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40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人参皂苷的药动学研究进展
    韩冬 张铁军 唐铖 田成旺
    2009, 40(2):附1-附3.
    [摘要](722) [HTML](0) [PDF 255.81 K](1484)
    摘要:
    综述了人参皂苷的药动学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人参皂苷Rb、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h2的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和人参皂苷Rb、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c、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Rg3的代谢研究,并对人参的药动学进行了展望。
    2  Chinese Herbal Medicine(《中草药》杂志英文版)即将创刊
    2009, 40(2):附4-附4.
    [摘要](1131) [HTML](0) [PDF 48.61 K](1045)
    摘要:
    我国第一份中药专业的英文期刊- - -Chinese Herbal Medicine(《中草药》杂志英文版)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综合[2008] 1343 号文件) 批准,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为: CN12-1410/R, 拟于 2009 年 8 月正式创刊。
    3  试论基于代谢组学与方证理论的药效学-药动学方法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
    王战国 胡慧玲 兰轲 蒋学华
    2009, 40(2):169-172.
    [摘要](653) [HTML](0) [PDF 314.52 K](1509)
    摘要:
    代谢组学的系统论方法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具有相似的属性。近年来,随着其迅速发展,代谢组学已应用于中医"证"及其模型的研究、中药及复方的作用机制研究、中药毒理研究等。研究内容侧重于"证",关注内源性代谢组的应答(药效学与毒理学);较少涉及"方",即方剂本身及其动态变化过程(药动学)。而"辨证论治,方证对应"正是中医理论的精髓。为此,从"方证对应"的角度,浅析应用代谢组学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方法,希望借此对中医药理论现代研究提供参考。
    4  中国药学杂志岛津杯第九届全国药物分析优秀论文评选交流会征文通知
    2009, 40(2):172-172.
    [摘要](570) [HTML](0) [PDF 73.39 K](1128)
    摘要:
    为推动我国药物分析事业的发展, 促进药物分析技术的交流, 在中国药学会支持下, 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杂志》编辑部和岛津国际贸易(上海) 有限公司曾先后于 1992、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 年 8 次分别在北京、苏州、西安、武汉联合举办中国药学杂志岛津杯全国药物分析优秀论文评选交流会, 该会议已成为药物分析界的品牌会议。
    5  白花丹参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曹春泉 孙隆儒 王小宁
    2009, 40(2):173-175.
    [摘要](897) [HTML](0) [PDF 219.56 K](1221)
    摘要:
    目的研究白花丹参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法分离,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白花丹参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9-dihydro-1,6-dimethylfuro[3,2-c]naphtha[2,1-e]oxepine-10,12-dione(Ⅰ)、丹参二醇C(Ⅱ)、鼠尾草酚酮(Ⅲ)和1,2,6,7,8,9-hexahydro-1,6,6-trimethyl-3,11-dioxanaphtho[2,1-e]azulene-10,12-dione(Ⅳ)。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白花丹参酮(salmilalba-none),化合物Ⅱ~Ⅳ为首次从白花丹参中分离获得。
    6  酸浆化学成分的研究
    许枬 王冰 周翎 康廷国
    2009, 40(2):175-178.
    [摘要](555) [HTML](0) [PDF 312.35 K](1250)
    摘要:
    目的研究酸浆Physalis alkekengi var.franchetii的活性成分。方法酸浆的宿萼经乙醇渗漉提取,提取物经硅胶、Sephadex LH-20色谱分离,并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酸浆苦素A(Ⅱ)、酸浆苦素B(Ⅲ)、酸浆苦素O(Ⅳ)、酸浆苦素L(Ⅴ)、酸浆苦素M(Ⅵ)、胡萝卜苷(Ⅶ)、商陆素(Ⅷ)、5,4',5'-三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醇(Ⅸ)、木犀草素(Ⅹ)、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Ⅺ)。结论化合物Ⅸ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酸浆黄酮醇(physaflavonol)。
    7  大叶千斤拔根的化学成分
    李宝强 宋启示
    2009, 40(2):179-182.
    [摘要](1060) [HTML](0) [PDF 298.69 K](1217)
    摘要:
    目的研究大叶千斤拔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及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个化合物,其中异黄酮4个,双氢黄酮3个,黄烷醇个,分别是染料木素(Ⅰ)、5,7,3',4'-四羟基异黄酮(Ⅱ)、5,7,4'-三羟基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5,7,4'-三羟基-8,3'-二异戊烯基双氢黄酮(Ⅳ)、5,7,4'-三羟基-6-异戊烯基异黄酮(Ⅴ)、云南千斤拔素(flemichin D,Ⅵ)、胡枝子黄烷酮A(lespedezaflavanone A,Ⅶ)、赛金莲木儿茶精(ouratea-catechin,Ⅷ)、3,4,5-三甲氧基苯-O-β-D-葡萄糖苷(Ⅸ)、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Ⅹ)、豆甾醇(Ⅺ)。结论化合物Ⅲ~Ⅴ、Ⅶ~Ⅺ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化合物Ⅰ~Ⅺ为首次从该植物根中得到,其中以生理活性成分染料木素为代表的异黄酮为该植物根的主要成分。
    8  通关藤的化学成分
    马明芳 丁克毅 丁立生 王晓玲
    2009, 40(2):183-186.
    [摘要](849) [HTML](0) [PDF 224.14 K](1202)
    摘要:
    目的研究了通关藤Marsdenia tenacissim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分离提纯,经理化常数测定,结合MS、IR、UV、H-NMR、3C-NMR等现代波谱学技术确定了其结构。结果从通关藤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美国商陆脑苷(poke-weed cerebroside,Ⅰ)、β-D-黄夹吡喃糖苷-(→4)-β-D-磁麻吡喃糖甲苷(Ⅱ)、α、2β-丙酮缩二羟基-通关藤苷元B(Ⅲ)、牛奶菜醇A(Ⅳ)、-(4-羟基-3-甲氧基-苯基)-2-{2-甲氧基-4-[-(E)-丙烯-3-醇]-苯氧基}-丙烷-,3-二醇(赤式)(Ⅴ)、半乳糖醇(Ⅵ)、东莨菪素(Ⅶ)、直立牛奶菜双糖(marsectobiose,Ⅷ)、胡萝卜苷(Ⅸ)、丁二酸(Ⅹ)。结论化合物Ⅰ、Ⅴ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Ⅵ~Ⅷ、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9  黄连木食用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柳建军 刘锡葵
    2009, 40(2):186-189.
