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1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没药的研究进展
    宋凡波 朱元元 张京玲 刘阳
    2006(11):附1-附2.
    [摘要](1148) [HTML](0) [PDF 310.55 K](1759)
    摘要:
    中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生物技术在中药方面的应用(酶技术、蛋白技术等)为中药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纳米中药、中药药动学等新兴研究领域的出现则使中药研究更加深入、更加系统化.
    2  丹皮酚的制备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邢国胜 房德敏 周咏梅 陈迪
    2006(11):附2-附7.
    [摘要](1264) [HTML](0) [PDF 776.11 K](1460)
    摘要:
    丹皮酚(paeonol,简称Pae),又称牡丹酚,主要是从萝摩科植物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Bunge)Kitagawa 干燥根或全草及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 Andr.芍药P.lactlflora Pall.
    3  基因调控技术提高药用植物细胞有效成分产量的研究进展
    江湖 苏虎
    2006(11):附7-附8.
    [摘要](1060) [HTML](0) [PDF 290.77 K](1160)
    摘要:
    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为中药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然而,药用植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目的次生代谢产物的低产问题一直困扰着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传统的克服这一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优化培养条件、筛选高产细胞株等,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上述途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植物细胞次生代谢产物的低产问题.
    4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周斌 张铁军 高文远 陈海霞 张家欣
    2006(11):1601-1606.
    [摘要](770) [HTML](0) [PDF 696.34 K](1337)
    摘要:
    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药方剂的组方原理、各种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从系统分析三元论设计思想到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组学,分子中药组学理论的提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认识中医理论和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的治疗模式。通过拆方、药对和化学物质研究来对传统方剂的配伍理论进行验证和解释。通过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单方及复方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中药化学成分肠内菌代谢过程,来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和作用机制。这对中药新药研制、创新药物研发以及指导临床应用都有重要意义。提出目前中药复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5  山杨树皮中的一个新酚苷化合物
    陈佩东 梁敬钰
    2006(11):1607-1608.
    [摘要](682) [HTML](0) [PDF 194.32 K](1140)
    摘要:
    目的研究山杨Populus davidiana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方法分离山杨树皮的乙醇提取物。结果分离到一个新的酚苷类化合物(E)-5-羟基-2-[3,4,5-三羟基-6-(羟甲基)-四氢-2H-吡喃-2-氧]苯基3-(4-羟基苯基)丙烯酸酯。结论该化合物是一个新酚苷化合物,命名为山杨苷(davidianoside)。
    6  思茅蛇菰的化学成分研究(Ⅲ)
    戴忠 王钢力 林瑞超
    2006(11):1608-1610.
    [摘要](1125) [HTML](0) [PDF 313.80 K](1207)
    摘要:
    目的对蛇菰科植物思茅蛇菰的极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以波谱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思茅蛇菰乙醇提取物的极性部分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甲基松柏苷(Ⅰ)、丁基松柏苷(Ⅱ)、4-O-β-D-glucopyranosyl coniferyl aldehyde(Ⅲ)、短叶苏木酚(Ⅳ)。结论化合物为一新化合物。
    7  鸡骨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史海明 温晶 屠鹏飞
    2006(11):1610-1613.
    [摘要](931) [HTML](0) [PDF 427.21 K](1290)
    摘要:
    目的研究鸡骨草Abrus cantoniensis全株的化学成分。方法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其成分,光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8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羽扇豆醇(Ⅱ)、原儿茶酸乙酯(Ⅲ)、胡萝卜苷(Ⅳ)、原儿茶酸(Ⅴ)、肌醇甲醚(Ⅵ)、7,3′,4′-三羟基-黄酮(Ⅶ)、腺嘌呤(Ⅷ)、腺嘌呤核苷(Ⅸ)、biflorin(Ⅹ)、isobi-florin(Ⅺ)、相思子碱(ⅩⅡ)、N,N,N-三甲基-色氨酸(ⅩⅢ)、大豆皂苷(ⅩⅣ))、槐花皂苷(ⅩⅤ)、去氢大豆皂苷(ⅩⅥ)、abrisaponin So1(ⅩⅦ)、白桦酸(ⅩⅧ)。结论Ⅲ、Ⅴ、Ⅶ~Ⅺ和皆为首次从本属中得到。除Ⅰ、ⅩⅡ、ⅩⅣ~ⅩⅥ外,其余13个化合物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8  黄杨宁原料中生物碱的分离与鉴定
    刘洁 杭太俊 张正行
    2006(11):1614-1618.
    [摘要](1187) [HTML](0) [PDF 340.10 K](1259)
    摘要:
    目的分离鉴定黄杨宁原料中的生物碱,为黄杨宁及其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并分离纯化黄杨宁中各主要生物碱成分,通过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化学结构。结果黄杨宁中主要含环维黄杨星D,另外两个次要成分分别为环黄杨碱D和环常绿黄杨碱C。结论经色谱分析、分离和光谱鉴定,确证黄杨宁主要由具有相同骨架结构的同系生物碱组成。环维黄杨星D单体不易由传统的柱色谱或重结晶分离等方法制得。
    9  龙葵全草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周新兰 何祥久 周光雄 叶文才 姚新生
    2006(11):1618-1621.
