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1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抗炎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齐悦 王玉丽 张士俊 徐为人
    2007(12):1761-1870.
    [摘要](509) [HTML](0) [PDF 981.43 K](1297)
    摘要: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性反应,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细胞信号传 导通路中的多种关键酶和因子参与其中,如核因子NF—xB、丝裂原激活蛋白酶(p38MAPk)、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以及在_y于扰素(IFN一7)和生长激素信号传导途径上起关键作用的STAT核蛋白家族等。研究发现,从植 物中提取得到的多种天然产物都具有抗炎活性,而成为许多药物研究者的工作重点和中心。对近两年来文献中报 道的,具有明确化学结构,并且在体内外实验中显示有确切抗炎作用的天然产物进行了整理和综述。
    2  金钗石斛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张雪 高昊 韩慧英 刘宏伟 王乃利 姚新生 王钊
    2007(12):1771-1774.
    [摘要](1153) [HTML](0) [PDF 454.93 K](1087)
    摘要:
    目的 研究金钗石斛茎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学方法对金钗石斛茎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8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钗石斛素J(dendronobilin J,Ⅰ)、dendrobane A(Ⅱ)、dendrodensiflorol(Ⅲ)、bullatantirol(Ⅳ)、dendrobiumaneA(Ⅴ)、6α,10,12-trihydroxypicrotoxane(Ⅵ)、10,12-dihydroxypicrotoxane(Ⅶ)和10β,13,14-trihy-droxyalloaromadendrane(Ⅷ)。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金钗石斛素J。化合物Ⅳ为首次报道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和Ⅴ为首次报道从金钗石斛中分离得到。
    3  忍冬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赵娜夏 韩英梅 付晓丽
    2007(12):1774-1776.
    [摘要](541) [HTML](0) [PDF 315.44 K](1158)
    摘要:
    目的 为寻找忍冬藤生物活性成分,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化学分离。方法 采用溶剂萃取、色谱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了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 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Ⅰ)、马钱素(Ⅱ)、r-1-(4-羟基-3-甲氧基苯基)-反-2,顺-3-二羟甲基-7,8-二羟基-6-甲氧基-1,2,3,4-四氢萘(Ⅲ)。结论 化合物Ⅲ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忍冬醇(japenol)。
    4  苦瓜化学成分的研究
    关健 赵余庆
    2007(12):1777-1779.
    [摘要](894) [HTML](0) [PDF 337.12 K](1261)
    摘要:
    目的 研究苦瓜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氯仿萃取和硅胶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苦瓜的氯仿萃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化学结构分别为苦瓜皂苷元F1(aglycone of momordicoside F1,Ⅰ)、5,25-豆甾二烯醇(5,25-stigmastadien-3-ol,Ⅱ)、苦瓜皂苷元Ⅰ(aglycone of momordicoside,Ⅰ,Ⅲ)、苦瓜苷(charantin,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Ⅴ)。结论 化合物和为首次从苦瓜中分离得到。
    5  基根硬毛藻中的无环二萜和脂肪族化合物及其活性
    史大永 韩丽君 孙杰 杨永春 石建功 范晓
    2007(12):1779-1782.
    [摘要](626) [HTML](0) [PDF 439.54 K](1143)
    摘要:
    目的 研究绿藻基根硬毛藻Chaetomorpha basiretorsa的化学成分,从中寻找结构特殊的化合物供活性筛选。方法 利用正相和反相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反相HPLC以及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借助MS、IR、1D和2D NMR等方法鉴定结构;通过MTT法对分离鉴定的单体化合物在人肿瘤KB、Bel-7402、PC-3M、KeTr3和MCF-7细胞株上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并测试对犬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 从基根硬毛藻中分离得到4个二萜类化合物和2个脂肪族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11,15-trimethyl-3-methylene-hexadecan-1,2-diol(Ⅰ)、3,7,11,15-tetramethyl-hexadecan-1,3-diol(Ⅱ)、phytol(Ⅲ)、phytenal(Ⅳ)、甘油-1-软脂酸酯(Ⅴ)和十六烷-3-烯酸(Ⅵ)。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海藻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Ⅱ为新天然产物。细胞毒活性测试中,化合物Ⅰ对KB细胞、KeTr3细胞和MCF-7细胞具有一定毒性,IC50分别为3.42、2.38、1.78μg/mL。化合物Ⅰ、Ⅲ、Ⅵ对犬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显示一定抑制活性。
    6  牛至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孙丽娟 刘红兵 范文乾 许汉林 刘焱文
    2007(12):1782-1785.
    [摘要](476) [HTML](0) [PDF 414.40 K](1096)
    摘要:
    目的 对牛至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 应用溶剂法进行提取,硅胶、Sephadex LH-20及Toy-opearl HW-40反复柱色谱分离、纯化,利用MS和NMR技术确定结构。结果 从牛至氯仿部位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胡萝卜苷(dancosterol,Ⅱ)、二十六烯(hexacosene,Ⅲ)、二十六烷醇(hexa-cosanol,Ⅳ)、对二苯酚(1,4-benzenediol,Ⅴ)、邻二苯酚(1,2-benzenediol,Ⅵ)、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Ⅶ)、4-甲基-5-异丙基邻苯二酚(thymgquinol,4-methyl-5-isopropyl-1,2-benzenediol,Ⅷ)、二氢脱氢二松柏醇(dihydrodehydro diconifery lalcohol,Ⅸ)、(-)-丁香脂酚[(-)-syringaresinol,Ⅹ]、琥珀酸(succinateacid,Ⅺ)、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ⅩⅡ)、乌苏酸(usolicacid,ⅩⅢ)、咖啡酸乙酯(ethyl caffeate,ⅩⅣ)、迷迭香酸乙酯(ethyl rosmarinate,ⅩⅤ)。结论 首次从牛至植物中分离得到苯丙素类化合物Ⅸ、Ⅹ,化合物Ⅲ~Ⅷ、Ⅺ、ⅩⅣ、ⅩⅤ亦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7  穿龙薯蓣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
    卢丹 王春宇 刘金平 陈帅 李平亚
    2007(12):1785-1787.
