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40卷第1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天津药物研究院建院50周年、《中草药》杂志创刊40周年及英文版创刊、刘昌孝院士从事药动学研究40年”庆典暨学术活动在津举行
    2009, 40(11):1680-1680.
    [摘要](594) [HTML](0) [PDF 164.52 K](902)
    摘要:
    "天津药物研究院建院50周年、《中草药》杂志创刊40周年及英文版创刊、刘昌孝院士从事药动学研究40年"庆典暨学术活动10月21日~24日在天津举行。天津市科技工委书记、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李家俊,中共天津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纪委书记赵洪明,天津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宏,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王生田,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津,中共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邵彪,天津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王成,天津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肖占鹏,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吴爱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肖培根,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医科大学校长郝希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药物研究院名誉院长刘昌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任德权,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袁天锡,中国药科大学校长吴晓明,沈阳药科大学校长吴春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所长丁健,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金钟,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黄璐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院长周斌,四川抗生素研究所所长易八贤,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总经理孙从新,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郑卫等800余人参加了庆典活动。
    2  国内外天然药物研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萧伟 陈凤龙 章晨峰 徐振秋 杨妍妍 陶永华 尚强 王振中
    2009, 40(11):1681-1687.
    [摘要](782) [HTML](0) [PDF 949.41 K](1092)
    摘要:
    阐述了我国及欧美、日韩等国在天然药物领域的发展现状,并通过对我国天然药物研究与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天然药物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天然药物未来的研究趋势与方向,以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3  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历史回顾
    史清文 霍长虹 李力更 张嫚丽
    2009, 40(11):1687-1695.
    [摘要](1391) [HTML](0) [PDF 871.32 K](1192)
    摘要:
    近年来海洋天然产物越来越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在辽阔的海洋中存在着众多超出想象的结构新颖的化合物。在药物研究中,海洋天然产物已成为发现重要先导药物的主要源泉。现将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的发展历史进行简要的回顾。
    4  矮杨梅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王俊锋 钟惠民 程永现
    2009, 40(11):1696-1700.
    [摘要](638) [HTML](0) [PDF 507.89 K](957)
    摘要:
    目的研究矮杨梅Myrica nan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凝胶柱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矮杨梅根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波谱分析手段鉴定此11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2α,3β-二羟基羽扇豆醇-20(29)-烯-28(19)-内酯(Ⅰ)、2α,3β-异丙叉羽扇豆醇-20(29)-烯-28(19)-内酯(Ⅱ)、龙吉苷元(Ⅲ)、马斯里酸(Ⅳ)、齐墩果酸(Ⅴ)、杨梅萜二醇(Ⅵ)、阿江榄仁(Ⅶ)、arjunglucosideⅡ(Ⅷ)、6,7-二羟基藁本内酯(Ⅸ)、氢化胡椒昔(Ⅹ)、6′-O-acylclionastero-3-O-glucoside(Ⅺ)。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羽扇豆醇内酯(lupeolenolide),化合物Ⅱ为Ⅰ的新的人工产物,命名为异丙叉羽扇豆醇内酯(isopropyl-lupeolenolide)。化合物Ⅲ、Ⅷ~Ⅺ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5  菝葜中黄酮和二苯乙烯类成分的研究
    邵波 郭洪祝 果德安
    2009, 40(11):1700-1703.
    [摘要](745) [HTML](0) [PDF 412.98 K](1171)
    摘要:
    目的研究菝葜Smilax chin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菝葜的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菝葜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黄酮类成分7个:二氢山柰酚-5-O-β-D-葡萄糖苷(Ⅰ)、黄杞苷(Ⅱ)、异黄杞苷(Ⅲ)、双氢槲皮素-3′-O-葡萄糖苷(Ⅳ)、3,5,7,3′,5′-五羟基二氢黄酮醇(Ⅴ)、落新妇苷(Ⅵ)和槲皮素-3′-O-葡萄糖苷(Ⅶ);二苯乙烯类化合物4个:白藜芦醇昔(Ⅷ)、藨草素A(scirpusin A,Ⅸ)、白藜芦醇(Ⅹ)和2,4,3′,5′-四羟基茋(Ⅺ)。结论化合物Ⅳ~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Ⅸ的碳谱数据为首次报道。
    6  中国海南红树林植物海漆的化学成分研究
    徐捷 邓志威 林文翰 李青山
    2009, 40(11):1704-1707.
    [摘要](1172) [HTML](0) [PDF 444.86 K](991)
    摘要:
    目的研究红树林植物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色谱手段,结合波谱方法(EI-MS,1D NMR)分离鉴定海漆的化学成分。结果从红树林植物海漆的石油醚部分分离纯化了12个次生代谢产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酮(Ⅰ)、邻苯二甲酰正二丁酯(Ⅱ)、β-香树脂醇(Ⅲ)、3-羟基-18烯-齐墩果烷(Ⅳ)、3-羰基-18-烯-齐墩果烷(Ⅴ)、褐藻素A(脱镁叶绿素A,Ⅵ)、白桦脂醇(Ⅶ)、β-扶桑甾醇(Ⅷ)、β-谷甾醇(Ⅸ)、白桦脂酸(Ⅹ)、齐墩果酸(Ⅺ)、熊果酸(Ⅻ)。结论其中化合物Ⅶ、Ⅷ、Ⅹ、Ⅻ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7  五味子藤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史琳 何晓霞 潘英 韩凌 王志成 赵余庆
    2009, 40(11):1707-1710.
