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44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PK-PD结合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于中医药领域面临的挑战
    张忠亮,李 强,杜思邈,李秋芬,吕春明,张 宁
    2013, 44(2):121-12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2.001
    [摘要](2223) [HTML](0) [PDF 365.60 K](5344)
    摘要:
    药动学-药效动力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结合模型是研究药物剂量与药物效应之间定量关系的有效工具,能较客观地阐明“时间-血药浓度-效应”之间三维关系,对于制剂的研发、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用药优化及合理应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建立能体现中医药特色的PK-PD结合模型十分必要。针对PK-PD模型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趋势进行展望的同时对其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较系统的阐述,并就中药效应物质基础的确定、效应指标的选择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  芫花中瑞香烷型二萜原酸酯类化合物及其肿瘤细胞毒活性
    邵泽艳,商 倩,赵娜夏,张士俊,夏广萍,白秀秀,董虹玲,韩英梅
    2013, 44(2):128-13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2.002
    [摘要](1674) [HTML](0) [PDF 970.51 K](2568)
    摘要:
    目的 研究芫花Daphne genkwa中的瑞香烷型二萜原酸酯类成分及其肿瘤细胞毒活性。方法 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谱学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评价化合物对NCI-H1975肺癌细胞株和SK-BR-3乳腺癌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芫花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芫花酯甲(1)、芫花酯甲(2)、芫花酯丁(3)、芫花酯庚(4)、异芫花酯乙(5)、芫花酯乙(6)。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6对人乳腺癌SK-BR-3细胞株显示了较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217.1、172.6、170.2、809.4、83.7、61.6 nmol/L,而对肺癌NCI-H1975细胞株未显示细胞毒活性。
    3  余甘子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赵 琴,梁锐君,张玉洁,洪爱华,王一飞,岑颖洲
    2013, 44(2):133-13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2.003
    [摘要](1793) [HTML](0) [PDF 975.17 K](3324)
    摘要:
    目的 研究余甘子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用MS、IR、NMR等谱学技术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余甘子根部95%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 20-二氧代二降木栓烷(1)、羽扇豆醇(2)、β-谷甾醇(3)、豆甾醇(4)、胡萝卜苷(5)、4-O-甲基鞣花酸-3′-α-鼠李糖苷(6)、余甘酸(7)。结论 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余甘酮A,化合物26为首次从余甘子根部分离得到。
    4  三七茎叶皂苷酸水解产物中一个新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曹家庆,符 鹏,赵余庆
    2013, 44(2):137-14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2.004
    [摘要](1350) [HTML](0) [PDF 975.06 K](3053)
    摘要:
    目的 研究三七Panax notoginseng茎叶皂苷水解转化产物的化学成分,以期发现新的苷元。方法 三七茎叶皂苷酸水解产物通过硅胶、凝胶及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经谱学方法鉴定。结果 从三七茎叶皂苷水解产物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0(S)-3-甲氧基-人参二醇(1)、20(E)-达玛烷-20 (22)-烯-3β, 12β, 25-三醇(2)、20(R)-达玛烷-3β, 6α, 12β, 20, 25-五醇(3)、20(R)-达玛烷-3β, 12β, 20, 25-四醇(4)、拟人参皂苷-F11苷元(5)、20(S)-人参二醇(6)、20(S)-原人参二醇(7)。结论 化合物1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三七皂苷元MPD。
    5  红芪多糖HPS4-1A的化学结构特征研究及分子构象初步分析