    [摘要](793) [HTML](0) [PDF 230.48 K](1157)
    摘要:
    目的研究黄连木食用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提取,硅胶以及RP-8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黄连木食用部位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为β-谷甾醇(Ⅰ)、对羟基苯乙酸(Ⅱ)、没食子酸乙酯(Ⅲ)、赤杨二醇(Ⅳ)、穗花杉双黄酮(Ⅴ)、对羟基苯甲酸(Ⅵ)、原儿茶素(Ⅶ)、没食子酸(Ⅷ)、槲皮素-3-O-β-D-木糖苷(Ⅸ)、芦丁(Ⅹ)、胡萝卜苷(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ⅩⅡ)、槲皮素(ⅩⅢ)、山柰酚-3,7-O-α-L-二鼠李糖苷(ⅩⅣ)、柚皮素(ⅩⅤ)和4-羟基肉桂酸(ⅩⅥ)。结论除化合物Ⅰ、Ⅲ、Ⅷ、ⅩⅡ和ⅩⅢ外,其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0  大叶金花草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罗娅君 肖新峰 王照丽
    2009, 40(2):190-192.
    [摘要](951) [HTML](0) [PDF 1.96 M](1311)
    摘要:
    目的研究大叶金花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2个有机酸化合物,鉴定了0个,分别鉴定为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methyl2,5-dihydroxybenzoate,Ⅰ)、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phthalic acid bis-(2-ethylhexyl)ester,Ⅱ]、棕榈酸(palmitic acid,Ⅳ)、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Ⅴ)、三十烷酸(tria-contanoic acid,Ⅶ)、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3-hydroxy-4-methoxybenzoic acid,Ⅷ)、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Ⅸ)、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Ⅹ)、对甲氧基苯甲酸(p-methoxy-benzoicacid,Ⅺ)、丁香酸(syringic acid,ⅩⅡ)。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Ⅶ、Ⅷ、Ⅹ、Ⅺ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11  青风藤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黄筑艳 张援虎 周岚 李焱 杨小生
    2009, 40(2):193-196.
    [摘要](767) [HTML](0) [PDF 228.32 K](1046)
    摘要:
    目的对青风藤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青风藤干燥藤茎用95%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减压回收乙醇,所得浸膏利用硅胶柱色谱、反相RP-8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及纯化,并通过H-NMR、3C-NMR、EI-MS及理化常数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青风藤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尖防己碱(Ⅰ)、蝙蝠葛波酚碱(Ⅱ)、dauriporphinoline(Ⅲ)、蝙蝠葛宁(Ⅳ)、dauricumine(Ⅴ)、6-O-demethyl-menisporphine(Ⅵ)、acutuminine(Ⅶ)、(-)-8-oxotetrahydrothalifendine(Ⅷ)、(-)-oxoisocorypalmine(Ⅸ)、四氢表小檗碱(Ⅹ)、四氢巴马亭(Ⅺ)。结论化合物Ⅵ、Ⅶ、Ⅺ为首次从青风藤中分离得到。
    12  红绒毛羊蹄甲中的黄酮类成分
    尚小雅 李帅 王素娟 杨永春 石建功
    2009, 40(2):196-199.
    [摘要](696) [HTML](0) [PDF 218.20 K](1134)
    摘要:
    目的研究红绒毛羊蹄甲Bauhinia aure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MS和NMR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90%乙醇提取,从醋酸乙酯萃取物的不同部位分离得到个化合物,其中3个为黄酮苷元,8个为黄酮苷,分别鉴定为白杨素(Ⅰ)、木犀草素(Ⅱ)、芹菜素(Ⅲ)、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Ⅳ)、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Ⅴ)、3,5,7-三羟基色原酮-3-O-α-L-鼠李糖苷(Ⅵ)、白杨素-7-O-β-D-葡萄糖苷(Ⅶ)、山柰素-3,7-二氧-α-L-双鼠李糖苷(Ⅷ)、槲皮素-3,7-二氧-α-L-双鼠李糖苷(Ⅸ)、槲皮素-3-O-(6″-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Ⅹ)、槲皮素-3-O-(6″-没食子酰基)-β-D-半乳糖苷(Ⅺ)。结论化合物Ⅱ、Ⅲ、Ⅵ、Ⅶ、Ⅹ和Ⅺ均为首次从羊蹄甲属植物中发现。
    13  闹羊花中黄酮类成分研究
    刘有强 孔令义
    2009, 40(2):199-201.
    [摘要](777) [HTML](0) [PDF 183.62 K](1035)
    摘要:
    目的研究闹羊花Rhododendron molle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利用各种柱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闹羊花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quercetin,Ⅰ)、槲皮苷(quercitrin,Ⅱ)、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quercetin-3-O-α-L-arabinoside,Ⅲ)、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quercetin-3-O-β-D-galactoside,Ⅳ)、quercetin 3-rhamnoside2″-gallate(Ⅴ)、山柰酚(kaempferol,Ⅵ)、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kaempferol-7-O-α-L-rhamnoside,Ⅶ)、山核桃素(caryatin,Ⅷ)和异鼠李素(isorhamnetin,Ⅸ)。结论此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Ⅴ、Ⅶ和Ⅸ为首次从闹羊花属中分离得到。
    14  雷公藤红素衍生物的合成与评价
    王家强 刘军峰 关玉昆 赵烽 许卉 刘珂
    2009, 40(2):201-204.
    [摘要](954) [HTML](0) [PDF 327.85 K](1227)
    摘要:
    目的以蛋白酶抑制剂雷公藤红素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以期得到脂溶性的前体药物。方法经常规提取分离得到雷公藤红素(Ⅰ),通过脱水缩合方法和先成盐后酯化方法合成雷公藤红素衍生物;采用MTT法研究了5个衍生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合成的5个衍生物经结构确证为雷公藤红素甲酯(Ⅱ)、雷公藤红素苄酯(Ⅲ)、雷公藤红素正十六醇酯(Ⅳ)、雷公藤红素环氧丙酯(Ⅴ)和雷公藤红素酰胺(Ⅵ);5个衍生物除雷公藤红素酰胺外,其余4个衍生物的细胞毒活性与母体相当,均比阳性对照药顺铂的细胞毒活性强。结论首次合成了雷公藤红素酯类衍生物,且具有较强细胞毒活性。
    15  钩藤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辛文波 侴桂新 王峥涛
    2009, 40(2):204-207.
