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43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三维导向转换模式在新药研究开发中的应用
    杨 明,伍振峰,岳鹏飞,胡鹏翼,魏韶锋,邓中银,郑 琴
    2012, 43(3):417-42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528) [HTML](0) [PDF 379.30 K](2023)
    摘要:
    近年来新药研究开发风险和难度逐渐增大,研发的成功率不增反降。我国新药研发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正逐渐显露出来,在现行新药审批制度正趋于公正、科学、合理的大背景下,研发体系面临着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现就新药研发过程中涉及的临床、市场及生产过程进行探讨,提出构建三维导向下的新药研发模式的重要性,并强调临床试验设计、市场需求以及生产过程的适应性问题是影响新药研发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以期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为相关新药研究提供参考。
    2  三维导向转换模式在新药研究开发中的应用
    杨明 伍振峰 岳鹏飞 胡鹏翼 魏韶锋 邓中银 郑琴
    2012, 43(3):417-421.
    [摘要](525) [HTML](0) [PDF 908.06 K](1233)
    摘要:
    近年来新药研究开发风险和难度逐渐增大,研发的成功率不增反降。我国新药研发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正逐渐显露出来,在现行新药审批制度正趋于公正、科学、合理的大背景下,研发体系面临着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现就新药研发过程中涉及的临床、市场及生产过程进行探讨,提出构建三维导向下的新药研发模式的重要性,并强调临床试验设计、市场需求以及生产过程的适应性问题是影响新药研发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以期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为相关新药研究提供参考。
    3  基于组分结构假说构建中药药性矢量结构方程
    蒋 俊,贾晓斌,陈 斌,李 平,蔡宝昌,吴 浩
    2012, 43(3):422-42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511) [HTML](0) [PDF 436.21 K](2211)
    摘要:
    中药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有其相应的物质基础,即相应的“组分结构”,而中药药性即为中药中复杂的组分结构作用于人体后的综合体现。中药中的成分/组分可表现相应的药性属性(寒、热、温、凉),组分与组分之间以及组分内部都存在着药性差异。药性相同的成分/组分,表现为相互增强;药性相反者,则相互抵消,即可以用“矢量”表示,中药药性也就是各成分/组分“药性矢量”的“矢量加和”。在结合中药药性的最新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将“组分结构”假说和“中药药性矢量”相结合,拟构建中药“药性结构方程”模型,以阐述中药药性本质。中药“药性矢量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也将为中药配伍以及炮制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4  基于组分结构假说构建中药药性矢量结构方程
    蒋俊 贾晓斌 陈斌 李平 蔡宝昌 吴浩
    2012, 43(3):422-427.
    [摘要](639) [HTML](0) [PDF 1012.36 K](1188)
    摘要:
    中药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有其相应的物质基础,即相应的"组分结构",而中药药性即为中药中复杂的组分结构作用于人体后的综合体现。中药中的成分/组分可表现相应的药性属性(寒、热、温、凉),组分与组分之间以及组分内部都存在着药性差异。药性相同的成分/组分,表现为相互增强;药性相反者,则相互抵消,即可以用"矢量"表示,中药药性也就是各成分/组分"药性矢量"的"矢量加和"。在结合中药药性的最新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将"组分结构"假说和"中药药性矢量"相结合,拟构建中药"药性结构方程"模型,以阐述中药药性本质。中药"药性矢量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也将为中药配伍以及炮制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5  天津中草药杂志社售过刊信息
    2012, 43(3):427-427.
    [摘要](577) [HTML](0) [PDF 814.09 K](1141)
    摘要:
    天津中草药杂志社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2009年8月在天津滨海新区注册成立。编辑出版《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s、《现代药物与临床》(2009年由《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改刊)、《药物评价研究》(2009年由《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改刊)。欢迎投稿,欢迎订阅。
    6  黑老虎的化学成分研究
    舒永志 成亮 曺濬喆 廉明勳 杨培明
    2012, 43(3):428-431.
    [摘要](814) [HTML](0) [PDF 1006.70 K](1225)
    摘要:
    目的 研究冷饭团Kadsura coccinea根茎(黑老虎)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RP-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以及光谱数据,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南五味子素O(1)、kadsuracoccinic acid A(2)、kadsuralignan F(3)、新南五味子木脂宁(4)、南五味子素N(5)、kadsureneA methyl ester(6)、原儿茶酸(7)、丁香酸(8)、胡萝卜苷(9)。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南五味子素O;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7  黑老虎的化学成分研究
    舒永志,成 亮,曺濬喆,廉明 勳,杨培明
    2012, 43(3):428-43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409) [HTML](0) [PDF 553.81 K](2600)
    摘要:
    目的 研究冷饭团Kadsura coccinea根茎(黑老虎)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RP-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以及光谱数据,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南五味子素O(1)、kadsuracoccinic acid A(2)、kadsuralignan F(3)、新南五味子木脂宁(4)、南五味子素N(5)、kadsurene A methyl ester(6)、原儿茶酸(7)、丁香酸(8)、胡萝卜苷(9)。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南五味子素O;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8  维药药西瓜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苗 静,张 洁,邓世明,代 斌
    2012, 43(3):432-43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582) [HTML](0) [PDF 541.40 K](2337)
    摘要:
    目的 研究药西瓜Citrullus colocynth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手段结合重结晶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药西瓜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α-菠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2)、α-菠甾酮(3)、双-[(2-乙基) 己基] 邻苯二甲酸酯(4)、对羟基苯甲酸(5)、6-C-对甲基苄基牡荆素(6)、双氢葫芦素E(7)、葫芦素E(8)、异表双氢葫芦素D(9)、双氢异葫芦素B-25-乙酯(10)、葫芦素E-2-O-β-D-吡喃葡萄糖苷(11)。结论 化合物6为新化合物,命名为6-C-对甲基苄基牡荆素;化合物157910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9  维药药西瓜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苗静 张洁 邓世明 代斌
    2012, 43(3):432-435.
    [摘要](724) [HTML](0) [PDF 986.61 K](1200)
    摘要:
    目的 研究药西瓜Citrullus colocynth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手段结合重结晶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药西瓜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α-菠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2)、α-菠甾酮(3)、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4)、对羟基苯甲酸(5)、6-C-对甲基苄基牡荆素(6)、双氢葫芦素E(7)、葫芦素E(8)、异表双氢葫芦素D(9)、双氢异葫芦素B-25-乙酯(10)、葫芦素E-2-O-β-D-吡喃葡萄糖苷(11)。结论 化合物6为新化合物,命名为6-C-对甲基苄基牡荆素;化合物1~5、7、9、10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0  金丝李茎皮化学成分研究
    范青飞,纳 智,胡华斌,许又凯,唐 霆
    2012, 43(3):436-43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3929) [HTML](0) [PDF 536.54 K](2508)
    摘要:
    目的 对金丝李Garcinia paucinervis的茎皮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方法 采用硅胶、反相RP-18,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对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采用MTT法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 从金丝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ambogin(1)、焦袂康酸(2)、β-谷甾醇(3)、胡萝卜苷(4)、7-prenyljacareubin(5)、parvifolixanthone A(6)、formoxanthone A(7)、termicalcicolanone A(8)、1, 3, 5, 6-tetrahydroxy-4-prenylxanthone(9)、isogarcinol(10)。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57对HL-60、SMMC-7721、A-549、MCF-7 和 SW480细胞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 化合物257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513C-NMR数据。
    11  金丝李茎皮化学成分研究
    范青飞 纳智 胡华斌 许又凯 唐霆
    2012, 43(3):436-439.
    [摘要](565) [HTML](0) [PDF 976.71 K](1200)
    摘要:
    目的 对金丝李Garcinia paucinervis的茎皮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方法 采用硅胶、反相RP-18,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对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采用MTT法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 从金丝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ambogin(1)、焦袂康酸(2)、β-谷甾醇(3)、胡萝卜苷(4)、7-prenyljacareubin(5)、parvifolixanthone A(6)、formoxanthone A(7)、termicalcicolanone A(8)、, 5,6-tetrahydroxy-4-prenylxanthone(9)、isogarcinol(10)。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5和7对HL-60、SMMC-7721、A549、MCF-7和SW480细胞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 化合物2~5和7~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5的13C-NMR数据。
    12  黄槿化学成分的研究
    张小坡 张俊清 裴月湖 许旭东 谭银丰 康胜利 刘明生
    2012, 43(3):440-443.
    [摘要](1007) [HTML](0) [PDF 970.30 K](1089)
    摘要:
    目的 研究黄槿Hibiscus tiliaceu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数据测定和波谱技术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黄槿枝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β-谷甾醇(2)、香草醛(3)、syriacusin A(4)、hibiscolactone(5)、莨菪亭(6)、臭矢菜素C(7)、反式丁烯二酸(8)、山柰酚(9)、槲皮素(10)、胡萝卜苷(11)、壬二酸(12)、丁二酸(13)、芦丁(14)。结论 化合物7、9、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8、12~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3  黄槿化学成分的研究
    张小坡,张俊清,裴月湖,许旭东,谭银丰,康胜利,刘明生
    2012, 43(3):440-44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688) [HTML](0) [PDF 532.83 K](1757)
    摘要:
    目的 研究黄槿Hibiscus tiliaceu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数据测定和波谱技术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黄槿枝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β-谷甾醇(2)、香草醛(3)、syriacusin A(4)、hibiscolactone(5)、莨菪亭(6)、臭矢菜素C(7)、反式丁烯二酸(8)、山柰酚(9)、槲皮素(10)、胡萝卜苷(11)、壬二酸(12)、丁二酸(13)、芦丁(14)。结论 化合物79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812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4  枸骨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周思祥,姚志容,李 军,屠鹏飞
    2012, 43(3):444-44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298) [HTML](0) [PDF 532.92 K](2275)
    摘要:
    目的 研究枸骨Ilex cornut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枸骨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光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2R, 3S, 4S)-4-(4-hydroxy-3-methoxybenzyl)-2-(5-hydroxy-3-methoxyphenyl)-3-hydroxymethyl-tetrahydrofuran-3-ol(1)、大黄素甲醚(2)、11-酮基-α-香树脂棕榈酸酯(3)、羽扇豆醇(4)、30-醛基羽扇豆醇(5)、乌索醇(6)、3β-羟基-乌索-11-烯-13β(28)-内酯(7)、乌索酸(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坡模酸-28-O-β-D-葡萄糖苷(11)、长梗冬青苷(12)。结论 化合物12为首次从冬青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5  枸骨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周思祥 姚志容 李军 屠鹏飞
    2012, 43(3):444-447.
