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9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封面
    2024, 39(9):0-0.
    [摘要](76) [HTML](0) [PDF 3.38 M](172)
    摘要:
    2  目录
    2024, 39(9):0-0.
    [摘要](82) [HTML](0) [PDF 527.98 K](188)
    摘要:
    3  参苓白术散通过TLR4/NFκB/Nrf2通路和自噬对脂多糖诱导的GES-1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范春兰,张润,王洪平,尹琼,李品,马全涛,杨涵,李晋生,王志斌
    2024, 39(9):2193-220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01
    [摘要](268) [HTML](0) [PDF 2.21 M](246)
    摘要:
    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对幽门螺旋杆菌脂多糖诱导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幽门螺旋杆菌脂多糖诱导的GES-1细胞炎症模型。采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释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检测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的水平;荧光探针染色检测细胞活性氧(ROS)和Caspase 3/7含量;荧光探针JC-1观察GES-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核因子-κB(NF-κB)p65的核转位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基因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细胞中自噬小体数量;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TLR4、Nrf2、LC3II和p6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6.25、12.5 μg/mL组可显著降低细胞上清NO含量(P<0.01);参苓白术散6.25、12.5 μg/mL组能显著降低IL-6和IL-1β含量,参苓白术散12.5 μg/mL组能显著降低TNF-α含量(P<0.05、0.01);参苓白术散6.25、12.5 μg/mL组ROS生成显著减少(P<0.05、0.01);参苓白术散12.5 μg/mL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显著提高(P<0.05);参苓白术散可以显著抑制细胞NF-κB p65核位移(P<0.05);参苓白术散12.5 μg/mL组Caspase 3/7绿色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5);参苓白术散12.5 μg/mL组细胞TLR4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Nrf2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参苓白术散各剂量组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参苓白术散6.25、12.5 μg/mL组Nrf2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0.01)。参苓白术散能够提高脂多糖环境下GES-1细胞内自噬小体的数量。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12.5 μg/mL组细胞内LC3II表达显著升高,p62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能改善脂多糖诱导的GES-1细胞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LR4/NF-κB/Nrf2信号通路和促进细胞自噬有关。
    4  基于PI3K/Akt/FoxO4信号通路探究美洲大蠊提取物CII-3诱导卵巢癌SKOV3细胞衰老的作用机制
    田露,刘衡,张成桂,周玥,毕子莹,吴渟
    2024, 39(9):2204-221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02
    [摘要](204) [HTML](0) [PDF 1.74 M](197)
    摘要:
    目的 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CII-3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SKOV3细胞,分为对照组和CⅡ-3组,通过CCK-8法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测定SKOV3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SKOV3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周期的改变;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法检测SKOV3细胞衰老阳性细胞率;荧光定量PCR检测SKOV3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叉头盒蛋白O4(FoxO4)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p-PI3K、p-Akt、p-FoxO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可有效抑制SKOV3细胞增殖,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明显下降,细胞阻滞于G0/G1期,线粒体膜电位下降,SA-β-Gal细胞衰老阳性率增加,TERT活性降低,PI3KAkt mRNA和p-PI3K、p-Akt蛋白表达上调,FoxO4 mRNA和p-FoxO4蛋白表达均下调。结论 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通过调控PI3K/Akt/FoxO4信号通路诱导SKOV3细胞衰老。
    5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讨三叶青解热作用及机制
    周洁,陈如兵,蒋学春,占靓卉,黎玲玲,吴林飞,陈翠婷,浦锦宝
    2024, 39(9):2212-222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03
    [摘要](221) [HTML](0) [PDF 2.07 M](274)
    摘要: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三叶青解热的作用机制,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运用GeneCards、DisGeNet等数据库筛选三叶青和发热的靶点,获取两者交集靶点,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然后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共有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运用AutoDock软件对三叶青活性成分与核心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并将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进行体内实验验证。ip脂多糖诱导小鼠发热模型,并结合三叶青水提物(2.5、12.5、25 g/kg)及阿司匹林ig给药,随后检测各组小鼠肛温,并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发热相关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前列腺素E2(PGE2)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下丘脑组织中对应预测靶点的相对表达。结果 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三叶青可能作用于98个靶点,与癌症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搪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有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大黄素-8-O-β-D-葡糖苷、花青素B1、木犀草素与热休克蛋白90α型1(HSP90AA1)、一氧化氮合酶(NOS)2、NOS3 3个核心靶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和稳定的结合构象。动物实验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三叶青水提物2.5、12.5、25 g/kg组体温及血清中TNF-α、IL-6、IL-1β均显著下降(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三叶青水提物2.5、12.5、25 g/kg组中下丘脑组织中HSP90AA1、NOS2、NOS3表达水平均下调(P<0.05)。结论 三叶青在解热的同时可以降低炎症及发热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此外三叶青的解热作用与抑制HSP90AA1、NOS2和NOS3蛋白表达有关。
    6  基于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探讨冬虫夏草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机制
    梁鸿彬,张晖,史经龙,雷蕾,谢旖阳,任川,吴发胜
    2024, 39(9):2222-223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04
    [摘要](261) [HTML](0) [PDF 2.30 M](283)
    摘要: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动力学模拟方法探讨冬虫夏草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关键靶点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检索冬虫夏草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并利用GEO数据库获取与非小细胞肺癌相关的数据集,使用R语言软件进行差异分析,获取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WGCNA分析确定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模块,并取交集获取非小细胞肺癌的枢纽基因,将这些枢纽基因与药物靶点进行映射,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疾病枢纽靶点”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构建靶标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关键靶点。利用Enrihr在线工具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CB-Dock2平台和Discovery Studio 2021Client软件对关键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和可视化。最后利用Gromacs v2022.03软件对分子对接所得的复合物进行100 ns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结果 共筛选得到冬虫夏草活性成分10个,自身靶点276个和作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靶点9个,通过对虫草甾醇和花生四烯酸2个核心成分富集分析提示,主要涉及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与受体的相互作用、脂肪细胞的脂肪分解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叉头框转录因子(FoxO)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虫草甾醇和花生四烯酸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1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AGTR1)和内皮PAS结构域蛋白1(EPAS1)这3个核心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动力学模拟进一步验证虫草甾醇与PPARG、AGTR1复合物结合稳定。结论 冬虫夏草可能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神经活性配体与受体、脂质代谢、氧化应激、免疫调节等过程,多种协同作用发挥抗非小细胞肺癌作用。