    [摘要](593) [HTML](0) [PDF 199.08 K](1270)
    摘要:
    目的研究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的生物碱类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ODS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多种光谱分析技术,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2个吲哚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去氢毛钩藤碱(Ⅰ)、毛钩藤碱(Ⅱ)、缝籽嗪甲醚(Ⅲ)、柯诺辛(Ⅳ)、去氢钩藤碱(Ⅴ)、异去氢钩藤碱(Ⅵ)、钩藤碱(Ⅶ)、异钩藤碱(Ⅷ)、喜果苷(Ⅸ)、直瑞兹亚酰胺(斯垂特萨米碱,stricfosamide,Ⅹ)、卡丹宾碱(Ⅺ)和二氢卡丹宾碱(ⅩⅡ)。结论化合物Ⅺ和Ⅹ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通过2D-NMR准确归纳了化合物Ⅰ和Ⅱ的核磁数据,填补了早期文献报道没有该两个化合物核磁数据的空白。
    16  《中草药》杂志参考文献撰写要求
    2009, 40(2):207-207.
    [摘要](917) [HTML](0) [PDF 121.05 K](1057)
    摘要:
    从 2008 年第 1 期开始本刊所刊用文章文后的参考文献使用原语种撰写, 按照国家标准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T7714 2 2005) 书写。具体参考文献书写示范例见本刊 2009 年第 40 卷第 1 期上刊登的 “ 《中草药》 杂志 2009 年投稿须知”。
    17  牛至和石香薷精油成分的GC-MS分析
    张潇月 肖丹 白冰如 边燕红 李帮经
    2009, 40(2):208-209.
    [摘要](659) [HTML](0) [PDF 165.63 K](1335)
    摘要:
    唇形科牛至属植物有 20 余种, 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及中亚地区, 欧亚、北非等地区亦有分布。我国仅有牛至 Origanum vulgare L.
    18  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的制备和质量评价
    张伟 宋洪涛 林方清
    2009, 40(2):210-214.
    [摘要](602) [HTML](0) [PDF 456.34 K](1139)
    摘要:
    目的研制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考察其漂浮和释药性能。方法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以漂浮性能、雷公藤总二萜内酯的释放度为考察指标,进行处方筛选,并采用正交设计实验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K4M)为骨架材料,十六醇为助漂剂,碳酸氢钠为产气剂,聚维酮为致孔剂,制备了一天给药两次的胃内漂浮型缓释片。该制剂在人工胃液中立即起漂,2h释放约30%,6h释放约60%,2h释放90%以上,满足2h释放要求,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说明本缓释片属于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混合控释机制。结论研制的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和释药特性。
    19  粉防己碱阿霉素脂质体的制备与体外释放度的研究
    潘峰 胡春梅 潘黎军 王驰
    2009, 40(2):215-220.
    [摘要](766) [HTML](0) [PDF 498.69 K](1125)
    摘要:
    目的以阿霉素和粉防己碱为模型药物制备脂质体并进行工艺研究,同时对该脂质体进行体外释放度的研究。方法采用3种不同脂质体制备方法,并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处方筛选和工艺优化。结果确定了硫酸铵梯度法结合pH梯度法制备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处方为:药脂比为∶20,磷脂与胆固醇质量的比例为3∶、外水相pH值为7.6,孵育温度50℃、硫酸铵浓度为250mmol/L。释放度试验显示脂质体中阿霉素和粉防己碱分别在24h和6h内完全释放。结论制备的粉防己碱阿霉素脂质体包封率及外观良好,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20  Caco-2细胞单层研究淫羊藿黄酮类成分的吸收转运
    陈彦 贾晓斌 胡敏
    2009, 40(2):220-224.
    [摘要](1328) [HTML](0) [PDF 501.01 K](1422)
    摘要:
    目的研究淫羊藿黄酮类成分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转运。方法采用超高压液相法测定药物浓度,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研究淫羊藿黄酮5个主要成分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宝藿苷Ⅰ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双向转运。结果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的吸收渗透系数(PAB)较小,分别为5.9×0-7、3.22×0-7、2.76×0-7、4.23×0-7cm/s,宝藿苷Ⅰ相对较大,为.46×0-6cm/s;5个化合物的分泌渗透系数(PBA)都比其相应的吸收渗透系数要大,其中宝藿苷Ⅰ的分泌渗透系数是其吸收渗透系数的9.8倍。结论淫羊藿黄酮类成分的肠道吸收较差,可能存在肠道转运蛋白的外排机制,其中三糖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的吸收要小于二糖苷(淫羊藿苷),二糖苷的吸收要小于单糖苷(宝藿苷Ⅰ)。
    21  NIR在线检测监控安神补脑液水提过程的研究
    吕琳昂 师涛 杨辉华 梁琼麟 王义明 罗国安
    2009, 40(2):224-228.
    [摘要](529) [HTML](0) [PDF 387.41 K](1128)
    摘要:
    目的建立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安神补脑液提取过程中有效成分的方法。方法按照厂家工艺实验室模拟安神补脑液水提过程,近红外在线检测并对提取物进行HPLC法测定,获取提取液的近红外(NIR)光谱信息与提取物中的代表活性成分二苯乙烯苷、淫羊藿苷的信息,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NIR与HPLC信息间的关系。结果校正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538、0.9756,预测样本集的误差均方根(RMSEP)分为0.0487、0.0432。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可用于安神补脑液水提过程质量监控。
    22  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刘洋 胡连栋 唐星
    2009, 40(2):228-230.
    [摘要](765) [HTML](0) [PDF 279.07 K](1060)
    摘要:
    目的测定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RP-HPLC法,以蛇床子素为内标物测定大鼠口服川芎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后藁本内酯的血药浓度,使用3P97药动学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符合二室模型,主要的药动学参数:tl/2(α)为(.429±.6)h,tl/2(β)为(6.877±2.275)h,t(peak)为(3.40±.95)h,AUC为(70.87±25.92)μg/mL.h。结论以蛇床子素为内标,RP-HPLC法能够准确、灵敏地测定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23  亮菌多糖的分离纯化
    罗霞 许晓燕 余梦瑶 江南 曾瑾 杨志荣 郑林用
    2009, 40(2):231-234.