    [摘要](902) [HTML](0) [PDF 973.56 K](1081)
    摘要:
    目的 研究枸骨Ilex cornut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枸骨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光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3S,4S)-4-(4-hydroxy-3-methoxybenzyl)-2-(5-hydroxy-3-methoxyphenyl)-3-hydroxymethyl-tetrahydrofuran-3-ol(1)、大黄素甲醚(2)、11-酮基-α-香树脂棕榈酸酯(3)、羽扇豆醇(4)、30-醛基羽扇豆醇(5)、乌索醇(6)、3β-羟基-乌索-11-烯-13β(28)-内酯(7)、乌索酸(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坡模酸-28-O-β-D-葡萄糖苷(11)、长梗冬青苷(11)结论 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冬青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和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6  《中草药》杂志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2012, 43(3):447-447.
    [摘要](547) [HTML](0) [PDF 791.78 K](1470)
    摘要:
    2011年3月18日,"书香中国"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中草药》杂志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天津中草药杂志社总经理、《中草药》执行主编陈常青研究员代表《中草药》杂志参加了颁奖典礼。
    17  银莲花化学成分研究
    刘坤 公维镇 王俊丽 王前 许东婷 刘名飞
    2012, 43(3):448-451.
    [摘要](587) [HTML](0) [PDF 972.72 K](1109)
    摘要:
    目的 研究银莲花Anemone cathay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法进行提取和萃取,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银莲花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4,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2)、3β-甲氧基-齐敦果-11-酮-18-烯(3)、α-香树脂醇(4)、28-羟基-齐敦果-12-烯-, 11-二酮(5)、熊果酸(6)、28-羟基-α-香树脂醇(7)、青钱柳酸B(8)、2α,23-二羟基-熊果酸(9)、β-胡萝卜苷(10)、槲皮素-7-O-鼠李糖苷(11)。结论 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8  银莲花化学成分研究
    刘 坤,公维镇,王俊丽,王 前,许东婷,刘名飞
    2012, 43(3):448-45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548) [HTML](0) [PDF 534.10 K](2418)
    摘要:
    目的 研究银莲花Anemone cathay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法进行提取和萃取,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银莲花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4, 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2)、3β-甲氧基-齐敦果-11-酮-18-烯(3)、α-香树脂醇(4)、28-羟基-齐敦果-12-烯-3, 11-二酮(5)、熊果酸(6)、28-羟基-α-香树脂醇(7)、青钱柳酸B(8)、2α, 23-二羟基-熊果酸(9)、β-胡萝卜苷(10)、槲皮素-7-O-鼠李糖苷(11)。结论 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9  马钱子发酵品中生物碱化学成分研究
    潘 扬,张 弦,刘亮镜,蒋亚平
    2012, 43(3):452-45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345) [HTML](0) [PDF 559.35 K](2062)
    摘要:
    目的 研究马钱子经朱红栓菌固体发酵产物(发酵品)的生物碱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马钱子发酵品的生物碱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马钱子发酵品中共分离得到10个生物碱成分,分别鉴定为士的宁(1)、马钱子碱(2)、伪士的宁(3)、16-甲氧基士的宁(4)、番木鳖次碱(5)、士的宁氮氧化物(6)、马钱子碱氮氧化物(7)、士的宁氯甲氯化物(8)、马钱子碱氯甲氯化物(9)和喜树次碱(10)。结论 马钱子发酵品的大部分化学成分仍然是吲哚类生物碱,其中仅有10是单萜吡啶生物碱,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是首次从该植物的种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9可能为氯仿提取过程中产生的人工加合物。迄今未见朱红栓菌中含有上述生物碱的报道。与生品相比,马钱子发酵品中生物碱成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化合物46710可能为发酵品新增成分,这些生物碱成分的鉴定为马钱子发酵“去毒存效”原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20  马钱子发酵品中生物碱化学成分研究
    潘扬 张弦 刘亮镜 蒋亚平
    2012, 43(3):452-457.
    [摘要](614) [HTML](0) [PDF 1.03 M](1068)
    摘要:
    目的 研究马钱子经朱红栓菌固体发酵产物(发酵品)的生物碱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马钱子发酵品的生物碱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马钱子发酵品中共分离得到10个生物碱成分,分别鉴定为士的宁(1)、马钱子碱(2)、伪士的宁(3)、16-甲氧基士的宁(4)、番木鳖次碱(5)、士的宁氮氧化物(6)、马钱子碱氮氧化物(7)、士的宁氯甲氯化物(8)、马钱子碱氯甲氯化物(9)和喜树次碱(10)。结论 马钱子发酵品的大部分化学成分仍然是吲哚类生物碱,其中仅有10是单萜吡啶生物碱,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是首次从该植物的种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和9可能为氯仿提取过程中产生的人工加合物。迄今未见朱红栓菌中含有上述生物碱的报道。与生品相比,马钱子发酵品中生物碱成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化合物4、6、7和10可能为发酵品新增成分,这些生物碱成分的鉴定为马钱子发酵"去毒存效"原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21  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
    罗舟 苏明智 颜鸣 史国兵 赵庆春
    2012, 43(3):458-462.
    [摘要](1294) [HTML](0) [PDF 992.93 K](1222)
    摘要:
    目的 研究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ODS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蒙古黄芪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共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芒柄花素(1)、毛蕊异黄酮(2)、(6aR,11a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染料木素(4)、芒柄花苷(5)、毛蕊异黄酮苷(6)、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7)、(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8)、红车轴草素-7-O-β-D-葡萄糖苷(9)、黄芪甲苷(10)、异黄芪皂苷II(11)、黄芪皂苷VIII(12)、腺嘌呤(13)、鸟嘌呤核苷(14)、尿嘧啶核苷(15)、胡萝卜苷(16)。结论 化合物13、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2  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
    罗 舟,苏明智,颜 鸣,史国兵,赵庆春
    2012, 43(3):458-46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2057) [HTML](0) [PDF 525.61 K](2149)
    摘要:
    目的 研究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ODS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蒙古黄芪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共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芒柄花素(1)、毛蕊异黄酮(2)、(6aR, 11aR)-3-羟基-9, 10-二甲氧基紫檀烷(3)、染料木素(4)、芒柄花苷(5)、毛蕊异黄酮苷(6)、7, 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D-葡萄糖苷(7)、(6aR, 11aR)-9, 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8)、红车轴草素-7-O-D-葡萄糖苷(9)、黄芪甲苷(10)、异黄芪皂苷II(11)、黄芪皂苷VIII(12)、腺嘌呤(13)、鸟嘌呤核苷(14)、尿嘧啶核苷(15)、胡萝卜苷(16)。结论 化合物13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3  桂枝茯苓胶囊化学成分研究(III)
    杨鹏飞,王振中,王洪庆,李家春,陈若芸
    2012, 43(3):463-46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588) [HTML](0) [PDF 513.13 K](1953)
    摘要:
    目的 对桂枝茯苓胶囊内容物正丁醇和水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D-101型大孔树脂和反相RP-18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MS和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氧化芍药苷(1)、半乳糖醇(2)、咖啡酸(3)、牡丹皮苷F(4)、去氢土莫酸(5)、猪苓酸C(6)、3-表去氢茯苓酸(7)、3-表去氢土莫酸(8)、海藻糖(9)、鸟苷(10)、腺苷(11)、丙氨酸(12)、亮氨酸(13)、脯氨酸(14)、精氨酸(15)、α-D-葡萄糖(16)。结论 化合物116均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
    24  桂枝茯苓胶囊化学成分研究(Ⅲ)
    杨鹏飞 王振中 王洪庆 李家春 陈若芸
    2012, 43(3):463-466.
    [摘要](1118) [HTML](0) [PDF 945.28 K](1344)
    摘要:
    目的 对桂枝茯苓胶囊内容物正丁醇和水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D-101型大孔树脂和反相RP-18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MS和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氧化芍药苷(1)、半乳糖醇(2)、咖啡酸(3)、牡丹皮苷F(4)、去氢土莫酸(5)、猪苓酸C(6)、3-表去氢茯苓酸(7)、3-表去氢土莫酸(8)、海藻糖(9)、鸟苷(10)、腺苷(11)、丙氨酸(12)、亮氨酸(13)、脯氨酸(14)、精氨酸(15)、α-D-葡萄糖(16)。结论 化合物1~16均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
    25  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胶囊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测定
    郭静静 李仙义 袁海龙 靳士晓 韩晋
    2012, 43(3):467-470.
