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微波提取肉苁蓉中总黄酮和多糖的含量测定
    孙萍 兰卫 李艳 闫豫君 成玉怀
    2003(6):附1-附1.
    [摘要](452) [HTML](0) [PDF 107.89 K](1194)
    摘要:
    2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概况
    杨义芳 蔡定建
    2003(6):附2-附4.
    [摘要](653) [HTML](0) [PDF 201.08 K](1688)
    摘要:
    为促进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评述由色谱等方法建立的指纹图谱应用数学手段进行判别,实现以科学、客观、公正、实用的方法对中药及其制剂进行真伪优劣评价。中药指纹图谱在中药的种植、药材的真伪鉴别、中药生产、新药研究、中成药的质量控制及其研究诸方面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3  石斛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张光浓 毕志明 王峥涛 徐珞珊 徐国钧
    2003(6):附5-附7.
    [摘要](929) [HTML](0) [PDF 208.02 K](1519)
    摘要:
    石斛为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斛具有抗肿瘤、抗衰老及扩张血管等作用,其活性成分引起国内外的关注。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菲类、联苄类、芴酮、香豆素、倍半萜、多糖及挥发油。重点对近 15年来该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了较系统的综述,为从石斛属植物中开发利用有药用价值的天然产物提供参考。
    4  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学研究近况
    薛洁 谢梅林
    2003(6):附9-附10.
    [摘要](1141) [HTML](0) [PDF 156.53 K](1009)
    摘要:
    由于中药复方的特殊性,在体外试验中研究其作用及机制,存在困难,为此产生了中药血清药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实验方法学,尚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规范化。就近几年血清药理方法学方面的动物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以及血清处理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5  用RAPD技术评估苍术居群间的亲缘关系
    任冰如 贺善安 於虹 朱晓琴
    2003(6):458-460.
    [摘要](476) [HTML](0) [PDF 208.68 K](1200)
    摘要:
    用RAPD方法分析了苍术不同居群间的亲缘关系。选取10个10碱基的随机引物对苍术的10个居群共83个个体进行扩增,获得100个 DNA片断。用RAPD istance软件计算了不同居群间的Jaccard遗传距离,得距离矩阵,分别用单联法、全联法、类平均法作聚类图,结果表明,该10个居群可划分为3个类群:即类群1,大别山类群(Ta);类群2,南苍术类群(Wu、L u、Hu、Xu、Ca、L i);类群 3,北苍术类群(Tt、Da、L ao)。在这3个类群中,南、北苍术之间的遗传距离相对较近,大别山类群与南、北苍术之间的距离则较远。根据本试验的结果及前人关于苍术精油成分差异的聚类结果,作者认为大别山类群比较特殊。
    6  生物信息学发展与中草药研究
    许忠能
    2003(6):481-486.
    [摘要](497) [HTML](0) [PDF 269.41 K](1443)
    摘要:
    立足于利用其他学科的思路与工具促进中草药研究,根据生物信息学及相关领域近几年的研究,就 DNA测序、基因预测、亲缘及变异与功能、蛋白质结构预测、生物芯片技术、基因多样性、生物安全、活性成分的药靶和预测活性成分结构、代谢过程的模拟、能量中草药药理等方面展开阐述。描述了中草药资源与药理研究的一些可能趋势,其中药靶与活性成分结构预测、代谢模拟和药理的能量观点是中草药研究尤其值得探索的新内容。
    7  景洪暗罗中一个新的对映桉烷型倍半萜
    朱伟明 宁显江 康文艺 郝小江
    2003(6):487-489.
    [摘要](768) [HTML](0) [PDF 156.70 K](938)
    摘要:
    目的 研究了番荔枝科暗罗属植物景洪暗罗 Polyalthia cheliensis树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液 -液分配、大孔吸附树脂脱色、硅胶柱色谱和 RP- 18反相柱色谱分离,运用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二维碳氢相关谱。结果 从其树叶干粉 (6 kg)的 90 %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一个桉烷型倍半萜 :1α-乙酰氧基对映桧醇 (8m g)。结论 这是一个新化合物。
    8  甘遂中巨大戟萜醇型二萜酯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潘勤 闵知大
    2003(6):489-492.
