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44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中药制药装备技术升级的政策、现状与途径分析
    杨 明,伍振峰,王雅琪,王 芳,胡鹏翼,岳鹏飞,郑 琴
    2013, 44(3):247-25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3.001
    [摘要](1593) [HTML](0) [PDF 316.37 K](2880)
    摘要:
    中药制药装备技术升级问题是影响中药行业节能、减排以及保障中药制剂质量的关键问题。现代制药工程技术的应用及新学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药制药装备水平的提高。但长期以来,我国中药制药装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众多企业的制药装备仍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其能耗高、污染大、效率低,严重制约着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影响中药制药装备发展的瓶颈问题、国家相关政策导向及发展趋势;探讨中药制药装备技术升级的可能途径和新方法,助推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以力求实现中药制药过程的低碳和环境友好,同时保证中药制剂安全、有效及质量稳定。
    2  毛酸浆宿萼的化学成分研究(I)
    杨 蒙,陈 重,李笑然,许琼明,杨世林
    2013, 44(3):253-25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3.002
    [摘要](2214) [HTML](0) [PDF 479.54 K](2172)
    摘要:
    目的 研究毛酸浆Physalis pubescens干燥宿萼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 6, 11-三甲基-3-羟基-1, 6(E), 10-十二碳三烯-8-O-β-D-葡萄糖苷(1)、3′, 5-二羟基-3, 7, 4′-三甲氧基黄酮(2)、山柰酚-3-O-β-D-槐糖苷(3)、山柰酚-3-O-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β-D-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5)、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6)、银杏内酯A(7)、银杏内酯B(8)、3, 7, 4′-三甲氧基杨梅黄酮(9)。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毛酸浆苷A,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3  裸蒴中的一个新苯酚衍生物
    何达海,肖世基,李金蓉,顾玉诚,丁立生,周 燕
    2013, 44(3):257-25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3.003
    [摘要](1562) [HTML](0) [PDF 565.44 K](2483)
    摘要:
    目的 研究我国特有属药用植物裸蒴Gymnotheca chin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分离纯化,以波谱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从裸蒴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一个苯酚衍生物,鉴定为 (7R)-苯甲酸-7-对羟苯基-乙二醇-8-单酯。结论 该苯酚衍生物为首次报道的新化合物,命名为裸蒴酚甲。
    4  厚朴叶中具血管活性作用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杨竹雅,卫莹芳,周志宏,马晓霞
    2013, 44(3):260-26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3.004
    [摘要](1985) [HTML](0) [PDF 470.50 K](3125)
    摘要:
    目的 研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干燥叶中具血管活性作用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现代色谱技术对厚朴叶中具有血管活性部位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厚朴叶中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厚朴酚(1)、厚朴醛B(2)、台湾擦木酚(3)、丁香脂素(4)、4, 4′, 5-三羟基-1, 1′-双-2-丙烯基联苯(5)、落叶松脂素(6)、(7S, 8R) syringoylglycerol(7)、松柏苷(8)、苄基-β-D-阿洛糖苷(9)、阿福豆苷(10)、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1)、南酸枣苷(12)、5, 7-二羟基色原酮-7-O-β-D-葡萄糖苷(13)、erigeside C(14)、tachioside(15)、尿嘧啶苷(16)。结论 化合物5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9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5  枸杞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冯美玲,王书芳,张兴贤
    2013, 44(3):265-26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3.005
    [摘要](3091) [HTML](0) [PDF 476.81 K](5172)
    摘要:
