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41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党参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邹元锋 曹朝生 刘江 李跃武 周富贵 陈兴福
    2010, 41(3):附3-附6.
    [摘要](1372) [HTML](0) [PDF 300.05 K](2297)
    摘要:
    党参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其质量也关系到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综述党参性状及显微鉴别、成分分析及指纹图谱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党参炔苷、党参多糖、苍术内酯Ⅲ及农药与重金属残留等方面研究现状,认为在成分分析和指纹图谱研究方面有待深入,质量标准也亟待制定。
    2  蓟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侯坤 许浚 张铁军
    2010, 41(3):附6-附9.
    [摘要](1303) [HTML](0) [PDF 254.59 K](1341)
    摘要:
    菊科蓟属(Cirsium Mill.)植物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悠久,大多以全草、地上部分或根入药,具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的功效。现代研究证实该属植物主要有黄酮类成分、甾类成分、长链炔(烯)醇与醛类等化学成分,具有保肝、止血、抗炎、降低血糖等药理活性。综述了菊科蓟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以期为该属植物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3  生物方剂分析药理:阐明方剂吸收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策略
    黄熙 范荣 张海男 任平 秦锋 王杨
    2010, 41(3):337-339.
    [摘要](985) [HTML](0) [PDF 279.33 K](1106)
    摘要:
    综述了生物方剂分析药理研究策略提出的背景、完善过程和内涵。该策略是一种能够阐明方剂体内吸收生物活性成分的思路与方法,是一种吸收成分与母方疗效比较的研究模式,其主要的3个要点是:方剂成分在血中的测量、吸收成分与母方疗效的比较、吸收成分剂量等于母方中的量。以冠心Ⅱ号为实例,用该策略阐明其体内药效物质。并论述了该策略的研究意义。
    4  两面针中的两个新生物碱
    王晓玲 马燕燕 丁克毅 丁立生
    2010, 41(3):340-342.
    [摘要](1341) [HTML](0) [PDF 259.81 K](1351)
    摘要:
    目的研究两面针Zanthoxylumnitid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MS、UV、IR、NMR等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个新苯并啡啶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1,3-二(8-双氢两面针碱)丙酮[1,3-bis(8-dihydronitidinyl)-acetone,1]和8-丙酮基双氢崖椒定碱(8-aceto-nyldihydrofagaridine,2)。结论化合物1和2均为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两面针酮A(nitidumtone A,1)和两面针酮B(nitidumtone B,2)。
    5  藏边大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王爱芹 李军林 李家实
    2010, 41(3):343-347.
    [摘要](954) [HTML](0) [PDF 346.10 K](1263)
    摘要:
    目的研究藏边大黄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结合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用MS、1H-NMR、13C-NMR谱学方法结合化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藏边大黄干燥根与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18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1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β-谷甾醇(3)、大黄素(4)、芦荟大黄素(5)、波叶素(6)、胡萝卜苷(7)、d-儿茶素(8)、反式-3,5,3′,4′-四羟基茋(9)、反式-3,5,3′,4′-四羟基茋-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反式-3,5,3′,4′-四羟基茋-4′-O-β-D-(6″-O-p-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11)、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大黄素甲醚-1和8-O-β-D-吡喃葡萄糖苷(13a和13b)、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14)、蔗糖(15)。同时得到一种大黄酸类似物,因量少未得到最终的结构确定。结论化合物11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波叶苷(rheoside),化合物13a和13b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6  铁棒锤及其炮制品中二萜生物碱化学成分研究
    王毓杰 曾陈娟 姚喆 张静 张艺 张帆
    2010, 41(3):347-351.
    [摘要](949) [HTML](0) [PDF 280.06 K](1108)
    摘要:
    目的研究铁棒锤及其水煮炮制品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铁棒锤及水煮炮制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铁棒锤及其水煮炮制品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鉴定为去氧乌头碱(1)、3-乙酰乌头碱(2)、乌头碱(3)、15α-OH-neoline(4)、8-acetyl-15-hydroxyneoline(5)、尼奥灵(6)、14-benzoyl-8-O-methylaconine(7)、苯甲酰乌头原碱(8)、多裂乌头碱D(polyschistineD,9)、苯甲酰去氧乌头碱(10)、polyschistineA(11)、乌头原碱(12)。结论二萜生物碱是铁棒锤块根的主要化学成分,其中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与生品相比,铁棒锤水煮炮制品中二萜生物碱成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化合物9~12为炮制品新增的成分,这些成分的鉴定为铁棒锤水煮炮制法炮制原理的揭示提供了依据。
    7  滇桑茎皮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崔锡强 陈若芸
    2010, 41(3):352-355.
    [摘要](1251) [HTML](0) [PDF 306.34 K](1372)
    摘要:
    目的研究滇桑茎皮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滇桑茎皮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桑树苷C(mulberroside C,1)、oxyresveratrol(2)、2′,4′,7-trihydroxy-(2S)-flavone(3)、norartocarpetin(4)、moracin P(5)、betulinic acid(6)、sitosteryl3β-glucoside6′-O-pal mitate(7)、lupeol(8)、正丁酸(9)、β-daucosterol(10)、β-sitosterol(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抗肿瘤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9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8  美丽红豆杉树皮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李力更 霍长虹 董玫 张嫚丽 王于芳 史清文
    2010, 41(3):355-361.
