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40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封面
    2025, 40(3):0-0.
    [摘要](47) [HTML](0) [PDF 3.34 M](31)
    摘要:
    2  目录
    2025, 40(3):0-0.
    [摘要](43) [HTML](0) [PDF 656.85 K](29)
    摘要:
    3  同仁牛黄清心丸通过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模型大鼠脑组织保护作用的影响
    陈霞,徐意,张思玉,刘丹,朱晓光,李晋生,杜莹洁
    2025, 40(3):537-54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01
    [摘要](128) [HTML](0) [PDF 1.64 M](56)
    摘要:
    目的 探讨同仁牛黄清心丸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模型大鼠脑组织保护作用及对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信号通路调控的机制研究。方法 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同仁牛黄清心丸(0.6、1.2、2.4 g/kg)组。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模型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组织病理变化;镀银染色检测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神经原纤维缠结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水平;ELISA检测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脑组织中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同仁牛黄清心丸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神经元减少、神经元变性、坏死等病理损伤;同仁牛黄清心丸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神经元排列散乱、神经原纤维增粗、银染加深等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同仁牛黄清心丸各剂量组能明显降模型大鼠脑组织中Aβ、TNF-α、NLRP3、IL-1β表达水平(P<0.05、0.01);同仁牛黄清心丸0.6 g/kg组能明显下调模型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1蛋白表达(P<0.01)。结论 同仁牛黄清心丸对血管性认知障碍造成的脑组织损伤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中抑制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活化,改善神经炎症反应可能是药物发挥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效应机制的关键环节。
    4  香叶醇调控ALKBH5对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冯燕枝,李庆辉,牛冰,李海平,叶贝贝
    2025, 40(3):543-54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02
    [摘要](88) [HTML](0) [PDF 1.75 M](45)
    摘要:
    目的 探讨香叶醇调控烷基化修复蛋白B同源物5(ALKBH5)对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 以0、6.25、12.5、25、50、100、200 μg/mL香叶醇分别处理人乳腺癌MCF-7细胞24 h,筛选合适的香叶醇处理剂量。MCF-7细胞分为对照组、香叶醇(25、50、100 μg/mL)组、香叶醇+空白质粒组、香叶醇+ALKBH5组,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ALKBH5、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Transwell、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侵袭、迁移;qRT-PCR检测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迁移侵袭增强子(MIEN1)、MMP-2 mRNA表达。结果 与0 μg/mL香叶醇比较,6.25、12.5、25、50、100、200 μg/mL香叶醇作用后的MCF-7细胞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选取香叶醇质量浓度为25、50、100 μg/mL作为后续处理浓度。与对照组比较,香叶醇25、50、100 μg/mL组MCF-7细胞EdU阳性率、A450值、ALKBH5、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细胞侵袭数、划痕愈合率及MMP-9MIEN1MMP-2 mRNA表达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香叶醇100 μg/mL组、香叶醇+空白质粒组比较,香叶醇+ALKBH5组MCF-7细胞EdU阳性率、A450值、ALKBH5、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细胞侵袭数、划痕愈合率及MMP-9MIEN1MMP-2 mRNA表达升高,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香叶醇可能通过下调ALKBH5抑制MCF-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进而减弱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
    5  二十五味鬼臼丸对雄性骨质疏松症大鼠骨代谢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孙欣雨,杨爱萍,李凤辉,马莉娜,万雅琦,张立雪,李长兴
    2025, 40(3):550-55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03
    [摘要](85) [HTML](0) [PDF 1.80 M](39)
    摘要:
    目的 观察二十五味鬼臼丸对睾酮缺乏引起的大鼠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方法 摘除双侧睾丸构建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3月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二十五味鬼臼丸低、中、高剂量(200、400、800 mg/kg)组。术后1周开始每天ig给药,二十五味鬼臼丸200、400、800 mg/kg溶于3 mL生理盐水配制等体积混悬液,二十五味鬼臼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ig 200、400、800 mg/kg二十五味鬼臼丸,模型组和假手术组ig等量生理盐水,相同时间点连续给药8周,末次给药后取材。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股骨和腓肠肌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Ⅰ型胶原C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和钙离子(Ca2+)含量;Micro-CT检测股骨骨微结构;RT-PCR法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矮小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β-catenin和Runx2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二十五味鬼臼丸中剂量组大鼠骨小梁紊乱和腓肠肌组织病理变化明显改善;血清BGP、BALP、OPG和Ca2+水平升高(P<0.05、0.01),TRAP、β-CTX-Ⅰ水平降低(P<0.01);BMD、Tb.N升高(P<0.01),Tb.Sp降低(P<0.05);β-cateninRunx2 mRNA表达上调(P<0.05、0.01),Runx2蛋白表达上调(P<0.01)。结论 二十五味鬼臼丸具有防治睾酮缺乏引起的大鼠骨质疏松症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6  疏血通注射液激活PI3K/Akt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功能
    刘桠菲,周霖,郑天元,李嘉怡
    2025, 40(3):557-56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04
    [摘要](84) [HTML](0) [PDF 1.85 M](36)
    摘要: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建立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疏血通注射液低、高剂量(1、2 mL/kg)组,每组10只。在缺血性脑卒中后3 h及3、7、14 d评估神经功能评分,并测量脑梗死体积;利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缺血区域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rdU+/Nestin+和BrdU+/DCX+阳性细胞数量,Western blotting分析突触后致密区95(PSD-95)和突触小泡蛋白(SY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构建体外氧糖剥夺/复氧(OGD/R)细胞模型,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0~80 μmol/mL疏血通注射液对PC12细胞的增殖情况,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疏血通注射液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在第3、7、14天,疏血通注射液低、高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1)。缺血后14 d,疏血通注射液低、高剂量组脑梗死体积降低,BrdU+/Nestin+和BrdU+/DCX+阳性细胞数量增加,SYP和PSD-9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10 μmol/mL疏血通注射液组p-PI3K/PI3K和p-Akt/Akt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这些作用可被Akt抑制剂MK-2206和PI3K抑制剂BKM120减弱。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功能。
    7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体外实验探讨五味子丙素治疗脑胶质瘤的作用机制
    程甜甜,满子腾,李筱琳,宋娟,包亚男,林宇,都晓辉,隋欣,杨宏艳
    2025, 40(3):564-57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05
