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40卷第9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中国海洋药物》杂志2010年征订启事
    2009, 40(9):附3-附3.
    [摘要](433) [HTML](0) [PDF 73.77 K](859)
    摘要:
    《中国海洋药物》杂志是由中国科协主管 、 中国药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科技核心期刊 。自1982 年创刊以来,一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并被国外主要检索期刊“美国化学文摘( CA) 、 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文摘( ASFA) ”等收录
    2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年征订启事
    2009, 40(9):附3-附3.
    [摘要](446) [HTML](0) [PDF 73.77 K](776)
    摘要: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系中国科协主管、 中国药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医院药学专业性学术核心期刊,主要面向全国医院药学工作者、 医务人员和广大药学工作者,介绍国内外医院药学创新性成果、 药学先进技术、 临床合理用药、 中西药制剂、 药剂科的科学管理与改革、 药学基础知识及理论等
    3  “庆祝《中草药》杂志创刊40周年和《中草药》英文版创刊暨第七届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信息交流会”正式通知
    2009, 40(9):附4-附4.
    [摘要](480) [HTML](0) [PDF 134.27 K](925)
    摘要:
    由天津中草药杂志社主办的“庆祝《中草药》杂志创刊 40 周年和《中草药》英文版创刊暨第七届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信息交流会”定于 2009 年 10 月 22 日在天津市召开, 现将有关会议事宜通知如下。
    4  基于成分敲除/敲入的中药药效组分辨识与质量控制模式的商建
    肖小河 鄢丹 袁海龙 王伽伯 金城
    2009, 40(9):1345-1348,1488.
    [摘要](761) [HTML](0) [PDF 393.25 K](1783)
    摘要:
    中药药效物质辨识与中药质量控制一直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为了探寻中药药效物质与质量控制标准研究的重大突破,在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分析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基于成分敲除/敲入的中药药效物质辨识与质量控制模式"的研究设想,以期为又快又准地辨识中药药效关键组分,实现中药质量标准"关联药效,量而又准,可控可评"的愿景,提供具有原创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体系。
    5  通光藤中一个新C21甾体成分
    李建绪 李华 陈娜 张莉 陈燕 高美华
    2009, 40(9):1349-1352.
    [摘要](779) [HTML](0) [PDF 271.95 K](1066)
    摘要:
    目的研究通光藤Marsdenia tenacissim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及ODS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通光藤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4个C21甾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α,12β-二-O-2-甲基丁酰基-通光藤苷元B(Ⅰ)、11α-O-2-甲基丁酰基-12β-O-乙酰基-通光藤苷元B(Ⅱ)、通光藤苷H(Ⅲ)和marsdenosideA(Ⅳ)。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通光藤苷O(tenacis-sosideO)。
    6  毛脉酸模的化学成分研究(Ⅳ)
    王振月 陈金铭 王谦博 康毅华 刘颖新
    2009, 40(9):1352-1355.
    [摘要](735) [HTML](0) [PDF 247.94 K](915)
    摘要:
    目的研究毛脉酸模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毛脉酸模乙醇提取物的6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出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酸模素(Ⅰ)、大黄素(Ⅱ)、6-羟基芦荟大黄素(Ⅲ)、6'-乙酰基-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Ⅳ)、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Ⅴ)、白藜芦醇(Ⅵ)、9,9'-双蒽酮-2,2'-二甲基-5,5'-二(β-D-吡喃葡萄糖)-9,9',10,10'-四氢-4,4'-二羟基-10,10'-二羰基(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Ⅷ)、白藜芦醇-3-O-β-D-葡萄糖苷(Ⅸ)、芦丁(Ⅹ)。结论化合物Ⅶ经文献检索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酸模苷A(rumosideA)。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酸模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Ⅷ、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7  细皱香薷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刘莹 李喜凤 刘艾林 李志宏 杜冠华 秦海林
    2009, 40(9):1356-1359.
    [摘要](810) [HTML](0) [PDF 286.38 K](1033)
    摘要:
    目的研究细皱香薷Elsholtzia rugulos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鉴定结构分别为洋芹素-7-O-β-D-葡萄糖苷(Ⅰ)、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Ⅱ)、刺槐素-7-O-β-D-葡萄糖苷(Ⅲ)、木犀草素-7-O-(6″-乙酰基)-β-D-葡萄糖苷(Ⅳ)、苯甲醇-β-D-葡萄糖苷(Ⅴ)、prunasin(Ⅵ)、β-谷甾醇(Ⅶ)、桦木酸(Ⅷ)、2α-羟基乌苏酸(Ⅸ)、2α-羟基齐墩果酸(Ⅹ)、洋芹素(Ⅺ)和木犀草素(ⅩⅡ)。结论化合物Ⅰ、Ⅲ、Ⅳ、Ⅸ和Ⅹ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8  山核桃外果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刘元慧 成则丰 乔文涛 袁珂
    2009, 40(9):1359-1362.
    [摘要](1058) [HTML](0) [PDF 361.58 K](1154)
    摘要:
    目的研究山核桃Juglans mandshurica外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Diaion HP-20、SephadexLH-20、MCICHP-20及硅胶等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球松素(Ⅰ)、槲皮素(Ⅱ)、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Ⅲ)、大黄酚(Ⅳ)、没食子酸(Ⅴ)、对羟基肉桂酸甲酯(Ⅵ)、香草醛(Ⅶ)、咖啡酸(Ⅷ)、对羟基肉桂酸(Ⅸ)、β-谷甾醇(Ⅹ)、胡萝卜苷(Ⅺ)、5-羟基-1,4-萘醌(ⅩⅡ)。结论化合物Ⅰ、Ⅳ、Ⅵ~Ⅸ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9  大鼠灌胃灯盏花素后血浆、胆汁、尿液以及粪便中代谢产物的鉴定
    夏宏军 朱珊 梁键谋 陈丽霞 邸欣 邱峰
    2009, 40(9):1362-1366.
