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44卷第20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废弃物的产生及其利用策略与资源化模式
    段金廒,宿树兰,郭 盛,钱大玮,尚尔鑫,周 卫,刘 培,唐于平,吴启南,丁安伟
    2013, 44(20):2787-279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0.001
    [摘要](1794) [HTML](0) [PDF 572.12 K](1673)
    摘要:
    中药废弃物资源化是一个涉及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等多个目标的连续过程,在其资源化过程中经济效益目标和环境效益目标之间的权衡及其动态演变特性与资源化模式密切相关。在对中药废弃物的产生、分类及其特点论述的基础上,探索性提出了“三大利用策略”,即传统“非药用部位”多途径利用策略、药材与饮片加工过程废弃物回收利用策略、中药资源深加工过程废弃物回收利用策略;“三类资源化模式”,即粗放低值资源化模式、转化增效资源化模式及精细高值资源化模式,以期为推动我国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引导和借鉴,为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领域推进和逐步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型循环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  薄荷化学成分的研究
    徐凌玉,李振麟,蔡芷辰,钱士辉
    2013, 44(20):2798-280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0.002
    [摘要](1884) [HTML](0) [PDF 469.16 K](1843)
    摘要:
    目的 对薄荷Mentha haplocalyx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薄荷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薄荷木酚素(1)、5-羟基-6, 7, 8, 4′-四甲氧基黄酮(2)、桦木酸(3)、橙皮素-7-O-β-D-葡萄糖苷(4)、龙胆酸-5-O-β-D-(6′-水杨酰基)-葡萄糖苷(5)、蒙花苷(6)、刺槐素(7)、5-羟基-6, 7, 8, 3′, 4′-五甲氧基黄酮(8)、5, 6, 4′-三羟基-7, 8-二甲氧基黄酮(9)、田蓟苷(10)、藿香苷(11)。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木酚素类化合物,命名为薄荷木酚素;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4为首次从唇形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为首次从薄荷属中分离得到。
    3  洋金花叶化学成分研究(I)
    杨炳友,李 婷,郭 瑞,王秋红,匡海学
    2013, 44(20):2803-280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0.003
    [摘要](1652) [HTML](0) [PDF 462.00 K](2149)
    摘要:
    目的 研究洋金花Datura metel 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乙醇提取洋金花叶,采用硅胶、AB-8大孔吸附树脂、ODS和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制备液相等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洋金花叶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aphthisoxazol A(1)、刺龙芽糖苷I(2)、L-色氨酸(3)、槲皮素3-O-2-(E-咖啡酸)-α-L-阿拉伯糖-(1→2)-β-D-吡喃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4)、正丁基-O-α-D-呋喃果糖苷(5)、金线莲碱(6)、二氢催吐萝芙木醇-O-β-D-葡萄糖苷(7)、(6S, 7E, 9S)-9-[(β-D-glucopyranosyl)-oxy] megastigma-4, 7-dien-3-one(8)、山柰酚-3, 7-二- O-β-D-吡喃葡萄糖苷(9)、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10)、槲皮素-7-O-葡萄糖苷(11)、(6S, 9R)-6-羟基-3-酮-α-紫罗兰醇-9-O-β-D-葡萄吡喃糖苷(12)、豆甾醇(13)、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14)。结论 化合物18为首次从茄科中分离得到。
    4  延龄草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II)
    张忠立,左月明,蔡妙婷,王彦彦
    2013, 44(20):2808-281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0.004
