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评价研究》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药学科技学术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教授任名誉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药物研究院名誉院长刘昌孝研究员任编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王广基教授任主编。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为我国广大药物研究人员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交流药物评价工作的实践经验,发展和完善评价的方法学,探讨评价相关的国际标准或指南,提高我国的总体评价研究水平。创刊以来先后被波兰《哥白尼索引》、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和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英国《公共卫生数据库》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并被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等收录。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2024年第47卷第3期
    显示模式:
    2024,47(3):0-0, DOI:
    摘要:
    2024,47(3):0-0, DOI:
    摘要:
    2024,47(3):457-46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3.001
    摘要:
    药物临床试验是评估新药安全性、有效性,推动医学进步,提供创新治疗方法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在中国老龄化人口增加的趋势下,提升临床试验老年受试者的依从性至关重要。为确保研究结果更具代表性和适用性,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制定个性化支持计划和多元化的依从性监测方法;其次,根据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需求,调整试验设计以提升参与的舒适度和便捷性;此外,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以提供更广泛的支持;最后,通过加强研究团队的培训,提高对老年患者的关怀水平,激发其积极性和合作度。这些举措有助于减小药物临床试验的选择性和信息偏倚,为改善医疗护理和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研究基础。通过科学、伦理和规范的试验设计和实施,可以更好地评估药物的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选择。
    2024,47(3):463-46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3.002
    摘要: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23年11月发布了"糖尿病足感染:开发治疗药物的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草案)"。该指导原则草案提出了糖尿病足感染治疗药物临床开发的建议,包括对这类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关键要素的许多具体建议,如试验设计、试验人群、疗效评估等方面。而我国目前尚没有类似的指导原则。详细介绍FDA该指导原则草案,期望对我国这类药物开发的临床研究及其评价有所裨益。
    2024,47(3):470-47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3.003
    摘要:
    生物等效性试验是评价仿制药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的重要方法,试验方法的科学性、评价标准的适用性、数据资料的规范性直接影响对仿制药质量和疗效评价的准确性。对中国2020年8月以来累计发布的48个特定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含征求意见稿16个)进行逐个汇总、梳理,从多个维度对已发布的特定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发布情况进行概括,结合美国、欧盟及日本等国际先进监管机构相关工作经验,对中国特定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发布情况提出一般考虑,以期提高仿制药质量和疗效,进一步满足临床需求的同时减轻患者用药负担。
    2024,47(3):477-48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3.004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潜在机制。方法 分别从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中提取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组方药物的潜在生物活性成分和相应的靶点,疾病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材-化合物-靶点"网络,并通过STRING web平台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在DAVID平台上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富集分析,利用Maestro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采用RAW264.7细胞进行体外Western blottitng和免疫荧光实验验证。结果 共筛选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组方药材含有的41种有效化合物,177种成分和疾病的共同靶点。其中,黄芩苷、柴胡皂苷、槲皮素、鱼腥草素等是重要的活性化合物。PI3K、Akt、EGFR、MAPK3、GRB2、PIK3R1等是关键靶点。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和FOXO信号通路被认为是3条重要的信号通路。相关成分、靶点和通路与抗炎、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有关。分子对接结果提示,筛选的12个关键靶点可与大多数主要活性化合物紧密结合。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可以抑制PI3K和Akt的蛋白表达,与网络药理学的预测结果一致。结论 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主要通过调节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2024,47(3):490-49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3.005
    摘要: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CD39基因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39与肺腺癌免疫微环境及免疫治疗响应的关系。方法 通过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分析CD39在肺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研究CD39可能富集的免疫相关通路;通过肿瘤免疫数据库(TIMER)分析肺腺癌患者中CD39基因表达情况与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同时分析CD39和其他免疫检查点基因PD-1、PD-L1、CTLA-4、IDO1的相关性,采用药物敏感性基因组学数据库(GDSC)和肿瘤免疫功能障碍和排斥(TIDE)数据库,预测CD39基因表达与化疗药物敏感性以及免疫治疗的响应。结果 CD39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CD39富集了免疫相关通路如炎症反应、干扰素α反应、干扰素γ反应。TIMER数据库均显示在肺腺癌组织中,CD39的表达与B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呈正相关性。同时CD39与其他的免疫检查点PD-1、PD-L1、CTLA-4、IDO1均呈一定的正相关性,化疗敏感性显示在肺腺癌组织中,对于博来霉素、顺铂、多西他赛、长春花碱等化疗药物,高表达CD39组对其敏感。但对于免疫治疗,其响应率却低于CD39低表达组。结论 CD39在肺腺癌组织中低表达,能激活免疫相关通路,对免疫治疗响应率高,可作为肺腺癌新型分子标志物。
