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43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系统化学生物学在中药谱效关系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崔秋兵,张 艺
    2012, 43(5):833-83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1401) [HTML](0) [PDF 494.33 K](2409)
    摘要:
    中药谱效关系是当前中药研究的前沿课题,其在中药质量控制和疗效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谱效关系研究方法中,药效评价方法及其与化学指纹图谱的联系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现行药理学评价指标多是总体宏观指标,与化学指纹图谱数学关联度不高。系统化学生物学研究对象及内容和中药谱效关系结合紧密,而系统化学生物学中的小分子化合物对生物大分子的调控作用即体现为药效,化学信息学和化学计量学的发展为精确表述它们的关系拓宽了思路。通过对中药谱效关系研究的分析,指出将系统化学生物学方法运用到中药谱效关系研究中,旨在为谱效关系研究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
    2  系统化学生物学在中药谱效关系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崔秋兵 张艺
    2012, 43(5):833-836.
    [摘要](846) [HTML](0) [PDF 903.81 K](1313)
    摘要:
    中药谱效关系是当前中药研究的前沿课题,其在中药质量控制和疗效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谱效关系研究方法中,药效评价方法及其与化学指纹图谱的联系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现行药理学评价指标多是总体宏观指标,与化学指纹图谱数学关联度不高。系统化学生物学研究对象及内容和中药谱效关系结合紧密,而系统化学生物学中的小分子化合物对生物大分子的调控作用即体现为药效,化学信息学和化学计量学的发展为精确表述它们的关系拓宽了思路。通过对中药谱效关系研究的分析,指出将系统化学生物学方法运用到中药谱效关系研究中,旨在为谱效关系研究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
    3  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 中的苯甲醛衍生物研究
    黄玉玲,马丽英,荣先国,刘德胜,刘绍君,刘为忠
    2012, 43(5):837-84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1490) [HTML](0) [PDF 642.48 K](1809)
    摘要:
    目的 研究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 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以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测定了所得化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结果 分离得到6个苯甲醛衍生物,分别鉴定为2-(E-3-庚烯基)-5-异戊烯基-3, 6二羟基苯甲醛(1)、二氢金(色)灰绿曲霉素(2)、异二氢金(色)灰绿曲霉素(3)、曲霉素(4)、灰绿曲霉黄色素(5)和毛壳菌吡喃宁(6)。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异曲霉素,化合物16具有很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
    4  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中的苯甲醛衍生物研究
    黄玉玲 马丽英 荣先国 刘德胜 刘绍君 刘为忠
    2012, 43(5):837-840.
    [摘要](1004) [HTML](0) [PDF 1.06 M](1282)
    摘要:
    目的研究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以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测定了所得化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结果分离得到6个苯甲醛衍生物,分别鉴定为2-(E-3-庚烯基)-5-异戊烯基-3,6二羟基苯甲醛(1)、二氢金(色)灰绿曲霉素(2)、异二氢金(色)灰绿曲霉素(3)、曲霉素(4)、灰绿曲霉黄色素(5)和毛壳菌吡喃宁(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异曲霉素,化合物1~6具有很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
    5  泽泻中的新三萜成分
    许枬 张宏达 谢雪
    2012, 43(5):841-843.
    [摘要](555) [HTML](0) [PDF 950.67 K](997)
    摘要:
    目的研究泽泻Alisma orientale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分离技术,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泽泻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羟基-13(17),25(27)-脱氢-原萜烷-3,24-二酮(1)、24-乙酰泽泻醇A(2)、24-乙酰泽泻醇F(3)、泽泻醇F(4)、泽泻醇G(5)、泽泻醇A(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泽泻醇X。
    6  泽泻中的新三萜成分
    许 枬,张宏达,谢 雪
    2012, 43(5):841-84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1243) [HTML](0) [PDF 576.98 K](2107)
    摘要:
    目的 研究泽泻Alisma orientale 的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分离技术,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泽泻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羟基-13(17), 25(27)-脱氢-原萜烷-3, 24-二酮(1)、24-乙酰泽泻醇A(2)、24-乙酰泽泻醇F(3)、泽泻醇F(4)、泽泻醇G(5)、泽泻醇A(6)。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泽泻醇X。
    7  布渣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胡 姱,,李 军,屠鹏飞
    2012, 43(5):844-84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1389) [HTML](0) [PDF 575.74 K](2640)
    摘要:
    目的 研究布渣叶Microcos panicu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大孔树脂等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等鉴定结构。结果 从布渣叶的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异鼠李素(1)、表儿茶素(2)、黑麦草内酯(3)、去氢吐叶醇(4)、香草酸(5)、丁香酸(6)、咖啡酸甲酯(7)、对羟基苯甲酸(8)、对香豆酸(9)、木栓醇(10)、豆甾醇(11)、β-谷甾醇(12)。结论 化合物37912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单萜类化合物。
    8  布渣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胡姱 李军 屠鹏飞
    2012, 43(5):844-846.
    [摘要](798) [HTML](0) [PDF 950.08 K](1138)
    摘要:
    目的研究布渣叶Microcos panicu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大孔树脂等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等鉴定结构。结果从布渣叶的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异鼠李素(1)、表儿茶素(2)、黑麦草内酯(3)、去氢吐叶醇(4)、香草酸(5)、丁香酸(6)、咖啡酸甲酯(7)、对羟基苯甲酸(8)、对香豆酸(9)、木栓醇(10)、豆甾醇(11)、β-谷甾醇(12)。结论化合物3~79~12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单萜类化合物。
    9  萎软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
    田 苗,沈 彤,王秀茹
    2012, 43(5):847-85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1468) [HTML](0) [PDF 581.23 K](1938)
    摘要:
    目的 对萎软紫菀Aster flaccidu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研究。方法 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进行分离纯化,用物理化学和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紫菀属植物萎软紫菀全草中分离鉴定出14个化合物,分别为2-oxo-isocostic acid(1)、单萜环烯醚苷(2)、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3)、1β, 6α-二羟基桉烷-4(15)-烯(4)、6β-丙酸基-1, 10-脱氢呋喃艾里莫芬型烷(5)、印乌头碱(6)、羽扇豆醇(7)、甘草素(8)、黄芹素(9)、苜蓿素(10)、松柏醛(11)、木栓酮(12)、芹菜素(13)、对羟基苯甲酸(14)。结论 其中化合物27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1013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10  萎软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
    田苗 沈彤 王秀茹
    2012, 43(5):847-850.
    [摘要](787) [HTML](0) [PDF 982.39 K](1024)
    摘要:
    目的对萎软紫菀Aster flaccidu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研究。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进行分离纯化,用物理化学和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紫菀属植物萎软紫菀全草中分离鉴定出14个化合物,分别为2-oxo-isocosticacid(1)、单萜环烯醚苷(2)、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3)、1β,6α-二羟基桉烷-4(15)-烯(4)、6β-丙酸基-1,10-脱氢呋喃艾里莫芬型烷(5)、印乌头碱(6)、羽扇豆醇(7)、甘草素(8)、黄芹素(9)、苜蓿素(10)、松柏醛(11)、木栓酮(12)、芹菜素(13)、对羟基苯甲酸(14)。结论其中化合物2~7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10、13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11  仙鹤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路芳 巴晓雨 何永志
    2012, 43(5):851-855.
    [摘要](1363) [HTML](0) [PDF 1016.68 K](1105)
    摘要:
    目的研究仙鹤草Agrimoniae Herb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反复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仙鹤草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三十二烷醇(2)、三十一烷醇(3)、十九烷酸(4)、十六烷酸(5)、二十烷酸(6)、二十七烷酸(7)、胡萝卜苷(8)、委陵菜酸(9)、银锻苷(10)、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11)、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丁酯(12)、仙鹤草酚B(13)、汉黄芩素(14)、芹菜素(15)、山柰酚(16)、乌苏酸(17)、槲皮素(18)、异槲皮苷(19)。结论化合物2~46714均为首次从龙芽草属植物中获得。
    12  仙鹤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路 芳,巴晓雨,何永志
    2012, 43(5):851-85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1319) [HTML](0) [PDF 588.60 K](2950)
    摘要:
    目的 研究仙鹤草Agrimoniae Herb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反复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仙鹤草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三十二烷醇(2)、三十一烷醇(3)、十九烷酸(4)、十六烷酸(5)、二十烷酸(6)、二十七烷酸(7)、胡萝卜苷(8)、委陵菜酸(9)、银锻苷(10)、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11)、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丁酯(12)、仙鹤草酚B(13)、汉黄芩素(14)、芹菜素(15)、山柰酚(16)、乌苏酸(17)、槲皮素(18)、异槲皮苷(19)。结论 化合物246714均为首次从龙芽草属植物中获得。
    13  《中草药》杂志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2012, 43(5):855-855.
    [摘要](513) [HTML](0) [PDF 813.16 K](1160)
    摘要:
    2011年3月18日,"书香中国"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中草药》杂志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天津中草药杂志社总经理、《中草药》执行主编陈常青研究员代表《中草药》杂志参加了颁奖典礼。中国出版政府奖是国家设立的新闻出版行业的最高奖,2007年首次开奖,每3年评选1次。
    14  土茯苓内生芒果球座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梁法亮 李冬利 陈玉婵 陶美华 章卫民 张德志
    2012, 43(5):856-860.
    [摘要](1088) [HTML](0) [PDF 1.34 M](1050)
    摘要:
    目的研究土茯苓内生芒果球座菌Guignardia mangiferae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以神经胶质瘤细胞SF-268、乳腺癌细胞MCF-7、大细胞肺癌细胞NCI-H460为供试细胞株,采用SRB法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从土茯苓内生芒果球座菌的100 L液体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中10个化合物,分别为15-hydroxyl tricycloalternarene 5b(1)、guignardiaene D(2)、guignardiaene C(3)、guignardone A(4)、guignardone B(5)、3-(4-甲苯氧基)-丙酸(6)、2,4-壬二醇(7)、麦角甾酮(8)、酪醇(9)、对羟基苯甲醛(10)。杂合萜类化合物1~5对SF-268细胞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化合物67对MCF-7细胞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6~10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得到,其中化合物67为新的天然产物。
    15  土茯苓内生芒果球座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梁法亮,李冬利,陈玉婵,陶美华,章卫民,张德志
    2012, 43(5):856-86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1380) [HTML](0) [PDF 928.14 K](2539)
    摘要:
    目的 研究土茯苓内生芒果球座菌Guignardia mangiferae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以神经胶质瘤细胞SF-268、乳腺癌细胞MCF-7、大细胞肺癌细胞NCI-H460为供试细胞株,采用SRB法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 从土茯苓内生芒果球座菌的100 L液体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中10个化合物,分别为15-hydroxyl tricycloalternarene 5b(1)、guignardiaene D(2)、guignardiaene C(3)、guignardone A(4)、guignardone B(5)、3-(4-甲苯氧基)-丙酸(6)、2, 4-壬二醇(7)、麦角甾酮(8)、酪醇(9)、对羟基苯甲醛(10)。杂合萜类化合物15对SF-268细胞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化合物67对MCF-7细胞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结论 化合物610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得到,其中化合物67为新的天然产物。
    16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植物药活性成分大辞典》(上、中、下册)
    2012, 43(5):860-860.