    [摘要](740) [HTML](0) [PDF 360.96 K](1179)
    摘要:
    目的 研究穿龙薯蓣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羟基-2,6-二甲氧基-1,4-菲醌(Ⅰ)、山柰酚-3-O-β-芸香糖苷(Ⅱ)、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3S)-6,8-二羟基-3-苯基-3,4-二氢异香豆素(mon-troumarin,Ⅳ)、4′,5-二羟基-3,3′-二甲氧基联苄(Ⅴ)、薯蓣皂苷元(Ⅵ)、胡萝卜苷(Ⅶ)、β-谷甾醇(Ⅷ)、甘露醇(Ⅸ)、正癸烷(Ⅹ)。结论 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
    8  鱼腥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王利勤 赵友兴 周露 周俊
    2007(12):1788-1790.
    [摘要](571) [HTML](0) [PDF 346.44 K](1324)
    摘要:
    目的 研究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的非挥发油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鱼腥草的干燥根茎中分离得到10个非挥发性成分:豆甾烷-4-烯-3-酮(Ⅰ)、豆甾烷-3,6-二酮(Ⅱ)、N-苯乙基-苯酰胺(Ⅲ)、2-壬基-5-癸酰基吡啶(Ⅳ)、N-甲基-5-甲氧基-吡咯烷-2-酮(Ⅴ)、琥珀酸(Ⅵ)、亚油酸甘油酯(Ⅶ)、正丁基-α-D-吡喃果糖苷(Ⅷ)、sitoindo-sideⅠ(Ⅸ)、胡萝卜苷(Ⅹ)。结论 除化合物Ⅳ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9  马齿苋多糖POPⅢb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特征
    朱丹 牛广财
    2007(12):1790-1793.
    [摘要](587) [HTML](0) [PDF 453.23 K](1118)
    摘要:
    目的 研究从马齿苋全草中得到的多糖POPb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方法 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的方法从马齿苋全草中提取粗多糖,通过Sevage法脱蛋白质后,再经DEAE-纤维素柱色谱和Sephadex G-20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马齿苋精多糖,由醋酸纤维薄膜电脉和Sephadex G-200葡聚糖凝胶过滤法检验其均一性。通过薄层色谱(TLC)、气相色谱(GC)、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NMR)等分析手段初步测其结构组成。结果 马齿苋多糖POPb为均一性组分,其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木糖和半乳糖醛酸,摩尔比为4.6∶1.1∶4.8,POPb具有典型的多糖吸收峰,其结构中存在α-,β-型糖苷键。结论 马齿苋多糖POPb属果胶类多糖。
    10  紫菀中多酚类化合物的研究
    刘可越 张铁军 高文远 刘海军
    2007(12):1793-1795.
    [摘要](740) [HTML](0) [PDF 376.09 K](1053)
    摘要:
    目的 研究紫菀Aster tataricus的多酚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紫菀石油醚及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apigenin,Ⅰ)、大黄酚(chrysophanol,Ⅱ)、大黄素(emodin,Ⅲ)、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Ⅳ)、橙皮苷(hesperidin,Ⅴ)、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Ⅵ)、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Ⅶ)、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Ⅷ)。结论 化合物Ⅴ~Ⅷ为首次从紫菀中分离得到。
    11  天山雪莲的化学成分研究
    王晓玲 李启发 丁立生
    2007(12):1795-1797.
    [摘要](722) [HTML](0) [PDF 379.93 K](2066)
    摘要:
    菊科风毛菊属植物天山雪莲花Saussurea involucrata Kar.et Kir.分布于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一带,生长在雪线以上。
    12  苦石莲脂肪酸及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研究
    袁经权 冯洁 杨峻山 缪剑华
    2007(12):1797-1798.
    [摘要](499) [HTML](0) [PDF 289.00 K](979)
    摘要:
    苦石莲为豆科植物喙荚云实(南蛇勒)Caesalpinia minax Hance的种子,性凉、昧苦,有清热化湿、散瘀止痛功效,主治风热感冒、痢疾、淋浊、痈肿等症,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等省[1]
    13  荆芥内酯聚乳酸乙醇酸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孙娥 丁安伟 张丽
    2007(12):1799-1803.
