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第六届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信息交流会暨《中草药》杂志第十届编委会”在云南省丽江市召开
    2008(1):1-1.
    [摘要](445) [HTML](0) [PDF 124.10 K](1393)
    摘要:
    2  生物遗传多态性规律揭示中药材质量稳定性规律的探讨
    贺福元 周宏灏 罗杰英 刘塔斯 邓凯文
    2008(1):2-6,12.
    [摘要](647) [HTML](0) [PDF 499.49 K](1196)
    摘要:
    根据遗传学、遗传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原理,结合中医药学科属性与中药药效物质作用的本质,分析中药材质量稳定性规律应遵循生物多态性规律的科学内涵;同时根据中药现代化的要求,提出了中药材质控的现代化模式及其研究方法。与西药相比,中药为自然界的产物,多由动植物组成,其有效成分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初生、次生代谢酶系,特别是CYP450酶系的作用下合成,进入人体内能被人体的代谢酶系代谢并与原植物代谢酶相似的人体内受体酶靶点产生诱导、抑制和不可逆等反应。按质量作用定律,人体必然向与中药药性相同的方向移动,达到中医学的反治互补的效应作用,体现"网通虹势"现象,中药与人体的作用本质是双重遗传药理学的作用。中药材质量稳定性规律研究首先应遵循中药材自身的生物多态性规律,其次应受人体遗传药理学个性化用药原理指导。中药及人体的遗传多态性是客观存在,不同地域的植株成分信息熵变频率的正态概率分布曲线的均值与方差不同,在满足各品种单次投药量的前提下,中药材的质量是稳定的,体现Hardy-Weinberg平衡时的群体质量。
    3  长枝沙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廖小建 徐石海 杨剑萍 郭书好
    2008(1):7-9.
    [摘要](609) [HTML](0) [PDF 169.79 K](1096)
    摘要:
    目的对长枝沙菜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化学和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用IR、MS、NMR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为3,6-二甲基-8-(4-亚甲基-3-庚氧基)-1-辛胺(Ⅰ)、棕榈酸钾(Ⅱ)、(2R,1′S,2′S,3′R)-N-[1′-羟甲基-2′,3′-二羟基十七烷基]-2-羟基-12,13-亚甲基二十四脂肪酰胺(Ⅲ)。结论其中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沙菜胺和沙菜酰胺。
    4  土荆皮化学成分研究
    冯苏秀 郭洪祝 刘鹏 李海岛 果德安
    2008(1):10-12.
    [摘要](1084) [HTML](0) [PDF 373.76 K](1316)
    摘要:
    目的研究土荆皮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反复利用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化学方法及参照文献鉴定单体成分结构。结果从土荆皮中分离并鉴定了1个新的苯甲酸甲酯阿洛糖苷(pseudolaroside C,Ⅰ)及12个由该植物中首次分得的化合物(Ⅱ~ⅩⅢ),包括莽草酸(Ⅱ)、莽草酸甲酯(Ⅲ)、芒柄花苷(Ⅳ)、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Ⅴ)、2′-羟基柚皮素(Ⅵ)、素馨苷E(Ⅶ)、长寿花糖苷Ⅱ(Ⅷ)、淫羊藿次苷B5(Ⅸ)、blumenolC葡萄糖苷(Ⅹ)、1,2-氧-异丙叉基-O-β-D-吡喃果糖苷(Ⅺ)、β-D-甲基吡喃果糖苷(ⅩⅡ)、β-D-甲基呋喃果糖苷(ⅩⅢ)等。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土荆皮苷C。化合物Ⅱ~ⅩⅢ为首次自该植物中分离鉴定。
    5  川赤芍的化学成分研究
    吴少华 陈有为 杨丽源 李绍兰 李治滢
    2008(1):13-15.
    [摘要](1072) [HTML](0) [PDF 301.97 K](1410)
    摘要:
    目的研究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芍药苷(paeoniflorin,Ⅰ)、羟基芍药苷(hydroxypaeoniflorin,Ⅱ)、苯甲酰芍药苷(benzoylpaeoniflorin,Ⅲ)、苯甲酰羟基芍药苷(benzoylhydroxypaeoniflorin,Ⅳ)、芍药苷内酯(albiflorin,Ⅴ)、paeonisothujone(Ⅵ)、牡丹皮酸A(mudanpinoicacidA,Ⅶ)、邻羟基苄醇(2-hydrox-ybenzylalcohol,Ⅷ)、双(2-羟苄基)醚[bis(2-hydroxybenzyl)ether,Ⅸ]。结论化合物Ⅸ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获得,化合物Ⅳ、Ⅵ~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6  从毛茛中分离鉴定的三个简单内酯
    王榕乐 周光雄 谭毓治 叶文才 姚新生
    2008(1):15-17.
    [摘要](731) [HTML](0) [PDF 193.33 K](1190)
    摘要:
    目的研究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成分分离,通过光谱分析鉴定所分离成分的结构。结果分离获得一个油状样品。该样品经正、反相薄层色谱均为单一斑点,经GC-MS及反相HPLC柱色谱分析均为单一峰。但ESI-MS和1D、2DNMR谱学分析确定其为毛茛苷元(ranunculinin,Ⅰ)、异毛茛苷元(isoranunculinin,Ⅱ)和二氢毛茛苷元(dihydroranunculinin,Ⅲ)3个组分以2∶1∶1比率的混合物。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Ⅱ和Ⅲ为首次从天然中分离得到。
    7  《中草药》杂志被确认为允许刊载处方药广告的第一批医药专业媒体
    2008(1):17-17.
