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46卷第20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通脉养心方辨治冠心病的研究思路
    杨凯伦 王莹 艾乐 杨瑾 高杉 于春泉
    2015, 46(20):2979-298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20.001
    [摘要](1548) [HTML](0) [PDF 573.71 K](1938)
    摘要:
    冠心病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发的复杂慢性疾病,是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目前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单靶点药物疗法已经不能满足疾病日益复杂的治疗需求,而传统中医药在治疗复杂疾病中疗效显著。通脉养心方是国医大师阮士怡教授在“炙甘草汤”基础上加以研究改进得来的,常用于治疗心血管类疾病。通脉养心方中单味药的研究如地黄、甘草等已经有了一定进展,但复方的整体研究依然进度缓慢。通脉养心方生物分子机制尚未清楚致使其在临床应用时存在一定风险。网络药理学可以从单味药和有效成分的角度去模拟通脉养心方的复合作用,即通过文本挖掘、数据库挖掘等方法,结合中医药理论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冠心病-通路靶点网络以及冠心病-证候网络,最后经过整合分析建立冠心病-证候-靶点-成分的总网络,为阐释通脉养心方的作用机制提供研究思路。
    2  大花金挖耳中单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张建平 杨勇勋 刘庆鑫 陈利萍 李慧梁
    2015, 46(20):2985-298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20.002
    [摘要](1682) [HTML](0) [PDF 793.64 K](1715)
    摘要:
    目的 研究大花金挖耳Carpesium macrocephal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大花金挖耳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百里香酚类单萜,分别鉴定为 (Z)-10-异丁酰氧基-9-氯-8,9-二羟基百里香酚(1)、9-异丁酰氧基-7,8-环氧-百里香酚异丁酸酯(2)、8-羟基-9-异丁酰氧基-10(2)-甲基丁酰氧基百里香酚(3)、8,10-二羟基-9-异丁酰氧基百里香酚(4)、10-异丁酰氧基-8,9-二羟基百里香酚(5)。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大花金挖耳素;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3  虎皮楠中1个新的环戊二烯负离子结构生物碱
    谭承建 邸迎彤 郝小江
    2015, 46(20):2989-299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20.003
    [摘要](1766) [HTML](0) [PDF 774.61 K](1958)
    摘要:
    目的 研究贵州虎皮楠Daphniphyllum oldhami枝叶中生物碱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RP18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MS、NMR等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虎皮楠枝叶中分离得到1个虎皮楠生物碱,命名为虎皮楠素D(1)。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虎皮楠生物碱,该化合物结构中含有1个新颖的环戊二烯负离子结构单元。
    4  骨碎补化学成分研究
    隋洪飞 尹世强 邹爱英
    2015, 46(20):2992-299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20.004
    [摘要](1811) [HTML](0) [PDF 790.01 K](2626)
    摘要:
    目的 研究骨碎补(槲蕨Drynaria roosii的干燥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法提取,再利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及高效制备液相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理化性质及MS、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骨碎补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O-咖啡酰基-12-羟基正十二烷酸甲酯(1)、对羟基苯丙酸(2)、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吡喃阿洛糖苷(3)、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4)、补骨脂素(5)、原儿茶酸(6)及咖啡酸(7)。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骨碎补烷酸酯A,25为首次从槲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5  傣药竹叶兰中1个新苯丙素及其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
    董伟 周堃 王月德 吉炳琨 周敏 高雪梅 胡秋芬 叶艳青
    2015, 46(20):2996-299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20.005
    [摘要](1818) [HTML](0) [PDF 769.24 K](1590)
    摘要:
    目的 对傣药竹叶兰Arundina graminifolia全株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发现新的活性化合物。方法 运用硅胶、凝胶、MCI-GEL树脂及PR-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半叶法检测化合物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结果 从竹叶兰氯仿-甲醇(1:1)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3-羟基丙酰)-5-甲氧基-异苯并呋喃-1(3H)-酮(1)、香豆酸(2)、ω-羟基化愈创木丙酮(3)、3-甲氧基-4-羟基-苯丙醇(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竹叶兰苯丙素,化合物1表现出明显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其相对抑制率为22.6%。
    6  中国西沙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 sp.化学成分研究
    郎俊慧 杨帆 甘建红 林厚文
    2015, 46(20):2999-300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20.006
    [摘要](1829) [HTML](0) [PDF 799.52 K](1571)
    摘要:
    目的 研究采自中国西沙群岛海域的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 sp. 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 sp. 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12-epoxy-sarcophytonin E(1)、胆甾-5,22-二烯-3β-醇(2)、honulactone A(3)、sarcophytonone(4)、3-dehydroxyl-20-acetylpresinularolide B(5)。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豆荚软珊瑚萜A;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属软珊瑚中分离得到。
    7  及己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陈芳有 陈俊杰 周健 张东明 张雪莲 罗永明
    2015, 46(20):3004-300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20.007
    [摘要](1628) [HTML](0) [PDF 778.66 K](2504)
    摘要:
    目的 对金粟兰属植物及己Chloranthus serratus根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及己根的氯仿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结果 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为1α,9α-二羟基-8,12-环氧桉叶-4,7,11-三烯-6-酮(1)、1β,5α-愈创木-4β,10α-二醇-6-酮(2)、zedoalactone A(3)、multistalactone C(4)、1β,8β-二羟基-桉叶-3,7(11)-二烯-8α,12-内酯(5)、1β,8β-二羟基-桉叶-4(15),7(11)-二烯-8α,12-内酯(6)、水合蒎醇(7)、伞形花内酯(8)、异嗪皮啶(9)、5-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香豆素(10)、N-p-香豆酰酪胺(11)、N-反式-阿魏酰基酪胺(12)、N-顺式-阿魏酰基酪胺(13)、儿茶素(14)、7-羟基-5,8-二甲氧基二氢黄酮(15)。结论 化合物257101415为首次从金粟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8  基于NMR代谢组学技术的款冬花生品与蜜炙品化学成分比较
    李娟 张松 秦雪梅 李震宇
    2015, 46(20):3009-301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20.014
    [摘要](1679) [HTML](0) [PDF 2.17 M](1774)
    摘要:
    目的 探究款冬花蜜炙的科学内涵。方法 基于NMR代谢组学技术对款冬花生品和蜜炙品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辨别分析(OPLS-DA)以及单变量分析对款冬花蜜炙前后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 款冬花的代谢指纹图谱共指认出40种代谢物,多元统计结果显示款冬花蜜炙品和生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蜜炙后初级代谢产物1-O-乙基-β-D-葡萄糖苷、β-葡萄糖、蔗糖、α-葡萄糖的量明显升高,缬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的量降低;次级代谢产物款冬酮、芦丁的量升高,绿原酸、咖啡酸等有机酸的量有所降低。结论 从整体化学组成上比较了款冬花生品与蜜炙品的差异,为其蜜炙的科学内涵研究奠定了基础。
    9  香附四物汤效应部位体外透皮吸收性质的研究
    张会 张黄琴 蒋秋冬 刘培 谢彤 陈军
    2015, 46(20):3017-302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20.015
    [摘要](1238) [HTML](0) [PDF 958.81 K](1439)
    摘要:
    目的 考察香附四物汤效应部位体外透皮吸收性质。方法 建立UPLC-MS/MS方法测定香附四物汤效应部位(BW)以及透皮接收液中6个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芍药苷、芍药苷内酯、四氢非洲防己碱、普鲁托品、延胡索乙素)的量;将这6个活性成分按照BW中的比例混合制备活性组分群;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及离体大鼠腹部皮肤进行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结果 UPLC-MS/MS方法专属性良好,各成分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精密度(RSD≤2.66%)、重复性(RSD≤2.98%)、稳定性(RSD≤3.99%)和准确性[平均加样回收率(95.22±5.48)%~(103.68±2.90)%]。活性组分群和BW中活性成分的累积透过率顺序相同:阿魏酸 >四氢非洲防己碱 >延胡索乙素 >普鲁托品>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且供给液的pH值显著影响活性成分的体外透皮吸收。结论 活性组分群与BW体外透皮吸收行为具有一致性,pH值能够改变活性成分的体外透皮吸收行为。
    10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裂叶独活中香豆素类成分
    严志宏 黄秀珍 顿珠次仁 刘志勇 熊耀坤 谢一辉 朱根华
    2015, 46(20):3023-302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20.016
    [摘要](1118) [HTML](0) [PDF 863.33 K](1499)
    摘要:
    目的 建立高速逆流色谱(HSCCC)法从裂叶独活根中分离制备高质量分数的香豆素类成分。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优化溶剂体系,选择正己烷-醋酸乙酯-甲醇-水(1.5:2.5:2:1.5)为HSCCC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主机转速为850 r/min,体积流量为3 mL/min,检测波长为323 nm。所接收馏份在50 ℃减压浓缩,静置得到蛇床子素晶体、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晶体和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晶体,应用核磁共振氢谱、碳谱、质谱、红外光谱等进行鉴定,并用HPLC测定质量分数。结果 进样量为300 mg浸膏,得到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6.3 mg、蛇床子素10.6 mg、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6.4 mg,三者的质量分数均达到96.0%以上。结论 HSCCC法可用于裂叶独活中高质量分数香豆素类成分的快速分离制备。
    11  基于指纹图谱分析和多成分同时定量的龙血通络胶囊质量评价研究
    秦建平 林夏 潘有智 李家春 孙永成 黄文哲 王振中 萧伟
    2015, 46(20):3028-303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20.017
    [摘要](1150) [HTML](0) [PDF 883.85 K](1470)
    摘要:
    目的 建立龙血通络胶囊指纹图谱,并进行多成分定量分析,为评价龙血通络胶囊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 ℃,检测波长为280、325 nm。测定10批次龙血通络胶囊,建立指纹图谱,同时采用Q-TOF/MS对指纹图谱中共有峰进行指认及对部分特征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得到分离度、重复性均较好的龙血通络胶囊指纹图谱,标示出18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92以上;采用LC-Q-TOF/MS方法指认了16个共有峰,其中7个共有峰经对照品比对,分别为白藜芦醇、7,4'-二羟基黄酮、龙血素A、龙血素B、紫檀茋、2,6-二甲氧基-4,4'-二羟基二氢查耳酮和2-甲氧基-4,4'-二羟基二氢查耳酮,并对这7个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平均回收率在98.47%~101.93%(RSD均小于2.27%)。结论 同时对龙血通络胶囊指纹图谱和7个指标成分进行分析,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作为全面评价该制剂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12  UPLC-MS/MS法同时测定玄麦甘桔颗粒中8种有效成分
    吴茵 穆华 刘勇 白万军 王蕊 穆怀博 董占军
    2015, 46(20):3034-303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20.018
    [摘要](1180) [HTML](0) [PDF 857.77 K](1852)
    摘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玄麦甘桔颗粒(玄参、麦冬、甘草、桔梗)中8种有效成分(哈巴苷、甘草苷、哈巴俄苷、桔梗皂苷D、甘草酸铵、麦冬皂苷D、麦冬黄烷酮A和麦冬黄烷酮B)的方法,并对市售不同厂家生产玄麦柑桔颗粒中上述8种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色谱相串联质谱(UPLC-MS/MS)法,Phenomenex Kenetix C18柱(50 mm×2.1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和含0.1%甲酸的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质谱采用正负离子同时监测,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进样量5 μL。结果 玄麦柑桔颗粒中哈巴苷、甘草苷、哈巴俄苷、桔梗皂苷D、甘草酸铵、麦冬皂苷D、麦冬黄烷酮A和麦冬黄烷酮B分别在9~2 250、8~2 000、3.4~850、96~24 000、12.4~3 100、3.6~1 900、1.7~425、1.5~375 ng/mL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7.2%~102.8%,RSD小于2.7%。8种成分在8批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依次为哈巴苷32.8~107.6 μg/g,甘草苷54.8~178.0 μg/g,哈巴俄苷14.6~70.7 μg/g,桔梗皂苷D 31.2~280.0 μg/g,甘草酸铵106.4~287.9 μg/g,麦冬皂苷D 0.1~0.6 μg/g,麦冬黄烷酮A 0.01~0.07 μg/g和麦冬黄烷酮B 0.03~0.17 μg/g。结论 建立的方法简单、高效、准确可靠,可用于同时测定玄麦甘桔颗粒中8种成分,为该制剂建立更全面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依据。
