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41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白木香离体侧根中色酮类化合物的诱导形成
    何梦玲 戚树源 胡兰娟
    2010, 41(2):28-284.
    [摘要](1245) [HTML](0) [PDF 626.77 K](1921)
    摘要:
    目的研究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方法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诱导沉香色酮类化合物的产生,采用HPLC法进行诱导物的测定。结果从白木香离体侧根中诱导出2-(2-苯乙基)色酮化合物。结论黄绿墨耳真菌提取物能诱导白木香中沉香特征化合物的产生。
    2  用于中药提取的新技术进展
    刘明言 王帮臣
    2010, 41(2):169-175.
    [摘要](1409) [HTML](0) [PDF 454.85 K](3042)
    摘要:
    提取是中药制药的关键环节,影响着最终药物制剂的质量和成本,以及中药制药业的现代化水平。在简述传统中药提取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近5年来中药提取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研究和应用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这些提取技术包括:超临界萃取(SFE)、连续逆流提取(CCE)、微波萃取(MAE)、超声提取(UAE)、酶提取(ETE)、半仿生提取(SBE)、液泛提取(FE)、压榨提取(PE)、组织破碎提取(STE)、免加热提取(HFE)、空气爆破提取(AEE)、常温超高压提取(UHPE)等,并展望了中药提取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3  木果楝种子中一个新柠檬苦素类化合物
    霍长虹 郭栋 沈立茹 王伟 张青 张嫚丽 史清文
    2010, 41(2):176-178.
    [摘要](1452) [HTML](0) [PDF 363.05 K](1549)
    摘要:
    目的研究红树林植物木果楝Xylocarpus granatum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木果楝种子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一个墨西哥交酯型柠檬苦素类化合物xylogranatin S,并利用MTT法研究了这个化合物对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肝癌细胞HLE、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结肠癌细胞SW-620的生长抑制作用。结论该化合物为新的化合物,命名为木果楝亭S(xylogranatin S),药理活性实验结果未发现其对上述肿瘤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4  络石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袁珊琴 于能江 赵毅民 徐斌 姚志伟
    2010, 41(2):179-181.
    [摘要](831) [HTML](0) [PDF 193.59 K](1778)
    摘要:
    目的研究络石藤Trachelosperomum jasmin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络石藤中分离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二甲基庚二酸(1)、东莨菪素(2)、去甲络石苷元-8-O-β-D-葡萄糖苷(3)及芹菜素-7-O-新橙皮糖苷(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5  千金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焦威 鲁璐 邓美彩 邵华武 鲁润华
    2010, 41(2):181-187.
    [摘要](1528) [HTML](0) [PDF 560.96 K](1667)
    摘要:
    目的对续随子Euphorbialathyris的种子千金子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千金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结构类型多样的22个化合物,分别是大戟因子L1[euphobia L1,3-O-苯乙酰基-5,15-O-二乙酰基-6(17)-环氧续随子醇,1]、3,7-O-二苯甲酰基-5,15-O-二乙酰基-7-羟基续随子醇(2)、3-O-苯甲酰基-5,15-O-二乙酰基续随子醇(3)、3-O-十六碳酰基巨大戟醇(4)、20-O-十六碳酰基巨大戟醇(5)、3-O-肉桂酰基-15,17-O-二乙酰基-17-羟基交京大戟醇(6)、3-O-苯甲酰基-5,15,17-O-三乙酰基-17-羟基异续随子醇(7)、3-O-烟酰基-5,15-O-二乙酰基续随子醇(8)、3-O-苯甲酰基-5,15-O-二乙酰基-7-O-烟酰基-7-羟基续随子醇(9)、巨大戟醇(10)、续随子醇(11)、七叶树内酯(12)、β-谷甾醇(13)、棕榈酸(14)、1,2,3-三羟基苯(15)、2,3-二羟丙基十九碳酸酯(16)、2,3-二羟丙基-9-烯-十八碳酸酯(17)、2,3,4-三羟基丁基-十五碳-3-烯碳酸酯(18)、金色酰胺醇脂(19)、苯甲酸(20)、对羟基苯甲酸(21)、油酸(22)。结论其中化合物10、11、14~19是首次从千金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是其主要二萜成分。
    6  甘肃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
    巩红飞 杨爱梅 柳军玺 邸多隆
    2010, 41(2):187-190.
    [摘要](1020) [HTML](0) [PDF 303.62 K](1712)
    摘要:
    目的系统研究甘肃棘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对甘肃棘豆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运用超导核磁(NMR)及高分辨质谱(HR-ESI-MS)等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资料的已知化合物波谱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甘肃棘豆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鼠李柠檬素(1)、鼠李柠檬素-3-O-β-D-半乳糖苷(2)、鼠李柠檬素-3-O-β-D-半乳糖-4′-O-β-D-葡萄糖苷(3)、(±)-10-甲氧基美迪紫檀素(4)、7β-羟基-β-谷甾醇(5)、7α-羟基-β-谷甾醇(6)、5,11-豆甾二烯-3-醇(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大豆皂醇B(10)、大豆皂苷Ⅰ(11)、大豆皂苷Ⅱ(12)、DL-3-O-甲基-肌醇(13)。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7  华桑茎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倪刚 张庆建 郑重飞 陈若云 于德泉
    2010, 41(2):191-195.