    [摘要](1112) [HTML](0) [PDF 500.79 K](986)
    摘要:
    目的 制备荆芥内酯聚乳酸乙醇酸纳米粒,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 以粒径、分散度、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对溶剂挥发法、溶剂扩散法和溶剂-非溶剂法制备荆芥内酯纳米粒进行比较。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法对纳米粒的处方和溶剂-非溶剂法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了4℃和25℃条件下纳米粒溶液的稳定性。结果 溶剂-非溶剂法制备的荆芥内酯纳米粒形态圆整,大小均匀,平均粒径(80.3±1.75)nm,分散度0.0144±0.00625,包封率可达52.53%±0.97%,载药量27.56%±0.91%,显著优于溶剂挥发法和溶剂扩散法,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 溶剂-非溶剂法制备荆芥内酯纳米粒具有工艺简便,粒径和分散度小,包封率和载药量高,重复性好,质量稳定的优点。
    14  注射用红花提取物纯化方法优选
    初阳 宋洪涛 李丹 陈大为 刘丹 刘任
    2007(12):1804-1808.
    [摘要](485) [HTML](0) [PDF 537.93 K](953)
    摘要:
    目的 优选注射用红花提取物的纯化方法。方法 以红花黄色素(safflor yellow,SY)或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 safflor yellow A,HSYA)的转移率、质量分数,杂质的清除效果和复溶性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明胶沉淀法、澄清剂法、石硫醇法、碱性醇沉法和大孔吸附树脂法进行纯化,优选纯化条件,并对纯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红花提取物,HSYA的转移率及纯度较高,杂质清除效果较好,复溶性较好。结论 通过对不同纯化方法的比较,大孔吸附树脂法可提高红花提取物的纯化效果,优于其他纯化方法。
    15  微波法提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工艺研究
    张力 孙秀利 王松青 谭天伟
    2007(12):1808-1811.
    [摘要](523) [HTML](0) [PDF 474.68 K](1096)
    摘要:
    目的 采用微波提取技术从葡萄籽中提取原花青素。方法 考察微波提取工艺中5个影响收率的因素:提取温度、微波输出功率、溶剂体积分数、微波加热时间、固液比例。结果 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使用80%乙醇,在微波输出功率600W,温度80℃条件下,持续加热3min,固液比例为1∶8。原花青素收率可达到22.73%。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微波提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工艺条件。
    16  大孔吸附树脂对莲子心中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研究
    张吉祥 冯冬然 欧来良
    2007(12):1812-1814.
    [摘要](707) [HTML](0) [PDF 352.97 K](963)
    摘要:
    目的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莲子心中莲心碱、异莲心碱及甲基莲心碱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 考察了AKS-W、AB-8和H214树脂对莲心碱、异莲心碱及甲基莲心碱的静态及动态吸附性能,并采用HPLC定量分析莲心碱、异莲心碱及甲基莲心碱。结果 AKS-W树脂对莲子心中有效成分有较好的吸附分离效果,提取物中莲心碱、异莲心碱及甲基莲心碱的质量分数分别提高到10.2%、6.7%和11.9%。结论 大孔型非极性吸附树脂AKS-W对莲子心中有效成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离介质。
    17  磨浆-超声法提取黄姜中薯蓣皂苷元的工艺研究
    李冬 李稳宏 韩枫 廉媛 陈练洪 唐璇
    2007(12):1815-1817.
    [摘要](659) [HTML](0) [PDF 366.63 K](1054)
    摘要:
    目的 优化磨浆-超声法从黄姜中提取薯蓣皂苷元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对黄姜磨浆预处理后超声提取,再进行酸水解的方法从黄姜中提取薯蓣皂苷元。结果 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提取过程优化的工艺条件:磨浆时间5min,超声时间50min;料液比1∶18g/mL。其中料液比和磨浆时间对提取过程影响显著。与传统的直接酸水解法相比,收率提高了18%。结论 磨浆-超声法用于黄姜提取具有收率高、污染少、节约能源的特点。
    18  混合均一化法对复方丹参提取物质量控制的研究
    罗晓芳 莫必琪 叶颖雅 程翼宇 瞿海斌
    2007(12):1817-1819.
    [摘要](456) [HTML](0) [PDF 344.19 K](941)
    摘要:
    目的 探索研究复方丹参提取物质量控制技术。方法 在多元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标准下,运用批次混合均一化法,实现复方丹参提取物质量稳定均一化。结果 多批次复方丹参提取物混合后质量明显改善,与标准提取物之间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指标性成分量相对偏差小于0.03。结论 批次混合均一化可保证复方提取物质量,为中药生产过程实现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思路。
    19  T型关联度分析法优化白花蛇舌草中多糖提取工艺
    沈鸿
    2007(12):1819-1820.
    [摘要](471) [HTML](0) [PDF 242.90 K](939)
    摘要:
    目的 优化白花蛇舌草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 用T型关联度分析法对白花蛇舌草中多糖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 根据浓缩液总多糖量关联度结果,各因素相关度大小顺序为X3>X2>X1,各因素与指标浓缩液总多糖的量呈正相关。结论 将T型关联度分析法用于白花蛇舌草多糖提取工艺优化,简便、可行。
    20  红车轴草的最佳采收期和前处理加工方法研究
    刘晗 罗琪 欧阳勇 杜方麓 曾建国
    2007(12):1821-1823.
