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39卷第1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封面
    2024, 39(11):0-0.
    [摘要](79) [HTML](0) [PDF 3.46 M](110)
    摘要:
    2  目录
    2024, 39(11):0-0.
    [摘要](61) [HTML](0) [PDF 600.67 K](117)
    摘要:
    3  羽扇豆醇-3-吡啶季铵盐体内外抗乳腺癌MCF-7作用评价
    赵音旭,邓思琦,郭晓珊,洪鲜,李刚,王玉春,李清漪,卜明,王明
    2024, 39(11):2729-273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01
    [摘要](209) [HTML](0) [PDF 2.10 M](180)
    摘要:
    目的 合成羽扇豆醇-3-吡啶季铵盐衍生物,并进行其体内外抗乳腺癌MCF-7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通过酯化、酰化和成盐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305 nm下测定羽扇豆醇和羽扇豆醇-3-吡啶季铵盐的水溶性;以羽扇豆醇-3-吡啶季铵盐0、1.25、2.5、5、10、20、40 μmol/L作用乳腺癌MCF-7细胞24、48、72 h,使用MTT法对其细胞增殖抑制能力进行测定;采用羽扇豆醇-3-吡啶季铵盐(7、14、28 μmol/L)作用MCF-7细胞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JC-1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DCFH-DA染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同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以及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CF-7细胞中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表达变化。通过构建4T1小鼠荷瘤模型,设置对照组和羽扇豆醇-3-吡啶季铵盐(20、40 mg/kg)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羽扇豆醇-3-吡啶季铵盐在体内抑制乳腺癌的活性。结果 合成羽扇豆醇-3-吡啶季铵盐,其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ESI-MS确证。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显示羽扇豆醇-3-吡啶季铵盐相对羽扇豆醇水溶性显著提高;MTT提示羽扇豆醇-3-吡啶季铵盐对乳腺癌MCF-7细胞有显著的抑制能力(P<0.01、0.001),且抑制率呈浓度、时间相关趋势;流式细胞术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结果表明羽扇豆醇-3-吡啶季铵盐能够有效诱导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活性氧水平明显升高;羽扇豆醇-3-吡啶季铵盐能够显著上调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 C)、Bax、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7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P<0.01、0.001);羽扇豆醇-3-吡啶季铵盐在体内抑制肿瘤生长效果显著,并未引起明显毒性。结论 成盐后的羽扇豆醇-3-吡啶季铵盐水溶性明显增加,并显著提高了体内外抗乳腺癌活性,本研究拓展了羽扇豆醇抗肿瘤研究的新思路。
    4  药芹二糖苷A治疗高尿酸血症小鼠的作用机制
    张宽顺,朱春胜,石琳
    2024, 39(11):2740-274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02
    [摘要](223) [HTML](0) [PDF 1.28 M](159)
    摘要:
    目的 探讨药芹二糖苷A治疗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药效机制。方法 采用氧嗪酸钾与腺嘌呤诱导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苯溴马隆组、药芹二糖苷A(10、20 mg/kg)组。检测小鼠血清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E)、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药芹二糖苷A对小鼠肾脏病理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肾脏核心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药芹二糖苷A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血清UA、BUN、CRE,减少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P<0.05、0.01);HE显示药芹二糖苷A可改善肾脏囊腔水肿和肾小管萎缩,减小肾小球体积;Western blotting显示药芹二糖苷A可显著升高肾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3(OAT3)蛋白表达量,降低葡萄糖转运体9(GLUT9)和尿酸盐阴离子转运体(URAT1)蛋白表达量(P<0.01)。结论 药芹二糖苷A发挥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机制可能与改善肾功能,降低炎症因子的释放及调控肾脏OAT3、GLUT9和URAT1蛋白表达有关。
    5  基于成分分析、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郁金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
    王玉,李小宁,刘晓华,杨柳,张哲雯,方莹洁,章龙,葛卫红,杜伟锋
    2024, 39(11):2746-275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03
    [摘要](239) [HTML](0) [PDF 2.36 M](224)
    摘要:
    目的 基于成分分析、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郁金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HPLC-Q-TOF-MS/MS技术及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和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收集郁金的活性成分和相关靶点;利用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胃癌疾病靶点,利用韦恩图绘制平台获取共有的关键作用靶点,并将信息导入Cytoscope 3.9.1软件和STRING在线分析平台,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构建郁金有效成分–核心作用靶点网络;基于核心作用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然后通过Autodock Tools 1.5.6软件对有效成分-核心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得到郁金治疗胃癌疾病的关键有效成分。结果 结合质谱分析与数据库筛选得到郁金化学成分65个,其中活性成分62个,活性成分的对应作用靶点599个,胃癌疾病靶点1 813个,两者的共同交集靶点262个,对应的关键活性成分49个;经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及网络拓扑分析后,获取核心作用靶点7个,有效成分16个,核心作用靶点分别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白细胞介素-6(IL-6)、热休克蛋白HSP 90α家族A类成员1(HSP90AA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A);GO富集到基因功能122个,KEGG富集到基因通路71条,分析结果表明,郁金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癌症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肿瘤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和程序死亡蛋白1(PD-1)关卡通路、Th17 细胞分化、叉头框蛋白O(FoxO)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等来发挥治疗胃癌的作用。通过分子对接验证,筛选得到郁金治疗胃癌疾病的10个关键有效成分,包括原莪术二醇、莪术内酯B、雪松烯、β-榄香烯、β-芹子烯、γ-榄香烯、β-cuparenone、新莪术二酮、石竹烯氧化物、姜黄内酯C。结论 揭示了郁金治疗胃癌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为郁金治疗胃癌的临床实践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6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研究亚麻木酚素抗轮状病毒的作用机制
    周玉晶,杨芷胭,余润宇,周芸湄,江小英,余俊贤,赵文昌,宋丽军
    2024, 39(11):2760-277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04
    [摘要](189) [HTML](0) [PDF 2.19 M](157)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体外细胞实验探讨亚麻木酚素抗轮状病毒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SwissTarget Prediction、PharmMapper数据库收集亚麻木酚素的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获取轮状病毒的作用靶点。构建韦恩图并获得交集靶点,并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Pymol、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轮状病毒感染MA104细胞模型研究亚麻木酚素的抗轮状病毒吸附、直接抑制轮状病毒和抗轮状病毒生物合成作用。测定细胞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表达,研究亚麻木酚素对轮状病毒引起的氧化应激的影响。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探讨亚麻木酚素对轮状病毒感染的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叉头框蛋白O1(FoxO1)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共获取369个亚麻木酚素靶点,445个轮状病毒靶点,38个交集靶点,KEGG富集分析获得144条富集通路。分子对接表明靶蛋白受体与亚麻木酚素配体可以稳定结合。实验表明亚麻木酚素具有抗轮状病毒生物合成作用,无抗轮状病毒吸附和直接抑制轮状病毒作用。与模型组相比,亚麻木酚素药物2.0、4.0 μmol/L组MDA显著含量下降、GSH含量升高(P<0.05、0.01)。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亚麻木酚素可以上调PI3K/Akt/FoxO1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降低VP6蛋白表达(P<0.05、0.01、0.001)。结论 亚麻木酚素可以通过PI3K/Akt/FoxO1信号通路抑制轮状病毒诱导的氧化应激,从而发挥抗轮状病毒作用。