    [摘要](758) [HTML](0) [PDF 470.85 K](1215)
    摘要:
    目的研究龙葵Solanum nigrum全草的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ODS开放柱色谱及反相HPLC等手段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龙葵全草60%乙醇提取物经D-101大孔树脂柱吸附,获得的60%乙醇洗脱部分再经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利用理化及波谱分析确定这些化合物结构分别为uttroside B(Ⅰ)、uttroside A(Ⅱ)、22α,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羟基-呋甾-Δ5-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Ⅲ)、22α,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甲氧基-呋甾-Δ5-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Ⅳ)、5α,22α,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羟基-呋甾-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Ⅴ)、5α,22α,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甲氧基-呋甾-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Ⅵ)、dumoside(Ⅶ)、5α,20S-3β,16β-二醇-孕甾-22-羧酸-(22,16)-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Ⅷ)。结论化合物Ⅲ~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0  蜀葵花的化学成分研究(Ⅱ)--黄酮类成分研究
    冯育林 李云秋 徐丽珍 杨世林
    2006(11):1622-1624.
    [摘要](1123) [HTML](0) [PDF 317.02 K](1607)
    摘要:
    目的研究蜀葵Althaea rosea花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云英苷(astragalin,Ⅰ)、山柰酚(kaempferol,Ⅱ)、洋芹素(apigenin,Ⅲ)、香橙素(aromadendrin,Ⅳ)、异甘草苷(isoliquiritin,Ⅴ)、南酸枣苷(cho-erospondin,Ⅵ)、虎耳草苷(saxifragin,Ⅶ)、4′,5,7,8-tetrahydroxy-3-methoxyflavone(Ⅷ)、芦丁(rutin,Ⅸ)。结论其中化合物Ⅲ~Ⅷ为首次从蜀葵属中得到,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11  紫丁香树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张树军 张军锋 王金兰
    2006(11):1624-1626.
    [摘要](644) [HTML](0) [PDF 354.06 K](2319)
    摘要:
    目的研究紫丁香树皮中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对紫丁香树皮的醋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确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鉴定为羽扇豆酸(lu-panic acid,Ⅰ)、齐墩果酸(oleandic acid,Ⅱ)、对羟基苯乙醇(p-hydroxy phenylethanol,Ⅲ)、3,4-二羟基苯乙醇(3,4-dihydroxy phenylethanol,Ⅳ)、橄榄苦苷(eleuropein,Ⅴ)、(8E)-gstroside(Ⅵ)、2-(3,4-二羟基)苯乙醇乙酸酯[2-(3,4-dihydroxy)phenyl ethyl acetate,Ⅶ]、七叶内酯(esculetin,Ⅷ)。结论化合物Ⅰ、Ⅱ、Ⅷ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Ⅲ、Ⅳ、Ⅵ、Ⅶ首次从该植物的树皮中分离得到的。
    12  红藻海头红脂溶性成分研究
    张翼 陈昌祥 李晓明 王斌贵
    2006(11):1626-1627.
    [摘要](501) [HTML](0) [PDF 259.79 K](1029)
    摘要:
    红藻海头红Plocamium telfairiae Harv.系红藻门杉藻目海头红科海头红属海藻,多生长在低潮带岩石上或石沼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海岸,我国南北方沿海均有分布
    13  新疆多伞阿魏化学成分研究
    宋东伟 赵文军 吴雪萍 宋永波 高林
    2006(11):1627-1629.
    [摘要](796) [HTML](0) [PDF 342.86 K](1099)
    摘要:
    阿魏属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又称大茴香,因其具有难闻的臭味,有"魔鬼的粪便"之称.世界上约有150种,现主要分布于地中海、中亚及其邻近地区;我国有26种变种,主要分布于新疆.
    14  红车轴草异黄酮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陈寒青 金征宇
    2006(11):1629-1631.
    [摘要](507) [HTML](0) [PDF 367.71 K](1049)
    摘要:
    红车轴草Trifolium pratense L.为豆科车轴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红三叶、红花苜蓿、红菽草、红荷兰翘摇、金雀菜、三叶草.红车轴草原产于小亚西亚和西南欧,在欧洲各国及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国海洋性气候地区广泛栽培.
    15  枇杷叶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陈剑 李维林 吴菊兰 张涵庆
    2006(11):1632-1634.
    [摘要](571) [HTML](0) [PDF 345.85 K](1192)
    摘要:
    枇杷叶系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的干燥叶,是一味常用中药,收载于历版<中国药典>供临床使用.枇杷叶归肺、胃经,具清肺止咳、降逆止呕作用,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气逆喘气、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16  西藏木瓜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龚复俊 卢笑丛 陈玲 王有为
    2006(11):1634-1635.
    [摘要](535) [HTML](0) [PDF 240.31 K](1176)
    摘要:
    西藏木瓜和皱皮木瓜同为蔷薇科木瓜属植物.西藏木瓜Chaenomeles thibetica Yü是我国特有名贵药食两用果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藏、川等省,储量丰富.
    17  天麻化学成分研究(Ⅱ)
    王莉 王艳萍 肖红斌 徐青 梁鑫淼
    2006(11):1635-1637.
    [摘要](704) [HTML](0) [PDF 341.51 K](969)
    摘要:
    天麻为传统名贵中药,主治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癫痫抽搐等症.其有效成分为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等酚类成分,为全面阐明天麻的活性成分,前文对天麻的弱极性部位进行了初步研究,本实验继续报道其极性部位成分的结构鉴定工作.
    18  苦参汤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Ⅰ)
    刘斌 石任兵
    2006(11):1637-1638,1706.