    [摘要](1114) [HTML](0) [PDF 870.24 K](1221)
    摘要:
    目的 研究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胶囊体外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并分别将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和波棱甲素物理混合物制成胶囊,以pH 7.5的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采用桨法测定体外溶出度,比较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胶囊和波棱甲素物理混合物胶囊的溶出速率和溶出量。结果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的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胶囊的体外累积溶出度明显高于波棱甲素物理混合物胶囊(P<0.01)。结论 高压均质法制备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的工艺简单易行,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能显著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度。
    26  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胶囊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测定
    郭静静,李仙义,袁海龙,靳士晓,韩 晋
    2012, 43(3):467-47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579) [HTML](0) [PDF 493.40 K](1946)
    摘要:
    目的 研究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胶囊体外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并分别将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和波棱甲素物理混合物制成胶囊,以pH 7.5的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采用桨法测定体外溶出度,比较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胶囊和波棱甲素物理混合物胶囊的溶出速率和溶出量。结果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的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胶囊的体外累积溶出度明显高于波棱甲素物理混合物胶囊(P<0.01)。结论 高压均质法制备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的工艺简单易行,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能显著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度。
    27  醒脑静中环烯醚萜苷类有效成分鼻腔吸收研究
    陆 洋,翟永松,姚宗玲,陈晓兰,杜守颖,吴 清
    2012, 43(3):471-47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045) [HTML](0) [PDF 557.45 K](1841)
    摘要:
    目的 研究醒脑静中环烯醚萜苷类有效成分栀子苷和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大鼠鼻腔吸收特性及其相关性。方法 以体积校正法,采用改良的大鼠在体鼻循环模型研究栀子提取物单用、与醒脑静中冰片、麝香分别配伍及醒脑静全方配伍后栀子苷及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在大鼠鼻腔的吸收。结果 栀子提取物中环烯醚萜苷类代表成分栀子苷和京尼平龙胆双糖苷的大鼠鼻腔吸收符合一级速率过程,为被动吸收。艾片、合成冰片及醒脑静全方配伍可促进栀子苷及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大鼠鼻腔吸收,人工麝香无显著促进作用。在不同配伍条件下两种成分的鼻腔吸收系数相关性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K京尼平龙胆双糖苷=0.792 1 K栀子苷+0.236 7(r=0.976 0)。结论 醒脑静组方配伍可显著提高栀子苷及京尼平龙胆双糖苷的鼻腔吸收,方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具有相似的鼻腔吸收特性。
    28  醒脑静中环烯醚萜苷类有效成分鼻腔吸收研究
    陆洋 翟永松 姚宗玲 陈晓兰 杜守颖 吴清
    2012, 43(3):471-475.
    [摘要](500) [HTML](0) [PDF 967.90 K](1012)
    摘要:
    目的 研究醒脑静中环烯醚萜苷类有效成分栀子苷和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大鼠鼻腔吸收特性及其相关性。方法 以体积校正法,采用改良的大鼠在体鼻循环模型研究栀子提取物单用、与醒脑静中冰片、麝香分别配伍及醒脑静全方配伍后栀子苷及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在大鼠鼻腔的吸收。结果 栀子提取物中环烯醚萜苷类代表成分栀子苷和京尼平龙胆双糖苷的大鼠鼻腔吸收符合一级速率过程,为被动吸收。艾片、合成冰片及醒脑静全方配伍可促进栀子苷及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大鼠鼻腔吸收,人工麝香无显著促进作用。在不同配伍条件下两种成分的鼻腔吸收系数相关性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K京尼平龙胆双糖苷=0.792 1K栀子苷+0.236 7(r=0.976 0)。结论 醒脑静组方配伍可显著提高栀子苷及京尼平龙胆双糖苷的鼻腔吸收,方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具有相似的鼻腔吸收特性。
    29  淫羊藿苷元自微乳在CaCO2细胞模型的肠吸收特性初步研究
    王晋艳 陈彦 张振海 贾东升 贾晓斌
    2012, 43(3):476-481.
    [摘要](652) [HTML](0) [PDF 1.20 M](1045)
    摘要:
    目的 制备淫羊藿苷元自微乳,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肠吸收特性。方法 在考察淫羊藿苷元理化性质的基础上,以油酸乙酯为油相,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丙三醇为助乳化剂制备淫羊藿苷元自微乳,采用透射电镜及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稀释后所得微乳的形态、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并采用CaCO2细胞模型初步分析其肠吸收特性。结果 所制备的淫羊藿苷元自微乳稀释后,微乳平均粒径为5.6 nm,Zeta电位为30.8 mV,在CaCO2细胞模型上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3.52±0.3)×10 6cm/s。结论 淫羊藿苷元自微乳制剂稳定,体外研究显示自微乳系统能够促进淫羊藿苷元在肠道的吸收。
    30  淫羊藿苷元自微乳在Caco-2细胞模型的肠吸收特性初步研究
    王晋艳,陈 彦,张振海,贾东升,贾晓斌
    2012, 43(3):476-48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261) [HTML](0) [PDF 799.97 K](2071)
    摘要:
    目的 制备淫羊藿苷元自微乳,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肠吸收特性。方法 在考察淫羊藿苷元理化性质的基础上,以油酸乙酯为油相,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丙三醇为助乳化剂制备淫羊藿苷元自微乳,采用透射电镜及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稀释后所得微乳的形态、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并采用Caco-2细胞模型初步分析其肠吸收特性。结果 所制备的淫羊藿苷元自微乳稀释后,微乳平均粒径为55.6 nm,Zeta电位为?30.8 mV,在Caco-2细胞模型上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3.52±0.3)×10?6 cm/s。结论 淫羊藿苷元自微乳制剂稳定,体外研究显示自微乳系统能够促进淫羊藿苷元在肠道的吸收。
    31  基于有效组分检测与理化表征相结合的当归补血汤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研究
    马家骅,谭承佳,李 霞,张海燕,张 全,向永臣,杨 明
    2012, 43(3):482-48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915) [HTML](0) [PDF 539.23 K](1536)
    摘要:
    目的 优选当归补血汤的制备工艺,探索以理化表征参数作为汤剂制备工艺评价与质量控制手段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主要以有效组分阿魏酸、黄芪甲苷、黄芪皂苷、多糖的量为指标,全面考察当归补血汤的制备工艺,并对所得提取液进行流变学、表面化学、电化学等方面的表征,将表征参数与组分的量进行多项式回归分析。结果 优选的当归补血汤制备工艺条件为取处方药材加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0 h;理化表征显示,不同制备工艺条件所得汤剂理化参数差别较大,且渗透压与体系组分的量关系最为密切,表面张力、电导率次之,而pH值、黏度与体系组分的量关系不密切。结论 初步表明,表面张力、电导率和渗透压可作为当归补血汤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的评价指标,通过提取液的理化表征来进行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32  基于有效组分检测与理化表征相结合的当归补血汤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研究
    马家骅 谭承佳 李霞 张海燕 张全 向永臣 杨明
    2012, 43(3):482-486.
    [摘要](613) [HTML](0) [PDF 949.62 K](1175)
    摘要:
    目的 优选当归补血汤的制备工艺,探索以理化表征参数作为汤剂制备工艺评价与质量控制手段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主要以有效组分阿魏酸、黄芪甲苷、黄芪皂苷、多糖的量为指标,全面考察当归补血汤的制备工艺,并对所得提取液进行流变学、表面化学、电化学等方面的表征,将表征参数与组分的量进行多项式回归分析。结果 优选的当归补血汤制备工艺条件为取处方药材加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0 h;理化表征显示,不同制备工艺条件所得汤剂理化参数差别较大,且渗透压与体系组分的量关系最为密切,表面张力、电导率次之,而pH值、黏度与体系组分的量关系不密切。结论 初步表明,表面张力、电导率和渗透压可作为当归补血汤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的评价指标,通过提取液的理化表征来进行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33  3种方法制备的黄连解毒汤提取液指纹图谱比较
    陈丽静 孙秀梅 张兆旺 黄延亮 周莹
    2012, 43(3):487-491.
    [摘要](693) [HTML](0) [PDF 898.16 K](1075)
    摘要:
    目的 比较以半仿生提取法(SBE法)、醇提取法(AE法)、水提取法(WE法)制得黄连解毒汤方药提取液的指纹图谱,进一步验证该方药较佳的提取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比较3种方法制备的黄连解毒汤相对分子质量≤1 000的提取液的指纹图谱。结果 SBE提取液有23个特征指纹峰;与SBE提取液相比较,AE提取液缺少5个特征指纹峰(5、9、10、11、22),WE提取液缺少3个特征指纹峰(11、22、23);用夹角余弦法计算特征指纹峰的相似度,结果 SBE提取液的数值均大于AE提取液和WE提取液,这与共有特征峰重叠率的计算结果也较相符。栀子苷、黄芩素、盐酸小檗碱3种指标成分及共有特征指纹峰总面积比较,皆是SBE提取液>AE提取液>WE提取液。结论 黄连解毒汤方药以SBE法提取得到的相对分子质量≤1 000的提取液中成分最多。
    34  3种方法制备的黄连解毒汤提取液指纹图谱比较
    陈丽静,孙秀梅,张兆旺,黄延亮,周 莹
    2012, 43(3):487-49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141) [HTML](0) [PDF 497.25 K](2015)
    摘要:
    目的 比较以半仿生提取法(SBE法)、醇提取法(AE法)、水提取法(WE法)制得黄连解毒汤方药提取液的指纹图谱,进一步验证该方药较佳的提取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比较3种方法制备的黄连解毒汤相对分子质量≤1 000提取液的指纹图谱。结果 SBE提取液有23个特征指纹峰;与SBE提取液相比较,AE提取液缺少5个特征指纹峰(5、9、10、11、22),WE提取液缺少3个特征指纹峰(11、22、23);用夹角余弦法计算特征指纹峰的相似度,结果SBE提取液的数值均大于AE提取液和WE提取液,这与共有特征峰重叠率的计算结果也较相符。栀子苷、黄芩素、盐酸小檗碱3种指标成分及共有特征指纹峰总面积比较,皆是SBE提取液>AE提取液>WE提取液。结论 黄连解毒汤方药以SBE法提取得到的相对分子量≤1 000提取液中成分最多。
    35  亚临界水提取葛根中总异黄酮的研究
    周 丽,张博雅,张永忠
    2012, 43(3):492-49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012) [HTML](0) [PDF 508.99 K](2939)
    摘要:
    目的 考察亚临界水提取葛根总异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总异黄酮提取率为指标,优选出葛根总异黄酮的提取工艺参数。结果 当提取温度为120 ℃,提取时间为30 min,料液比为1︰25,压力为1.1 MPa时,葛根总异黄酮的提取率和质量分数分别为7.83%、24.9%。结论 与传统的提取方法相比,亚临界水提取技术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提取技术,具有提取时间短、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
    36  亚临界水提取葛根中总异黄酮的研究
    周丽 张博雅 张永忠
    2012, 43(3):492-495.
