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39卷第1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封面
    2024, 39(12):0-0.
    [摘要](82) [HTML](0) [PDF 3.36 M](94)
    摘要:
    2  目录
    2024, 39(12):0-0.
    [摘要](76) [HTML](0) [PDF 590.79 K](188)
    摘要:
    3  大黄素调节cGAS/STING信号通路对细菌性脑膜炎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
    李晓娜,牛媛媛,赵燕,张高才
    2024, 39(12):3001-300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01
    [摘要](206) [HTML](0) [PDF 1.67 M](139)
    摘要:
    目的 研究大黄素通过调节环鸟苷单磷酸腺苷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信号通路对细菌性脑膜炎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素组、青霉素组、大黄素+SR-717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的4组大鼠采用立体定向仪向大脑中注射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菌液的方法构建细菌性脑膜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黄素组ip 20 mg/kg大黄素,青霉素组ip 10 mL/kg青霉素,大黄素+SR-717组大鼠ip 20 mg/kg大黄素及30 mg/kg SR-717,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药3 d后,进行神经系统症状评分和脑脊液白细胞(WBC)计数;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脑组织病理学变化;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以TUNEL染色法检测大鼠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脑组织cGAS、STING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素组大鼠神经系统症状评分、脑脊液WBC数量、脑组织中IL-6、TNF-α含量、TUNEL染色神经细胞数、cGAS及STING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损伤明显减轻;与大黄素组比较,大黄素+SR-717组大鼠神经系统症状评分、脑脊液WBC数量、脑组织中IL-6、TNF-α含量、TUNEL染色神经细胞数、cGAS及STING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脑组织损伤再次加重。结论 大黄素可能通过抑制cGAS/STING信号通路减轻细菌性脑膜炎大鼠的神经炎症。
    4  黄芩素抑制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作用机制
    侯梦雨,尹航,刘骏,吴竞轩,张美娟,李江硕,董瑞华
    2024, 39(12):3007-301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02
    [摘要](193) [HTML](0) [PDF 1.69 M](126)
    摘要:
    目的 评估黄芩素在大鼠体内抑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活性并探索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华法林(0.27 mg/kg)组与黄芩素(5、10、20 mg/kg)组。除对照组以外,每日ig给药1次,连续给药4 d。应用大鼠下腔静脉完全瘀滞血栓形成模型造模,测定各组大鼠下腔静脉内形成的血栓质量;通过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下腔静脉的形态与静脉壁厚度;ELISA测定大鼠血浆P-选择素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大鼠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含量;同时测定出血时间与凝血时间。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黄芩素10、20 mg/kg组形成的血栓质量显著降低,下腔静脉血管壁厚度减小,血浆P-选择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芩素20 mg/kg组IL-6水平和血小板GPIIb/IIIa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芩素5、10、20 mg/kg组大鼠尾出血时间显著延长(P<0.05、0.001)。结论 黄芩素具有抑制体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体内炎症反应相关因子,以及影响血小板的功能有关。
    5  干扰素-α1b通过miR141抑制ZEB1/SIP1信号通路改善IgA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和纤维化
    刘红艳,冯琦,胡晓娟,刘颖,徐超,布合力其·麦麦提
    2024, 39(12):3014-302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03
    [摘要](190) [HTML](0) [PDF 1.69 M](120)
    摘要:
    目的 研究干扰素-α1b通过miR141抑制锌指E盒结合同源蛋白1(ZEB1)/Smad相互作用蛋白1(SIP1)信号通路改善IgA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MDCK细胞模型验证干扰素-α1b对miR-141表达、ZEB1/SIP1信号通路的影响;构建IgA肾病大鼠模型,按照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干扰素-α1b(15、30 μg)组、泼尼松组,每组8只,连续治疗8周。监测大鼠肾功能、炎症因子水平、IgA沉积和肾脏病理变化;分析miR-141、ZEB1、SIP1、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 体外实验表明,干扰素-α1b能够显著上调MDCK细胞中miR-141的表达,并降低ZEB1和SIP1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IgA肾病大鼠模型中,相比于模型组,干扰素-α1b组大鼠肾功能显著改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分泌水平明显降低,IgA沉积减少,肾脏损伤得到缓解(P<0.05)。干扰素-α1b能诱导大鼠肾脏中miR-141显著上调,抑制ZEB1和SIP1蛋白相对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抑制上皮细胞EMT和纤维化(P<0.05)。结论 干扰素-α1b通过上调肾脏中miR-141的表达,抑制转录因子ZEB1和SIP1表达,减少对E-cadherin的抑制,最终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EMT和纤维化,有效改善IgA肾病。
    6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天然产物抑制剂虚拟筛选和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
    缪晓帆,李碧霞,尚文斌
    2024, 39(12):3021-302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04
    [摘要](252) [HTML](0) [PDF 2.16 M](125)
    摘要:
    目的 开发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的天然产物抑制剂。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对高通量筛选天然产物数据库L6000分别进行3个精度梯度的分子对接、结合自由能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MD模拟)等多轮虚拟筛选的策略,从中筛选CETP抑制剂。结果 共筛选得到19个候选化合物,其中前3位化合物分别为肉苁蓉苷A、茶黄素、丹酚酸B二甲酯,结合模式分析显示上述化合物与靶标活性口袋之间形成了较强的相互作用;MD模拟的参数也证实上述蛋白–配体复合物结合的稳定性。结论 肉苁蓉苷A、茶黄素、丹酚酸B二甲酯可作为CETP抑制剂的先导化合物。
    7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双夏汤对抑郁症的改善作用及分子机制
    陈聪,母伟林,邵欣欣,张艳新,王振国
    2024, 39(12):3029-303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05
    [摘要](200) [HTML](0) [PDF 2.10 M](178)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讨双夏汤对于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刺激(CUMS)抑郁样大鼠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收集双夏汤的活性成分和治疗抑郁症的潜在靶点,筛选核心网络靶点。通过动物实验对网络药理学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具体方法为连续3周通过CUMS建立大鼠抑郁样模型,给予双夏汤干预2周,给药结束后进行行为学测试,通过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抑郁行为,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表达水平,及其p-蛋白激酶B1(Akt)、p-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245个双夏汤抗抑郁症的潜在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发现双夏汤可能通过调控GSK3B、Akt1、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肌醇-3-激酶(PIK3CA)等靶蛋白发挥抗抑郁作用,涉及神经活性配体与受体的相互作用、HIF-1等信号通路。与模型组比较,双夏汤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上升,强迫游泳测试及旷场测试中大鼠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0.001),血清IL-6水平明显下降(P<0.01),HIF-1α、CREB、p-Akt、p-GSK3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GSK3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双夏汤对于CUMS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Akt/GSK3B和HIF-1α/CREB信号通路调节机体昼夜节律及海马组织中葡萄糖稳态而改善海马神经元可塑性。
    8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荜铃胃痛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
    高丽格,李学一,郭童杰,陈飞宇,姜长钰,李家娣
    2024, 39(12):3039-304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06
    [摘要](323) [HTML](0) [PDF 2.34 M](219)