    [摘要](620) [HTML](0) [PDF 202.87 K](1167)
    摘要:
    目的 分离鉴定甘遂 Euphorbia kansui中巨大戟萜醇 (ingenol)型二萜酯类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波谱技术,尤其是 2 DNMR技术 (1 H- 1 HCOSY,HSQC,HMBC和 NOESY实验 )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 6个巨大戟萜醇型二萜酯,确定了其中两个主要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巨大戟萜醇 - 3- 2'E,4'Z癸二烯酯 - 2 0 -乙酸酯 [3- O- (2'E,4'Z- decadienoyl) - 2 0 - O- acetylingenol]( )和甘遂大戟萜酯 C(kansuiphorin C) ( )。结论 首次报道了 的全部 NMR数据和 的碳谱数据,并利用多种 2 DNMR技术对 和 的全部 NMR数据进行了归属。
    9  葡萄籽原花青素的反相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孙芸 陶冠军 谷文英
    2003(6):493-496.
    [摘要](391) [HTML](0) [PDF 192.52 K](1354)
    摘要:
    目的 用反相液相色谱 -电喷雾质谱 (RP- HPL C/ ESI- MS)分析葡萄籽粗提物中低聚原花青素的组成。方法根据质谱的准分子离子 [M- H](m/ z)检测其单体及低聚体。结果 初步检测出 3个单体、7个二聚体及 3个三聚体。结论 表明 RP- HPL C/ ESI- MS联用可以分析葡萄籽原花青素低聚体的基本组成。
    10  虎杖的水溶性成分研究
    肖凯 宣利江 徐亚明 白东鲁
    2003(6):496-498.
    [摘要](1128) [HTML](0) [PDF 160.71 K](1110)
    摘要:
    目的 研究虎杖的水溶性活性成分。方法 利用反相色谱的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并测试其生物活性。结果 虎杖根茎的 6 0 %丙酮提取物中分得 6个化合物,确定其结构分别为白藜芦醇 ( ),云杉新苷 (白藜芦醇 - 3- O- β- D-吡喃葡萄糖苷 ) ( ),2,3-二氢 - 2 - (4'- O- β- D-吡喃葡萄糖基 - 3'-甲氧基 -苯基 ) - 3-羟甲基 - 5 - (3-羟基丙基 ) - 7-甲氧基苯唑呋喃 ( ),2,6 -二甲氧基 - p-苯 - 1- O- β- D-吡喃葡萄糖苷 ( ),5,7-二羟基 -异苯唑呋喃 ( ),5,7-二羟基 -异苯唑呋喃 - 7- O-β- D-吡喃葡萄糖苷 ( )。结论 化合物 ~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 ~ 没有显示出 DNA裂解活性,化合物 对 KB和 MCF- 7细胞表现出较弱的细胞毒活性。
    11  芦荟酚类化合物的成分研究
    王红梅 陈巍 施伟 刘扬 吕木坚 潘景岐
    2003(6):499-501.
    [摘要](1096) [HTML](0) [PDF 162.22 K](1032)
    摘要:
    目的 研究芦荟属植物中的某些酚类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聚酰胺、硅胶柱色谱,结合溶剂分配及重结晶技术,从芦荟叶汁的浓缩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6个酚类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化学方法及与已知化合物对照,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别鉴定为芦荟大黄素 ( )、大黄素甲醚 ( )、大黄酚 ( )、大黄素 ( )、2 -丙烯酸 3- (4-羟基苯 ) -甲酯( )、4 -甲基 - 6,8-二羟基 - 7氢 -苯并 [de]-蒽 - 7-酮 ( )。结论 化合物 和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2  毛蕊老鹳草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杜树山 徐艳春 魏璐雪
    2003(6):501-502.