    [摘要](468) [HTML](0) [PDF 219.74 K](1130)
    摘要:
    8  金银花中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毕跃峰 田野 裴姗姗 刘宏民
    2008(1):18-21.
    [摘要](911) [HTML](0) [PDF 367.37 K](1678)
    摘要:
    目的系统研究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水提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101、Sephadex LH-20、硅胶等各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手段(IR、UV、NMR等)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金银花水提物中分离得到7个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分别为:vogeloside(Ⅰ)、7-epi-vogeloside(Ⅱ)、secologanicacid(Ⅲ)、sweroside(Ⅳ)、secoxyloganin(Ⅴ)、secologanoside(Ⅵ)、(E)-aldosecologanin(Ⅶ)。结论其中化合物Ⅲ和Ⅵ为首次从忍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Ⅶ为迄今为止较为罕见的通过碳碳键相连的二聚体环烯醚萜苷。
    9  半枝莲化学成分的研究
    仲浩 薛晓霞 姚庆强
    2008(1):21-23.
    [摘要](836) [HTML](0) [PDF 302.72 K](1519)
    摘要:
    目的研究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结合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半枝莲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已鉴定其中17个化合物,其中10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对羟基苯甲醛(4-hydroxyben-zaldehyde,Ⅱ)、苯甲酸(benzoic acid,Ⅲ)、胡萝卜苷(daucostero,Ⅳ)、肉桂酸(cinnamic acid,Ⅴ)、绿原酸(chloro-genic,Ⅵ)、香草酸(vanillic acid,Ⅶ)、汉黄芩素(wogonin,Ⅷ)、槲皮素(quercetin,Ⅸ)、芹菜素(apigenin,Ⅹ)、黄芩素(baicalein,Ⅺ)、柚皮素(naringenin,ⅩⅡ)、木犀草素(luteolin,ⅩⅢ)、野黄芩苷(scutellarin,ⅩⅣ)、黄芩苷(baicalin,ⅩⅤ)、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ilin-7-O-β-D-glucopyranoside,ⅩⅥ)、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ⅩⅦ)。结论化合物Ⅲ、Ⅴ~Ⅶ、Ⅸ、ⅩⅥ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0  蒌蒿叶的黄酮类成分研究
    张健 孔令义
    2008(1):23-26.
    [摘要](620) [HTML](0) [PDF 412.05 K](1088)
    摘要:
    目的为阐明蒌蒿的有效成分,对其叶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乙醇提取、石油醚脱脂,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分离。结果分离得到12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光谱方法分别鉴定为雷杜辛黄酮醇(retusine,Ⅰ)、阿亚黄素(ayanin,Ⅱ)、木犀草素-4′,7-二甲醚(4′,7-dimethylluteolin,Ⅲ)、柯伊利素(chrysoerid,Ⅳ)、芹菜素(apigenin,Ⅴ)、木犀草素(luteolin,Ⅵ)、3′,4′,5,7-四羟基二氢黄酮(3′,4′,5,7-tetrahydroxyflavanone,Ⅶ)、山柰素(kaempferol,Ⅷ)、槲皮素(quercetin,Ⅸ)、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side,Ⅹ)、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Ⅺ)、芦丁(rutin,ⅩⅡ)。结论其中化合物Ⅰ、Ⅱ、Ⅵ~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Fe2+半胱氨酸诱发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方法测定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强度为Ⅸ(64.73%)>Ⅵ(64.18%)>Ⅶ(63.75%)>Ⅷ(60.18%)>Ⅺ(59.03%)>ⅩⅡ(47.09%)。初步分析黄酮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如下:分子中的酚羟基的数目和可以形成氢键的酚羟基数目与分子的抗氧化活性正相关。
    11  朝鲜白头翁化学成分的研究
    付云明 陈虹 刘岱琳 张忠敏
    2008(1):26-29.
    [摘要](547) [HTML](0) [PDF 401.63 K](1274)
    摘要:
    目的研究毛茛科白头翁属植物朝鲜白头翁Pulsatilla koreana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葡聚糖凝胶LH-20、大孔树脂柱、制备高效液相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解析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朝鲜白头翁根茎中得到11种化合物,分别为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Ⅰ)、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Ⅱ)、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Ⅲ)、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Ⅳ)、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Ⅴ)、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Ⅵ)、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Ⅶ)、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Ⅷ)、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Ⅸ)、常春藤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Ⅹ)、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Ⅺ)。结论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2  《中草药》杂志被评为第六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2008(1):29-29.
    [摘要](437) [HTML](0) [PDF 72.48 K](814)
    摘要:
    13  红凤菜化学成分研究
    卓敏 吕寒 任冰如 李维林 赵志强 张涵庆
    2008(1):30-32.