    [摘要](1087) [HTML](0) [PDF 516.03 K](1103)
    摘要:
    目的对大鼠灌胃灯盏花素后收集的血浆、胆汁、尿液以及粪便中存在的灯盏乙素的代谢产物进行鉴定。方法通过使用HPLC结合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对比分析给药组大鼠和空白组大鼠的血浆、胆汁、尿液以及粪便样品,并且在相同的液相色谱条件下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和紫外吸收特征进行对照来鉴定主要代谢产物。结果从大鼠ig20、200mg/kg灯盏花素的血浆中鉴定了代谢产物野黄芩素-6-O-β-D-葡萄糖醛酸苷(scutellarein-6-O-β-D-glucuronide,M5);从大鼠ig20、200mg/kg灯盏花素的胆汁中鉴定了代谢产物野黄芩素-6,7-O-β-D-二葡萄糖醛酸苷(scutellarein-6,7-di-O-β-D-glucuronide,M1)、6-O-甲基-灯盏乙素(6-O-methyl-scutellarin,M3)、野黄芩素-6-O-β-D-葡萄糖醛酸苷(scutellarein-6-O-β-D-glucuronide,M5)和灯盏乙素(黄芩素苷,scutellarin,M7),从大鼠ig20mg/kg灯盏花素的尿液中鉴定了代谢产物野黄芩素-6,7-O-β-D-二葡萄糖醛酸苷(scutellarein-6,7-di-O-β-D-glucuronide,M1),从大鼠ig200mg/kg灯盏花素的尿液中鉴定了代谢产物野黄芩素-6,7-O-β-D-二葡萄糖醛酸苷(scutellarein-6,7-di-O-β-D-glucuronide,M1)、野黄芩素(scutellarein,M2)和灯盏乙素(scutellarin,M7);从大鼠ig200mg/kg灯盏花素的粪便中鉴定了代谢产物野黄芩素(scutellarein,M2)。结论灯盏乙素在大鼠体内发生了广泛的代谢,并且主要以其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灯盏乙素在大鼠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主要通过尿液和胆汁排泄。
    10  毛重楼的化学成分研究
    黄贤校 高文远 谷克仁 马超一
    2009, 40(9):1366-1369.
    [摘要](496) [HTML](0) [PDF 212.56 K](1121)
    摘要:
    目的研究毛重楼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提取,利用正相硅胶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反相制备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醋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豆甾醇(Ⅱ)、邻苯二酸二正丁基酯(Ⅲ)、β-蜕皮激素(Ⅳ)、偏诺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Ⅴ)、薯蓣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Ⅵ)、偏诺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Ⅶ)、薯蓣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Ⅷ)、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Ⅸ)、槲皮素(Ⅹ)和山柰酚(Ⅺ)。结论化合物Ⅰ~Ⅺ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Ⅲ、Ⅹ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1  骆驼蹄瓣茎中三萜类成分研究
    冯育林 吴蓓 何明珍 张小娟 徐丽珍 杨世林
    2009, 40(9):1369-1372.
    [摘要](504) [HTML](0) [PDF 260.66 K](901)
    摘要:
    目的研究骆驼蹄瓣Zygophyllum fabago茎中的三萜类成分,并进行体外抗肿瘤和NO产生抑制活性筛选。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通过MTT法,对所得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筛选。利用微板紫外比色法,体外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LPS)和γ-干扰素(IFN-γ)诱导的RAW264.7大鼠巨噬细胞NO产生抑制活性。结果分离得到7个三萜类成分,分别为奎洛维酸(Ⅰ)、3-O-(β-D-quinovopyranosyl)-pyrocincholate(Ⅱ)、3-O-(β-D-quinovopyranosyl)-cincholicacid(Ⅲ)、奎洛维酸-3-O-β-D-鸡纳糖苷(Ⅳ)、nahagenin(Ⅴ)、奎洛维酸-3-O-β-D-葡萄糖苷(Ⅵ)、3-O-(β-D-2-O-磺酸基鸡纳糖)-28-O-(β-D-葡萄糖奎洛维酸酯)(Ⅶ)。结论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蒺藜科植物中得到,化合物Ⅲ和Ⅴ为首次从驼蹄瓣属中得到,化合物Ⅱ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化合物Ⅱ和Ⅴ具有一定的NO产生抑制作用。
    12  草龙化学成分的研究
    卢汝梅 周媛媛 韦建华
    2009, 40(9):1372-1374.
    [摘要](778) [HTML](0) [PDF 299.25 K](1016)
    摘要:
    目的研究草龙Ludwigia hyssopi 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草龙的醇提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Ⅰ)、异香草醛(Ⅱ)、β-谷甾醇(Ⅲ)、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Ⅳ)、齐墩果酸(Ⅴ)、没食子酸(Ⅵ)、2,4,6-三羟基苯甲酸(Ⅶ)、没食子酸乙酯(Ⅷ)、熊果酸(Ⅸ)。结论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3  细梗胡枝子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夏新中 周思祥 屠鹏飞
    2009, 40(9):1374-1376.
    [摘要](642) [HTML](0) [PDF 152.11 K](992)
    摘要:
    目的研究细梗胡枝子Lespedeza virg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醋酸乙酯部分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甲醚(Ⅰ)、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Ⅱ)、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Ⅲ)、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Ⅳ)、槲皮素(Ⅴ)、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Ⅶ)、山柰酚(Ⅷ)、正三十烷醇(Ⅸ)、正三十四烷酸(Ⅹ)。结论化合物Ⅰ、Ⅱ、Ⅸ、Ⅹ为首次从胡枝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14  金叶子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宋丽华 杨胜祥 李跃中 姜坤
    2009, 40(9):1377-1380.
    [摘要](496) [HTML](0) [PDF 226.07 K](871)
    摘要:
    目的研究金叶子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色谱(正相硅胶、RP-18、大孔吸附树脂和SephadexLH-20)、制备HPLC和光谱方法分离鉴定化学成分。结果从金叶子的叶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3β,23-trihydroxyurs-5,12-dien-28-oicacid(Ⅰ)、2α,3β,23-trihydroxyurs-12-en-28-oicacid(Ⅱ)、1-O-(β-D-glucopyr-anosyl)-(2S,3S,4R,8Z)-2-[(2'R)-2'-hydroxydocos anoilamino]-8(Z)-octadecene-1,3,4-triol(Ⅲ)、槲皮素-3-O-β-半乳吡喃糖苷(Ⅳ)、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槲皮素-3-O-α-阿拉伯呋喃糖苷(Ⅵ)、山柰酚-3-α-鼠李吡喃糖苷(Ⅶ)、金叶子毒素-Ⅶ(craibiotoxinⅦ,Ⅷ)、金叶子毒素-Ⅷ(Ⅸ)、proanthocyanidinA-2(Ⅹ)。结论化合物Ⅲ和Ⅴ为首次从该植物叶中获得。
    15  块菌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和单糖组成分析
    刘娟 屈效源
    2009, 40(9):1380-1381.