    [摘要](747) [HTML](0) [PDF 379.26 K](1029)
    摘要:
    目的研究五味子Schizandra chinensis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和凝胶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从辽宁产五味子藤茎的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五味子丙素(Ⅰ)、五味子乙素(Ⅱ)、戈米辛N(Ⅲ)、β-谷甾醇(Ⅳ)、五味子醇乙(Ⅴ)、五味子醇甲(Ⅵ)、黑五味子酸(nigranoic acid,Ⅶ)、南五味子酸(Ⅷ)、5-羟甲基糠醛(Ⅸ)、α- L-正丁基山梨糖苷(Ⅹ)及胡萝卜苷(Ⅺ)。结论化合物Ⅹ为首次从五味子科中分得,化合物Ⅲ、Ⅴ、Ⅶ~Ⅸ和Ⅺ为首次从五味子藤茎中分得。
    8  海洋放线菌Salinispora pacifica发酵液的化学成分研究
    罗雄明 漆淑华 田新朋 尹浩 高程海 张偲
    2009, 40(11):1710-1712.
    [摘要](859) [HTML](0) [PDF 245.67 K](914)
    摘要:
    目的对海洋放线菌Salinispora pacifica发酵液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采用多种常压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运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对海洋放线菌S.pacifica发酵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该菌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包括8个生物碱和4个苯环族类。分别鉴定为N-乙酰色胺(Ⅰ)、3-醛基吲哚生物碱(Ⅱ)、3-醛基-5-羟基吲哚生物碱(Ⅲ)、胸腺嘧啶(Ⅳ)、甲基酪胺(Ⅴ)、4-羟基-N-甲基苯甲酰胺(Ⅵ)、3-羟基苯乙酰胺(Ⅶ)、苯乙酰胺(Ⅷ)、对羟基桂皮酸(Ⅸ)、苯甲酸(Ⅹ)、对羟基苯甲酸(Ⅺ)和对羟基苯甲醛(Ⅻ)。结论化合物Ⅰ~Ⅻ均为首次从本属菌中分离得到。
    9  卷柏调血脂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郑晓珂 赵献敏 冯卫生 王彦志 郭永慧
    2009, 40(11):1712-1715.
    [摘要](612) [HTML](0) [PDF 437.23 K](1171)
    摘要:
    目的对卷柏属植物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调血脂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利用DiaionHP-20、Toyopearl HW-40、硅胶柱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聚酰胺柱80%乙醇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目前鉴定出10个,分别为罗汉松双黄酮A(Ⅰ)、2,3-去氢阿曼托双黄酮(Ⅱ)、槲皮素(Ⅲ)、阿曼托双黄酮(Ⅳ)、β-谷甾醇(Ⅴ)、十六烷酸(Ⅵ)、扁柏双黄酮(Ⅶ)、新柳杉双黄酮(Ⅷ)、芹菜素(Ⅸ)、木犀草素(Ⅹ)。结论化合物Ⅰ~Ⅲ、Ⅹ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10  苏门白酒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解笑瑜 苏艳芳 柴欣 周维义 邓小娟 郭丽萍 高秀梅 张伯礼
    2009, 40(11):1715-1719.
    [摘要](857) [HTML](0) [PDF 543.30 K](1147)
    摘要:
    目的研究苏门白酒草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溶剂萃取、硅胶和聚酰胺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苏门白酒草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甲酯(Ⅰ)、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Ⅱ)、金圣草黄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甲酯(Ⅲ)、金圣草黄素-7-O-β-D-葡萄糖苷(Ⅳ)、4′-羟基黄芩素(Ⅴ)、金合欢素-7-O-芸香糖苷(Ⅵ)、金圣草黄素(Ⅶ)、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Ⅷ)、菠甾醇-3-O-β-D-葡萄糖昔-6′-O-棕榈酸酯(Ⅸ)、(2S,3S,4R,8E)-8,9-二脱氢植物鞘氨醇(2′R)-2′-羟基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烷酰胺(Ⅹ)、天师酸(Ⅺ)、菠甾醇(Ⅻ)。结论化合物Ⅰ~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Ⅶ和Ⅸ~Ⅺ为首次从白酒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1  光叶淫羊藿的化学成分研究
    张海艳 秦海林 赵天增 王惠亭
    2009, 40(11):1719-1723.
    [摘要](716) [HTML](0) [PDF 442.54 K](1093)
    摘要:
    目的研究光叶淫羊藿全草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光叶淫羊藿根、茎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其中1个木脂素类成分,1个甾体类成分,6个黄酮类成分,分别为(7S,8R,8′R)-3,3′-二甲氧基-4,4′,8′-三羟基-9-乙酰氧基-7,9-环氧木脂素(Ⅰ)、胡萝卜苷(Ⅱ)、淫羊藿次苷C(Ⅲ)、2″-鼠李糖大花淫羊藿苷A(Ⅳ)、淫羊蕾苷(Ⅴ)、淫羊藿次苷A(Ⅵ)、朝蕾定C(Ⅶ)和柔藿苷(Ⅷ);从光叶淫羊蕾叶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其中2个黄酮类成分,2个苯乙醇苷类成分,分别鉴定为thalictoside(Ⅸ)、sutchuenoside A(Ⅹ)、icariside D2(Ⅺ)和山柰苷(Ⅻ)。结论所有1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2  太白杜鹃的化学成分研究
    刘雄 高建德 赵磊
    2009, 40(11):1723-1725.
    [摘要](538) [HTML](0) [PDF 332.35 K](947)
    摘要:
    目的研究太白杜鹃Rhododendron purdomii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现代波谱技术(MS、1H-NMR、13C-NMR、DEPT)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太白杜鹃全草的醋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出12个化合物,对其中9个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为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Ⅰ)、金丝桃苷(Ⅱ)、槲皮素(Ⅲ)、异莨菪亭(Ⅳ)、α-香树脂醇(Ⅴ)、β-香树脂醇(Ⅵ)、齐墩果酸(Ⅶ)、β-谷甾醇(Ⅷ)、β-胡萝卜苷(Ⅸ)。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13  广西莪术种内变异类型中不同颜色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王建 赵应学
    2009, 40(11):1726-1727.
