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40卷第8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对加强《中国药典》药材与饮片用法原理研究的思考
    白晓菊
    2009, 40(8):附2-附3,附4.
    [摘要](668) [HTML](0) [PDF 150.71 K](1427)
    摘要:
    《中国药典》2005 年版( 以下简称药典) 凡例中指出, 药材“ 除另有规定外, 用法系指水煎内服” [1] 。 因此, 用法实际上主要是指汤剂的煎煮方法。 而从广义上讲, 汤剂的煎煮法包括煎药用具、煎药用水、煎药火候和煎煮方法 4 个方面。
    2  2004—2007年中药有效部位新药注册申请状况分析
    周跃华
    2009, 40(8):1177-1181.
    [摘要](678) [HTML](0) [PDF 322.04 K](1298)
    摘要:
    对2004—2007年申请注册中药有效部位新药的申请数量、剂型、适应型、结构类型、纯化工艺、涉及药材、临床试验周期、处理结论等基本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2004—2007年申请临床试验的中药有效部位新药共202个,申请生产的23个,从申请数量看,有效部位新药自2005年后明显下降。有效部位的剂型、适应症、纯化工艺等均呈现出相对集中的趋势。从阶段性处理结论看,申请临床试验有效部位新药的不批准率约48.0%,申请生产新药的不批准率约8.7%。中药有效部位新药在剂型选择、适应症定位、纯化工艺研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
    3  探讨基于谱效关系的中药质量评价的物元分析新方法
    何毓敏 张长城 袁丁
    2009, 40(8):1182-1185.
    [摘要](967) [HTML](0) [PDF 342.52 K](1256)
    摘要:
    通过分析现行中药质量控制模式的局限性,引入"价值工程"中为产品评价提供的简便实用的物元分析数学模型,以中药材为例简述基于谱效关系建立中药质量评价物元模型的研究方法。提出的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的新模式,首先以中药"谱-效"关系的研究结果作为合理评价中药质量的主要依据,以物元模型来分析和评价中药的质量,提供了相对合理的计算方法。构建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控制新模式,以期为保证中药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稳定性,促进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科学对策和技术支持。
    4  天麻化学成分研究(Ⅲ)
    王莉 肖红斌 梁鑫淼
    2009, 40(8):1186-1189.
    [摘要](997) [HTML](0) [PDF 287.69 K](1085)
    摘要:
    目的研究天麻中的强极性成分。方法大孔吸附树脂柱结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光谱分析及理化常数比较鉴定结构。结果从天麻大孔吸附树脂水洗脱部位及20%乙醇洗脱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柠檬酸单乙酯(Ⅰ)、尿苷(Ⅱ)、腺嘌呤(Ⅲ)、肿根糖A(dactylose A,Ⅳ)、尿嘧啶(Ⅴ)、酪氨酸(Ⅵ)、N2-(对羟苄基)-鸟苷(Ⅶ)、1-异阿魏酸-β-D-吡喃葡萄糖苷(Ⅷ)、4-(β-D-吡喃葡萄糖氧)苯甲醛(Ⅸ)、对羟基苯甲酸(Ⅹ)。结论化合物Ⅶ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天麻核苷(gastronucleoside),其他9个化合物均为天麻首次报道成分。
    5  华东唐松草中两个新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张现涛 李艳 张雷红 王英 叶文才
    2009, 40(8):1189-1192.
    [摘要](714) [HTML](0) [PDF 316.94 K](1204)
    摘要:
    目的研究华东唐松草Thalictrum fortunei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对华东唐松草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进行分析,用UV、IR、MS、1D-和2D-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2个新化合物,分别为华东唐松草苷I[thaliforoside I,(22S,24Z)-cycloart-24-en-3,β22,26-triol 26-O-β-D-glucopyr-anoside,Ⅰ]和华东唐松草苷J[thaliforoside J,3-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22S,24Z)-cy-cloart-24-en-3,β22,26-triol 26-O-β-D-glucopyranoside,Ⅱ]。结论化合物Ⅰ、Ⅱ均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华东唐松草苷I和华东唐松草苷J。
    6  地稔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林绥 李援朝 郭玉瑜 郭舜民 阙慧卿 齐一萍
    2009, 40(8):1192-1195.
    [摘要](538) [HTML](0) [PDF 233.02 K](1078)
    摘要:
    目的对地稔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并用高效液相方法确认分离得到化合物的纯度,根据理化性质及经UVI、R1、H-NMR1、3C-NMR、MS等检测确定结构。结果分到5个化合物,分别是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Ⅰ)、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Ⅱ)、萹蓄苷(avicularin,Ⅲ)、3,7,4′-三甲氧基槲皮素(3,7,4′-trimethoxyquercetin,Ⅳ)、苍术内酯酮(atractylenolidone,Ⅴ)。结论化合物Ⅴ为新的化合物,命名为苍术内酯酮,化合物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7  红芪化学成分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李云志 黄静 郭弘川 任波
    2009, 40(8):1195-1198.
    [摘要](532) [HTML](0) [PDF 304.61 K](1192)
    摘要:
    目的研究红芪Hedysarum polybotrys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分离化学成分,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学结构;MTT法测定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体外抑制作用,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四烷酸(Ⅰ)、正二十六烷酸(Ⅱ)、三油酸甘油酯(Ⅲ)、单棕榈酸甘油酯(Ⅳ)、3-甲氧基-4-羟基-反式苯丙烯酸正十六醇酯(阿魏酸正十六醇酯,Ⅴ)、丁香脂素(Ⅵ)、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Ⅶ)、异甘草素(Ⅷ)、3-羟基-9-甲氧基紫檀烷(Ⅸ)、β-谷甾醇(Ⅹ)、胡萝卜苷(Ⅺ)。化合物Ⅸ对HepG2的IC50为10.69μmol/L。结论化合物Ⅰ~Ⅳ、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首次研究化合物Ⅸ的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其对HepG2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8  半边莲的化学成分研究
    邓可众 熊英 高文远
    2009, 40(8):1198-1201.
