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45卷第17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药物制法对中成药解表功效的影响分析
    郑琴 喻进 薛鑫 熊文海 岳鹏飞 胡鹏翼 伍振峰 杨明
    2014, 45(17):2427-243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7.001
    [摘要](1859) [HTML](0) [PDF 852.94 K](2136)
    摘要:
    解表中成药具有发汗、解表、透疹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表证。解表中成药制剂品种繁多、工艺各异,一些处方相同、功效相近的解表中成药,在制法和质量标准上却存在较大差异,这必然对其功效有一定的影响。从《新编国家中成药》第2版和《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含挥发油的解表类中成药的情况、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现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挥发油对解表药解表功效的重要性、制法对解表作用的重要影响,并在中医药“方-证-剂”对应的中药制剂指导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方-证-制-剂-质”对应指导中成药组方、制备和质量控制的指导思想,以期对现代中成药复方制剂的研究、开发和再评价具有一定的启示。
    2  水忍冬藤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姚彩云 缪剑华 蒲祖怡 李汉浠 黄健 吴庆华 宋志军
    2014, 45(17):2431-243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7.002
    [摘要](1941) [HTML](0) [PDF 816.33 K](1890)
    摘要:
    目的 研究水忍冬Lonicera dasystyla藤茎的活性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ODS反相柱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等分析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首次从水忍冬藤茎醇提浸膏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氢芝麻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1)、异阿魏酸(2)、对甲氧基香豆酸(3)、山柰酚-7-O-(2”-E-对香豆酰基)-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灰毡毛忍冬皂苷乙(5)、马钱子苷(6)、山柰酚(7)、合金欢素(8)、槲皮素(9)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二氢芝麻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根据文献报道,化合物5、6为该属植物的特征成分;化合物2~4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这些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为研究水忍冬藤茎的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对该植物的化学分类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  黎药荔花鼻窦炎处方中1个新的酚苷类化合物
    董琳 李艳梅 王金辉 刘明生
    2014, 45(17):2437-243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7.003
    [摘要](1255) [HTML](0) [PDF 804.61 K](2288)
    摘要:
    目的 研究黎药荔花鼻窦炎处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手段分离化合物,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考察化合物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NO的影响。结果 从荔花鼻窦炎处方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尖瓣海莲苷A-4-甲醚(1)、尖瓣海莲苷C(2)。化合物1在50 μmol/L时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NO有轻微的抑制作用。结论 化合物1为1个新的酚苷类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荔花鼻窦炎处方中分离得到,尖瓣海莲苷A-4-甲醚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4  东北铁线莲地上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王威 刘小红 高华 张英华 李相成 范美玲 董方言
    2014, 45(17):2440-244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7.004
    [摘要](2074) [HTML](0) [PDF 1.06 M](2148)
    摘要:
    目的 研究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技术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东北铁线莲地上部位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表松脂醇(1)、(+)-松脂醇(2)、(-)-表丁香树脂醇(3)、(+)-梣皮树脂醇(4)、(+)-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5)、(+)-丁香树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6)、(+)-表丁香树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7)、罗汉松脂素(8)、(+)-珍珠花环木脂素(9)、(+)-异落叶松脂素(10)、(7R, 8R)-4, 7, 9, 9'-四羟基-3, 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1)、(7R, 8S)-4, 7, 9, 9'-四羟基-3, 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2)、(7S, 8R)-二氢脱氢双松柏醇(13)、木犀草素(14)、3”-O-(2'''-甲基丁酰基) 异当药苷(15)、2”-O-(2'''-甲基丁酰基) 异当药苷(16)、6”-O-(2'''-甲基丁酰基) 异当药苷(17)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地上部位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4、7~9、11、12、15~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5  弯管列当的化学成分研究
