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44卷第10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药材初加工“发汗”过程及其酶促反应与化学转化机制探讨
    段金廒,宿树兰,严 辉,郭 盛,刘 培,钱大玮,吴启南
    2013, 44(10):1219-122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01
    [摘要](1290) [HTML](0) [PDF 515.71 K](2273)
    摘要:
    药材初加工是药材生产与品质形成的重要环节,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经验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加工方法和技术体系。药材初加工环节中的“发汗”方法是部分根及根茎类、皮类、菌核等药材在干燥加工过程中采用的独特处理方法,既有利于药用部位内部水分向外分布易于干燥,同时又调节和促进着生物组织中的酶系统与微生物群落活力,启动或加速了初生/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转化与化学转化过程,直接影响着药材品质的形成。对药材初加工“发汗”方法形成的历史源流、目的与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对这一独特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酶活变化及其物质转化机制等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阐明药材初加工“发汗”原理,为合理地制定药材初加工技术标准及其SOP提供科学依据。
    2  香附化学成分研究
    周中流,尹文清,张华林,杨红艳,林三清,夏敬民
    2013, 44(10):1226-123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02
    [摘要](1504) [HTML](0) [PDF 473.27 K](1909)
    摘要:
    目的 研究莎草Cyperus rotundus根茎(香附)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对香附根茎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谱学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香附药材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 7, 4′-三羟基-2′-甲氧基-3′-异戊烯基异黄酮(1)、6-O-p-hydroxybenzoyl-6-epi-aucubin(2)、6-O-p-hydroxy- benzoyl-6-epi-monomelittoside(3)、verproside(4)、syringopicroside B(5)、syringopicroside C(6)、oleuropeinic acid(7)、oleuroside(8)、10-hydroxyoleuropein(9)、senburiside I(10)。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香附酮A,化合物2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3  鸡骨香化学成分研究
    朱耀魁,胡 颖,程 妮,岑颖洲
    2013, 44(10):1231-123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03
    [摘要](1665) [HTML](0) [PDF 505.43 K](1531)
    摘要:
    目的 研究鸡骨香Croton crassifoli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萃取、硅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对鸡骨香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鸡骨香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是cyperenoic acid(1)、β-谷甾醇(2)、羽扇豆醇(3)、chettaphanin II(4)、9-[2-(2(5H)-呋喃酮-4-)乙基]-4, 8, 9-三甲基- 1, 2, 3, 4, 5, 6, 7, 8-八氢萘环-1-羧酸(5acetyl aleuritolic acid(6)、epitaraxerol(7、9-[2-(2(5H)-呋喃酮-4-)乙基]-4, 8, 9-三甲基-1, 2, 3, 4, 5, 6, 7, 8-八氢萘环-1-甲酯(8)、teucvidin(9)、豆甾醇(10)。结论 化合物58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鸡骨香酸和鸡骨香酯,化合物4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4  黄荆的化学成分研究
    黄 婕,王国才,李 桃,李药兰,叶文才
    2013, 44(10):1237-124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04
    [摘要](1863) [HTML](0) [PDF 441.13 K](1729)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荆Vitex negundo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和硅胶柱色谱等色谱技术,对黄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黄荆95%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荭草素(1)、黄荆诺苷(2)、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异牡荆苷(4)、木犀草素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5)、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7)、迷迭香酸甲酯(8)、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9)、咖啡酸(10)及银桦苷G(11)。结论 化合物511为首次从牡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5  吴茱萸化学成分研究
