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第7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斑纹芦荟的化学成分研究
    袁阿兴 康书华 覃凌 阮斌 樊亦军
    1994(7):339-341.
    [摘要](1481) [HTML](0) [PDF 289.81 K](1497)
    摘要:
    从斑纹芦荟叶中分得4个结晶,鉴定为芦荟大黄荣(Ⅰ)、芦荟苦素(Ⅱ)、异芦荟苦素(Ⅲ)、2,5-二甲基-8-C-β-D-吡喃葡萄糖-7-羟基对氧萘酮(Ⅳ)。Ⅲ和Ⅳ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2  苦红菇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王淮滨 杨国华 吴顺华 王少芳 李广义 徐位伸 孟丽珊 李仲瑶
    1994(7):342-343.
    [摘要](961) [HTML](0) [PDF 219.49 K](1607)
    摘要:
    从苦红菇Russula rosacea的甲醇提取物中首次分得2个甾醇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2E,24S)-24-甲基-5α-胆甾-7,22-二烯-3β,5,6β-三醇〔(22E,24S)24-methyl-5α-cholesta-7,22-diene-3β,5,6β-triol,Ⅰ〕和(22E,24S)-24-甲基-5α-胆-*-7,22-二烯-3β,5,6β,9-四醇〔(22E,24S)-24-methyl-65α-cholesta-7,22-diene-3β,5,6β-9-tetraol,Ⅱ〕。化合物Ⅱ有明显的体外抑制KB细胞的活性。
    3  浙贝母茎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严铭铭 金向群 徐东铭
    1994(7):344-346.
    [摘要](763) [HTML](0) [PDF 2.38 M](1658)
    摘要:
    从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ii地上茎叶中分得6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波谱分析及化学方法鉴定为: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Ⅰ)、2,5-二甲基苯醌(2,5-dimetho xy-1,4-benzoquinone,Ⅱ)、β-谷甾醇(Ⅲ)、斯贝甲素(verticine,Ⅳ),浙贝乙素(verticinone,Ⅴ)和茄啶(solanidine,Ⅵ)。其中Ⅰ和Ⅱ为本属植物中首次分得。
    4  南丹参化学成分研究
    李静 黎莲娘 宋万志
    1994(7):347-349.
    [摘要](772) [HTML](0) [PDF 2.20 M](1490)
    摘要:
    从南丹参的根中首次分得3个脂溶性丹参酮类成分和6个水溶性酚酸类成分。经UV、IR、1HNMR和MS光谱测定,分别鉴定为丹参酮Ⅱ-A(Ⅰ)、丹参酮Ⅰ(Ⅱ)、β-谷甾醇(Ⅲ)、咖啡酸(Ⅳ)、迷迭香酸(Ⅴ)、选迭香酸甲酯(Ⅵ)、丹酚酸A(Ⅶ)、丹酚酸C(Ⅷ)、丹酚酸B(Ⅸ)。
    5  杜仲原生皮与再生皮的质量对比分析
    孟芹 吴孝林 曹桂华
    1994(7):350-352.
    [摘要](807) [HTML](0) [PDF 306.88 K](1610)
    摘要:
    对杜仲原生皮与1~4年再生皮进行了性状、组织特征和化学成分的比较,并对其主要成分弹性橡胶丝、氯原酸的含量及乙醇浸出物进行了对比测定,比较结果表明,再生皮与原生皮质量基本一致,可作药用。
    6  薄层扫描法测定青蒿素脂质体和葡聚糖复合物中青蒿素的含量
    蔡美明
    1994(7):353-354,376.
    [摘要](667) [HTML](0) [PDF 2.39 M](1502)
    摘要: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青蒿素脂质体和葡聚糖复合物中青蒿素的含量,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回收率分别为98.0%和96.8%。
    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及中成药中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含量
    刘松青 马文秀 唐先哲 成丹
    1994(7):355-356,358.
    [摘要](794) [HTML](0) [PDF 299.15 K](1785)
    摘要: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补骨脂及其中成药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用甲醇-水(6:40,v/v)作流动相,在μ-BondapakC18柱上,两成分能较好地分离。用甲醇作提取溶剂,超声振荡提取30min,分析了市售补骨脂及3种含补骨脂的中成药,方法简便,精密度较高。
    8  骨刺劳损膏中阿托品含量的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
    邵世宏 李永仓 葛万霞 徐路青
    1994(7):357-358.
    [摘要](577) [HTML](0) [PDF 172.40 K](1438)
    摘要:
    采用氯仿洗脱膏层,用萃取法提取橡皮膏中阿托品,薄层展开后扫描测定其含量,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可靠。平均回收率为100.57%,变异系数3.88%。
    9  陈香露白路片中陈皮甙和总蒽醌含量测定的研究
    李国权 甄汉深
    1994(7):359-361.
    [摘要](886) [HTML](0) [PDF 254.23 K](1481)
    摘要:
    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陈香露白路片中陈皮甙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该片中总蒽醌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法可以作为该片质控手段之一。
    10  氧化苦参碱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王会贤 杜守英 钱玉昆 章灵华
    1994(7):362-363,389.