    [摘要](480) [HTML](0) [PDF 1.12 M](1405)
    摘要:
    植物中的活性成分是植物药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植物活性成分研究是阐释植物药的生物活性、临床疗效和毒性的必要手段,也是新药发现和创制的可行途径,更是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质量控制以及配伍合理性及作用规律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近些年来,随着国际上植物化学以及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的迅速发展,大量的植物活性成分被研究和报道,形成大量、丰富的植物活性成分研究的信息源。但是,这些资料作为原始文献散在于成千上万的中外学术期刊上, 不能满足读者对植物活性成分的系统了解、方便查阅和迅速掌握的需要。
    17  理肺散化学成分研究
    邓芳叶 王国才 王春华 叶文才
    2012, 43(5):861-865.
    [摘要](1027) [HTML](0) [PDF 1019.94 K](968)
    摘要:
    目的研究理肺散原植物攀援耳草Hedyotis scanden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及RP-HPLC等色谱技术对理肺散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理肺散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2α,3α,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2α,3β,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3)、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4)、2α,3β,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5)、白桦酸(6)、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8)、芹菜素(9)、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0)、木犀草素(1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2)和胡萝卜苷(13)。结论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8  理肺散化学成分研究
    邓芳叶,王国才,王春华,叶文才
    2012, 43(5):861-86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1152) [HTML](0) [PDF 591.13 K](2073)
    摘要:
    目的 研究理肺散原植物攀援耳草Hedyotis scanden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及RP-HPLC等色谱技术对理肺散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理肺散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2α, 3α, 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2α, 3β, 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3)、2α, 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4)、2α, 3β, 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5)、白桦酸(6)、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8)、芹菜素(9)、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0)、木犀草素(1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2)和胡萝卜苷(13)。结论 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9  2012海峡两岸暨CSNR全国第十届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通知(第2轮)
    2012, 43(5):865-865.
    [摘要](515) [HTML](0) [PDF 812.46 K](1039)
    摘要:
    为了促进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科学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由中国自然学会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中国药材GAP研究促进会(香港)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2海峡两岸暨CSNR全国第十届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拟定于2012年8月14~18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一、会议时间:2012年8月14日全天报到,8月15~16日会议学术交流,8月17~18日赴中药材GAP基地考察。
    20  苦荞麦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胡长玲 郑承剑 程瑞斌 秦路平
    2012, 43(5):866-868.
    [摘要](601) [HTML](0) [PDF 943.12 K](1010)
    摘要:
    目的研究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精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苦荞麦根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甲基-2-呋喃甲醛(1)、香豆素(2)、()-甘草素(3)、酞酸双(2-乙基己基)酯(4)、对羟基苯甲醛(5)、香草醛(6)、6-羟基豆甾-4,22-二烯-3-酮(7)、2,5-二甲氧基苯醌(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荞麦属中分离得到。
    21  苦荞麦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胡长玲,郑承剑,程瑞斌,秦路平
    2012, 43(5):866-86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1471) [HTML](0) [PDF 571.53 K](2091)
    摘要:
    目的 研究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精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苦荞麦根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甲基-2-呋喃甲醛(1)、香豆素(2)、(?)-甘草素(3)、酞酸双(2-乙基己基)酯(4)、对羟基苯甲醛(5)、香草醛(6)、6-羟基豆甾-4, 22-二烯-3-酮(7)、2, 5-二甲氧基苯醌(8)。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荞麦属中分离得到。
    22  冬青叶兔唇花化学成分研究
    钱景时,张彬锋,王 玮,刘 青,王长虹,焦 莹,侴桂新,徐 红,王峥涛
    2012, 43(5):869-87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1335) [HTML](0) [PDF 581.52 K](2162)
    摘要:
    目的 对唇形科兔唇花属植物冬青叶兔唇花Lagochilus ilicifoliu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冬青叶兔唇花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丁香脂素(1)、东莨菪素(2)、槲皮素(3)、杨梅素(4)、芦丁(5)、异槲皮苷(6)、山柰酚-3-O-芸香糖苷(7)、山柰酚-3-O-β-D-(6″-O-p-香豆素)葡萄糖苷(8)、8-O-乙酰基哈帕苷(9)、哈帕苷(10)。结论 首次从冬青叶兔唇花全草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78为首次从兔唇花属植物中分得。
    23  冬青叶兔唇花化学成分研究
    钱景时 张彬锋 王玮 刘青 王长虹 焦莹 侴桂新 徐红 王峥涛
    2012, 43(5):869-872.
    [摘要](550) [HTML](0) [PDF 980.50 K](1079)
    摘要:
    目的对唇形科兔唇花属植物冬青叶兔唇花Lagochilus ilicifoliu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冬青叶兔唇花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丁香脂素(1)、东莨菪素(2)、槲皮素(3)、杨梅素(4)、芦丁(5)、异槲皮苷(6)、山柰酚-3-O-芸香糖苷(7)、山柰酚-3-O-β-D-(6″-O-p-香豆素)葡萄糖苷(8)、8-O-乙酰基哈帕苷(9)、哈帕苷(10)。结论首次从冬青叶兔唇花全草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78为首次从兔唇花属植物中分得。
    24  《中草药》杂志最新佳绩
    2012, 43(5):872-872.
    [摘要](493) [HTML](0) [PDF 810.15 K](905)
    摘要:
    《中草药》杂志2011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是国家新闻出版行业的最高奖,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首次设立期刊奖,《中草药》等10种科技期刊获此殊荣。2011年3月18日于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颁奖典礼。
    25  绯红南五味子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季改 余姝 胡文 欧莹宝 李贺然 杨世林
    2012, 43(5):873-876.
    [摘要](902) [HTML](0) [PDF 972.16 K](1083)
    摘要:
    目的研究绯红南五味子Kadsura coccinea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3个甾体化合物,3个羊毛甾烷型三萜和4个联苯环辛二烯型木脂素,共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豆甾烯-3-酮(1)、β-谷甾醇(2)、(24R)-α-乙基-6β-羟基-4-胆甾烯醇-3-酮(3)、羊毛甾-(24E)-7,24-二烯-26-酸-3-酮(4)、南五味子酸B(5)、南五味子酸C(6)、乙酰基日本南五木脂素A(7)、日本南五木脂素A(8)、长梗南五木脂素B(9)、南五木脂素J(10)。结论化合物134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26  绯红南五味子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季 改,余 姝,胡 文,欧莹宝,李贺然,杨世林
    2012, 43(5):873-87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1150) [HTML](0) [PDF 576.65 K](1568)
    摘要:
    目的 研究绯红南五味子Kadsura coccinea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3个甾体化合物,3个羊毛甾烷型三萜和4个联苯环辛二烯型木脂素,共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豆甾烯- 3-酮(1)、β-谷甾醇(2)、(24R)-α-乙基-6β-羟基-4-胆甾烯醇-3-酮(3)、羊毛甾-(24E)-7, 24-二烯-26-酸-3-酮(4)、南五味子酸B(5)、南五味子酸C(6)、乙酰基日本南五木脂素A(7)、日本南五木脂素A(8)、长梗南五木脂素B(9)、南五木脂素J(10)。结论 化合物13、4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27  金花茶叶皂苷类成分研究
    苏 琳,莫建光,韦英亮,陈秋虹,潘艳坤
    2012, 43(5):877-87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1240) [HTML](0) [PDF 571.69 K](1900)
    摘要:
    目的 研究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叶皂苷类成分。方法 利用超声提取、大孔树脂富集以及制备色谱对金花茶叶水溶性部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IR等光谱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人参皂苷Rg1(1)、人参皂苷F1(2)和人参皂苷F5(3)。结论 化合物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人参皂苷,其中人参皂苷Rg1、F5为首次从山茶属中分离得到。金花茶为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药用植物,这些成分的分离鉴定对其进一步的活性研究、开发利用和推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
    28  金花茶叶皂苷类成分研究
    苏琳 莫建光 韦英亮 陈秋虹 潘艳坤
    2012, 43(5):877-879.
    [摘要](808) [HTML](0) [PDF 940.76 K](1198)
    摘要:
    目的研究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叶皂苷类成分。方法利用超声提取、大孔树脂富集以及制备色谱对金花茶叶水溶性部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IR等光谱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人参皂苷Rg1(1)、人参皂苷F1(2)和人参皂苷F5(3)。结论化合物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人参皂苷,其中人参皂苷Rg1、F5为首次从山茶属中分离得到。金花茶为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药用植物,这些成分的分离鉴定对其进一步的活性研究、开发利用和推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
    29  盐酸青藤碱微囊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程亮 韩腾飞 李莎莎 宋艳丽 鞠大宏 赵宏艳 刘梅洁 郝保华
    2012, 43(5):880-884.