    目的 研究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的果实枸杞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谱学(UV、MS、1H-NMR、13C-NMR)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中包括6个酚酸类成分:原儿茶酸(1)、二氢异阿魏酸(2)、咖啡酸(3)、顺式对羟基肉桂酸(4)、反式对羟基肉桂酸(5)、反式肉桂酸(6);3个香豆素类成分:莨菪亭(7)、异莨菪亭(8)、七叶内酯(9);2个吡咯衍生物:4-[formyl-5-(hydroxymethyl)-1H-pyrrol- 1-yl] butanoic acid(10)、4-[formyl-5-(methoxymethyl)-1H-pyrrol-1-yl] butanoic acid(11);以及对羟基苯乙酮(12)。结论 除化合物357外,其余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48912为首次从枸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6  彝药日本琵琶甲虫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
    晏永明,董小萍,李 艳,程永现
    2013, 44(3):269-27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3.006
    [摘要](2192) [HTML](0) [PDF 449.58 K](2155)
    摘要:
    目的 研究日本琵琶甲虫Blaps japonensis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法对日本琵琶甲虫的5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采用MTT法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 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乙酰基多巴胺(1)、(?)-N-acetylnoradrenaline(2)、1, 4- diacetamidobutane(3)、N, N′-pentane-1, 5-diyldiacetamide(4)、(1H-indol-3-yl) oxoacetamide(5)、吲哚酸(6)、吲哚醛(7)、deoxyuridine(8)和胸苷(9)。细胞毒活性筛选表明,化合物6对HL-60、SMMC-7721、A-549、MCF-7和SW480细胞株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昆虫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对化合物2的核磁共振波谱数据进行了归属。
    7  刺苋的化学成分研究
    李 洁,陈全成,林 挺,徐 阳,黄学敏,邹秀红,陈海峰
    2013, 44(3):272-27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3.007
    [摘要](1878) [HTML](0) [PDF 481.07 K](1949)
    摘要:
    目的 研究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草醛(1)、丁香醛(2)、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对羟基苯甲醛(5)、2-羟基苯并噻唑(6)、丁香脂素(7)、hydroxydihydrobovolide(8)、黑麦草内酯(9)、蚱蜢酮(10)、棕榈酸甘油酯(11)、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12)、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13)、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苷(14)、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15)、芦丁(16)。结论 化合物11214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8  眼用小檗碱白蛋白纳米粒温敏原位凝胶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娄 杰,贾运涛,田 睿,周燕萍,谷萌辉,张良珂
    2013, 44(3):277-28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3.008
    [摘要](1653) [HTML](0) [PDF 478.19 K](2410)
    摘要:
    目的 制备眼用温敏型小檗碱白蛋白纳米粒原位凝胶(Ber-BSA-NPs-Gel),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以泊洛沙姆407(F127)和泊洛沙姆188(F68)为凝胶基质,以凝胶胶凝温度为考察指标对处方进行优化;去溶剂化法制备小檗碱白蛋白纳米粒(Ber-BSA-NPs),冷溶法制备Ber-BSA-NPs-Gel;使用NDJ—1型黏度计测定凝胶黏度;以模拟泪液为释放介质、UV法考察凝胶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经过处方优化,确定原位凝胶基质的处方为26% F127和4% F68,优化处方在30.9 ℃为自由流动的液体,经泪液稀释后在34.2 ℃能够发生相变形成凝胶。体外释放结果表明Ber-BSA-NPs-Gel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结论 制备得到的眼用温敏凝胶符合眼部应用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9  地龙β-环糊精包合除味工艺研究
    王 昶,魏文峰,张树明,王伟明
    2013, 44(3):282-28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3.009
    [摘要](1867) [HTML](0) [PDF 515.58 K](2218)
    摘要:
    目的 制备地龙β-环糊精包合物,改善其溶解性及去除不良气味。方法 以次黄嘌呤为指标,考察β-环糊精加入比例、温度及时间对包合工艺的影响,并进行包合物口感满意度及溶解性检测。结果 地龙(生药)-β-环糊精的比例为15∶1,70 ℃下超声处理60 min,次黄嘌呤平均包合率为80.31%,口感满意度为90%以上,溶解度有较大改善。结论 地龙β-环糊精包合工艺可行,并可有效解决地龙不良气味问题。
    10  正交试验法优选桑白皮蜜炙工艺
    李 群,王 瑾,张会敏
    2013, 44(3):286-29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3.010
    [摘要](1478) [HTML](0) [PDF 469.17 K](2948)
    摘要:
    目的 优选桑白皮最佳蜜炙工艺。方法 以传统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总黄酮量、东莨菪内酯量)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 正交试验,对蜜与水比例、闷润时间、炒制温度及炒制时间4个因素进行考察。结果 桑白皮最佳蜜炙工艺为取炼蜜25 g加入37.5 g沸水稀释,淋入100 g桑白皮净制饮片拌匀,闷润60 min,置炒制容器内,240 ℃炒制18 min,取出晾凉。结论 优选出的蜜炙工艺设计合理、结果可靠,为规范蜜桑白皮饮片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11  白芍-甘草药对不同配伍比例提取物中有效成分溶出规律的研究
    李 妍,杨燕云,张振秋,谢剑琳,王 美
    2013, 44(3):291-29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3.011
    [摘要](1596) [HTML](0) [PDF 498.75 K](2917)
    摘要:
    目的 通过建立RP-HPLC法测定白芍-甘草药对中12种有效成分,并用此方法探讨有效成分随白芍-甘草配比变化的溶出规律。方法 采用Dikma Technologies-C18色谱柱(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5 min,5%~10% A;5~10 min,10%~12% A;10~15 min,12%~14% A;15~20 min,14%~16% A;20~25 min,16%~18% A;25~30 min,18%~20% A;30~40 min,20%~25% A;40~50 min,25%~40% A;50~62 min,40%~55% A;62~72 min,55%~70% A;72~85 min,70%~55% A;85~95 min,55%~5% A,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7 nm(0~13 min)、258 nm(13~17 min)、230 nm(17~27 min)、276 nm(27~32 min)、230 nm(32~42 min)、360 nm(42~46 min)、276 nm(46~50 min)、230 nm(50~53 min)、275 nm(53~55 min)、250 nm(55~95 min),柱温30 ℃。结果 在所观察的白芍-甘草的9个配伍比例(0∶1、0.3∶1、0.6∶1、1∶1、2∶1、3∶1、4∶1、5∶1、1∶0)中,以1∶1、3∶1组有效成分溶出量最高,另外0.6∶1组也较高。结论 以现代研究方法证实了张仲景《伤寒论》芍甘汤中配伍比例1∶1的科学性,也进一步从有效成分上证实了现代临床经典比例3∶1配伍的合理性。
    12  辅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硬脂酸作为辣椒素透皮凝胶基质的研究
    陈小云,张振海,胡 琴,蒋艳荣,贾晓斌
    2013, 44(3):296-3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3.012
    [摘要](1277) [HTML](0) [PDF 486.78 K](2337)
    摘要:
    目的 评价辅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硬脂酸(HPMC-硬脂酸)作为辣椒素透皮凝胶基质的适用性,并对制剂处方进行优化。方法 以HPMC-硬脂酸为基质制备了辣椒素透皮凝胶,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对基质处方进行优化,并考察其体外经皮渗透性能和稳定性。结果 所制备的凝胶为白色半透明胶体,正交试验筛选出的优化处方组成为1% HPMC-硬脂酸、15%丙二醇、10%甘油,辣椒素12 h累积渗透量为275.45 μg/cm2结论 以HPMC-硬脂酸为基质制备的辣椒素凝胶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经皮渗透性能,有望成为辣椒素的新型透皮给药制剂。
    13  HPLC同时测定银黄颗粒中7种有机酸及4种黄酮类成分
    杨世艳,何 兵,张 燕
    2013, 44(3):301-30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3.013
    [摘要](1523) [HTML](0) [PDF 525.31 K](1642)
    摘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银黄颗粒中7种有机酸类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和异绿原酸A、B、C)和4种黄酮类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及汉黄芩素)的HPLC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AkzoNobel 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分段变波长测定;柱温30 ℃;体积流量1.0 mL/min。结果 11种成分的线性关系均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的RSD均低于2%,加样回收率为97.35%~99.23%。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银黄颗粒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14  HPLC法测定不同主产地莪术饮片中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和β-榄香烯
    毛春芹,陆兔林,姜国非,苏 桃,蔡宝昌
    2013, 44(3):305-30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3.014
    [摘要](1459) [HTML](0) [PDF 939.60 K](1807)
    摘要:
    目的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莪术饮片中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和β-榄香烯的量,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固定相为依利特Hypersil ODS柱(250 mm×4.6 mm,5 μm);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25 ℃;检测波长214 nm;进样量10 μL。结果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得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β-榄香烯分别在8~264、7~214、2~52、8~253 μg/mL时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98.0%、98.2%、97.3%,RSD分别为2.9%、1.5%、2.0%、2.7%。结论 该方法准确、灵敏,可作为不同产地莪术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主产地莪术饮片中4种成分的量差异较大,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区分。
