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封面
    2024, 39(6):0-0.
    [摘要](134) [HTML](0) [PDF 3.38 M](301)
    摘要:
    2  目录
    2024, 39(6):0-0.
    [摘要](120) [HTML](0) [PDF 475.56 K](375)
    摘要:
    3  大麻二酚对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的改善作用
    孔令阳,吴玮,李琛良,徐姣
    2024, 39(6):1369-137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01
    [摘要](279) [HTML](0) [PDF 1.53 M](343)
    摘要:
    目的 探究大麻二酚对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对照组、模型组、他克莫司组、大麻二酚(50、100、150 mg/kg)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小鼠外,其他组小鼠背部每日均匀涂抹62.5 mg的5%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模型,造模4 h后,他克莫司组小鼠背部均匀涂抹他克莫司乳膏、大麻二酚组均匀涂抹50、100、150 mg/kg大麻二酚醇溶液,对照组、模型组背部均匀涂抹凡士林,1次/d,连续7 d每天拍照记录PASI评分。末次给药24 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皮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HE)皮损组织;对小鼠脾脏就进行称量,并计算脾脏指数。检测小鼠的皮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PASI评分及HE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大麻二酚组可显著改善小鼠背部皮肤发红、增厚、皮屑增多等银屑病特征,小鼠背部皮肤表皮增厚现象明显减轻;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0.01)。在皮肤组织样本中,与模型组相比,大麻二酚组IL-6、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0.001);大麻二酚组能显著提高银屑病小鼠背部皮肤组织中SOD活力和GSH含量,降低MDA的含量(P<0.01、0.001)。结论 大麻二酚对咪喹莫特引发的小鼠银屑病样炎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对炎症细胞的浸润和氧化应激状态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抑制作用。
    4  白芍总苷调节RhoA/ROCK1信号通路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姜卫星,索成云,王亚博
    2024, 39(6):1375-138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02
    [摘要](308) [HTML](0) [PDF 1.96 M](345)
    摘要: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通过调节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1(RhoA/ROCK1)信号通路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通过阻断肝动脉和门静脉1 h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设假手术组、模型组、白芍总苷(100 mg/kg)组、白芍总苷+Rhosin(100 mg/kg+40 mg/kg)组和白芍总苷+LPA(100 mg/kg+1 mg/kg)组,每组8只。连续治疗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HE、TUNEL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和细胞凋亡,并计算肝损伤评分和凋亡指数(AI);分光光度法检测肝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中RhoA、ROCK1、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活化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C-Caspase-3)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白芍总苷组和白芍总苷+Rhosin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改变和细胞凋亡状况均明显改善,肝损伤评分和细胞AI均显著降低(P<0.05);SOD、CAT活性显著升高,MDA、IL-1β、IL-6、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RhoA、ROCK1、NF-κB p65、Bax、C-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Bcl-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白芍总苷组相比,Rhosin可显著增强白芍总苷对模型大鼠肝功能、肝组织病变、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炎症及RhoA/ROCK1信号通路相关mRNA和蛋白表达的作用;LPA则显著逆转了上述调控作用。结论 白芍总苷可能通过抑制RhoA/ROCK1信号通路,减轻氧化应激、炎症和细胞凋亡,从而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5  蓝萼乙素通过Akt/BAD通路对宫颈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张玉洲,李晓敏,孙少霖
    2024, 39(6):1384-138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03
    [摘要](307) [HTML](0) [PDF 1.38 M](345)
    摘要:
    目的 探究蓝萼乙素通过蛋白激酶B(Akt)/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死亡启动因子(BAD)通路对宫颈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将48只SPF级雌性Balb/c-nu裸鼠随机分为模型、蓝萼乙素(56、112 mg/kg)和蓝萼乙素+SC79(112 mg/kg+10 mg/kg)组,每组12只。将HeLa细胞种植在裸鼠右大腿根部背侧皮下,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体积、质量和一般情况的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的组织学变化。TUNEL实验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p-Akt、Akt、p-BAD、BAD、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蓝萼乙素组第22、25、28天裸鼠肿瘤体积、肿瘤质量、肿瘤组织Akt、BAD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肿瘤细胞凋亡率、肿瘤组织PTEN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SC79可减弱蓝萼乙素对宫颈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论 蓝萼乙素对宫颈癌裸鼠移植瘤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Akt/BAD信号通路有关。
    6  基于TMT蛋白组学探讨迷迭香酸抗大鼠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
    李伟智,周政,贾丽阳,朱春胜
    2024, 39(6):1390-139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04
    [摘要](263) [HTML](0) [PDF 1.56 M](335)
    摘要:
    目的 结合TMT蛋白组学技术,探讨迷迭香酸抗大鼠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苯溴马隆组、迷迭香酸(50、100 mg/kg)组,除对照组给予蒸馏水外,其他各组大鼠均饮用10%果糖水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血清尿酸水平,黄嘌呤氧化酶(XOD)与腺苷脱氨酶水平(ADA)活性,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qPCR)检测回肠组织尿酸转运体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2(ABCG2)、葡萄糖转运体9(GLUT9)mRNA的表达,TMT蛋白组学检测大鼠回肠组织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迷迭香酸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尿酸水平,降低XOD与ADA活性(P<0.05、0.01、0.001),以及回肠组织内的GLUT9 mRNA的表达(P<0.05)。TMT蛋白组测序共筛选出2 975个差异蛋白(log2FC>1.5,P<0.05),通路分析显示迷迭香酸主要调节Th1/2/17细胞分化等通路。结论 迷迭香酸发挥抗大鼠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DA和XOD的活性,调节肠道GLUT9 mRNA表达和Th1/2/17细胞分化通路有关。
    7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冬虫夏草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用机制
    刘盈盈,高雅琪,豆改杰,魏立新,周文斌
    2024, 39(6):1398-140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05
    [摘要](457) [HTML](0) [PDF 1.99 M](469)
    摘要: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冬虫夏草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等数据库筛选冬虫夏草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靶点,合并后去重,与活性成分靶点取交集。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进行拓扑分析和可视化处理。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SwissDock、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得到冬虫夏草14个主要活性成分,包括花生四烯酸、啤酒甾醇、β-谷甾醇、麦角醇、黄豆黄素、棕榈酸胆固醇酯、胆固醇、乙酸亚油酯、豆甾醇、过氧麦角甾醇、菜油甾醇、腺苷、D-甘露醇和麦角甾醇。冬虫夏草活性成分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的交集靶点有91个,核心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肿瘤蛋白p53(TP5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非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SRC)等。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冬虫夏草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癌症通路、癌症相关蛋白聚糖、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Ca2+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TRP通道的炎症介质调节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冬虫夏草活性成分啤酒甾醇与核心靶点MMP9具有较高亲和力。结论 本研究发现冬虫夏草可能通过其有效成分花生四烯酸、啤酒甾醇、β-谷甾醇、棕榈酸胆固醇酯、乙酸亚油酯、腺苷、麦角甾醇等作用于TNF、TP53、CASP3、EGFR、MMP9、SRC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靶点,通过调控癌症通路、癌症相关蛋白聚糖等发挥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