    [摘要](872) [HTML](0) [PDF 890.35 K](1116)
    摘要:
    目的 考察亚临界水提取葛根总异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总异黄酮提取率为指标,优选出葛根总异黄酮的提取工艺参数。结果 当提取温度为120℃,提取时间为30 min,料液比为1∶25,压力为1.1 MPa时,葛根总异黄酮的提取率和质量分数分别为7.83%、24.9%。结论 与传统的提取方法相比,亚临界水提取技术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提取技术,具有提取时间短、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
    37  散结镇痛胶囊中皂苷类成分的指纹图谱研究
    颜月园 萧伟 吴云 王伟
    2012, 43(3):496-500.
    [摘要](658) [HTML](0) [PDF 934.11 K](1132)
    摘要:
    目的 建立散结镇痛胶囊中皂苷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 经水饱和正丁醇提取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萃取,采用D-101大孔树脂富集制备供试品溶液。色谱条件为Waters Symmetry@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出版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2004年A版)软件,对11批不同批次的散结镇痛胶囊中皂苷类成分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结果 11批散结镇痛胶囊指纹图谱中有9个共有峰,各峰分离度良好,各批次间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RSD均<1.0%,样品间相似度均>95%。结论 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各共有峰间分离度高,可用于散结镇痛胶囊质量综合评价。
    38  散结镇痛胶囊中皂苷类成分的指纹图谱研究
    颜月园,萧 伟,吴 云,王 伟
    2012, 43(3):496-5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938) [HTML](0) [PDF 532.15 K](1407)
    摘要:
    目的 建立散结镇痛胶囊中皂苷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 经水饱和正丁醇提取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萃取,采用D101大孔树脂富集制备供试品溶液。色谱条件为Waters Symmetry@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 ℃。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出版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2004年A版)软件,对11批不同批次的散结镇痛胶囊中皂苷类成分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结果 11批散结镇痛胶囊指纹图谱中有9个共有峰,各峰分离度良好,各批次间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RSD均<1.0%,样品间相似度均>95%。结论 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各共有峰间分离度高,可用于散结镇痛胶囊质量综合评价。
    39  应用Box-Behnken设计优化地榆皂苷的闪式提取工艺研究
    苏柘僮,刘 英,徐佳丽,杨 胜,杨 明
    2012, 43(3):501-50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209) [HTML](0) [PDF 616.38 K](1922)
    摘要:
    目的 采用Box-Behnken设计进行工艺优化,研究地榆皂苷的闪式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闪式提取法,以溶媒用量、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3个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以总皂苷转移率、地榆皂苷I转移率、总评归一值(OD)为评价指标进行Box-Behnken设计试验,考察最佳工艺。结果 最佳工艺为溶媒用量9倍、乙醇体积分数75%、提取时间2 min,对最佳工艺进行验证,结果实测平均值为总皂苷转移率82.20%、地榆皂苷I转移率88.73%,RSD分别为1.59%、2.72%,与模型预测值非常接近,说明该模型比较可靠。结论 本方法科学、合理、可行,为进一步地榆制剂研究奠定基础。
    40  应用Box-Behnken设计优化地榆皂苷的闪式提取工艺研究
    苏柘僮 刘英 徐佳丽 杨胜 杨明
    2012, 43(3):501-504.
    [摘要](519) [HTML](0) [PDF 999.09 K](1194)
    摘要:
    目的 采用Box-Behnken设计进行工艺优化,研究地榆皂苷的闪式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闪式提取法,以溶媒用量、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3个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以总皂苷转移率、地榆皂苷I转移率、总评归一值(OD)为评价指标进行Box-Behnken设计试验,考察最佳工艺。结果 最佳工艺为溶媒用量9倍、乙醇体积分数75%、提取时间2 min,对最佳工艺进行验证,结果实测平均值为总皂苷转移率82.20%、地榆皂苷I转移率88.73%,RSD分别为1.59%、2.72%,与模型预测值非常接近,说明该模型比较可靠。结论 本方法科学、合理、可行,为进一步地榆制剂研究奠定基础。
    41  HPLC法测定参芪五味子分散片中五味子醇甲
    廖彩霞 戴德雄 诸葛周
    2012, 43(3):505-506.
    [摘要](639) [HTML](0) [PDF 803.77 K](1155)
    摘要: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参芪五味子分散片中五味子醇甲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Inertex-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检测波长250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结果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在0.196~3.136μg(r=0.999 9),回收率为99.5%,RSD为0.49%。结论 该方法可行、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参芪五味子分散片的质量。
    42  HPLC法测定参芪五味子分散片中五味子醇甲
    廖彩霞,戴德雄,诸葛周
    2012, 43(3):505-50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797) [HTML](0) [PDF 478.91 K](1508)
    摘要: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参芪五味子分散片中五味子醇甲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Inertex-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检测波长250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 ℃。结果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在0.196~3.136 μg(r=0.999 9),回收率为99.5%,RSD为0.49%。结论 该方法可行、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参芪五味子分散片的质量。
    43  HPLC法测定风痛炎颗粒中黄芩苷
    贾淑杰,王 露,王文彤
    2012, 43(3):507-50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989) [HTML](0) [PDF 477.99 K](1607)
    摘要: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风痛炎颗粒中黄芩苷的方法。方法 采用RP-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量;色谱柱为C18柱(250 mm×4.6 mm,10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50∶50∶1),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74 nm,柱温40 ℃。结果 黄芩苷在100.60~2 012.00 μ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25%,RSD为0.360%。结论 本方法简单、准确,可用于风痛炎颗粒的质量控制。
    44  HPLC法测定风痛炎颗粒中黄芩苷
    贾淑杰 王露 王文彤
    2012, 43(3):507-508.
    [摘要](452) [HTML](0) [PDF 801.71 K](1055)
    摘要: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风痛炎颗粒中黄芩苷的方法。方法 采用RP-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量;色谱柱为C18柱(250 mm×4.6 mm,10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50∶50∶1),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74 nm,柱温40℃。结果 黄芩苷在100.60~2 012.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25%,RSD为0.360%。结论 本方法简单、准确,可用于风痛炎颗粒的质量控制。
    45  HPLC法测定黄连不同部位中6个生物碱
    彭福 瞿显友 钟国跃 张宝喜 王钰 罗维早
    2012, 43(3):509-512.
    [摘要](602) [HTML](0) [PDF 935.43 K](1117)
    摘要:
    目的 建立黄连不同部位中盐酸药根碱、盐酸非洲防己碱、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条件为Phenomenex Gemini-N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30 mmol/L碳酸氢铵溶液(每1 000 mL碳酸氢铵溶液含7 mL氨水及1 mL三乙胺);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结果 黄连须根、根茎、叶中6个生物碱量具有较明显差异。经比较,黄连适宜在移栽后第4年采挖,7~10月的最佳采挖月份是10月。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适用于黄连主要生物碱的定量分析。
    46  HPLC法测定黄连不同部位中6个生物碱
    彭 福,瞿显友,钟国跃,张宝喜,王 钰,罗维早
    2012, 43(3):509-51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844) [HTML](0) [PDF 333.98 K](1752)
    摘要:
    目的 建立黄连不同部位中盐酸药根碱、盐酸非洲防己碱、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条件为Phenomenex Gemini-N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30 mmol/L碳酸氢铵溶液(每1 000 mL碳酸氢铵溶液含7 mL氨水及1 mL三乙胺);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 ℃。结果 黄连须根、根茎、叶中6个生物碱量具有较明显差异。经比较,黄连适宜在移栽后第4年采挖,7~10月的最佳采挖月份是10月。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适用于黄连主要生物碱的定量分析。
    47  HPLC法测定杏香兔耳风中绿原酸、3, 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木犀草素
    冯育林,张武岗,孙丽仁,何明珍,罗晓健,王跃生,杨世林
    2012, 43(3):513-51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969) [HTML](0) [PDF 325.16 K](1379)
    摘要:
    目的 建立杏香兔耳风中绿原酸、3, 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木犀草素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杏香兔耳风中绿原酸、3, 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木犀草素的量。色谱条件为DiamonsilTM C18柱(250 mm×40 mm, 5 μm);流动相甲醇(A)-0.1%磷酸水(B),梯度洗脱(0~15 min,28% A;15~25 min,28%~40% A;25~50 min,40% A);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28 nm;柱温室温。结果 杏香兔耳风中绿原酸、3, 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木犀草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32~1.32、0.078~0.78、0.034~0.34 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103.1%、99.3%。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杏香兔耳风中绿原酸、3, 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木犀草素的同时测定。
    48  HPLC法测定杏香兔耳风中绿原酸, 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木犀草素
    冯育林 张武岗 孙丽仁 何明珍 罗晓健 王跃生 杨世林
    2012, 43(3):513-514.