    [摘要](783) [HTML](0) [PDF 165.86 K](1199)
    摘要:
    目的研究菊科三七草属植物红凤菜Gynura bicolor DC.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合物,运用理化性质和现代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十八碳脂肪醇(Ⅰ)、十一碳脂肪酸(Ⅱ)、二十六碳脂肪酸(Ⅲ)、三十碳脂肪酸(Ⅳ)、己烷(Ⅴ)、对羟基苯甲酸(Ⅵ)、山柰酚(Ⅶ)、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Ⅷ)、高车前苷(Ⅸ)、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6→1)-α-L-鼠李糖苷(Ⅹ)、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6→1)-α-L-鼠李糖苷(Ⅺ)、槲皮素-双-3-O-β-葡萄糖苷(ⅩⅡ)、β-香树脂醇(ⅩⅢ)、α-香树脂醇(ⅩⅣ)、β-香树脂醇-3-O-β-葡萄糖苷(ⅩⅤ)、乙酰表木栓醇(ⅩⅥ)、β-谷甾醇(ⅩⅦ)。结论全部1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红凤菜中分离得到。
    14  黑水缬草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都晓伟 孙晖 吴军凯
    2008(1):32-34.
    [摘要](654) [HTML](0) [PDF 357.13 K](1339)
    摘要:
    黑水缬草Valeriana amurensis Smir. ex Kom.为败酱科缬草属植物,产于我国东北部,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分布广泛,资源丰富。
    15  过山蕨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李宁 吴永军 李铣 张鹏 王金辉
    2008(1):34-36.
    [摘要](493) [HTML](0) [PDF 189.24 K](946)
    摘要:
    过山蕨,又名马蹬草、还阳草、过桥草,为铁角蕨科植物过山蕨Camptosorus sibiricus Rupr.的地上全草,主产于我国东北山区等地,历代本草未见有关其药用记载。
    16  “2007年环渤海医药发展前沿论坛暨代谢组学与中药研究调研汇报会”在津召开
    张铁军
    2008(1):36-36.
    [摘要](446) [HTML](0) [PDF 98.04 K](1012)
    摘要:
    17  转相超声乳化技术制备莪术油亚微乳的理化性质研究
    游荣辉 袁海龙 杨明 岳鹏飞 肖小河
    2008(1):37-40.
    [摘要](721) [HTML](0) [PDF 332.93 K](1003)
    摘要:
    目的考察转相超声乳化技术制备的莪术油亚微乳理化性质,并与高压乳匀法制备的莪术油亚微乳进行比较。方法分别采用转相超声乳化技术和高压乳匀法制备莪术油亚微乳,比较其形态和粒径分布,HPLC法测定了其含药量,并进行稳定性比较。结果转相超声乳化技术和高压乳匀法制得的亚微乳平均粒径分别为188.14、277.78nm,含药量分别为9.2401、8.7436mg/mL。转相超声乳化技术制备的亚微乳的稳定性和粒径分布有了显著提高。结论转相超声乳化技术制备的莪术油亚微乳平均粒径更小,粒径分布更窄,含药量更高,稳定性更好,而且制备工艺设备简便,对改进亚微乳生产工艺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18  《中草药》杂志又获佳绩
    2008(1):40-40.
    [摘要](445) [HTML](0) [PDF 63.73 K](1014)
    摘要:
    19  芍药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吸收机制的研究
    宋丽 张宁 徐德生
    2008(1):41-44.
    [摘要](938) [HTML](0) [PDF 402.56 K](1926)
    摘要:
    目的研究芍药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方法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芍药苷的双向转运,考察时间、药物质量浓度对芍药苷吸收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芍药苷质量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芍药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从单层细胞层顶端到基底端的转运与基底端到顶端的转运大致相同;随着芍药苷质量浓度的增加,顶端到基底端方向的吸收量近似线性增加,基底端到顶端方向的分泌量近似线性增加。结论芍药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吸收主要是被动转运。
    20  泡沫分离法分离重楼中重楼皂苷的工艺研究
    兰洁 李锐 韩丽 杨明 王瑾
    2008(1):44-47.
    [摘要](907) [HTML](0) [PDF 314.77 K](1040)
    摘要:
    目的研究泡沫分离法分离重楼皂苷的半间歇式操作工艺。方法以富集比、回收率、纯度比为评价指标,对操作方式、气流速度、进料浓度、pH值、进料体积、温度进行单因素考察,研究其对泡沫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在气流速度为400mL/min,进料质量浓度约为0.3mg/mL,pH7,液相高度维持在30cm,温度为40℃时,重楼皂苷泡沫分离的富集比为25.7,回收率为42.1%,泡沫液总皂苷纯度为41.4%,相比原料液纯度提高4.5倍。结论泡沫分离技术可较好地用于重楼中皂苷的分离。
    21  人参皂苷Rg3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与体外特性研究
    孙考祥 吕会芳 梁容才 王爱萍 慕宏杰
    2008(1):48-50.
    [摘要](598) [HTML](0) [PDF 345.39 K](1382)
    摘要:
    目的采用固体分散技术,比较3种不同载体对人参皂苷Rg3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的作用。方法分别以泊洛沙姆188(F68)、聚维酮k29/32(PVP)和聚乙二醇6000(PEG)为载体,采用熔融法或溶剂法,制备人参皂苷Rg3固体分散体,测定溶解度,进行溶出度试验,并采用差热量热分析(DSC)法鉴别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各种固体分散体均能显著增加人参皂苷Rg3的溶解度,加快其体外溶出。人参皂苷Rg3可充分分散在载体中并形成低共熔物。结论F68作为载体制成固体分散体,对增加人参皂苷Rg3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的效果优于PEG和PVP。
    22  水飞蓟宾口服微乳制备及性质评价
    江来 刘欢 王春龙 乔建军
    2008(1):51-54.