    [摘要](1042) [HTML](0) [PDF 446.40 K](1314)
    摘要:
    目的 研究延龄草Trillium tschonoskii根及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聚酰胺、反相硅胶C18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延龄草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用质谱、核磁等波谱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延龄草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蜕皮激素(1)、pinnatasterone(2)、polypodine B(3)、3-甲氧基-4-羟基-苯丙酸甲酯(4)、岷江百合苷A(5)、4-羟基苯甲酸(6)、香草醛(7)、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α-L-吡喃鼠李糖基 (1→2)]-O-β-D-吡喃葡萄糖苷(8)、重楼皂苷V(9)、重楼皂苷III(10)、延龄草苷A(11)、延龄草苷C(12)。结论 化合物1267910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1112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5  蓍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张锐泽,徐燕杰,熊 娟,胡金锋,杨国勋
    2013, 44(20):2812-281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0.005
    [摘要](1382) [HTML](0) [PDF 446.51 K](1597)
    摘要:
    目的 研究蓍草Achillea alpina 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多种柱色谱手段进行分离与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蓍草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木栓醇(1)、菠菜甾醇(2)、β-谷甾醇(3)、5, 6-epoxy-24(R)-methylcholesta-7, 22-dien-3β-ol(4)、β-胡萝卜苷(5)、schensianol A(6)、negunfurol(7)、(3S, 5S, 8R)-3, 5-dihydroxymegastigma-6, 7-dien-9-one(8)、saropeptate(9)、(+)-丁香脂素(10)、(±)-落叶松树脂醇(11)。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46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6  基于UPLC-PDA法逍遥散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物血清药物化学初探
    刘佳丽,杨 岚,崔 杰,郭秉荣,秦雪梅,高晓霞
    2013, 44(20):2816-282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0.006
    [摘要](1663) [HTML](0) [PDF 513.29 K](1687)
    摘要:
    目的 明确大鼠ig给予逍遥散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物(XYP-A)后血清中移行成分的归属与结构。方法 建立大鼠ig给予XYP-A后血清中移行成分的UPLC-PDA色谱分析方法。对全方石油醚萃取物及柴胡(红柴胡)、当归、白术各单方石油醚萃取物分别ig给予大鼠后血清样品色谱图进行比较,分析血清中移行成分的归属,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比较保留时间、UV扫描图并结合文献数据对其定性。结果 大鼠ig给予XYP-A后,血清中共检测到20个入血成分,其中12个为原形成分,分别来源于柴胡9个、当归2个、白术1个,另外8个为代谢产物,并指认了4个原形成分,分别为藁本内酯、白术内酯II、2, 8, 10-十五烷三烯-4, 6-二炔-1-醇和柴胡炔醇。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可行,血中检测到的20个移行成分很可能是逍遥散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为阐明该方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依据。
    7  基于体外溶出度与抗肝纤维化作用效应动力学的冬虫夏草粉碎度研究
    白金霞,韩 晋,戴 领,徐 和,申宝德,尹蓉莉,袁海龙
    2013, 44(20):2823-282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0.007
    [摘要](1111) [HTML](0) [PDF 552.05 K](1340)
    摘要:
    目的 从血清药理学的角度,结合体外溶出度实验,研究冬虫夏草用于抗肝纤维化最佳的粉碎度。方法 冬虫夏草粉碎后分别过100、150、200、300目筛,制成不同粉碎度的冬虫夏草粉样品,结合腺苷的体外溶出度实验,采用体外肝纤维化细胞模型,不同粉碎度的冬虫夏草粉大鼠ig给药后,以大鼠含药血清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为指标,采用效应动力学方法研究不同粉碎度的冬虫夏草粉对肝纤维化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粉碎度为200~300目冬虫夏草粉腺苷累积溶出度较好,冬虫夏草粉含药血清具有较好的抑制HSC-T6细胞增殖的作用,200~300目冬虫夏草粉含药血清对HSC-T6抑制的效应动力学曲线下面积较大。结论 基于体外溶出度与效应动力学的方法可用于冬虫夏草治疗肝纤维化的粉碎度研究,粉碎度以200~300目最优。
    8  抗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制备
    李 芳,赵 妮,王振中,秦爱建,萧 伟
    2013, 44(20):2828-283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0.008
    [摘要](1464) [HTML](0) [PDF 1.49 M](2156)
    摘要:
    目的 制备抗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方法 将银杏叶总蛋白进行二维电泳,取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并合成多肽。利用多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通过间接ELISA方法筛选抗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结果 5株单克隆抗体亚类鉴定均为IgM,轻链为Kappa链。Western blotting实验证实单抗均能与银杏叶蛋白反应。结论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快速检测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蛋白的方法建立奠定了基础。
    9  不同湿度环境下中药浸膏粉体吸湿动力学模型拟合优选
    朱诗竟,丁青龙,狄留庆,赵晓莉,王令充,祖 强
    2013, 44(20):2833-284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0.009
    [摘要](1203) [HTML](0) [PDF 873.42 K](1673)
    摘要:
    目的 筛选可以准确描述中药浸膏粉体吸湿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科学量化吸湿过程,为进一步研究通过中药浸膏粉体改变物理性质来控制吸湿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择5种模型分别对51种代表性中药浸膏粉体在低、中、高3种相对湿度(33%、57%、73.5%)环境下的吸湿速率曲线进行拟合,以拟合度相关系数(R2)、残差平方(RSS)、信息准则(AIC)值为评价指标,初步筛选拟合较优的动力学模型。结果 双指数模型和威布尔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中药浸膏粉体吸湿的动力学过程,但双指数模型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适用性较威布尔模型好。结论 双指数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中药浸膏粉体的吸湿动力学过程。
    10  黄芩苷-Eudragit L100-55肠溶固体分散体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评价
    严红梅,张振海,蒋艳荣,丁冬梅,孙 娥,贾晓斌
    2013, 44(20):2841-284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0.010
    [摘要](1327) [HTML](0) [PDF 622.31 K](1595)
    摘要:
    目的 拟制备黄芩苷-Eudragit L100-55肠溶固体分散体,考察黄芩苷肠溶制剂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黄芩苷-Eudragit L100-55 (EL) 肠溶固体分散体,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法(SEM)、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方法对其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体外释放性能进行考察。结果 DSC和XRD分析结果显示黄芩苷以无定形形式分散在固体分散体中,FTIR结果表明黄芩苷与EL之间存在非共价键作用。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表明,黄芩苷-EL比例达到1∶6时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黄芩苷在pH 1.2的稀盐酸溶液中2 h的释放量小于3%,在pH 6.8的磷酸缓冲液中,2 h累积溶出度达到90%以上。结论 所制备的肠溶固体分散体能够达到黄芩苷在人工肠液中的快速释放和增加局部药物浓度的目的,从而改善黄芩苷的口服吸收。
    11  熊果酸共晶固体分散体的体外特性研究
    祁 雯,施 斌,黄雄伟,奚之骏,姜嫣嫣,裴元英