    [摘要](104) [HTML](0) [PDF 1.84 M](43)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和体外实验验证探究五味子丙素抗胶质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TCMSP等数据库筛选五味子丙素相关靶点,借助GeneCards等数据库收集胶质瘤相关靶点,得到五味子丙素与胶质瘤的交集靶点并绘制韦恩图,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并利用Cytoscape软件筛选出核心交集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用AutoDock软件通过分子对接验证五味子丙素与核心交集靶点的结合能力,并运用PyMol软件可视化分析。体外实验采用五味子丙素(25、50、100 μmol/L)处理人胶质瘤U251细胞,应用CCK-8、划痕实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五味子丙素对细胞增殖、迁移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共筛选出药物靶点98个,疾病靶点3 230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63个,核心靶点为蛋白激酶B1(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肉瘤病毒蛋白(SRC)、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RBB2)、磷酸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等。KEGG通路142条,主要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Rap1和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体外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五味子丙素50、100 μmol/L能抑制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且五味子丙素25、50、100 μmol/L均能显著降低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p-Akt和p-ERK1/2蛋白的表达(P<0.05、0.01、0.001)。结论 五味子丙素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8  基于UPLC-Q-TOF-MS/MS和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的壮药铁包金抗肝纤维化作用研究
    卢蓉萍,张文捷,滕红丽,赵湘培,李敏聪,方刚,梁万韧,王柳芳
    2025, 40(3):571-58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06
    [摘要](90) [HTML](0) [PDF 2.52 M](31)
    摘要:
    目的 探讨铁包金Berchemia lineata (Linn.) DC.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快速鉴定壮药铁包金的化学成分,运用Swiss ADME平台、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借助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等平台预测铁包金成分靶点及疾病靶点,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Cytoscape 3.7.0软件进行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结果 鉴定出铁包金100个活性成分,筛选出72个活性成分及152个药物-疾病靶点。PPI网络筛选出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肿瘤坏死因子(TNF)、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蛋白激酶B1(Akt1)、肿瘤抑癌蛋白p53(TP53)、白蛋白(ALB)、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等核心靶点,主要涉及细胞外基质分解、受体复合物、酶结合等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以及低氧诱导分子-1信号通路、凋亡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乙型肝炎、癌症中的通路、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能越低,提示结合越稳定。结论 铁包金主要活性成分(如柚皮素、异鼠李素等)通过核心靶点(如STAT3、CASP3等),调控低氧诱导分子-1信号通路、乙型肝炎、PI3K/Akt信号通路等,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为壮药铁包金抗肝纤维化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9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荜铃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胃炎的作用机制
    王誉睿,王汉,邹文爽,冯士育,侯怡君,周丽雅
    2025, 40(3):583-59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07
    [摘要](81) [HTML](0) [PDF 2.68 M](43)
    摘要: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及分子对接虚拟验证的方法探讨荜铃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胃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TCMID、ETCM等数据库及文献检索,筛选荜铃胃痛颗粒活性成分和预测靶点,利用GEO数据库、PharmGKB、Gene Card、OMIM数据库筛选出慢性胃炎的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化合物-药物-靶点-疾病”网络图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基于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对核心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筛选出182个有效成分,1 116个药物靶点,3 443个疾病靶点,根据“化合物-药物-靶点-疾病”网络和PPI网络的拓扑学分析结果,筛选出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激酶B1(Akt1)、TP53等关键靶点,苯丙氨酸、槲皮素、吴茱萸次碱、山柰酚、四氢小檗碱等核心成分,P<0.05的GO条目1 134个,KEGG通路186条;分子对接显示关键靶点与核心成分有强烈的关联性。结论 荜铃胃痛颗粒通过苯丙氨酸、槲皮素、吴茱萸次碱、山柰酚等有效成分治疗慢性胃炎。
    1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黄精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
    安向阳,翟真真,苏文晓,倪俏一,周波
    2025, 40(3):596-60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08
    [摘要](80) [HTML](0) [PDF 2.20 M](43)
    摘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究黄精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TCMIP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黄精活性成分,借助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黄精活性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DisGeNET和OMIM检索妊娠期糖尿病的疾病靶点,使用Venny 2.1绘制韦恩图获得共同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绘制交集靶点蛋白互作网络(PPI)、Cytoscape 3.10.0软件筛选关键靶点。利用微生信在线平台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 3.10.0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图并行拓扑学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行分子对接,Pymol 2.4软件将结果可视化。结果 得到22种黄精活性成分,102个黄精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共同靶点。黄精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作用的主要成分有5,4′-二羟基黄酮、黄芩素、新甘草苷、甘草素,作用于核心靶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PPARG)、雌激素受体1(ESR1)、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PTGS2),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高级糖基化终产物(AGEs)-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等通路发挥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黄精的活性成分5,4′-二羟基黄酮、黄芩素、新甘草苷、甘草素与关键靶点PTGS2、PPARG、ESR1、EGFR、低氧诱导因子-1A(HIF-1A)结合能力好。结论 黄精主要通过作用于PTGS2、PPARG、ESR1、EGFR等靶点,调控PI3K/Akt、AMPK等信号通路治疗妊娠期糖尿。
    11  圆柚酮生物碱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乳腺癌转移活性
    刘璐,张翔雨,李晓磊,江笑,陈莹,秦楠,段宏泉
    2025, 40(3):604-61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09
    [摘要](64) [HTML](0) [PDF 1.86 M](28)
    摘要:
    目的 设计并合成圆柚酮生物碱衍生物,筛选具有抗乳腺癌迁移活性的化合物。方法 以圆柚酮为起始原料,通过氯化反应、氧化反应、亲核取代和还原胺化得到目标化合物。通过MDA-MB-231细胞的抗迁移实验检测化合物抗肿瘤转移活性。结果 共合成11个圆柚酮生物碱衍生物,化合物2e4b4d抗乳腺癌转移活性较强。结论 合成了具有抗肿瘤转移作用的圆柚酮生物碱衍生物,为乳腺癌转移药物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12  HPLC多指标成分定量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评价龙脷叶质量
    宋瑞睿,洪占梅,李杨杨,欧丽娟,蔡宏亮,任颖玲
    2025, 40(3):611-61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10
    [摘要](78) [HTML](0) [PDF 1.72 M](30)
    摘要:
    目的 建立龙脷叶多成分定量控制方法,采用化学模式识别评价不同产地龙脷叶质量差异。方法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龙脷叶中原儿茶酸、咖啡酸、6-羟基香豆素、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山柰酚、山柰酚-3-O-龙胆二糖苷、豆甾醇、β-谷甾醇,并检测浸出物、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采用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因子分析(F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DA)法对18批不同产地的龙脷叶进行区分比较,寻找差异因子。结果 18批龙脷叶样品中各成分含量差异较大,明显分为3类,广东和广西产地的龙脷叶整体质量较好。山柰酚-3-O-龙胆二糖苷、咖啡酸、金丝桃苷、原儿茶酸、6-羟基香豆素和异槲皮苷可作为龙脷叶的质量差异标记物。结论 建立的多指标成分定量、化学模式识别可评价龙脷叶质量,为龙脷叶的质量控制和道地性研究提供参考。
    13  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评价生脉颗粒质量
    张鑫,马瑞娟,钟华美,张德柱
    2025, 40(3):618-62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11
    [摘要](63) [HTML](0) [PDF 1.66 M](35)
    摘要:
    目的 建立生脉颗粒HPLC指纹图谱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评价其质量。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10批生脉颗粒的指纹图谱,计算相似度,确定共有峰,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模式识别,筛选影响生脉颗粒质量的差异性成分。结果 确定了16个共有峰,指认了5个色谱峰,各批次相似度均大于0.940。10批生脉颗粒样品分为3类,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3.481%;6个峰所对应的成分可能是导致不同批次之间生脉颗粒样品质量差异的主要标志物。结论 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相结合可对生脉颗粒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14  靶向下一代测序分析耐药结核病使用抗结核药物后的耐药基因突变特征
    朱庆东,赵春艳,宋畅,黄爱春,许超艳,兰艳群,陈灿灵,谢周华
    2025, 40(3):624-63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12
    [摘要](69) [HTML](0) [PDF 1.45 M](38)
    摘要:
    目的 考察靶向下一代测序分析耐药结核病使用抗结核药物后的耐药基因突变特征。方法 收集2022年2月—2023年8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结核科收治的87例结核病患者的菌株。以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参照标准,采用靶向下一代测序检出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的耐药突变基因分布、诊断效能,与Xpert MTB/RIF比较对利福平耐药的诊断效能。结果 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类型以Ser531LeurpoB)为主,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类型以Ser315ThrkatG)为主,链霉素耐药基因突变类型以Lys43ArgrpsL)为主,乙胺丁醇耐药基因突变类型以Met306ValembB)为主。以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参照标准,靶向下一代测序对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的准确率均大于80%,Xpert MTB/RIF检测利福平耐药的各指标均低于靶向下一代测序。结论 靶向下一代测序诊断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耐药性表现出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15  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郭华英,王非
    2025, 40(3):631-63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13
    [摘要](84) [HTML](0) [PDF 1.48 M](32)
    摘要:
    目的 探究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3月在武汉市中医医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己酮可可碱注射液,1次/d,0.2 g溶解于100 mL生理盐水,2 h内输注完毕。治疗组患者在静脉滴注己酮可可碱之外加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输注,每日2次,每次将20 mL药液与100 mL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输注。所有患者持续用药14 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统计分析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NIHSS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mRS量表(改良Rankin量表)和扩散加权成像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和神经元PAS结构域蛋白4(NPASDP4)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5.38%)显著高于对照组(83.0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DWI-ASPECTS评分均明显提升(P<0.05);治疗组患者各评分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Lp-PLA2、FGF4及NPASDP4血清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治疗组各指标降幅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随访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不良预后率为26.15%,显著高于治疗组的10.77%(P<0.05)。结论 清开灵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脑部缺血范围及神经缺损程度,还可通过改善脑微循环与抑制神经炎症协同作用提升治疗效率。
    16  舒眠胶囊联合曲唑酮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冯芳,高晓奇,钮伟芳,刘艳江,任树玲
    2025, 40(3):637-64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14
    [摘要](86) [HTML](0) [PDF 1.50 M](31)
    摘要:
    目的 探讨舒眠胶囊联合曲唑酮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6月河北省第三荣军优抚医院收治的8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睡前口服盐酸曲唑酮片,起始剂量100 mg/次,1次/d,服用3 d后增加50 mg/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晚饭后、临睡前口服舒眠胶囊,3粒/次,2次/d。两组疗程6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4、6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老年抑郁症状问卷(GDI)、简式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治疗2、4、6周两组HAMD-17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各时点,治疗组HAMD-1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和GDI、DASS-21、SRSS评分低于组内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和GDI、DASS-21、SR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LR、RDW和血清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NLR、RDW和血清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眠胶囊联合曲唑酮治疗老年抑郁症能有效减轻抑郁症状及伴随的临床表现,促进情绪状态、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好转,且利于机体炎症反应进一步控制,整体疗效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7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杜朝品,包元飞,戴轶伟
    2025, 40(3):643-64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15
    [摘要](75) [HTML](0) [PDF 1.47 M](32)
    摘要:
    目的 探讨苦碟子注射液与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协同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研究对象为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2022年8月—2024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将入选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与治疗组(46例)。对照组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次、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于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静脉滴注苦碟子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苦碟子注射液40 mL),1次/d。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61%,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明显更高(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加快,外周阻力明显减小(P<0.05),其中治疗组的平均血流速度更快,外周阻力更小(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TNF-α、IL-6水平更低(P<0.05)。结论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与苦碟子注射液协同作用可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可改善神经功能、优化脑血流动力学,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18  地奥心血康软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郭云双,张培勇,侯云涛,袁宇