    王晓霞,高慧媛,姜 勇,赵明波,吴立军,屠鹏飞
    2013, 44(10):1241-124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05
    [摘要](2102) [HTML](0) [PDF 434.85 K](1915)
    摘要:
    目的 研究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干燥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开放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吴茱萸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吴茱萸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吴茱萸碱(evodiamine,1)、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2)、3-(2′-羟基乙酰基)-吲哚(3-hydroxyacetylindole,3)、N-反式对羟基肉桂酰基-对羟基苯乙胺 [N-(trans-p-coumaroyl)-tyramine,4]、N-顺式对羟基肉桂酰基-对羟基苯乙胺 [N-(cis-p-coumaroyl)-tyramine,5]、白鲜碱(dictamnine,6)、吴茱萸春(evolitrine,7)、6-甲氧基白鲜碱(6-methoxydictamnine,8)、茵芋碱(skimmiamine,9)、7-羟基吴茱萸次碱(7-hydroxyrutaecarpine,10)、阿塔宁I(atanine I,11)。结论 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6  银杏根皮化学成分研究(I)
    赵金龙,刘 培,段金廒,郭 盛,王 鑫,孙光天,姚 鑫,钱叶飞
    2013, 44(10):1245-124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06
    [摘要](1777) [HTML](0) [PDF 427.59 K](1306)
    摘要:
    目的 研究银杏Ginkgo biloba 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银杏根皮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其中脂肪酸类4个:棕榈酸(1)、硬脂酸(2)、山嵛酸(3)、木蜡酸(4);脂肪醇类1个:正二十七烷醇(5);甾体类2个: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黄酮类2个:芫花素(8)、芹菜素(9);萜内酯类4个:白果内酯(10)、银杏内酯A(11)、银杏内酯B(12)、银杏内酯C(13)。结论 化合物19为首次从银杏根皮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银杏根皮资源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7  白木香果皮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张 兴,陶美华,陈玉婵,高晓霞,谭毓治,章卫民
    2013, 44(10):1248-125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07
    [摘要](1499) [HTML](0) [PDF 439.33 K](1711)
    摘要:
    目的 研究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果皮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性与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凝胶柱和薄层制备等色谱技术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以神经胶质瘤细胞SF-268、乳腺癌细胞MCF-7、大细胞肺癌细胞NCI-H460、肝癌细胞HepG-2为供试细胞株,采用SRB染色法对化合物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研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供试菌株,采用刃天青染色法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 从白木香果皮中分离到10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isorhamnetin 3-O-(6″-O-(Z)-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1)、buddlenoid A(2)、7-甲氧基-4′-羟基异黄酮(3)、木犀草素(4)、反式对香豆酸乙酯(5)、木香烃内酯(6)、表木栓醇(7)、豆甾醇(8)、对羟基苯甲酸甲酯(9)、邻苯二酚(10)。结论 化合物1356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6为首次从沉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对上述4种肿瘤细胞株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8  黄芩苷鼻用凝胶的制备及其经鼻扩散研究
    国大亮,何 新,刘玉璇,张艳军
    2013, 44(10):1253-125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08
    [摘要](1501) [HTML](0) [PDF 498.92 K](1418)
    摘要:
    目的 制备黄芩苷鼻用凝胶剂,并对其进行体外扩散评价。方法 以卡波姆-936为凝胶基质,以丙三醇为助溶剂,用三乙醇胺调节pH值和黏度,采用正交设计对处方进行优化,并以离体猪鼻黏膜透皮扩散法测定黄芩苷在鼻用凝胶中的释放速率。结果 黄芩苷鼻用凝胶最佳处方为卡波姆-936用量0.5%,丙三醇用量30%,载药量2%;pH值为6.85~7.00,平均黏度1 850~2 350 Pa?s;黄芩苷经猪鼻黏膜扩散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回归方程为Y=0.280 6 X+0.564 3,r=0.997,扩散速率约为0.280 6 μg/(mm2?h)。结论 黄芩苷鼻用凝胶制备工艺简便,黄芩苷主要以简单扩散方式透过鼻黏膜。
    9  超滤浓缩技术分离鹿茸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周 冉,王 飞,郝 洁,李淑芬
    2013, 44(10):1257-126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09
    [摘要](1123) [HTML](0) [PDF 519.67 K](1606)
    摘要:
    目的 建立鹿茸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超滤浓缩工艺。方法 以鹿茸冻干粉为原料,采用超滤技术对IGF-1的超滤浓缩工艺进行考察。以聚醚砜(PES)膜和改性PES膜进行对比研究,考察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压力、pH值等因素对鹿茸冻干粉超声提取液超滤浓缩过程的影响,并对超滤膜的清洗方法进行考察,得出适宜的工艺条件。结果 最优工艺条件为截留相对分子质量:PES膜4 000,改性PES膜5 000;压力为0.3 MPa,pH值为12。在此条件下,PES膜IGF-1回收率达到68.32%,蛋白质回收率达到69.20%;改性PES膜IGF-1回收率达到57.17%,蛋白质回收率达到87.43%。采用4种不同的方法对超滤膜进行清洗,结果表明,超滤膜在0.4% NaOH-0.1% NaClO溶液中浸泡24 h,PES膜膜通量恢复率达到98.65%,改性PES膜膜通量恢复率达到93.75%,膜通量接近完全恢复。结论 采用优化的超滤浓缩技术能够达到浓缩分离IGF-1的目的。该工艺操作简单、稳定,超滤膜易于清洗,回收率高,具有工业化生产应用价值。
    10  蜣螂有效部位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总量统计矩分析
    马家骅,谭承佳,赵云生,贺福元,杨 明
    2013, 44(10):1263-126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10
    [摘要](1106) [HTML](0) [PDF 514.71 K](1305)
    摘要:
    目的 建立蜣螂有效部位的毛细管电泳(CE)指纹图谱,探讨利用总量统计矩法分析指纹图谱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CZE),以弹性石英毛细管柱(60 cm×75 μm)为分离通道,75 mmol/L硼砂溶液(pH 9.8)作缓冲液,运行电压+20 kV,检测波长200 nm,指纹图谱的评价采用药典委员会相似度分析软件与总量统计矩法。结果 建立了蜣螂有效部位的CE指纹图谱,药典委员会的相似度软件与总量统计矩法计算的相似度基本一致,显示蜣螂有效部位批间差异小。结论 建立的CE指纹图谱准确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蜣螂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方法,而总量统计矩法可以作为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
    11  高压脉冲电场法快速提取黄花乌头中关附甲素的工艺研究
    白永智,李昌禹,赵景辉,王英平
    2013, 44(10):1267-127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11
    [摘要](1040) [HTML](0) [PDF 491.71 K](1501)
    摘要:
    目的 研究高压脉冲电场法对黄花乌头中关附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高压脉冲电场法快速提取方法,HPLC法测定关附甲素的量。结果 提取黄花乌头关附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90%乙醇为提取溶剂,电场强度20 kV/cm,脉冲数为10,料液比1∶14,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电场强度、料液比、脉冲数;此法提取黄花乌头中的关附甲素提取率达到0.391%,浸膏得率为39.92%。结论 本提取工艺可行、经济、省时、回收率高。
    12  中低压制备色谱从枳实中制备柚皮苷与新橙皮苷对照品的研究
    廖茂梁,尚海花,王 阳,张铁军
    2013, 44(10):1271-127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12
    [摘要](1054) [HTML](0) [PDF 500.58 K](1107)
    摘要:
    目的 建立从枳实中分离制备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对照品的方法。方法 结合大孔树脂、中低压制备色谱分离制备枳实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单体。结果 分离制备的柚皮苷的质量分数达98.76%,新橙皮苷的质量分数达99.50%。结论 该方法可有效制备高纯度的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可用于制备中药定性、定量分析使用的对照品。
    13  陕产黄花油点草总黄酮部位纯化工艺研究
    孙 静,刘洁琼,黎伟华,夏新华
    2013, 44(10):1275-127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13
    [摘要](1311) [HTML](0) [PDF 513.15 K](1323)
    摘要:
    目的 优选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陕产黄花油点草总黄酮部位的最佳工艺。方法 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量。采用每克树脂纯化转移总黄酮的量为指标,通过考察动态吸附-解吸附、静态吸附-解吸附过程,对AB-8、D-101、HPD-450、HPD-600、HPD-700大孔树脂进行了优选;再进一步考察提取药液质量浓度、洗脱剂用量、径高比、药液的pH值对树脂纯化工艺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对优选工艺条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 药液质量浓度为1.2 g/mL,径高比为1∶5,药液pH 6.47,生药材-树脂为1∶3,上样体积流量为1 BV/h,洗脱液为40%乙醇,洗脱体积流量为1 BV/h,洗脱体积为2 BV。结论 该工艺科学合理,可有效实现总黄酮部位的富集。
    14  膏方外源性有害残留物的监控
    郑敏霞,沈 洁,王胜波,朱 涛
    2013, 44(10):1280-128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14
    [摘要](1455) [HTML](0) [PDF 500.76 K](1247)
    摘要:
    目的 对膏方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进行监测,以期为膏方全面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GC法测定膏方中六六六(BHC,含α-BHC、β-BHC、γ-BHC、δ-BHC)、滴滴涕(DDT,含PP′-DDE、PP′-DDD、OP′-DDT、PP′-DDT)和五氯硝基苯(PCNB)的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Cd、As、Hg、Cu的量。结果 4批次膏方中的农药残留:BHC和DDT总量低于20 ng/g,PCNB的量低于10 ng/g;重金属残留:Pb的量低于0.5 μg/g,Cd的量低于30 ng/g,As和Hg的量低于0.2 μg/g,Cu的量低于2 μg/g。结论 膏方中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残留量均符合《中国药典》和欧盟规定的限量标准。
    15  响应曲面法优化文殊兰中生物碱的提取工艺
    于 淼,柏云娇,代岐昌,高世勇,张秀娟,季宇彬
    2013, 44(10):1286-128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15
    [摘要](1453) [HTML](0) [PDF 550.75 K](1422)
    摘要:
    目的 研究提取文殊兰中生物碱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的体积分数3个因素3水平的实验模型,建立提取回归方程。以响应曲面法(RSM)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文殊兰中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模拟得到的最优条件为提取时间4.13 h,乙醇体积分数为66.36%,提取温度为71.64 ℃,此条件下生物碱的最高提取率为3.422 mg/g。为了方便实际操作,修正条件为提取时间4.1 h,乙醇体积分数为66%,提取温度72 ℃。验证实验结果平均提取率为3.563 mg/g,与模型预测值较为接近。结论 曲面响应法可以对文殊兰中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16  蓬子菜黄酮类化合物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机制研究
    李海霞,马英丽,史灵恩,董 晶,马 玲
    2013, 44(10):1290-129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16
    [摘要](977) [HTML](0) [PDF 1015.79 K](1353)
    摘要:
    目的 探讨蓬子菜黄酮类化合物香叶木素-7-O-β-D-木糖-(1→6)-β-D-葡萄糖苷(DXG)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台盼蓝染色法检测DXG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MTT法检测DXG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吖啶橙/溴乙(AO-EB)荧光染色法观察DXG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影响;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凋亡细胞的DNA图谱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bax的表达。结果 台盼蓝染色和MTT检测显示,DXG 50、100、200 μg/mL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AO-EB染色可见DXG诱导HepG2细胞凋亡并发生形态学改变,且随DXG的质量浓度升高,凋亡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HepG2细胞经DXG 100、200 μg/mL处理48 h后,可见DNA“梯形”碎片条带。RT-PCR实验表明,DXG下调细胞凋亡的抑制基因bcl-2 mRNA表达,促使凋亡基因bax mRNA表达增强。结论 DXG具有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控bax/bcl-2的表达有关。
    17  辛热药和苦寒药对阳虚大鼠的不同药性生物学表达特征研究
    刘 欣,张 冰,刘小青,崔一然,张晓萍,谢 菲
    2013, 44(10):1295-129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17
