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我国中药企业的中药二次开发策略探讨
    马明 马洁
    2006(2):161-164.
    [摘要](780) [HTML](0) [PDF 466.49 K](1240)
    摘要:
    随着化学药品开发逐渐趋难,以及采用天然药物的兴起,国际药学界对中药的关注逐渐增加。在中药企业外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中药二次开发当是我国医药企业面对国际医药市场竞争的一个较好选择。从中药二次开发的内涵型和外延型开发着手,提出了在中药二次开发中应采取的策略。如中药复方二类新药的开发;中药基础研究的深化;研制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可控的中药的重要性;提高制剂和工艺水平的重要性等。着重强调了应用现代科技的重要性。
    2  藏药蕨麻中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洪霞 蔡光明 肖小河
    2006(2):165-168.
    [摘要](743) [HTML](0) [PDF 423.62 K](1184)
    摘要:
    目的对藏药蕨麻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柱色谱及HPLC制备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应用化学反应、热分析、光谱与电磁波谱综合解析,特别是一维和二维超导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蕨麻首次分离纯化的3个化合物单体为五环三萜皂苷类成分,即2,α3,β19α-三羟基-齐墩果酸-28-O-β-D-葡萄糖苷(24-deoxy-sericos ide,Ⅰ)、2,α3,β19β-三羟基-乌苏酸-28-O-β-D-吡喃半乳糖苷(anseri-nos ide,Ⅱ)和2-羰基-3,β19α-二羟基-乌苏酸-28-O-β-D-葡萄糖苷(2-oxo-pom o lic ac id-βD-g lucopyranosy l ester,Ⅲ),其中化合物Ⅱ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蕨麻苷)。结论此3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蕨麻中分离得到,其中蕨麻苷经鉴定为新化合物。
    3  酸枣仁中的一种新羽扇豆烷型三萜(英文)
    何峰 潘勤 闵知大
    2006(2):168-171.
    [摘要](1292) [HTML](0) [PDF 381.92 K](1602)
    摘要:
    目的研究酸枣仁Z iz iphus jujuba var.sp inos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酸枣仁乙醇提取液中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3-βd ihydroxy-lup-20(29)-en-28-oc i ac id m ethy l ester(Ⅰ)、β-谷甾醇(Ⅱ)、白桦酯醇(Ⅲ)、白桦酯酸(Ⅳ)、1-十六烷酸甘油酯(Ⅴ)、胡萝卜苷(Ⅵ)。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罗珠子酸甲酯(a lph ito lic ac id m ethy l ester),化合物Ⅴ为首次从酸枣仁中分离得到。
    4  络石藤中的三萜类化合物
    谭兴起 陈海生 周密 张岳
    2006(2):171-174.
    [摘要](593) [HTML](0) [PDF 391.70 K](1293)
    摘要:
    目的对络石藤中的三萜类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NM R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络石藤中分离鉴定8个三萜类化合物:络石苷F(tra-che losperos ide F,Ⅰ)、络石苷B-1(trache losperos ide B-1,Ⅱ)、络石苷D-1(trache losperos ide D-1,Ⅲ)、络石苷E-1(trache losperos ide E-1,Ⅳ)、3-βO-D-g lucopyranos ide qu inov ic ac id(Ⅴ)、3β-O--βD-g lucopyrano isde qu inov ic ac id27-O--βD-g lucopyranosy l ester(Ⅵ)、3β-O--βD-g lucopyranos ide c incho lic ac id 27-O--βD-g lucopyranosy l ester(Ⅶ)、络石苷元B(trache losperogen in B,Ⅷ)。结论Ⅰ为新化合物,其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5  美丽红豆杉种子化学成分的研究(Ⅲ)
    李作平 霍长虹 张丽 史清文
    2006(2):175-178.
    [摘要](1211) [HTML](0) [PDF 375.98 K](1169)
    摘要:
    目的研究美丽红豆杉T axusm a irei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制备TLC、制备HPLC法和光谱法分离鉴定化学成分。结果从美丽红豆杉种子中分离得到6个紫杉烷类化合物,鉴定为13-αacety lbrev ifo lio l(Ⅰ)、taxayun tin E(Ⅱ)、acety ltax in ine B(Ⅲ)、5-ep i-canadensene(Ⅳ)、2,α9,α10,β13-tetraacetoxy-20-c innam oy loxy-taxa-4(5),11(12)-d iene(Ⅴ)、taxach itrienes B(Ⅵ)。结论它们均为首次从该植物种子中获得。
    6  白花银背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常小龙 李军 吴立军 屠鹏飞
    2006(2):178-181.
    [摘要](989) [HTML](0) [PDF 427.41 K](1262)
    摘要:
    目的研究白花银背藤A rgy reia segu in i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光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花银背藤地上部分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豆甾醇(Ⅱ)、胡萝卜苷(Ⅲ)、东莨菪亭(Ⅳ)、邻羟基苯甲酸(Ⅴ)、3,4-二羟基苯甲醛(Ⅵ),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香豆酰胺(N-trans-p-hydroxyphenethy l coum aramine,Ⅶ)、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N-trans-p-hy-droxyphenethy l fero lamine,Ⅷ)、3,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3,5-d i-O-caffeoy lqu in ic ac id m ethy l ester,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3,4-d i-O-caffeoy lqu in ic ac id m ethy l ester,Ⅹ)、4,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4,5-d i-O-caffeoy lqu in icac id m ethy l ester,Ⅺ)。结论化合物Ⅰ~Ⅺ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7  甘松化学成分的研究
    张毅 徐丽珍 杨世林
    2006(2):181-183.
