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41卷第8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从大黄药材商品规格市场现状论中药材感官评价定量化研究的必要性
    张学儒 王伽伯 肖小河 刘塔斯 楚笑辉 周灿平 金城
    2010, 41(8):1225-1230.
    [摘要](663) [HTML](0) [PDF 293.35 K](1611)
    摘要:
    中药材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我国的使用历史悠久。因其来源复杂、品种各异,使得市场流通的中药材规格复杂,质量等级良莠不齐。传统感官评价方法在中药材真伪优劣的鉴别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传统感官评价方法大多为主观描述性指标,准确性相对较差,经验传承困难,评判结果的重现性差。在实地走访了大黄药材的主要产区、全国主要的药材市场、药农、药商、药厂、科研院所等,摸查了解大黄药材种植/加工/分等/流通过程中与商品规格有关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借鉴农产品、食品、木材等行业规格等级评价的方法,对中药材传统的感官评价方法客观定量化研究提出思路和见解。
    2  论中药产业链的构建
    李剑 杨明 何倩灵 刘泽玉 苏柘童 陈世彬
    2010, 41(8):1230-1233,1365.
    [摘要](1158) [HTML](0) [PDF 370.37 K](1654)
    摘要:
    中药产业是我国最具民族特征的产业,根据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提出合理的发展思路将有利于中药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根据产业链的概念,结合中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对目前中药产业结构进行了剖析,并对我国中药产业链的结构进行了描述;在仔细分析当前中药产业链的特点后,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的中药产业链,优化中药产业链,顺应中药产业发展的要求;同时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对和谐的中药产业链的构建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为当前中药产业发展的思路提供了参考意见。
    3  姜黄中一个新的化合物
    吴兆华 曹艳丽 高长久
    2010, 41(8):1234-1235.
    [摘要](545) [HTML](0) [PDF 159.40 K](1010)
    摘要:
    研究姜黄Curcuma long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姜黄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个化合物,命名为姜黄酮J(curcumaone J)。结论该化合物为新化合物。
    4  红三七的化学成分研究
    杨凤英 苏艳芳 王怀松 吴振海 高秀梅 张伯礼
    2010, 41(8):1236-1239.
    [摘要](487) [HTML](0) [PDF 2.13 M](1162)
    摘要:
    研究民间药红三七(支柱蓼Polygonumsuffultum的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以及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谱数据及与对照品共薄层色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红三七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3β-羟基-新何帕-13(18)-烯(1)、3β-乙酰氧基-新何帕-13(18)-烯(2)、3β-乙酰氧基-何帕-17(21)-烯(3)、没食子酸(4)、谷甾醇(5)、胡萝卜苷(6)、木栓酮(7)、绿原酸正丁酯(8)、杨梅素-3-O-β-D-葡萄吡喃糖苷(9)、绿原酸(10)和4-O-咖啡酰基奎宁酸(11)。
    5  药用真菌竹黄化学成分的研究
    刘双柱 赵维民
    2010, 41(8):1239-1242.
    [摘要](850) [HTML](0) [PDF 244.97 K](1101)
    摘要:
    研究药用真菌竹黄Shiraia bambusicol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并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6,8-三羟基-1-甲基酮(1)、3,8-二羟基-6-甲氧基-1-甲基酮(2)、2,3,6,8-四羟基-1-甲基酮(3)、3,4,6,8-四羟基-1-甲基酮(4)、Δ5,10-3β,17α,20β-孕甾三醇(5)、macrosphelide A(6)、(+)-griseofulvin(7)、griseophe-none A(8)和抗肿瘤活性成分11,11′-dideoxyverticillin A(9)。
    6  麻花秦艽非环烯醚萜成分的研究
    危士虎 喻长远 卢立明 陈光
    2010, 41(8):1242-1245.
    [摘要](711) [HTML](0) [PDF 229.73 K](1150)
    摘要:
    对龙胆属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的非环烯醚萜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LH-20、ODS等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学数据和理化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麻花秦艽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
    7  白芍化学成分研究
    谭菁菁 赵庆春 杨琳 尚振苹 杜占权 颜鸣
    2010, 41(8):1245-1248.
    [摘要](1095) [HTML](0) [PDF 2.16 M](1593)
    摘要:
    研究白芍Paeonialactiflor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等分离手段,并通过波谱方法对结构进行解析和鉴定。结果从白芍中分离并鉴定了15个化合物:芍药苷(1)、白芍苷(2)、4-O-没食子酰白芍苷(3)、没食子酰芍药苷(4)、6-O-没食子酰白芍苷(5)、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6)、邻苯三酚(7)、没食子酸(8)、没食子酸甲酯(9)、没食子酸乙酯(10)、儿茶素(11)、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12)、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13)、蔗糖(14)、β-谷甾醇(15)。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芍药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8  三七果化学成分的研究
    时圣明 李巍 曹家庆 赵余庆
    2010, 41(8):1249-1251.
    [摘要](703) [HTML](0) [PDF 2.18 M](1388)
    摘要:
    研究三七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色谱和凝胶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从云南文山三七果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20(S)-人参二醇(2)、20(S)-原人参二醇(3)、20(R)-人参皂苷Rh1(4)、20(R)-人参皂苷Rh2(5)、胡萝卜苷(6)、20(R)-人参皂苷Rg1(7)、20(S)-人参皂苷Rg2(8)、20(R)-人参皂苷Rg3(9)、腺嘌呤核糖核苷(10)、人参皂苷Re(11)、人参皂苷Rd(12)、人参皂苷Rb1(13)、人参皂苷Rb3(14)。结论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三七果中分得,其中化合物10为首次从人参属中分得。
    9  火把花二萜化学成分研究
    汪云松 黄荣 杨靖华
    2010, 41(8):1252-1254.