    [摘要](896) [HTML](0) [PDF 528.72 K](1280)
    摘要:
    目的制备稳定的水飞蓟宾口服微乳。方法采用测定表面张力、绘制拟三元相图和正交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方筛选及工艺优化。结果鉴别了微乳类型,用光子相关光度法测定了微乳的平均粒径,并且用超速离心法测定了药物在微乳中的相分布。经过对微乳进行离心及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该微乳在室温下3个月内能维持均一稳定,并且受高温光照影响较小。结论该处方制备的水飞蓟宾口服微乳外观及稳定性良好,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23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达原滴丸处方提取液的工艺研究
    廖茂梁 张铁军 高文远 薛艳
    2008(1):54-57.
    [摘要](674) [HTML](0) [PDF 267.80 K](975)
    摘要: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对达原滴丸提取液的吸附性能,考察精制工艺。方法以达原滴丸中黄芩苷质量分数和收率为主要考察指标,考察了大孔吸附树脂NKA-12、HPD-600、HPD-500、HPD-300、HPD-100、D101、AB-8、NKA-9对达原滴丸中黄芩苷的吸附和解吸特性以及纯化能力。结果达原滴丸提取液上HPD-300树脂,上样液黄芩苷质量浓度为2.65mg/mL,体积流量为3BV/h,50%乙醇解吸5BV时,水洗4BV,解吸效果较好。结论HPD-300树脂可用作达原滴丸的精制。
    24  HPLC法测定仙蟾胶囊中士的宁、脂蟾毒配基和华蟾酥毒基
    陈莹 袁丹 孔令锋 马斌 潘英妮
    2008(1):58-60.
    [摘要](720) [HTML](0) [PDF 192.06 K](883)
    摘要:
    目的建立仙蟾胶囊中士的宁、脂蟾毒配基与华蟾酥毒基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士的宁:采用Intersil-ODS3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01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0.01mol/L磷酸二氢钾(40∶30∶30,冰醋酸调节pH值4.0);检测波长:254nm;体积流量:1.2mL/min;柱温:室温;脂蟾毒配基与华蟾酥毒基:采用Hypersil C18色谱柱;流动相:0.5%醋酸铵-乙腈(50∶50,氨水调节pH值7.0);检测波长:296nm;体积流量:0.6mL/min;柱温:40℃。结果士的宁、脂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分别在4.2~41.6、10.8~108.0、9.4~94.0μg/mL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8%、97.6%、98.4%,RSD均小于2%。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为仙蟾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了较全面的定量分析方法。
    25  野菊花中绿原酸的微波辅助萃取研究
    凌伫怡 王娟 沈平孃
    2008(1):60-62.
    [摘要](597) [HTML](0) [PDF 346.78 K](1077)
    摘要:
    目的研究微波辅助萃取野菊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产品得率和绿原酸质量分数为指标,均匀设计4.0软件设计的U10(108)均匀试验表对野菊花的微波辅助萃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优化出的最佳工艺:微波功率340W、辐射时间20min、溶剂乙醇体积分数60%、乙醇用量为9倍,浸泡时间30min。与传统加热回流野菊花产品得率和绿原酸质量分数(分别为16.8%、0.889%)比较,优化的微波辅助萃取野菊花所得相应指标分别为18.3%、1.212%。结论微波辅助萃取野菊花中绿原酸具有萃取时间短、溶剂用量少、目标组分得率高等优点。
    26  胶原纤维吸附剂对银杏叶中鞣质的选择性去除作用
    李娟 廖学品 唐睿 石碧
    2008(1):62-65.
    [摘要](748) [HTML](0) [PDF 290.17 K](1039)
    摘要:
    目的研究胶原纤维吸附材料对银杏叶中鞣质的选择性去除作用。方法以皮胶原纤维为原料,通过戊二醛交联反应制备吸附材料。将此吸附材料用于选择性地去除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鞣质,并用HPLC和明胶法对吸附实验结果进行检测。结果HPLC图谱和明胶法检测结果说明,所制备的胶原纤维吸附材料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可以完全除去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鞣质,而有效成分基本不损失。结论胶原纤维吸附材料可用于中药提取物或制剂中鞣质的高选择性脱除。
    27  HPLC法测定血脂平胶囊中丹皮酚
    郑林 丁宁 陈荣发
    2008(1):65-66.
    [摘要](466) [HTML](0) [PDF 130.54 K](1156)
    摘要:
    血脂平胶囊由徐长卿、刺梨、绞股蓝、山楂4味药材配制而成,为贵阳中医学院药厂生产的中药复方制剂,活血祛痰,用于高脂血症。
    28  大黄酸鬼臼毒素酯对人骨肉瘤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
    万宗明 陈虹 曹波 王莹 牟洪军
    2008(1):67-71.
    [摘要](589) [HTML](0) [PDF 555.06 K](1192)
    摘要:
    目的研究大黄酸衍生物大黄酸鬼臼毒素酯(RH-01)对人骨肉瘤(HOS)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OS细胞,应用MTT法测定RH-01作用72h的IC50值,羟基磷灰石吸附实验测定RH-01在体外的骨亲和性,荧光染色观察RH-01对HOS细胞形态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RT-PCR检测HOS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DK4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RH-01能明显抑制HOS细胞的生长,作用72h的IC50值为0.18μmol/L;羟基磷灰石对四环素和RH-01吸附值分别为(8.1±0.15)、(14.8±0.11)μmol/g,RH-01的骨亲和性高于四环素;荧光染色后,可见到经RH-01处理的HOS细胞膜皱褶、卷曲、破裂,核碎裂固缩,聚集成细小的凝聚块;流式细胞仪检测到细胞周期G2+M期阻滞明显;RT-PCR的半定量检测结果表明CyclinD1和CDK4 mRNA表达降低。结论RH-01通过调控细胞周期驱动机制使细胞发生周期阻滞,导致HOS细胞的生长抑制,并且RH-01在体外具有良好的骨亲和性。
    29  川芎嗪对缺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影响
    张国平 孙梅 杨洁红 万海同
    2008(1):71-73.