    15  灰毡毛忍冬与忍冬的主要药效学比较研究
    侯 敏,唐 清,张小娜,李 烨,徐晓玉
    2013, 44(3):309-31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3.015
    [摘要](1852) [HTML](0) [PDF 549.96 K](1661)
    摘要:
    目的 研究灰毡毛忍冬的主要药效,并与忍冬相关药效进行比较。方法 通过测定灰毡毛忍冬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研究其对6种常见致病菌的抗菌作用;采用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和大鼠棉球植入致肉芽肿等实验,研究其抗炎作用;采用酵母粉致热大鼠模型,研究其解热作用;通过测定大鼠白细胞数和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器官质量及碳粒廓清实验,研究其免疫作用,并与忍冬进行比较。结果 灰毡毛忍冬对6种常见致病菌具有显著的抑菌和杀菌作用,MIC为7.8~62.8 mg/mL,MBC≥250 mg/mL;灰毡毛忍冬(10 g/kg)能显著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大鼠足肿胀度和减少肉芽组织的增生,有抑制小鼠耳肿胀和降低发热大鼠体温的趋势,显著提高小鼠脏器指数、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α),有增加大鼠白细胞数的趋势。灰毡毛忍冬与忍冬的上述药效学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灰毡毛忍冬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和解热的趋势,能增强动物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作用强度与忍冬相当。
    16  少腹逐瘀汤对布洛芬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及代谢产物的影响
    宿树兰,崔文霞,段金廒,尚尔鑫,钱大玮,唐于平
    2013, 44(3):315-32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3.016
    [摘要](1814) [HTML](0) [PDF 601.17 K](3460)
    摘要:
    目的 揭示少腹逐瘀汤(SZD)对布洛芬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及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DAD法定量分析SZD与布洛芬合用后布洛芬药动学参数的变化;采用UHPLC-QTOF-MS联用方法,利用碰撞能量梯度(MSE)和质量亏损过滤(MDF)技术,对SZD与布洛芬合用后布洛芬在血浆、尿液、粪便中的代谢产物变化进行研究。结果 单独给予布洛芬其在大鼠体内吸收较快,0.5 h达峰,与不同剂量SZD合用后,tmax均延长(P<0.01),Cmax均为下降趋势,但与布洛芬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布洛芬与临床等效量的SZD合用后,AUC显著增高(P<0.05),提示其生物利用度提高,表观清除率降低;与5倍临床剂量的SZD合用后,t1/2z显著降低(P<0.05)。服药2 h后,布洛芬与不同剂量SZD合用后其血药浓度下降均较布洛芬组缓慢。布洛芬单用时其代谢产物主要为2′-羟基布洛芬、2′-羟基布洛芬-葡萄糖醛酸苷、2′-羧基布洛芬和布洛芬-葡萄糖醛酸苷;与SZD合用后,在血浆、尿液、粪便中共发现17个布洛芬的代谢物,其中粪便中存在羟基化产物、降解产物、乙酰化产物、羟基硫酸化产物等;血浆中存在去甲基化产物、羟基化产物、乙酰化产物以及硫酸酯化产物等;尿液中代谢产物除半胱氨酸共价结合物外与布洛芬单用时一致。结论 布洛芬与SZD合用后,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发生变化,且该变化与SZD的剂量存在一定关系,为二者临床联合用药及进一步揭示其药效变化与机制提供了一定参考。
    17  香椿子正丁醇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保护作用
    袁 成,陈 超,游 艳,付 灿,李 浩,潘 娜,何 治
    2013, 44(3):323-32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3.017
    [摘要](1492) [HTML](0) [PDF 516.48 K](2296)
    摘要:
    目的 探讨香椿子正丁醇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致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媒对照组,香椿子正丁醇提取物低、高剂量(20、30 mg/kg)组,阿司匹林(10 mg/kg)阳性对照组,各给药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第8天以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后,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判断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伊文思蓝法观察血脑屏障通透性,分光光度法测定胃肠组织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香椿子正丁醇提取物可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损伤(P<0.05)、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P<0.05);减少胃和小肠组织MDA和NO的生成(P<0.05),抑制SOD、GSH-Px活性升高(P<0.05)。结论 香椿子正丁醇提取物通过抗氧化应激效应对脑缺血再灌注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挥保护作用。