    [摘要](502) [HTML](0) [PDF 368.75 K](915)
    摘要:
    目的 考察影响红车轴草中异黄酮量的因素,确定最佳采收期和最适宜的前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乙醇回流提取。以芒柄花素和鹰嘴豆芽素A的总量为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条件:伊利特Hypersil BDS C18柱(250mm×4.6mm,5μm);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25℃;体积流量0.8mL/min;进样量10μL。比较红车轴草不同采收时期、不同产地及栽培方式、不同方式的前处理干燥方法和不同采收部位中有效成分的差异。结果 野生青苗期的红车轴草中总异黄酮的量最高,结合生物总量则花蕾期为最佳采收期;同一植株中,叶中的量最高,茎中次之,花中最低;新鲜状态快速烘干能高水平保持其中的有效成分。结论 红车轴草中总异黄酮的量受采收时期、产地、干燥方式的影响;红车轴草最适宜采收期为花蕾期至初花期,鲜活状态下的异黄酮的总量最高。
    21  正交设计优选微波提取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研究
    黄天辉 蒋艳萍 周俊 张祥民
    2007(12):1824-1825.
    [摘要](421) [HTML](0) [PDF 240.79 K](929)
    摘要:
    目的 研究微波辅助提取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优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微波提取工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醇甲的量,并考察了微波功率、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药材粉碎度对提取五味子醇甲的影响。结果 微波辅助提取五味子醇甲的优化工艺:微波功率为850W,乙醇浓度为80%,料液比为1∶12,提取时间为35min,药材粉碎度为80目。结论 微波提取法明显优于加热回流提取法,表明微波提取法是适合提取五味子醇甲的有效方法。
    22  HPLC法测定脑络通胶囊中甲基橙皮苷
    商量 章春宇 李红岩 商慧娟 王威
    2007(12):1826-1827.
    [摘要](436) [HTML](0) [PDF 208.87 K](963)
    摘要:
    脑络通胶囊由丹参浸膏、盐酸托哌酮、川芎浸膏、甲基橙皮苷、黄芪浸膏、维生素B。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补气活血、通经活络之功能,能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用于脑血栓、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等各种脑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引起的头痛、眩晕、半身不遂、肢体发麻、神疲乏力等症。
    23  RP-HPLC法测定荆芥饮片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
    曹雨诞 张丽 杨梅 丁安伟
    2007(12):1827-1829.
    [摘要](474) [HTML](0) [PDF 305.14 K](943)
    摘要: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于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河北、江苏、安徽、山东。荆芥最早以“假苏”一名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荆芥之名始载于《吴普本草》。
    24  HPLC法测定消炎片中黄芩苷
    宋英姬
    2007(12):1829-1830.
    [摘要](608) [HTML](0) [PDF 215.24 K](902)
    摘要:
    消炎片是由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黄芩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抗茵消炎之功效,用于呼吸道感染、发热、肺炎、支气管炎、咳嗽有痰、疖肿等的治疗。其中黄芩具有泻实火、除湿热的功效,用于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目赤肿痛、痈肿疔疮的治疗;其主要含黄芩苷元、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苷和黄芩新素。
    25  灌肠Ⅰ号凝胶剂对大鼠结肠黏附性能和体外释放的研究
    刘萍 王瑞
    2007(12):1830-1912.
    [摘要](456) [HTML](0) [PDF 348.85 K](910)
    摘要:
    灌肠I号系我院院内制剂,为白头翁汤加味止血、涩肠药物组方而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已有多年,疗效显著[1]。由于该制剂为灌肠途径给药,煎煮费时费力,灌肠操作麻烦,门诊病人使用不便,并且作用时间较短。
    26  隐孔菌多糖对致敏小鼠肺组织趋化因子mRNA和-肿瘤坏死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陈黎 谢诒诚 柯传奎 谢强敏
    2007(12):1832-1835.
    [摘要](567) [HTML](0) [PDF 414.69 K](1022)
    摘要:
    目的 观察致敏小鼠抗原攻击后肺组织趋化因子(eotaxin)mRNA、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表达的时程关系以及隐孔菌多糖(Cryptoporus Polysaccharide,CP)对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肺组织eotaxin mRNA和TNF-αmRNA表达,并通过观察支气管肺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验证eotaxin mRNA和TNF-α mRNA表达增多的功能。结果 致敏小鼠抗原攻击8h后肺组织TNF-α mRNA表达和24h后eotaxin mRNA表达达到高峰,与对照小鼠比较明显增多,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目相应增加。CP3、10、30mg/kg呈剂量依赖抑制TNF-α mRNA和eotaxin mRNA表达以及炎症细胞在气道的聚集。结论 CP抑制肺组织TNF-α mRNA和eotaxin mRNA表达可能是其抗过敏性炎症的作用机制。
    27  乌苏瑞宁的抗血栓作用
    邓伟峰 赵伟杰 吕莉 王世盛 潘平 韩国柱
    2007(12):1836-1838.
    [摘要](1132) [HTML](0) [PDF 370.88 K](1082)
    摘要:
    目的 研究乌苏里藜芦总生物碱中乌苏瑞宁对大鼠的抗血栓作用,确证乌苏瑞宁是否为总碱中抗栓活性成分。方法 应用电刺激诱发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模型和瘀血诱发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模型评价乌苏瑞宁的抗动、静脉血栓形成作用;采用Born’s法测定大鼠体内外血小板聚集率以研究乌苏瑞宁的抗血小板作用。结果 大鼠iv5种不同剂量的乌苏瑞宁(1.25~20.00μg/kg)均能导致电刺激诱发的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所致的血管阻塞时间显著延长;亦能减少大鼠下腔静脉血栓的干质量;乌苏瑞宁在剂量为1.25~5.00μg/kg以及质量浓度为6.25~50μg/L时,能抑制大鼠体内外血小板聚集。结论 乌苏瑞宁具有强大的抗大鼠动、静脉血栓形成作用和抗血小板作用。乌苏里藜芦总碱的抗血栓作用与其中的化学成分乌苏瑞宁有关。
    28  眼镜蛇毒细胞毒素CTX-d诱导NB4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陈纯 陈崇宏
    2007(12):1838-1842.