    摘要: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荜铃胃痛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TCMSP、SymMap、SwissTargetPrediction、PharmMapper、UniProt、GeneCards数据库收集荜铃胃痛颗粒、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成分、靶点和疾病相关基因。采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中药–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图,并对其网络中的核心化合物和靶点进行了筛选。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了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并通过分子对接验证了关键靶点。结果 共获得荜铃胃痛颗粒的有效化学成分131种,通过287个靶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产生治疗作用,其中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β-连环蛋白(CTNNB1)、热休克蛋白90α型1(HSP90AA1)、蛋白激酶B1(Akt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TAT3)为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这5个核心靶点与荜铃胃痛颗粒中的槲皮素、黄柏酮、黄藤素、β-谷甾醇等结合情况良好。结论 荜铃胃痛颗粒可能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加强胃肠道蠕动,浸润胃黏膜等,从而达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9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MS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矮陀陀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章玲,张宏燕,隋静怡,王思蕊,苏万佰,郁阳,刘劲松,孙云鹏,王国凯
    2024, 39(12):3049-305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07
    [摘要](152) [HTML](0) [PDF 2.64 M](179)
    摘要:
    目的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MS技术鉴定矮陀陀Munronia henryi中的化学成分,并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深入研究民族药矮陀陀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潜在靶点与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MS技术分析鉴定矮陀陀化学成分。将化合物结构输入Swiss数据库进行类药性筛选和靶点预测;使用OMIM、TTD、Gene Cards数据库检索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靶点,并对化合物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交集处理;应用Cytoscape技术来建立靶点相互作用网络;运用微生信平台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采用AutoDockTools 1.5.7软件对化合物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模拟。结果 质谱分析从矮陀陀二氯甲烷部位鉴定出63个化合物。其中42个化合物通过类药性筛选,有37个化合物可预测到靶点。共筛选出338个药物靶点、1 889个疾病靶点和154个交集靶点。通过GO分析和KEGG分析可知矮陀陀中的柠檬苦素可能通过多条信号通路与生物途径发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矮陀陀中的柠檬苦素可以能够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键治疗靶点稳定结合。结论 矮陀陀中富含的柠檬苦素成分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的方式发挥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为后续疾病的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1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路路通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分子机制
    杨祥军,申意伟,王丛悦,徐西林,胡海,张晓峰
    2024, 39(12):3058-306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08
    [摘要](179) [HTML](0) [PDF 1.88 M](173)
    摘要: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路路通Liquidambaris Fructus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确定路路通的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检索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靶点。使用Venny 2.1绘制韦恩图,确定交集靶点。基于STRING数据库,使用Cytoscape 3.10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疾病”网络图,并通过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实验。结果 筛选出松脂素、β-谷甾醇、谷甾醇、异斯他丁环氧4个活性成分,169个潜在靶点。确定了114个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交集靶点。构建了“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筛选出溶质载体家族6成员3(SLC6A3)、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HSD11B1)等核心靶点。GO与KEGG富集分析揭示了多个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如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验证了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结论 路路通可能通过调节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关键靶点(SLC6A3、HSD11B1等)和信号通路,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层面的证据。
    11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17-羟-岩大戟内酯B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邓思琦,曾乐冰,郭常怡,孙宇,洪瑜,马天成,刘琦,马玉坤
    2024, 39(12):3065-307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09
    [摘要](215) [HTML](0) [PDF 2.54 M](181)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17-羟-岩大戟内酯B(HJB)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对HJB作用靶点进行筛选,构建靶点网络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对HJB抗肝癌潜在的作用靶点及相关通路进行预测。并用0(空白对照)、2.5、5、10、20、40、80 µmol/L的HJB作用于HepG2细胞24、48、72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以0(空白对照)、5、10、20 µmol/L的HJB作用于HepG2细胞48 h后,膜联蛋白V(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碘化丙啶(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JC-1染色法观察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变化,DCFH-DA染色法观察细胞的活性氧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凋亡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得出HJB与肝癌有291个共同靶点;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HJB治疗肝癌结果主要在癌症通路、癌症中的蛋白多糖、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HJB时间和剂量相关性地显著抑制HepG2细胞增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10、20 µmol/L HJB组细胞的活性氧水平、凋亡率、B淋巴细胞瘤-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 C)、裂解胱天蛋白酶-9(cleaved Caspase-9)、裂解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呈浓度相关性升高(P<0.05),线粒体膜电位、Bcl-2、磷酸化PI3K(p-PI3K)、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HJB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促进HepG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通路介导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12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探讨汉防己甲素对胰腺癌的作用机制
    侯文蓉,曾渊君,任红岳,张春斌
    2024, 39(12):3076-308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10
    [摘要](225) [HTML](0) [PDF 2.10 M](169)
    摘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探讨汉防己甲素(TET)治疗胰腺癌的潜在作用靶点,并阐明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和PharmMapper数据库构建TET的潜在作用靶点数据集,与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中获得的PAAD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TET治疗PAAD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获取交集靶点蛋白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信息并导入Cytoscape 3.8.0筛选核心靶点;运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和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梯度浓度TET对胰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胰腺癌细胞分为对照组和汉防己甲素6.25、12.5、25 μmol/L组,采用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迁移率、克隆形成情况和细胞周期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获得TET影响胰腺癌的潜在靶点140个,分析构建胰腺癌与TET之间的PPI网络,获得核心靶点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PIK3CA等。分子对接显示这些核心靶点与TET都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TET治疗胰腺癌的关键靶点主要涉及磷酸化等生物学过程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胰腺癌细胞的死亡率随着TET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组比较,TET组细胞迁移率降低(P<0.01),TET组PANC-1细胞克隆形成数减少(P<0.001);与对照组比较,TET组G0/G1期比例升高(P<0.001)。与对照组相比,TET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基因表达下调(P<0.05),而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1A(TCL1A)、JunIL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剂α(NF-κBIA)、PIK3CA、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TET可抑制人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克隆,造成细胞周期阻滞,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13  克立硼罗软膏在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刘伟,赖建明,于文雪,焦育红,陈桂玲,张晶波