    [摘要](1221) [HTML](0) [PDF 1.93 M](1251)
    摘要:
    对云南临沧产火把花二萜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解析鉴定各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临沧火把花根部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9个二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1)、对醌21(quinone 21,2)、雷酚萜醇(triptonoterpenol,3)、雷酚内酯(triptophenolide,4)、雷公藤痛定(山海棠二萜内酯B,tripterfordin,5)、雷公藤对醌A(triptoquinone A,6)、雷公藤对醌B(triptoquinone B,7)、雷公藤宁B(triptinin-B,8)、雷酚萜H(triptobenzene H,9)。结论临沧火把花与全国其他产地的雷公藤含有相似的二萜类化合物,可作为新的药源。
    10  芪苈强心胶囊中一个孕甾糖苷的NMR数据分析
    康利平 刘奕训 仝战旗 余河水 邹鹏 贾继明 王宏涛 郑亚杰 田书彦 马百平
    2010, 41(8):1255-1258.
    [摘要](534) [HTML](0) [PDF 533.92 K](4132)
    摘要:
    分离鉴定芪苈强心胶囊活性部位中的指标性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和C18柱色谱的方法分离芪苈强心胶囊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利用1H-NMR和13C-NMR、1H-1HcOSY、HSQC和HMBC等多种核磁共振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芪苈强心胶囊中分离得到1个孕甾糖,结构鉴定为△5-pregnene-3β,16β,20(R)-triol 3-O-[2,-O-acetyl-β-D-digitalopyranosyl-(1→4)-β-D-cymaropyranoside]20-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1→2)-β-D-digitalopyranoside](S-4a)。结论 S-4a为首次从芪苈强心胶囊中得到的化合物,对其1H-NMR和13C-NMR信号进行了详细分析,首次报道了其完整的1H-NMR数据。
    11  红叶木姜子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罗艺萍 赵兴堂 王丽 羊晓东 赵静峰 李良
    2010, 41(8):1258-1260.
    [摘要](564) [HTML](0) [PDF 259.44 K](1162)
    摘要:
    对樟科红叶木姜子Litsea rubescens皮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解析鉴定各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红叶木姜子皮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山姜素(1)、生松素(2)、槲皮素(3)、儿茶素(4)、山柰酚(5)、肉桂酸(6)、4-me-thoxy-6-styryl-pyran-2-one(7)、香草醛(8)、香草酸(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2  厚朴炮制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林茵 王麟 张静 袁珂
    2010, 41(8):1261-1264.
    [摘要](898) [HTML](0) [PDF 2.04 M](1112)
    摘要:
    分析厚朴炮制前后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及水蒸气蒸馏(SD)法提取挥发油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质量分数。结果采用SPME法从厚朴生品及炮制品中分别鉴定了59种和60种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在0.5%以上的分别为23种和22种;采用SD法从厚朴生品及炮制品中分别鉴定了60种和66种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在0.5%以上的分别为24种和12种。结论两种方法提取得到的挥发油成分不尽相同,同一方法提取炮制前后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在质量分数上有所变化,炮制后个别成分的量有所降低,提示厚朴在炮制时要考虑尽量采用低温操作,避免造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散失。
    13  GC-MS法对湖南产玉竹挥发油成分的分析研究
    竺平晖 陈爱萍
    2010, 41(8):1264-1265.
    [摘要](663) [HTML](0) [PDF 121.84 K](1221)
    摘要:
    用GC-MS法分析湖南产玉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该地玉竹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玉竹中提取挥发油,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样品中各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通过玉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其25个峰对应的化学成分已经做了鉴定或结构推测,占总出峰面积的86.39%。在湖南产玉竹的挥发油成分中,主要为酸类化合物、烯酸类化合物、醇类、烯类、醛类。其中质量分数较大的有:十六酸(1)、9,12-二烯十八酸(2)、雪松醇(3)、(E)-9-烯基十八酸(4)、正己醛(5)。结论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玉竹中分离得到。
    14  珍珠菜总黄酮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研究
    游本刚 潘海敏 许琼明 唐丽华 杨世林
    2010, 41(8):1266-1270.
    [摘要](687) [HTML](0) [PDF 717.27 K](1060)
    摘要:
    制备珍珠菜总黄酮提取物渗透泵控释片。方法以芦丁和柚皮素-7-O-葡萄糖苷为指标,通过体外释放度试验对衣膜处方及孔变量进行单因素考察,并通过均匀设计对衣膜处方进行优化。结果衣膜增重、衣膜中PEG400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用量是影响药物释放的主要因素,二者用量分别为醋酸纤维素的45%及8.5%,所制得的渗透泵控释片呈现良好的零级释药特征。结论该处方工艺简便可行,所制得渗透泵控释片释药行为稳定,重现性好。
    15  丹参酚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特性和结构相关性研究
    邹晓丽 王湘敏 郭海方 许卉 刘珂
    2010, 41(8):1271-1274.
    [摘要](631) [HTML](0) [PDF 307.91 K](1283)
    摘要:
    研究丹参酚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特性及其结构相关性。方法运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4种小分子天然丹参酚酸类化合物迷迭香酸、紫草酸、丹参酚酸A、丹参酚酸B(SAⅠ~Ⅳ)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计算得到各SA-BSA结合体系的静态表观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能量转移效率(E)、空间距离(r)及热力学常数ΔG、ΔH和ΔS。4种丹参酚酸均能与BSA结合形成非共价复合物,通过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共同导致BSA内源荧光的猝灭。结论丹参酚酸A(SAⅢ)主要通过疏水作用力与BSA结合,而其余3种丹参酚酸与BSA的结合则主要由氢键和范德华力驱动。SA-BSA相互作用体系的结合强度可以用综合反应参数。
    16  半夏白术天麻汤提取液的血清指纹图谱研究
    王淑玲 孙秀梅 张兆旺 谢恬
    2010, 41(8):1274-1279.