    [摘要](576) [HTML](0) [PDF 369.12 K](1393)
    摘要:
    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系败酱科甘松属植物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茎。甘松属植物有3种,我国产有2种,分别为甘松N.chinensis Batal.及匙叶甘松N.jatamansi DC.。
    8  云南清风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邓赟 李翔 吴凤锷
    2006(2):183-185.
    [摘要](665) [HTML](0) [PDF 308.16 K](1121)
    摘要:
    云南清风藤Sabia yunnanensis Franch.为清风藤科清风藤属藤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至中部。昆明民间称之为“老鼠吹箫”,其根、茎、叶均可入药,主治风湿瘫痪、皮肤疮毒[1]
    9  北五味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官艳丽 曹沛 郁开北 廖循
    2006(2):185-187.
    [摘要](843) [HTML](0) [PDF 365.18 K](1385)
    摘要:
    北五味子是五味子属植物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与南五味子(华中五味子S.sphenantheraRehd.et Wils.)一道作为五味子药材使用,本草将其列为上品,有益气、明目等功效,中医作为收敛和滋补强壮剂使用已有悠久历史。
    10  达乌里秦艽化学成分的研究
    杨婕 马骥 周东星 何兰
    2006(2):187-189.
    [摘要](599) [HTML](0) [PDF 357.82 K](1173)
    摘要:
    秦艽为常用中药,是众多祛风湿方剂的主要原药材。其来源于龙胆科龙胆属(Gentiana L.)秦艽组植物。
    11  蓝刺头化学成分的研究
    汪毅 李铣 孟大利 许婧 孟庆玲
    2006(2):189-190.
    [摘要](961) [HTML](0) [PDF 267.90 K](1432)
    摘要:
    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又名禹州漏芦、火球花,为菊科蓝刺头属植物,主产于我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
    12  姬松茸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理化性质研究
    孙培龙 魏红福 杨开 吴学谦 何国庆
    2006(2):190-192.
    [摘要](770) [HTML](0) [PDF 400.75 K](1144)
    摘要:
    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ill又叫巴西蘑菇,是一种珍贵的药食兼用真菌[1],其子实体中含有多种具有高抗肿瘤活性[2-5]和刺激T细胞作用[6]的多糖。
    13  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预处理方法的研究
    贾存勤 李阳春 屠鹏飞 张洪全
    2006(2):193-196.
    [摘要](683) [HTML](0) [PDF 402.21 K](1211)
    摘要:
    目的建立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洗脱液中甲苯、萘的量及其紫外吸收值为指标(254 nm),考察了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预处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结果溶剂和温度是树脂预处理中两个关键因素。建立了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预处理的优选工艺为柱温为60℃,先用2%NaOH浸泡洗脱,再用乙醇浸泡洗脱,洗脱体积流量为2 BV/h,乙醇用量为3.5倍柱体积(BV),此时乙醇洗脱溶液的吸光度约为0.4。结论该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环境污染小且预处理过程可用UV在线监测。
    14  丹参浸膏真空带式干燥工艺的研究
    曾艳 刘雪松 陈勇 瞿海斌 程翼宇
    2006(2):196-198.
    [摘要](606) [HTML](0) [PDF 331.23 K](1133)
    摘要:
    目的研究并确定丹参浸膏真空带式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以丹参浸膏干燥产品含水率和丹参浸膏干燥速率为考察指标,对影响丹参浸膏真空带式干燥过程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丹参浸膏真空带式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丹参浸膏含水率40%,丹参浸膏进料速率1.5 mL/s,输送带速率5 cm/min。结论采用真空带式干燥工艺生产丹参浸膏干燥颗粒,干燥产品含水率低,干燥速率快。
    15  2-羟丙基-β-环糊精对大蒜油溶解度及稳定性的影响
    宋洪涛 郭涛 张跃新 韩薇 王志远 何进 何仲贵
    2006(2):199-202.
    [摘要](537) [HTML](0) [PDF 416.72 K](1179)
    摘要:
    目的考察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大蒜油溶解度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GC法测定大蒜油中大蒜素,以大蒜素为指标,测定其在不同质量浓度HP--βCD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比较大蒜油HP--βCD包合物水溶液与大蒜油聚山梨酯-80水溶液对热和光的稳定性。考察不同pH值、抗氧剂、氮气及灭菌等对5%HP--βCD水溶液中大蒜油中大蒜素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HP--βCD可显著增加大蒜油中大蒜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并且随着HP--βCD质量浓度的增加,大蒜素的溶解度呈线性增加;在pH值为5.0时,大蒜油HP--βCD包合物水溶液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充氮可增加其稳定性,抗氧剂的加入以及热、光均会加速大蒜素的分解;大蒜油HP--βCD包合物水溶液中大蒜素的稳定性显著高于大蒜油聚山梨酯-80水溶液的稳定性。结论HP--βCD对大蒜油中的大蒜素具有显著的增溶作用,可提高大蒜油的稳定性。
    16  大豆总异黄酮HPLC指纹图谱研究
    石荣 王少云 姜维林 聂磊 侯准
    2006(2):202-205.