    2024, 39(12):3086-309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11
    [摘要](244) [HTML](0) [PDF 1.75 M](116)
    摘要:
    目的 比较克立硼罗软膏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在健康受试者中单次局部外用后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两制剂、单次给药、双交叉设计。受试者于每周期在空腹状态下单次局部外用克立硼罗软膏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4 g(约5 mg/cm2),清洗期为4 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克立硼罗的血药浓度,使用Phoenix WinNonlin软件(8.3版本)中的非房室模型(NCA)模块计算克立硼罗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单次给药后,克立硼罗的Cmax、AUC0-t和AUC0-∞的几何均值比(受试制剂/参比制剂)的90%置信区间均在80.00%~125.00%。结论 克立硼罗软膏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在健康受试者空腹条件下单次局部外用4 g(约5 mg/cm2)后具有生物等效性。
    14  HPLC测定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中有关物质
    白杰,金美娜,陆晔辉,刘跃,朱静娟
    2024, 39(12):3094-309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12
    [摘要](212) [HTML](0) [PDF 1.48 M](126)
    摘要: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中有关物质。方法 使用Agilent Zorbax XDB-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A为乙酸水溶液(5∶60),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柱温为30 ℃;检测波长为254 nm;体积流量为1.0 mL/min;进样体积为20 mL。采用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计算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样品中降解杂质氟比洛芬甘油酯(杂质A)和氟比洛芬薄荷酯(杂质B)。结果 杂质A、B分别在0.01~5.40、0.10~16.20µ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97.9%,RSD值分别为1.0%、2.2%。结果均符合限度要求。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试剂易得,重现性好,能够有效分离并定量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中杂质A、B。
    15  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魏德芝,刘含嫣,王中华,储谨,张梅,韩华翌,刘龙民
    2024, 39(12):3099-310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13
    [摘要](202) [HTML](0) [PDF 1.53 M](103)
    摘要:
    目的 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在2023年4月—2024年3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2次/d,3支/次,加入适量生理盐水在30 min内滴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灯盏细辛注射液,1次/d,40 mL/次,加入250 mL生理盐水充分稀释后滴注。两组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颅内血管状态、脑血管功能和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00% vs 84.00%,P<0.05)。治疗后,两组的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脑血肿量、水肿量、半暗带面积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的脑血肿量、水肿量、半暗带面积与对照组比较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动态阻力、周围阻力均降低,平均流速升高(P<0.05);治疗组的动态阻力、周围阻力低于对照组,平均流速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热休克蛋白47(HSP47)、CD163、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S100β)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的血清IL-18、HSP47、CD163、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脑血肿症状,改善脑血管功能,降低神经炎性损伤。
    16  舒筋通络颗粒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钟宪澎,王志国,孙中明,高艳,戴彬
    2024, 39(12):3104-310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14
    [摘要](280) [HTML](0) [PDF 1.46 M](102)
    摘要:
    目的 探讨舒筋通络颗粒联合普瑞巴林胶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吉林大学校医院在2022年8月—2024年8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7例。对照组服用普瑞巴林胶囊,1粒/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舒筋通络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颈椎功能、疼痛程度、肌电图指标和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85%,组间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上肢和肩颈的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评分均显著减小(P<0.05);治疗组的NDI评分、上肢和肩颈的NR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尺神经、正中神经的F波传导速度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尺神经、正中神经的F波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的血清TNF-α、IL-1β、IL-18水平更低(P<0.05)。结论 舒筋通络颗粒联合普瑞巴林胶囊可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改善颈椎功能和减轻疼痛程度,降低炎症反应,改善神经传递速度。
    17  草乌甲素片联合利多卡因凝胶贴膏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赵蕾,杨少辉,李毓
    2024, 39(12):3109-311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15
    [摘要](190) [HTML](0) [PDF 1.52 M](145)
    摘要:
    目的 探讨草乌甲素片联合利多卡因凝胶贴膏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6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凝胶贴膏,根据患者疼痛面积将贴膏剪块,单次同时使用≤3贴,控制24 h内贴敷时间≤12 h。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草乌甲素片,1片/次,3次/d。两组疗程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4周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治疗前后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DRS)、简式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评分、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和血清β-内啡肽(β-EP)、环氧化酶-2(COX-2)、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2%(P<0.05)。两组患者治疗2、4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2、4周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DRS、DASS-21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SF-36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SDRS、DASS-21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β-EP水平均显著上升,血清COX-2、IL-6、NSE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β-EP、COX-2、IL-6、NSE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草乌甲素片联合利多卡因凝胶贴膏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较好,能有效降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抑制神经炎症及神经损害。
    18  注射用炎琥宁(冻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茆龙欢,沈燕,钮志林,赵刚,高胜利
    2024, 39(12):3115-311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16
    [摘要](247) [HTML](0) [PDF 1.45 M](108)
    摘要:
    目的 探讨注射用炎琥宁(冻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病毒性肺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每次500 mg加于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炎琥宁(冻干),每次400 mg加于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1次/d。两组连续治疗5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炎症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50%)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0%)更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发热、咽痛、咳嗽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结论 注射用炎琥宁(冻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肺炎具有较好疗效,能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19  清咳平喘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研究
