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板蓝根清热解毒实质研究
    方建国 刘云海 王文清 汤杰 施春阳
    2008(3):321-324,346.
    [摘要](913) [HTML](0) [PDF 238.68 K](2475)
    摘要:
    总结十余年来本项目研究的主要结论,结合中医清热解毒法的理论基础,对中药板蓝根的有效组分及其重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思路及方法加以综述,进一步阐明板蓝根清热解毒的实质和作用机制,以期为探讨清热解毒中药的相关活性提供新的研究途径。
    2  心叶淫羊藿化学成分研究(Ⅱ)
    张树军 郭洪利 赵树军 沈敬山
    2008(3):325-327.
    [摘要](770) [HTML](0) [PDF 318.46 K](1604)
    摘要:
    目的对心叶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波谱鉴定为:5-羟基-2-异戊烯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4-羟基-2-异戊烯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Ⅱ)、5,7,4′-三羟基黄酮-7-O-α-L-鼠李糖苷(Ⅲ)、宝藿苷(baohuosideⅠ,Ⅳ)、宝藿苷(baohuosideⅡ,Ⅴ)、淫羊藿苷C(icariside C,Ⅵ)、淫羊藿苷(icariin,Ⅶ)和淫羊藿苷(icariside,ⅠⅦ)。结论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淫羊藿酚;化合物和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3  筒鞘蛇菰的化学成分研究
    潘剑宇 周媛 邹坤 吴军 李庆欣 张偲
    2008(3):327-331.
    [摘要](529) [HTML](0) [PDF 406.72 K](1346)
    摘要:
    目的研究筒鞘蛇菰Balanophora involucrata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NMR、ESI-MS、EI-MS和圆二色光谱等各种波谱和光谱方法对该植物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10个单体化合物,包括1个异香豆素、2个苯丙烯酸葡萄糖苷和7个黄酮化合物。分别是(2R)-圣草酚-5-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2S)-圣草酚-5-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根皮苷(Ⅲ)、3-羟基根皮苷(Ⅳ)、三叶苷(Ⅴ)、(反式)-3,4,2′,4′,6′-五羟基查尔酮-2′-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金鱼草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反式)-1-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Ⅷ)、(反式)-1-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Ⅸ)、短叶苏木酚酸甲酯(Ⅹ)。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筒鞘蛇菰苷(balaninvolin)。
    4  炒白芥子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冯宝民 余正江 段礼新 史丽颖 吴海歌 唐玲 赵红 王永奇
    2008(3):331-334.
    [摘要](601) [HTML](0) [PDF 437.26 K](1268)
    摘要:
    目的研究炒白芥子中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明确其中的有效成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溶剂法进行提取和萃取,采用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炒白芥子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苯乙酸-2′-醛基-5′-呋喃甲酯(Ⅰ)、对羟苯基乙腈(Ⅱ)、对羟基苯甲醛(Ⅲ)、胡萝卜苷(Ⅳ)、软脂酸-1-单甘油酯(Ⅴ)、β-谷甾醇(Ⅵ)、芥子酸(Ⅶ)、对羟基苯甲酸(Ⅷ)、对羟基苯乙酸(Ⅸ)和双(5-甲酰基糠基)醚(Ⅹ)。结论上述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炒白芥子中分离得到,其中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白芥子醛(sinaldehyde),化合物Ⅲ,Ⅴ,Ⅷ~Ⅹ为首次从生白芥子中分离得到。
    5  文冠果果柄的化学成分研究
    李巍 李铣
    2008(3):334-337.
    [摘要](756) [HTML](0) [PDF 214.67 K](1304)
    摘要:
    目的研究文冠果果柄的化学成分,寻找新的药用部位。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分离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文冠果果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21-当归酰基-24-羟基-R1-barrigenol(21-angeloyl-24-hydroxy-R1-barrigenol,Ⅰ)、23-羟基白桦脂酸(23-hy-droxybetulinic acid,Ⅱ)、23-羟基白桦脂酸-3-咖啡酸酯(3β,23-dihydroxy-lup-20 (29) en-28-oic acid-3-caffeate,Ⅲ)、22,23-二氢-α-菠甾酮(22,23-dehydroxy-α-chondrillasterone,Ⅳ)、3-oxotirucalla-7,24-dien-21-oic(Ⅴ),α-菠菜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spin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Ⅵ)。结论化合物Ⅰ为一新天然产物,Ⅱ~Ⅳ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
    6  圆穗兔耳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杨爱梅 鲁润华 师彦平
    2008(3):337-339.
    [摘要](630) [HTML](0) [PDF 364.85 K](1392)
    摘要:
    目的对圆穗兔耳草Lagotis ramalana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确定。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超导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从圆穗兔耳草的95%乙醇室温提取物中获得10个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二十六烷(Ⅰ)、β-谷甾醇(Ⅱ)、胡萝卜苷(Ⅲ)、α-D-吡喃葡萄糖(Ⅳ)、桃叶珊瑚苷(aucubin,Ⅴ)、葫芦素E(Ⅵ)、葫芦素B(Ⅶ)、海绿甾苷Ⅰ(arveninⅠ,Ⅷ)、丁香树脂酚-单-β-D-葡萄糖苷(Ⅸ)、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Ⅹ)。结论除化合物Ⅵ、Ⅶ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
    7  葛花中尼泊尔鸢尾异黄酮的Mannich碱衍生物合成
    王姣 仲英 刘鲁 刘学杰
    2008(3):340-343.