    18  聚乙二醇化葛根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刘新义,李健和,向大雄,易利丹,胡雄彬,叶祖光
    2013, 44(3):327-33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3.018
    [摘要](1803) [HTML](0) [PDF 527.88 K](1996)
    摘要: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PEG)化葛根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 假手术组,MIRI模型组,葛根素注射剂(20 mg/kg)对照组,PEG化葛根素低、中、高剂量(244、488、976 mg/kg)组。阻断大鼠升主动脉造成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造成大鼠MIRI模型,在结扎后5 min各给药组尾iv给药。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情况,再灌注结束后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二醛(MDA)水平,并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葛根素注射剂和PEG化葛根素均具有抗心律失常,降低血清中CK、LDH、AST和MDA水平的作用,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其中PEG化葛根素中、高剂量组的药效明显强于葛根素注射剂组。结论 PEG化葛根素对大鼠MIRI引起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19  罗汉果甜苷对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及肝纤维化相关基因的影响
    王 勤,王 巍,龙 颖,夏 星,覃洪含,唐慧勤,王志萍,潘为高
    2013, 44(3):331-33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3.019
    [摘要](1701) [HTML](0) [PDF 737.17 K](2896)
    摘要:
    目的 研究罗汉果甜苷含药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的毒性以及对细胞增殖与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 以罗汉果甜苷含药血清干预HSC-T6,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罗汉果甜苷含药血清对HSC-T6的细胞毒性;MTT法检测其对HSC-T6生长的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HSC-T6中I型胶原(Col-I)、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mRNA表达。结果 罗汉果甜苷含药血清对HSC-T6无特异毒性,罗汉果甜苷含药血清体积分数为20%、10%时可显著抑制HSC-T6的增殖(P<0.05、0.01),并对Col-I、TGF-β1及TIMP-1 mRNA表达均表现显著抑制作用(P<0.05、0.01)。结论 罗汉果甜苷含药血清对HSC-T6细胞无特异毒性,对HSC-T6细胞增殖、Col-I有抑制作用,促进细胞外基质(ECM)降解,这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部分作用机制。
    20  蚁参蠲痹胶囊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李海然,张 欣,丁 静,胡 华,徐 山
    2013, 44(3):335-33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3.020
    [摘要](1600) [HTML](0) [PDF 505.15 K](2124)
    摘要:
    目的 观察蚁参蠲痹胶囊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11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蚁参蠲痹胶囊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柳氮磺胺治疗,2个月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以及血清中关节炎相关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46%。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蚁参蠲痹胶囊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用药安全。
    21  滇重楼种子层积后脱落酸和赤霉素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
    徐文娟,李先恩,孙 鹏,周丽莉,孙同玉,祁建军
    2013, 44(3):338-34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3.021
    [摘要](2066) [HTML](0) [PDF 528.18 K](2788)
    摘要:
    目的 研究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相关的6个基因(NCEDCYP707AABI2PP2CGA20ox2GA20ox3)在滇重楼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的表达特点。方法 分别选取20层积和20转4层积处理后处于不同休眠解除阶段的滇重楼种子为材料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分析不同层积处理后6个基因在胚和胚乳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滇重楼种子层积过程中CYP707A、NCED、GA20ox2、GA20ox3和ABI2基因在胚和胚乳中表达有差异而PP2C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规律;CYP707A在低温层积后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高温层积尤其是在胚中而NCED、GA20ox2、GA20ox3和ABI2在高温和低温层积后均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且在胚中的表达水平高于胚乳中。结论 所筛选出的NCED、CYP707AABI2GA20ox2GA20ox3基因参与滇重楼种子休眠解除过程可以作为研究滇重楼种子休眠过程的重要基因。