    [摘要](409) [HTML](0) [PDF 119.87 K](950)
    摘要:
    13  山茱萸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
    李建军 杨冉 陈晓岚 屈凌波
    2003(6):503-504.
    [摘要](584) [HTML](0) [PDF 110.25 K](1184)
    摘要:
    14  疏毛吴茱萸果实挥发油成分的气-质联用分析
    滕杰 杨秀伟 陶海燕 刘海新
    2003(6):504-505.
    [摘要](393) [HTML](0) [PDF 125.31 K](1036)
    摘要:
    15  葛根芩连汤不同配伍对葛根素含量的影响
    戴开金 罗佳波 谭晓梅 吴昭晖
    2003(6):506-508.
    [摘要](609) [HTML](0) [PDF 149.80 K](1004)
    摘要:
    目的 建立 HPL C测定葛根芩连汤各配伍组合中葛根素含量的方法,研究配伍对葛根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 L8(2 7)正交设计及统计软件 SPSS10 .0统计分析,以 HPL C测定葛根素的含量。结果 黄芩、黄连、甘草对方中葛根素含量的影响差异不存在显著性,两两交互作用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实验中观察到凡是黄连与葛根的配伍组合中皆有沉淀产生,并且发现沉淀中含有一定量的葛根素。结论 黄芩、黄连、甘草对葛根素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含黄连和葛根配伍煎液产生的沉淀中含葛根素可能与 p H值的改变有关。
    16  止眩颗粒剂的提取工艺研究
    文红梅 李伟 彭国平 朱荃 张正行
    2003(6):508-510.
    [摘要](495) [HTML](0) [PDF 202.64 K](773)
    摘要:
    目的 优选止眩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 2 3-乙酰泽泻醇 B、白术内酯 提取率和固形物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止眩颗粒剂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并以小鼠镇静作用的药效学验证。结果 优化工艺为 :泽泻、白术先以 12倍量 70 %乙醇分 2次回流提取,每次 2 h;再以 14倍量水分 2次煎煮,每次 2 h。提取物对小鼠有明显的镇静作用。结论 该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取效率高。
    17  MEKC法和HPLC法测定黄芩多倍体中黄芩苷含量的研究
    高山林 刘蓁 朱丹妮
    2003(6):511-513.
    [摘要](480) [HTML](0) [PDF 189.21 K](851)
    摘要:
    目的 采用 MEKC和 HPL C法对黄芩多倍体进行了黄芩苷含量的测定,为大量样品的检测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 对 MEKC法和 HPL C进行方法学考察的基础上,测定了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并进行数据的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其中采用 HPL C法测定的结果偏高 1%~ 3%,但两种方法测定的数据之间差异并无显著性,且相关系数较高。结论 两种方法均可以应用于黄芩苷含量测定,但是 MEKC法分析样品速度快、时间短、试剂费用低廉,如果仪器条件许可,MEKC法更适合于大量黄芩样品的测定。
    18  温脾汤附子先煎、大黄后下的研究
    刘春海 杨永华 王实强
    2003(6):514-516.
    [摘要](615) [HTML](0) [PDF 150.42 K](1465)
    摘要:
    目的 探讨温脾汤先煎后下的条件。方法 采用 HPCE法测定了温脾汤中乌头碱及大黄游离蒽醌的含量。结果 附子先煎 30 min,乌头碱的含量能达到安全限量 ;大黄先浸泡 30 min并于汤剂煎好前 10 min加入,大黄游离蒽醌的含量最高。结论 温脾汤中附子应先煎,而大黄宜后下。
    19  甘草皂苷生物转化的研究
    吴少杰 杨志娟 朱丽华 金风燮
    2003(6):516-518.