    [摘要](925) [HTML](0) [PDF 324.19 K](1481)
    摘要:
    研究了氧化苦参碱对人扁桃体淋巴细胞和小鼠脾淋巴细胞在不同丝裂原存在时对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人扁桃体淋巴细胞对PHA,SAC反应能力的不同,氧化苦参碱可使低反应性的人扁桃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提高,而对高反应性的人扁桃体淋巴细胞及正常小鼠脾细胞增殖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提示氧化苦参碱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和细胞状态密切相关。
    11  槐胺碱对清醒大鼠心肌急性梗塞及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金英 刘晓娟 刘毅 刘婉珠 赵艳杰 王晓东
    1994(7):364-365.
    [摘要](1010) [HTML](0) [PDF 232.86 K](1498)
    摘要:
    用清醒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阻塞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及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槐胺碱(SA)对梗塞范围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SA13.3和15mg/kg显著缩小心肌梗塞范围,降低血清LDH含量,减轻清醒大鼠缺血早期心律失常。胺碘酮7.5mg/kg有类似作用。SA13.3和15mg/kg也可显著缩短再灌注心律失常持续时间,降低室颤的发生率。
    12  八仙降糖药药理作用研究(Ⅱ)
    陈双厚 吴志奎 刘风云 崔京华 黄霞珍 陈朝
    1994(7):366-368.
    [摘要](642) [HTML](0) [PDF 349.96 K](1412)
    摘要:
    八仙降糖药由制首乌、黄芪、麦冬、生地等8味中药组成。药理研究表明:该制剂能使四氧嘧啶造型大、小鼠血、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物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高;能显著提高实验动物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力;对小鼠有明显的抗疲劳、耐低温、耐高温的作用;毒理试验结果表明:本品安全无毒。
    13  活血清脑冲剂治疗血瘀性头痛的实验研究
    魏领地 卢亚利 阎希军 吴乃峰
    1994(7):369-371.
    [摘要](564) [HTML](0) [PDF 238.73 K](1490)
    摘要:
    活血清脑冲剂经口服能增加动物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血流量,并有缓慢的降压作用,对小鼠软脑膜微循环障碍有缓解作用,可对抗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离体动脉条的收缩,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14  甘肃产艾叶的原植物调查及生药鉴定
    宋平顺 卫玉玲 张伯崇
    1994(7):372-376.
    [摘要](831) [HTML](0) [PDF 421.17 K](1429)
    摘要:
    对甘肃各地艾叶的原植物调查表明,已有12种篙属植物在不同地区作艾叶或混入艾叶中,在此基础上进行形态、组织学鉴定。
    15  圆盘凝胶电泳法鉴别熊胆皮的研究
    仲昭庆 钱忠直
    1994(7):377-378.
    [摘要](813) [HTML](0) [PDF 253.36 K](1427)
    摘要:
    以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法,对熊、猪、牛、羊胆皮的水溶性蛋白进行凝胶电泳,采用凝胶电泳扫描对其电泳谱带进行分析,结果各胆皮均显示不同的谱带,可鉴别熊胆皮的真伪。
    16  植物硅酸体的研究进展
    吕厚东 李荣华 李启霞 吕厚远
    1994(7):379-380.
    [摘要](826) [HTML](0) [PDF 175.32 K](1772)
    摘要:
    植物硅酸体是充填于高等植物组织细胞中的非晶质二氧化硅(SiO2·nH2O)矿物。在禾本科植物中含量丰富。现概述植物硅酸体这门新兴学科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介绍植物硅酸体分析在中药鉴定等方面的初步应用。
    17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抗病毒性肝炎的研究概况
    聂侃 聂荣海
    1994(7):381-384.
    [摘要](618) [HTML](0) [PDF 373.63 K](1872)
    摘要:
    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本文概述近年来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部分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8  甘草及其制剂中化学成分测定方法进展
    徐子硕
    1994(7):385-386.
    [摘要](576) [HTML](0) [PDF 184.41 K](1590)
    摘要: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采用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甘草及其制剂中化学成分含量方法的进展。
    19  龙胆及其混伪品的鉴定
    杨江 杨丽萍 刘革新 张玉兰
    1994(7):387-387.
    [摘要](872) [HTML](0) [PDF 536.14 K](1680)
    摘要:
    《中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龙胆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三花龙胆、龙胆、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已有资料记载(1〕以石竹科植物大花剪秋罗(称“甜龙胆”)和菊科植物兔儿伞的根及根茎;尚有用萝孽科植物白薇、徐长卿的根及根茎伪充龙胆。
    20  中药类急性毒性技术法与LD50值的分级
    李建华
    1994(7):388-389.
    [摘要](701) [HTML](0) [PDF 2.10 M](1589)
    摘要:
    毒物研究涉及的范围很广,分类方法也不同,对动物毒性的大小也不同,一般按照国际上分级为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微毒(实际无毒)5种(见表1)。毒物种类很多,分为工业毒物、药物毒物、农药赛物、植物性和动物性毒物、军用毒物。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