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41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中药大质量观及实践
    肖小河 金城 鄢丹 王伽伯 袁海龙 赵艳玲
    2010, 41(4):505-508.
    [摘要](1210) [HTML](0) [PDF 415.44 K](1516)
    摘要:
    中药质量标准问题是制约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长期以来,"找成分,测含量"一直是中药内在质量标准研究的基本方式,而"量而不准,难关药效,难控难评"一直是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主要困局。为了寻求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新突破,提出并论述了面向临床的中药标准研究模式和方法,即中药标准"大质量观"的研究思想和模式,以期进一步丰富中药标准研究的内涵,创新中药标准研究的思路,为实现"量而又准,关联药效,可控可评"的愿景提供新的视角、思路与方法。
    2  栀子中的木脂素类成分研究
    于洋 高昊 戴毅 李小霞 李嘉明 姚新生
    2010, 41(4):509-514.
    [摘要](1331) [HTML](0) [PDF 335.37 K](1240)
    摘要:
    目的 研究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果实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现代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12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栀子脂素甲(1)、丁香脂素(2)、松脂素(3)、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4)、落叶松脂素(5)、八角枫木脂苷D(alangilignosideD,6)、落叶脂素(7)、落叶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8)、蛇菰宁(balanophonin,9)、山橘脂酸(10)、榕醛(ficusal,11)、肥牛木素(12)。结论 化合物1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栀子脂素甲,化合物2~6、9~12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3  荷叶中的一个新阿朴啡型生物碱
    吴昊 刘斌 王伟 石任兵
    2010, 41(4):514-516.
    [摘要](1350) [HTML](0) [PDF 1.60 M](1687)
    摘要:
    目的 荷叶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的叶,本实验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出9个生物碱类成分,分别为2-羟基-1-甲氧基-6-甲基-6a,7-去氢阿朴啡(2-hydroxy-1-methoxy-6-methyl-6a,7-dehydroaporphine,1)、杏黄罂粟碱(armepavine,2)、去氢莲碱(dehydroroemerine,3)、去氢荷叶碱(dehydronuciferine,4)、2-羟基-1-甲氧基阿朴啡(2-hydroxy-1-methoxyaporphine,5)、鹅掌楸碱(liriodenine,6)、原荷叶碱(pronuciferine,7)、莲碱(roemerine,8)和荷叶碱(nuciferine,9)。结论 化合物1为一新的阿朴啡型生物碱,命名为睡莲碱(nelumnucine)。
    4  百合知母汤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方前波 秦昆明 潘扬 李伟东 陈志鹏 蔡宝昌
    2010, 41(4):517-520.
    [摘要](1201) [HTML](0) [PDF 235.07 K](1448)
    摘要:
    目的 研究百合知母汤水煎液中的化学成分,为探讨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硅胶柱反复色谱分离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确定其结构。结果 从百合知母汤水煎液的二氯甲烷和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共分得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酸(hexadecanoic acid,1)、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2-furalde-hyde,2)、豆甾醇(stigmasterol,3)、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4)、对羟基桂皮酸(p-hydroxycinnamicacid,5)、2,3,4'-三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3,4'-trihydroxy-4-methoxybenzophenone,6)、知母皂苷AⅢ(timosa-poninAⅢ,7)、芒果苷(mangiferin,8)、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9)。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百合知母汤中分得,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公开报道的天然产物;化合物5首次在组成百合知母汤的单味药百合和知母中发现,可能为百合知母汤水煎液新产生的化学成分。
    5  玉簪花的抗肿瘤活性甾体皂苷成分研究
    刘接卿 王翠芳 邱明华 胡文祥
    2010, 41(4):520-526.
    [摘要](1170) [HTML](0) [PDF 459.07 K](1180)
    摘要:
    目的 为实现对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利用,对玉簪Hosta plantaginea的花进行了甾体皂苷类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方法 应用常规柱色谱(包括正相、反相和凝胶柱色谱)分离和波谱分析方法对玉簪花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以3种悬浮肿瘤细胞白血病肿瘤细胞株(HL-60、Jurkat、K562)和3种贴壁实体瘤细胞株(肝癌HepG2、乳腺癌MCF7、胃癌SGC7901)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研究。结果 从玉簪花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3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分别为吉托皂苷元(1)、吉托皂苷元-3-O-β-D-葡萄糖(1→4)-β-D-半乳糖苷(3)、吉托皂苷元-3-O-{β-D-木糖(1→4)-β-D-葡萄糖(1→2)-[β-D-木糖(1→3)]-O-β-D-葡萄糖(1→4)-β-D-半乳糖苷}(10);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是吉托皂苷元-3-O-β-D-半乳糖苷(2)、吉托皂苷元-3-O-α-L-鼠李糖(1→2)-β-D-半乳糖苷(4)、吉托皂苷元-3-O-β-D-葡萄糖(1→2)-β-D-葡萄糖(1→4)-β-D-半乳糖苷(5)、吉托皂苷元-3-O-β-D-葡萄糖(1→4)-O-[α-L-鼠李糖(1→2)]-β-D-半乳糖苷(6)、替告皂苷元-3-O-β-D-葡萄糖(1→4)-O-[α-L-鼠李糖(1→2)]-β-D-半乳糖苷(7)、吉托皂苷元-3-O-{β-D-葡萄糖(1→2)-O-[β-D-木糖(1→3)]-O-β-D-葡萄糖(1→4)-β-D-半乳糖苷}(8)、吉托皂苷元-3-O-β-D-葡萄糖(1→2)-O-[α-L-鼠李糖(1→4)-β-D-木糖(1→3)]-O-β-D-葡萄糖(1→4)-β-D-半乳糖苷(9)。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5,6,8~10对肝癌HepG2、乳腺癌MCF7和胃癌SGC7901肿瘤细胞毒活性较强。结论 玉簪花中的甾体化合物对不同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选择性,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同时利用地上部分的花作为药用资源,可以实现对该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利用。
    6  珍珠莲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
    王学贵 沈丽淘 曾芸芸 田永清 徐汉虹
    2010, 41(4):526-529.