    [摘要](538) [HTML](0) [PDF 1.00 M](1111)
    摘要:
    目的研究盐酸青藤碱微囊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用复凝聚法制备盐酸青藤碱微囊,以包封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盐酸青藤碱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制备的微囊体外释药特性,并且对其形态、稳定性等进行研究。结果盐酸青藤碱微囊的囊心囊材比、搅拌速率及成囊温度对微囊的包封率均有显著影响,当囊心与囊材比为1∶3、搅拌速率为200 r/min、成囊温度为60℃时,制得的盐酸青藤碱微囊囊形圆整光滑,囊壁清晰,粒径均匀,平均包封率可高达85%,载药量平均为16.5%,囊径为4~12μm。结论复凝聚法制备盐酸青藤碱微囊工艺简单、可靠,产品稳定性好。微囊作为一种新兴剂型,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30  盐酸青藤碱微囊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程 亮,韩腾飞,李莎莎,宋艳丽,鞠大宏,赵宏艳,刘梅洁,郝保华
    2012, 43(5):880-88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1102) [HTML](0) [PDF 565.67 K](1566)
    摘要:
    目的 研究盐酸青藤碱微囊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用复凝聚法制备盐酸青藤碱微囊,以包封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盐酸青藤碱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制备的微囊体外释药特性,并且对其形态、稳定性等进行研究。结果 盐酸青藤碱微囊的囊心囊材比、搅拌速率及成囊温度对微囊的包封率均有显著影响,当囊心与囊材比为1∶3、搅拌速率为200 r/min、成囊温度为60 ℃时,制得的盐酸青藤碱微囊囊形圆整光滑,囊壁清晰,粒径均匀,平均包封率可高达85%,载药量平均为16.5%,囊径为4~12 μm。结论 复凝聚法制备盐酸青藤碱微囊工艺简单、可靠,产品稳定性好。微囊作为一种新兴剂型,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31  内异消复方缓释滴丸同步释药的处方优化及其释药机制研究
    张 宇,彭春梅,唐 勤,徐晓玉,张继芬
    2012, 43(5):885-89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965) [HTML](0) [PDF 567.66 K](1497)
    摘要:
    目的 优化内异消复方缓释滴丸各组分同步释药的处方,探讨其释药机制。方法 以药载比(X1)、乙基纤维素质量分数(X2)、PEG 6000质量分数(X3)和硬脂酸质量分数(X4)为考察因素,以“释放区间”值为指标,采用Doehlert设计-响应曲面优化法对内异消复方缓释滴丸的处方进行优化。用DDsolver软件拟合体外释药规律。结果 优化处方:X1为1∶12,X2为12%,X3为30%,X4为20%。模拟的胃肠道环境下,阿魏酸与川芎嗪、阿魏酸与延胡索乙素和川芎嗪与延胡索乙素的相似因子(f2*)值分别为53.37、56.17、57.85。阿魏酸的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和Higuchi方程,川芎嗪和延胡索乙素符合Baker-Lonsdale方程和Ritger-Peppas方程。结论 优化的内异消复方缓释滴丸能实现各组分的同步缓慢释放,其释放机制以扩散为主。
    32  内异消复方缓释滴丸同步释药的处方优化及其释药机制研究
    张宇 彭春梅 唐勤 徐晓玉 张继芬
    2012, 43(5):885-890.
    [摘要](1221) [HTML](0) [PDF 1.04 M](1028)
    摘要:
    目的优化内异消复方缓释滴丸各组分同步释药的处方,探讨其释药机制。方法以药载比(X1)、乙基纤维素质量分数(X2)、PEG 6000质量分数(X3)和硬脂酸质量分数(X4)为考察因素,以"释放区间"值为指标,采用Doehlert设计-响应曲面优化法对内异消复方缓释滴丸的处方进行优化。用DDsolver软件拟合体外释药规律。结果优化处方:X1为1∶12,X2为12%,X3为30%,X4为20%。模拟的胃肠道环境下,阿魏酸与川芎嗪、阿魏酸与延胡索乙素和川芎嗪与延胡索乙素的相似因子(f2*)值分别为53.37、56.17、57.85。阿魏酸的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和Higuchi方程,川芎嗪和延胡索乙素符合Baker-Lonsdale方程和Ritger-Peppas方程。结论优化的内异消复方缓释滴丸能实现各组分的同步缓慢释放,其释放机制以扩散为主。
    33  蟾酥缓释注射液的制备及其局部麻醉作用研究
    吴帅成 宋舟 张翠 秦倩倩 付本懂 申海清 韦旭斌
    2012, 43(5):891-894.
    [摘要](670) [HTML](0) [PDF 978.60 K](1188)
    摘要:
    目的以泊洛沙姆407作为载体材料制备蟾酥缓释注射液,并评价其在体内局部麻醉作用效果。方法采用冷溶法制备蟾酥缓释注射液,以胶凝温度为指标筛选蟾酥缓释注射液最佳处方,采用豚鼠皮丘模型比较蟾酥缓释注射液和蟾酥溶液局部麻醉作用时间。结果蟾酥缓释注射液的最佳处方是泊洛沙姆407 15.5%、乙醇10%、蟾酥提取物0.5%,胶凝温度在33℃,体内局部麻醉作用时间可达6~7 h,而蟾酥溶液麻醉作用时间仅为2~3 h。结论蟾酥缓释注射液是一种长效制剂。
    34  蟾酥缓释注射液的制备及其局部麻醉作用研究
    吴帅成,宋 舟,张 翠,秦倩倩,付本懂,申海清,韦旭斌
    2012, 43(5):891-89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1247) [HTML](0) [PDF 547.26 K](1498)
    摘要:
    目的 以泊洛沙姆407作为载体材料制备蟾酥缓释注射液,并评价其在体内局部麻醉作用效果。方法 采用冷溶法制备蟾酥缓释注射液,以胶凝温度为指标筛选蟾酥缓释注射液最佳处方,采用豚鼠皮丘模型比较蟾酥缓释注射液和蟾酥溶液局部麻醉作用时间。结果 蟾酥缓释注射液的最佳处方是泊洛沙姆407 15.5%、乙醇10%、蟾酥提取物0.5%,胶凝温度在33 ℃,体内局部麻醉作用时间可达6~7 h,而蟾酥溶液麻醉作用时间仅为2~3 h。结论 蟾酥缓释注射液是一种长效制剂。
    35  茯苓三萜成分RP-HPLC-ELSD指纹图谱研究
    昝俊峰,徐 斌,刘军锋,苏 玮,王克勤,刘焱文
    2012, 43(5):895-9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993) [HTML](0) [PDF 560.63 K](1452)
    摘要:
    目的 利用RP-HPLC-ELSD技术建立不同菌株茯苓三萜的指纹图谱,为评价不同菌株培育茯苓药材的质量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以期规范培育茯苓的菌株,提高茯苓资源品质。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 100-5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2%甲酸水溶液(A)-乙腈(B),采用梯度洗脱法;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为30 ℃;蒸发光检测条件:雾化温度为40 ℃,压力为350 kPa,gain值为7;进样量为20 μL。结果 建立的指纹图谱中有18个共有峰,且方法学考察符合规定的标准。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作为评价不同菌株茯苓药材质量的有效手段。
    36  茯苓三萜成分RP-HPLC-ELSD指纹图谱研究
    昝俊峰 徐斌 刘军锋 苏玮 王克勤 刘焱文
    2012, 43(5):895-900.
    [摘要](807) [HTML](0) [PDF 1.01 M](1135)
    摘要:
    目的利用RP-HPLC-ELSD技术建立不同菌株茯苓三萜的指纹图谱,为评价不同菌株培育茯苓药材的质量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以期规范培育茯苓的菌株,提高茯苓资源品质。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100-5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2%甲酸水溶液(A)-乙腈(B),采用梯度洗脱法;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为30℃;蒸发光检测条件:雾化温度为40℃,压力为350 kPa,gain值为7;进样量为20μL。结果建立的指纹图谱中有18个共有峰,且方法学考察符合规定的标准。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作为评价不同菌株茯苓药材质量的有效手段。
    37  基于药效理化表征的当归补血汤质量控制模式初探
    马家骅 李霞 谭承佳 贺福元 李楠 杨明
    2012, 43(5):901-905.
    [摘要](637) [HTML](0) [PDF 1005.99 K](1190)
    摘要:
    目的研究当归补血汤不同体系与其理化参数的关系,探讨利用药效理化参数来表征中药汤剂质量的可行性。方法以水为分散介质,参照不同分散体系的研究方法,对黄芪甲苷、阿魏酸、黄芪皂苷、黄芪多糖等当归补血汤的代表性组分及当归补血汤单味药、复方提取液的理化特征进行表征,建立包括表面特性、电性质、流变性、热力学等性质的表征方法,并进行参数与处理因素的多项式回归分析。结果随着阿魏酸质量浓度增大,阿魏酸水溶液、当归水提液、复方水提液的pH值降低、电导率增大;随着黄芪甲苷与黄芪皂苷质量浓度的增大,黄芪甲苷水溶液、黄芪皂苷水溶液、黄芪水提液、复方水提液的表面张力降低;随着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大,复方水提液的渗透压增大。在整个当归补血汤体系中影响pH值和电导率的主导成分是阿魏酸,影响表面张力的主导组分是黄芪皂苷,影响渗透压的主导组分为多糖,且不同工艺制备的汤剂的理化参数大小趋势与药效强弱也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初步表明表面张力、pH值、电导率、渗透压4个参数能反映当归补血汤的内在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当归补血汤制备工艺与汤剂质量控制的参考指标。
    38  基于药效理化表征的当归补血汤质量控制模式初探
    马家骅,李 霞,谭承佳,贺福元,李 楠,杨 明
    2012, 43(5):901-90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1058) [HTML](0) [PDF 549.27 K](1585)
    摘要:
    目的 研究当归补血汤不同体系与其理化参数的关系,探讨利用药效理化参数来表征中药汤剂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以水为分散介质,参照不同分散体系的研究方法,对黄芪甲苷、阿魏酸、黄芪皂苷、黄芪多糖等当归补血汤的代表性组分及当归补血汤单味药、复方提取液的理化特征进行表征,建立包括表面特性、电性质、流变性、热力学等性质的表征方法,并进行参数与处理因素的多项式回归分析。结果 随着阿魏酸质量浓度增大,阿魏酸水溶液、当归水提液、复方水提液的pH值降低、电导率增大;随着黄芪甲苷与黄芪皂苷质量浓度的增大,黄芪甲苷水溶液、黄芪皂苷水溶液、黄芪水提液、复方水提液的表面张力降低;随着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大,复方水提液的渗透压增大。在整个当归补血汤体系中影响pH值和电导率的主导成分是阿魏酸,影响表面张力的主导组分是黄芪皂苷,影响渗透压的主导组分为多糖,且不同工艺制备的汤剂的理化参数大小趋势与药效强弱也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 初步表明表面张力、pH值、电导率、渗透压4个参数能反映当归补血汤的内在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当归补血汤制备工艺与汤剂质量控制的参考指标。
    39  桑黄液体发酵生产多糖工艺研究
    丁兴红,温成平,丁志山,范永升
    2012, 43(5):906-90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994) [HTML](0) [PDF 527.33 K](2297)
    摘要:
    目的 考察不同培养条件对桑黄菌液体发酵生产多糖的影响。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不同培养基种类、起始pH值、发酵温度和摇床转速进行优化,在此工艺基础上,采用5 L发酵罐进行发酵放大试验。结果 采用添加0.3 g/L维生素B1和0.3 g/L维生素B2的PD培养基,起始pH值5,发酵温度28 ℃,摇床转速180 r/min条件下,桑黄菌摇瓶发酵液中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分别为5.80、2.37 g/L;5 L发酵罐发酵液中桑黄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分别为5.85、2.30 g/L。结论 桑黄液体发酵可获得桑黄多糖,本实验结果为桑黄液体发酵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40  桑黄液体发酵生产多糖工艺研究
    丁兴红 温成平 丁志山 范永升
    2012, 43(5):906-909.