    13  丹红注射液中主要有效成分在脑缺血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艾进超 何昱 杨荣兵 周惠芬 虞立 张宇燕 杨洁红 赵涛 万海同
    2015, 46(20):3039-304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20.019
    [摘要](1362) [HTML](0) [PDF 915.81 K](1390)
    摘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给予丹红注射液主要组分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浆中丹参素、原儿茶酸、香草酸、丹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HYSA)质量浓度的HPLC-DAD方法,为其药动学研究提供准确可靠的方法。方法 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iv丹红注射液主要有效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和HYSA后,收集血样,采用Eclipse XDB-C18(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用于检测丹参素、原儿茶酸、香草酸和丹酚酸B,403 nm用于检测HYSA,柱温为30 ℃,内标法定量。结果 原儿茶醛在MCAO大鼠体内迅速被代谢,3 min即可检测到其代谢产物原儿茶酸和香草酸。丹参素、原儿茶酸、香草酸、丹酚酸B和HYSA的进样浓度分别在0.35~140 mg/L(R2=0.999 8)、0.15~60 mg/L(R2=0.999 0)、0.05~20 mg/L(R2=0.998 8)、0.25~100 mg/L(R2=0.999 6)、0.075~30 mg/L(R2=0.998 5)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均在80%~120%,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稳定性符合体内药物分析要求。大鼠iv给予丹红注射液主要有效成分后丹参素、原儿茶酸、香草酸、丹酚酸B和HYSA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分别为(1143.862±230.840)、(427.024±59.293)、(135.785±47.631)、(418.631±66.242)、(288.788±87.809)mg·min/L,t1/2z分别为(71.496±29.067)、(82.379±26.279)、(40.331±6.006)、(125.164±59.709)、(177.577±112.836)min。结论 所建立的HPLC-DAD分析方法专属性强,各成分分离度好,分析时长适宜,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MCAO大鼠体内丹参素、原儿茶酸、香草酸、丹酚酸B、HYSA的同时测定及复方丹红注射液的药动学研究。
    14  人参总皂苷主要成分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康安 钱静 单进军 狄留庆
    2015, 46(20):3045-305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20.020
    [摘要](1471) [HTML](0) [PDF 972.95 K](1794)
    摘要:
    目的 研究人参总皂苷中9种人参皂苷Rb1、Rb2/Rb3、Rc、Rd、Re、Rf、Rg1和Rh1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大鼠ig 200 mg/kg人参总皂苷后于不同时间点眼底静脉丛取血。生物样本采用正丁醇液-液萃取,经C18柱,应用梯度洗脱程序进行色谱分离(体积流量0.2 mL/min),应用液质联用(LC-MS)技术检测。结果 大鼠ig人参总皂苷后,血浆中可测得6种人参皂苷(Rb1、Rb2/Rb3、Rc、Rd、Re和Rg1),其中二醇型的人参皂苷(Rb1、Rb2/Rb3、Rc和Rd)的体内暴露程度及半衰期显著高于三醇型的人参皂苷(Re和Rg1)。结论 建立的人参皂苷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简便、灵敏、特异,适用于大鼠血浆中各人参皂苷的测定及人参总皂苷的药动学研究。
    15  产地、生长期、商品规格等不同因素对罗汉果止咳作用的影响
    唐慧勤 龙颖 董威 肖喜泉 米惠 王勤 田慧
    2015, 46(20):3051-305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20.021
    [摘要](1252) [HTML](0) [PDF 811.06 K](1333)
    摘要:
    目的 考察不同因素对罗汉果止咳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氨水引咳法,按序贯法(即上下法)求半数有效量的原理,计算小鼠半数引咳时间(EDT50),以给药组与对照组EDT50比值(R)评价不同产地、育苗方式、果实生长期、商品规格罗汉果以及干罗汉果与鲜罗汉果的止咳作用。结果 湖南衡阳、广西南宁、广西永福县龙江及百寿采收的罗汉果均有止咳作用(R>130%),尤其是广西永福县龙江和百寿的罗汉果止咳作用显著(R>150%);扦插苗和组培苗生长得到的罗汉果均有止咳作用(R>130%);果实生长期40~45 d和60~70 d的未成熟果无止咳作用(R<130%);鲜果和干果都有止咳作用(R>130%),但干果作用显著(R>150%);一级果和响果有止咳作用(R>130%),二级果没有止咳作用(R<130%)。结论 不同产地、繁育技术、是否烘干对罗汉果的止咳作用影响不大,但果实生长期和商品规格对罗汉果的止咳作用有影响。