    [摘要](1178) [HTML](0) [PDF 341.89 K](1183)
    摘要:
    目的通过醇沉、色谱等分离提取技术对发酵得到的亮菌胞内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对纯化的多糖进行结构及部分性质研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除蛋白等方法得到亮菌胞内粗多糖,然后通过离子交换色谱、分子筛色谱对粗多糖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得到单一多糖。同时采用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对该单一多糖进行结构研究,确定其单糖组成及糖链的连接方式。结果通过去蛋白、醇沉、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滤过色谱的方法得到亮菌胞内多糖IPS-B2,该多糖为直链α-D-(→6)-吡喃型葡聚糖,不含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结论通过纯化得到了直链α-(→6-葡聚糖(IPS-B2),该多糖在体内具有较好的抑瘤效果。
    24  HPLC-ELSD法测定酸枣仁滴丸中酸枣仁皂苷A、B和白桦脂酸
    张彦青 解军波 张明春 赖长江生
    2009, 40(2):234-235.
    [摘要](679) [HTML](0) [PDF 143.58 K](1213)
    摘要:
    目的建立酸枣仁滴丸中酸枣仁皂苷A、B和白桦脂酸的测定方法。方法应用超声提取和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检测。Hypersil C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0.%醋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mL/min;柱温:30℃;进样量:20μL;ELSD参数:雾化温度:45℃;气体流量:2.0L/min。结果制剂中酸枣仁皂苷A、B和白桦脂酸达到基线分离且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分别为5.4~54μg/mL,22.8~228μg/mL、28.0~280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7%、99.2%、97.89%。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酸枣仁滴丸剂中酸枣仁皂苷A、B和白桦脂酸的同时测定。
    25  HPLC法测定生知母和盐知母中芒果苷和菝葜皂苷元
    党小平 毛春芹 陆兔林 徐佳佳 王静
    2009, 40(2):236-238.
    [摘要](695) [HTML](0) [PDF 242.95 K](990)
    摘要:
    目的建立测定生知母和盐知母中芒果苷和菝葜皂苷元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HPLC-UV法和HPLC-ELSD法测定芒果苷和菝葜皂苷元。测定芒果苷的色谱条件:Kromasil柱(250mm×4.6mm,5μm);水-乙腈-0.85%磷酸(00∶25∶5)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0.6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58nm。测定菝葜皂苷元的色谱条件:Kromasil柱(250mm×4.6mm,5μm);甲醇-水(95∶5)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0mL/min;柱温30℃;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漂移管温度85℃。结果盐知母中芒果苷和菝葜皂苷元的量均有所升高。结论本方法可用于生知母和盐知母中芒果苷和菝葜皂苷元的测定,并为其全面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6  多指标正交试验优选复方五仁醇胶囊含药血清的制备方法
    罗琳 窦志华 丁安伟 黄金华 陈洁 徐济良
    2009, 40(2):238-241.
    [摘要](694) [HTML](0) [PDF 203.75 K](1204)
    摘要:
    目的药效与化学指标相结合优选复方五仁醇胶囊含药血清制备方法方法建立CCl4诱导的大鼠肝细胞损伤模型,采用L8(27)正交设计给药和取血方案,制备大鼠含药血清或血浆,考察含药血清或血浆对损伤肝细胞增值(MTT)和培养上清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影响,高效液相法测定含药血清或血浆中五味子乙素含量,并对结果综合加权评分和方差分析。结果给药方式及采血时间对结果有显著影响,且两者之间有交互作用,血浆优于血清,但综合加权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动物是否造模无明显影响。结论复方五仁醇胶囊含药血清较优的制备方法为正常大鼠连续ig给药3d,上、下午各次,末次给药后2h采血分离血浆。
    27  鸡肝散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徐娟华 卢启洪 曾苏 高峻 缪千状
    2009, 40(2):241-243.
    [摘要](502) [HTML](0) [PDF 124.34 K](728)
    摘要:
    28  小檗碱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细胞增殖及其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关系
    章涛 李苌清 杨俊卿 刘颖菊 万敬员 周岐新
    2009, 40(2):244-247.
    [摘要](1284) [HTML](0) [PDF 498.35 K](1411)
    摘要: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体外生长的影响及其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关系,以评价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潜力。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小檗碱对MDA-MB-23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联合PPARγ拮抗剂GW9662,分析小檗碱对MDA-MB-23细胞增殖的影响与PPARγ受体的关系;实验同时采用罗格列酮作为阳性药进行平行比较分析。结果小檗碱呈量-效和时-效关系抑制MDA-MB-23细胞生长,24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2μmol/L;小檗碱诱导MDA-MB-23细胞凋亡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PARγ受体拮抗剂不能逆转小檗碱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小檗碱可明显抑制MDA-MB-23细胞生长,但与罗格列酮不同,其作用不通过PPARγ受体介导;小檗碱诱导MDA-MB-23细胞凋亡的效应较罗格列酮更为显著;小檗碱可望成为治疗乳腺癌的有效药物。
    29  狭叶五味子中化合物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研究
    饶贤高 肖伟烈 杨柳萌 孙汉董 傅颖媛 郑永唐
    2009, 40(2):248-251.
    [摘要](508) [HTML](0) [PDF 246.98 K](1038)
    摘要:
    目的研究从狭叶五味子Schisandra lancifolia中分离化合物扁枝杉香豆素(phyllocoumarin)和(-)-表儿茶酸[(-)-epicatechin]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方法为了筛选和确认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体外抗HBV活性,以HepG2.2.5细胞为体外研究HBV模型,分别用RPMI640完全培养基稀释不同质量浓度的药物作用于细胞,培养3d后收集上清,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HepG2.2.5细胞的生长影响和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水平,评价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对HBsAg和HBeAg的影响。结果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具有一定的体外抗HBV活性,其细胞毒性非常小,CC50均大于200μg/mL。扁枝杉香豆素具有较强的抑制HBsAg和HBeAg分泌作用。阳性对照药物阿德福韦酯也抑制HBVHBsAg和HBeAg分泌,但在相同质量浓度(.6μg/mL)下其抑制作用较扁枝杉香豆素弱。结论狭叶五味子中化合物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具有一定体外抑制HBV HBsAg和HBeAg分泌的作用,从而起到抗HBV作用。
    30  补骨脂素加长波紫外线光化学疗法诱导人白血病细胞凋亡时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陈楠楠 张晨 向阳 黄世林 张德杰
    2009, 40(2):252-254.