    [摘要](736) [HTML](0) [PDF 389.76 K](977)
    摘要:
    比较半夏白术天麻汤4种方法提取液的血清指纹图谱。方法取大白兔,ig半仿生-生物酶提取(SBEE)液,采集不同时刻的血样,分离含药血清,用HPLC法和UV法测定,将HPLC色谱峰数目、峰总面积以及紫外吸光度平均值标准化处理,加权求和后得综合评判Y值,以Y值大者为较佳采血时刻;然后对4种方法提取液此时刻的含药血清进行指纹图谱比较。结果给药后2h的含药血清综合评判Y值最大;4种方法提取液2h含药血清以SBEE液综合评判Y值最大。结论 SBEE液含药血清较水提法、醇提法、SBE法提取液含药血清中成分量高。
    17  正交试验优选人参中人参皂苷Rg1的酶解工艺研究
    赵啸虎 张红梅 杨金葳 郭建鹏
    2010, 41(8):1279-1282.
    [摘要](686) [HTML](0) [PDF 1.97 M](1073)
    摘要:
    优化酶解法提取人参皂苷Rg1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为测定方法,以人参皂苷Rg1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试验进行优选。结果纤维素酶酶解为最优方法,且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人参皂苷Rg1提取率有显著性影响;提取人参皂苷Rg1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为1.4%,酶解60min,酶解温度为45℃。结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简单、稳定、提取率高。
    18  清咽滴丸极性成分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及其模式识别的研究
    张铁军 韩世柳 田成旺 朱宏吉
    2010, 41(8):1282-1285.
    [摘要](656) [HTML](0) [PDF 1.83 M](1026)
    摘要:
    研究清咽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清咽滴丸极性部分的HPLC的指纹图谱,收集了不同批次的12批产品进行测定,并使用主成分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了模式识别研究。采用HPLC-DAD技术进行了药材与制剂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可知,甘草苷为其中比较重要的指标。相关性研究表明,所确定的共有峰中有6个色谱峰来自甘草,5个色谱峰来自诃子。结论此方法可较系统地用于清咽滴丸的质量控制。
    19  HPLC法测定功能红曲中红曲可林K、红曲可林L和脱水红曲可林K
    李艳 张现涛 秦民坚
    2010, 41(8):1286-1288.
    [摘要](558) [HTML](0) [PDF 208.12 K](1145)
    摘要:
    建立HPLC同时测定功能红曲中红曲可林K(monacolin K)、红曲可林L(monacolin L)和脱水红曲可林K(dehydromonacolin K)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78∶22)。
    20  马兜铃酸Ⅰ在煎煮过程中的缩合反应研究
    王勇 夏博 邓晓春
    2010, 41(8):1288-1292.
    [摘要](945) [HTML](0) [PDF 457.98 K](1652)
    摘要:
    研究了马兜铃酸Ⅰ的热不稳定性及其在中药煎煮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法利用荧光光谱和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进行考察。结果马兜铃酸Ⅰ在加热条件下不稳定,煎煮过程中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414的马兜铃酸Ⅰ衍生物,可能的形成机制是两个马兜铃酸分子失去硝基后缩合。结论该反应具有普遍性,在马兜铃单煎液、关木通单煎液、马兜铃或关木通的药对共煎液以及马兜铃酸Ⅰ对照品与当归的共煎液都检测到,在各种体系中还同时检测到未反应的马兜铃酸Ⅰ,提示该反应进行不完全。
    21  连翘种子油的自乳化释药系统制备和体外评价研究
    魏希颖 徐慧娴 杨小军 井明博
    2010, 41(8):1292-1295.
    [摘要](552) [HTML](0) [PDF 337.59 K](885)
    摘要:
    制备连翘种子油自乳化释药系统,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正交筛选和相图绘制,以体外乳化效果、乳化平衡时间、乳剂粒径大小及分布为指标,筛选最佳处方并找出自乳化区域。通过考察该制剂的乳滴形态、粒径大小、分布、电位、自乳化速度以及稳定性来进行体外评价。结果最佳处方组成为连翘种子油-聚山梨酯80-乙醇(45∶41∶14),乳化后乳滴呈规则的圆形,分布均匀,有效粒径90.9 nm,自乳化速度快,5min之内达到平衡,强光,低温,冷热交替放置10d以及长时间室温放置3个月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连翘种子油自乳化释药系统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方便吸收,易于生产。
    22  正交试验法优选胆黄连炮制工艺的研究
    钟凌云 杨金梅 龚千锋 孙莹莹
    2010, 41(8):1296-1298.
    [摘要](636) [HTML](0) [PDF 207.29 K](1035)
    摘要:
    通过优选出胆黄连的最佳炮制工艺,为控制黄连炮制品种质量、探讨炮制机制以及考察辅料对药物寒热药性可能产生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胆黄连饮片外观性状、醇浸出物和3种生物碱总量为考察指标,选择胆汁量、炒制时间及炒制温度3个因素(每因素3水平),对胆汁制黄连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胆汁用量、炒制温度对试验结果有显著性影响,影响程度为胆汁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确定最佳炮制工艺为加入12%胆汁,100℃炒制10min。结论本研究对规范胆黄连的炮制工艺具有一定的意义,为制备胆黄连标准饮片以进行下一步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23  通脉颗粒的真空带式干燥工艺研究
    张淹 田守生 郝向慧 张守元 朱海芳
    2010, 41(8):1299-1300.
    [摘要](1067) [HTML](0) [PDF 119.63 K](1141)
    摘要:
    研究确定通脉颗粒带式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以通脉颗粒干燥后产品中的含水率和干燥速率为考察指标,对影响通脉颗粒真空带式干燥过程的各个因素进行考察。结果通脉颗粒真空带式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履带速度为15cm/min,进料速度为12L/h,干燥温度的3个加热区温度分别为80、90、80℃,通脉颗粒浸膏相对密度为1.15(20℃)。结论采用真空带式干燥工艺生产的通脉颗粒,产品含水量低,符合标准要求,且干燥速率快。
    24  抗宫炎片的直接压片制备工艺研究
    张莉 孙霞 朱颖
    2010, 41(8):1301-1302.