    [摘要](516) [HTML](0) [PDF 352.02 K](952)
    摘要:
    苦参汤始载于<千金方>,由苦参、黄芩、生地黄3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燥湿、泄毒养阴的功效,用治"热病五六日以上,热交营分彻外壮热,用苦参以燥湿除热,搜逐肾家久伏之邪,黄芩以泄肌肤之热,生地黄以清血脉之邪".
    19  电致孔条件下不同电学参数对青藤碱透皮给药的影响
    岳奇峰 郝保华 邓周虎 李伟泽 郭耀武 张寒 王义潮 刘森
    2006(11):1639-1641.
    [摘要](510) [HTML](0) [PDF 327.79 K](1030)
    摘要:
    目的探索电致孔条件下不同电学参数(电压、波形、脉冲宽度、脉冲次数)对青藤碱透皮给药的影响。方法用中药电致孔给药仪产生多种电学参数条件,并以双室扩散池法、HPLC法检测青藤碱透过小鼠腹部皮肤的变化。结果青藤碱的累积透过量与电参数密切相关,在单因素影响中,4个最佳电学参数分别为600V电压、正弦波+方波组合波形、500μs的脉冲宽度、240个脉冲次数。透过量有极显著的增大,与被动扩散相比增加幅度有5~100倍。结论优化的电致孔条件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透皮给药有良好的前景。
    20  仙人掌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陶美华 曾富华 章卫民 梁伊丽 卢向阳
    2006(11):1641-1645.
    [摘要](541) [HTML](0) [PDF 505.90 K](1314)
    摘要:
    目的分离、纯化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仙人掌多糖组分。方法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色谱和Sephadex G系列凝胶滤过色谱纯化得到5种仙人掌多糖组分。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检测多糖纯度,凝胶色谱测定相对分子质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糖的组成。结果5种多糖都已达到电泳纯。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2.0×103、1.0×106、4.0×103、9.2×105、5.0×103。ODP1由鼠李糖组成,ODP2可能由鼠李糖和葡萄糖组成,ODP4可能由鼠李糖和D-半乳糖组成。ODP3和ODP5分别由鼠李糖和一未知糖组分组成。结论仙人掌多糖的提取没有必要采用脱蛋白、脱色素步骤,本实验所提取的仙人掌多糖是均一的。
    21  苦荞茎叶粉中总黄酮酶法提取工艺研究
    王敏 高锦明 王军 王丽云
    2006(11):1645-1648.
    [摘要](681) [HTML](0) [PDF 452.83 K](1607)
    摘要:
    目的研究苦荞茎叶粉中总黄酮酶法提取工艺。方法苦荞茎叶粉经纤维素酶处理后用水提取总黄酮,研究酶加酶量、解温度、酶解时间和pH值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5℃,加酶量3.0μL,pH值6.5,酶解90min,再在90℃下提取3次,每次30min,总黄酮得率可达1.47%。结论纤维素酶适用于苦荞茎叶粉中总黄酮的辅助提取。
    22  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对蛇床子素的影响
    宫竹云 张高勇 聂永亮 张晓霞 谷惠先
    2006(11):1649-1652.
    [摘要](672) [HTML](0) [PDF 348.94 K](1002)
    摘要: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萃取蛇床子中有效成分蛇床子素的工艺,考察工艺参数改变后对蛇床子素量的影响规律。方法保持分离压力为5MPa,萃取时间为80min和CO2流速为18L/h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二次回归连贯设计的方法,对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压力、分离温度、分离温度这5个条件进行优选,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0MPa,萃取温度40℃;分离压力5MPa,分离温度45℃;分离温度46℃,此条件下蛇床子素的量可达21.08%。结论本文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蛇床子中的有效成分蛇床子素,工艺条件简单、稳定、可行,可为以后进行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23  补骨脂炮制前后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变化
    郭晏华 罗志冬 贾天柱
    2006(11):1653-1654.
    [摘要](773) [HTML](0) [PDF 342.85 K](1163)
    摘要:
    目的比较补骨脂炮制前后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变化。方法采用雷公法、盐炙法对19个不同来源的补骨脂药材进行了炮制。通过HPLC梯度洗脱测定补骨脂炮制前后的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量。结果盐炙法有利于提高脂溶性化合物的总量,而雷公法提高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量。结论雷公法和盐炙法使补骨脂中成分的量发生改变。
    24  RP-HPLC法测定丰城鸡血藤提取物中大豆黄酮、染料木素、刺芒柄花素和美皂异黄酮
    余燕影 章丽华 曹树稳
    2006(11):1655-1656.
    [摘要](865) [HTML](0) [PDF 276.88 K](1183)
    摘要:
    目的研究RP-HPLC法分离丰城鸡血藤提取物的条件并建立其中4种异黄酮活性成分的测定方法方法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采用Spherisord ODS柱(250mm×4mm,5μm),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mL/min,检测波长260nm,研究流动相组成和梯度变化对丰城鸡血藤提取物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大豆黄素、染料木素、刺芒柄花素和美皂异黄酮的线性范围、相关系数和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6.24~31.2μg/mL、r=0.9999、99.32%;10.00~130.0μg/mL、r=0.9997、102.20%;5.99~125.9μg/mL、r=0.9999、100.08%和6.96~34.8μg/mL、r=0.9993、99.52%。各组分的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1.79%、1.51%、1.54%和2.01%(n=5)。结论该法可用于丰城鸡血藤提取物中成分的分离及其中4种异黄酮活性成分的测定。
    25  远志蜜炙前后HPLC指纹图谱对比研究
    夏厚林 董敏 吴希 盛燕 王建
    2006(11):1657-1659.