    [摘要](617) [HTML](0) [PDF 176.46 K](1413)
    摘要:
    目的 对甘草皂苷糖链进行有选择的部分水解,以得到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皂苷元。方法 生物酶水解法和液体发酵转化法。结果 利用试验菌最佳产酶条件所产的酶水解甘草皂苷,获得产物的产率为 2 3.7%。在液体发酵法中,产物的产率约为 10 %。产物可用 85 %乙醇从 HP2 0树脂柱上洗脱下来,同时未转化的甘草皂苷可用5 0 %乙醇洗脱而循环利用。结论方法简洁方便,提高了甘草皂苷的转化率。
    20  茵陈中多糖的含量测定
    刘晓河 梁惠花 谭晓红
    2003(6):519-520.
    [摘要](461) [HTML](0) [PDF 108.59 K](1106)
    摘要:
    21  HPLC法测定复方参芪维E胶囊中王浆酸的含量
    宋粉云 毋福海 邓红 钟兆健 梁汉明
    2003(6):521-522.
    [摘要](432) [HTML](0) [PDF 106.08 K](1040)
    摘要:
    22  HPLC法测定化瘀通脉注射液中原儿茶醛含量
    郭伟 严红 刘建萍 薛珊
    2003(6):522-523.
    [摘要](397) [HTML](0) [PDF 113.65 K](905)
    摘要:
    23  HPLC法测定生化软胶囊中阿魏酸含量
    马民伟 周慧娟
    2003(6):524-525.
    [摘要](427) [HTML](0) [PDF 107.15 K](1007)
    摘要:
    24  HPLC法测定西洋参茎叶总皂苷降解物中20(S)-人参皂苷Rg3的含量
    孟勤 尹建元 赵俊艳 梁迪
    2003(6):525-526.
    [摘要](392) [HTML](0) [PDF 147.86 K](939)
    摘要:
    25  HPLC法测定蒙药那如-8中胡椒碱的含量
    贾福群 白炜
    2003(6):527-527.
    [摘要](443) [HTML](0) [PDF 66.87 K](1084)
    摘要:
    26  HPLC法测定肾康颗粒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
    何跃进
    2003(6):528-528.
    [摘要](372) [HTML](0) [PDF 61.33 K](864)
    摘要:
    27  大蒜新素预防和治疗鼠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实验研究
    刘志峰 方峰 董永绥 李革
    2003(6):529-532.
    [摘要](579) [HTML](0) [PDF 222.17 K](1055)
    摘要:
    目的 探讨大蒜新素在体内对鼠巨细胞病毒 (m urine cytom egalovirus,MCMV)感染小鼠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 BAL B/c小鼠 MCMV重组病毒 (插入 L ac Z基因 )性肝炎模型,采用 X- gal染色测定β- gal在肝、肾及肺组织中的表达。 70只雌性 BAL B/c小鼠随机分为大蒜新素预防 +治疗组 (n=2 0 ),大蒜新素治疗组(n=2 0 ),更昔洛韦治疗组〔6 0 m g/(kg· d),n=10〕,安慰剂组 (n=10 )及空白对照组 (n=10 )。其中前两组又各均分为低、高剂量组〔2 5,75 m g/(kg· d)〕,检测血浆丙氨酸转氨酶 (AL T)水平和评估肝组织组织学活动性指数(HAI),并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组织中 MCMV DNA水平。结果 大蒜新素预防 +治疗组及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相比较,AL T、肝脏 HAI评分及 MCMV DNA杂交的积分光密度均明显降低 (P<0 .0 5 ),与更昔洛韦治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大蒜新素预防用药及加大用药剂量并不能显著降低 AL T、肝脏 HAI评分及 MCMV DNA积分光密度水平。结论 大蒜新素能减轻 MCMV性肝炎模型鼠肝功能损害,改善肝脏病理变化和降低肝组织内病毒 DNA负荷量,其治疗效果与更昔洛韦无显著差异,大蒜新素预防用药及加大用药剂量不能增加其病毒抑制效应。
    28  土槿乙酸对人黑素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研究
    姜孟臣 陈虹 张敏 陈莉
    2003(6):532-534.