    [摘要](756) [HTML](0) [PDF 381.88 K](1176)
    摘要:
    目的研究补骨脂素(PSO)加长波紫外线(UVA)光化学疗法(PUVA)诱导人白血病细胞K562、NB4凋亡时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细胞与不同质量浓度PSO,接受或不接受UVA照射后共同培养,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PUVA处理后的K562、NB4细胞超微结构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PSO、UVA照射及PUVA均可使细胞凋亡率增加,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UVA的作用显著强于前两者(P<0.0)。结论PUVA可诱导人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诱导凋亡的途径之一为下调线粒体膜电位水平。
    31  《中草药》杂志售过刊信息
    2009, 40(2):254-254.
    [摘要](410) [HTML](0) [PDF 82.72 K](1004)
    摘要:
    《中草药》杂志编辑部尚存部分过刊合订本, 包括: 1974 -1975 年、1976 年、1979年、1988-1993 年(80 元/年), 1996、1997 年(110 元/年)、1998 年(120 元/年)、1999 年(135 元/年)、2000 年(180 元/年)、2001-2003 年(200 元/年)、2004年(220 元/年)、2005 年(260 元/年)、2006 年(280 元/年)、2007 年(280 元/年)、2008 年(280 元/年)。
    32  野西瓜总生物碱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与[Ca2+]i变化的相关性
    于蕾 莫科 王崴 崔荣田 邹翔 季宇彬
    2009, 40(2):255-258.
    [摘要](557) [HTML](0) [PDF 475.32 K](1037)
    摘要:
    目的探讨野西瓜总生物碱(Capparisspinosa alkaloid,CSA)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杀伤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研究CSA对人肝癌HepG2的杀伤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HepG2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研究CSA对HepG2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CSA对HepG2细胞内[Ca2+]i的影响。结果CSA对人肝癌HepG2有明显细胞毒性作用,并且有剂量依赖性,IC50为42.82μg/mL;HepG2细胞在CSA作用后出现特征性凋亡形态特征,凋亡细胞比率明显高于自然凋亡率;且阻断细胞由S期向G2期的移行,CSA明显升高HepG2细胞[Ca2+]i,并与药物质量浓度呈量效正相关。结论CSA对人肝癌HepG2有明显的杀伤和促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SA造成肿瘤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有关。
    33  海马不同提取物对雌二醇致肾阳虚小鼠的影响
    陈素红 吕圭源 范景 颜美秋 叶合 方哲 汤小华 吴海峰
    2009, 40(2):258-262.
    [摘要](587) [HTML](0) [PDF 347.42 K](1586)
    摘要:
    目的观察海马4个提取物(水、正丁醇、醋酸乙酯、石油醚提取物)对雌二醇致肾阳虚模型小鼠的影响,认识其"甘,温,入肝、肾经"药性的现代科学内涵。方法采用ip苯甲酸雌二醇造成小鼠肾阳虚模型,对小鼠体征、肛温、抓力、游泳时间、自主活动、血清肌酐(Cr)及尿素(UR)、血液学指标、睾丸和精囊腺指数进行测定。结果海马4个提取物均能改善肾阳虚小鼠体征,升高精囊腺指数和血液RBC、Hb、PLT,降低血清UR水平;海马水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均能提高肾阳虚小鼠肛温、抓力、游泳时间、自主活动次数、睾丸指数、WBC、淋巴细胞(LY)、单核细胞(MO)、嗜中性粒细胞(NE);正丁醇提取物能提高小鼠自主活动次数、NE;醋酸乙酯提取物能提高小鼠抓力、游泳时间。结论海马的药效可作为改善肾阳虚证之腰膝酸软、性欲减退、畏寒肢冷、精神萎靡、阳虚水泛,以及肾精亏虚、肝气虚弱所致血液亏虚的基础,并作为其甘温、入肝、肾经药性现代科学内涵的组成部分。海马水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的作用较为接近且较强,为认识海马甘、温、归肝肾经共同药效物质群提供了启示。
    34  蛹虫草菌丝体醇提物对氢化可的松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施明珠 李有贵 钟石 樊美珍 计东风
    2009, 40(2):262-265.
    [摘要](602) [HTML](0) [PDF 297.98 K](1176)
    摘要:
    目的研究蛹虫草菌丝体醇提物对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致老龄小鼠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ICR雄性老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蛹虫草菌丝体醇提物低、中、高剂量(0.67、0.334、0.668g/kg)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均im氢化可的松(25mg/kg)造模,实验结束时测定小鼠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及ATP酶(Na+,K+-ATP、Ca2+,Mg2+-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同时通过光镜观察小鼠肝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结果蛹虫草菌丝体醇提物可显著提高模型小鼠肝组织ATP酶、SOD和GSH-Px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减轻氢化可的松引起的肝组织病理损伤。结论蛹虫草菌丝体醇提物对氢化可的松致小鼠肝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35  木贼大孔树脂提取物对单个核细胞-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
    李丽玮 黄伟 李云峰 甄艳军 张莉 侯建明
    2009, 40(2):265-268.
    [摘要](558) [HTML](0) [PDF 221.24 K](892)
    摘要:
    目的探讨木贼大孔树脂提取物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单个核细胞-内皮细胞黏附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法获取木贼提取物,用不同质量浓度的木贼大孔树脂提取物作用于ox-LDL诱导的ECV304细胞2h,观察人单个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及ECV304细胞的IL-8和VCAM-蛋白表达,并通过RT-PCR观察IL-8和VCAM-的基因表达。结果高、中、低剂量(00、50、25μg/mL)的木贼大孔树脂提取物均显著抑制ox-LDL诱导的单个核-内皮细胞的黏附,下调ox-LDL诱导的ECV304细胞IL-8和VCAM-蛋白和基因的表达,以中剂量(50μg/mL)效果最明显。结论木贼中总黄酮和总酚酸是木贼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有效部位之一,两者抑制IL-8和VCAM-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可能是其抑制单个核-内皮细胞黏附及抗AS的机制之一。
    36  茯苓多糖修饰物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王爱云 陈群 李成付 焦庆才
    2009, 40(2):268-271.