    [摘要](1229) [HTML](0) [PDF 878.76 K](1206)
    摘要:
    目的 建立杏香兔耳风中绿原酸、, 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木犀草素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杏香兔耳风中绿原酸、, 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木犀草素的量。色谱条件为DiamonsilTMC18柱(250 mm×40 mm,5μm);流动相甲醇(A)-0.1%磷酸水(B),梯度洗脱(0~15 min,28%A;15~25 min,28%~40%A;25~50 min,40%A);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28 nm;柱温室温。结果 杏香兔耳风中绿原酸、, 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木犀草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32~1.32、0.078~0.78、0.034~0.34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103.1%、99.3%。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杏香兔耳风中绿原酸、, 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木犀草素的同时测定。
    49  蝎毒多肽提取物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凝血酶敏感蛋白表达的影响
    张妍 张维东 张月英 王兆朋 贾青 王朝霞 王晓慧
    2012, 43(3):515-519.
    [摘要](809) [HTML](0) [PDF 8.38 M](1353)
    摘要:
    目的 观察蝎毒多肽提取物(简称蝎毒多肽)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凝血酶敏感蛋白(TSP-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蝎毒多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蝎毒多肽对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及Western blotting测定蝎毒多肽对SKOV3细胞VEGF、TSP-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蝎毒多肽12.5~200μg/mL对SKOV3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明显的质量浓度相关性,质量浓度大于50μg/mL时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显著(P<0.01)。随着蝎毒多肽质量浓度的增加,SKOV3细胞TSP-1蛋白表达增加,VEGF蛋白表达下降(P<0.01)。结论 蝎毒多肽能显著抑制VEGF的表达,促进TSP-1的表达,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影响肿瘤细胞血管生成过程中关键因子的表达来实现的。
    50  蝎毒多肽提取物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凝血酶敏感蛋白表达的影响
    张 妍,张维东,张月英,王兆朋,贾 青,王朝霞,王晓慧
    2012, 43(3):515-51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978) [HTML](0) [PDF 8.00 M](1693)
    摘要:
    目的 观察蝎毒多肽提取物(简称蝎毒多肽)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凝血酶敏感蛋白(TSP-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蝎毒多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蝎毒多肽对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及Western boltting测定蝎毒多肽对SKOV3细胞VEGF、TSP-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蝎毒多肽12.5~200 μg/mL对SKOV3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明显的质量浓度相关性,质量浓度大于50 μg/mL时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显著(P<0.01)。随着蝎毒多肽质量浓度的增加,SKOV3细胞TSP-1蛋白表达增加,VEGF蛋白表达下降(P<0.01)。结论 蝎毒多肽能显著抑制VEGF的表达,促进TSP-1的表达,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影响肿瘤细胞血管生成过程中关键因子的表达来实现的。
    51  姜黄素联合雷帕霉素诱导去势难治性前列腺癌Pten-CaP8细胞自噬及凋亡研究
    孙炤瑛,牛建昭
    2012, 43(3):520-52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209) [HTML](0) [PDF 2.53 M](2586)
    摘要:
    目的 探讨姜黄素联合雷帕霉素对去势难治性前列腺癌(CRPC)Pten-CaP8细胞增殖、自噬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单独或与雷帕霉素共同处理Pten-CaP8细胞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姜黄素联合雷帕霉素可显著抑制Pten-CaP8细胞增殖(P<0.05),上调LC3-II/LC3-I表达,诱导PARP裂解,还可下调p-AKT(S473)、p-S6(S240/244)、AR(N-20)和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使Pten-CaP8细胞形态变短且胞浆内出现空泡改变。结论 姜黄素联合雷帕霉素可共同诱导Pten-CaP8细胞自噬及凋亡且效果显著,两者协同抗癌机制与其拮抗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
    52  姜黄素联合雷帕霉素诱导去势难治性前列腺癌Pten-CaP8细胞自噬及凋亡研究
    孙炤瑛 牛建昭
    2012, 43(3):520-523.
    [摘要](594) [HTML](0) [PDF 2.88 M](990)
    摘要:
    目的 探讨姜黄素联合雷帕霉素对去势难治性前列腺癌(CRPC)Pten-CaP8细胞增殖、自噬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单独或与雷帕霉素共同处理Pten-CaP8细胞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姜黄素联合雷帕霉素可显著抑制Pten-CaP8细胞增殖(P<0.05),上调LC3-II/LC3-I表达,诱导PARP裂解,还可下调p-AKT(S473)、p-S6(S240/244)、AR(N-20)和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使Pten-CaP8细胞形态变短且胞浆内出现空泡改变。结论 姜黄素联合雷帕霉素可共同诱导Pten-CaP8细胞自噬及凋亡且效果显著,两者协同抗癌机制与其拮抗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
    53  黄芪多糖对脂多糖诱导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
    周振华 王洪新 赵素玲 喻晓春 张晶 宋莹
    2012, 43(3):524-528.
    [摘要](639) [HTML](0) [PDF 1.26 M](1071)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方法 新生1~2 d的SD大鼠心肌细胞培养48 h后,设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多糖低、中、高质量浓度(1、10、100 mg/L)组。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细胞体积;RT-PCR法检测心房利钠多肽(ANP)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量;采用Fluo-3/Am荧光染色剂负载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瞬间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 1 mg/L可使心肌细胞体积显著增大,ANP 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细胞分泌TNF-α蛋白的量显著增加,心肌细胞内[Ca2+]i瞬间峰值增大(P<0.01)。与模型组相比,黄芪多糖1、10、100 mg/L预先给药均可抑制心肌细胞体积增大;细胞产生的TNF-α显著减少,ANP mRNA的表达不同程度地减少(P<0.05),其中10、100 mg/L组这两项指标可恢复到对照组的水平(P>0.05);黄芪多糖10 mg/L可拮抗LPS对正常心肌细胞内[Ca2+]i瞬间变化幅度增大的作用(P<0.01)。结论 黄芪多糖对LPS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的产生、降低[Ca2+]i有关。
    54  黄芪多糖对脂多糖诱导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
    周振华,王洪新,赵素玲,喻晓春,张 晶,宋 莹
    2012, 43(3):524-52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960) [HTML](0) [PDF 893.99 K](2475)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方法 新生1~2 d的SD大鼠心肌细胞培养48 h后,设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多糖低、中、高质量浓度(1、10、100 mg/L)组。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细胞体积;RT-PCR法检测心房利钠多肽(ANP)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量;采用Fluo-3/Am荧光染色剂负载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瞬间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 1 mg/L可使心肌细胞体积显著增大,ANP 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细胞分泌TNF-α蛋白的量显著增加,心肌细胞内[Ca2+]i瞬间峰值增大(P<0.01)。与模型组相比,黄芪多糖1、10、100 mg/L预先给药均可抑制心肌细胞体积增大;细胞产生的TNF-α显著减少,ANP mRNA的表达不同程度地减少(P<0.05),其中10、100 mg/L组这两项指标可恢复到对照组的水平(P>0.05);黄芪多糖 10 mg/L可拮抗LPS对正常心肌细胞内[Ca2+]i瞬间变化幅度增大的作用(P<0.01)。结论 黄芪多糖对LPS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的产生、降低[Ca2+]i有关。
    55  刺松藻水溶性多糖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吴荣杰,杨丽丽,佟 欣,李巧梅,邹向阳,侯 林
    2012, 43(3):529-53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948) [HTML](0) [PDF 568.53 K](2698)
    摘要:
    目的 研究刺松藻水溶性多糖(WSPCF)抗肺癌和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WSPCF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对正常C57BL/6J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对脾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抑瘤作用的影响;中性红比色法检测WSPCF对C57BL/6J小鼠脾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影响;检测WSPCF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脾脏和胸腺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荷瘤小鼠的细胞免疫因子指标。结果 WSPCF质量浓度高于1 000 μg/mL时,对A549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500 μg/mL时能显著增强淋巴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吞噬活性(P<0.05),提高两者的抑瘤效果;与对照组相比,WSPCF对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3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荷瘤小鼠血清中的免疫因子IL-1β、IL-2、IL-6、IL-10、IL-12、IL-18、IFN-γ、FAS-L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WSPCF在体外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提高小鼠细胞和分子免疫应答水平;在体内可改善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实现有效的抗肺癌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
    56  刺松藻水溶性多糖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吴荣杰 杨丽丽 佟欣 李巧梅 邹向阳 侯林
    2012, 43(3):529-533.
    [摘要](648) [HTML](0) [PDF 964.95 K](1112)
    摘要:
    目的 研究刺松藻水溶性多糖(WSPCF)抗肺癌和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WSPCF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对正常C57BL/6J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对脾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抑瘤作用的影响;中性红比色法检测WSPCF对C57BL/6J小鼠脾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检测WSPCF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脾脏和胸腺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荷瘤小鼠的细胞免疫因子指标。结果 WSPCF质量浓度高于1 000μg/mL时,对A549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500μg/mL时能显著增强淋巴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吞噬活性(P<0.05),提高两者的抑瘤效果;与对照组相比,WSPCF对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3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荷瘤小鼠血清中的免疫因子IL-1β、IL-2、IL-6、IL-10、IL-12、IL-18、IFN-γ、FAS-L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WSPCF在体外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提高小鼠细胞和分子免疫应答水平;在体内可改善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实现有效的抗肺癌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
    57  冬凌草甲素对卵巢癌细胞紫杉醇耐药性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王汉楚 沙丽晓 陈小燕 周莉 郑飞云
    2012, 43(3):534-539.