    [摘要](899) [HTML](0) [PDF 357.31 K](1250)
    摘要:
    目的研究生长在中国东南部的美丽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树皮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学成分,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生长在中国东南部的美国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得到了11个紫杉烷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7β,9α,10β,19-五乙酰氧基-5α,11α-二羟基-12,16-环氧-紫杉烷-4(20)-烯-13-酮(19-去苯甲酰基-19-乙酰基紫杉宁M)(1)、2α,7α,9α,10β-四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1β-羟基-12,16-环氧-紫杉烷-4(20)-烯-13-酮(紫杉吉酚,2)、4α,10β,13α-三乙酰氧基-2α-苯甲酰氧基-1β,7β,9α-三羟基-5,20-环氧-紫杉烷-11-烯(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Ⅲ,3)、2α,9α,10β-三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3α-羟基-紫杉烷-4(20),11-二烯(13-二氢紫杉宁,4)、5α,9α,10β-三乙酰氧基-5α-羟基-13α-(Z)-桂皮酰氧基-紫杉烷-4(20),11(12)-二烯(5)、2α,5α,13α-三乙酰氧基-1β,7β,9α,10β-四羟基-4,20-环氧-紫杉烷-11-烯(南方红豆杉醇C,6)、2α,5α,10β,13α-四乙酰氧基-1β,7β,9α-三羟基-4,20-环氧-紫杉烷-11(12)-烯(10-乙酰基南方红豆杉醇C,7)、2α,9α,10β-三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3α-羟基-13,16-环氧-紫杉烷-4(20),11-二烯(紫杉佐匹定J,8)、9α,10β-二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3,11-环氧-紫杉烷-4(20)-烯-13-酮(9)、2α-羟基-9α,10β-二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3(11)-环氧-紫杉烷-4(20)-烯-13-酮(10)、7β-木糖基-10-去乙酰基紫杉醇(11)。结论化合物1~5、8~10为首次从美丽红豆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首次从美丽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得到。
    9  荭草苷、牡荆苷和葛根素碳苷类化合物的电喷雾质谱裂解规律及解析
    白玉静 卢建秋 张宏桂
    2010, 41(3):361-364.
    [摘要](1235) [HTML](0) [PDF 884.76 K](1409)
    摘要:
    目的利用电喷雾电离技术对荭草苷、牡荆苷及葛根素结构和质谱裂解规律进行研究。方法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对该类化合物进行研究,并分别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扫描模式下对其主要特征碎片离子进行解析。结果正离子扫描模式下,主要通过糖苷键断裂而发生裂解;负离子扫描模式下,主要产生脱去m/z120、149的碎片峰。结论确立了碳苷类化合物的主要裂解规律,为该类化合物的快速检测提供一种有效的质谱学方法。
    10  杠板归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赵超 陈华国 龚小见 曹桂红 周禅媛 周欣
    2010, 41(3):365-367.
    [摘要](839) [HTML](0) [PDF 240.94 K](1177)
    摘要:
    目的研究杠板归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应用多种波谱技术,结合文献对照,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杠板归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6″-正丁酯(1)、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6″-甲酯(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异鼠李素(4)、槲皮素(5)、山柰酚(6)、芦丁(7)、5-羟甲基糠醛(8)、七叶内酯(9)、3,3′-二甲氧基-鞣花酸(10)。结论化合物4、8、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1  双籽藤黄化学成分的研究
    纳智 许又凯
    2010, 41(3):367-370.
    [摘要](1004) [HTML](0) [PDF 309.52 K](1072)
    摘要:
    目的研究双籽藤黄Garciniatetralata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硅胶、反相RP-18柱色谱及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1,5-dihydroxy-3-methoxy-6′,6′-di methyl-2H-pyrano(2′,3′∶6,7)-4-(3-methylbut-2-enyl)xanthone(1)、dulxanthone A(2)、1,3,5-trihydroxy-6′,6′-di methyl-2H-pyrano(2′,3′∶6,7)-xanthone(3)、1,5,6-trihydroxy-3-me-thoxy-4-(3-hydroxyl-3-methylbutyl)-xanthone(4)、1,7-dihydroxyxanthone(5)、xanthone V1(6)、oblongifolin C(7)、槲皮素(8)、β-谷甾醇(9)和胡萝卜苷(10)。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12  金莲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刘召阳 罗都强
    2010, 41(3):370-373.
    [摘要](1001) [HTML](0) [PDF 304.56 K](1401)
    摘要:
    目的研究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薄层色谱(PTLC)和Sephadex LH-20等多种方法分离,根据NMR和MS等波谱解析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金莲花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1)、6-deoxy-D-mannono-1,4-lactone(2)、3,4-二羟基苯乙醇(3)、2-(3,4-二羟基苯基)乙醇葡萄糖苷(4)、4-羟基-3-甲氧基苯乙醇(5)、乌苏酸(6)、3a-acetyl-2,3,5-tri methyl-7a-hydroxy-5-(4,8,12-tri methyl-tridecanyl)-1,3a,5,6,7,7a-hexahydro-4-oxainden-1-one(7)、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8)、2″-O-(2-甲基丁酰基)牡荆苷(9)、7-甲氧基-2″-O-(2-甲基丁酰基)牡荆苷(10)。结论化合物1~3、5~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2、3、5、6、7、8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13  白背三七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陈磊 宋增艳 王津江 宋洪涛 王金辉 张国刚 秦路平
    2010, 41(3):373-375.
    [摘要](992) [HTML](0) [PDF 242.30 K](1283)
    摘要:
    目的对白背三七Gynura divaricata的地上部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应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薄层制备色谱、葡聚糖凝胶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应用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背三七地上部分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1)、紫云英苷(2)、烟花苷(3)、山柰酚-3,7-O-双-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5-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4-羟基-5-羟甲基-γ-丁内酯(6)、β-谷甾醇葡萄糖苷-6′-O-十七烷酸酯(7)、β-谷甾醇(8)、豆甾醇(9)、胡萝卜苷(10)、正二十烷(11)。结论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4  指纹图谱评价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研究
    张伟 宋洪涛 张倩
    2010, 41(3):376-380.