    7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人参健脾丸预防性干预改善化疗性肠黏膜炎的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翟建英,刘珊珊,朱晓光,张瀚涛,李晋生,徐意
    2024, 39(11):2771-278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05
    [摘要](259) [HTML](0) [PDF 1.95 M](237)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人参健脾丸防治化疗性肠黏膜炎的有效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和通路。方法 通过开放的中药数据库和疾病数据平台收集人参健脾丸的活性成分及治疗化疗性肠黏膜炎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STING在线分析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讨人参健脾丸治疗化疗性肠黏膜炎的有效成分及可能的作用靶点和通路。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谷氨酰胺散组、人参健脾丸(4.8、2.4、1.2 g/kg)组,每组12只。末次给药后24 h取材。观察大鼠一般状态、体质量、腹泻评分;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肠组织病理改变情况以及Toll样受体(TLR)/核因子(NF-κB)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共筛选出人参健脾丸的主要活性成分76个,其中槲皮素、山柰酚和柚皮素对应靶点最多,可能是人参健脾丸治疗化疗性肠黏膜炎的有效成分。其用于肠黏膜炎潜在靶点蛋白152个,主要作用靶点蛋白涉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3、蛋白激酶B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6、NF-κB等,作用通路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人参健脾丸4.8 g/kg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升高(P<0.05);人参健脾丸(4.8、1.2 g/kg)组大鼠腹泻评分显著降低(P<0.05、0.01);人参健脾丸(4.8、2.4 g/kg)组大鼠肠组织病理评分显著降低(P<0.01);人参健脾丸4.8 g/kg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人参健脾丸2.4 g/kg组大鼠血清中IL-1β显著降低(P<0.05);人参健脾丸(4.8、1.2 g/kg)组大鼠肠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人参健脾丸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对化疗性肠黏膜炎具有治疗作用,能通过TLR4/NF-κB通路降低化疗性肠黏膜炎模型大鼠炎性水平发挥治疗作用。
    8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探讨肉苁蓉苯乙醇总苷治疗不育症的作用机制
    王志,孟新源,郑董璇,胡君萍
    2024, 39(11):2781-278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06
    [摘要](212) [HTML](0) [PDF 1.92 M](213)
    摘要: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推测肉苁蓉苯乙醇总苷在治疗不育症方面的潜在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并通过分子对接和动物体内实验来验证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TCMSP等数据库及文献收集肉苁蓉苯乙醇总苷的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通过基因数据库(Gene 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获取不育症疾病靶点;通过Venny 2.1软件获得交集靶点基因,结合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筛选肉苁蓉苯乙醇总苷治疗不育症的核心作用靶点;运用DAVID数据库,分析交集基因的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情况。选取关键作用靶点与药物活性成分通过AutoDockTools 1.5.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最后通过肉苁蓉苯乙醇总苷干预腺嘌呤诱导的不育症大鼠模型,通过反转录PCR(RT-PCR)法、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大鼠睾丸组织中核心靶点和核心通路的表达。结果 肉苁蓉苯乙醇总苷共筛选出21个潜在活性成分,62个药物靶点,7 961个不育症靶点,药物与不育症交集靶点51个;核心活性成分主要为毛蕊花糖苷、松果菊苷、管花苷A等,核心靶点主要为肿瘤坏死因子(TN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哈维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HRAS)、纤溶酶原基因(PLG)、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SP90AA)等;GO功能富集主要包括蛋白水解、一碳代谢过程、细胞外基质分解等;KEGG富集通路主要包括雌激素信号通路、GnRH信号通路、氮代谢、代谢途径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活性组分与不育症关键核心靶基因TNFMMP9HRASPLGHSP90AA1的结合度高;体内实验结果表明,给予肉苁蓉苯乙醇总苷后,不育症大鼠睾丸组织ERα、HSP90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ERβ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肉苁蓉苯乙醇总苷治疗不育症是多靶点、多通路共同调控的结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参与雌激素通路,调控核心靶点ERα、ERβ表达有关。
    9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湿润烧伤膏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作用机制
    任川,吴发胜,梁鸿彬,史经龙,谢旖阳,雷蕾
    2024, 39(11):2790-279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07
    [摘要](165) [HTML](0) [PDF 3.02 M](214)
    摘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湿润烧伤膏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HERB数据库中检索湿润烧伤膏的所有成分。使用UniProt和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检索靶点对应的基因。使用Cytoscape 3.10.0构建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湿润烧伤膏的核心靶点。将湿润烧伤膏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活性成分–靶点网络主要包含98个成分和412靶点。关键靶点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蛋白53(TP5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生物过程(BP)主要包括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正向调控、对外来化学物质的反应、炎症反应的调节、对伤口的反应等;细胞组分(CC)主要包括膜筏、质膜的外侧、囊泡腔室、蛋白酶抑制复合体等;分子功能(MF)主要包括转录因子结合、激酶结合、蛋白质特定区域结合、蛋白质激酶活性、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整合素结合、细胞因子受体结合。KEGG通路主要包括癌症中的信号通路、脂质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核因子-κB(NF-κB)、FoxO转录因子、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等信号通路。Degree值前5位的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黄芩素、棕榈酸甲酯、尿黑酸和汉黄芩素,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湿润烧伤膏的活性成分与放射性皮炎核心靶点的结合活性较好。结论 湿润烧伤膏可能通过IL-6、IL-1β、TNF、TP53、CASP3等靶点,调控JAK/STAT、NF-κB、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作用。
    10  奈帕芬胺纳米混悬滴眼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李秋艳,谢鹏
    2024, 39(11):2799-280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08
    [摘要](205) [HTML](0) [PDF 1.78 M](213)
    摘要:
    目的 制备奈帕芬胺纳米混悬滴眼剂,并通过体外药物释放、渗透评价其质量。方法 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奈帕芬胺纳米混悬剂的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以卡波姆947P质量浓度、剪切速度、剪切时间作为自变量,以屈服应力和黏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奈帕芬胺纳米混悬滴眼剂的处方工艺。观察奈帕芬胺纳米混悬剂的微观形态、测定粒径,比较体外药物释放和离体角膜渗透性。结果 奈帕芬胺纳米混悬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泰洛沙泊的质量浓度为0.1 mg/mL,碾磨速度为2 500 r/min,碾磨时间为4 h。经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得到奈帕芬胺纳米混悬滴眼剂的最优处方为:卡波姆974P质量浓度为5.3 mg/mL,剪切速度为2 500 r/min,剪切时间为10 min。制备的奈帕芬胺纳米混悬剂的呈不规则状,部分粒子小于500 nm,平均粒径为(377.6±18.5)nm。与Nevanac®的体外释药速率以及在羊眼角膜中的渗透率基本一致。结论 制备的奈帕芬胺纳米混悬滴眼剂各项指标与市售Nevanac®无显著差别,为奈帕芬胺纳米混悬滴眼剂的仿制提供参考。
    11  多指标成分测定结合化学计量学鉴别石菖蒲及其伪品
    邓香华,贾小舟,罗穆祥,谢翡翡,彭红星,孙冬梅,谭晓梅,陈向东
    2024, 39(11):2808-281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09
    [摘要](203) [HTML](0) [PDF 1.46 M](161)
    摘要:
    目的 采用多指标成分测定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石菖蒲的质量,并与伪品水菖蒲、金钱菖蒲进行鉴别。方法 采用GC法测定石菖蒲中草蒿脑、甲基丁香酚、异丁香酚甲醚、γ-细辛醚、β-细辛醚、α-细辛醚6个成分,并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层次聚类分析评价石菖蒲,与其伪品水菖蒲、金钱菖蒲进行鉴别。结果 石菖蒲、水菖蒲、金钱菖蒲分别聚为3类。草蒿脑、β-细辛醚可以作为石菖蒲区别于常见伪品水菖蒲、金钱菖蒲的差异特征标志物。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稳定,同时定量6个成分,可用于石菖蒲与常见伪品水菖蒲、金钱菖蒲的区分。
    12  伊布替尼胶囊在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徐桥,李亚娟,陈路路,李剑,张嫣红
    2024, 39(11):2815-282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10
    [摘要](201) [HTML](0) [PDF 1.47 M](126)
    摘要:
    目的 评价伊布替尼胶囊受试制剂、参比制剂在空腹、餐后条件下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空腹和餐后条件下、单中心、随机、开放、两制剂、两序列、四周期、完全重复交叉试验设计生物等效性试验。空腹和餐后分别入组40、32例健康受试者,每周期口服140 mg伊布替尼胶囊受试制剂、参比制剂。采用LC-MS/MS法分析伊布替尼的血药浓度,药动学参数计算由Phoenix WinNonlin 8.3版本软件完成,其他统计分析使用SAS 9.4版本软件完成。结果 健康受试者空腹、餐后状态下药动学参数Cmax、AUC0-t、AUC0-∞经对数转换后点估计值均完全落入[80.00%,125.00%]。结论 健康受试者空腹、餐后状态下口服伊布替尼胶囊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13  二十五味珊瑚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强直–阵挛发作型癫痫的临床研究
    谢娟,陈宁,王前友
    2024, 39(11):2823-282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11
    [摘要](140) [HTML](0) [PDF 1.18 M](128)
    摘要:
    目的 探讨二十五味珊瑚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强直-阵挛发作型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4年1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收治的强直–阵挛发作型癫痫患者106例,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拉莫三嗪片,50 mg/次,1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二十五味珊瑚丸,1 g/次,1次/d。两组用药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发作频次、持续时间,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高迁移蛋白1(HMGB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3.02%,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MoCA评分、MMSE评分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MGB1、NSE水平明显降低,而IGF-1和BDNF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MGB1、NSE、IGF-1和BDNF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二十五味珊瑚丸与拉莫三嗪协同治疗强直阵挛发作型癫痫效果明显,可明显改善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状态,减少癫痫发作的频次及时间,能调节神经递质因子水平。
    14  解郁安神颗粒联合氟伏沙明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刘蕾,王志满
    2024, 39(11):2828-283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12
    [摘要](213) [HTML](0) [PDF 1.14 M](195)
    摘要:
    目的 探讨解郁安神颗粒联合氟伏沙明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开滦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02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睡前口服马来酸氟伏沙明片,10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开水冲服解郁安神颗粒,5 g/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4、6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积分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症状自评量表(SCL-90)、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参数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9%(P<0.05)。治疗后,两组治疗2、4、6周HAMD-17积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2、4、6周治疗组HAMD-17积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AMA、SCL-90、SRS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ADL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HAMA、SCL-90、SR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300潜伏期均短于同组治疗前,P300波幅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P300潜伏期、P300波幅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解郁安神颗粒联合氟伏沙明治疗抑郁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佳,能有效促进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缓解,改善心理健康状态、睡眠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控制病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5  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联合二羟丙茶碱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邵晓涵,张艳
    2024, 39(11):2833-283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13
    [摘要](178) [HTML](0) [PDF 1.17 M](185)
    摘要:
    目的 探讨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联合二羟丙茶碱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治疗组(55例)。对照组口服二羟丙茶碱片,0.2 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1粒/次,2次/d。两组患者连续服用药物15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气道重塑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3(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81.82%,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体征好转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FGF、PDGF-BB、VEGF指标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13、TNF-α、CRP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而IL-10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IL-13、TNF-α、CRP和IL-10水平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与二羟丙茶碱协同治疗,能较好地纠正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症状,进而改善支气管气道结构的重塑,减轻气道炎症反应。
    16  小儿咳喘灵颗粒联合头孢他啶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
    陈迪,王婧文,赵建凤
    2024, 39(11):2838-284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14
    [摘要](205) [HTML](0) [PDF 1.15 M](159)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咳喘灵颗粒联合头孢他啶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他啶,50 mg/(kg∙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稀释后使用,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开水冲服小儿咳喘灵颗粒,患儿年龄≤2岁,1 g/次;2岁<患儿年龄≤4岁,1.5 g/次;4岁<患儿年龄≤7岁,2 g/次;7岁<患儿年龄≤11岁,2.5 g/次;11岁<患儿年龄≤14岁,3 g/次,3次/d。两组疗程7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主症消失时间、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转阴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21%(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发热、咳嗽、气喘、痰壅、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P-IgM转阴率是89.66%,显著高于对照组75.86%(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PLR和血清CRP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PLR和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咳喘灵颗粒联合头孢他啶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控制支原体感染,抑制炎症反应,加速症状的缓解,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7  清宣止咳颗粒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研究
    陆玲,沈君英,陈冀伟,朱伟雄,俞琴芳
    2024, 39(11):2843-284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15