    [摘要](624) [HTML](0) [PDF 159.63 K](1039)
    摘要:
    目的 研究土槿乙酸 (PAB)对人黑素瘤细胞 (L i Br)生长的抑制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 PAB加入体外培养 L i Br细胞中,观察加药后细胞生长数量及其形态的变化 ;用 MTT法检测 PAB的细胞毒作用 ;用 Hoechest33342和 PI双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 L i Br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PAB明显抑制 L i Br细胞生长 ;IC50 值为 2 .5× 10 - 5mol/ L;其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 ;凋亡细胞的比例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 p2 1WAF1 表达增强。结论 PAB能有效抑制L i Br细胞的增殖。
    29  西红花酸对压力超负荷致心肌肥厚大鼠的ATPase及胶原的影响
    沈祥春 钱之玉
    2003(6):534-537.
    [摘要](583) [HTML](0) [PDF 196.04 K](1054)
    摘要:
    目的 研究西红花酸对压力超负荷所致心肌肥厚大鼠的 ATPase及胶原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部分狭窄术致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大鼠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又各自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西红花酸 10 0,5 0 mg/ kg组。测定心脏重量参数,采用试剂盒测定 Na+,K+ - ATPase;Ca2+,Mg2+ - ATPase的活力及羟脯氨酸的含量。结果 模型早期组 (术后 2 4 h) ATPase活性明显降低,模型晚期组 (术后 1个月 ) ATPase活性降低更加明显,羟脯氨酸的含量明显增加。西红花酸晚期组 (给药 1个月 )能显著提高心肌组织的 ATPase活力,降低胶原的含量。结论 西红花酸对压力超负荷所致大鼠心肌肥厚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0  草问荆总生物碱对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季宇彬 高世勇
    2003(6):537-539.
    [摘要](499) [HTML](0) [PDF 154.99 K](879)
    摘要:
    目的 研究草问荆总生物碱 (TAEP)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法 (HPL C- EC)及 HPL C- UV法测定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 TAEP对大鼠纹状体的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同时升高纹状体单胺类递质中性及酸性代谢产物的含量 ;对大鼠前脑边缘区的单胺类递质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同时显著升高边缘区单胺代谢物 5 -羟吲哚乙酸 (5 - HIAA ),高香草酸 (HVA)的含量。但对于 3,4 -二羟基苯乙醇 (DHPG)的升高作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AEP具有与利血平相似的单胺排空作用,是 TAEP对中枢神经系统镇静安定的作用机制。
    31  茶多酚对人癌细胞和人体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实验研究
    谢冰芬 冯公侃 朱孝峰 李志铭 刘宗潮
    2003(6):540-543.
    [摘要](457) [HTML](0) [PDF 195.26 K](1051)
    摘要:
    目的 选用 4种人癌细胞和 3种人体正常细胞进行试验,比较茶多酚 (TP)对人肝癌细胞 Bel- 74 0 2等和人体肝细胞 CL C增殖周期的影响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用 MTT法测定 TP对人癌细胞和人体正常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用流式细胞仪 (FCM)观察 TP对细胞的周期改变和诱导凋亡作用。结果 TP对人癌细胞 Bel- 74 0 2,CNE1,KB和 H- 2 9的 IC50 依次为 6 8.2,10 4 .6 3,119.83和 14 8.6 1μg/ m L;对人体正常细胞 CL C,HEK- 2 93和 HD-MEC的 IC50 均 >4 0 0 μg/ m L。 15 0和 30 0 μg/ m L TP处理 Bel- 74 0 2细胞 12,2 4和 36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2 %,37.6 %,4 0 .7%和 17.1%,39.9%,5 7.7%。表明 TP可诱导 Bel- 74 0 2细胞凋亡,使细胞周期停滞于 S—G2 / M期,而对 CL C细胞无此作用。结论 TP对人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显著高于对人体正常细胞的作用,提示TP对人癌细胞有一定的选择杀伤作用。
    32  夏天无对小鼠学习记忆及脑内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
    盛瑞 顾振纶 蒋航 曹奕
    2003(6):543-545.
