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10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封面
    2025, 40(10):0-0.
    [摘要](28) [HTML](0) [PDF 3.35 M](23)
    摘要:
    2  目录
    2025, 40(10):1-1.
    [摘要](12) [HTML](0) [PDF 685.09 K](14)
    摘要:
    3  脑血康滴丸抗角叉菜胶诱导小鼠血栓作用研究
    柴晓钰,王倩倩,刘春燕,王新宇,易紫容,刘欢,张楠,胡孟琦,刘洋
    2025, 40(10):2413-241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01
    [摘要](40) [HTML](0) [PDF 1.72 M](27)
    摘要:
    目的 探索脑血康滴丸体内抗血栓活性。方法 通过ip角叉菜胶溶液建立小鼠血栓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和脑血康滴丸(273、546 mg/kg)组,测量小鼠黑尾长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测小鼠尾部、肝脏、脑部组织病理变化。ELISA测定小鼠血浆P选择素(P-selectin)、血纤维蛋白溶酶组织激活素(TPA)、抗凝血酶III(AT-III)、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RT-qPCR检测肝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IL-6IL-10 mRNA表达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脑血康滴丸各剂量组可显著减少小鼠体内的血栓,降低小鼠黑尾率,并显著降低小鼠血浆中P-selectin、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P<0.001);显著升高小鼠血浆中AT-III和TPA的水平(P<0.001);脑血康滴丸各剂量组还可显著降低肝脏中NF-κBNLRP3IL-6 mRNA表达量,提高IL-10 mRNA表达量(P<0.05、0.01、0.001)。结论 脑血康滴丸主要是通过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溶栓、抗炎等方面对血栓进行抑制。
    4  金合欢素调节GAS6/Axl信号通路减轻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损伤
    郝雨辉,贾亿卿,张志刚
    2025, 40(10):2420-24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02
    [摘要](30) [HTML](0) [PDF 1.61 M](52)
    摘要:
    目的 探究金合欢素调节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AS6)/Axl受体酪氨酸激酶(Axl)信号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ip阿霉素的方法构建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金合欢素(5、10、20 mg/kg)组、卡托普利(100 mg/kg)组、金合欢素+R428(20 mg/kg金合欢素+75 mg/kg GAS6/Axl信号通路抑制剂R428)组,每组12只。心脏超声检测大鼠心功能指标;生化仪检测大鼠心肌损伤指标;ELISA检测大鼠心力衰竭指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TUNEL检测心肌组织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GAS6/Axl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金合欢素各剂量组、卡托普利组较模型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依次得到改善;相较于金合欢素20 mg/kg组,金合欢素+R428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有所加剧。相比于模型组,金合欢素各剂量组、卡托普利组FS、LVEF、GAS6蛋白表达、p-Axl/Axl值升高,LVDs、LVDd、cTnT、cTnI、CK-MB、NT-proBNP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相比于金合欢素20 mg/kg组,金合欢素+R428组FS、LVEF、GAS6蛋白表达及p-Axl/Axl值降低,LVDs、LVDd、cTnT、cTnI、CK-MB、NT-proBNP水平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 金合欢素可能通过激活GAS6/Axl信号通路减轻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损伤。
    5  基于生物信息学与分子动力学模拟探讨连花清瘟方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作用机制
    陈思敏,李伟煊,张东剑,许海钧,杨小燕,李旭洪,巫祖强,叶林虎
    2025, 40(10):2426-243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03
    [摘要](42) [HTML](0) [PDF 2.06 M](62)
    摘要: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探讨连花清瘟方的体内成分治疗流行性感冒的关键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 查阅文献筛选连花清瘟方体内暴露量较大的成分,并结合TCMSP数据库获取连花清瘟方潜在的活性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和Super-PRED数据库收集相关靶点。通过GEO、GeneCards、Drugbank数据库收集流行性感冒的作用靶点,进一步获得连花清瘟治疗流感的潜在靶标,构建“成分–疾病–靶点”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对潜在靶标进行蛋白互作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最后采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GROMACS v2020.6软件对分子对接复合物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 共筛选出连花清瘟方活性成分25个和520个相关靶点,收集到与流感相关的作用靶点3 255个,取交集后得到连花清瘟治疗流感的潜在作用靶点244个,其中类固醇受体辅激活因子(SRC)、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为关键靶标,主要涉及Th17细胞分化、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炎症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SRC为最关键的作用靶标,与各活性成分的结合能力最强。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绿原酸–SRC复合物结合稳定。结论 连花清瘟方可能通过绿原酸、大黄酸、苦杏仁苷、连翘酯苷A等活性成分调控SRC、STAT3等靶点发挥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作用,与介导Th17细胞分化、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炎症信号通路有关,为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6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白花蛇舌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机制
    苏承丹,蒋经,张旬,孙文魁
    2025, 40(10):2436-244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04
    [摘要](28) [HTML](0) [PDF 2.18 M](29)
    摘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白花蛇舌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TCMSP、ETCM数据库获得白花蛇舌草的有效成分,并通过TCMSP、SwissTarget Prediction、ETCM、CTD数据库预测靶点,运用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进行标准化处理,以获取相应的药物靶点基因。利用TTD、DrugBank、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靶点基因。将药物及疾病的靶点基因导入韦恩图绘制软件获得白花蛇舌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潜在靶点。使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将潜在治疗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以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分析。此外,利用仙桃学术数据库对潜在治疗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最后运用AutoDock vina、PyMOL等软件对白花蛇舌草有效化学成分和关键的靶点基因进行对接验证。结果 共获得了6个白花蛇舌草的活性化合物成分,527个白花蛇舌草的作用靶点基因和2 141个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靶点基因,其中白花蛇舌草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共同作用靶点为237个。构建网络发现槲皮素、山柰酚、豆甾醇、β-谷甾醇、多孔甾醇和2-甲氧基-3-甲基-9,10-蒽醌为白花蛇舌草作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化合物成分。通过PPI网络分析发现肿瘤蛋白P53(TP53)、蛋白激酶B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为关键的靶点基因。富集结果显示主要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信号通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起到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的结果表明白花蛇舌草的有效化学成分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靶点基因具有良好的结合性。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发现白花蛇舌草可能通过多靶点和多通路发挥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
    7  网络药理学及体内外实验探讨补骨脂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
    曲敬蓉,王玉龙,王波,祝连荣,董丽
    2025, 40(10):2445-245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05