    党子龙,刘小花,赵安娜,梁建娣,梁 瑾,刘子亨,封士兰
    2013, 44(2):141-14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2.005
    [摘要](1718) [HTML](0) [PDF 975.13 K](2463)
    摘要:
    目的 研究红芪多糖HPS4-1A的化学结构特征,并初步分析其构象。方法 红芪经水提醇沉法提取、Sevage法脱蛋白、H2O2脱色素、Sephadex G-200色谱柱分离纯化得到均一的红芪多糖HPS4-1A。以GC法、高效液相凝胶色谱(HPGC)法、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散射仪联用(GPC-MALLS)法、元素分析、苯酚硫酸法、Bradford法研究其理化性质;以GPC-MALLS法对其构象进行初步分析。采用甲基化、部分酸水解、以及NMR研究其连接方式、主链和支链结构及分支点状况。结果 HPS4-1A的绝对分子质量为7.386×104,相对分子质量6.68×105以上;由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2∶1∶2,主链骨架由1, 5、1, 3, 5连接的α-L-呋喃阿拉伯糖和1, 6、1, 2, 6连接的α-D-吡喃半乳糖组成,侧链分支点位于阿拉伯糖的3位与半乳糖的2位。侧链分支由1, 4、1, 4, 6-α-D-吡喃葡萄糖,1, 2、1, 2, 4-α-L-呋喃鼠李糖组成。主链末端连接主要是阿拉伯糖,并且连接在1, 5连接的阿拉伯糖的5位。侧链末端连接主要是葡萄糖,还有少量的阿拉伯糖。结论 HPS4-1A为一种新的中性红芪杂多糖,其构象为无规线团状,并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呈单分散性。
    6  异叶青兰的化学成分研究
    牛宝静,马柱坤,廖志新,纪兰菊,孙洪发
    2013, 44(2):147-15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2.006
    [摘要](1750) [HTML](0) [PDF 970.37 K](2179)
    摘要:
    目的 对藏药异叶青兰Dracocephalum heterophyll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多种柱色谱对其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异叶青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芫花素(1)、石吊兰素(2)、金合欢素(3)、科罗索酸(4)、乌发醇(5)、白桦脂醇(6)、β-香树脂醇(7)、2α, 3α-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8)、胡麻苷-6″-乙酸酯(9)、柯伊利素(10)、飞蓬苷C(11)、铁线莲素(12)、木犀草素-5-O-葡萄糖苷(13)、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苷(14)、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15)、马先蒿苷G(16)。结论 化合物3571014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12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7  冰片和熊去氧胆酸对黄芩苷角膜透过性的影响
    赵海南,李 琳,张 锐,李佳玮,张 倩,刘志东
    2013, 44(2):153-15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2.007
    [摘要](1547) [HTML](0) [PDF 2.73 M](1754)
    摘要:
    目的 研究冰片、熊去氧胆酸对黄芩苷离体角膜透过率的影响,探讨其在眼用制剂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离体角膜渗透技术考察不同质量浓度的冰片、熊去氧胆酸对黄芩苷角膜透过率的影响。结果 0.2 mg/mL的冰片使黄芩苷表观渗透系数(Papp)增加了1.36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0.3、0.4、0.5、0.7 mg/mL的冰片使黄芩苷Papp分别增加了1.35、1.43、1.51、3.47倍,0.2、0.3、0.4、0.5、0.7 mg/mL的熊去氧胆酸使黄芩苷Papp分别增加了1.19、2.25、1.24、0.35、0.68倍,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0.2、0.3、0.4、0.5、0.7 mg/mL的冰片、熊去氧胆酸能够显著增大黄芩苷的Papp,且对角膜无刺激性。
    8  叶酸修饰水飞蓟宾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对A549细胞抑制作用研究
    于 莲,杜 妍,田丽华,赵 岩,苏 瑾,孙维彤,平 洋,刘思佳,马丽娜
    2013, 44(2):158-16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2.008
    [摘要](1650) [HTML](0) [PDF 2.73 M](2379)
    摘要:
    目的 制备一种通过叶酸受体途径作用于肿瘤细胞的叶酸修饰水飞蓟宾固体脂质纳米粒(FA-SIL-SLN),考察FA-SIL-SLN对A549细胞抑制作用。方法 酰化反应合成膜材(FA-PEG3350-DSPE),采用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FA-SIL-SLN,并研究其理化性质。MTT法测定FA-SIL-SLN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合成了膜材FA-PEG3350-DSPE;制备的FA-SIL-SLN外观圆整、平均粒径为(103±21)nm,包封率为(90.73±0.33)%、载药量为(2.13±0.17)%,体外释药实验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阻滞细胞增殖。结论 本实验为叶酸介导的抗肿瘤给药系统研究提供了依据。