    [摘要](1028) [HTML](0) [PDF 299.59 K](1235)
    摘要:
    目的研究半边莲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凝胶柱、制备HPLC等分离和纯化,通过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和理化特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半边莲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Ⅰ)、24-亚甲基环木波罗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Ⅱ)、植物醇(phytol,Ⅲ)、植物烯醛(phytenal,Ⅳ)、β-香树脂醇(Ⅴ)、腺苷(Ⅵ)、正丁基-β-D-呋喃果糖苷(Ⅶ)、正丁基-α-D-呋喃果糖苷(Ⅷ)、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Ⅸ)、正丁基-α-D-吡喃果糖苷(Ⅹ)、水杨苷(Ⅺ)、5-羟甲基糠醛(ⅩⅡ)。结论其中化合物Ⅰ~Ⅳ及Ⅵ~ⅩⅡ为首次从半边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9  红树林植物木果楝化学成分的研究
    沈立茹 郭栋 尹宝伟 张青 赵雷 霍长虹 张嫚丽 史清文 王永利
    2009, 40(8):1201-1204.
    [摘要](444) [HTML](0) [PDF 307.33 K](1192)
    摘要:
    目的研究红树林植物木果楝Xylocarpus granat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法分离,用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木果楝种子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过氧化麦角甾醇(Ⅰ)、木果楝素G(xylo-carpin G,Ⅱ)、木果楝素H(xylocarpin H,又名granaxylocarpin B,Ⅲ)、xylogranatin C(Ⅳ)、3-βdetigloyoxy-2-′meth-ylbutanoyloxy xylogranatin B(Ⅴ)、木果楝亭D(xylogranatin D,Ⅵ)、硬毛鸪花醇(hispidol B,Ⅶ)、东莨菪亭(Ⅷ)、β-谷甾醇(Ⅸ)和胡萝卜苷(Ⅹ)。结论化合物Ⅰ、Ⅶ和Ⅷ为首次从木果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0  西洋参总皂苷乙酸水解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贾继明 王宗权
    2009, 40(8):1204-1207.
    [摘要](867) [HTML](0) [PDF 237.14 K](1267)
    摘要:
    目的研究西洋参总皂苷乙酸水解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色谱方法分离纯化西洋参总皂苷乙酸水解产物,通过化学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西洋参总皂苷乙酸水解产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人参皂苷-Rk1(Ⅰ)、人参皂苷-Rs6(Ⅱ)、人参皂苷-Rs7(Ⅲ)、人参皂苷-Rk2(Ⅳ)、异人参皂苷-Rh3(Ⅴ)、3-O-β-D-glucopyranosyl(1→2)-glucopyransyl-3β,12β,20(S)-trihydroxy-25-hy-droperoxy-dammar-23(E)-ene(Ⅵ)、三七皂苷B1(Ⅶ)、20(S)-人参皂苷-Rh1(Ⅷ)、20(R)-人参皂苷-Rh1(Ⅸ)、拟人参皂苷-F11(Ⅹ)、6-O-β-D-(6-′acetyl)-glucopyranosyl-24-ene-dammar-3β,6α,12β,20S-tetraol(Ⅺ)。结论化合物Ⅰ~Ⅲ、Ⅴ~Ⅶ和Ⅹ为首次从西洋参水解产物中分得。
    11  硫酸酯化防风多糖的制备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
    张泽庆 张静 张宏艳 孙明礼 柳红
    2009, 40(8):1208-1211.
    [摘要](709) [HTML](0) [PDF 327.93 K](1220)
    摘要:
    目的对防风多糖(SPS)进行硫酸酯化修饰,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用三氧化硫-吡啶法对防风多糖进行硫酸酯化修饰得到硫酸酯化防风多糖(S-SPS),利用紫外、红外分析手段对S-SPS进行鉴定,通过气相色谱方法研究其单糖组成,并在体外化学模拟条件下,研究SPS和S-SPS的总还原能力以及对超氧阴离子(O2÷)、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结果SPS和S-SPS均由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S-SPS的抗氧化活性明显好于SPS。结论硫酸酯化可以改善防风多糖的水溶性,提高其抗氧化活性,是防风多糖分子修饰的一种好方法。
    12  印度块菌的化学成分研究
    吴少华 陈有为 杨丽源 李绍兰 李治滢
    2009, 40(8):1211-1214.
    [摘要](447) [HTML](0) [PDF 302.23 K](1150)
    摘要:
    目的研究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印度块菌的95%乙醇提取液中分出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星鱼甾醇(stellasterol,Ⅰ)、麦角甾醇过氧化物(ergosterol 5α,8-αperoside,Ⅱ)、菜子甾醇(brassicast-erol,Ⅲ)、麦角甾醇(ergosterol,Ⅳ)、啤酒甾醇(cerevisterol,Ⅴ)、(2S,3S,4R,2′R)-2-N-(2-′hydroxy-tricosanoyl)-oc-tadecan-1,3,4-triol(Ⅵ)、脑苷脂B(cerebroside B,Ⅶ)、尿嘧啶核苷(uridine,Ⅷ)、腺嘌呤核苷(adenosine,Ⅸ)、阿洛糖醇(allitol,Ⅹ)。结论化合物Ⅰ~Ⅴ为麦角甾醇类衍生物,Ⅵ、Ⅶ为植物鞘氨醇型鞘酯,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13  山蜡梅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孙丽仁 何明珍 冯育林 陈康平 简晖 王跃生 杨世林
    2009, 40(8):1214-1216.
    [摘要](769) [HTML](0) [PDF 241.86 K](1168)
    摘要:
    目的研究蜡梅科植物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Sephadex LH-20、硅胶柱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鲨肌醇(Ⅰ)、β-谷甾醇(Ⅱ)、薄荷脑(Ⅲ)、胡萝卜苷(Ⅳ)、东莨菪素(Ⅴ)、6,7-二甲氧基香豆素(Ⅵ)、山柰酚(Ⅶ)、槲皮素(Ⅷ)、芦丁(Ⅸ)、异秦皮定(Ⅹ)。结论其中化合物Ⅸ和Ⅹ为该属中首次发现。
    14  八角茴香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宋文雍 马云保 陈纪军 周俊 江志勇 常新亮 张雪梅
    2009, 40(8):1216-1219.