    [摘要](430) [HTML](0) [PDF 160.78 K](1064)
    摘要:
    目的测定从块菌菌丝体中分离得到的均一多糖KJB-1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并分析其单糖组成。方法块菌菌丝体通过水提醇沉,再以Sevage法去除蛋白质,得到粗多糖KJB。经Sepharose CL6B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均一多糖KJB-1。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KJB-1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三氟乙酸完全酸水解后进行糖醇衍生化,之后运用气相色谱法,与标准品对照后分析其单糖组成。结果KJB-1在高效液相下呈单一对称峰,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106,单糖组成分析该多糖是由单一组分葡萄糖组成。结论KJB-1为分子质量大于2×106的葡聚糖。
    16  椒目超临界提取物中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赵红 宋爱华 赵余庆
    2009, 40(9):1382-1383.
    [摘要](651) [HTML](0) [PDF 107.29 K](1032)
    摘要:
    椒目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花椒 Zanthoxylombungeanum Maxim.的干燥成熟种子, 是花椒的副产物,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在《本草纲目》中最早有记载 。该药味苦 、辛, 性寒, 有小毒, 具有利水、 平喘之功, 主治水肿胀满 、痰饮喘逆等症 [1,2]
    17  水飞蓟宾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胡霓霓 谭群友 魏农农 杨帆 张景勍
    2009, 40(9):1384-1387.
    [摘要](717) [HTML](0) [PDF 373.64 K](1187)
    摘要:
    目的制备水飞蓟宾纳米粒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乳化-蒸发-固化法制备水飞蓟宾纳米粒,以包封率、多分散指数、载药量等为评价指标优化制备工艺。考察体外释药规律,考察3~5℃、15~25℃、37℃(相对湿度为75%)条件下纳米粒的稳定性。结果以硬脂酸和表面活性剂为载体材料,优化工艺制备的水飞蓟宾纳米粒包封率为96.88%,多分散指数为0.168,载药量为7.55%。差示量热分析确证形成了纳米粒,水飞蓟宾以无定形态分散在纳米粒内。纳米粒体外释放缓慢,可用Higuchi方程拟合。纳米粒静置观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采用乳化-蒸发-固化法可制备得到水飞蓟宾纳米粒,工艺简便,粒径和分散度小,包封率和载药量高,体外释药缓慢,稳定性好。
    18  白芍总苷缓释滴丸的制备研究
    李宁 冯兆佳 叶秀金 高崇凯
    2009, 40(9):1388-1392.
    [摘要](1208) [HTML](0) [PDF 456.93 K](997)
    摘要:
    目的通过优化设计,研究白芍总苷缓释滴丸的处方和制备方法。方法以滴丸的硬度、圆整度和黏连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影响滴丸成型的因素。以12h的累积释放度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试验确定渗透性丙烯酸树脂缓控释包衣的最佳工艺和包衣组成。结果白芍总苷缓释包衣滴丸和体外释放符合缓释设计的要求,体外12h间隔的释放度符合一级动力学缓释特征。结论以渗透性丙烯酸树脂包衣的白芍总苷缓释滴丸制备工艺简便,具有良好的缓释特征。
    19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钩吻中钩吻素己和1-甲氧基钩吻碱
    沈洁 苏燕评 许盈 刘浩 刘铭 俞昌喜
    2009, 40(9):1392-1395.
    [摘要](788) [HTML](0) [PDF 341.46 K](1066)
    摘要:
    目的建立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钩吻素己和1-甲氧基钩吻碱的方法。方法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分离纯化钩吻生物碱单体,以氯仿-甲醇-0.1mol/LHCl(4:4:2)为溶剂体系;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所提产物的质量分数;核磁共振谱、质谱分析确证单体的化学结构。结果从300mg钩吻总碱中经过一次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获得19.4mg钩吻素己和21.2mg1-甲氧基钩吻碱,质量分数分别为95.4%、98.6%;经过电喷雾质谱及核磁共振的结构鉴定分析,证实分离得到的两种生物碱分别是钩吻素己和1-甲氧基钩吻碱。结论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可高效分离纯化钩吻素己和1-甲氧基钩吻碱,为钩吻生物碱的研发提供了制备技术。
    20  丹参酮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初步研究
    杨小军 魏希颖 徐慧娴
    2009, 40(9):1395-1398.
    [摘要](847) [HTML](0) [PDF 293.80 K](932)
    摘要:
    目的筛选丹参酮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处方,考察其稳定性。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乳化程度观察,乳化完全时间、乳滴粒径大小测定以及伪三相图绘制,确定丹参酮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最佳处方,HPLC法测定处方中药物的量,光照、高温、低温条件下考察其稳定性。结果丹参酮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最佳处方中的油相为油酸乙酯,乳化剂为TX10和聚山梨酯80,助乳化剂为异丙醇,四者比例为60:84:21:35。结论所得到的丹参酮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处方在避光和常温下性质稳定。
    21  复方甘草酸苷片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田莉 高晓黎 云奇 孔金金 麦合苏木·艾克木
    2009, 40(9):1399-1402.