    [摘要](575) [HTML](0) [PDF 577.39 K](1025)
    摘要:
    目的 探讨眼镜蛇毒细胞毒素CTX-d诱导NB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MTT法测定CTX-d体外细胞毒作用,电镜、流式细胞仪观察CTX-d对NB4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B4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blotting测定胞浆细胞色素C及caspase-9、caspase-3的变化。结果 CTX-d作用NB4细胞6、12h的IC50分别为1.8、1.35μg/mL;CTX-d引起NB4细胞线粒体肿胀、核固缩等形态学改变;诱导NB4细胞出现亚G1期的凋亡峰,且有时效及量效关系;CTX-d(1.0μg/mL)作用0.5h,NB4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已开始下降,同时在胞浆中检测到细胞色素C,显示细胞色素C已由线粒体释放入胞浆;caspase-9酶原的量在CTX-d(1.0μg/mL)作用1h时开始下降,而活化的caspase-3片断在0.5h即检测到,表明除了通过caspase-9,CTX-d还可能通过其他途径激活caspase-3。结论 CTX-d可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细胞色素C释放,激活caspase-9和caspase-3,从而诱导NB4细胞凋亡,还可能通过其他途径激活caspase-3,参与凋亡作用。
    29  甜菜碱对HepG2人肝癌细胞[Ca2+]i和细胞膜电位的影响
    季宇彬 杨红丹 高世勇 何立巍
    2007(12):1842-1846.
    [摘要](723) [HTML](0) [PDF 664.29 K](1110)
    摘要:
    目的 研究甜菜碱对肝癌HepG2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和细胞膜电位的影响。方法 Fluo-3/AM标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epG2细胞[Ca2+]i,TMRE标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膜电位的影响。结果 甜菜碱能够升高HepG2细胞[Ca2+]i,降低细胞膜电位。升高[Ca2+]i的强度具一定的剂量依赖性,随甜菜碱剂量的增大而升高。甜菜碱50、25mg/m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甜菜碱12.5mg/m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给药48h时间段内细胞内的[Ca2+]i升高的幅度较大,72h升高幅度相对较小。而降低膜电位上,在48h时间段内,甜菜碱50、25、12.5mg/mL各组膜电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72h时间段内甜菜碱12.5mg/mL组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甜菜碱通过开放细胞膜上的通透性转换孔道(MPTP),从而升高HepG2细胞[Ca2+]i,启动细胞凋亡机制,诱导HepG2细胞凋亡。
    30  玉竹乙醇提取物和分离部位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师海波 苗艳波 王力平 王威
    2007(12):1846-1849.
    [摘要](537) [HTML](0) [PDF 439.20 K](1094)
    摘要:
    目的 探讨玉竹乙醇提取物和分离部位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单次ip链脲佐菌素(STZ)60mg/kg建立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ig给予玉竹乙醇提取物和三氯甲烷、正丁醇分离部位。给药80d后测定血清肌酐(Cr)、尿素(Ur)、糖化血红蛋白(GHb)、肾皮质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尿白蛋白(UAL)排泄率,并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玉竹乙醇提取物和三氯甲烷分离部位降低糖尿病大鼠血中GHb水平和UAL排泄率,抑制肾皮质AGEs的形成,同时改善肾脏病理改变;正丁醇分离部位降低UAL排泄率。结论 玉竹乙醇提取物和三氯甲烷分离部位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GEs形成有关。
    31  火棘果实提取物对拘束应激负荷引起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续洁琨 姚新生 郑洁静 戴毅 栗原博
    2007(12):1849-1853.
    [摘要](451) [HTML](0) [PDF 500.97 K](1169)
    摘要:
    目的 研究火棘果实提取物对拘束应激负荷下活性氧引起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拘束负荷方法造成小鼠应激性肝损伤模型。赖氏法测定小鼠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TBARS法测定血浆及肝组织匀浆中的丙二醛(MDA)水平,ORAC法测定血浆抗氧化能力指数,HPLC法测定血浆及肝组织匀浆中维生素C(VC)水平,以及ORAC方法测定火棘果实提取物和芦丁、金丝桃苷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与拘束模型组相比,火棘果实提取物可以有效降低应激负荷小鼠血浆ALT活力和血浆、肝组织匀浆中MDA水平,并显著提高血浆和肝组织匀浆的抗氧化能力指数和VC水平。火棘果实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芦丁和金丝桃苷体外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结论 火棘果实提取物对拘束应激负荷下活性氧引起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来自于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过程。
    32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实验性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王天 傅风华 韩冰 朱梅 李桂生 刘珂
    2007(12):1853-1856.
    [摘要](665) [HTML](0) [PDF 469.74 K](1309)
    摘要:
    目的 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HSYA对大鼠心肌梗死面积(MIS),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烷B2(TXB2)和血管紧张素(Ang)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HSYA明显减小急性心肌梗死大鼠MIS,显著提高血清NOS活性,明显增加NO及6-Keto-PGF1α的量,显著降低血清CK-MB、LDH、TXB2及Ang水平。结论 HSYA对急性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HSYA调节NO、6-Keto-PGF1α、TXB2和Ang的水平,从而增加心肌供血供氧,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凋亡有关。
    33  姜黄素对肿瘤坏死因子-α所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张丽 梁中琴 顾振纶
    2007(12):1856-1859.