    [摘要](790) [HTML](0) [PDF 313.96 K](1136)
    摘要:
    目的研究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凝胶柱等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用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八角茴香根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1,2-二甲氧基-4-丙烯基苯[(E)-1,2-dimethoxy-4-propenyl-benzene,Ⅰ]、甲氧基丁子香酚(methoxyeugenol,Ⅱ)、丁子香酚(eugenol,Ⅲ)、香草醛(vanillin,Ⅳ)、山柰酚(kaempferol,Ⅴ)、芹菜素(apigenin,Ⅵ)、槲皮素(quercetin,Ⅶ)、正二十六醇(1-hexacosanol,Ⅷ)、二十五烷酸-α-单甘油酯(glycerol--αpentacosanoate,Ⅸ)、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Ⅹ)、熊果酸(ursolic acid,Ⅺ)。结论化合物Ⅰ~Ⅳ、Ⅵ、Ⅷ、Ⅸ、Ⅺ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15  青藤碱氢溴酸盐的制备及其晶体结构
    王晓玲 郭进宝 赵永春
    2009, 40(8):1219-1221.
    [摘要](489) [HTML](0) [PDF 387.30 K](1187)
    摘要:
    目的制备青藤碱氢溴酸盐并确定其晶体结构。方法用化学方法制备青藤碱氢溴酸盐的单晶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法确定晶体结构。结果青藤碱氢溴酸盐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晶包参数a=0.726 89(6)nm,b=1.430 16(11)nm,c=1.926 90(15)nm,晶包体积V=2.003 1×10-7m3,晶包中含有的分子数目Z=4,晶体密度Dc=1.480 g/cm3,F(000)=928,吸收系数(μ)=2.087 mm-1,共得到11 209个衍射点,其中3 923个独立衍射点,3 606个可观察衍射点1>2σ(I),最终偏离因子(R)=0.024 9,wR=0.055 9。结论青藤碱氢溴酸盐的化学式为C19H23NO4.HBr.2H2O,晶体中碱性部分、结晶水、酸之间通过形成复杂的分子间和分子内氢键而稳定存在。
    16  隔山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张军 李润美 卫罡 赖小平
    2009, 40(8):1221-1222.
    [摘要](654) [HTML](0) [PDF 162.22 K](939)
    摘要:
    隔山香为伞形科山芹属植物隔山香 Ostericum citriodorum (Hance) Yuan et Shan 的根及全株, 分布于广东、 广西、 福建、 江西、 浙江、 湖南等地。隔山香有疏风清热、 活血散瘀、 行气止痛功效, 用于治疗风热咳嗽、 心绞痛、 胃痛、 疟疾、 痢疾、 闭经、 白带、 跌打损伤等病 [1]
    17  泡沫分离法用于蜣螂蛋白质分离的研究
    马家骅 谭承佳 韩丽 张艳艳 李文丽 杨明
    2009, 40(8):1223-1225.
    [摘要](612) [HTML](0) [PDF 245.04 K](975)
    摘要:
    目的优选蜣螂提取液中蛋白质类成分泡沫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以富集比、回收率、泡沫液中蛋白的质量分数为评价指标,对影响泡沫分离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考察。结果泡沫分离蜣螂提取液蛋白类成分的较佳工艺为:气流速度600 mL/min,进料液质量浓度为含药材0.050 g/mL,pH 4,进料体积1 000 mL,室温;在此条件下,富集比为1.56,回收率为85.6%,泡沫液质量分数为20.37%。结论采用泡沫分离法浓缩和分离蜣螂蛋白质类成分回收率较高,能提高产品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浓缩和分离蜣螂提取液中蛋白类物质有一定的可行性。
    18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山蜡梅叶中总黄酮的研究
    张亚梅 张小娟 简晖 冯育林 王跃生 杨世林
    2009, 40(8):1226-1229.
    [摘要](568) [HTML](0) [PDF 260.74 K](1155)
    摘要: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纯化山蜡梅叶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采用静态吸附-解吸方法,以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筛选最佳树脂;又以总黄酮质量浓度为指标,考察了最佳树脂纯化山蜡梅叶中总黄酮的工艺参数。结果8种树脂中,HPD400树脂对山蜡梅叶中总黄酮纯化效果较好,其总黄酮的静态吸附量达到17.77 mg/g树脂,解吸率为92.24%;动态吸附量为1.68 g/g树脂,用4倍柱体积蒸馏水、4倍柱体积30%乙醇洗脱除去杂质后,换用70%乙醇6倍柱体积洗脱,总黄酮质量分数为31.4%,总黄酮转移率为88.4%。结论HPD400型大孔树脂在所确定的工艺条件下,可较好地纯化山蜡梅叶总黄酮。
    19  罐组逆流提取荷叶生物碱的研究
    黄鑫 周永传 陈德煦
    2009, 40(8):1229-1232.
    [摘要](549) [HTML](0) [PDF 391.75 K](1068)
    摘要:
    目的采用罐组逆流提取技术提取荷叶中的荷叶生物碱并优化其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荷叶生物碱。按L16(44)正交设计表设计试验,分别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固液比和乙醇体积分数4个因素的影响。结果通过极差分析得出罐组逆流提取荷叶生物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5 min,提取温度80℃,固液比1∶50,乙醇体积分数为70%。结论可以将罐组逆流提取技术应用于荷叶提取工程。
    20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辛夷挥发油软胶囊中的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和1,8-桉叶素
    曾蔚欣 王弘 孙路路 赵冠勋 陈世忠
    2009, 40(8):1232-1235.
    [摘要](936) [HTML](0) [PDF 212.08 K](1260)
    摘要:
    目的建立测定辛夷挥发油软胶囊中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和1,8-桉叶素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BP-5毛细管柱(30 m×0.25 mm,0.22μm);进样器温度180℃;FID检测器温度200℃;柱温采用程序升温;分流比1∶30;苯乙酮为内标。结果α-蒎烯在0.054~2.505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RSD为0.72%(n=9);β-蒎烯在0.070~3.204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RSD为0.65%(n=9);柠檬烯在0.068~3.190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1%,RSD为0.56%(n=9);1,8-桉叶素在0.301~10.205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RSD为1.24%(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辛夷挥发油软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21  红车轴草提取物中多环芳烃脱除工艺的研究
    许龙 陈应庄 曾建国 罗琪
    2009, 40(8):1235-1238.