    [摘要](689) [HTML](0) [PDF 286.58 K](990)
    摘要:
    目的研究远志蜜炙前后HPLC指纹图谱的差异。方法采用梯度洗脱法,分别对生远志及相应的10批蜜远志进行HPLC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0nm;记录时间为100min。采用中南大学出版的指纹图谱相似度比较软件进行比较。结果10批蜜远志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5;生远志与蜜远志建立的共有模式的相似度均小于0.9。结论蜜炙对远志化学成分种类影响不大,但改变了成分间的比例关系;蜜炙方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26  天麻的超微粉碎及其性能研究
    马晶晶 傅正义 苏艳丽 马培燕
    2006(11):1659-1661.
    [摘要](434) [HTML](0) [PDF 325.92 K](925)
    摘要:
    现代研究表明,生物机体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中药产生的药理效应不能唯一地归功于该药物的化学组成,还应与药物的物理状态等密切相关.
    27  红外二阶导数谱对地黄及其不同提取部位、炮制品的鉴定
    白雁 孙素琴 樊克锋 王东 朱凤云 娄玉霞
    2006(11):1661-1663.
    [摘要](436) [HTML](0) [PDF 326.92 K](1295)
    摘要:
    导数光谱也叫微分光谱,是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微分处理而得到的吸光度对波长(或波数)的变化率曲线,实际就是在整个区域内沿原始光谱曲线计算出的每个数据点处的斜率曲线.
    28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菟丝子黄酮的研究
    吴春 陈林林
    2006(11):1663-1666.
    [摘要](461) [HTML](0) [PDF 395.12 K](958)
    摘要:
    菟丝子别名黄丝、黄藤子、豆寄生,为旋花科菟丝子属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的干燥成熟种子,含有黄酮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菟丝子黄酮的提取方法通常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但所得粗提物黄酮的量较低。为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本实验选择大孔吸附树脂对菟丝子黄酮进行纯化,为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菟丝子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提供实验依据。1仪器与材料SHZ-A水浴恒温振荡器,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瑞士普利塞斯XT4200C型天平;721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29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秦艽中龙胆苦苷
    蔺建新 李茂星 张汝学 贾正平 高德玉 许永全
    2006(11):1666-1668.
    [摘要](647) [HTML](0) [PDF 305.17 K](1206)
    摘要:
    秦艽是龙胆科龙胆属草本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 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G. dahurica Fisch.的干燥根,主产甘肃、青海等地,为重要传统中药,具有祛风湿、止痹痛、清湿热的功效。秦艽中的化学成分,早期研究认为主要含生物碱类成分,但近年的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秦艽中含有大量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等裂环烯醚萜苷,为其苦味成分。大孔吸附树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有机高聚物吸附剂,其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吸附作用同表面吸附、表面电性或形成氢键等有关。本实验以秦艽中的主要成分龙胆苦苷和总固物为指标,考察了HPD-100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工艺。1仪器与材料LC-6A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SPD-6A紫外检测器(日本岛津),ANASTAS色谱工作站(天津);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河北沧州宝恩化工有限公司);龙胆苦苷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70-200308);甲醇为色谱纯,水为重蒸馏水,乙醇为药用级。秦艽购自兰州市黄河中药市场,经兰州医学院赵汝能教授鉴定为秦艽G. macrophylla Pall.的干燥根。
    30  微粉化对制何首乌中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的影响
    徐月红 王宁生 陈宝 徐黎
    2006(11):1668-1669.
    [摘要](538) [HTML](0) [PDF 245.41 K](1116)
    摘要:
    制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m Thunb.干燥块根的炮制品,具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临床上以6~12g饮片煎服,但制何首乌饮片常为不规则皱缩块片,厚约1cm,质坚硬,以常规饮片形式煎煮其有效成分不能充分溶出。制何首乌中主要含脂溶性蒽醌类和水溶性二苯乙烯苷类成分,其中蒽醌类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为制何首乌的主要脂溶性有效成分,以游离和结合型共存于制何首乌中。本研究将制何首乌通过气流粉碎成微粉,研究微粉化对制何首乌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的影响,探讨微粉化技术在制何首乌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1材料、仪器与试剂制何首乌饮片由广州市药材公司中药饮片厂提供,经何岚博士鉴定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炮制品。DF-15流水式粉碎机(温岭市大德中药机械有限公司)、QLM-90K微型流化床对撞式气流磨(浙江省上虞市和力粉体有限公司)、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测定仪(Malvern)、SK250LH超声波清洗器(上海Kodos)、Waters1525高效液相色谱仪、UV2487检测器、717自动进样器。
    31  HPLC法测定蒺藜提取物中原薯蓣皂苷
    惠玉虎 强妮 寇玉锋 杨建莉
    2006(11):1670-1671.