    [摘要](603) [HTML](0) [PDF 483.76 K](906)
    摘要: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TNF-α致HUVEC损伤模型;MTT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光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峰;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测凋亡的细胞核;RT-PCR检测caspase-3基因的表达。结果 姜黄素处理组与TNF-α组比较其HUVEC贴壁良好;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凋亡小体减少;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峰明显降低;caspase-3基因表达下调。结论 姜黄素对TNF-α所致的HUVEC凋亡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caspase-3的基因表达而实现的。
    34  文冠果果壳乙醇提取物对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
    刘新霞 纪雪飞 陆玲玲 杨柏珍 王力华 邹莉波
    2007(12):1859-1863.
    [摘要](689) [HTML](0) [PDF 544.02 K](1243)
    摘要:
    目的 研究文冠果果壳乙醇提取物(EEHXS)对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DigBehv动物行为分析系统分析大鼠的自发活动,Y迷宫法及Morris水迷宫法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比色法检测大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水平,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模型组大鼠自发交替反应正确率、空间记忆能力和工作记忆能力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下降,MDA和AchE水平显著升高,海马神经元变性、脱落;EEHXS显著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和AchE水平,显著抑制海马神经元的变性及脱落。结论 EEHXS对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大鼠的学习障碍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胆碱能神经功能及降低自由基水平有关。
    35  银杏叶提取物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洪森荣 尹明华
    2007(12):1864-1867.
    [摘要](894) [HTML](0) [PDF 502.90 K](1131)
    摘要: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诱导小鼠脑细胞凋亡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小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重复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48h,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检测脑组织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学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同时用RT-PCR技术检测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小鼠海马凋亡蛋白抑制剂XIAP(X-chromosome 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mRNA的表达。结果 全脑重复缺血再灌注可以使海马CA1区幸存的锥体细胞数量减少(P<0.01),降低SOD活性,提高MDA水平,同时伴随着XIAP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5、20、40mg/kg银杏叶提取物能剂量依赖性减少缺血小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死亡(P<0.05、0.01),提高SOD活性(P<0.05、0.01),降低MDA水平(P<0.05、0.01),并抑制XIAPmRNA表达的下调(P<0.05、0.01)。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
    36  天麻素对酸中毒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曾祥慧 葛亚坤 严明 郑筱祥
    2007(12):1867-1869.
    [摘要](493) [HTML](0) [PDF 389.16 K](1000)
    摘要:
    脑组织pH值下降、酸中毒是很多疾病如脑外伤、癫痫、脑中风的病理现象,也是导致神经元损伤的主要致病因素[1,2]。天麻素是天麻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谷氨酸兴奋性毒性和氧自由基损伤作用[3,4],并且广泛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37  升黄克痛软膏药效学实验研究
    杨洁 赵夕秋 顾苏俊
    2007(12):1869-1870.
    [摘要](644) [HTML](0) [PDF 225.49 K](894)
    摘要: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丹,其发病率(0.14%~0.48%)在近年来呈现不断增高的趋势。本课题组通过查阅大量的中医药经典文献和多年的实际应用,研制出针对带状疱疹疗效确切的纯中药复方制剂——升黄克痛软膏。
    38  水苏糖对地黄根际土壤微生物失衡的影响
    刘峰 温学森 刘彦飞 董其亭
    2007(12):1871-1874.
    [摘要](724) [HTML](0) [PDF 439.52 K](1041)
    摘要:
    目的 通过水苏糖铵盐培养液对土壤细菌生长的影响,证明水苏糖对土壤细菌具有"筛选作用"。方法 采用比浊法,在初始菌悬液浓度一致的前提下,每2h于600nm处测定菌悬液的吸光度值并绘制生长曲线,以定量分析水苏糖对土壤细菌生长的影响情况。结果 大多数土壤细菌不能很好地利用水苏糖,仅少数土壤细菌在水苏糖培养液中生长良好。结论 大多数土壤细菌不能很好地利用水苏糖作为其能源物质,因此可能造成根际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大幅下降,仅少数可较好利用水苏糖的土壤细菌活动旺盛,这些能够良好利用水苏糖的土壤细菌有可能作为"优势菌"大量繁殖,从而造成地黄根部土壤微生物失衡。
    39  影响桦褐孔菌培养菌丝体水解鞣质积累的因素
    杨士钊 郑维发
    2007(12):1874-1878.
    [摘要](472) [HTML](0) [PDF 499.21 K](978)
    摘要:
    目的 探索影响人工培养条件下桦褐孔菌菌丝体水解鞣质积累的因素。方法 以菌丝体干质量和水解鞣质的量为指标,对不同碳源、氮源、pH以及不同金属离子作用下的菌丝体干质量和水解鞣质的量进行测定。结果 最适合桦褐孔菌积累水解鞣质的碳、氮源是葡萄糖和蛋白胨,最佳pH是5.5。Cu2+在0.8mmol/L,Co2+在1.6mmol/L,Zn2+在1.6mmol/L,Mn2+在1mmol/L,NH4+在4mmol/L时都能明显地促进水解鞣质的合成。结论 以葡萄糖和蛋白胨为碳、氮源,pH为5.5的培养基有利于桦褐孔菌水解鞣质的积累。Cu2+,Co2+,Zn2+,Mn2+添加到上述培养基中是进一步提高培养产物水解鞣质积累的有效手段。
    40  细辛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刘海燕 范婧 高微微 国辉 李荣英 李学兰
    2007(12):1878-1881.