    [摘要](460) [HTML](0) [PDF 235.50 K](940)
    摘要:
    目的优选红车轴草提取物中多环芳烃(PAHs)脱除工艺。方法以PAHs脱除率为指标,考察提取物粒度、脱除溶剂、脱除方法对PAHs脱除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为:红车轴草提取物超微粉碎至300目以上,用六号溶剂超声提取,对PAHs的脱除率达到98.0%以上,PAHs的残留量为10.0 ng/g以下。结论超微粉碎-六号溶剂-超声提取法脱除红车轴草提取物中PAHs脱除率高,工艺稳定、可行。
    22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加味生化汤药效模拟研究
    陈超 沈志滨
    2009, 40(8):1239-1241.
    [摘要](404) [HTML](0) [PDF 175.47 K](1004)
    摘要:
    目的以加味生化汤的药效模拟为例,建立中药复方的RBF神经网络药效学预测模型。方法基于正交设计和RBF神经网络,提出了中药复方药效模型,以加味生化汤的实验数据对模型精度进行了验证和评价。结果自检验和留一法检验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44、0.846。结论所建模型可以对复方不同组合进行药效模拟,可为进一步实验验证提供参考,在寻找中药复方有效组分,并探讨以有效组分为处方进行中药复方二次开发模式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3  五福化毒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郑瑾 张丽娟 宋新波 杨振容 刘黄刚
    2009, 40(8):1241-1245.
    [摘要](529) [HTML](0) [PDF 512.40 K](1067)
    摘要:
    目的建立中成药五福化毒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和薄层鉴别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结果显微法鉴别出成药中11味药;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了方中的黄连和赤芍,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阴性无干扰;以HPLC法测定该丸剂中甘草酸和连翘苷,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回收率分别为95.75和98.49%,RSD分别为0.55%和1.12%(n=6)。结论本实验所确定的质量分析方法稳定可靠,可以用于五福化毒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24  辛夷鼻炎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黄杰芳 李惠霞 邓慧敏
    2009, 40(8):1245-1247.
    [摘要](785) [HTML](0) [PDF 408.74 K](958)
    摘要:
    目的提高完善辛夷鼻炎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鹅不食草、苍耳子、防风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防风中的升麻素苷进行了测定。结果在TLC图谱中可检出鹅不食草、苍耳子、防风的特征斑点;升麻素苷在50.02~1 004.0μg线性良好,精密度试验RSD为1.17%(n=6),加样回收率为101.4%,RSD为1.03%(n=9)。结论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准确,能有效控制辛夷鼻炎丸的质量。
    25  HPLC-ELSD法测定补血颗粒中黄芪甲苷
    朱虹云 徐文峥 刘帅英
    2009, 40(8):1247-1249.
    [摘要](640) [HTML](0) [PDF 224.92 K](961)
    摘要:
    目的建立补血颗粒中黄芪甲苷的测定方法。方法应用超声提取和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检测,采用Hypersil OD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乙腈-水(35∶65);体积流量:1.0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参数:漂移管温度100.6℃,氮气流量2.7 L/min。结果黄芪甲苷在2.0~12.2μg时,其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01%(RSD为1.34%)。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补血胶囊中黄芪甲苷的测定。
    26  苁黄补肾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
    侯峰 刘芳 莫启武
    2009, 40(8):1249-1252.
    [摘要](418) [HTML](0) [PDF 344.90 K](982)
    摘要:
    目的建立苁黄补肾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鉴别处方中的肉苁蓉、熟地黄、菟丝子、五味子;用HPLC法测定肉苁蓉中的松果菊苷。其中HPLC法采用Kromasil-C18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甲醇-乙腈-1%醋酸溶液(13∶10∶77);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为334 nm。结果TLC鉴别色谱特征斑点明显;松果菊苷在0.48~1.92μg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1%,RSD为1.52%。结论所建立的TLC和HPLC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苁黄补肾胶囊的质量控制。
    27  RP-HPLC法测定散风止痛丸中欧前胡素
    王蔚
    2009, 40(8):1252-1253.
    [摘要](450) [HTML](0) [PDF 186.60 K](933)
    摘要:
    目的建立散风止痛丸中欧前胡素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52∶48);检测波长为250 nm;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10μL。结果欧前胡素在1.648~26.368μg/mL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RSD为1.6%(n=6)。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快速、专属性强,可用于散风止痛丸中欧前胡素的测定。
    28  甘草黄酮对肺部炎症小鼠细胞因子表达和氧化反应的调节作用
    管燕 谢强敏
    2009, 40(8):1254-1259.
    [摘要](580) [HTML](0) [PDF 521.47 K](1241)
    摘要:
    目的研究甘草黄酮对抗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肺部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气管内滴入LPS或生理盐水,6或24 h后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测定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肺组织的含水量和病理变化,测定肺组织匀浆和BALF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表达以及TNF-α蛋白水平。结果白细胞计数、肺含水量测定和肺组织病理检查等指标显示,小鼠气管内滴入LPS引起严重的肺部炎症。甘草黄酮给药后能预防LPS引起的这些变化。甘草黄酮能明显减少BALF中的总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目,升高SOD活性。甘草黄酮能明显降低肺组织中的MPO活性,抑制TNF-α和IL-1βmRNA的表达,抑制TNF-α蛋白水平。结论甘草黄酮能改善LPS引起的小鼠肺部炎症,其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因子的表达和调节氧化/抗氧化反应有关。
    29  苦瓜蛋白酶抑制剂对苦瓜降糖多肽活性的保护作用
    付中平 刘红雨 鲁岚 陈子君 周吉燕 王富军
    2009, 40(8):1259-1262.