    2024,47(3):496-50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3.006
    摘要:
    目的 基于NF-κB/NLRP3/Caspase-1信号轴探究白藜芦醇对痛风性肾病模型大鼠的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阳性对照,0.03 mg · kg-1)组和白藜芦醇高、中、低剂量(1 000、500、250 mg·kg-1)组,连续7 d ig给药,给药过程中,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使用氧嗪酸钾合并尿酸钠的方法制备大鼠痛风性肾病模型。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18、尿酸、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肾脏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环氧合酶-2(COX-2)水平;HE、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细胞形态变化;PAS染色检测大鼠肾组织中肾小球损伤情况,TUNEL观察肾脏组织细胞DNA损伤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组织中核因子-κB (NF-κ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量,最后采用分子对接研究白藜芦醇与NF-κB、NLRP3、Caspase-1的结合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及白藜芦醇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18、SCr、BUN及肾脏TNF-α、MCP-1、COX-2水平显著降低(P<0.01),白藜芦醇高剂量组尿酸、中和高剂量组BUN显著降低(P<0.05);白藜芦醇各剂量组不同程度降低肾组织中胶原纤维化面积、肾小球阳性率以及肾组织细胞TUNEL染色阳性率,减缓病理损伤情况,其中高剂量组作用最显著(P<0.05);qRT-PCR、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各给药组均抑制肾脏组织细胞中NF-κB、NLRP3、Caspase-1mRNA和蛋白的表达,其中高剂量组作用最显著(P<0.05);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表明,白藜芦醇与NF-κB、NLRP3、Caspase-1结合状态良好,即白藜芦醇对NF-κB、NLRP3、Caspase-1具有良好的靶向调控作用。结论 白藜芦醇对痛风性肾病模型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可能为抑制NF-κB信号通路,进而抑制NLRP3的激活从而阻断Caspase-1招募IL-1β、IL-18,降低其分泌,遏制肾脏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初始阶段细胞焦亡的发生,从而逆转痛风性肾病大鼠肾组织的炎症损伤。
    2024,47(3):505-51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3.007
    摘要:
    目的 评价湖北金粟兰中倍半萜二聚体化合物(+)-chlorahupetenes B[(+)-CHB]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RAW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给予等体积DMSO)、模型组(给予等体积DMSO)、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Dex,阳性对照,1 μmol·L-1)组和(+)-CHB低、中、高浓度(5、10、20 μmol·L-1)组。各组分别加入相应药物孵育细胞1 h,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加入LPS (1 μg·mL-1)诱导24 h造成炎症应答模型。细胞增殖检测法用于评估细胞活力;Griess反应检测一氧化氮(NO)浓度;酶联免疫分析检测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的生成;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IL-1β、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环氧合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IL-6TNF-α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 (NF-κB) p65、p-NF-κB p65、NLRP3、嘌呤能受体(P2X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CHB减少了梭形细胞数量,使大部分细胞恢复正常形态;显著抑制NO、TNF-α、IL-6、IL-1β生成(P<0.01),显著降低COX-2、iNOS、IL-6、TNF-α、NLRP3、IL-1β mRNA水平(P<0.05、0.01);显著降低TLR4、MyD88、NF-κB p65、p-NF-κBp65、NLRP3、P2X7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结论 (+)-CHB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和P2X7/NLRP3/IL-1β炎症小体轴激活缓解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2024,47(3):513-52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3.008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b1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血脑屏障(BBB)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b1低、中、高剂量(5、10、20 mg·kg-1)组,采用线栓法栓塞颈内动脉1 h后复灌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栓塞,其余操作同模型小鼠。缺血1 h后ip相应药物,于再灌注24 h后处死取材。采用伊文思蓝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BBB损伤程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紧密连接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ZO-1、Occludin蛋白,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MAPK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b1可显著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中伊文思蓝的渗漏量(P<0.05),显著降低脑组织中IL-1β、IL-6TNF-α的mRNA转录水平(P<0.05、0.01);显著上调ZO-1和Occludin的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显著降低MMP-2、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显著抑制MAPK通路p38、JNK及ERK磷酸化蛋白的表达(P<0.05、0.01)。结论 人参皂苷Rb1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BBB损伤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信号通路激活,减少MMP-2、MMP-9蛋白的表达,进而减轻对ZO-1、Occludin等紧密连接蛋白的降解有关。
    2024,47(3):521-52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3.009
    摘要:
    目的 研究异土木香内酯的体外抗病毒作用及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0.125、0.500、1.000、2.000、4.000、8.000、16.000、32.000、64.000 μmol·L-1的异土木香内酯处理24 h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活力的影响;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水疱性口炎病毒(VSV-eGFP)以0.02的感染复数(MOI)感染A549细胞制备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同孵育12 h的异土木香内酯5、10、20 μmol·L-1对GFP阳性细胞率的影响;VSV感染(MOI=0.1) A549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异土木香内酯处理16 h对VSV病毒G蛋白表达的影响;分别使用甲型流感病毒(H1N1,MOI=0.1)、脑心肌炎病毒(EMCV,MOI=0.1)感染A549细胞,同时给药共同孵育8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土木香内酯对病毒RNA表达的影响;异土木香内酯分别以预处理12 h、病毒吸附过程中给药2 h、病毒吸附后给药10 h 3种不同方式给药,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VSV-eGFP在A549细胞中复制的影响;异土木香内酯20 μmol·L-1处理胚胎成纤维(MEF)细胞12 h,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异土木香内酯5、10、20 μmol·L-1处理MEF细胞12 h,qRT-PCR检测干扰素α1(Ifna1)、干扰素β1(Ifnb1)、干扰素诱导蛋白44(Ifi44)、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的mRNA表达。结果 异土木香内酯对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1.01 μmol·L-1;与模型组比较,流式结果显示异土木香内酯显著减少VSV-eGFP阳性细胞率(P<0.001),但对病毒的吸附过程没有影响,药物预处理及吸附后给药显著抑制VSV病毒复制(P<0.01、0.001);qRT-PCR结果显示异土木香内酯显著降低H1N1、EMCV病毒的mRNA水平(P<0.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异土木香内酯显著抑制VSV的G蛋白表达(P<0.001);转录组测序分析和qRT-PCR结果表明,异土木香内酯促进I型干扰素通路的激活,并诱导Ifna1、Ifnb1、Ifi44、Isg15P<0.001)表达。结论 异土木香内酯通过促进基于干扰素通路的抗病毒天然免疫激活,发挥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
    2024,47(3):529-53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3.010
    摘要:
    目的 探究黄芩苷联合奥沙利铂调控miR-433-3p/SRC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将SGC-7901细胞分为对照组、黄芩苷(100、200、300 μmol·L-1)组、奥沙利铂(33 μmol·L-1)组,联合用药(300 μmol·L-1黄芩苷+33 μmol·L-1奥沙利铂)组,miR-433-3p组、miR-NC组、anti-miR-433-3p组、anti-miR-NC组、pcDNA-SRC组、si-SRC组,miR-433-3p+联合用药组、anti-miR-433-3p+联合用药组、pcDNA-SRC+联合用药组、si-SRC+联合用药组、miR-433-3p+pcDNASRC+联合用药组。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细胞中miR-433-3p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miR-433-3pSRC的靶向关系;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中SRC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黄芩苷(100、200、300 μmol·L-1)组、奥沙利铂组、联合用药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和miR-433-3p表达显著增加(P<0.05),细胞侵袭数目、SRC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黄芩苷300 μmol·L-1组、奥沙利铂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显著增加,细胞侵袭数目显著减少;与黄芩苷300 μmol·L-1组比较,miR-433-3p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奥沙利铂组比较,SRC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miR-433-3p组细胞中miR-433-3p表达显著升高,SRC蛋白表达显著降低,anti-miR-433-3p组细胞中miR-433-3p表达显著降低,SRC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miR-433-3p+联合用药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显著高于联合用药组,细胞侵袭数目显著少于联合用药组(P<0.05),anti-miR-433-3p+联合用药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显著低于联合用药组,细胞侵袭数目显著多于联合用药组(P<0.05)。miR-433-3p组SRC-WT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低于miR-NC组(P<0.05)。si-SRC组细胞中SRC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cDNA-SRC组细胞中SRC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pcDNA-SRC组相比,miR-433-3p+pcDNA-SRC组细胞中SRC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si-SRC+联合用药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显著高于联合用药组,细胞侵袭数目显著少于联合用药组(P<0.05),pcDNA-SRC+联合用药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显著低于联合用药组,细胞侵袭数显著高于联合用药组(P<0.05)。与pcDNA-SRC+联合用药组相比,miR-433-3p+pcDNA-SRC+联合用药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侵袭数目显著升高(P<0.05)。结论 黄芩苷联合奥沙利铂可通过miR-433-3p靶向调控SRC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2024,47(3):538-54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3.011
    摘要:
    目的 研究肾衰宁胶囊对慢性肾脏病合并高磷血症大鼠模型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90只雄性SD大鼠,腺嘌呤联合高磷饮食诱导慢性肾脏病合并高磷血症大鼠模型,依据血磷水平及肾损伤程度分为模型组(16只)、司维拉姆组(阳性药,掺食法给予3%碳酸司维拉姆片,14只)和肾衰宁低、中、高剂量组(ig给予肾衰宁胶囊400、600、800 mg·kg-1,低剂量组15只,高、中剂量组分别有16只),另设对照组(正常饲料喂养),连续给药5周。将各组大鼠置于代谢笼中24 h,记录饮水及饮食量,收集各组大鼠24 h尿液及粪便,记录大鼠的尿量、粪便排泄量;试剂盒法测定动物血清磷、钙、肌酐、尿素氮、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1,25-二羟基维生素D[1,25(OH)2D]、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活力(ALP)水平,计算钙磷乘积;取肾脏称质量、计算肾脏指数,肾脏组织HE、Masson病理染色评价损伤程度;体外磷结合实验检测在pH 3、5、7、8条件下肾衰宁(2.75、5.50、13.75 mg·mL-1)是否与磷结合。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肾衰宁低、高剂量组日饮食量、24 h排便量、24 h排便颗粒显著升高(P<0.05、0.001),低、中、高剂量组日饮水量显著降低(P<0.05、0.01),高剂量组24 h排尿量显著降低(P<0.05);低、高剂量组血清磷水平、钙磷乘积显著降低(P<0.01、0.001);高剂量组血清肌酐水平显著降低(P<0.05),低、高剂量组血清尿素氮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各剂量组肾脏外观明显改善,高剂量显著改善肾脏病理损伤程度(P<0.01);高剂量组FGF-23、PTH、ALP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0.001),1,25(OH)2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体外磷结合实验未出现肾衰宁结合磷的现象。结论 肾衰宁胶囊可以改善模型动物的钙磷代谢紊乱,改善肾损伤,调节钙磷代谢相关激素水平。