    [摘要](463) [HTML](0) [PDF 853.06 K](918)
    摘要:
    通过处方工艺配方比较,采用直接压片工艺制备抗宫炎片。方法以速流乳糖、缮流、微晶纤维素102及其相互不同比例的配比为填充剂,采用相同工艺制备抗宫炎片。测定不同配方对片芯质量的影响。结果处方采用微晶纤维素缮流1∶1或2∶1,缮流与速流乳糖2∶1或1∶1制备的抗宫炎片片芯质量为最佳。结论将缮流与微晶纤维素、速流乳糖联合应用作为直接压片辅料压制片芯,可制得硬度较高、崩解时间较短、片面较好的抗宫炎片。
    25  肿节风滴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刘根才 戴德雄 李金和
    2010, 41(8):1303-1304.
    [摘要](701) [HTML](0) [PDF 119.58 K](1041)
    摘要:
    建立肿节风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理化鉴别和薄层色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异秦皮啶进行测定。结果异秦皮啶在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10%,RSD为0.4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可用于肿节风滴丸的质量控制。
    26  HPLC-ELSD法测定芪葛口服液中黄芪甲苷
    吴青业 周恩丽 付小环 徐连明 尚强 赵祎武 王伟 杨立国 徐海娟 肖伟
    2010, 41(8):1305-1306.
    [摘要](666) [HTML](0) [PDF 793.52 K](1111)
    摘要:
    测定芪葛口服液中主要成分黄芪甲苷。方法采用HPLC-ELSD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3∶67),柱温30℃,体积流量1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漂移管温度43℃,雾化器温度35℃,氮气压力172 kPa;进样量5μL。
    27  杠柳苷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张静 杨光 单保恩 张超 赵瑞撵 刘江惠
    2010, 41(8):1307-1311.
    [摘要](762) [HTML](0) [PDF 442.32 K](1090)
    摘要:
    研究香加皮中杠柳苷体内抗肿瘤作用,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肝癌H22细胞经体外培养并于BALB/c小鼠腹腔内传代后,无菌接种于小鼠皮下,建立荷瘤小鼠模型。采取不同剂量杠柳苷(0.25、0.50、1.00mg/kg)ip给药,每天1次,连续15d,观察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情况,测定抑瘤率,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杠柳苷对肿瘤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荷瘤小鼠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杠柳苷对小鼠H22皮下移植瘤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小鼠成瘤时间明显晚于模型组,肿瘤生长缓慢,低、中、高3个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60.28%、68.09%、74.74%。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剂量杠柳苷处理小鼠移植瘤细胞后,处于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和G2/M期细胞显著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1.00mg/kg杠柳苷组G0/G1期细胞由对照组的(46.90±5.80)%升高至(83.80±2.52)%,S期和G2/M期细胞分别由对照组的(38.30±5.11)%、(14.80±0.70)%下降至(5.33±2.73)%、(10.87±0.25)%;而且杠柳苷各组小鼠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均明显增加,其中1.00mg/kg组凋亡率高达(32.35±1.75)%,并可见典型的凋亡峰。透射电镜观察可见,杠柳苷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出现大量典型的凋亡细胞,而对照组瘤组织内多为富含线粒体与内质网的代谢旺盛的肿瘤细胞。结论杠柳苷具有很强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28  中国被毛孢发酵物对NOD小鼠1型糖尿病的预防作用
    寿旗扬 傅惠英 陈方明 周卫民 张才乔 陈民利
    2010, 41(8):1311-1315.
    [摘要](626) [HTML](0) [PDF 355.75 K](1340)
    摘要:
    观察中国被毛孢发酵物对自发性1型糖尿病NOD小鼠的预防作用。方法利用NOD小鼠1型自发性糖尿病模型,连续10周ig给予1g/kg中国被毛孢发酵物后,观察NOD小鼠的体质量、血糖、发病率、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水平、胰岛病变和胰腺纤维化的变化。结果 NOD小鼠给予1g/kg中国被毛孢发酵物后,第6~10周时血糖和发病率明显降低(p<0.05、0.01),小鼠血清中GAD抗体明显降低(p<0.01),小鼠胰岛病变和胰腺纤维化评分值显著降低(p<0.05、0.01),胰腺结构较为清晰,胰岛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胰岛β细胞未见异常。结论中国被毛孢发酵物有较好的预防NOD小鼠1型糖尿病发生的作用
    29  去甲斑蝥素干扰HL-60肿瘤细胞周期及其机制研究
    李金龙 蔡于琛 胡志明 高基民 冼励坚
    2010, 41(8):1315-1318.
    [摘要](693) [HTML](0) [PDF 1.43 M](1130)
    摘要:
    明确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进一步阐明NCTD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L-60细胞,NCTD作用后采用3H-TdR掺入实验检测DNA复制;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进程;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dk1、Cyclin B1、Cdc 25c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16~128μmol/L)NCTD作用于HL-60细胞12 h后,DNA复制受到抑制,细胞周期出现明显的S期累积,并呈剂量依赖性趋势;同时观察到G2/M的阻滞,且调控G2/M周期进程的调节蛋白Cdk1、Cyclin B1及Cdc 25C蛋白表达下调。结论 NCTD可抑制HL-60细胞DNA复制、下调周期调控蛋白从而干扰肿瘤细胞的周期进程。
    30  牛膝多糖与锌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增殖分化和抗原提呈能力的影响
    孙丽莎 冯婷 路静 黄幼田 杨洪艳 董子明 赵明耀
    2010, 41(8):1319-1322.
