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40卷第增刊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中药配方颗粒研究浅析
    李松林,宋景政,徐宏喜
    2009, 40(增刊):1-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851) [HTML](0) [PDF 0.00 Byte](147)
    摘要:
    目的 结合文献资料探讨中药配方颗粒及其研究的认识和体会。质量控制和单煎与合煎等效性是当前中药配方颗粒研究的两个热点问题。现代色谱技术是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当前市场上中药配方颗粒质量参差不齐,其主要原因是没有统一的饮片原料标准、统一的生产工艺和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单煎与合煎的等效性研究包括成分的比较、药效的比较和临床疗效的比较,等效性研究对指导传统经典方剂配方颗粒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应该注重试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实验手段的先进性。
    2  中药新药有效成分研究及其标准制定的科学依据
    杨秀伟
    2009, 40(增刊):8-13,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1010) [HTML](0) [PDF 0.00 Byte](130)
    摘要:
    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其来源以植物药为主,其次是动物药、矿物药,还有少部分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由于中药生物来源的多样性、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化学物质结构的多样性、炮制方法的多样性、代谢途径的多样性以及生物活性的多样性和临床应用的多样性,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蕴涵着许多科学问题。解析这个复杂系统的基础科学问题是其有效成分的阐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质量标准制定。
    3  药用植物的结构、发育及其主要药用成分积累的关系
    胡正海
    2009, 40(增刊):14-1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953) [HTML](0) [PDF 0.00 Byte](141)
    摘要:
    目的 研究药用植物的结构、发育及其与主要药用成分积累的关系。方法 植物解剖学方法、组织化学定位及植物化学技术相结合。结果 通过对11种、2属药用植物的研究,其主要药用成分多数贮存在药用部分的薄壁组织中,少数贮存在分泌结构内;其量一般在营养生长期高,生殖生长期低,果后又升高;不同年生药用植物的生物产量都逐年上升,而药用成分的量则各年不同。结论 药用植物的最佳采收季节和年限应以其生物产量和主要药用成分总量达最高值为准。
    4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分离方法研究(摘要)
    孔令义
    2009, 40(增刊):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765) [HTML](0) [PDF 0.00 Byte](126)
    摘要:
    5  活性氧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季宇彬,何相晶,曲中原,邹 翔
    2009, 40(增刊):19-2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1031) [HTML](0) [PDF 0.00 Byte](122)
    摘要:
    活性氧(ROS)作为细胞调控中的一种信号分子,诱导细胞凋亡,目前已经为广大生命科学的学者所接受。ROS在细胞凋亡过程中扮演两种角色,作为外界诱因,ROS诱导细胞凋亡;然而当其他诱因在体内激发细胞凋亡时,ROS是这一过程中的产物,然后作为信号分子,具有调节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发生在凋亡过程的各环节。对ROS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6  齐墩果酸的药理作用和结构修饰
    刘 颖,刘登科,刘 默,王平保
    2009, 40(增刊):21-2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833) [HTML](0) [PDF 0.00 Byte](122)
    摘要:
    齐墩果酸为齐墩果酸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并已经应用于临床。综述了其药理作用、结构修饰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7  通光藤中C21甾苷类化学成分及13C-NMR在其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石 慧,崔炯谟,赵余庆
    2009, 40(增刊):23-2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774) [HTML](0) [PDF 0.00 Byte](123)
    摘要:
    介绍了通光藤中C21甾苷类化学成分的结构、分子式、来源以及13C-NMR在其苷元种类、取代基类型、位置、糖的种类、连接顺序的确定中的应用,为结构鉴定提供依据。
    8  黑色谷物中花色苷的研究应用现状
    蒋晓萌,刘岱琳,李赫宇,於洪建
    2009, 40(增刊):26-2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838) [HTML](0) [PDF 0.00 Byte](145)
    摘要:
    花色苷广泛存在于黑米、黑豆、黑加仑、黑玉米等黑色谷物中。在大量文献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研究工作,对花色苷的植物来源、结构特点成分的液相分析、生理功效及其应用等进行了综述。
    9  龙葵碱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季宇彬,吴 盼,郎 朗
    2009, 40(增刊):29-3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1085) [HTML](0) [PDF 0.00 Byte](130)
    摘要:
    龙葵碱广泛存在于马铃薯、番茄及茄子等茄科植物中。龙葵碱绝大多数的报道是研究其抗肿瘤作用,但实际上龙葵碱还有毒理学上的研究意义。主要介绍了龙葵碱在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是龙葵碱对人和动物的遗传毒性方面的研究。
    10  乌苏烷型三萜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李 伟,赵余庆
    2009, 40(增刊):31-3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743) [HTML](0) [PDF 0.00 Byte](128)
    摘要:
    通过查阅整理乌苏烷型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文献,综述了国内外有关乌苏烷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研究的进展,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11  达玛烷型皂苷(元)抗肿瘤活性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郭玉梅,赵余庆
    2009, 40(增刊):33-3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728) [HTML](0) [PDF 0.00 Byte](134)
    摘要:
    通过查阅整理近10年国内外有关达玛烷型皂苷和新型皂苷元的发现和活性评价的研究文献,综述了其抗肿瘤活性与构效关系,为其的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2  胡桃楸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管小玉,曲中原,邹 翔,何 静,季宇彬
    2009, 40(增刊):35-3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1005) [HTML](0) [PDF 0.00 Byte](114)
    摘要:
    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其青果、未成熟外果皮(青龙衣)、枝皮、叶和种仁等均可入药。各部位均有显著的抗肿瘤、消炎以及抗菌作用。对胡桃楸各个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综述,以便于对该药材资源更好地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
    13  白屈菜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韦祖巧,邹 翔,曲中原,季宇彬
    2009, 40(增刊):38-4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903) [HTML](0) [PDF 0.00 Byte](146)
    摘要:
    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含有多种生物碱活性成分。文献曾报道白屈菜具有抗肿瘤、镇痛、抗菌、抗炎等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主要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对白屈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4  川陈皮素抗癌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巧玲,贾绍华
    2009, 40(增刊):40-4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1000) [HTML](0) [PDF 0.00 Byte](119)
    摘要:
    川陈皮素是一种黄酮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病毒等作用。在体外试验中,川陈皮素对肿瘤细胞的生长表现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国内外关于川陈皮素药理作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H22、SMMC-7721、A549等细胞为代表,全面而又系统的阐述了川陈皮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为川陈皮素的进一步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15  山柑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贺春朋,于 蕾,张小敏,季宇彬
    2009, 40(增刊):43-4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964) [HTML](0) [PDF 0.00 Byte](108)
    摘要:
    山柑属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在我国云南、台湾、新疆等西南地区也有分布。山柑属植物种类有30多种,其中被研究开发的比较少。山柑属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有硫苷、生物碱、挥发油、黄酮、多糖、萜类等。对其各个成分进行综述,以便更好的对其种属植物的开发利用。
    16  肿瘤与细胞信号转导
    张 赫,汲晨锋,高世勇,季宇彬
    2009, 40(增刊):46-4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56) [HTML](0) [PDF 0.00 Byte](128)
    摘要:
    细胞信号转导的存在及其过程是近年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直接相关。综述与肿瘤发生相关的几条主要信号通路,阐明它们的作用机制对于探索肿瘤发病机制并最终攻克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17  死亡受体介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刘洪娟,汲晨锋,高世勇,季宇彬
    2009, 40(增刊):48-5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1006) [HTML](0) [PDF 0.00 Byte](123)
    摘要:
    细胞的凋亡分为外在途径——死亡受体途径和内在途径——线粒体途径。其中,大部分的癌症细胞的凋亡是通过死亡受体途径。现就死亡受体及其有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8  三峡库区伞形科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利用现状
    余顺慧,邓洪平
    2009, 40(增刊):51-5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88) [HTML](0) [PDF 0.00 Byte](139)
    摘要:
    通过野外详细调查和文献资料查阅。研究三峡库区伞形科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分布概况、开发利用现状,以期为库区农业结构调查、种植业布局等提供理论实践依据。三峡库区伞形科野生药用植物共32属、97属及8变种,多分布于山坡林下和路边草丛。虽然三峡库区伞形科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但多数种类开发利用不够;针对库区特殊的气候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9  中药现代化与GMP
    王志强,杨 泽
    2009, 40(增刊):55-5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754) [HTML](0) [PDF 0.00 Byte](136)
    摘要:
    我国现行的GMP,诸多条款是照搬化学药工业的生产管理模式,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与中药生产管理产生不适。中药生产企业如何在推行科学、先进技术的同时,还能够确保其GMP管理符合现行条款的要求,是当前中药生产企业特别关注的问题。将对中药现代化发展和推行GMP的必要性和过程中的难点进行探讨。
    20  抗肿瘤生物碱的构效关系
    张小敏,于 蕾,贺春朋,季宇彬
    2009, 40(增刊):58-6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760) [HTML](0) [PDF 0.00 Byte](126)
    摘要:
    生物碱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并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所以抗肿瘤生物碱的构效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总结抗肿瘤生物碱的构效关系,有利于发现活性基团,进行结构改造,为合理设计药物分子提供依据。总结几种已研究明确的抗肿瘤生物碱的构效关系。由于目前对一些生物碱确切的抗肿瘤作用基团还不是十分的清楚,所以进一步探明生物碱的活性基团,将为今后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更优越的抗肿瘤新药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21  天然蜂蜜的抗菌机制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诸葛毅,胡 炜,祝 进,俎德玲,宋剑锋
    2009, 40(增刊):61-6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61) [HTML](0) [PDF 0.00 Byte](121)
    摘要:
    天然蜂蜜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药用的历史悠久。局部敷贴蜂蜜治疗伤口感染取得成功,引起了国际上广泛的关注。综述蜂密抗菌成分与作用机制、抗菌实验研究、临床应用进展,为蜂蜜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2  山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刘家兰 徐晓玉
    2009, 40(增刊):63-6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1214) [HTML](0) [PDF 0.00 Byte](128)
    摘要:
    山楂作为药食两用的传统消食药,对消化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特别是山楂总黄酮(HLF)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通过对山楂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整理,对山楂的药理作用和现代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山楂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23  葛根及其主要异黄酮成分解酒药理研究进展
    彭景华,崔 团,冯 琴
    2009, 40(增刊):66-6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749) [HTML](0) [PDF 0.00 Byte](133)
    摘要:
    葛根是传统解酒药物,在中医药临床实践中已被广泛应用近千年历史。近年来其解酒效应的药理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就其抑制酒精摄入、阻断戒断症状、降低酒精浓度、调节酒精代谢及减轻酒精代谢最主要脏器肝脏损伤的药理作用和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24  山茱萸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
    曹 岗,邵玉蓝,张 云,蔡宝昌
    2009, 40(增刊):69-7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997) [HTML](0) [PDF 0.00 Byte](126)
    摘要:
    对山茱萸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行分析,指出山茱萸炮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为山茱萸炮制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础。
    25  天麻质量控制及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王 莉,肖红斌
    2009, 40(增刊):71-7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915) [HTML](0) [PDF 0.00 Byte](132)
    摘要:
    天麻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结合实验室多年来天麻的研究工作,系统介绍了天麻质量控制及活性成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探讨可能的解决办法。天麻对照品的匮乏是制约其活性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的瓶颈问题:应加强天麻系列对照品的规模化制备步伐,为多指标质量控制以及后续的药效学评价及体内过程研究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LC-MS指导的新化合物分离结合天麻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可能是天麻活性成分研究的有效途径。
    26  新疆一枝蒿的研究进展
    方美珠,晁群芳,兰 雁,王 虹
    2009, 40(增刊):72-7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39) [HTML](0) [PDF 0.00 Byte](135)
    摘要:
    27  中药巴布剂中高分子化合物热力学性能作用剖析
    吴 伟,孙宝生
    2009, 40(增刊):75-7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767) [HTML](0) [PDF 0.00 Byte](116)
    摘要:
    28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进展
    冯彬彬,张建海,徐晓玉,祝慧凤,陈 红
    2009, 40(增刊):77-7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884) [HTML](0) [PDF 0.00 Byte](131)
    摘要:
    通过对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的特点分析,综述了中药复方药动学的研究方法,客观评价了每种方法的特点。讨论了目前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阐明了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的重要性。
    29  超高效液相色谱在中药领域的应用
    吴剑威,赵润怀,陈 波,杨美华
    2009, 40(增刊):79-8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754) [HTML](0) [PDF 0.00 Byte](123)
    摘要:
    超高效液相色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相对快速、便捷的分析手段。由于其在高效液相色谱的基础上进行了突破性地改造,使得其具有较高分离效能和灵敏度,较短的分析时间以及较少的分析溶剂消耗等优点。超高效液相色谱在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检测、质量控制、指纹图谱及代谢等多研究方面得到了愈发广泛的应用。
    30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朱晓伟,宝金荣,布 仁
    2009, 40(增刊):82-8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815) [HTML](0) [PDF 0.00 Byte](128)
    摘要: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具有多方面药理活性。目前国内外关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表明,二者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影响肿瘤细胞的正常周期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通过影响与肿瘤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相关酶的活性等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因此,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就近年来对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行简要概述,综述其对各种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31  冬虫夏草寄主昆虫饲养研究进展
    张泽锦,叶 萌,周祖基,代 勇,向 丽
    2009, 40(增刊):85-8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806) [HTML](0) [PDF 0.00 Byte](128)
    摘要:
    冬虫夏草是中国被毛孢寄生于蝙蝠蛾科幼虫体后发育成的真菌子座和充满菌丝的僵死幼虫的复合体,是我国特有的名贵珍稀药材,寄主昆虫的饲养是冬虫夏草人工培养的关键技术。从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的界定、食性、食材、饲养条件及饲养工具的现状等进行综述,以期推动冬虫夏草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32  药用植物珠芽蓼研究进展
    张德利,曾 纬
    2009, 40(增刊):88-8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758) [HTML](0) [PDF 0.00 Byte](123)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药用植物珠芽蓼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该药用植物在生物学特性方面研究报道较少,仅对其种子发芽和生态学部分特性进行了研究;化学成分主要为蒽醌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并含有大量鞣质,根中酚类物质量最高;药理作用方面,具有抗自由基、抗氧化、抗菌、抗超氧自由基、抗肿瘤活性;临床应用上主要用于止泻,针对肠炎、细菌性痢疾、婴幼儿腹泻属大肠湿热者,具有较好疗效。
    33  植物内生真菌药用活性成分的发现及生物调控(摘要)
    王 丹,赵余庆
    2009, 40(增刊):90-9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558) [HTML](0) [PDF 0.00 Byte](129)
    摘要:
    34  鱼藤的化学成分与安全评价研究
    吴 疆,侯文彬,高 欣
    2009, 40(增刊):90-9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72) [HTML](0) [PDF 0.00 Byte](113)
    摘要:
    35  药用真菌竹黄的研究进展
    杨国红
    2009, 40(增刊):91-9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580) [HTML](0) [PDF 0.00 Byte](114)
    摘要:
    36  两面针的化学成分和飞龙掌血酮内酯的晶体结构
    方玉春,邵长伦,曹秀萍,朱伟明,顾谦群,尹志伟,王长云
    2009, 40(增刊):93-9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1027) [HTML](0) [PDF 0.00 Byte](121)
    摘要:
    目的 研究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分离化合物,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包括单晶X射线衍射)鉴定结构。结果 从两面针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2个香豆素:飞龙掌血酮内酯(Ⅰ)和飞龙掌血内酯(Ⅱ);5个生物碱:6-甲氧基-5,6-二羟基两面针碱(Ⅲ)、白鲜碱(Ⅳ)、岩椒碱(Ⅴ)、茵芋碱(Ⅵ)和5-甲氧基白鲜碱(Ⅶ)。对化合物Ⅰ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实验。结论 化合物Ⅰ~Ⅲ、Ⅴ、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得到化合物Ⅰ的单晶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数据。
    37  枫桦抗肿瘤活性化学成分的追踪分离研究
    余东辉,梁敬钰,潘 勤
    2009, 40(增刊):96-9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593) [HTML](0) [PDF 0.00 Byte](118)
    摘要:
    目的 研究枫桦Betula costata的抗肿瘤活性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分离枫桦树皮中的抗肿瘤活性化学成分,通过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氯仿萃取相是枫桦活性部分,从中分离获得5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反式咖啡酸白桦醇酯(Ⅰ)、白桦脂醇(Ⅱ)、羽扇豆醇(Ⅲ)、白桦脂酸(Ⅳ)、白桦酮酸(Ⅴ)。这些化合物对Bel-7402、B16和A549肿瘤细胞显示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结论 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38  独行菜化学成分研究
    毛华丽,占扎君,钱 捷
    2009, 40(增刊):98-1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729) [HTML](0) [PDF 0.00 Byte](117)
    摘要:
    目的 研究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独行菜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鉴别和波谱分析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aurantiamide acetate,Ⅰ)、尿嘧啶核苷(uridine,Ⅱ)、胸腺嘧啶脱氧核苷(thymidine,Ⅲ)、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Ⅳ)、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aldehyde,Ⅴ)、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Ⅵ)、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Ⅶ)、甘油(glycerol,Ⅷ)。结论 化合物Ⅰ~Ⅴ、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39  黑面神化学成分的研究
    闫 玮,刘建利,张广江,李 丹
    2009, 40(增刊):100-10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96) [HTML](0) [PDF 0.00 Byte](124)
    摘要:
    目的 研究黑面神Breynia fruticosa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硅胶、RP18和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化学方法及参照文献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黄酮类、倍半萜类等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vomifoliol(Ⅰ)、4-羟基-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Ⅱ)、8-羟基木犀草素-8-鼠李糖苷(Ⅲ)、异佛尔酮(Ⅳ)、原儿茶醛(Ⅴ)、香草醛(Ⅵ)。结论 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40  栀子干姜汤乙醚提取物的GC-MS分析
    任冰如,夏 冰,李维林,吴菊兰,张涵庆
    2009, 40(增刊):102-10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762) [HTML](0) [PDF 0.00 Byte](122)
    摘要:
    目的 研究栀子干姜汤在煎煮过程中乙醚可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变化。方法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栀子、干姜单煎液、分煎合液与合煎液的乙醚提取物。结果 栀子、干姜单煎液中的一些色谱峰在分煎合液与合煎液中均未检出,分煎合液与合煎液中也有一些新色谱峰出现。结论 复方在煎煮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可能是复方作用区别于单味药的原因。
    41  乌韭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冯小路,辛海量,张 磊,路金才,王玉亮
    2009, 40(增刊):104-10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747) [HTML](0) [PDF 0.00 Byte](117)
    摘要:
    目的 进一步研究乌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手段,对乌韭全草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等确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牡荆素鼠李糖苷(Ⅰ)、牡荆素吡喃葡萄糖苷(Ⅱ)、6,7-二羟基香豆素(Ⅲ)、十五烷醇(Ⅳ)、十六烷酸(Ⅴ)、β-谷甾醇(Ⅵ)和胡萝卜苷(Ⅶ)。结论 化合物Ⅰ~Ⅶ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42  野西瓜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徐 攀,姚 煜,刘英勃,姚振生
    2009, 40(增刊):106-10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97) [HTML](0) [PDF 0.00 Byte](114)
    摘要:
    目的 研究野西瓜果实正丁醇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反复利用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化学方法及参照文献鉴定单体成分结构。结果 从野西瓜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bis(2-ethylhexyl)ester,Ⅰ]、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nic acid,Ⅱ)、尿嘧啶(uracil,Ⅲ)、α-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Ⅳ]、α-D-呋喃果糖甲苷[methyl α-D-fructofuranosides,Ⅴ]。结论 化合物Ⅰ、Ⅲ~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43  黄堇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刘绍华,黄世杰,胡志忠,刘 政,李志华,邹克兴,黄泰松
    2009, 40(增刊):108-10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06) [HTML](0) [PDF 0.00 Byte](129)
    摘要:
    目的 分析黄堇挥发油成分。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黄堇所含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离分析。结果 共鉴定出26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2.62%。结论 黄堇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是2-(1-甲基乙氧基)-乙醇(18.32%)、3-甲基-6-(1-甲基乙基)-环己烯(12.83%)、3-己烯-1-醇(10.67%)、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8.17%)、4,4-二甲基-3-己醇(4.36%)等。
    44  烟用桂花香精的分析及其对卷烟增香作用的研究
    付 俊,李钧敏,陈少云,姚旭丽,王 强
    2009, 40(增刊):109-11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47) [HTML](0) [PDF 0.00 Byte](109)
    摘要:
    目的 研究烟用桂花香精的成分及其对卷烟的增香作用。方法 采用GC-MS法对烟用桂花香精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 共鉴定出24种成分,检出率占总成分的84.19%。其中主要的成分有(ZZZ)-9,12,15-十八碳三烯-1-醇(30.70%)、棕榈酸(12.33%)、二氢-β-紫罗兰酮(5.08%)、二氢-β-紫罗兰醇(4.75%)、Z-12-二十五烯(4.33%)和对甲氧基苯乙醇(3.54%)等。结论 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烟用桂花香精对卷烟的增香作用具有显著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5  乌药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辛海量,侯银环,岳小强,盛佳钰,李 敏,路金才,凌昌全
    2009, 40(增刊):112-11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01) [HTML](0) [PDF 0.00 Byte](117)
    摘要:
    目的 分析乌药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乌药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乌药叶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 从乌药叶中共分离到挥发油组分49种,占挥发油总量的76.73%。乌药叶挥发油主要由多环芳烃类、酮、醇、烯、酯类化合物组成。结论 乌药叶挥发油成分较多,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价值。
    46  马齿苋抗缺氧活性部位筛选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徐 燕,张正竹,梁敬钰,宛晓春
    2009, 40(增刊):114-11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781) [HTML](0) [PDF 0.00 Byte](118)
    摘要:
    目的 筛选马齿苋耐缺氧的活性部位,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常压密闭耐缺氧实验进行活性部位筛选,采用多种色谱手段、理化和波谱学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醇提水沉部位为马齿苋抗缺氧的活性部位,从此活性部位中分离获得10个化学成分,利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了其中5个化学成分,分别为对羟基苯乙胺、表木栓醇、β-谷甾醇、正三十烷醇、β-胡萝卜苷,其中对羟基苯乙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结论 马齿苋抗缺氧的活性部位所含多为低极性成分,从中分离获得化学成分的活性仍有待于研究。
    47  苦楝子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贺 亮,殷 宁,程俊文,李海波,吴学谦
    2009, 40(增刊):117-12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741) [HTML](0) [PDF 0.00 Byte](119)
    摘要:
    目的 探讨苦楝子多糖的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活性。方法 对影响苦楝子多糖提取的温度、时间和乙醇体积分数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化,并采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反应体系,以维生素C为对比,研究该多糖的抗氧清除作用。结果 提取时间显著影响多糖得率,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5 ℃、醇沉体积分数70%,时间2 h。在此条件下,当料液比为1∶1,提取1次时,多糖得率可达5.89%。苦楝子多糖对O÷2和DPPH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对O÷2的EC50为2.21 mg/mL;当苦楝子多糖质量浓度为5.02 mg/mL时,其对DPPH的抑制率可超过50%。结论 由最佳提取工艺获得的苦楝子多糖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48  乌头碱的水解动力学研究
    张 毅,翁代群,王海军,覃 瑶,阳 勇,罗维早
    2009, 40(增刊):120-12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1137) [HTML](0) [PDF 0.00 Byte](119)
    摘要:
    目的 研究水溶液中乌头碱的水解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乌头碱在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和不同温度下的水解动力学参数。结果 随着pH值的增加,乌头碱水解速率明显加快;同一缓冲液里,随着温度升高,乌头碱水解速率加快;乌头碱的表观活化能随溶液中缓冲液pH值升高而降低。结论 乌头碱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其水解属于一级水解反应,水解速率与溶液pH 值及温度有关。
    49  HPLC法测定咳喘清片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
    索银科,霍彬科
    2009, 40(增刊):123-12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888) [HTML](0) [PDF 0.00 Byte](123)
    摘要:
    目的 建立咳喘清片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同时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ONEX Acclaim? C18(250 mm×4.6 mm,5 μm,Dionex Bonded Silica Products);柱温:40 ℃;流动相为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调节pH值至2.7)-乙腈(97∶3,含0.1%三乙胺);体积流量:1.3 mL/min;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20 μL。结果 盐酸麻黄碱在13.0~201.0 μg/mL(r=0.999 9),盐酸伪麻黄碱在6.2~98.5 μg/mL(r=0.999 9)线性关系均良好,回收率RSD均小于5%。结论 该方法准确、稳定、可靠,更好地用于咳喘清片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质量控制。
    50  HPLC法测定驳骨片中丹皮酚
    谢仕伟,李国荣,朱寿光,杨光英,杨 乐,莫柱明
    2009, 40(增刊):125-12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14) [HTML](0) [PDF 0.00 Byte](129)
    摘要:
    目的 建立驳骨片中丹皮酚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il 100-5C18反相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为35 ℃;检测波长为274 nm;进样量为20 μL。结果 色谱峰形好,分离度高,阴性对照无干扰。丹皮酚在0.029 72~0.594 4 μg(r=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供试品在24 h内稳定(RSD为1.13%);该方法精密度高(RSD为0.074%),重现性良好(RSD为1.9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27%(RSD为2.19%)。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适合作为驳骨片的测定方法。
    51  益胃胶囊中芍药苷的HPLC法测定
    卢 敏
    2009, 40(增刊):126-12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592) [HTML](0) [PDF 0.00 Byte](115)
    摘要:
    目的 建立益胃胶囊中芍药苷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Agilent Extend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乙腈-0.01 mol/L磷酸溶液(13∶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30 ℃;体积流量1 mL/min。结果 芍药苷在进样量0.162~0.486 μg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 0),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1.8%(n=6)。结论 建立的测定方法可作为控制益胃胶囊质量的参考依据。
    52  HPLC法测定香丹注射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英文)
    袁继承,尹永芹,沈志滨,蒋永和
    2009, 40(增刊):128-13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727) [HTML](0) [PDF 0.00 Byte](133)
    摘要:
    目的 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香丹注射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 6个水溶性成分的方法,并对20个生产厂家香丹注射液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HPLC色谱系统,Alltima C18(2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26%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25 ℃;检测波长为288 nm。结果 本方法6个成分色谱峰之间具有良好的分离度,它们的浓度和各自峰面积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及加样回收率均符合要求。不同厂家香丹注射液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丹酚酸A量差异最大,丹参素差异最小。结论 本方法能同时测定香丹注射液中6个主要化学成分,可为全面控制香丹注射液的质量提供参考。
    53  昆布多糖分离纯化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季宇彬,娄艳华,高世勇
    2009, 40(增刊):132-13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68) [HTML](0) [PDF 0.00 Byte](113)
    摘要:
    目的 纯化昆布多糖,并筛选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DEAE-52纤维素及Sephadex G-200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7种不同的昆布多糖组分,经抗肿瘤活性筛选出活性较好的昆布多糖Ⅱ,再经Sephadex G-200柱色谱及高效液相凝胶渗透色谱鉴定质量分数,并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 Sephadex G-200柱色谱及高效液相凝胶渗透色谱鉴定昆布多糖Ⅱ-B为单一成分,昆布多糖Ⅱ对人胃癌SGC-7901、肝癌HepG-2的IC50分别为649.8、592.2 μg/mL。结论 昆布多糖Ⅱ-B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54  银杏叶提取物中白果内酯的分离纯化
    潘 见,高香兰,杨 毅,边会喜,林春铭
    2009, 40(增刊):135-13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817) [HTML](0) [PDF 0.00 Byte](125)
    摘要:
    目的 分离纯化白果内酯,提高银杏叶提取物的综合利用率。方法 由银杏叶提取物制得白果内酯初提物,再经硅胶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果 得到质量分数达98%以上的白果内酯单体。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白果内酯的得率为80.32%。结论 该方法得率高,分离效果好,可应用于批量制备白果内酯单体。
    55  当归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韦 玮,龚苏晓,张铁军
    2009, 40(增刊):137-13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19) [HTML](0) [PDF 0.00 Byte](122)
    摘要:
    目的 优选并确立当归多糖的最佳提取和纯化工艺。方法 以多糖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过程中加水倍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进行优化研究;以多糖收率和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采用传统乙醇沉淀法进行比较。结果 最优提取工艺为加水10倍量,提取3次,每次提取时间3 h;最佳纯化工艺为:当归水提液浓缩后,加入乙醇使醇沉体积分数达到80%,静置12 h,醇沉2次。结论 所得当归多糖的质量分数达到50%以上,满足实验要求。
    56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桂枝的工艺研究
    岳红坤,王 娟,眭晓哲,张兰桐
    2009, 40(增刊):140-14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87) [HTML](0) [PDF 0.00 Byte](120)
    摘要:
    目的 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桂枝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方法 选取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为因素,以挥发油萃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萃取方法进行优选。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为40 ℃,25 MPa,萃取4 h。结论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桂枝挥发油工艺合理,可行。
    57  姜黄药材及其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李 敏,田 蜜,唐艳萍,齐景梁,谭邬丽
    2009, 40(增刊):142-14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34) [HTML](0) [PDF 0.00 Byte](122)
    摘要:
    目的 采用HPLC法建立并比较姜黄药材及其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 用HPLC法,色谱柱为Welchrom-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25 ℃;检测波长:270 nm。结果 分别建立了姜黄药材及其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进行了相似度比较。结论 姜黄中各成分均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可作为姜黄药材和饮片的专属性指纹图谱;姜黄药材和姜黄饮片的色谱图存在区别,说明炮制对姜黄药材的成分有一定影响。
    58  MA-EGDMA树脂纯化沙棘叶中总黄酮的研究
    王 芃,马程浩,王春红,施荣富
    2009, 40(增刊):144-14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719) [HTML](0) [PDF 0.00 Byte](119)
    摘要:
    目的 建立沙棘叶总黄酮的吸附树脂法制备工艺。方法 根据黄酮苷的结构特征,综合调控树脂的疏水性和氢键作用力,达到树脂的高吸附选择性。结果 EGDMA比例为15%的酰胺基树脂E15NC吸附选择性最佳。以沙棘叶粗提物为原料,可得到质量分数达42.7%的沙棘叶总黄酮提取物。结论 兼具疏水性和氢键作用力相互协同作用的酰胺基树脂可高选择性的吸附沙棘叶粗提物中的黄酮类成分,达到富集提纯沙棘叶总黄酮的目的。
    59  HPLC法测定小儿健脾开胃合剂中橙皮苷
    唐德智
    2009, 40(增刊):147-14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552) [HTML](0) [PDF 0.00 Byte](123)
    摘要:
    目的 建立HPLC测定小儿健脾开胃合剂中橙皮苷含量。方法 采用Shim-pack VP-OD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19∶81);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83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 。结果 橙皮苷在0.299~5.386 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RSD为1.3%(n=6)。结论 本方法简便、灵敏、准确,能有效控制小儿健脾开胃合剂的质量。
    60  桂枝配方颗粒提取制备工艺及其鉴别的研究
    刘 勇,陈 娟,戚欢阳,杨建设,师彦平
    2009, 40(增刊):149-15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816) [HTML](0) [PDF 0.00 Byte](128)
    摘要:
    目的 对桂枝配方颗粒提取工艺及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桂枝配方颗粒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TLC、IR、GC-MS法对桂枝配方颗粒与饮片进行化学表征和定性鉴别。结果 优选了桂枝配方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建立了桂枝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结论 该提取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科学合理,可作为桂枝配方颗粒生产和质量控制的依据。
    61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灯盏花提取物中灯盏花甲素和灯盏花乙素的研究
    赵 艳,施荣富,王春红
    2009, 40(增刊):153-15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1062) [HTML](0) [PDF 0.00 Byte](128)
    摘要:
    目的 建立质量分数高于99.0%灯盏花乙素的吸附树脂法分离工艺。方法 根据灯盏花乙素、灯盏花甲素结构特征,综合调控树脂的疏水性和氢键作用力,达到树脂的高吸附选择性。结果 MA比例为45%的酰胺基树脂ac-3吸附选择性最佳。以灯盏花提取物为原料,可分离得到质量分数高达99.4%的灯盏花乙素。结论 兼具疏水性和氢键作用力相互协同作用的酰胺基树脂,可高选择性的吸附灯盏花甲素,达到分离纯化灯盏花乙素的目的。该分离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于工业化生产。
    62  桃花多糖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郭彩珍,邵芬娟,闫桂琴
    2009, 40(增刊):156-15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1041) [HTML](0) [PDF 0.00 Byte](116)
    摘要:
    目的 从桃花中提取多糖,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桃花的水浸提液经浓缩、Savage法除蛋白得其粗多糖。采用Fenton反应测定桃花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和Bcauchamp的方法NBT光还原法测定桃花多糖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效果。结果 桃花多糖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并呈现浓度依赖性。当质量浓度为1 mg/mL时,其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可达54.7%、94.7%,显著高于同浓度的维生素C。结论 桃花多糖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揭示它在天然抗氧化剂和功能食品领域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价值。
    63  蕨麻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侯陆星 ,蔡光明,张雅铭,黄 媛,张卓勇
    2009, 40(增刊):158-16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72) [HTML](0) [PDF 0.00 Byte](121)
    摘要:
    目的 建立蕨麻药材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 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水-乙腈为流动相,采用线性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08 nm。结果 共有9个共有峰。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3%,符合指纹图谱相关要求。结论 此方法准确、可靠。该指纹图谱能够用于蕨麻药材的鉴定及质量评价。
    64  小叶黑柴胡中柴胡皂苷的闪式提取工艺的研究
    汤芳玲 ,袁 波,蔡光明,邓安刚,张卓勇
    2009, 40(增刊):160-16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804) [HTML](0) [PDF 0.00 Byte](120)
    摘要:
    目的 研究闪式提取法中小叶黑柴胡地下部分有效成分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提取条件,采用超高效液相法测定柴胡皂苷。结果 各因素影响程度分别是提取次数>溶剂倍数>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是30倍量溶剂提取3次,每次2 min。结论 闪式提取法是一种高效、快速提取小叶黑柴胡中柴胡皂苷的方法。
    65  清咽合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于天杰,张玲昂
    2009, 40(增刊):163-16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579) [HTML](0) [PDF 0.00 Byte](119)
    摘要:
    目的 建立清咽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对清咽合剂中金银花、玄参、甘草进行定性鉴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Wondasi 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20∶80∶1);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25 ℃;紫外检测波长:327 nm;进样量:20 μL。结果 清咽合剂中金银花、玄参、甘草的TLC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绿原酸在0.074~1.184 μg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30% ,RSD为1.17%。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清咽合剂的质量控制。
    66  正交试验优化沙枣果肉中黄酮的酶辅助提取研究
    孙 萍,马彦梅,廉宜君,刘 红,李炳奇
    2009, 40(增刊):165-16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10) [HTML](0) [PDF 0.00 Byte](117)
    摘要:
    目的 研究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在沙枣黄酮提取中的应用。方法 提取采用正交设计法,以纤维素酶与果胶酶用量比、酶解温度、酶解pH及酶解时间为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进行正交设计,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结果 当纤维素酶与果胶酶用量比为1∶4、酶解pH值为4.5、酶解温度为50 ℃、酶解时间为2 h时效果最好。结论 与普通的超声辅助提取相比,纤维素酶与果胶酶辅助提取法提取率有明显提高。
    67  正交试验优选穿心莲的提取工艺研究
    王奇志,黄辉球,黄志刚,梁旭霞,冯 煦
    2009, 40(增刊):167-16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44) [HTML](0) [PDF 0.00 Byte](122)
    摘要:
    目的 为提高穿心莲的浸膏量及其有效成分内酯的收率而优化提取工艺。方法 以乙醇体积分数、用量、提取时间和次数为因素,浸膏得率和内酯得率为优化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进行优化。结果 用6倍于原料的80%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浸膏得率≥10%,有效成分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收率较高。结论 穿心莲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比较合理。
    68  不同产地蒲公英中总黄酮的测定
    张咏梅,张淑慧,王朝卿,孙建锁
    2009, 40(增刊):169-17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1053) [HTML](0) [PDF 0.00 Byte](124)
    摘要:
    目的 建立蒲公英中总黄酮的测定方法,并测定7个产地蒲公英中总黄酮。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检测波长510 nm。结果 吸光度与质量浓度线性关系范围为0.005~0.050 mg/mL,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99.65%,RSD为 0.50%。7个产地蒲公英药材中总黄酮差别较大。结论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蒲公英中总黄酮,操作简便快捷,具有较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
    69  鸦胆子油的两相体系酶解工艺的研究
    钱俊青,麦 波
    2009, 40(增刊):170-17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590) [HTML](0) [PDF 0.00 Byte](121)
    摘要:
    目的 利用脂肪酶催化鸦胆子油中的油脂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得到质量分数相对较高的混合脂肪酸。方法 在对酶量、有机相、水相量、反应时间、温度、pH值的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PB实验找出主要的酶解影响因素,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重要影响因素进行酶法水解优化,得出的最优酶解条件。结果 最优酶解条件为加入pH 8.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量5 mL/g、石油醚量1 mL/g和酶量12 mg/g,酶解温度为38.8 ℃的条件下酶促水解7 h,该条件下鸦胆子酶解产物的脂肪酸质量分数达63.42%。结论 通过酶解处理,提高了鸦胆子油中药效成分。
    70  HPLC法测定复方公英片中咖啡酸
    史亚芳
    2009, 40(增刊):173-17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527) [HTML](0) [PDF 0.00 Byte](107)
    摘要:
    71  丹芪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7和蛋白激酶Cα表达的影响
    肖 瑛,石明隽,桂华珍,郭 兵,张国忠
    2009, 40(增刊):175-17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21) [HTML](0) [PDF 0.00 Byte](136)
    摘要:
    目的 观察丹芪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7 (BMP-7)、蛋白激酶Cα(PKC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纤维连接蛋白 (FN) 表达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探讨丹芪合剂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丹芪合剂组,以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喂养 12 周后处死大鼠,生化方法测定大鼠血糖、血肌酐 (Scr) 和 24 h 尿蛋白及肾脏指数;PAS 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 BMP-7、PKCα、AngⅡ和 FN 蛋白的表达;RT-PCR 方法检测肾皮质 BMP-7、PKCα和AngⅡ mRNA 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糖、Scr、24 h 尿蛋白及肾脏指数均显著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 PKCα、AngⅡ的蛋白及 mRNA、FN 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多,而 BMP-7 蛋白和 mRNA 的表达明显减少;丹芪合剂组上述升高指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并且 PKCα mRNA 未见表达,同时 BMP-7 蛋白和 mRNA 的表达却明显增加;相关分析显示模型组、丹芪合剂组肾小管上皮细胞 BMP-7 分别与 PKCα、AngⅡ和 FN 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P<0.05)。结论 丹芪合剂可能通过下调肾小管上皮细胞 PKCα和 AngⅡ及上调 BMP-7 表达,使 FN 的沉积减少,从而发挥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
    72  苣荬菜挥发油对人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乔春燕,姚薇薇,刘 宁
    2009, 40(增刊):179-18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544) [HTML](0) [PDF 0.00 Byte](123)
    摘要:
    目的 研究苣荬菜挥发油对人白血病 Jurkat 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通过超临界 CO2 流体萃取工艺从苣荬菜中提取挥发油;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挥发油和柔红霉素处理 Jurkat 细胞,MTT 法测定苣荬菜挥发油抑制 Jurkat 细胞增殖的剂量-效应关系;TUNEL 法、流式细胞术分析其细胞凋亡率。结果 苣荬菜挥发油对 Jurkat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随着药物质量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更加明显,药物质量浓度与细胞增殖抑制率极显著相关。且200、20 μg/mL 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 (P<0.05),200 μg/mL 剂量组与柔红霉素组有显著差异 (P<0.05)。TUNEL 法、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苣荬菜挥发油能诱导 Jurkat 细胞凋亡,且这种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苣荬菜挥发油可抑制 Jurkat 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73  酒肝平胶囊对动物酒精性及药物性肝损伤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黄 伟,王丛笑,吕丽莉,尹建伟,孙 蓉
    2009, 40(增刊):182-18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99) [HTML](0) [PDF 0.00 Byte](131)
    摘要:
    目的 探讨多种病理染色条件下,酒肝平胶囊对酒精性和药物性肝损伤模型动物肝脏病理组织学的影响,为临床功能主治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常规 HE 染色、脂肪特殊染色的方法,通过光镜下阅片观察和病理图像系统分析,观察酒肝平胶囊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小鼠 CCl4 肝损伤模型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的结果。结果 酒肝平胶囊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肪变性、颗粒变性、纤维组织增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酒肝平胶囊对 CCl4 肝损伤小鼠肝细胞脂肪性变、嗜酸性变和肝细胞坏死、炎细胞浸润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图像分析可见:酒肝平胶囊对酒精性脂肪肝和 CCl4 肝损伤小鼠肝损伤模型有降低脂肪变细胞面积百分比,提高正常肝细胞面积百分比的作用;降低脂肪变细胞/肝细胞面积百分比比值。酒肝平胶囊高、中、低剂量之间的药效作用强度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酒肝平胶囊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和 CCl4 肝损伤小鼠肝脏病理组织学损伤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74  四川宝兴虎耳草活性部位筛选
    李亨东,李英伦,范巧佳,窦 伟,安 婷
    2009, 40(增刊):187-18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962) [HTML](0) [PDF 0.00 Byte](119)
    摘要:
    目的 筛选虎耳草抑菌、抗炎、镇咳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 从虎耳草提取物中萃取出不同极性段的有效部位,观察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水提取部位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制效果、对小鼠的急性、慢性炎症抑制效果和对小鼠氨水引咳的抑制效果。结果 虎耳草提取物中不同极性段萃取物对所选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对小鼠急性耳肿胀、慢性肉芽肿及氨水引咳的抑制作用差异明显;其中醋酸乙酯部分效果最好。结论 虎耳草提取物中醋酸乙酯萃取部分为其主要的活性部位。
    75  厚朴总生物碱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影响
    朱元元,封志平,徐长超,牛梦溪,朱 海,花 同
    2009, 40(增刊):190-19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762) [HTML](0) [PDF 0.00 Byte](115)
    摘要:
    目的 从厚朴中提取总生物碱,研究所提取生物碱对豚鼠离体平滑肌的作用。方法 回流提取厚朴总生物碱,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初分生物总碱,硅胶、氧化铝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制备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螺旋条,于恒温浴槽装置中,观察纯化后生物总碱对气管的作用。结果 提取得到两部分纯化生物总碱,水溶性及油溶性部分。其中水溶性生物总碱对豚鼠离体平滑肌平衡时张力无明显影响,但能抑制乙酰胆碱(Ach)引起的收缩。油溶性部分在低质量浓度 (≤0.05 mg/mL) 时能收缩静息时的气管平滑肌,高质量浓度 (≥ 0.1 mg/mL) 时却对平衡时平滑肌有舒张作用。同时某些质量浓度的油溶性生物碱也能抑制 (Ach) 引起的气管收缩。结论 厚朴的平喘作用可能与其中所含的生物碱成分有关。
    76  藻红蛋白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关系
    季宇彬,徐博慧,高世勇
    2009, 40(增刊):193-19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937) [HTML](0) [PDF 0.00 Byte](108)
    摘要:
    目的 研究藻红蛋白 (PE) 对人乳腺癌 MCF-7 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采用 MTT 法和 SRB 法检测 PE 对人乳腺癌 MCF-7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 Hoechst 33258 染色观察 MCF-7 细胞凋亡细胞形态。Annexin V-FITC/PI 双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过程中特异的磷脂酰丝氨酸 (PS) 外翻情况确定凋亡的出现。流式细胞仪观察 PE 对 MCF-7 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PE 对 MCF-7 细胞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并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其 72 h 的 IC50 值为 147.82 μg/mL,GI50 值为 109.76 μg/mL。倒置显微镜下与基本贴壁的饱满、边沿清晰的对照组细胞比较,给药组细胞有明显的细胞变粗糙,贴壁细胞减少的现象,而且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悬浮细胞越多。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各给药组 MCF-7 细胞出现不同程度深染亮点的细胞核质,染色质浓集固缩并伴有凋亡小体形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给药组细胞膜被染成绿色,细胞核被染成红色。流式细胞仪显示 PE 可阻滞 MCF-7 细胞从 S 期进入 G2/M 期,促使细胞凋亡。结论 PE 对 MCF-7 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使其凋亡,其作用机制与周期阻滞有关。
    77  虾青素诱导人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的研究
    肖 爽,高世勇,季宇彬
    2009, 40(增刊):197-2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559) [HTML](0) [PDF 0.00 Byte](126)
    摘要:
    目的 研究虾青素对人胃癌细胞 SGC-7901 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细胞增殖实验,以可见光、荧光、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LSCM) 观察胃癌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 虾青素对 SGC-7901 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IC50 为 2.5 mmol/L;分别用含 0.42、0.84、1.68 mmol/L 的虾青素的培养介质处理 SGC-7901 细胞 48 h,在可见光、荧光显微镜、LSCM 下观察细胞形态,分别出现了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皱缩变形、体积缩小、触角伸长、细胞表面凸起多个小泡,显示亮黄色荧光的细胞核呈现“新月状”、条状甚至碎片状形状,凋亡小体,DNA 面积较明显减小等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特征。结论 虾青素对 SGC-7901 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78  螺旋藻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侯洪宝,高世勇,季宇彬
    2009, 40(增刊):200-20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727) [HTML](0) [PDF 0.00 Byte](121)
    摘要:
    目的 研究螺旋藻多糖对 S180 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及对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唾液酸 (SA) 活性的影响,以此来评价螺旋藻多糖对红细胞的免疫作用。方法 使用紫外检测的方法考察不同剂量螺旋藻多糖 (200、100、50 mg/kg) 对 S180 荷瘤小鼠红细胞 SOD、CAT、SA 活性的影响。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螺旋藻多糖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抑瘤率均在 30% 以上,其中高剂量组 (200 mg/kg) 效果最好,达到 59.26%,并提高 S180 荷瘤小鼠 SOD、CAT、SA 的活性。结论 螺旋藻多糖提高了 S180 荷瘤小鼠红细胞 SOD、CAT、SA 活性,这可能是增强 S180 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作用的物质基础,是螺旋藻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免疫机制之一。
    79  蛇麻酮通过Fas/FasL途径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宋 辉,邹 翔,孙桂超,季宇彬
    2009, 40(增刊):202-20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816) [HTML](0) [PDF 0.00 Byte](121)
    摘要:
    目的 探讨啤酒花 Humulus lupulus 中成分蛇麻酮 (lupulone, LP) 通过 Fas/FasL 途径诱导 HepG2 凋亡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 HepG2 4、8、16 μg/mL 剂量的蛇麻酮作用 HepG2 细胞 24 h 后,采用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 caspase-8 相对活性,采用 Western blotting 技术检测 Fas、FasL、Caspase-3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LP 能显著提高 HepG2 细胞内 caspase-8 活性水平,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其中 8、16 μg/mL LP 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此外,LP 能够上调 HepG2 细胞的 Fas/FasL 及 Caspase-3 蛋白表达水平,并且均具有剂量依赖性,其中 4 μg/mL 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8、16 μg/mL 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 蛇麻酮可以通过激活 Fas/FasL,启动死亡受体途径诱导 HepG2 细胞凋亡。
    80  羊栖菜多糖SFPS-B1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及对细胞[Ca2+]i和pH值的影响
    李杰女,汲晨锋,季宇彬
    2009, 40(增刊):205-20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66) [HTML](0) [PDF 0.00 Byte](119)
    摘要:
    目的 研究羊栖菜多糖 SFPS-B1 诱导人胃癌细胞 SGC-7901 凋亡作用及对细胞[Ca2+i 和 pH 值的影响。方法 采用 MTT 法检测 SFPS-B1 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SFPS-B1 对 SGC-7901 细胞[Ca2+i 和 pH 值的影响。结果 SFPS-B1 对 SGC-7901 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可使细胞体积缩小、出现凋亡小体。药物作用后细胞[Ca2+i 明显上升,pH 值明显降低。结论 SFPS-B1 具有抑制人胃癌 SGC-7901 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作用,对细胞[Ca2+i 和 pH 值的影响在其诱导 SGC-7901 细胞凋亡中发挥了作用。
    81  龙葵碱对雄性小鼠睾丸支持细胞毒性的初步研究
    王秋平,郎 朗,高世勇,季宇彬
    2009, 40(增刊):208-21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82) [HTML](0) [PDF 0.00 Byte](116)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龙葵碱对睾丸支持细胞的毒性。方法 原代培养睾丸支持细胞,MTT 法检测不同浓度龙葵碱对于支持细胞的毒性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以及[Ca2+i 的改变。结果 龙葵碱作用于睾丸支持细胞 72 h 的 IC50 为 22.29 μmol/L。随着剂量的增大,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降低,[Ca2+i 升高。结论 龙葵碱通过损伤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线粒体,升高细胞 [Ca2+i,从而对睾丸支持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82  龙葵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许龙波,高世勇,季宇彬
    2009, 40(增刊):211-21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26) [HTML](0) [PDF 0.00 Byte](119)
    摘要:
    目的 考察龙葵多糖对 S180 荷瘤小鼠红细胞膜唾液酸 (SA)、过氧化氢酶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试剂盒测定 S180 荷瘤小鼠红细胞膜 SA、CAT、SOD 的量。结果 龙葵多糖能增加 S180 荷瘤小鼠红细胞膜表面 SA、CAT、SOD 的量,其中 SA、CAT 低剂量组作用显著 (P<0.05),中、高剂量组作用非常显著 (P<0.01)。而 SOD 高、中、低剂量组的作用都非常显著 (P<0.01)。结论 龙葵多糖能增强 S180 荷瘤小鼠红细胞的 SA、CAT、SOD 的量,这可能是龙葵多糖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
    83  野西瓜总生物碱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及周期改变的研究
    于 蕾,莫 科,邹 翔,季宇彬
    2009, 40(增刊):213-21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22) [HTML](0) [PDF 0.00 Byte](120)
    摘要:
    目的 通过体外抗肿瘤实验探讨野西瓜中总生物碱诱导人胃癌 SGC-7901 细胞凋亡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 MTT 法、SRB 法观察野西瓜总生物碱对 SGC-7901 细胞的抑制率,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结果 MTT 法测得野西瓜总生物碱的 IC50 为 142.895 μg/mL,SRB 结果显示,野西瓜总生物碱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而起抗肿瘤作用,其 GI50 为 139.062 μg/mL,与 MTT 结果基本一致。野西瓜总生物碱作用于 SGC-7901 细胞 48 h 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核染色质发生聚集,细胞核固缩,出现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不同浓度野西瓜总生物碱作用 72 h 后,SGC-7901 细胞周期出现显著的变化,G0/G1 期比例降低,S期比例升高,呈现S期阻滞的现象,而且 G1 期前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峰,即凋亡峰,并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凋亡率显著升高。结论 野西瓜总生物碱诱导 SGC-7901 细胞凋亡是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
    84  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对HepG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Ca2+]i的影响
    季宇彬,刘光达,于 蕾,李海娇,杨海帆,庞琳琳
    2009, 40(增刊):216-2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855) [HTML](0) [PDF 0.00 Byte](107)
    摘要:
    目的 研究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诱导人肝癌细胞 HepG2 细胞凋亡的机制,观察其对 HepG2 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 Ca2+ 浓度[Ca2+i 的影响。方法 经流式细胞仪观察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作用前后,HepG2 细胞[Ca2+i 的变化。结果 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可不同程度降低 HepG2 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此外,中、高剂量的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还可以显著升高[Ca2+i,造成钙稳态平衡。结论 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开放 MPTP 孔道,造成细胞内 Ca2+ 超载,诱导 HepG2 细胞凋亡。
    85  四氢异葎草酮对S180荷瘤小鼠抑瘤及抗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周婷婷,邹 翔,季宇彬
    2009, 40(增刊):218-22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594) [HTML](0) [PDF 0.00 Byte](117)
    摘要:
    目的 探讨四氢异葎草酮 (TH) 对 S180 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抗血管生成作用。方法 以 S180 荷瘤小鼠为研究对象,分组后给予不同剂量的 TH,给药 7 d 后测定抑瘤率,并运用免疫组化 SABC 法测定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100、200 mg/kg TH 对 S180 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分别达到 24.84% 和 47.27%,瘤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0.01);TH 100、200 mg/kg 剂量组肿瘤组织相应的 MVD 平均值分别为 19.568 和 16.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0.01)。结论 TH 对 S180 小鼠实体瘤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生成。
    86  用修正的Ames方法检验三棱水煎液的体外致突变性
    金建玲,田 骁,刘 波,张 辉,高培基
    2009, 40(增刊):220-22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39) [HTML](0) [PDF 0.00 Byte](113)
    摘要:
    目的 检验三棱水煎液的致突变性,同时阐明传统的 Ames 试验用于中药体外致突变性检验易出现假阳性。方法 通过经典的 Ames 试验检测三棱的体外致突变性;通过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检测三棱的体内染色体致畸作用;通过增设含补充组氨酸 (添加量对应于中药样品中组氨酸的量) 的阴性对照,排除样品中组氨酸成分对 Ames 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 高质量浓度的三棱水煎液在经典的 Ames 试验中为强阳性;在最高耐受浓度下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致畸实验为阴性;用改进的 Ames 试验体系排除了药液中组氨酸成分的影响后,三棱水煎液的体外致突变性为阴性。结论 经典的 Ames 试验不适合三棱水煎液致突变性检测,修正后的 Ames 试验体系适合。在本实验条件下三棱水煎液在体外和体内均没有致突变性。
    87  HPLC-DPPH在线法筛选黄芩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
    王小淞,陈 波,姚守拙
    2009, 40(增刊):224-22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967) [HTML](0) [PDF 0.00 Byte](124)
    摘要:
    目的 建立 HPLC-DPPH 在线筛选法筛选中药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对黄芩根、茎、叶提取物进行在线抗氧化活性筛选,比较10个不同产地黄芩根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差异。方法 HPLC-DPPH 在线筛选系统中 HPLC 流动相为乙腈-甲酸水 (pH=3),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 1 mL/min,色谱柱为 Spherigel C18 柱,柱温 25 ℃,检测波长为 276 nm;DPPH 反应体系中 NaHCO3 体积流量为 0.1 mL/min,NaHCO3 质量浓度为 0.1 μg/mL;DPPH 体积流量为 0.5 mL/min,DPPH 质量浓度为 10 μg/mL,检测波长 517 nm。结果 黄芩根、茎、叶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但所含抗氧化活性成分有较大差异。黄芩根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因产地不同而不同,道地药材河北承德黄芩提取物中含有7种抗氧化活性成分,其中有3种抗氧化活性成分是其他产地黄芩所不具有的,但10种产地黄芩提取物中都含黄芩素、黄芩苷、二氢黄芩苷、去甲基汉黄芩素、野黄芩苷这5种抗氧化活性成分。结论 该法适用于中药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筛选,具有快速、准确、直接、重现性好的特点。
    88  柴胡总皂苷粗提物致大鼠肝毒性氧化损伤机制研究
    黄 伟,吕丽莉,任海勇,于 晓,孙 蓉
    2009, 40(增刊):227-22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972) [HTML](0) [PDF 0.00 Byte](112)
    摘要:
    目的 观察长期、大量给予柴胡总皂苷粗提物导致大鼠肝毒性与氧化损伤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按 45 d 毒性实验方法,检测大鼠血中总巯基(-SH)量和血、肝组织内丙二醛 (MDA) 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谷胱甘肽 (GSH) 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的量和活性。结果 柴胡总皂苷粗提物可导致血中总-SH量增加;血和肝内 MDA、GSH 量增加,SOD、GSH-Px 活性下降;上述变化随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加重,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 柴胡总皂苷粗提物导致大鼠肝毒性损伤途径与引起肝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有关,也与机体氧化应激后诱导脂质过氧化和组织内活性分子-SH损耗而造成肝组织损伤有关。
    89  积雪草酸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
    汤丽霞,杨 光,谭家驹
    2009, 40(增刊):230-23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554) [HTML](0) [PDF 0.00 Byte](117)
    摘要:
    目的 探讨积雪草酸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系 HSC-T6 凋亡的作用。方法 用乳酸脱氢酶 (LDH) 法和 MTT 法检测积雪草酸对 HSC-T6 细胞的细胞毒性和增殖的影响。不同浓度积雪草酸作用外源性β-转化生长因子 (TGF-β) 激活的 HSC-T6 细胞,通过 Western blotting 方法检测 HSC-T6 细胞凋亡信号分子 Caspase-3 以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 积雪草酸 (≤30 μmol/L) 对 HSC-T6 细胞无显著的细胞毒性且对细胞增殖无明显作用。积雪草酸可上调 HSC-T6 细胞 cleaved-caspase-3,同时抑制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结论 积雪草酸可通过诱导 HSC-T6 细胞凋亡达到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
    90  新疆蓝刺头抗肿瘤活性部位的初筛研究
    黄 华,杨巧丽,王 雪,刘 燕,程争鸣
    2009, 40(增刊):232-23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562) [HTML](0) [PDF 0.00 Byte](117)
    摘要: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从新疆蓝刺头3种提取物中筛选出体外抑瘤作用最佳的提取部位。方法 MTT 法测定样品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两批实验均显示新疆蓝刺头乙醚提取物 (L1) 对 HCT-8、BGC823 和 HeLa 细胞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对3种肿瘤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 (IC50) 平均为 763.2、371.8、867.6 μg/mL;乙醇提取物 (L3) 和水提取物 (L2) 作用较弱。结论 新疆蓝刺头乙醚提取部位可能含有其主要的抗肿瘤活性成分。
    91  三七总皂苷对血栓性大鼠脑缺血模型的影响
    徐 旭,席文恭,赵专友
    2009, 40(增刊):234-23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535) [HTML](0) [PDF 0.00 Byte](119)
    摘要:
    92  香丹注射液不同提取部位对麻醉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英文)
    杨超燕,沈志滨,江 涛,韦燕萍,姚红霞,王 亮,唐春萍
    2009, 40(增刊):236-23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828) [HTML](0) [PDF 0.00 Byte](135)
    摘要:
    目的 探讨香丹注射液不同提取部位对麻醉大鼠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生理盐水组、香丹注射液组、香丹注射液石油醚提取部位组(a)、氯仿提取部位组(b)、醋酸乙酯提取部位组(c)、正丁醇提取部位组(d)、水提取部位组(e),给药剂量为 16 g 生药/kg,静脉注射方式给药。用股动脉插管、右颈总动脉心室插管和连续记录肢体Ⅱ导联心电图的方法观察给药前和给药后5、10 和 15 min 大鼠的心率 (HR)、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平均压 (MAP)、左心室收缩压 (LVSP)、左心室终末舒张压 (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左心室开始收缩至 dp/dtmax 的间隔时间 (t-dp/dtmax) 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 (-dp/dtmax) 的变化。结果 静脉注射相应的受试物后,石油醚提取部位组(a)和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组(c)对麻醉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影响 (P>0.05);氯仿提取部位组(b)能使大鼠 SBP、DBP、MAP 显著升高 (P<0.05);水提取部位组(e)能使大鼠 SBP 显著升高 (P<0.05);正丁醇提取部位组(d)能使大鼠 SBP、DBP、MAP、LVSP 和-dp/dtmax 显著升高 (P<0.05);香丹注射液五个不同提取部位对 HR、LVEDP、+dp/dtmaxt-dp/dtmax 指标无显著性影响 (P>0.05)。结论 香丹注射液的正丁醇部位提取物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功能和改善心肌舒张功能。
    93  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瑞特西宁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王奇志,梁敬钰,冯 煦
    2009, 40(增刊):240-24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23) [HTML](0) [PDF 0.00 Byte](122)
    摘要:
    94  雷公藤康碱和异雷公藤春碱的免疫抑制作用
    林 绥,龙瑞斌,阙慧卿,郭舜民,金静君,齐一萍,郑幼兰
    2009, 40(增刊):241-242, 29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507) [HTML](0) [PDF 0.00 Byte](106)
    摘要:
    95  薏苡SRAP反应体系的优化
    俞旭平,李钧敏,金则新
    2009, 40(增刊):243-24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84) [HTML](0) [PDF 0.00 Byte](119)
    摘要:
    目的 建立稳定可靠的SRAP分子标记反应体系,为进一步研究薏苡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改进的SDS法提取薏苡种子胚基因组DNA,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Mg2+浓度、dNTP浓度、BSA浓度、模板DNA用量、引物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等6个因素对薏苡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 建立了薏苡最适的SRAP反应体系:10 μL PCR反应体系中,含1×Taq酶配套缓冲液(10 mmol/L Tris·HCl,pH9.0,50 mmol/L KCl,0.1%Triton X-100),1.5 mmol/L Mg2+,0.15 mmol/L dNTP,10 ng模板DNA,10 pmol引物,0.5 U Taq酶。结论 所建立的薏苡SRAP反应体系具有标记位点清晰、反应系统稳定等特点,为薏苡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96  不同地理分布区西伯利亚杏形态特征多变量分析
    刘 刚,王春民,赵 卉,王 睿,黄飞龙,计福全
    2009, 40(增刊):246-24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834) [HTML](0) [PDF 0.00 Byte](125)
    摘要:
    目的 探讨西伯利亚杏形态结构数值随不同海拔、不同纬度变化的规律;并对不同产区样本进行分类以研究不同居群间西伯利亚杏形态特征的差异。方法 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偏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不同纬度、不同海拔,西伯利亚杏形态结构数值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其中13个形态特征指标与纬度显著相关,4个形态特征指标与海拔显著相关。以50个居群样本的24个形态特征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获得了不同的聚类群,其形态特征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海拔及纬度对西伯利亚杏形态特征分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产区的西伯利亚杏根据形态特征差异可分出不同的聚类群。
    97  不同品种怀山药中山药多糖和淀粉积累动态比较
    李 丹,吕洪艳,陆海民
    2009, 40(增刊):250-25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778) [HTML](0) [PDF 0.00 Byte](130)
    摘要:
    目的 研究怀药道地产区同期种植铁棍山药和太谷山药植株地下根状茎中山药多糖和淀粉积累量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两个品种怀山药各个生育时期的根状茎中山药多糖及淀粉的量。结果 在整个生育期内不论是搭架种植还是匍匐地面种植,铁棍山药的山药多糖量均高于太谷山药中的量,而铁棍山药的淀粉量又均低于太谷山药。结论 根据使用目的不同应采用搭架种植和匍匐地面种植两种不同的栽培措施;以山药多糖及淀粉为采收指标,则采收期与传统采收期一致。
    98  蒙药小白蒿中挥发性成分的GC指纹图谱研究
    王青虎,乌仁苏布德,韩石柱,王金辉
    2009, 40(增刊):253-25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32) [HTML](0) [PDF 0.00 Byte](117)
    摘要:
    目的 采用GC法对10个地区的小白蒿进行指纹图谱研究,为小白蒿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不同的色谱柱,以不同程序升温对小白蒿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以23个共有峰为评价指标,精密度和重现性试验中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3.0%,10个样品相似度大于0.9。结论 此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有助于蒙药小白蒿的药材质量控制。
    99  四种山核桃属植物叶的生药组织学初步研究
    姚振生,潘亚琴
    2009, 40(增刊):256-25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25) [HTML](0) [PDF 0.00 Byte](123)
    摘要:
    目的 为山核桃属植物叶类药材的品种鉴定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4种山核桃属植物叶的药材性状和显微特征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 4种山核桃属植物的叶的药材性状和显微构造具有明显的鉴别特征。结论 这些特征可作为山核桃属植物叶类药材的生药鉴别依据。
    100  鼓槌石斛快繁育苗技术的研究
    付开聪
    2009, 40(增刊):259-26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736) [HTML](0) [PDF 0.00 Byte](131)
    摘要:
    目的 寻找鼓槌石斛快繁育苗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用组织培养和野生自然栖息的鼓槌石斛诱导高位腋芽萌发等途径进行探索。结果 在组织培养中,改良1/2MS培养基对原球茎形成效果最好,调整不同浓度的N、P、K及外源激素对诱导鼓槌石斛原球增殖、生根壮苗极为明显;外源激素对诱导鼓槌石斛的高位腋芽萌发无明显效果,高位芽萌发与茎株生理年龄和营养状况有关。结论 人工种植鼓槌石斛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组培和腋芽繁殖是目前快繁育苗的最有效途径,不仅育苗量大、周期短,且生长快、成活率高,两条途径对于鼓槌石斛的产业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101  白术主根及须根的品质比较
    郑礼胜,牛永涛,李丽丽,刘向前,张晓丹
    2009, 40(增刊):262-26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1130) [HTML](0) [PDF 0.00 Byte](129)
    摘要:
    目的 从中药材品质评价角度考察白术主根及须根的质量差别。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的方法,对白术主、须根分别进行GC-MS分析,TLC、白术内酯Ⅲ定量测定,浸出物量、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检查。结果 白术须根与主根挥发油成分差别较大;其他药效物质基本一致,但在质量上略逊于主根。结论 以非挥发油类物质作为主要药效成分时,可用白术须根补充主根资源的不足,但需调整处方量。
    102  附子离体苗中生物碱的测定
    赵祥升,侯大斌,许 源,王 惠,舒晓燕
    2009, 40(增刊):265-26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760) [HTML](0) [PDF 0.00 Byte](119)
    摘要:
    目的 检测附子离体培养愈伤组织和离体苗的生物碱量,建立附子乌头类总生物碱和同时测定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分析方法。方法 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乌头类总生物碱的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量,色谱柱为Zorbax extend-C18(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乙二胺,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40 nm,柱温30 ℃。结果 愈伤组织和离体苗中总生物碱的量分别为3.972、2.904 mg/g;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量分别为:0.678、0.448、0.887 mg/g,0.464、0.234、0.339 mg/g。3种生物碱得到很好分离,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愈伤组织中生物碱的量高于离体苗,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回收率高,可以为附子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03  重庆市不同产地杜仲叶中绿原酸量的研究
    马金花,黎晓敏,武 煊
    2009, 40(增刊):268-27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929) [HTML](0) [PDF 0.00 Byte](124)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庆产杜仲叶的质量及产地差异,为杜仲叶的药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PLATISIL ODS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0.2%磷酸(30∶70)为流动相,327 nm为检测波长,测定并比较杜仲叶、皮中绿原酸的量。结果 (1)重庆市6区县杜仲叶绿原酸量差异非常显著(P<0.01),平均质量分数为(8.95±0.499) mg/g,其中,南川、城口两地杜仲叶绿原酸的量极显著高于万州、荣昌、武隆、长寿产(P<0.01),武隆与长寿间差异不显著(P>0.01);(2)重庆市不同产地同树龄同树株杜仲叶绿原酸的量极显著高于杜仲皮,叶绿原酸的量高达(10.150±0.260) mg/g;(3)杜仲叶绿原酸的量与树龄呈负相关。结论 杜仲叶绿原酸量因产地、树龄差异极大,杜仲叶可代替杜仲皮入药,其经济效益显著,杜仲叶值得开发利用。
    104  不同产地板蓝根药材中水杨酸量的比较
    施 峰,安益强,贾晓斌,贾东升,陈 彦
    2009, 40(增刊):271-27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706) [HTML](0) [PDF 0.00 Byte](122)
    摘要:
    目的 建立板蓝根抗内毒素有效成分水杨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测定不同产地板蓝根药材中水杨酸的量。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Zorbax SB-C18(250 mm×4.5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22∶78);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7 nm;柱温为30 ℃。结果 水杨酸在0.081 2~0.975 4 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8 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1%,RSD为2.30%(n=9)。结论 本方法简便,重现性好,为评价板蓝根药材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不同产地的板蓝根药材水杨酸的量差别较大。
    105  人工栽培川贝母鳞茎采收分级研究
    郑 军,叶 萌,赵孙才,代 勇,向 丽
    2009, 40(增刊):273-27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997) [HTML](0) [PDF 0.00 Byte](118)
    摘要:
    目的 以1~3年生人工栽培川贝母鳞茎的高、直径和单粒质量为指标进行分级,并制定采收分级标准,为后期鳞茎繁殖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做指导。方法 在中国四川省康定恩威中藏药材川贝母人工栽培地川贝母采收期采用分层随机取样,调查1~3年生样方内其鳞茎的外观形态,用快速聚类法进行分类,并结合生产进行分级。结果 1年生川贝母鳞茎呈近球形,平均高为0.318 cm,直径0.303 cm,单粒质量0.029 g,分为3级;2年生鳞茎呈类圆锥形,平均高为0.59 cm,直径0.46 cm,单粒质量0.12 g,分为4级;3年生鳞茎呈类长圆锥形,平均高为0.78 cm,直径0.57 cm,单粒质量0.23 g,分为4级。结论 川贝母种子在播种后第2、3年继续萌发,导致个体数量增加;作为种源,分级指标以鳞茎单粒质量为宜。
    106  不同产地牛蒡种子发芽实验及萌发初期牛蒡苷与苷元的积累动态研究
    许 亮,窦德强,康廷国,康 凯,刘杨楠
    2009, 40(增刊):277-27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777) [HTML](0) [PDF 0.00 Byte](117)
    摘要:
    目的 研究49个不同产地的牛蒡种质资源的千粒质量、发芽势、发芽率及萌发初期的牛蒡苷与苷元的积累动态。方法 在培养箱中进行种子发芽实验。HPLC法测定萌发种芽中牛蒡苷与苷元的量,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线性梯度洗脱:0 min,水55%;10 min,水 46%;20 min,水30%);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 成熟饱满的牛蒡种子千粒质量、发芽势、发芽率高,萌发初期的牛蒡苷的量下降,牛蒡苷元的量升高。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方法为牛蒡子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107  HPLC法测定不同品种苦荞麦中的手性肌醇
    彭镰心,勾秋芬,邹 亮,赵 钢
    2009, 40(增刊):279-28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982) [HTML](0) [PDF 0.00 Byte](130)
    摘要:
    目的 建立苦荞麦中手性肌醇的定量测定方法,并比较不同品种苦荞麦中手性肌醇的量。方法 NH2柱(250 mm×4.6 mm,5 μm),柱温30 ℃。流动相70%乙腈,体积流量1.0 mL/min。结果 手性肌醇在1.340~8.040 μg,峰面积与进样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A=65 017 C-6 019,r=0.999 5(n=6),平均回收率为96.74%。不同品种的苦荞麦中手性肌醇量差异较大,其中量最高的为“威93-8”。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苦荞麦的质量控制。
    108  HPLC法测定雪地茶中松萝酸
    赵 颖,宋 丹,钟国跃,张 彤,陶建生
    2009, 40(增刊):281-28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52) [HTML](0) [PDF 0.00 Byte](122)
    摘要:
    目的 测定雪地茶中松萝酸的量,为雪地茶的质量标准建立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Sepax Sapphir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甲醇-(50 mmol磷酸二氢钾-三乙胺缓冲液500∶1)(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5 nm。结果 测定了5批雪地茶中松萝酸的量,质量分数0.74%~0.91%。松萝酸在3.23~103.20 μg/mL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3个质量浓度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98%、96.37%和100.30%;RSD分别为1.9%、1.1%、1.1%。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可用于雪地茶的质量评价。
    109  RP-HPLC法测定枳壳药材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
    董 玄,高文远,李凤阁,高 颖,杨欣莹
    2009, 40(增刊):283-28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954) [HTML](0) [PDF 0.00 Byte](130)
    摘要:
    目的 建立用RP-HPLC对枳壳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同时定量的方法,并对不同产地枳壳药材进行考察。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Sunfire columns C18(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9∶81);检测波长283 nm;柱温为30 ℃;进样量为10 μL。同时测定了枳壳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量。结果 柚皮苷在0.147~2.944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橙皮苷在0.050~1.006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新橙皮苷在0.065~1.309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柚皮苷为103.31%,RSD为1.45%;橙皮苷为103.13%,RSD为1.96%;新橙皮苷为97.42%,RSD为2.49%。结论 本方法测定了3个不同产地、不同批号枳壳样品中3种化学成分的量,该方法分离度好,快速,简便,重现性好。
    110  不同产地款冬花中款冬酮的测定
    张志伟,马致洁,董红红,李震宇,周玉枝,秦雪梅
    2009, 40(增刊):284-28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751) [HTML](0) [PDF 0.00 Byte](127)
    摘要:
    目的 建立款冬花中款冬酮的RP-HPLC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RP-HPLC法测定款冬花中款冬酮的量,色谱柱:Dikma Technologies C18(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77∶23),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25 ℃,检测波长:219 nm。结果 款冬酮在0.15~6 μg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3E+06 X-9 588.3, r=0.999 8(n=2),平均回收率(n=3)为99.78%,RSD为2.08%。结论 款冬酮的RP-HPLC定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款冬花药材中款冬酮的定量测定。
    111  鹿花盘中胆固醇的HPLC测定
    王 芳,赵余庆
    2009, 40(增刊):286-28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01) [HTML](0) [PDF 0.00 Byte](107)
    摘要: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鹿花盘中胆固醇的量,建立鹿花盘品质的质量评价标准和方法。方法以Kromasil-C18柱(250 mm×4.6 mm,5 μm)为固定相,甲醇-水(93∶7)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5 nm。结果 胆固醇质量在0.4~12 μg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RSD=1.2%,n=6)。结论 此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鹿花盘品质的质量评价。
    112  野西瓜水溶性生物碱的测定
    李海娇,于 蕾,刘光达,庞琳琳,杨海帆
    2009, 40(增刊):288-28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684) [HTML](0) [PDF 0.00 Byte](126)
    摘要:
    目的 建立雷氏盐剩余比色法测定野西瓜中水溶性生物碱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雷氏盐剩余比色法,以盐酸水苏碱为对照品,在520 nm处定量测定。结果 盐酸水苏碱在0.060 16~0.300 8 mg/mL线性关系良好,计算得回归方程Y=0.621 7 X+0.010 8,r=0.998 6(n=5);平均回收率为99.46%,RSD=1.83%。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适于野西瓜中水溶性生物碱的测定。
    113  葫芦茶根和叶中化学成分定量分析
    史丽颖,于大永,冯宝民,唐 玲,王永奇
    2009, 40(增刊):289-29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增刊.[sequence]
    [摘要](788) [HTML](0) [PDF 0.00 Byte](114)
    摘要:
    目的 测定葫芦茶根和叶中总皂苷、总多酚及总黄酮的量。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以齐墩果酸、没食子酸、芦丁对照品为对照,建立葫芦茶中总皂苷、总多酚及总黄酮的分析方法。结果 葫芦茶叶的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的量最高,50%丙酮-水提取物中总多酚的量最高。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稳定性好、重现性好。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