    [摘要](530) [HTML](0) [PDF 368.96 K](1282)
    摘要:
    目的建立测定家兔体内甘草酸和甘草次酸血药浓度的HPLC法,进行家兔体内复方甘草酸苷片的药动学研究和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采用双周期自身交叉给药方案,12只新西兰家兔按300mg/kg剂量ig给药,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经3p97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单剂量ig复方甘草酸苷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1)甘草酸的MRT为(44.29±22.89)、(50.31±35.09)h,t1/2为(28.34±17.89)、(33.22±25.96)h,tmax为(10.9±5.8)、(7.3±3.9)h,Cmax分别为(1.81±0.69)、(1.84±0.54)mg/L,AUC0~t为(37.37±9.76)、(39.11±9.88)mg.h/L,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5±29.0)%;(2)甘草次酸的MRT为(37.93±32.97)、(31.42±21.81)h,t1/2为(18.22±23.67)、(16.50±16.60)h,tmax为(18.10±6.20)、(12.20±5.00)h,Cmax分别为(0.54±0.25)、(0.50±0.16)mg/L,AUC0~t为(9.15±3.88)、(8.69±2.30)mg.h/L,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0.4±46.3)%。结论建立的HPLC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复方甘草酸苷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家兔体内生物等效。
    22  银杏叶总黄酮及其水解物静脉注射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冯小龙 王伟 张兰桐
    2009, 40(9):1402-1405.
    [摘要](488) [HTML](0) [PDF 481.86 K](1004)
    摘要: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及其水解物大鼠尾iv给药后的药动学差异,同时研究内酯类成分对黄酮类成分药动学的影响。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用3p97软件进行药动学参数的计算。结果槲皮素药动学符合二房室模型,山柰素和异鼠李素的药动学符合非房室模型。银杏水解物中槲皮素的t1/2比银杏叶提取物中槲皮素的t1/2短,与水解物相比提取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低,水解物中异鼠李素的相对生物利用度高。结论银杏黄酮糖苷在大鼠体内转化为黄酮苷元的量较少,苷元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较高;内酯对黄酮的代谢无明显影响。
    23  加压提取红三叶草总异黄酮的研究
    杨薇薇 张永忠 李成刚 张丽丽
    2009, 40(9):1406-1407.
    [摘要](526) [HTML](0) [PDF 167.21 K](1146)
    摘要:
    目的考察加压技术提取红三叶草总异黄酮的试验条件。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以异黄酮得率为指标,优选红三叶草异黄酮的加压提取工艺参数。结果当压力为0.8MPa,乙醇体积分数为50%,液固比为15mL/g,保压时间为5min时,红三叶草总异黄酮得率和质量分数分别达57.0mg/g和8.85%。结论与醇提法相比,加压提取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新方法,这一方法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中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4  舒胸滴丸的体外溶出度研究
    罗晓健 李毅 刘勇
    2009, 40(9):1408-1411.
    [摘要](451) [HTML](0) [PDF 418.30 K](853)
    摘要:
    目的探讨舒胸滴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阿魏酸体外溶出度。方法用HPLC法测定了舒胸滴丸在纯水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阿魏酸的溶出度,分别用单指数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多项式分布模型、威布尔分布函数和Higuich方程进行溶出动力学模拟,并采用相似因子(f2)法统计分析释放曲线。结果舒胸滴丸溶出过程以多项式分布模型拟合最佳。羟基红花黄色素A与阿魏酸释放度的f2值为99.95。结论舒胸滴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阿魏酸在体外溶出动力学符合多项式分布模型,能够从滴丸中同步释放。
    25  姜黄中脱甲氧基姜黄素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姜黄素稳定性的影响
    韩刚 董月 原海忠 翟冠玉 范颖
    2009, 40(9):1411-1413.
    [摘要](593) [HTML](0) [PDF 165.26 K](1072)
    摘要:
    目的研究姜黄中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姜黄素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pH10的缓冲溶液为反应介质,将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定量加入到姜黄素对照品溶液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姜黄素质量浓度的变化,采用动力学方法建立姜黄素降解速率方程。结果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均对姜黄素产生稳定作用,且呈量效关系。结论姜黄中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为姜黄素天然稳定剂,以姜黄乙醇提取物制备姜黄素制剂,可提高制剂中姜黄素的稳定性。
    26  黄姜总皂苷不同提取物的FTIR谱图特征分析
    张黎明 王亮亮 高文远
    2009, 40(9):1413-1416.
    [摘要](473) [HTML](0) [PDF 366.67 K](972)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工艺所得黄姜总皂苷提取物的差异。方法利用分光光度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对不同工艺的提取物进行成分对比和图谱分析。结果不同提取方法(乙醇回流法、水煎回流法、超声波辅助乙醇法),不同精制方法(D-101大孔吸附树脂法、ZTC澄清剂法、正丁醇萃取法),不同乙醇体积分数(30%、50%、70%、90%)的提取物中薯蓣皂苷元的量不同。FTIR法分析其所含成分种类和量各不相同,在红外谱图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D-101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50%乙醇洗脱效果最好。
    27  HPLC法测定降酶片中白藜芦醇和虎杖苷
    刘德茂 史德胜
    2009, 40(9):1416-1417.
    [摘要](452) [HTML](0) [PDF 213.23 K](920)
    摘要:
    降酶片由虎杖、 白花舌蛇草等中药组成。虎杖为蓼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虎杖始载于 《名医别录》, 列为中品, 具有祛风利湿、散瘀定痛、 止咳化痰等功效 ; 用于关节痹痛, 湿热黄疸, 经闭, 徵瘕, 水火烫伤, 跌扑损伤, 痈肿疮毒, 咳嗽痰多。
    28  川陈皮素对乳腺癌细胞的化疗增敏作用
    曹鹏 王东明 顾振华
    2009, 40(9):1418-1422.
    [摘要](614) [HTML](0) [PDF 704.77 K](1007)
    摘要:
    目的探讨川陈皮素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体外化疗增敏作用。方法以MDA-MB-231细胞为研究对象,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DNALadder、核小体双抗体ELISA和流式细胞仪测定MDA-MB-231细胞凋亡情况,凝胶阻滞实验(EMSA)和ELISA检测川陈皮素对核转录因子(NF-κB)的转录激活的影响。结果20μmol/L川陈皮素分别与1nmol/L紫杉醇或50ng/mL阿霉素联合使用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为75.1%和82.6%,单独使用1nmol/L紫杉醇或50ng/mL阿霉素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为40%和45%;核小体双抗体夹心酶免疫法和DNA凝胶电泳实验表明川陈皮素与紫杉醇或阿霉素联合用药可明显促进MDA-MB-231细胞的凋亡,EMSA和ELISA实验表明川陈皮素与紫杉醇或阿霉素联合用药可明显抑制NF-κB的转录活性。结论川陈皮素可以促进临床化疗药物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转录作用。
    29  马钱子碱聚乳酸纳米粒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赵继会 刘召林 孙占国 许洁 于燕燕 冯年平
    2009, 40(9):1422-1425.