    2025, 40(3):648-65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16
    [摘要](82) [HTML](0) [PDF 1.51 M](34)
    摘要:
    目的 探讨地奥心血康软胶囊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3年3月—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70例。对照组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地奥心血康软胶囊,1粒/次,3次/d。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心绞痛症状、心功能指标、血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因子和炎症因子指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4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SV、CI、CO和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II(Ang-II)水平均显著降低,而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ET-1、Ang-II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IL-6、TNF-α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奥心血康软胶囊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19  血塞通滴丸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朱莉红,卢成杰,焦万玲
    2025, 40(3):654-65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17
    [摘要](86) [HTML](0) [PDF 1.46 M](32)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塞通滴丸联合盐酸伊伐布雷定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2022年10月—2024年9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有80例。对照组早晚口服盐酸伊伐布雷定片,1片/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血塞通滴丸20丸/次,3次/d。两组患者完成3个月治疗后统计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心功能指标、运动耐力和血清指标。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7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25%,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射血分数(EF)、心排血量(CO)、左室短轴缩短率(FS)、6分钟步行距离(6MWD)均升高(P<0.05),治疗组的EF、CO、FS、6WMD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钠尿肽(BNP)、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的血清CK-MB、BNP、MIP-1α、sST2、MCP-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塞通滴丸联合盐酸伊伐布雷定片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和运动耐力,减轻心肌炎性损伤。
    20  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高亚飞,牛淑丽,杨盼盼,孙丽苏,赵林明
    2025, 40(3):659-66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18
    [摘要](114) [HTML](0) [PDF 1.44 M](37)
    摘要:
    目的 研究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3月在南阳南石医院诊治的172例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初始剂量25~50 mg/次,2次/d,根据耐受情况逐渐加大剂量,直至≤200 mg/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达格列净片,初始剂量5 mg/次,1次/d,后根据情况将剂量增至10 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脏重构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心血管事件和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7%,相较于对照组的86.05%更高(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7 d后DBP、SBP均显著降低(P<0.05);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7 d后DBP、SBP更低(P<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7 d后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显著降低,而左心室高峰充盈率(LVPFR)、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治疗7 d后治疗组LVIDS、LVIDD低于对照组,而LVPFR、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全因性死亡、心力衰竭再住院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率、复发率分别为23.26%、34.88%,相较于对照组的43.02%%、58.14%更低(P<0.05)。结论 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可降低血压,改善心脏重构,提高临床疗效,降低MACE和复发风险。
    21  通脉养心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宋夏,朱婷,李湘燕,姚雯
    2025, 40(3):664-66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19
    [摘要](68) [HTML](0) [PDF 1.48 M](34)
    摘要:
    目的 探究通脉养心丸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协同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2年6月—2023年12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市武昌医院收治的8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基于治疗方案差异分配至对照组(n=42)与治疗组(n=43)。对照组给药方案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口服给药,起始剂量50 mg/次,2次/d,,每两周实施剂量倍增调整,最终维持剂量20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脉养心丸,40丸/次,2次/d。两组患者均实施为期6周的规范化治疗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Lee氏心衰评分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及血清细胞因子胱抑素C(Cys C)、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sTREM-1)和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5%、95.35%,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ee氏心衰评分显著下降,SF-36评分显著提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幅度具有显著优势(P<0.05)。心脏彩超参数显示,两组患者LVEDD与LVPW均显著缩减,LVEF水平同步提升(P<0.05);治疗组LVEDD、LVPW、LVEF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血清Cys C、sTREM-1及GDF11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细胞因子水平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脉养心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同时还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同步促进血清标志物水平复常,在提升疗效的同时未增加安全风险。
    22  肺力咳合剂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百日咳的疗效观察
    刘友红,冯姝华
    2025, 40(3):670-67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20
    [摘要](80) [HTML](0) [PDF 1.43 M](30)
    摘要:
    目的 探讨肺力咳合剂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百日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4年1月—2024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百日咳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阿奇霉素颗粒,第1天10 mg/kg,第2~5天5 mg/kg,顿服,用药5 d后停2 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肺力咳合剂,4岁≤年龄≤7岁者,10 mL/次,7岁<年龄≤12岁者,15 mL/次,均3次/d。两组疗程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痉挛性咳嗽缓解时间、鼻咽部细菌清除率及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评分和血常规指标[白细胞数(WBC)、淋巴细胞比率(LYMPH%)]。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组痉挛性咳嗽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鼻咽部细菌清除例数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咳嗽症状日间评分、夜间评分及总分均显著减少(P<0.05);治疗后,治疗组咳嗽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SHQ评分和WBC、LYMPH%都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CSHQ评分和WBC、LYMPH%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儿童百日咳采取肺力咳合剂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患儿耐受性较好,能有效控制感染和减轻咳嗽症状,改善患儿睡眠状况,促进病情改善。