    9  附子-甘草配伍前后汤液中沉积物的化学组分对比研究
    章津铭,傅超美,何宇新,卢君蓉,高 飞,王继森,廖 婉
    2013, 44(2):165-16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2.009
    [摘要](1177) [HTML](0) [PDF 2.73 M](1579)
    摘要:
    目的 研究附子-甘草配伍前后汤液中沉积物的化学组成,以揭示附子-甘草配伍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对比分析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沉积物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量,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二阶光谱比较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沉积物的结构变化。结果 附子配伍甘草合煎过程中,附子中大量酯型生物碱被甘草成分复合而发生沉积,沉积物产生的机制初步确定为生物碱中叔胺N与甘草羧酸C=O发生缔合。结论 初步探析了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汤液中沉积物化学组分变化,有助于揭示附子-甘草配伍过程中化学组分变化及配伍作用机制。
    10  基于“组分结构”理论对不同厂家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类活性成分的对比研究
    刘 丹,贾晓斌,萧 伟
    2013, 44(2):170-17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2.010
    [摘要](1260) [HTML](0) [PDF 2.73 M](2260)
    摘要:
    目的 基于组分结构理论对不同厂家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类活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3种黄酮类成分;利用F检验考察7个厂家银杏叶提取物黄酮类成分相互间的显著性差异程度。结果 7个厂家(A~G)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中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的质量分数差异较大,其中E厂家样品中槲皮素质量分数最高,平均为6.933 1%;D和G两厂家的样品中槲皮素质量分数分别只为E厂家的56.52%、54.88%;A、B、C、F 4个厂家样品中槲皮素质量分数分别是E厂家的71.50%、69.99%、67.87%、63.34%。C厂家样品中山柰酚质量分数最高,平均为5.367 0%;而D、G两厂家样品中山柰酚质量分数分别只有C厂家的66.51%、66.82%;A、B、E、F 4个厂家样品中山柰酚质量分数分别是C厂家的90.90%、87.03%、67.14%、77.05%。D厂家样品中异鼠李素质量分数最高,平均为1.526 9%,而C、E两厂家样品中异鼠李素只有D厂家的40.88%、51.04%;A、B、F、G 4个厂家的异鼠李素质量分数分别是D厂家的70.69%、92.49%、82.49%、80.82%。结论 市场上银杏叶制剂疗效参差不齐,通过试验比较研究银杏叶提取物黄酮组分中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及其配比,发现存在显著性差异。
    11  壳聚糖对小儿咳喘灵原药提取液絮凝除杂效果研究
    孙 姣,秦 莉,李桂水,康 勇
    2013, 44(2):174-17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2.011
    [摘要](1279) [HTML](0) [PDF 2.73 M](2165)
    摘要:
    目的
    探索小儿咳喘灵原药提取液高效絮凝除杂工艺,更好地去除杂质,保留有效成分,提高药液的澄清度及其稳定性。方法 采用壳聚糖对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原药提取液进行絮凝处理,以有效成分绿原酸保留率、鞣质和蛋白质的去除率及药液浊度作为主要衡量指标,考察絮凝剂用量、絮凝温度、搅拌速度及搅拌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以期得到适宜的絮凝工艺条件。结果 确定了壳聚糖絮凝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原药提取液的最佳絮凝工艺为药液温度30 ℃,加入壳聚糖0.75 g/L,先在搅拌桨叶片顶端线速度为1.31 m/s的条件下快速搅拌120 s,再在0.26 m/s的速度下搅拌15 min,絮凝后的药液在分离因数为1 430条件下离心20 min,此时绿原酸的保留率为94.6%,鞣质和蛋白质的去除率分别为44.7%和51.6%,药液浊度为1.1 NTU。药液静置存放90 d后浊度仅为3.5 NTU,稳定性突出。与醇沉法相比,壳聚糖对于小儿咳喘灵原药提取液的絮凝除杂效果良好,有效成分绿原酸及多糖的保留率分别提高了6.3%和25.8%,鞣质去除率提高21.6%,药液的浊度仅是醇沉浊度的1/4,放置3个月药液浊度的上升幅度仅为醇沉法的1/5。结论 絮凝法可以用于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原药液的净化除杂工艺。
    12  六味地黄丸对照提取液的实验研究
