液的基本处方组成;以VP-16的溶解度和析晶情况为考察指标进行处方优化,筛选适宜的促过饱和物质和最佳处方载药量;进行VP-16 S-SMEDDS的制备工艺研究,以自微乳化速率为指标,考察制备工艺对过饱和自微乳液自乳化能力的影响,并对VP-16 S-SMEDDS进行理化性质、溶出度、稳定性的考察。结果 确定最优处方为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RH40)-聚乙二醇400(PEG 400)-辛酸葵酸三甘油酯(GTCC)-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 K30)(20:20:10:1),其中药物用量为2%。最佳工艺条件为37 ℃,20 r/min磁力搅拌20 min。VP-16 S-SMEDDS的平均粒径为(82.7±3.3)nm,粒径分布较集中,3批VP-16 S-SMEDDS中VP-16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9.98 mg/g;溶出实验结果表明,在60 min时累积溶出率接近100%。稳定性研究的结果表明,高温与光照均影响VP-16 S-SMEDDS的稳定性与自微乳化能力,而冷热循环对其无影响,初步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VP-16 S-SMEDDS的稳定性良好。结论 优化处方的VP-16 S-SMEDDS能显著增加VP-16的溶解度,且质量稳定,可进一步提高VP-16的生物利用度。
    9  基于β-容度容忍区间的血塞通注射液近红外定量分析不确定度评估
    徐冰 薛忠 罗赣 李建宇 史新元 乔延江
    2015, 46(6):832-83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6.009
    [摘要](1722) [HTML](0) [PDF 805.48 K](2199)
    摘要:
    目的 建立基于β-容度容忍区间(β-CTI)的血塞通注射液近红外(NIR)定量分析不确定度评估方法。方法 采用"I×J×K"型析因实验设计法获取NIR分析校正和验证实验数据,通过PLS算法建立NIR定量模型,通过β-CTI估计NIR定量分析不确定度,并与常规β-期望容忍区间(β-ETI)进行比较。采用lnU=a+b lnY模型对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与相应质量浓度(Y)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设置不确定度可接受限(λ)=20%,并绘制不确定度决策曲线。结果 在考察的7个质量浓度水平中,除1.485 mg/mL外,由β-ETI估计的不确定度均低于由β-CTI估计的不确定度。由β-ETI和β-CTI确定的临界可接受不确定度质量浓度分别为4.867、5.686 mg/mL。结论 β-CTI可充分估计NIR定量不确定度,可用于NIR定量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评价。
    10  维药溃结安温敏凝胶的制备与其释药性能研究
    苏珊珊 韩博 陈文 龙飞 于玮
    2015, 46(6):840-84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6.010
    [摘要](1654) [HTML](0) [PDF 2.12 M](1675)
    摘要:
    目的 通过制备快速凝胶化的西帕依溃结安灌肠液(简称溃结安)壳聚糖(CS)/β-甘油磷酸钠(β-GP)温敏凝胶,减少药物的损失,明确其释药能力的变化。方法 以温敏凝胶为载体,以胶凝时间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β-GP质量浓度、pH值、温度对温敏凝胶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表征凝胶的形状和表面形态,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凝胶胶凝前后的结构变化。通过载药温敏凝胶体外释放实验,评估凝胶释药能力。结果 溃结安温敏凝胶的胶凝温度为(37.0±4.5)℃,(6.00±0.82)min由液态转变成半固态,对药物的释放速度明显减慢,24 h时累积释放率仅为(67.78±0.35)%(n=3),而等量原料药24 h累积释放率为(90.43±0.62)%(n=3),释药行为接近Weibull模型,释药机制为药物扩散与凝胶溶蚀的双重机制。结论 在37.0 ℃时可实现溃结安溶胶到半固体凝胶的转变,CS/β-GP凝胶体系对溃结安的释放具有缓释性。
    11  香青兰有效成分提取工艺考察及不同产地香青兰中有效成分量的比较
    于宁 何承辉 黄伟 邢建国 古丽斯坦·阿吾提
    2015, 46(6):846-85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6.011
    [摘要](1896) [HTML](0) [PDF 793.14 K](1950)
    摘要:
    目的 研究香青兰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并比较不同产地香青兰中有效成分的量。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香青兰中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I)、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II)、迷迭香酸、香叶木素-7-O-葡萄糖醛酸苷(III)、田蓟苷和刺槐素-7-O-葡萄糖醛酸苷(IV)的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溶媒、乙醇用量和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根据最佳提取工艺,比较不同产地香青兰中I、II、迷迭香酸、III、田蓟苷和IV的量。结果 最佳提取条件为加30倍量的40%乙醇水溶液,提取1次,5 h。新疆吉木萨尔产的香青兰中I、II、迷迭香酸、III、田蓟苷和IV的量较高。结论 该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不同产地的香青兰药材中I、II、迷迭香酸、III、田蓟苷和IV的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12  分子印迹技术定向分离桂枝茯苓胶囊中活性成分去氢土莫酸
    倪付勇 刘露 宋亚玲 顾睿 赵祎武 黄文哲 王振中 徐筱杰 萧伟
    2015, 46(6):853-85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6.012
    [摘要](1775) [HTML](0) [PDF 712.89 K](2034)
    摘要:
    目的 建立利用分子印迹技术从桂枝茯苓胶囊提取物中定向分离制备去氢土莫酸的方法。方法 以去氢土莫酸为分子模板,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去氢土莫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以此聚合物为填料,从桂枝茯苓胶囊提取物中一步分离制备得到去氢土莫酸,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经Scatchard分析,去氢土莫酸分子印迹聚合物最大表观结合位点数(Qmax)为9.10 mg/g。经HPLC检测去氢土莫酸质量分数为90.76%。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从桂枝茯苓胶囊提取物中靶向分离制备去氢土莫酸,有利于减少提取过程中有机溶剂的使用,操作简单,为其高效分离纯化提供新的方法。
    13  建昌帮蜜糠炒白术炮制工艺优化
    王文凯 翁萍 张晓婷 杨梅