    [摘要](526) [HTML](0) [PDF 284.28 K](1098)
    摘要:
    蒺藜,别名刺蒺藜、白蒺藜、硬蒺藜,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干燥成熟果实,分布于全国各地,在长江以北最普遍。蒺藜味苦辛,性温,有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功能,用于头痛眩晕,目赤多泪,皮肤瘙痒,胸胁胀闷,经闭癥瘕。蒺藜中含有甾体皂苷。从蒺藜中提取的原薯蓣皂苷(protodioscin)能增强性欲,提高性功能。HPLCELSD和RP-HPLC检测蒺藜提取物中原薯蓣皂苷已有相关报道。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对蒺藜提取物中原薯蓣皂苷检测方法进行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原薯蓣皂苷提供方法依据。1仪器与试药Waters1525型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2996二极管阵列检测器,Empower色谱工作站(美国Waters公司)。KQ-250DE型数控医用超声波清洗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SartoriousBP211D型电子分析天平(瑞士Sartorious公司)。
    32  雷公藤叶提取物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
    李克 王曙东 陈爽
    2006(11):1671-1673.
    [摘要](481) [HTML](0) [PDF 314.83 K](1156)
    摘要: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主产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安徽等地。主要含有二萜、三萜、倍半萜、生物碱及苷类、糖类、醇类和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以及免疫抑制等药理活性。雷公藤提取物研制的制剂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白血病、肾病综合症、肿瘤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已被广泛认可。雷公藤含有许多毒性成分,在临床应用上仍会经常发生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对雷公藤药材进行整体质量的综合控制。研究开发新型、低毒剂型显得十分必要。指纹图谱分析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对中药及其制剂进行综合宏观分析和质量控制的可行手段,现已成为控制中药质量的有效方法。本实验采用HPLC法研究了采收于不同季节的雷公藤叶提取物的色谱指纹图谱,并利用色谱相对峰面积和相对保留时间作为参数,比对了不同季节的雷公藤叶之间的异同,为合理开发利用雷公藤药材提供了参考。
    33  正交试验优选复方益精胶囊处方提取工艺的研究
    阙慧卿 邓思珊 林绥 曹剑虹 吕绍光
    2006(11):1674-1675.
    [摘要](506) [HTML](0) [PDF 206.95 K](920)
    摘要:
    复方益精胶囊由山茱萸、淫羊藿、黄柏等12味中药组成,补肾益精,清热利湿,体现补中兼清的治疗大法,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不育症。为了更好地保证质量,使工艺流程更趋合理,本实验在原有工艺流程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了复方益精胶囊药材水提部分的最佳工艺条件。1仪器与材料岛津CS-930型薄层扫描仪,JY1002分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天平仪器厂),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申胜生物有限公司)。熊果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10742-200314);硅胶G高效板(20cm×10cm,青岛海洋化工厂);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药材均为饮片,购自福建省药材公司,符合《中国药典》标准。2方法结果2.1熊果酸的薄层色谱法测定2.1.1展开条件展开剂氯仿-丙酮-醋酸乙酯(2038);显色剂10%硫酸乙醇溶液。薄层扫描条件双波长锯齿扫描,λs=520nm,λR=700nm,狭缝1.2mm×1.2mm。2.1.2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烘至恒重的熊果酸对照品适量,加甲醇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9mg/mL的对照品溶液。
    34  百合不同炮制品中多糖的测定
    张慧芳 蔡宝昌 张志杰 李伟东 李林 杨晨
    2006(11):1675-1677.
    [摘要](557) [HTML](0) [PDF 330.84 K](1031)
    摘要:
    百合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尔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植物卷丹Lilium laincifolium Thunb.、百合L. brownii F.E.Brown var.viridulum Baker或细叶百合L.pumilum DC.的干燥肉质鳞叶。百合性味甘、寒,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用于治疗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百合含有多种活性多糖,具有明显的补益作用与增强免疫作用,并具降血糖功能。百合以蜜制为主要的炮制方法,包括蜜炙法与蜜炒法,传统认为蜜制可增强百合润肺及补益的功效。本实验分别测定了生百合、蜜炙百合与蜜炒百合中的多糖,以考察百合的炮制与多糖的关系。1实验材料百合药材购于江苏宜兴,经南京中医药大学陈建伟教授鉴定,为卷丹L.lancifolium Thunb.的干燥肉质鳞叶。试剂均为分析纯。AG285电子天平;Buchi V800旋转蒸发仪;YXJ-2离心机;DZF-6050真空干燥箱;TU-1800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35  β1整合素在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姜黄素对其的影响
    吴秋玲 陈燕 张纯 何静
    2006(11):1678-1681.
    [摘要](1211) [HTML](0) [PDF 407.71 K](1075)
    摘要:
    目的研究β1整合素在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姜黄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β1整合素表达的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测Raji细胞、Daudi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β1整合素表达的差异;流式细胞术和RT-PCR方法检测姜黄素对Raji细胞β1整合素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β1整合素在Raji细胞中高表达,Daudi细胞及正常B淋巴细胞中β1整合素表达水平很低;T细胞淋巴瘤淋巴结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β1整合素表达显著低于B细胞淋巴瘤淋巴结;低浓度姜黄素即能显著抑制β1整合素的表达。结论β1整合素在Raji细胞中高表达,在正常人淋巴结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低表达,且β1整合素在不同类型淋巴瘤中的作用不同,姜黄素能显著抑制β1整合素的表达,有希望成为抑制淋巴瘤侵袭、转移的新药。
    36  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李佃贵 赵玉斌
    2006(11):1681-1685.