    [摘要](590) [HTML](0) [PDF 288.16 K](1002)
    摘要:
    目的探讨苦瓜蛋白酶抑制剂对苦瓜降糖多肽口服降糖活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单次iv四氧嘧啶80mg/kg给药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以降糖多肽(20、10、5 mg/kg)iv给药,于0.5、2、4、68、h尾静脉取血测定空腹血糖;测定在不同降糖多肽与蛋白酶抑制剂配伍剂量下,ig给药21 d后的空腹血糖值;以降糖作用显著的配伍比例,ig给药7、142、1 d和停止给药7 d后测定血糖。结果降糖多肽于iv给药4 h后,高、中、低3个剂量均表现出显著降血糖效应(P<0.05、0.01);降糖多肽与抑制剂(300+300)(、100+100)、(100+50)(、100+25)mg/kg 4个配伍剂量组ig给药21 d后表现出显著降血糖效应,且以后两个剂量组ig给药的降血糖作用为更佳,停药7 d后给药组血糖值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苦瓜蛋白酶抑制剂在ig给药过程中能够使苦瓜降糖多肽免遭消化系统的蛋白水解酶破坏而起保护作用,维持其降血糖药效,该作用与两者间的配伍剂量有关。
    30  4种中药提取物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EC-6增殖及其葡萄糖吸收的影响
    宋小珍 杨秀江 王恬 刘凤华
    2009, 40(8):1263-1266.
    [摘要](591) [HTML](0) [PDF 308.86 K](1390)
    摘要:
    目的利用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系(IEC-6),研究单味中药提取物对小肠上皮细胞增殖和葡萄糖吸收转运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藿香、苍术、黄柏和石膏等4种中药被定向提取,MTT细胞增殖试验筛选提取物的适宜作用质量浓度,测定各处理组细胞的葡萄糖吸收率和Na+,K+-SATP酶活性,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细胞中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SGLT1)、葡萄糖转运载体2(GLUT2)和Na+,K+-ATP酶的mRNA表达量。结果各中药提取物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与其作用质量浓度有关。50μg/mL苍术挥发油和10μg/mL黄柏生物碱可提高IEC-6细胞葡萄糖的吸收功能,并显著上调了SGLT1和Na+,K+-ATP酶mRNA表达量;50μg/mL藿香挥发油促进了细胞的葡萄糖吸收,但仅对GLUT2的基因表达有上调效应(P<0.05);而50μg/mL石膏水提物对细胞葡萄糖的吸收无促进作用(P>0.05)。结论苍术挥发油、藿香挥发油和黄柏生物碱对细胞增殖和葡萄糖吸收均有促进作用,但其影响机制并不完全一样。
    31  酶联免疫法研究注射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药动学
    蔡永明 陈拯民 李铭 刘昌孝 刘鹏 韩晓红 石远凯
    2009, 40(8):1267-1270.
    [摘要](743) [HTML](0) [PDF 349.82 K](1642)
    摘要:
    目的研究癌症患者化疗后单次sc不同剂量的注射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的药动学。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检测(ELISA)法测定癌症患者sc PEG-rhG-CSF后的血药浓度,实验数据用3P97药动程序拟合分析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癌症患者化疗后48 h单次sc PEG-rhG-CSF 30、60、100、200μg/kg,每组4例病人的平均消除半衰期(t1/2ke)差异不大,分别为(47.8±7.3)、(49.8±6.9)、(45.7±9.6)和(44.6±6.3)h;平均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21.0±6.0)、(24.0±0)、(21.0±6.0)、(42.0±12.0)h;平均清除率(CL)分别为(5.44±0.86)、(5.06±0.69)、(3.36±0.35)、(3.31±1.20)mL/(kg.h),CL有随剂量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平均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54.0±10.8)、(129.0±20.9)(、344.9±73.4)、(828.9±245.6)ng/mL;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432 h)分别为(5 714±786)(、12 781±1 745)(、32 714±6 486)(、85 142±26 186)h.ng/mL;Cmax和AUC与剂量均呈正相关。结论PEG-rhG-CSF的较长半衰期和较慢清除率(与rhG-CSF相比)保证了该药在体内的长效特性。
    32  红花注射液对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刘珺 徐选福 杨文娟 郭传勇
    2009, 40(8):1270-1274.
    [摘要](726) [HTML](0) [PDF 426.36 K](1226)
    摘要:
    目的研究红花注射液对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uate cell,HSC)HSC-T6增殖、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bax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SC株,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红花注射液处理HSC-T6,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5、10、20 mg/mL红花注射液干预细胞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DNA Ladder凋亡梯度;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率;Real ti me-RT 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红花注射液对HSC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红花注射液(10、20 mg/mL)作用24 h流式细胞术测出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药物干预后细胞表现不同程度的凋亡,琼脂糖电泳可见DNA出现断裂、PI/Annexin V双染流式细胞仪分析对照组凋亡率为(0.73±0.33)%,红花注射液在5、10、20 mg/mL凋亡率分别为(2.04±0.58)%、(9.46±1.29)%、(16.55±1.27)%,差异显著(P<0.01);Real ti me-RT-PCR结果显示红花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的mRNA表达,同时上调HSC-T6的促凋亡基因bax的mRNA表达。结论红花注射液能抑制HSC增殖及增殖周期,促进活化的HSC凋亡,其机制可能是调控bcl-2/bax mRNA的表达。
    33  姜黄素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谌辉 张景辉 刘文琪
    2009, 40(8):1274-1277.
    [摘要](822) [HTML](0) [PDF 377.88 K](1011)
    摘要:
    目的探讨姜黄素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感染模型组、吡喹酮治疗组和姜黄素治疗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动物模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观察小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的表达。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法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的病理改变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姜黄素可显著减轻肝脏纤维组织增生。感染模型组及吡喹酮治疗组PPARγmRNA表达较对照组及姜黄素治疗组显著减弱(P<0.05);姜黄素治疗组TGF-β1,-αSMA及Ⅰ、Ⅲ型胶原水平均明显低于吡喹酮治疗组和感染模型组(P<0.05)。结论姜黄素有明显的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其抗纤维化机制与其激活PPARγ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HSC)表达-αSMA及分泌TGF-β1,并减少Ⅰ、Ⅲ型胶原的合成有密切关系。
    34  丹皮炭止血作用有效部位及作用机制研究
    李娴 张丽 丁安伟
    2009, 40(8):1278-1280.