    [摘要](1280) [HTML](0) [PDF 470.88 K](1279)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附子、仙茅、肉桂、黄柏、栀子对阳虚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各项功能指标的影响,揭示在阳虚状态下辛热药、苦寒药不同药性的生物学表征特点。方法 辛热药附子、仙茅、肉桂和苦寒药黄柏、栀子水煎液每天ig给予阳虚模型大鼠1次,连续给药7 d,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4(T4)、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皮质醇(COR)、睾酮(T)、雌二醇(E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附子、仙茅、肉桂组均能显著升高阳虚大鼠T3、17-OHCS、COR、T、T/E2值,降低E2指标;附子、肉桂组显著升高阳虚大鼠T4水平,肉桂组显著降低阳虚大鼠TSH水平,黄柏、栀子组显著降低阳虚大鼠COR水平,黄柏组显著降低阳虚大鼠E2指标。结论 辛热药附子、仙茅、肉桂和苦寒药黄柏、栀子在干预阳虚大鼠时表现出不同的药性,其中辛热药附子、仙茅、肉桂对阳虚状态的下丘脑-垂体-靶腺轴指标具有明显调节作用,而苦寒药黄柏、栀子无明显作用。
    18  异补骨脂查尔酮抑制IL-4产生及其机制研究
    梁 正,杨 春,李 峥,李 强,吴震州
    2013, 44(10):1299-130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18
    [摘要](1003) [HTML](0) [PDF 525.08 K](1627)
    摘要:
    目的 从补骨脂单体化学成分中筛选抗哮喘的小分子化合物,并阐释其抗哮喘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IL-4在哮喘病理中的作用,采用IL-4-GFP转基因报告小鼠(4get鼠)和流式细胞术,设计一种抑制白细胞介素-4(IL-4)产生的抗哮喘药物筛选新方法。结果 与DMSO组相比,异补骨脂查尔酮能显著抑制Th2细胞中IL-4的产生(P<0.001),减少转录因子GATA-3的表达(P<0.01),降低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6磷酸化水平(P<0.01)。结论 异补骨脂查尔酮通过抑制STAT6磷酸化而减少GATA-3的表达,从而抑制IL-4的产生,其具有开发成为治疗哮喘药物的潜力。
    19  胡颓子叶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
    代 黔,王园园,葛月宾,万定荣,洪宗国
    2013, 44(10):1305-130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19
    [摘要](1431) [HTML](0) [PDF 490.48 K](1277)
    摘要:
    目的 研究胡颓子叶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胡颓子叶正丁醇部位)对正常及多种致痉剂诱导的豚鼠气管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制备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螺旋条,在其正常状态下以及用乙酰胆碱、组胺、氯化钾、无钙下乙酰胆碱诱导细胞内钙释放和高钙下诱发细胞外钙内流条件下,观察胡颓子叶正丁醇部位对离体气管张力的影响。结果 胡颓子叶正丁醇部位对静息状态下的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有明显的舒张作用,使乙酰胆碱和组胺的量效曲线发生明显右移,抑制加入高钾或高钙后引发细胞外钙内流导致的收缩。结论 胡颓子叶正丁醇部位能明显抑制正常状态及多种致痉剂诱发的豚鼠气管平滑肌收缩。
    20  大柴胡颗粒对胆色素结石豚鼠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喻 斌,阮 鸣,张志芬,王兆龙,卢金福,吕高红,许惠琴
    2013, 44(10):1309-131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20
    [摘要](1247) [HTML](0) [PDF 8.49 M](1509)
    摘要:
    目的 观察大柴胡颗粒对胆色素结石豚鼠胆囊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水平,肝、胆超微结构,肝组织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mRNA水平以及胆盐转运子BSEP、MRP2表达水平的影响,明确其对胆色素结石豚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饲料法复制胆色素结石豚鼠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大柴胡颗粒(1.1、2.2、4.4 g/kg)对胆色素结石豚鼠的胆囊EGF水平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肝胆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RT-PCR法检测肝组织CYP7A1 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脏中BSEP、MRP2表达水平,以熊去氧胆酸作为阳性对照。结果 大柴胡颗粒对胆结石豚鼠胆囊黏膜EGF表达影响不明显,但较好地改善其肝胆超微结构,其2.2、4.4 g/kg剂量组还能增加肝脏组织CYP7A1的基因转录(P<0.05、0.01)和BSEP、MRP2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大柴胡颗粒抑制豚鼠胆色素结石形成可能与其影响豚鼠胆汁酸代谢、促进胆盐转运子功能、保护肝胆细胞器结构有关,而与胆囊黏膜EGF功能无明显关系。
    21  西红花苷-1对急性低氧条件下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SIRT1表达的影响
    张晓岩,喻 静,张先钧,贾 炜,蒲小燕,梁 宏
    2013, 44(10):1314-131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21
    [摘要](1324) [HTML](0) [PDF 2.06 M](1263)
    摘要:
    目的 研究西红花苷-1对急性低氧条件下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即分为5组:对照组,低氧模型组,西红花苷-1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kg)组。西红花苷-1各组每天im给药1次,给药3 d后低氧环境下刺激72 h,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行为,免疫组化法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海马SIRT1蛋白表达。结果 与低氧模型组相比,西红花苷-1各剂量使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且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显示,西红花苷-1各组大鼠海马组织SIRT1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低氧模型组(P<0.05),其中以中、高剂量组作用明显。结论 西红花苷-1预先给药,可增加急性低氧大鼠海马组织SIRT1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其改善低氧条件下大鼠学习记忆的机制之一。
    22  不同种质来源孩儿参的rDNA ITS区序列分析及鉴别
    易 骏,廖芳平,郑伟文
    2013, 44(10):1318-132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22
    [摘要](1145) [HTML](0) [PDF 522.68 K](1410)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种质来源孩儿参ITS序列,为孩儿参种内鉴别提供DNA分子标记。方法 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对孩儿参的rDNA ITS区间碱基序列进行测定,比较其差异。结果 参试的9个不同种质来源孩儿参的整个ITS长度变异为623~624 bp;其中ITS1为224 bp,G+C量为52.91%~54.26%;5.8 SrDNA为155 bp,G+C量为54.49%~55.13%;ITS2为244~245 bp,G+C量为55.55%~56.41%。整个ITS区共有17个变异位点(2.72%),ITS1、ITS2和5.8S的变异位点分别为7、7和3个,不同种质来源孩儿参均有若干个特异性的单核苷酸变异位点;各样品的序列同源性均在99.9%以上;序列间的遗传距离为0.003~0.013。显示了不同产地、不同种质孩儿参的变异是不超过1个种的范围内的变异。结论 可利用ITS区序列差异,鉴别不同种质来源的孩儿参。
    23  苦豆子I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阳 翠,刘 萍,刘姣蓉,郭 蒙
    2013, 44(10):1323-132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23
    [摘要](1427) [HTML](0) [PDF 842.40 K](1720)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产自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和内蒙的苦豆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分析,为野生苦豆子资源的驯化和保护等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2个苦豆子居群的DNA进行扩增,对其扩增条带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所得遗传距离的基础上进行UPGMA聚类和主成分分析(PCA),并绘制亲缘关系树状聚类图。结果 51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433个位点,每条引物5~12个,平均8.49个;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93.30%;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335 1、0.499 8;遗传距离变幅范围0.173 6~0.650 2。结论 22个苦豆子居群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各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没有明显关系。
    24  瑞香狼毒不定芽生长过程黄酮类和香豆素类成分累积研究
    黄嘉琦,赵 越,孙凤阳,胡 颖,由香玲
    2013, 44(10):1328-133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24
    [摘要](1229) [HTML](0) [PDF 608.25 K](1208)
    摘要:
    目的 研究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不定芽生长过程黄酮类和香豆素类成分的累积规律。方法 采用组织培养筛选不定芽诱导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分别通过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定芽生长过程总黄酮和3种香豆素类成分伞形花内酯、瑞香素和东茛菪内酯的动态累积。结果 不定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 BA+0.5 mg/L NAA,培养4周后,平均每个顶芽诱导35个不定芽;不定芽生长最适培养基为MS+0.3 mg/L BA+0.1 mg/L NAA,培养4周后,芽平均株高为2.3 cm;生长在最适培养基的不定芽,其总黄酮的累积量在第5周达到最高,为0.218 g;3种香豆素类成分的量在整个不定芽生长中均表现随培养时间而增加,到第5周,质量分数均达到最高值,但均不及野生根中的量,而且质量分数高低顺序也发生变化。结论 瑞香狼毒不定芽中黄酮类和香豆素类成分累积最高为培养后的第5周。
    25  珐菲亚组织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李林轩,凌征柱,李 翠,彭 凌,韦坤华