    [摘要](682) [HTML](0) [PDF 474.88 K](1113)
    摘要:
    目的 测定细辛挥发油抗药用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探讨其抗菌作用机制。方法 以"甲霜灵"和"农抗120"为对照农药,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细辛挥发油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毒力作用,求得毒力方程和EC50,比较细辛挥发油与两种常用农药的作用;以枸杞炭疽病菌为作用对象,采用电导率法测定细辛挥发油对菌丝细胞膜的损伤作用。结果 在5种供试菌中,细辛挥发油对西洋参疫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59.70μg/mL,与"甲霜灵"相近;对枸杞炭疽病菌抑制作用最弱,EC50值为410.20μg/mL,介于"甲霜灵"和"农抗120"之间;对砂仁叶枯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土生链格孢菌的EC50在296.48~334.13μg/mL,高于"甲霜灵",与"农抗120"相近。供试菌在细辛挥发油作用5.0、10.0h后,菌丝细胞外渗液电导率值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分别为7.9001、9.4760μS/cm,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1.8677、1.7956μS/cm(P<0.05),与对照农药"农抗120"作用相近,略高于"甲霜灵"组。结论 细辛挥发油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居于"甲霜灵"和"农抗120"之间,细辛挥发油可以造成枸杞炭疽病菌菌丝细胞膜损伤,引起内容物外渗,细胞膜是细辛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靶点之一。
    41  氮、磷、钾对益母草生长及水苏碱和总生物碱影响的研究
    张燕 王文全 杜世雄 魏菊 解军波 侯富强 许永新
    2007(12):1881-1884.
    [摘要](784) [HTML](0) [PDF 435.97 K](1229)
    摘要:
    目的 研究氮、磷、钾肥对益母草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益母草各项生长、产量及水苏碱和总生物碱的量基本均为复肥型高于单肥型,复肥型中又以营养平衡型大于营养失调型,但单施氮肥对以上各项指标均有很大促进作用。在复肥型中,足量磷元素与氮元素的合理配施可以提高氮的肥效。结论 以益母草株高、叶片数、分蘖数、产量及水苏碱和总生物碱的量为评价标准,根据氮、磷、钾二次肥料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确定最佳施肥量为:N:37.5~44.0g/m2,P:37.4~54.3g/m2,K:31.6~34.4g/m2,氮、磷、钾的最佳配比为4∶4.5∶3.3。
    42  半夏栽培品遗传差异的AFLP分析
    张杰 徐涛 张建光 陈集双
    2007(12):1884-1889.
    [摘要](983) [HTML](0) [PDF 610.88 K](1175)
    摘要:
    目的 构建不同地区来源半夏栽培品的DNA指纹图谱,探讨利用AFLP分子标记在半夏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种质鉴别上的可行性。方法 运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AFLP),对我国17个地区的51份半夏栽培品和4份掌叶半夏样品(外群)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结果 从6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8对多态性丰富、鉴别效率高的AFLP引物组合,构建了51份半夏栽培品的AFLP指纹图谱。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半夏栽培品完全被区分开,来源地相同的种质表现出相对密切的亲缘关系,浙江等华东地区的栽培半夏同其他地区半夏有着明显遗传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获得了Bootstrap校验的支持。结论 AFLP分子标记可用于半夏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种质鉴别分析,浙江、江苏等华东地区栽培半夏的遗传特性相对独立。
    43  玉郎伞与水罗伞的生药学比较研究
    戴斌 丘翠嫦 戴向东 杨东爱
    2007(12):1889-1892.
    [摘要](842) [HTML](0) [PDF 472.70 K](1168)
    摘要:
    目的 比较广西壮、瑶医常用药材玉郎伞Millettia pulchra var.laxior与易混品种水罗伞(干花豆)For-diacauliflora的生药鉴别特征。方法 宏观(植物形态、药性性状)、微观(显微组织)及光谱、色谱技术分析方法。结果 玉郎伞与水罗伞除紫外吸收光谱较相似外,其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及薄层色谱均有各自的鉴别特征。结论 研究结果为该类药材的鉴定、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44  HPLC法测定蜘蛛香中缬草素、乙酰缬草素及其分解产物baldrinal
    狄宏晔 石晋丽 闫兴丽 赵仁 刘勇 肖培根
    2007(12):1892-1894.
    [摘要](713) [HTML](0) [PDF 369.46 K](1097)
    摘要:
    目的 建立测定蜘蛛香药材中缬草素、乙酰缬草素及其分解产物Baldrinal的HPLC定量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C18柱,乙腈-水(60∶40)洗脱,体积流量0.95mL/min,检测波长256nm。结果 测定了15批不同产地和收集时间的蜘蛛香药材中3个成分的量,且3成分的量呈较大差异。结论 本方法简便可行,适用于蜘蛛香药材中缬草素、乙酰缬草素和Baldrinal的测定。
    45  祁连山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利用
    罗光宏 陈叶 薛国庆
    2007(12):1894-1896.