    [摘要](22) [HTML](0) [PDF 2.48 M](36)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内外实验探讨补骨脂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PharmMapper、Super-PRED、GEO、DAVID数据库筛选补骨脂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靶点。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方法评估基因集功能富集特征。采用AutoDock Vina 1.1.2软件对潜在靶点与补骨脂素进行分子对接。细胞实验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进行相关基因的过表达、沉默,进行碱性磷酸酶(ALP)/Bodipy染色及活性检测。通过ELISA方法检测成骨分化标志物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成脂分化标志物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蛋白表达水平。动物实验通过卵巢切除术构建小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进行骨苏木素–伊红(HE)染色、micro-CT检测。通过标准曲线计算BMP2、PPARγ相对表达量。结果 通过网络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发现补骨脂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7个潜在靶基因,包括肌球蛋白ⅤA(MYO5A)、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5C(KDM5C)、组织蛋白酶D(CTSD)、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2(MAP2K2)、免疫球蛋白重链常数γ1(IGHG1)、肾素结合蛋白(RENBP)、α-生育酚转运蛋白基因(TTPA)。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补骨脂素明显抑制了沉默TTPA造成的BMSCs成骨/成脂分化失衡(P<0.05、0.01)。相对于p38 MAPK-IN-1抑制剂组,TTPA过表达(OE-TTPA)组使BMP2蛋白表达升高,而PPARγ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补骨脂素组骨小梁数目及厚度明显增加,股骨头内空洞减少,小鼠股骨密度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补骨脂素组骨密度(BMD)和骨体积分数(BV/TV)明显升高(P<0.01);小鼠股骨成骨相关蛋白BMP2含量显著升高,成脂相关蛋白PPARγ含量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补骨脂素靶向TTPA介导的p38 MAPK信号通路,调控BMSCs成骨/成脂分化平衡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
    8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作用机制
    赵瑞生,周霖,曹桂萌
    2025, 40(10):2456-246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06
    [摘要](43) [HTML](0) [PDF 2.45 M](56)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前期表征的肾康注射液的主要化学成分、文献中报道的定量成分、药典中含量测定的成分及TCMSP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以Swiss TargetPrediction在线网站为主,以PharmMapper在线网站为辅获得各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并与通过文献挖掘及多种数据库查找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相关靶点进行对比,得到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关键靶点,借助Metascape在线网站对得到的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注释分析,并进行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验证。结果 共筛选到17个肾康注射液主要活性成分(芦荟大黄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大黄素甲醚、山柰酚等),对应568个靶点,活性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关键靶点112个。这些成分主要作用于蛋白激酶B1(Akt1)、雌激素受体1(ESR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IL)-2等核心靶点,涉及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主要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肾康注射液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都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肾康注射液各剂量组均可以改善大鼠的毛发、体质量和肾功能(P<0.05);显著降低大鼠尿液样本中的尿蛋白、ACR值,血液样本中的肌酐、尿素氮含量,大鼠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1β含量以及Akt1、ESR1、MMP-9、IL-2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0.001)。结论 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作用于Akt1、ESR1、MMP-9、IL-2等靶点,参与PI3K/Akt、MAPK、TNF等信号通路的调节,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作用特点。
    9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体外实验探讨高良姜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魏恺辰,李爽,李欣雨,赵彦鑫,任蓁
    2025, 40(10):2468-247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07
    [摘要](44) [HTML](0) [PDF 2.83 M](31)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体外实验探讨高良姜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高良姜素潜在作用靶点,结合GeneCards与OMIM数据库获取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靶点;通过构建药物–疾病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以识别核心靶点;使用R软件包clusterProfiler进行富集分析;通过生存和诊断价值分析确定核心靶点;利用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对关键靶点、通路进行可视化。通过体外实验验证高良姜素对CAL-27细胞的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的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共得到59个高良姜素抗口腔鳞状细胞癌相互作用靶点;经PPI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得到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B)、雌激素受体α(ESR1)、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髓细胞白血病1(MCL1)、Src酪氨酸蛋白激酶(SR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8个关键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被确定为高良姜素抗口腔鳞状细胞癌作用的主要靶向通路。使用R软件根据预后和诊断价值进一步得到核心基因GSK3BESR1PARP1;KEGG检索发现,核心靶点GSK3B位于PI3K/Akt信号通路下游。CCK-8与Transwell试验实验显示,高良姜素能够有效抑制CAL-27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高良姜素以浓度相关性方式促进CAL-27细胞凋亡(P<0.01)。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显示,高良姜素组CAL-27细胞中p-PI3K/PI3K、p-Akt/Akt和p-GSK3B/GSK3B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0.01);加入PI3K激活剂740Y-P后,与高良姜素组比较,高良姜素+740Y-P组p-PI3K、p-Akt、p-GSK3B和凋亡相关蛋白水平被有效逆转(P<0.05)。结论 PI3K/Akt/GSK3B信号通路可能是高良姜素发挥抗口腔鳞状细胞癌作用的关键途径。
    1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分心木治疗肾炎的作用机制
    李政皓,徐志勇,吴磊,贺义昌,柯春山,谢传奇,刘云飞,徐骏伟,左继林,江勇
    2025, 40(10):2479-248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08
    [摘要](43) [HTML](0) [PDF 2.00 M](59)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分心木治疗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分心木的活性成分,利用GeneCards、TTD和PharmGKB数据库筛选药物靶点和肾炎靶点,并取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交集靶点的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筛选共同靶点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确定核心靶点。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活性成分与靶点的分子对接,并通过Pymol软件和Discovery Studio 2019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分心木中与肾炎相关的8个活性成分即柚皮素、鞣花酸、谷甾醇、山柰酚、槲皮素、二氢槲皮苷、二氢槲皮素和(+)-儿茶素,获得药物靶点233个和肾炎靶点3 258个,取交集后得到108个交集靶点。山柰酚、鞣花酸和谷甾醇等连接的边线较其他成分多,对应的靶点约占网络图中总靶点数的65%。GO富集分析显示分心木治疗肾炎主要涉及免疫炎症反应、凋亡过程负调控和血管通透性调控等过程。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PPI网络确定核心靶点分别为蛋白激酶B1(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蛋白激酶转化蛋白(SR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雌激素受体1(ESR1)、B细胞淋巴瘤2(Bcl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RBB2)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谷甾醇、鞣花酸、柚皮素、槲皮素、山柰酚和Akt1、EGFR、MMP9、Bcl2、ESR1的结合能均小于-4.2 kcal/mol。结论 分心木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治疗肾炎。
    11  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玄参质量
    翟红伟,胡辉,陈前正,叶磊,靳步昆,张帆,杨强,胡力飞
    2025, 40(10):2488-249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09