    [摘要](868) [HTML](0) [PDF 242.04 K](994)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广西莪术种内不同颜色挥发油以及所含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莪术挥发油,毛细管柱GC法进行分离,归一化法测定其质量分数,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广西莪术种内各种不同颜色挥发油,既存在共有挥发油成分,又存在非共有挥发油成分,检出色谱峰个数差别也较大,总共鉴定出29个化合物。结论挥发油的不同颜色与所含的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存在一定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莪术挥发油的质量控制及选育广西莪术优良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14  盐酸青藤碱κ-卡拉胶/魔芋胶骨架片的制备和释药机制的研究
    张瑜 王玲 杜才伟
    2009, 40(11):1728-1732.
    [摘要](869) [HTML](0) [PDF 495.23 K](970)
    摘要:
    目的研究影响盐酸青藤碱κ-卡拉胶/魔芋胶骨架片体外释药机制的处方和工艺因素。方法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和湿法制粒压片制备盐酸青藤碱κ-卡拉胶/魔芋胶骨架片,考察κ-卡拉胶与魔芋胶配比,骨架材料用量,填充剂种类,片剂大小,压片工艺,压片压力对骨架片体外释药机制的影响。结果盐酸青藤碱κ-卡拉胶/魔芋胶骨架片的释药机制为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协同作用;随κ-卡拉胶与魔芋胶配比中κ-卡拉胶用量降低,骨架材料用量降低,填充剂水溶性降低,片剂直径增加,压片压力降低,骨架片释药机制中扩散释放所占比重增加;压片工艺对骨架片药物释放机理影响不大。结论κ-卡拉胶与魔芋胶复配可作为载体材料使用延缓盐酸青藤碱κ-卡拉胶/魔芋胶骨架片中药物释放;κ-卡拉胶与魔芋胶配比,骨架材料用量,填充剂种类,片剂直径和压片力为影响骨架片释药机制的主要因素。
    15  丹参素微囊的喷雾干燥法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的研究
    房信胜 王建华 穆象山 周红英 李作凤
    2009, 40(11):1732-1735.
    [摘要](732) [HTML](0) [PDF 426.47 K](1016)
    摘要:
    目的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丹参素微囊。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比较不同囊材的包封情况;以微囊产率为指标,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和设计确定喷雾干燥条件;对制备的微囊进行体外释药研究。结果以PVA作为囊材,囊材与药物比例为3:1,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190℃,蠕动泵进样速率36 r/min,微囊包封率为85.0%,产率为56.1%,70%以上微囊粒径在6~12μm。结论制备丹参素微囊工艺合理,产品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16  川乌的纤维素酶酶解提取工艺研究
    李永生 林强 郑来丽 田平芳
    2009, 40(11):1735-1739.
    [摘要](969) [HTML](0) [PDF 626.50 K](878)
    摘要:
    目的比较纤维素酶、半仿生、乙醇回流提取方法对川乌中乌头碱、乌头总碱的影响,筛选最佳方法。方法利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川乌生物碱,以乌头碱、乌头总碱提取率为指标,正交试验优化纤维素酶的最佳提取条件,再与半仿生、乙醇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提取乌头碱、乌头总碱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温度45℃,pH值4.5,酶用量8mg/ g,酶解时间5h,乌头碱提取率为0.002447%,乌头总碱提取率为0.244 410%,半仿生提取乌头碱、乌头总碱的提取率分别为0.001735%、0.189340%,乙醇回流提取乌头碱、乌头总碱提取率分别为0.001869%、0.200720%,纤维素酶提取法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酶解提取法可显著提高乌头碱、乌头总碱的提取率,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17  白芍总苷微囊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机制的研究
    李小伟 鲁传华 谢俊俊
    2009, 40(11):1740-1743.
    [摘要](702) [HTML](0) [PDF 687.29 K](972)
    摘要:
    目的制备白芍总昔PVA微囊并探讨其包封率及药物释放情况。方法采用悬浮界面交联法对不同质量浓度的PVA白芍总苷微囊的制备进行考察,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绘制白芍总苷在人工肠液(pH 7.4)中的标准曲线。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囊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测定优化工艺后微囊在12 h内溶出的量并作释放度考察曲线。结果通过界面交联法得到的白芍总苷微囊,干燥后平均粒径为10μm左右,其平均包封率和载药量依次为71.08%、7.32%。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肠溶微囊中白芍总苷的包封率、载药量及释放方法可靠,线性良好,稳定性好,PVA微囊使包封药物白芍总苷有肠溶特性。
    18  薄层扫描法评价六味地黄丸(胶囊)质量的模式识别研究
    刘征辉 孟宪生 叶挺祥 赵洪芝 程奕 罗国安
    2009, 40(11):1743-1746.
    [摘要](751) [HTML](0) [PDF 715.76 K](1030)
    摘要:
    目的研究建立六味地黄丸(胶囊)的薄层扫描指纹图谱,为质量控制及科学评价提供简便可靠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建立了六味地黄丸(胶囊)的指纹图谱,收集不同厂家的27批产品进行了测定,并使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指纹图谱进行了模式识别研究。结果27个样本基本可分为3类,不同剂型的六味地黄制剂薄层指纹图谱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此方法可较系统地用于六味地黄丸(胶囊)的质量控制。
    19  茵柏颗粒的喷雾干燥工艺研究
    潘旭旺 田静 蒋小琴 刘金城 程巧鸳
    2009, 40(11):1746-1749.