    [摘要](485) [HTML](0) [PDF 221.64 K](1065)
    摘要:
    目的首先确定丹皮炭止血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进而探讨丹皮炭止血作用的机制。方法首先对丹皮炭按不同溶剂极性及不同化学成分类型提取,以小鼠的出血时间(BT)和凝血时间(CT)为筛选指标对各部位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丹皮炭及其止血活性部位对大鼠血浆复钙时间(PR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结果丹皮炭鞣质部位、醋酸乙酯部位均可缩短小鼠的BT和CT;丹皮炭及其鞣质、醋酸乙酯部位均有缩短大鼠PRT、TT、PT、APTT的作用。结论确定丹皮炭鞣质部位、醋酸乙酯部位为丹皮炭饮片止血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丹皮炭及其止血活性部位通过激活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中的多种凝血因子,发挥其止血、凝血作用,且丹皮炭饮片作用强于其活性部位。
    35  越橘中原花青素抑制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其作用机制
    王艳春 任旷 顾饶胜 杨世杰
    2009, 40(8):1280-1284.
    [摘要](1042) [HTML](0) [PDF 365.19 K](1078)
    摘要:
    目的研究越橘中原花青素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CFb)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AngⅡ诱导新生大鼠CFb增殖,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ELISA法测定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量,硝酸还原酶法、分光光度法检测NO、一氧化氮合酶(i NOS)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p27蛋白的量。结果原花青素(25、50、100 mg/L)可抑制AngⅡ诱导的CFb增殖、胶原合成增加及TGF-β1蛋白量增多,并明显提高CFb NO的量、i NOS的活性,同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且呈现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G0/G1期细胞比例随原花青素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S期细胞比例随原花青素质量浓度增加而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也表明原花青素可增加p27的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花青素通过促进p27的表达,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从而抑制CFb增殖和胶原分泌量的增加。
    36  神经网络分析香丹注射液抗心肌缺血有效成分的谱效相关性研究
    尹永芹 朱俊访 沈志滨 唐春萍 杨超燕 孙悦
    2009, 40(8):1284-1287.
    [摘要](449) [HTML](0) [PDF 359.09 K](931)
    摘要:
    目的寻找香丹注射液中抗垂体后叶素致大鼠心肌缺血的主要有效成分。方法采取大鼠舌下iv垂体后叶素(0.5 U/kg)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香丹注射液的不同萃取部位及萃取部位的组合对大鼠注射垂体后叶素后不同时间点Ⅱ导联心电图T波变化情况,结合香丹注射液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及萃取部位组合的指纹图谱,运用神经网络分析抗垂体后叶素致心肌缺血的香丹注射液中主要有效成分。结果香丹注射液中主要成分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模型T波抬高存在影响,丹酚酸D和丹酚酸A在0、51、0 s对T波抬高的抑制作用随质量分数的提高而增强,其余成分在5 s、10 s、3 min对T波抬高主要为促进作用。结论香丹注射液抗垂体后叶素致心肌缺血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丹酚酸A和丹酚酸D。
    37  复尔康注射液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和VEGF表达的影响
    刘明华 任美萍 肖顺汉 冯文宇 李蓉 李茂
    2009, 40(8):1288-1290.
    [摘要](465) [HTML](0) [PDF 344.54 K](994)
    摘要:
    目的研究复尔康注射液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尔康注射液干预HepG2细胞48 h后,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细胞VEGF的表达。结果复尔康注射液可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IC50值为(29.63±1.22)mg/L。复尔康注射液51、0 mg/L干预HepG2细胞48h后,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可见核浓缩、核碎裂等凋亡形态学改变,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显示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显示VEGF的表达明显减弱,且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复尔康注射液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减弱VEGF的表达。
    38  北京西部山地黄芩主要有效成分与不同环境条件的关系研究
    肖雁青 江源 李磊 张文涛 李俞萍 张文生
    2009, 40(8):1291-1296.
    [摘要](701) [HTML](0) [PDF 541.05 K](1500)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西部山区黄芩主要有效成分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规律,揭示生态因子对黄芩有效成分量的影响。方法于2007年8~9月在北京西部山地采集了800~1 800 m 8个海拔上85株黄芩样本,经HPLC分析得到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以及千层纸素A的量;同时,实验测定了垂直梯度上各采样地的土壤养分指标,并获取了各样地相应的气候条件。结果只有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量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垂直梯度上土壤养分对黄芩主要有效成分的量影响不明显,决定山地所生长黄芩质量的主要因素不是土壤养分,而是气候条件;黄芩生境的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与黄芩的黄芩苷及汉黄芩苷的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年均太阳辐射量与这两种成分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年均温在2~6℃的生境,有利于提高黄芩有效成分的量,年均温在3~4℃的生境,生长的黄芩质量很有可能达到最佳,与黄芩的传统道地产区吻合。
    39  益母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余琪 沈晓霞 沈宇峰 陈加红 石从广 王志安
    2009, 40(8):1296-1299.
    [摘要](753) [HTML](0) [PDF 276.81 K](1049)
    摘要:
    目的通过对9份益母草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探求各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在DNA水平上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筛选了32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将扩增出的条带作为原始矩阵,用NTSYS-PC软件计算并分析了益母草种质间的相似度,构建了遗传系统进化树。结果SDS法提取的益母草基因组DNA质量较佳,能够满足AFLP分析的要求;从32对选择性扩增引物中,筛选出10对多态性较强、带型较好、分辨率较高的组合;构建了益母草AFLP指纹图谱,将9个益母草种质全部区分开来;通过构建进化树,把9个种质分成2类。结论益母草种质资源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某些形态特征差异和基因型存在相关性。
    40  野生、退化、复壮蜜环菌对天麻产量及天麻素量的影响
    孙士青 马耀宏 孟庆军 张利群 杨艳 史建国
    2009, 40(8):1300-1302.