    2013, 44(20):2845-285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0.011
    [摘要](1215) [HTML](0) [PDF 651.14 K](1604)
    摘要:
    目的 采用共晶与固体分散体技术相结合策略,筛选合适的载体材料制备熊果酸共晶的固体分散体,更进一步提高熊果酸的溶解度、溶出度,以更好地改善其生物利用度。方法 选择泊洛沙姆188(F68)、聚维酮S630(PVP-S630)、硬脂酸聚烃氧(40)(S40)和羟丙甲纤维素(HPMC)4种载体材料,采用溶剂法,分别将原药、熊果酸-哌嗪共晶(UA-PP)与不同载体制成固体分散体。测定溶解度,进行体外溶出实验,比较并评价熊果酸制成共晶和固体分散体后改善生物利用度的潜力。结果 熊果酸共晶和熊果酸固体分散体均能增加熊果酸的溶解度和溶出度。共晶制成固体分散体后能进一步提高熊果酸的溶解度,加快其体外溶出。结论 将熊果酸共晶制成固体分散体后其溶解度和溶出度显著优于熊果酸共晶和熊果酸固体分散体。
    12  大蒜硝黄膏中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体外经皮渗透实验研究
    马晓莉,曹松云,贾镜鸿,仇金龙
    2013, 44(20):2852-285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0.012
    [摘要](1187) [HTML](0) [PDF 561.71 K](1283)
    摘要:
    目的 研究大蒜硝黄膏中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体外透皮吸收特性,并考察不同赋形剂(醋、姜汁、植物油)和不同配伍对大黄透皮特性的影响。方法 以大黄中游离蒽醌类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为指标,采用体外透皮吸收实验法研究。结果 不同赋形剂和不同配伍条件下,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的透皮吸收均以零级动力学进行;以醋为赋形剂,各成分的8 h累积透过量和透皮速率均高于姜汁和植物油;不同配伍实验中,全方中各成分的8 h累积透过量和透皮速率最高,大黄芒硝配伍组略低,大黄大蒜配伍组次之,大黄组最低。结论 大蒜硝黄膏赋形剂以醋为最优,其次是姜汁,植物油最差。大蒜、芒硝对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的透皮吸收均有促进作用,芒硝的作用优于大蒜。
    13  细柱五加茎多糖闪式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免疫活性研究
    谢 霞,李 芝,黄玮超,叶惠煊,戴 玲,刘向前
    2013, 44(20):2859-286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0.013
    [摘要](1303) [HTML](0) [PDF 543.30 K](1552)
    摘要:
    目的 优化细柱五加茎多糖的闪式提取工艺,并研究其细胞毒性和免疫活性。方法 运用球面对称设计试验,综合考虑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3因素,优化细柱五加茎多糖的闪式提取工艺;对闪式提取法与回流、超声2种传统提取方法进行比较。通过体外试验对提取所得多糖的细胞毒性和免疫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 细柱五加茎多糖闪式提取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3.2,提取温度80 ℃,提取时间420 s。在此条件下,细柱五加茎中多糖提取率为0.78%,且优于回流和超声法提取所得多糖提取率。体外活性实验结果显示,细柱五加茎多糖质量浓度在10~20 μg/mL对RAW 264.7细胞无明显毒性,在10~40 μg/mL能够促进RAW 264.7细胞NO的分泌。结论 建立了稳定、简便的细柱五加茎多糖的闪式提取工艺方法, 初步研究了其多糖的免疫活性,为合理的开发细柱五加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14  芍药苷对H2O2诱导SH-SY5Y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郭春燕,罗 强,孙 黎,张丹参,张纪平
    2013, 44(20):2864-287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0.014
    [摘要](1361) [HTML](0) [PDF 957.13 K](3211)
    摘要:
    目的 研究芍药苷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人神经瘤母细胞(SH-SY5Y)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制备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相差显微镜观察SH-SY5Y细胞形态的变化;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2′, 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盐(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INT显色反应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的量;ELISA法检测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量;caspase-3催化特异性底物反应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00 μmol/L H2O2作用SH-SY5Y细胞24 h,使细胞存活力显著下降(P<0.01),细胞凋亡率上升(P<0.01),增殖指数(PI)降低(P<0.05),8-OHdG的量上升(P<0.01),LDH释放量和细胞内ROS量增加(P<0.01),caspase-3活性增强(P<0.01)。