    [摘要](781) [HTML](0) [PDF 269.15 K](1089)
    摘要:
    目的对尼泊尔鸢尾异黄酮(irisolidone)进行结构修饰,提高其水溶性。方法利用Mannich反应,设计合成尼泊尔鸢尾异黄酮的Mannich碱化合物,结构经1H-NMR、13C-NMR和MS确证;并将Mannich碱化合物与盐酸成盐。结果合成了9个新Mannich碱化合物,制备了2个盐酸盐。结论 Mannich反应温和,产物易纯化,收率较高。
    8  香鳞毛蕨中木脂素类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
    张彦龙 曾伟民 王慧荣 朱丽 徐洪亮 匡海学
    2008(3):343-346.
    [摘要](957) [HTML](0) [PDF 421.03 K](1129)
    摘要:
    目的研究香鳞毛蕨中木脂素类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利用AB-8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技术进行提取分离及纯化,根据1H-NMR、13C-NMR等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比色法测定木脂素类单体化合物对脂性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进行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筛选。结果分离得到5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7R,8S)-二氢脱氢二松柏基醇-9′-O-α-L-鼠李糖苷[(7R,8S)-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9′-O-α-L-rhamnoside](Ⅰ)、(7S,8R)-二氢脱氢二松柏基醇-9-O-β-D-葡萄糖苷[(7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9-O-β-D-glucoside](Ⅱ)、(+)松脂酚-O-β-D-葡萄吡喃糖苷[(+)-pinoresinol-O-β-D-glu-copyranoside](Ⅲ)、(7S,8R)-二氢脱氢二松柏基醇-9′-O-β-D-葡萄糖苷[(7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9′-O-β-D-glucoside](Ⅳ)、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9′-O-β-D-葡萄吡喃糖苷[4,7,9,9′-tetra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9′-O-β-D-glucopyranoside](Ⅴ)。结论 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鳞毛蕨属植物中得到。抗氧化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Ⅱ、Ⅳ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9  东北红豆杉针叶中紫杉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霍长虹 张嫚丽 李力更 李存芳 史清文
    2008(3):347-350.
    [摘要](499) [HTML](0) [PDF 270.15 K](1158)
    摘要:
    目的研究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针叶中紫杉烷类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1D NMR、2D NMR及FAB-MS)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东北红豆杉针叶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0β-羟基-2α,9α,13α-三乙酰氧基-5α-肉桂酰氧基紫杉-4(20),11-二烯(10β-hydroxy-2α,9α,13α-triace-toxy-5α-cinnamatetaxa-4(20),11-diene,Ⅰ)、7,13-二去乙酰基-9,10-去苯甲酰基taxchinin C(7,13-dideacetyl-9,10-debenzoyltaxchinin C,Ⅱ)、2-去乙酰基taxin B(2-deacetyltaxin B,Ⅲ)、7,9-二去乙酰基-5-去肉桂酰基紫杉宁J(7β,9α-dideacetyl-5-decinnamoyltaxinine J,Ⅳ)、2α,13α-二羟基-9α,10β-二乙酰基-5α-肉桂酰基紫杉-4(20),11-二烯(2α,13α-dihydroxy-9α,10β-diacetoxy-5α-cinnamatetaxa-4(20),11-diene,Ⅴ)、5-去肉桂酰基taxuspine D(5-decinnamoyl-taxuspine D,Ⅵ)。结论化合物Ⅰ~Ⅲ,Ⅴ和Ⅵ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10  蒲黄化学成分研究
    张淑敏 曲桂武 解飞霞 邱鹰昆 王培培
    2008(3):350-352.
    [摘要](648) [HTML](0) [PDF 352.63 K](1422)
    摘要:
    目的研究蒲黄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聚酰胺及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并运用波谱学方法对分得的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出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柚皮素(Ⅰ)、异鼠李素(Ⅱ)、泡桐素(Ⅲ)、槲皮素(Ⅳ)、香蒲新苷(Ⅴ)、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Ⅵ)、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Ⅶ)、槲皮素-3-O-(2G-α-L-鼠李糖基)-芸香糖苷(Ⅷ)及山柰酚-3-O-新橙皮糖苷(Ⅸ)。结论泡桐素为首次从蒲黄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11  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研究
    熊阳 盛卫国 杜佳琦 徐莲英
    2008(3):353-356.
    [摘要](771) [HTML](0) [PDF 476.67 K](1336)
    摘要:
    目的研究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并对复合物的形成进行验证。方法以无水乙醇作为反应溶剂;磷脂与药物的比例为2:1;反应物质量浓度为20mg/mL;60℃搅拌2h至反应液澄清,除去溶剂后将能溶于二氯甲烷的物质真空干燥即为药物与磷脂的复合物;采用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差示扫描分析对复合物的形成进行验证。结果该方法简单可行,山楂叶总黄酮与磷脂的复合率达96%以上。复合物的光谱分析与反应物单体及物理混合物有一定的差别。结论磷脂复合物给药系统能够应用于某些中药提取物,但与多种成分形成复合物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12  淫羊藿多糖硫酸化修饰条件的优化
    卢宇 胡元亮 孙峻岭 黄小燕 王德云 赵晓娜 王效田
    2008(3):357-359.