    [摘要](510) [HTML](0) [PDF 462.55 K](888)
    摘要:
    目的对茵柏颗粒的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含水率和吸湿率为指标,并参考其流动性优选了加入浸膏的辅料;采用正交设计法,以复方中吸湿率和绿原酸质量分数作指标,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并考察浸膏干粉的含水率、流动性和临界相对湿度。结果加入1%的微粉硅胶、14%的可溶性淀粉,可以极大地降低浸膏粉的吸湿性;最佳工艺参数为进/出风温度120℃/60℃、雾化压力0.4 MPa、进料速度700 mL/h、浸膏相对密度1.15;最佳工艺条件干粉的含水率、休止角和临界相对湿度分别为6.19%、50℃和60.5%。结论该工艺合理,茵柏颗粒产品稳定性好,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20  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生姜中6-姜酚的研究
    李群力 许玲玲 麻佳蕾 蒋晓萌
    2009, 40(11):1749-1752.
    [摘要](499) [HTML](0) [PDF 501.86 K](1025)
    摘要:
    目的研究D-101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生姜提取物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6-姜酚的量为指标,采用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生姜提取物。结果最佳工艺为:提取物加入30%乙醇充分溶解,提取物与溶剂之比为1:120(g/mL),滤过,滤液以2 mL/min的流速上样,大孔树脂柱的径高比为1:7,先用6 BV的水洗脱,再用6 BV75%乙醇洗脱,洗脱流速为5 mL/min,75%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干,6-姜酚的得率可达3.91%(以提取物计)。结论该方法分离纯化生姜提取物可行。
    21  HPLC法测定板蓝根颗粒中落叶松树脂醇-吡喃糖苷
    安益强 袁海建 施峰 贾晓斌 宁青
    2009, 40(11):1752-1754.
    [摘要](475) [HTML](0) [PDF 379.42 K](846)
    摘要:
    目的测定板蓝根颗粒中落叶松树脂醇-吡喃糖苷,比较不同厂家板蓝根颗粒中落叶松树脂醇-吡喃糖苷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1:89);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5 nm,进样量20μL,柱温为30℃。结果落叶松树脂醇-吡喃糖苷的线性范围为0.061 5~1.844 1μg(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1%,RSD为1.99%。结论建立的方法可以简便、准确地测定板蓝根颗粒中落叶松树脂醇-吡喃糖昔,重现性好;各厂家生产的板蓝根颗粒中落叶松树脂醇-吡喃糖苷的差别较大,有必要建立落叶松树脂醇-吡喃糖昔的定量控制方法。
    22  HPLC法测定肾炎康复片中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_A
    周军 马莉 吕曙华
    2009, 40(11):1754-1756.
    [摘要](473) [HTML](0) [PDF 270.77 K](836)
    摘要:
    目的肾炎康复片中丹参酮Ⅰ、隐丹参酮ⅡA进行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henomene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5℃;流动相:乙腈-甲醇-水(50:25:25);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结果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0.260μg,0.010 2~0.255μg,0.020 2~2.02μ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RSD为1.7%),97.5%(RSD为1.3%),100.2%(RSD为0.82%)。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以作为肾炎康复片的质量控制标准。
    23  HPLC-ELSD法测定血府逐瘀胶囊中苦杏仁苷、芍药苷和柚皮苷
    高颖 高文远 董玄
    2009, 40(11):1756-1758.
    [摘要](768) [HTML](0) [PDF 269.43 K](890)
    摘要:
    目的建立血府逐瘀胶囊中苦杏仁苷、芍药苷、柚皮苷的HPLC-ELSD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HiQ-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8%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8 mL/min;柱温30℃;ELSD飘移管温度为110℃,载气(空气)体积流量为2.5 L/min,进样量:20μL。结果3个成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苦杏仁苷97.47%、RSD为2.1%(n=6);芍药苷99.19%、RSD为1.9%(n=6);柚皮苷98.38%、RSD为1.3%(n=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血府逐瘀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24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绞股蓝总苷口腔崩解片中总皂苷
    鲁敏 李樱红 龚青
    2009, 40(11):1758-1759.
    [摘要](521) [HTML](0) [PDF 169.67 K](873)
    摘要:
    目的建立绞股蓝总昔口腔崩解片中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方法以人参皂昔Rb1为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绞股蓝总苷中的总皂苷。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0.06162~0.3081 mg;平均回收率为97.61%,RSD为1.4%(n=9。结论方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股蓝总苷口腔崩解片的质量。
    25  聚山梨酯-80包裹神经毒素-Ⅰ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脑内药动学研究
    刘福和 赵燕敏 冯健 魏颖慧 李范珠
    2009, 40(11):1760-1763.
    [摘要](757) [HTML](0) [PDF 453.16 K](984)
    摘要:
    目的制备聚山梨酯80包裹的神经毒素-Ⅰ(NT-Ⅰ)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纳米粒(T-80-NT-Ⅰ-PBCA-NP),并考察其脑内药动学特征。方法以PBCA为纳米材料,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T-80-NT-Ⅰ-PBCA-NP,以大鼠为实验对象,经鼻腔给药后,运用脑微透析取样技术,以未包裹的NT-ⅠPBCA纳米粒(NT-Ⅰ-PBCANP)为对照组,研究神经毒素-Ⅰ在脑内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动力学过程。结果大鼠鼻腔给药后,聚山梨酯-80包裹与未包裹的NT-ⅠPBCA纳米粒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符合开放性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71.018±7.641)、(55.830±6.072) min;Cmax分别为(117.189±10.036)、(52.277±6.217) ng/mL;AUC0→∞分别为(22 836.633±51.052)、(12 786.934±30.723) ng·min·mL-1结论T-80-NT-Ⅰ-PBCA-NP鼻腔给药后延长NT-Ⅰ达峰时间,且显著提高NT-Ⅰ的脑内浓度。
    26  槲皮素联合吡喹酮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心肌组织即早基因与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徐标 彭定凤 胡勇钧
    2009, 40(11):1763-1769.