    [摘要](1068) [HTML](0) [PDF 2.18 M](1302)
    摘要:
    目的 研究珍珠莲Ficussar mentosa var.henryi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核磁共振及质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珍珠莲氯仿和醋酸乙酯层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圣草酚(eriodictyol,1)、高圣草酚(homoeriodictyol,2)、槲皮素(quercetin,3)、二氢槲皮素(dihydroquerce-tin,4)、山柰酚(kaempferol,5)、二氢山柰酚(dihydrokaempferol,6)、柚皮素(naringenin,7)、木犀草素(luteolin,8)、芹菜素(apigenin,9)、柯依利素(chrysoeriol,10)、3',5',5,7-四羟基二氢黄酮(3',5',5,7-tetrahydroxyl-favanone,11)。结论 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7  马尾松花粉化学成分的研究
    李丽 孙洁 孙敬勇 郑万金 仲英 刘珂
    2010, 41(4):530-532.
    [摘要](1239) [HTML](0) [PDF 172.63 K](1330)
    摘要:
    目的 研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花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1)、单硬脂酸甘油酯(2)、1-正十六烷酸甘油酯(3)、对羟基苯甲醛(4)、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5)、3,3',5,5',7-五羟基二氢黄酮醇(6)、双氢山柰素(7)、对羟基苯甲酸(8)、3,4-二羟基苯甲酸(9)、山柰酚(10)、丁二酸(11)。结论 化合物2~11均为首次从马尾松花粉中分离得到。
    8  《亚健康与保健食品概论》出版发行
    2010, 41(4):532-532.
    [摘要](463) [HTML](0) [PDF 82.63 K](1108)
    摘要:
    由天津药物研究院张铁军研究员和沈阳药科大学吴春福教授共同主编的《亚健康与保健食品概论》一书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为亚健康与保健食品理论、研究进展和应用技术的专著。
    9  麻黄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陶华明 王隶书 崔占臣 赵大庆 刘永宏
    2010, 41(4):533-536.
    [摘要](1090) [HTML](0) [PDF 303.38 K](1463)
    摘要:
    目的 研究草麻黄Ephedrasinic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麻黄根用9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MS、1H-NMR、13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其醇提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包括3个单萜糖苷、1个酯、2个芳香酸、1个木脂素和2个甾体,分别鉴定为(-)-α-松油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1)、(+)-α-松油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2)、香叶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10E,9S,12S,13S)-trihydroxy-10-octadecenoate(4)、2-羟基-5-甲氧基苯甲酸(5)、异阿魏酸(6)、倍半西班牙冷杉醇B(sesquipinsapol B,7)、胡萝卜苷(8)、β-谷甾醇(9)。结论 除化合物9外,其他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0  芫花化学成分研究
    宋丽丽 李绪文 颜佩芳 陆娟 杨瑞杰 金永日
    2010, 41(4):536-538.
    [摘要](1088) [HTML](0) [PDF 183.57 K](1534)
    摘要:
    目的 研究芫花Daphnegenkwa的化学成分。方法 使用色谱技术对芫花醇提物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共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芫花素(genkwanin,1)、3'-羟基芫花素(3'-hydroxygenkwanin,2)、芹菜素(apigenin,3)、山柰酚-3-O-β-D-(6″-P-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6″-P-coumaroyl)-glucopyranoside,4]、芫根苷(yuenkanin,5)、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side,6)、木犀草素-7-甲氧基-3'-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methylether-3'-O-β-D-glu-coside,7)、芫花素-5-O-β-D-葡萄糖苷(genkwanin-5-O-β-D-glucoside,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胡萝卜苷(dau-costerol,10)。结论 化合物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11  山石榴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高广春 陶曙红 漆淑华 张偲 李庆欣
    2010, 41(4):539-541.
    [摘要](736) [HTML](0) [PDF 241.67 K](1089)
    摘要:
    目的 研究红树伴生植物山石榴Catunaregam spinos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山石榴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4个木脂素、3个苯丙素和3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落叶松脂醇(lariciresinol,1)、5'-甲氧基落叶松脂醇(5'-methoxylariciresinol,2)、淫羊藿醇A2(icariol A2,3)、楝叶吴萸素B(evofolin B,4)、松柏醛(ferulaldehyde,5)、咖啡酸甲酯(methyl caffeate,6)、对羟基桂皮酸(p-hydroxy-cinnamic acid,7)、胆甾醇(cholesterol,8)、5α,8α-表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e-3 β-ol,9)和豆甾醇葡萄糖苷(stigmasterol β-D-glucoside,10)。结论 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木脂素类化合物是首次从山石榴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2  小蓟止血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许浚 张铁军 龚苏晓 高文远
    2010, 41(4):542-544.
    [摘要](721) [HTML](0) [PDF 2.12 M](1003)
    摘要:
    目的 研究小蓟Cirsiumsetosum止血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制备色谱对小蓟止血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小蓟止血活性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1-(3',4'-二羟基肉桂酰)-环戊-2,3-二酚(1)、5-O-咖啡酰基-奎宁酸(2)、绿原酸(3)、咖啡酸(4)、原儿茶酸(5)、原儿茶醛(6)、刺槐素(7)、蒙花苷(8)和芦丁(9)。结论 化合物1为首次从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13  黑果腺肋花楸果实的化学成分
    于明 李铣 张丽 赵余庆
    2010, 41(4):544-546.