    8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槲皮素治疗宫腔黏连的作用机制
    孟颖,代函芮,王淑婷,徐佳,匡继林
    2024, 39(6):1409-141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06
    [摘要](318) [HTML](0) [PDF 2.00 M](445)
    摘要: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槲皮素治疗宫腔黏连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在TCMSP数据库查找槲皮素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和PharmGKB数据库,获取宫腔黏连的相关靶基因。取两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根据拓扑参数分析得到核心靶点。利用Metascape平台及微生信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槲皮素与核心靶点之间的结合能力。结果 槲皮素与宫腔黏连的共同靶点有105个,其中核心靶点为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激酶B1(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转录因子AP-1(JUN)等。槲皮素治疗宫腔黏连所涉及的主要生物学过程为对细菌源性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氧化应激及活性氧代谢过程等,关键通路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与HIF-1α分子对接效果最好。结论 槲皮素通过作用于HIF-1α、Akt1、MAPK1等关键靶点,参与PI3K/Akt、TNF、IL-17等信号通路的调控,抑制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从而发挥治疗宫腔黏连的作用。
    9  基于生物信息学与网络药理学的芹菜素抗前列腺癌的分子机制研究
    苏智楷,周映霖,胡磊,陈浩强,周建甫,殷振超
    2024, 39(6):1417-142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07
    [摘要](339) [HTML](0) [PDF 1.73 M](411)
    摘要: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结合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系统性探索芹菜素抗前列腺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ETCM、HERB、HIT 2.0及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芹菜素靶点。计算TCGA和GEO数据集差异基因作为前列腺癌预测的疾病靶点,并检索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作为补充。应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采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富集分析,使用PyMOL、AutoDock Tools、AutoDock Vina软件以及PDB数据库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预测到236个芹菜素抗前列腺癌作用靶点,主要与激素反应、细胞死亡调控及激酶调节有关,且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通路与前列腺癌密切相关。筛选得到70个核心靶点,分子对接发现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V-Jun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JUN)、低氧诱导因子-1A(HIF-1A)、肿瘤坏死因子(TNF)、ERG、雌激素相关受体α(ESRRA)与芹菜素有良好结合力。结论 芹菜素通过多靶点和多通路实现抗前列腺癌作用。
    1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白藜芦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龙晨,杨硕,潘彬,袁峰
    2024, 39(6):1425-143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08
    [摘要](420) [HTML](0) [PDF 2.23 M](459)
    摘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动力学模拟探讨白藜芦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潜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使用TCMSP、Batman-TCM、Swiss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白藜芦醇的作用靶点;使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预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潜在治疗靶点;使用STRING和Cytoscape3.8.0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MCC分析、MCODE分析、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对KEGG通路和靶点之间绘制网络图;使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核心靶点与白藜芦醇进行模拟;构建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p-蛋白激酶B1(p-Akt1)和p-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的表达水平。结果 白藜芦醇有310个靶点,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207个交集靶点,MCC分析发现Akt1PIK3CAPIK3CB、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1MAPK3、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是其中核心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癌症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细胞凋亡和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白藜芦醇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键通路;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也发现Akt1、PIK3CA和MAPK1与白藜芦醇之间有很强的结合能力。动物实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关节炎指数明显增加,而给予白藜芦醇后大鼠的关节炎指数明显下降;p-PI3K、p-AKT表达明显上升,p-ERK1/2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0.01)。结论 白藜芦醇能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关节炎指数,并可能通过Akt1、PIK3CA和MAPK1等靶点和PI3K/Akt信号通路来发挥关键治疗作用。
    11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雷公藤治疗白塞病作用机制
    赵国明,王兴业
    2024, 39(6):1436-144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09
    [摘要](248) [HTML](0) [PDF 1.90 M](355)
    摘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探讨雷公藤有效成分治疗白塞病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取雷公藤活性成分;利用PubChem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将活性成分转化为基因名;通过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白塞病的疾病靶点;利用Venny 2.1软件绘制雷公藤主要成分基因与白塞病基因的共同靶点韦恩图;应用Cytoscape3.2.1软件构建“雷公藤–主要成分–白塞病”交集基因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对其作用靶点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通过DAVID数据库和微生信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潜在通路并分析其作用机制,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结果 从雷公藤中共获得59个生物活性成分,对应的作用靶点561个;白塞病疾病基因984个;通过筛选雷公藤作用于白塞病的共同靶点,得到73个交集基因;其核心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蛋白激酶B1(Ak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蛋白3(STAT3);核心通路为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乙型肝炎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信号通路、癌症信号通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技术显示,去甲黑蔓酮酯与TNF、Akt1靶蛋白的结合能力较强,雷公藤三萜酸A与Akt1靶蛋白的结合能力较强。结论 雷公藤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其整体调节效应而治疗白塞病。
    12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黄芩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雷佳敏,王晓慧,苏征,高佩佩,徐孝娜,张磊,李伟,陈长生,张荣强,刘寒强
    2024, 39(6):1445-145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10