    杨美珍 王晓琴 李超
    2014, 45(17):2447-245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7.005
    [摘要](2381) [HTML](0) [PDF 803.43 K](2242)
    摘要:
    目的 研究列当科药用植物弯管列当Orobanche cernu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大孔树脂、硅胶、MCI、SephadexLH-20等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弯管列当全草70%乙醇提取物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中8个为苯乙醇苷类:阿克苷(1)、campneoside II(2)、crenatoside(3)、campneoside I(4)、isocrenatoside(5)、异阿克苷(6)、leucosceptoside A(7)和肉苁蓉苷F(8);3个为木脂素类: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9)、连翘脂素-4'-O-β-D-葡萄糖苷(10)和isoeucommin A(11);1个为甾醇类: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12)结论 化合物7和12为首次从列当科植物中分离得到;4、7、9~12为首次从列当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4、6~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6  紫椴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马微微 刘奂 孟思彤 穆立蔷 王振月
    2014, 45(17):2453-245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7.006
    [摘要](1835) [HTML](0) [PDF 795.26 K](1921)
    摘要:
    目的 研究椴树科椴树属植物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 干燥花序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采用理化分析及NMR、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紫椴花70%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蒙花苷(1)、异槲皮苷(2)、槲皮素(3)、紫云英苷(4)、银椴苷(5)、5, 7, 4'-三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6)、香豌豆酚(7)、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8)、木栓酮(9)、β-谷甾醇(10)、原儿茶酸(11)、茶碱(12)、咖啡因(13)、棕榈醇(14)结论 化合物1~5、7、8、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椴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7  吉林产玛咖的化学成分研究
    郑茜 张庆贺 卢丹 冷雷 李平亚 刘金平
    2014, 45(17):2457-246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7.007
    [摘要](1973) [HTML](0) [PDF 790.94 K](2019)
    摘要:
    目的 研究吉林产玛咖Lepidium meyenii干燥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玛咖根茎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甲基-3-羟基苯乙酰胺(1)N-苄基十八碳酰胺(2)、苯乙酰胺(3)、苯甲胺(4)、3-甲氧基苯乙酸(5)、苯乙酸(6)、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7)、烟酸(8)、3, 4-二羟基甲酸甲酯(9)、腺苷(10)L-缬氨酸(11)、胡萝卜苷(12)、β-谷甾醇(13)结论 化合物1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6、9为首次从独行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2为首次从玛咖中分离得到。
    8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柚皮素自微乳给药系统
    王章姐 胡容峰 王国凯 程卉
    2014, 45(17):2461-246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7.008
    [摘要](1875) [HTML](0) [PDF 1.19 M](1747)
    摘要:
    目的 优化柚皮素自微乳给药系统处方。方法 通过测定柚皮素在各辅料中的溶解度,利用伪三元相图初步筛选柚皮素自微乳给药系统组分;以柚皮素在不同自微乳处方中的载药量和粒径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确定最佳处方。结果 柚皮素自微乳最佳处方选择油酸乙酯为油相,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PEG 400为助乳化剂,比例为14.02:44.36:30,最佳处方中载药量为347.167 mg/g,粒径为38.21 nm。结论 应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柚皮素自微乳给药系统是有效可行的。
    9  口服葛根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的制备及其4种成分释放度考察
    孟祥平 周群 王治平 樊化 王一飞
    2014, 45(17):2467-247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7.009
    [摘要](1953) [HTML](0) [PDF 982.40 K](2026)
    摘要:
    目的 制备口服葛根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并考察其主要有效成分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释放度。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葛根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以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制备冻干粉,以人工胃液(pH 1.2)为溶出介质,考察葛根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中4种有效成分的释放度。结果 正交试验优选制备工艺:脂质-表面活性剂比例及用量为2:1及2.0%、葛根总黄酮用量2.5%、150 MPa均质15次,并制备葛根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其粒径、多分散指数及Zeta电位分别为(517.1±10.3)nm、0.484±0.210及(-21.91±2.03)mV。葛根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中4种有效成分的释放速率显著低于其物理混合物,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结论 葛根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制备方法简便,能显著延缓主要有效成分的释放速率,有望成为葛根总黄酮的新型纳米给药系统。