    [摘要](1000) [HTML](0) [PDF 591.02 K](1212)
    摘要:
    目的考察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进行释放介质指纹图谱分析,选择雷公藤内酯醇为参照峰,分别求出其他指纹峰与对照峰面积的线性相关方程,计算相对释放度及相似因子f2值。结果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和胃漂浮缓释微丸中的各成分在缓释的同时未能达到同步释放,而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的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中的各成分在缓释的同时达到了同步释放。结论以指纹图谱特征峰为指标可以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价雷公藤缓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及其制剂的质量。
    15  甘草次酸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药剂学性质的研究
    郭波红 程怡 林绿萍
    2010, 41(3):380-383.
    [摘要](1231) [HTML](0) [PDF 262.69 K](1396)
    摘要:
    目的研究甘草次酸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药剂学性质。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处方,乙醇注入法制备甘草次酸脂质体;用葡聚糖凝胶G-50柱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用HPLC法测定包封率;用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的外观形态,并用粒径分析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和zeta电位;进一步考察脂质体的释放规律。结果所得脂质体包封率为(91.61±1.16)%;形态为粒径均匀的球形和类球形,粒径为(141±10)nm,Zeta电位为(35.9±5)mV;脂质体的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论优选得到的甘草次酸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合理、稳定,其体外释放具有缓释特点。
    16  黄柏饮片光谱成像指纹图谱的研究
    赵静 马骥 庞其昌 刘传明 孟庆霞 张万祥 林富斌
    2010, 41(3):384-386.
    [摘要](1080) [HTML](0) [PDF 322.41 K](1112)
    摘要:
    目的建立黄柏饮片的光谱成像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应用电可控液晶滤光光谱成像装置,测定10种不同市售来源的黄柏饮片,光谱分辨率为5nm,光谱覆盖范围为480~680nm,空间分辨率为4000×4000。从成像光谱立方体中提取特征光谱,构建其指纹图谱;采用标准欧氏距离等聚类分析方法解析其指纹图谱。结果黄柏饮片的光谱成像指纹图谱用于其品种和质量的鉴定,结果与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结果相吻合。结论光谱成像分析技术可用于中药指纹图谱的构建和质量评价,操作方法简便、快速、无损。
    17  HPLC-系统内标法测定桂枝汤中芍药苷、甘草苷、肉桂酸、桂皮醛和甘草酸
    柏冬 范斌 牛晓红 宋剑南
    2010, 41(3):387-390.
    [摘要](1098) [HTML](0) [PDF 396.39 K](1702)
    摘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桂枝汤中多个有效成分的系统内标方法(SIS)。方法以桂枝汤中芍药苷为内标,测定芍药苷与甘草苷、肉桂酸、桂皮醛和甘草酸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该相对校正因子计算甘草苷、肉桂酸、桂皮醛和甘草酸,并与外标一点法(ACV)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ACV与SIS测定5批桂枝汤中的5种成分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准确测定桂枝汤中5种成分。结论SIS方法既能同时测定中药中多个成分的量,又能简化实验操作,有望成为适合中药特点的多指标质量评价新模式。
    18  HPLC法测定丁香酚与大鼠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杨晓宁 禹玉洪 李阳 李雪春
    2010, 41(3):391-393.
    [摘要](1042) [HTML](0) [PDF 216.10 K](1352)
    摘要:
    目的研究丁香酚与大鼠血浆蛋白的结合。方法采用大鼠血浆平衡透析法,HPLC法测定透析袋两侧溶液中丁香酚的质量浓度,计算丁香酚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丁香酚在质量浓度为144.62、28.92、5.78μg/mL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52.43%、58.60%、61.49%。丁香酚具有中等强度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结论HPLC法测定丁香酚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试验具有简便、快速、灵敏与选择性高的特点。
    19  清风胶囊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
    张小红 朱卫丰 雷晓林 莫志贤 钱星文
    2010, 41(3):394-396.
    [摘要](968) [HTML](0) [PDF 336.83 K](1015)
    摘要:
    目的建立清风胶囊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清风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指纹图谱,以乙腈-水-磷酸缓冲盐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nm,体积流量为1.0mL/min,柱温25℃,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计算其相似度。结果10批清风胶囊中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RSD小于1%。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确定了16个峰为清风胶囊的特征指纹峰,10批样品平均相似度为0.988。结论该法重现性好,可为清风胶囊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20  HPLC-DAD法测定炮制辅料吴茱萸汁中绿原酸、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
    蒋俊 贾晓斌 陈彦 蔡宝昌 吴皓
    2010, 41(3):396-398.
    [摘要](780) [HTML](0) [PDF 199.67 K](1244)
    摘要:
    目的测定萸黄连的炮制辅料吴茱萸汁中3类组分的4个代表性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内酯、绿原酸,为萸黄连炮制辅料吴茱萸汁的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HPLC-DAD法,色谱柱为ZorbaxSB-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程序;体积流量:1mL/min;检测波长:205、225、324nm;柱温:25℃。结果绿原酸、吴茱萸内酯均为水溶性成分,在吴茱萸汁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638、8.234mg/g,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均为脂溶性成分,在吴茱萸汁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406、0.380mg/g。结论萸黄连的炮制辅料吴茱萸汁中主要含有绿原酸、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成分,对这些成分进行测定,可为萸黄连炮制辅料吴茱萸汁的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21  化瘀通脉汤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马瑛 刘芳 柴±伟
    2010, 41(3):398-400.