    7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尿石素A治疗结肠癌的作用机制
    王珞,王京龙,郑丹丹,曹雪婷,张玉莲
    2024, 39(9):2235-224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05
    [摘要](210) [HTML](0) [PDF 1.74 M](256)
    摘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尿石素A治疗结肠癌的主要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Targets SUP-PRED和Cbligand等数据库预测尿石素A药物潜在作用靶点,检索DisGeNET、OMIM、Gene Cards等数据库获得结肠癌相疾病靶点;通过Venn图获得相关交集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Cytoscape软件对STRING数据库筛选的靶点进行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关键靶点;运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明确尿石素A治疗结肠癌的作用机制。结果 预测得到尿石素A靶点260个,筛选、去重得到结肠癌疾病靶点3 289个,最后得到交集靶点106个。核心靶点21个,得到蛋白激酶B1(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胱天蛋白酶3(CASP3)、雌激素受体1(ESR1)、环加氧酶2(PTGS2)等10个核心靶点。GO和KEGG分析表示,尿石素A可能通过癌症通路、癌症相关蛋白聚糖通路等治疗结肠癌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尿石素A与核心靶点对接结合能均小于−6.9 kcal/mol。结论 尿石素A可通过多靶点和多通路的途径发挥治疗结肠癌的功效。
    8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丹参治疗缺血性肠病的作用机制
    陈淑妮,何海滨,雷孝文,何国新,王春鹏,李峰
    2024, 39(9):2243-225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06
    [摘要](229) [HTML](0) [PDF 1.83 M](254)
    摘要: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丹参治疗缺血性肠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TCMSP数据库获得丹参的有效成分和预测靶点,并在UniProt数据库中进行标准化处理,从而获得相应的药物靶点基因。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得缺血性肠病的靶点基因。将药物的靶点基因及疾病的靶点基因导入韦恩图制作分析平台获得丹参治疗缺血性肠病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3.8.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将潜在的作用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运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最后运用AutoDock vina、PyMOL等软件对丹参有效化学成分和关键的靶点基因进行对接验证。结果 共获得了65个丹参的活性化合物成分,139个丹参的作用靶点基因和2 799个缺血性肠病的作用靶点基因,其中丹参与缺血性肠病共同作用靶点为84个。构建网络发现木犀草素、丹参酮IIA、新隐丹参酮II等为丹参作用于缺血性肠病的主要化合物成分。通过PPI网络分析发现蛋白激酶B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雌激素受体1(ESR1)、原癌基因(JUN)和溶质载体家族6成员3(SLC6A3)等为关键的靶点基因。富集结果显示细胞对氮化合物的反应、细胞对有机环化合物的反应和细胞对有机氮化合物的反应等生物学过程调控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环鸟苷酸–蛋白激酶G(cGMP-PKG)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肠病起到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的结果表明丹参的有效化学成分和缺血性肠病的靶点基因具有良好的结合性。结论 丹参可能通过木犀草素、丹参酮IIA、新隐丹参酮II等有效成分,作用于Akt1TNFESR1等核心靶点基因,调控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肠病起到治疗作用。
    9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展筋活血散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
    刘旭,李哲,王磊磊,宋兴华
    2024, 39(9):2254-226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07
    [摘要](182) [HTML](0) [PDF 1.79 M](267)
    摘要:
    目的 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展筋活血散治疗软组织损伤的分子调控机制,为展筋活血散的临床使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运用TCMSP、ETCM、BATMAN-TCM数据库收集展筋活血散成分和靶点,同时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软组织损伤的靶点。将成分与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得展筋活血散治疗软组织损伤主要成分和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展筋活血散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活性成分和交集靶点网络图。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微生信和欧易云平台用于开展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展筋活血散治疗软组织损伤的关键成分和靶点的结合强弱。结果 本研究筛选出展筋活血散40种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h2、血竭素、大豆黄素、槲皮素、山柰酚、黄柏苷和阿魏酸松柏酯等),靶向软组织损伤的48个靶点[(免疫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3、IL-4、IL-6、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TNF)、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血管新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一氧化氮合成酶3(NOS3)和血红素加氧酶1(HMOX1),凋亡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CASP8,激素调控因子雌激素受体1(ESR1)等],参与低氧诱导因子-1(HIF-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1(Akt)、IL-17、TNF和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等15条通路。分子对接证实展筋活血散的活性成分与其对应的软组织损伤靶点结合力较强。结论 展筋活血散通过人参皂苷Rh2、血竭素、大豆黄素、槲皮素、山柰酚、黄柏苷和阿魏酸松柏酯等活性成分靶向IL-6、TLR4、TNF、CASP3、VEGFA和ESR1等关键靶点发挥治疗软组织损伤的功效。
    10  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对不同产地大蓟的质量评价研究
    林晗,贾小舟,何嘉莹,梁永新,杨丽,潘丽姗,陈梓君,李国卫
    2024, 39(9):2263-226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08
    [摘要](127) [HTML](0) [PDF 1.44 M](156)
    摘要:
    目的 建立大蓟的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不同产地大蓟的质量。方法 采用UPLC法建立15批大蓟药材的指纹图谱,以共有峰峰面积为依据,采用熵权法计算权重,灰色关联度法计算相对关联度,优劣解距离法计算相对贴近程度,得到大蓟药材产地排名和各色谱峰权重。结果 共确定7个共有峰,指认了6个成分,分别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蒙花苷、柳穿鱼叶苷和柳穿鱼黄素。产自安徽、浙江的大蓟药材排名普遍靠前,浙江丽水产的大蓟样品质量排名较优,而江苏产大蓟药材排名普遍较后,且安徽、江苏省内药材排名波动大。结论 本法可对不同产地的大蓟药材进行区分,为大蓟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11  多指标成分测定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金花消痤丸质量
    王军,史学礼,王蓉,郑利梅,倪恒雨,董恒岳
    2024, 39(9):2269-227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09
    [摘要](225) [HTML](0) [PDF 1.33 M](201)
    摘要:
    目的 采用多指标成分测定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金花消痤丸的质量。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10批金花消痤丸中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评价不同批次金花消痤丸样品的质量差异。结果 10批金花消痤丸样品分为两类,样品间差异不大,较类似。4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3.201%。结论 方法简单快捷,重复性好,精密度优良,结果较准确,可以为金花消痤丸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12  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法测定牛磺酸颗粒中牛磺酸
    覃婷婷,房思萌,王培,鲁鑫,白海娇,韩晓捷
    2024, 39(9):2276-227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10