    2013, 44(10):1334-133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25
    [摘要](909) [HTML](0) [PDF 3.88 M](1282)
    摘要:
    目的 优化珐菲亚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方法 分别以MS和1/2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设计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多因素组合(6-BA、NAA、IBA和IAA)对珐菲亚继代增殖和诱导生根的影响。结果 MS+6-BA 1.5 mg/LNAA 0.1 mg/LIBA 0.2 mg/L利于丛生芽继代增殖30 d繁殖系数6.0以上;1/2 MSNAA 1.0 mg/LIBA 0.2 mg/L适于诱导生根获得再生植株生根率100%;生根苗移栽于排水良好的沙床上成活率98%。结论 本实验为保护珐菲亚的野生资源发展人工栽培和探讨育种新途径奠定基础。
    26  姜黄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光稳定性分析
    赵 欣,王爱里,袁 园,袁 丹
    2013, 44(10):1338-134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26
    [摘要](1901) [HTML](0) [PDF 467.38 K](2032)
    摘要:
    目的 研究姜黄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光稳定性并对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光化学反应产物进行考察。方法 姜黄的甲醇提取液于棕色量瓶储存在自然光/避光条件下放置0、1、2、4、6、8 h后HPLC法测定其指标成分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量的变化;LC-MS法分析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光化学反应产物。结果 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在自然光/避光条件下均有良好的稳定性;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在避光条件下稳定见光条件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结论 姜黄素和去甲氧基姜黄素具有良好稳定性,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在自然光照射下不稳定,因此,姜黄药材分析供试液应于棕色量瓶中避光保存。
    27  NIRS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及其验证方法探讨
    杨哲萱,周立红,章顺楠,叶正良,柳文媛
    2013, 44(10):1342-134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27
    [摘要](836) [HTML](0) [PDF 483.93 K](1620)
    摘要:
    中药生产过多地依赖经验操作,缺乏工艺参数和质量控制指标之间定量关系的研究,也缺少实时调控手段。NIRS技术因其快速无损的特点在药物过程控制与分析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综述了NIRS技术在中药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进展,并介绍一种以准确性轮廓为基础的全面近红外验证的方法,同时对NIRS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28  我国柴胡的种质资源现状与育种研究展望
    姚入宇,陈兴福,张宝林,李志飞,杨兴旺
    2013, 44(10):1349-135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28
    [摘要](1702) [HTML](0) [PDF 463.33 K](1526)
    摘要:
    柴胡为常用大宗药材之一,为顺应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趋势,家种柴胡已成为主要的药材供应源,对良种的需求日益急切。总结了我国柴胡种质资源的形态多样性、细胞核型多样性和分子遗传多样性特征,并对目前柴胡育种成果进行综述,建议今后柴胡育种工作以优良种质资源为基础,结合传统选种法和现代分子育种法选育良种。
    29  天然眼科保健产品市场发展与研发趋势
    蒋晓萌,於洪建 赵艳敏,刘岱琳
    2013, 44(10):1354-135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29
    [摘要](1204) [HTML](0) [PDF 422.34 K](2490)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眼科保健产品有了快速发展,且在天然植物提取物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现阶段老年人群、中年人群和青少年人群的眼科保健品市场进行了分析,并对市场上的眼科保健食品使用的植物提取物原料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
    30  承德发展关黄柏种植的可行性分析
    商春丽,郭艳玲,李云霞
    2013, 44(10):1358-136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30
    [摘要](1050) [HTML](0) [PDF 471.35 K](2046)
    摘要:
    关黄柏具有很高药用价值,是常用中药材。针对关黄柏野生资源濒临枯竭,产量逐年锐减的状况,从关黄柏的资源状况、发展前景、承德产关黄柏质量状况、承德的地域优势方面对承德进行关黄柏种植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期对关黄柏在承德的种植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