    [摘要](964) [HTML](0) [PDF 422.41 K](1144)
    摘要:
    目的建立不同品种大豆植物药材异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大豆品种内在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了25个不同品种大豆的异黄酮类提取物,并用聚类分析和相似度计算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色谱条件: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调pH为3.2)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6 mL/min,检测波长为261 nm,柱温为室温。测定了25个不同品种大豆,运用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及相似性分析。结果该方法重现性好,不同品种大豆提取的异黄酮类成分的色谱指纹图谱有一定的差异。结论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能够全面反映出不同品种大豆异黄酮化学成分间的差异,为大豆品种内在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17  微量热法对不同生长年份黄连品质的评价
    代春美 肖小河 王迪 孙玉琦 金城 樊冬丽 赵艳玲 刘义 赵祥军
    2006(2):205-209.
    [摘要](548) [HTML](0) [PDF 566.35 K](1208)
    摘要:
    目的尝试构建基于生物热力学表达的中药品质评价方法体系。方法以不同生长年份黄连为例,利用微量热法,测定黄连作用于大肠杆菌生长代谢过程中的热功率图,建立生物热动力学模型,分析热动力学参数、生物活性与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不同生长年份黄连的作用下,大肠杆菌生长代谢的热功率图不尽一致,呈现较明显的指纹特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不同生长年份黄连均能不同程度地使大肠杆菌生长速率常数减小,传代时间延长,最大产热功率降低,说明不同生长年份黄连对大肠杆菌生长代谢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含总生物碱最高的四年生黄连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不同生长年份黄连作用于大肠杆菌生长代谢过程的部分热动力学参数与热生物活性和化学成分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是具有实时、在线、微量、高效、高通量、普适性好等特点的生物热力学方法和指标,既可以间接地反映黄连的生物活性,也可作为评价中药品质的一种新方法。
    18  川射干中射干苷的制备方法
    柳伟 李路军 李宇 韩凤梅 陈勇
    2006(2):209-210.
    [摘要](669) [HTML](0) [PDF 245.89 K](1416)
    摘要:
    目的从川射干中制备射干苷。方法提取液经DM 401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制备川射干总异黄酮,总异黄酮再经半制备型色谱分离制备射干苷。结果产品经熔点、薄层色谱、IR、UV、ES I-M S、NM R分析,并与文献对比,确定为射干苷,质量分数>98%。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制备的射干苷纯度高。
    19  复方丹参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向志军 赵广荣 元英进 郭治昕
    2006(2):211-213.
    [摘要](848) [HTML](0) [PDF 379.37 K](2405)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鳌合亚铁离子和还原力、过氧化氢的反应体系,检测了复方丹参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维生素C进行比较。结果复方丹参和维生素C消除DPPH自由基的EC50分别是41.0μg/mL和8.2μg/mL;复方丹参消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EC50是1.39 mg/mL;复方丹参和维生素C抑制羟基自由基产生的EC50分别是1.73 mg/mL和0.58 mg/mL;在实验体系中,未检测到复方丹参螯合亚铁离子的能力;复方丹参和维生素C的还原能力的EC50分别是0.42 mg/mL和0.08 mg/mL。在实验最高质量浓度100μg/mL时,复方丹参和维生素C对过氧化氢的清除率分别为36%和94%。结论复方丹参具有较强还原力,能清除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作用,并抑制羟基自由基的产生。复方丹参的多方面抗氧化活性可能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效果显著的原因之一。
    20  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枸杞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
    易剑平 叶晓 钟儒刚
    2006(2):214-215.
    [摘要](527) [HTML](0) [PDF 266.59 K](1057)
    摘要:
    近年来,多糖由于其具有免疫、抗肿瘤、抗病毒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与功能,已越来越受到广大的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21  荆芥穗挥发油的质量标准研究
    张丽 曹丽诞 孔铭 丁安伟
    2006(2):216-217.
    [摘要](486) [HTML](0) [PDF 281.35 K](1273)
    摘要:
    荆芥穗Spica Schizonepeta挥发油具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是常用解表药的原料药[1]。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胡薄荷酮等萜类化合物,且质量分数超过50%[2]
    22  RP-HPLC法测定三七总皂苷中3种皂苷
    胡静 张铁军 许浚
    2006(2):218-219.
    [摘要](473) [HTML](0) [PDF 268.75 K](1098)
    摘要:
    三七总皂苷是从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中提取的总皂苷,为三七活血化瘀的主要有效部位,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是许多心脑血管药的主要原料。
    23  HPLC法测定复方姜黄降脂片中姜黄素
    于得才 何媛媛 李红英 孔令辉
    2006(2):219-220.
    [摘要](498) [HTML](0) [PDF 222.35 K](1292)
    摘要:
    复方姜黄降脂片是由姜黄提取物和牡丹皮提取物组成的复方5类新药,具有行气活血、化瘀通脉之功效,用于气滞血瘀之高脂血症。
    24  二仙汤中总黄酮和淫羊藿苷的测定
    年华 张巧艳 郑汉臣 秦路平
    2006(2):221-222.
    [摘要](502) [HTML](0) [PDF 260.93 K](1050)
    摘要:
    二仙汤由淫羊藿、仙茅、巴戟天、当归、黄柏、知母6味中药组成,主要用于更年期综合征和骨质疏松的治疗,临床应用疗效确切。
    25  羊栖菜多糖酶法提取工艺研究
    张华芳 金京顺 周来温 沈澄
    2006(2):222-224.