    [摘要](757) [HTML](0) [PDF 157.16 K](1012)
    摘要:
    目的优化淫羊藿多糖硫酸化修饰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氯磺酸-吡啶法。以硫酸基取代度和糖的质量分数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反应温度、试剂配比和反应时间进行优选。结果反应温度对修饰的影响最大,适宜的修饰条件为反应温度80℃,氯磺酸与吡啶的体积比在1:8~1:10,反应时间2~3h。结论采用优化的条件对淫羊藿多糖进行硫酸化修饰可以获得理想的硫酸化淫羊藿多糖。
    13  超滤和纳滤分离技术提取纯化地黄低聚糖的研究
    董艳 高瑞昶 潘勤 阎晓楠
    2008(3):359-363.
    [摘要](626) [HTML](0) [PDF 512.61 K](1697)
    摘要:
    目的通过不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的超滤膜对地黄多糖分离纯化,再利用纳滤膜对超滤液进行浓缩纯化。方法采用不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超滤再纳滤的工艺流程。结果两次超滤得到低聚糖,最佳操作条件为:料液质量浓度为13~132mg/mL,操作压力为0.25~0.275MPa,温度20~40℃。然后采用纳滤膜对超滤液进行浓缩纯化,适宜工艺条件为:料温为20~40℃,操作压力0.59~0.79MPa,浓缩倍数可达3倍。应用超滤-纳滤技术,低聚糖得率为46.63%,质量分数达到93.3%,凝胶过滤法验证低聚糖制品的相对分子质量低于6000。结论该工艺能有效分离纯化地黄低聚糖,简单可行,操作简便。
    14  HPLC法测定静态加压溶剂提取马兜铃属植物中马兜铃酸
    梁庆优 郑颖 唐海谊 李绍平 王一涛
    2008(3):364-368.
    [摘要](816) [HTML](0) [PDF 513.58 K](1474)
    摘要:
    目的建立并优化从马兜铃药材中提取马兜铃酸和的静态加压溶剂提取方法,考察各因素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并测定马兜铃、关木通、青木香和广防己中两成分的量。方法以马兜铃酸和的量为指标,采取单因素考察的方法,分别优化提取溶剂、药材粒径、提取温度、提取压力、提取时间、冲洗体积、循环数目、药材加入量等影响因素。结果优化后的条件为:甲醇提取,药材粉末粒径100~120目,提取温度120℃,提取压力10.3MPa,静态提取时间10min,冲洗体积40%,1个循环,药材加入量1.00g。结论本法可一次将马兜铃酸和从马兜铃等4种药材中完全提取,显示了良好的适用性。经比较,该法比传统的超声和索氏提取方法提取效率更高,节约溶剂,省时省力;静态加压溶剂法更适合于青木香中马兜铃酸的提取。
    15  陶瓷膜澄清糖渴清水提液的膜清洗研究
    樊文玲 林瑛 郭立玮
    2008(3):369-371.
    [摘要](811) [HTML](0) [PDF 521.76 K](1276)
    摘要:
    目的研究孔径为0.2μm的AL2O3陶瓷膜微滤澄清糖渴清复方水提液过程中的过滤阻力分布,在其指导下得到行之有效的膜清洗方法,从而丰富中药领域陶瓷膜清洗技术理论。方法以Darcy-Poiseuille定律为过滤模型,确定过滤阻力分布,同时采用高分辨扫描电镜(SEM)对污染膜表面和断面进行微观分析。结果糖渴清复方的膜阻力主要集中在沉积层和浓差极化层,分别占总阻力的52.5%和34.4%,膜本身的阻力和堵孔阻力在总阻力所占的份额很小,分别为8.8%和4.3%。该结论与SEM图结果一致。污染膜依次经自来水低压清洗和超声清洗,膜通量恢复率为95%。方法重现性好。结论根据过程中过滤阻力分布的不同,从而选用合适的清洗和再生方法,得到的结论对今后的工业化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6  三拗汤不同配伍中麻黄碱、甘草酸和苦杏仁苷的变化
    杨翀 梁光义 曹佩雪 贺祝英
    2008(3):372-375.
    [摘要](558) [HTML](0) [PDF 271.55 K](1156)
    摘要:
    目的比较三拗汤不同配伍和不同煎煮条件下麻黄碱、甘草酸和苦杏仁苷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选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分别以甲醇-0.1%磷酸(8:92)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1mL/min,在207nm波长测定盐酸麻黄碱;以乙腈-0.2%乙酸(35:65)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1mL/min,在254nm波长测定甘草酸;选用大连依利特Hypersil-C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乙腈-水(16:4:80)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0.6mL/min,柱温30℃,在208nm波长测定苦杏仁苷。结果盐酸麻黄碱的量合煎液均大于分煎液;甘草酸的量三药合煎时合煎液大于分煎液,两药合煎时合煎液小于分煎液;苦杏仁苷的量合煎液均小于分煎液。结论中药复方煎煮过程中存在动态变化,应根据不同的目的对样品进行适宜的处理。
    17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半枝莲药材及灯盏花素片中野黄芩苷
    王峻梅 王建伟 李全文 陈缵光 蔡沛祥 莫金垣
    2008(3):375-378.