    [摘要](534) [HTML](0) [PDF 1.93 M](1058)
    摘要:
    目的研究血吸虫肝硬化致心肌损害作用及其机制,探讨槲皮素对吡喹酮杀虫治疗后血吸虫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及其致心肌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A、B、C 3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D组小鼠为对照组。A、B、C 3组小鼠感染尾蚴8周后,A组小鼠以吡喹酮500 mg/kg治疗2 d;B组小鼠以吡喹酮500 mg/kg治疗2d后继以槲皮素30 mg/kg治疗8周;C组小鼠不作任何治疗(模型组)。D组小鼠正常饲养。第16周末处死小鼠,留取肝脏、心肌组织,应用HE染色法、透射电镜、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肝脏、心肌组织病理及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分析心肌组织中c-fos mRNA、c-jun mRN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和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吡喹酮组、吡喹酮+槲皮素联合治疗组小鼠均存在不同程度心肌损伤。吡喹酮治疗后肝纤维化及心肌损伤程度减轻,心肌组织中c-fos mRNA、c-jun mRNA、TGF-β1、Ⅰ和Ⅲ型胶原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杀虫治疗后继以槲皮素治疗,可进一步减轻肝纤维化及心肌损伤程度,降低心肌组织中c-fos mRNA、c-jun mRNA、TGF-β1、Ⅰ和Ⅲ型胶原表达,但其表达仍高于对照组。结论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可通过刺激心肌即早基因表达、促使TGF-β1过度产生而致心肌重塑。抗肝纤维化治疗可减轻心肌重塑程度。槲皮素可通过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抑制心肌即早基因表达,降低心肌TGF-β1水平而发挥保护心肌作用。
    27  七叶皂苷钠对小鼠急性淋巴白血病L1210细胞的体内外作用研究
    牛泱平 邱燕燕 竺佳 姚炳兴
    2009, 40(11):1770-1773.
    [摘要](843) [HTML](0) [PDF 407.87 K](853)
    摘要: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对小鼠急性淋巴白血病L1210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和体内抗白血病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七叶皂苷钠对小鼠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L1210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建立L1210小鼠白血病移植模型,观察七叶皂苷钠对荷瘤小鼠生命的延长率,以及对化疗药阿霉素的增敏作用,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七叶皂苷钠(20~60μg/mL)对L1210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体外作用72 h的IC50为(24.86±2.23)μg/mL;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七叶皂苷钠中、高剂量组能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命期,生命延长率分别为32.3%和25.8%(P<0.01),低剂量组对常规化疗药阿霉素具有增敏作用。结论七叶皂苷钠能有效抑制L1210细胞体外增殖,对体内L1210白血病小鼠移植模型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8  自主活动实时测试分析处理系统的建立与开心散安神镇静作用验证
    王琼 买文丽 李翊华 陈善广 王立为 冯志强 朱轶范 刘新民
    2009, 40(11):1773-1779.
    [摘要](838) [HTML](0) [PDF 1.04 M](962)
    摘要:
    目的建立自主活动实时测试分析处理系统,并用此系统检测安神中药复方开心散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方法将计算机、信息和图像分析技术集成用于动物自主活动测试实验中,在线分析获取大鼠、小鼠自主活动的信息资源,采用模式识别、数据挖掘等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组合和深层次开发,提取包括运动距离、运动时间、运动速度、静息时间及各种比值以及运动轨迹等快速灵敏、规范客观的评价指标;利用正常小鼠、安定和咖啡因造模的小鼠、开心散中药复方,对系统的稳定可靠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该系统用于评价动物自主活动的指标客观灵敏,所获数据与原人工检测方法所获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r>0.9;该系统有很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结论自主活动实时测试分析处理系统集各种信号监测、采集、自动判别、贮存、结果分析、统计处理和输出一体化,为安神药物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套自动化程度高、提取信息量大、可供推广应用的自主活动实时测试分析处理系统。
    29  龙葵碱调控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活性氧氧化还原体系损伤线粒体超微结构诱导HepG2细胞凋亡
    高世勇 徐丽丽 季宇彬
    2009, 40(11):1779-1784.
    [摘要](559) [HTML](0) [PDF 1.46 M](1199)
    摘要:
    目的探讨龙葵碱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与线粒体损伤的关系。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Annexin V/PI双染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术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CDFH-DA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术检测活性氧(ROS)相对量,比色法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量。结果龙葵碱组HepG2细胞贴壁细胞数量减少,部分出现死亡。Annexin V/PI双染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龙葵碱组细胞Annexin V-FITC高染,细胞膜呈绿色荧光;PI低染,细胞核呈红色荧光,呈现明显的早期凋亡特征。流式细胞术分析0.4、2、10μmol/L龙葵碱作用HepG2细胞24 h后,早期凋亡率分别为4.0%、8.5%、20.1%。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龙葵碱作用HepG2细胞24 h,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出现肿胀,嵴排列紊乱、嵴消失,重度空泡样变性等变化;细胞内ROS水平升高,GSH的水平降低。结论龙葵碱通过降低HepG2细胞内GSH量,使ROS不能被及时清除而损伤线粒体结构,导致HepG2细胞凋亡。
    30  西洋参叶20S-原人参二醇组皂苷对大鼠实验性心室重构的影响
    卢应 董均树 刘娅 于小风 曲绍春 睢大员
    2009, 40(11):1785-1787.