    [摘要](542) [HTML](0) [PDF 327.61 K](1168)
    摘要:
    祁连山区是河西走廊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中心地带,拥有最大的生物量,也是易受干扰的脆弱生态系统之一,一旦受到破坏,将产生严重的后果。关于祁连山区生物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组成、区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组成、维持机制和生态保护等方面,而对该区蕴藏的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和分析方面的报道很少。
    46  HPLC法测定番泻豆荚中番泻苷A和番泻苷B
    李静 车景超 曲佳 宛贵安 寿国香
    2007(12):1897-1898.
    [摘要](1116) [HTML](0) [PDF 259.97 K](1414)
    摘要:
    番泻苛A和B是番泻叶Cassia angustifolia Vahl的主要有效成分。番泻叶具有泻下作用,疗效显著,应用方便,但目前临床上所用的番泻叶多为进口,国内产量少,如何扩大药源,寻找新的药用部位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
    47  关于建立我国中药复方专利保护过渡性政策的探讨
    岳晨妍 李野 杨莉
    2007(12):1899-1901.
    [摘要](505) [HTML](0) [PDF 380.68 K](1239)
    摘要:
    中药复方由于成分复杂,作用机制不确定,很难受到现有专利制度的充分保护。通过SIPO数据库检索了中药复方专利申请情况,指出现有的专利制度是能够保护中药复方的,但是能够保护不代表可以充分并有效地保护,割裂式的保护对中药复方的发展反而有害无利,我国应积极探索更有利于中药复方的专利保护政策,并就建立我国中药复方专利保护的过渡性政策展开了探讨。
    48  石蒜属植物分类鉴别、药用成分及生物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谢峻 谈锋 冯巍 陈斌
    2007(12):1902-1905.
    [摘要](749) [HTML](0) [PDF 542.02 K](1742)
    摘要:
    介绍了当前石蒜属植物在形态学、细胞学、遗传学等不同水平上的分类方法并对石蒜属植物特有的生物学特性造成其分类鉴定的困难进行了总结。此外,还介绍了石蒜属植物生物碱,并且着重介绍了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症的特效药石蒜属次生代谢产物加兰他敏生物代谢合成、提取分离和有机合成、半合成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就运用组织培养与无性繁殖等技术对石蒜属植物进行快繁,以满足市场需求进行了总结。最后对运用现代生物技术,通过基因改造,构建转基因植物进行了展望。
    49  超高压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陈瑞战 张守勤 刘志强
    2007(12):1905-1908.
    [摘要](797) [HTML](0) [PDF 533.61 K](1402)
    摘要:
    超高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的加工技术,具有快速、高效、耗能小、提取温度低、操作简单以及绿色环保等特点,是一种新型的提取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热敏和易焦糊食品的低温灭菌,病毒灭活,疫苗制取,淀粉和蛋白质改性,食品加工,制药等诸多领域,为生物、医药和食品工程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艺改革提供了新的平台。近几年超高压技术开始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本文试对超高压提取的基本原理、方法、设备、工艺流程、主要特点以及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50  延胡索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贺凯 高建莉 赵光树
    2007(12):1909-1912.
    [摘要](1273) [HTML](0) [PDF 562.54 K](2634)
    摘要:
    紫堇属植物在世界范围是良好的止痛药,延胡索即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延胡索行气止痛,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在中国的应用历史已超过数百年。综述了延胡索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以利于对延胡索的进一步研究。
    51  椒目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王文泽 赵燕燕 李铣 赵余庆
    2007(12):1913-1915.
    [摘要](511) [HTML](0) [PDF 429.59 K](1197)
    摘要:
    椒目是花椒的干燥成熟种子,是花椒果皮生产中的主要副产物。综述了20年来国内外对传统中药椒目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与临床疗效研究进展,为合理开发利用椒目药用资源提供参考。
    52  西红花酸主要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刘东博 潘明佳 张艳军 陈常青
    2007(12):1915-1917.
    [摘要](793) [HTML](0) [PDF 461.66 K](1133)
    摘要:
    西红花是鸢尾科番红花属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柱头。西红花为活血化瘀中药,临床作用广泛。西红花酸(crocetin)是西红花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不饱和共轭烯酸结构,属类胡萝b素物质。
    53  辣椒碱的研究进展
    刘本臣
    2007(12):1917-1918.
    [摘要](617) [HTML](0) [PDF 341.75 K](1261)
    摘要:
    辣椒果实中的辣味成分是一类以辣椒碱为主的生物碱类物质。辣椒碱(capsaicin)最早由Thresh(1876年)从辣椒果实中分离出来。此后,又有一些辣椒碱的同系物在辣椒果实中被发现,被统称为辣椒碱类物质,至今已发现14种以上,其中辣椒碱和二氢辣椒碱(dihydrocapsaicin)约占总量的90%以上[1],其余仅占少量。
    54  携手2008共建成长型医药企业发展平台——第二届中国成长型医药企业论坛在京举行
    2007(12):1918-1918.
    [摘要](390) [HTML](0) [PDF 163.00 K](1070)
    摘要:
    2007年11月2 El~4日,由中国成长型医药企业发展论坛主办、北京创意行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以“携手2008共建成长型医药企业发展新平台”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成长型医药企业发展论坛在京举行。原卫生部钱信忠部长、原国家医药管理局齐谋甲局长、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任德权副局长、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张鹤镛副局长等领导出席了会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