    [摘要](791) [HTML](0) [PDF 285.77 K](1177)
    摘要:
    目的通过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考察硫酸化茯苓多糖(PS)抗肿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S80肿瘤模型小鼠和Yac-肿瘤细胞株分别为体内和体外实验对象,研究PS的抗肿瘤活性和免疫调节功能。结果PS体内显著抑制移植性S80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最大抑瘤率达32.22%(P<0.0);促进荷瘤小鼠脾脏和胸腺淋巴器官的发育生长(P<0.05)。体外对小鼠淋巴细胞尤其是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PS体外可显著提高NK细胞杀伤活性(P<0.00)。结论PS可以通过增强NK细胞杀伤活力,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而发挥抗肿瘤作用。PS还可以拮抗免疫抑制药所致的免疫抑制。
    37  阿魏胶囊对模型动物血脂、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薛洁 韩荣 张海英
    2009, 40(2):271-274.
    [摘要](758) [HTML](0) [PDF 211.85 K](1086)
    摘要:
    目的探讨阿魏胶囊对大鼠血脂、小鼠微循环及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饮食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魏胶囊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对照组,给药5周后,测定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小鼠注射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Adr),观察给予Adr前后8min小鼠耳廓微循环情况。大鼠给药2d,以高分子右旋糖酐建立大鼠血瘀证模型,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阿魏胶囊可降低血清TC、TG、LDL-C,升高血HDL-C/TC值,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魏胶囊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A、V血管收缩率和毛细血管网交叉点减少明显降低(P<0.0、0.05)。阿魏胶囊能显著降低小鼠全血黏度和红细胞压积,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结论阿魏胶囊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并对小鼠耳廓微循环和大鼠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作用。
    38  灯盏花素不同途径给药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防治作用的比较研究
    石森林 张韩清 储利胜 吴瑾瑾 沈伟 葛卫红 李昌煜
    2009, 40(2):274-275.
    [摘要](614) [HTML](0) [PDF 130.09 K](1053)
    摘要:
    目的比较灯盏花素鼻腔给药、口服给药与静脉给药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Lon-ga线栓法制备SD大鼠右侧局部脑缺血模型,脑缺血h,再灌注24h,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花素鼻腔给药高、低剂量组,灯盏花素口服给药与静脉给药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观察各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的影响。结果脑缺血h,再灌注24h时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而经鼻腔多次给药后神经功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模型组脑梗死体积平均为2.82%,鼻腔给药组的脑梗死体积为9.37%和2.4%,口服组给药组、静脉给药组为6.76%与4.0%,4个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鼻腔给药组明显优于口服给药组、静脉给药组,均有统计学意义;鼻腔给药高剂量优于低剂量,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灯盏花素鼻腔给药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防治作用优于口服给药与静脉给药。
    39  猫豆胍镇静催眠和抗震颤麻痹作用研究
    黄增琼 蒋伟哲 黄兴振 黄敏 巫世红 韦永冠
    2009, 40(2):276-278.
    [摘要](675) [HTML](0) [PDF 235.37 K](1314)
    摘要:
    目的研究从猫豆中提取的单体成分猫豆胍(MDG)的镇静催眠、抗惊厥和抗震颤麻痹作用,为猫豆的综合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小鼠自主活动法、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法、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法、抗硝酸士的宁致惊厥试验法和氧化震颤素致小鼠震颤试验法,观察MDG的镇静催眠、抗惊厥和抗震颤麻痹作用。结果在375mg/kg剂量下MDG能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和活动路程(P<0.05);500、625mg/kgMDG能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入睡小鼠只数(P<0.05、0.0);625mg/kgMDG能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P<0.05)和显著延长小鼠发生惊厥的潜伏期和死亡时间(P<0.0);MDG在375和625mg/kg剂量时,对小鼠震颤潜伏期和持续时间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猫豆中提取的MDG具有一定的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但没有抗震颤麻痹作用。
    40  土槿乙酸酰胺对HeLa细胞周期的影响
    王辉 雷志勇 陈虹 王贺 王敏
    2009, 40(2):278-279.
    [摘要](536) [HTML](0) [PDF 315.91 K](1070)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土槿乙酸衍生物土槿乙酸酰胺(PB-LY)对HeLa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PB-LY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LY对HeLa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RT-PCR法检测PB-LY对He-La细胞周期相关基因p53和p2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PB-LY可明显减少G期的HeLa细胞比例,明显增加G2+M期细胞的比例,上调p53基因的表达,同时协同下调p2基因的表达。结论PB-LY可通过增加细胞周期相关基因p53基因的表达和减少p2基因的表达,使HeLa细胞的周期阻断在G2+M期,从而阻滞HeLa细胞的生长。
    41  三角叶黄连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张春平 何平 王瑞波 高姗 张益锋
    2009, 40(2):280-284.
    [摘要](765) [HTML](0) [PDF 706.02 K](1171)
    摘要:
    目的针对三角叶黄连ISSR的反应特点,建立稳定可靠的ISSR-PCR分子标记反应体系,为进一步研究三角叶黄连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筛选引物并设定影响三角叶黄连ISSR-PCR反应诸因子的不同梯度,检测其不同反应体系的扩增效果,分析非特异性条带的产生原因并进行条件优化,建立三角叶黄连ISSR-PCR稳定可靠的反应体系。结果建立了可用于三角叶黄连ISSR-PCR分析的最适宜的反应体系:25μLPCR反应体系中,内含0×PCR Buffer 2.5μL,.5mmol/L Mg2+,200μmol/L dNTP,0.3μmol/L引物,40ng模板,.0U Taq DNA聚合酶。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然后进行35个循环:94℃变性30s,(据不同引物的退火温度)复性60s,72℃延伸90s,循环结束后72℃延伸7min,4℃保存。结论所建立的三角叶黄连ISSR反应体系具有标记位点清晰、反应系统稳定、检测多态性能力强、重复性好等特点,可以较好地应用于三角叶黄连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居群鉴别的研究。
    42  基于方差分析优化菊花ISSR-PCR反应体系
    邵清松 郭巧生 谢作成
    2009, 40(2):284-288.
    [摘要](768) [HTML](0) [PDF 530.96 K](1082)
    摘要:
    目的对影响药用菊花ISSR-PCR扩增效果的一些因素进行优化,为进一步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方法基于方差分析方法,利用正交试验从Taq酶、Mg2+、dNTP和引物等4因素3水平对药用菊花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药用菊花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Taq酶.00U,Mg2+2.00mmol/L,dNTP0.20mmol/L,引物0.50μmol/L。结论Taq酶、Mg2+、dNTP等对ISSR反应结果有极显著影响。所建立的药用菊花ISSR反应体系具有标记位点清晰、反应系统稳定、检测多态性能力较强、重复性好等特点,可用于药用菊花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43  中国药学会6种期刊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2009, 40(2):288-288.