    [摘要](1307) [HTML](0) [PDF 367.40 K](1729)
    摘要:
    目的对桑科植物华桑Morus cathayana茎皮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和纯化,采用波谱和化学等方法鉴定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粗毛甘草素F(glyasperin F,1)、broussoflavonol F(2)、胡枝子黄烷酮C(lespe-dezaflavanone C,3)、异甘草黄酮醇(4)、桑根醇B(sanggenol B,5)、sanggenol L(6)、sanggenol D(7)、sanggenol G(8)、sanggenol A(9)、二氢槲皮素(10)、槲皮素(11)。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2、4~6和9对5种人癌细胞表现出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为0.41~7.2μg/mL。
    8  黑老虎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王楠 李占林 华会明
    2010, 41(2):195-197.
    [摘要](1311) [HTML](0) [PDF 239.28 K](1609)
    摘要:
    目的研究黑老虎Kadsuracoccinea根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ξ-n-丙基-胆甾-3-酮(24ξ-n-propyl-cholestan-3-one,1)、豆甾-5-烯-7-羰基-3β-醇(stigmast-5-en-7-oxo-3β-ol,2)、豆甾-5-烯-3β,7α-二醇(stigmast-5-en-3β,7α-diol,3)、clovane-2β,9α-diol(4)、美国茶叶花素(草夹竹桃苷,androsin,5)、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n-butyl-β-D-fructopyranoside,6)、香草酸(vanillic acid,7)、香草醛(vanillin,8)、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9)、莽草酸(shiki mic acid,10)、β-谷甾醇(β-sitosterol,11)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12)。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9  肿节风化学成分的研究
    童胜强 黄娟 王冰岚 颜继忠
    2010, 41(2):198-201.
    [摘要](1348) [HTML](0) [PDF 291.51 K](1905)
    摘要:
    目的对肿节风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各类柱色谱法分离纯化,经光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确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十二烷酸(1)、二十四烷酸(2)、β-谷甾醇(3)、异秦皮啶(4)、羽扇豆醇(5)、槲皮素(6)、琥珀酸(7)、咖啡酸(8)、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9)、对羟基苯甲酸(10)、芦丁(11)、异秦皮啶-7-O-α-D-吡喃葡萄糖苷(12)、邻苯二甲酸(13)、3,4-二羟基苯甲酸(14)。结论化合物1、2、9、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0  白附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艾凤伟 张嵩 李艳凤 马英丽
    2010, 41(2):201-203.
    [摘要](1200) [HTML](0) [PDF 242.69 K](1767)
    摘要:
    目的研究白附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和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醋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部位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松柏苷(1)、5-羟甲基-2-呋喃甲醛(2)、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3)、松脂素(4)、新橄榄脂素(5)、落叶松脂醇(6)、乙基松柏苷(7)、β-谷甾醇(8)、天师酸(9)、棕榈酸(10)、桂皮酸(11)、胡萝卜苷(12)、尿苷(13)、腺苷(14)、单癸酸甘油酯(15)、3-单十八烯酸甘油酯(16)。结论6个木脂素化合物(1、3~7)均为首次从天南星科植物中分得。
    11  金铁锁化学成分研究
    陈华国 李明 龚小见 周欣 田园
    2010, 41(2):204-206.
    [摘要](994) [HTML](0) [PDF 175.90 K](1637)
    摘要:
    目的研究金铁锁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金铁锁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尿囊素(1)、D-3-O-甲基肌醇(2)、正十八烷酸(3)、豆甾醇(4)、正二十六烷醇(5)、大豆脑苷Ⅰ(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α-菠甾醇(9)、鸢尾苷(10)、环(丙-丙)(11)。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2  髯花杜鹃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周先礼 秦长红 梅莹 黄帅 阿萍
    2010, 41(2):206-208.
    [摘要](1264) [HTML](0) [PDF 187.25 K](1689)
    摘要:
    目的研究藏药髯花杜鹃Rhododendron anthopogon叶的化学成分。方法95%乙醇提取制备总浸膏,硅胶柱色谱分离其成分,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的10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鲨烯(1)、熊果酸(2)、β-谷甾醇(3)、伞形花内酯(4)、3-羟基-3-苯基丙酰胺(5)、苔黑酚(6)、槲皮素(7)、杨梅素(8)、杨梅素-3′-O-β-D-吡喃木糖苷(9)和金丝桃苷(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叶中分离得到。
    13  海燕中含氮化合物的研究
    彭燕 郑建仙 黄日明 周雪峰 柴兴云 刘永宏
    2010, 41(2):208-210.
    [摘要](1249) [HTML](0) [PDF 177.47 K](1648)
    摘要:
    目的研究海燕Asterinasp.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中压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高效液相半制备色谱和薄层制备等方法对海燕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波谱分析技术和文献对照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海燕中分离得到10个含氮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尿嘧啶(1)、胸腺嘧啶(2)、次黄嘌呤(3)、尿嘧啶核苷(4)、2′-脱氧尿嘧啶核苷(5)、鸟嘌呤核苷(6)、4-羟基-2′-脱氧嘧啶核苷(7)、3-甲基-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8)、氨基苯丙酰胺(9)、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10)。结论化合物3、5~9为首次从海燕中分离得到。
    14  沉香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郝兰芳 李慧芬 周烨
    2010, 41(2):210-211.