    [摘要](767) [HTML](0) [PDF 324.33 K](839)
    摘要:
    目的研究西洋参叶20S-原人参二醇组皂苷(PQDS)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晚期缺血再灌注后心室重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2h后,松扎再灌注7d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晚期缺血再灌注后心室重构模型,同时应用PQDS治疗,给药7d后测定心室重构大鼠心脏形态学参数、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及内皮素(ET)水平。结果与心室重构模型组比较,PQDS 50、100 mg/kg均能显著增加梗死区胶原沉积(P<0.05),降低梗死扩展指数(P<0.05),并显著降低血浆ATⅡ及ET水平(P<0.05)。结论PQDS能够抑制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晚期缺血再灌注后的心室重构,其机制可能与加速梗死区愈合,降低血浆ATⅡ及ET水平相关。
    31  獐牙菜新素的制备及保肝作用研究
    唐铖 申秀萍 张铁军 田成旺 刘昌孝
    2009, 40(11):1788-1790.
    [摘要](571) [HTML](0) [PDF 322.19 K](903)
    摘要:
    目的优化獐牙菜新素[(5Z)-5-乙叉基-8-羟基-3,4,5,6,7,8-六氢-1H-吡喃[3,4-c]嘧啶-1-酮,EHPO]的制备工艺,考察其保肝作用。方法经生物发酵,并采用Al2O3柱色谱法等色谱技术纯化、制备EHPO;采用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考察EHPO保肝作用。结果所建立的制备方法可获得质量分数大于95%的EHPO,药效试验表明该化合物能显著性降低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减少MDA量,增强SOD活力(P<0.05)结论化合物EHPO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
    32  麻仁软胶囊与液体石蜡在肛门手术后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刘贵生
    2009, 40(11):1791-1792.
    [摘要](740) [HTML](0) [PDF 222.58 K](949)
    摘要:
    目的观察麻仁软胶囊与液体石蜡在肛门手术后临床应用效果对比。方法将184例肛门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麻仁软胶囊、液体石蜡治疗,临床观察对比患者肛门疼痛、排便不尽感、排便费力、排便梗阻感、每次排便时间等症状。结果各项指标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肛门术后应用麻仁软胶囊较液体石蜡更可有效预防和缓解便秘等术后并发症。
    33  鹿蹄草总黄酮抑制动脉内膜增生的研究
    刘书勤 李增利 臧伟进 袁秉祥
    2009, 40(11):1792-1795.
    [摘要](489) [HTML](0) [PDF 557.54 K](808)
    摘要:
    目的观察鹿蹄草总黄酮(tolal flavones of Herba Pyrdae,TFHP)抑制病理性动脉内膜增生,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颈总动脉结扎所致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模型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试验(MTT法)。结果ICR小鼠颈总动脉结扎28 d成功复制出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TFHP具抑制作用。HE染色切片图像分析显示,TFHP 50 mg/kg组颈总动脉管腔面积、内膜面积、中膜面积、相对管腔面积与模型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但内膜/中膜面积比值明显减小(P<0.01);TFHP 100、200 mg/kg组内膜面积、内膜/中膜面积比值均较模型组减小(P<0.05,0.01),管腔面积、相对管腔面积均较模型组增大(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模型组相比,TFHP各组血管壁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指数均减少(P<0.01)。MTT法研究表明,小鼠颈总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48 h后,TFHP各组细胞增殖活性随TFHP浓度增加而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TEHP能抑制病理性动脉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可能与抑制VSMCs增殖有关。
    34  黄芩愈伤组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与黄芩苷合成的关系研究
    任振兴 耿韶华 王梦亮 刘滇生
    2009, 40(11):1796-1799.
    [摘要](733) [HTML](0) [PDF 401.12 K](889)
    摘要:
    目的研究黄芩愈伤组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与黄芩苷次生合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的量。研究不同添加物(抗坏血酸、氯化钠、苯甲酸、聚乙烯吡咯烷酮、硫酸铜)对多酚氧化酶和黄芩苷量的影响。结果在黄芩愈伤组织生长周期的前20d,黄芩苷基本没有合成,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低水平表达;20~35d,黄芩苷大量合成,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所降低,但降低趋势较小;35~50 d,多酚氧化酶活性高水平表达,黄芩苷次生合成受到抑制。结论多酚氧化酶的高水平表达不利于黄芩苷的次生合成,抗坏血酸、氯化钠、苯甲酸等均可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促进黄芩苷次生合成,其中以添加0.02%的抗坏血酸效果最为明显,可使黄芩苷的量提高17.6%(82.3 mg/g),而聚乙烯吡咯烷酮、硫酸铜对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抑制了黄芩苷的积累。
    35  药用峨眉野连种子形态及萌发条件的研究
    张春平 何平 袁凤刚 胡世俊 张益锋 高姗
    2009, 40(11):1799-1802.
    [摘要](627) [HTML](0) [PDF 613.53 K](943)
    摘要:
    目的通过对峨眉野连种子形态和萌发生理的研究,找到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萌发率的最佳条件。方法观察种子外观形态,对峨眉野连种子长宽、千粒质量、含水量、吸水率、生活力和萌发等多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考察不同温度、不同激素质量浓度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TTC(四氮唑)染色法测得的种子的生活力低,仅为56%。空粒和无生活力的种子占44%,表明峨眉野连发育完全的种子较少。种子的吸水实验表明种皮透水性较好,完全吸水时间仅为6h,从而可以判断,种皮不可能是萌发率过低的制约因素。萌发实验显示,4℃是种子较为适宜的萌发温度,发芽率可达到54.43%。5.0 mg/L的GA3(赤霉素)处理后的萌发率提高最为显著,可达73.48%,但是过高质量浓度(7.5 mg/L)的GA3则对种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效应。结论种子生活力较低,且种子休眠,这可能是导致其萌发率低的重要原因。峨眉野连种子在不同温度和不同质量浓度的激素处理下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其人工栽培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36  氮磷钾配施对白芨产量和多糖的影响
    李姣红 张崇玉 罗光琼
    2009, 40(11):1803-1805.