    [摘要](291) [HTML](0) [PDF 1.13 M](132)
    摘要:
    目的 探讨清宣止咳颗粒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4年4月在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40 mg/k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2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清宣止咳颗粒,5岁≤年龄≤6岁,3/4包/次,6岁<年龄≤10岁,1包/次,3次/d。两组患儿用药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好转时间,咳嗽症状评分,及白细胞介素-17(IL-17)、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80.43%,P<0.05)。治疗后,治疗组发热、咳嗽、气促、肺部湿啰音好转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症状评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17、SAA、PCT和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宣止咳颗粒与头孢呋辛钠协同治疗,能有效缓解患儿支气管肺炎症状,促使机体炎性反应减弱。
    18  荆防颗粒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研究
    顾梦艳,蒋倩,詹金玉
    2024, 39(11):2848-285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16
    [摘要](419) [HTML](0) [PDF 1.15 M](308)
    摘要:
    目的 探讨荆防颗粒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月10月在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流行性感冒患儿111例,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将患儿分成对照组(55例)和治疗组(56例)。对照组患儿口服磷酸奥司他韦颗粒,体质量≤15 kg,30 mg/次,15 kg<体质量≤23 kg,45 mg/次,23 kg<体质量≤40 kg,60 mg/次,>40 kg患儿7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荆防颗粒,年龄<3岁者每次1/4袋,3岁≤年龄<5岁者每次1/3袋,5岁≤年龄≤10岁者每次1/2袋,年龄>10岁者1袋/次,3次/d。两组患儿均进行5 d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45%、96.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发热恶寒、周身酸痛、咳嗽流涕、咽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hs-CRP、SAA、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荆防颗粒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够促进体内炎症水平的修复。
    19  十味龙胆花颗粒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王军,刘爱红,崔捷
    2024, 39(11):2853-285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17
    [摘要](171) [HTML](0) [PDF 1.10 M](157)
    摘要:
    目的 探讨十味龙胆花颗粒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1年7月—2024年5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就诊的88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通过雾化器吸入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3次/d,20 kg以下儿童每次吸入半瓶,20 kg及以上儿童每次吸入1瓶。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水冲服十味龙胆花颗粒,1袋/次,3次/d。两组在治疗7 d后分析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儿的主症状消失时间、咳嗽病情、肺通气功能指标、血清炎症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45%vs 81.82%,P<0.05)。治疗组发热、肺啰音、咳嗽、咯痰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咳嗽程度评分表(CET)评分均显著减小(P<0.05),且治疗组CET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均比治疗前高(P<0.05),且治疗组FEV1、PEF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血清IL-2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IL-8、SCC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十味龙胆花颗粒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可提高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促进患儿症状改善,减轻咳嗽程度,改善肺通气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20  小儿咳喘灵泡腾颗粒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研究
    李文娟,张永燕,周洪亮,董淑营
    2024, 39(11):2858-286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18
    [摘要](223) [HTML](0) [PDF 1.07 M](194)
    摘要:
    目的 观察小儿咳喘灵泡腾颗粒联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联合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7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儿童支气管肺炎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61例)和治疗组(61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每天30~100 mg/kg,用无菌注射用水溶解,摇匀后加入静脉输注管内滴注,分3~4次给药。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患儿开水冲服小儿咳喘灵泡腾颗粒,2 g/次,3~4次/d。两组患儿均治疗7 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常规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结果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1.97%)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96.72%)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气促、湿啰音、咳嗽、哮鸣音、发热消失时间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嗜酸性粒细胞(EoS)、白细胞(WBC)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EoS、WBC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血清IL-6、TNF-α、PCT、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咳喘灵泡腾颗粒、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联合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可促进临床症状恢复,改善血常规和炎症因子水平。
    21  小儿热速清糖浆联合头孢羟氨苄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张宏,况琦,吕民英,胡蝶
    2024, 39(11):2862-286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19
    [摘要](184) [HTML](0) [PDF 1.08 M](130)
    摘要:
    目的 考察小儿热速清糖浆联合头孢羟氨苄片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儿童10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4例。对照组在饭前1 h或饭后2 h口服头孢羟氨苄片,20 mg/kg,2次/d;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小儿热速清糖浆,1岁≤年龄≤3岁患儿5~10 mL/次、3岁<年龄≤6岁患儿10~15 mL/次,3次/d。两组患儿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血清炎症因子。结果 对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2.2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5.18%更高(P<0.05);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流涕、咽痛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TNF-α、IL-4、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热速清糖浆联合头孢羟氨苄片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可能是通过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实现的。
    22  鼻渊舒口服液联合羟甲唑啉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研究
    龚辉成,谢佳,颜永毅,陈菲菲
    2024, 39(11):2866-287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20
    [摘要](138) [HTML](0) [PDF 1.30 M](141)
    摘要:
    目的 探讨鼻渊舒口服液联合盐酸羟甲唑啉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4年4月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鼻炎患者106例,依据用药情况分为对照组(53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一侧1~3喷/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鼻渊舒口服液,10 mL/次,2次/d。两组患者均用药7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好转时间,鼻腔鼻窦结局测试量表评分(SNOT-20),及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白细胞介素-1β(IL-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83.02%,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症状好转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SNOT-20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HIF-1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对照组(P<0.05)。结论 鼻渊舒口服液联合盐酸羟甲唑啉治疗慢性鼻–鼻窦炎,能改善鼻窦炎患者症状,纠正机体炎症反应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3  泰它西普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
    李霞,康亚丽,武雪,潘童
    2024, 39(11):2871-287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21
    [摘要](353) [HTML](0) [PDF 1.21 M](210)
    摘要:
    目的 分析泰它西普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口服硫酸羟氯喹片,0.2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腹部皮下注射注射用泰它西普,160 mg/次,以灭菌注射用水复溶,浓度为80 mg/mL,1次/周。两组疗程2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症评分、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2000(SLEDAI-2000)评分、一般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补体C3和C4、免疫球蛋白IgG]以及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表达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治疗后,两组面部红斑评分、气短评分、关节疼痛评分、疲乏评分、皮肤或肢端瘀紫评分和SLEDAI-2000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主症评分和SLEDAI-200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SR、血清CRP、24 h UP、IgG、IgM、IgA水平均显著降低,而血清补体C3、C4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一般实验室指标改善以治疗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NK细胞水平均显著上升,而血清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NK细胞和血清IL-6水平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泰它西普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确切,能缓解临床症状,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和炎症反应,降低疾病活动度及肾功能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4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和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林凌,赵鸿杰,李倩倩,陈振岗,窦一峰
    2024, 39(11):2877-288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22
    [摘要](146) [HTML](0) [PDF 1.19 M](204)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替雷利珠单抗和化疗方案对局部晚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3月—2023年12月在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局部晚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于第一天将 200 mg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加入至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滴注;同时静脉滴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于第一天、第八天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分别给予100 mg/m2,静脉滴注30 min;第一天将一定量的卡铂注射液溶解在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计算卡铂剂量,每21天给药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次,1次/d,连续用药14 d,停用7 d。两组患者均以21 d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为55.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91%(P<0.05)。治疗后,治疗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肿瘤标志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T、PT、APTT显著升高,而D-D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TT、PT、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而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局部晚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和化疗方案取得确切疗效,可抑制肿瘤生长,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25  康艾注射液联合m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牛巧,王婷婷,王丽,邵妍,王萌
    2024, 39(11):2883-288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23
    [摘要](180) [HTML](0) [PDF 1.12 M](158)
    摘要:
    目的 探讨康艾注射液联合m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4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晚期胃癌且拒绝手术切除或无手术切除指征的8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mFOLFOX6方案,药物包括奥沙利铂注射液、注射用左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康艾注射液,60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后静脉滴注,1次/d,持续治疗2周,停药1周。3周为1个治疗周期,两组在治疗3个治疗周期后分析疗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95.12% vs 80.49%,P<0.05)。治疗后,两组的KP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KPS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血清TPS、CEA、CA724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PLR、NLR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PLR、NLR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口腔炎症、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艾注射液联合mFOLFOX6方案可提高晚期胃癌的疾病控制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炎症反应,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26  芪珍胶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魏鹏,王景景
    2024, 39(11):2888-289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24
    [摘要](122) [HTML](0) [PDF 1.09 M](195)
    摘要:
    目的 观察采用芪珍胶囊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5月在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收治的96例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早餐后0.5 h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0.5 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芪珍胶囊,5粒/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评价。。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患者出院后开始随访1年,观察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结果 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下降(P<0.05),治疗组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8+下降,CD3+、CD4+、CD4+/CD8+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CD8+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6.5、10.0个月,均高于对照组的PFS和OS(4.3、5.7个月,P<0.05)。结论 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晚期胃癌采用芪珍胶囊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后,可控制疾病进展,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27  丹杞颗粒联合地舒单抗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汪海华,方大标,叶宏伟
    2024, 39(11):2892-289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25
    [摘要](172) [HTML](0) [PDF 1.18 M](146)
    摘要:
    目的 探讨丹杞颗粒联合地舒单抗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黄山首康医院在2022年7月—2024年5月收治的9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对照组单次皮下注射地舒单抗注射液,每6个月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温开水冲服丹杞颗粒,1袋/次,2次/d,3个月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两组在治疗6个月后统计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全身骨痛程度、骨密度、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2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股骨颈、腰椎L1~L4、Wards三角区骨密度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股骨颈、腰椎L1~L4、Wards三角区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N端中段骨钙素(N-MID)、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血清N-MID、β-CTX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PIC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血清IL-17、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杞颗粒联合地舒单抗注射液可提高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减轻全身骨痛程度,提高骨密度,调节骨代谢指标,减轻炎症反应。
    28  伤科接骨片联合骨化三醇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研究
    李小敬,陈健,郝连升
    2024, 39(11):2897-290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26
    [摘要](149) [HTML](0) [PDF 1.14 M](172)
    摘要:
    目的 探讨伤科接骨片联合骨化三醇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8例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口服骨化三醇软胶囊,1粒/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温开水送服伤科接骨片,4片/次,3次/d。两组疗程1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表现消失时间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各时点(即治疗4、8、12周)骨痂骨密度(BMD)值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5.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38%(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肿胀、压痛消失时间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4、8、12周的骨痂BM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伤科接骨片联合骨化三醇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具有较好疗效,安全性较佳,能有效缓解临床表现,抑制机体炎性损伤,增加骨痂BMD,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9  淫羊藿总黄酮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
    周圆家,王玮玮,廉克强,王斌,林栋
    2024, 39(11):2902-290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27
    [摘要](195) [HTML](0) [PDF 1.26 M](202)
    摘要:
    目的 探讨淫羊藿总黄酮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3年8月—2023年12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和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70例)。对照组口服阿仑膦酸钠片,1片/次,1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口服淫羊藿总黄酮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评分,腰椎、股骨颈和桡尺骨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C)、Ⅰ型原胶原C-端前肽(PICP)、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吸收标志物包括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水平,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2.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R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股骨颈及尺桡骨骨密度及T值均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组骨密度和T值相对于对照组增加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OC、PICP和BAL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CTX和TRACP则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骨代谢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17和GDF15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TNF-α、IL-17和GDF15水平比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 淫羊藿总黄酮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具有显著的疗效,可能与改善骨代谢及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30  补中益气丸联合替勃龙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高新丽,刘新霞,刘秀玲
    2024, 39(11):2908-291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28
    [摘要](156) [HTML](0) [PDF 1.31 M](163)
    摘要:
    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丸联合替勃龙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在北京核工业医院治疗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102例,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替勃龙片,2.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补中益气丸,6 g/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进行3个月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Kupperman评分、更年期生活质量评分量表(MRS)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性激素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及血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β-内啡肽(β-E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35%和96.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改良Kupperman评分、MRS评分和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评分指标下降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2和β-EP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而LH、FSH、GnRH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性激素和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中益气丸联合替勃龙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更年期症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够促进性激素水平和血清学指标的恢复。
    31  金鸡胶囊联合多西环素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研究
    薛智方,王细先,宋玉晅,康程
    2024, 39(11):2914-291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29
    [摘要](207) [HTML](0) [PDF 1.16 M](154)
    摘要:
    目的 探讨金鸡胶囊联合多西环素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4年3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治疗的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108例,依据用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0.1 g/次,2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金鸡胶囊,4 粒/次,3次/d。两组患者用药28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子宫阻力指数(RI)、血流指数(FI)指标和子宫内膜厚度指标,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79.63%,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好转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RI指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而FI、子宫内膜厚度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1β、MCP-1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金鸡胶囊与多西环素协同治疗,能使子宫内膜的炎性症状减轻,并可促进子宫血液微循环有效改善。
    32  乳癖散结颗粒联合托瑞米芬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
    姜文娟,彭国维,熊小琴,文春华,周小文,张婷
    2024, 39(11):2919-292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30