    [摘要](932) [HTML](0) [PDF 274.75 K](1049)
    摘要:
    目的建立化瘀通脉汤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以评价化瘀通脉汤剂的质量。方法采用大连依利特Hypersil ODS2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80nm;柱温:30℃;进样量:20μL。测定了12批化瘀通脉汤剂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建立了丹参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显示14个共有峰,指认了阿魏酸、丹酚酸B2个特征峰。结论指纹图谱色谱图中各个峰分离度较好,特征明显,可做为化瘀通脉汤的质量控制标准。
    22  HPLC法测定抗感解毒颗粒中黄芩苷和大豆苷元
    纪晓影 毕开顺 王洋 陈晓辉
    2010, 41(3):401-402.
    [摘要](1000) [HTML](0) [PDF 184.69 K](1234)
    摘要: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抗感解毒颗粒中黄芩苷和大豆苷元的方法。方法Kroma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08%磷酸溶液(23∶77);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48nm;柱温:25℃;进样量:20μL。结果黄芩苷和大豆苷元分别在5.01~40.08mg/L,0.101~0.806mg/L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9、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97.8%,RSD分别为1.3%、1.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简便,灵敏,重现性良好,可用于抗感解毒颗粒的质量控制。
    23  正交试验法优选山茱萸高压酒蒸工艺的研究
    左文 陆兔林 毛春芹 安晏 张琦
    2010, 41(3):403-405.
    [摘要](701) [HTML](0) [PDF 174.38 K](1479)
    摘要:
    目的优选山茱萸的最佳高压酒蒸工艺。方法以马钱苷、5-羟甲基糠醛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酒用量、闷润时间、蒸制温度、蒸制时间4个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对山茱萸最佳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最佳酒蒸工艺为取山茱萸100g,加入20%酒,闷润1h,115℃高压蒸1h。结论优选得到的山茱萸炮制工艺稳定、合理。
    24  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片中马钱苷和丹皮酚
    魏惠珍 邱伟华 饶毅 陈银芳 陈燕军 杜艳龙
    2010, 41(3):405-407.
    [摘要](942) [HTML](0) [PDF 241.27 K](1249)
    摘要:
    目的建立六味地黄片中马钱苷、丹皮酚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六味地黄片中马钱苷、丹皮酚。色谱条件:HypersilODS2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8nm。结果马钱苷和丹皮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47~988.80μg(r=0.9997)、1.58~633.6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RSD为2.40%,n=6)、99.80%(RSD为1.56%,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有利于提高六味地黄片制剂的质量控制水平。
    25  女贞子多糖除蛋白工艺的研究
    万琴 萧伟 王振中 尚强
    2010, 41(3):407-410.
    [摘要](698) [HTML](0) [PDF 276.40 K](1136)
    摘要:
    目的筛选女贞子多糖除蛋白的最佳工艺。方法以除蛋白率和多糖损失率为指标,比较了3种不同的除蛋白方法(Sevag法、三氯乙酸法和三氯乙酸-Sevag法)的效果,并用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工艺。结果女贞子多糖除蛋白的最佳工艺为以1倍量10%三氯乙酸溶液除蛋白1次,静置2h,离心。结论优选出的除蛋白方法效果较好,为女贞子多糖的制备工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26  莲必治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研究
    陈宜鸿 白林
    2010, 41(3):410-411.
    [摘要](790) [HTML](0) [PDF 127.07 K](1050)
    摘要:
    目的建立莲必治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BET)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及其指导原则中干扰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检测方法。结果莲必治注射液稀释25倍(2mg/mL),采用灵敏度0.125EU/mL的鲎试剂经干扰实验无增强、抑制作用。结论实验具有准确性、可靠性,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适用于检测莲必治注射液中的内毒素。
    27  大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与游离蒽醌相关性的研究
    吕慧英 赵晨曦 吴海 梁逸曾 李强
    2010, 41(3):412-415.
    [摘要](1060) [HTML](0) [PDF 353.21 K](1639)
    摘要:
    目的优化大黄抗氧化物的提取条件,以及研究大黄抗氧化活性与蒽醌的相关性。方法以大黄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为参考指标,考察溶剂种类、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对大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应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游离蒽醌之间的关系模型,对大黄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预测。结果确定了大黄抗氧化物的最佳超声提取条件为:以7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30(g/mL)、超声提取2次、每次提取20min,超声提取>浸提>回流提取,超声提取物清除率最高达95.2%。PLS模型的预测值与测定值间的相关系数(R)为0.9548,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324。结论PLS模型预测提示芦荟大黄素、大黄素与大黄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呈现正相关,而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与大黄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呈现负相关。
    2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神片中五味子醇甲
    王彧丽 戴德雄
    2010, 41(3):416-417.
    [摘要](630) [HTML](0) [PDF 149.48 K](1103)
    摘要:
    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神片中五味子醇甲的量,完善、提高四神片的质量标准。方法HypersilODS色谱柱(250mm×4.6mm,5μm)(大连依利特公司);流动相:甲醇-水(67∶33);检测波长:250nm;体积流量:0.8mL/min;柱温:室温。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在7.42~89.10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2%,RSD为1.84%。结论方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四神片中五味子醇甲的质量。
    29  二妙丸水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尿酸失衡及其相关基因和蛋白水平的影响
    吕耀中 胡庆华 王星 欧阳臻 孔令东
    2010, 41(3):418-423.