    [摘要](759) [HTML](0) [PDF 332.64 K](1135)
    摘要:
    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Harv.)Setchell习称小叶海藻,其干燥藻体全体入药,称为海藻,具有消痰软坚、利水消肿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羊栖菜有增强免疫功能、降胆固醇、抗肿瘤等作用[1],其中羊栖菜多糖是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26  HPLC法测定清热化滞颗粒中大黄酚
    靳朝东 许瑞征 刘书堂
    2006(2):224-225.
    [摘要](608) [HTML](0) [PDF 218.92 K](1161)
    摘要:
    清热化滞颗粒由大黄(酒炒)、焦槟榔、大青叶、北寒水石、山楂(焦)、薄荷、化橘红、草豆蔻、广藿香、前胡、麦芽(焦)11味中药组成,主要功效为清热化滞、表里双解,用于乳食内积、久滞化热兼外感风热症。
    27  四物汤中糖类物质对辐射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梁乾德 朱力军 谭洪玲 马百平 高月 王升启
    2006(2):226-229.
    [摘要](738) [HTML](0) [PDF 435.71 K](1119)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四物汤中糖类物质与四物汤补血作用的关系。方法四物汤部位分离采用醇沉法、萃取法和大孔吸附树脂法。用辐射小鼠血虚证模型考察活性。结果将前期发现的具有提高辐射血虚模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和促进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作用的四物汤部位C 2(正丁醇部位),用吸附树脂法分离为C 2-1(糖部分)和C 2-2(非糖部分)两个部位。活性研究表明部位C 2-1具有提高模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和促进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的作用,部位C 2-2仅显示促进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的作用。按照部位C 2中糖类的组成和质量分数,将D-果糖、D-葡萄糖和蔗糖混合,活性研究表明混合糖具有促进模型小鼠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的作用,但对外周血白细胞的作用不显著。结论单、双糖类物质对四物汤促进辐射小鼠造血功能的作用有一定贡献。
    28  三七皂苷Rg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吴兰鸥 詹合琴 闫俊岭 蔡文锋 吴进平 杨克红
    2006(2):229-233.
    [摘要](810) [HTML](0) [PDF 588.10 K](1210)
    摘要: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g1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质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阳性蛋白的水平和阳性神经元数目是否具有上调作用。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三七皂苷Rg1高、中、低剂量(200、100、50 mg/kg)组和阳性对照(尼莫地平,1 mg/kg)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ig给药并分别于给药后1、3、7 d随机取4只大鼠,以灌注法取脑组织,冰冻法切片,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用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报告分析系统测量、分析各组大鼠大脑皮质中BDNF阳性蛋白的水平和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并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三七皂苷Rg1高、中、低剂量均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并能上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脑皮质中BDNF阳性蛋白的水平和阳性神经元数量(P<0.05);各剂量的作用强于或相当于阳性对照。结论三七皂苷Rg1能上调BDNF阳性蛋白的表达,通过BDNF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所起的保护作用,从而发挥其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
    29  新合成的紫草萘醌类衍生物TEISHNZ的细胞毒作用和诱导人鼻咽癌细胞凋亡
    谢冰芬 冯公侃 黄河 刘宗潮 吴海强 黄志纾 古练权
    2006(2):234-238.
    [摘要](585) [HTML](0) [PDF 521.26 K](1783)
    摘要: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人工半合成紫草萘醌类衍生物(2,3,11-三乙巯基-6-异己萘茜,简称TE ISHNZ)。在体外对8种人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诱导人鼻咽癌细胞(CNE2)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应用噻唑蓝(M TT)比色法检测TE ISHNZ对8种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指标进行评价。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E ISHNZ诱导CNE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TE ISHNZ在0.78~25μg/mL质量浓度下,对8种人癌细胞均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对CNE2细胞、人肺腺癌细胞(GLC-82)、人肝癌细胞(B e l-7402)、人白血病细胞(K 562)、人宫颈癌细胞(H eL a)、人胃腺癌细胞(mgC-803)、人乳腺癌细胞(M DA 453)和人口腔癌细胞(KB)的IC50分别为3.96、2.48、5.13、1.92、4.54、5.88、1.35和3.44μg/mL,IC50值均在6μg/mL以下。FCM检测结果显示,以TE ISHNZ(1.56、3.12和6.25μg/mL)处理CNE2细胞48 h后,在FCM的DNA直方图上可见亚二倍体(亚G1峰);细胞凋亡率依次为3.9%、10.8%和28.1%,而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为2.2%;TE ISHNZ对CNE2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细胞周期分析显示CNE2细胞被阻滞于G2/M期。用6.25μg/mL TE ISHNZ处理CNE2细胞12、24、36和48 h后亦可见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27.2%、48.2%和24.9%,而对照组的凋亡率为1.0%。CNE2细胞被TE ISHNZ处理的前36 h,其凋亡率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被阻于S和G2/M期;作用48 h时,被阻于G2/M期。结论TE ISHNZ对多种人癌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且能诱导CNE2细胞凋亡,并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和(或)G2/M期。
    30  脑脉泰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邹节明 李运曼 王征 祝浩杰 周静
    2006(2):238-241.