    16  苦参总黄酮抑制大鼠心肌纤维化作用研究
    范红艳 王艳春 任旷 沈楠 张以忠 王燕 杨颖杰 傅钰
    2015, 46(20):3055-305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20.022
    [摘要](1472) [HTML](0) [PDF 1.41 M](1676)
    摘要:
    目的 探讨苦参总黄酮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Iso 5 mg/kg背部sc 7 d构建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同时ig苦参总黄酮100、200、400 mg/kg,连续用药21 d,测定大鼠心重指数(HW/BW)和左心室重指数(LVW/BW);ELISA法测定心肌中I型、III型胶原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中血管紧张素II(AngII)的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肌中丙二醛(MDA)水平;比色法检测心肌中NO水平,并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HW/BW、LVW/BW和心肌中I型胶原、III型胶原、TNF-α及MDA的水平升高,血清中AngII水平增加,心肌中NO水平降低(P<0.05、0.01),HE染色可见心肌损伤及明显的纤维化病灶形成。苦参总黄酮200、400 mg/kg均能降低HW/BW、LVW/BW及心肌中I型、III型胶原、MDA水平,降低血清中AngII的水平,增加心肌中NO水平,100、200和400 mg/kg苦参总黄酮均降低心肌中TNF-α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HE染色显示苦参总黄酮200、400 mg/kg组未见明显纤维化病灶。结论 苦参总黄酮可抑制Iso所致的大鼠心肌纤维化,其机制与提高NO水平及抗氧化作用,进而降低循环AngII的水平、抑制心肌中TNF-α及胶原的合成有关。
    17  绞股蓝皂苷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表达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王艳 唐灵 周康 张秋艳
    2015, 46(20):3060-306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20.023
    [摘要](1329) [HTML](0) [PDF 859.14 K](1770)
    摘要:
    目的 观察绞股蓝皂苷(GP)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表达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含13% FBS的DMEM低糖培养液体外培养HMCs细胞,将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DMEM培养液),AGEs组(200 mg/L),GP低、中、高剂量(25、75、150 mg/L)组和阳性对照组(氨基胍0.1 mmol/L)。培养72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RAGE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AGE蛋白表达水平。应用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细胞内微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结果 AGEs显著促进HMCs中RAGE mRNA及蛋白表达(P<0.01),增强细胞氧化应激水平。GP能有效抑制RAGE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上清液中SOD和细胞内GSH水平,降低细胞上清液中MDA水平,且呈浓度依赖效应,与AGEs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GP下调AGEs刺激后HMCs细胞RAGE的异常高表达,同时改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其可能的机制是GP阻断了RAGE介导的AGEs-RAGE-氧化应激信号通路,表现为细胞上清液中MDA水平降低和SOD水平增加及细胞内GSH水平增加。
    18  红花天冬氨酸激酶基因片段的分离及表达分析
    王艳芳 张娜 张玲 张伟 李喜明 刘伟灿 杨晶 姚娜 李海燕 李校堃
    2015, 46(20):3065-307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20.008
    [摘要](1098) [HTML](0) [PDF 703.16 K](1337)
    摘要:
    目的 克隆红花种子中的天冬氨酸激酶(aspartokinase,AK)基因并研究其在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方法 根据红花转录组文库注释信息筛选与红花天冬氨酸激酶(CtAK)基因相关的Unigenes,设计引物,以红花种子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CtAK基因片段并连接到克隆载体上,经PCR及酶切鉴定,筛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进行基因表达量的分析。结果 克隆了红花CtAK基因的核心片段,分离到486 bp的基因序列。根据CtAK基因片段设计引物,对不同品种不同发育时期红花种子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CtAK基因在红花品种川红1号初花后13 d表达量最高。结论 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其他物种的AK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19  膜荚黄芪法呢基焦磷酸合酶基因密码子偏性分析
    郎红 吴松权