    [摘要](42) [HTML](0) [PDF 1.79 M](63)
    摘要:
    目的 建立玄参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对玄参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建立玄参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采用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和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玄参药材进行质量对比。结果 玄参UPLC指纹图谱分析符合方法学考察要求,CA和PCA分析结果相似,但PCA分析呈更强的地域性特征,OPLS-DA可以实现恩施、宜昌两地样本的有效区分,并筛选出哈巴苷、安格洛苷C在内的4个差异性成分,ROC分析表明了OPLS-DA模型具有较强的产地分类能力。结论 玄参药材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可以评价玄参药材的质量,为玄参药材的质量分析提供参考。
    12  UPLC-MS法测定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中高丝氨酸内酯
    张水红,孙琰,吴琦,季秀美
    2025, 40(10):2494-249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10
    [摘要](40) [HTML](0) [PDF 1.39 M](26)
    摘要: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法测定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中高丝氨酸内酯。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XSelect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 μm);流动相为5 mmol/L甲酸铵水溶液–乙腈(98∶2);柱温:30 ℃;体积流量:0.3 mL/min;样品室温度:10 ℃;进样量:2 μL。质谱检测器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采集离子:102.0;毛细管电压:0.8 kV;孔电压:15 V。结果 高丝氨酸内酯在0.102 3~20.460 0 n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91%,RSD值为3.39%(n=9)。结论 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度好,为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13  基于SLCO1B1基因多态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阿托伐他汀的群体药动学研究
    何春远,王法财,赵为陈,张峰森,李晶,段自皞,王芳
    2025, 40(10):2498-250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11
    [摘要](12) [HTML](0) [PDF 1.76 M](28)
    摘要:
    目的 分析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阿托伐他汀血药浓度,建立阿托伐他汀的群体药动学模型,考察SLCO1B1基因多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起始剂量20 mg,1次/d。采用HPLC-MS/MS法测定阿托伐他汀血药浓度。采用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鉴定SLCO1B1基因c.521T>C位点多态性。构建群体药动学模型,计算患者阿托伐他汀清除率,分析其与患者随访期间肌酸激酶均值和低密度脂蛋白差值的相关性。结果 136例患者的阿托伐他汀血药浓度谷浓度0.29~2.12 ng/mL,峰浓度1.12~12.27 ng/mL。基因频率分布具有较好的群体代表性。阿托伐他汀表观清除率与肌酸激酶、低密度脂蛋白差值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SLCO1B1基因c.521T>C位点多态性是影响阿托伐他汀清除的重要因素,其与患者降脂效果和用药安全性风险密切相关。
    14  天丹通络片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刘瑞瑞,张春燕,温中阳
    2025, 40(10):2505-251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12
    [摘要](18) [HTML](0) [PDF 1.49 M](27)
    摘要:
    目的 观察天丹通络片联合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等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纳入2023年2月—2025年2月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30 min,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天丹通络片,5片/次,3次/d。两组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对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0.77%,较对照组的72.31%显著提高(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NIHSS均降低,BI升高,且治疗组NIHSS低于对照组,BI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而IL-10升高(P<0.05);治疗结束,治疗组hs-CRP、IL-6均低于对照组,而IL-10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SE、Hcy、S100β、GFAP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NSE、Hcy、S100β、GFA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天丹通络片联合注射用尤瑞克林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改善炎症状态,且安全性尚可。
    15  根痛平胶囊联合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胡非克,陈冬,吴军
    2025, 40(10):2511-251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13
    [摘要](17) [HTML](0) [PDF 1.55 M](57)
    摘要:
    目的 观察根痛平胶囊联合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片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2023年10月—2024年10月接收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8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早晚口服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片,4片/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根痛平胶囊,6粒/次,2次/d。两组持续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颈椎功能、生活质量、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炎症反应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颈椎病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VAS、CASCS、N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简易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SF-36各维度评分和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阻力指数(RI)下降,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血流流速(Vm)升高(P<0.05),且治疗组RI低于对照组,PSV、Vm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下降(P<0.05),且治疗组血清IL-1β、IL-6、TNF-α、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根痛平胶囊联合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片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颈椎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减轻疼痛程度和炎症反应,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6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替格瑞洛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崔云云,李尚真,冀乃喜,刘文浩,王先奎,姚长青,杨永栋
    2025, 40(10):2516-252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14
    [摘要](20) [HTML](0) [PDF 1.43 M](35)
    摘要: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替格瑞洛片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4月于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共计11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8例。对照组饭后口服替格瑞洛片,首次服用180 mg,此后每次90 mg,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滴血塞通注射液200~400 mg,以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稀释,1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5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氧代谢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10%)大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的动脉血氧含量、动静脉血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动脉血氧含量、动静脉血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替格瑞洛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脑氧代谢指标。
    17  依普利酮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代智烈,杨力,徐也,杨雪,余志华,王栋
    2025, 40(10):2521-25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15
    [摘要](44) [HTML](0) [PDF 1.48 M](39)
    摘要:
    目的 探讨依普利酮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指标、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24年6月—2025年6月武汉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片,2.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依普利酮片,25 mg/次,1次/d。两组用药28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比较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用药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出现呼吸困难、全身乏力、下肢浮肿、食欲不振等症状好转时间均显著更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MWD、LVEF较同组治疗前显著提高,而MLHFQ评分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6MWD、LVEF高于对照组,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B型钠尿肽(BNP)、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ST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患者TGF-β1、BNP、IL-6、sST2水平均更低(P<0.05)。结论 依普利酮联合比索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改善心功能相关指标,降低血清因子水平。
    18  依洛尤单抗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陈红利,崔瑞洁,亓俊杰,张莹,熊承云,郭献山,周艳红,薛艳玲
    2025, 40(10):2526-253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16
    [摘要](30) [HTML](0) [PDF 1.48 M](52)
    摘要:
    目的 观察依洛尤单抗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4年2月—2024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非诺贝特胶囊,0.1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依洛尤单抗注射液,首次治疗剂量为140 mg,随后每两周注射1次。两组用药8周。观察两组的治疗疗效,比较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两组TG、TC、LDL-C较前显著降低,HDL-C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TG、TC、LDL-C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低,HDL-C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中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指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CAM-1、ET-1、Hcy水平显著下降,NO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ICAM-1、ET-1、Hcy水平更低,且治疗组NO水平更高(P<0.05)。结论 依洛尤单抗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疗效良好,能够显著调节患者的脂质水平,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为优化高脂血症的管理策略提供指导。
    19  固本咳喘胶囊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研究
    陈良军,郁硕,智琼杰
    2025, 40(10):2531-253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17
    [摘要](29) [HTML](0) [PDF 1.48 M](48)
    摘要:
    目的 探讨固本咳喘胶囊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4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12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1吸/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固本咳喘胶囊,1.2 g/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和免疫功能,血清炎症因子Toll样受体4(TLR4)、白细胞介素-17(IL-17)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和哮喘生活质量调查问卷(AQLQ)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06% vs 77.7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FVC、PEF和FEV1/FV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肺功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TLR4、IL-17和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外周血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而CD8+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免疫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CT评分和AQLQ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固本咳喘胶囊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肺功能,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提升免疫功能。
    20  小儿青翘颗粒联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黄超,杨娜,张显敏
    2025, 40(10):2537-254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18
    [摘要](28) [HTML](0) [PDF 1.43 M](61)
    摘要:
    目的 观察小儿青翘颗粒联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对细菌性肺炎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炎症因子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自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2022年1月—2024年10月收治的82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经组间匹配原则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0.20~0.25 g/kg加入50 mL生理盐水稀释,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水冲服小儿青翘颗粒,年龄<5岁,5.0 g/次,3次/d;5岁≤年龄≤7岁,7.5 g/次,3次/d;7岁<年龄≤10岁,7.5 g/次,4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两组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治疗组发热、咳嗽咳痰、咽痛、鼻塞改善时间均较对照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PCT、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CRP、PCT、IL-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小儿细菌性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小儿青翘颗粒联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纠正患儿体内异常炎症因子水平,建议在临床细菌性肺炎患儿的治疗中开展。
    21  止嗽化痰丸联合奥马环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
    王立婧,张颖超,杨洪敏,黄鑫
    2025, 40(10):2542-254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19
    [摘要](27) [HTML](0) [PDF 1.52 M](31)
    摘要:
    目的 探讨止嗽化痰丸联合奥马环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4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宝坻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输注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第1天将200 mg溶于250 mL生理盐水,1次/d,第2天开始以100 mg/次,1次/d的维持剂量治疗。在对照基础上,治疗组睡前口服止嗽化痰丸,15丸/次,1次/d。两组患者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症消失时间,肺炎严重指数(PSI)、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和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补体C3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67% vs 86.67%,P<0.05)。治疗后,治疗组咳痰、胸闷痛、咳嗽、肺部啰音、发烧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SI、SRSS评分低于组内治疗前,而SF-36评分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LR、ESR和血清CRP、补体C3水平都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奥马环素基础上联合止嗽化痰丸治疗可有效提高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能较为安全的调节机体免疫炎症状态,促进患者症状、病情缓解及睡眠与生活质量的改善。
    22  扶正化瘀片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翁佳欣,张玉,王忠成,达坤林,顾尔莉
    2025, 40(10):2547-255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20
    [摘要](32) [HTML](0) [PDF 1.48 M](54)
    摘要:
    目的 探讨扶正化瘀片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22年6月—2024年6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口服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1片/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扶正化瘀片,2片/次,3次/d。两组治疗2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DNA转阴率,肝纤维化和肠道菌群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38%)比对照组(75.00%)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HBeAg和乙肝病毒DNA转阴率分别是32.69%和65.38%,比对照组的15.38%和48.08%分别明显上调(P<0.05)。治疗后,两组天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酸酰基转移酶(GGT)、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和层黏蛋白(LN)水平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肠杆菌、肠球菌明显减少,而双歧杆菌、乳杆菌明显提高(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肠道菌群指标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扶正化瘀片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明显,能改善肝功能,提高抗病毒作用,抑制肝纤维化,以及调节肠道菌群。
    23  乌梅丸联合奥曲肽治疗原发性肝癌靶向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张婧,王菲,朱晓婷,李金良
    2025, 40(10):2552-255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21
    [摘要](41) [HTML](0) [PDF 1.52 M](17)
    摘要:
    目的 观察乌梅丸联合奥曲肽治疗原发性肝癌靶向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唐山市人民医院2024年1月—2025年2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靶向药物相关性腹泻患者,经组间匹配原则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皮下注射,0.1 mg/次,3次/d,若患者48 h内症状无显著改善剂量调整至0.5 mg/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乌梅丸,3 g/次,3次/d。两组共治疗1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腹泻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6(IL-6)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TNF-α、IL-33、IL-6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TCAE分级和布里斯托粪便性状量表分级0~1级例数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治疗组CTCAE分级和布里斯托粪便性状量表分级0级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靶向药物治疗期间伴相关性腹泻患者,给予乌梅丸联合奥曲肽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炎症状态,促进患者腹泻相关不适症状恢复,且安全性尚可。
    24  安络化纤丸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牛现红,毕荣欣,葛志鹏
    2025, 40(10):2558-256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22
    [摘要](30) [HTML](0) [PDF 1.47 M](43)
    摘要:
    目的 探讨安络化纤丸联合非诺贝特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5年2月在邢台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共计94例,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服用非诺贝特胶囊,1粒/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温水送服安络化纤丸,6 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主要症状改善时间、肝硬化程度、肝功能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1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87%,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黄疸、皮肤瘙痒、乏力、消化道不适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肝脏硬度值(LSM)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肝脏LSM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ALT、TB、DB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前蛋白胱抑素(PGRN)、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清PGRN、IL-23、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安络化纤丸联合非诺贝特胶囊可提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肝脏硬度和肝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25  千柏鼻炎片联合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
    蔡舜玉,严晓云,廖志鹏,尼玛吉宗
    2025, 40(10):2563-256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23
    [摘要](37) [HTML](0) [PDF 1.53 M](56)
    摘要:
    目的 探讨千柏鼻炎片联合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2年2月—2025年1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片口服治疗,150 mg/次,早晚各1次。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千柏鼻炎片治疗,4片/次,3次/d。两组疗程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主观量表[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嗅觉障碍生活质量负陈述调查问卷(QOD-N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客观量表评分[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和鼻窦CT检查Lund-Mackay评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后,两组SNOT-20、SCL-90评分均较前显著降低,QOD-NS评分均增加(P<0.05);治疗后,治疗组主观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und-Kennedy、Lund-Mackay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客观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LR和血清IL-17、ECP、HMGB1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鼻窦炎应用千柏鼻炎片联合罗红霉素治疗有较好疗效,能进一步调控患者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减轻病变严重程度和嗅觉障碍,利于整体疗效提升及身心健康状态好转。
    26  益气消渴颗粒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徐宁,赵天宇,蓝宇洋
    2025, 40(10):2569-257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24
    [摘要](37) [HTML](0) [PDF 1.44 M](49)
    摘要:
    目的 观察益气消渴颗粒联合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3月—2024年1月收治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皮下注射利拉鲁肽注射液,起始剂量0.6 mg/d,至少1周后剂量增加至1.2 mg/d,推荐剂量不超过1.8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水冲服益气消渴颗粒,2袋/次,尿糖正常后1袋/次,3次/d。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糖指标、胰岛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59%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10%明显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FPG、2 h PG、HbA1c比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HOMA-β比对照组更高,HOMA-IR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8、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消渴颗粒联合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和胰岛素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27  白百抗痨颗粒联合四联抗结核方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研究
    谭磊,赵桂增,张边防,史珂,户彦龙
    2025, 40(10):2573-257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25
    [摘要](39) [HTML](0) [PDF 1.46 M](40)
    摘要:
    目的 探讨白百抗痨颗粒联合四联抗结核方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3年6月—2024年6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异烟肼片、利福平片、吡嗪酰胺片以及盐酸乙胺丁醇片,其中异烟肼片3片/次,1次/d;利福平片3片/次,1次/d;吡嗪酰胺片2片/次;盐酸乙胺丁醇片3片/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白百抗痨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发热、咳嗽、胸痛消退时间,外周血血沉、腺苷脱氨酶(ADA)和乳酸脱氢酶(LDH)表达水平,及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IL-6和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发热消退时间、咳嗽消退时间以及胸痛消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沉、ADA、LDH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沉、ADA、LDH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33、IL-6和IP-10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因子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百抗痨颗粒联合四联抗结核方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28  信迪利单抗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周颖,刘佩彩,宋金霞,张兴