    [摘要](799) [HTML](0) [PDF 4.81 M](1065)
    摘要:
    目的 探讨冬凌草甲素体内外对卵巢癌细胞紫杉醇耐药性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大剂量冲击法,诱导制备耐紫杉醇的人卵巢癌HO-8910PM细胞株(HO-8910PM/PIX),用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处理HO-8910PM/PIX细胞;或在冬凌草甲素作用HO-8910PM/PIX细胞前以NF-κB激活剂TPA进行预处理。给药后,细胞经DAPI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卵巢癌细胞中NF-κB蛋白的表达。建立裸鼠卵巢癌皮下移植瘤模型。接种后8周,观察冬凌草甲素对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NF-κB的阳性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冬凌草甲素呈浓度相关性抑制卵巢癌HO-8910PM/PIX细胞增殖,显著诱导细胞凋亡,而TPA可显著削弱冬凌草甲素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与HO-8910PM细胞相比,NF-κB在HO-8910PM/PIX细胞中表达显著上调,冬凌草甲素可抑制HO-8910PM/PIX细胞中NF-κB的表达。冬凌草甲素可显著抑制裸鼠卵巢癌皮下移植瘤生长,明显减弱移植瘤组织中NF-κB的阳性表达。结论 冬凌草甲素体内外对卵巢癌细胞紫杉醇耐药性具有拮抗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而实现。
    58  冬凌草甲素对卵巢癌细胞紫杉醇耐药性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王汉楚,沙丽晓,陈小燕,周 莉,郑飞云
    2012, 43(3):534-53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160) [HTML](0) [PDF 4.41 M](2579)
    摘要:
    目的 探讨冬凌草甲素体内外对卵巢癌细胞紫杉醇耐药性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大剂量冲击法,诱导制备耐紫杉醇的人卵巢癌HO-8910PM细胞株(HO-8910PM/PIX),用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处理HO-8910PM/PIX细胞;或在冬凌草甲素作用HO-8910PM/PIX细胞前以NF-κB激活剂TPA进行预处理。给药后,细胞经DAPI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卵巢癌细胞中NF-κB蛋白的表达。建立裸鼠卵巢癌皮下移植瘤模型。接种后8周,观察冬凌草甲素对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NF-κB的阳性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冬凌草甲素呈浓度相关性抑制卵巢癌HO-8910PM/PIX细胞增殖,显著诱导细胞凋亡,而TPA可显著削弱冬凌草甲素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与HO-8910PM细胞相比,NF-κB在HO-8910PM/PIX细胞中表达显著上调,冬凌草甲素可抑制HO-8910PM/PIX细胞中NF-κB的表达。冬凌草甲素可显著抑制裸鼠卵巢癌皮下移植瘤生长,明显减弱移植瘤组织中NF-κB的阳性表达。结论 冬凌草甲素体内外对卵巢癌细胞紫杉醇耐药性具有拮抗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而实现。
    59  罗布麻叶总黄酮对高脂高盐大鼠高血压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李 芝,王超云,张树平,王军莲,张小敏,贺倩倩
    2012, 43(3):540-54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003) [HTML](0) [PDF 9.25 M](1597)
    摘要:
    目的 观察罗布麻叶总黄酮的降压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罗布麻叶总黄酮高、低剂量(32、8 mg/kg)组和罗布麻降压片(0.4 g/kg)阳性对照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在喂饲高脂高盐饲料诱导大鼠高血压模型的同时,每天ig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并运用无创血压测量仪监测大鼠血压的变化。造模6周后,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结果 高脂高盐饲料能显著升高大鼠血压,改变血管组织中CRP、TGF-β1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罗布麻叶总黄酮在高剂量时能降低血压,抑制血管组织中CRP、TGF-β1的表达,提高血清中HDL-C的水平,降低LDL-C、TC、TG的水平。结论 罗布麻叶总黄酮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其机制与调节血脂代谢、抑制CRP和TGF-β1因子的表达有关。
    60  罗布麻叶总黄酮对高脂高盐大鼠高血压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李芝 王超云 张树平 王军莲 张小敏 贺倩倩
    2012, 43(3):540-545.
    [摘要](1276) [HTML](0) [PDF 9.66 M](1057)
    摘要:
    目的 观察罗布麻叶总黄酮的降压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罗布麻叶总黄酮高、低剂量(32、8 mg/kg)组和罗布麻降压片(0.4 g/kg)阳性对照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在喂饲高脂高盐饲料诱导大鼠高血压模型的同时,每天ig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并运用无创血压测量仪监测大鼠血压的变化。造模6周后,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结果 高脂高盐饲料能显著升高大鼠血压,改变血管组织中CRP、TGF-β1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罗布麻叶总黄酮在高剂量时能降低血压,抑制血管组织中CRP、TGF-β1的表达,提高血清中HDL-C的水平,降低LDL-C、TC、TG的水平。结论 罗布麻叶总黄酮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其机制与调节血脂代谢、抑制CRP和TGF-β1因子的表达有关。
    61  欢迎订阅《中草药》杂志1996—2009年增刊
    2012, 43(3):545-545.
    [摘要](451) [HTML](0) [PDF 742.92 K](927)
    摘要:
    为了扩大学术交流,提高新药研究水平,经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我部从1996年起,每年出版增刊一册。1996年增刊:特邀了国内知名专家就中药新药研究的方向、法规及如何与国际接轨等热点问题撰文阐述。
    62  黄连解毒汤中小檗碱在脑缺血模型大鼠体内药动学与药效学相关性研究
    朱华旭 张新龙 曾明飞 郭立玮 潘林梅
    2012, 43(3):546-551.
    [摘要](677) [HTML](0) [PDF 1.03 M](1453)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连解毒汤中小檗碱在脑缺血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及其与黄连解毒汤抗脑缺血作用的相关性。方法 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以电凝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两组大鼠均ig给予黄连解毒汤(10.0 g/kg),分别于给药后0.083、0.25、0.5、1、2、3、4、6、8、12、24 h眼眶取血,HPLC法测定小檗碱在大鼠血浆中的变化,绘制药-时曲线;测定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合小檗碱的药-时曲线和时-效曲线,比较相同剂量的黄连解毒汤给药后小檗碱在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的差异以及模型组给药后的药效学指标变化,评价小檗碱在黄连解毒汤治疗脑缺血疾病中的作用。结果 小檗碱在模型组大鼠体内吸收迅速、代谢快、维持时间长,表现出其体内较强的循环性特点。与假手术组相比,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给予黄连解毒汤后,对小檗碱吸收充分,血中MDA水平显著降低,时-效曲线呈现双峰现象。造模后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黄连解毒汤能提高SOD至正常水平,模型组大鼠的时-效曲线也出现双峰现象。结论 黄连解毒汤抗缺血性脑损伤作用可能与小檗碱在体内的水平有关,黄连解毒汤抗缺血性脑损伤作用与其升高SOD水平、降低MDA水平有关。
    63  黄连解毒汤中小檗碱在脑缺血模型大鼠体内药动学与药效学相关性研究
    朱华旭,张新龙,曾明飞,郭立玮,潘林梅
    2012, 43(3):546-55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992) [HTML](0) [PDF 638.21 K](1856)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连解毒汤中小檗碱在脑缺血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及其与黄连解毒汤抗脑缺血作用的相关性。方法 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以电凝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两组大鼠均ig给予黄连解毒汤(10.0 g/kg),分别于给药后0.083、0.25、0.5、1、2、3、4、6、8、12、24 h眼眶取血,HPLC法测定小檗碱在大鼠血浆中的变化,绘制药-时曲线;测定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合小檗碱的药-时曲线和时-效曲线,比较相同剂量的黄连解毒汤给药后小檗碱在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的差异以及模型组给药后的药效学指标变化,评价小檗碱在黄连解毒汤治疗脑缺血疾病中的作用。结果 小檗碱在模型组大鼠体内吸收迅速、代谢快、维持时间长,表现出其体内较强的循环性特点。与假手术组相比,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给予黄连解毒汤后,对小檗碱吸收充分,血中MDA水平显著降低,时-效曲线呈现双峰现象。造模后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黄连解毒汤能提高SOD至正常水平,模型组大鼠的时-效曲线也出现双峰现象。结论 黄连解毒汤抗缺血性脑损伤作用可能与小檗碱在体内的水平有关,黄连解毒汤抗缺血性脑损伤作用与其升高SOD水平、降低MDA水平有关。
    64  《中草药》杂志最新佳绩
    2012, 43(3):551-551.
    [摘要](569) [HTML](0) [PDF 626.32 K](1172)
    摘要:
    《中草药》杂志2011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是国家新闻出版行业的最高奖,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首次设立期刊奖,《中草药》等10种科技期刊获此殊荣。
    65  五味子油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安丽萍,王英平,刘晓梅,王春梅,詹巾卓,孙 汇,李 娜,王 拓,杜培革,孙志伟
    2012, 43(3):552-55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198) [HTML](0) [PDF 742.57 K](1680)
    摘要:
    目的 研究五味子油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胰岛细胞形态及功能影响。方法 高脂饲料联合2次ip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每天分别ig五味子油0.25、0.5、1.0 mg/kg,连续给药6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HE染色法观察大鼠胰腺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胰腺细胞胰岛素的表达;RT-PCR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胰岛素和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因子(PDX-1)mRNA表达水平。结果 五味子油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其高剂量组可使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提高胰岛素分泌水平,显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胰岛素抵抗;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胰腺病理学改变,使变小的胰岛体积增大、胰岛β细胞数目增多、胰岛素表达提高;还可提高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胰岛素和PDX-1 mRNA表达水平。结论 五味子油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减轻胰岛β细胞的损伤,增加β细胞数量,改善β细胞的功能缺陷,提高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和PDX-1 mRNA表达,从而产生降血糖作用。
    66  五味子油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的影响
    安丽萍 王英平 刘晓梅 王春梅 詹巾卓 孙汇 李娜 王拓 杜培革 孙志伟
    2012, 43(3):552-556.