    2024,47(3):547-55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3.012
    摘要:
    目的 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建立同时测定秀丽隐杆线虫体内26种元素含量的方法,同时分析线虫生长发育不同阶段体内元素的含量变化。方法 以65%~68% HNO3作为消解液,采用湿法消解处理线虫,利用ICP-MS同时测定线虫中26种元素Al、As、B、Ba、Bi、Ca、Cd、Co、Cr、Cu、Fe、Ga、In、K、Mg、Mn、Mo、Na、Ni、Pb、Sc、Se、Te、V、Zn、Zr。将线虫同步化后获得的卵均匀分成5组,分别培养至L1期、L2期、L3期、L4期以及Adult期,应用建立的ICP-MS法测定26种元素含量。结果 26种元素在0~500 μg·L-1线性关系良好,R2 ≥ 0.999 3;仪器检出限为0.000 1~0.090 3 μg·L-1;仪器精密度(RSD)为0.4%~1.8%;重复性(RSD)为0.0%~2.5%;稳定性(RSD)为0.8%~4.6%;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0.8%~118.5%,RSD为0.2%~1.5%。L4期线虫中总体元素含量最高,其次是L2期,L1期线虫中总体元素含量最低。结论 通过ICP-MS测定了线虫生长发育过程中体内元素的含量,该方法快捷灵敏、简便高效,适用于对线虫中元素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单一元素或多种元素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潜在影响提供参考。
    2024,47(3):557-56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3.013
    摘要:
    目的 制备阿苯达唑(ABZ)-盐酸(HCl)盐(ABZ-HCl),并对盐的固态性质、体外溶出行为、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进行评价。方法 溶剂蒸发法制备结晶的ABZ-HCl,使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制备的ABZ-HCl进行验证,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PXRD)、动态水吸附(DVS)、热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进行固态性质的表征;对药物盐进行表观溶解度和固有溶出速率(IDR)的测定以观察其在不同pH条件下溶解度和溶出速率;进行了ABZ-HCl在强光照射(4 500±500 lx)、高湿(92.5%±5% RH)和高温条件(50±2)℃,以及加速试验条件(40℃、75%±5% RH)的稳定性研究;评价ABZ、ABZ-HCl (25 mg·kg-1)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差异。结果 通过1H-NMR证实了ABZ-HCl的形成;ABZ和ABZ-HCl的PXRD图谱出现显著差异;DVS实验结果表明,ABZ原药的吸水性差,在90%相对湿度(RH)时吸水量仅为3.86%,且吸附与解吸附曲线基本重合,而ABZ-HCl在开始的0~20% RH范围内迅速吸收水分,随后质量缓慢增加,在RH达到90%时吸水量为37.65%,在解吸过程中,ABZ-HCl的吸附曲线和解吸曲线不一致,存在滞后现象;TGA和DSC实验结果表明,2种物质均无吸附水,ABZ-HCl较ABZ熔点降低;体外溶出实验结果显示ABZ-HCl的表观溶解度和IDR分别为ABZ的11.8、10.3倍;ABZ-HCl表现出良好的物理稳定性。体内药动学结果显示,与ig ABZ原料相比,ABZ-HCl的AUC0~24 hCmax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8.8和6.9倍。结论 所制备的ABZ-HCl可改善ABZ的溶解性能和口服生物利用度,且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
    2024,47(3):566-57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3.014
    摘要:
    目的 在生理条件下使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以及分子对接研究甲苯磺丁脲与乳清蛋白的相互作用。方法 实验选取激发波长280 nm,测定不同温度下甲苯磺丁脲与乳清蛋白的荧光猝灭光谱;通过相关参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等)的计算以及热力学参数判断猝灭机制、甲苯磺丁脲与乳清蛋白的相互作用特点以及乳清蛋白构象的变化,并通过分子对接方法探究药物与乳清蛋白之间可能存在的作用形式。结果 甲苯磺丁脲可使乳清蛋白内源荧光发生作用机制为复合式静态猝灭的猝灭;以氢键、范德华力为主要作用力类型;甲苯磺丁脲与乳清蛋白结合过程中存在非辐射能量转移,促使乳清蛋白的荧光猝灭;药物与蛋白的结合对乳清蛋白的构象无明显影响;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甲苯磺丁脲分别与Glu113残基形成1个氢键,与Asp116残基形成2个氢键以及与Glu121残基形成2个氢键。结论 甲苯磺丁脲与乳清蛋白可以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建议甲苯磺丁脲不要和牛奶同服。
    2024,47(3):573-58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3.015
    摘要:
    目的 建立U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艾司奥美拉唑浓度,并应用于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 采用UPLCMS/MS法,以艾司奥美拉唑-d3为内标,ACE 3 C18-AR (50 mm×2.1 mm,3 μm)为分析柱,流动相A为5 mmol·L-1乙酸铵水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体积流量为0.6 mL·min-1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模式进行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为m/z 346.1→198.1(艾司奥美拉唑)、m/z 349.1→198.1(艾司奥美拉唑-d3)。应用建立的方法测定人血浆中艾司奥美拉唑浓度,并计算生物等效性。结果 艾司奥美拉唑在3~3 000 ng·mL-1范围线性关系良好(r ≥ 0.999 4),批内、批间精密度和准确度、回收率、基质效应及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应用该方法进行人体生物等效性样品测定,证明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生物等效。结论 建立的人血浆中艾司奥美拉唑浓度测定方法准确、灵敏、选择性好、重现性高,可用于受试者单次口服40 mg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干混悬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2024,47(3):581-58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3.016
    摘要:
    目的 建立药学服务转型模式下医疗机构个体化药物治疗实验室(PDTL)质量管理制度,规范和标准化使用PDTL,强化运行与效能,提高药学检验临床工作实效。方法 以目标管理为核心,采用实证研究与调查相结合,综合评价管理体系的合理性、可及性、适宜性、推广性,以工作实效和便宜执行并重的原则,制定管理制度与相关评价量表供决策与管理。结果 结合PDTL实际管理执行情况,制定了4级管理要求,涵盖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2大体系,包括实验室计划(规划)、总则、实验人员、实验室财务、实验室设备与器材、实验室环境监测、设备器材运行使用检测、样本登记接收、标准操作规程(SOP)及评估与认证等10大模块为具体执行内容,实施效果评价为可操作性强。结论 建立的PDTL质量管理体系客观可行,可达到医疗机构PDTL规范和标准化运行管理的目的,对提高医疗机构个体化药物治疗技术与平台建设、转型药学服务模式均具有重要意义。
    2024,47(3):588-59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3.017