    [摘要](1352) [HTML](0) [PDF 244.30 K](1546)
    摘要:
    目的 研究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果实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 H-20等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黑果腺肋花楸果实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O-乙酰熊果酸(1)、19α-羟基熊果酸(2)、2α,3α-二羟基熊果酸(3)、2α,3α,19α-三羟基熊果酸(4)、2α-羟基齐墩果酸(5)、2,4,6-三羟基苯甲醛(6)、β-谷甾醇(7)、β-胡萝卜苷(8)。结论 化合物1~6为首次从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得到。
    14  大黄酚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研究
    黄红娜 张丹参 郑晓霞 张力 薛贵平
    2010, 41(4):547-550.
    [摘要](1262) [HTML](0) [PDF 1.67 M](1090)
    摘要:
    目的 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大黄酚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囊,筛选其最佳制备工艺,并进行质量考察。方法 在单因素法筛选制备工艺的基础上,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处方中搅拌速度、水相pH值、α-氰基丙烯酸丁酯用量和醋酸乙酯用量进行筛选,以优化该制备工艺。对其进行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和粒度分布等的质量考察。结果 确定大黄酚投药量为5mg时,最佳制备工艺:搅拌速度为800r/min,水相pH值为2,α-氰基丙烯酸丁酯用量为13μL,醋酸乙酯用量为0.6mL。采用最佳工艺制备的大黄酚纳米囊平均包封率为82.19%,平均载药量为21.48%,平均粒径为246nm,电镜照片显示粒度分布均匀。结论 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的聚氰基丙烯酸丁酯大黄酚纳米囊粒径小,包封率和载药量高,粒度分布均匀,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静脉注射给药。
    15  温度敏感型盐酸小檗碱眼用原位凝胶的制备研究
    郝吉福 赵雪梅 王建筑 郭丰广 孝建华 孔志峰
    2010, 41(4):550-555.
    [摘要](1040) [HTML](0) [PDF 529.29 K](1417)
    摘要:
    目的 制备温度敏感型盐酸小檗碱眼用原位凝胶。方法 以泊洛沙姆407和188为温敏材料,采用搅拌子法测定溶液-凝胶相转变温度优化处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结果 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的胶凝温度随泊洛沙姆407浓度增大而降低,随泊洛沙姆188浓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模拟泪液的稀释可使胶凝温度升高,建立了泪液稀释后相变温度与泊洛沙姆浓度的拟合方程,经Design-Expert软件优化盐酸小檗碱温敏型眼用原位凝胶的处方为25%泊洛沙姆407和4.19%泊洛沙姆188;优化处方在29.7℃为自由流动的液体,泪液稀释后在34.5℃能够发生相变形成凝胶。结论 该眼用温度敏感凝胶符合眼部应用要求,体现出良好的眼部应用前景。
    16  泽泻饮片外观色泽信息的研究
    谢一辉 余无双 罗金龙 周丽姣
    2010, 41(4):555-559.
    [摘要](930) [HTML](0) [PDF 381.00 K](1136)
    摘要:
    目的 探讨炮制饮片色泽评价方法,定量分析饮片色泽与饮片内在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泽泻不同炮制工艺为研究对象,用照相机和Adobe Photoshop软件,获取各饮片色泽的基本信息,用HPLC法测定饮片的有效成分。用SPSS13.0统计软件和数据挖掘软件Clementine8.0对色泽信息和有效成分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饮片色泽信息获取方法和信息处理方法可定量评价炮制饮片的色泽、饮片色度差与有效成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 饮片色度差可以作为饮片质量评判标准的指标之一,并易于推广。
    17  丹参酮ⅡA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研究
    熊阳 张悦
    2010, 41(4):559-564.
    [摘要](970) [HTML](0) [PDF 644.98 K](1249)
    摘要:
    目的 优选丹参酮ⅡA自微乳化给药系统(丹参酮ⅡA-SMEDDS)的处方,并对其进行初步的质量评价。方法 以伪三元相图为指导考察药物与不同乳化剂、油相形成乳剂的能力和区域,绘制不同处方组成的相图,在此基础上优化处方组成,并对优化处方进行了自乳化时间、乳滴形态、粒径分布、ζ-电位、稳定性等方面的质量评价。结果 确定丹参酮ⅡA-SMEDDS的处方组成:油酸乙酯-Labrasol-PEG400=10%:45%:45%,载药量2.25mg/g。丹参酮ⅡA-SMEDDS在0.1mol/L的稀盐酸溶液中自微乳化时间<1min,粒径较小呈正态分布[平均粒径为(84.9±2.1)nm,n=3],形态较圆整,稳定性良好,3批制剂的平均ζ-电位为(-24.0±1.15)mV(n=3)。结论 制备的丹参酮ⅡA—SMEDDS具备良好的自乳化性能,有望进一步制备质量稳定的丹参酮ⅡA自微乳化制剂。
    18  藁本内酯脂质体制备工艺的研究
    李志浩 李鹏 朱雪松 郑芳
    2010, 41(4):564-568.
    [摘要](803) [HTML](0) [PDF 403.70 K](1074)
    摘要:
    目的 研究藁本内酯脂质体最佳制备工艺及处方。方法 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藁本内酯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包封率。结果最佳工艺处方为:藁本内酯与卵磷脂的比例为1:10,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2:1,PBS缓冲溶液pH为7.5,制备温度为35℃。结论 经优化得到的藁本内酯脂质体处方合理,工艺可行。
    19  响应面法优选新疆紫草总萘醌的匀浆提取工艺研究
    杨磊 刘婷婷 卫蔚 王化 祖元刚
    2010, 41(4):568-573.