    [摘要](567) [HTML](0) [PDF 181.79 K](1039)
    摘要:
    目的建立半枝莲药材及其制剂灯盏花素片中黄酮类化合物野黄芩苷测定的毛细管电泳高频电导法。方法探讨了缓冲液的种类、浓度、添加剂、分离电压和进样量对分离和检测的影响,以石英毛细管为分离柱,1.0mmol/LHAc-15.0mmol/L三乙醇胺(pH8.6)缓冲液为电泳介质,分离电压20.0kV,用非接触式高频电导法检测。结果野黄芩苷的峰形良好,出峰较快,线性范围为0.001~10.0μg/mL,检出限为0.5μg/mL,回收率达99.4%以上。结论为药材及制剂中野黄芩苷的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和简便的新方法。
    18  RP-HPLC法测定杭白芍及其饮片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
    葛志伟 贺庆 林云径 程翼宇
    2008(3):378-380.
    [摘要](598) [HTML](0) [PDF 332.78 K](1667)
    摘要: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杭白芍药材与饮片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3种成分的量。方法色谱柱为ZorbaxSB-C18柱;流动相为0.05%磷酸水溶液-0.05%磷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30nm。结果芍药内酯苷在0.131~1.31μg,芍药苷在0.425~4.25μg,苯甲酰芍药苷在0.086~0.576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芍药内酯苷96.6%(RSD为1.2%),芍药苷98.7%(RSD为2.3%),苯甲酰芍药苷97.4%(RSD为1.7%)。结论所建立的方法适合杭白芍中有效成分的测定,并且杭白芍药材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的量高于饮片。
    19  超微冻干人参的粉体特征、皂苷测定及功效研究
    赵伯涛 钱骅 徐德然 张卫明 戴岳 黄晓德
    2008(3):380-382.
    [摘要](639) [HTML](0) [PDF 415.80 K](1538)
    摘要:
    目的研究超微粉碎对冻干人参粉体特征、皂苷的量及功效影响。方法采用电子显微镜扫描、HPLC分析、动物试验对超微粉碎冻干人参粉进行粉体特征观察、皂苷溶出量测定和抗应激能力比较。结果超微粉碎使冻干人参细胞壁破碎、皂苷溶出量提高、小鼠耐缺氧和低温游泳时间显著延长。结论超微粉碎可提高冻干人参功效。
    20  茵陈注射液的质量标准研究
    曲毅 刘太华 王伽伯 金城 何永志 肖小河
    2008(3):383-385.
    [摘要](466) [HTML](0) [PDF 386.93 K](1096)
    摘要:
    目的对茵陈注射液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蒿属香豆素,展开剂为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丙酮(6:3:0.5),检测波长为365nm。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蒿属香豆素,色谱柱:μ-Bonda-pakC18柱(300mm×3.9mm,5μm);流动相:甲醇-水(40:60);检测波长:344nm;柱温:室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总黄酮,检测波长为518nm。采用酸碱滴定法定量总有机酸。结果薄层色谱鉴别中,在供试品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HPLC法测定蒿属香豆素的量分别为0.178、0.173、0.180mg/mL;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量分别为0.633、0.634、0.653mg/mL;酸碱滴定法测定总有机酸的量分别为0.146、0.147、0.142mg/mL。建立各指标的检测下限,其中蒿属香豆素的量不得低于0.17mg/mL,总黄酮的量不得低于0.63mg/mL,总有机酸的量不得低于0.14mg/mL。结论所建立的质量标准可以作为茵陈注射液的内在质量控制标准。
    21  苦参碱对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PM增殖及侵袭运动能力的影响
    申志华 揭伟 陈锦 黄培春
    2008(3):386-390.
    [摘要](715) [HTML](0) [PDF 324.19 K](1179)
    摘要: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人高转移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增殖及转移相关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MTT法和台盼蓝拒染法检测苦参碱对人高转移卵巢癌HO-8910PM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其对HO-8910PM细胞侵袭运动能力的影响;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苦参碱对HO-8910PM细胞细胞骨架的改变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药物作用前后HO-8910PM细胞Ezrin蛋白的表达。结果苦参碱对HO-8910PM细胞增殖抑制呈明显剂量和时间效应;1.5g/L苦参碱能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作用6h后能抑制HO-8910PM细胞体外侵袭人工基底膜和运动能力,抑制率分别为(41.52±10.76)%和(39.73±10.67)%;1.0、1.5g/L苦参碱作用HO-8910PM细胞24h后使细胞骨架明显改变,并上调Ezrin蛋白的表达。结论苦参碱能抑制高转移性人卵巢癌细胞HO-8910PM的增殖能力和侵袭运动能力,其抗肿瘤侵袭运动的机制与细胞骨架和Ezrin蛋白表达的改变有关。
    22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影响慢性紫外线辐射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和突变的研究
    朱洁 骆丹 金颂良 沈春花 明亚玲
    2008(3):390-393.