    2025, 40(10):2579-258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26
    [摘要](41) [HTML](0) [PDF 1.49 M](12)
    摘要:
    目的 探讨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联合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4年2月—2025年3月在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共计82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使用GP方案治疗,第1~5天静脉滴注顺铂注射液30 mg/m2,1次/d;静脉滴注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1 000 mg/m2,1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信迪利单抗注射液,2支/次。3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完成4个疗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积液量、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2.9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41%,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LC43)评分明显增大,积液量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QLQ-LC43评分高于对照组,积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胸腔积液癌胚抗原(CEA)、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胸腔积液CEA、HE4、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MMP-9、Ang-2、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联合GP方案可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积液量,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抑制血管形成。
    29  复方斑蝥胶囊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研究<
    张伊彤,裴丽鹏
    2025, 40(10):2584-258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27
    [摘要](25) [HTML](0) [PDF 1.51 M](11)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斑蝥胶囊联合TP方案(紫杉醇+顺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4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14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使用TP化疗方案治疗。在第1~3天静脉滴注注射用顺铂60 mg/m2,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稀释,滴注时间持续2 h。在第1天静脉滴注紫杉醇注射液135 mg/m2,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持续时间为2~3 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斑蝥胶囊,0.75 g/次,2次/d。以21 d为1个周期,两组连续治疗3个周期。对比两组间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肿瘤标志物、血管生成因子和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KPS评分、QOL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KPS评分、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甲胎蛋白(AFP)、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AFP、HE4、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VEGF、FGF、SDF-1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8+显著升高,CD3+、CD4+、CD4+/CD8+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CD8+高于对照组,CD3+、CD4+、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斑蝥胶囊与TP方案联合治疗可提升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可降低肿瘤标志物和血管生成因子,提高机体免疫力。
    30  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刘佳雯,翟晨骏,潘夏云
    2025, 40(10):2590-259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28
    [摘要](40) [HTML](0) [PDF 1.46 M](25)
    摘要:
    目的 探讨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在宜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共计7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1瓶加入100 mL生理盐水充分稀释,至少持续15 min,治疗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饭后1 h口服恒古骨伤愈合剂,25 mL/次,1次/2 d,持续治疗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影像学评分、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92%,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髋关节功能量表(Harris)评分显著升高,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股骨头形态、坏死面积、骨关节炎评分显著减小(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影像学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网膜素1水平显著升高,血清Dickkopf-1(DKK-1)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网膜素1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DKK-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可提高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减轻疼痛程度,改善关节功能,与减轻炎症和抑制骨破坏有关。
    31  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维生素D滴剂治疗Gartland I -II型稳定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
    龙江涛,王倩倩,田勇丽,杨元恺,李杰
    2025, 40(10):2595-260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29
    [摘要](23) [HTML](0) [PDF 1.49 M](48)
    摘要:
    目的 探究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维生素D滴剂治疗Gartland I -II型稳定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患儿选自2024年6月—2024年1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Gartland I-II型稳定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及常规功能性训练。对照组早上或餐后服用维生素D滴剂,1~2粒/次,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饭后服用恒古骨伤愈合剂,6岁≤患儿年龄≤12岁,隔日1次,每次12 mL;12岁<患儿年龄≤14岁,隔日1次,每次15 mL。两组患儿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肢功能、骨折愈合、恢复相关指标、影像学指标和肘关节功能评分和疼痛程度。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儿患肢功能优良率是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治疗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肿胀缓解时间、开始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过伸角降低,而屈曲角、关节活动度(ROM)、Baumann角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后,治疗组过伸角低于对照组,屈曲角、ROM、Baumann角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降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是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结论 针对Gartland I-II型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给予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维生素D滴剂,可以促进患儿患肢功能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肢活动度与疼痛程度,且利于降低并发症风险。
    32  复方石淋通胶囊联合枸橼酸钾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研究
    刘桂迁,裴志圣,张家兴,杨云波,王海玲
    2025, 40(10):2601-260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30