    [摘要](1198) [HTML](0) [PDF 1.10 M](1296)
    摘要:
    目的 研究五味子油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胰岛细胞形态及功能影响。方法 高脂饲料联合2次ip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每天分别ig五味子油0.25、0.5、1.0 mg/kg,连续给药6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HE染色法观察大鼠胰腺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胰腺细胞胰岛素的表达;RT-PCR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胰岛素和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因子(PDX-1)mRNA表达水平。结果 五味子油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其高剂量组可使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提高胰岛素分泌水平,显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胰岛素抵抗;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胰腺病理学改变,使变小的胰岛体积增大、胰岛β细胞数目增多、胰岛素表达提高;还可提高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胰岛素和PDX-1 mRNA表达水平。结论 五味子油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减轻胰岛β细胞的损伤,增加β细胞数量,改善β细胞的功能缺陷,提高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和PDX-1 mRNA表达,从而产生降血糖作用。
    67  千里光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平军娇 张珍 蔡振锋 汤贤春 钱刚
    2012, 43(3):557-561.
    [摘要](1254) [HTML](0) [PDF 1.04 M](1140)
    摘要:
    目的 构建千里光全长cDNA文库,以期研究千里光的功能基因组学信息,为克隆药理学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提供数据资源。方法 Trizol法提取千里光叶片总RNA,通过SMART(switching mechanism at 5'end of RNA transcript)构建全长cDNA文库,随机挑取600个单克隆测序分析文库滴度、全长率及冗余率,得到的EST序列进行Blast分析(NR、NT、Swiss-Prot、KEGG)及COG功能分类。结果 文库的库容为4.3×106cfu/mL,插入片段大小平均1.7 kb,文库重组率96.35%,全长率58.24%,冗余率10.88%;获得524条全长EST序列,含有467条独立基因(unigenes),其中5条序列与千里光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运输与代谢有关。结论 经检测,SMART技术成功构建了千里光全长cDNA文库,该文库可用于千里光功能基因组鉴定、新基因筛选及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表达调控研究。
    68  千里光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平军娇,张 珍,蔡振锋,汤贤春,钱 刚
    2012, 43(3):557-56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858) [HTML](0) [PDF 597.71 K](1956)
    摘要:
    目的 构建千里光全长cDNA文库,以期研究千里光的功能基因组学信息,为克隆药理学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提供数据资源。方法 Trizol法提取千里光叶片总RNA,通过SMART(switching mechanism at 5’ end of RNA transcript)构建全长cDNA文库,随机挑取600个单克隆测序分析文库滴度、全长率及冗余率,得到的EST序列进行Blast分析(NR、NT、Swiss-Prot、KEGG)及COG功能分类。结果 文库的库容为4.3×106 cfu/mL,插入片段大小平均1.7 kb,文库重组率96.35%,全长率58.24%,冗余率10.88%;获得524条全长EST序列,含有467条独立基因(unigenes),其中5条序列与千里光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运输与代谢有关。结论 经检测,SMART技术成功构建了千里光全长cDNA文库,该文库可用于千里光功能基因组鉴定、新基因筛选及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表达调控研究。
    69  淫羊藿属植物PCR-RFLP遗传多样性研究
    杜明凤,李明军,陈庆富
    2012, 43(3):562-56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765) [HTML](0) [PDF 1.46 M](2823)
    摘要:
    目的 建立淫羊藿植物PCR-RFLP标记系统关系图。方法 对主要来自于四川、贵州的17种淫羊藿植物进行了系统的PCR-RFLP标记。结果 在8个引物的PCR-RFLP标记分析中,有7个标记能得到1条清晰的谱带;利用12种限制性内切酶对7个标记的扩增产物消化后,在84种引物/酶组合中,共检测到129条酶切片段,其中44条具有多态性;遗传相似系数为0.550~0.988,平均为0.821。结论 该属植物遗传关系与其地理分布关系密切。
    70  淫羊藿属植物PCR-RFLP遗传多样性研究
    杜明凤 李明军 陈庆富
    2012, 43(3):562-567.
    [摘要](1039) [HTML](0) [PDF 1.93 M](1253)
    摘要:
    目的 建立淫羊藿植物PCR-RFLP标记系统关系图。方法 对主要来自于四川、贵州的17种淫羊藿植物进行了系统的PCR-RFLP标记。结果 在8个引物的PCR-RFLP标记分析中,有7个标记能得到1条清晰的谱带;利用12种限制性内切酶对7个标记的扩增产物消化后,在84种引物/酶组合中,共检测到129条酶切片段,其中44条具有多态性;遗传相似系数为0.550~0.988,平均为0.821。结论 该属植物遗传关系与其地理分布关系密切。
    71  基于ITS2序列的羌活及其混伪品的DNA条形码鉴定
    孙稚颖 陈士林 姚辉 宋经元
    2012, 43(3):568-571.
    [摘要](853) [HTML](0) [PDF 1.61 M](1324)
    摘要:
    目的 对羌活及其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以确保该药材的质量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PCR测序法,对样品进行核基因ITS2片段扩增并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CodonCode Aligner拼接后,用软件MEGA4.0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并构建邻接(NJ)树。利用已建立的ITS2数据库及其网站预测ITS2二级结构。结果 羌活与宽叶羌活ITS2序列长度均为228 bp,二者种内平均K2P(Kimura-2-parameter)遗传距离均远远小于其与混伪品的种间平均K2P遗传距离;由所构建的系统聚类树图可以看出,羌活与宽叶羌活均表现出了单系性,而同时又与其他混伪品明显分开;比较ITS2二级结构发现,羌活基原植物与其混伪品在4个螺旋区的茎环数目、大小、位置以及螺旋发出时的角度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可以方便快捷地鉴别羌活及其混伪品,为其种质资源鉴定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重要分子依据。
    72  基于ITS2序列的羌活及其混伪品的DNA条形码鉴定
    孙稚颖,陈士林,姚 辉,宋经元
    2012, 43(3):568-57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306) [HTML](0) [PDF 1.18 M](2802)
    摘要:
    目的 对羌活及其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以确保该药材的质量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PCR测序法,对样品进行核基因ITS2片段扩增并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CodonCode Aligner拼接后,用软件MEGA 4.0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并构建邻接(NJ)树。利用已建立的ITS2数据库及其网站预测ITS2二级结构。结果 羌活与宽叶羌活ITS2序列长度均为228 bp,二者种内平均K2P(Kimura-2-parameter)遗传距离均远远小于其与混伪品的种间平均K2P遗传距离;由所构建的系统聚类树图可以看出,羌活与宽叶羌活均表现出了单系性,而同时又与其他混伪品明显分开;比较ITS2二级结构发现,羌活基原植物与其混伪品在4个螺旋区的茎环数目、大小、位置以及螺旋发出时的角度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可以方便快捷地鉴别羌活及其混伪品,为其种质资源鉴定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重要分子依据。
    73  三叶木通MSAP反应体系的优化及引物筛选
    高 寰,张 铮,周 婷,曹向然,陈阳洋,王喆之
    2012, 43(3):572-57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051) [HTML](0) [PDF 704.32 K](2054)
    摘要:
    目的 研究三叶木通表观遗传多样性,建立并优化三叶木通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反应体系。方法 以三叶木通叶片为材料,利用正交试验建立三叶木通MSAP的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的最佳反应体系。结果 建立的MSAP最佳反应体系为酶切反应:HpaII/MspI 10 U,EcoR I 10 U;预扩增反应:总体积20 μL,连接产物2 μL,E00、HM00各125 ng,dNTPs 0.312 5 mmol/L,Mg2+ 1.875 mmol/L,Taq DNA聚合酶2 U;选择性扩增反应:总体积20 μL,稀释200倍的预扩增产物5 μL,引物E-ACT、HM-CAT各50 ng,dNTPs 0.250 mmol/L,Mg2+ 1.250 mmol/L,Taq DNA酶1 U。利用优化的体系,最终从MSAP的80对引物中筛选出有效引物6对。结论 建立的MSAP反应体系可用于后续三叶木通DNA甲基化的相关研究。
    74  三叶木通MSAP反应体系的优化及引物筛选
    高寰 张铮 周婷 曹向然 陈阳洋 王喆之
    2012, 43(3):572-576.
    [摘要](1107) [HTML](0) [PDF 1.14 M](1172)
    摘要:
    目的 研究三叶木通表观遗传多样性,建立并优化三叶木通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polymorphism,MSAP)反应体系。方法 以三叶木通叶片为材料,利用正交试验建立三叶木通MSAP的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的最佳反应体系。结果 建立的MSAP最佳反应体系为酶切反应:HpaII/MspI 10 U,EcoR I 10 U;预扩增反应:总体积20μL,连接产物2μL,E00、HM00各125 ng,dNTPs 0.312 5 mmol/L,Mg2+1.875 mmol/L,Taq DNA聚合酶2 U;选择性扩增反应:总体积20μL,稀释200倍的预扩增产物5μL,引物E-ACT、HM-CAT各50 ng,dNTPs 0.250 mmol/L,Mg2+1.250mmol/L,Taq DNA酶1 U。利用优化的体系,最终从MSAP的80对引物中筛选出有效引物6对。结论 建立的MSAP反应体系可用于后续三叶木通DNA甲基化的相关研究。
    75  三叶青松散型和致密型愈伤组织悬浮培养及黄酮积累的比较研究
    彭昕 张剑 何军邀 范三微 凌庆枝
    2012, 43(3):577-580.