    [摘要](1027) [HTML](0) [PDF 570.30 K](1546)
    摘要:
    目的研究二妙丸水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尿酸失衡及其相关基因和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用氧嗪酸钾盐诱导小鼠以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二妙丸(3.9、7.8g/kg)、黄柏(1.95、3.9g/kg)和苍术(1.95、3.9g/kg)各水提取物分别连续ig给予小鼠1周,末次给药1h后,分别测定小鼠血清、肝脏和尿液中尿酸水平,测定血肌酐(SCr)和尿肌酐(UCr)水平及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采用RT-PCR方法测定小鼠肝脏XOD和肾脏尿酸盐重吸收转运子mURAT1 mRNA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小鼠肝脏XOD和肾脏mURAT1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二妙丸水提取物低、高剂量和黄柏水提取物高剂量均显著降低血清和肝脏尿酸水平,及SCr水平,增加尿液中尿酸水平和UCr水平。二妙丸和黄柏水提取物2个剂量均显著抑制肝脏XOD活性,下调XOD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肾脏mURA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而苍术水提取物2个剂量对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影响。结论二妙丸水提取物具有抑制高尿酸血症小鼠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的双重调节作用,以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XOD与mURA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30  灵芝孢子油体内抗Friend鼠白血病病毒的实验研究
    黄鸣清 谢友良 蒋东旭 陈长青 江滨 赖小平
    2010, 41(3):423-426.
    [摘要](1120) [HTML](0) [PDF 228.25 K](1374)
    摘要:
    目的探讨灵芝孢子油体内抗Friend鼠白血病病毒(Friend murine leukemia virus,Fr.MuLV)感染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用Fr.MuLV感染BALB/C雌性小鼠,造模小鼠ig给药21d,比较各组动物的体质量、脾指数、胸腺指数,CD4+、CD8+、CD4+/CD8+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小鼠感染Fr.MuLV后体质量严重减轻,脾明显肿大,胸腺萎缩,CD4+、CD8+、CD4+/CD8+值均显著降低。灵芝孢子油50、100、200mg/kg剂量均可显著改善体质量增长抑制、脾肿大及胸腺萎缩(P<0.01),100、200mg/kg剂量组CD4+、CD8+、CD4+/CD8+值均有明显升高(P<0.01、0.05)。结论灵芝孢子油对Fr.MuLV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能够改善体质量增长抑制,抑制脾肿大及胸腺萎缩,升高感染小鼠的T淋巴细胞。
    31  川楝素提取物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刘小玲 王进 张伶 易钢 何於娟
    2010, 41(3):426-431.
    [摘要](1136) [HTML](0) [PDF 567.17 K](1157)
    摘要:
    目的探讨川楝素提取物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川楝素提取物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Wright′s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率的变化;Annexin V/PI双标记法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变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片段化;比色法检测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相对活性的改变;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p21、bcr/abl、H-ras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川楝素提取物显著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作用72h的IC50值为20nmol/L;处理组细胞可见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细胞周期和Annexin V/PI双标记检测表明川楝素提取物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处理组细胞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明显的DNAladder;处理组细胞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活性均显著增加;p21、H-ras mRNA表达上调,bcr/abl mRNA表达下调。结论川楝素提取物对K562细胞具有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其机制与Caspase信号途径的活化有关。
    32  血水草生物碱致钉螺肝脏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
    彭玲 黄琼瑶 刘建军 彭飞 孙慧 袁仕善
    2010, 41(3):431-435.
    [摘要](1242) [HTML](0) [PDF 508.04 K](1153)
    摘要:
    目的分析血水草生物碱(ECA)致钉螺肝脏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方法10mg/LECA浸泡钉螺36h后,解剖活钉螺并收集肝脏,双向电泳分离ECA组和清水对照组钉螺肝脏蛋白质,ImageMaster2D5.0软件分析图谱,筛选差异蛋白质,并用MALDI-TOF-TOF质谱进行鉴定。结果ECA组和清水对照组分别检出(354±110)、(311±12)个蛋白点;质谱鉴定获得假定蛋白、ENSANGP00000022175蛋白、醛脱氢酶、未知蛋白、ENSAN-GP00000027067蛋白、类似锚蛋白3的1亚型4亚亚型蛋白、相似A型肝炎病毒短型细胞受体1的蛋白、线粒体异柠檬酸脱氢酶2样蛋白、类似角蛋白的蛋白、角蛋白10、角蛋白1共11个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均为ECA处理后表达上调的蛋白质。结论ECA可引起钉螺肝脏蛋白质表达发生改变。
    33  半边旗活性物质5F对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IΚKβ、IΚB、p65及p50 mRNA表达的影响
    刘义 CHENGeorgeG 吕应年 HSINMichaelKY UNDERWOODMalcolmJ 梁念慈
    2010, 41(3):435-439.
    [摘要](772) [HTML](0) [PDF 587.43 K](1369)
    摘要:
    目的从NF-ΚB信号通路着手探讨半边旗活性物质5F诱导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凋亡发生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5F对NCI-H46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NCI-H460细胞IΚKβ、IΚB、p65及p50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5F抑制NCI-H460细胞的生长,其效果与5F的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24、48、72h的IC50分别为:21.40、4.52、1.02μg/mL;100μg/mL5F作用NCI-H460细胞6h后能引起IΚKβ和IΚB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65和p50mRNA水平在作用3h就发生明显减少(P<0.05)。结论5F诱导NCI-H460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34  附子生物碱与甘草活性物质组合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杨洁红 张宇燕 万海同 朱振洪 李金辉
    2010, 41(3):439-444.