    [摘要](35) [HTML](0) [PDF 1.47 M](35)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石淋通胶囊联合枸橼酸钾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0月河北燕达医院收治的9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钾缓释片,2片/次,3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复方石淋通胶囊口服治疗,6粒/次,3次/d。两组疗程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4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治疗前后结石数目、结石直径、尿红细胞计数及相关量表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是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2、4周时,两组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时点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后,两组结石数目和尿红细胞计数均显著减少,结石直径均显著缩小(P<0.05);治疗后均以治疗组改善更优(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和血清CRP都低于同组治疗前,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都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治疗组SCL-90、AIS评分和血清CRP低于对照组,而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石淋通胶囊联合枸橼酸钾治疗泌尿系结石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和血尿症状,促进结石缩小和排出,控制机体感染程度,对患者睡眠状况和身心综合健康状态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33  龙鹿丸联合尿促性素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疗效观察
    王秋红,项云改,冯卿芳
    2025, 40(10):2607-261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31
    [摘要](25) [HTML](0) [PDF 1.49 M](35)
    摘要:
    目的 观察龙鹿丸联合尿促性素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1月在郑州陇海妇产医院治疗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8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在经期第5天肌内注射注射用尿促性素,首剂量75 U/d,1次/d。连续治疗1周后根据患者雌激素、卵泡发育状况调整剂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龙鹿丸,1 g/次,3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主卵泡直径和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性激素黄体生成素(LH)、孕酮(P)、雌二醇(E2)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及妊娠率与排卵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12%)明显优于对照组80.49%(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5);治疗组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主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主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RI、PI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RI、PI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LH、FSH、E2、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性激素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排卵率与妊娠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龙鹿丸与尿促性素联合治疗排障卵碍性不孕症患者,治疗效果更好,利于改善性激素、子宫内环境等异常状态,提升排卵率与妊娠率。
    34  暖宫七味丸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
    刘晓青,徐娅琼,翟虹,李艳春
    2025, 40(10):2613-261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32
    [摘要](40) [HTML](0) [PDF 1.47 M](35)
    摘要:
    目的 探讨暖宫七味丸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在2023年4月—2024年4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共计90例,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包括45例。对照组患者静滴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0.6 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吞服暖宫七味丸,15粒/次,2次/d。两组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盆腔超声指标、血清因子和血液流变学。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2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下腹、腰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减小(P<0.05),治疗组下腹、腰骶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盆腔包块最大直径、盆腔积液均减小(P<0.05);治疗组治疗后盆腔包块最大直径、盆腔积液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MGB1、IL-1β、MCP-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暖宫七味丸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可提高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减轻疼痛程度、盆腔体征和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
    35  百癣夏塔热胶囊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刘丹青,陆晶,马骏,潘凯,孙燕红
    2025, 40(10):2618-262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33
    [摘要](35) [HTML](0) [PDF 1.47 M](38)
    摘要:
    目的 探讨百癣夏塔热胶囊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1月—2024年11月收治的122例带状疱疹患者,根据临床干预方案差异,将病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纳入样本61例。对照组餐前空腹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0.3 g/次,2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百癣夏塔热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疗程10 d。评估两组疗效及病情出现改善的时间。比较两组治疗3、7、10 d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治疗前后阿森斯失眠量表(AIS)、简式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89%(P<0.05)。治疗后,治疗组止疱、疼痛缓解和结痂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疼痛VAS评分同组比较:治疗3、7、10 d后都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组间比较:前者治疗3、7、10 d后都低于后者同期(P<0.05)。治疗后,两组AIS、DASS-21、DL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都更低(P<0.05)。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组vs对照组(8.20% vs 21.31%,P<0.05)。结论 采用百癣夏塔热胶囊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能有效加速症状好转,减轻疼痛程度,并能明显降低疾病对睡眠质量、负性情绪体验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36  基于FAERS数据库的达可替尼药物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顾婷婷,陈冬梅
    2025, 40(10):2623-262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34
    [摘要](39) [HTML](0) [PDF 1.50 M](50)
    摘要: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的不良事件报告,分析与达可替尼相关的药物不良事件信号,为医务人员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8年第3季度—2025年第2季度的FAERS数据库中以达可替尼为首要怀疑的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进行信号检测和分析。结果 共收集947份达可替尼报告,挖掘到75个信号,涉及18个系统/器官分类。其中女性患者(47.4%)占比高于男性患者(40.6%);年龄主要分布在65岁以上(30.4%);累及的系统/器官分类主要包括类检查、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和肝胆系统疾病;报告例次排名前5位的信号为死亡、恶性肿瘤进展、高血压、肝功能异常和皮疹;信号强度排名前5位的信号为血降钙素升高、乳糜胸、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减低、肺脓肿和血磷升高。发现新的不良事件主要有高血压、腹水、血小板减少症、胸腔积液、心电图QT间期延长、水肿、血降钙素升高等。达可替尼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时间中位数为28.5 d,大部分患者发生在用药后的第1个月内。结论 基于FAERS数据库挖掘的达可替尼药物不良事件信号与药品说明书大部分相符,医务人员需关注患者胃肠道症状和肝功能指标变化。
    37  基于FAERS和JADER数据库挖掘与分析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骨折相关不良反应事件信号
    陈世春,梁淑贞,陈敏仪,谢保城
    2025, 40(10):2630-263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35
    [摘要](31) [HTML](0) [PDF 1.73 M](30)