    [摘要](627) [HTML](0) [PDF 953.19 K](1176)
    摘要:
    目的考察不同培养条件对桑黄菌液体发酵生产多糖的影响。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不同培养基种类、起始pH值、发酵温度和摇床转速进行优化,在此工艺基础上,采用5 L发酵罐进行发酵放大试验。结果采用添加0.3 g/L维生素B1和0.3 g/L维生素B2的PD培养基,起始pH值5,发酵温度28℃,摇床转速180 r/min条件下,桑黄菌摇瓶发酵液中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分别为5.80、2.37 g/L;5 L发酵罐发酵液中桑黄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分别为5.85、2.30 g/L。结论桑黄液体发酵可获得桑黄多糖,本实验结果为桑黄液体发酵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41  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人参多糖中蛋白质的研究
    陈巧巧 萧伟 万琴 潘迎志 姜华 张怡 朱克近
    2012, 43(5):910-914.
    [摘要](841) [HTML](0) [PDF 986.99 K](1168)
    摘要:
    目的优选人参多糖除蛋白的最佳工艺。方法以蛋白质脱除率及糖醛酸保留率为考察指标,用静态吸附试验和动态吸附试验研究树脂对蛋白质的最佳吸附条件。结果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JK008能有效去除人参多糖中的蛋白质,在比上柱量为1 g/g(药材-干树脂),径高比为1∶7,洗脱剂用量为3 BV的工艺条件下,蛋白脱除率达到84.38%,糖醛酸保留率为84.90%。结论阳离子交换树脂除蛋白工艺简单可行,同时还起到较好的脱色作用,适用于工业生产前期纯化处理。
    42  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人参多糖中蛋白质的研究
    陈巧巧,萧 伟,万 琴,潘迎志,姜 华,张 怡,朱克近
    2012, 43(5):910-91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1010) [HTML](0) [PDF 536.49 K](1687)
    摘要:
    目的 优选人参多糖除蛋白的最佳工艺。方法 以蛋白质脱除率及糖醛酸保留率为考察指标,用静态吸附试验和动态吸附试验研究树脂对蛋白质的最佳吸附条件。结果 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JK008能有效去除人参多糖中的蛋白质,在比上柱量为1 g/g(药材-干树脂),径高比为1∶7,洗脱剂用量为3 BV的工艺条件下,蛋白脱除率达到84.38%,糖醛酸保留率为84.90%。结论 阳离子交换树脂除蛋白工艺简单可行,同时还起到较好的脱色作用,适用于工业生产前期纯化处理。
    43  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童丽姣,高 敏,侯桂兰,王鑫波,石森林
    2012, 43(5):915-9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914) [HTML](0) [PDF 542.72 K](1407)
    摘要:
    目的 考察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稳定性,为其剂型选择、工艺设计与贮存条件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进行强光照射、高温、高湿试验,考察其对复合物的质量、总黄酮和牡荆素鼠李糖苷质量分数的影响;以10 h后的复合物中总黄酮质量分数变化率为指标考察介质、温度、pH值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具有一定的抗光照、热稳定性,但高湿条件下复合物吸湿明显;介质种类对其影响较小,其水溶液在高温与高pH值条件下稳定性较差。结论 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以固体形式保存,稳定性较好,因具有吸湿性,应在干燥条件下保存。
    44  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童丽姣 高敏 侯桂兰 王鑫波 石森林
    2012, 43(5):915-918.
    [摘要](517) [HTML](0) [PDF 972.30 K](1061)
    摘要:
    目的考察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稳定性,为其剂型选择、工艺设计与贮存条件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进行强光照射、高温、高湿试验,考察其对复合物的质量、总黄酮和牡荆素鼠李糖苷质量分数的影响;以10 h后的复合物中总黄酮质量分数变化率为指标考察介质、温度、pH值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具有一定的抗光照、热稳定性,但高湿条件下复合物吸湿明显;介质种类对其影响较小,其水溶液在高温与高pH值条件下稳定性较差。结论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以固体形式保存,稳定性较好,因具有吸湿性,应在干燥条件下保存。
    45  竹茹中苜蓿素对照品的高效液相半制备色谱制备研究
    龚金炎 毛建卫 黄伟素 黄俊 张英
    2012, 43(5):919-921.
    [摘要](1033) [HTML](0) [PDF 935.62 K](997)
    摘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半制备色谱制备竹茹中苜蓿素对照品的方法方法竹茹用50%乙醇提取,浓缩成浸膏,随后上聚酰胺柱色谱,采用70%乙醇柱色谱洗脱物进行HPLC分离制备。半制备色谱条件:色谱柱为Luna C18ODS(250 mm×10mm,10μm),流动相为乙腈-1%甲酸水溶液(35∶65);体积流量4 mL/min;进样量1 mL;检测波长345 nm。结果该法所得化合物用HPLC归一化法定量,质量分数大于98%,根据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为苜蓿素。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所得苜蓿素纯度高,可作为分析方法的对照品。
    46  竹茹中苜蓿素对照品的高效液相半制备色谱制备研究
    龚金炎,毛建卫,黄伟素,黄 俊,张 英
    2012, 43(5):919-92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916) [HTML](0) [PDF 534.29 K](1452)
    摘要: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半制备色谱制备竹茹中苜蓿素对照品的方法。方法 竹茹用50%乙醇提取,浓缩成浸膏,随后上聚酰胺柱色谱,采用70%乙醇柱色谱洗脱物进行HPLC分离制备。半制备色谱条件:色谱柱为Luna C18 ODS(250 mm×10 mm,10 μm),流动相为乙腈-1%甲酸水溶液(35∶65);体积流量4 mL/min;进样量1 mL;检测波长345 nm。结果 该法所得化合物用HPLC归一化法定量,质量分数大于98%,根据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为苜蓿素。结论 建立的方法简便,所得苜蓿素纯度高,可作为分析方法的对照品。
    47  银杏叶总黄酮纯化工艺研究
    黄金龙,殷之武,何新华,钱笑芳,曾曲梅
    2012, 43(5):922-92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991) [HTML](0) [PDF 524.74 K](1654)
    摘要:
    目的 对银杏叶总黄酮的纯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方法 通过DM-130树脂和D-101树脂(比例为1∶1)进行混合,色谱纯化银杏叶总黄酮,用500 mL混合树脂装柱,上样质量浓度为10 mg/mL,洗脱体积流量为2.0 BV/h,pH值6.0,600 mL 75%乙醇一步洗脱,真空浓缩至干。结果 通过上述工艺分离纯化银杏叶总黄酮,可得质量分数大于24%的精制银杏叶总黄酮。结论 DM-130树脂与D-101树脂按1∶1比例组成的混合树脂对银杏叶总黄酮的纯化效果较二者单独使用好,可用于银杏叶总黄酮的纯化。
    48  银杏叶总黄酮纯化工艺研究
    黄金龙 殷之武 何新华 钱笑芳 曾曲梅
    2012, 43(5):922-925.
    [摘要](807) [HTML](0) [PDF 949.05 K](1101)
    摘要:
    目的对银杏叶总黄酮的纯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方法通过DM-130树脂和D-101树脂(比例为1∶1)进行混合,色谱纯化银杏叶总黄酮,用500 mL混合树脂装柱,上样质量浓度为10 mg/mL,洗脱体积流量为2.0 BV/h,pH值6.0,600 mL 75%乙醇一步洗脱,真空浓缩至干。结果通过上述工艺分离纯化银杏叶总黄酮,可得质量分数大于24%的精制银杏叶总黄酮。结论 DM-130树脂与D-101树脂按1∶1比例组成的混合树脂对银杏叶总黄酮的纯化效果较二者单独使用好,可用于银杏叶总黄酮的纯化。
    49  月安煎不同配伍对丹酚酸B提取率的影响
    李雪梅 尤献民 梁茂新
    2012, 43(5):926-928.