    23  连花清瘟颗粒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徐祝富,丁宝发,高改宏
    2025, 40(3):675-67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21
    [摘要](71) [HTML](0) [PDF 1.41 M](33)
    摘要:
    目的 探讨连花清瘟颗粒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6月在海安市中医院诊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2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儿雾化吸入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每次1.5 mL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连花清瘟颗粒,1.5 g/次,3次/d。两组患儿均给予5 d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血清白三烯C4(LTC4)、淀粉样蛋白A(SAA)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82.61%和95.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退热、咳嗽消失、喘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长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两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LTC4、SAA和SP-D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连花清瘟颗粒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症状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而且还能够促进血清学相关指标的修复。
    24  胆舒胶囊联合茴三硫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研究
    任海燕,裴效瑞,胡博,金欣
    2025, 40(3):680-68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22
    [摘要](97) [HTML](0) [PDF 1.46 M](31)
    摘要:
    目的 探讨胆舒胶囊联合茴三硫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5月—2024年5月在天津市泰达医院诊断并进行治疗的11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入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茴三硫片口服进行治疗,25 mg/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胆舒胶囊口服治疗,0.9 g/次,3次/d。两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给予持续8周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胆囊壁厚度、胆囊排空率,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55%、83.6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胆囊壁厚度均明显下降,而胆囊排空率均大幅上涨(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胆囊壁厚度低于对照组,胆囊排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两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NF-α、IL-6及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胆舒胶囊联合茴三硫片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和胆囊收缩功能,而且还能够降低胆囊壁厚度,改善血清学相关指标,值得临床上借鉴推广。
    25  降脂通便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高玉松,杜广清,宋雨光,刘敏
    2025, 40(3):686-69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23
    [摘要](88) [HTML](0) [PDF 1.46 M](30)
    摘要:
    目的 探究降脂通便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23年3月—2024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治疗组(n=30)。对照组餐前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 mg/次,每天3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降脂通便胶囊0.5 g/次,每天2次。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统计分析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血清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神经肽Y(NPY)、肛管静息压和最大缩榨压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经治疗,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大幅度下降,而IBS-QOL评分明显上升(P<0.05),且治疗组患者评分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5-HT、NPY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升,而VIP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各指标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肛管静息压和最大缩榨压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直肠动力学指标改善程度均胜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降脂通便胶囊联合莫沙必利可协同改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肛肠动力学参数,同时有效调节胃肠激素平衡。
    26  香砂六君丸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伍小鱼,李凤,陈武
    2025, 40(3):692-69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24
    [摘要](92) [HTML](0) [PDF 1.57 M](29)
    摘要:
    目的 探讨香砂六君丸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3年12月资阳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10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饭前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1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香砂六君丸,6 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主症积分、胃排空指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DDQL)评分及血清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2%(P<0.05)。治疗后两组餐后饱胀不适积分、早饱感积分、中上腹烧灼感积分、中上腹痛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主症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胃窦收缩频率显著增高,而2 h胃残留率显著降低,胃半排空时间都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治疗组胃窦收缩频率高于对照组,2 h胃残留率和胃半排空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CL-90评分都显著降低,FDDQL评分都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FDDQ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TL水平都显著上升,血清SS、Gas、CGRP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MTL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SS、Gas、CG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香砂六君丸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有效纠正患者胃肠激素失衡,促进胃排空,减轻临床症状,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可得到进一步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7  六味五灵片联合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窦永青,张丽,卫飞燕,李贝贝,王慧君
    2025, 40(3):698-70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25
    [摘要](80) [HTML](0) [PDF 1.53 M](29)
    摘要:
    目的 探讨六味五灵片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4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诊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口服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25 mg/次,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六味五灵片,1.0 g/次,每日3次。两组连续治疗24周。观察对比两组疗效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抗原(PC-Ⅲ)、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IV-C)、肝脏硬度数值(LSM)、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清可溶性Ⅰ型补体受体(sCR1)、血清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73(GP73)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29%(P<0.05)。治疗后,两组TBIL、ALT、AST、GG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TBIL、ALT、AST、GGT水平均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LN、PC-Ⅲ、HA、IV-C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LN、PC-Ⅲ、HA、IV-C指标均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LSM显著降低,而SF-36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LSM低于对照组,而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六味五灵片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较佳,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借鉴与推广。
    28  槐榆清热止血胶囊联合地奥司明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廖宁,龚绍江,刘海林
    2025, 40(3):703-70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26
    [摘要](78) [HTML](0) [PDF 1.48 M](29)
    摘要:
    目的 观察槐榆清热止血胶囊联合地奥司明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2年6月—2023年7月重庆两江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地奥司明片,1片/次,每日2次。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槐榆清热止血胶囊,3粒/次,每日3次。两组治疗15 d观察效果。对比两组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术后创面康复时间、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82.00%(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术后的愈合时间、分泌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出血消失时间均较早(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术后4、7 d疼痛评分均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WBC、N%、NLR、CRP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WBC、N%、NLR、CRP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槐榆清热止血胶囊与地奥司明协同治疗,可促进创面水肿消退,减少术后创面出血,促使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有效降低术后疼痛及炎性反应。
    29  黄葵胶囊联合贝前列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研究
    邢芙蓉,黄自州,韦刚,杨小英,何小龙
    2025, 40(3):708-71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27
    [摘要](79) [HTML](0) [PDF 1.47 M](34)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葵胶囊联合贝前列素钠缓释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11月在恩施州中心医院就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共计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早晚餐后口服贝前列素钠缓释片,1片/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黄葵胶囊,5粒/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肾功能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8.89%,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6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升高,肌酐(Scr)、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GFR高于对照组,Scr、Cys-C、β2-MG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肾损伤分子-1(KIM-1)、亲环素A(CyP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KIM-1、CyPA、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葵胶囊联合贝前列素钠缓释片可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通过减轻肾组织炎性损伤以保护残余肾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30  葆宫止血颗粒联合卡贝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许肖佩,郝丽娜,危丽华
    2025, 40(3):713-71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28
    [摘要](89) [HTML](0) [PDF 1.46 M](29)
    摘要:
    目的 探讨葆宫止血颗粒联合卡贝缩宫素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4年5月在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36例产后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一次性注射1支卡贝缩宫素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葆宫止血颗粒,2次/d,1袋/次。14 d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超声指标、出血和恶露情况、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7.06%,对照组的治愈率为88.24%,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子宫残留物面积明显降低,子宫下降高度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的子宫残留物面积小于对照组,子宫下降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持续出血时间、持续恶露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HBS-1)、D-二聚体(D-D)水平降低,血清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升高(P<0.05);治疗组的血清THBS-1、D-D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AT-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葆宫止血颗粒联合卡贝缩宫素可提高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缩短持续出血时间,改善子宫状态,可能与调节凝血功能有关。
    31  芪血颗粒联合复方硫酸亚铁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郭佳艺,尹琳琳,郝俊兰,赵静,韩兴思,王俊茹,王晶
    2025, 40(3):717-72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29
    [摘要](67) [HTML](0) [PDF 1.45 M](30)
    摘要:
    目的 探讨芪血颗粒联合复方硫酸亚铁颗粒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4年10月在邢台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妊娠期贫血患者共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开水冲服复方硫酸亚铁颗粒,1袋/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水冲服芪血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红细胞指标、铁代谢指标。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22%,明显低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56%,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的虚弱、头晕头痛、手脚冰凉、呼吸急促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铁蛋白升高,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不饱和铁结合力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的铁蛋白高于对照组,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不饱和铁结合力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芪血颗粒联合复方硫酸亚铁颗粒可提高妊娠期贫血的临床疗效,促进症状改善,改善红细胞参数和铁代谢。
    32  金凤丸联合绒促性素治疗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症的疗效观察
    吴佩蔚,张帅,韩中将,陈建玲,姚冠颖,梁爽
    2025, 40(3):722-72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30
    [摘要](67) [HTML](0) [PDF 1.44 M](29)
    摘要:
    目的 探讨金凤丸联合注射用绒促性素治疗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确诊并规范治疗的110例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用绒促性素肌内注射治疗,4 000 U/次,3 d/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金凤丸口服治疗,10丸/次,2次/d。两组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连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妊娠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月经症状量表中文版(MDQ)评分,子宫内膜搏动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和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分别为63.64%、50.91%、82.14%,对照组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分别为40.00%、30.91%、52.94%,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均显著增加,而MDQ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大于对照组,MD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症患者PI、RI和S/D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PI、RI和S/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金凤丸联合注射用绒促性素治疗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症患者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妊娠率和活产率,而且还能够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血流指数,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并加以推广。
    33  双丹明目胶囊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阴虚火旺型中度干眼的临床研究
    冯磊,周尚昆,郭浩
    2025, 40(3):727-73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31
    [摘要](68) [HTML](0) [PDF 1.46 M](36)
    摘要:
    目的 观察双丹明目胶囊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阴虚火旺型中度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3年6月—2024年5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阴虚火旺型中度干眼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玻璃酸钠滴眼液,1~2滴/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双丹明目胶囊,4粒/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泪膜功能指标泪膜破裂时间(FBUT)、Schirmer Ⅰ试验(SⅠ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眼表疾病指数(OSDI)和中医证候评分,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和IL-17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 vs 90%,P<0.05)。治疗后,两组泪膜功能指标FBUT和SIT比治疗前明显升高,而FL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泪膜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OSDI和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疾病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6、IL-1β、IL-17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丹明目胶囊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阴虚火旺型中度干眼疗效高于玻璃酸钠滴眼液单用,对患者泪膜功能、临床症状及泪液炎症因子分泌改善明显。
    34  达沙替尼的数据挖掘和安全性分析:基于FAERS的回顾性药物警戒研究
    廖文志,柳鹏程
    2025, 40(3):733-74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32
    [摘要](67) [HTML](0) [PDF 1.54 M](37)
    摘要:
    目的 挖掘美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与达沙替尼相关的重要医疗事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2006年第3季度—2024年第3季度与达沙替尼相关的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综合标准法(MHRA)和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法(BCPNN)进行比例失衡分析,以挖掘与达沙替尼相关的重要医疗事件信号。结果 从FAERS数据库中提取到以达沙替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共28 740份。在排除达沙替尼药物的可能适应证后,共得到60个不良事件信号,将以上的信号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官网最新的达沙替尼说明书进行对比,发现肝静脉闭塞、主动脉发育不良、胃窦血管扩张、视神经乳头水肿等不良事件均未在说明书提及,值得进一步关注。结论 达沙替尼可能导致新的重要医疗事件。临床医生应了解并监测这些新的重要医疗事件。
    35  基于FAERS和WHO-VigiAccess数据库的仑卡奈单抗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郭锡春,袁梦梦,郝慧慧,刘文山,丁传华,韩秀媛
    2025, 40(3):742-74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33
    [摘要](94) [HTML](0) [PDF 1.60 M](38)
    摘要:
    目的 挖掘仑卡奈单抗的药品不良事件信号,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和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库(WHO-VigiAccess)收集2023年第1季度—2024年第4季度的仑卡奈单抗相关不良事件报告,利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进行数据统计并分析。结果 在FAERS数据库和WHO-VigiAccess数据库分别涉及25、23种系统器官分类(SOC),主要为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精神病类。在FAERS数据库中,报告例数排名靠前的不良事件信号涉及头痛、淀粉样蛋白相关性影像异常水肿/渗出型、淀粉样蛋白相关性影像异常微出血和血铁质沉积型、寒战和疲劳;而WHO-VigiAccess数据库则为头痛、寒战、疲劳、淀粉样蛋白相关性影像异常水肿/渗出型和输液相关反应。2个数据库中信号强度排名靠前的不良事件信号均涉及淀粉样蛋白相关性影像异常、淀粉样蛋白相关性影像异常微出血和血铁质沉积型、淀粉样蛋白相关性影像异常水肿/渗出型、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和大脑微出血等首选术语。FAERS数据库显示,大多数病例发生不良事件是在给药第1个月内。结论 在使用仑卡奈单抗时,应重点关注老年女性和长期用药患者,并要警惕感染、缺血性卒中等罕见的不良事件。同时也应加强临床用药监护,降低不良事件对患者预后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36  基于FAERS数据库的沙芬酰胺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胡子奇,谢婉洁,焦冬生
    2025, 40(3):750-75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34
    [摘要](72) [HTML](0) [PDF 1.42 M](32)
    摘要:
    目的 挖掘沙芬酰胺的药品不良事件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收集2017年第1季度—2024年第4季度相关的不良反应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信息成分(IC)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提取到以沙芬酰胺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812份,排除非药品不良反应报告36份,获取不良反应报告776份,涉及患者270例,其中男性133例,占比49.3%,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65岁以上。共挖掘到51个不良反应信号,涉及14个系统器官分类(SOC),主要包括精神病类、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各类检查和眼器官疾病等。挖掘到药品说明书未提及的不良反应信号8个,包括躁动、视觉损害、视物模糊、横纹肌溶解、类天疱疮、心脏停搏、低血糖和呼吸性碱中毒。沙芬酰胺相关的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后的第1个月,占比51.9%。结论 沙芬酰胺用药期间,尤其第1个月,除关注药品说明书提及的不良反应外,还应密切关注视觉损害、视物模糊、横纹肌溶解、类天疱疮、心脏停搏、低血糖和呼吸性碱中毒等潜在新的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37  基于真实世界的莱博雷生不良反应挖掘和风险分析
    陈洋洋,曹辉,高舒展,汤春艳
    2025, 40(3):756-76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35
    [摘要](78) [HTML](0) [PDF 1.46 M](30)
    摘要:
    目的 通过挖掘莱博雷生不良反应风险信号,以期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下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莱博雷生2019年1月—2024年12月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2种公式法检测莱博雷生不良事件信号。结果 共检测到以莱博雷生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信号为1 249次,涉及目标人群为656例。其中女性356例(54.27%)多于男性237例(36.13%),45岁以上患者共计127例(19.36%)。阳性不良事件信号种类主要系统器官分类(SOC)为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类、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等。按阳性信号频数排名靠前的不良反应为药物无效、睡眠性瘫痪、嗜睡等。按阳性信号强度排名靠前的为睡眠性瘫痪、猝倒症、睡惊症等。结论 以上不良反应信号和风险提出了警示作用,为合理使用莱博雷生提供了参考依据。
    38  卡度尼利单抗致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袁燕婷,韩冰,马超
    2025, 40(3):762-76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36