    10  喷雾干燥法制备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干粉吸入剂及其表征
    李纳 汤丹丹 王丽雯 徐晓玉 张继芬
    2014, 45(17):2475-248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7.010
    [摘要](1349) [HTML](0) [PDF 7.04 M](2067)
    摘要:
    目的 制备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干粉吸入剂,探讨其用于肺部吸入给药的可行性。方法 以姜黄素为模型药物,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考察工艺因素对微球载药量、流动性、吸湿性、空气动力学径和体外沉积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微球进行表征。结果 磷脂与壳聚糖的比例对微球性质有很大影响。优化的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为表面光滑的完整球形,载药量为(11.79±0.82)%,空气动力学径为(3.93±0.53)μm,体外肺部沉积率可达(59.36±5.17)%,排空率为(98.55±0.60)%。微球吸湿性小但流动性较差。DSC和XRD显示,姜黄素在磷脂复合物微球中的存在状态并非游离态而是保持了与磷脂的复合状态。结论 喷雾干燥法制备的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有望用于肺部吸入给药。
    11  蚂蟥酶解工艺研究
    孙雪 袁瑞娟 赵智婕 詹雪艳 王雄飞 段天璇
    2014, 45(17):2482-248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7.011
    [摘要](1563) [HTML](0) [PDF 905.80 K](1921)
    摘要:
    目的 确定蚂蟥的最佳酶解工艺。方法 选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3种抗凝活性指标,以外翻肠囊实验筛选蚂蟥酶解物在肠吸收前后最佳活性测定指标。采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复合酶(先胃蛋白酶后胰蛋白酶)对蚂蟥进行酶解,以筛选得到的最佳活性指标考察酶的种类、酶底比、酶解时间以及酶解温度对蚂蟥酶解工艺的影响。结果 TT是测定蚂蟥酶解物抗凝活性的最佳指标,采用胰蛋白酶对蚂蟥酶解可获得高活性的酶解产物,最佳的酶解条件为温度73℃,酶底比10%,酶解时间8 h。结论 TT作为抗凝指标进行酶解工艺考察,可反映整个凝血过程,结果更可靠,且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所优选的酶解工艺简单可行,可为蚂蟥合理提取提供依据。
    12  HPLC-ELSD法测定疲王颗粒中人参皂苷Rg1、Re、Rb1
    涂禾 李希 冯建安 冯光富
    2014, 45(17):2487-248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7.012
    [摘要](1544) [HTML](0) [PDF 915.22 K](1878)
    摘要:
    目的 建立疲王颗粒中人参皂苷Rg1、Re、Rb1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0~20 min,20%乙腈;20~35 min,20%~30%乙腈;35~55 min,30%乙腈;55~56 min,30%~45%乙腈;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25℃;ELSD漂移管温度100℃,气体流量3 L/min。结果 人参皂苷Rg1、Re、Rb1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25.44~470.40 μg/mL(r=0.999 6)、88.96~333.60 μg/mL(r=0.999 2)、157.12~589.20 μg/mL(r=0.999 5),其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27%(RSD为1.713%,n=9)、101.29%(RSD为1.220%,n=9)、101.00%(RSD为1.668%,n=9)。结论 该方法测定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作为疲王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13  吴茱萸汤外翻肠囊吸收成分与原药中各成分相关关系研究
    许永崧 潘学强 龚慕辛 贺蕊 卢旭然 尚雅文
    2014, 45(17):2490-249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7.013
    [摘要](1761) [HTML](0) [PDF 1.17 M](1650)
    摘要:
    目的 研究吴茱萸汤中9种成分的量对其自身吸收进入外翻肠囊成分量的影响,以指导吴茱萸汤改善偏头痛模型鼠指标的样品的调配。方法 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获取10种吴茱萸汤吸收样品,以HPLC-DAD对吴茱萸汤及外翻肠囊吸收样品中9种成分进行定量、半定量,得到各成分在吴茱萸汤中的量以及在肠囊中的累积吸收量。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对吴茱萸汤中各成分的量及总体吸收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柠檬黄素-3-O-β-D-葡萄糖苷、人参皂苷Rg1、6-姜辣素、吴茱萸苦素在吴茱萸汤中质量浓度越高,吸收入肠囊的总量越多;而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则相反。成分之间对吸收的相互影响关系十分复杂。结论 在根据吸收谱-效相关分析结果调配吴茱萸汤样品时,应考虑成分吸收的相互影响关系以达到较佳疗效。
    14  甘草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途径研究
    董世奇 樊慧蓉 李全胜 魏广力 刘万卉 司端运
    2014, 45(17):2499-250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7.014
    [摘要](2067) [HTML](0) [PDF 1.17 M](2225)
    摘要:
    目的 研究甘草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途径。方法 大鼠ig给予甘草苷300 mg/kg后,收集胆汁、尿液、粪便和血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离子阱串联质谱(HPLC-QTRAP-MS)技术分析甘草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途径。结果 共检测到除原形药物外的9个代谢产物,提示甘草苷在大鼠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为脱葡萄糖基反应生成甘草素及甘草素的脱氢氧化以及葡糖醛酸化和硫酸化。结论 甘草苷在大鼠体内经历了广泛的I相和II相代谢。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主要代谢产物相对生成量百分比,甘草苷ig给药后在大鼠胆汁、尿、粪和血浆中的主要代谢产物为甘草素、甘草素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及其硫酸结合物。