    [摘要](540) [HTML](0) [PDF 170.12 K](825)
    摘要:
    2008 年 12 月 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药学会主办的《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中草药》、《中国新药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中药杂志》共 6 种期刊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44  党参根的形态发生及组织化学研究
    夏丹 刘文哲
    2009, 40(2):289-292.
    [摘要](588) [HTML](0) [PDF 1.55 M](1272)
    摘要:
    目的揭示党参根的发生发育规律及储藏物质和主要药用成分在根中的积累部位。方法应用石蜡切片法研究党参根的形态发生,PAS反应和苏丹Ⅲ染色显示根中储藏物质,等量的5%香草醛-冰醋酸和高氯酸混合试剂对党参萜类及甾类物质显色。结果党参根发育过程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4个阶段。党参根中存在大量乳汁管,在原生木质部导管出现时,韧皮部中已产生乳汁管细胞,而后一直与韧皮部分子相伴产生。党参根中积累了大量淀粉粒。萜类和甾类物质积累在根的薄壁细胞和乳汁管中。结论党参根中大量薄壁细胞和乳汁管是储藏物质和主要药用成分的积累部位。
    45  罗汉果试管苗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及植株再生
    刘华英 覃灵华
    2009, 40(2):293-296.
    [摘要](734) [HTML](0) [PDF 266.71 K](1052)
    摘要:
    目的为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种质资源的保存提供一条新途径。方法以继代5d生长健壮的罗汉果试管苗0.8~cm长嫩梢进行预培养,剥取2~3mm茎尖,25℃下60%PVS2装载,再用00%PVS2在0℃脱水处理,更换新鲜00%PVS2后投入液氮保存24h,化冻,用MS+.2mol/L蔗糖的液体培养基洗涤,滤纸吸干后接种于MS+.0mg/L6-BA+0.05mg/L NAA+0.mg/L GA3+0.8%琼脂粉+45g/L蔗糖的恢复培养基上,25℃暗培养7d,转入正常光下培养。再生苗生根培养基为/2MS+0.2mg/L NAA+30g/L蔗糖。结果嫩梢于MS+0.7mol/L蔗糖的培养基上预培养3d,茎尖装载40min,脱水50min,液氮保存后于40℃水浴中快速化冻,洗涤40min,恢复培养周时存活率最高可达00%,30d时再生率最高可达78.33%。再生苗转入生根培养基可形成完整植株。结论罗汉果种质资源的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再生植株正常。
    46  藏药马尿泡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徐文华 陈桂琛 周国英 孙菁 卢学峰
    2009, 40(2):297-300.
    [摘要](815) [HTML](0) [PDF 374.02 K](1023)
    摘要:
    目的通过对马尿泡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为马尿泡的快速繁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马尿泡野生植株上的休眠芽为外植体,将它们接种到一系列含有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中。结果外植体野生芽不易进入正常萌发生长阶段,一旦进入正常阶段,能迅速进入生长状态,诱导野生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是MS+6-BA2.0mg/L+NAA.0mg/L,且侧芽要比主芽分化得快,增殖率明显高于主芽的增殖率。25d转接次,增殖倍数在5倍以上。最适生根培养基是/2MS+IBA0.5mg/L,诱导生根率达96%。无菌苗幼叶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培养基是MS+6-BA0.5mg/L+NAA0.5mg/L+2,4-D.0mg/L,诱导率达00%。结论一方面建立了稳定高效的马尿泡再生体系,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培养达到了其种质资源的保存。
    47  桔梗种子的成熟生理动态研究
    刘自刚
    2009, 40(2):300-303.
    [摘要](953) [HTML](0) [PDF 270.21 K](1041)
    摘要:
    目的揭示桔梗种子成熟过程的生理动态变化,为桔梗良种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统一挂牌分期取样,测定不同成熟度种子的千粒质量、发芽率、电导率、POD活性和MDA的量。结果桔梗开花后55d千粒质量达到最大为.24g,但此时种子发芽率仅为53.0%,开花后55~6d千粒质量开始逐渐下降,但发芽率却迅速上升,6d时达到最大为93.3%,此时种子细胞膜结构完整性高,POD活性也最高,种子性能达到最佳状态。结论开花后6d,桔梗种子可完全成熟,种子成熟过程中存在生理后熟现象,后熟期约为6d。
    48  啶虫脒在枸杞中的残留动态分析
    周峰 于晶 李卫建 陈君 徐荣
    2009, 40(2):303-305.
    [摘要](811) [HTML](0) [PDF 191.07 K](947)
    摘要:
    目的研究啶虫脒在枸杞中的残留动态。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弗罗里矽色谱柱净化,采用HP-5柱,载气为氮气,体积流量mL/min;进样口温度200℃、柱温80℃、检测器320℃。结果样品的添加回收率为89.5%~93.5%,RSD为2.9%。啶虫脒在枸杞中的半衰期为2.6d,施药4d后残留量降至9.3μg/kg,最终残留在4.0μg/kg以下。结论在正常喷药浓度的加倍剂量000倍条件下,根据不同标准,枸杞的安全采收间隔期为5~9d以上。
    49  HPLC法测定黄杞叶中落新妇苷和黄杞苷
    曲佳 周军 侯文彬 寿国香
    2009, 40(2):306-307.
    [摘要](755) [HTML](0) [PDF 183.08 K](1274)
    摘要:
    目的建立黄杞叶中落新妇苷及黄杞苷定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Phenomenex Luna C8色谱柱,乙腈-水-冰醋酸(22∶7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90nm,体积流量0.8mL/min。结果平均回收率:落新妇苷为0.6%(RSD=0.8%);黄杞苷为98.%(RSD=.4%)。线性范围:落新妇苷为0.0448~8.296μg(r=0.9998);黄杞苷为0.02204~8.86μg(r=0.9999)。结论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
    50  RP-HPLC法测定黄荆子中牡荆脂素A
    唐莹翠 曾光尧 谭健兵 李妍岚 谭桂山 周应军
    2009, 40(2):307-309.