    [摘要](692) [HTML](0) [PDF 2.02 M](1158)
    摘要:
    研究牛膝多糖与锌单用及合用在异源性抗原负载的条件下对小鼠树突状细胞(DC)增殖分化和抗原提呈能力的影响,并通过体内实验证实其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效应,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无菌处死正常小鼠获取其骨髓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体外诱导骨髓细胞生成DC,同时培养液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牛膝多糖(200、300、400μg/mL)、锌(0.02μg/mL)。通过显微镜、流式细胞检测技术观察牛膝多糖、锌单用与合用在异源性抗原负载的条件下对DC的影响,并通过体内实验观察对H22荷瘤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及肿瘤质量的影响。结果牛膝多糖和锌单用在异源性抗原负载的情况下能够促进小鼠骨髓源性DC的分化、成熟及表面标记CD86、CD11a的表达,增强DC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能够使荷瘤小鼠免疫器官脾脏和胸腺的质量增加,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并存在明显量效关系;中剂量为正性效应,高剂量为负性效应;但牛膝多糖和锌合用并不协同增强效应。结论牛膝多糖和锌在异源性抗原负载的条件下能够通过刺激DC的分化成熟,提高其抗原提呈能力,进而起到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作用。
    31  姜黄素防治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研究
    狄建彬 顾振纶 赵笑东 钱培刚 蒋小岗 郭次仪
    2010, 41(8):1322-1326.
    [摘要](927) [HTML](0) [PDF 510.55 K](1106)
    摘要:
    研究姜黄素对大鼠实验性高脂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高脂乳剂制备大鼠高脂性脂肪肝模型,同时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姜黄素(40、80、160mg/kg)以及力平之(20mg/kg)进行干预。实验4周后,计算肝脏系数,检测实验动物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酸(ALT)的量,肝脏组织中TC、TG、FFA、MDA、SOD的变化,同时制备大鼠肝脏组织切片在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学变化。结果姜黄素(40、80mg/kg)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肝脏系数非常显著降低(p<0.01),其血清和肝脏匀浆液的TC、TG、FFA、MDA、AST、ALT等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5、0.01),HDL-C、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光镜和电镜观察表明,给予姜黄素(40、80mg/kg)4周后大鼠的肝脂质变性明显减轻(p<0.01)。结论姜黄素对大鼠高脂性脂肪肝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脂、降低脂肪(TG)在肝脏中的沉积以及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产物的产生有关。
    32  蒺藜皂苷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李蓥 宋宏宇 张羽冠 于丽芳 张爽 李红 杨世杰
    2010, 41(8):1326-1329.
    [摘要](699) [HTML](0) [PDF 395.79 K](1073)
    摘要:
    探讨蒺藜皂苷(GSTT)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缺血后处理组、阳性药尼可地尔1.0mg/kg组、GSTT(100、30、10mg/kg)组。采用结扎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离血清,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受损心肌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STT100、30mg/kg组LDH、MDA、TNF-α和IL-6的量明显降低、SOD的活性明显升高(p<0.01),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心肌组织形态明显改善。结论再灌注同时ipGSTT进行药物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减少自由基生成,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33  龙须菜藻红蛋白对H22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陈美珍 杜虹 徐本杰
    2010, 41(8):1329-1332.
    [摘要](593) [HTML](0) [PDF 225.62 K](1127)
    摘要:
    研究龙须菜藻红蛋白体内抑瘤效应与荷瘤小鼠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探讨其抑瘤作用的细胞免疫学机制。方法建立小鼠H22肝癌实体瘤模型,分别ig给予藻红蛋白高、中、低剂量。连续给药7d后,测定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抑制率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采用MT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NK细胞免疫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分泌。结果高剂量藻红蛋白对小鼠H22肿瘤的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抑瘤率为30.23%;与模型组比较,藻红蛋白对荷瘤小鼠胸腺和脾脏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具有显著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p<0.05)、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p<0.01)、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p<0.01)和增加脾淋巴细胞分泌TNF-α的作用(p<0.05)。结论龙须菜藻红蛋白可明显提高H22荷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这可能是其抗肿瘤效应机制之一。
    34  藿香正气软胶囊提取物调节D-IBS模型鼠水液代谢的研究
    吕妍 金兆祥 李丹 唐方
    2010, 41(8):1332-1335.
    [摘要](727) [HTML](0) [PDF 218.10 K](1046)
    摘要:
    探讨藿香正气软胶囊提取物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水液代谢的影响。方法以番泻叶0.2 g/mLig加四肢束缚应激2 h,连续6d,建立D-IBS大鼠模型,采用考马斯亮蓝蛋白质测定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D-IBS模型大鼠肠黏膜Na+,K+-ATP酶活性和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水平变化,比较模型大鼠药物干预前后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的量。结果d-IBS模型大鼠小肠及结肠黏膜Na+,K+-ATP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肠近端和远端组织内AQP4的表达明显减弱(p<0.01),乳果糖和甘露醇比值显著升高(p<0.01)。经藿香正气软胶囊提取物干预后,Na+,K+-ATP酶活性、结肠组织近端和远端AQP4的表达均明显提高(p<0.05、0.01),乳果糖和甘露醇比值降低,接近对照组水平(p<0.01)。结论藿香正气软胶囊提取物对D-IBS模型大鼠水液代谢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35  土木香中倍半萜内酯抗肿瘤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
    李勇 丛斌 董玫 张嫚丽 王思明 史清文
    2010, 41(8):1336-1336.
    [摘要](1134) [HTML](0) [PDF 365.18 K](1185)
    摘要:
    通过检测土木香中3种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异土木香内酯(isoalantolactone,1),2-羟基-11,13-二氢异土木香内酯(2-hydroxy-11,13-dihydroisoalantolactone,2)和11,13-二氢异土木香内酯(11,13-dihydroisoalan-tolactone,3)抗肿瘤活性,探讨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方法利用MTT比色法检测3种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对人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以移植性小鼠肝癌H22为模型,检测异土木香内酯对在体肿瘤生长以及机体免疫能力的影响;以体外培养的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为对象,评价异土木香内酯对正常细胞的毒性。结果化合物1(异土木香内酯)对人非小细胞肺肿瘤细胞(A549、RERF-LC-jk、QG-56)的增殖抑制作用强于顺铂,对人小细胞肺肿瘤细胞(PC-6和QG-90)的增殖抑制作用与顺铂相同,而化合物2和3对各种实验用肿瘤细胞的增殖增不显示抑制活性;化合物1对肝癌H22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但对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化合物1对体外培养的CHL细胞显示较弱的毒性。结论化合物1显示较强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而化合物2和化合物3对体内外肿瘤的生长均不显示抑制活性,说明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可能与其具有的α,β-不饱和五元内酯环的结构有关,不饱和的环外双键氢化饱和后形成的饱和五元内酯环,可能是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消失或减弱的原因;增强机体免疫力是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
    36  银杏叶提取物对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金虹 黄毅 王继生 秦海燕 叶平
    2010, 41(8):1339-1342.