    [摘要](1135) [HTML](0) [PDF 2.47 M](1150)
    摘要:
    目的 研究适合以新疆紫草为原料提取萘醌类化合物的方法,并对其提取方法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方法 考察了匀浆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工艺优化。结果 得到提取过程优化的工艺条件:提取时间为3.99min,料液比1:9.99,乙醇体积分数80.2%,紫草总萘醌的实际得率可达0.75%,质量分数为30.33%,提取次数为2次,回收率可达81%。结论 采用匀浆法从新疆紫草中提取萘醌类化合物,有效地避免了紫草素损失,并具有提取速度快、温度低、能耗低的特点,适合紫草素萘醌类化合物的大规模生产。
    20  黄芩不同中医调剂品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任子瑜 秦雪梅 薛黎明 李震宇 郭小青 张丽增
    2010, 41(4):573-576.
    [摘要](952) [HTML](0) [PDF 420.48 K](1273)
    摘要:
    目的 比较黄芩不同中医调剂品黄芩生饮片、3种酒制黄芩、条芩与枯芩样品之间的HPLC图谱,探讨各组样品间的化学差异。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条件:Hypersil ODS2 C18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05%磷酸水溶液线性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80nm。运用相似度软件、SIMCA-P与SPSS软件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黄芩指纹图谱组间分类明显,组内集中性好:生品与酒制品之间分类明显,差异很大;不同酒制品相比,酒炒和酒炒炭样品比较相近,酒烘与酒炒样品则差异明显;枯芩与条芩相比,差异明显。其中变化明显的成分是黄芩中黄酮类成分中极性较小的成分。结论 证明了古代中医区别用药的合理性,为黄芩质量控制及综合评价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并为黄芩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21  全蝎匀浆提取工艺的研究
    孟琳 姬涛 侯林 田景振
    2010, 41(4):577-580.
    [摘要](914) [HTML](0) [PDF 214.32 K](1057)
    摘要:
    目的 以全蝎为研究对象,比较水回流法、醇回流法、匀浆法、酶解法4种不同提取方法,优选最佳提取方法的工艺条件。方法 以可溶性蛋白得率及总提取物得率为指标,确定最佳提取方法,并用小鼠抗惊厥药效验证该提取方法的可行性,进而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从提取液蛋白得率及总提取物得率分析,匀浆提取明显优于其他3种方法;匀浆提取的最优工艺为加入12倍量的水,高速,匀浆提取2次。结论 经小鼠抗惊厥药效验证,采用匀浆法对全蝎进行提取是可行的;验证试验表明,优选的匀浆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22  HPLC法测定白花蛇舌草注射液中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和鸡屎藤次苷
    姚鑫宁 纪菁 陈静 郭兴杰
    2010, 41(4):580-582.
    [摘要](874) [HTML](0) [PDF 182.44 K](1084)
    摘要:
    目的 建立白花蛇舌草注射液中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和鸡屎藤次苷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冰醋酸(3:2:95),检测波长230nm,体积流量1.0mL/min。结果 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和鸡屎藤次苷的浓度分别在7.50~90.0μg/mL(r=0.9997)和6.00~72.0μg/mL(r=0.999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99.0%,RSD分别为1.2%、1.1%。结论 本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同时测定白花蛇舌草注射液中上述两种环烯醚萜类成分。
    23  HPLC法测定麻仁丸中厚朴酚、和厚朴酚、大黄素和大黄酚
    刘翔
    2010, 41(4):582-583.
    [摘要](610) [HTML](0) [PDF 162.38 K](1020)
    摘要: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麻仁丸中厚朴酚、和厚朴酚、大黄素及大黄酚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C18色谱柱;甲醇-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54nm。结果 根据回归方程,4种成分线性范围:和厚朴酚6.285~62.85μg/mL,R2=0.9996;厚朴酚14.57~145.7μg/mL,R2=0.9996;大黄素2.744~27.44μg/mL,R2=0.9993;大黄酚6.828~68.28μg/mL,R2=0.9992;平均回收率:和厚朴酚98.8%,RSD为1.0%(n=6),厚朴酚99.9%,RSD为1.4%(n=6),大黄素98.9%,RSD为2.0%(n=6),大黄酚98.4%,RSD为1.6%(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麻仁丸的质量控制。
    24  金银花多糖脱蛋白方法的研究
    殷洪梅 尚强 萧伟
    2010, 41(4):584-586.
    [摘要](911) [HTML](0) [PDF 217.15 K](1759)
    摘要:
    目的 优选金银花多糖除蛋白工艺。方法 以多糖损失率和蛋白脱除率为评价指标,选用了3种方法:Sevag法、酶法和酶-Sevag法对金银花多糖提取物进行脱蛋白处理。结果 Sevag法、酶法、酶-Sevag法的蛋白脱除率分别为85.72%、73.28%、84.50%,多糖损失率分别为56.57%、31.22%、29.35%。结论 酶-Sevag法是金银花多糖除蛋白有效、可行方法。
    25  降脂灵分散片溶出度的研究
    楼超群 戴德雄 朱莹
    2010, 41(4):586-587,626.
    [摘要](871) [HTML](0) [PDF 386.96 K](1199)
    摘要:
    目的 建立降脂灵分散片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 以水作为溶出介质,采用桨法,100r/min,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累积溶出率,绘制降脂灵分散片的累积溶出曲线,并进行样品的溶出度测定。结果 二苯乙烯苷在0.0572~0.572μg时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对3批降脂灵分散片进行溶出度测定,二苯乙烯苷15min的溶出量均达70%以上。结论 所用方法具有灵敏、准确、快速的优点,适用于降脂灵分散片的质量控制。
    26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大鼠肥厚心肌血管紧张素受体及STAT3的影响
    严丽 李永胜 梁黔生 杨光田
    2010, 41(4):588-592.