    [摘要](133) [HTML](0) [PDF 987.88 K](206)
    摘要: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HPLC-RID)法测定牛磺酸颗粒中牛磺酸。方法 采用Welch Ultimate HILIC Amide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0.1%冰醋酸–乙腈(30∶70)为流动相,柱温为30 ℃,示差折光检测器温度30 ℃,体积流量1.0 mL/min,进样体积20 μL。结果 牛磺酸在0.008~1.211 m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9%,RSD值为0.7%。结论 本法测定准确、可靠、专属性强,为牛磺酸制剂的测定提供新的检测方法。
    13  复方活脑舒胶囊联合卡巴拉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
    汪杰,李宏增
    2024, 39(9):2280-228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11
    [摘要](195) [HTML](0) [PDF 1.21 M](172)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活脑舒胶囊联合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胶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进行治疗的96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96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胶囊,起始剂量为3 mg/d,于早晚餐时分2次服用,用药4周后无不可耐受情况可将剂量调整至6 mg/d,若耐受良好,可继续增加直至最大耐受剂量,但每日剂量不能超过12 mg。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复方活脑舒胶囊,3粒/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分表(ADAS-cog)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DL)评分、中医症状积分以及血清丙二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9.17%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ADAS-cog评分、AD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ADAS-cog评分、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神疲倦怠评分、智力减退评分、心悸等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丙二醛水平低于治疗前,而血清GSH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丙二醛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GS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活脑舒胶囊联合卡巴拉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对患者的各项中医症状、认知功能以及自理生活的能力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并可降低氧化应激水平,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14  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邵路荣,陈焕玲,程配,黄石仁
    2024, 39(9):2286-229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12
    [摘要](124) [HTML](0) [PDF 1.26 M](199)
    摘要:
    目的 分析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阿替普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医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首先静脉推注药液总剂量的10%,60 s内推注完成,其余药液需1 h内静脉滴注完毕。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注射液2周,25 mg/次,2次/d,患者病情稳定后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3次/d。两组患者不间断用药3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功能,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认知功能、炎症反应和神经影像学功能。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50% vs 80.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相对表观扩散系数值(rADC)水平明显升高,而血小板黏附率、全血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C反应蛋白(CRP)、梗死灶体积则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而MMSE各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NIHSS和MMSE各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序贯疗法与阿替普酶溶栓相结合,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与凝血功能状态,促使认知功能恢复,降低炎性反应。
    15  腰痹通胶囊联合地奥司明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刘鹏飞,连振刚,李逵蒙,李战鹏
    2024, 39(9):2293-229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13
    [摘要](256) [HTML](0) [PDF 1.12 M](241)
    摘要:
    目的 探讨腰痹通胶囊联合地奥司明片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4年5月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就诊的9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7例。对照组午餐、晚餐后口服地奥司明片,1片/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腰痹通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腰椎功能和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9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显著减小(P<0.05),且治疗组ODI评分较对照组更小(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α(IL-1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的血清IL-1α、MMP-3、IL-1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痹通胶囊联合地奥司明片可提高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16  心通颗粒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温思蜀,何琳华,张胜,朱鹏
    2024, 39(9):2297-230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14
    [摘要](187) [HTML](0) [PDF 1.18 M](236)
    摘要:
    目的 探讨心通颗粒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4年2月在巴中市恩阳区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射血分数保留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计算机随机排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初始剂量1片/次,2次/d,根据个体耐受逐步增加剂量,维持剂量4片/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心通颗粒,2袋/次,3次/d。两组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病情状态、心功能指标、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5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心衰计分系统(LEE)评分显著减小(P<0.05),且治疗组LE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舒张早期二尖瓣流速/延长速度(E/e')、等容舒张时间(IVRT)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LVEF高于对照组,E/e'、IVR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脂联素(APN)、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 3)、可溶性肿瘤生成抑制因子2(sST2)、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血清APN、galectin 3、sST2、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通颗粒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有助于提高射血分数保留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控制病情发展,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肌损伤。
    17  脉血康胶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李湘燕,宋夏,姚雯,汪文莉,胡晶晶
    2024, 39(9):2302-230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15
    [摘要](142) [HTML](0) [PDF 1.16 M](160)
    摘要:
    目的 探讨脉血康胶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4年1月武汉市武昌医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溶于生理盐水,浓度为50 μg/mL,1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脉血康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循环系统内皮细胞(CE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白细胞介素-18(IL-18)、胱抑素C(CysC)、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74.4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WF、VEGF、ET-1、CEC、TG、TC、LDL-C、IL-18、CysC、IL-6、hs-CRP指标水平明显降低,而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脉血康胶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缺血程度及相关症状,同时能减弱机体炎性反应状态。