    [摘要](862) [HTML](0) [PDF 200.29 K](2125)
    摘要:
    15  14-去氧穿心莲内酯-β-环糊精包合机制的研究
    韩光 李景华 郭国超 王钰涵
    2010, 41(2):212-216.
    [摘要](1182) [HTML](0) [PDF 470.48 K](1635)
    摘要:
    目的从包合比例、主客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包合部位和包合稳定性方面研究阐明14-去氧穿心莲内酯和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的机制。方法采用差示热分析法确证包合物的形成,紫外法测定包合常数并计算热力学常数,IR、1H-NMR确证包合部位。结果包合常数(Ka)值为1 292.631 L/mol;包合过程ΔG=-16.854 8;ΔH=-25.532;ΔS=-0.029 12。由IR和1H-NMR可以看出包合物中14-去氧穿心莲内酯五元内酯环及十氢萘环部分发生了变化。结论形成包合物的主客体比例为1∶1,范德华力在包合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包合部位为十氢萘环及五元内酯环,形成的包合物常温下比较稳定。
    16  大鼠股静脉给药五味子酚的药动学研究
    马晓琳 陈道峰
    2010, 41(2):216-219.
    [摘要](1119) [HTML](0) [PDF 260.63 K](1393)
    摘要: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五味子酚浓度的HPLC方法,并对五味子酚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进行研究。方法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及乙醚萃取后,用HPLC-DAD进行测定分析。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Agilent(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65∶35),检测波长254 nm;测定大鼠静脉注射五味子酚18 mg/kg后的血药浓度,并利用3P87软件拟合其药动学参数。结果五味子酚的血药浓度在0.1~2.5μg/mL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最低检测限为10 ng/mL,在3个浓度水平下,方法的回收率为88%~110%,日间和日内RSD小于15%,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大鼠股静脉注射18 mg/kg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α、t1/2β、V、AUC、MRT分别为(0.22±0.11)h、(1.19±0.22)h、(12.81±2.91)L/kg、(1.32±0.19)μg/mL/h、(1.51±0.24)h。结论方法简便、快速、稳定可靠,适用于五味子酚的体内分析。
    17  大鼠在体肠吸收穿心莲内酯的特征研究
    叶玲 刘薇 唐斓 夏笔军 龚耘 刘中秋
    2010, 41(2):219-222.
    [摘要](893) [HTML](0) [PDF 325.64 K](1575)
    摘要:
    目的为探讨穿心莲内酯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考察穿心莲内酯肠道吸收特性,肝肠循环和肠道酶代谢特点。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运用HPLC法测定肠灌流液、胆汁以及经肠道酶降解后样品中穿心莲内酯的量。结果穿心莲内酯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率,以十二指肠最高,达40%,而在结肠最低,仅有10%。穿心莲内酯在十二指肠灌流液中的生物降解最显著(1 h降解约50%),在回肠、结肠中则几乎无降解反应。穿心莲内酯有胆汁排泄,其排泄量为灌流药物总量的0.76%。结论穿心莲内酯在大鼠肠道的吸收较差,而在十二指肠中吸收表现较好是由于存在较强的肠道酶代谢作用。同时,穿心莲内酯存在明显的肝肠循环。穿心莲内酯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与肠吸收差、肠道酶代谢作用强和肝肠循环有关。
    18  虎杖发酵液中白藜芦醇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王辉 董悦生 秦建全 王亚俊 修志龙
    2010, 41(2):223-227.
    [摘要](1299) [HTML](0) [PDF 555.60 K](1986)
    摘要:
    目的分离纯化虎杖发酵液中的白藜芦醇。方法利用大孔树脂结合聚酰胺柱色谱从虎杖发酵液的提取液中纯化白藜芦醇,并研究了大孔树脂和聚酰胺对白藜芦醇的吸附动力学。结果大孔树脂和聚酰胺对白藜芦醇的表观静态吸附量分别为11.70 mg/g和57.9 mg/g,表观动态吸附量分别为12.47 mg/g和58.98 mg/g,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动力学。利用大孔树脂结合聚酰胺两步柱色谱纯化提取液中的白藜芦醇,使其纯度达到95.8%,总收率达69.8%。结论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白藜芦醇的纯度和收率高,有工业化应用前景。
    19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川西獐牙菜中环烯醚萜苷类和酮类成分的工艺研究
    马丽娜 张铁军 田成旺 王圣明 韩世柳 赵强
    2010, 41(2):227-231.
    [摘要](1208) [HTML](0) [PDF 628.17 K](1770)
    摘要: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川西獐牙菜中环烯醚萜苷类和酮类成分的工艺。方法考察了HPD-300、HPD-400、HPD-600、AB-8、DM-301及D-101-Ⅰ等6种吸附树脂对环烯醚萜苷类和酮类的指标成分獐牙菜苦苷和当药醇苷的动态吸附及洗脱性能,从中筛选出效果较好的树脂完成实验研究。结果HPD-300用于同时分离纯化环烯醚萜苷类和酮类成分,吸附洗脱性能良好,其吸附过程上样量为0.9 g生药/mL树脂,上柱液pH值约为8,体积流量为2 BV/h;洗脱过程采用水洗除杂,7 BV 20%、5BV 70%乙醇梯度洗脱,洗脱率都在90%以上,所得2个固体样品中两类成分质量分数均可达50%以上。结论HPD-300用于同时富集环烯醚萜苷类和酮类成分效果最佳,是一种理想的分离纯化介质。
    20  冬凌草中冬凌草甲素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
    陈莹 吕惠生 张敏华
    2010, 41(2):232-234.