    22  四倍体菘蓝基因组DNA甲基化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分析
    杨 飞,徐延浩
    2013, 44(3):344-34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3.022
    [摘要](1579) [HTML](0) [PDF 474.05 K](2181)
    摘要:
    目的 分析四倍体菘蓝Isatis indigotica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方法 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方法,对四倍体菘蓝基因组DNA的甲基化水平和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36对MSAP选择性引物进行扩增共得到1 733条清晰的条带。二倍体菘蓝基因组胞嘧啶甲基化水平为24.05%四倍体菘蓝基因组胞嘧啶甲基化水平为23.70%。检测到83个(4.86%)CCGG位点在四倍体菘蓝基因组中发生了DNA甲基化模式的改变其中37个(2.13%)位点发生了超甲基化36个(2.08%)位点发生了去甲基化。结论 二倍体和四倍体菘蓝在CCGG位点上存在胞嘧啶甲基化状态的改变。
    23  白芨愈伤组织诱导、增殖与分化研究
    石云平,赵志国,唐凤鸾,付传明,黄宁珍
    2013, 44(3):349-35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3.023
    [摘要](1864) [HTML](0) [PDF 4.11 M](3314)
    摘要:
    目的 建立白芨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分化再生体系。方法 以MS为基本培养基,应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和质量浓度配比,研究不同外植体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白芨愈伤组织形成、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白芨假鳞茎为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外植体;1.0 mg/L 6-苄氨基嘌呤(6-BA)与2.0 mg/L 2, 4-二氯苯氧乙酸(2, 4-D)组合不仅可诱导白芨愈伤组织形成,还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成芽。1.0 mg/L 6-BA与3.0 mg/L 2, 4-D的组合促进愈伤组织增殖,增殖系数为7.8;在分化培养基中附加0.5 mg/L噻二唑苯基脲(TDZ),可提高愈伤组织分化率。结论 白芨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 4-D 2.0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 4-D 3.0 mg/L;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 4-D 2.0 mg/L+TDZ 0.5 mg/L。
    24  驴皮药材RAPD分析方法建立及其与伪品马皮的鉴别
    田俊生,史碧云,张福生,李晓伟,耿伟华,杨 永,刘会来,秦雪梅
    2013, 44(3):354-35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3.024
    [摘要](2219) [HTML](0) [PDF 2.52 M](2012)
    摘要:
    目的 建立驴皮药材RAPD分析方法并用于伪品马皮的鉴别。方法 采用化学试剂盒法确定了驴皮药材中DNA提取的最佳条件采用L16(45) 正交设计方法针对Taq酶、Mg2+、dNTP、模板DNA、引物设计了5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了RAPD-PCR反应条件。结果 驴皮药材RAPD-PCR反应体系的最佳条件为25 μL反应体系中含有Taq酶1.5 U、Mg2+ 0.15 mmol/L、dNTP 0.25 mmol/L、模板DNA 1.5 μL、引物0.5 μmol/LPCR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37退火30 s72延伸1 min共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7 min。RAPD反应结果中300~400 bp处的条带可作为鉴别驴皮及其伪品的特异性条带。结论 所建立的RAPD分析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稳定性好、重现性高的特点可用于驴皮药材及其伪品马皮的鉴别。
    25  槲皮素甲基化衍生物的半合成及构效关系
    郭瑞霞,李力更,霍长虹,李 骘,史清文
    2013, 44(3):359-36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3.025
    [摘要](1742) [HTML](0) [PDF 732.49 K](2012)
    摘要: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且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活性。但是由于其脂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通过对槲皮素的结构进行修饰以期开发出活性更好、生物利用度更高的衍生物。对槲皮素不同位置甲基化衍生物的半合成方法进行了总结并简要介绍了其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
    26  白首乌研究现状
    彭蕴茹,丁永芳,李友宾,段金廒
    2013, 44(3):370-37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3.026
    [摘要](1561) [HTML](0) [PDF 456.51 K](2169)
    摘要:
    白首乌是传统补益类中药,有补肝肾、强筋骨、益精血、乌须发及延年益寿之功效。近年来,白首乌的抗肿瘤活性日益引起学者的关注,C21甾类成分被认为是其主要活性成分。现就白首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合理开发利用其药用资源提供依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