    [摘要](1235) [HTML](0) [PDF 708.97 K](1124)
    摘要: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盐对腹主动脉缩窄致高血压大鼠肥厚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基因、蛋白表达以及对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延缓心肌肥厚的机制。方法 取24只9周龄SD大鼠,环扎其腹主动脉,制成高血压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n=8)、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n=8)、缬沙坦组(n=8);另取8只行假手术,作为假手术组。给药8周后测量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SBP)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应用HE染色、VG染色,检测心肌纤维直径(MFD),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AT1R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SBP、LVMI、MFD均显著增加;AT1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STAT3的表达也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大鼠LVMI、MFD均显著降低;AT1RmRNA、蛋白表达和STAT3的表达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作用不如缬沙坦明显(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有延缓心肌肥厚的作用,可能与一定程度上抑制AT1R以及STAT3的表达有关。
    27  三草方组分及其配伍体内外抗肺癌作用研究
    贾晓斌 施峰 黄洋 陈彦 贾东升 王绪颖
    2010, 41(4):592-596.
    [摘要](985) [HTML](0) [PDF 558.84 K](1073)
    摘要:
    目的 研究三草方(Sancaofang,SCF)不同组分及其配伍体内外抗肺癌的作用,筛选出有效的抗癌组分并确定最合适的配伍方案,探索SCF抗肺癌的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经大孔树脂纯化得黄酮类(D)、萜类(E)及其他类组分(A+B+C);体外实验采用两种人肺癌细胞株SPC-A-1和A549,以MTT法测定不同组分及其配伍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体内实验采用接种Lewis肺癌细胞的C57BL/6J小黑鼠,作为药效的动物模型,以抑瘤率、脾指数、胸腺指数为指标进行药效评价。结果 SCF黄酮类、萜类组分对两种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组分E、D及E对SPC-A-1细胞的IC50分别为生药量6.35、7.71、6.75mg/mL,对A549细胞的IC50分别为生药量8.05、6.79、6.88mg/mL;黄酮类和萜类组分配伍(D+D+E+E)对Lewis小鼠肿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可提高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黄酮类、萜类组分配伍后具有明显的协同抑瘤活性。结论 SCF黄酮类、萜类组分间的配伍为最佳配伍,SCF有效组分具有良好的抗肺癌应用前景。
    28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缓解油酸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作用
    裴崇强 孙春燕 金鸣
    2010, 41(4):596-601.
    [摘要](1053) [HTML](0) [PDF 2.67 M](1061)
    摘要:
    目的 探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对油酸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油酸组(模型组)、油酸+山莨菪碱10mg/kg组、油酸+红花黄色素(8、16、32mg/kg)组,每组12只,各组在iv油酸0.18g/kg前给予药物干预。油酸损伤4h后,测定大鼠动脉血血氧分压、左肺含水系数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RT-PCR法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肺组织NF-κBp65活化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38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红花黄色素组大鼠动脉血血氧分压值均高于模型组,肺组织含水系数和MPO活性均低于模型组;同时各炎症因子mRNA表达水平,NF-κBp65阳性细胞数和p38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也均低于模型组。结论 红花黄色素可缓解急性肺损伤所致肺水肿,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减少肺部炎性细胞浸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磷酸化及NF-κB活化,下调TNF-α、IL-β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29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氧化损伤乳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马燕花 李应东 赵健雄 王婷
    2010, 41(4):602-607.
    [摘要](650) [HTML](0) [PDF 538.02 K](1164)
    摘要:
    目的 探讨当归红芪超滤物对H2O2致乳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高浓度的H2O2(400μmol/L)在Wistar乳鼠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上建立氧化损伤模型,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当归红芪超滤物(3.75、7.5、15mg/mL)进行干预。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实验组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用MTT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存活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活性及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的量。RT-PCR技术检测caspase-3、hsp70基因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当归红芪超滤物显著提高氧化损伤心肌细胞的细胞活力;与损伤组比较,当归红芪超滤物各干预组心肌细胞LDH、CK、MPO、MDA量显著降低(P<0.01),SOD活性显著提高(P<0.01),caspase-3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hsp70基因表达显著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当归红芪超滤物的抗氧化损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当归红芪超滤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上调hsp70表达、抑制caspase-3活性有关。
    30  龟板提取物上调维生素D受体表达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
    侯秋科 吴静 易香华 陈东风 周健洪 李伊为
    2010, 41(4):607-612.
    [摘要](1180) [HTML](0) [PDF 711.96 K](1166)
    摘要:
    目的 探讨龟板提取物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 cells,MSCs)向成骨分化和对维生素D受体(VDR)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大鼠骨髓中分离MSCs,体外培养,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表面抗原CD44细胞标志,体外培养MSCs分成不同的组观察其向成骨分化,在培养基中不加任何处理的作为对照组,培养基中加成骨诱导液诱导MSCs向成骨分化作为阳性对照组,龟板提取物组在培养基中加龟板提取物,诱导7d后,通过免疫化学染色、Western blotting、原位杂交、RT-PCR等方法观察龟板提取物对原代培养的MSCs向成骨分化的成骨分化标记分子碱性磷酸酶(ALP)、骨桥蛋白(OPN)及VDR阳性表达及VDR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龟板提取物组成骨分化标记分子ALP、OPN和VDR的阳性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结果也显示龟板提取物组的ALP、OPN和VDR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同时原位杂交、RT-PCR结果表明,龟板提取物诱导MSCs向成骨分化过程可明显促进VDR mRNA的表达。结论 龟板提取物可促MSCs向成骨分化,其机制可能与VDR的上调有关。
    31  委陵菜黄酮对正常小鼠及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血糖与血脂的影响
    乔卫 赵川 卢滨 张彦文 段宏泉
    2010, 41(4):612-614.