    [摘要](836) [HTML](0) [PDF 209.98 K](1284)
    摘要: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60Co-γ射线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健康小鼠作为实验对象,银杏叶提取物ig给药,使用60Co-γ作为辐射源制备辐射损伤模型,眼眶取血计数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取肝组织测定其蛋白质、MDA及SOD、GSH活性。结果银杏叶提取物能增加辐射小鼠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减轻辐射对肝脏合成功能的损伤,增加SOD、GSH活性,降低MDA量。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辐射损伤的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其抗氧化作用以及免疫影响有关。
    37  注射用夏天无总碱对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姚丽梅 段启
    2010, 41(8):1342-1344.
    [摘要](548) [HTML](0) [PDF 304.09 K](1137)
    摘要:
    观察注射用夏天无总碱对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注射用夏天无总碱对沙鼠脑卒中指数、脑指数、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注射用夏天无总碱高、中剂量均能显著降低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卒中指数、脑组织含水量,减轻脑组织病变程度,但对脑指数无明显影响。结论注射用夏天无总碱对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38  紫心甘薯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调节作用
    高秋萍 阮红 刘森泉 张如意 余莹莹
    2010, 41(8):1345-1348.
    [摘要](587) [HTML](0) [PDF 2.24 M](963)
    摘要:
    研究紫心甘薯多糖(PPSP)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观察PPSP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血糖、糖化血清蛋白(GSP)、肝糖原、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总抗氧化(T-AOC)的影响。结果 PPSP可显著提高肝糖原合成能力,增强GSH和T-AOC活性,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血清中GSP、TC、TG、MDA的量。结论紫心甘薯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血糖、调血脂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肝糖原代谢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39  海南青牛胆抗骨质疏松的药效学研究
    姜月霞 刘侠 刘明生
    2010, 41(8):1348-1350.
    [摘要](688) [HTML](0) [PDF 180.88 K](1030)
    摘要:
    观察和分析海南青牛胆对维甲酸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将8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模型组,海南青牛胆高、中、低剂量(0.72、0.36、0.18 g/kg)组,仙灵骨葆胶囊组,尼尔雌醇片组。观察海南青牛胆对维甲酸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股骨湿质量、干质量及骨密度的影响。结果 4周后,海南青牛胆可明显增加维甲酸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以及股骨湿质量、干质量;并能显著升高血清磷水平,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并呈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海南青牛胆可使维甲酸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增加,改善大鼠的血清生化指标,对于临床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有一定作用。
    40  马钱子碱经皮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陈军 王立杰 蔡宝昌 胡巍 楼成华 王玮
    2010, 41(8):1350-1352,1379.
    [摘要](829) [HTML](0) [PDF 294.99 K](1014)
    摘要:
    考察马钱子碱经皮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方法建立了利用HPLC法测定小鼠血浆中马钱子碱质量浓度的方法,测定了4mg/kg马钱子碱溶液、经皮给药40mg/kg马钱子碱后的血药浓度,并对结果进行药动学拟合。结果马钱子碱和经皮给药后的药动学均符合二室模型。经皮给药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2.8%,MRT是iv的8倍。结论经皮给药途径可能有利于马钱子碱的减毒增效。
    41  金钗石斛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研究
    赵红燕 冯尚国 沈波 王慧中
    2010, 41(8):1353-1358.
    [摘要](861) [HTML](0) [PDF 562.51 K](988)
    摘要:
    建立金钗石斛Dendrobiumnobile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反应体系,为金钗石斛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运用L25(56)正交设计对影响金钗石斛SRAP反应的5个因素:模板DNA、Mg2+、dNTPs、Taq酶、引物在5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对PCR结果进行极差分析。结果金钗石斛SRAP反应最佳体系为:25μL PCR体系中含有20 ng模板DNA,2.0mmol/Lmg2+,0.2mmol/LdNTPs,1UTaq酶,0.6μmol/L引物。各因素对SRAP反应的影响依次为:Taq酶>Mg2+>dNTPs>模板DNA>引物。结论所建立的金钗石斛SRAP反应体系具有标记位点清晰、多态性丰富、稳定性好等特点,可用于金钗石斛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42  黄花蒿悬浮培养细胞对二氢青蒿酸的生物转化研究
    唐煜 朱建华 于荣敏
    2010, 41(8):1358-1361.
    [摘要](872) [HTML](0) [PDF 1.58 M](978)
    摘要:
    采用黄花蒿悬浮培养细胞研究二氢青蒿酸(Ⅰ)的生物转化。方法向预培养14d的黄花蒿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中加入底物二氢青蒿酸,培养2d后终止转化。通过TLC和HPLC检测转化产物,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以及ODS柱色谱分离纯化转化产物,并根据理化数据和波谱技术鉴定转化产物的化学结构,最后利用HPLC考察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二氢青蒿酸在黄花蒿培养体系中成功地进行了转化并分离得到两个转化产物:3-α-羟基二氢青蒿酸(Ⅱa)和3-β-羟基二氢青蒿酸(Ⅱb)。两个转化产物的最佳共培养时间均为1d,总的摩尔转化率分别为2.6%(Ⅱa)和15.7%(Ⅱb)。结论本研究首次利用黄花蒿培养细胞生物转化二氢青蒿酸,且得到一对区域特异性的羟基化转化产物。
    43  不同处理对药用紫苏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张春平 何平 何俊星 喻泽莉 杜丹丹 胡世俊
    2010, 41(8):1361-1365.