    郝延军,赵晓笠,桑育黎,陈 婧
    2013, 44(2):180-18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2.012
    [摘要](1443) [HTML](0) [PDF 2.73 M](1380)
    摘要:
    目的 以六味地黄丸为研究对象,探索采用中成药对照提取液对中成药进行定量测定的质量控制新方法。方法 制备六味地黄丸对照提取液,确定HPLC色谱条件,对六味地黄丸提取物中5-羟甲基糠醛、莫诺苷、马钱苷、芍药苷和丹皮酚的量进行标定;并对该提取物进行3个月常温稳定性试验。结果 该色谱条件对5种成分的分离良好;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5种成分峰面积的RSD均小于1.5%。结论 采用中成药对照提取液对六味地黄丸进行质量控制方法可行;该方法可大大降低质量控制成本,更全面控制中成药的质量,为研究建立新的中成药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13  UPLC法同时测定金欣口服液中8种指标成分
    单进军,杜丽娜,徐建亚,徐 珊,狄留庆,汪受传
    2013, 44(2):183-18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2.013
    [摘要](1192) [HTML](0) [PDF 2.73 M](1521)
    摘要:
    目的 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金欣口服液中芥子碱硫氰酸盐、虎杖苷、野黄芩苷、白藜芦醇、黄芩苷、大黄素-8-O-β-葡萄糖苷、黄芩素、汉黄芩素8种指标成分的量。方法 采用UPLC法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体积流量0.4 mL/min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分别对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加样回收率进行考察。结果 被测定的8种指标成分分别在选定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9%~102%RSD均小于3.1%。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金欣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14  桑枝提取部位及其组合对巨噬细胞炎症介质的影响
    章丹丹,唐 宁,华晓东,卞 卡
    2013, 44(2):186-19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2.014
    [摘要](2285) [HTML](0) [PDF 10.64 M](12292)
    摘要:
    目的 研究桑枝不同提取部位及其配比对脂多糖(LPS)协同γ-干扰素(IFN-γ)刺激的巨噬细胞RAW264.7中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和大孔树脂富集的方法制备桑枝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部位I~IV。各提取部位及不同部位组合分别作用于细胞后,Griess法测定RAW264.7细胞亚硝酸盐的量;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三价铁还原抗氧化能力测试(FRAP)法测定细胞抗氧化能力;半定量PCR法测定炎症介质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炎症介质蛋白的表达。结果 桑枝4个提取部位中,I和II以剂量相关方式抑制细胞悬液中亚硝酸盐的量,IC50分别为145.23、152.14 mg/L。在I与II 3种配比(1∶1、1∶4、4∶1)组合中,1∶1配比时抑制细胞上清液中亚硝酸盐量的IC50值最低,为110.31 mg/L,且对细胞活力具有保护作用。与模型组相比,I和II在200 mg/L时显著下调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诱生型NO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核因子-κB(NF-κB)基因表达水平(P<0.05、0.01),同时上调血红素加氧酶(HO-1)和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PPAR-γ)基因表达水平(P<0.05),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P<0.05),且抑制ERK蛋白的磷酸化(P<0.05)。I和II(1∶1)组合对COX-2、IL-1β、HO-1、NF-κB、PPAR-γ的表达有一定的协同调控效果。结论 提取部位I和II是桑枝抗炎的活性部位,其部分通过NF-κB和ERK/MAPK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炎症介质的表达,其1∶1配比组合对炎症中某些靶点均有较好的协同调控作用,抗炎效果更佳。
    15  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人参多糖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魏 强,李 静,刘 艺,赵 亮,夏 菁,游智梅,李丹阳,陈地龙
    2013, 44(2):193-19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2.015
