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白花蛇舌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TCMSP、ETCM数据库获得白花蛇舌草的有效成分,并通过TCMSP、SwissTarget Prediction、ETCM、CTD数据库预测靶点,运用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进行标准化处理,以获取相应的药物靶点基因。利用TTD、DrugBank、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靶点基因。将药物及疾病的靶点基因导入韦恩图绘制软件获得白花蛇舌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潜在靶点。使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将潜在治疗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以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分析。此外,利用仙桃学术数据库对潜在治疗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最后运用AutoDock vina、PyMOL等软件对白花蛇舌草有效化学成分和关键的靶点基因进行对接验证。结果 共获得了6个白花蛇舌草的活性化合物成分,527个白花蛇舌草的作用靶点基因和2 141个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靶点基因,其中白花蛇舌草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共同作用靶点为237个。构建网络发现槲皮素、山柰酚、豆甾醇、β-谷甾醇、多孔甾醇和2-甲氧基-3-甲基-9,10-蒽醌为白花蛇舌草作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化合物成分。通过PPI网络分析发现肿瘤蛋白P53(TP53)、蛋白激酶B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为关键的靶点基因。富集结果显示主要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信号通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起到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的结果表明白花蛇舌草的有效化学成分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靶点基因具有良好的结合性。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发现白花蛇舌草可能通过多靶点和多通路发挥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