    [摘要](326) [HTML](0) [PDF 2.05 M](385)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黄芩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中筛选黄芩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在GeneCards、OMIM、TTD、PharmGkb等数据库中获取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靶点。构建糖尿病与黄芩的作用靶点韦恩图,获得两者之间的共有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生成黄芩治疗糖尿病的蛋白互作网络(PPI),导出核心靶点,并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绘制“疾病–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结合Bioconductor数据库和R 4.3.2软件,对黄芩与糖尿病的交集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为了进一步验证药物与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采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结果 经过筛选,成功识别了36个黄芩主要活性成分,19 201个与疾病相关的靶点基因,96个药物靶点以及94个共有靶点,核心靶点主要涵盖蛋白激酶B1(Akt1)、白细胞介素-6(IL-6)、JUN、环加氧酶2(PTGS2)和雌激素受体1(ESR1)等关键蛋白。GO富集结果显示有1 368个生物过程、165个分子功能、29个细胞组成。KEGG富集分析得到150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芩主要活性成分为汉黄芩素、黄芩素、豆甾醇,与疾病核心靶点Akt1、IL-6、JUN对接情况良好。结论 黄芩可能通过主要活性成分汉黄芩素、黄芩素、豆甾醇调节Akt1、IL-6、JUN等靶点治疗糖尿病,初步阐明了黄芩治疗糖尿病可能的作用机制,为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13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荆芥穗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高速剪切包合工艺
    郝晓卓,姜国志,李军山
    2024, 39(6):1454-145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11
    [摘要](290) [HTML](0) [PDF 1.39 M](294)
    摘要:
    目的 优化荆芥穗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高速剪切包合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包合物收率、胡薄荷酮包合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以β-环糊精与挥发油倍量比、剪切转速和剪切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包合工艺优化,通过Design-Expert 13软件分析各因素的交互作用优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荆芥穗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参数为β-环糊精与挥发油倍量比为8∶1,β-环糊精与纯化水倍量比1∶8,剪切包合时间40 min,剪切转速为7 700 r/min。结论 优化后的工艺包合率和收率较高,工艺合理可行,对后续产品的研究和生产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14  正交试验结合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优化桑黄的微波蜜炙工艺
    洪艺丹,王巍,张立强,张一美,李利华,鞠成国
    2024, 39(6):1460-146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12
    [摘要](219) [HTML](0) [PDF 1.29 M](318)
    摘要:
    目的 优化桑黄微波蜜炙工艺。方法 以麦角甾醇、原儿茶醛、原儿茶酸和外观性状为评价指标,对影响因素蜜水比、蜜水与桑黄质量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进行考察,采用正交试验结合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优化桑黄微波蜜炙最佳工艺参数。结果 桑黄最佳微波蜜炙工艺为取桑黄生品(1 cm3方块状),加适量辅料拌匀,闷润2 h至辅料被吸尽,于微波功率300 W下炮制2 min,取出,置50 ℃烘箱内2 h,取出,晾凉,每100 kg桑黄用炼蜜、水各25 kg。结论 所得的桑黄微波蜜炙工艺合理、可行,可为规范桑黄蜜炙成品质量及其工业化生产加工提供参考。
    15  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王飒,雷蕾,华锋,宋波,姬利
    2024, 39(6):1468-147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13
    [摘要](294) [HTML](0) [PDF 1.28 M](355)
    摘要:
    目的 探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7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治疗组(54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泵注阿加曲班注射液,起始2 d剂量为2.5 mg/h,24 h持续,之后剂量为10 mg/次,在3 h左右完成静脉滴注,2次/d,此剂量连续使用5 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次,1次/d。两组患者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1β(IL-1β)、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90 d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比对照组的81.48%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sVCAM-1、IL-1β、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和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90 d预后良好率为88.89%,对照组为74.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均较为理想,可改善体内炎症反应、血液高凝状态以及神经功能。
    16  注射用己酮可可碱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邓艳梅,彭伟,王晓旭
    2024, 39(6):1473-147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14
    [摘要](242) [HTML](0) [PDF 1.28 M](435)
    摘要:
    目的 分析注射用己酮可可碱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20年10月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奥扎格雷钠,80 mg/次,溶于500 mL生理盐水中,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己酮可可碱,0.2 g/次,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1次/d,输注过程中患者平卧,2~3 h内滴注完成。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及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聚集率(PAgT)、纤维蛋白原(FIB)和炎症相关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4%(P<0.05)。治疗3、7、14 d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MA、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治疗组FMA、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CT、PAgT、FIB、NLR、PLR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凝血及炎症相关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己酮可可碱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确切,能在较佳的安全性基础上,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凝血功能紊乱和机体炎症损害,利于患者生存状态提升。
    17  安神补脑液联合地西泮治疗气血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孙青,刘丽娟,王迎迎
    2024, 39(6):1479-148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15
    [摘要](463) [HTML](0) [PDF 1.30 M](464)
    摘要:
    目的 探究安神补脑液联用地西泮治疗气血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气血两虚型失眠症患者11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地西泮片,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安神补脑液,10 mL/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失眠程度、疲劳程度和生活质量,血清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γ-氨基丁酸(GABA)水平,以及血清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57%和94.6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SI和MFI-20评分明显降低,而WHOQOL-BREF评分明显提升(P<0.05),且治疗组ISI评分、MFI-20评分和WHOQOL-BREF评分改善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5-HT、BDNF、GABA、肿瘤坏死因子-α(TH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学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安神补脑液联合地西泮治疗气血两虚型失眠症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疲劳程度和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够促进血清学指标的恢复并有效改善体内炎症因子的平衡。
    18  心通口服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邓静娟,葛旭,王艳,陈冉冉,唐欧鹭,李兴飞
    2024, 39(6):1484-148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16
    [摘要](347) [HTML](0) [PDF 1.29 M](411)
    摘要:
    目的 探讨心通口服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1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心通口服液,10 mL/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和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等]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是94.83%、89.6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76%、75.86%(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病情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D-D、FIB水平均显著降低,而PT均显著延长(P<0.05);治疗后,治疗组凝血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LR、NLR、CRP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炎症相关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8.62%、6.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通口服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整体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机体凝血功能,抑制机体炎症状态,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9  达格列净联合普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薛洁乾,王林青,刘志锋,刘盼盼,林国兴
    2024, 39(6):1490-149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17
    [摘要](256) [HTML](0) [PDF 1.25 M](343)
    摘要: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片联合普伐他汀钠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邢台市中心医院在2022年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4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口服普伐他汀钠片,2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达格列净片,1片/次,1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病情程度、生活质量、心功能和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44%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心衰评分、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心衰评分、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EF)显著升高,左心室重塑指数(LVRI)、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EF高于对照组,LVRI、LVM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脂联素(ADP)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血清NT-proBNP、RBP4、ADP更低(P<0.05)。结论 达格列净片联合普伐他汀钠片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显著减轻病情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功能,降低心肌损伤。
    20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阿罗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李燕妮,陈阵
    2024, 39(6):1495-149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18
    [摘要](226) [HTML](0) [PDF 1.29 M](340)
    摘要: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阿罗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武汉市中医医院进行诊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5例,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将患者分成对照组(93例)和治疗组(9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阿罗洛尔片,1片/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40 mg药物加入100 mL生理盐水,1次/d;两组患者均进行2周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 min步行距离,血清可溶性ST2(sST2)、心肌肌钙蛋白I(cTnI)、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结合蛋白2(LTBP-2)和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P)水平,及心绞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80%和97.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LVEF和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而LVESD则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心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ST2、cTnI、MCP-1、LTBP-2水平均明显降低,而VASP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VAS评分明显降低,而GQOLI-74评分则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阿罗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和促进血清学指标的恢复,同时还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21  金水宝片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王立红,吕秀云,宿利清,张松,马馨茹,王慧
    2024, 39(6):1500-150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19
    [摘要](374) [HTML](0) [PDF 1.39 M](368)
    摘要:
    目的 探讨金水宝片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雾化吸入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2 mL/次,2次/d。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口服金水宝片,4片/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症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量(PEF)和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91%(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主症的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VC、PEF、MMEF、CD3、CD4和CD4/CD8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而CD8、Eotaxin、TNF-α、TGF-β1和ET-1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血清因子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金水宝片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可加速患者症状缓解,提高肺功能及临床疗效,改善免疫功能及炎症状态。
    22  清咳平喘颗粒治疗轻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盛媛姬,崔曼曼,霍佳慧,孙玮,邵幼林,徐天敏
    2024, 39(6):1505-151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20
    [摘要](352) [HTML](0) [PDF 1.29 M](351)
    摘要:
    目的 观察清咳平喘颗粒治疗轻型、中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4月—2023年6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轻型、中型新冠病毒感染(痰热壅肺型)患者9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治疗及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清咳平喘颗粒,1袋/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简易咳嗽程度评分表(CET),主要临床症状消失率及C反应尿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咳嗽程度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在第7天的治疗作用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相比对照组,治疗组能够显著促进咳嗽症状消失(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指标IL-6、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咳平喘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新冠病毒感染治疗的临床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患者咳嗽程度,促进咳嗽症状的缓解与消失,降低炎症水平,安全性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23  大蒜素注射液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杨璐,王宇航,滕霏,张宇,李志伟
    2024, 39(6):1511-151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21
    [摘要](257) [HTML](0) [PDF 1.39 M](365)
    摘要:
    目的 探讨大蒜素注射液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佳木斯市中医医院、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患者,依据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0.5 g入0.9%氯化钠100 mL中稀释,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大蒜素注射液,90 mg入0.9%氯化钠500 mL稀释,1次/d。两组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好转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urray肺损伤评分(MLIS)评分、肺部感染量表(CPIS)评分、血清降钙素原(PCT)、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后,治疗组喘息、缺氧症状、咳嗽、肺部啰音好转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LIS评分、CPI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MLIS评分、CP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CT、HMGB1、IL-1β、sICAM-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PCT、HMGB1、IL-1β、sI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EV1、FVC、FEV1/FVC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FEV1、FVC、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蒜素注射液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性因子,值得借鉴与应用。
    24  芩香清解口服液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孙璇,李文斯,刘国慧
    2024, 39(6):1516-151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22
    [摘要](319) [HTML](0) [PDF 1.20 M](334)
    摘要:
    目的 探讨芩香清解口服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124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62例)和治疗组(62例)。对照组患儿口服磷酸奥司他韦颗粒,2次/d,体质量≤15 kg,30 mg/次;23 kg≥体质量>15 kg,45 mg/次;40 kg≥体质量>23 kg,60 mg/次;体质量>40 kg,75 mg/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芩香清解口服液,3岁≤患儿年龄<7岁,10 mL/次;7岁≤患儿年龄<14岁,15 mL/次;3次/d。两组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炎症因子。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94%,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9.03%(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咽喉肿痛、发热、流鼻涕、肺啰音、咳嗽、乏力消失时间更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下降,γ干扰素(IFN-γ)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CRP、IL-1β、SIL-2R、SAA水平更低,IFN-γ水平更高(P<0.05)。结论 芩香清解口服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可用于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25  双黄连口服液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李冰洁,张丽,金星,王文杰,宋玲妹
    2024, 39(6):1520-152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23
    [摘要](283) [HTML](0) [PDF 1.20 M](418)
    摘要:
    目的 探讨双黄连口服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1年7月—2023年6月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2例。对照组开水冲服奥司他韦颗粒,体质量≤15 kg患儿30 mg/次,体质量>15~23 kg患儿45 mg/次,体质量>23~40 kg患儿60 mg/次,体质量>40 kg患儿75 mg/次,2次/d。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双黄连口服液,3岁以下3 mL/次,3~5岁5 mL/次,5岁以上10 mL/次,3次/d。两组患儿持续治疗5 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5%,比对照组总有效率84.6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痰消时间、流涕消失时间均短于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水平比治疗前小(P<0.05);治疗组的血清SAA、IL-18、IL-4、TRAIL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双黄连口服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确切,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
    26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症脓毒症的临床研究
    罗艳,蒋昌华,舒艾娅,吴成芳,孙兵,简万均
    2024, 39(6):1524-152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24
    [摘要](271) [HTML](0) [PDF 1.29 M](385)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重症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收治的66例重症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g地塞米松注射液与250 mL 5%葡萄糖混合,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血必净注射液与250 mL 5%葡萄糖混合,2次/d。两组共治疗1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疾病严重程度、血清炎症因子。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64%(P<0.05)。治疗后,治疗组完成复苏时间、血压复常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 b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血清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脓毒症采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的疗效显著,可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降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炎症水平。
    27  复方益母草胶囊联合炔诺酮治疗月经不调的疗效观察
    陈秀英,陈娜,高娜,崔建涛,李晓丹,张玉丽,田林,张士表
    2024, 39(6):1529-153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25
    [摘要](552) [HTML](0) [PDF 1.28 M](470)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益母草胶囊联合炔诺酮片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炔诺酮片,于月经周期第5天服药,3.75 mg/次,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益母草胶囊,于月经周期第2天开始服用,5粒/次,2次/d。两组患者共治疗2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雌二醇、孕酮、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SF-36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1.82%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95.45%)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小腹胀痛、神疲乏力、腰骶酸痛、少气懒言等中医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各项等中医症状积分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雌二醇、孕酮水平明显升高,而FSH、LH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雌二醇、孕酮水平更高,而FSH、LH水平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SF-36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总体健康、心理健康、躯体疼痛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复方益母草胶囊联合炔诺酮片治疗月经不调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调节激素水平、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以及生活质量。
    28  妇科止血灵胶囊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单海欧,宋杨,霍丽艳
    2024, 39(6):1534-153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26
    [摘要](227) [HTML](0) [PDF 1.21 M](403)
    摘要:
    目的 探讨妇科止血灵胶囊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8月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4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04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初始剂量为1片/次,2次/d,连用3 d后改为1片/次,1次/d,连续治疗3周。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妇科止血灵胶囊,4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中医症候改善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激素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3%,显著高于对照组80.77%(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降低,而血红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减小,而血红蛋白水平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腰膝酸软、面色晦黯、小便频数改善时间更短(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雌二醇、促卵泡激素、孕酮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雌二醇、促卵泡激素、孕酮水平更低(P<0.05)。结论 妇科止血灵胶囊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降低子宫内膜厚度、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机体激素紊乱的状态,且不良反应少。