    [摘要](702) [HTML](0) [PDF 207.72 K](1585)
    摘要:
    目的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从冬凌草中萃取冬凌草甲素。方法以冬凌草甲素的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萃取工艺条件,得到冬凌草甲素的超临界CO2适宜的萃取工艺条件,采用HPLC法对萃取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冬凌草甲素的超临界CO2适宜的萃取工艺条件为:压力35 MPa,温度328.15 K,夹带剂流量4 mL/min,CO2流量25 g/min,各影响因素对萃取收率的影响程度:夹带剂流量>压力>温度>CO2流量。冬凌草甲素的提取率为0.402%,优于文献中报道的0.39%的提取率。结论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从冬凌草中萃取冬凌草甲素实用可行。
    21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测定冠心宁注射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阿魏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
    张雪 褚文静 刘伟娜 侯海妮 黄喜茹
    2010, 41(2):234-236.
    [摘要](1187) [HTML](0) [PDF 191.91 K](1556)
    摘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同时测定冠心宁注射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阿魏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 6种水溶性成分。方法采用DiamonsilTM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5%冰醋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进样体积20μL;柱温30℃;检测波长286 nm。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6种水溶性成分可完全分离。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阿魏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线性范围分别为87.68~438.40 ng(r=0.999 3),29.68~148.40 ng(r=0.999 7),14.03~70.16 ng(r=1.000 0),30.40~152.00 ng(r=0.999 9),103.70~518.40 ng(r=0.999 6),193.20~966.00 ng(r=0.999 6)。平均回收率丹参素为98.2%(RSD为0.27%),原儿茶酸为98.4%(RSD为1.2%),原儿茶醛为99.2%(RSD为1.3%),阿魏酸为98.9%(RSD为0.96%),迷迭香酸为98.1%(RSD为0.82%),丹酚酸B为99.3%(RSD为0.31%)。结论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冠心宁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22  HPLC-ELSD法测定银杏滴丸中银杏内酯A、B、C和白果内酯
    高蓓
    2010, 41(2):236-238.
    [摘要](1076) [HTML](0) [PDF 242.04 K](1565)
    摘要: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测定银杏滴丸中银杏内酯A、B、C及白果内酯。方法样品以甲醇溶解,蒸干后水溶,醋酸乙酯提取处理。采用HPLC-ELSD法测定,ALLtech C18色谱柱(250 mm×4.5 mm,5μm);流动相:甲醇-四氢呋喃-水(35∶10∶65);体积流量:0.8 mL/min;气速:2.85 L/min;漂移管温度:105℃;柱温:30℃。结果银杏内酯A、B、C及白果内酯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5%、103.5%、99.7%、101.6%,RSD分别为2.5%、1.9%、2.8%、2.0%。结论建立的滴丸制剂中银杏内酯A、B、C及白果内酯的定量方法可行性好、简便、可靠。
    23  丹参产业化提取中近红外在线检测技术的研究
    张爱军 戴宁 赵国磊
    2010, 41(2):238-240.
    [摘要](614) [HTML](0) [PDF 258.50 K](1604)
    摘要:
    目的以丹参提取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近红外在线检测技术,摸索建立出一种生产级别的中药提取过程在线控制方法方法将近红外检测仪器连接在提取设备上,在线采集提取液的近红外光谱,同时采集提取液样本并检测样本中的丹酚酸B质量浓度,使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起在线检测模型。结果以丹酚酸B为检测成分建立丹参在线检测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89 9,校正均方差为0.185,模型预测均方差为0.303。结论应用近红外在线检测技术,建立了丹酚酸B检测模型,实现了对丹参提取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控。
    24  半边旗提取物5F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与p53活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有关
    李立 吕应年 刘义 吴科锋 陈功 梁念慈
    2010, 41(2):241-245.
    [摘要](1086) [HTML](0) [PDF 534.59 K](1846)
    摘要:
    目的观察半边旗提取物Ent-11α-hydroxy-15-oxo-kaur-16-en-19-oic-acid(5F)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并探讨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aspase-3在5F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TT分析检测5F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通过细胞凋亡检测ELISA试剂盒分析经5F处理的HepG2细胞胞浆核小体片段,以确定5F能否诱导细胞凋亡,采用Hoechst/PI分析鉴定凋亡细胞核形态。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测定p53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并通过Caspases-3分光光度法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通过细胞活性分析证实,5F对HepG2的细胞毒作用随着5F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5F诱导HepG2产生胞浆核小体片段,并且该诱导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5F处理后,凋亡变化,如染色质浓缩,被Hoechst/PI染色所确定。5F处理后HepG2细胞核内p53表达水平显著提高,而胞浆VEGF表达水平却下降,同时,Caspase-3活性通过浓度依赖方式增强。结论5F所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与p53及Caspase-3活化、VEGF负调控有关。5F可能具有抗癌尤其是抗肝细胞癌价值。
    25  重组天花粉蛋白体外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p27基因去甲基化的研究
    尤程程 黄利鸣 韩钰 王艳林 黄益玲
    2010, 41(2):245-249.