    [摘要](1064) [HTML](0) [PDF 296.04 K](936)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处理对白芨产量和多糖的影响。方法通过大田试验,采用不同氮(N)、磷(P2 O5)、钾(K2O)配比施肥,考察施肥对白芨产量和多糖的影响。结果每公顷施N 180kg、P2O5105~157.5 kg、K2O 45~135 kg能极显著提高白芨块茎中多糖的积累,而氮磷钾施用量过高或过低则不利于白芨多糖的积累;每公顷施N 90~180 kg、P2O5105~157.5 kg、K2O 45~135 kg能明显提高白芨产量。结论在肥料3因素中,磷肥供应的多少对白芨块茎多糖的量影响最大,钾对多糖量的影响最小;氮磷钾对白芨蛋白质的量影响大小为钾素>磷素>氮素;氮肥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钾肥的供应对白芨产量的影响最小。
    37  佛手茎尖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和植株再生
    张桂芳 徐鸿华 贺红
    2009, 40(11):1806-1810.
    [摘要](771) [HTML](0) [PDF 700.25 K](856)
    摘要:
    目的为佛手种质资源的保存提供一条新途径。方法对佛手茎尖进行了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并对保存后的茎尖进行微嫁接试验,获得再生植株。结果佛手茎尖在含5%DMSO和5%蔗糖的MS培养基上预培养48h后,切取3~4 mm的茎尖,室温(25℃)下装载液(60%PVS2)预处理30 min,0℃下玻璃化液PVS2处理80 min,投入液氮保存24 h后取出,在40℃水浴快速化冻,室温下分别用1.2 mol/L蔗糖和MT基本培养基洗涤2次,每次10 min。保存后的茎尖经TTC法检测,成活率达81.25%;将茎尖嫁接到黑暗培养基的砧木上,再生率可达52.94%,且再生植株生长和分化正常,经PCR检测不含黄龙病病原。结论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方法可用于佛手种质资源保存。
    38  白芍的HPLC指纹图谱及模式识别研究
    王文燕 赵强 张铁军 朱宏吉 黎阳
    2009, 40(11):1810-1814.
    [摘要](820) [HTML](0) [PDF 741.55 K](935)
    摘要:
    目的研究白芍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白芍药材的HPLC的指纹图谱,收集了不同批次的47批样品进行测定,并使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了模式识别研究。结果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一致,样品分为药材和饮片两类。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白芍质量控制及综合评价。
    39  MSPD-GC法测定黄芪中20种农药残留
    沈旭 陈晓辉 果德安 张舒婷 勾萌 毕开顺
    2009, 40(11):1814-1817.
    [摘要](667) [HTML](0) [PDF 440.79 K](1060)
    摘要:
    目的建立黄芪中20种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基质固相分散-气相色谱法(MSPD-GC),色谱柱为PH-5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柱温(程序升温):150℃为起始温度,以5℃/min升至250℃,保持1 min,再以2℃/min升至270℃,保持5 min;进样口温度:230℃;ECD检测器温度:280℃;载气为氮气,测定黄芪中20种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结果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分别在5~500、10~1 000μg/L呈良好线性关系,r为0.9979~0.9997。平均回收率(n=9)为83.6%~110.3%(RSD<1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可作为中药材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
    40  油松节药材中α-蒎烯的测定方法研究
    刘东静 张林林 薛健 陈士林
    2009, 40(11):1817-1818.
    [摘要](1061) [HTML](0) [PDF 242.08 K](791)
    摘要:
    目的研究油松节药材中α-蒎烯的测定方法,分析不同产地样品的量。方法采用溶剂超声提取样品、气相色谱法[HP-5弹性毛细管柱(0.32 mm×30.0 m×0.25μm)]测定油松节药材中α-蒎烯的量。结果α-蒎烯在0.01~10.0 mg/mL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7%;20批样品中α-蒎烯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4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油松节的质量控制。
    41  RP-HPLC法同时测定返魂草中3种酚酸类成分
    姜振邦 刘有平 李小童 邸欣
    2009, 40(11):1819-1821.
    [摘要](559) [HTML](0) [PDF 327.12 K](868)
    摘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返魂草药材中氢醌、绿原酸和咖啡酸量的RP-HPLC方法。方法返魂草药材先以15%乙醇回流提取,再用醋酸乙酯-丙酮(50:1)萃取后,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00 mm×4.6 mm,5μm)分离,以乙腈和含0.4%磷酸、0.1%三乙胺的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86nm(氢醌)和326 nm(绿原酸和咖啡酸)。结果氢醌、绿原酸和咖啡酸的质量浓度分别在5.00~30.0、15.0~90.0、2.50~15.0μ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96.3%、95.1%、97.8%,RSD分别为2.1%、2.4%、2.2%。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返魂草药材的质量控制。
    42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5种中药材中熊果酸
    赵庆春 杜占权 张琳 宋庆宇 史国兵
    2009, 40(11):1821-1823.