    [摘要](1258) [HTML](0) [PDF 10.64 M](1968)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参多糖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K562细胞分成对照组和人参多糖组,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人参多糖组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人参多糖0.4 g/L。各组细胞培养48 h后,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K562细胞凋亡情况;RT-PCR检测细胞p38、JNK基因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中p-p38、p-JNK蛋白表达,测定Caspase-3的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p38、JNK、p-p38、p-JNK、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人参多糖组K562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出现明显的细胞核固缩现象,K562细胞p38 mRNA与JNK mRNA明显增多。免疫荧光检测显示,p-p38、p-JNK、cleaved Caspase-3表达明显增强且向胞核转移;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人参多糖组K562细胞p38、JNK总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p-p38、p-JNK、cleaved Caspase-3有增加的趋势(P<0.05)。结论 人参多糖能促进K562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MAPK信号传导通路实现的。
    16  雷公藤甲素脂质体透皮制剂对II型胶原诱发的关节炎的影响
    李瀚旻,兰少波,常明向
    2013, 44(2):199-20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2.016
    [摘要](3880) [HTML](0) [PDF 10.64 M](36698)
    摘要:
    目的 观察雷公藤甲素脂质体透皮制剂对II型胶原诱发的关节炎(CIA)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 制备CIA小鼠模型。造模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片剂对照组、雷公藤甲素脂质体透皮制剂(简称透皮制剂)高、中、低剂量(200、100、50 mg/kg)组。免疫组化法计数滑膜血管翳数目;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尿素氮(BUN)水平;观察小鼠心、肝、肾、胃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透皮制剂高剂量组和雷公藤片剂组滑膜增生血管翳数量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片剂组小鼠血清ALT和BUN水平显著升高(P<0.01);透皮制剂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ALT和BUN水平较雷公藤片剂组显著降低(P<0.01)。雷公藤片剂组小鼠显示明显的心、肝、肾、胃细胞及组织损伤;透皮制剂高剂量组小鼠心、肝、肾、胃均未发现明显的病理改变。结论 雷公藤甲素脂质体透皮制剂高剂量和雷公藤片剂均具有抗CIA的作用;雷公藤甲素脂质体透皮制剂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与口服给药的作用相当,且明显减少大剂量口服给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17  去甲斑蝥素增强马法兰抗骨髓瘤作用机制研究
    吕鸿雁,郝京生,胡晓东,孟建波,杜恒飞,张金巧
    2013, 44(2):203-20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2.017
    [摘要](1694) [HTML](0) [PDF 10.64 M](6510)
    摘要:
    目的 研究去甲斑蝥素联合马法兰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去甲斑蝥素单独或联合马法兰给药后,MTT法观察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66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NF-κB抑制因子IκBα、磷酸化IκBα(p-IκBα)、survivin、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制备多发性骨髓瘤小鼠模型,观察去甲斑蝥素及其与马法兰联合给药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去甲斑蝥素能增强马法兰的细胞毒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与马法兰单独给药组比较,联合给药组使U266细胞核NF-κB P65和胞浆p-IκBα的表达量分别由1.13±0.08、0.83±0.08降至0.26±0.02、0.090±0.002;马法兰对IκBα的表达无影响,但去甲斑蝥素能促进IκBα的表达,二者合用能显著促进胞浆IκBα的表达;与马法兰单独给药组比较,联合给药组survivin和Bcl-2的表达量分别由1.03±0.10、0.72±0.05降至0.52±0.04、0.06±0.01,而Bax由0.29±0.03升至0.75±0.06。体内实验也证实去甲斑蝥素能增强马法兰的抗肿瘤作用。结论 去甲斑蝥素通过抑制NF-κB/p-IκBα途径,调节下游信号分子survivin、Bcl-2和Bax的表达,增强马法兰的抗骨髓瘤作用。