    刘瑞云,徐翠艳,王晓楠,王升云,范宁,李海妍,许明,李双保
    2024, 39(12):3119-312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17
    [摘要](190) [HTML](0) [PDF 1.51 M](154)
    摘要:
    目的 探讨清咳平喘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热壅肺证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4月莱西市人民医院和青岛市立医院收治的痰热壅肺型AECOP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氧疗支持、止咳平喘、祛痰及抗感染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清咳平喘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mMRC评分和CAT问卷评分,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6 min步行距离(6MWT)、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86.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BC、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炎症指标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EV1/FVC和6MWT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的肺功能、6MWT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7、14天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mMRC和CAT问卷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在第7、14天的中医证候积分、mMRC和CAT问卷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咳平喘颗粒治疗AECOPD痰热肺证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缓解咳嗽、咳痰、胸闷及气短等典型症状,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提高其运动耐量,并显著降低体内炎症指标水平。
    20  胸腺五肽联合布地格福治疗Ⅲ、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研究
    陈伟,巴音桑,蒋学林,黄旭林,师帅
    2024, 39(12):3125-312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18
    [摘要](184) [HTML](0) [PDF 1.53 M](112)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腺五肽联合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治疗Ⅲ、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于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Ⅲ、Ⅳ级COPD稳定期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治疗组(75例)。对照组吸入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2吸/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皮下注射注射用胸腺五肽,10 mg/次,2次/周。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残气容积/肺总量(RV/TLC)水平,免疫功能指标CD3、CD4和CD4/CD8水平,气道黏液高分泌指标痰液干/湿质量比和黏蛋白5AC(MUC5AC)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67% vs 82.6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FEV1%、CD3、CD4、CD4/CD8水平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而RV/TLC、痰液干/湿质量比、MUC5AC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肺功能、免疫功能和气道黏液高分泌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COPD急性加重次数及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腺五肽联合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治疗Ⅲ、Ⅳ级COPD稳定期患者,可调节免疫功能,缓解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从而进一步改善预后。
    21  清热八味胶囊联合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研究
    顾立华,陈杰,姜云达
    2024, 39(12):3130-313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19
    [摘要](294) [HTML](0) [PDF 1.45 M](118)
    摘要:
    目的 探讨清热八味胶囊联合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病毒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收治的流行性病毒感冒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2例。对照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1粒/次,每日2次。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清热八味胶囊,3~5粒/次,每日1~2次。两组用药5 d观察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好转时间,及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69%,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好转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而SOD、IFN-γ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SOD、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热八味胶囊联合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病毒感冒,能有效缓解感冒症状,并可改善细胞免疫功能,调控炎性因子含量降低。
    22  至灵胶囊联合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林冠,戴立,刘理冠,郭勤华,郭滢滢,王佳坤
    2024, 39(12):3134-313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20
    [摘要](188) [HTML](0) [PDF 1.45 M](100)
    摘要:
    目的 探讨至灵胶囊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4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计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6例。对照组口服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1片/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至灵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清指标和淋巴细胞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14%,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HBV-DNA转阴率、HBeAg/抗-HBe转换率、HBe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TBil、ALT、AS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CD3+、CD4+、CD8+均降低,CD4+/CD8+均升高(P<0.05);治疗组CD3+、CD4+、CD8+低于对照组,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至灵胶囊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促进HBeAg转阴,调节免疫功能。
    23  水飞蓟宾胶囊联合艾米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张海燕,范晖,刘炜炜
    2024, 39(12):3139-314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21
    [摘要](231) [HTML](0) [PDF 1.54 M](130)
    摘要:
    目的 探讨水飞蓟宾胶囊联合艾米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4年6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随食物服用艾米替诺福韦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水飞蓟宾胶囊,3粒/次,3次/d。两组疗程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缓解时间,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HBV)评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白细胞介素-17(IL-17)、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治疗组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肝区不适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ALT、TBIL、AS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QOL-HBV评分都显著增加,血清HBV DNA水平都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QOL-HBV评分和血清HBV DNA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LR和血清IL-17、MDA、GP73、MMP-2水平都低于治疗前,血清SOD水平都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治疗组NLR和血清IL-17、SOD、MDA、GP73、MMP-2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水飞蓟宾胶囊联合艾米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耐受性较好,能有效加快患者病毒感染程度及症状缓解,促进肝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4  裸花紫珠颗粒联合西咪替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鲍军,王宇,郭庆涛,崔涛
    2024, 39(12):3145-314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22
    [摘要](148) [HTML](0) [PDF 1.46 M](94)
    摘要:
    目的 分析裸花紫珠颗粒与西咪替丁注射液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取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于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缓慢静脉滴注西咪替丁注射液,取2 mL西咪替丁注射液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稀释,每8 h一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裸花紫珠颗粒,1袋/次,4次/d。两组均治疗3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再出血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常规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止血时间、隐血转阴时间、呕血消失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APTT、PT、TT、FIB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Hb、RBC、HCT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裸花紫珠颗粒联合西咪替丁注射液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更佳,在改善凝血功能、提高止血效果、降低再出血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5  猴头健胃灵片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何峻峰,王克,刘文,史欢,陈亮
    2024, 39(12):3150-315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23
    [摘要](190) [HTML](0) [PDF 1.52 M](167)
    摘要:
    目的 探讨猴头健胃灵片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4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和上海市浦东新区洋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60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进行四联方案治疗,(1)早晚餐前0.5 h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 mg/次,2次/d;(2)早晚餐前0.5 h口服胶体果胶铋胶囊,200 mg/次,2次/d;(3)早晚餐后口服阿莫西林胶囊,1.0 g/次,2次/d;(4)早晚餐后口服克拉霉素片,0.5 g/次,2次/d。(1)用药4周,(2)、(3)、(4)用药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饭后口服猴头健胃灵片,4 片/次,3次/d,用药4周。两组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和Hp根除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血清胃功能三项[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和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1β、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75%(P<0.05)。治疗组上腹痛、嗳气、反酸、腹胀、恶心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p根除率是7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0%(P<0.05)。治疗后,两组SCL-90评分都显著降低,而SF-36评分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治疗组SCL-90、SF-36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G-17水平显著上升,血清PGⅠ、PGⅡ、CRP、IL-1β、IL-8水平都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胃功能三项和CRP、IL-1β、IL-8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猴头健胃灵片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能有效加速消化道症状消除,提高Hp根除率,促进炎症反应及胃黏膜损害减轻,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较大程度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6  宫血宁胶囊联合复方炔诺酮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
    周鸿亚,王昊珏
    2024, 39(12):3156-316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24
    [摘要](197) [HTML](0) [PDF 1.47 M](102)
    摘要:
    目的 探讨宫血宁胶囊联合复方炔诺酮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根据用药差别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复方炔诺酮片,1片/d。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宫血宁胶囊,2粒/次,3次/d。两组连服22 d,为1个周期,均治疗2个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性激素水平、凝血功能和血清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小腹胀痛评分、腰骶酸痛评分、精神不振评分降低(P<0.05),治疗组小腹胀痛评分、腰骶酸痛评分、精神不振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降低(P<0.05),且治疗组FSH、LH、E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降低(P<0.05),且治疗组TT、PT、APT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前列腺素2α(PGF2α)水平升高,血清促血管生长素-Ⅱ(Ang-Ⅱ)水平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bFGF、PGF2α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血宁胶囊联合复方炔诺酮片可缓解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性激素水平和凝血功能,改善机体血清因子水平。
    27  吉祥安坤丸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肝郁气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研究
    李伶艳,杨超,吕显威
    2024, 39(12):3161-316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25
    [摘要](166) [HTML](0) [PDF 1.48 M](102)
    摘要:
    目的 探讨吉祥安坤丸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肝郁气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怀柔妇幼保健院诊治的肝郁气滞型月经不调患者12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成对照组(61例)和治疗组(61例)。对照组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于月经来潮第5天开始服用,1片/次,1次/d,连续服用21 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吉祥安坤丸,12丸/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进行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中华生存质量量表(ChQOL)评分,性激素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以及复发率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25%和96.7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下降,而ChQOL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各评分较对照组改善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2、EGF和VEG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LH、FSH和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性激素和血清学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对照组6个月内的复发率为13.11%,明显高于治疗组的1.6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祥安坤丸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肝郁气滞型月经不调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性激素水平及生存质量,同时还能够降低停药后复发率并促进血清学指标的修复。
    28  少腹逐瘀胶囊联合复方炔诺酮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贾林娜,严骅
    2024, 39(12):3167-317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26
    [摘要](198) [HTML](0) [PDF 1.50 M](147)
    摘要:
    目的 探讨少腹逐瘀胶囊联合复方炔诺酮片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2023年11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痛经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复方炔诺酮片,从经期第5天开始,1片/d,连续服用22 d,直到下个经期第5天继续服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少腹逐瘀胶囊,3粒/次,3次/d。两组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好转时间,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疼痛介质因子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F2a(PGF2a)水平,及子宫微循环指数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舒张期峰值(S/D)。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8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13%,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腹痛、恶心、头晕、四肢冰冷好转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MSS评分和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PGE2、β-EP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而5-HT和PGF2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疼痛介质因子水平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微循环指数RI、PI、S/D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指数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炔诺酮片与少腹逐瘀胶囊协同联合治疗,能改善寒凝状态下的子宫微循环情况,使机体内疼痛介质因子含量降低,痛经症状好转明显。
    29  复方雪莲胶囊联合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占连女,吴淑兰,张雷