    [摘要](566) [HTML](0) [PDF 232.38 K](917)
    摘要:
    目的建立黄荆子中抗肿瘤活性成分6-羟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3,4-二氢(3R,4S)-2-醛基萘(牡荆脂素A,VBE-)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il ODS(250mm×4.6mm,5μm)色谱柱,乙腈-0.%冰醋酸梯度洗脱(0min,5∶85;0min,5∶85;40min,28∶72),检测波长为255nm,柱温为25℃,体积流量为mL/min。结果黄荆子中牡荆脂素A在该条件下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建立了黄荆子药材的牡荆脂素A的定量测定方法,为黄荆子质量控制及综合利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51  蒺藜果中蒺藜呋甾皂苷B的HPLC-ELSD法测定
    解生旭 徐暾海 韩冬 赵宏峰 司云珊 徐雅娟
    2009, 40(2):309-310.
    [摘要](559) [HTML](0) [PDF 147.75 K](1016)
    摘要: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法(HPLC-ELSD)测定蒺藜呋甾皂苷B的方法。方法色谱柱Vp-ODSC8柱,柱温40℃,流动相:乙腈-水(26∶74)→(28∶72)→(3∶69)→(50∶50)梯度,体积流量mL/min,温度:05℃,气体流量:3.0mL/min。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0.0μg,r=0.9973,平均回收率为96.68%。结论方法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蒺藜药材中该成分的定量测定。
    52  重要启事
    2009, 40(2):310-310.
    [摘要](534) [HTML](0) [PDF 96.74 K](777)
    摘要:
    《中草药》杂志自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及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以后,承蒙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厚爱,稿源大增, 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增加报道信息量,提高印刷质量,本刊自 2009 年第 1 期开始由原160 页扩版至 168 页,由现 70 g 双胶印刷改为 80 g 铜板印刷。
    53  不同生长期紫花苜蓿中苜蓿素的测定
    王淑惠 李兰芳 张勤增 刘智鹏 徐兴俊
    2009, 40(2):311-312.
    [摘要](638) [HTML](0) [PDF 177.95 K](1023)
    摘要:
    目的测定紫花苜蓿在不同生长期苜蓿素的量,为合理利用资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Zorbax SB C8(250mm×4.6mm,5μm),以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349nm,进样量为5μL。结果在紫花苜蓿不同生长期苜蓿素的量不同,8月份量最高。结论苜蓿在不同生长期苜蓿素的量不同,如果主要利用紫花苜蓿中的苜蓿素时应在8月中旬采收。
    54  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非临床评价方法
    张玉生 史艳秋 王建华 刘兆平
    2009, 40(2):313-315.
    [摘要](1196) [HTML](0) [PDF 240.73 K](1193)
    摘要: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问题日益严峻,以发生率最高的过敏反应最为突出,已经成为临床医生担忧的重点和药监部门重点监管的对象。然而,由于目前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评价方法尚不完善和存在诸多缺陷,尚不能有效地预测中药注射剂临床过敏反应的发生。对现有的非临床过敏反应实验方法、评价指标及其意义进行综述,为建立适合中药注射剂的过敏反应非临床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55  夏枯草肺癌化学预防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
    贾晓斌 封亮 陈彦 高成林 邵振中 宋师花 刘光敏
    2009, 40(2):316-318.
    [摘要](585) [HTML](0) [PDF 188.59 K](1158)
    摘要:
    夏枯草对肺癌具有确切疗效,但其肺癌化学预防物质基础尚未明确。结合现代先进的分离、分析以及药效筛选技术,以中药"三个层次多维结构"组分结构理论,科学地揭示夏枯草肺癌化学预防物质基础,通过总结夏枯草化学成分和与肿瘤相关的研究成果,分析肺癌化学预防研究思路方法,为中药的物质基础研究和中药新药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56  重楼资源再生策略及其关键技术环节探讨
    张朝阳 赵庭周
    2009, 40(2):319-323.
    [摘要](1011) [HTML](0) [PDF 264.43 K](1145)
    摘要:
    近年来,围绕重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收效甚微,未能从根本上扭转重楼资源不可持续的趋势和现状。在回顾并综合分析重楼资源的地位、利用现状、资源基本特征、相关科研概况和生产实践经验后,建议将野生放养、粗放式管理、数量取胜确定为重楼资源再生的基本策略和方向,有机协调、集成各方力量,依托自然赋予的再生能力,辅之以相关科技攻关,大幅度提升种子育苗繁育能力,以廉价甚至免费的种苗、极低的土地和管护成本投入以及潜在的可观收益为前提,调动潜在参与者特别是广大农户的积极性,通过人工规模化野生放养实现重楼资源再生。
    57  骨碎补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与开发前景
    高颖 房德敏
    2009, 40(2):323-326.
    [摘要](982) [HTML](0) [PDF 243.25 K](2030)
    摘要:
    骨碎补黄酮类化合物是骨碎补中含有的一类生物活性较强的成分,具有促进骨折愈合、防治骨质疏松、抗氧化、抗炎、调血脂、抗过敏、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有很高的利用价值。综述了骨碎补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骨碎补黄酮类成分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58  五环三萜皂苷生物合成与调控的研究进展
    赵云生 万德光 陈新 李占林 田洪岭
    2009, 40(2):327-330.
    [摘要](1047) [HTML](0) [PDF 435.48 K](1538)
    摘要:
    五环三萜皂苷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临床应用前景诱人,但自然界中,其产量较低。采用分子生物学与蛋白质组学相关知识,通过代谢工程或基因工程进行五环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的工厂化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综述了五环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并简要探讨了五环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的研究方法。
    59  日本药品进口程序及相关要求
    罗辉 于瑞钧 宋立平 马军 江永萍 东红
    2009, 40(2):330-332,附1.
    [摘要](771) [HTML](0) [PDF 312.03 K](2161)
    摘要:
    日本是我国中药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并且在将我国中医药推向国际市场方面,日本也是首要选择的市场。通过对日本药品进口程序、各种申请及要求提交的资料进行介绍,以期对我国药品出口日本有所裨益,使中药能被接受认可。
    60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正式更名为《药物评价研究》
    2009, 40(2):335-337.
    [摘要](551) [HTML](0) [PDF 48.61 K](729)
    摘要:
    2008 年 12 月 21 日,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新出综合[2008] 1284 号文件, 天津市新闻出版局正式批准《中文科技资料目录- - -中草药》更名为《药物评价研究》, 原刊号 CN12 -1107/R作废,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 CN12-1409/R。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