    [摘要](1007) [HTML](0) [PDF 451.85 K](1239)
    摘要:
    目的探讨脑脉泰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脑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20 min,再灌10 min,再夹闭20 min的方式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Y型迷宫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测试,并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 DA)水平;采用颈内动脉注射凝血酶生理盐水溶液造成大鼠多发性脑梗死模型,以Y型迷宫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测试,并测定脑组织中伊文思蓝水平。结果脑脉泰胶囊能明显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P<0.01),显著降低脑匀浆M DA水平(P<0.05、0.01),提高SOD活性(P<0.01);脑脉泰胶囊能明显提高多发性脑梗死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P<0.05、0.01),降低脑组织伊文思蓝水平(P<0.01)。结论脑脉泰胶囊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轻脑脂质过氧化损伤。
    31  海洋真菌多糖YCP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陈真 钱之玉 郭青龙 袁胜涛 高向东
    2006(2):241-245.
    [摘要](756) [HTML](0) [PDF 541.98 K](1289)
    摘要:
    目的研究海洋真菌多糖(YCP)对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L ew is肺癌移植瘤和裸小鼠人肺癌A-549移植瘤模型,检测YCP对荷瘤小鼠的瘤质量、体重的影响及其相对肿瘤增殖率T/C。以M TT法检测YCP对L ew is肺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以荷瘤小鼠的吞噬指数(k)及吞噬系数(α)值、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为指标,观察YCP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YCP(9、3 mg/kg)iv给药可显著抑制小鼠L ew 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P<0.01),但对裸小鼠人肺癌A-549移植瘤生长无抑制作用。YCP对L ew is肺癌细胞体外增殖无抑制作用。YCP(9、3 mg/kg)iv给药可显著提高S180荷瘤小鼠的k值(P<0.01、0.05)。YCP(9、3 mg/kg)iv给药可明显提高L ew is肺癌小鼠NK细胞和CTL细胞的杀伤活性(P<0.01、0.05)。结论YCP可显著提高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对小鼠L ew 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
    32  三七总苷对尿毒血清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外基质分泌及降解的影响
    刘海燕 陈孝文 刘华锋 梁东 唐德燊
    2006(2):245-248.
    [摘要](972) [HTML](0) [PDF 499.68 K](1259)
    摘要:
    目的探讨三七总苷(PN S)对尿毒血清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外基质(ECM)分泌及降解的影响,为临床上应用PN S延缓慢性肾衰竭(CRF)的进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40份尿毒症病人血清和20例正常人血清,用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结合细胞角蛋白18(CK-18)免疫组化鉴定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应用消化法检测HK-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羟脯氨酸水平,EL ISA方法检测HK-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纤连蛋白(FN)、金属蛋白酶-1(MM 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 IM P-1)蛋白分泌量,RT-PCR方法检测MM P-1和T IM P-1 mRNA表达。结果10%尿毒血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K-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胶原蛋白和FN分泌量显著增高,MM P-1/T IM P-1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的比值降低,而PN S 400、600、800 mg/L可使尿毒血清增加的HK-2培养上清液胶原蛋白分泌量回降;200、400、600、800 mg/L可使FN分泌量回降;100、200、400、600、800mg/L可使尿毒血清降低的MM P-1/T IM P-1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的比值回升。结论在体外实验中,PN S可降低尿毒血清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胶原蛋白及FN的分泌,升高MM P-1/T IM P-1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的比值,促进ECM降解,从而有效延缓人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33  野罂粟总生物碱镇痛作用与Ca2+和NO的关系
    杨宇杰 袁亚非 刘豫安 王春民 佟继铭
    2006(2):249-251.
    [摘要](625) [HTML](0) [PDF 370.23 K](1130)
    摘要:
    野罂粟总生物碱(total alkaloids ofPapaver nudicaule,TAPN),是从罂粟科植物野罂粟中提取出来的总生物碱,作为一种新型镇痛药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34  化州柚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李沛波 马燕 杨宏亮 贾强 王永刚 苏薇薇
    2006(2):251-253.
    [摘要](873) [HTML](0) [PDF 305.98 K](1165)
    摘要:
    化州柚Citrus grandis(L.)Osbeck var.tomentosa Hort.又称化州仙橘,系芸香科柑桔属植物,为柚Citrus grandis(L.)Osbeck的栽培变种,主产于广东化州,是广东的地道药材。
    35  蜂胶总黄酮抗心肌缺血作用
    杨明 隋殿军 孙红 于德伟 崔志勇
    2006(2):253-255.
    [摘要](608) [HTML](0) [PDF 345.02 K](1219)
    摘要:
    蜂胶是蜜蜂采集植物幼芽中的树脂并混入其上颚腺分泌物及蜂蜡加工而成的天然物质。笔者从蜂胶中分离纯化出蜂胶总黄酮,总黄酮以白杨素计为51.2%。
    36  氧化苦参碱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陈霞 刘芬 吕文伟 刘杰 韩丹丹
    2006(2):255-257.
    [摘要](538) [HTML](0) [PDF 335.19 K](1071)
    摘要:
    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是苦参总碱的主要成分,属双稠哌啶类生物碱。近年研究证明氧化苦参碱具有抗炎、免疫调节、镇痛、解热、降温、抗肿瘤及抑制心肌细胞钠电流等药理作用,能明显抑制小鼠自主活动,与水合氯醛合用具有协同作用,并能加强氯丙嗪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37  抗疲劳口含片对疲劳的缓解作用
    王洪志 李棣华 常艳敏 刘俊红 伍孝先 林文森 陈洁
    2006(2):257-258.