    [摘要](1063) [HTML](0) [PDF 585.43 K](1189)
    摘要:
    目的观察附子生物碱与甘草活性物质(三萜皂苷和黄酮等)组合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的抗炎效应,研究两者配伍的抗炎作用机制,探讨两者配伍的意义。方法设对照组、模型组、附子组(即附子生物碱组)、附子甘草配伍组(即附子生物碱与甘草活性物质配伍组)、雷公藤组,观察各组大鼠足肿胀程度和关节炎指数(AI)变化;检测大鼠血清和关节浸液内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用RT-PCR检测踝关节组织IL-1β基因表达;观察踝关节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A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严重,AI明显升高,血清和关节浸液内IL-β、TNF-α、PGE2水平显著升高,踝关节组织IL-1基因表达明显增加,并发生明显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比,附子组、附子甘草配伍组大鼠关节肿胀得到改善,AI降低,血清和关节浸液内IL-1β、TNF-α、PGE2水平降低,踝关节组织IL-1β基因表达减弱,病理组织改善,且附子甘草配伍组优于附子组。结论附子生物碱与甘草活性物质配伍组合能有效抗炎,缓解AA症状,改善AA大鼠免疫功能和组织结构,两者配伍作用优于单用附子生物碱,体现了附子生物碱、甘草活性物质是附子甘草两者配伍抗炎效应的重要物质基础。
    35  刺五加叶皂苷B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
    梁启明 曲绍春 于晓风 徐华丽 韩冬 睢大筼
    2010, 41(3):444-447.
    [摘要](1016) [HTML](0) [PDF 230.81 K](1750)
    摘要:
    目的研究刺五加叶皂苷B(ci wujianoside B)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观测以下指标: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DBP)、平均主动脉压(MAP)、心率(HR)、心肌梗死范围(MIS);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游离脂肪酸(FFA)及乳酸(L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刺五加叶皂苷B可显著升高急性心肌梗死大鼠LVSP、±dp/dtmax、HR、SBP(P<0.05),降低LVEDP(P<0.05),对DBP、MAP的增加不显著;刺五加叶皂苷B可明显缩小MIS,降低血清CK、LDH、AST活性及MDA、FFA、LA、TNF-α、IL-6水平(P<0.05、0.01);提高SOD、GSH-Px活性(P<0.05)。结论刺五加叶皂苷B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损伤,纠正FFA代谢紊乱及LA堆积,抑制炎症反应等机制有关。
    36  双氢丹酚酸B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
    杨宇杰 程晓亮 吕英超 倪力军 刘玉玲 张立国
    2010, 41(3):447-449.
    [摘要](1048) [HTML](0) [PDF 223.87 K](1178)
    摘要:
    目的观察双氢丹酚酸B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冠脉结扎心肌梗死模型,测定心梗范围及血清心肌酶活性。结果双氢丹酚酸B可明显减小心肌梗死区范围,显著抑制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升高,显著降低增高的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水平,升高降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论双氢丹酚酸B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其保护缺血引起的心肌组织损伤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37  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晚期肿瘤患者联合化疗中的临床观察
    缪永杰 王君芬
    2010, 41(3):449-451.
    [摘要](835) [HTML](0) [PDF 227.13 K](976)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晚期肿瘤患者化疗中的抗肿瘤作用和对肿瘤化疗的增效及减毒作用。方法将1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85)用化疗药物加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照组(n=81)仅用化疗药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毒性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方面,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化疗同时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增强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化疗药物疗效,减少化疗药物不良反应。
    38  线粒体膜电位在三氧化二砷诱导K56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韩义香 章圣辉 吴建波 叶爱芳 尹丽慧 谭映霞
    2010, 41(3):452-455.
    [摘要](1051) [HTML](0) [PDF 381.34 K](1248)
    摘要: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方法分别以1、2、4、8、16μmol/LAs2O3诱导K562细胞凋亡,MT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细胞增殖抑制率,DNA Ladder法检测细胞凋亡,Annexin V/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hodamine123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ΔΨm)变化,ELISA法检测胞浆细胞色素C(CYTC)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Bcl-2和Bax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As2O3能抑制K562细胞生长,且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4~16μmol/L的As2O3作用24h均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同时伴有ΔΨm下降,胞浆内CYTC蛋白浓度及Caspase-3活性增高,胞浆Bcl-2/Bax值下降,且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As2O3诱导K562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降低ΔΨm,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实现的,Bcl-2/Bax值下降可能与其有关。
    39  膜荚黄芪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吴松权 祖元刚 管清杰 吴基日
    2010, 41(3):456-460.
    [摘要](1486) [HTML](0) [PDF 489.12 K](1472)
    摘要:
    目的对膜荚黄芪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方法应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以膜荚黄芪根总RNA为模板克隆PAL基因。结果所克隆的膜荚黄芪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命名为AmPAL,Genbank登录号为EF567076。序列分析表明,AmPAL全长为2650bp,含有一个完整的2154bp开放读码框。AmPAL是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家族的一个新成员,推测其编码718个氨基酸的多肽,相对分子质量为7.805×104,等电点为5.96,与豆科植物已知的PAL氨基酸序列的同源并且相似性都大于80%。结论首次成功地从膜荚黄芪中克隆出了PAL基因,为有效利用该基因调控药用植物苯丙烷代谢途径奠定了基础。
    40  离子注入介导甘草基因组DNA转化酵母菌
    金湘 毛培宏 吕杰
    2010, 41(3):461-464.