    [摘要](757) [HTML](0) [PDF 570.17 K](2598)
    摘要: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内脏高敏感性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肠慢性刺激法制作内脏高敏感性的IBS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得舒特)组,痛泻要方低、高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肠道内扩张引起腹部抬起和背部拱起的容量阈值和大鼠肠道内不同容量下扩张期间腹壁收缩次数,检测5-羟色胺(5-HT)、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行为学和电生理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各治疗组模型大鼠5-HT、SP水平明显下降,CGRP水平增加,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痛泻药方能降低内脏高敏感性IBS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水平,增加CGRP水平,大剂量痛泻药方疗效优于得舒特。痛泻药方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水平,减弱背角神经元兴奋性,从而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而达到治疗目的
    37  三七总皂苷抗大鼠心肌肥大作用
    张海港 李晓辉 唐渊 周见至
    2006(11):1685-1688.
    [摘要](1403) [HTML](0) [PDF 408.23 K](956)
    摘要: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对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肥大及在体大鼠心肌肥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用血管紧张素(Ang)刺激制备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分别采用Lowry法、3H-亮氨酸掺入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蛋白质的量、蛋白质合成速率和游离钙荧光强度。ip去甲肾上腺素法诱导大鼠心肌肥大,计算心脏指数和左心室指数。结果与模型组相比,0.05、0.10、0.15g/LPNS可显著降低细胞内蛋白质的量和3H-亮氨酸掺入量,减弱细胞内Ca2+荧光信号。25、50、75mg/kgPNS可显著降低心肌肥大大鼠左心室指数。结论PNS对Ang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和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在体大鼠心肌肥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8  槐定碱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余建强 蒋袁絮
    2006(11):1688-1691.
    [摘要](822) [HTML](0) [PDF 426.08 K](995)
    摘要:
    目的观察槐定碱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行为学方法观察槐定碱对正常小鼠自主活动及对阈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入睡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的影响;观察槐定碱与阈下剂量戊四氮、烟碱、士的宁、印防己毒素、异烟肼致惊厥的协同作用。结果小鼠ip给予槐定碱10、20mg/kg,小鼠自主活动抑制率分别为66.9%、76.6%,延长小鼠ip戊巴比妥钠40mg/kg的入睡潜伏期,缩短入睡时间(P<0.01)。每只小鼠icv给予槐定碱2.5μg,能协同士的宁、印防己毒素、异烟肼致惊厥作用,但对戊四氮、烟碱致惊厥无协同作用。小鼠ip槐定碱20mg/kg,对其被动运动未见明显影响。结论槐定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兴奋作用。
    39  适合中药研究的小鼠S180肿瘤获得性多药耐药模型的建立及稳定性研究
    陈强 李贵海 孙付军 尹格平
    2006(11):1691-1694.
    [摘要](492) [HTML](0) [PDF 395.61 K](1096)
    摘要:
    目的模拟临床化疗PFC(顺铂、环磷酰胺、5-氟脲嘧啶)方案,诱导小鼠S180肿瘤细胞多药耐药(MDR)相关生物因子的异常表达,建立获得性多药耐药基因表达产物P170(P糖蛋白)、LRP(肺耐药相关蛋白)及拓扑异构酶(TOPO)表达小鼠载体模型,并观察模型稳定性,为探讨药物干预MDR的有效途径提供实验模型,同时为临床提供全面定量检测肿瘤耐药程度的方法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动态检测MDR表达产物P170、LRP、TOPO表达情况及S180细胞凋亡指标(Fas因子,CD95),同法检测同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上述指标,模型小鼠传代后ig给予苦参碱100mg/kg,再次检测上述指标。结果实验组小鼠自化疗后1周P170、LRP、TOPO表达逐渐增高,自第4周后显著性增加(P<0.05);而S180细胞凋亡率、细胞杀伤率及Fas因子表达率则随化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MDR相关基因表达显著性增加时,S180细胞凋亡率等则显著性降低(P<0.05)。第5周时实验组MDR阳性表达小鼠占61.4%。实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与S180细胞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传代后模型小鼠MDR相关基因表达稳定,给予钙离子拮抗剂苦参碱可逆转上述指标的表达。
    40  制首乌总多糖对贫血小鼠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冯雪梅 吕艳 祝彼得 刘啸
    2006(11):1695-1697.
    [摘要](547) [HTML](0) [PDF 367.74 K](1171)
    摘要:
    目的观察制首乌总多糖(PPS)对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贫血小鼠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建立骨髓抑制贫血小鼠模型,采用造血祖细胞培养技术,观察PPS体内ip给药和细胞培养直接用药对造血祖细胞增殖和骨髓有核细胞(BMC)数目的影响。结果体内用药能显著增加BMC数目,提高BFU-E、CFU-E和CFU-Meg集落数产率(P<0.01),能增加CFU-GM集落数产率(P<0.05);在一定浓度下,体外直接用药,能增加CFU-Meg集落数产率(P<0.01)。结论PPS能通过间接作用促进红系和粒系祖细胞的增殖,能通过间接和直接作用刺激巨核系祖细胞的增殖。
    41  脑舒宁胶囊对培养皮层神经细胞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彭伟
    2006(11):1697-1700.
    [摘要](483) [HTML](0) [PDF 392.84 K](1206)
    摘要:
    缺血性中风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其发病率、病残率居高不下,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因此,对脑缺血神经元损伤机制进行研究并寻找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2  蛇床子素抑制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汤群芳 孔令军 顾振纶 谢梅林
    2006(11):1700-1702.
    [摘要](727) [HTML](0) [PDF 372.16 K](1115)
    摘要:
    蛇床子素(osthole)为从伞形科植物蛇床Cnidium monnieri(L.)Cusson果实中提取得到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心律失常、抗诱变、抗肿瘤、抗变态反应以及抑制伴刀豆球蛋白A所致小鼠肝炎等作用.