    摘要:
    目的 探索构建我国乳腺癌治疗药品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多维度评估药品的综合价值支持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文献综述、专家咨询收集证据,构建评估框架体系,建立具体评估指标,进行指标量化与赋权,并对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制定评分细则。结果 15名咨询专家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为0.90,重要性和可行性协调系数分别为0.305和0.336。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6个维度下的14个二级指标:安全性、经济性、适宜性、可及性各2个,有效性和创新性各3个。其中,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所占权重较高,分别赋分39分、19分、14分。结论 构建的药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符合乳腺癌药品价值评估的需求,临床可通过该体系对药品评分比较,从而为临床探索基于价值的药品评分提供经验参考。
    2024,47(3):597-60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3.018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碳青霉烯类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评价该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促进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23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364例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年龄、感染部位、微生物送检、病原菌培养、用药疗程、药物会诊、联合用药和患者用药后的转归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对该类药物的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估。结果 364例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62.6%患者由于肺部感染使用该类药物治疗;用药前的微生物送检率为86.8%,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用药疗程和联合用药情况基本符合预期目标;会诊率低,尤其是临床药师会诊率;治疗有效病例数为311例,占比85.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5%,症状均较轻微。结论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合理,对不合理情况应继续加强监管,促进该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2024,47(3):605-61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3.019
    摘要:
    目的 研究是否采纳基于ABCB1(2677T>G)基因多态性所给出的个体化用药建议对患者调脂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高脂血症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连续治疗4周,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测定ABCB1(2677T>G)基因多态性。按照是否采纳基于ABCB1(2677T>G)基因多态性所给出的个体化用药建议将85例患者分为采纳建议组和未采纳建议组,采纳建议组中TT、GT型患者均服用瑞舒伐他汀,GG型患者均服用阿托伐他汀;未采纳建议组中TT、GT型患者均服用阿托伐他汀,GG型患者均服用瑞舒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率,观察是否采纳基于ABCB1(2677T>G)基因多态性所给出的个体化用药建议对患者调降脂治疗的影响。结果 85例患者中ABCB1(2677T>G)基因频率分别为GG (25例)29.41%、GT (33例)38.82%、TT (27例)31.77%,ABCB1(2677T>G)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治疗前,采纳建议组与未采纳建议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LDL-C变化率有极显著差异(P<0.001),而HDL-C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型患者治疗后的HDL-C变化率有显著差异(P<0.05);GT型患者治疗后,TC、HDL-C变化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LDL-C变化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GG型患者治疗后,TC变化率有显著差异(P<0.05),LDL-C水平变化率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HDL-C水平变化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纳基于ABCB1(2677T>G)基因多态性所给出的个体化用药建议的患者,其在降低TC、LDL-C水平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未采纳建议的患者。
    2024,47(3):611-61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3.020
    摘要:
    目的 观察乙酰吉他霉素干混悬剂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2年4月-2023年5月肇庆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乙酰吉他霉素干混悬剂组)及对照组(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组)。两组同时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给予退热、止咳、平喘等基础对症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观察症状消退情况及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纳入分析,试验期间有6例患儿脱落或失访。治疗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无统计学差异。两组药物均可有效改善患者发热、湿啰音、咳嗽、咳痰等症状。访视1[首次用药后(5±2) d]时,乙酰吉他霉素干混悬剂在湿啰音较基线改善率、显效率方面优于阿奇霉素,可能乙酰吉他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起效更快。访视2[首次用药后(10±2) d]时,乙酰吉他霉素干混悬剂在咳嗽症状缓解率方面优于阿奇霉素,但未能排除年龄因素对结论的影响。治疗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从性调研发现,两组患者依从性评价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酰吉他霉素干混悬剂可有效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依从性好,耐受性好。乙酰吉他霉素干混悬剂治疗可快速有效缓解咳嗽、湿啰音等临床症状症状,具有一定优势。