    2015, 46(6):857-86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6.013
    [摘要](1709) [HTML](0) [PDF 705.04 K](1756)
    摘要:
    目的 优选建昌帮蜜糠炒白术的炮制工艺。方法 以白术内酯I、白术内酯II、白术内酯III、苍术酮、醇浸出物质量分数为指标,HPLC法及《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的醇浸出物法测定各个指标,采用L9(34) 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炮制工艺参数:蜜糠用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结果 蜜糠炒白术的最佳工艺:辅料蜜糠用量为50%(占药材质量的百分比),炒制温度为200 ℃,炒制时间为5 min。结论 最佳炮制工艺经验证,稳定可行。
    14  黑顺片血浆指纹图谱与抗心衰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
    吴环宇 许妍妍 卢志强 李遇伯 孙洋 张艳军
    2015, 46(6):861-86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6.014
    [摘要](1782) [HTML](0) [PDF 647.47 K](1843)
    摘要:
    目的 探讨ig黑顺片(附子炮制品)醇提物后大鼠血浆指纹图谱与药效指标(血压、心率)间的谱效关系,以阐明附子抗心衰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利用UPLC-QTOF/MS建立大鼠ig黑顺片醇提物的血浆指纹图谱,并连续监测心衰大鼠的血压和心率,再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法对黑顺片入血成分指纹峰与药效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从黑顺片血浆指纹图谱中筛选出13个入血成分,通过PLSR分析发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中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3,13-脱氧苯甲酰乌头原碱的血浆药物浓度变化与心率或血压变化呈显著正相关性,且VIP值大于1。结论 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中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3,13-脱氧苯甲酰乌头原碱为黑顺片抗心衰作用的潜在药效物质。
    15  原儿茶酸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中脑和纹状体D2DR、iNOS和TH表达的影响
    尹雪 苏新云 王秀华 苏佳丽 廉艳 张秀丽
    2015, 46(6):866-87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6.015
    [摘要](1748) [HTML](0) [PDF 2.20 M](1582)
    摘要:
    目的 考察原儿茶酸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帕金森病(PD)小鼠中脑和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D2DR)、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C57BL褐鼠为实验动物,连续7 d ip MPTP(25 mg/kg)制备PD动物模型。造模前后分别ip给予原儿茶酸(10 mg/kg)或阳性对照药美多芭(125 mg/ kg)进行预防和治疗。应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观察原儿茶酸对PD模型小鼠中脑和纹状体内D2DR、iNOS和TH表达的影响。结果 PD模型小鼠脑组织内iNOS表达升高,D2DR和TH表达下降,而原儿茶酸能够显著降低PD模型小鼠脑中iNOS的表达,提高D2DR和TH的表达量。结论 原儿茶酸对MPTP诱导的PD模型小鼠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提高PD模型小鼠中脑和纹状体内D2DR和TH的表达,降低iNOS的表达发挥作用。
    16  西黄胶囊辅助化疗治疗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6的影响
    张晓玲 邢荣格 苗志刚 郭忠健 韩国达
    2015, 46(6):871-87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6.016
    [摘要](1804) [HTML](0) [PDF 570.41 K](1935)
    摘要:
    目的 探讨Xelox方案联合西黄胶囊辅助治疗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IL-17与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结肠癌肝转移术后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Xelox方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西黄胶囊辅助治疗,观察疗效,并检测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并以20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结肠癌肝转移术后患者近期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5.59%和56.67%,试验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部分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IL-17和IL-6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IL-17和IL-6水平均降低,但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 < 0.05)。结论 西黄胶囊辅助化疗治疗结肠癌的疗效肯定,不仅在近期治疗有效率方面有明显的优越性,并可以降低化疗药的部分毒副反应及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还可以降低患者外周血IL-17和IL-6水平,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17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疗效观察
    王磊 梁杰 阿提坎·卡吾力 修雪梅
    2015, 46(6):875-87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6.017
    [摘要](1514) [HTML](0) [PDF 563.63 K](1987)