    [摘要](500) [HTML](0) [PDF 361.72 K](1273)
    摘要:
    目的研究紫外线(UV)照射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变化和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的影响以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一定剂量的中、长波紫外线(UVA和UVB)慢性照射培养的新生儿包皮成纤维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变化,HPRT突变分析法检测突变频率。结果慢性UVA组引起的细胞凋亡率低于UVB组(P<0.05),而HPRT基因位点突变的频率是UVB组的4.79倍。EGCG干预组与单纯UV辐射组相比,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率增加,HPRT基因位点突变的频率降低。结论慢性照射日常剂量UVA,其损伤性高于UVB。EGCG可以升高慢性UV照射引起的细胞凋亡率,降低UV照射引起的突变频率,提示EGCG可以诱导不可逆损伤细胞的凋亡,从而减少突变细胞。
    23  二苯乙烯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赵玲 李春阳 张丽 崔巍 张兰 李林
    2008(3):394-397.
    [摘要](646) [HTML](0) [PDF 332.07 K](1156)
    摘要:
    目的观察何首乌中提取的二苯乙烯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脑组织细胞凋亡及其凋亡调节因子的影响,阐明二苯乙烯苷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插线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用流式细胞术PI单染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百分率,用流式细胞术间接荧光法检测细胞凋亡调节因子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二苯乙烯苷应用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可明显降低脑组织细胞凋亡百分率,升高脑组织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提升Bcl-2/Bax比值。结论二苯乙烯苷具有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抑制凋亡的Bcl-2蛋白表达,抑制诱导凋亡的Bax蛋白表达,降低二者比值有关。
    24  白芨超微粉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
    刘莹 崔炯莫 李洪斌 王艳萍 汤真 于海瑶 吴艳云
    2008(3):397-400.
    [摘要](863) [HTML](0) [PDF 429.94 K](2008)
    摘要:
    目的通过大鼠胃溃疡实验比较白芨普通粉(80、200目)和超微粉的药效学区别及白芨经超微粉碎后可降低的用药剂量。方法采用大鼠无水乙醇和醋酸致胃黏膜损伤型胃溃疡模型,测定溃疡面积,计算溃疡抑制率;取溃疡部组织切片,做HE染色,从病理学角度进一步观察病理情况。结果白芨粉可明显降低大鼠的溃疡面积,且超微粉疗效优于普通粉。结论超微粉碎后有助于提高白芨的药效,减少用药剂量,有利于剂型现代化。
    25  丹参总酚酸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
    林军 冯一中 顾振纶 武慧 周文轩 郭次仪
    2008(3):400-403.
    [摘要](534) [HTML](0) [PDF 393.31 K](1231)
    摘要:
    目的观察丹参总酚酸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复制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给予丹参总酚酸ig治疗后,以肺指数、肺组织病理形态及羟脯氨酸(Hyp)水平的测定,观察丹参总酚酸对小鼠肺纤维化形成的影响。结果丹参总酚酸治疗后肺泡炎和肺纤维化明显减轻,Hyp水平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丹参总酚酸能减轻博莱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6  羟基红花黄色素A促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张岭 宋艳 李长龄 朱美才 王卉 刘珂 朱海波
    2008(3):403-408.
    [摘要](1205) [HTML](0) [PDF 514.58 K](1253)
    摘要: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低氧条件下犬血管内皮细胞(V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在低氧条件下以ELISA法观察VEGF抗体及其两种酪氨酸受体(Flt-1和KDR)的抗体对HSYA促VEC增殖作用及分泌VEGF水平的影响;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法检测HSYA与VEGF、Flt-1和KDR的相互作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VEC培养液中NO、NOS的量。结果10μg/mLVEGF、Flt-1和KDR的抗体均能明显抑制HSYA的促VEC分泌VEGF作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结果证实,HSYA与VEGF、Flt-1及KDR均无明显结合;HSYA在1mmol/L浓度下能够明显促进低氧条件下VEC培养液中的NO水平,而对NOS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在低氧条件下,HSYA促VEC增殖的作用与VEGF及其相关信号传导通路有关,但HSYA与VEGF及其受体无明显结合,提示可能存在与VEGF及其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相关的HSYA作用靶点。
    27  苦瓜蛋白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熊术道 尹丽慧 李景荣 叶爱芳 章圣辉 温博贵
    2008(3):408-411.