    [摘要](1336) [HTML](0) [PDF 534.53 K](1665)
    摘要:
    目的研究重组天花粉蛋白(recombinant trichosanthin,rTCS)对宫颈癌HeLa细胞中p27基因甲基化状态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质量浓度的rTCS(20、40、80μg/mL)处理体外培养的宫颈癌HeLa细胞后,MSP法检测用药前后细胞中p27基因的甲基化状态,Real-Ti me PCR法检测用药前后细胞中p27和DNA甲基转移酶-1(DNMT1)mRNA水平的变化,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用药前后细胞中p27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HeLa细胞中p27基因为低表达,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呈部分甲基化状态。40μg/mLrTCS处理导致p27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去甲基化;在20、40、80μg/mL的rTCS作用48 h后,p27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升高2.22、4.00、6.03倍,p27蛋白水平表达也逐渐增加;宫颈癌HeLa细胞中DNMT1 mRNA高表达,40μg/mLrTCS处理48 h可至DNMT1 mRNA表达水平降低78%。结论rTCS通过抑制DNMT1,逆转p27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使宫颈癌HeLa细胞中p27基因表达活化。rTCS能逆转宫颈癌HeLa细胞p27基因甲基化状态,调控p27基因和DNMT1的表达。
    26  甘草甜素对大鼠肾小球硬化早期的防护作用
    于力 张蕾 郝志宏 王丽娜 邓颖 张又祥
    2010, 41(2):250-255.
    [摘要](1209) [HTML](0) [PDF 1.21 M](1633)
    摘要: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对大鼠肾小球硬化早期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两次经尾iv阿霉素方法建立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实验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甘草甜素治疗组和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第4、6、8周各项指标的变化,包括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胆固醇(TC)和白蛋白(Alb)。各组取肾皮质进行光镜等组织病理学检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的表达。采用标准曲线法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组织内TGF-β1、CTGF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mRNA的表达。结果甘草甜素治疗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BUN、SCr、TC和Alb等指标与模型组相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肾小球硬化程度治疗组明显轻于模型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肾组织内TGF-β1和CTGF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表达峰值下降(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TGF-β1、CTGF和TIMP-1 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表达峰值下降(P<0.05)。结论从蛋白和mRNA水平同时证实甘草甜素对TGF-β1、CTGF和TIMP-1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证实甘草甜素对大鼠肾小球硬化有早期保护作用。
    27  黄蜀葵花中4种黄酮类成分体内整合药动学研究
    曹小帅 沙美 欧阳强 潘金火 林萍
    2010, 41(2):255-259.
    [摘要](1427) [HTML](0) [PDF 509.81 K](1882)
    摘要:
    目的建立黄蜀葵花提取物中4种黄酮类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HPLC测定方法,考察4种成分在大鼠体内各自的和整合的药动学特性,并分别计算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大鼠ig和iv给予黄蜀葵花提取物浸膏后,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4种黄酮类成分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棉皮素-8-葡萄糖醛酸、槲皮素-3′-葡萄糖苷不同时间间隔的血药浓度,运用DAS2.0药动学程序计算各成分的药动学参数,利用各成分曲线下面积(AUC0-∞)百分率作为自定义权重系数,计算黄蜀葵花提取物大鼠体内综合血药浓度,并建立整合药动学研究模型,进一步估算整合药动学参数。根据药时曲线的AUC面积计算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4种黄酮类成分的线性范围为0.1~8μg/mL(r>0.99),定量限为0.1μg/mL,回收率在70%以上,日内、日间RSD均低于15%。ig或iv给药后4种成分的药动学参数差异很大,4种成分及整合后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是:12.9%、10.8%、2.2%、10.2%、5.9%。结论该法简便、灵敏、准确,为黄蜀葵花的生物利用度研究以及建立临床合理的给药方案奠定了基础。黄蜀葵花中4种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内能快速分布并消除,两种给药途径的体内药动学过程不同,基于4种成分的AUC0-∞自定义权重系数的整合药动学研究模型符合经典药动学模型特征,所获参数能够最大程度上表征中药的整体处置规律,为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多组分整合药动学新方法作一尝试。
    28  贯叶连翘提取物抗甲1型流感病毒活性的研究
    蒲秀瑛 梁剑平 王学红 华兰英 刘宇
    2010, 41(2):259-264.
    [摘要](1401) [HTML](0) [PDF 408.19 K](1633)
    摘要:
    目的研究贯叶连翘提取物体内外对甲1型流感病毒(IAV)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细胞存活率和抑制率为指标,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贯叶连翘提取物体外抑制IAV活性的效应;体内实验以流感病毒滴鼻感染小鼠,分别ig给药,观察小鼠死亡率、生命延长率及小鼠病毒性肺炎的改变,判定其抗流感病毒作用。结果贯叶连翘提取物在体外随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其细胞存活率和病毒抑制率明显升高,与病毒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可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率,延长存活时间,明显减轻小鼠病毒性肺炎的症状(P<0.01)。结论贯叶连翘提取物在体内外均有良好的抗IAV活性的作用。
    29  丹皮炭对大鼠血小板功能和纤溶活性的影响
    李娴 张丽 丁安伟
    2010, 41(2):264-266.