    15  鳖甲药材指纹图谱与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
    肖云芝 于超 刘朝勇 万露 徐平华 韩晋 袁海龙
    2014, 45(17):2506-251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7.015
    [摘要](1458) [HTML](0) [PDF 1.02 M](2521)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鳖甲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与其抗纤维化作用的谱效关系,揭示鳖甲药材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药效成分组”。方法 HPLC-DAD法测定了12个产地鳖甲药材样品,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进行评价,建立了共有模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以LX-2肝星状细胞为模型研究其对肝细胞的抑制效果,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谱效相关性。结果 12个产地鳖甲药材HPLC指纹图谱中共有7个特征共有峰,其中峰2、5与LX-2肝星状细胞抑制效果(A值)的相关性呈现中等程度相关,峰4的相关性最强。由PCA可知,峰4的量对鳖甲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结论 12个产地鳖甲药材对LX-2肝星状细胞均有抑制作用,HPLC指纹图谱与其抗纤维化作用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控制鳖甲药材内在质量提供参考。
    16  红景天苷通过NF-κB/TGF-β1信号通路抑制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实验研究
    郑明昱 金哲悟 朴红梅 齐鹏 门继光 延光海
    2014, 45(17):2511-251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7.016
    [摘要](1731) [HTML](0) [PDF 3.51 M](2040)
    摘要:
    目的 探讨红景天苷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及核因子-κB(NF-κB)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40只清洁级雌性BABL/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红景天苷低剂量组、红景天苷高剂量组。以卵蛋白(OVA)致敏、激发制备小鼠哮喘模型,在末次激发24 h后取小鼠左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PAS染色、Masson染色;取右肺组织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IL)-4、IL-5、IL-13水平以及TGF-β1 mRNA、蛋白和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小鼠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IL-4、IL-5、IL-13水平增高;肺组织TGF-β1 mRNA、蛋白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0.01)。红景天苷组与模型组比较,小鼠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IL-4、IL-5、IL-13水平,TGF-β1 mRNA、蛋白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不同剂量红景天苷组间上述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景天苷可抑制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发生,其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TGF-β1信号通路而实现的。
    17  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抗炎镇痛活性比较研究
    马毅敏 李娜 刘承伟 曹亮 丁岗 王振中 萧伟
    2014, 45(17):2517-252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7.017
    [摘要](1786) [HTML](0) [PDF 777.52 K](2221)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板蓝根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 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检测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考察其抗炎活性;采用醋酸扭体法及热水缩尾法2种动物模型考察板蓝根提取物的镇痛活性。结果 板蓝根水洗及30%、50%、70%乙醇提取4个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活性,其中抗炎的有效部位集中在50%、70%乙醇提取部位;镇痛的有效部位集中在水洗部位以及70%乙醇提取部位。结论 板蓝根的不同提取部位均具有抗炎、镇痛活性,板蓝根70%乙醇提取部位在抗炎、镇痛活性上均显示出较强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PGE2及TNF-α释放有关。
    18  坤泰胶囊对女性子宫切除术后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
    李木子
    2014, 45(17):2522-252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7.018
    [摘要](1291) [HTML](0) [PDF 678.53 K](1791)
    摘要:
    目的 观察坤泰胶囊对女性子宫切除术后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方法 收集125例因子宫良性病变而行子宫全切术的病例资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术后1个月开始口服坤泰胶囊,每次4粒,3次/d;对照组术后一个月开始口服安慰剂,每次4粒,3次/d;两组术后避免使用任何影响卵巢功能的药物。服药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Kupperman评分,观察患者出现围绝经期的症状及时间,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3个月检测患者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结果 服药3个月后,治疗组围绝经期综合症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雌激素水平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坤泰胶囊可有效改善子宫切除术患者围绝经期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19  珠子参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王薇 刘超 崔九成 宋小妹 梅其炳 岳正刚
    2014, 45(17):2525-252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7.019
    [摘要](1167) [HTML](0) [PDF 742.25 K](2434)
    摘要:
    目的 研究珠子参Panax japonicas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通过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研究3个主要产地珠子参的19个样本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 13条ISSR引物扩增出181条带,其中有166条呈现多态性,占91.71%,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0.60~0.83。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一致,将源于同一地区的珠子参样本聚在一起,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结论 珠子参样本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种质间的亲缘关系和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
    20  人参β-actin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侯双利 韩梅 刘翠晶 杨利民
    2014, 45(17):2530-253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7.020
    [摘要](1831) [HTML](0) [PDF 1.07 M](3233)
    摘要:
    目的 建立人参β-actin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 方法 根据GenBank上其他高等植物β-actin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将从人参中PCR扩增得到的β-actin基因克隆到pMD20-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经1/10梯度稀释后用于制定标准曲线,并进行反应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 结果 该方法检测β-actin基因的最低拷贝数为43 拷贝/μL,在较广的范围内(43~4.3×107拷贝/μL)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5 3);熔解曲线分析显示扩增产物为特异性单峰,其Tm值为(84.51±0.01)℃;5个不同浓度对照品组内试验变异系数为0.58%~2.79%,组间试验变异系数为2.61%~4.41%。结论 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高通量及重复性强等优点,为β-actin基因作为内参基因进行人参功能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21  腐胺对白桦悬浮细胞蔗糖代谢和三萜积累影响的初步研究
    刘英甜 周文洋 孙菲菲 王京京 詹亚光 范桂枝
    2014, 45(17):2534-254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7.021
    [摘要](1977) [HTML](0) [PDF 740.29 K](1582)
    摘要:
    目的 研究外源腐胺对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悬浮细胞中蔗糖代谢与三萜积累间的关系。方法 在白桦悬浮细胞的生长末期添加0.1、1、5 mmol/L腐胺,采用比色法分析白桦悬浮细胞内蔗糖,果糖和葡萄糖量、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以及三萜量。为进一步明确腐胺与蔗糖对白桦三萜积累的关系,分析蔗糖(5、10、20、40 g/L)和1 mol/L腐胺+5~40 g/L蔗糖处理对白桦三萜的影响。结果 腐胺处理提高了白桦悬浮细胞内蔗糖量,而降低了培养液中的蔗糖量。其中,5 mmol/L腐胺处理6 h时增加幅度最大,比对照增加了169.41%。与蔗糖相比,腐胺对细胞内外果糖和葡萄糖量的影响程度较小,除了处理6 h细胞内的果糖和葡萄糖增加外,其余处理时间细胞内的果糖和葡萄糖量基本呈降低趋势。除5 mmol/L腐胺降低了蔗糖合成酶活性外,腐胺处理增加了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的活性。5~40 g/L蔗糖处理12 h后,悬浮细胞中的三萜量呈增加趋势,其中20 g/L蔗糖处理时增加幅度最大,比对照增加了52.16%。1 mmol/L腐胺分别与不同浓度蔗糖共同处理后,除腐胺与5 g/L蔗糖共同处理三萜量比单独腐胺增加27.37%外,其他处理均降低了三萜的积累。结论 腐胺处理诱导了白桦悬浮细胞中蔗糖的合成和三萜的积累,同时推测腐胺诱导的蔗糖在一定程度上介导了三萜的积累。
    22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怀地黄遗传转化研究
    王丰青 田云鹤 谢彩侠 杜家方 李烜桢 张留记 何华勤 张重义
    2014, 45(17):2541-254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7.022
    [摘要](2143) [HTML](0) [PDF 21.32 M](4588)
    摘要:
    目的 研究适于怀地黄Rehmannia glutinousa遗传转化的激素质量浓度和潮霉素质量浓度。方法 以地黄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以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进行转化,分析了潮霉素和乙酰丁香酮(AS)对抗性愈伤诱导率和再生芽分化效率的影响。结果 潮霉素的质量浓度对抗性愈伤和抗性芽的产生影响很大,影响抗性愈伤诱导的临界质量浓度为9 mg/L,影响抗性芽分化的临界质量浓度为6 mg/L,适宜于进行地黄遗传转化的质量浓度为12 mg/L。侵染培养基和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100 μmol/L的AS可以极显著提高转化效率。PCR扩增和β-葡萄糖苷酶(GUS)染色结果表明,外源基因成功整合到地黄基因组中。结论 建立了有效的怀地黄稳定遗传转化再生体系,为地黄的分子生药学研究和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23  五指毛桃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研究
    李林轩 吴庆华 蔡锦源 林伟 韦坤华