    [摘要](790) [HTML](0) [PDF 346.05 K](1017)
    摘要:
    目的研究马钱子碱聚乳酸纳米粒(Bru-PLA-NPs)iv注射给药后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建立HPLC法测定家兔血浆中马钱子碱浓度。色谱柱为Kromasil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3:77),水中含庚烷磺酸钠1.01g/L,磷酸二氢钾1.36g/L,加磷酸调节pH至2.8;体积流量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65nm;柱温为25℃。采用3p87软件计算马钱子碱药动学参数。结果单剂量ivBru-PLA-NPs(4mg/kg)后马钱子碱在兔体内的药动力学数据符合三室模型,单剂量静注马钱子碱溶液(4mg/kg)后符合二室模型;与马钱子碱溶液相比,Bru-PLA-NPs给药后,马钱子碱的消除半衰期(t1/2β)提高6.6倍;生物利用度提高8.7倍。结论与马钱子碱溶液相比,Bru-PLA-NPsiv给药后马钱子碱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
    30  藏药佐太对西红花苷-1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李向阳 冯伟力 朱俊博 尼玛才让 格日力
    2009, 40(9):1425-1428.
    [摘要](808) [HTML](0) [PDF 340.48 K](1283)
    摘要:
    目的探讨藏药佐太对西红花苷-1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对照组(连续ig生理盐水7d)和实验组(连续ig佐太混悬液7d或21d)大鼠按5mg/kg剂量im西红花苷-1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大鼠血浆中西红花苷-1的质量浓度,DAS2.0软件计算各组大鼠西红花苷-1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实验组大鼠分别按10mg/(kg.d)连续ig佐太7d和21d后,西红花苷-1的药动学特征发生明显变化,AUC、Cmax和MRT显著大于对照组,而CL和Vd显著小于对照组,并且随着佐太用药时间的延长,西红花苷-1的AUC增大。结论给予佐太后西红花苷-1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显著增多、消除显著减慢。
    31  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对大鼠小面积Ⅲ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赵庆春 文金辉 颜鸣 郭涛
    2009, 40(9):1428-1431.
    [摘要](452) [HTML](0) [PDF 390.88 K](933)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对大鼠小面积Ⅲ度烧伤创面的愈合作用。方法蒸气熏蒸方法制备大鼠小面积Ⅲ度烧伤模型,观察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同时测定烧伤后不同时间点创面皮肤羟脯氨酸(Hyp)水平及观察病理改变。结果伤后21d开始,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对大鼠创面开始呈现明显的促进愈合作用(P<0.05)。Hyp在烧伤后3d时最高,继之下降,14d之后又持续上升,直至35d未见下降。自21d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组的Hyp量明显高于基质组(P<0.05)。结论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能提高Hyp水平,促进胶原合成,促进小面积Ⅲ度烧伤大鼠创面愈合。
    32  广藿香醇对东莨菪碱致记忆障碍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黄晓舞 刘睿婷 吕秋军
    2009, 40(9):1431-1433.
    [摘要](889) [HTML](0) [PDF 228.43 K](997)
    摘要:
    目的研究广藿香醇对东莨菪碱所致获得性学习记忆障碍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广藿香醇(80、40、20mg/kg)连续预防给药10d,训练前15minip给予东莨菪碱(1.5mg/kg)。行为学测试完成后,脑匀浆检测乙酰胆碱脂酶(AchE),丁酰胆碱脂酶(BuchE)以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免疫组化检测脑M1受体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广藿香醇(80、40mg/kg)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增强,脑AchE活性显著下降,而Chat活性显著提高,脑内M1受体水平也显著提高。结论广藿香醇具有促进东莨菪碱小鼠学习记忆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脑内AchE活性,提高Chat活性和M1受体水平有关。
    33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提取物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
    石贤枝 曹树稳 余燕影
    2009, 40(9):1434-1438.
    [摘要](628) [HTML](0) [PDF 336.82 K](1140)
    摘要: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半枝莲3种常见配比(2:1、1:1、1:2)药对提取物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总黄酮的量,HPLC法分析提取物组成;采用还原能力、螯合能力、清除DPPH、.OH自由基能力及保护DNA免受.OH损伤能力等5种化学及生物学模型,研究并比较药对3种配比提取物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的差异。结果不同配比组方对药对提取浸膏总黄酮的量、组成、清除DPPH能力、清除.OH能力及螯合Fe2+离子能力均有较大影响。而还原能力及保护DNA免受.OH损失作用与药对中各单药材所占比重相关性不大。结论药对提取浸膏提取率、总黄酮的量、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均受配比的影响,其中1:2配比药对的活性较强。
    34  炙甘草汤对气血两虚心律失常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陈兰英 罗雄 胡瑞刚 龚琴 罗颖颖 胡宏辉 陈奇
    2009, 40(9):1438-1440.
    [摘要](579) [HTML](0) [PDF 229.16 K](1084)
    摘要: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对气血两虚心律失常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在放血和环磷酰胺并用致使大鼠气血两虚的基础上,用乌头碱诱导大鼠气血两虚心律失常模型,观察炙甘草汤对气血两虚型心律失常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炙甘草汤能够明显改善气血两虚心律失常大鼠的左心室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DBP)以及平均动脉压(MB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论炙甘草汤可能是通过改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起到改善气血两虚心律失常的作用。
    35  曼宋酮E对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王一 张玎 连小云 苗玉迪 王晖 黄世亮
    2009, 40(9):1440-1442.