与H2O2损伤组相比,芍药苷终浓度为20~40 μmol/L,可浓度相关地减轻H2O2诱导的SH-SY5Y细胞上述指标的变化(P<0.05);芍药苷10 μmol/L组细胞PI、LDH和8-OHdG量未有明显改观,但能显著减轻H2O2诱导的SH-SY5Y细胞毒性、ROS和caspase-3活性(P<0.05)。结论 芍药苷对H2O2诱导SH-SY5Y细胞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清除ROS、减轻DNA氧化损伤、抑制细胞凋亡的caspase通路激活和调节细胞周期有关。
    15  川木香煨制前后药效成分在大鼠胃、小肠、结肠中吸收差异研究
    高 飞,傅超美,胡慧玲,王战国,彭 伟,卢君蓉,盛菲亚,毛 茜
    2013, 44(20):2872-287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0.015
    [摘要](1542) [HTML](0) [PDF 550.87 K](1286)
    摘要:
    目的 比较川木香煨制前后主要药效成分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在大鼠胃、小肠、结肠的吸收差异。方法 建立大鼠原位胃、小肠、结肠吸收灌注模型,HPLC-UV法测定给药后各灌注液中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和酚红的量,获取川木香煨制前后主要药效成分在胃、小肠、结肠中吸收动力学参数。结果 川木香生品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在大鼠胃和小肠中的每小时吸收百分率较煨制品高(P<0.05),川木香煨制品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在结肠中的每小时吸收百分率较生品高(P<0.01)。结论 川木香煨制品中药效成分在结肠中吸收速度高于生品。
    16  皂角刺总黄酮对肺癌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刘伟杰,杜钢军,李佳桓,王莹莹,刘迎辉,赵 贝,侯西栋
    2013, 44(20):2878-288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0.016
    [摘要](1248) [HTML](0) [PDF 846.71 K](1619)
    摘要:
    目的 探讨皂角刺总黄酮体内外对小鼠肺癌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不同质量浓度皂角刺总黄酮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Lewis肺癌细胞和L929胚肺成纤维细胞48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与黏附,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观察细胞连接通讯的功能。将小鼠分成模型组、槲皮素(100 mg/kg)阳性对照组、皂角刺总黄酮高和低剂量(100、30 mg/kg)组,每周2次、连续5周ip乌拉坦制备小鼠肺癌模型,ip乌拉坦1次后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10周,另设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肿瘤部位间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建立小鼠Lewis肺癌皮下移植模型和肺转移模型,实验设模型组、阿霉素(5 mg/kg)阳性对照组、皂角刺总黄酮高和低剂量组(100、30 mg/kg),模型建立后次日给药,连续给药3周,观察荷瘤小鼠存活时间。结果 皂角刺总黄酮可剂量相关性抑制体外培养的Lewis肺癌细胞增殖;降低Lewis肺癌细胞黏附,并以剂量相关方式促进Lewis肺癌细胞间连接通讯,但对L929胚肺成纤维细胞黏附无影响;对乌拉坦诱导小鼠肺癌有预防作用,增强Cx43的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对Lewis肺癌皮下肿瘤及实验性肺转移均具有剂量相关性抑制作用,能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结论 皂角刺总黄酮能增强细胞连接通讯,选择性预防和治疗肺癌,是潜在抗肿瘤药物。
    17  墓头回环烯醚萜酯提取部位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
    杨 波,王一奇,程汝滨,陈佳丽,张如松
    2013, 44(20):2884-288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0.017
