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39卷第10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封面
    2024, 39(10):0-0.
    [摘要](89) [HTML](0) [PDF 3.47 M](157)
    摘要:
    2  目录
    2024, 39(10):0-0.
    [摘要](101) [HTML](0) [PDF 587.72 K](252)
    摘要:
    3  黄芩素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血脑屏障和神经元焦亡及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的影响
    杨文涛,刘雪琴,张万宏,吴恒浩
    2024, 39(10):2457-246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01
    [摘要](286) [HTML](0) [PDF 1.78 M](302)
    摘要:
    目的 探究黄芩素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血脑屏障和神经元焦亡的影响及对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半胱天冬酶-1(Caspase-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芩素(2.5、5.0、10.0 mg/kg)组,每组12只。黄芩素组分别按2.5、5.0、10.0 mg/kg剂量ip黄芩素。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伊文思蓝(EB)染料的超流体测量血脑屏障的通透性;TUNEL和Caspase-1双染法检测细胞焦亡情况;荧光定量PCR(RT-qPCR)测定大鼠脑海马组织中闭锁小带蛋白1(ZO-1)、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闭合蛋白(Occludin)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海马组织中NLRP3/Caspase-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黄芩素各剂量组大鼠病变半球EB含量显著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显著改善,ZO-1Claudin-1Occludin mRNA及SOD、GSH-Px水平显著上升(P<0.05),海马组织细胞焦亡率及MDA、IL-6、TNF-α、NLRP3、Caspase-1、GSDMD-N、IL-1β和IL-18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 黄芩素可抑制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血脑屏障和神经元焦亡。
    4  维拉帕米调节AMPK/GSK-3β/Nrf2信号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
    黄黎芳,蔺曜,陶春,黄瑶,李艳钰
    2024, 39(10):2464-246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02
    [摘要](283) [HTML](0) [PDF 1.86 M](312)
    摘要:
    目的 探讨维拉帕米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维拉帕米(0.165、0.660 mg/kg)组、阿司匹林组及维拉帕米+Compound C组,每组18只。建模成功1 h后立即给药处理,1次/d,共持续7 d。检测大鼠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率;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病理;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p-AMPK、p-GSK-3β、Nrf2蛋白。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维拉帕米组心肌细胞紊乱程度有所改善,LVFS、LVEF、心肌组织中SOD活性及p-AMPK、p-GSK-3β、Nrf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心肌梗死率、心肌组织中MDA、cTnI水平、CK-MB活性及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Compound C减弱了维拉帕米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 维拉帕米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GSK-3β/Nrf2通路有关。
    5  地榆皂苷Ⅱ通过PI3K/Akt/mTOR通路在体内外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研究
    李光云,周霖,李鹏,叶柳,胡柱晴
    2024, 39(10):2470-247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03
    [摘要](211) [HTML](0) [PDF 1.93 M](197)
    摘要:
    目的 探讨地榆皂苷Ⅱ通过PI3K/Akt/mTOR通路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 通过ip链脲佐菌素35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通过高糖诱导的Müller细胞建立糖尿病细胞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视网膜和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水平。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清胰岛素和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估视网膜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和高糖诱导的Müller细胞中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地榆皂苷Ⅱ显著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并改善OGTT;显著增加血清、视网膜和Müller细胞中的SOD并降低MDA水平。地榆皂苷Ⅱ还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和高糖诱导的Müller细胞中的血清和视网膜细胞因子。结论 地榆皂苷Ⅱ可抑制视网膜组织和高糖诱导的Müller细胞中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6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究松三糖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吕志远,宋建忠,曹玲玲,向阳,李进发,常军民
    2024, 39(10):2477-248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04
    [摘要](197) [HTML](0) [PDF 1.87 M](190)
    摘要: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松三糖治疗肝纤维化潜在机制,并对核心靶点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从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中筛选松三糖治疗疾病相关靶点;从OMIM、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中筛选出肝纤维化的相关靶点。对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将tsv格式数据结果导入Cytoscape 3.9.1软件中进行可视化分析。进一步使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进行分子对接。通过MTT法检测小鼠肝星状细胞系JS-1细胞活力;Western blotting验证核心靶点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KEGG富集分析显示交集靶点涉及信号通路64条,主要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提示松三糖与核心靶点能较好结合。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松三糖作用下,JS-1细胞中磷酸化的PI3K/Akt以及MAPK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结论 松三糖可能通过作用于PI3K/Akt及MAPK等多个靶点,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7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三黄珍珠膏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作用机制
    张艳,罗文轩,余清璇,张力睿,李友山
    2024, 39(10):2484-249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05
    [摘要](263) [HTML](0) [PDF 2.05 M](328)