    [摘要](175) [HTML](0) [PDF 1.15 M](146)
    摘要:
    目的 探讨乳癖散结颗粒联合枸橼酸托瑞米芬片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22年2月—2024年5月收治的92例乳腺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枸橼酸托瑞米芬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水冲服乳癖散结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45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肿块大小、主观疼痛程度、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26%,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肿块显著缩小(P<0.05),且治疗组缩小程度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静息、按压VAS评分均显著减小(P<0.05);治疗组的静息、按压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B细胞淋巴瘤因子3(Bcl-3)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血清VEGF、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Bcl-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癖散结颗粒联合枸橼酸托瑞米芬片可提高乳腺增生症的疗效,进一步缩小肿块大小,减轻疼痛程度,抑制异常组织生长。
    33  龙金通淋胶囊联合环丙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马红,刘颖刚,闫弘颖,杨晓杰,张海波,布仁满达
    2024, 39(11):2924-292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31
    [摘要](187) [HTML](0) [PDF 1.09 M](142)
    摘要:
    目的 观察龙金通淋胶囊联合环丙沙星片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赤峰市肿瘤医院于2022年6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4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为70例。对照组饭前或饭后口服环丙沙星片,1片/次,早晚各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口服龙金通淋胶囊,2~3粒/次,3次/d。两组均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尿动力学指标、血清炎症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29%(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膀胱残余尿量(PVR)、最大逼尿肌压力、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均下降,最大尿流率(Qmax)升高(P<0.05),治疗组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龙金通淋胶囊联合环丙沙星片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尿动力学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34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研究
    张宗敏,那思家,郭治辰
    2024, 39(11):2928-293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32
    [摘要](156) [HTML](0) [PDF 1.05 M](122)
    摘要:
    目的 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7月—2024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收治的96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每次挤出1 cm药膏,均匀轻涂于口腔病损表面,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10 mL/次,3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28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病损面积和血清炎症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6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疼痛程度、病损面积均比治疗前小(P<0.05);治疗组的疼痛程度、病损面积比对照组小(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2、T-细胞表达分泌因子(RANTES)、IL-17水平显著减小(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清IL-12、RANTES、IL-17水平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曲安奈德口腔软膏可提高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降低病损面积和疼痛程度,减轻炎症程度。
    35  当归龙荟片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肝火上炎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
    田振菊,刘鑫欣,郭良玉
    2024, 39(11):2932-293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33
    [摘要](180) [HTML](0) [PDF 1.18 M](138)
    摘要:
    目的 探讨当归龙荟片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肝火上炎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前列地尔,2 mL加入生理盐水100 mL,1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口服当归龙荟片,4片/次,2次/d。两组患者用药15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耳鸣致残量表评分(THI)和欧洲五维生活质量量表评分(EQ-5D-3L)评分,及同型半胱氨酸(Hc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D-二聚体(D-D)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00%,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HI评分、EQ-5D-3L评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THI评分、EQ-5D-3L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cy、DD和sVCAM-1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而CGR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Hcy、DD、sVCAM-1和CGRP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当归龙荟片与前列地尔协同治疗,可显著好转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机体炎症反应明显减弱。
    36  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观察
    聂廷芬,郑宝勇,张彦秀
    2024, 39(11):2937-294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34
    [摘要](234) [HTML](0) [PDF 1.13 M](199)
    摘要:
    目的 探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联合硫酸羟氯喹片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4年1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玫瑰痤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硫酸羟氯喹片,0.2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外用,每次清洁患处皮肤并擦干,取适量本品涂抹全部患处,2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病情相关量表[临床医师红斑评估量表(CEA)、整体潮红严重程度量表(GFSS)、研究者整体评价(IGA)评分]评分、玫瑰痤疮生活质量量表(RosaQoL)评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及毛囊蠕形螨感染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治疗后,两组CEA评分、GFSS评分、IGA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病情相关量表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osaQoL评分和SCL-90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RosaQoL评分和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2 mm×2 mm和5 mm×5 mm视野范围内的受累毛囊数量和蠕形螨总数均显著减少(P<0.05);治疗后,治疗组毛囊蠕形螨感染情况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联合硫酸羟氯喹片治疗玫瑰痤疮安全性较佳,能有效抑制毛囊蠕形螨感染,减轻红斑、潮红等临床症状,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提高病情控制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7  基于加权TOPSIS法的安罗替尼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标准的建立及应用
    胡营珂,蒋雪花
    2024, 39(11):2942-294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35
    [摘要](161) [HTML](0) [PDF 1.25 M](167)
    摘要:
    目的 建立盐酸安罗替尼胶囊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并以加权TOPSIS法对盐酸安罗替尼胶囊用药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为临床合理性用药指导提供借鉴。方法 将盐酸安罗替尼胶囊说明书作为基础,并根据盐酸安罗替尼胶囊实际应用情况及相关的诊疗指南进行DUE标准的制定,并从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中采用随机的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8月以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治疗的病历共180份,用加权TOPSIS法评价患者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180份病例中相对接近成都(Ci)最高为1,最低为0.327,Ci≥80%有96例(53.33%),60%≤Ci<80%有64例(35.56%),Ci<60%有20例(11.11%);用药不合理主要集中在适应证、用药监护、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结论 以加权TOPSIS法对盐酸安罗替尼胶囊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其评价结果能充分地反映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合理性,且操作更方便、更直观地指导临床用药。
    38  氯硝西泮超说明书用药处方调查及循证评价
    王超,秦寅鹏,张新然,董运茁,肖莹,卜一珊,张弋,张蓓,章袁,彭新冬
    2024, 39(11):2948-295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36
    [摘要](214) [HTML](0) [PDF 1.40 M](171)
    摘要:
    目的 对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门诊患者氯硝西泮超说明书用药进行真实世界调研,并对超说明书用药证据情况进行循证评价,为临床提供严谨的循证证据提高临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信息系统提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4年7月门诊患者开具氯硝西泮处方的资料信息。依据氯硝西泮片原研药品说明书中批准相关适应证对判定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查阅Micromedex®系统、广东省药学会发布的《超说明书用药目录2024版》等对已收录的适应证进行超说明书用药的合理性评价。若系统中尚未收录某种超说明书用法,则针对这种超说明书用药适应证完成相关证据检索,进行循证评价。结果 研究最终纳入使用氯硝西泮的门诊患者超说明书用药处方4 340张,全部为超适应证用药,主要超适应证包括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合并焦虑、焦虑症等。超说明书用药的证据依据均为指南/专家共识与系统评价(SR)/荟萃分析(Meta),经质量评价后发现,虽然证据质量大部分为中到高等质量,但在推荐意见中多数作为二线治疗方案或辅助用药,因此临床应用氯硝西泮时需要谨慎评估。结论 本院门诊患者的氯硝西泮超适应证用药的比例过高,超说明书用药参考指南/专家共识以及SR/Meta时也需要谨慎的辨别证据质量的高低,综合评估患者的获益和风险,对患者谨慎用药,防止药物滥用的情况发生。
    39  基于FAERS数据库的唑尼沙胺安全信号挖掘与分析
    谢孟桥,周渊澄,黄惠英
    2024, 39(11):2957-296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37
    [摘要](157) [HTML](0) [PDF 1.24 M](140)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唑尼沙胺不良事件的信号挖掘,为癫痫患者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比例失衡法对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唑尼沙胺的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提取以唑尼沙胺作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10 038例,共涉及3 292名患者。采用比例失衡法共检测到不良事件信号260个,累及27个系统和器官(SOC),并挖掘出12个说明书中未收录的新的不良事件,尤其是代谢性酸中毒和高血氨脑病值得注意。结论 癫痫患者使用唑尼沙胺时,应密切监测患者不良事件,尽早发现用药风险,保证临床合理用药。
    40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艾伏尼布不良事件和超说明书信号挖掘
    王潺潺,刘梦颖,汪思亮,李俐
    2024, 39(11):2964-296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38
    [摘要](180) [HTML](0) [PDF 1.29 M](210)
    摘要:
    目的 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分析艾伏尼布药物不良事件和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下载FAERS数据库2018年第3季度—2024年第2季度的数据,使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R)对艾伏尼布相关不良事件信号强度进行计算,并分析超说明书使用情况。结果 共提取到1 535例以艾伏尼布为主要怀疑药物的报告,去除与药物无关和受原发病影响的不良事件后,识别前30位的阳性不良事件信号,信号强度最高的不良事件为分化综合征。还发现血小板减少、代谢减退、Janus激酶2突变等未记录在药品说明书中的新信号。此外发现663例(43.19%)报告存在超说明书用药现象,主要集中在胆管癌和恶性脑肿瘤。结论 临床使用艾伏尼布过程中,应监测分化综合征等强信号,警惕血小板减少等新信号,及时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以减少患者用药风险。同时需注意超说明用药情况,尤其是在胆管癌和恶性脑肿瘤领域的应用。本研究为临床安全使用艾伏尼布及拓宽其适应症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工作者在真实医疗环境中合理安全使用该药。
    41  中药活性成分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洪关婷,杨勇军
    2024, 39(11):2970-297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39
    [摘要](175) [HTML](0) [PDF 1.12 M](168)
    摘要:
    功能性便秘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当前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药物主要包括渗透性泻药和促进胃肠道动力药,但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或使用不当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中药活性成分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促进Cajal间质细胞增殖、调控肠神经系统和肠道微环境、调控水通道蛋白表达治疗功能性便秘。总结了中药活性成分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功能性便秘用药提供参考。
    42  丹参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乔思蓉,陈雨萌,李康杰,张睿哲,牛恒磊,刘维海,王川
    2024, 39(11):2977-298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40
    [摘要](649) [HTML](0) [PDF 1.09 M](235)
    摘要:
    丹参注射液是一种常用中药制剂,具有调血脂、抗炎和抗氧化、抗细胞凋亡和促细胞增殖、保护肾功能、保肝等药理作用,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冠心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胰腺炎、妊娠高血压、病毒性心肌炎、小儿过敏性紫癜、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总结了丹参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为其药理作用机制和临床有效性研究提供参考。
    43  黄芩苷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王志国,钟宪澎,许传杰
    2024, 39(11):2983-298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41
    [摘要](220) [HTML](0) [PDF 1.17 M](282)
    摘要:
    流感是人类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流感病毒基因突变率高、病毒传播效率高、耐药性迅速出现,造成临床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有限。黄芩苷是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活性。黄芩苷可通过抑制病毒生长,限制病毒侵入宿主细胞,降低病毒引起的炎症反应,降低病毒引起的肺组织细胞凋亡,纠正病毒引起的肺组织高凝状态发挥抗流感病毒作用。总结了黄芩苷抗流感病毒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为流感的药物治疗提供思路。
    44  丹参酮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王蕾,陈沫,王翻红,郝娟
    2024, 39(11):2988-299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42
    [摘要](215) [HTML](0) [PDF 1.20 M](179)
    摘要: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涵盖了缺血性脑损伤、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脊髓损伤等,当下尚未发现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丹参中最关键的有效成分当属丹参酮类化合物,包含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IIA、二氢丹参酮。丹参酮可以多维度、多途径地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功能,防治脑卒中、脊髓损伤、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癫痫、多发性硬化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综述了丹参酮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45  桔梗皂苷D防治肺部疾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柴彦群,毛迪,柴艳平
    2024, 39(11):2996-300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1.043
    [摘要](210) [HTML](0) [PDF 1.15 M](198)
    摘要:
    近年来,肺部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寻找积极有效的治疗药物对减轻肺损伤具有积极意义。桔梗皂苷D是从桔梗中分离出的五环三萜皂苷,具有多种活性。桔梗皂苷D通过降低肺部炎症反应、减轻肺部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肺组织纤维化、阻止肺组织细胞凋亡、阻止病原菌黏附、诱导肺癌肿瘤细胞凋亡、降低肺癌肿瘤细胞的侵袭力发挥防治肺部疾病作用。总结了桔梗皂苷D防治肺部疾病的研究进展,并归纳其作用机制,为桔梗皂苷D的临床应用提供支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