    18  注射用黄芪多糖预防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观察
    郑召鹏,杨卫兵,李 宁,柏玉举,邢时云,邵 青,黄丽斌
    2013, 44(2):208-20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2.018
    [摘要](1214) [HTML](0) [PDF 10.64 M](1835)
    摘要:
    目的 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同时应用注射用黄芪多糖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 将61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患者在化疗同时,每日静脉滴注注射用黄芪多糖250 mg 1次,连续给药10 d,对照组仅进行化疗,观察两组化疗后骨髓抑制及化疗完成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4周期化疗按时、足量完成率为8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1%(P<0.05);治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6%(P<0.05),且治疗组未出现重度(III、IV度)骨髓抑制。结论 注射用黄芪多糖可预防及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具有一定的骨髓保护作用。
    19  党参微卫星引物筛选及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李忠虎,刘晓东,王小琦,范 彬,王兴东,赵桂仿
    2013, 44(2):210-21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2.019
    [摘要](1429) [HTML](0) [PDF 3.75 M](2256)
    摘要:
    目的 利用筛选的党参多态性微卫星引物进行党参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利用磁珠富集法分离党参核基因组微卫星引物,并选取党参4个野生居群48个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筛选出了10个能成功扩增党参样品的微卫星引物;这些引物扩增产物的等位基因数目为5~14个,观察杂合度范围为0.446~0.833,期望杂合度范围为0.697~0.895;使用4个党参近缘物种(轮叶党参、球花党参、鸡蛋参和长叶党参)进行引物通用性检测,发现有5对引物(Cpi01、Cpi04、Cpi06、Cpi07和Cpi08)能同时在4个物种中成功扩增。结论 筛选出的多态性微卫星引物能用于党参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同时也能够用于党参属其他近缘物种的群体遗传学研究。
    20  水蛭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张香东,刘 庚,常素慧,白秀娟,杨洪雁,朱洪强
    2013, 44(2):215-2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2.020
    [摘要](1260) [HTML](0) [PDF 3.75 M](2043)
    摘要:
    目的 建立并优化水蛭ISSR-PCR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为水蛭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引物ISSR825,采用正交优化方法对影响PCR反应的Mg2+、dNTP、引物、Taq DNA聚合酶、模板DNA进行了体系优化,同时对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进行了选择。结果 在25 μL总体积中,其中包括10×PCR 缓冲液 2.5 μL、Mg2+ 2.0 mmol/L、dNTP 0.25 mmol/L、引物0.8 μmol/L、Taq DNA聚合酶2.5 U、模板DNA 2.0 ng/μL,最佳退火温度为49.7 ℃。结论 所建立的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稳定可靠,可用于水蛭遗传多样性评价、不同种源鉴定及亲缘关系分析。
    21  海拔对当归中阿魏酸量的影响及关键因子分析
    王惠珍,晋 玲,张恩和
    2013, 44(2):219-22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2.021
    [摘要](1478) [HTML](0) [PDF 3.75 M](2214)
    摘要:
    目的 在不同海拔进行当归Angelica sinensis生态适应性实验,探索影响当归阿魏酸积累的关键因子。方法 通过田间实验测定当归阿魏酸量的变化和生理生化指标、光合参数、生态因子。结果 当归根中阿魏酸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且海拔2 780 m处理比海拔2 360 m处理高14.5%,差异显著(P<0.05)。分析影响当归阿魏酸积累的关键因子表明,降雨量(r=0.898 8)和温度(r=?0.799 1)是关键生态因子,可溶性糖(r=?0.974 9)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r=?0.840 8)是关键生理生化因子,湿度(r=0.969 9)和光合活性辐射(r=0.946 7)是关键光合参数因子。结论 适当升高种植海拔,增加降雨量和湿度,降低温度和可溶性糖量均有利于当归中阿魏酸的转化积累。
    22  高温胁迫对蛇足石杉生理特性的影响
    马英姿,张 慧,宋 荣,王志毅