    [摘要](1151) [HTML](0) [PDF 614.99 K](1335)
    摘要:
    目的 研究墓头回醋酸乙酯提取物环烯醚萜酯部位(PHEBB)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硅胶柱色谱法精制PHEBB;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PHEBB化学成分。MTT法检测PHEBB对人肿瘤细胞KB、COLO-205、SGC-7901的抑制活性。采用小鼠移植性瘤模型研究PHEBB对小鼠S180肉瘤、H22肝癌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免疫组化法研究PHEBB对肿瘤组织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PHEBB主要成分均为环烯醚萜酯类,主要有desacetylisovaltratum、isovaltrate acetoxyhydrin。体外实验结果显示,PHEBB对KB、COLO-205、SGC-7901等癌细胞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IC50在2.27~5.49 μg/mL。体内实验显示,PHEBB以60 mg/kg ip给予荷瘤小鼠,对S180肉瘤的抑制率为45.5%,对H22肝癌的抑制率为54.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PHEBB能上调小鼠H22肿瘤组织中Bax表达,下调Bcl-2表达,且能降低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结论 PHEBB抗肿瘤药效物质为环烯醚萜酯;其体内外均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且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微血管有关。
    18  辛芷鼻敏胶囊对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和鼻黏膜组织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杨 清,马冬均,姜孝芳,王宏伟,司红莉,高 丽
    2013, 44(20):2889-289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0.018
    [摘要](1014) [HTML](0) [PDF 1.32 M](1413)
    摘要:
    目的 探讨辛芷鼻敏胶囊对变应性鼻炎大鼠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3(IL-13)和鼻黏膜组织中的eotaxin、CCR3、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卵白蛋白制备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芷鼻敏胶囊(2.3 g/kg)组、鼻炎康(1.8 g/kg)阳性对照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0 d,另设对照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5、IL-13水平;用原位杂交(ISH)法半定量检测鼻黏膜中eotaxin、CCR3、STAT6基因的表达。结果 辛芷鼻敏胶囊组大鼠血清IL-5、IL-13水平和鼻黏膜中STAT6基因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及鼻炎康组(P<0.05)。结论 辛芷鼻敏胶囊可能通过下调STAT6基因表达,抑制大鼠变应性鼻炎发病过程中IL-5、IL-13的水平,达到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进而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的目的。
    19  醒脑静不同制剂给大鼠鼻单向灌流后龙脑和麝香酮吸收比较研究
    温 然,陆 洋,杨 冰,李慧云,赵雪姣,杜守颖
    2013, 44(20):2894-289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0.019
    [摘要](1083) [HTML](0) [PDF 522.87 K](1445)
    摘要:
    目的 比较醒脑静不同制剂给大鼠鼻单向灌流后其有效成分龙脑和麝香酮吸收特征。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鼻单向灌流模型,GC法测定灌流液中龙脑和麝香酮的量,比较醒脑静滴鼻液与醒脑静微乳中龙脑和麝香酮在大鼠鼻腔的吸收。结果醒脑静滴鼻液中龙脑吸收速率常数(Ka)为(1.00±0.02)min?1,醒脑静微乳中龙脑Ka为(0.76±0.03)min?1;醒脑静滴鼻液中麝香酮Ka为(0.76±0.02)min?1,醒脑静微乳中麝香酮Ka为(0.58±0.10)min?1结论 醒脑静滴鼻液中龙脑和麝香酮在鼻腔的吸收均较醒脑静微乳快。
    20  宁夏枸杞查耳酮合成酶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尚 洁,陈阿丽,潘伟志
    2013, 44(20):2898-290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0.020
    [摘要](1112) [HTML](0) [PDF 602.31 K](1602)