    [摘要](651) [HTML](0) [PDF 303.48 K](1026)
    摘要:
    目的应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缺氧模型,观察川芎嗪对其抗凝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正常人脐静脉原代EC,待EC培养达融合状态后,将其放入含95%N2、5%CO2混合气体的缺氧环境,制备人脐静脉原代EC缺氧损伤模型。并设正常组,模型组,川芎嗪组,观察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漂浮细胞数、抗凝、纤溶指标等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培养液中的漂浮细胞数显著增高,前列环素(6-keto-PGF1α)水平显著下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显著增高,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显著降低,内皮素(ET)水平显著增高,NO水平显著降低;川芎嗪具有显著提高6-keto-PGF1α水平,调节PAI、t-PA活性和ET、NO水平的作用。结论本实验制备的人脐静脉原代EC缺氧损伤模型存在着EC受损,分泌功能下降,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川芎嗪具有保护在缺氧环境下EC受损,调节EC分泌功能和血管舒缩功能。
    30  藤黄酸对急性白血病细胞U93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对核孔蛋白Nup88的调控作用
    舒文秀 陈燕 何静 崔国惠
    2008(1):74-78.
    [摘要](585) [HTML](0) [PDF 574.93 K](1176)
    摘要:
    目的观察藤黄酸对白血病细胞株U93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对核孔蛋白Nup88的调控作用,研究藤黄酸诱导凋亡作用与其调节Nup88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V FITC/PI双标法及Hoechst33258染色法分析细胞凋亡的改变,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内核孔蛋白Nup88的改变,RT-PCR检测藤黄酸对白血病细胞内Nupp88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up88蛋白的细胞分布情况。结果藤黄酸能明显抑制U937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其24h的IC50为(1.019±0.134)mg/L;此外,藤黄酸还具有诱导U937细胞凋亡和G0/G1期阻滞的作用。核孔蛋白Nup88弥漫分布于白血病细胞的核浆之间,以细胞浆和核膜为主,经藤黄酸干预后,Nup88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主要集中于核膜的胞浆面,偶见胞浆中表达。结论藤黄酸能明显抑制U937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而藤黄酸诱导的核孔蛋白Nup88的重新分布以及表达量的下调可能参与了其诱导凋亡作用。
    31  何首乌醋酸乙酯提取部位与二苯乙烯苷的调血脂作用
    王春英 张兰桐 袁志芳 金一宝 张峥
    2008(1):78-83.
    [摘要](895) [HTML](0) [PDF 522.13 K](1275)
    摘要:
    目的研究何首乌醋酸乙酯提取部位(EAFF-PM)与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的调血脂作用。方法观察EAEF-PM和二苯乙烯苷对正常小鼠血脂及肝脏指数的影响;小鼠ipTriton致急性高脂血症模型,观察EAEF-PM和二苯乙烯苷对模型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以大鼠食饵性高脂血症为模型,给予高脂饲料的同时给予EAEF-PM和二苯乙烯苷,连续28d,测定血脂、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肝组织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以及肝脏指数。结果对正常小鼠,二苯乙烯苷和EAEF-PM均有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作用。EAEF-PM和二苯乙烯苷对ipTriton致高脂血症小鼠的血清TC、TG和LDL-C均有降低作用,对HDL-C均有升高作用。EAEF-PM60mg/kg明显降低大鼠食饵性高脂血症模型的肝脏指数;EAEF-PM30、60mg/kg明显降低大鼠食饵性高脂血症模型的血清TC、TG、LDL-C、MDA水平和TC/HDL-C值,明显升高血清HDL-C和NO水平以及SOD活性,二苯乙烯苷对各项指标的作用强度略EAEF-PM,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何首乌中EAEF-PM及二苯乙烯苷均具有调血脂、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的功能,二苯乙烯苷为发挥药效作用的主要物质,提示可用于预防高脂血症。
    32  二氢杨梅素对痤疮丙酸杆菌和脂多糖诱发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中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的影响
    梁婷 吴春福 吕艳青 李满妹 王璐璐 张坤 栗原博
    2008(1):83-87.
    [摘要](952) [HTML](0) [PDF 311.86 K](1380)
    摘要:
    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DMY)对痤疮丙酸杆菌与脂多糖(P.acnes-LPS)诱发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小鼠腹腔中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0mg/kg P.acnes负荷5d的小鼠iv3μg/kgLPS建立P.acnes-LPS肝损伤模型,用酶标仪测定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RP-HPLC法测定小鼠腹腔中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B4(LTB4)和白三烯C4(LTC4)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125、250、500mg/kgDMY均能显著抑制由P.acnes-LPS诱发的小鼠血浆ALT活性升高,其抑制率分别为38.7%、45.1%、49.8%,并对小鼠腹腔中性粒细胞LTB4和LTC4的分泌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结论DMY对P.acnes-LPS诱发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部分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白三烯释放有关。
    33  密蒙花正丁醇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和醛糖还原酶的影响
    李海岛 冯苏秀 叶儒 郭洪祝 果德安
    2008(1):87-90.