    [摘要](627) [HTML](0) [PDF 229.96 K](1106)
    摘要:
    抗疲劳口含片是以红景天、刺五加、茺蔚子等为主,根据中医药理论以及现代科技手段研制而成的口含片,具有增加机体耐缺氧时间、降低运动后血乳酸水平和抗应激的功能及抗疲劳作用。
    38  药用植物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的研究
    沈建国 谢荔岩 吴祖建 谢联辉 林奇英
    2006(2):259-261.
    [摘要](1009) [HTML](0) [PDF 386.90 K](1138)
    摘要:
    目的研究我国传统药用植物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 osa ic v irus,TM V)的作用,为从植物中开发抗病毒类生物农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局部枯斑法和叶碟法对我国78科162种药用植物提取物的抗TM V侵染和增殖作用进行测定。结果在10 mg/mL水平下,19种植物提取物可有效抑制TM V侵染,9种植物提取物有明显抑制TM V增殖作用。结论大多数药用植物提取物具有一定抗TM V侵染活性,仅少数药用植物提取物有较好的抗TM V增殖作用。
    39  生物和非生物诱导子对丹参毛状根培养生产丹参酮的影响
    晏琼 胡宗定 吴建勇
    2006(2):262-265.
    [摘要](1181) [HTML](0) [PDF 472.89 K](1874)
    摘要:
    目的比较几种生物诱导子〔酵母提取物(yeast ex tract)、寡半乳糖醛酸(o ligoga lacturon ides)、真菌诱导子(funga l e lic itor)〕和非生物诱导子(Ag+、Co2+和α-氨基异丁酸)对丹参毛状根培养生产丹参酮的影响。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丹参酮。结果生物诱导子一般都能有效地提高丹参酮的产量,不同诱导子的诱导效果之间存在差别。最高的丹参酮产量由100μg/mL的真菌诱导子获得,是对照组产量(0.42 mg/g)的4.7倍。非生物诱导子对丹参酮的诱导能力相对生物诱导子较差,其中50μm o l/L Co2+获得了最高的丹参酮产量(1.75 mg/g),是对照组产量的4.1倍。生物诱导子和非生物诱导子表现出了一定的诱导选择性。所有的生物诱导子都显著提高了隐丹参酮的量而所有的非生物诱导子都选择性地提高了丹参酮Ⅰ的量。并且在大部分情况下,添加的诱导子都没有对丹参毛状根的生长造成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在丹参毛状根培养中添加不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诱导子都可以选择性地提高丹参酮的积累,并且不影响毛状根的生长。
    40  甘草耐盐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
    计巧灵
    2006(2):265-268.
    [摘要](688) [HTML](0) [PDF 451.29 K](1092)
    摘要:
    目的通过对耐盐性甘草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研究,促进在盐碱滩人工栽培甘草技术的发展。方法诱导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无菌苗子叶块和胚轴段在含盐培养基上脱分化均成功。逐步提高盐质量浓度诱导愈伤组织扩增,继之诱生不定芽,芽经扶壮后诱根,得到大量试管苗。结果子叶块和胚轴段在MS+BA1.5 mg/L+2.4-D 1.2 mg/L+NaCl 100 mg/L中脱分化效果好,愈伤多为淡黄色,稍透明。NaCl质量浓度增至250mg/L后愈伤组织长势很快下降,色暗,有些死亡。愈伤组织经无盐培养继代两轮后,转入M S+BA 0.5 mg/L+KT1.0 mg/L+NAA 1.0 mg/L+NaCl 200 mg/L上分化出大量不定芽,说明不定芽的耐盐性是遗传所致。降温(18~22℃)、自然光照、并添加适量的GA3有利于壮芽形成,在诱导生根的83个芽中的55个生根,其中1/2M S+IAA1.0 mg/L+NAA 1.0 mg/L+NaCl 200 mg/L最适宜生根,生根率达66.26%。结论通过对耐盐性甘草愈伤组织的诱导可得到耐盐性甘草的再生植株。
    41  低温解除阜康阿魏种子休眠和内源激素变化规律的研究
    赵鑫 马小军 凯撒&# 苏来曼 史静
    2006(2):268-270.
    [摘要](789) [HTML](0) [PDF 363.56 K](1180)
    摘要:
    目的研究低温层积解除阜康阿魏种子休眠的规律和解除休眠过程中内源激素量的变化规律。方法种子在4℃低温层积处理,20℃培养箱发芽。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种子内源激素Z、GA3、IAA和ABA的测定。结果低温层积20 d时,种子发芽率为14%,40 d时种子发芽率可达60%以上。解除休眠过程中种子的内源激素量逐渐降低,在低温层积10~20 d过程中GA3与ABA的量比值迅速增大。结论阜康阿魏种子4℃低温层积40 d解除休眠。GA3与ABA的量比是种子休眠的关键因素。IAA和Z对种子萌发的进行有重要影响。
    42  青钱柳叶的结构鉴定
    孙同兴 徐丽丽
    2006(2):271-273.