    [摘要](770) [HTML](0) [PDF 896.36 K](1013)
    摘要: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月安煎不同配伍组方中丹酚酸B的量,比较月安煎不同配伍对丹参中丹酚酸B提取率的影响。方法色谱柱为Synergi Polar-RP 80A(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59∶1),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86 nm,柱温30℃。利用均匀设计法设计月安煎中丹参的不同配伍组合,利用建立的HPLC法测定各组合中丹酚酸B的提取率,利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各配伍方药对丹酚酸B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丹酚酸B在0.72~5.76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5.66%,RSD为1.1%。丹参中丹酚酸B的提取率与香附、石菖蒲、丹参药量呈正比,与白术药量呈反比,而与菟丝子无关。结论复方月安煎中丹参与不同方药配伍对丹酚酸B的提取率具有一定影响,最佳配比值得深入研究。
    50  月安煎不同配伍对丹酚酸B提取率的影响
    李雪梅,尤献民,梁茂新
    2012, 43(5):926-92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823) [HTML](0) [PDF 503.61 K](1649)
    摘要:
    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月安煎不同配伍组方中丹酚酸B的量,比较月安煎不同配伍对丹参中丹酚酸B提取率的影响。方法 色谱柱为Synergi Polar-RP 80A(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59∶1),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86 nm,柱温30 ℃。利用均匀设计法设计月安煎中丹参的不同配伍组合,利用建立的HPLC法测定各组合中丹酚酸B的提取率,利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各配伍方药对丹酚酸B提取率的影响。结果 丹酚酸B在0.72~5.76 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5.66%,RSD为1.1%。丹参中丹酚酸B的提取率与香附、石菖蒲、丹参药量呈正比,与白术药量呈反比,而与菟丝子无关。结论 复方月安煎中丹参与不同方药配伍对丹酚酸B的提取率具有一定影响,最佳配比值得深入研究。
    51  地榆总皂苷促造血细胞增殖效应研究
    邹文俊,刘 芳,吴建明,高小平
    2012, 43(5):929-93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1258) [HTML](0) [PDF 576.25 K](1569)
    摘要:
    目的 观察地榆总皂苷对3种造血细胞Baf3/Mpl、UT-7和NSF-60的促增殖效应。方法 分别培养依赖血小板生成素(TPO)、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粒细胞集落生长因子(G-CSF)生长的Baf3/Mpl、UT-7和NSF-60细胞,在加或不加细胞因子条件下,用不同质量浓度地榆总皂苷处理细胞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3种细胞的增殖;采用RT-PCR法检测3种细胞因子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地榆总皂苷单独处理细胞72 h,明显促进Baf3/Mpl细胞和NSF-60细胞增殖,但不影响UT-7细胞生长;在TPO和G-CSF存在条件下,地榆总皂苷能分别增强两种细胞因子的促细胞增殖作用。此外,地榆总皂苷能明显增强Baf3/Mpl细胞TPO受体表达,对NSF-60细胞G-CSF受体表达没有影响。结论 地榆总皂苷具有单独或协同细胞因子的促造血细胞增殖作用,其促增殖作用与上调TPO受体的表达有关。
    52  地榆总皂苷促造血细胞增殖效应研究
    邹文俊 刘芳 吴建明 高小平
    2012, 43(5):929-933.
    [摘要](740) [HTML](0) [PDF 1.00 M](1399)
    摘要:
    目的观察地榆总皂苷对3种造血细胞Baf3/Mpl、UT-7和NSF-60的促增殖效应。方法分别培养依赖血小板生成素(TPO)、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粒细胞集落生长因子(G-CSF)生长的Baf3/Mpl、UT-7和NSF-60细胞,在加或不加细胞因子条件下,用不同质量浓度地榆总皂苷处理细胞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3种细胞的增殖;采用RT-PCR法检测3种细胞因子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地榆总皂苷单独处理细胞72 h,明显促进Baf3/Mpl细胞和NSF-60细胞增殖,但不影响UT-7细胞生长;在TPO和G-CSF存在条件下,地榆总皂苷能分别增强两种细胞因子的促细胞增殖作用。此外,地榆总皂苷能明显增强Baf3/Mpl细胞TPO受体表达,对NSF-60细胞G-CSF受体表达没有影响。结论地榆总皂苷具有单独或协同细胞因子的促造血细胞增殖作用,其促增殖作用与上调TPO受体的表达有关。
    53  金丝桃苷油水分配系数及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贾媛 马兴苗 恽菲 范玲 王宁 刘志辉
    2012, 43(5):934-939.
    [摘要](781) [HTML](0) [PDF 1.06 M](1834)
    摘要:
    目的测定金丝桃苷的油水分配系数,并考察金丝桃苷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情况。方法采用经典摇瓶法测定金丝桃苷的油水分配系数;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研究金丝桃苷的肠吸收情况,考察其在小肠各段的吸收情况及药物浓度对吸收的影响。结果在正辛醇-水体系中,金丝桃苷的油水分配系数logP为0.43;在正辛醇-缓冲液体系中,油水分配系数随pH值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质量浓度为5、10、20μg/mL的金丝桃苷在大鼠肠道内均有较好的吸收,在不同质量浓度下金丝桃苷吸收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摇瓶法能准确测定金丝桃苷的油水分配系数,由此推测的体内吸收情况通过大鼠肠灌流试验得到验证。
    54  金丝桃苷油水分配系数及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贾 媛,马兴苗,恽 菲,范 玲,王 宁,刘志辉
    2012, 43(5):934-93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1033) [HTML](0) [PDF 598.44 K](2120)
    摘要:
    目的 测定金丝桃苷的油水分配系数,并考察金丝桃苷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情况。方法 采用经典摇瓶法测定金丝桃苷的油水分配系数;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研究金丝桃苷的肠吸收情况,考察其在小肠各段的吸收情况及药物浓度对吸收的影响。结果 在正辛醇-水体系中,金丝桃苷的油水分配系数log P为0.43;在正辛醇-缓冲液体系中,油水分配系数随pH值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质量浓度为5、10、20 μg/mL的金丝桃苷在大鼠肠道内均有较好的吸收,在不同质量浓度下金丝桃苷吸收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摇瓶法能准确测定金丝桃苷的油水分配系数,由此推测的体内吸收情况通过大鼠肠灌流试验得到验证。
    55  麝香保心丸对肝硬化大鼠心肌组织即早基因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影响
    徐 标,曾 昆,杨 虹,肖 政
    2012, 43(5):940-94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928) [HTML](0) [PDF 18.36 M](1304)
    摘要:
    目的 研究麝香保心丸对肝硬化致心肌重构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sc体积分数40% CCl4橄榄油溶液3 mL/kg,每周2次,共8周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第2周末随机取5只大鼠肝组织作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造模大鼠分别ig麝香保心丸22.5、45 mg/kg,共给药6周,第8周末分别取各组大鼠肝组织、左室心肌组织行组织病理学及透射电镜观察,观察各组大鼠肝脏、心肌组织病理及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改变;以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心肌组织中c-fos和c-jun mRNA以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I型和III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 造模大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及心肌损伤。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麝香保心丸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但心肌损伤程度减轻,心肌组织中c-fos mRNA、c-jun mRNA、CTGF、I型和III型胶原表达明显降低(P<0.05、0.01)。高剂量麝香保心丸组大鼠肝纤维化及心肌损伤程度较低剂量组减轻(P<0.05),心肌组织中c-fos mRNA、c-jun mRNA、CTGF、I型和III型胶原表达均低于低剂量组(P<0.05、0.01)。结论 肝硬化大鼠心肌组织心肌即早基因活化、诱导CTGF过度表达而致心肌重构,麝香保心丸可通过抑制心肌即早基因表达,降低心肌CTGF水平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
    56  麝香保心丸对肝硬化大鼠心肌组织即早基因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影响
    徐标 曾昆 杨虹 肖政
    2012, 43(5):940-946.
    [摘要](803) [HTML](0) [PDF 18.86 M](1163)
    摘要:
    目的研究麝香保心丸对肝硬化致心肌重构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sc体积分数40%CCl4橄榄油溶液3mL/kg,每周2次,共8周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第2周末随机取5只大鼠肝组织作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造模大鼠分别ig麝香保心丸22.5、45 mg/kg,共给药6周,第8周末分别取各组大鼠肝组织、左室心肌组织行组织病理学及透射电镜观察,观察各组大鼠肝脏、心肌组织病理及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改变;以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心肌组织中c-fos和c-jun mRNA以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I型和III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造模大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及心肌损伤。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麝香保心丸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但心肌损伤程度减轻,心肌组织中c-fos mRNA、c-jun mRNA、CTGF、I型和III型胶原表达明显降低(P >0.05、0.01)。高剂量麝香保心丸组大鼠肝纤维化及心肌损伤程度较低剂量组减轻(P >0.05),心肌组织中c-fos mRNA、c-jun mRNA、CTGF、I型和III型胶原表达均低于低剂量组(P >0.05、0.01)。结论肝硬化大鼠心肌组织心肌即早基因活化、诱导CTGF过度表达而致心肌重构,麝香保心丸可通过抑制心肌即早基因表达,降低心肌CTGF水平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
    57  阿魏酸在Caco-2细胞模型的通透性及其在大鼠体内吸收特性研究
    莫李立 王素军 杨本坤
    2012, 43(5):947-951.
    [摘要](1304) [HTML](0) [PDF 1.02 M](1537)
    摘要:
    目的研究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Fabs)及其吸收特点。方法建立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单层细胞模型,LC-MS/MS法分析阿魏酸由绒毛面(AP侧)到基底面(BL侧)和由BL侧到AP侧两个方向的转运过程;用大鼠原位肠肝血管灌流模型研究阿魏酸在肠道的吸收率;通过测定大鼠ig和iv阿魏酸后的血药浓度计算其Fabs结果阿魏酸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分别为Papp AP→BL:(10.24±1.58)×10 -6cm/s,PappBL→AP :(11.25±1.45)×10-6cm/s;在肠肝血管灌流模型中的吸收率为59.00%;在大鼠体内的Fabs为64.91%。结论 LC-MS/MS定量分析法灵敏、简单、专属性强;阿魏酸在Caco-2细胞具有良好的转运,在肠肝血管灌流模型中吸收速度快,主要吸收部位为小肠,阿魏酸ig给药后在大鼠体内达峰时间短,吸收、分布、消除较快。
    58  阿魏酸在Caco-2 细胞模型的通透性及其在大鼠体内吸收特性研究
    莫李立,王素军,杨本坤
    2012, 43(5):947-95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967) [HTML](0) [PDF 580.36 K](2179)
    摘要:
    目的 研究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Fabs)及其吸收特点。方法 建立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单层细胞模型,LC-MS/MS法分析阿魏酸由绒毛面(AP侧)到基底面(BL侧)和由BL侧到AP侧两个方向的转运过程;用大鼠原位肠肝血管灌流模型研究阿魏酸在肠道的吸收率;通过测定大鼠ig和iv阿魏酸后的血药浓度计算其Fabs结果 阿魏酸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分别为Papp AP→BL:(10.24±1.58)×10?6 cm/s,Papp BL→AP:(11.25±1.45)×10?6 cm/s;在肠肝血管灌流模型中的吸收率为59.00%;在大鼠体内的Fabs为64.91%。结论 LC-MS/MS定量分析法灵敏、简单、专属性强;阿魏酸在Caco-2细胞具有良好的转运,在肠肝血管灌流模型中吸收速度快,主要吸收部位为小肠,阿魏酸ig给药后在大鼠体内达峰时间短,吸收、分布、消除较快。
    59  当归总苯酞活血化瘀作用的实验研究
    宋书辉,徐 旭,于 冰,赵专友,汤立达
    2012, 43(5):952-95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957) [HTML](0) [PDF 566.33 K](1684)
    摘要:
    目的 观察当归总苯酞在活血化瘀方面的功效。方法 大鼠ig给予当归总苯酞(生药1、2、4 g/kg),观察当归总苯酞对大鼠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采用高分子右旋糖酐制备高黏血症大鼠模型,观察当归总苯酞对大鼠血液黏度的影响;观察当归总苯酞对大鼠凝血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 当归总苯酞(生药1、2、4 g/kg)能延长大鼠实验性动脉血栓的形成时间(P<0.05、0.01);降低高分子右旋糖苷所致的高黏血症大鼠全血、血浆、血清黏度(P<0.05);抑制花生四烯酸(AA)、腺苷二磷酸钠(ADP)、胶原(CG)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P<0.05、0.01、0.001);明显延长大鼠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0.05、0.01、0.001)。结论 当归总苯酞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作用,表现为延长实验性动脉血栓的形成时间;改善高黏血症模型大鼠的全血及血浆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凝血系统,延长大鼠TT、PT、APTT等指标。
    60  当归总苯酞活血化瘀作用的实验研究
    宋书辉 徐旭 于冰 赵专友 汤立达
    2012, 43(5):952-956.