    摘要:
    目的 克隆宁夏枸杞类黄酮/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查耳酮合成酶(CHS,EC2.3.1.74)。方法 以宁夏枸杞为材料,利用同源克隆和RT-PCR技术得到1条CHS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该家族的cDNA 片段长为1 148 bp,编码382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168×104,等电点为6.22。氨基酸序列和结构分析显示CHS基因家族有一个活性位点,即查耳酮和二苯乙烯合成酶活性位点。宁夏枸杞CHS(LyCHS)蛋白很可能定位在细胞质。对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进行预测,发现LyCHS蛋白中无规则卷曲126个,α螺旋和β折叠分别为166和25个,延伸链65个。系统进化分析表明,LyCHS基因与马铃薯野生种、马铃薯、番茄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该基因已在GenBank上注册,基因序列登录号为JQ964237。结论 首次克隆了LyCHS基因片段,为研究其表达特性以及功能提供了基础。
    21  碎米桠及其近缘种的分子鉴定和亲缘关系研究
    夏 至,张红瑞,李贺敏,高致明
    2013, 44(20):2904-290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0.021
    [摘要](1204) [HTML](0) [PDF 490.55 K](1350)
    摘要:
    目的 构建碎米桠Isodon rubescens及其与近缘种之间系统发育关系,准确鉴别碎米桠及其近缘种。方法 提取碎米桠及其近缘种DNA,对核基因ITS片段和叶绿体基因psbA-trnH序列扩增和测序,计算物种种内、种间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采用最近距离、相似性搜索、构建Neighbor-joining(NJ)系统聚类树3种方法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ITS和psbA-trnH分子系统树支持碎米桠5个居群样本聚为一单系分支,支持率为94%和68%;其中,碎米桠与毛叶香茶菜、香茶菜和内折香茶菜聚在一支,支持率为70%和51%;溪黄草和显脉香茶菜构成姐妹群分支,支持率为81%和63%。碎米桠及其近缘种种间ITS和psbA-trnH序列的K2P遗传距离为0.007 08~0.072 61和0.008 06~0.024 76,均远大于碎米桠种内的遗传距离0~0.001 76和0~0.002 68。结论 碎米桠与毛叶香茶菜、香茶菜和内折香茶菜亲缘关系较近,溪黄草和显脉香茶菜亲缘关系最近。ITS和psbA-trnH序列可以准确鉴别碎米桠及其近缘种。
    22  北柴胡试管植株与种子植株生长发育性状比较
    郝建平,赵 瑒,高可青,周 琼,王 梅,赵玉臣
    2013, 44(20):2910-291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0.022
    [摘要](1407) [HTML](0) [PDF 487.81 K](1437)
    摘要:
    目的 对北柴胡移栽试管植株和种子植株不同生长时期的遗传参数进行分析、比较,为优质北柴胡育种方法的建立和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将试管植株移栽至大田中,将相同类型的种子播撒至大田中。第二年植株返青后标记并对分蘖数、分枝数、叶片数、叶长、叶宽、拔节数、节间距、茎粗和、株高、花序数等性状值定时进行测量,在种子成熟后采挖根并测量根长、根粗、根质量等药材性状指标。应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北柴胡移栽试管植株在不同生长期遗传参数的相对标准偏差均较小,植株整齐一致,个体差异小,遗传性状稳定;移栽试管植株在不同生长期各性状间的相关性与种子植株存在一定的差异;与种子植株相比,移栽试管植株的根产量和种子产量均具明显优势,药材性状和质量比较均一。结论 北柴胡移栽试管植株的植物学和生药学性状优于种子植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优良北柴胡种质选育的有效方法。
    23  腐胺与过氧化氢交互调控白桦三萜合成的初步研究
    马明媚,詹亚光,王晓东,孙美玲,范桂枝
    2013, 44(20):2916-292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0.023
    [摘要](1298) [HTML](0) [PDF 12.08 M](1252)
    摘要:
    目的 分析腐胺和过氧化氢调控白桦三萜合成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 在白桦悬浮细胞的生长末期添加1 mmol/L腐胺(Put)、0.1 mmol/L过氧化氢(H2O2)和40 μg/mL真菌诱导子,采用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显微镜分析白桦悬浮细胞中三萜量、多胺量和H2O2荧光强度变化。结果 1 mmol/L Put增加了细胞中H2O2的荧光强度和三萜量。0.1 mmol/L H2O2促进了三萜合成,却抑制了多胺中亚精胺(Spd)、精胺(Spm)的合成,而对Put无影响。Put与H2O2同时处理组,细胞中H2O2的荧光强度和多胺的量均介于Put与H2O2单独处理组之间,而三萜量却显著高于其单独处理组;进一步药理学实验分析发现,真菌诱导子与H2O2清除剂过氧化氢酶(CAT)处理后,细胞中的Put和Spd量比真菌诱导后增加了0.62%和16.05%,而对Spm无显著影响。真菌诱导子与多胺(Pas)合成抑制剂D-精氨酸(D-arg)处理组,细胞中的H2O2荧光强度比真菌诱导子处理组有所降低了;在真菌诱导子、CAT和D-arg同时处理下,细胞中的H2O2荧光强度、PAs量和三萜量均低于真菌诱导子与CAT或D-arg处理,但三萜量仍高于对照组。结论 Put与H2O2在促进白桦三萜合成中存在交互作用。