    [摘要](1237) [HTML](0) [PDF 465.67 K](2030)
    摘要:
    目的研究青钱柳叶片的形态结构。方法利用叶表皮离析方法、脉序离析法、石蜡制片和扫描电镜法对青钱柳叶片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青钱柳叶表皮有许多小乳突,腺毛,盾状鳞片和非腺毛表皮毛;气孔器不规则型,仅分布于下表面;靠近表皮的叶肉组织中有规律地分布含簇晶的细胞;主脉中维管组织环状,封闭,具有一个副维管束;二级脉在叶缘内分支,相互连接形成脉环,三级脉及顶型,脉间区内充满分支的自由结束的小细脉。结论首次研究青钱柳叶的结构,利用这些叶微观结构特征能够将青钱柳和胡桃科其他植物区分开来。
    43  羌活种胚后熟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史静 马小军 蒋舜媛 赵鑫 陈震
    2006(2):273-276.
    [摘要](729) [HTML](0) [PDF 473.04 K](1033)
    摘要:
    目的阐述羌活种胚后熟过程中内源激素与种胚发育和休眠解除的关系。方法激素测定用HPLC法,外标法定量,质量分数以μg/100 g表示。结果羌活种胚后熟过程中,玉米素(Z)有2个高峰和2个低谷,第1个峰值出现在层积20 d时,第2个峰值出现在层积100 d时;第1个低谷出现在层积70 d时,第2个低谷出现在层积150 d时。吲哚乙酸(IAA)层积20 d时出现高峰,层积100 d和层积150 d时没能检测到。脱落酸(ABA)的变化和IAA相似,不同在于层积220 d未完成生理后熟和层积220 d发芽的种子中都不能检测到ABA的量。赤霉素(GA3)的量比其他激素高很多,出现2个峰值,第1个出现在层积20 d,第2个出现在层积150 d时;完成生理后熟种子中的GA3量比未完成生理后熟种子中的高。结论层积20 d后Z、IAA、ABA和GA3量的增加启动了羌活种胚的发育。Z能促进羌活种胚的发育和萌发。GA3可能对打破羌活种子休眠没有直接的作用,但是能促进种胚的生长。层积中后期没有检测到ABA的量,ABA可能不是羌活种子萌发的主要抑制物质。
    44  筛选草珊瑚黄酮高产细胞克隆系的研究
    涂艺声 吴笑臣
    2006(2):276-279.
    [摘要](546) [HTML](0) [PDF 441.67 K](1344)
    摘要:
    植物单细胞克隆的研究,国际上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其原因是,一方面理论研究的需要,另一方面细胞工程的研究,特别是植物次级代谢工业化生产的兴起,推动了单细胞克隆研究的发展[1,2]
    45  RP-HPLC法测定黄柏中黄柏内酯
    马学敏 王力生 赵巍 郭亚健 郭树仁
    2006(2):279-280.
    [摘要](620) [HTML](0) [PDF 269.21 K](1110)
    摘要:
    黄柏为常用中药,系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及黄柏树P.amurense Rupr.除去栓皮的干燥树皮,前者习惯称“川黄柏”,后者习惯称“关黄柏”。
    46  RP-HPLC法测定川芎中丁基苯酞
    单进军 狄留庆 罗兴洪 陈浩
    2006(2):281-282.
    [摘要](581) [HTML](0) [PDF 219.30 K](1159)
    摘要: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wallichii Franch.的干燥根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
    47  RP-HPLC法测定麻黄中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
    林凯 范琦 杨成钢 邓开英
    2006(2):282-284.
    [摘要](955) [HTML](0) [PDF 362.46 K](1646)
    摘要:
    麻黄是常用中药,性温、味辛、微苦,具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麻黄碱(ephedrine,E)、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PE)和甲基麻黄碱(methylephedrine,ME)为麻黄药材中3种有效成分。
    48  HPLC法测定茯苓皮中茯苓酸
    段启 李霞兰 王少军 钟铁 龚千锋 杨世林
    2006(2):284-285.
    [摘要](918) [HTML](0) [PDF 274.78 K](1547)
    摘要:
    茯苓皮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的皮,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1],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要含有三萜酸类如茯苓酸和多糖等有效成分[2]
    49  RP-HPLC法测定大枣中桦木醇
    李明 李明润 高向耘 王瑛
    2006(2):285-286.
    [摘要](850) [HTML](0) [PDF 279.18 K](1158)
    摘要:
    大枣为鼠李科植物Ziziphus jujuba Mill.的成熟果实,不仅是味美营养丰富的果品,还是一种常用中药,具有补中益气、补脾和胃、益气生津、养血安神等作用。
    50  泰山白首乌的栽培技术
    杨东 杨立华
    2006(2):287-288.
    [摘要](614) [HTML](0) [PDF 249.14 K](1014)
    摘要:
    泰山自首乌为萝蓐科鹅绒藤属植物柏氏牛皮消Cynanchum bungei Decne.的干燥块根。具有滋补肝肾、强壮筋骨、益精血、安心神之功效,享有泰山“四大名药”之美誉,主要分布于泰安,以野生为主,现已取得家种成功。
    51  海洋来源抗肿瘤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赵文英 顾谦群 朱伟明
    2006(2):289-293.
    [摘要](599) [HTML](0) [PDF 539.26 K](1288)
    摘要:
    海洋生物作为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提供了许多结构新颖、活性特异的化合物,其中一些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已进入临床研究。随着现代分离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现主要介绍近5年来国内外报道的新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及其抗肿瘤活性。
    52  我国薏苡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概况
    高微微 赵杨景 何春年
    2006(2):293-295.