    18  复方福尔可定联合多西环素治疗儿童大环内酯类耐药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
    张道国,杨青松,赵新智
    2024, 39(9):2307-231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16
    [摘要](235) [HTML](0) [PDF 1.11 M](343)
    摘要:
    目的 探究复方福尔可定联合多西环素治疗大环内酯类耐药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4年4月在无为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大环内酯类耐药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2例,根据患儿治疗方案差异分成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患儿口服盐酸多西环素片,体质量≤45 kg儿童每12 h取本品2.2 mg/kg口服,体质量>45 kg儿童每12 h取本品100 mg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10 mL/次,3次/d。两组患儿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时间,中医证候评分和小儿病情危重程度(PCIS)评分,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49%和95.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喘息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下降,而PCI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LDH、CRP和D-D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福尔可定联合多西环素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中医证候评分,同时还能够促进血清学指标的恢复。
    19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重症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王瑜,薛勇,林小敏
    2024, 39(9):2312-231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17
    [摘要](296) [HTML](0) [PDF 1.10 M](245)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重症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3年12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诊断为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86例,采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表,将患者按照入组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0.5 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50 mL/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一般临床指标、肺部影像学改善情况、实验室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1.67%、81.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恢复时间、退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而肺部影像学改善率、临床康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肌酸激酶MB(CK-MB)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淋巴细胞、CRP、降钙素原、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重症病毒性肺炎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部炎症反应,缩短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加快康复进程,安全性较好。
    20  氨溴索联合吡非尼酮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陈海燕,纪明锁,王丽杰,邹静
    2024, 39(9):2317-232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18
    [摘要](128) [HTML](0) [PDF 1.30 M](199)
    摘要: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联合吡非尼酮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4年1月在天津市泰达医院治疗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吡非尼酮片,200 mg/次,3次/d,两周内每次增加0.2 g,增加至每次0.6 g,此后维持在每次0.6 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盐酸氨溴索片,30 mg/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桥蛋白、白细胞介素-13(IL-13)、趋化因子配体14(CXCL14)、脂质过氧化物(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层黏连蛋白(LN)、肺总量(TLC)、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F)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水平,及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生活质量量表(ATAQ-IPF)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骨桥蛋白、IL-13、CXCL14、LPO、VCAM-1、IGF-Ⅰ、LN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而GSH-Px、CAT、TLC、SaO2、MMF、DLC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GRQ评分较治疗前增加,而ATAQ-IPF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SGRQ和ATAQ-IPF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联合吡非尼酮治疗肺间质纤维化,可减少氧化应激及炎症损伤,减少肺纤维化,改善呼吸状态,提升肺功能、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21  连花清瘟颗粒联合乳糖酸红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
    金波,吴秦超,王俊
    2024, 39(9):2323-232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19
    [摘要](237) [HTML](0) [PDF 1.12 M](277)
    摘要:
    目的 探究连花清瘟颗粒联合乳糖酸红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月1月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儿童90例,根据患儿治疗方案之间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按照30 mg/kg计算用量,每次采用250 mL生理盐水溶解,1次/d;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口服连花清瘟颗粒,6 g/次,3次/d。两组患儿均进行为期10 d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中医证候评分和肺部影像学积分,及血清可溶性Toll样受体4(sTLR4)、白细胞介素-17(IL-17)和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44%和95.56%(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肌肉酸痛以及肺部湿啰音好转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中医证候评分和肺部影像学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sTLR4、IL-17及D-D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连花清瘟颗粒联合乳糖酸红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并加快炎症病变组织吸收,同时还能够促进血清学指标的恢复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22  小儿荆杏止咳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刘咏梅,冯会颖,殷美乐,桑艳峰,刘建英
    2024, 39(9):2328-233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20
    [摘要](231) [HTML](0) [PDF 1.19 M](278)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荆杏止咳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4例,依据用药情况将患儿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患儿口服利巴韦林颗粒,50 mg/次,2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小儿荆杏止咳颗粒,3~5岁半袋/次;6岁以上1袋/次,3次/d。两组用药7 d观察治疗情况。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睡眠质量,及血清淀粉样蛋白(SAA)、血清腺普脱氨酶(ADA)、前白蛋白(PA)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发热、头痛、咽痛、鼻塞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表(CSHQ)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SAA和ADA水平明显降低,而PA和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SAA、ADA、PA和IFN-γ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荆杏止咳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能明显改善患儿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及体征,减弱局部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有效提升睡眠质量。
