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45卷第20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我国中药基本药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陈晶 聂青 刘妍
    2014, 45(20):2883-288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0.001
    [摘要](1739) [HTML](0) [PDF 677.16 K](2246)
    摘要:
    分析我国中药基本药物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完善我国具有中药特色的基本药物目录提供参考。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和分析我国中药基本药物现状,阐述我国中药基本药物存在的5个主要问题:中药遴选多依靠专家经验,主观因素较多;中成药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比例不够明确;中药基本药物可获得性较差;中药注射剂质量安全隐患较多;中药不合理使用现象突出。提出完善我国中药基本药物的建议:加强循证决策,提高中药基本药物遴选依据的科学性;尽快明确中成药基本药物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比例;强化中药基本药物的配备和使用;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和再评价工作;强化中药的引导和宣传,减少不合理用药。
    2  旱柳叶中1个新的色原酮苷
    廖圆月 周国平 吴国江 潘蕾 付辉政 丁剑虹 俞燕
    2014, 45(20):2887-288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0.002
    [摘要](1772) [HTML](0) [PDF 770.21 K](1979)
    摘要:
    目的 研究旱柳Salix matsudan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旱柳叶的水提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 7-二羟基色原酮-5-O-β-D-葡萄糖苷(1)、5, 7-二羟基色原酮(2)、(2-羟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3)、香草酸-4-O-β-D-葡萄糖苷(4)、环(缬氨酸-脯氨酸)(5)、没食子酸(6)。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旱柳苷A,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3  抱石莲的化学成分研究
    张丽媛 任灵芝 王腾华 董昕 万明珠 吴慧妃 梅全喜 高幼衡
    2014, 45(20):2890-289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0.003
    [摘要](2161) [HTML](0) [PDF 754.41 K](2082)
    摘要:
    目的 对抱石莲Lepidogrammitis drymoglossoide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反相HPLC柱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抱石莲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蜕皮甾酮(1)、大黄素甲醚(2)、大黄素(3)、伞形花内酯(4)、滨蒿内酯(5)、秦皮乙素(6)、咖啡酸(7)、绿原酸(8)、原儿茶酸(9)、原儿茶醛(10)、没食子酸(11)、4-羟基苯甲酸甲酯(12)、二十四酸二十二酯(13)、棕榈酸(14)。结论 化合物35811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4  华山矾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谢朋飞 邹录惠 邱莉 周雅琴 黄桂坤 袁经权
    2014, 45(20):2895-289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0.004
    [摘要](1526) [HTML](0) [PDF 769.15 K](1706)
    摘要:
    目的 研究华山矾Symplocos chinensi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华山矾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1)、槲皮素(2)、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3)、异槲皮苷(4)、芦丁(5)、山柰酚-3-O-α-L-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6)、niga-ichigoside F1(7)、shimobashiraside C(8)、岩白菜素(9)、原儿茶酸(10)、大黄酚(11)、aralia cerebroside(12)、2α, 3β, 19α, 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13)、2α, 3β, 19α, 23-四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14)。结论 化合物26812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6812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5  苏木种子的二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刘慧灵 马国需 袁经权 杨峻山 许旭东
    2014, 45(20):2900-290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0.005
    [摘要](2116) [HTML](0) [PDF 746.31 K](1875)
    摘要:
    目的 研究苏木Caesalpinia sappan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技术对苏木种子的95%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技术结合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苏木种子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包括13个卡山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aesaldekarin K(1)、demethylcaesaldekarin C(2)、taepeenin H(3)、taepeenin I(4)、caesalpinista A(5)、caesalpinista B(6)、cordylane C(7)、deoxycaesaldekarin C(8)、phanginin A(9)、phanginin B(10)、phanginin C(11)、phanginin D(12)、phanginin E(13)及β-谷甾醇(14)、β-胡萝卜苷(15)。结论 化合物1814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6  光叶铁仔根和茎化学成分研究