    摘要: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疗效,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1年6月—2014年4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放射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于放疗第2周开始应用生理盐水、利多卡因、地塞米松配制的含漱液漱口,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于放疗当日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3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放疗后黏膜损伤I、II、III、IV、V级发生例数(占比)分别为27例(45.0%)、19例(31.7%)、9例(15.0%)、5例(8.3%)、0例(0.0%),黏膜损伤情况显著轻于对照组(P < 0.05)。且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 <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疗效较佳,可有效缓解疼痛,且临床应用安全。
    18  开胸顺气胶囊治疗妇科腹部手术后早期肠麻痹的临床观察
    罗雁 赵艺 兰宇静
    2015, 46(6):878-88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6.018
    [摘要](1109) [HTML](0) [PDF 548.87 K](2103)
    摘要:
    目的 观察开胸顺气胶囊对妇科手术后早期肠麻痹(胃肠气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妇科手术后引起早期肠麻痹症状(胃肠气滞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口服开胸顺气胶囊,术后6 h服用3粒,术后18 h服用3粒;对照组50例口服曲美布汀,术后6 h服用3片,术后18 h服用3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下腹胀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结果 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开胸顺气胶囊治疗妇科手术后引起早期肠麻痹症状(胃肠气滞症)疗效确切。
    19  罗汉果三倍体雌株与二倍体雄株遗传背景的ISSR分析
    韦荣昌 白隆华
    2015, 46(6):881-88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6.019
    [摘要](1287) [HTML](0) [PDF 865.31 K](1966)
    摘要:
    目的 探索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三倍体雌株与二倍体雄株的遗传背景,为无籽罗汉果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28份罗汉果种质进行遗传背景分析,用AFLP-SURV计算材料间遗传距离;用TSYS-pc和GenAIEx分别进行聚类和主坐标分析。结果 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3条用于扩增,共获得131条清晰可辨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9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5.57%。聚类和主坐标分析表明罗汉果三倍体雌株和二倍体雄株的遗传背景存在一定的丰富性,但大多遗传相似性系数较大,遗传距离较近。结论 罗汉果三倍体雌株和二倍体雄株遗传背景的复杂性较低,应该尽快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种质创新,丰富无籽罗汉果亲本的遗传背景。
    20  丹参柯巴基焦磷酸合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李卿 邸鹏 陆文铨 张磊 陈万生
    2015, 46(6):887-89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6.020
    [摘要](1967) [HTML](0) [PDF 1.29 M](2079)
    摘要:
    目的 分析丹参柯巴基焦磷酸合酶(CPS)的氨基酸序列特征,并与其他植物进行比较,为丹参CPS蛋白的后续研究提供有利参考。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以丹参为主,对13科16种植物的18条CPS蛋白序列进行了序列组成、生化特性、导肽、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蛋白质二级、三级结构及功能域等预测分析,并进行了丹参CPS蛋白序列与其他植物的同源比对以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 CPS蛋白氨基酸残基数集中在730以上;相对分子质量91 610左右;平均理论等电点5.87,提示CPS为酸性蛋白。序列结构预测结果显示,CPS蛋白具有明显的疏水区和亲水区,不存在信号肽,不具有跨膜结构域,可能有叶绿体转运肽。蛋白质二级结构中最主要的结构元件是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蛋白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丹参CPS与同科植物迷迭香和玄参科植物野甘草的同源性最高。结论 对丹参等植物的CPS蛋白进行了详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为今后深入研究该酶的结构特征和功能提供参考。
    21  UPLC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的肿节风指纹图谱研究
    韦卓纯 姚志红 王其意 林培 顾利红 戴毅 姚新生
    2015, 46(6):895-9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6.021
    [摘要](2059) [HTML](0) [PDF 783.49 K](2891)
    摘要: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肿节风药材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建立快速而高效的肿节风药材整体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Acquity HSS T3柱(50 mm×2.1 mm,1.8 μm),采用乙腈(D)-水(C)(各含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5 mL/min,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5 ℃,建立肿节风药材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批次的肿节风药材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建立的肿节风药材UPLC指纹图谱方法确证16个共有峰,并对9个共有峰进行了明确化学成分指认;18批肿节风药材的相似度为0.869~0.979;通过聚类分析可大致聚成2类;PCA结果支持了聚类分析结果,并发现指纹图谱中迷迭香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等5个差异性较大的化合物。结论 肿节风的UPLC指纹图谱的构建和化学模式的识别为药材质量控制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22  银杏叶的指纹图谱建立及质量评价研究
    丁银花 孙永成 王振中 毕宇安 万琴 徐连明 萧伟
    2015, 46(6):901-90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6.022