    2024, 39(12):3173-317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27
    [摘要](219) [HTML](0) [PDF 1.49 M](107)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雪莲胶囊联合枸橼酸托法替布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黄山首康医院在2022年7月—2024年6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托法替布片,1片/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雪莲胶囊,2粒/次,2次/d。两组患者总共治疗12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关节体征、疼痛程度、疾病活动度、血清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7.65%对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8.24%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关节压痛数、肿胀数、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关节压痛数、肿胀数、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DAS28-ESR评分均明显减小(P<0.05),治疗组的DAS28-ES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更小(P<0.05)。治疗后,两组的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白细胞介素(IL)-8、IL-2R、IL-1β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RF、抗CCP抗体、IL-8、IL-2R、IL-1β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雪莲胶囊联合枸橼酸托法替布片可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减轻关节疼痛程度和体征,降低疾病活动度,降低炎症反应。
    30  复方南星止痛膏联合依托考昔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刘坦,吴雅迪,何成龙,吴鹏
    2024, 39(12):3178-318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28
    [摘要](129) [HTML](0) [PDF 1.55 M](167)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南星止痛膏联合依托考昔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4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依托考昔片,6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南星止痛膏,选最痛部位,1贴/次,1次/隔日。两组用药28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12条目简短生命质量评分量表(SF 12)评分、中医症状评分、骨转换标志物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OMAC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而SF-12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WOMAC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SF-12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疼痛、局部肿胀、关节活动度、腰膝酸软、关节重着、遇寒加重和僵硬体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I型胶原羧基端肽B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N端中分子(N-MID)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TPINP、β-CTX及N-MI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TNF-α、IL-1、TGF-β1及MMP1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南星止痛膏联合依托考昔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效果明显,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骨代谢和降低炎症反应,值得借鉴与应用。
    31  肿痛安胶囊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儿童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研究
    刘红玉,梁冰
    2024, 39(12):3184-318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29
    [摘要](137) [HTML](0) [PDF 1.40 M](109)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痛安胶囊联合更昔洛韦片治疗儿童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4年8月天津市泰达医院收治的疱疹性口腔炎患儿共计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更昔洛韦片,5 mg/kg,每日分3次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外用肿痛安胶囊,3次/d,每次将1粒胶囊的药粉敷于患处,至少保持1 h。两组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情况、生活质量、免疫球蛋白。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40%,组间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止痛时间、疱疹消失时间、溃疡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儿童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CDLQI)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C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著(P<0.05)。治疗后,两组IgA、IgM、IgE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患儿的IgA、IgM、IgE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肿痛安胶囊联合更昔洛韦片可提高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32  小儿泻速停颗粒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马晓娇,万凤凤,李虹
    2024, 39(12):3188-319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30
    [摘要](153) [HTML](0) [PDF 1.44 M](157)
    摘要:
    目的 探讨治疗小儿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采用泻速停颗粒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4年3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24例患儿,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2例。对照组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1袋/次,每日2次。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小儿泻速停颗粒,6 g/次,每日3次。两组用药5 d观察疗效,比较两组炎性因子水平、症状好转时间、免疫因子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48%,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呕吐、发热、腹痛、腹泻好转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免疫因子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比治疗前低(P<0.05),且治疗组SAA、IL-6、ET-1、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与小儿泻速停颗粒协同治疗,可改善明显患儿感染性腹泻症状,提高患儿免疫系统能力。
    33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托特罗定治疗儿童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观察
    院恩萌,杨艳芳,李星,李梁斌,郭战,花朝阳,刘珍珍
    2024, 39(12):3193-319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31
    [摘要](150) [HTML](0) [PDF 1.46 M](117)
    摘要:
    目的 探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托特罗定治疗儿童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4年3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诊治的膀胱过度活动症儿童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患儿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5~9岁儿童1 mg/次,2次/d,10~12岁儿童2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醒脾养儿颗粒,6 g/次,2次/d。两组患儿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24 h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24 h尿急次数、单次排尿量,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量表(OABSS)评分和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及尿流动力学指标排尿后残留尿(PVR)、最大膀胱容量(MCC)和最大尿流率(Qmax)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7.78%和94.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儿24 h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24 h尿急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而单次排尿量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较对照组改善的更为显著(P<0.05)。经治疗,两组患儿OABSS评分和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降低的更为显著(P<0.05)。经治疗,两组患儿尿流动力学指标MCC和Qmax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PVR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尿流动力学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改善的更为显著(P<0.05)。结论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托特罗定治疗儿童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儿尿急、尿频、夜尿等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够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并促进尿流动力学指标的修复。