    [摘要](538) [HTML](0) [PDF 336.40 K](935)
    摘要:
    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山楂、夏枯草、冬凌草、柿蒂和连翘中熊果酸的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Kromasil C18(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乙酸胺(69:31:0.6);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215 nm。结果对比不同产地的5种药材,连翘中熊果酸的平均质量分数最高,达0.237%;山楂、夏枯草、柿蒂稍低,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180%、0.158%、0.212%;冬凌草最低,为0.124%。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中药材中熊果酸的定量测定方法。
    43  RP-HPLC同时测定桔梗中去芹糖桔梗皂苷D与桔梗皂苷D
    李伟 王梓 刘志 张伟 张晶 郑毅男
    2009, 40(11):1823-1825.
    [摘要](611) [HTML](0) [PDF 277.29 K](886)
    摘要:
    目的为了更加科学、准确地控制中药桔梗的质量,建立了同时测定桔梗中去芹糖桔梗皂苷D与桔梗皂昔D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桔梗用70%乙醇超声提取,采用Hypersil ODS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水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以外标法检测。结果去芹糖桔梗皂昔D与桔梗皂苷D可以达到基线分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1%和98.22%。结论首次报道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桔梗中去芹糖桔梗皂苷D与桔梗皂苷D的定量测定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可作为中药桔梗的质量控制依据。
    44  GC-ECD法测定白术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段启 许冬瑾 李彩萍
    2009, 40(11):1825-1827.
    [摘要](501) [HTML](0) [PDF 274.31 K](858)
    摘要:
    我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机氯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的大量残留,而中药材的种植期较长,尤其是多年生的根类药材,易受有机氯农药的污染。而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presticides,OCPs)化学性质稳定,脂溶性大,残留期长,易在脂肪组织中蓄积,造成慢性中毒,危及人体健康[1]
    45  HPLC法同时测定红景天中红景天苷和酪醇
    易智彪 赖小平 许冬瑾
    2009, 40(11):1827-1829.
    [摘要](708) [HTML](0) [PDF 351.79 K](840)
    摘要:
    红景天药用历史久远,为藏族常用药之一,其性寒,味甘,涩,具有活血止血,清肺止咳之功效[1]。20世纪70年代,红景天才逐渐成为我国中医的较常用药物,并为1977年版《中国药典》所收录。
    46  天然来源HIV进入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杨洁 孙魏 刘叔文
    2009, 40(11):1827-1840.
    [摘要](590) [HTML](0) [PDF 503.04 K](869)
    摘要:
    当前艾滋病的治疗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使用的药物主要为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但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HIV进入抑制剂通过阻止HIV进入靶细胞抑制病毒感染,是抗HIV新药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由于天然产物具有来源广泛、结构多样、有效和低毒等特点,使天然来源HIV进入抑制剂成为近年来研究和开发新型抗HIV药物的热点。对近年来天然来源HIV进入抑制剂的研究进行综述。
    47  PK-PD模型在中药药动学中的应用
    曹岗 张云 丛晓东 蔡皓 邵玉蓝 蔡宝昌
    2009, 40(11):1830-1834.
    [摘要](1104) [HTML](0) [PDF 664.66 K](1012)
    摘要:
    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是综合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与其药效消长之间关系的一种有力工具,其借助数学方法定量表述浓度(或剂量)、时间和效应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药物的研究开发及合理使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针对目前PK-PD结合模型在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系统的阐述,并就中药效应基础的确定、效应指标的选择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48  植物药产品美国上市的途径及法规解析
    叶有春 赵爱华 贾伟
    2009, 40(11):1834-1837.
    [摘要](994) [HTML](0) [PDF 398.82 K](1019)
    摘要:
    在回归自然的背景之下,植物药产品越来越受到关注。植物药产品可以作作为饮食补充剂和药物进入美国市场。作为饮食补充剂可以直接在美国申请上市;而作为药物,分为非处方药(OTC)和新药(NDA)两种不同的途径申请上市。通过对植物药产品以饮食补充剂、OTC和NDA申请上市美国市场的3种不同的途径、相关的管理机构和关联法规做简要解析和比较,从而明确植物药产品在美国上市的不同途径的优缺点,以期对国内植物药产品的生产企业提供借鉴。
    49  中药对细胞色素P450 2E1影响的研究进展
    马瑞芳 韩国柱
    2009, 40(11):1841-1844.
    [摘要](803) [HTML](0) [PDF 463.56 K](915)
    摘要:
    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不仅参与药物代谢,还能催化许多前毒物和前致癌物的活化过程。近年发现许多中药能抑制或诱导CYP2E1活性,从而导致有益的和不利的药物相互作用。以近年国内外文献报道以及相关研究为依据,综述了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物和单复方对CYP2E1的影响,以及CYP2E1介导的中药药物相互作用,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简要介绍。以期为中药的临床合理使用,提高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参考。
    50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分析及对策
    刘桂林 张韻慧 王生田 刘雅莉 晋兴华 张信子 张晶晶
    2009, 40(11):1845-1847.
    [摘要](1268) [HTML](0) [PDF 380.37 K](857)
    摘要:
    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应用,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不断发生,其安全性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困扰中药注射剂发展的难题,能否解决这一难题,关系到中药注射剂的生死存亡。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51  降香挥发油的研究进展
    刘海燕 范玫玫 何明珍 张小娟 冯育林 杨世林
    2009, 40(11):1847-1849.
    [摘要](593) [HTML](0) [PDF 391.29 K](766)
    摘要:
    挥发油是降香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行气止痛、活血止血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利用降香挥发油开发新剂型有很高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对降香挥发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提取工艺、质量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降香油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52  具美白祛斑活性植物成分的研究进展
    王颖异 郭宝林 张立军
    2009, 40(11):1849-1853.
    [摘要](747) [HTML](0) [PDF 546.52 K](827)
    摘要:
    美白祛斑产品是化妆品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别。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化妆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追求效果显著,又要求安全可靠。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