    李倩 王学贵 莫廷星 余婷 富蓉 张旻
    2014, 45(20):2904-290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0.006
    [摘要](2166) [HTML](0) [PDF 756.20 K](1695)
    摘要:
    目的 对光叶铁仔Myrsine stolonifera根和茎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和凝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光叶铁仔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二氢山柰酚(2)、槲皮素(3)、5, 7, 4'-三羟基异黄酮(4)、柯伊利素(5)、槲皮素-7-O-α-D-葡萄糖苷(6)、表儿茶素(7)、3, 5-二甲氧基-苄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8)、2, 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9)、丁香苷(10)、(+)-lyoniresino 3α-O-β-D-glucopyranoside(11)。结论 化合物2411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7  西藏产齿叶玄参低极性化学成分研究
    张刘强 李蕾 戴一乐 阳艳 田函玉 赵志礼 李医明
    2014, 45(20):2908-291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0.007
    [摘要](1829) [HTML](0) [PDF 751.35 K](2515)
    摘要:
    目的 研究西藏产齿叶玄参Scrophularia dentata干燥全草的低极性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溶剂提取和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MS、NMR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西藏产齿叶玄参干燥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低极性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乙酰齐墩果酸(2)、豆甾- 4- 烯-3-酮(3)、豆甾-4, 22-二烯-3-酮(4)、2, 6-二甲氧基苯醌(5)、酵母甾醇(6)、肉桂酸(7)、菠菜甾醇(8)、β-谷甾醇(9)、2-三十三烷酮(10)、2-(4-hydroxyphen-yl)-ethyl 1-dodecyloctadecanoate(11)、芹菜素(12)、金圣草黄素(13)、杜仲树脂酚(14)、丁香脂素(15)。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610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8  茯苓免疫调节蛋白-1抗体的制备及分析
    李洪波 杨瑞雪 陈静 李亚颖 胡兴
    2014, 45(20):2912-291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0.008
    [摘要](1440) [HTML](0) [PDF 929.54 K](2497)
    摘要:
    目的 制备重组茯苓免疫调节蛋白-1(WCFIP1)及其抗体。方法 合成WCFIP1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纯化抗体并验证。结果 纯化得到重组WCFIP1蛋白并制备特异性抗体。结论 实现了重组WCFIP1蛋白的表达,纯化并制备了特异性较好的抗体。
    9  咪唑类离子液体对三七中痕量成分人参皂苷Rh1的体外经皮促渗作用研究
    张定 王承潇 韩伟 杨晓艳 曲媛 崔秀明 杨野
    2014, 45(20):2917-292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0.009
    [摘要](2139) [HTML](0) [PDF 933.76 K](2764)
    摘要:
    目的 考察咪唑类离子液体([BMIM][Cl])对人参皂苷Rh1(Rh1)的体外经皮促渗作用及促渗机制。方法 以小鼠皮和猪皮为皮肤模型,以油酸、薄荷脑、肉豆蔻酸异丙酯和离子液体 [BMIM][Cl] 为促渗剂,采用摇瓶法测定Rh1在各促渗剂-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线光谱(FTIR)法测定研究离子液体的经皮促渗机制。结果 与其他促渗剂相比,5%的 [BMIM][Cl] 能够显著增加Rh1在水中的饱和溶解度;同时对Rh1的体外经皮渗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FTIR的研究结果表明,[BMIM][Cl] 能够改变小鼠皮肤角质层结构。结论 [BMIM][Cl] 作为一种新型的经皮吸收促渗剂,在外用制剂领域有潜在的使用价值。
    10  白芍发酵菌种及发酵工艺的优选
    于定荣 麻印莲 顾雪竹 陈畅 程志铭 车勇
    2014, 45(20):2924-292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0.010
    [摘要](1738) [HTML](0) [PDF 732.22 K](1726)
    摘要:
    目的 优选白芍Paeoniae Radix Alba发酵菌种及发酵工艺条件。方法 以白芍与硫磺熏蒸白芍用乳酸菌和酵母菌进行发酵,以活菌数为指标,综合芍药苷定量测定结果,优选白芍发酵菌种及发酵工艺条件。结果 白芍以酵母菌发酵效果为佳;白芍和硫磺熏蒸白芍最佳发酵工艺均以酵母菌加培养基发酵36 h为佳。结论 白芍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发酵效果优于乳酸菌发酵效果,优选的发酵工艺可行。
    11  超临界流体萃取-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
    林文津 徐榕青 张亚敏 宋晓瑞
    2014, 45(20):2928-293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0.011