    [摘要](760) [HTML](0) [PDF 405.36 K](1266)
    摘要:
    目的探讨苦瓜蛋白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和荷瘤小鼠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活性及变化以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ICR雄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建立肝癌H22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模型组、苦瓜蛋白高、中、低剂量(100、50、25mg/kg)组及环磷酰胺组(CTX,40mg/kg),各组均ip给药,观察苦瓜蛋白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分离血清,明胶酶谱法检测荷瘤小鼠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活性及其变化,ELISA检测细胞因子IL-6及TNF-α表达。结果苦瓜蛋白组与模型组相比,肿瘤质量明显减轻(P<0.01),小鼠体重也较模型组小鼠轻(P<0.01);苦瓜蛋白(100、50、25mg/kg)组及CTX组抑瘤率分别为85.81%、66.89%、52.05%、65.10%;各苦瓜蛋白组与模型组相比,MMP-2、MMP-9的活性降低,酶原表达下调(P<0.01);细胞因子IL-6及TNF-α表达明显下调(P<0.01),上述作用与苦瓜蛋白剂量相关。结论苦瓜蛋白具有较强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苦瓜蛋白抑制MMPs的活性及表达,以及调节IL-6及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有关。
    28  以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复方丹参缓释片的缓释作用
    邱明丰 彭腾 罗海燕 杨远友 谢秀琼 贾伟
    2008(3):411-413.
    [摘要](583) [HTML](0) [PDF 346.88 K](1281)
    摘要:
    目的以含药血清钙拮抗作用为指标,研究复方丹参缓释片缓释作用。方法以自制复方丹参片作对照,心肌缺血模型犬口服复方丹参缓释片后,在规定时间点取血清样品,用45Ca跨膜内流测量技术测定含药血清钙拮抗作用,考察含药血清的时间-钙拮抗作用规律。结果复方丹参缓释片含药血清样品在2~10h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钙拮抗作用,自制复方丹参片含药血清在1~4h有显著或极显著钙拮抗作用。结论复方丹参缓释片与自制复方丹参片相比,可延长钙拮抗作用持续的时间,具有缓释作用,含药血清钙拮抗作用测定方法可作为其缓释作用评价的方法之一。
    29  莲子心提取物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急性毒性研究
    王瑞芳 欧来良
    2008(3):413-415.
    [摘要](681) [HTML](0) [PDF 358.42 K](1166)
    摘要:
    目的研究莲子心提取物的抗心律失常药效作用及其急性毒性。方法采用氯仿、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分别观察了5个莲子心提取物样品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及急毒情况。结果树脂吸附法制备的提取物的抗心律失常效果优于3种单体及溶剂萃取法制备的提取物,而且毒性也最低。结论莲子心树脂吸附法提取物药效好、毒性小,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30  五磨饮子对大鼠胃溃疡的治疗作用
    陈虹 孙红 王维亚
    2008(3):415-416.
    [摘要](471) [HTML](0) [PDF 245.92 K](1166)
    摘要:
    31  注射用黄芪多糖治疗癌症相关疲劳的临床观察
    张蕴超 贾英杰 陈军 张莹 李小江
    2008(3):417-418.
    [摘要](504) [HTML](0) [PDF 297.50 K](1469)
    摘要:
    32  黄连N-甲基乌药碱-3′-羟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周嘉裕 彭书明 雷泞菲 廖海 陈放
    2008(3):419-423.
    [摘要](532) [HTML](0) [PDF 973.45 K](1271)
    摘要:
    目的克隆黄连Coptischinensis N-甲基乌药碱-3′-羟化酶[(S)-N-methylcoclaurine-3′-hydroxylase]基因并做序列分析。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以新鲜的黄连嫩叶cDNA为模板,克隆出黄连N-甲基乌药碱-3′-羟化酶基因的全部序列。结果克隆到的基因(命名为CYP80B3)全长为1680bp,编码一个48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其氨基酸序列与日本黄连、唐松草、罂粟和花菱草的N-甲基乌药碱-3′-羟化酶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达95%、82%、70%、68%。将得到的序列提交Genbank,序列号为EF492879。通过与日本黄连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具有相同功能区域,因而可以参与N-甲基乌药碱的3′位羟基化反应。结论黄连N-甲基乌药碱-3′-羟化酶基因的成功克隆为黄连植物中原小檗碱型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的基因工程等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3  真菌诱导子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生长的影响
    陈晓梅 郭顺星 孟志霞
    2008(3):423-426.
    [摘要](869) [HTML](0) [PDF 293.82 K](1226)
    摘要:
    目的研究固体培养条件下2种真菌诱导子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生长的影响。方法筛选获得铁皮石斛原球茎的继代培养基及其生长曲线。根据生长曲线,在原球茎生长的不同时期加入真菌诱导子,考察诱导子对原球茎鲜质量和干质量的影响。结果铁皮石斛原球茎继代培养基:1/2MS+20%土豆+3%蔗糖+0.8%琼脂。与对照相比,第11周和第13周加入MF23诱导子使原球茎鲜质量分别提高了16.4%(P<0.01)和23.4%(P<0.01),干质量分别提高了6.7%(P<0.05)和17.9%(P<0.01),继代培养基中加入MF23诱导子使原球茎干质量降低了9.9%(P<0.01)。与对照相比,第11周和第13周加入MF24诱导子使原球茎鲜质量分别提高了17.7%(P<0.01)和12.0%(P<0.05),第11周加入MF24诱导子使原球茎干质量提高了9.2%(P<0.05),继代培养基中加入MF24诱导子使原球茎干质量降低了13.9%(P<0.01)。结论在原球茎培养的早期加入真菌诱导子,对原球茎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在原球茎培养的后期加入真菌诱导子,对原球茎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34  肉苁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
    欧阳杰 武彦文 王晓东 赵兵 王玉春
    2008(3):426-429.