    29  保妇康栓联合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
    芦金玲,姚升郊
    2024, 39(6):1539-154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27
    [摘要](221) [HTML](0) [PDF 1.34 M](297)
    摘要:
    目的 探讨保妇康栓联合氟罗沙星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9月在北京市第六医院就诊的9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氟罗沙星胶囊,2粒/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保妇康栓治疗,外阴部洗净后将保妇康栓推入阴道深处,1粒/次,每晚1次。7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超声指标、血液流变学和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2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腰骶疼痛、下腹痛、白带量多、神疲乏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炎性包块最大直径、盆腔积液量比治疗前小(P<0.05);治疗组的炎性包块最大直径、盆腔积液量比对照组小(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浆黏度、血沉、纤维蛋白原比治疗前小(P<0.05);治疗组的血浆黏度、血沉、纤维蛋白原均比对照组小(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比治疗前升高,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的血清IL-2水平比对照组高,血清MCP-1、TNF-α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保妇康栓联合氟罗沙星胶囊可提高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缩小炎性包块,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30  西黄丸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研究
    尹琳琳,郝俊兰,赵静,王俊茹,王晶,韩兴思,郭佳艺,薛立梅,王兰兰,姚莉芸
    2024, 39(6):1544-154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28
    [摘要](294) [HTML](0) [PDF 1.24 M](324)
    摘要:
    目的 探讨西黄丸联合地塞米松片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9月在邢台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14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每组57例。对照组口服地塞米松片,4片/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西黄丸,3 g/次,2次/d。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1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疼痛程度、超声指标和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98%,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8.95%,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红肿、肿块、乳头溢液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SR、乳腺肿块最大直径比治疗前小(P<0.05);治疗组的应变率(SR)、乳腺肿块最大直径比对照组小(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Toll样受体2(TLR2)、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比治疗前低(P<0.05);治疗组的血清ICAM-1、TLR2、IL-37水平比对照组小(P<0.05)。结论 西黄丸联合地塞米松片可提高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炎症反应和肿块大小。
    31  安胎益母丸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
    路云晶,王宇飞,魏姗,丁崟珽,张淑英
    2024, 39(6):1549-155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29
    [摘要](235) [HTML](0) [PDF 1.38 M](379)
    摘要:
    目的 探讨安胎益母丸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在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进行保胎治疗并定期产检的早期先兆流产孕妇99例,根据治疗方案分成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口服地屈孕酮片,首次剂量为40 mg,后续3次/d,10 mg/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安胎益母丸,1丸/次,2次/d。两组孕妇均进行2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和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及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9.59%和94.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cy、α-MSH和CA125水平均明显降低,而PAPP-A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h1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H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均明显降低,而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则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安胎益母丸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孕妇不适症状和促进血清学指标的恢复,同时还能够改善免疫功能失衡状态。
    32  地舒单抗联合特立帕肽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丁勇平,黄红霞,缪华媛,郭小红,刘蓉
    2024, 39(6):1554-155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30
    [摘要](360) [HTML](0) [PDF 1.25 M](543)
    摘要:
    目的 观察地舒单抗注射液联合特立帕肽注射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1~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9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在大腿或腹部皮下注射特立帕肽注射液20 μg,1次/d,持续治疗6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大腿、腹部或上臂部单次皮下注射地舒单抗注射液60 mg,6个月仅注射1次。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13%,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56%(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L1-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腰椎L1-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Ⅰ)水平显著下降,血清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骨钙素(OCN)、骨保护素(OPG)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血清β-CTX、TRAP-5b、CTX-Ⅰ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TP1NP、OCN、OP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舒单抗联合特立帕肽注射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骨密度,调节骨代谢。
    33  复方小活络丸联合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杨建磊,李宁鑫,魏增伯,李基新
    2024, 39(6):1559-156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31
    [摘要](276) [HTML](0) [PDF 1.23 M](406)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小活络丸联合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天津市北辰医院骨科收治的12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托法替布片,1片/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口服复方小活络丸,温开水送服1丸/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改善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B细胞趋化因子CXC配体13(CXC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8.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38%(P<0.05)。治疗后,治疗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晨僵、关节屈伸不利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anti-CCP、CXCL13、TNF-α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IL-6、anti-CCP、CXCL13、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小活络丸联合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缩短症状改善时间,降低VAS疼痛评分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值得借鉴应用。
    34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卡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张志明,徐明静,刘茜红,龚理,吴红阳