    2015, 46(20):3071-307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20.009
    [摘要](1264) [HTML](0) [PDF 559.54 K](1316)
    摘要:
    目的 法呢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FPS)是调控黄芪甲苷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为该基因外源表达选择合适的宿主,进而为提高黄芪甲苷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长白山膜荚黄芪为植物材料,克隆了FPS基因的编码序列。运用EMBOSS及Codon W等在线软件分析了FPS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并将其与玉米、青蒿等7种植物FPS基因及大肠杆菌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进行比较。结果 膜荚黄芪FPS基因偏好于以A或T碱基结尾的密码子,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基因组共有22个密码子存在差异。结论 进一步提高膜荚黄芪FPS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需对其密码子进行优化。
    20  黄芪饮片miRNA谱及热力学的稳定性研究
    沈朝斌 蔡红 郁兰
    2015, 46(20):3079-308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20.010
    [摘要](1657) [HTML](0) [PDF 879.48 K](2053)
    摘要:
    目的 为更好了解药用黄芪微小RNA(miRNA)被机体摄入和吸收的情况,试图建立黄芪miRNA谱,为今后黄芪饮片药理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经干燥、高温和微波处理的黄芪煎煮液为样本,采用高通量深度测序方法以获取未知的miRNA序列。结果 经测序得到药用黄芪9 931 049个小RNA读数。经与miRBase 21数据库所有植物种类潜在发卡型结构比对,分析和构建了黄芪饮片煎煮液miRNA谱,并确定了1个保守的miRNA和9个新发现的miRNA。经进一步生物学信息分析,发现12种I类小干扰性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siRNAs)序列,其5'端对热力学不稳定,3'端种子区域对热力学高度稳定。结论 首次揭示了经热力学处理后黄芪饮片的miRNA谱,I类siRNAs是潜在的可利用的植物药的生物化学分子,有助于今后中药在表观遗传学方面的深入研究。
    21  藏药马尿泡茎段快繁体系及分化过程体内生物碱变化研究
    雷天翔 王环 陈世龙 周党卫 蔡晓剑 李松龄 沈建伟
    2015, 46(20):3086-309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20.011
    [摘要](1238) [HTML](0) [PDF 699.74 K](1406)
    摘要:
    目的 以马尿泡Przewalskia tangutica种子无菌苗带腋芽茎段为材料,建立了马尿泡的茎段快速繁殖体系。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将生长30 d左右的马尿泡种子无菌苗剪成2~3 cm长的带腋芽的茎段接种在不同的芽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上,筛选出最适合芽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并利用HPLC法测定组培苗不同部位和愈伤组织的4种托烷类生物碱的量。结果 筛选出最适合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5 mg/L,诱导率最高为96.67%,最适合不定芽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5 mg/L,根的诱导率最高,为71.67%。利用HPLC法测定试管苗不同部位4种生物碱量的结果表明,根中总生物碱量最高,高达141.25 μg/g。愈伤组织中总生物碱的量低于根、茎、叶中总生物碱的量。结论 马尿泡组培苗不同部位总生物碱的量和不同种类生物碱占总生物碱的比例不同,表明器官建成或脱分化过程可能影响马尿泡组培苗植株体内生物碱的合成和积累。
    22  杭麦冬与川麦冬中高异黄酮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童菊华 庞小存 王威 王延杰 李先恩 秦民坚
    2015, 46(20):3091-309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20.012
    [摘要](1453) [HTML](0) [PDF 595.46 K](2501)
    摘要:
    目的 比较川麦冬与杭麦冬中3种高异黄酮类活性成分的质量分数差异及麦冬水提物的抗氧化能力的差异。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技术,测定3种高异黄酮类活性成分。色谱柱为ACQUITYTM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水(55:45),体积流量0.2 mL/min,检测波长296 nm。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麦冬水提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结果 川麦冬中甲基麦冬高异黄酮A、甲基麦冬黄烷酮A与甲基麦冬黄烷酮B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06±0.54)、(40.10±5.63)、(29.51±5.06)μg/g;杭麦冬中3种成分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9.22±3.52)、(106.63±27.56)、(256.97±61.79)μg/g。川麦冬水提物清除自由基的IC50平均值为16.59 mg/mL,杭麦冬的IC50平均值为14.48 mg/mL,阳性对照VC的IC50值为7.06 μg/mL。结论 与川麦冬比较,杭麦冬中高异黄酮类成分的量较高,其水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也较强,说明杭麦冬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为麦冬的质量评价及其道地性研究提供依据。