    [摘要](741) [HTML](0) [PDF 529.90 K](1075)
    摘要:
    目的研究由肉苁蓉愈伤组织建立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培养条件。方法在固体培养基上添加不同比例的生长激素,考察生长激素、细胞种龄和接种量对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苯乙醇糖苷(PeG)量的影响。结果在添加1mg/L2,4-D的B5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愈伤组织松散易碎,适于进行悬浮培养。细胞种龄为25d和接种量为3%~4%时细胞悬浮培养的结果最好,PeG产量达到最大,为0.82g/L。细胞在悬浮培养时聚集体由大变小,直径小于0.5mm的细胞聚集体由接种时的5%逐渐增加至第20天时的81%,其PeG量为10.1%。结论通过摇瓶培养建立了较好的细胞悬浮培养体系。
    35  不同栽培品种枳壳HPLC指纹图谱研究
    罗光明 陈岩 李霞 杨雅琴 张晓云 谭小辉 杨世林
    2008(3):430-432.
    [摘要](638) [HTML](0) [PDF 247.91 K](1064)
    摘要: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江西枳壳药材指纹图谱。方法Eclipse XDB-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采用梯度洗脱,以1.0mL/min的体积流量于320nm波长处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对江西省道地产区10批酸橙及香橙枳壳指纹图谱的分析,共检出13个分离度良好的共有峰;并进行了不同品种枳壳指纹图谱的分析。结论本方法可以用于枳壳药材质量控制,还可以作为研究枳壳种质资源的有效手段。
    36  铁皮石斛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殷放宙 陆兔林 蔡宝昌 郁红礼 王巧晗 李林
    2008(3):433-435.
    [摘要](801) [HTML](0) [PDF 400.62 K](1246)
    摘要:
    目的建立铁皮石斛药材的RP-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以KromasilKR100-5C18(250mm×4.6mm,5μm)为分析用色谱柱,以乙腈-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建立了铁皮石斛药材的指纹图谱,并进行了相似度的计算。结果该方法可使铁皮石斛中各成分得到较好的分离,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了15个共有指纹峰。结论该指纹图谱检测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铁皮石斛药材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
    37  陕西安康葛根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宋丽明 王文燕 张智超
    2008(3):436-438.
    [摘要](748) [HTML](0) [PDF 224.12 K](1099)
    摘要: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陕西安康产葛根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选用Inerti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甲醇-乙腈-0.25%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10批药材中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RSD均小于10%,相似度均符合规定。结论此方法可用于控制葛根药材和注射用冻干剂的质量。
    38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红参药材
    王钢力 聂黎行 张继 梁锡猛 徐纪民 林瑞超
    2008(3):438-440.
    [摘要](813) [HTML](0) [PDF 262.34 K](1164)
    摘要: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鉴别红参及其伪品。方法收集300份中国红参及多种红参伪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采用判别分析法对其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近红外光谱法可正确鉴别红参与其伪品。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红参类药材的鉴别。
    39  吡虫啉对金银花中木犀草苷量的影响
    陈美艳 于晶 陈君 李昆同 张重义
    2008(3):441-443.
    [摘要](691) [HTML](0) [PDF 371.75 K](1186)
    摘要:
    目的研究内吸性化学杀虫剂吡虫啉对金银花中木犀草苷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流动相为乙腈(A)-0.5%磷酸(B),梯度洗脱:0~20min,流动相A由10%~30%,流动相B由90%~70%,20~25min,流动相A由30%~10%,流动相B由70%~90%,检测波长350nm,体积流量:1.0mL/min。结果喷施吡虫啉的样品与空白样品之间木犀草苷的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推荐剂量和加倍剂量下,吡虫啉对金银花木犀草苷的量没有显著影响。
    40  岗松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刘布鸣 梁凯妮 卢文杰 蔡全玲 林霄 陈明生
    2008(3):443-445.
    [摘要](681) [HTML](0) [PDF 210.61 K](1004)
    摘要:
    目的对岗松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为岗松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进行定性鉴别;定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测定岗松中芳樟醇的量:以聚乙二醇(PEG)-20M和硅酮(OV-17)为固定液的混合柱,柱温150℃,外标法定量。结果芳樟醇在0.1094~0.6563μg呈线性关系;分别对岗松的枝叶和根茎进行了测定,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4%(RSD=2.48%,n=6)和98.03%(RSD=2.79%,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回收率好,可作为岗松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4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藤黄药材中藤黄酸
    江再茂 李遐方 李克 王曙东
    2008(3):445-447.
    [摘要](463) [HTML](0) [PDF 271.31 K](926)
    摘要:
    目的建立藤黄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用于测定藤黄药材中藤黄酸的量。方法藤黄药材经碾粉、无水乙醇超声提取后,以Lichrospher C8化学键合硅胶为固定相,甲醇-水-冰醋酸(83:17:0.1)为流动相,20℃柱温进行色谱等度分离,在362nm波长下进行液相色谱定量检测。结果藤黄酸的保留时间为28.5min,在35min即可完成一次分离分析过程。色谱峰形对称,与药材中其余内源性物质分离完全,定量准确。藤黄酸在13.13~420mg/L线性良好,回收率为96.5%~101.5%。结论建立了一种简便实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藤黄酸的量。
    42  HPLC法测定竹叶兰根茎中竹叶兰烷
    刘美凤 丁怡 杜力军
    2008(3):448-449.