    23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替加环素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李晓丹,高薇薇,齐琳芳,李山山,李梦茜
    2024, 39(9):2333-233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21
    [摘要](132) [HTML](0) [PDF 1.07 M](188)
    摘要: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注射用替加环素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11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85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替加环素,首次静滴剂量100 mg,1次/d,之后每12小时1次,每次50 mg,每次持续30~60 min。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滴痰热清注射液,20 mL/次,1次/d。两组持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病情程度和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9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高热、咳嗽、肺啰音、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CP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载脂蛋白E(ApoE)、降钙素原(P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血清TREM-1、ApoE、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注射用替加环素可提高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有效控制病情,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
    24  清咳平喘颗粒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龚峰,张莉,周莉
    2024, 39(9):2338-234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22
    [摘要](113) [HTML](0) [PDF 1.14 M](233)
    摘要:
    目的 观察清咳平喘颗粒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月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3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68例)和治疗组(68例)。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50~100 μ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水冲服清咳平喘颗粒,5岁≤年龄≤8岁,6 g/次,8岁<年龄≤14岁,8 g/次,3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免疫球蛋白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控制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控制率77.94%(P<0.05)。治疗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最大呼气流量(PEF)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FVC、FEV1、P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升高,血清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IL-6、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升高,CD8+下降(P<0.05),且治疗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球蛋白(Ig)E、IgA、IgG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免疫球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咳平喘颗粒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调节炎性因子水平。
    25  甘海胃康胶囊联合阿莫西林和艾司奥美拉唑二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袁泽宇,宋玉君,王芳,郭英杰,贺庆娟
    2024, 39(9):2343-234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23
    [摘要](271) [HTML](0) [PDF 1.16 M](255)
    摘要:
    目的 探讨甘海胃康胶囊联合阿莫西林胶囊和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二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6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20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莫西林胶囊,3粒/次,4次/d,持续治疗14 d,然后停药;口服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1片/次,4次/d,持续治疗14 d,然后维持剂量1片/次,1次/d,持续治疗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甘海胃康胶囊,6粒/次,3次/d,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胃镜疗效、幽门螺杆菌转阴率、症状缓解时间和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5.2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胃镜疗效总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的胃镜疗效总有效率为87.2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幽门螺杆菌转阴率96.08%高于对照组的88.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腹痛、烧心、反酸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E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IL-17、TNF-α、E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甘海胃康胶囊联合阿莫西林胶囊和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二联疗法可提高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提高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促进症状缓解,减轻炎症反应。
    26  安胃疡胶囊联合硫糖铝混悬凝胶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研究
    赵亚平,李虎,高振凯,易鸣,罗朝晖
    2024, 39(9):2348-235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24
    [摘要](196) [HTML](0) [PDF 1.15 M](223)
    摘要:
    目的 探讨安胃疡胶囊联合硫糖铝混悬凝胶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6月巴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6例胃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3例。对照组给予硫糖铝混悬凝胶,1 g/次,晨起饭前1 h、睡前空腹各服用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安胃疡胶囊,2粒/次,4次/d,3餐后和睡前口服,温开水送服。两组疗程6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典型症状评分,统计溃疡愈合率、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及血清胃功能指标[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Ⅰ与胃蛋白酶原Ⅱ比值(PGR)、胃泌素-17(G-17)]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6.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9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腹痛评分、嗳气评分、反酸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典型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分别是75.90%、90.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45%、78.31%)(P<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显著升高,而SCL-90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SF-36评分和SCL-90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GI、PGR、G-17低于同组治疗前,而血清PGE2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胃功能指标和PGE2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安胃疡胶囊联合硫糖铝混悬凝胶治疗胃溃疡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促进Hp根除和症状缓解,改善胃黏膜功能,利于溃疡愈合及患者身心状态恢复。
    27  维得利珠单抗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惠翀
    2024, 39(9):2354-235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25
    [摘要](112) [HTML](0) [PDF 1.19 M](198)
    摘要:
    目的 探究维得利珠单抗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在北京市第六医院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9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初始剂量为1 g/d,如耐受则提升至2 g,3次/d,病情缓解后降至每1 g/d,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维得利珠单抗,分别于0、2、6、14周用药1次,每次取300 mg本品加入生理盐水250 mL,滴注时长控制在30 min以上。两组患者治疗1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严重程度指数(UCEIS)、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BDQ)评分,肠黏膜屏蔽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细菌内毒素(BE)和β-防御素(β-DF)水平,及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1.63%和9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症状的改善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CEIS评分和DAI评分均显著下降,而IBDQ评分均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组在所有评分的改善上表现更为突出(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黏膜屏蔽功能指标DAO、BE、β-DF、I-FABP和MCP-1水平均显著降低,而血清HSP70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在这些指标的改善上表现更为突出(P<0.05)。结论 维得利珠单抗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病情程度和生存质量,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肠黏膜屏蔽功能并促进血清学指标的恢复。
    28  津力达颗粒联合洛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罗玲,宋春侠,王中浩,邵蔚
    2024, 39(9):2360-236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26
    [摘要](148) [HTML](0) [PDF 1.07 M](191)
    摘要:
    目的 分析津力达颗粒联合洛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7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收治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腹部皮下注射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0.1 mg/次,1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津力达颗粒,1袋/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C肽(CP)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后,两组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糖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NLR和血清CRP水平均显著下降,而血清CP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NLR和血清CRP低于对照组,C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6.25%、4.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津力达颗粒联合洛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较佳的安全性及整体疗效,能有效降低血糖,减轻机体炎症损伤,改善胰岛功能。
    29  康力欣胶囊联合TX方案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刘沙,王明坤,潘涛,张爽,杨屏
    2024, 39(9):2365-237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27
    [摘要](140) [HTML](0) [PDF 1.22 M](277)
    摘要:
    目的 探讨康力欣胶囊联合TX方案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6例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TX方案治疗,第1天静脉滴注多西他赛注射液,75 mg/m2;第1~14天餐后30 min温水吞服卡培他滨片,1 250 mg/m2,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餐后30 min温水口服康力欣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以21 d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4个周期。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病灶最大径、简式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评分、癌症治疗性功能评价量表–乳腺癌(FACT-B)评分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白细胞介素-6(IL-6)、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统计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分别是50.00%、86.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03%、70.69%(P<0.05)。治疗后,两组病灶最大径显著减小,DASS-21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病灶最大径和DASS-21评分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ACT-B各维度评分和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FACT-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IL-6、CCL20水平均显著降低,治疗组CD4+和CD4+/CD8+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肿瘤标志物、IL-6、CCL20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血小板降低、白细胞降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是10.34%、13.79%、15.5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14%、31.03%、34.48%)(P<0.05)。结论 康力欣胶囊联合TX方案能提高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可有效减轻肿瘤负荷,改善肿瘤微环境,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
    30  尪痹片联合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潘童,李霞,郭菲,李云,朱安礼,夏天,张贵志
    2024, 39(9):2371-237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28
    [摘要](251) [HTML](0) [PDF 1.24 M](223)
    摘要:
    目的 探讨尪痹片联合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8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SPSS 27.0统计软件包生成随机数字表,按照1∶1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5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枸橼酸托法替布片,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尪痹片,4片/次,3次/d。两组疗程12周。观察两组治疗4、8、12周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表现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CRP和DAS28-ESR)评分、类风湿关节炎自我效能量表(RASE)评分、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γ干扰素(IFN-γ)、IL-10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4、8周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41%、86.21%,与对照组的67.24%、75.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4.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76%(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屈伸不利评分、晨僵评分、关节压痛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表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AS28-CRP评分、DAS28-ESR评分显著降低,而RASE评分和SF-36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治疗组DAS28评分、RASE评分和SF-36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LR、CRP、IL-6、IFN-γ、IL-10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炎症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尪痹片联合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确切,能有效促进临床表现和疾病活动度减轻,并能进一步缓解机体炎症损伤,改善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
    31  复方夏天无片联合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肖婷,胡秀芬,晏玲
    2024, 39(9):2378-238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29
    [摘要](127) [HTML](0) [PDF 1.19 M](217)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夏天无片联合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武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艾拉莫德片,2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复方夏天无片,4片/次,3次/d。两组患者用药10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Ⅱ型胶原C端肽(CTX-Ⅱ)、白三烯B4(LTB4)、P物质(SP)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类风湿因子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83.02%)。治疗后,两组DAS-28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DAS-28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TX-Ⅱ、LTB4、SP、IL-1β、ESR、RF、CCP、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夏天无片联合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可对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较好的改善,并能增加关节血流,促使关节恢复到稳定状态。