    [摘要](477) [HTML](0) [PDF 164.52 K](948)
    摘要:
    目的 阐明夏天无制剂对记忆障碍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及对小鼠脑内乙酰胆碱酯酶 (Ach E)的影响。方法 以东莨菪碱造成小鼠记忆获得障碍和乙醇造成小鼠记忆再现障碍,同时测定了小鼠脑内 Ach E的活性。结果夏天无口服液及胶囊剂 0 .5,1,2 mg/ kg对记忆障碍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并可抑制小鼠脑内 Ach E活性。结论 夏天无口服液及胶囊剂能增强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该作用可能与抑制 Ach E有关。
    33  活血化瘀注射液对急性重型胰腺炎大鼠小肠CD11b/CD18表达的影响
    张艳军 金华 赵连根 吴咸中
    2003(6):545-547.
    [摘要](475) [HTML](0) [PDF 150.49 K](958)
    摘要:
    34  雷公藤多苷对肾小球细胞外基质以及TGF-β1的影响
    陈志强 曹枫 黄怀鹏 黄文政 林清棋
    2003(6):548-549.
    [摘要](470) [HTML](0) [PDF 110.66 K](1008)
    摘要:
    35  注射用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刘宪平
    2003(6):550-551.
    [摘要](406) [HTML](0) [PDF 112.89 K](853)
    摘要:
    36  电针配合口服华佗再造丸治疗顽固性面瘫56例疗效观察
    袁军 李梅 丁敏 钟长平
    2003(6):551-552.
    [摘要](456) [HTML](0) [PDF 116.07 K](988)
    摘要:
    37  浙江产香茶菜属植物8个居群的RAPD分析
    方芳 郭水良 黄华 毛晓燕 郭卫东
    2003(6):553-556.
    [摘要](739) [HTML](0) [PDF 202.90 K](996)
    摘要:
    目的 从 DNA分子水平上探讨香茶菜属植物种群变异特点。方法 从 7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10个具有较高多态性检测能力的引物。用这 10个随机引物对浙江境内 3种香茶菜的 8个居群进行了 RAPD分析,对得出的RAPD结果应用 SPSS10 .0进行的聚类分析和应用 CANOCO3.10进行的除趋势对应分析。结果 共检测出 14 4个位点,其中单态位点 11个,占 7.6 4 %,多态位点 133个,占 92 .36 %。分析结果表明,浙江产香茶菜不同种、同一种的不同居群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其中种间的差异要大于种内,大萼香茶菜 Isodon macrocalyx居群间的差异要比香茶菜 I.amethystoides居群的小。结论 香茶菜形态与化学成分的变异有一定的遗传学基础。
    38  正品和伪品大黄的RAPD指纹图谱鉴定研究
    杨美华 张大明 刘健全 郑俊华 范国强
    2003(6):557-560.
    [摘要](471) [HTML](0) [PDF 223.21 K](1109)
    摘要:
    目的 用 RAPD方法对正品和伪品大黄进行指纹图谱的研究,为正品和伪品大黄的基原鉴定提供分子依据。方法 对 RAPD反应的实验体系进行了优化,并采用个体筛选的方法筛选 12 1个引物,采用 BSA的方法筛选了 6 4个引物。结果 分别得到了 2个具有正品大黄的特征性条带的引物。结论方法可靠、准确、快速、重现性好,达到了在分子水平上鉴定正品和伪品大黄基原的目的。此外,该实验亦表明 BSA的方法筛选种的特征性条带的引物的效率比个体筛选引物的效率高。
    39  乌头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关文灵 王黎 郑思乡
    2003(6):561-562.