    2024, 39(6):1564-157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32
    [摘要](376) [HTML](0) [PDF 1.48 M](370)
    摘要:
    目的 分析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卡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东城院区收治的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96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和卡铂注射液治疗,第1、8天滴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12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卡铂注射液,200~400 mg/m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第1天,200 mg/次,每3周1次。21 d为1个周期,两组治疗2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存期、免疫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肿瘤错配修复缺陷(dMMR)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24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率、总生存率(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疾病进展时间(TT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淋巴细胞(T)、Th、Th/Ts、自然杀伤细胞(NK)、树状突细胞(DC)、DC/单核巨噬细胞(PBMC)水平明显升高,而抑制性T细胞(Ts)、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TNF-α和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PD-L1水平降低,而PD-L1+/dMMR水平升高(P<0.05),且患者预后良好组PD-L1水平降低、PD-L1+/dMMR占比升高(P<0.05)。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卡铂治疗晚期食管癌可改善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抑制炎性反应,提升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35  济生肾气丸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常俊昭,李元春,鞠梅
    2024, 39(6):1571-157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33
    [摘要](349) [HTML](0) [PDF 1.24 M](420)
    摘要:
    目的 探讨济生肾气丸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5月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厄贝沙坦片,150 mg/d,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济生肾气丸,6 g/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改善时间,尿素氮、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肌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00%,比对照组的80.00%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肢体水肿、小便浑浊、腰膝酸软的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尿素氮、RBP、肌酐、IL-6和CRP水平均明显降低,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尿素氮、RBP、肌酐、IL-6、CRP和IL-10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济生肾气丸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能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和肾功能,减轻体内炎症反应。
    36  金水宝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李伟,陶芳,金哓雯
    2024, 39(6):1576-158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34
    [摘要](352) [HTML](0) [PDF 1.39 M](373)
    摘要:
    目的 分析金水宝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8月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11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口服卡托普利片,25 mg/次,3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金水宝片,5片/次,3次/d。两组疗程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31%(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倦怠乏力、腰酸膝软、气短懒言、食少纳呆)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cr、24 h UP、BUN均显著降低,而Ccr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治疗组肾功能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ngⅡ、TNF-α、MMP-9、FGF-23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AngⅡ、TNF-α、MMP-9、FGF-2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金水宝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效果确切,能在较好的用药安全性基础上,有效减轻患者症状,纠正机体炎症和代谢紊乱状态,抑制肾小管纤维化,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7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依美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朱丽英,谷守娜,于文成
    2024, 39(6):1582-158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35
    [摘要](320) [HTML](0) [PDF 1.27 M](457)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依美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9月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48例,依据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4例)和治疗组(7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富马酸依美斯汀缓释胶囊,1粒/次,2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复方木尼孜其颗粒,6 g/次,3次/d。两组用药15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和慢性荨麻疹生活质量问卷评分量表(GU-Q2oL)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血清淀粉样蛋白(SAA)、D-二聚体(D-D)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94%,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49%,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AS评分和GU-Q2oL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33、SAA和D-D水平明显降低,而INF-γ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依美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提升荨疫能力及生活质量,减弱机体内炎性反应。
    38  口炎清颗粒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研究
    秦敬杰,苏舒,黄明斌,王冠军
    2024, 39(6):1587-159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36
    [摘要](236) [HTML](0) [PDF 1.24 M](340)
    摘要:
    目的 探讨口炎清颗粒联合更昔洛韦片治疗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天津市黄河医院在2021年6月—2023年7月收治的92例疱疹性口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更昔洛韦片,2片/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口炎清颗粒,2袋/次,2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7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口腔黏膜病损面积、主观疼痛程度和血清因子。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发热、流涎、拒食、疱疹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病损面积、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比治疗前小(P<0.05),治疗组口腔黏膜病损面积、VAS评分比对照组更小(P<0.05)。治疗后,两组单纯疱疹病毒-免疫球蛋白M(HSV-IgM)、单纯疱疹病毒-免疫球蛋白G(HSV-IgG)阳性率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HSV-IgM、HSV-IgG的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炎清颗粒联合更昔洛韦片可提高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减轻临床症状和疼痛程度,缩小病损面积,减轻炎症反应。
    39  基于属性层次模型的纳洛酮药物利用评价
    王志远,岳云月,李帅,狄潘潘,田守琴
    2024, 39(6):1592-159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37
    [摘要](251) [HTML](0) [PDF 1.31 M](331)
    摘要:
    目的 对亳州市人民医院纳洛酮使用进行合理性评价,促进临床合理使用纳洛酮。方法 以纳洛酮说明书为基础,结合相关指南、专家共识及文献,建立纳洛酮药物利用评价(DUE)细则,并以此为依据,运用属性层次模式的方法对亳州市人民医院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1日纳洛酮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在评价的151份病历中,优秀病历占比2.65%,良好病历28.48%,合格64.90%,不合格3.97%,不合理应用主要表现在适应证不合理、用量不合理、疗程不合理和无用药监测。结论 评价结果反映纳洛酮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管控。
    40  基于FAERS数据库的非格司亭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杨丽圆,吴丹珠,刘瀛隆,闫钰,王慧,俞新爽
    2024, 39(6):1598-160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38
    [摘要](264) [HTML](0) [PDF 1.56 M](375)
    摘要:
    目的 挖掘并分析非格司亭相关不良事件的信号,为该药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FAERS中的201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关于非格司亭的不良事件数据,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ROR、PRR和BCPNN法进行信号挖掘,对报告频数和信号强度排名前20位以及各系统器官分类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非格司亭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数4 434份,挖掘到相关信号328个,以发热、骨痛、白细胞计数降低等较为常见;共涉及22个系统器官,主要集中在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各类检查等。挖掘到78个说明书未记录的新发现可疑不良反应,以脓毒症、恶性肿瘤、骨整合不充分为主。结论 非格司亭在真实世界中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与说明书有一致性,但存在部分新发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宜密切关注,做好患者用药前风险评估,用药后及时监测,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41  司美格鲁肽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银雪艳,朱常青,张紫萍,邓英光
    2024, 39(6):1606-161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39
    [摘要](522) [HTML](0) [PDF 1.20 M](680)
    摘要:
    目的 探讨司美格鲁肽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临床表现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收集司美格鲁肽所致不良反应案例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21篇,涉及患者27例,女性17例(62.96%),男性10例(37.04%),平均年龄(52.19±17.05)岁。司美格鲁肽主要用于糖尿病和减重,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2个月内(19例,70.37%),主要累及胃肠系统、免疫系统、肝胆系统、肾脏及泌尿系统等。27例患者经停药和对症治疗后,25例好转,2例无明显改善。结论 临床医生、药师应加强对司美格鲁肽相关不良反应的认识和监测,及时诊断与治疗,确保用药安全。
    42  基于FAERS数据库对泊马度胺不良事件信号的挖掘与分析
    刘小彤,成娟
    2024, 39(6):1613-161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40
    [摘要](148) [HTML](0) [PDF 1.48 M](390)
    摘要: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的不良事件报告挖掘泊马度胺相关的不良事件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FAERS数据库中泊马度胺2013年2月8日—2024年3月20日的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贝叶斯可信传播神经网络法(BCPNN)法进行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结果 最终纳入14 618份有效泊马度胺不良事件报告,得到152个不良事件信号,共累及17个器官系统分类(SOC)。其中男性构成比(50.43%)高于女性(45.03%);年龄主要分布在60岁以上(56.37%)的人群;累及的SOC主要包括各类检查,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感染及侵染类疾病等;报告数量较多的不良事件信号包括感染性肺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计数降低、周围神经病等。泊马度胺说明书中未记载的新的可疑不良反应包括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增加、牙病、心房破裂、克隆性造血、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脑深部核团高敏等。结论 基于FAERS数据库挖掘到的泊马度胺相关不良反应,与药品说明书中提到的基本一致,同时也存在部分新发现的可疑不良反应,在临床用药时应关注。
    43  药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要点分析
    叶笑,颜若曦
    2024, 39(6):1620-162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41
    [摘要](158) [HTML](0) [PDF 983.91 K](403)
    摘要:
    药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是药品生产企业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其质量管理存在较大特殊性,因此从人员、设备、检测相关物料、检测方法、设施环境、检测数据方面对药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要点、典型性缺陷举例分析,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检测机构提供参考借鉴。
    44  丁香酚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易灏森,余润宇,杨芷胭,余俊贤,周芸湄,江小英,赵文昌,宋丽军
    2024, 39(6):1625-163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42
    [摘要](571) [HTML](0) [PDF 1.08 M](1253)
    摘要:
    丁香酚又名4-烯丙基愈创木酚,是一种弱酸性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桃金娘科植物丁香干燥花蕾。丁香酚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心血管保护、抗病毒、降血糖、神经保护、骨细胞保护作用。因此综述了丁香酚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丁香酚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45  雷公藤甲素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赵文文,郭晓琦,朱缓缓,曾华辉,武香香
    2024, 39(6):1631-163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43
    [摘要](252) [HTML](0) [PDF 1.09 M](398)
    摘要:
    胰腺癌是一种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预后差,诊断期较晚。雷公藤甲素是雷公藤中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雷公藤甲素可通过抑制细胞周期和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调节肿瘤血管生成、协同其他药物抗耐药、抑制热休克蛋白相关基因、诱导自噬等多种途径治疗胰腺癌。总结了雷公藤甲素治疗胰腺癌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雷公藤甲素成为胰腺癌治疗的候选药物提供依据。
    46  广藿香酮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刘雪环,梁晓东,刘慧敏,刘传国
    2024, 39(6):1637-164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44
    [摘要](368) [HTML](0) [PDF 1.09 M](597)
    摘要:
    广藿香酮是从广藿香挥发油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广藿香酮的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得到了明确,包括抗炎、抗肿瘤、抗菌和抗病毒、抗氧化、胃保护、脑保护、免疫调节、杀虫。归纳总结了广藿香酮的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广藿香酮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47  小檗碱治疗肺部感染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舒小童,夏红,汪天露
    2024, 39(6):1642-164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45
    [摘要](323) [HTML](0) [PDF 1.25 M](479)
    摘要:
    肺部感染临床常以肺炎形式存出现,治疗核心为抗感染,但多数病原菌对传统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小檗碱是从黄连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具有多种活性,可通过降低病原菌耐药性,阻止病原菌复制,减轻肺部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肺纤维化进程,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以治疗肺部感染,减轻肺组织损伤。综述了小檗碱用于肺部感染治疗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小檗碱临床治疗肺部感染提供依据。
    48  丹参酮ⅡA治疗肾损伤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杨淑茵,张济帆,刘迪,左乔,侯改灵
    2024, 39(6):1647-165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06.046
    [摘要](262) [HTML](0) [PDF 1.31 M](454)
    摘要:
    肾脏疾病可造成肾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肾功能下降。丹参酮ⅡA是从丹参中分离得到的脂溶性二萜醌,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延缓肾组织纤维化,抑制细胞凋亡,增强细胞自噬,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有害物质外流对肾功能发挥保护作用。总结了丹参酮ⅡA治疗肾损伤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丹参酮ⅡA在肾脏疾病中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