    [摘要](464) [HTML](0) [PDF 164.62 K](1174)
    摘要:
    目的通过复壮已退化的蜜环菌,恢复其促进天麻生长及天麻素积累的作用。方法将相同来源的蜜环菌Arrmillearia mellea野生菌种、该野生菌种连续无性繁殖退化的后代菌种以及退化后复壮的菌种接种到同一品种的天麻Gastrodia elata上进行栽培试验,测定天麻的生物产量和天麻素质量分数。结果野生菌种组与退化菌种组相比较、复壮菌种组与退化菌种组相比较在天麻产量、天麻素质量分数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诱导子实体方法可以使退化的蜜环菌复壮,其促进天麻生长、天麻素积累的作用也得以恢复。
    41  刺五加叶柄的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
    邢朝斌 劳凤云 田春迎 王建石
    2009, 40(8):1302-1305.
    [摘要](743) [HTML](0) [PDF 279.29 K](1074)
    摘要:
    目的以来源广泛、原植物药用成分量可测定的刺五加叶柄为外植体,研究刺五加体细胞胚胎发生情况,为实现药用成分高产刺五加的快速繁殖奠定基础。方法以3年生植株萌发15 d以内的刺五加复叶叶柄为外植体,考察2,4-D和BA对刺五加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28 d培养后,2,4-D 1.5 mg/L+BA 1.0 mg/L处理的叶柄外植体中71.4%直接产生或经由愈伤组织间接产生了8.5个体胚。两种产生方式均可在诱导培养基中进行,但间接发生比例较少。转入相同或降低2,4-D质量浓度的培养基后,体胚渐次发育成熟。同时新的体胚也在逐渐产生,经由间接途径产生的体胚所占比例也随之上升。结论刺五加可以通过萌发15 d以内的复叶叶柄外植体实现体细胞胚胎发生,体胚诱导率取决于2,4-D和BA的质量浓度。
    42  不同款冬花药材中槲皮素和山柰素的定量分析及HPLC指纹图谱研究
    马致洁 董红红 李振宇 周玉枝 秦雪梅 郭小青 孙海峰 张丽增
    2009, 40(8):1305-1308.
    [摘要](505) [HTML](0) [PDF 431.72 K](1085)
    摘要:
    目的建立款冬花药材中槲皮素和山柰素的定量测定方法,测定不同来源的药材中槲皮素和山柰素的量,评价产地、生长方式及炮制对款冬花中槲皮素和山柰素量的影响;并建立款冬花中黄酮醇苷类成分指纹图谱,为款冬花质量控制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建立款冬花药材中槲皮素和山柰素的定量测定方法,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77∶23),检测波长:365 nm。采用HPLC法建立款冬花药材中黄酮醇苷类成分指纹图谱,色谱条件:ODS-BP C18(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H3PO4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65 nm。结果不同产地,炮制品与生品之间,其槲皮素和山柰素的量差异较大,不同生长方式的药材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同产地及批次的款冬花药材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槲皮素和山柰素的定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款冬花药材中黄酮醇苷类成分的质量控制;不同来源的款冬花药材中的槲皮素和山柰素的量有明显差异;所建立的黄酮醇苷类成分的指纹图谱方法操作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款冬花黄酮醇苷类成分指纹图谱研究的基础。
    43  太子参HPLC指纹图谱研究
    易智彪 薄雯映 许冬瑾 赖小平
    2009, 40(8):1308-1310.
    [摘要](518) [HTML](0) [PDF 291.62 K](1063)
    摘要:
    目的建立太子参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方法采用HPLC分析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时间为70 min。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03 nm;进样体积:10μL。结果标示出21个共有峰,构成太子参指纹图谱。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所得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可作为太子参药材质量控制的依据。
    44  脱毒怀地黄块茎梓醇及营养成分量的分析
    张楠 张晓丽 曹香林 李萍 李明军
    2009, 40(8):1311-1313.
    [摘要](698) [HTML](0) [PDF 235.14 K](950)
    摘要:
    目的对怀地黄脱毒后品质进行评价。方法以怀地黄"85-5"脱毒试管苗和未脱毒试管苗的块茎为材料,对其梓醇及营养成分的量进行分析。结果脱毒试管苗块茎的梓醇量高于未脱毒试管苗块茎,但不同的脱毒株系间梓醇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梓醇量最高的株系可达6.43%,较对照增加33.13%;脱毒试管苗块茎中,粗脂肪、粗蛋白质的量均得到提高。结论怀地黄脱毒后品质得到显著改善。
    45  盾叶薯蓣四倍体的鉴定和薯蓣皂苷元的定量分析
    谢彩侠 史会齐 高山林 白雨 赵颖
    2009, 40(8):1314-1316.
    [摘要](629) [HTML](0) [PDF 223.73 K](932)
    摘要:
    目的提高盾叶薯蓣药材的品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组织培养条件下诱导获得的盾叶薯蓣四倍体株系试管苗薯蓣皂苷元的量和部分株系一年生田间苗薯蓣皂苷元的量进行了分析,并对部分株系一年生田间苗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结果经诱导获得的四倍体株系试管苗与对照相比薯蓣皂苷元的量有较大差异;而且四倍体株系试管苗与一年生苗薯蓣皂苷元的量有较强的相关性,大部分四倍体株系表现出典型的多倍体性状。结论在组织培养的基础上,利用多倍体育种来改善盾叶薯蓣的品质是可行的。
    46  不同生长期菊茎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动态变化
    钱大玮 朱玲英 段金廒 张健 吴肖 孙晓东
    2009, 40(8):1317-1319.
    [摘要](450) [HTML](0) [PDF 219.50 K](1026)
    摘要:
    目的探索不同栽培类型菊茎中黄酮类成分在不同生长期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不同栽培类型不同生长期菊茎叶中木犀草素、金合欢素-7-O-β-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葡萄糖苷和金合欢素-7-O-(6″-O-鼠李糖)-β-D-葡萄糖苷的量。结果不同栽培类型菊茎叶中黄酮类成分的量差别较大,随着生长期的改变菊茎叶中黄酮类成分的量也有较大的变化。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菊茎叶中黄酮类成分的量,方法简单、可靠。本研究结果为测定菊茎叶中黄酮类成分的量,菊采花后茎叶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47  山西大学—荷兰莱顿大学代谢组学国际合作交流研讨班通知
    2009, 40(8):1319-1319.