    [摘要](993) [HTML](0) [PDF 231.95 K](1603)
    摘要:
    目的研究丹皮炭及其止血活性部位对大鼠血小板功能和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SD种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丹皮炭及其止血活性部位对4,5-腺苷二磷酸二钠盐(ADP)和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血浆中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以及大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剂(PAI-1)活性的影响。结果丹皮炭及其止血活性部位均能提高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提高大鼠血浆中TXB2的量而降低6-keto-PGF1α的量;对大鼠血浆t-PA和PAI-1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丹皮炭及其止血活性部位可能是通过调节TXB2、6-keto-PGF1α的量来增强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发挥止血、凝血作用;而其对纤溶活性无显著影响。
    30  虾青素制品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尹蔷 尚小玉 张泽生
    2010, 41(2):267-269.
    [摘要](1196) [HTML](0) [PDF 168.45 K](1859)
    摘要:
    目的探讨虾青素制品的抗炎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大鼠棉球肉芽肿试验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胸膜炎试验观察虾青素制品的抗炎作用,测定胸腔渗出液中白细胞数、前列腺素E2(PGE2)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虾青素制品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胸膜炎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胸膜炎大鼠胸腔液中白细胞数、PGE2和血清中的MDA均有抑制作用,并可提高血清中SOD的活性。结论虾青素制品对多种炎症模型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PGE2的生成有关。
    31  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胃动力障碍的干预作用
    孙玉凤 陈志强 张江华 赵雯红 王会青 裴国超 尹志炜 王月华 刘晓冉 李玉梅
    2010, 41(2):269-272.
    [摘要](1111) [HTML](0) [PDF 237.78 K](1579)
    摘要: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胃动力障碍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用左肾切除术加ip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肾病模型,对照组只行左肾切除术,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ig给药5.29、10.58、21.16 g/(kg.d),对照组、模型组大鼠ig相当剂量生理盐水,连续6周。实验结束测定胃排空率;取血清,测定胃泌素、胰高血糖素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明显下降(P<0.05),血清胃泌素水平、胰高血糖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各组大鼠胃排空率明显升高,大鼠血清胃泌素、胰高血糖素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清胃泌素水平、胰高血糖素水平与胃排空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胃排空,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血清胃泌素、胰高血糖素水平有关。
    32  沙棘提取物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形成的影响
    李路平 岳海涛 李天舒 吕文伟 路萌萌
    2010, 41(2):272-274.
    [摘要](1102) [HTML](0) [PDF 227.72 K](1728)
    摘要:
    目的研究沙棘提取物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剂量肾上腺素加冰浴法制备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采用电刺激颈动脉血栓形成模型,观察沙棘提取物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沙棘提取物48、g/kg组颈总动脉血栓形成的时间显著延长(P<0.05、0.01);与血瘀模型组相比较,沙棘提取物4、8 g/kg组体外血栓的长度减少,血栓的干、湿质量降低(P<0.05、0.01),血小板聚集率降低(P<0.05、0.01),红细胞压积降低(P<0.01),凝血时间延长(P<0.05、0.01),血液黏度降低(P<0.05、0.01)。结论沙棘提取物具有抑制血瘀模型大鼠血栓形成及改善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作用。
    33  鞣花酸对脾淋巴细胞增殖、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和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姜成哲 张乾坤 金庆日 安仁波
    2010, 41(2):275-277.
    [摘要](1261) [HTML](0) [PDF 174.92 K](1732)
    摘要:
    目的通过鞣花酸对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定量化实验,筛选新的免疫调节制剂。方法实验小鼠ig鞣花酸(2、10、50 mg/kg)10 d,测定体质量变化、脾脏指数,采用酶标法观察鞣花酸对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脾脏中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性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和Th2分泌的细胞因子的量。结果鞣花酸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鞣花酸(10、50 mg/kg)明显增强NK细胞的活性,对细胞因子的分泌有轻微影响。结论鞣花酸主要通过影响NK细胞活性而起到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34  锌对半夏叶片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杨磊 罗庆云 王康才 肖亚雯 张瑜
    2010, 41(2):278-281.
    [摘要](946) [HTML](0) [PDF 284.34 K](1520)
    摘要: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锌对半夏叶片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找出适宜半夏的锌肥施用浓度,为半夏的合理施肥及优质高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半夏全苗期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锌肥,10 d后测定叶片碳氮代谢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倒苗后统计产量。结果半夏产量与叶片碳代谢指标可溶性糖和淀粉量达极显著正相关,与光合色素量和醛缩酶活性显著正相关,与淀粉酶活性负相关;半夏产量与叶片氮代谢指标硝酸还原酶活性达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量显著正相关。全苗期叶面喷施硫酸锌增加了半夏叶片光合色素的量、增强了叶片光合能力;同时,提高了醛缩酶活性,降低了淀粉酶活性,促使半夏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积累;此外,全苗期叶面喷施硫酸锌还提高了叶片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和可溶性蛋白的量,最终表现为半夏产量的提高。结论在半夏生产中以全苗期叶面喷施600 mg/L ZnSO4.7H2O为佳。
    35  中国不同地理居群鱼腥草遗传多样性分析
    黎晓英 魏麟 伍贤进 饶力群
    2010, 41(2):285-288.