    [摘要](996) [HTML](0) [PDF 321.91 K](1193)
    摘要:
    目的 研究委陵菜黄酮对正常小鼠及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以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糖尿病小鼠分别给予反式和顺式委陵菜黄酮,按照不同剂量连续给药15d,采血测量空腹血糖,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并观察各组小鼠胰腺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 委陵菜黄酮可显著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血糖、TG和TC水平,且胰腺组织病理学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委陵菜黄酮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具有降血糖和降血脂的作用,但对正常小鼠的血糖、血脂没有影响。
    32  经前三剂止痛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研究
    方玲 朱新冰 祝诚诚 尹菊 徐玉华 张建伟 郑晓昆 张艳军
    2010, 41(4):615-617.
    [摘要](876) [HTML](0) [PDF 167.71 K](1171)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经验方剂经前三剂止痛方(JQF)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sc雌二醇和ip缩宫素的方法建立实验小鼠、大鼠痛经模型,阿司匹林作为对照,观察JQF对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对大鼠血清、子宫前列腺素F(PGF)的影响;以耳廓涂抹二甲苯复制小鼠炎症模型,观察JQF对耳廓肿胀的影响;分离家兔离体子宫,分别以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甲磺酸倍他司汀、米非司酮促进子宫收缩,观察JQF对离体子宫收缩的抑制作用。结果 JQF能够减少痛经模型小鼠的扭体次数,降低痛经大鼠血清、子宫PGF水平,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程度,抑制家兔离体子宫收缩。结论 JQF具有一定的镇痛、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PGF水平,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有关,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剂。
    33  黄连解毒汤中栀子苷在正常及脑缺血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曾明飞 潘林梅 朱华旭 张启春 郭立玮
    2010, 41(4):617-620.
    [摘要](1306) [HTML](0) [PDF 1.89 M](1267)
    摘要:
    目的 比较黄连解毒汤中栀子苷在正常和脑缺血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方法 正常大鼠及脑缺血大鼠ig黄连解毒汤后不同时间采血,用HPLC法测定栀子苷的血药浓度,3P87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 脑缺血及正常大鼠栀子苷药动学符合一室模型。脑缺血及正常状态下大鼠ig黄连解毒汤后,栀子苷在脑缺血及正常状态下体内的AUC分别为(15.819±5.228)、(11.395±3.111)μg.h.mL-1,t1/2ke分别为(4.704±1.850)、(3.695±1.595)h,Cmax分别为(2.135±0.202)、(1.677±0.621)μg/mL。结论 栀子苷在脑缺血状态下的血药浓度及吸收效果优于正常状态,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较长,消除较慢,反映了黄连解毒汤临床对症治疗脑缺血疾病的合理性,体现了方证对应的思想。
    34  蜂胶总黄酮对急性心肌梗死犬血清微量元素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刘芬 岳海涛 吕文伟 张丽君
    2010, 41(4):621-622.
    [摘要](1030) [HTML](0) [PDF 238.86 K](1081)
    摘要:
    目的 观察蜂胶总黄酮对急性心肌梗死犬血清中微量元素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取杂种犬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模型组、阳性对照药物(地奥心血康胶囊50.0mg/kg)组,蜂胶总黄酮高、中、低(100、50、25mg/kg)剂量组,结扎麻醉开胸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采用PE—503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急性心肌梗死犬血清中微量元素变化,以JEM—1200EX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蜂胶总黄酮能够减少血清中Cu2+水平(P<0.05、0.01),增加Zn2+和Ca2+水平(P<0.05、0.01),减轻缺血对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结论 蜂胶总黄酮对实验性心肌梗死犬的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35  白背三七水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
    马正东 陈磊 宋洪涛 魏文树
    2010, 41(4):623-626.
    [摘要](1033) [HTML](0) [PDF 2.47 M](1276)
    摘要:
    目的 研究白背三七水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白背三七水提取物ig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观察白背三七水提取物对血糖、血脂和血胰岛素水平及其他相关实验指标的影响。结果 白背三七水提取物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改善其脂代谢和高胰岛素血症,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胰岛β细胞的修复。结论 白背三七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有较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机体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减轻氧自由基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促进胰岛β细胞的修复等作用有关。
    36  石斛属几种植物遗传关系的SRAP和RAPD比较分析
    樊洪泓 李廷春 邱婧 林毅 蔡永萍
    2010, 41(4):627-632.
    [摘要](1201) [HTML](0) [PDF 539.17 K](1226)
    摘要:
    目的 利用SRAP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9份石斛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用40对SRAP引物组合和36个RAPD引物分别对供试石斛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 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条带1977条,多态性比率为90.2%,遗传相似系数GS值变化范围为0.3302~0.7892。RAPD引物共扩增出281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7.1%,GS值变化范围为0.4942~0.7731。利用两种标记得到的聚类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SRAP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基于形态特征建立的分类结果比较一致,较好地体现了供试品种的亲缘关系、地域特性。在9个石斛供试种间,SRAP的标记指数MI值(16.46)是RAPD标记MI值(3.67)的4.5倍,表明SRAP具有更大的标记效率。结论 两种标记皆可有效应用于该属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而SRAP标记在石斛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研究中,则表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
    37  不同来源丹参种质遗传多样性的SRAP标记分析
    王维婷 单成钢 倪大鹏 王志芬
    2010, 41(4):632-635.
    [摘要](1213) [HTML](0) [PDF 1.37 M](1043)
    摘要:
    目的 解决丹参育种工作中的丹参种质资源的鉴别与分类。方法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48个不同来源的丹参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态性的分析,并对其进行了类群的划分。结果 利用筛选到的15对SRAP引物组合从材料中检测到了120个等位位点。利用不加权成对群算术平均法(UPGMA)对丹参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群,每一类群包含3个亚群。结论 不同丹参种群间遗传距离与空间距离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不同地区间丹参种质的遗传分化不均衡。随着丹参种质驯化程度的增加,种质间的遗传距离有所增加。
    38  秦艽细胞悬浮培养研究(Ⅱ)
    齐香君 陈如意 王薇
    2010, 41(4):636-638.