    [摘要](642) [HTML](0) [PDF 1.89 M](962)
    摘要:
    目的 比较三叶青松散型和致密型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及其次生代谢产物黄酮的积累情况。方法 将三叶青叶诱导的愈伤组织在不同外源植物激素种类和配比的培养基上多次继代培养,筛选获得松散型和致密型愈伤组织,分别建立相应悬浮细胞体系,研究了两种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和总黄酮积累的动态。结果 三叶青松散型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的继代周期为8 d,增加质量倍数最高达到3.68倍,黄酮积累的最大值11.7 mg/g,较最初接种时的浓度增加34.5%,该悬浮系继代4~5次后生命力衰退且褐化加重;而致密型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的继代周期为20 d,增加质量倍数最高达到2.65倍,黄酮积累的最大值40.9 mg/g,较最初接种时的浓度增加212.2%,该悬浮系继代多次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 与松散型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相比,致密型愈伤组织悬浮培养更有利于继代培养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
    76  三叶青松散型和致密型愈伤组织悬浮培养及黄酮积累的比较研究
    彭 昕,张 剑,何军邀,范三微,凌庆枝
    2012, 43(3):577-58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902) [HTML](0) [PDF 1.47 M](2798)
    摘要:
    目的 比较三叶青松散型和致密型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及其次生代谢产物黄酮的积累情况。方法 将三叶青叶诱导的愈伤组织在不同外源植物激素种类和配比的培养基上多次继代培养,筛选获得松散型和致密型愈伤组织,分别建立相应悬浮细胞体系,研究了两种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和总黄酮积累的动态。结果 三叶青松散型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的继代周期为8 d,增加质量倍数最高达到3.68倍,黄酮积累的最大值11.7 mg/g,较最初接种时的浓度增加34.5%,该悬浮系继代4~5次后生命力衰退且褐化加重;而致密型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的继代周期为20 d,增加质量倍数最高达到2.65倍,黄酮积累的最大值40.9 mg/g,较最初接种时的浓度增加212.2%,该悬浮系继代多次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 与松散型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相比,致密型愈伤组织悬浮培养更有利于继代培养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
    77  川泽泻质量与其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杨俊东,陈兴福,杨文钰,刘月秋,张宝林
    2012, 43(3):581-58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937) [HTML](0) [PDF 548.60 K](2628)
    摘要:
    目的 研究川泽泻质量及其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二者的相关性,为提高川泽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RP-HPLC测定川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的量;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测定方法测定川泽泻水分、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量;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泽泻种植区土壤理化性质。结果 除醇溶性浸出物外,川泽泻含水量、23-乙酰泽泻醇B、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规定;总灰分与醇溶性浸出物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07,与酸不溶性灰分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66;各产地泽泻速效钾量缺乏严重;土壤有机质与碱解氮,全磷与速效磷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555、0.806,全钾与速效钾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33;土壤各理化指标内某一因素对泽泻相应指标的影响受其他土壤因子的影响较大;土壤全钾量对川泽泻各成分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全氮量。结论 各地之间川泽泻质量较优且稳定,可作为制定川泽泻质量标准的依据;川泽泻种植时应选择土壤全钾量、速效钾量较高的地块,以保证川泽泻质量。
    78  川泽泻质量与其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杨俊东 陈兴福 杨文钰 刘月秋 张宝林
    2012, 43(3):581-587.
    [摘要](671) [HTML](0) [PDF 1.03 M](1059)
    摘要:
    目的 研究川泽泻质量及其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二者的相关性,为提高川泽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RP-HPLC测定川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的量;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测定方法测定川泽泻水分、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量;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泽泻种植区土壤理化性质。结果 除醇溶性浸出物外,川泽泻含水量、23-乙酰泽泻醇B、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规定;总灰分与醇溶性浸出物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07,与酸不溶性灰分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66;各产地泽泻速效钾量缺乏严重;土壤有机质与碱解氮,全磷与速效磷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555、0.806,全钾与速效钾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33;土壤各理化指标内某一因素对泽泻相应指标的影响受其他土壤因子的影响较大;土壤全钾量对川泽泻各成分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全氮量。结论 各地之间川泽泻质量较优且稳定,可作为制定川泽泻质量标准的依据;川泽泻种植时应选择土壤全钾量、速效钾量较高的地块,以保证川泽泻质量。
    79  百蕊草种子适宜萌发条件的研究
    罗夫来 郭巧生
    2012, 43(3):588-591.
    [摘要](667) [HTML](0) [PDF 935.43 K](1233)
    摘要:
    目的 研究百蕊草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方法 用光照培养箱人工培养的方法研究百蕊草种子萌发适宜条件。结果 20~25℃的黑暗环境中百蕊草种子萌发率达72.50%~75.00%,且幼苗生长健壮;其寄主白茅根系分泌物可促进百蕊草种子萌发,萌发率可达76.67%。结论 百蕊草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为20~25℃的黑暗环境,寄主白茅根系分泌物可促进百蕊草种子萌发,提高发芽率。
    80  百蕊草种子适宜萌发条件的研究
    罗夫来,郭巧生
    2012, 43(3):588-59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955) [HTML](0) [PDF 509.29 K](2070)
    摘要:
    目的 研究百蕊草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方法 用光照培养箱人工培养的方法研究百蕊草种子萌发适宜条件。结果20~25 ℃的黑暗环境中百蕊草种子萌发率达72.5%~75%,且幼苗生长健壮;其寄主白茅根系分泌物可促进百蕊草种子萌发,萌发率可达76.67%。结论 百蕊草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为20~25 ℃的黑暗环境,寄主白茅根系分泌物可促进百蕊草种子萌发,提高发芽率。
    81  鲜药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与研究策略
    陈 斌,贾晓斌
    2012, 43(3):592-59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226) [HTML](0) [PDF 542.10 K](1554)
    摘要:
    鲜药是中医治病的特色之一,其临床应用贯穿于中医药学起源与发展的整个过程。但目前对鲜药的物质基础研究不够,导致无法对鲜药制剂进行合理设计,以致不能对剂型改革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成为制约鲜药现代制剂开发和发展的瓶颈。主要介绍了近年来鲜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鲜药的物质基础包括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汇总,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组分结构理论”来进行鲜药的物质基础研究,开辟了一条鲜药研究的新途径。
    82  鲜药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与研究策略
    陈斌 贾晓斌
    2012, 43(3):592-597.
    [摘要](763) [HTML](0) [PDF 971.81 K](1214)
    摘要:
    鲜药是中医治病的特色之一,其临床应用贯穿于中医药学起源与发展的整个过程。但目前对鲜药的物质基础研究不够,导致无法对鲜药制剂进行合理设计,以致不能对剂型改革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成为制约鲜药现代制剂开发和发展的瓶颈。主要介绍了近年来鲜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鲜药的物质基础包括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汇总,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组分结构理论"来进行鲜药的物质基础研究,开辟了一条鲜药研究的新途径。
    83  灯台树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刘璇 张振海 杜萌 丁安伟 陈彦
    2012, 43(3):598-606.
    [摘要](774) [HTML](0) [PDF 1.43 M](1667)
    摘要:
    灯台树为我国民间药用植物,主要含有生物碱、黄酮类、三萜类化合物。近年来研究证明其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糖尿病和调血脂等广泛的药理活性。现就国内外近年来对灯台树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84  灯台树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刘 璇,张振海,杜 萌,丁安伟,陈 彦
    2012, 43(3):598-60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787) [HTML](0) [PDF 924.91 K](1521)
    摘要:
    灯台树为我国民间药用植物,主要含有生物碱、黄酮类、三萜类化合物。近年来研究证明其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糖尿病和调血脂等广泛的药理活性。现就国内外近年来对灯台树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85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植物药活性成分大辞典》(上、中、下册)
    2012, 43(3):606-606.
    [摘要](543) [HTML](0) [PDF 1.10 M](1414)
    摘要:
    植物中的活性成分是植物药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植物活性成分研究是阐释植物药的生物活性、临床疗效和毒性的必要手段,也是新药发现和创制的可行途径,更是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质量控制以及配伍合理性及作用规律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86  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研究进展
    杨金颖,陈虎虎,肖婷婷,龚苏晓,陈常青,张铁军
    2012, 43(3):607-61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231) [HTML](0) [PDF 543.59 K](2810)
    摘要:
    血管神经性头痛发病率逐年提高并且趋于年轻化。中医药对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治疗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和潜力,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作用全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因此中医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研究日益增多。对近年来有关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总结了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治疗药物,为治疗该病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87  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研究进展
    杨金颖 陈虎虎 肖婷婷 龚苏晓 陈常青 张铁军
    2012, 43(3):607-607.
    [摘要](776) [HTML](0) [PDF 974.79 K](2276)
    摘要:
    血管神经性头痛发病率逐年提高并且趋于年轻化。中医药对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治疗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和潜力,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作用全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因此中医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研究日益增多。对近年来有关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总结了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治疗药物,为治疗该病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88  木香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魏华 彭勇 马国需 许利嘉 肖培根
    2012, 43(3):608-608.
    [摘要](1379) [HTML](0) [PDF 1.07 M](3592)
    摘要:
    木香为国内外常用药材,传统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简要对木香的品种进行了考证,发现木香虽然有许多异名,但Saussurea lappa为目前国际上广泛认可的。着重对木香有效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发现倍半萜内酯和三萜类为木香的主要有效成分,且木香具有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并对木香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木香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89  木香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魏 华,彭 勇,马国需,许利嘉,肖培根
    2012, 43(3):613-62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809) [HTML](0) [PDF 588.53 K](3364)
    摘要:
    木香为国内外常用药材,传统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简要对木香的品种进行了考证,发现木香虽然有许多异名,但Saussurea lappa为目前国际上广泛认可的。着重对木香有效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发现倍半萜内酯和三萜类为木香的主要有效成分,且木香具有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并对木香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木香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