    [摘要](736) [HTML](0) [PDF 1022.86 K](1216)
    摘要:
    目的观察当归总苯酞在活血化瘀方面的功效。方法大鼠ig给予当归总苯酞(生药1、2、4 g/kg),观察当归总苯酞对大鼠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采用高分子右旋糖酐制备高黏血症大鼠模型,观察当归总苯酞对大鼠血液黏度的影响;观察当归总苯酞对大鼠凝血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当归总苯酞(生药1、2、4 g/kg)能延长大鼠实验性动脉血栓的形成时间(P >0.05、0.01);降低高分子右旋糖苷所致的高黏血症大鼠全血、血浆、血清黏度(P >0.05);抑制花生四烯酸(AA)、腺苷二磷酸钠(ADP)、胶原(CG)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P >0.05、0.01、0.001);明显延长大鼠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 >0.05、0.01、0.001)。结论当归总苯酞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作用,表现为延长实验性动脉血栓的形成时间;改善高黏血症模型大鼠的全血及血浆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凝血系统,延长大鼠TT、PT、APTT等指标。
    61  姜黄素对肝星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受体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赵珍东 段启 姚丽梅 张雷红 庒义修
    2012, 43(5):957-961.
    [摘要](721) [HTML](0) [PDF 1.19 M](1174)
    摘要: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下游信号通路及效应的影响。方法培养HSC细胞,给予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采用MTT比色法检测HSC细胞增殖;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姜黄素对HSC凋亡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Smad3、Smad7蛋白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TGF-β1及其I、II受体(TβRI、TβRII)和I、III型胶原(Col-I、Col-III)mRNA的表达。结果姜黄素能抑制HSC细胞增殖,诱导HSC细胞凋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姜黄素能抑制HSC表达Smad3,并提高Smad7表达,RT-PCR结果显示姜黄素使HSC细胞TGF-β1及其I、II受体、Col-I、Col-III mRNA表达降低。结论姜黄素能抑制HSC增殖和活化,抑制TGF-β1及其受体和信号通路,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62  姜黄素对肝星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受体和I、III 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赵珍东,段 启,姚丽梅,张雷红,庒义修
    2012, 43(5):957-96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884) [HTML](0) [PDF 754.02 K](1433)
    摘要: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下游信号通路及效应的影响。方法 培养HSC细胞,给予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采用MTT比色法检测HSC细胞增殖;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姜黄素对HSC凋亡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Smad3、Smad7蛋白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TGF-β1及其I、II受体(TβRI、TβRII)和I、III型胶原(Col-I、Col-III)mRNA的表达。结果 姜黄素能抑制HSC细胞增殖,诱导HSC细胞凋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姜黄素能抑制HSC表达Smad3,并提高Smad7表达,RT-PCR结果显示姜黄素使HSC细胞TGF-β1及其I、II受体、Col-I、Col-III mRNA表达降低。结论 姜黄素能抑制HSC增殖和活化,抑制TGF-β1及其受体和信号通路,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63  褐藻多糖硫酸酯对H2O2诱导皮层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保护作用
    郭宏举,史 宁,陈 乾,马天翔,潘敏翔,吴久鸿
    2012, 43(5):962-96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894) [HTML](0) [PDF 560.57 K](1470)
    摘要:
    目的 研究褐藻多糖硫酸酯对H2O2诱导小鼠皮层神经元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含有B-27的Neurobasal培养基无血清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H2O2(50 μmol/L)诱导氧化应激损伤模型,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0.01、0.1、1 g/L)褐藻多糖硫酸酯对细胞存活的影响,生化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 与H2O2处理组比较,0.1、1 g/L褐藻多糖硫酸酯能显著提高H2O2诱导损伤皮层神经元的存活率(P<0.05),并且降低培养液中LDH的漏出量,抑制细胞内MDA的生成,提高细胞内SOD的活性。结论 褐藻多糖硫酸酯对H2O2损伤皮层神经元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64  褐藻多糖硫酸酯对H2O2诱导皮层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保护作用
    郭宏举 史宁 陈乾 马天翔 潘敏翔 吴久鸿
    2012, 43(5):962-964.
    [摘要](773) [HTML](0) [PDF 968.12 K](1206)
    摘要:
    目的研究褐藻多糖硫酸酯对H2O2诱导小鼠皮层神经元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含有B-27的Neurobasal培养基无血清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H2O2(50μmol/L)诱导氧化应激损伤模型,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0.01、0.1、1 g/L)褐藻多糖硫酸酯对细胞存活的影响,生化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与H2O2处理组比较,0.1、1 g/L褐藻多糖硫酸酯能显著提高H2O2诱导损伤皮层神经元的存活率(P>0.05),并且降低培养液中LDH的漏出量,抑制细胞内MDA的生成,提高细胞内SOD的活性。结论褐藻多糖硫酸酯对H2O2损伤皮层神经元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65  前列泰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观察
    黄小松
    2012, 43(5):965-966.
    [摘要](576) [HTML](0) [PDF 890.08 K](1342)
    摘要:
    目的观察前列泰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慢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前列泰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普乐安片治疗,两组治疗均为4周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生活质量评分(QOL)等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的各疗效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疗效优于普乐安片。结论前列泰胶囊能明显改善慢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症状评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66  前列泰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观察
    黄小松
    2012, 43(5):965-96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879) [HTML](0) [PDF 517.07 K](1580)
    摘要:
    目的 观察前列泰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慢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前列泰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普乐安片治疗,两组治疗均为4周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生活质量评分(QOL)等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的各疗效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疗效优于普乐安片。结论 前列泰胶囊能明显改善慢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症状评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67  不同产地仙茅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李隆云,陈大霞,钟国跃,李泉森
    2012, 43(5):967-97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931) [HTML](0) [PDF 611.49 K](2914)
    摘要:
    目的 从DNA水平上对仙茅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 对我国25个主要分布区的仙茅进行ISSR-PCR扩增与检测。扩增结果转化为“0”、“1”矩阵后,利用Treeconw软件计算遗传距离,并采用UPGMA聚类法构建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 14条引物共得到176条清晰可辨的扩增条带,其中有151条呈现多态性,占85.8%。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177 2~0.403 0。25份样品分为两大类,聚类较为复杂,大多种质不具明显地理相关性,仅在小分支中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结论 我国仙茅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筛选优质种质资源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础。
    68  不同产地仙茅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李隆云 陈大霞 钟国跃 李泉森
    2012, 43(5):967-971.
    [摘要](839) [HTML](0) [PDF 1.06 M](1251)
    摘要:
    目的从DNA水平上对仙茅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对我国25个主要分布区的仙茅进行ISSR-PCR扩增与检测。扩增结果转化为"0"、"1"矩阵后,利用Treeconw软件计算遗传距离,并采用UPGMA聚类法构建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 14条引物共得到176条清晰可辨的扩增条带,其中有151条呈现多态性,占85.8%。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177 2~0.403 0。25份样品分为两大类,聚类较为复杂,大多种质不具明显地理相关性,仅在小分支中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结论我国仙茅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筛选优质种质资源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础。
    69  水杨酸对白桦悬浮细胞中齐墩果酸积累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任春林 尹静 潘亚婕 詹亚光 李春晓 赵微
    2012, 43(5):972-977.