    [摘要](845) [HTML](0) [PDF 269.46 K](1011)
    摘要:
    目的利用反相高效液相对竹叶兰干燥根茎中类化学成分竹叶兰烷建立了快速、高效、稳定的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柱:Hypersil ODS(150mm×4.6mm,5μm)不锈钢柱,流动相:乙腈-水(35:65),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9nm,进样量:10μL。结果被测定峰与其他色谱峰可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范围0.80~2500μg,r=1,回收率及RSD分别为98.20%(RSD=0.66%),102.17%(RSD=0.45%),102.23%(RSD=1.22%)(n=5)。结论建立了竹叶兰烷的反相高效液相测定方法,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定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43  酸模属植物中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朱晶晶 王峥涛 张朝凤 张勉 王智民
    2008(3):450-454.
    [摘要](779) [HTML](0) [PDF 571.22 K](1453)
    摘要:
    蓼科酸模属的多种植物均为民间传统药用植物,该属的羊蹄、钝叶酸模、酸模、巴天酸模、皱叶酸模等均作为草药"土大黄"广泛使用,具有清热解毒、行瘀止血、杀菌止痒等功效,用于治疗疥癣和多种出血症。"土大黄"类药材与大黄形态相似,市场上常作为大黄的伪品处理,然而"土大黄"中含有大量的萘醌、酚酸类成分,具有很强的杀菌止痒和止血收敛的功效,因此从杀菌止痒、抗病毒的角度考虑,土大黄类药材比大黄类药材更具开发价值。综述酸模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旨在更好开发利用该属植物。
    44  虫草属真菌多糖制备及化学结构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肖建辉
    2008(3):454-459.
    [摘要](586) [HTML](0) [PDF 470.25 K](1094)
    摘要:
    虫草是一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多样,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复型真菌。多糖是虫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炎、降血糖等广泛的生物活性。促进虫草属真菌多糖的研究开发,对其来源、制备、化学结构等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当前多糖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45  黄酮的吸收和代谢研究进展
    曾佑炜 赵金莲 彭永宏
    2008(3):460-464.
    [摘要](601) [HTML](0) [PDF 606.52 K](2321)
    摘要:
    黄酮对许多疾病具有防治作用,揭示黄酮类化合物的吸收和代谢有利于了解其功效机制。黄酮的吸收和代谢水平依不同细胞而异,但主要受到胞内代谢的水平和它们从细胞中向外转运速度的影响。氧甲基化、硫酸盐、葡萄糖酸苷和氧甲基葡萄糖酸苷复合物是黄酮类化合物在胞内活性最高的几种形态,促氧化作用是黄酮在体内主要的抗癌机制。从胃肠道和肝脏、皮细胞、神经细胞和对癌细胞的作用4个方面综述了黄酮的吸收和代谢作用,为进一步了解黄酮及其代谢物可能产生的细胞功能提供帮助。
    46  不确定度分析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王丽楠 杨美华 陈建民
    2008(3):464-467.
    [摘要](654) [HTML](0) [PDF 512.82 K](1140)
    摘要:
    以国家《测定不确定度表达指南》和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为依据,在简要介绍不确定度概念、分类、产生原因及评定流程等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综述不确定度分析在实验室研究、化学检测、药物检验及临床检验等药物研究诸环节中的重要应用。
    47  牛蒡子苷及牛蒡子苷元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王潞 赵烽 刘珂
    2008(3):467-470.
    [摘要](1470) [HTML](0) [PDF 437.53 K](1918)
    摘要:
    牛蒡子苷及牛蒡子苷元是从牛蒡子中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牛蒡子苷及其苷元具有抗肿瘤和神经保护等活性;牛蒡子苷元还具有较强的抗炎及免疫调节活性、抗病毒活性以及对热休克反应的抑制活性。综述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牛蒡子苷及其苷元药理活性的研究概况。
    48  太子参的生物学与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彭华胜 刘文哲 胡正海
    2008(3):470-473.
    [摘要](835) [HTML](0) [PDF 419.26 K](1930)
    摘要:
    太子参是华东地区主产的大宗药材之一,大面积栽培已有3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太子参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现就其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种子休眠、良种选育等生物学特性及其主要药用成分苷类、多糖类、氨基酸类、挥发性成分、微量元素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生产和研究提供参考。
    49  高山红景天生物学特性与资源培育研究进展
    马春英 王文全 蔡景竹 张红瑞
    2008(3):474-476.
    [摘要](620) [HTML](0) [PDF 237.90 K](1213)
    摘要:
    高山红景天属于濒危野生保护植物,为了解决其资源短缺的问题,近些年开展了大量的有关其生物学特性及资源培育的研究工作。综述高山红景天生态环境、物候学和遗传学等生物学特性和人工栽培、组织培养、细胞培养以及其他利用生物技术方法对其进行人工培育的方法,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