    [摘要](1299) [HTML](0) [PDF 397.84 K](1694)
    摘要:
    目的研究中国不同地理居群鱼腥草药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选取分布于我国13个省市的15个不同居群288份鱼腥草样本,进行AFLP分析,POPGENE及MEGA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通过筛选得到10对AFLP引物,扩增得到110条带,其中70.51%条为多态性条带;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210,Nei′s多样性指数H为0.119,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186;15个居群遗传距离系数0.008 9~0.181 8;用MEGA软件进行UPMGA聚类分析,15个居群的鱼腥草材料被分为3个大分支。其中峨眉蕺菜最先与其他居群分开,表明它与其他居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其他2个大的分支按地域聚在一起。结论我国鱼腥草居群间存在较高多态性,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36  秋水仙素诱导茴香多倍体的研究
    任安祥 潘春香 何金明 张振明 肖艳辉 林舒
    2010, 41(2):288-291.
    [摘要](1437) [HTML](0) [PDF 373.28 K](156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诱导茴香多倍体的效果。方法采用种子浸泡法以不同秋水仙素浓度、不同处理时间诱导下的种子的萌发率和诱变率、胚根诱变体的外部形态、染色体数量、内部组织构造以及精油量和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诱导液质量浓度为0.13%,处理时间为24 h时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后的突变体胚根与对照相比,表现粗大、染色体数目明显增加、胚根的内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4种主要精油成分中除莳萝芹菜脑略低于对照外,柠檬酸、反式-茴香脑和莰烯3种成分均显著提高。结论秋水仙素诱导的突变体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茴香主要精油成分的量,为茴香高精油量多倍体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依据。
    37  AFLP分析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和药用大黄的亲缘关系研究
    索风梅 宋经元 陈士林 王永刚 梅红芳 EijiMiki OsamiTakeda 谢彩香
    2010, 41(2):292-296.
    [摘要](1539) [HTML](0) [PDF 670.27 K](1846)
    摘要:
    目的研究《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蓼科大黄属3种大黄(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和药用大黄)的亲缘关系。方法对3种大黄44份样品进行AFLP分析,同时利用NTSYSpc-2.11F软件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8对选择性扩增引物中,扩增得到1 255条稳定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 209条,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96.2%。将44份大黄样品分为2组2个亚组。四川若尔盖唐古特大黄聚为第一组,第二组分为两个亚组,分别为药用大黄和掌叶大黄。另外,大黄的AFLP分子标记谱带显示,3种大黄和不同来源的大黄样品间除了具有共有带外,还有一些特异带,说明种间甚至不同来源的样品间有一定程度的特异性。结论《中国药典》规定的3种正品大黄中,药用大黄和掌叶大黄亲缘关系较唐古特大黄近,表明利用AFLP技术分析3种大黄的亲缘关系可行。
    38  河北道地药材连翘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崔洋 王巧 张兰桐 孔德志 段坤峰
    2010, 41(2):297-301.
    [摘要](1497) [HTML](0) [PDF 634.01 K](1663)
    摘要:
    目的建立河北道地药材连翘的HPLC-PDA指纹图谱,得到对照图谱,与不同产地、不同采收部位连翘药材指纹图谱相比较,并测定了各批药材中连翘苷和芦丁的量,为科学评价与有效控制连翘药材质量提供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TM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为235 nm,体积流量0.8 mL/min,定量测定中连翘苷与芦丁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10和254 nm。结果建立了河北省连翘药材HPLC-PDA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部位药材进行了相似度比较,并结合定量测定结果对各批药材进行评价。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为连翘药材的鉴别和全面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另外,连翘叶和花中连翘苷和芦丁量非常高,对于叶和花能否替代果实或与果实合并用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9  高产绿原酸杜仲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优化研究
    颜日明 张志斌 邱晓芳 曾庆桂 游海 朱笃
    2010, 41(2):301-304.
    [摘要](1074) [HTML](0) [PDF 493.84 K](1558)
    摘要:
    目的优化杜仲细胞悬浮培养及其产绿原酸的条件。方法研究基本培养基种类、激素质量浓度、碳源种类及质量浓度、pH值、接种量和摇床转速等因素对杜仲细胞生长和绿原酸产量的影响,建立了高产绿原酸的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结果B5培养基+0.5 mg/L NAA+0.6 mg/L 6-BA、蔗糖30 g/L、初始pH 5.0~5.5、接种量20g.FW/L以及摇床转速110 r/min为杜仲细胞悬浮培养的适合条件。结论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杜仲细胞大规模悬浮培养生产天然活性成分奠定了基础。
    40  不同生长季节银杏叶中总银杏酸的动态变化研究
    鞠建明 沈红 钱士辉 柯清 周擎 段金廒
    2010, 41(2):305-307.
    [摘要](1019) [HTML](0) [PDF 195.84 K](1759)
    摘要:
    目的探索不同栽培模式银杏叶在不同生长季节中总银杏酸量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测定银杏叶中总银杏酸的量。色谱条件为Allti m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1%冰醋酸水溶液(90∶10),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10 nm,柱温35℃,进样量20μL,外标法计算质量分数。结果银杏叶中总银杏酸范围为0.49%~3.43%。同一栽培模式下不同采收期银杏叶中总银杏酸量呈逐月下降趋势,5月量最高,9月底10月初量最低。剪枝和移栽对银杏酸量均有明显的影响。结论这一变化规律为确定银杏叶的栽培模式和采收期提供了科学依据。
    41  RP-HPLC法测定菊花中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木犀草苷和绿原酸
    沈智 张文婷 黄琴伟 陈丽珏 赵维良
    2010, 41(2):307-310.