    [摘要](794) [HTML](0) [PDF 1.06 M](979)
    摘要: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对白桦悬浮细胞生长、齐墩果酸积累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白桦悬浮培养第7、10、13、15天,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10、25、50、100、250 mg/L)的SA,进行细胞生长、齐墩果酸量及抗逆酶活性分析。结果添加低质量浓度SA(10~25 mg/L)对细胞活力和生长量影响不大,高质量浓度的SA(100~250 mg/L)处理可显著抑制细胞活力和生长,但可促进齐墩果酸的积累,在第7天添加250 mg/L SA后齐墩果酸量最高,达1.71 mg/g(干质量),是对照的3.1倍;而第7天添加50 mg/L SA后齐墩果酸的产量为0.473 mg,比对照提高了42.04%。悬浮培养第7天添加50 mg/L SA,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两种酶活性分别在0~24 h和0~48 h比对照显著提高,而PAL活性在SA处理12 h后始终高于对照。结论适宜浓度的SA可刺激白桦细胞防御酶活性提高,并促进白桦悬浮细胞中齐墩果酸的积累。
    70  水杨酸对白桦悬浮细胞中齐墩果酸积累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任春林,尹 静,潘亚婕,詹亚光,李春晓,赵 微
    2012, 43(5):972-97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855) [HTML](0) [PDF 577.40 K](2136)
    摘要:
    目的 研究水杨酸(SA)对白桦悬浮细胞生长、齐墩果酸积累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在白桦悬浮培养第7、10、13、15天,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10、25、50、100、250 mg/L)的SA,进行细胞生长、齐墩果酸量及抗逆酶活性分析。结果 添加低质量浓度SA(10~25 mg/L)对细胞活力和生长量影响不大,高质量浓度的SA(100~250 mg/L)处理可显著抑制细胞活力和生长,但可促进齐墩果酸的积累,在第7天添加250 mg/L SA后齐墩果酸量最高,达1.71 mg/g(干质量),是对照的3.1倍;而第7天添加50 mg/L SA后齐墩果酸的产量为0.473 mg,比对照提高了42.04%。悬浮培养第7天添加50 mg/L SA,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两种酶活性分别在0~24 h和0~48 h比对照显著提高,而PAL活性在SA处理12 h后始终高于对照。结论 适宜浓度的SA可刺激白桦细胞防御酶活性提高,并促进白桦悬浮细胞中齐墩果酸的积累。
    71  氮铬耦合下铬在泽泻中的动态积累规律及其对泽泻生长的影响
    刘月秋,陈兴福,杨文钰,杨俊东,张宝林
    2012, 43(5):978-98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876) [HTML](0) [PDF 592.79 K](1587)
    摘要:
    目的 通过监测在不同氮铬耦合浓度下,铬在泽泻不同部位的动态积累规律及其对泽泻生长的影响,探讨施氮量对在不同土壤铬背景值下泽泻生长的影响及其与铬积累的相关性。方法 对不同处理组采用动态监测法,测定不同生长时期泽泻不同部位的铬积累量及生物量的变化情况,同时利用统计学方法探讨铬积累量与氮肥施用量及土壤铬背景值的相关性。结果 铬对于泽泻生长的影响呈现出浓度依赖性及部位差异性。总体上低铬水平下泽泻的生长得到一定程度的促进,而高铬水平下泽泻的生长受到抑制。氮肥的施加能够缓解铬的生物毒性,使泽泻生长正常,但同时氮肥的施加也使泽泻对于铬的积累增加。偏相关分析的结果也表明氮的施用量与铬元素在泽泻块茎的积累呈正相关性。结论 泽泻规范化种植中应在保证其铬积累量不超标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含低铬的土壤,同时氮肥的施用量应以泽泻药材安全性为前提。
    72  氮铬耦合下铬在泽泻中的动态积累规律及其对泽泻生长的影响
    刘月秋 陈兴福 杨文钰 杨俊东 张宝林
    2012, 43(5):978-983.
    [摘要](888) [HTML](0) [PDF 1.07 M](1079)
    摘要:
    目的通过监测在不同氮铬耦合浓度下,铬在泽泻不同部位的动态积累规律及其对泽泻生长的影响,探讨施氮量对在不同土壤铬背景值下泽泻生长的影响及其与铬积累的相关性。方法对不同处理组采用动态监测法,测定不同生长时期泽泻不同部位的铬积累量及生物量的变化情况,同时利用统计学方法探讨铬积累量与氮肥施用量及土壤铬背景值的相关性。结果铬对于泽泻生长的影响呈现出浓度依赖性及部位差异性。总体上低铬水平下泽泻的生长得到一定程度的促进,而高铬水平下泽泻的生长受到抑制。氮肥的施加能够缓解铬的生物毒性,使泽泻生长正常,但同时氮肥的施加也使泽泻对于铬的积累增加。偏相关分析的结果也表明氮的施用量与铬元素在泽泻块茎的积累呈正相关性。结论泽泻规范化种植中应在保证其铬积累量不超标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含低铬的土壤,同时氮肥的施用量应以泽泻药材安全性为前提。
    73  影响山西恒山野生蒙古黄芪质量的环境因素研究
    胡明勋 陈安家 郭宝林 黄文华 曹秀娟 侯美利
    2012, 43(5):984-989.
    [摘要](1339) [HTML](0) [PDF 1.03 M](1202)
    摘要:
    目的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海拔、经度、纬度、坡向、坡度生态环境因素对恒山产野生蒙古黄芪黄酮类和皂苷类成分的影响,筛选出影响黄芪质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方法采用HPLC-DAD法测定了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4种黄酮成分;UPLC-ELSD法测定了黄芪皂苷I、黄芪皂苷II、黄芪皂苷III、黄芪甲苷4种皂苷成分。采用SPSS17.0软件对黄芪各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以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各生态因素对各成分量的影响。结果建立逐步回归方程,毛蕊异黄酮苷的量与黄酮总量相关系数为0.958,黄芪皂苷I的量与皂苷总量相关系数为0.969,毛蕊异黄酮的量与芒柄花素的量相关系数为0.896,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皂苷总量与黄酮总量相关系数为0.505,呈显著的负相关。随着海拔和纬度的升高,黄芪中毛蕊异黄酮和黄酮总量升高;芒柄花素的量随经度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在阴坡的黄芪中黄芪皂苷I和皂苷总量的量高,且随坡度增大而升高;黄芪皂苷II的量主要受坡度的影响。结论影响恒山野生蒙古黄芪药材黄酮成分量的主要因素是海拔和纬度,经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坡向和坡度对黄芪的皂苷成分的量有显著的影响,纬度、海拔也有一定的影响。
    74  影响山西恒山野生蒙古黄芪质量的环境因素研究
    胡明勋,陈安家,郭宝林,黄文华,曹秀娟,侯美利
    2012, 43(5):984-98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876) [HTML](0) [PDF 541.83 K](1964)
    摘要:
    目的 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海拔、经度、纬度、坡向、坡度生态环境因素对恒山产野生蒙古黄芪黄酮类和皂苷类成分的影响,筛选出影响黄芪质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方法 采用HPLC-DAD法测定了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4种黄酮成分;UPLC-ELSD法测定了黄芪皂苷I、黄芪皂苷II、黄芪皂苷III、黄芪甲苷4种皂苷成分。采用SPSS17.0软件对黄芪各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以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各生态因素对各成分量的影响。结果 建立逐步回归方程,毛蕊异黄酮苷的量与黄酮总量相关系数为0.958,黄芪皂苷I的量与皂苷总量相关系数为0.969,毛蕊异黄酮的量与芒柄花素的量相关系数为0.896,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皂苷总量与黄酮总量相关系数为?0.505,呈显著的负相关。随着海拔和纬度的升高,黄芪中毛蕊异黄酮和黄酮总量升高;芒柄花素的量随经度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在阴坡的黄芪中黄芪皂苷I和皂苷总量的量高,且随坡度增大而升高;黄芪皂苷II的量主要受坡度的影响。结论 影响恒山野生蒙古黄芪药材黄酮成分量的主要因素是海拔和纬度,经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坡向和坡度对黄芪的皂苷成分的量有显著的影响,纬度、海拔也有一定的影响。
    75  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生长动力学及紫杉醇代谢动力学研究
    张翔宇,杜亚填,龚雪元
    2012, 43(5):990-99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906) [HTML](0) [PDF 519.77 K](1405)
    摘要:
    目的 通过愈伤组织细胞生长及其紫杉醇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筛选确定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生产紫杉醇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与最佳收获期。方法 以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IBA、6-BA、GA3组合诱导培养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通过测定愈伤组织鲜质量进行生长动力学研究,采用HPLC法检测不同生长阶段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的积累量,进行紫杉醇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 改良MS+0.2 mg/L IBA+0.05 mg/L 6-BA+0.3 mg/L GA3、MS+0.2 mg/L IBA+0.01 mg/L 6-BA+0.7 mg/L GA3及MS+0.2 mg/L IBA+0.1 mg/L 6-BA+0.5 mg/L GA3培养条件均较有利于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且紫杉醇的积累量也较高,最高可达0.037 76%。结论 在添加IBA及6-BA的基础上适当增补GA3可使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提前启动,缩短出愈时间,促进生长,降低褐变程度,增加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的积累量。愈伤组织的生长曲线呈S型,紫杉醇的积累呈线型增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增加,且伴随着愈伤组织不断褐变。
    76  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生长动力学及紫杉醇代谢动力学研究
    张翔宇 杜亚填 龚雪元
    2012, 43(5):990-994.
    [摘要](838) [HTML](0) [PDF 994.75 K](1044)
    摘要:
    目的通过愈伤组织细胞生长及其紫杉醇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筛选确定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生产紫杉醇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与最佳收获期。方法以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IBA、6-BA、GA3组合诱导培养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通过测定愈伤组织鲜质量进行生长动力学研究,采用HPLC法检测不同生长阶段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的积累量,进行紫杉醇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改良MS+0.2 mg/L IBA+0.05 mg/L 6-BA+0.3 mg/L GA3、MS+0.2 mg/L IBA+0.01mg/L 6-BA+0.7 mg/L GA3及MS+0.2 mg/L IBA+0.1 mg/L 6-BA+0.5 mg/L GA3培养条件均较有利于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且紫杉醇的积累量也较高,最高可达0.037 76%。结论在添加IBA及6-BA的基础上适当增补GA3可使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提前启动,缩短出愈时间,促进生长,降低褐变程度,增加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的积累量。愈伤组织的生长曲线呈S型,紫杉醇的积累呈线型增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增加,且伴随着愈伤组织不断褐变。
    77  党参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不同产地党参质量差异性分析
    段琦梅 梁宗锁 杨东风 刘岩 刘峰华
    2012, 43(5):995-999.
    [摘要](826) [HTML](0) [PDF 1003.68 K](1292)
    摘要:
    目的多点采样研究并建立党参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其对不同来源的党参进行质量差异性分析。方法对党参的总灰分、酸不溶灰分、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HPLC-DAD对党参炔苷进行测定并建立HPLC指纹图谱;将指标与指纹图谱结合起来建立党参质量评价体系;用建立的质量评价体系对不同来源的党参样品进行质量评价。结果不同产地灰分和酸不溶灰分检测结果显示,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标准;而不同来源党参炔苷量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产地的党参指纹图谱具有9个共有峰,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建立的指纹图谱可用于党参质量评价。结论本研究用多指标检测结合指纹图谱建立的党参质量评价体系可用于不同来源党参的质量评价及质量控制。
    78  党参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不同产地党参质量差异性分析
    段琦梅,梁宗锁,杨东风,刘 岩,刘峰华
    2012, 43(5):995-99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1172) [HTML](0) [PDF 527.86 K](2601)
    摘要:
    目的 多点采样研究并建立党参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其对不同来源的党参进行质量差异性分析。方法 对党参的总灰分、酸不溶灰分、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HPLC-DAD对党参炔苷进行测定并建立HPLC指纹图谱;将指标与指纹图谱结合起来建立党参质量评价体系;用建立的质量评价体系对不同来源的党参样品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不同产地灰分和酸不溶灰分检测结果显示,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标准;而不同来源党参炔苷量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产地的党参指纹图谱具有9个共有峰,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建立的指纹图谱可用于党参质量评价。结论 本研究用多指标检测结合指纹图谱建立的党参质量评价体系可用于不同来源党参的质量评价及质量控制。
    79  不同处理对鱼香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刘建成,龚卫华,向 芬,杨建湘,符智荣,彭秀梅
    2012, 43(5):1000-100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852) [HTML](0) [PDF 505.64 K](1797)
    摘要:
    目的 研究鱼香草的种子形态和不同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为鱼香草人工栽培种苗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测定种子长宽、千粒质量,对种子设置不同温度、不同光质以及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和KNO3浸种处理,观察记录种子发芽数,计算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结果 鱼香草种子椭圆形,长(1.77±0.01)mm,宽(1.13±0.01)mm,千粒质量(1 175.5±21.02)mg,吸水量为其风干种子质量的8.8倍;种子发芽最适宜温度为30 ℃;白色光照最有利于种子萌发,全黑暗最不利于种子萌发;GA3、0.25% KNO3浸种可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结论 得到鱼香草种子萌发最适宜的处理条件,对鱼香草人工栽培种苗培育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80  不同处理对鱼香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刘建成 龚卫华 向芬 杨建湘 符智荣 彭秀梅
    2012, 43(5):1000-1002.