    摘要: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和日本药物不良事件报告(JADER)数据库,挖掘与分析已上市的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利格列汀、替格列汀、曲格列汀、奥格列汀)骨折相关不良反应信号,为2型糖尿病伴有骨疾病患者的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FAERS数据库和JADER数据库中DPP-4抑制剂与骨折相关不良事件,分别检索各类DPP-4抑制剂上市时间至2025年1月,分析性别、年龄和体质量因素对骨折相关不良事件的影响,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进行骨折相关不良事件检测,提取报告数a≥3且95%置信区间(CI)下限>1的信号。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对挖掘的信号进行统计分类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提取到DPP-4抑制剂骨折相关不良事件报告数为1 643例,其中包括西格列汀969例、维格列汀177例、沙格列汀120例、阿格列汀73例、利格列汀304例、替格列汀9例、曲格列汀12例、奥格列汀3例。按照MedDRA共提取出20个与骨折相关的可疑信号。不良事件报告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50岁,病例上报的国家主要来自美国、日本,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体质量≥70 kg的患者居多。本研究在对致患者不同部位骨折事件报告的分析结果显示,DPP-4抑制剂中西格列汀和沙格列汀与骨折事件的发生均无显著的相关性,而维格列汀、阿格列汀、利格列汀、替格列汀和奥格列汀与骨折风险可能有较低的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DPP-4抑制剂时出现骨折风险较低。
    38  基于FAERS数据库对罗泽利昔珠单抗不良事件的信号挖掘与分析
    姜月平,李杨
    2025, 40(10):2638-264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36
    [摘要](28) [HTML](0) [PDF 1.31 M](56)
    摘要:
    目的 基于FAERS数据库对罗泽利昔珠单抗的不良事件进行信号挖掘与分析,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FAERS数据库中2023年第2季度—2025年第2季度以罗泽利昔珠单抗为主要怀疑药品的不良事件数据,使用报告比值比法和贝叶斯置信区间神经网络传播法挖掘其不良事件信号。结果 共检索到以罗泽利昔珠单抗为主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294份,其中严重不良事件占比48.0%。除药品说明书常见的不良事件如头痛、恶心和腹泻外,获得13个不良事件信号,其中包括肌痛、颈痛和带状疱疹3个新信号。罗泽利昔珠单抗77.8%的不良事件发生在用药后的第1个月。结论 罗泽利昔珠单抗用药期间除监测常见的不良事件外,也应加强对潜在新的不良事件的监护,尤其在用药的第1个月。
    39  2020—2024年天津市眼科医院眼科围手术期精神药品应用情况分析
    陆海,马一平
    2025, 40(10):2642-264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37
    [摘要](26) [HTML](0) [PDF 1.34 M](40)
    摘要:
    目的 分析2020—2024年天津市眼科医院围手术期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整理天津市眼科医院2020—2024年围手术期精神药品的使用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及药品排序比(B/A)并进行分析。结果 天津市眼科医院2020—2024年围术期精神药品种类﹑使用总量及销售金额呈增长趋势。地佐辛注射液的DDDs排序始终排位居前列。地佐辛注射液和盐酸艾司氯胺酮注射液DDC值排序均保持前2位。只有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B/A<1.0,其余药品B/A均≥1.0。结论 2020—2024年天津市眼科医院围手术期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应继续加强监管,确保临床规范用药。
    40  水飞蓟宾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李非鸿,王宇
    2025, 40(10):2647-265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38
    [摘要](39) [HTML](0) [PDF 1.57 M](30)
    摘要:
    水飞蓟宾主要来源于菊科植物水飞蓟的干燥果实,是水飞蓟素中的关键成分,具有较强的药理作用。水飞蓟宾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侵袭和转移方面得到了广泛认可。另外,水飞蓟宾可以与其他药物联用,可协同增敏、降低不良反应,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综述了水飞蓟宾单用和联合用药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为水飞蓟宾临床治疗肿瘤提供参考。
    41  芹菜素调控骨代谢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周云帆,童铭豪,张伟刚,彭志坚,汪青
    2025, 40(10):2655-265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39
    [摘要](30) [HTML](0) [PDF 1.34 M](42)
    摘要: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目前常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主要作用于骨代谢的调控,通过促进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和骨流失起到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且价格昂贵。芹菜素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并抑制其凋亡,抑制破骨细胞分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具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潜在价值。总结了芹菜素调控骨代谢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新思路。
    42  瑞马唑仑对恶性肿瘤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誉翔,马宝育,庄曌,王寿世,赵炜
    2025, 40(10):2660-266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40
    [摘要](37) [HTML](0) [PDF 1.37 M](59)
    摘要:
    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障碍,而常用麻醉药兼具促瘤和抗瘤效应。瑞马唑仑是新一代超短效苯二氮䓬类镇静药,在体外可通过多条信号通路直接抑制胶质瘤、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并诱导细胞凋亡,同时对围术期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总结了瑞马唑仑通过对细胞的直接作用、调节体内的免疫功能对恶性肿瘤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拓展瑞马唑仑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43  槲皮素治疗肺部感染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李文斌,杨春,李洁,吴丽,肖桂荣
    2025, 40(10):2666-267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41
    [摘要](24) [HTML](0) [PDF 1.40 M](10)
    摘要:
    肺部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的主要负担,针对病原学精确诊断、以病因学为导向的治疗策略是临床治疗肺部感染的主要方式。槲皮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多酚类黄酮醇化合物,可通过抗病毒作用、抗菌作用、降低病原体毒力、减轻炎症反应、增强抗氧化能力治疗肺部感染。总结了槲皮素治疗肺部感染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槲皮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44  芍药内酯苷治疗抑郁症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顾敏珏,邹倩,胡敏凤
    2025, 40(10):2672-267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42
    [摘要](40) [HTML](0) [PDF 1.35 M](36)
    摘要:
    抑郁症是导致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药物治疗仍是最常用且首选的方案。芍药内酯苷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分泌、调节细胞内第二信使系统功能、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抑制炎症反应、调控肠道菌群、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发挥抗抑郁作用。总结了芍药内酯苷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为抑郁症的药物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45  抗感染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崔振桃,成娟
    2025, 40(10):2677-268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43
    [摘要](38) [HTML](0) [PDF 1.46 M](18)
    摘要:
    抗感染药物在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长期或高剂量使用此类药物常伴发药物性肝损伤。不同抗感染药物类型致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总结了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旨在为患者抗感染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46  黄芪甲苷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陈瑾蓝,谭关平,温汝宝,曹伟,刘林,幸文利
    2025, 40(10):2685-269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10.044
    [摘要](27) [HTML](0) [PDF 1.50 M](38)
    摘要: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脑缺血再灌注的发病机制复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造成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黄芪甲苷可通过减轻神经组织炎性损伤、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神经组织细胞凋亡、调节钙稳态、促进神经组织修复、双向调节NK细胞功能、保护血脑屏障、阻止异常磷酸化Tau的积累、减轻脑水肿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总结了黄芪甲苷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提供选择和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