    [摘要](1022) [HTML](0) [PDF 274.89 K](1195)
    摘要:
    目的以甘草酸为目标产物,探讨氮离子(N+)和氩离子(Ar+)注入介导甘草基因组DNA在酵母菌中的转化。方法通过N+和Ar+注入介导乌拉尔甘草基因组DNA在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中随机转化,转化后的酵母菌经斜面传代和液体培养后,用醋酐-浓硫酸定性检识和RP-HPLC方法,检测重组酵母菌培养液中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量。结果获得了生物合成甘草酸和/或甘草次酸的重组酵母菌5株。液体培养96h,RP-HPLC测试其培养液中甘草酸最高量114.49mg/L,18α-甘草次酸和18β-甘草次酸最高量分别为0.56和0.81mg/L。TLC检测发现其中1株重组酵母菌的培养液中含一种未知的红色组分。结论采用离子注入介导甘草基因级DNA大分子转化技术,可获得易于人工培养的产生甘草酸等次生代谢产物的微生物工程菌株。
    41  马蹄香表达序列标签资源的SSR信息分析
    李珊 周天华 赵桂仿 朱云国 杨晓伶 程舟
    2010, 41(3):464-468.
    [摘要](1121) [HTML](0) [PDF 275.49 K](1164)
    摘要:
    目的分析马蹄香EST资源的SSR信息,为开发EST-SSR标记奠定基础。方法从GenBank中获得马蹄香EST序列,用Sequencher4.8软件进行序列拼接得到Uni-EST序列,用SciRoKo3.4软件对Uni-EST序列进行SSR扫描,分析EST-SSR的分布频率和重复基元的类型特征。结果共获得10274条马蹄香EST序列,通过预处理共得到全长为5.11×106bp的无冗余Uni-EST6643条。在这些序列中共搜索出1408个SSR位点,分布在1232条Uni-EST序列中,发生频率为18.55%,EST-SSR的平均长度为22.30bp,平均每3.63kb含1个SSR位点。单核苷酸重复在马蹄香EST-SSR中占主导地位,发生频率为12.24%,其次为二核苷酸重复,发生频率为5.01%。在所有重复基元中,A/T基元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AG/CT。结论马蹄香EST中SSR出现的频率较高,并且类型较为丰富。
    42  喜树枝叶采收型品系海喜1号喜树碱的组织分布特征研究
    于景华 常影 张学科 祖元刚 唐中华 贾雪莹
    2010, 41(3):468-472.
    [摘要](1190) [HTML](0) [PDF 373.39 K](1155)
    摘要:
    目的研究喜树枝叶采收型品系海喜1号喜树碱的组织分布特征,为合理利用提取依据。方法以四川种源的普通喜树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喜树品系——海喜1号各器官不同组织部位喜树碱的量。结果各器官不同组织部位,海喜1号喜树碱量普遍高于普通喜树,特别是半木质化枝条韧皮部显著高于普通喜树(P<0.01),幼叶喜树碱量显著高于普通喜树(P<0.05);不同品系的喜树均表现出幼嫩枝叶喜树碱量高于成熟组织的特点,但喜树碱在不同器官的组织分布模式并不相同,幼嫩器官和主根为离心式分布,而成熟器官(木质化枝条、主干)是向心式分布。结论海喜1号具有枝叶一年多次、连年采收利用模式的种质类型,喜树碱在海喜1号中的这种分布模式反映了喜树碱化学防御功能作用的转变。
    43  秦艽细胞悬浮培养研究(Ⅰ)
    齐香君 陈如意 王薇
    2010, 41(3):472-475.
    [摘要](943) [HTML](0) [PDF 486.40 K](1089)
    摘要:
    目的建立秦艽细胞悬浮培养体系。方法通过小细胞团法优选细胞系并考察不同培养基、细胞种龄、初始pH值、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对秦艽悬浮细胞生长及龙胆苦苷积累的影响。结果适于秦艽细胞悬浮培养条件为: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用15d种龄的细胞接种,初始pH7、25℃,110r/min,摇瓶培养。结论通过摇瓶培养建立了良好的秦艽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不同培养基对细胞生长及龙胆苦苷积累的显著影响提示某些无机离子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44  鸭跖草生药学研究
    张晓玲 张昭 赵保华 李展 张本刚
    2010, 41(3):475-477.
    [摘要](754) [HTML](0) [PDF 869.49 K](1184)
    摘要:
    目的研究鸭跖草的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以完善《中国药典》质量标准。方法对药材进行性状描述;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药材粉末及原植物表面特征。结果药材性状鉴别,总苞和果实在药材中存在完整,且鉴别意义较大,在进行药材性状鉴别时应增加其鉴别权重。粉末鉴别,主要以导管、非腺毛、种皮等为特征重点描述。结论修订药典标准中鸭跖草的性状描述,并增加粉末鉴别。
    45  板蓝根的质量标准研究
    王瑞 杨海英 杨琪伟 黄山君 王峥涛
    2010, 41(3):478-480.
    [摘要](1162) [HTML](0) [PDF 304.16 K](1784)
    摘要:
    目的对22批板蓝根药材和饮片进行定性定量试验研究,提高板蓝根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板蓝根中表告依春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表告依春的量,UltimateAQ-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02%磷酸(7∶93);检测波长245nm;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30℃。结果板蓝根中表告依春的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可与南板蓝根区别;表告依春的定量测定在2.4~309.0μ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平均回收率100.9%(RSD=2.0%)。结论本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完善现行的质量标准,为提高板蓝根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实验数据,对于保证其质量和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46  RP-HPLC-ELSD法同时测定白英中蜀羊泉次碱、薯蓣皂苷元和氢化勒帕茄次碱
    杨红英 孙长山 马龄 顾广才 齐伟 孙立新
    2010, 41(3):481-483.