    [摘要](662) [HTML](0) [PDF 929.95 K](1151)
    摘要:
    目的研究鱼香草的种子形态和不同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为鱼香草人工栽培种苗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种子长宽、千粒质量,对种子设置不同温度、不同光质以及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和KNO3浸种处理,观察记录种子发芽数,计算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结果鱼香草种子椭圆形,长(1.77±0.01)mm,宽(1.13±0.01)mm,千粒质量(1 175.5±21.02)mg,吸水量为其风干种子质量的8.8倍;种子发芽最适宜温度为30℃;白色光照最有利于种子萌发,全黑暗最不利于种子萌发;GA3、0.25%KNO3浸种可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结论得到鱼香草种子萌发最适宜的处理条件,对鱼香草人工栽培种苗培育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81  广西不同产区两面针HPLC指纹图谱研究
    雷欣潮 杨焕琪 赖茂祥 冯看 刘华钢
    2012, 43(5):1003-1008.
    [摘要](819) [HTML](0) [PDF 1023.05 K](1028)
    摘要: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两面针的HPLC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品质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HPLC-UV分析两面针的指纹图谱。色谱柱:UltimateTMXB C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水(0.2%磷酸+0.2%三乙胺)(A)-乙腈(B),梯度洗脱:0~5 min,8%~12%B;5~7 min,12%~15%B;7~14 min,15%~21%B;14~35 min,21%~25%B;35~40 min,25%~36%B;40~60 min,36%~52%B;60~80 min,52%~100%B;80~95 min,100%B;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50 nm,测定24批两面针指纹图谱,应用相似度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对两面针进行分类研究。结果在色谱指纹图谱中,确定了22个共有峰,根据相似度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将24批药材分为2类。结论该指纹图谱检测方法方便,重现性好,可用于两面针质量控制。
    82  广西不同产区两面针HPLC指纹图谱研究
    雷欣潮,杨焕琪,赖茂祥,冯 看,刘华钢
    2012, 43(5):1003-100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836) [HTML](0) [PDF 531.33 K](1404)
    摘要: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两面针的HPLC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品质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HPLC-UV分析两面针的指纹图谱。色谱柱:UltimateTMXB C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水(0.2%磷酸+0.2%三乙胺)(A)-乙腈(B),梯度洗脱:0~5 min,8%~12% B;5~7 min,12%~15% B;7~14 min,15%~21% B;14~35 min,21%~25% B;35~40 min,25%~36% B;40~60 min,36%~52% B;60~80 min,52%~100% B;80~95 min,100% B;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 35 ℃;检测波长 250 nm,测定24批两面针指纹图谱,应用相似度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对两面针进行分类研究。结果 在色谱指纹图谱中,确定了22个共有峰,根据相似度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将24批药材分为2类。结论 该指纹图谱检测方法方便,重现性好,可用于两面针质量控制。
    83  大吴风草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张勇 曾鹏 贾琦 郭夫江 李医明 朱维良 陈凯先
    2012, 43(5):1009-1017.
    [摘要](1321) [HTML](0) [PDF 1.22 M](1370)
    摘要:
    大吴风草为药食两用植物,长期的民间和地方用药均显示该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大吴风草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萜类(倍半萜、二萜、三萜)、酚类、生物碱类、甾体类以及脂肪酸类等;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抗炎、对黄疸型肝炎的治疗作用以及杀螨除虫作用。对国内外有关大吴风草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着重对其基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84  大吴风草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张 勇,曾 鹏,贾 琦,郭夫江,李医明,朱维良,陈凯先
    2012, 43(5):1009-101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1292) [HTML](0) [PDF 591.33 K](1709)
    摘要:
    大吴风草为药食两用植物,长期的民间和地方用药均显示该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大吴风草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萜类(倍半萜、二萜、三萜)、酚类、生物碱类、甾体类以及脂肪酸类等;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抗炎、对黄疸型肝炎的治疗作用以及杀螨除虫作用。对国内外有关大吴风草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着重对其基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85  托品烷类生物碱生物合成分子生物学与代谢工程
    卢 衍,王细荣,陈 敏,廖志华
    2012, 43(5):1018-102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1124) [HTML](0) [PDF 506.02 K](2136)
    摘要:
    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属于托品烷类生物碱,是重要的抗胆碱类药物。托品烷类生物碱生物合成分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一直是植物次生代谢工程研究的热点。随着植物功能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发展,托品烷类生物碱生物合成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重点对托品烷类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功能基因和代谢工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86  托品烷类生物碱生物合成分子生物学与代谢工程
    卢衍 王细荣 陈敏 廖志华
    2012, 43(5):1018-1023.
    [摘要](1375) [HTML](0) [PDF 1.00 M](1526)
    摘要:
    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属于托品烷类生物碱,是重要的抗胆碱类药物。托品烷类生物碱生物合成分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一直是植物次生代谢工程研究的热点。随着植物功能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发展,托品烷类生物碱生物合成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重点对托品烷类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功能基因和代谢工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87  海藻、芫花反甘草的研究进展
    陈夏娟 徐立 余果 段金廒
    2012, 43(5):1024-1027.
    [摘要](889) [HTML](0) [PDF 949.67 K](1064)
    摘要:
    中药配伍中相反指两种药物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或使疗效降低,而"十八反"是重要的配伍禁忌,也是现代药性理论争议最多的问题,且至今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判断标准和结论。主要介绍了"十八反"中有关海藻、芫花反甘草的毒性和机制研究,探讨了影响"十八反"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确定其特定部位的安全药理实验内容的观点。
    88  海藻、芫花反甘草的研究进展
    陈夏娟,徐 立,余 果,段金廒
    2012, 43(5):1024-102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813) [HTML](0) [PDF 484.08 K](2770)
    摘要:
    中药配伍中相反指两种药物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或使疗效降低,而“十八反”是重要的配伍禁忌,也是现代药性理论争议最多的问题,且至今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判断标准和结论。主要介绍了“十八反”中有关海藻、芫花反甘草的毒性和机制研究,探讨了影响“十八反”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确定其特定部位的安全药理实验内容的观点。
    89  中药透皮贴剂的研究进展
    王婧斯,王文倩,王成港,陈常青
    2012, 43(5):1028-103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1247) [HTML](0) [PDF 447.75 K](3333)
    摘要:
    透皮给药系统是中药活性成分通过皮肤给药的有效途径,在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中,以中药透皮贴剂的研究较多。从中药透皮贴剂的发展与特点、常用基质及促进中药透皮吸收的方法等方面综述了中药透皮贴剂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中药透皮给药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药透皮贴剂的开发和改进提供参考。
    90  中药透皮贴剂的研究进展
    王婧斯 王文倩 王成港 陈常青
    2012, 43(5):1028-1031.
    [摘要](1305) [HTML](0) [PDF 904.25 K](1482)
    摘要:
    透皮给药系统是中药活性成分通过皮肤给药的有效途径,在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中,以中药透皮贴剂的研究较多。从中药透皮贴剂的发展与特点、常用基质及促进中药透皮吸收的方法等方面综述了中药透皮贴剂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中药透皮给药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药透皮贴剂的开发和改进提供参考。
    91  联用技术在自由基清除物筛选中的应用
    王璐 孙莉琼 苏航 戚进 余伯阳
    2012, 43(5):1032-1036.
    [摘要](566) [HTML](0) [PDF 964.76 K](1514)
    摘要: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由基与人类的生命活动和疾病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由基清除物筛选技术逐渐成为了医药领域中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基于在线联用筛选技术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采用联用技术筛选自由基清除物,主要是指将具有分离功能的色谱技术同各种自由基的直接或间接检测技术相结合,形成各种集化学分离与自由基清除活性检测为一体的快速分析方法,从而克服了传统研究方法先分离化学物质再进行活性评价的费时、费力的缺点。相对于离线检测方法,在线检测技术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方法稳定规范、易于推广。主要对化学发光体系、HPLC-DPPH体系、HPLC-ABTS体系等常用于联用技术的自由基清除体系进行原理及应用的综述,并对联用技术在自由基清除物筛选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92  联用技术在自由基清除物筛选中的应用
    王 璐,孙莉琼,苏 航,戚 进,余伯阳
    2012, 43(5):1032-103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5.[sequence]
    [摘要](794) [HTML](0) [PDF 475.18 K](1858)
    摘要: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由基与人类的生命活动和疾病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由基清除物筛选技术逐渐成为了医药领域中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基于在线联用筛选技术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采用联用技术筛选自由基清除物,主要是指将具有分离功能的色谱技术同各种自由基的直接或间接检测技术相结合,形成各种集化学分离与自由基清除活性检测为一体的快速分析方法,从而克服了传统研究方法先分离化学物质再进行活性评价的费时、费力的缺点。相对于离线检测方法,在线检测技术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方法稳定规范、易于推广。主要对化学发光体系、HPLC-DPPH体系、HPLC-ABTS体系等常用于联用技术的自由基清除体系进行原理及应用的综述,并对联用技术在自由基清除物筛选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