    34  司美格鲁肽联合恩格列净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司美格鲁肽联合恩格列净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张琳,董鹏,李宇君,汪宁,张若,牛娜,李友芳
    2024, 39(12):3199-320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32
    [摘要](195) [HTML](0) [PDF 1.48 M](173)
    摘要:
    目的 探究司美格鲁肽联合恩格列净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99例,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分成对照组(99例)和治疗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恩格列净片,10 mg/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皮下注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1次/周,前4周0.25 mg/周,5~8周0.5 mg/周,9周开始剂量1 mg/周。两组患者均进行12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负担评估量表(DSC-R)和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分,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及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86%和9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DSC-R评分和DSQL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HbA1c、FBG、2 h P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血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指标TC、T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HDL-C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脂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司美格鲁肽联合恩格列净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负担水平和生存质量,同时还能够促进糖脂代谢指标的恢复。
    35  降糖宁胶囊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郭浩楠,吴红群,徐彦娜,王可可
    2024, 39(12):3204-320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33
    [摘要](189) [HTML](0) [PDF 1.53 M](113)
    摘要:
    目的 探讨降糖宁胶囊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商洛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口服盐酸罗格列酮胶囊,4 mg/d,顿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降糖宁胶囊,2 g/次,3次/d。两组疗程12周。评估两组降糖疗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餐后2 h血糖(2 h PG)等糖代谢指标、胰岛功能指标[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血液流变学参数[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及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脂联素(APN)、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 h PG、HbA1c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糖代谢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OMA-β显著升高,而HOMA-IR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胰岛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AR和血液流变学参数(PV、HBV、LBV)均显著降低(P<0.05);且均以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RBP4、sICAM-1和GDF-15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血清APN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RBP4、sICAM-1、APN和GDF-15水平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 降糖宁胶囊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能获得较为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并可进一步改善胰岛功能及机体微循环,增强内源性保护作用,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6  益肾化湿颗粒联合复方α-酮酸治疗非透析慢性肾脏病的疗效观察
    李萍华,李莹屏,黄耿,杨金萍,刘伟莉,邵雷,廖露,马志刚
    2024, 39(12):3210-321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34
    [摘要](178) [HTML](0) [PDF 1.57 M](110)
    摘要:
    目的 探究益肾化湿颗粒联合复方α-酮酸治疗非透析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4年7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第二附属医院86例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根据使用药物方案差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复方α-酮酸片,5片/次,3次/d,进餐时用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益肾化湿颗粒,1袋/次,3次/d,温水冲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两组肾功能指标、肠道菌群、运动耐力和疲乏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86.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44%(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水肿消退时间、多尿消失时间、血尿消失时间及腰痛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肌酐(Scr)、尿酸(UA)、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肾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大肠杆菌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粪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肠道菌群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无氧阈(AT)、峰值摄氧量(VO2peak)、峰值氧脉搏(VO2/HRpeak)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运动耐力指标、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疲劳量表(FACIT-F)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运动耐力指标、FACIT-F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肾化湿颗粒联合复方α-酮酸治疗能增加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获益,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和运动耐力,纠正肠道菌群失衡,减轻疲乏,安全性较高。
    37  2021—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安医院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李芯国,徐学兵,邢莉,许大庆
    2024, 39(12):3216-322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35
    [摘要](238) [HTML](0) [PDF 1.44 M](112)
    摘要:
    目的 统计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安医院2021—2024年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分析变化趋势,促进医院第二类精神药品合理使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安医院2021—2024年第二类精神药品的销售金额和使用量,计算第二类精神药品的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以药品的排序比(B/A)。结果 2021—2024年,医院第二类精神药品销售金额呈现逐渐增长趋势,奥沙西泮、扎来普隆、劳拉西泮(1 mg)的销售金额及排序始终位居前列;第二类精神药品的DDDs总体呈逐年增长趋势,右佐匹克隆、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始终位于前列,右佐匹克隆(3 mg)、扎来普隆分散片DDDs下降明显;第二类精神药品的DDC及排序基本平稳,奥沙西泮、扎来普隆、地佐辛注射液DDC较高,排名始终在前3位;酒石酸唑吡坦(5 mg)、佐匹克隆片、苯巴比妥片、地西泮片、氯硝西泮片(0.5 mg)地佐辛注射液的B/A均接近1。结论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安医院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仍存在不合理现象,继续加强第二类精神药品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38  基于FAERS数据库对玛伐凯泰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谢沛锋,罗佳妮,谭胜蓝,谭亲友
    2024, 39(12):3221-322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36
    [摘要](162) [HTML](0) [PDF 1.51 M](115)
    摘要: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挖掘与分析玛伐凯泰潜在的药品不良事件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线上药物警戒工具Open Vigil 2.1版,收集FAERS数据库中2022年4月1日—2024年9月30日的玛伐凯泰相关不良事件报告,利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经数据清洗后,收集到玛伐凯泰不良事件报告1 802份,共挖掘到43个有效不良事件信号,其中发生频次较高的不良事件信号与药品说明书中的基本一致。此外,还发现了心房颤动、鼻咽炎、体质量增加、尿路感染、高血压等30个不良事件信号未被药品说明书提及。结论 在临床应用玛伐凯泰时,除了需重点关注药品说明书中已明确的不良事件外,还应警惕心房颤动、鼻咽炎、尿路感染、体质量增加、高血压等药品说明书未提及的不良事件。在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避免LVEF降低、心力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39  基于FAERS数据库的替尔泊肽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谭尧月,刘宁,韩倩,冯亚男,牟鸣