    [摘要](422) [HTML](0) [PDF 145.01 K](899)
    摘要:
    目的 建立乌头高效再生系统,短期内获得大量优质种苗。方法 以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在添加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培养。结果 培养基 MS+BA1.0 m g/ L+KT0 .5 mg/ L+NAA0 .2 mg/ L 最适合于乌头叶片不定芽的分化 ;培养基 MS+BA1.5 mg/ L+NAA0 .1mg/ L 有利于芽的增殖 ;培养基 MS+BA0 .5 mg/ L+NAA0 .1m g/ L有利于芽的伸长 ;不加激素的 1/ 2 MS培养基有利于根的诱导。结论 采用组织培养方式可进行乌头的快速繁殖,使乌头种苗的工厂化生产成为可能。
    40  黄连的毛细管电泳特征指纹图谱研究
    魏英勤 袁久荣 闫滨
    2003(6):563-564.
    [摘要](786) [HTML](0) [PDF 151.49 K](1047)
    摘要:
    目的 建立黄连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毛细管电泳考察了不同批药材季铵碱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关性,并以小檗碱作为参照物计算了各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比值。结果 不同批号的黄连样品色谱组分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关系数均大于 0 .9990。结论 建立的黄连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稳定、可靠,可作为黄连的特征指纹图谱。
    41  RP-HPLC法测定槐米中槲皮素的含量
    徐雄良 张志荣 柯尊洪 田锋
    2003(6):565-566.
    [摘要](594) [HTML](0) [PDF 152.93 K](918)
    摘要:
    目的 建立 RP- HPL C法测定槐米中槲皮素的含量。方法 使用 Shim- pack CL C- ODS柱 (6 .0 m m× 15 0mm,5 μm),以甲醇 - 0 .4 %磷酸溶液 (7∶ 3)为流动相,375 nm波长,测定槐米水解液中槲皮素的含量。结果方法的线性为 10 .0 3~ 10 0 .3ng,r=0 .9997;平均回收率为 99.0 6 %,RSD=2 .0 7% (n=9)。结论方法测定样品分离效果佳,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42  藏药加哇的品种考证
    李涛 王天志
    2003(6):567-569.
    [摘要](724) [HTML](0) [PDF 215.19 K](1159)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藏药加哇的本草学研究,考证其基源及藏医药用品种。方法 查阅有关历代藏医药文献,实地考察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加哇的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等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历代藏医药本草文献中所记载的功能主治与现代藏医临床应用基本一致。结论 藏医使用加哇的正品药材为伞形科棱子芹属植物西藏棱子芹 Pleurospermum hookeri var.thomsonii.
    43  紫河车的凝胶电泳鉴别研究
    李峰 孙娟 康廷国 裴世柱 王宇航 王浩
    2003(6):570-572.
    [摘要](763) [HTML](0) [PDF 154.60 K](916)
    摘要:
    44  冬虫夏草及人工菌丝体的核苷类成分的HPLC研究
    米莉莉 王智华 洪筱坤
    2003(6):573-574.
    [摘要](503) [HTML](0) [PDF 112.29 K](942)
    摘要:
    45  天然多羟基芪类化合物抗病毒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陈志强 吴祖泽
    2003(6):附11-附13.
    [摘要](522) [HTML](0) [PDF 134.87 K](1060)
    摘要:
    46  厚朴商品资源概述
    初敏 丁立文 刘红 李跃武
    2003(6):附14-附15.
    [摘要](511) [HTML](0) [PDF 117.94 K](1058)
    摘要:
    47  预防“非典型肺炎”几个中药处方的计算分析
    盛志刚 李庆业
    2003(6):附16-附16.
    [摘要](454) [HTML](0) [PDF 102.30 K](1181)
    摘要:
    48  浅谈淡豆豉的质量问题
    王建新
    2003(6):附17-附17.
    [摘要](802) [HTML](0) [PDF 63.03 K](1625)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