    [摘要](744) [HTML](0) [PDF 432.42 K](2049)
    摘要:
    通过对紫苏种子形态和萌发特性的研究,寻找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萌发率的适宜条件。方法观察种子外部形态,对紫苏种子千粒质量、净度、含水量和吸水率等多项指标进行测定,对紫苏种子分别进行超声、低温和热水预处理,分析不同温度、不同浓度化学物质和不同萌发介质处理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紫苏种子的含水量为9.09%,吸水率为42.84%,经过60℃热水和4℃/5d预处理后的萌发率分别为91.2%和90.1%。GA3200mg/L和PEG 200mg/L处理后的萌发率分别为94.6%和91.1%,较高浓度的NAA和6-BA对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变温下(15℃/23℃)种子萌发率为94.7%,滤纸和纱布介质上的萌发率分别为94.2%和91.2%。结论种皮是限制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先用60℃热水对种子进行预处理,然后再用GA3200mg/L处理种子,可以在短时间内显著地提高种子的萌发率,种子萌发的最佳温度为15℃/23℃,最佳发芽介质为双层滤纸。
    44  桃儿七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及鬼臼毒素的检测
    栗孟飞 李唯
    2010, 41(8):1366-1370.
    [摘要](659) [HTML](0) [PDF 677.70 K](1038)
    摘要:
    建立桃儿七组织培养体系及其鬼臼毒素的提取检测方法。方法以桃儿七成熟分离胚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激素、活性炭(AC)对无菌苗诱导的影响;以桃儿七无菌苗切除后约2.0cm的根茎为材料,考察不同浓度激素对根继代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定期对继代根、叶(叶柄)及培养基进行鬼臼毒素的提取及HPLC法检测。结果分离胚在MS+2.0%蔗糖+0.4%琼脂+1.0mg/mL GA3+1.0 g/L AC的培养基培养20d后,无菌苗诱导率为92.0%,无菌苗生长发育良好;切除后约2cm的根茎接种在MS+2.0%蔗糖+0.4%琼脂+1.0 g/LAC+1.0mg/mLIBA继代40d后,根长11.59cm,植株生长发育良好;对继代根、叶(叶柄)及培养基进行鬼臼毒素的提取及HPLC法检测显示,鬼臼毒素量大小依次为根>培养基>叶(叶柄),50d后分别为33.17、12.97、4.55μg/mL。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桃儿七组织培养体系,证明了利用桃儿七根培养生产鬼臼毒素的可行性。
    45  稀土元素镧对黄花蒿光合作用及青蒿素积累的影响
    周洁 张霁 郭兰萍 李耿 杨光 赵曼茜 黄璐琦
    2010, 41(8):1371-1374.
    [摘要](914) [HTML](0) [PDF 233.16 K](1075)
    摘要:
    探讨叶面喷施稀土元素镧对黄花蒿植株光合作用及青蒿素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测量黄花蒿Artemisiaannua叶片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
    46  干旱胁迫下甘草酸合成与脱落酸的相关性初步研究
    徐鹏 刘长利 许利平 王满元 于萍
    2010, 41(8):1375-1377.
    [摘要](595) [HTML](0) [PDF 267.98 K](978)
    摘要:
    研究干旱胁迫下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植物体内的甘草酸与植物抗旱信号传导物质脱落酸量的变化,分析二者相关关系。方法以人工培育甘草为材料,按照外源钙叶面喷施浓度、喷施季节与干旱胁迫程度3因素3水平设计正交试验,检测不同试验处理下的甘草酸与脱落酸量变化,分析各试验因素对甘草酸、脱落酸量变化的影响,以及两者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干旱胁迫对甘草酸和脱落酸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且二者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干旱胁迫下甘草植物体内甘草酸的合成积累与抗旱信号传导物质脱落酸的合成密切相关。
    47  参环毛蚓对重金属镉离子耐受能力的考察
    喻良文 李薇 吴波 邓向亮 吴文如 赖小平
    2010, 41(8):1377-1379.
    [摘要](619) [HTML](0) [PDF 1.50 M](1092)
    摘要:
    考察参环毛蚓对重金属镉离子的耐受能力,为进一步探索参环毛蚓富集重金属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菜园土壤基础上设置7个组别的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镉污染环境,观察人工饲养条件下参环毛蚓在不同浓度镉离子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并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参环毛蚓不同部位的镉离子量。结果参环毛蚓在土壤镉离子量为40倍、50倍两组养殖7d后死亡;30倍组在10d以后也有两条死亡,其余各组生长情况良好;参环毛蚓体内镉离子浓度随土壤镉离子浓度递增而增加。参环毛蚓能够在土壤中镉离子浓度12mg/kg以下生存良好,其体内脏器中镉浓度可高达70~90mg/kg。该浓度是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的《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中镉限量指标的233~300倍。结论参环毛蚓对重金属镉离子的耐受能力极强,这可能是其药材重金属超标的重要原因之一。
    48  柴胡和狭叶柴胡营养器官结构及其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谭玲玲 蔡霞 胡正海
    2010, 41(8):1380-1383.
    [摘要](801) [HTML](0) [PDF 404.17 K](1076)
    摘要:
    从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主要药用成分的贮存部位和含量等方面,对柴胡的两种原植物柴胡和狭叶柴胡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共性与区别。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植物各器官的内部结构、组织化学定位法观察各器官中药有效成分的积累结构和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药效成分的量。结果柴胡和狭叶柴胡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比较显示其在形态结构上都存在一定差别。其中,柴胡为异面叶结构,而狭叶柴胡为等面叶结构,有显著差别。组织化学定位表明柴胡和狭叶柴胡中的主要药用成分柴胡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在各营养器官中的积累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植物化学研究表明,狭叶柴胡各营养器官中柴胡总皂苷的量都高于柴胡;而柴胡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量则高于狭叶柴胡。结论柴胡和狭叶柴胡形态结构上都存在一定差别。组织化学定位和植物化学检测总皂苷的结果表明《中国药典》规定两种柴胡的药用部位为其干燥根是正确的。同时,它们地上部分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提示在采挖其根的同时,可以综合利用其地上部分。
    49  HPLC法比较不同产地夏枯草属药材中成分组成的差异性
    刘光敏 贾晓斌 陈彦 朱粉霞 封亮 蒋俊 施峰
    2010, 41(8):1384-1386.