    [摘要](1947) [HTML](0) [PDF 808.05 K](1944)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从泽泻Alisma orientalis中高效分离制备23-乙酰泽泻醇B的方法。方法 先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FE-CO2)制备泽泻提取物,再以高速逆流色谱(HSCCC)法对所得的泽泻提取物直接进行分离纯化,将所得富含23-乙酰泽泻醇B流分经结晶精制后,取晶体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纯度分析,并用红外、质谱及核磁共振氢谱、碳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最佳的溶剂系统为正己烷-醋酸乙酯-甲醇-水(3:2:3:2),上相作为固定相,下相作为流动相,转速为800 r/min,体积流量2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所得晶体纯度经HPLC分析质量分数为99.8%(峰面积归一化法),结构鉴定为23-乙酰泽泻醇B。结论 该方法制备23-乙酰泽泻醇B简便、快速,所得产物的纯度高,适合于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对照品的快速制备。
    12  双波长HPLC法测定虎柏烧伤酊中3种有效成分
    侯林中 郭丛娟 张熙洁 刘晓红
    2014, 45(20):2932-293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0.012
    [摘要](1325) [HTML](0) [PDF 748.65 K](1548)
    摘要:
    目的 建立虎柏烧伤酊中大黄素、虎杖苷和盐酸小檗碱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Eclipse XDB-C18(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65 nm(盐酸小檗碱)、306 nm(大黄素和虎杖苷),柱温30 ℃。结果 大黄素在6.3~200.0 ng、虎杖苷在9.6~308.0 ng、盐酸小檗碱在5.0~160.0 ng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样品中大黄素、虎杖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91%、99.51%和99.16%,RSD分别为1.12%、0.84%和1.17%。结论 本法结果准确,精密度及重复性较好,可作为虎柏烧伤酊的质量控制方法。
    13  RP-HPLC法测定人血液和尿液中草酸
    刘宏胜 吴胜群
    2014, 45(20):2935-293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0.013
    [摘要](1988) [HTML](0) [PDF 709.89 K](3017)
    摘要:
    目的 建立RP-HPLC法测定人血液与尿液中草酸的质量浓度,监测原发性高草酸盐尿症(PH)患者,实施肝肾联合移植术前后草酸质量浓度的变化。方法 采用Agilent XDB C18(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xtend-C18(12.5 mm×4.6 mm,5 μm)为预柱;流动相为甲醇-0.1 mol/L醋酸胺水溶液(15:85),体积流量1.2 mL/min;紫外检测波长314 nm;柱温26.3 ℃;进样量50 μL;以邻苯二胺为衍生剂,与血液与尿液中草酸反应,生成具有强紫外吸收化合物2, 3-二羟基喹喔啉。结果 血液中最低检测草酸质量浓度为0.3 mg/L,线性范围为1.953~125 mg/L,平均回收率为94.89%,精密度RSD为4.1%;尿液中草酸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5 mg/L,线性范围为1.953~125 mg/L,平均回收率为94.31%,精密度RSD为3.2%。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回收率高,是临床检测草酸质量浓度的可信方法。
    14  灵芝多糖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鼠胸主动脉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干预作用
    乔进 窦志华 吴锋 陈惠 郑惠华
    2014, 45(20):2939-294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0.014
    [摘要](1496) [HTML](0) [PDF 2.01 M](1747)
    摘要:
    目的 观察灵芝多糖和二甲双胍联用对糖尿病大鼠胸主动脉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采用高能量饮食4周加ip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灵芝多糖(600 mg/kg)组、二甲双胍(600 mg/kg)组及联合用药组(灵芝多糖300 mg/kg+二甲双胍300 mg/kg),另设对照组。给药治疗12周末测定大鼠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血清AGEs;测定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电镜超微结构观察胸主动脉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记法检测胸主动脉AGEs及CTGF蛋白的表达。结果 联合用药组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升高血浆胰岛素水平,降低血清AGEs的量及升高血清CAT、GSH-Px活性,减少胸主动脉AGEs及CTGF的表达,减轻胸主动脉病变过程。结论 灵芝多糖联合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抑制主动脉氧化应激、降低血清AGEs水平以及下调主动脉AGEs、CTGF的表达,从而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起到保护作用。
    15  芹菜素在风轮菜改善高糖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王立英 吴斐华 马龙 李伟生 梁敬钰 马世平
    2014, 45(20):2946-295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0.015
    [摘要](1853) [HTML](0) [PDF 1.69 M](1763)
    摘要:
    目的 通过特异剔除芹菜素(AP),研究AP在风轮菜活性部位(CCE)改善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 926)损伤中的作用地位。方法 应用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从CCE中特异剔除AP,制备剔除AP的CCE(CCEAP-)。将培养的内皮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高糖模型组、CCE组、CCEAP-组和AP组。以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通过Hoechst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以Annexin V-FITC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以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的活性,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CCE组和AP组均能显著提高高糖损伤的内皮细胞存活率,降低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胞内ROS水平、内皮细胞凋亡率、caspase-3的活性及Bax的表达。而CCEAP-组对高糖所致内皮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不明显。结论 AP是风轮菜改善高糖所致内皮细胞损伤的重要成分之一,其改善高糖诱导内皮细胞凋亡作用与抗氧化应激有关。