    [摘要](580) [HTML](0) [PDF 436.17 K](857)
    摘要:
    目的观察曼宋酮E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诱导凋亡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台盼蓝拒染实验检测曼宋酮E对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测定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及PARP的活性及Bcl-2、Bax和Bcl-XL的表达。结果曼宋酮E抑制K562细胞增殖呈时间和浓度相关性;12.5μg/mL的曼宋酮E处理K562细胞0、12、24、48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1±0.8)%、(3.2±1.6)%、(15.3±8.9)%、(25.1±11.4)%;在曼宋酮E诱导K562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和caspase-8以及PARP出现活化断裂,casepase-9表达无明显变化;Bcl-2家族蛋白Bcl-2、Bax和Bcl-L表达无显著改变。结论曼宋酮E可抑制诱导K562细胞增殖,并通过caspase-8途径介导凋亡。
    36  金振口服液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实验研究
    萧伟 郑丽舒 尚强 刘涛 孙兰 王振中
    2009, 40(9):1442-1445.
    [摘要](1922) [HTML](0) [PDF 257.98 K](1290)
    摘要:
    目的观察金振口服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抗病毒实验,观察金振口服液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采用体内实验,以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观察小鼠生存时间、死亡率及肺组织病变程度。结果金振口服液体外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体内则能明显延长感染小鼠的生存时间,显著降低肺湿质量(P<0.05、0.01),减轻肺组织病变程度。结论金振口服液体内外均有一定的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
    37  凉血通腑汤灌肠治疗中小量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赵君颖 徐里 刘志华
    2009, 40(9):1446-1447.
    [摘要](1009) [HTML](0) [PDF 102.95 K](924)
    摘要:
    目的观察凉血通腑汤灌肠治疗中小量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出血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凉血通腑汤灌肠,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27%,明显优于对照组61.82%(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及颅内血肿减少程度,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论凉血通腑汤灌肠治疗中小量急性脑出血疗效明显,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38  茶多酚乳膏治疗重症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俐 隋丽华 韩国柱 李楠
    2009, 40(9):1448-1449.
    [摘要](1045) [HTML](0) [PDF 169.26 K](1075)
    摘要:
    目的探讨自制3%和6%茶多酚乳膏对重症痤疮的临床疗效,并与市售必麦森凝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重症痤疮180例,随机分为3%茶多酚乳膏组、6%茶多酚乳膏组和对照组(必麦森凝胶组)各60例,均每日早、晚各1次外用,疗程为1个月。各治疗组的观察结果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作χ2检验。结果(1)疗效:必麦森凝胶组痊愈23例(38.33%)、显效28例(46.6%)、有效4例(6.67%)、无效5例(8.33%),总显效率85%。3%茶多酚乳膏组:痊愈19例(31.67%)、显效6例(10.00%)、有效5例(8.33%)、无效30例(50.00%),总显效率为41.7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茶多酚乳膏组:痊愈42例(70.00%)、显效8例(13.33%)、有效8例(13.33%)、无效2例(3.33%),总显效率为83.33%,疗效与对照组相当(P>0.05);(2)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发生19例(31.67%)、3%和6%茶多酚乳膏组分别发生1例(1.67%)和2例(3.33%);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复发率:对照组复发11例(18.33%),3%和6%茶多酚乳膏组分别复发13例(21.6%)和12例(20.00%),各治疗组复发率均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6%茶多酚乳膏治疗重症痤疮疗效高、复发率低、副作用小,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39  葛藤提取物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
    李贵海 宋卫国 孙付军 陆永辉 王春芳
    2009, 40(9):1450-1452.
    [摘要](983) [HTML](0) [PDF 207.46 K](1012)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葛藤提取物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影响,阐述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Wistar大鼠,手术切除双侧卵巢3d后,按照体质量随机分组,给药组每天ig葛藤提取物200、100、50mg/kg,给药6个月后,测定大鼠股骨力学性能、骨钙磷量等指标。结果葛藤提取物明显提高大鼠骨组织抗外力性能,增加骨骼中钙的量,高、中剂量组作用相当,低剂量作用较差。病理诊断提示葛藤提取物不同程度改善骨质疏松模型骨组织病理性改变,增加骨小梁数目。结论通过多角度不同层次地考察葛藤提取物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的治疗作用,提示葛藤提取物对骨质疏松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40  黄酮苷元的三维构动关系研究Ⅰ:CaCO2细胞渗透性的预测
    徐适 陈雕 兰轲 蒋学华 王战国
    2009, 40(9):1452-1455.
    [摘要](535) [HTML](0) [PDF 414.93 K](1162)
    摘要:
    目的探索应用计算机虚似筛选技术进行中药与天然药物早期药动学研究的方法,阐明黄酮苷元的结构与其CaCO2细胞渗透性的关系。方法以Sybyl7.3软件包的CombiLibMaker模块构建基于黄酮(flavone)骨架的虚拟组合化学库,以Volsurf模块定性预测黄酮苷元的CaCO2细胞渗透性。结果构建的虚拟组合化学库中包含26244个黄酮苷元。黄酮苷元的CaCO2细胞渗透性与其取代基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羟基取代的增多不利于其透过CaCO2细胞,羟基的甲基化则可增加其透过CaCO2细胞的能力。结论研究结果与报道的试验数据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41  《中草药》杂志售过刊信息
    2009, 40(9):1455-1455.
    [摘要](469) [HTML](0) [PDF 75.98 K](771)
    摘要:
    《中草药》杂志编辑部尚存部分过刊合订本, 包括: 1974 -1975 年、1976 年、1979年、1988-1993 年( 80 元/ 年), 1996、1997 年( 110 元/ 年)、1998 年( 120 元/ 年) 、1999 年( 135 元/ 年)、2000 年( 180 元/年)、2001-2003 年( 200 元/ 年) 、2004年( 220 元/ 年)、2005 年( 260 元/年)、2006 年( 280 元/ 年) 、2007 年( 280 元/ 年) 、2008 年( 280 元/ 年)。
    42  不同施水处理对金荞麦形态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张益锋 何平 李桂强 刘云 张春平 胡世俊
    2009, 40(9):1456-1459.
    [摘要](444) [HTML](0) [PDF 377.14 K](1106)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施水处理下金荞麦的形态和生物量分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测定了不同施水处理下金荞麦形态指标、生物量积累及二者分配情况。结果金荞麦植株主茎长、主茎节间长、总叶数、新叶数、一级分枝数随施水量减少呈现递减趋势,而主茎直径的变化呈现出中度施水>高度施水>低度施水的趋势;金荞麦总生物量以及各构件生物量随着施水量减少呈现递减趋势。与对照相比,高施水量处理减少了金荞麦植株主茎和叶片的生物置配置,增加了植株其他构件生物量的分配;低施水量减少了金荞麦植株主茎、分枝茎和叶片的生物量配置,增加了根生物量配置。结论不同施水量显著影响金荞麦的生长、生长量积累及其分配;在金荞麦栽培管理过程中,应当适当增加施水量。
    43  枯草芽孢杆菌对凤仙花离体快繁的影响
    柴瑞娟 王玉良 怒尔巴依·阿不都沙勒克
    2009, 40(9):1459-1462.