    [摘要](1141) [HTML](0) [PDF 297.42 K](1025)
    摘要:
    目的 研究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秦艽悬浮细胞生长及龙胆苦苷积累的影响。方法 测定不同浓度蔗糖和葡萄糖、不同NH4+/NO3-比及Ca2+、Zn2+影响因素下细胞干质量和龙胆苦苷量。结果 有利于秦艽悬浮细胞生长及龙胆苦苷积累的培养条件为:3%蔗糖,NH4+/NO3-为20/40,3mmol/LCa2+,0.00749mmol/L Zn2+结论 不同碳源及其浓度对细胞生长及龙胆苦苷积累都有显著影响,高糖不利于龙胆苦苷的合成。NO3-对细胞生长来说,是一种比NH4+更好的氮源。Ca2+对细胞生长和龙胆苦苷的量都有显著影响,Zn2+对细胞生长影响不明显,对龙胆苦苷量影响显著。
    39  人参根大量营养元素与氨基酸的相关性研究
    葛善欣 史俊卿 岳彬 孙贺 张连学
    2010, 41(4):639-643.
    [摘要](898) [HTML](0) [PDF 1.46 M](1206)
    摘要:
    目的 研究人参根大量营养元素及氨基酸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了氮(N)、磷(P)、钾(K)与总氨基酸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吉林抚松人参栽培基地的2~6年生人参为材料,分别于2007年4~10月共7次采样,测定不同参龄不同生育时期人参根中3种大量营养元素及总氨基酸的量,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各种大量营养元素与总氨基酸积累的相互关系。结果 2~6年生人参不同生育时期根中总氨基酸的变化规律基本相近,呈现出"急降缓升"的动态变化趋势。参根对大量营养元素的吸收表现为N>K>P,均呈现出"V"字型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2、4年生的N与氨基酸呈显著正相关,2、3、6年生的P与氨基酸呈极显著正相关,2、3年生的K与氨基酸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 人参根大量营养元素与氨基酸密切相关。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不同参龄与生育时期,结合营养元素的动态变化,为促进参根氨基酸的积累提供理论依据。
    40  广金钱草药材的质量相关性研究
    曹进 陈孟莉 叶兆波 车镇涛
    2010, 41(4):643-647.
    [摘要](1165) [HTML](0) [PDF 330.31 K](1209)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广金钱草药材的指标成分和指纹图谱的测定,结合其他定性指标来综合评测药材的质量。方法 建立药材指标成分及指纹图谱的HPLC/UV测定方法,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常规外观鉴别和颜色检查与指标成分和指纹图谱判断结果不相关。结论 一个药材需要在总体理化定性的基础上,经过性状鉴别,结合指纹图谱相似性鉴别,最终通过指标成分的量化实现对药材的综合质量评价,这样才可以在整体质量上控制好药材。
    41  27种菌种茯苓中茯苓酸分析比较研究
    徐斌 昝俊峰 何丽姗 苏玮 王克勤 刘焱文
    2010, 41(4):647-649.
    [摘要](1253) [HTML](0) [PDF 216.43 K](1420)
    摘要:
    目的 建立茯苓中茯苓酸的测定方法,比较不同菌种培育的茯苓中茯苓酸的量,为评价不同菌株培育茯苓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从而确定优良菌种,控制茯苓资源品质。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80:20),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42nm。结果 茯苓酸在0.48~2.40μg与其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100.26%,RSD为1.26%。不同菌种培育茯苓中茯苓酸的量有所差异。结论 该方法简便、专属、稳定,可用于评价不同菌种培育茯苓中茯苓酸量的研究。
    42  紫背金盘的生药学鉴定
    易刚强 李云耀 陈晓阳 蔡俊龙 王珏
    2010, 41(4):649-652.
    [摘要](961) [HTML](0) [PDF 1.77 M](1242)
    摘要:
    目的 对紫背金盘进行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原植物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的方法。结果 紫背金盘在原植物,显微,薄层等具有专属性特征。结论 通过原植物,显微,薄层能够很好地鉴别紫背金盘。
    43  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广陈皮中5种活性黄酮成分
    郑国栋 蒋林 杨得坡 周芳 杨雪 林乐维
    2010, 41(4):652-655.
    [摘要](1064) [HTML](0) [PDF 289.35 K](1515)
    摘要: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12批不同产地广陈皮中5种活性黄酮的量。方法 采用超声法提取药材,通过对提取工艺及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建立测定方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广陈皮中橙皮苷(1)、川陈皮素(2)、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3)、橘皮素(4)和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5)5种活性黄酮的量。结果 12批广陈皮中橙皮苷的量在38.021~70.735mg/g,均符合药典标准(≥35mg/g),其中,产于新会的广陈皮中橙皮苷的量低于广东其他两个产地(高要和龙门);另外,广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的量以川陈皮素、橘皮素为高。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其结果可为广陈皮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44  天津中草药杂志社开通网上在线投稿系统
    2010, 41(4):655-655.
    [摘要](503) [HTML](0) [PDF 115.61 K](1009)
    摘要:
    45  不同产地牛蒡种质与药材质量的相关性评价研究
    许亮 窦德强 康廷国 吕智 康凯 刘杨楠
    2010, 41(4):656-658.
    [摘要](978) [HTML](0) [PDF 192.76 K](1001)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的牛蒡种质与牛蒡子药材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药材中牛蒡苷与苷元的量,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线性梯度洗脱:0min,水55%;10min,水46%;20min,水30%);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80nm。在培养箱中进行牛蒡种子发芽实验,测定发芽势、发芽率等。并采用SPSS13.0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牛蒡子的千粒质量、发芽势、发芽率与药材中牛蒡苷量成极显著正相关,与牛蒡苷元的量成极显著负相关。结论 不同产地牛蒡种质与药材的质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为牛蒡子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46  HPLC法测定市售胡黄连中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
    周菲 倪健
    2010, 41(4):658-660.