    2024, 39(12):3229-323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37
    [摘要](363) [HTML](0) [PDF 1.55 M](189)
    摘要:
    目的 挖掘FAERS数据库中替尔泊肽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信号,全面评估该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FAERS数据库中2022年第2季度—2024年第3季度上报的替尔泊肽的不良事件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进行数据分析,使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药物不良反应术语集中的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进行规范汉化及分类统计。结果 提取到替尔泊肽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47 306例,经过ROR法和BCPNN法进行检测,排除产品问题、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等与药物无关的信号后最终获得178个PT,涉及20个SOC。PT中包括常见不良事件如注射部位不适、其次为恶心、便秘、胰腺炎等,严重不良事件如甲状腺癌。还检测到血降钙素升高、皮质醇增加、月经期出血过多等说明书未提及的不良事件。此外,使用韦伯分布检验分析了替尔泊肽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TTO),发现不良事件的中位TTO为28 d,四分位距为7~92 d,大多数病例发生在替尔泊肽给药后30 d内(52.44%)。结论 除了发现替尔泊肽说明书提及的常见不良反应外,还发现了该药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有助于替尔泊肽给药后不良事件的临床监测和风险识别,保障临床安全用药。
    40  艾沙康唑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魏胜林,刘文影
    2024, 39(12):3236-324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38
    [摘要](149) [HTML](0) [PDF 1.42 M](123)
    摘要:
    目的 分析艾沙康唑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应用该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截至2024年8月收录的艾沙康唑相关不良反应案例报道和病例系列分析,对涉及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等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5篇,涉及患者26例,男女比例2.25∶1,患者中位年龄60(39,69)岁,以肺部侵袭性真菌病治疗性用药为主。不良反应发生中位时间为10(4.8,17.5)d,20例(76.92%)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1个月以内。26例患者共发生39例次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占比26.92%,主要为用药所致的各种程度肝损伤;不良反应共累及11个系统器官(SOC),排名前3位的为神经系统、肝胆系统和各类实验室检查异常。新的不良反应(28.21%)分布于各SOC,暂未见明显特征。24例患者经治疗后好转/痊愈,中位转归时间为7(2,10.25)d。结论 临床在用药时需掌握艾沙康唑致各系统不良反应的特点,根据其可能机制或流行病学信息,关注易发生不良反应的高危人群,以便及时处理用药时遇到的风险。
    41  药品国际参考定价的借鉴和启示
    杨心督
    2024, 39(12):3242-324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39
    [摘要](220) [HTML](0) [PDF 1.30 M](157)
    摘要:
    国际参考定价是国际上许多国家进行药品价格治理和医保支付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欧盟国家、日本、美国采用了药品国际参考定价方法。我国进行药品价格治理、新药上市价格承诺和首发报价参考国际价格。建议药品国际参考定价在创新药先行试点,并逐步向医保报销药品推开,出台实施细则、审核监督机制,完善价格治理综合体系。
    42  丹参酮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桃桃,洪阁,刘玥彤,刘天军
    2024, 39(12):3246-325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40
    [摘要](197) [HTML](0) [PDF 1.48 M](140)
    摘要:
    丹参酮是从唇形科植物丹参中提取的脂溶性菲醌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通过诱导细胞死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阻止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增加放疗和化疗敏感性发挥抗肿瘤作用。阐明了丹参酮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丹参酮未来癌症疗法的优化和发展提供依据。
    43  维生素D改善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刘学威,李中川,李小娥
    2024, 39(12):3254-325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41
    [摘要](213) [HTML](0) [PDF 1.39 M](113)
    摘要:
    维生素D是人体唯一可自行合成的脂溶性维生素。积极给予维生素D的补充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状况,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维生素D可防治骨质疏松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降低肿瘤发生风险、改善认知功能障碍、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阐述维生素D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和伴发病中的作用,以提高对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的筛查和干预。
    44  虎杖苷防治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张瑶,张宜梅
    2024, 39(12):3259-326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42
    [摘要](143) [HTML](0) [PDF 1.37 M](123)
    摘要:
    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造成终末期肾病和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虎杖苷是从虎杖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可通过减轻肾组织炎性损伤、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延缓肾组织纤维化、阻止肾组织细胞凋亡、降低血糖发挥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总结了虎杖苷用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作用机制,为虎杖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45  丹参酮ⅡA改善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蒋曼,安素,何璐瑶
    2024, 39(12):3264-327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43
    [摘要](210) [HTML](0) [PDF 1.47 M](137)
    摘要:
    心肌梗死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丹参酮ⅡA是从丹参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可通过舒张血管、延缓心肌纤维化进程、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发挥治疗心肌梗死的作用。综述了丹参酮ⅡA改善心肌梗死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希望为丹参酮ⅡA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46  促分泌剂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王一琼,高鸿智,梁磊,杨勇军
    2024, 39(12):3271-327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44
    [摘要](163) [HTML](0) [PDF 1.31 M](107)
    摘要: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大便排出困难、排便周期延长为主要症状且常伴随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促分泌剂可被用来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便秘的同时也能够缓解腹痛。促分泌剂目前主要包括3类:氯离子通道激活剂、鸟苷酸环化酶C激活剂、强效小分子钠/氢交换体3抑制剂。总结了促分泌剂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47  中药活性成分调控自噬干预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张春泳,吕成林,冷锋,于召虎
    2024, 39(12):3275-328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45
    [摘要](189) [HTML](0) [PDF 1.56 M](109)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不可逆的、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仍然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自噬可以通过促进β-淀粉样肽清除、降低Tau蛋白磷酸化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中药活性成分可以通过自噬诱导阶段、自噬泡延伸阶段、自噬体加工阶段以及线粒体自噬干预阿尔茨海默病。探讨中药活性成分通过调控自噬干预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48  黄芩苷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进展
    鲁玉荣,聂智勇,张敏
    2024, 39(12):3282-328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2.046
    [摘要](240) [HTML](0) [PDF 1.44 M](114)
    摘要: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根治药物。黄芩苷是一种来自黄芩的天然黄酮类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通过促进神经发生、增强神经突触可塑性、调节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减轻神经炎症反应、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改善线粒体功能发挥抗抑郁作用。总结了黄芩苷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进展,分析其作用机制,为黄芩苷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支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