    [摘要](770) [HTML](0) [PDF 471.89 K](913)
    摘要:
    目的研究生物因子(枯草芽孢杆菌)对凤仙花离体繁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枯草芽孢杆菌(0,5×104、5×105、5×106、5×107、5×108个/mL)处理凤仙花后,以其叶和茎为外植体,接种于MS+0.5mg/LNAA+0.5mg/L6-BA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结果无论是叶还是茎作外植体,经5×105个/mL浓度的菌液处理后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叶:95.3%,茎:13.3%),与对照差异极显著。经5×105个/mL浓度的菌液处理后的幼苗生长速度也最快,50d便达到了移栽要求。结论适当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处理有利于凤仙花的离体繁殖。
    44  黄独的茎尖培养和病毒检测
    尹明华 洪森荣
    2009, 40(9):1462-1466.
    [摘要](701) [HTML](0) [PDF 430.98 K](1131)
    摘要:
    目的以黄独为试材,研究不同因素对黄独茎尖培养的影响,以期找到适合黄独茎尖分化成苗的培养基和脱毒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茎尖培养,采用症状学法、指示植物法和RT-PCR法对茎尖脱毒植株进行病毒检测。结果黄独茎尖的最佳消毒方式是先用70%酒精消毒30s,再用0.1%HgCl2消毒12min;在37℃中热处理7d后再切离0.5mm茎尖效果较佳。茎尖再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是MS+KT2mg/L+NAA0.5mg/L;黄独茎尖再生芽的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mg/L;黄独脱毒苗最好的移栽基质为珍珠岩-蛭石(2:1);RT-PCR法是检测黄独马铃薯Y病毒(PVY)感染的主要方法,通过病毒学检测,其平均脱毒率为86.5%。结论首次建立了黄独茎尖脱毒培养的体系,为黄独脱毒苗的快速繁殖及工厂化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45  聚乙二醇对望江南种子萌发的影响
    何家庆 王兴 姚晴晴
    2009, 40(9):1466-1469.
    [摘要](1016) [HTML](0) [PDF 361.14 K](1229)
    摘要:
    目的以PEG6000溶液处理望江南种子,研究PEG对望江南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分别用5%和10%PGE6000处理望江南种子,对种子发芽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量进行测定。结果与同期对照相比,5%PEG6000浸种5h,提高SOD活性和POD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量,减少自由基积累,减轻浸种吸胀对膜系统的损伤。结论5%PEG浸种5h提高望江南种子的发芽率。
    46  枳实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黎阳 刘素香 张铁军 陈常青
    2009, 40(9):1469-1474.
    [摘要](804) [HTML](0) [PDF 552.95 K](1031)
    摘要:
    目的建立枳实药材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01%磷酸二氢钠水溶液梯度洗脱,测定了36批枳实药材的指纹图谱。应用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枳实药材进行分类,建立枳实药材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并应用主成分分析对共有模式进行研究。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得到两类枳实药材HPLC指纹图谱;根据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将36批药材分为2类,分别建立指纹图谱。结论应用本方法评价枳实药材的质量是可行的。
    47  不同光强对川贝母生长发育和总生物碱的影响
    黎开强 吴卫 郑有良 代勇 向丽 廖凯
    2009, 40(9):1475-1478.
    [摘要](593) [HTML](0) [PDF 350.90 K](1168)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处理对川贝母生长发育、生理指标和鳞茎产量及总生物碱量等的影响,为川贝母的合理栽培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用人工气候箱控制光强度,观察不同光照强度(3000、6000、9000和12000lx)下川贝母的生长发育变化,检测其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丙二醛和脯氨酸量,并测定鳞茎产量以及总生物碱的量。结果6000lx贝母生长发育较好,干物质积累较多,总生物碱量也较高。光照强度过高或过低,干物质量积累量均大幅度降低。不同光照强度下可溶性糖、丙二醛、脯氨酸量差异均不显著。结论6000lx的光照强度较适宜川贝母的生长。
    48  栽培黄芩中黄酮类成分的动态积累研究
    张媛 宋双红 王喆之
    2009, 40(9):1478-1480.
    [摘要](420) [HTML](0) [PDF 219.67 K](1031)
    摘要:
    目的对陕西商洛地区栽培黄芩根部黄酮类成分的积累进行了动态分析,从质量和产量兼顾的观点出发确定该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生长年限和同一生长年限不同采收时间栽培黄芩根部3种主要黄酮类成分(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量。结果不同生长年限及采收时期黄芩样品的产量及其有效成分的量均在第二年10月下旬达到最高。结论陕西商洛栽培黄芩的最佳采收时期应为栽培后第二年10月和11月。
    49  生长期巫山淫羊藿不同部位5种黄酮类成分的动态积累研究
    谢娟平 孙文基
    2009, 40(9):1480-1483.