    32  阿达木单抗联合甲氨蝶呤和硫酸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张永,韩曼曼,梁冰雪,尤贝贝,王洪涛,黄静
    2024, 39(9):2383-238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30
    [摘要](181) [HTML](0) [PDF 1.26 M](253)
    摘要:
    目的 探讨阿达木单抗联合甲氨蝶呤和硫酸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依据用药情况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氨蝶呤片10 mg/次,1次/周,同时口服硫酸羟氯喹片0.2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皮下注射阿达木单抗注射液,40 mg/次,1次/2周。两组患者连续用药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类风湿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DAI)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分,免疫因子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和类风湿因子(RF)及炎性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DAI评分降低明显,QLQ-C30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SDAI评分和QLQ-C30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G、IgM、RF、IL-17、TNF-α和IL-6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达木单抗联合甲氨蝶呤和硫酸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减轻其疼痛症状,并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33  尪痹片联合洛索洛芬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毛建杰,葛文杰,蔡建平,王庆
    2024, 39(9):2389-239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31
    [摘要](278) [HTML](0) [PDF 1.13 M](215)
    摘要:
    目的 观察尪痹片联合洛索洛芬钠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无锡市中医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10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密封信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口服洛索洛芬钠片,1片/次,3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尪痹片,4片/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关节压痛、肿胀个数、免疫指标、血清因子和血清炎症因子。结果 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00%)较对照组(82.35%)更高(P<0.05)。经过治疗,两组关节压痛、肿胀个数均减少 P<0.05);治疗组关节压痛、肿胀个数少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两组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Th17/Treg比值、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调节性T细胞(Treg)均升高(P<0.05);治疗组外周血Th17、Th17/Treg、ESR、血清CRP、RF、anti-CC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Treg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尪痹片联合洛索洛芬钠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良好,可有效减少关节压痛和肿胀,改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
    34  氟康唑联合萘替芬酮康唑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临床研究
    李素娟,孟娟,寸丽花,李明华
    2024, 39(9):2394-239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32
    [摘要](215) [HTML](0) [PDF 1.12 M](193)
    摘要:
    目的 探讨氟康唑注射液联合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4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08例外耳道真菌病患者,共122耳,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4例、62耳)和治疗组(54例、60耳)。对照组在外耳道患处涂抹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每次2个指尖单位,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患耳朝上滴入氟康唑注射液5滴/(耳∙次),6次/d。两组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听力程度和血清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0%、8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耳痒、耳痛、肿胀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耳气导听阈值、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耳气导听阈值、血清PCT、SAA、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氟康唑注射液联合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可提高外耳道真菌病的疗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听力状态,降低炎症反应。
    35  金喉健喷雾剂联合甘桔冰梅片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研究
    侯贺健,李亚明,尹春雷,徐建华
    2024, 39(9):2398-240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33
    [摘要](376) [HTML](0) [PDF 1.03 M](234)
    摘要:
    目的 探讨金喉健喷雾剂联合甘桔冰梅片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就诊的98例慢性咽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口服甘桔冰梅片,2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金喉健喷雾剂,2喷/次,3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和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3%,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咽喉疼痛、干痒、黏膜充血、异物感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升高,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IL-2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IL-6、sIg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金喉健喷雾剂联合甘桔冰梅片可提高慢性咽炎的疗效,促进症状改善,降低炎症损伤。
    36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喹硫平不良事件分析研究
    李霞,高红利,安婷,杨慧
    2024, 39(9):2402-240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34
    [摘要](224) [HTML](0) [PDF 1.23 M](316)
    摘要:
    目的 分析喹硫平上市后药物不良事件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进行信号挖掘,收集喹硫平2004年1月-2024年3月的不良事件报告,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法、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R)和贝叶斯可信传播神经网络(BCPNN)法对喹硫平的不良事件信号进行分析。结果 共挖掘出以喹硫平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75 213份,女性比男性占比高,涉及27个系统器官分类,信号频数排名前30位的不良事件信号中血清素综合征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为新的不良反应。信号强度排名前30位的不良事件信号中新的不良事件有第四颅神经疾病、腮腺炎、恶性嗜铬细胞瘤、良性蛛网膜下腔扩张和昏迷性水疱症。结论 使用喹硫平前应做好患者的用药评估,一些新的潜在不良反应信号应重点关注。
    37  基于FAERS数据库的瑞美吉泮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周丽,尹文洁,夏洪颖,谭飞龙
    2024, 39(9):2408-241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35
    [摘要](169) [HTML](0) [PDF 1.05 M](364)
    摘要:
    目的 挖掘瑞美吉泮的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FAERS数据库2020年1月1日—2024年3月31日的瑞美吉泮相关不良事件报告数据。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ROR法和BCPNN法进行数据挖掘,利用药物不良反应术语集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和首选术语对挖掘到的风险信号进行分类和描述。结果 共提取以瑞美吉泮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10 550份,排除缺失数据,共有男性患者965份(占比9.15%),女性患者6 710份(占比63.60%)。经筛选共获得阳性信号38个,发生报告数较多的系统器官为胃肠系统疾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信号强度较强的新的不良事件主要有治疗产品效果不稳、赋形剂反应、舌不适、晨吐、醉酒感和鼻水肿等。结论 瑞美吉泮在真实世界中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与说明书有一致性,但存在较多新的、可疑的、未载入说明书的不良反应,临床用药时应予以重点关注,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38  基于FAERS数据库的维立西呱不良事件的真实世界研究