    [摘要](81) [HTML](0) [PDF 1.47 M](33)
    摘要:
    目的 探讨卡度尼利单抗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文献数据库中卡度尼利单抗致药品不良反应案例报道,对纳入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6篇共计22例患者。男女各11例,年龄在34~81岁;60岁以上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5例(68.18%),其中8例(36.36%)患者存在合并用药;发生时间为用药后1 d~9个月,主要集中在前3个月内;20例(90.91%)患者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均好转,5例(22.73%)患者未提及后续是否继续使用卡度尼利单抗。不良反应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附件(36.36%)最多,其次为心血管系统(31.82%)和内分泌系统(18.18%)。结论 卡度尼利单抗致不良反应可发生在各年龄段,以用药后3个月内发生为主,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等。临床工作者应加强对卡度尼利单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的认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39  疫苗产品变更管理的要求分析
    王佳霁,刘嘉艺,王相芳,杨敬鹏
    2025, 40(3):770-77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37
    [摘要](71) [HTML](0) [PDF 1.38 M](30)
    摘要:
    疫苗是特殊的药品。疫苗产品变更管理作为确保质量管理有效执行的基本要素,其提升方式有助于应用到整个质量体系。对疫苗产品国内变更管理基本要求、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认证对变更控制的总体要求进行分析,并结合企业通过WHO预认证的变更提升实例,探讨疫苗产品企业如何系统性提升变更管理业务能力,对接国际标准。
    40  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管理
    黄滔,罗嵚,曾华哲,陈海彤
    2025, 40(3):776-77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38
    [摘要](89) [HTML](0) [PDF 1.26 M](33)
    摘要:
    风险管理是确保无菌药品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无菌药品生产、分析检测等过程中的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进行风险等级的评估是进行无菌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总结了无菌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风险因素、无菌药品生产质量风险评估和无菌药品生产的质量风险控制,以期无菌药品生产企业能够显著提升质量风险管理能力,进而创建一个高效、安全且稳定的无菌药品生产环境,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达到既定标准和规范。
    41  迷迭香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林楠,游小凤,郑亦铮,魏艺聪
    2025, 40(3):780-78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39
    [摘要](70) [HTML](0) [PDF 1.50 M](29)
    摘要:
    神经系统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主流高发性疾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形成原因多样,临床表型繁多,发病机制复杂,目前适用药物仍无法对疾病的发展起到完全治疗作用。迷迭香酸是一种多酚羟基化合物,可通过发挥抗氧化活性、改善突触功能和缓解神经炎症防治脑缺血、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综述了迷迭香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42  槲皮素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彭玉龙,黄晶,郝庆飞,曹士航,孟庆豪,余红超
    2025, 40(3):788-79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40
    [摘要](90) [HTML](0) [PDF 1.38 M](32)
    摘要: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寻找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手段已成为骨质疏松症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槲皮素作为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对骨质疏松症表现出积极的治疗效果,可通过抗氧化作用、调节炎症因子、具有雌激素样作用、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破骨细胞分化和相关信号通路、作用于细胞外基质防治骨质疏松症。综述了槲皮素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以推动槲皮素在骨质疏松症治疗领域的应用。
    43  β-榄香烯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孙清秀
    2025, 40(3):794-80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41
    [摘要](64) [HTML](0) [PDF 1.49 M](24)
    摘要:
    乳腺癌在全球范围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首位。化学药物能杀灭肿瘤细胞、降低癌灶转移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其产生的不良反应、耐药性也制约了患者用药疗效和适用范围。β-榄香烯是从郁金中提取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逆转肿瘤药物耐药、协同化疗增强疗效、协同放疗增敏等作用机制治疗乳腺癌,同时在临床上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轻不良反应、联合靶向药物增强临床疗效、抑制癌细胞转移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治疗乳腺癌。综述了β-榄香烯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β-榄香烯治疗乳腺癌提供参考。
    44  吡仑帕奈的治疗药物监测研究进展
    李晶,高原,蒋俊杰,陈捷,王芳,段自皞,王法财
    2025, 40(3):801-80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42
    [摘要](73) [HTML](0) [PDF 1.42 M](32)
    摘要:
    吡仑帕奈为第3代新型广谱抗癫痫药物,其血药浓度或药物暴露水平与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因此建议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围绕吡仑帕奈的治疗药物监测开展其有效血药浓度参考范围、血药浓度影响因素研究已成为实现吡仑帕奈个体化精准用药的关键。对吡仑帕奈治疗药物监测的研究报道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吡仑帕奈在临床上的个体化精准用药提供参考。
    45  大黄素防治脓毒症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宋宁,马培梁,杨娟,唐玉彬
    2025, 40(3):807-81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43
    [摘要](70) [HTML](0) [PDF 1.35 M](28)
    摘要:
    脓毒症肺损伤是脓毒症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治疗方法仍然非常有限。大黄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通过降低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肺通透性,降低细胞凋亡,增强水清除率,促进肺自噬多途径、多靶点减轻脓毒症肺损伤。综述了大黄素治疗脓毒症肺损伤的药理作用,总结其作用机制,为大黄素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
    46  黄芩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田恒运,闫春生,贾安,杨国红,赵珍
    2025, 40(3):811-81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44
    [摘要](63) [HTML](0) [PDF 1.37 M](25)
    摘要: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脑血管疾病主要的病理特征。黄芩苷可通过降低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神经组织细胞凋亡,减轻缺血性脑水肿,促进神经细胞增殖,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增强孕酮活性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神经功能发挥保护作用。总结了黄芩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研究进展,为黄芩苷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支持。
    47  人参皂苷Rg1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王雪晴,王斌
    2025, 40(3):816-82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3.045
    [摘要](73) [HTML](0) [PDF 1.38 M](29)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神经退行性病变,可造成视网膜细胞不可逆损伤,造成患者视力下降。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尚缺乏根治的治疗手段,且常规治疗药物也较缺乏。人参皂苷Rg1为人参中重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活性,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视网膜细胞凋亡,抑制血管形成,延缓视网膜纤维化,预防突触神经变性以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总结了人参皂苷Rg1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人参皂苷Rg1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