    43  心血通胶囊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周鸣 谢湘林
    2006(11):1703-1704.
    [摘要](557) [HTML](0) [PDF 214.04 K](941)
    摘要:
    心血通胶囊(Xinxuetong Granule,XXTG)是以苦蝶子、葛根、元胡等为主要成分研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古籍记载方中君药苦蝶子为长白山特有的中药材,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方中葛根主要有效成分为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
    44  利舒康胶囊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体内氧自由基代谢指标的影响
    阿祥仁 张鑫生
    2006(11):1705-1706.
    [摘要](612) [HTML](0) [PDF 242.98 K](1051)
    摘要: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慢性高原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也是危害高原居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既往研究表明HAPC对机体的影响几乎涉及到每一个脏器,最易受累的是心、脑,其次为肺、肝、肾等.
    45  灵芝液体发酵产漆酶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研究
    许颖 兰进
    2006(11):1707-1710.
    [摘要](551) [HTML](0) [PDF 442.82 K](1119)
    摘要:
    目的研究灵芝液体发酵产漆酶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方法以灵芝S3号菌株为试验材料,以灵芝漆酶活性为衡量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分别对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筛选。结果筛出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0g/L、棉花0.2%、磷酸氢二铵0.66g/L、干酪素0.5%、聚山梨酯-800.15%;优化培养条件为初始pH5.5、装液量75mL、接种量12.5%、菌龄5×24h、培养时间9×24h。结论优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后,发酵液中灵芝漆酶活性显著提高。
    46  甘草播种苗年生长动态的研究
    孙志蓉 王文全 翟明普 张锐锋
    2006(11):1711-1715.
    [摘要](545) [HTML](0) [PDF 489.00 K](973)
    摘要:
    目的研究甘草1年生播种苗苗高、地径的生长动态变化及生物量分配模式。方法播种后动态测定甘草播种苗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量和生物量。结果甘草整个生长期可划分为4个阶段,即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苗高和地径速生期的生长量分别占年生长量的63.3%和50.2%。根的生物量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叶和茎的增长速率,7月20日~9月20日是甘草播种苗生物量积累较快的时期。甘草播种苗根、茎、叶的生物量分配比例为49.02∶17.75∶33.23,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生物量之比(R/T)为0.96。苗高与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分别要大于地径与两者的相关系数。结论苗高、地径的生长动态符合S型生长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苗高、地径与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线性相关。
    47  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怀山药种质的技术研究
    洪森荣 李明军
    2006(11):1715-1718.
    [摘要](678) [HTML](0) [PDF 453.85 K](1016)
    摘要:
    目的研究怀山药种质资源的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技术。方法以B号怀山药带芽茎段为材料进行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并采用培养法检测保存后材料的成活率,从而筛选出最佳的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技术体系。结果B号怀山药带芽茎段玻璃化超低温保存较佳的技术体系是继代生长60d的怀山药无菌苗置4℃冰箱低温锻炼7d;在无菌条件下切取1~1.5cm的带芽茎段,转至含5%蔗糖+3%甘露糖的培养基内,置4℃冰箱预培养2d;用60%的PVS1(22%甘油+13%乙二醇+13%聚乙二醇+10%二甲基亚砜)在0℃处理60min,再用100%的PVS1在0℃条件下处理60min,随即迅速投入液氮;保存24h后,在37℃水浴中快速化冻,用含7%蔗糖的MS培养液洗涤4次,每次停留10min;转至再生培养基(MS+KT2mg/L+NAA0.02mg/L)再培养,成活率可达75%以上,再生苗与常温苗形态指标差异不大。结论本试验成功地建立了怀山药种质资源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技术体系,为怀山药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48  稀土微肥对铁皮石斛试管苗壮苗的影响
    周伟 沈亚芳 刘材材 戴黎鸣 陈军峰 开国银 周根余
    2006(11):1719-1723.
    [摘要](767) [HTML](0) [PDF 490.47 K](1087)
    摘要:
    目的研究稀土微肥对铁皮石斛试管苗壮苗的影响。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以石斛小苗为外植体,培养在附加了3种不同稀土元素组合的1/2MS+20%的香蕉提取物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结果3种稀土元素中的镧(La)对试管苗增质量、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石斛多糖的量都有显著的影响;3种稀土元素都对试管苗的叶片数、根数、分蘖数以及叶绿素a的量影响不显著。结论为铁皮石斛试管苗的壮苗以及品质的提高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49  蓬子菜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马英丽 卢卫红 崔明宇 杨帆 史国玉 于晓敏
    2006(11):1723-1726.
    [摘要](802) [HTML](0) [PDF 421.04 K](1096)
    摘要:
    目的建立蓬子菜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以香叶木苷为内标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产地10个蓬子菜样品,并进行相似度计算。色谱条件Hypersil ODS2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醋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340nm;柱温26℃。结果本研究建立了具有19个共有峰的蓬子菜药材指纹图谱,各色谱峰分离较好,达到指纹图谱要求。结论方法重现性好,可用于不同产地蓬子菜药材的指纹图谱的测定和质量评价。
    50  玉竹及其掺伪品的RAPD鉴定
    王润玲 唐铖 周晔 刘奇 安适之
    2006(11):1727-1729.