    [摘要](920) [HTML](0) [PDF 1.83 M](1045)
    摘要:
    目的 建立胡黄连药材中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的HPLC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Dikma Diamon-silC18柱(250mm×4.6mm,5μm),乙腈-水-冰醋酸(20:80:0.5)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75nm,柱温:25℃。结果 胡黄连苷Ⅰ对照品在0.09~1.88μg进样量与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RSD为1.50%(n=6);胡黄连苷Ⅱ对照品在0.16~3.2μg进样量与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RSD为1.81%(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胡黄连药材的定量测定。
    47  淫羊藿药材质量评价研究现状与思考
    徐艳琴 陈建军 葛菲 刘小丽 王瑛
    2010, 41(4):661-666.
    [摘要](1269) [HTML](0) [PDF 423.35 K](1697)
    摘要:
    在系统分析淫羊藿药材质量评价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影响淫羊藿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物种、产地、采收期、用药部位和炮制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淫羊藿药材质量评价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未来质量评价研究应保证采收期一致,注重取样策略及分析样本的全面性和代表性,开展药材质量与其他表型性状的整合研究,同时,药材质量差异的遗传机制应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最后指出药材质量研究应指导药用植物的优良品种筛选、服务于药材市场的规范,并促进中药现代化进程。
    48  《中草药》、《中国药学杂志》及陈新谦、陈常青荣获“新中国60 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及期刊人”
    2010, 41(4):666-666.
    [摘要](496) [HTML](0) [PDF 88.81 K](1130)
    摘要:
    为纪念新中国诞辰60周年,表彰和鼓励对期刊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期刊和期刊工作者,总结经验,促进期刊行业健康发展,中国期刊协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联合举办了“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及期刊人”推选活动。经过各地、各行业期刊协会和专家评审委员会的严格评审,中国药学会主办期刊《中草药》、《中国药学杂志》及《中国药学杂志》副主编陈新谦、《中草药》杂志执行主编陈常青研究员分别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及期刊人”称号。
    49  药用植物谱效育种理论及其应用
    伍贤进 刘选明 张俭 梁逸曾
    2010, 41(4):667-667.
    [摘要](857) [HTML](0) [PDF 733.63 K](1028)
    摘要:
    在分析目前药用植物品种选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药用植物的育种目标,提出了谱效育种理论,并结合"湘白鱼腥草"品种的选育说明了该理论的应用。药用植物育种目标是药用部位生物产量适当,药用成分种类齐、量高、组合佳,抗性强。谱效育种是指在药用植物育种过程中以生物效价检测药理药效,以化学指纹图谱和谱效分析评价有效成分的种类和量,并确定质量控制的关键成分,以此筛选品种候选对象、评判品种质量,选育优质药用植物栽培品种的育种理论。
    50  药用植物抗性基因工程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贺红 刘丹 谢建辉 柴婷婷
    2010, 41(4):668-668.
    [摘要](739) [HTML](0) [PDF 1.05 M](1601)
    摘要:
    概述了抗性基因工程的原理,总结了我国药用植物抗性基因工程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抗性基因工程技术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发展方向及前景,指出抗性基因工程技术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成功应用,将培育更多抗性(抗病虫害、抗除草剂、抗逆性等)、质优的新品种,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51  血竭诱导及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赵婷 杨玲玲 刘姮 蒋德伟 王云 王兴红
    2010, 41(4):669-669.
    [摘要](998) [HTML](0) [PDF 547.55 K](1143)
    摘要:
    血竭是一种名贵中药,是由龙血树分泌的抵抗微生物侵染所产生的一种植物抗毒素。近年来,由于临床需求量的增加和资源的减少,龙血树的人工种植产业迅速发展,迫切需要规模化的诱导产脂技术及对血竭形成的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血竭中的主要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是通过苯丙烷途径形成的,其中的质量控制成分龙血素b的形成还与P450氧化酶和甲基转移酶密切相关。镰孢霉的菌丝体是有效的诱导子;在龙血树组织培养中,光和6-BA也有诱导效果。血竭的形成部位是木质部中的薄壁细胞,木质部还含有抗菌前体物质。
    52  葛根芩连汤的现代研究进展
    陈丽红 唐于平 王强
    2010, 41(4):670-670.
    [摘要](1522) [HTML](0) [PDF 270.12 K](2318)
    摘要:
    葛根芩连汤为医圣张仲景的名方之一,由葛根、黄芩、黄连与炙甘草4味中药组成。此方广泛用于治疗菌痢、肠伤寒等各科疾患,疗效显著。近年来对其药效物质及其分析方法、药理作用和配伍机制等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就近10年来葛根芩连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探索方药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提供实践经验与积累。
    53  知母中皂苷类成分研究进展
    吉星 冯毅凡
    2010, 41(4):671-671.
    [摘要](985) [HTML](0) [PDF 419.47 K](1606)
    摘要:
    以化学结构进行归类,对知母中皂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对其药理作用加以简要介绍。全面详尽的介绍了知母中40种甾体皂苷成分的结构相关信息及部分皂苷成分的药理作用,为知母的进一步药效研究及成分分析等提供重要依据。
    54  欢迎订阅《中草药》杂志1996-2009 年增刊
    2010, 41(4):672-672.
    [摘要](508) [HTML](0) [PDF 98.26 K](1108)
    摘要:
    为了扩大学术交流,提高新药研究水平,经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我部从1996 年起,每年出版增刊一册。1996~2009 年增刊 包括中药创新药物开发的思路和方法、中药现代化研究、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中药专利的申请及中药走向国际等热点内容。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