    23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定性鉴别广陈皮模型的建立
    闫珂巍 王福 梅国荣 卢俊宇 张岚 付桂兰 陈林 刘友平 陈鸿平
    2015, 46(20):3096-309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20.013
    [摘要](1527) [HTML](0) [PDF 618.16 K](2339)
    摘要:
    目的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建立广陈皮的定性分析模型,以建立快速鉴别广陈皮药材的方法。方法 采集广陈皮与川陈皮的NIRS图,通过标准正交变量变换(SNV)预处理后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建立广陈皮与川陈皮鉴别模型,并进行模型内验证和模型外验证,建立了广陈皮定性分析模型。结果 在4 000~10 000 cm-1广陈皮和川陈皮能够较好地区分,内部验证的准确率高达100%,外部验证准确率达到90.91%。结论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广陈皮样品进行鉴别是可行的。
    24  调控药用植物药效成分合成的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高珂 王玲 吴素瑞 隋春
    2015, 46(20):3100-310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20.024
    [摘要](1550) [HTML](0) [PDF 642.18 K](2467)
    摘要:
    大多药用植物的药效成分为植物本身的次生代谢产物,包括生物碱、萜类、类黄酮、酚类、苷类等。植物体内及体外环境条件会影响这些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导致其合成量的增加或减少,或是影响同类代谢产物不同单体成分的合成与否及合成量。目前所知调控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机制有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等多种形式,其中转录调控研究较多。综述了药用植物类黄酮、生物碱、萜类等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相关的转录因子研究进展,为利用转录调控控制和提高药用植物药效成分合成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借鉴。
    25  逍遥散中抗抑郁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李肖 宫文霞 周玉枝 高丽 高晓霞 田俊生 秦雪梅 杜冠华
    2015, 46(20):3109-311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20.025
    [摘要](1417) [HTML](0) [PDF 639.12 K](2877)
    摘要:
    逍遥散具有明确的抗抑郁作用,但是其抗抑郁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从作用到成分、成分到机制2条途径,归纳总结了逍遥散中的抗抑郁有效成分以及这些成分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可能机制,进一步确证了逍遥散作为经典抗抑郁古方所具有的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等特点。
    26  微透析技术在中药成分体内分析研究中的应用
    董冉冉 王萌 刘志东 朱彦
    2015, 46(20):3117-312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20.026
    [摘要](1423) [HTML](0) [PDF 626.59 K](1757)
    摘要:
    中药及其制剂成分复杂,经过吸收分布后机体内成分的量较低,由于传统的生物样品取样方法存在多种不足,影响中药成分体内过程研究,从而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造成影响。微透析技术作为一种简便、灵敏的取样技术,在线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分析技术,可动态揭示中药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内的分布变化规律,极大程度提高了中药活性成分体内分析精度,降低实验动物损伤。主要介绍微透析技术的原理、系统组成、特点,重点介绍了其在中药成分体内分析研究中的应用。微透析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体内过程,有利于中药靶向给药传递系统的开发,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7  中药鲜药的应用与现代研究
    王梦溪 吴启南 乐巍 梁侨丽 谷巍 戴仕林
    2015, 46(20):3215-323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20.027
    [摘要](1508) [HTML](0) [PDF 577.02 K](1721)
    摘要:
    中药鲜药是中医治病的特色之一,其临床应用贯穿于中医药学起源与发展的整个过程。其中,在温病治疗中使用鲜药较多,一部分鲜药比干药的作用效果更佳、起效更迅速,在温病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对鲜药的物质基础研究较少,制约了鲜药制剂的合理设计,剂型改革缺乏依据和指导。通过对中药鲜药应用历史的考证,综述了近年来鲜药在国内外研究与开发的现状,为今后合理开发利用中药鲜药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