    16  8-烷基小檗碱对焦虑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神经递质的影响
    庞婕 邹宗尧 夏爽 罗旭梅 吴昊 王德珍 李学刚
    2014, 45(20):2953-295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0.016
    [摘要](2045) [HTML](0) [PDF 740.73 K](1864)
    摘要:
    目的 研究8-烷基小檗碱的抗焦虑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明暗箱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8-烷基小檗碱对焦虑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器,检测小鼠脑组织内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的量。结果 明暗箱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8-己基小檗碱、8-辛基小檗碱、8-十二烷基小檗碱和8-十六烷基小檗碱给药后能显著延长小鼠在明箱内的停留时间(P<0.05),8-辛基小檗碱组的穿箱次数显著增多(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显示,8-辛基小檗碱组小鼠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和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小鼠脑内神经递质NE、DA和5-HT的量变化以8-辛基小檗碱组最为明显。结论 8-烷基小檗碱具有一定的抗焦虑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中NE、DA和5-HT的量有关。
    17  血根碱致钉螺肝脏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
    杨双 彭飞 刘年猛 孙慧 杨盛清 袁仕善
    2014, 45(20):2958-296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0.017
    [摘要](1383) [HTML](0) [PDF 870.02 K](1526)
    摘要:
    目的 鉴定血根碱致钉螺肝脏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 浓度梯度法测定血根碱浸杀钉螺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以80% LC50血根碱浸泡钉螺,分离血根碱组和清水组活钉螺肝脏;提取mRNA,逆转录为cDNA,进行抑制消减杂交;巢式PCR扩增差异cDNA,克隆至pMD-18T载体,PCR和测序鉴定,NCBI中blastx比对分析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结果 血根碱浸杀钉螺LC50为7.5 mg/L。获得的EST序列大小在150~450 bp,经blastx比对,表达上调的基因有α-4(VI)胶原链、α-5(VI)胶原链、40 S核糖体蛋白S19、假定蛋白(WP_009787 197.1)、kelch样蛋白、颗粒体样蛋白;表达下调的基因有β-微管蛋白、α-淀粉酶1、大亚基核糖体蛋白L23e、几丁质酶-1、捷蛋白-3、假定蛋白(EKC34 262.1)、线粒体乙醛脱氢酶、肽聚糖识别蛋白、真核转录延长因子1A、铁蛋白、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溶菌酶1、1, 3 (4)-β-葡聚糖酶1、血蓝蛋白α-4D亚基,这些基因编码蛋白的功能涉及物质转运、蛋白合成、增殖诱导、营养、抗氧化、抗炎、呼吸、信号转导等。结论 血根碱处理导致钉螺肝脏基因表达发生改变。
    18  天舒胶囊对电刺激硬脑膜诱导偏头痛模型大鼠神经递质的影响
    孙晓萍 陈健 陈春苗 刘露 周军 许治良 王振中 萧伟
    2014, 45(20):2963-296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0.018
    [摘要](1723) [HTML](0) [PDF 742.76 K](1847)
    摘要:
    目的 研究天舒胶囊对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诱导偏头痛模型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脑部电极植入术后,ig给予天舒胶囊(1.08、0.36、0.18 g/kg),阳性药对照组ig琥珀酸舒马普坦片(9.72 mg/kg),除对照及假手术组外,行电压10 V、频率3 Hz、脉宽0.25 ms、时间1 h电刺激,对照组不予手术,并于刺激0、30、60 min进行眼眶采血,采血后取脑组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和脑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 假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脑组织中CGRP、P物质和NE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CGRP明显升高、P物质和NE水平明显降低(P<0.05),提示模型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天舒胶囊可以显著提高大鼠血浆和脑中NE水平(P<0.05),降低CGRP水平(P<0.05),阳性药舒马普坦可以明显降低血浆中CGRP水平(P<0.05)。结论 天舒胶囊对电刺激上矢状窦区硬脑膜大鼠脑部损伤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为调节神经递质释放。
    19  白木香AsNINJA1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其在愈伤组织中的茉莉酸甲酯诱导表达
    廖永翠 徐艳红 张争 隋春 梁良 魏建和
    2014, 45(20):2968-297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0.019
    [摘要](1438) [HTML](0) [PDF 845.43 K](2274)
    摘要:
    目的 克隆国产沉香基原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互作蛋白(jasmonate Zim-domain,JAZ)基因(NINJA),为深入研究其在沉香倍半萜合成途径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以白木香总RNA为模板,采用RACE法和RT-PCR方法,克隆白木香NINJA基因cDNA全长,并进行生物信息学的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方法分析经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的白木香愈伤组织中AsNINJA1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 获得白木香NINJA基因全长cDNA,命名为AsNINJA1。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序列全长为1 982 bp,包含一个1 22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06个氨基酸,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43 697,等电点为6.02。qRT-PCR结果显示,经MeJA处理4 h后AsNINJA1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是对照(未经MeJA处理的白木香愈伤组织)的近100倍,随后显著下降。结论 获得AsNINJA1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对MeJA诱导极为敏感,且能在伤害早期响应。
    20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天麻遗传多样性研究
    柴锟 刘红昌 李金玲 罗夫来 王华磊 黄明进 罗春丽 赵致
    2014, 45(20):2974-298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0.020
    [摘要](2077) [HTML](0) [PDF 2.54 M](1798)
    摘要:
    目的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天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为天麻不同亲缘物种间的分类及其优良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7个不同生态区域的天麻种质资源,包括红杆G. elata f. elata、乌杆G. elata f. glauca和绿杆G. elata f. viridis 3种变型和红乌杂交天麻,共24份样品。运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构建天麻种质的DNA指纹图谱,从分子水平检测其遗传多样性。结果 33对引物扩增出637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百分率达73.16%。24份天麻种质样品间相似度分布于0.404 0~0.908 0,整个群体之间的相似程度差异较大。其中红天麻样品间的相似度在0.906 6~0.996 4,遗传差异较小;乌天麻、杂交天麻和绿天麻样品间的相似度分别在0.410 4~0.999 6、0.541 0~0.950 4和0.578 2,遗传差异较大。AMOVA分析结果显示,天麻变型内变异大于变型间变异,天麻各变型间有很大的遗传分化(FST=0.33,P<0.05)。另外,人工栽培对遗传分化有影响,但不显著。结论 SRAP分子标记方法得到的24份天麻样品多态性丰富,能有效地反映出天麻的遗传多样性。红杆天麻的遗传性状较为稳定,与其他变型间缺乏基因交流,遗传多样性匮乏;其他2个变型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21  不同居群草珊瑚的ITS序列分析及模式识别研究
    魏艺聪 陈莹 牛广俊 罗林泉 杨群雄 陈艺娟 梁一池
    2014, 45(20):2982-298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0.021
    [摘要](1384) [HTML](0) [PDF 794.80 K](1659)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居群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和金粟兰属5种近缘植物的核糖体基因内部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为草珊瑚鉴定和品种鉴别提供模式识别与思路。方法 采集不同产地的草珊瑚18份、金粟兰6份,所有样品提取总DNA,并对其ITS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并搜索GenBank数据库中收录的其他4种金粟兰属植物的ITS序列,运用ClustalX 2.1软件比较不同产地草珊瑚与其他金粟兰属植物的ITS序列差异,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草珊瑚样品不同居群间的ITS序列相似度达99%,其中位点总突变率ITS1(2.7%)>ITS2(1.4%),而与金粟兰属其他植物相比,位点总突变率ITS2(20.3%~22.7%)>ITS1(15.9%~18.3%)。聚类分析表明18个不同种群的草珊瑚居群间变异极小,且与金粟兰属5种近缘植物具有显著差异的聚类识别。结论 草珊瑚ITS1与ITS2分别为不同居群间及与不同属近缘植物间比较有效的鉴别序列,具有较多个特异性信息位点的草珊瑚ITS序列用于鉴别金粟兰属5种近缘植物,具显著差异的聚类识别,是草珊瑚和金粟兰属近缘植物鉴定和品种鉴别的有效分子标记。
    22  不同生长时期丹皮的品质评价
    武嫚 肖超妮 张欢 张亚军 于洁 郑晓晖
    2014, 45(20):2987-299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0.022
    [摘要](1550) [HTML](0) [PDF 826.23 K](1978)
    摘要:
    目的 运用植物代谢组学方法对一年、二年和三年生长时期的丹皮提取液进行分析,评价丹皮的品质。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技术与代谢组学方法相结合用于寻找丹皮中与生长时期相关的代谢物。结果 根据准分子离子和二级质谱信息共归属了丹皮中的46种代谢物,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的丹皮存在明显差异,发现了与生长时期相关的13种重要代谢物。一年生长期丹皮中苹果酸和没食子酸的量较高,表明丹皮在生长初期需要大量的能量物质以及合成复杂次生代谢物的原料;在二年和三年生长期丹皮中,丹皮酚以及一类结构相似的单萜苷类活性成分的含量不断增加,由此推断三年生长期内,丹皮的生长期越长其品质越好。结论 本研究为不同生长时期丹皮的品质评价提供依据,而且证实基于HPLC-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药品质评价方法。
    23  不同种质金银花中有机酸类及苷类成分的测定
    沈娟 崔培超 王永香 张桥 李家春 毕宇安 王振中 萧伟
    2014, 45(20):2993-299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0.023
    [摘要](1368) [HTML](0) [PDF 735.28 K](1610)