    [摘要](752) [HTML](0) [PDF 226.20 K](1090)
    摘要:
    目的建立RP-HPLC-ELSD法同时测定白英中蜀羊泉次碱(soladulcidine)、薯蓣皂苷元(diosgenin)和氢化勒帕茄次碱(5α,6-dihydroleptinidine)。方法色谱柱为EliteC18(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四氢呋喃-0.06%三乙胺水溶液(93∶4∶3),漂移管温度80℃,载气流速1.9L/min。结果蜀羊泉次碱、薯蓣皂苷元和氢化勒帕茄次碱分别在20~100、80~400、10~50μg/mL线性关系良好。3种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4%、102.5%、99.3%,RSD分别为3.0%、3.4%、3.0%。结论该方法适用于白英药材的质量控制。
    47  RP-H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独一味药材中4种环烯醚萜苷
    樊鹏程 李茂星 贾正平 张汝学 邱建国 张泉龙
    2010, 41(3):483-485.
    [摘要](784) [HTML](0) [PDF 228.52 K](1022)
    摘要:
    目的建立RP-H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独一味药材中4种环烯醚萜苷单体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ym-metry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0~11min乙腈-水(11∶89),11~35min乙腈-水(11∶89~15∶85)。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35nm。结果山栀苷甲酯在5.0~1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103.1%,RSD为2.0%。螃蟹甲苷Ⅱ(phloyosideⅡ)在1.0~50μg/mL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7.2%,RSD为1.3%。番木鳖苷甲酯在1.0~50μg/mL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101.3%,RSD为1.5%。8-O-乙酰山栀苷甲酯在5.0~1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102.8%,RSD为1.2%。10批不同产地独一味药材中山栀苷甲酯量为0.3%~1.41%,螃蟹甲苷Ⅱ量为0.0%~0.45%,番木鳖苷甲酯量为0.02%~2.3%,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量为1.05%~2.95%。结论实验建立的环烯醚萜苷测定方法准确可靠,适于独一味药材中环烯醚萜苷类量的测定。不同产地独一味药材中环烯醚萜苷量存在较大差异。
    48  HPLC法测定山蜡梅中东莨菪素、槲皮素、夏蜡梅碱
    白会强 蔡少华 徐亮 何明珍 张小娟 冯育林 王跃生 杨世林
    2010, 41(3):486-487.
    [摘要](1095) [HTML](0) [PDF 172.24 K](1142)
    摘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山蜡梅中东莨菪素、槲皮素、夏蜡梅碱量的方法。方法HypersilODS柱(250mm×4.6mm,2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48、376、222nm;体积流量为1mL/min。结果山蜡梅叶中东莨菪素、槲皮素、夏蜡梅碱达到基线分离且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为10.02~50.10、10.04~50.20、10.04~50.20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13%、96.68%、97.22%。结论本方法用于山蜡梅中东莨菪素、槲皮素、夏蜡梅碱的定量测定,具有快捷、简便、准确的特点,能够多成分综合评价该药材。
    49  调节组织因子功能的中药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孙祺 邵方娴 李晶晶 王俊 寇俊萍 余伯阳
    2010, 41(3):488-491.
    [摘要](1138) [HTML](0) [PDF 318.27 K](1108)
    摘要: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是凝血级联反应的关键启动因子,在生理性止、凝血过程及多种病理性血栓形成、炎症反应、肿瘤血管发生及转移中起关键作用,干预TF途径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靶点,并可能为肿瘤、败血症等多种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从中草药中寻找对TF有调节作用的活性成分,对于发现防治TF相关重大疾病的先导化合物继而研制创新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5年的相关研究进展,以供参考。
    50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ITS序列研究进展
    于华会 杨志玲 杨旭 谭梓峰 舒枭 刘若楠
    2010, 41(3):491-496.
    [摘要](1377) [HTML](0) [PDF 468.54 K](1899)
    摘要:
    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分析已成为近年来国际上植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并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相关研究成果众多,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该方面的科研工作。针对这种情况,对ITS序列分析的优缺点、技术流程、数据分析方法及其在药用植物品种鉴定、分类、亲缘关系确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的综述,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能使国内药用植物学工作者对此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51  热熔压敏胶应用于中药贴剂的研究进展
    王承潇 汤秀珍 沈平孃 韩伟
    2010, 41(3):496-499.
    [摘要](1498) [HTML](0) [PDF 312.57 K](1772)
    摘要:
    热熔压敏胶是一种运用广泛的胶粘剂,以热熔压敏胶作为基质的贴剂成为近年经皮给药系统研究热点。我国已把热熔胶粘剂的研究做为"十一五"发展的重点。从热熔胶贴剂的基质处方研究和贴剂的制剂评价两方面入手,对热熔胶在中药贴剂中的应用进展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论述,重点探讨了当前热熔胶在中药贴剂应用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对今后热熔胶贴剂的研发方向做出了展望。
    52  DNA分子标记在铁皮石斛研究中的应用
    冯尚国 胡旭 赵红燕 王慧中
    2010, 41(3):499-附2.
    [摘要](760) [HTML](0) [PDF 272.88 K](1307)
    摘要:
    铁皮石斛具有滋阴养胃、润肺止咳、抗癌和延年益寿等功效,是我国的名贵药材。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收及生境破坏严重,铁皮石斛资源非常紧缺;另外,目前市场上商品铁皮石斛掺假现象十分常见,严重影响了商品铁皮石斛的质量。综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铁皮石斛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为铁皮石斛的精确鉴定及对其种质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了有效的分子技术依据。
    53  干漆及其原植物漆树的研究概况
    赵猛 魏朔南 胡正海
    2010, 41(3):附10-附12.
    [摘要](999) [HTML](0) [PDF 188.40 K](1642)
    摘要:
    干漆为漆树分泌的生漆干燥加工而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干漆及其漆树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现就干漆的药用研究、生漆化学成分及漆树的生物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干漆今后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