    [摘要](721) [HTML](0) [PDF 187.37 K](1113)
    摘要:
    通过研究不同产地、品种夏枯草药材的组成差异性,为全面评价夏枯草属药材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HPLC法测定来源于9个产地夏枯草属3种药材,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山菠菜P.asiatica Nakai,硬毛夏枯草P.hispidaBent中咖啡酸、迷迭香酸、芦丁、槲皮素的量,并计算分析各成分间的结构比。结果不同品种的夏枯草药材中咖啡酸、迷迭香酸、芦丁、槲皮素量及组成结构比存在着较大差别;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的夏枯草药材其4种成分量及组成结构比也存在着较大差别。其中江西产夏枯草中咖啡酸、迷迭香酸、芦丁、槲皮素量均最高;安徽产夏枯草和江苏产山菠菜4种成分量及组成结构比较相似,分别为1.0∶14.7∶3.9∶1.0和1.0∶14.8∶4.0∶0.8。结论由于产地、品种的不同,夏枯草属药材成分的组成存在差异性;成分间的结构比可能是夏枯草药效差异的根本原因,可用于夏枯草属药材的质量控制。
    50  HPLC法同时测定救必应药材中紫丁香苷和长梗冬青苷
    毕福钧 钟顺好 陈蔼 顾利红
    2010, 41(8):1386-1388.
    [摘要](713) [HTML](0) [PDF 197.35 K](1170)
    摘要:
    建立HPLC同时测定救必应药材中紫丁香苷(syringin)和长梗冬青苷(pedunculoside)的方法。方法采用Dikmac18色谱柱(200mm×4.6mm,5μm);乙腈-水(10∶9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10 nm。结果紫丁香苷线性范围为0.198 0~3.465 0μg,r=0.9999(n=8),平均回收率为97.1%(n=6),RSD为1.9%;长梗冬青苷线性范围为0.539 8~9.446 5μg,r=0.9999(n=8),平均回收率为99.2%(n=6),RSD为1.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具有良好的重现性,为救必应药材的合理利用与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51  多种药用裸子植物中双黄酮的定量测定
    鲁来凤 曹园 王强
    2010, 41(8):1388-1390.
    [摘要](737) [HTML](0) [PDF 244.19 K](1087)
    摘要:
    用HPLC法同时测定多种药用裸子植物中穗花衫双黄酮、扁柏双黄酮及银杏双黄酮的量。方法采用Hanbon Lichrospherc18(150mm×4.6mm,5μm)柱,甲醇-0.1%甲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7 nm,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30℃。结果所测样品中双黄酮类成分的量差异大,其中,穗花杉双黄酮的量在0.08~4.61mg/g;扁柏双黄酮的量在0.03~4.68mg/g;银杏双黄酮的量在0.10~3.03mg/g。穗花杉双黄酮在所测样品中存在比较普遍,而银杏双黄酮则相对较少。此方法加样回收率和线性范围均符合要求。结论本方法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部分药用裸子植物中双黄酮类成分的质量控制定量方法。
    52  超临界流体萃取中药及天然产物的样品制备和预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杨必成 杨义芳
    2010, 41(8):1391-1394.
    [摘要](813) [HTML](0) [PDF 1010.34 K](1609)
    摘要: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由于其能耗低、无环境污染、参数易控制等优点,在中药和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中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在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分离中药和天然产物时,样品的制备和预处理直接影响到萃取得率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而影响到萃取物的药效作用。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中药和天然产物的样品制备和预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超临界流体萃取在中药和天然产物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53  中药来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激动剂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邱龙新 洪燕萍 张婷婷
    2010, 41(8):1394-1398.
    [摘要](613) [HTML](0) [PDF 2.12 M](1526)
    摘要: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其激动剂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一些中药提取物具有PPARs激动剂活性,已被证实可以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综述了在中药中发现的已被阐明结构的PPARs激动剂,为其研究开发及糖尿病治疗药物的设计提供参考。
    54  聚乙二醇的渗透调节作用在药用植物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张霁 赵青红 郭兰萍 刘大会 金航 周洁 杨光
    2010, 41(8):1399-1403.
    [摘要](604) [HTML](0) [PDF 445.45 K](2660)
    摘要:
    聚乙二醇(PEG)因其较为理想的水势调节作用,已经开始用于药用植物种子引发和干旱胁迫的研究。介绍了近几年PEG应用于药用植物研究中的现状和问题,PEG引起植物发生生理改变的机制,以及将PEG应用于药用植物的技术策略,为进一步研究药用植物种子引发最佳条件的优选、抗旱性评价及对药材品质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55  硫磺熏蒸中药材及饮片的研究现状
    刘静静 刘晓 李松林 蔡宝昌 蔡皓
    2010, 41(8):1403-1406.
    [摘要](761) [HTML](0) [PDF 1.37 M](2656)
    摘要:
    硫磺熏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养护方法,具有干燥、增白、防虫、防腐和防霉变等作用,在中药材及饮片的加工贮藏过程中应用普遍。硫磺熏蒸后,中药材及饮片会残留大量的二氧化硫,而且化学成分会发生量或质的改变,进而影响药理作用,降低饮片质量。深入探讨了硫磺熏蒸对中药材及饮片质量的影响,并对中药材和饮片中SO2的检测方法进行简要介绍,为控制硫磺熏蒸在中药材及饮片加工贮藏中的使用,寻找替代方法提供参考。
    56  半枝莲的研究进展
    郑永红 韦晓瑜 龙继红
    2010, 41(8):1406-1408.
    [摘要](1046) [HTML](0) [PDF 1.46 M](1485)
    摘要:
    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的干燥全草,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多糖和挥发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病原微生物、增强免疫、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为了更深入的研究半枝莲,对半枝莲的提取方法、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