    摘要: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种质资源金银花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3, 4-二咖啡酰奎尼酸、3, 5-二咖啡酰奎尼酸和4, 5-二咖啡酰奎尼酸等7种有机酸及断氧马钱子苷的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为phenomene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0.1% 磷酸溶液和甲醇采用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5 nm,体积流量0.8 mL/min。结果 金银花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3, 4-二咖啡酰奎尼酸、3, 5-二咖啡酰奎尼酸和4, 5-二咖啡酰奎尼酸及断氧马钱子苷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1%、99.05%、99.01%、98.71%、98.79%、98.82%、98.89%、99.16%,RSD分别为0.56%、0.37%、0.93%、1.11%、0.90%、0.87%、0.71%、1.04%。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不同种质金银花中7种有机酸及断氧马钱子苷的定量测定。
    24  西松烷型大环二萜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任晋 苏亚伦
    2014, 45(20):2997-300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0.024
    [摘要](1998) [HTML](0) [PDF 858.20 K](2834)
    摘要:
    西松烷型二萜类化合物是一大类结构新颖、特殊且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目前分离得到的西松烷型二萜在结构上可分为异丙基型,五元、六元、七元、八元内酯环型,开环型,降碳型等类型,具有较好的细胞毒性和抗肿瘤活性。综述了2007年以来发现的193个新的西松烷类化合物的结构及生物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开发该类化合物提供依据。
    25  基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活性成分筛选的现状和问题
    黄财顺 向诚 李宝才 孔靓 王怀基
    2014, 45(20):3009-301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0.025
    [摘要](1667) [HTML](0) [PDF 1.04 M](2590)
    摘要:
    为了探讨基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活性成分筛选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查阅了2003—2013年关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共涉及88个复方或单味药;共检测到血中移行成分970个,其中原型成分582个,代谢产物388个;鉴定结构的原型成分270个,占入血原型成分的46.4%;鉴定结构的代谢产物为37个,占代谢产物的9.53%;80.37%的被鉴定结构的原型成分有活性报道。基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活性成分筛选有快速、准确、低成本、易操作、应用面广等优点,是一种高效的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方法。但该方法应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用现状还存在研究不规范、不系统、不深入、国际和产业推广度低等问题。
    26  西红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王平 童应鹏 陶露霞 邵云东 刘晓平
    2014, 45(20):3015-302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0.026
    [摘要](2311) [HTML](0) [PDF 821.39 K](2651)
    摘要:
    西红花主产于伊朗、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印度、中国、日本等国家,可用于食品染料和香料。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西红花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目前国内外已经从西红花中分离得到了100多种化合物,主要有萜类、黄酮类、蒽醌类等,并具有治疗精神类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学习记忆障碍、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胃溃疡、脂肪肝以及抗癫痫、抗惊厥等多种活性。系统总结了西红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为西红花的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27  甘遂生物学、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赵雪艳 蔡霞 胡正海
    2014, 45(20):3029-303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0.027
    [摘要](1998) [HTML](0) [PDF 752.70 K](1941)
    摘要:
    甘遂Euphorbia kansui为我国传统中药,常用于治疗水肿、腹水等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甘遂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在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方面陆续有新的发现。针对甘遂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甘遂以后的研究及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28  单性结实的分子研究进展
    涂冬萍 马小军 莫长明 潘丽梅 冯世鑫 黄杰
    2014, 45(20):3034-304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0.028
    [摘要](1906) [HTML](0) [PDF 731.14 K](2043)
    摘要:
    单性结实是人们获得无籽果实的有效途径之一,刺激性单性结实和单性结实品种的获得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基因单性结实植株具有可稳定遗传、结实率高、品质高、无畸形果、无籽果实等优势。针对单性结实的相关基因和蛋白进行综述,为转基因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