    [摘要](1003) [HTML](0) [PDF 341.68 K](1772)
    摘要:
    目的建立菊花中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木犀草苷、绿原酸3种成分定量测定的方法,并对4种菊花3种成分的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同一色谱条件(色谱柱为Shimadzu VP-ODS 250 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下对菊花中3种成分同时进行定量测定。结果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木犀草苷、绿原酸分别在0.039 1~0.781 0μg(r=1.000 0),0.013 2~0.396 0μg(r=1.000 0),0.017 0~0.510 0μg(r=0.999 3)线性关系良好。3者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RSD=2.7%),101.7%(RSD=1.5%),98.0%(RSD=1.2%)。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在同一色谱条件下检测出3个成分,4种菊花的3种成分量有不同程度的差别。
    42  血小板活化介导的肿瘤转移及丹参治疗的前景展望
    钱文慧 陆茵 陈磊 孙志广 郑仕中 张伟伟
    2010, 41(2):311-314.
    [摘要](1160) [HTML](0) [PDF 382.81 K](1659)
    摘要:
    肿瘤转移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血小板与肿瘤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成为了具前途的抗肿瘤转移靶点。血小板活化后如何介导肿瘤转移,有哪些具体的作用环节,如何从这些环节中寻找出中医药抗肿瘤转移的新靶点是研究人员近年来密切关注的课题。而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法则,活血化瘀中药在中医治疗肿瘤的临床实践中使用频率很高,因此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的文献,总结了血小板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环节,并且以活血化瘀中药丹参为例,分析了其以血小板为靶点抗肿瘤转移的前景,以期为广大医药工作者寻找抗肿瘤转移的新靶点提供思路和依据。
    43  陶瓷膜应用于中药精制的研究进展
    曹云台 郭立玮 施栋磊 潘林梅 朱华旭
    2010, 41(2):314-317.
    [摘要](1403) [HTML](0) [PDF 306.25 K](1689)
    摘要:
    陶瓷膜因具有耐高温、化学稳定性好、孔径分布窄、强度高、易于清洗等优异的材料性能,在中药行业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对我国中药加工工艺的变革产生重要影响。对近年来陶瓷膜精制中药技术的研究进展,从陶瓷膜与其他精制技术的比较、陶瓷膜过程及其机制、膜污染与防治等方面进行简要的总结。
    44  近5年细辛及其制剂中马兜铃酸的研究进展
    胡志祥 王永红 彭崇胜 刘忠
    2010, 41(2):318-320.
    [摘要](1429) [HTML](0) [PDF 233.95 K](6432)
    摘要:
    细辛是来源于马兜铃科植物的常用中药,含细辛的中成药品种也很多,具有多方面治疗功效。鉴于马兜铃科药用植物马兜铃酸的肾毒性问题,细辛用药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分析了《中国药典》2005年版修改细辛入药部位5年来细辛及其制剂中马兜铃酸的研究状况,以期对细辛类药物的安全性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45  党参道地药材资源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孙志国 陈志 程东来 钟学斌 刘成武
    2010, 41(2):320-323.
    [摘要](1472) [HTML](0) [PDF 310.79 K](2847)
    摘要:
    从保护地域范围、质量技术要求、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使用等方面,介绍板桥党参、文县纹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现状,探讨其发展对策,并提出如下建议:详细研究其产地及相邻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深入探讨板桥党参、文县纹党的适宜性;扩大其保护地域范围;鼓励企业使用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建立国家质量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板桥党参》、《地理标志产品文县纹党》;加速其中药材GAP认证;注册相应的地理标志商标"板桥党参"、"文县纹党"等。
    46  炮制影响黄连药性研究现状及展望
    钟凌云 孙莹莹 龚千锋
    2010, 41(2):323-325.
    [摘要](1016) [HTML](0) [PDF 1.18 M](1740)
    摘要:
    中药药性是中药的基本特征,是指导中药临床应用、解释中药治病原理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从中药药性的角度探讨药物炮制,将更有助于理解中药炮制的目的和作用,阐明炮制机制,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黄连是典型寒凉药,通过不同辅料炮制后,可使其寒凉之性发生变化,或以热制寒,或使寒者益寒。综合分析目前关于黄连炮制与药性相关的研究报道,从药性变化角度对黄连炮制进行探讨,以现代科学理论揭示中药药性与炮制的相关性,为深入阐明黄连炮制机制奠定基础。
    47  藏药特色与可持续发展
    贾敏如 张艺 杜娟
    2010, 41(2):326-329.
    [摘要](1253) [HTML](0) [PDF 1.71 M](1899)
    摘要:
    以文献综述为主,结合多年对藏药的调查、采访的实践,从7个方面对藏药特色进行了归纳总结,特色是客观存在的,还必需深入研究加以发挥,才能保持藏医药学的可持续发展。民族医药的发展对我国和世界的传统医药发展具有很大的贡献。为此,提出了当前对藏药研究应做好的6点建议,以期能为藏药的现代研究提供支持,引起广泛的关注。
    48  淫羊藿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开发策略研究
    张华峰 杨晓华
    2010, 41(2):329-331.
    [摘要](1807) [HTML](0) [PDF 325.42 K](4513)
    摘要:
    淫羊藿含有黄酮类、多糖、生物碱、木脂素、绿原酸、萜类化合物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活性物质。介绍了淫羊藿生物活性成分的种类、分布与医疗保健功效,提出了淫羊藿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与开发策略。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