    [摘要](571) [HTML](0) [PDF 410.36 K](1215)
    摘要:
    目的探索鉴别玉竹及其掺伪品热河黄精、黄精等药用植物的方法方法采用显微鉴定和RAPD技术进行药材鉴别。结果通过所选引物进行PCR扩增,可以获得特异性的谱带,将玉竹及其主要掺伪品热河黄精、黄精区分开。结论建立的该分析方法可用作区分玉竹及其掺伪品的依据。
    51  短葶飞蓬毛状根的诱导及黄酮类成分测定
    刘成洪 段艳冰 张磊 张汉明 张卫东 陈万生
    2006(11):1730-1733.
    [摘要](798) [HTML](0) [PDF 426.51 K](1043)
    摘要:
    目的通过诱导培养短葶飞蓬毛状根产生有用次生代谢产物。方法利用发根农杆菌C58C1感染短葶飞蓬无菌苗叶盘诱导毛状根,小量提取脱农杆菌完全的毛状根DNA用于rol基因的PCR检测,经PCR检测阳性的毛状根采用4种不同液体培养基振荡扩大培养,对于获得的毛状根系测定其中总黄酮和灯盏花素的量。结果发根农杆菌感染10min共培养2d可取得较好的转化效果,继代培养约两个月后可脱菌完全,获得的毛状根PCR检测阳性率为52.9%,4种液体培养基中B5培养基更适合于毛状根的生长,毛状根中总黄酮量要明显高于正常根中的量,但灯盏乙素的量明显低于正常根中的量。结论通过短葶飞蓬毛状根大量培养可获取灯盏黄酮类药用成分。
    52  茯苓灭活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
    梁清乐 王秋颖 曾念开 王怀凯
    2006(11):1733-1735.
    [摘要](725) [HTML](0) [PDF 382.92 K](3938)
    摘要:
    原生质体融合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工程技术,近30年来发展迅速,该技术比基因工程法和原生质体转化法简便易行,可以克服传统育种法中细胞壁和交配系统对育种的障碍,实现种间、属间以至远缘的杂交.
    53  不同部位、不同产地南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的比较
    徐丽华 梁春霞 孙萌 李桂凤 余伯阳
    2006(11):1735-1738.
    [摘要](762) [HTML](0) [PDF 440.07 K](1060)
    摘要:
    原生质体融合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工程技术,近30年来发展迅速,该技术比基因工程法和原生质体转化法简便易行,可以克服传统育种法中细胞壁和交配系统对育种的障碍,实现种间、属间以至远缘的杂交.
    54  RP-HPLC法测定藏药龙胆花的两种原植物白花龙胆和蓝玉簪龙胆中龙胆苦苷
    刘圆 孟庆艳 彭镰心 刘超 尚远宏
    2006(11):1738-1739.
    [摘要](552) [HTML](0) [PDF 287.71 K](969)
    摘要:
    龙胆花为藏医常用品种,分为白花龙胆和杂花龙胆,在临床上为多品种入药,具有清湿热、泻肝胆实火、镇咳、利喉、健胃功能,主治感冒发烧、目赤咽痛、肺热咳嗽、胃热、脑痧、尿道热、阴痒及阴部湿疹、天花等.
    55  植物中抑制5α-还原酶的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李永辉 杨义芳 孔德云
    2006(11):1740-1744.
    [摘要](1744) [HTML](0) [PDF 403.67 K](1910)
    摘要:
    5α-还原酶活性筛选是抑制前列腺增生和抑制前列腺癌药物筛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综述了近10年来植物中抑制5α-还原酶的活性成分研究概况,结果发现具有5α-还原酶抑制活性的化学成分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其中脂溶性成分以苯丙素类、萜类、醌类、三萜及甾体类为主,水溶性化合物主要包括鞣质类、黄酮类化合物。不同类别的5α-还原酶抑制剂的活性参差不齐,其中三萜类化合物、甾体类化合物和鞣质类化合物的活性相对较强。
    56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进化及其在淫羊藿中的研究展望
    张华峰 王瑛 黄宏文
    2006(11):1745-1751.
    [摘要](1159) [HTML](0) [PDF 762.52 K](1503)
    摘要: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最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之一。大多数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具有相同的步骤,其合成途径是植物进化过程中的保守代谢途径。迄今已经克隆、鉴定了多种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酶的结构基因,并进行了一些黄酮类化合物合成代谢的分子调控研究。结合本实验室研究实践,综述了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进化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比较研究了淫羊藿与其他植物的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提出了研究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比较基因组学和比较代谢组学方法,指出应当从最保守的代谢中间产物和结构酶入手,结合淫羊藿种间和种内黄酮类化合物水平的比较,研究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途径及其调控机制。
    57  白及的研究概述及其资源利用对策
    李嵘 王喆之
    2006(11):1751-1755.
    [摘要](1059) [HTML](0) [PDF 634.60 K](1157)
    摘要:
    白及作为我国民间的传统中药,其药用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由于人为的过度采挖和天然生境的破坏,其野生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对白及的本草考证、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药效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并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与保护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大宗中药材的可持续利用、药物研发、道地药材的选育、药材质量的评估、生产管理及GAP规范化种植过程中SOP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58  浅谈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中定量指标的选择思路
    金芳 许浚
    2006(11):1756-附1.
    [摘要](748) [HTML](0) [PDF 274.97 K](984)
    摘要:
    由于中药具有成分复杂、有效成分不够清楚、所含成分量较低等特点,加之处方中各药味处理方式不同,中药复方制剂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定量指标一直难以统一.现围绕中药新药注册中定量指标选择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仅供研制者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