    [摘要](803) [HTML](0) [PDF 132.50 K](1173)
    摘要:
    目的观察密蒙花正丁醇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和醛糖还原酶(AR)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ip链脲佐菌素(STZ)60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5组,分别ig给予氨基胍和高、中、低剂量(200、400、800mg/kg)的密蒙花正丁醇提取物,糖尿病模型组则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实验过程中每3天测1次体重,每周测定血糖,并于实验第30天和第90天测定AR活性。结果密蒙花正丁醇提取物的高剂量组大鼠的血糖显著低于模型组,其第1个月的AR活性也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密蒙花正丁醇提取物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且短期内具有AR抑制活性。
    34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常氧/低氧犬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张岭 宋艳 李长龄 刘珂 朱海波
    2008(1):90-93.
    [摘要](836) [HTML](0) [PDF 504.97 K](1385)
    摘要: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常氧/低氧两种条件下体外培养的犬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内膜消化刮取法获取犬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在常氧(21%)/低氧(10%)两种条件下,分别以噻唑蓝(MTT)法观察HSYA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的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作为阳性对照。结果常氧条件下HYSA1、0.1mmol/L在72、96、120h时对VEC有明显促增殖作用;低氧条件下HYSA1、0.1、0.01mmol/L在24、48h时对VEC有明显促增殖作用,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HYSA1mmol/L与VEGF2.6×10-7mol/L在同样条件下对VEC的促增殖作用强度相当。结论在常氧/低氧两种条件下,HSYA均具有明显促VEC增殖作用,且在低氧条件更为明显。
    35  鼠尾藻多酚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魏玉西 孙峋 王长云 王春波
    2008(1):93-95.
    [摘要](797) [HTML](0) [PDF 216.99 K](1051)
    摘要:
    目的研究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多酚对肺癌A-549细胞和肝癌BEL-7402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提取、透析法获得鼠尾藻多酚STK1(相对分子质量>1×104)和STK2(相对分子质量<1×104),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蛋白染色法检测体外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STK1在质量浓度为87.5μg/mL时,对A-549和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90.7%和89.3%;STK2在质量浓度为340μg/mL时,对A-549和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89.9%和90.1%。在相同质量浓度下STK1比STK2活性强。结论鼠尾藻多酚化合物(STK1和STK2)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人肝癌BEL-7402细胞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相对分子质量高的STK1具有更强的抑制活性。
    36  芪参益气滴丸干预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有效性评价
    陈静 屈大展 王瑞莹
    2008(1):96-97.
    [摘要](1002) [HTML](0) [PDF 117.02 K](1529)
    摘要:
    大量临床试验证实,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形成,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有效药物.但在8%~40%的冠心病患者中存在着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现象。
    37  蒲黄总黄酮对急性心肌梗死犬血清中微量元素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金辉 吕文伟 崔新明 祁功才 张丽君
    2008(1):97-98,122.
    [摘要](639) [HTML](0) [PDF 202.41 K](1079)
    摘要:
    蒲黄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东方香蒲T.orientalis Presl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具有止血、化瘀、通淋等功效.蒲黄主要含有甾类、黄酮类。
    38  基因枪转化双价防卫基因获得抗立枯病白术
    毛碧增 孙丽 刘雪辉
    2008(1):99-102.
    [摘要](770) [HTML](0) [PDF 832.71 K](1118)
    摘要:
    目的通过基因工程育种获得抗病转基因白术株系。方法在已建立的高效白术茎尖再生体系基础上,利用基因枪介导法转化水稻几丁质酶基因(RCH10)和苜蓿β-1,3-葡聚糖酶基因(AGLU),对所获得的转基因株系进行PCR分析、GUS染色以及抗病性检测。结果获得了25个PCR检测阳性的转基因株系,其中5个株系对白术立枯病抗性增强。结论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抗病新株系,可以缩短抗病品种育种年限,同时拓宽了白术抗病育种的基因库。
    39  《中草药》杂志第十届编辑委员会
    2008(1):附1-附1.
    [摘要](446) [HTML](0) [PDF 81.48 K](893)
    摘要:
    40  《中草药》杂志2008年投稿须知
    2008(1):附1-159.
    [摘要](477) [HTML](0) [PDF 164.21 K](822)
    摘要:
    41  宁夏枸杞黄酮类化合物HPLC指纹图谱研究
    张自萍 廖国玲 李弘武
    2008(1):103-105.
    [摘要](589) [HTML](0) [PDF 362.44 K](1584)
    摘要:
    目的建立宁夏枸杞黄酮类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鉴别不同来源的宁夏枸杞提供依据。方法以10个宁夏不同产地的宁夏枸杞主栽品种"宁杞号"样品建立枸杞黄酮类化合物指纹图谱共有模式,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15个不同来源的枸杞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本研究建立的方法重现性较好;16个特征峰构成了宁夏枸杞黄酮类化合物色谱指纹图谱的特征;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枸杞样品黄酮类化合物组成与量存在差异。结论所建立的枸杞黄酮类化合物的HPLC指纹图谱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枸杞的鉴别具有参考价值。
    42  天山雪莲HPLC指纹图谱研究
    欧元 袁晓凡 徐春明 赵兵 王晓东 王玉春
    2008(1):105-108.