    王俊男,饶晋,于越,王培,肖健,王志农
    2024, 39(9):2414-241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36
    [摘要](229) [HTML](0) [PDF 1.04 M](213)
    摘要:
    目的 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分析维立西呱在真实世界中发生的药物不良事件,为该药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法对FAERS数据库中2021年第1季度—2024年第2季度间以维立西呱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数据进行挖掘,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的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对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及描述,筛选出以上2种方法的共有不良事件信号进行分析。结果 获取得到维立西呱不良事件报告692例,报告对象以男性居多,年龄主要为50岁以上,报告国家或地区以美国、日本等为主,报告年份以2022、2023年为主,报告结局主要为死亡和住院。维立西呱信号挖掘得到11个SOC、23个PT信号。结论 本研究基于相关真实世界数据全面分析维立西呱上市后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特征,为临床用药安全和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39  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药物利用评价标准的建立与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
    袁宏中,李涛,夏一淼,王法财
    2024, 39(9):2419-242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37
    [摘要](142) [HTML](0) [PDF 1.25 M](361)
    摘要:
    目的 建立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标准,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参考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为依据,采用AHP-TOPSIS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2023年1月—12月使用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病历的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共纳入165份病历,其中相对接近度(Ci)≥0.8病历评级为合理,共15例(占比9.09%);0.6≤Ci<0.8病历评级为基本合理,共86例(占比52.12%);Ci<0.6病历评级为不合理,共64例(占比38.79%)。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用药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适应证、溶媒、给药方式、特殊人群以及疗效评价等方面。结论 本院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的使用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基于AHP-TOPSIS的评价方法科学合理,为药物合理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
    40  吉西他滨联合用药治疗胰腺癌增敏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刘梦琪,邓建斌,雷东杰,潘光玉,唐松云,谢伟全
    2024, 39(9):2424-243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38
    [摘要](209) [HTML](0) [PDF 1.14 M](391)
    摘要: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以吉西他滨为主的药物治疗目前依旧是胰腺癌患者的必要选择,但耐药性大大限制了其效用。吉西他滨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抑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的表达和活性、上调脱氧胞苷激酶的表达或增大脱氧胞苷激酶与胞苷脱氨酶的比值,影响细胞周期,促进DNA损伤或抑制其修复,抑制核因子-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激活细胞自噬途径,影响上皮-间充质转化以增加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综述了吉西他滨联合使用其他药物增加敏感性的机制,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41  药物调节生物标志物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王瑶,胡蕴慧,李晓强,孙磊
    2024, 39(9):2431-243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39
    [摘要](134) [HTML](0) [PDF 1.13 M](211)
    摘要:
    糖尿病心肌病是一种由糖尿病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尚无有效的靶向药物治疗策略。糖尿病心肌病早期生物标志物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早期诊断、降低其导致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相关药物的研发和药效评价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结了传统临床诊断标志物、炎症相关标志物、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心肌重构相关标志物在糖尿病心肌病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归纳了调节生物标志物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药物研究进展,期望为相关药物的药效评价提供参考。
    42  苦参碱治疗皮肤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赵一骋,杨素清,周佳静
    2024, 39(9):2437-244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40
    [摘要](303) [HTML](0) [PDF 1.13 M](368)
    摘要:
    皮肤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瘙痒、疼痛,影响美观,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苦参碱是苦参中提取的生物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炎症损伤、增强细胞自噬、促进细胞凋亡、镇痛止痒、抗皮肤纤维化等多途径、多靶点对多种皮肤病发挥治疗作用。总结了苦参碱治疗皮肤疾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苦参碱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43  振动筛网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疾病的研究进展
    李佳林,王婧斯,都暖,刘艳艳,李艳英,龚莉
    2024, 39(9):2443-244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41
    [摘要](281) [HTML](0) [PDF 964.64 K](280)
    摘要:
    雾化吸入给药是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常用给药方式,雾化吸入装置包括超声波雾化器、喷射雾化器和振动筛网雾化器。在治疗肺囊性纤维化、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肺炎、结核病和癌症时,振动筛网雾化器可以显著缩短雾化时间,提高雾化效率,加快治疗进程。综述了振动筛网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各种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振动筛网雾化器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44  木犀草素防治急性肺损伤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张文,姚晓燕,周文慧,夏坤,王翰洲,王敏,李光熙
    2024, 39(9):2448-245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42
    [摘要](200) [HTML](0) [PDF 1.13 M](416)
    摘要:
    急性肺损伤是一种急性炎症性肺部疾病,严重者可发生急性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急性肺损伤主要控制炎症反应和改善临床症状。木犀草素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可通过降低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肺上皮离子转运功能发挥防治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总结了木犀草素防治急性肺损伤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木犀草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45  槲皮素防治高尿酸血症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唐芳,何姗,欧琴
    2024, 39(9):2453-245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9.043
    [摘要](362) [HTML](0) [PDF 908.40 K](468)
    摘要:
    高尿酸血症是造成痛风关节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治疗高尿酸血症主要是降酸剂,但长期使用具有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槲皮素属于黄酮醇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通过降低尿酸产生、促进尿酸盐排泄、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反应、调控肠道菌群、降低肾脏损伤发挥防治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总结了槲皮素防治高尿酸血症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槲皮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