    2014, 45(17):2547-255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7.023
    [摘要](1850) [HTML](0) [PDF 997.79 K](3242)
    摘要:
    目的 采用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培养五指毛桃种苗,为人工种植提供种源。方法 采用五指毛桃叶片作外植体,以MS和1/2 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设计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多因素组合(6-BA、NAA、2, 4-D、IAA、KT和IBA)对五指毛桃初代诱导、不定芽分化和诱导生根的影响。结果 不定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3 mg/L NAA,外植体经20 d诱导培养,可分化形成不定芽72个;MS+1.0 mg/L 6-BA+0.3 mg/L IAA+0.3 mg/L KT最利于不定芽继代增殖,增殖倍数6.67;1/2 MS+1.0 mg/L IBA+0.3 mg/L NAA最适于诱导生根获得再生植株,生根率100%;宜移栽于泥炭-珍珠岩(1:1)的基质上,成活率为93%。结论 此途径繁殖速度快、再生率高,能为栽培五指毛桃提供大量种苗。
    24  银杏叶中双黄酮成分的提取与测定
    李冰 胡高升 胡玲玲 李赫宇 贾景明
    2014, 45(17):2552-255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7.024
    [摘要](2026) [HTML](0) [PDF 705.37 K](6226)
    摘要:
    目的 分离纯化银杏Ginkgo biloba叶中的双黄酮类成分,考察银杏叶变黄前后黄酮类成分质量分数的变化。方法 从自然脱落的银杏叶中提取分离双黄酮类成分,对其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部位进行了分离,通过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液相方法对目标成分进行制备,采用HPLC法对银杏叶中的双黄酮进行了测定。结果 分离的4个化合物分别为去甲银杏双黄酮、银杏双黄酮、异银杏双黄酮和金松双黄酮。对变黄前后银杏叶中4种双黄酮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自然黄叶前3周内,银杏叶中双黄酮量逐渐降低,质量分数差别达30%左右。结论 HPLC法可用作银杏叶中双黄酮的测定,方法简便、可靠,能用于银杏叶的质量控制。同时,制备条件可对快速制备双黄酮对照品提供依据。
    25  紫金龙属生物碱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曹愿 高晶 高小力 郑姣 王景 屠鹏飞 柴兴云
    2014, 45(17):2556-256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7.025
    [摘要](1641) [HTML](0) [PDF 946.95 K](3027)
    摘要:
    紫金龙为罂粟科紫金龙属植物的根,是云南省多个地区,尤其是白族地区的传统药物。生物碱是该属植物的主要和特征性成分,具有调节心血管系统、镇痛、解痉、保肝、抗缺氧、抗疟等活性。对紫金龙属植物的传统药用价值、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归纳,以期为罂粟科紫金龙属植物生物碱的系统研究与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26  三七化学成分的研究历程和概况
    夏鹏国 张顺仓 梁宗锁 齐志鸿
    2014, 45(17):2564-257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7.026
    [摘要](2723) [HTML](0) [PDF 932.45 K](5254)
    摘要:
    三七Panax notoginseng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在我国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作为一种名贵中药,具有化瘀止血、消肿止痛等功效。三七复杂的化学成分是其良好功效的基础。目前已从三七中发现了百余种化合物,其中有效成分以皂苷类成分和三七素为主。对三七中皂苷类和非皂苷类成分的研究历程和概况进行了综述,并根据不同化合物的特点,探讨了各类化合物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三七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27  丹参素保护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王冰瑶 吴晓燕 樊官伟
    2014, 45(17):2571-257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7.027
    [摘要](1896) [HTML](0) [PDF 870.73 K](3189)
    摘要: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丹参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应用历史,广泛用于治疗冠状动脉心脏疾病、心肌梗死、血液循环疾病等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丹参的主要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肿瘤、神经保护、心肌保护、提高免疫力等。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药理作用机制也逐渐清晰,分别从抗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抗心肌梗死、抗动脉粥样硬化、抗高血脂、抗高血压、保护内皮细胞等方面对丹参素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丹参素在临床中的应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8  石斛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宋广青 刘新民 王琼 刘靖
    2014, 45(17):2576-258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7.028
    [摘要](2059) [HTML](0) [PDF 907.03 K](3623)
    摘要:
    石斛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在日常保健和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近年来,国内外对石斛属植物组织培养、种植栽培、品质鉴定、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为该中药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依据。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主要对石斛抗氧化、抗炎、降血糖和调血脂4个方面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