    [摘要](816) [HTML](0) [PDF 380.20 K](1278)
    摘要:
    目的建立天山雪莲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雪莲药材的快速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绿原酸、紫丁香苷、芦丁、木犀草素、芹菜素5种对照品为对照,采用HPLC法,测定了10批次不同产地天山雪莲的色谱图,确立参照指纹图谱。色谱条件:色谱柱DiamonsilTMC18(250mm×4.6mm,5μm),甲醇-水(0.8%醋酸,0.2%三乙胺,pH3.5~4.0)线性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70nm,记录时间30min,体积流量1.0mL/min。结果标示出天山雪莲的13个特征指纹峰。结论该方法准确、重现性好,为天山雪莲的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43  黄檗种子及果肉中抑制物质活性的研究
    张秋菊 杨文娣 刘雪莲 杨晓翠
    2008(1):108-111.
    [摘要](795) [HTML](0) [PDF 245.78 K](1162)
    摘要:
    目的探讨黄檗野生种群更新困难的原因,为其种子的萌发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甲醇、乙醚、蒸馏水分别浸提黄檗果肉和种子,以白菜、小麦和黄檗作为受试植物,检测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情况。结果黄檗果肉和种子的浸提液分别降低了白菜、小麦和黄檗种子的发芽率,对幼苗生长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高而增强,以乙醚提取液抑制作用最强,水提液抑制作用不明显。将黄檗种子分离为胚、胚乳和子叶3部分用蒸馏水提取,生物测定发现子叶水提液的抑制活性最强。结论黄檗果肉和种子中均存在着活性较强的抑制物质,能够明显抑制自身及其他植物的生长,抑制物质主要存在于子叶中。
    44  干燥方法和提取温度对板蓝根、大青叶有效成分的影响
    董娟娥 龚明贵 梁宗锁 王淑英
    2008(1):111-114.
    [摘要](1444) [HTML](0) [PDF 421.91 K](1432)
    摘要:
    目的研究干燥方法和提取温度对板蓝根、大青叶有效成分量的影响,为确定板蓝根、大青叶规范化生产的干燥技术参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晒干、阴干和不同温度的烘干方法干燥板蓝根、大青叶,采用不同温度水浴提取有效成分,HPLC法测定靛蓝、靛玉红的量。结果60℃烘干板蓝根、大青叶有效成分损失最少,以60℃烘干为标准,高温(90℃以上)干燥使板蓝根有效成分损失40%~60%、大青叶有效成分损失30%—60%,阴干也降低了板蓝根、大青叶中的有效成分的量;采用索氏提取法、以氯仿为提取溶剂、水浴温度为80~85℃时对靛蓝、靛玉红的提取率最高,其次是90、75℃,95℃的提取率最低。结论50~80℃烘干和晒干是板蓝根、大青叶适宜的干燥方法,阴干和高温烘干的方法不可取。采用索氏提取方法、以氯仿为提取溶剂时,80~85℃水浴温度较为适宜。
    45  冬虫夏草药材的质量研究及存在问题
    王钢力 金红宇 韩小萍 石岩 田金改 林瑞超
    2008(1):115-118.
    [摘要](659) [HTML](0) [PDF 393.67 K](1455)
    摘要:
    目的考察冬虫夏草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4批不同产地冬虫夏草药材中腺苷和尿苷的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砷、汞、铜、铅和镉的残留量。结果各批药材的腺苷和尿苷的量变化范围较大,其中尿苷为37~632μg/g,腺苷为53~284μg/g;重金属检测结果显示:被测的14批药材中,汞、铜、镉及铅的残留量均较低,但13批药材的砷残留量超过药用植物及制剂绿色行业标准。结论有必要确定合理的冬虫夏草药材质量控制指标,并加强对出口冬虫夏草药材重金属残留的检测。
    46  HPLC法测定云南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中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
    郭玉婷 张臻 张经硕 王剑文
    2008(1):118-120.
    [摘要](529) [HTML](0) [PDF 177.45 K](1059)
    摘要:
    目的测定经寡聚半乳糖醛酸(oligogalacturonic acid,OGA)诱导的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细胞悬浮培养物中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deacetyl baccatin Ⅲ,10-DAB Ⅲ)的量。方法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OGA处理云南红豆杉悬浮培养细胞,通过RP-HPLC法测定细胞和培养液中的10-DAB Ⅲ的量,甲醇-乙腈-水(2∶3∶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2nm。结果 10-DAB Ⅲ在0.05~2.06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89.146X+27.067(R2=0.9996),细胞内、外样品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96%、100.72%,RSD分别为0.44%、0.81%。OGA(40μg/mL)可显著提高云南红豆杉细胞中10-DAB Ⅲ的量。结论 10-DAB Ⅲ的RP-HPLC方法可靠简便、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用于对红豆杉细胞诱导培养研究中的分析,OGA是10-DAB Ⅲ细胞生产的有效诱导子。
    47  葎草叶总黄酮的测定及最佳采收期研究
    陈伟光 盛静
    2008(1):120-122.
    [摘要](807) [HTML](0) [PDF 341.44 K](1171)
    摘要:
    目的建立葎草叶总黄酮的测定方法,并考察总黄酮的量随葎草不同采摘时间的动态变化。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对提取液中总黄酮量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然后在该条件下对不同时间采收的草叶进行总黄酮提取并进行定量测定。结果所考察的因素中,葎草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各因素影响程度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最佳水平搭配为:A2B3C3。不同时间采收的葎草中总黄酮的量有明显变化。结论草中黄酮类成分提取的最佳工艺为75%乙醇,料液比1∶60,超声提取50min。葎草总黄酮的量与采摘时间密切相关,以8月采收量最高。
    48  35个罗汉果授粉组合花粉直感现象研究
    莫长明 马小军 白隆华 冯世鑫 蒋向军 石磊
    2008(1):123-125.