    2024,47(3):617-63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3.021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化学药治疗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 8个数据库检索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10月31日。使用Cochrane手册中的Cochrane风险测试偏倚工具来评估纳入研究的质量,Review Manager 5.4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6项RCTs,总样本量3 384例,包括治疗组1 692例、对照组1 69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主要结局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显著减少心绞痛复发[RR=0.27,95% CI (0.16,0.45),P<0.000 01]、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RR=0.30,95% CI (0.15,0.60),P=0.000 7]、心律失常[RR=0.75,95% CI (0.62,0.90),P=0.002]、心力衰竭[RR=0.36,95% CI (0.21,0.60),P<0.000 1]、再次血运重建[RR=0.18,95% CI (0.05,0.66),P=0.01]、支架内再狭窄[RR=0.23,95% CI (0.10,0.57),P=0.001]的发生;同时,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够显著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MD=4.13,95% CI (3.62,4.64),P<0.000 01],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D=-3.71,95% CI (-4.37,-3.05),P<0.000 01]、降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MD=-325.48,95% CI (-629.97,-21.00),P=0.04],但不能改善B型脑利钠肽[MD=-185.90,95% CI (-413.12,-41.31),P=0.11]。在次要结局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够改善心指数、每搏输出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2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化学药治疗能够减少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安全性良好。
    2024,47(3):632-64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3.022
    摘要:
    安慰剂对照试验是新药研发最常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之一,但目前中成药安慰剂的制备存在诸多困难,其难点在于中药复方成分复杂且中药"气味、味道、颜色"较化学药、药用辅料及食品更为突出独特,而用于模拟味道和气味的辅料种类较少,且尚无完善的"气味、味道、颜色"模拟辅料的统计与归纳,因此模拟难度较大。针对中成药安慰剂制备难点,整理归纳出可用于模拟"气味、味道、颜色"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或药食两用物质及香料等辅料,并对现有的制备和评价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中成药安慰剂的辅料、制备、评价方法等研究提供参考。
    2024,47(3):642-64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3.023
    摘要:
    甘草是最常用的药用植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及制药行业。甘草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三萜皂苷类、黄酮类和多糖类等,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病毒及抗炎保肝等多种药理作用。现代研究发现甘草提取物及有效成分(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查尔酮A、甘草总黄酮等)能通过调节糖脂代谢、减轻氧化应激、改变肠道菌群、保护肠道屏障等机制达到改善及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目的。综述近年来甘草提取物及有效成分抗MAFLD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旨在为该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2024,47(3):650-65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3.024
    摘要:
    鹿药Smilacina japonica是多年生百合科草本植物,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尤其在民族药方面应用较多,作为药食同源植物近年来需求增加,因此对鹿药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增多。鹿药属植物含有甾体、黄酮、多糖、氨基酸、酚酸、酰胺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活性。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总结并综述了鹿药、管花鹿药S.henryi、高大鹿药S.atropurpurea等鹿药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鹿药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及医药保健方面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2024,47(3):657-66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3.025
    摘要:
    司美格鲁肽作为新型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在国内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其独特药物特性赋予其在血糖控制、体质量管理和胰岛素抵抗改善等方面显著效果。近年临床研究进一步揭示其在降低心血管事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癌症免疫治疗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的潜力。然而,应用司美格鲁肽也伴随一些新风险,如胆囊疾病和延迟胃排空带来的临床隐忧。汇总最新研究成果,全面评估司美格鲁肽在各领域的疗效和安全性,旨在为其更广泛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2024,47(3):665-67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3.026
    摘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载于《伤寒论》的经典名方,可和解枢机、通阳泄热、镇惊安神,与围绝经期综合征(PMS)枢机不利之病机关键相契合,临床用于治疗PMS疗效突出。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雌激素受体β(ER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 (TrkB)/5-羟色胺2A受体(5-HT2A)、雌激素受体α(ERα)/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γ-氨基丁酸(GABA)等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ERα的O-连接β-N-乙酰葡糖胺(O-GlcNAc)修饰等。临床研究在调理睡眠、情绪诸症,改善神经内分泌及减轻炎症方面已有一定进展。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PMS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摘要] (4298) [HTML] (0) [PDF 812.08 K] (19791)
    摘要:
    美国制药学会(AAPS)联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分别于1990年、2000年以及2006年召开了3届生物分析方法研讨班,在前两届研讨班的基础上,FDA于2001年出台了一份正式的生物分析方法指导原则。回顾和阐述生物分析方法在近20年取得的发展和进步,为生物分析方法具体应用到动物或人体的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以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指导和建议。
    2013,36():1-5, DOI:
    [摘要] (4675) [HTML] (0) [PDF 512.63 K] (19325)
    摘要:
    目的 对db/db小鼠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满足糖尿病研究的需要。方法 在试验周期内,测定db/db小鼠的空腹血糖、体质量及摄食饮水量,并测定21周龄模型动物的糖耐量、血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等指标的水平,进行胰腺的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及主要脏器的病理学检查,并与db/m小鼠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db/m小鼠比较,db/db小鼠过度肥胖,伴有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且肝脏和胰腺组织均出现明显病变,胰腺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结果与血液学测定结果一致,并可观察到胰岛中A细胞和B细胞的分布变化情况。结论 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所做的相关生物学特性检测,可供糖尿病研究参考。
    [摘要] (3608) [HTML] (0) [PDF 994.14 K] (15667)
    摘要:
    目的 建立高通量检测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实验方法,对姜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通过测定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曲线,以IC50值作为评价试样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指标,并将此应用于测定姜黄醇提物和水提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 测定波长515 nm,抗坏血酸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在62.5~750.0 μg/mL线性良好,方法可靠。姜黄醇提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 7.78 mg/mL)明显强于水提物(IC50 14.84 mg/mL)。结论 建立的DPPH自由基清除测定方法可靠、简便、灵敏,其高通量的快速检测方法可为抗氧化药物筛选提供参考。
    [摘要] (2538) [HTML] (0) [PDF 883.17 K] (14221)
    摘要: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是中药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问题,它能较全面反映中药中所含成分的种类和数量,能更好地表明中药的内在质量,成为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核心技术。对近年来薄层色谱、液相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高速逆流色谱、微乳色谱等现代色谱分析技术在指纹图谱研究的应用作一概述,综述了各种色谱指纹图谱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简要阐述了国内外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应用情况。
    2013,36():1-4, DOI:
    [摘要] (3219) [HTML] (0) [PDF 449.69 K] (13562)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体外巨噬细胞实时分析的快速、敏感的热原检测技术,为内毒素,即脂多糖(LPS)的检测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体外培养人源性巨噬细胞THP-1,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LPS对巨噬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然后采用实时细胞分析仪(RTCA)实时监测不同质量浓度的LPS对巨噬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 LPS质量浓度≥10 pg/mL时,可以引起细胞形态变化,实时细胞分析系统可以通过细胞指数(CI)值实时反映这种形态变化,并且随着剂量的变化,CI值也呈剂量相关性变化。结论 实时细胞分析系统可以实时监测LPS对巨噬细胞的影响,从而提供了一个新的体外检测LPS的方法。
    2014,37(), DOI:
    [摘要] (2916) [HTML] (0) [PDF 243.35 K] (13227)
    摘要:
    综合评述常用中药体外抑菌评价方法及存在问题,发现评价标准未能统一,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大、体外与体内抑菌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性,未能结合中药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不同抑菌方法对评价中药对细菌的抑制能力(抑菌环、MIC)、杀灭能力(MBC),细菌对药物的耐药率等影响较大。中药体外抑菌作用虽然研究方法较多,应根据研究对象、实验目的、具体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方法,以便更加准确地评价中药的抗菌作用。
    [摘要] (1972) [HTML] (0) [PDF 1.35 M] (13004)
    摘要:
    随着慢性盆腔炎发病率的不断提高及越趋年轻化,治疗该类疾病的中药研究也日益增多。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慢性盆腔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药物进行了分析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提供参考。
    [摘要] (2255) [HTML] (0) [PDF 857.92 K] (12518)
    摘要:
    银杏是最古老的中生代植物,很早就被用作中药,其提取物近年来引起国际高度重视。银杏叶中含有黄酮和二萜内酯等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药理作用。综述银杏叶提取物的研发状况、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摘要] (4190) [HTML] (0) [PDF 1.00 M] (12060)
    摘要:
    总结人参抗癌作用的研究,并就其作用机制进行简述和讨论。人参可以做为一种辅助药品或免疫增强剂用于化疗后的癌症患者,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食欲和增强身体素质。尽管人参皂苷(尤其是Rh2、Rg3、化合物K和25-OCH3-PPD)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杀伤多种肿瘤细胞,但是其临床效果却有待检验。
    2014,37(), DOI:
    [摘要] (3304) [HTML] (0) [PDF 259.73 K] (11571)
    摘要:
    接头蛋白或支架蛋白可以介导蛋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促进蛋白复合物的形成。Gab2作为中介分子,通过招募受体酪氨酸激酶等膜受体与其下游的效应蛋白如SHP2、P13K的p85亚基,PLCγ、CRK、SHC和SHIP的结合来实现信号的传递。近年来,由于Gab2支架蛋白在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得其在人类癌症特别是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及黑色素瘤中的角色备受关注。Gab2主要参与介导SHP2/RAS/ERK和PI3K/AKT两条经典的信号通路。综述Gab2的结构与功能,调解的蛋白,在癌症中的作用以及其作为药物治疗靶点的潜力。
    [摘要] (3300) [HTML] (0) [PDF 998.21 K] (11290)
    摘要:
    现代生物技术与中药传统发酵制药技术的有机结合为中药发酵技术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传统发酵工艺技术相比,现代中药发酵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对现代中药发酵技术进行初步概述、总结,着重介绍当前发酵技术中的热点——药用真菌双向性固体发酵技术,而后对现代中药发酵技术的优势及前景进行探讨,为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奠定基础。
    [摘要] (2791) [HTML] (0) [PDF 876.47 K] (11103)
    摘要:
    罗替戈汀为选择性多巴胺D1/D2/D3受体激动剂,其透皮贴剂是第一个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贴剂。罗替戈汀贴剂24 h有效,能对帕金森病人持续提供多巴胺能刺激,目前获得FDA和EMA批准上市。对罗替戈汀贴剂研究情况进行简要综述。
    2014,37(), DOI:
    [摘要] (2355) [HTML] (0) [PDF 227.75 K] (10914)
    摘要:
    多药耐药(MDR)是阻碍肿瘤化疗成功的一大障碍,其机制之一就是耐药的肿瘤细胞高表达三磷酸腺苷(ATP)结合盒(ABC)转运体。依据此机制提出克服肿瘤细胞耐药的策略即开发外排转运体抑制剂,以期逆转MDR。最近的研究发现肿瘤干细胞也可能是通过表达外排转运体天然耐药,这就提供了一个新的抗癌药物作用靶点。对介导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ABC转运体及其抑制剂的开发作一综述。
    2013,36():1-5, DOI:
    [摘要] (3582) [HTML] (0) [PDF 364.11 K] (10505)
    摘要:
    阿魏酸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种功能性酚酸,也是当归、升麻、川芎等常用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它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能有效提高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水平、抑制血栓形成,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通过查阅整理文献,对阿魏酸药动学研究进行综述,包括阿魏酸作为咖啡酸代谢物的药动学研究、阿魏酸的吸收动力学研究、阿魏酸的代谢和排泄研究、以及阿魏酸临床用药安全性研究,为临床合理应用及给药方案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2014,37(), DOI:
    [摘要] (3018) [HTML] (0) [PDF 258.89 K] (10109)
    摘要:
    薏苡仁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对多种高血糖模型动物和高血脂肥胖模型动物均呈现出降糖、降脂作用,并能对抗高血糖、高血脂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包括氧化应激反应、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和免疫功能异常)。其有效成分包括薏苡仁多糖、羟基不饱和脂肪酸和多酚化合物,作用机制与提高葡萄糖激酶活性、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改善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紊乱,通过激活Nrf2/ARE依赖的细胞保护基因,对抗氧化应激性细胞损伤等有关。
    2013,36():1-4, DOI:
    [摘要] (2987) [HTML] (0) [PDF 341.12 K] (10038)
    摘要:
    目的 研究吡咯里嗪类ML-3000及其两种NO供体衍生物ML-4000和ML-5000对人P450同工酶CYP2D6、CYP1A2、CYP2C9、CYP2C19和CYP3A4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Gentest公司的高通量P450酶抑制剂筛选试剂盒(High throughput Inhibitor Screening Kit),测定ML-3000、ML-4000和ML-5000对五种P450同工酶CYP2D6、CYP1A2、CYP2C9、CYP2C19和CYP3A4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 ML-3000、ML-4000和ML-5000抑制CYP3A4的IC50分别为7.07、0.40和2.82 μmol/L,对其他4个酶(CYP1A2、CYP2D6、CYP2C9和CYP2C19)的IC50均大于10 μmol/L。结论 三种化合物对CYP3A4活力均有抑制作用,其中ML-4000的抑制能力最强。3种化合物对其他4个酶基本没有抑制作用。
    2014,37(), DOI:
    [摘要] (2951) [HTML] (0) [PDF 304.09 K] (9992)
    摘要:
    药品说明书的 [注意事项] 是消费者用药的重要参考,因此药品生产企业认真撰写该项目对保障安全、有效地用药非常重要。从2010年以来报送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的药品说明书样稿中,收集不符合我国有关法规的 [注意事项] 71例,其中进口药36例、国产药35例,涉及20多种临床用药类别,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发现不及时更新内容是最多见而严重的问题,急待药品生产厂商(包括进口药厂商)正确对待、及时改进,以确保用药安全。
    [摘要] (2029) [HTML] (0) [PDF 971.69 K] (9897)
    摘要:
    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程度和吸收特征是影响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肠道吸收研究可以预测影响药物在肠道吸收的机制与因素,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内法(in vivo)、在体法(in situ)、体外法(in vitro)等。就目前药物小肠吸收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进行综述。
    [摘要] (3165) [HTML] (0) [PDF 923.34 K] (9894)
    摘要:
    目的 比较替吉奥与卡培他滨分别联合多西他赛(TXT)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效果。方法 试验分A、B两组,第1天均给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2 h;第1~14天,A组每天给予卡培他滨2 000 mg/m2, B组每天给予替吉奥胶囊60 mg/m2,两组给药均分为两等份于早晚餐后0.5 h用水吞服,服用2周后休息1周,3周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最多完成6个周期后评价。结果 50例均可评价疗效。A、B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6.21%和50.00%,疾病控制率为76.92%和75.00%(P>0.05),平均成本分别为17 158.90元和10 094.37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71.81和201.89。两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和手足综合征等,以1~2级为主,均可耐受。结论 两组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但B组成本–效果明显低于A组,因此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进展期胃癌方法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2014,37(), DOI:
    [摘要] (2615) [HTML] (0) [PDF 258.83 K] (9725)
    摘要:
    目的 研究冬虫夏草菌丝体水提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热水浸提-醇沉法得到水提物,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水提物中腺苷的量;采用MTT法测定其抗肿瘤活性,利用流式细胞仪结合碘化丙锭染色法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抑制。结果 实验表明水提物能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株及大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株的增殖,并呈浓度相关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49±0.19)和(1.67±0.27)mg/mL。细胞周期分析表明,水提物分别阻滞HepG2及NCI-H460细胞周期于G2/M期、S期,并可诱导上述两种细胞发生凋亡。结论 冬虫夏草水提物通过阻滞HepG2及NCI-H460细胞周期循环,诱导其凋亡,从而表现出良好的增殖抑制活性。本研究为深入研究冬虫夏草菌丝体水提物抗肿瘤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证据。
您是第位访问者
药物评价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