    [摘要](1119) [HTML](0) [PDF 406.56 K](1278)
    摘要:
    薏苡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的药用及食用价值。现对我国近20年来薏苡种质资源的分类、收集、整理、分布变化及相关的遗传、种质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由于经济和环境变化等原因,我国薏苡的分布地区发生很大变化,野生资源急剧减少,迫切需要加强收集、整理和保护工作,并尽快对现有种质资源进行品质、抗病、抗逆性等方面的鉴定与评价,以加速优异种质生产上的应用。另外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命名也应统一。
    53  蚓激酶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闫峻 汤立达
    2006(2):295-298.
    [摘要](887) [HTML](0) [PDF 523.83 K](1640)
    摘要:
    蚓激酶作为中药地龙(即蚯蚓)的主要抗凝、溶栓成分,经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证实具有良好的纤溶、抗凝、溶栓和改善血流变等药理作用,并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与同类药物比较,蚓激酶具有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疗效较显著、生产成本低等优势。国内外的学者对蚓激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就蚓激酶基本的理化性质、生化方面、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的研究成果做一简要综述,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前景作出展望,以期能有助于今后对蚓激酶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
    54  日本中医药专利分析及中日专利体系的比较
    陈朝晖 黄春春 何岚
    2006(2):298-300.
    [摘要](1210) [HTML](0) [PDF 344.57 K](1320)
    摘要:
    日本作为对中医中药接受较早、接受程度较高的专利大国来讲,研究其中医药专利对于了解国际中医药研究及发展现状有较大的意义。着重分析了日本中医药专利的类型、分布情况、申请国家、申请单位等信息,并分析了日本中医药专利市场及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情况。最后,将中日专利体系做个简单的比较,从而为中国同行去日本申请中医中药专利提供帮助。
    55  3种松果菊属植物的鉴别、活性成分及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闫晓慧 谈锋
    2006(2):300-303.
    [摘要](1039) [HTML](0) [PDF 521.91 K](1581)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关于3种药用松果菊:狭叶松果菊E ch inacea angustif olia、紫花松果菊E.purpurea和淡紫松果菊E.p a llid a的生物活性成分和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这3种药用松果菊的鉴别方法,并对松果菊属植物的药理活性进行了总结。药用松果菊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多糖、糖蛋白、咖啡酸衍生物和烷基酰胺类。松果菊制剂具有增强免疫、抗炎、抗感染等功效。在生物技术领域,有关松果菊属植物的首例转基因已在狭叶松果菊中取得成功。采用离体培养法已建立了松果菊的植株再生体系,实现了植株的离体快繁。
    56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研究进展
    仉燕崃 李楠 韩国柱 郭永学
    2006(2):303-306.
    [摘要](754) [HTML](0) [PDF 559.26 K](1602)
    摘要:
    茶多酚的抗肿瘤作用已经得到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的公认,研究表明其主体成分儿茶素(占茶多酚总量70%~80%)发挥着主要功效。近年来科学工作者已经越来越多将注意力集中于儿茶素上,尤其是其中的单体之一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最引人注目。现就近年来对EGCG的药理作用研究,特别是对它优于其他儿茶素单体的药理作用比较研究进行综述;同时综述了EGCG的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为全面评价EGCG的药用价值及探索工业化生产EGCG的途径提供参考。
    57  胡颓子科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黄浩 赵鑫 姜标
    2006(2):307-309.
    [摘要](781) [HTML](0) [PDF 404.12 K](1369)
    摘要:
    胡颓子科植物共有3属8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地区和亚洲其他地区。该科植物含有挥发油、脂肪酸、生物碱、萜类等多种化学成分,许多植物还是珍贵的药食两用植物。为推动我国胡颓子科植物资源的更深层次利用和开发,对我国拥有资源的胡颓子科沙棘属(H ipp ophae L.)和胡颓子属(E laeagnus L.)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概况做一综述,为本科植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58  红三叶异黄酮的研究进展
    陈学福 史高峰
    2006(2):309-312.
    [摘要](522) [HTML](0) [PDF 484.56 K](1209)
    摘要:
    红三叶Trifoloiumpratense L.又名红车轴、红花苜蓿、红荷兰翘摇等,是豆科三叶草属(Trifolium L.)多年生草本植物。
    59  太白米的研究进展
    胡本祥 张琳
    2006(2):312-314.
    [摘要](529) [HTML](0) [PDF 395.38 K](1059)
    摘要:
    太白米为百合科假百合属植物假百合Notholirion bulbuliferum(Lingelish.)Stearn的干燥小鳞茎。其作为陕西、四川等地的民间用药,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60  镰形棘豆的研究进展
    姜华 胡君茹 刘霞
    2006(2):314-315.
    [摘要](534) [HTML](0) [PDF 316.34 K](1271)
    摘要:
    豆属(Oxytropis DC.)是多年生草本、半灌或灌木豆科植物,全世界约有350种,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寒带及其干旱和高山地区。在我国棘豆属植物约有150种,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西南等地[1]
    61  基因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方和桂
    2006(2):315-316.
    [摘要](913) [HTML](0) [PDF 243.80 K](1112)
    摘要: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国中药资源十分丰富,商品药材的种类繁多,其疗效与药材品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