    [摘要](401) [HTML](0) [PDF 117.52 K](926)
    摘要:
    时间:2009 年 10 月 19 ~ 21 日地点: 山西省太原市 山西大学上课内容: 代谢组学仪器分析技术、 多元数据统计及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48  HPLC法测定短柱肖菝葜药材中丁香酸葡萄糖苷
    秦文杰 陈艾琨 王钢力 林瑞超
    2009, 40(8):1320-1321.
    [摘要](726) [HTML](0) [PDF 144.06 K](994)
    摘要: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短柱肖菝葜药材中丁香酸葡萄糖苷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乙腈-0.5%冰醋酸溶液(5∶95)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55 nm。结果丁香酸葡萄糖苷在0.049 4~0.592 8μg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07%;RSD为1.74%。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可作为短柱肖菝葜药材的定量测定方法。
    49  HPLC法测定苦木药材中铁屎米酮生物碱
    吕武清 黄卫东 宋友昕
    2009, 40(8):1321-1323.
    [摘要](445) [HTML](0) [PDF 239.69 K](1072)
    摘要:
    目的建立苦木药材中4-甲氧基-5-羟基-铁屎米酮、4,5-二甲氧基-铁屎米酮HPLC测定方法,为苦木质量分析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用Agilent Hypersil C18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35∶65)为流动相,210 nm为检测波长。结果4-甲氧基-5-羟基-铁屎米酮、4,5-二甲氧基-铁屎米酮与其他生物碱获得较好分离,4-甲氧基-5-羟基-铁屎米酮质量浓度在15.6~156μ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加样回收率为98.17%,RSD=1.98%;4,5-二甲氧基-铁屎米酮在3.45~55.2μ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加样回收率为98.40%,RSD=1.90%。结论方法简便、稳定、可靠,为控制和评价苦木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50  关于召开“第5届华人药师临床药学专题研讨会”征文的通知
    2009, 40(8):1323-1323.
    [摘要](417) [HTML](0) [PDF 63.76 K](1098)
    摘要: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社主办 、 上海市药学会协办的“第 5 届华人药师临床药学专题研讨会”拟定于 2009 年 11月下旬在上海市召开。届时将邀请国内各省市和我国台湾 、香港地区及欧美、新加坡等地的医学家 、药学家参加此次大会,并进行精彩的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
    51  中药止血成分的研究进展
    包贝华 张丽 丁安伟
    2009, 40(8):1324-1327.
    [摘要](814) [HTML](0) [PDF 392.56 K](1635)
    摘要:
    中药止血药应用历史悠久,且资源分布广泛,常见的就有300余种,在其研究中发现了大量的止血活性成分。已知的中药止血成分几乎囊括了各类化学成分,包括氨基酸、生物碱类、萜类和甾体、酚类和黄酮类、鞣质、醌类、苯丙素类、脂类、有机酸类等。按植物化学分类学对已报道的一些中药止血成分进行分类综述,为研究发现新的止血成分和开发止血新药提供一些借鉴。
    52  紫杉醇前体生物合成途径及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刘万宏 姚波 祝顺琴 廖志华
    2009, 40(8):1327-1331.
    [摘要](687) [HTML](0) [PDF 398.28 K](1030)
    摘要:
    紫杉醇因其特殊的抗肿瘤作用成为当今天然产物研究的热门方向。综述了紫杉醇前体的生物合成途径及途径上的酶和基因;利用红豆杉愈伤组织和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方法;前体饲喂提高细胞紫杉醇产量、通过内生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及红豆杉遗传转化获取优质药源等相关研究。最后提出代谢工程策略是可能解决紫杉醇药源缺乏的理想途径。
    53  附子甘草配伍研究进展
    王亭 徐暾海
    2009, 40(8):1332-1334.
    [摘要](526) [HTML](0) [PDF 132.62 K](1374)
    摘要:
    附子和甘草均为常用中药,临床上配伍应用非常广泛。将从"减毒"和"增效"2个方面综述近年来附子、甘草配伍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对近年研究成果的综合和分析提示,甘草所含的三萜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是其对附子发挥"减毒增效"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附子配伍甘草减毒的机制可概括为煎煮过程、用药过程两个环节;而二者配伍的增效作用则主要表现为各自有效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然而,二者配伍的具体物质基础和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甚至有相左的研究结果出现,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54  药用丹参的基因工程改良研究现状与展望
    田鹏 李刚强 王楠 刘德虎
    2009, 40(8):1334-1338.
    [摘要](835) [HTML](0) [PDF 285.30 K](1037)
    摘要:
    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有关药用植物丹参的次生代谢产物基因工程、抗病基因工程、抗逆基因工程及植物生物反应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现状,阐述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丹参品质进行遗传改良的意义和应用前景,为今后丹参品质的基因工程改良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55  四叶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谷红霞 周茂金 苏美英
    2009, 40(8):1338-1340.
    [摘要](577) [HTML](0) [PDF 243.99 K](1127)
    摘要:
    随着对四叶参的深入研究,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已逐渐被发现。四叶参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甾萜类、黄酮类、挥发油、多种氨基酸等,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抗癌、改善免疫功能、保肝、镇咳、抗疲劳和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等。现就四叶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为其研究与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56  中药材安全性问题的探讨
    郑新元 李静 杨林娜
    2009, 40(8):1340-附1,附2.
    [摘要](576) [HTML](0) [PDF 157.95 K](980)
    摘要:
    中药的安全性贯穿中药种植、 加工、 炮制、 制剂等生产、购销、 使用各个环节, 因此就其范畴而言, 包括中药生产安全性和临床安全性。中药材作为中药及其制剂的原材料, 中药材基源正确与否、 质地优劣是保障中药安全性的根本条件之一, 因此中药材的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57  Instruction to Author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2009, 40(8):1345-1347.
    [摘要](396) [HTML](0) [PDF 1.52 M](806)
    摘要: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sponsored by the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nd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The Journal s purpose is to provide a forum for the studies o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traditional medicines,and natural products.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