    [摘要](726) [HTML](0) [PDF 295.73 K](933)
    摘要:
    目的研究生长期巫山淫羊藿根、茎、叶中5种黄酮类成分朝藿定C、双藿苷A、淫羊藿苷、淫羊藿属苷A和淫羊藿属苷C的量,揭示几种活性成分的动态积累规律。方法采用RP-HPLC方法,以美国WatersSunfireTM-C18为色谱柱(带预柱),检测波长270n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mL/min。结果在20min内分离测定了5种异戊烯基黄酮,得到了这5种异戊烯基黄酮在生长期巫山淫羊藿不同部位中的分布积累规律。发现巫山淫羊藿不同部位中双藿苷A的量分别为:根1.090%~3.661%,茎0.001%~0.033%,叶0.095%~0.217%;淫羊藿属苷A的量分别为:根0.177%~0.971%,茎0.010%~0.089%,叶0.089%~0.323%;朝藿定C的量分别为:根0.223%~0.748%,茎0.024%~0.147%,叶0.905%~2.228%;淫羊藿苷的量分别为:根0.009%~0.128%,茎0.003%~0.044%,叶0.258%~0.929%;淫羊藿属苷C的量分别为:根0.080%~1.857%,茎0.002%~0.022%,叶0.004%~0.058%。结论巫山淫羊藿叶中淫羊藿苷除4、5、7月份外,其余月份的量都低于0.5%,而朝藿定C的量平均在1.586%。巫山淫羊藿叶在其生长的任何月份都是朝藿定C的量远大于淫羊藿苷的量,积累高峰期有3个,朝藿定C是巫山淫羊藿叶中的主要成分。巫山淫羊藿根在其生长的任何月份都是双藿苷A的量远大于朝藿定C的量,质量分数平均在2.763%,双藿苷A为巫山淫羊藿根中的主要成分。
    50  野生与栽培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苷的测定
    陈有根 辛敏通 杨滨
    2009, 40(9):1484-1485.
    [摘要](939) [HTML](0) [PDF 187.61 K](1131)
    摘要: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比较野生与栽培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苷的质量分数差异,为评价不同来源的黄芪药材的质量差异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批野生与12批栽培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苷的量。色谱条件:ZORBAXSB-C18色谱柱(150mm×4.6mm,3.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mL/min;检测波长:220nm;柱温:250℃。结果毛蕊异黄酮苷的工作曲线为Y=14739X-5.89,r=0.9992,线性范围为0.010~0.015μg,加样回收率为104.7%,RSD=0.78%(n=6)。10批野生与12批栽培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苷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21mg/g和0.24mg/g。结论本方法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较好,可作为评价野生与栽培黄芪药材质量的方法之一。
    51  红凉伞中岩白菜素的积累动态研究
    陈随清 李君 陈颖 彭丽彬 张家鸿 米方田 张立德
    2009, 40(9):1486-1488,1348.
    [摘要](693) [HTML](0) [PDF 181.58 K](909)
    摘要:
    目的研究红凉伞中化学成分岩白菜素的积累动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凉伞中岩白菜素的量,色谱柱:HypersilODS(250mm×4.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75nm。回归方程为Y=1406.0X+7.21961,r=0.9999,线性范围:1.00~12.01μg,平均回收率为101.17%,RSD1.67%(n=5)。结果红凉伞中岩白菜素的量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不同部位岩白菜素的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根、叶、茎、侧枝、果丙、花、果壳、种子;一年生长期内在5月份红凉伞根、茎、叶中岩白菜素的量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不同生长年限红凉伞中岩白菜素的量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论红凉伞中岩白菜素的积累动态将为研究红凉伞生物特性的形成及红凉伞的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52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魏元锋 张宁 冯怡 林晓
    2009, 40(9):1489-1492.
    [摘要](1088) [HTML](0) [PDF 294.11 K](1246)
    摘要:
    运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进行探究是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一个热点。回顾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概念、理论依据及研究模式,综述近10年来其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并对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53  萸黄连寒热药性研究概况及其研究思路与方法
    蒋俊 高成林 贾晓斌 陈彦 蔡宝昌 吴皓
    2009, 40(9):1492-1495.
    [摘要](691) [HTML](0) [PDF 308.09 K](1498)
    摘要:
    萸黄连是"以热制寒"的经典药物,充分体现了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从寒热药性的本质入手,总结了寒热药性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在整理了中药药性研究的现有技术方法和研究思路的基础上,根据萸黄连寒热药性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萸黄连寒热药性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
    54  内生真菌对生物活性物质代谢转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宇 戴传超
    2009, 40(9):1496-1499.
    [摘要](770) [HTML](0) [PDF 136.77 K](1208)
    摘要:
    内生真菌广泛存在于健康植物组织内部,对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独特的代谢转化能力。综述内生真菌在降解宿主体内有毒物质、模拟药物在哺乳动物体内代谢、选择性转化手性化合物等方面的应用。此外,还阐述了内生真菌通过自身代谢产生前体活性物质及作为生物诱导子调节植物次生代谢、富集活性产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内生真菌作为微生物转化体系的独特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55  岩白菜素药源植物资源研究进展
    李萍萍 杨生超 曾云恒
    2009, 40(9):1500-1505.
    [摘要](957) [HTML](0) [PDF 342.81 K](1226)
    摘要:
    岩白菜素具有镇咳祛痰的功效,作为传统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特效药,市场需求量大。目前已有20科37属88种植物均含有岩白菜素的研究报道,其中虎耳草科鬼灯檠属、岩白菜属、落新妇属,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较为普遍,西南鬼灯檠、羽叶鬼灯檠和岩白菜是提取岩白菜素的主要植物资源,含有3.0%以上的岩白菜素。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是岩白菜素药源植物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但近年来野生资源迅速减少,有必要开展主要药源植物的保护与繁育及种植研究。
    56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吸收特征的研究进展
    张娟 熊玉卿
    2009, 40(9):1505-1508.
    [摘要](1177) [HTML](0) [PDF 322.21 K](1673)
    摘要: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植物资源分布广泛,具有显著抗癌、抗炎、抗氧化、抑菌等生物活性。但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普遍生物利用度较低,且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部分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临床应用及推进方面受到极大的限制,故更为深入地探讨和明确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吸收特征及其机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国内外学者对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吸收特征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57  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及其在中药中的应用
    刘兴豪 施奇武 张建 冯修军 刘小杰 黄婉霞
    2009, 40(9):1508-附1,附2,附3.
    [摘要](1239) [HTML](0) [PDF 385.35 K](1175)
    摘要:
    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是利用太赫兹脉冲研究物质物理化学性质的一种新兴光谱技术,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由于很多极性生物大分子的振动和旋转能级都处在太赫兹波段内,因此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研究中药的成分,建立中药的太赫兹指纹图谱,对控制中药质量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的特点及其基本原理进行简要介绍;综述了近几年来该技术在生物大分子上的应用成果以及在中药鉴别上的探索性研究,探讨了该技术应用于中药研究的价值与前景以及建立中药太赫兹指纹图谱所存在的问题。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