    [摘要](1605) [HTML](0) [PDF 784.49 K](2420)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树龄、采收期银杏Ginkgo biloba叶的质量,固定欣脉胶囊处方中银杏叶的来源产地。方法 建立银杏叶的H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对不同产地、树龄、采收期银杏叶的指纹图谱进行测定,并测定不同产地、树龄、采收期银杏叶总黄酮醇苷和总萜内酯的量,对各批次银杏叶主要成分的量及指纹图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不同产地、树龄、采收期的银杏叶总黄酮醇苷、萜类内酯量以及指纹图谱均不同。结论 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为银杏叶的合理采收及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江苏邳州、2~3年树龄、6~8月份采集的银杏叶质量较佳,可以作为欣脉胶囊处方中银杏叶的固定来源产地。
    23  益智仁的UPLC指纹图谱研究
    刘冰 蒋波 廖争争 赵旭 毕开顺 贾英
    2015, 46(6):906-91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6.023
    [摘要](1617) [HTML](0) [PDF 787.40 K](1819)
    摘要:
    目的 建立益智仁Alpiniae Oxyphyllae Fructus的超高效液相(UPLC)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 μm);以乙腈-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5 mL/min;样品室温度10 ℃;柱温30 ℃;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2 μL。结果 首次建立了益智仁的UPLC特征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20个共有峰,结合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分析,确定了原儿茶酸、α-羟甲基糠醛、oxyphyllenodiol A、teuhetenone A、teuhetenone B、白杨素、山柰素、杨芽黄素、圆柚酮共9个化合物。19批益智仁,其中15批的相似度在0.970以上。结论 该方法快速、高效,可用于益智仁的质量评价。
    24  埃博拉病毒及其药物研究进展
    丁玥 曹泽彧 柯志鹏 曹亮 李娜 丁岗 王振中 萧伟
    2015, 46(6):912-92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6.024
    [摘要](1449) [HTML](0) [PDF 974.09 K](3164)
    摘要: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导致人类及脊椎动物出血热的致死性病毒,病死率高达90%,对公共卫生具有严重危害,目前还没有针对埃博拉病毒有效的疫苗和药物或者治疗手段,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埃博拉病毒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为严重的病毒之一。2014年在非洲肆虐的埃博拉疫情日趋严重,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相关研究再次成为病毒学研究的热点。着重介绍了埃博拉病毒的一般特性、结构组成、生命周期,同时综述了埃博拉出血热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最后总结了抗埃博拉病毒的靶点与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中药预防与治疗埃博拉出血热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对人们了解埃博拉病毒和开发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起到推动作用。
    25  蓝桉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唐云 李伟
    2015, 46(6):923-93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6.025
    [摘要](1788) [HTML](0) [PDF 764.05 K](2425)
    摘要:
    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常以叶和果实入药,具有疏风解热、抑菌消炎、防腐止痒等功效。近年来从其果实、叶和茎皮中发现大量的生物活性成分,如间苯三酚衍生物、黄酮类、三萜类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蓝桉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和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经系统文献调研,对蓝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并对蓝桉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展望,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蓝桉的药用资源提供参考。
    26  鳞毛蕨属植物中间苯三酚类化学成分质谱裂解和波谱学规律
    任强 夏天睿 王云龙 王慧云
    2015, 46(6):932-93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6.026
    [摘要](1535) [HTML](0) [PDF 757.95 K](1666)
    摘要:
    鳞毛蕨属Dryopteris Adanson植物中的间苯三酚类化学成分因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而备受关注。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研究与分析,对鳞毛蕨属植物中间苯三酚类化学成分的质谱裂解数据和波谱学规律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为该类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提供了参考。
    27  中药产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专利战略研究
    李慧
    2015, 46(6):938-94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6.027
    [摘要](1436) [HTML](0) [PDF 647.15 K](1623)
    摘要:
    在中药备受推崇的今天,跨国医药公司通过实施专利战略,获取了巨额市场利润,而中国中药企业却存在专利保护意识不强、专利挖掘的规划与管理不够科学、专利布局不够系统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中药产业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围绕专利挖掘领域的拓展、发明构思的收集整合机制、专利布局类型的协同应用展开研究,以促进专利战略在中药产业现代化进程中得到有效应用。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