    [摘要](688) [HTML](0) [PDF 149.48 K](1029)
    摘要:
    目的探讨罗汉果花粉直感现象及亲本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效应。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测定其果实内外品质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4个雌株无性品系间果形指数和内含物量存在很明显差异。同一雌株无性品系授以7种不同雄株花粉时,各授粉组合间果实横径和果形指数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内含物甜苷、水浸出物和总糖量则发生一定变化,但未存在明显差异。结论4个雌株无性品系均不存在明显花粉果实直感现象,果实品质主要取决于自身遗传特性,未受父本严重影响。
    49  RP-HPLC法测定三叉苦中吴茱萸春
    刁远明 高幼衡 蔡鸿飞 何建雄
    2008(1):126-127.
    [摘要](683) [HTML](0) [PDF 322.94 K](1149)
    摘要:
    三叉苦Evodia lepta(Spr.)Merr.是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又称三丫苦、三桠苦、三枝枪、小黄散、鸡骨树、三叉虎,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南各地,是岭南常用中草药,始载于《岭南采药录》。
    50  RP-HPLC法测定槲寄生中槲寄生苷甲
    韩冬 徐雅娟 解生旭 赵宏峰 司云珊 徐东铭
    2008(1):127-128.
    [摘要](537) [HTML](0) [PDF 155.12 K](881)
    摘要:
    槲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ar.)Nakai的干燥带叶茎枝,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功能,主要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胎动不安。
    51  珀金埃尔默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启动ECOANALYTIX项目改善食品安全、水质与生物燃料开发
    2008(1):128-128.
    [摘要](485) [HTML](0) [PDF 99.42 K](1106)
    摘要:
    52  药用植物分子遗传图谱研究进展
    李凤岚 马小军
    2008(1):129-133.
    [摘要](1061) [HTML](0) [PDF 479.46 K](1159)
    摘要: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是基因组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是基因定位与克隆乃至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对遗传图谱的构建方法进行简要描述,通过列举一些实例概括了国内外药用植物遗传图谱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当前构建和应用遗传图谱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53  紫珠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王艳晶 杨义芳 高岱
    2008(1):133-138.
    [摘要](826) [HTML](0) [PDF 435.06 K](1454)
    摘要:
    紫珠属植物成分复杂,主要含有萜类、黄酮类和挥发油等成分。药理作用广泛,主要表现在抗菌、抗病毒、镇痛以及神经系统等方面的作用。目前我国对紫珠属植物的研究较少。综述国内外对于紫珠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的研究成果,并主要对其所含有的萜类和黄酮类成分进行总结,另对该属植物研究开发的前景进行了讨论,以期有助于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
    54  中药对细胞色素P450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刘高峰 郭兴蕾
    2008(1):139-143.
    [摘要](832) [HTML](0) [PDF 371.92 K](1728)
    摘要:
    细胞色素P450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药物代谢酶,多种中药能够抑制或诱导某个或某些细胞色素P450亚酶,从而影响合用药物的代谢,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发生。对于中药的代谢研究,可提高中药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同时推动中药研究的现代化进程。介绍中药对细胞色素P450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重点归纳了各种中药有效成分、中药提取物及中药配伍对各种细胞色素P450亚型的影响,以期系统了解并指导该领域的研究。
    55  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曹林娟 韩艳秋 孟学民
    2008(1):144-148.
    [摘要](841) [HTML](0) [PDF 468.70 K](1050)
    摘要:
    患者对化疗药物产生多药耐药性是白血病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中药以其高效低毒的特点在白血病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中显示了巨大的优势。就目前研究发现可作为白血病多药耐药逆转剂的单味中药进行评述。
    56  菊花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孙向珏 沈汉明 朱心强
    2008(1):148-151.
    [摘要](918) [HTML](0) [PDF 344.54 K](1299)
    摘要:
    菊花提取物中含有多种抗肿瘤成分,如木犀草素、芹菜素以及小白菊内酯等。其抗肿瘤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以及抗氧化、抗诱变,增强免疫功能等。菊花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价值,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拓展其应用,为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57  见血封喉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梅文莉 干玉娟 戴好富
    2008(1):151-154.
    [摘要](1465) [HTML](0) [PDF 430.29 K](1657)
    摘要:
    见血封喉为桑科见血封喉属植物,别名有加布、剪刀树、箭毒木。见血封喉属植物全世界有4个种3个变种,分布于东南亚。我国仅产1种,即见血封喉,分布于海南、云南、广东和广西等地。国外研究报道见血封喉中主要含有强心苷和黄酮等化学成分,国内尚未见有关见血封喉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对见血封喉的化学成分及其结构特征,以及强心苷的强心作用和毒性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58  浅谈毒性中药的应用
    韩强
    2008(1):155-156.
    [摘要](595) [HTML](0) [PDF 101.81 K](1061)
    摘要:
    祖国医学运用毒性中药治疗疾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经过临床的千锤百炼,其不良反应及临床注意事项早已总结成册。
    59  欢迎订阅《中草药》杂志1996-2007年增刊
    2008(1):156-156.
    [摘要](429) [HTML](0) [PDF 57.76 K](1178)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