    2013, 44(2):224-22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2.022
    [摘要](1032) [HTML](0) [PDF 3.75 M](2080)
    摘要:
    目的 研究蛇足石杉的最高耐受温度及耐受时间,为人工栽培蛇足石杉提供温度调控参考。方法 通过在25、30、35、40 ℃的不同温度下胁迫处理蛇足石杉,测定其叶片中的可溶性糖量、可溶性蛋白质量、游离脯氨酸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不同处理时间的量,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随着温度的升高,各项指标均有大幅度的变化,可溶性糖和游离可溶性脯氨酸的量呈上升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量呈下降趋势,POD和SOD活性均呈现下降的趋势。35 ℃高温胁迫达8 d后,对蛇足石杉的各项生理指标有较大影响,外部形态表现轻度失水,继续处理至12 d后,叶片发黄,植株基本死亡;40 ℃高温胁迫6 d后,蛇足石杉的各项生理指标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SOD活性显著下降,叶片发黄,第8天植株完全死亡。结论 高温对蛇足石杉的生长有明显影响,其生长温度在25~30 ℃为宜,长时间持续超过35 ℃对其生长有明显的影响,40 ℃为极限高温,短期内会引起植株死亡。
    23  不同产地乌药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方 玲,陈方亮,余翠琴,金朱明,黄瑞平
    2013, 44(2):229-23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2.023
    [摘要](1230) [HTML](0) [PDF 3.75 M](2135)
    摘要:
    目的 采用已建立的乌药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对不同产地乌药进行鉴别研究。方法 以Symmetry C18(1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235 nm波长下以乌药醚内酯为参照物测定了6个不同产地乌药的指纹图谱。按照乌药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6个共有指纹峰,并对不同产地乌药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比较。结果 台乌药和其他5个产地乌药的指纹图谱,存在显著的差异。同时也对该指纹图谱检测方法进行了验证。结论 通过HPLC指纹图谱方法,能够明显区别台乌药与其他产区的乌药,该方法可作为台乌药真伪鉴别的有效方法。
    24  药用植物microRNA
    周芳名,白志川,卢善发
    2013, 44(2):232-23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2.024
    [摘要](1322) [HTML](0) [PDF 488.28 K](2424)
    摘要:
    植物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0~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小分子RNA,在植物体内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综述了植物miRNA的产生途径、作用方式和生理功能,重点介绍了参与调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miRNA和药用植物中的miRNA研究情况,并对药用植物miRNA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25  基于“蛛网模型”的中药材市场风险评析及防控
    赵 欢,渠开跃,李优鑫,吴 晶,包建民
    2013, 44(2):238-24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2.025
    [摘要](1244) [HTML](0) [PDF 492.95 K](1920)
    摘要:
    运用经济学的“蛛网理论”模型对近年来我国中药材价格剧烈波动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并对各阶段中药材市场运行规律进行了归纳。重点阐述了药价异动带来的市场风险,提出推进中药材集约化生产和建立市场预警监测体系等风险规避对策,以确保中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6  人参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
    黄立兰,程文胜,陈耀娣,侯 峰
    2013, 44(2):241-24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2.026
    [摘要](1390) [HTML](0) [PDF 488.17 K](2448)
    摘要:
    人参是一种药用价值高、应用广泛的中药材,常用作滋补强壮药。人参种类繁多,品质各异,随着其商品的多样化,假冒、掺伪品不断增多,制定科学可靠的质量控制方法显得意义重大。鉴于目前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对近年来人参药材及其商品的指纹图谱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红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法,拟为人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