    24  锁阳种子质量评价与分级标准研究
    王 进,罗光宏,张文辉,张贵喜,颜 霞
    2013, 44(20):2923-292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0.024
    [摘要](1371) [HTML](0) [PDF 501.46 K](1554)
    摘要:
    目的 建立锁阳种子质量评价技术体系并制定锁阳种子质量分级标准。方法 应用体视显微镜、电子天平和离体胚培养法,对锁阳种子形态、千粒质量、胚率和生活力等进行测定,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出划分种子等级的主要指标和参考指标,运用标准差法制定锁阳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结果 种子长1.03~1.63 mm,宽为0.69~1.23 mm;种仁长0.61~1.05 mm,宽0.50~0.90 mm;种子形态指标之间极显著相关(P<0.01),形态指标与千粒质量之间显著相关(P<0.05),而与生活力和胚率相关性不显著(P>0.05),千粒质量与生活力和胚率不相关(P>0.05),但生活力和胚率极显著相关(P<0.01);生活力是锁阳种子质量分级的主要指标,净度、千粒质量和水分是种子质量分级的参考指标。结论 1级种子生活力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3%,千粒质量不低于0.8 g,含水量不高于8%;2级种子生活力95%~98%,净度不低于86%,千粒质量不低于0.7g,含水量不高于8%;3级种子生活力90%~95%,净度不低于80%,千粒质量不低于0.5 g,含水量不高于8%;达不到3级种子标准的为不合格种子。
    25  博落回中生物碱质谱裂解规律研究进展
    卿志星,程 辟,曾建国
    2013, 44(20):2929-293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0.025
    [摘要](1456) [HTML](0) [PDF 662.03 K](2126)
    摘要:
    博落回中生物碱的代谢途径可简化为:氨基酸→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四氢原小檗碱型生物碱(或者转化成阿朴芬类生物碱)→N-甲基-四氢原小檗碱型生物碱(或者转化成原小檗碱型生物碱)→普罗托品类生物碱→二氢苯并菲啶类生物碱→苯并菲啶类生物碱→苯并菲啶类生物碱二聚体。对博落回代谢途径中9类生物碱质谱裂解规律的总结,为利用质谱裂解方式初步确定生物碱的结构类型;利用LC-MS鉴定不同产地、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博落回中标识性生物碱;以博落回中生物碱为原料而开发的中兽药药动学以及药物残留的研究;解析博落回中微量生物碱的结构式以及对其他天然药物中同类生物碱的质谱研究提供参考。
    26  药用植物干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徐春明,王英英,庞高阳,李 丹
    2013, 44(20):2940-294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0.026
    [摘要](1592) [HTML](0) [PDF 413.83 K](3206)
    摘要:
    着重介绍了药用植物干细胞培养技术的建立方法及其在长期培养、悬浮培养、扩大培养及低温储藏方面较传统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优势,同时综述了药用植物干细胞培养技术在生产天然产物,开发药品、功能性食品和化妆品,建立主细胞库及基础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7  猫须草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任文辉,洪俪芳
    2013, 44(20):2946-295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0.027
    [摘要](2028) [HTML](0) [PDF 430.06 K](4126)
    摘要:
    猫须草Orthosiphon stamineus在热带和亚热带国家是民间一种重要的传统草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和萜类等。近年来,猫须草的药理作用得到广泛的研究,有降压、抗菌、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利尿、降血糖、调血脂、降低食欲及对肝、肾、胃肠和肾脏的保护作用。通过查阅整理近年研究文献资料,对其主要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猫须草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