    摘要: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三黄珍珠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基于BATMAN-TCM数据库筛选三黄珍珠膏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从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中查找糖尿病足溃疡相关靶点,使用STRING 12.0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在Cytoscape 3.7.1软件中制作“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筛选核心活性成分,使用R语言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应用分子对接对筛选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出三黄珍珠膏12个主要活性成分映射315个作用靶点,通过拓扑分析得出主要活性成分麝香酮、尿囊素、桑色素、二氢异丹参酮I等治疗糖尿病溃疡可能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β-肌动蛋白(ACTB)、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APDH)、肿瘤坏死因子(TNF)和TP53等蛋白密切相关,并通过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等信号通路发挥主要作用。分子对接表明其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 三黄珍珠膏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和增殖以及介导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过程在糖尿病溃疡中发挥治疗作用。为三黄珍珠膏的临床应用和糖尿病溃疡治疗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8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小檗皮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杜欢,徐鑫梅,徐僮,李琪,易欢,范刚
    2024, 39(10):2493-250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06
    [摘要](209) [HTML](0) [PDF 1.97 M](304)
    摘要:
    目的 探讨小檗Berberis kansuensis Schneid.皮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效物质与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藏药小檗皮入血成分,利用SwissADME、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分别开展活性成分初筛、潜在作用靶点预测,其次利用GeneCards、DisGeNET和DrugBank数据库获取2型糖尿病相关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根据筛选结果应用R语言开展基因本体(GO)生物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最终利用Cytoscape 3.10.1软件构建“药材-入血成分-靶点-通路-疾病”互作网络筛选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以及开展分子对接验证“核心成分-关键靶点”的生物活性。结果 活性初筛得到28个候选活性成分,经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后,得到571个成分作用靶点;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发现,小檗皮与2型糖尿病有306个交集靶点,小檗皮可能通过8-氧化小檗碱、蟾毒色胺、蟾毒色胺内盐、小檗碱、药根碱等成分,分别作用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型(PIK3CA)、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MAPK1)、B细胞κ轻肽基因增强子抑制因子(IKBKB)、蛋白激酶B1(Akt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关键靶点,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MAPK、肿瘤坏死因子(TNF)和核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协同发挥抗糖尿病作用。结论 通过整合入血成分鉴定、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结果,预测了小檗皮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在药效成分和作用靶点,为揭示小檗皮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也为小檗皮治疗2型糖尿病的深入研究提供靶向。
    9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快胃片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机制
    张新萍,姜璐,郑琳洁,薛天成
    2024, 39(10):2502-250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07
    [摘要](257) [HTML](0) [PDF 2.03 M](330)
    摘要: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快胃片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HERB数据库获取快胃片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从GeneCards、OMIM数据库中获取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疾病靶点,取快胃片活性成分及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交集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互作分析,Metascape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Tools对快胃片的关键成分及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初步验证。结果 网络药理学研究共获取152个快胃片有效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柰酚、糖蛋白、芒柄花素等,385个成分靶点,1 082个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靶点,取交集获得共同靶点112个,其中核心靶点为肿瘤蛋白p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NF)、蛋白激酶B1(Akt1)、JUN、白细胞介素-1β(IL-1β)。GO富集分析显示生物过程(BP)有1 650条,主要包括积极调节细胞迁移、对细菌源性分子的反应、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正向调节;生物功能(MF)有141条,主要包括蛋白激酶结合、激酶调节器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组成(CC)有66条,主要包细胞外基质、膜筏和分泌颗粒腔。KEGG富集分析得到通路188条,主要包括癌症的发病途径、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IL-17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蛋白聚糖、化学致癌-活性氧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快胃片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能够稳定结合。结论 快胃片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来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挥作用,防止其向慢性萎缩性胃炎转变。
    10  UPLC-QTOF/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草乌抗大肠埃希菌的作用机制
    青萨,包勒朝鲁,佟海英,呼和木仁,吴斯琴毕力格,王布和朝鲁,乌日力嘎,阿如娜,乌兰其其格
    2024, 39(10):2510-252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08
    [摘要](229) [HTML](0) [PDF 1.63 M](230)
    摘要:
    目的 采用UPLC-QTOF/MS技术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草乌抗大肠埃希菌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PLC-QTOF/MS技术鉴定草乌在大鼠血清中的主要成分,并结合网络药理学识别其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和STRING数据库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进一步通过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揭示草乌抗大肠埃希菌的潜在作用机制。通过分子模拟技术评估关键入血成分与靶标蛋白的结合效力。结果 鉴定出草乌中的152个化合物和40个入血成分,其中8个为原型成分,32个为代谢产物。确定大肠埃希菌的928个相关靶点,并通过韦恩图识别出90个草乌作用的交集靶点。PPI网络分析显示草乌入血成分主要作用于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B淋巴细胞瘤-2(Bcl-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雌激素受体1(ESR1)、V-Jun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JUN)、胱天蛋白酶3(CASP3)等关键蛋白。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草乌的作用机制主要与生物学过程中的激素反应、有机环化合物反应、脂质反应等相关;在细胞定位中与膜筏、膜微域、质膜筏等有关;分子功能则涉及肽酶类的多种活性。KEGG通路分析揭示草乌可能通过焦点黏附、白细胞跨内皮迁移、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Rap1信号通路、细胞间隙连接、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等途径发挥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牛磺胆酸、苍术素、吴茱萸新碱等成分与Bcl-2、EGFR、ESR1等关键蛋白有良好的结合。结论 结合UPLC-QTOF/MS技术、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分子对接模拟,推测了蒙药草乌抗大肠埃希菌的作用机制,为其抗菌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1  响应面试验优化金银花浸膏的真空带式干燥工艺研究
    郭田甜,杨本官,张丽萍,房兆营,孙艳,庄会芳,刘震远,马庆文,毕艳艳,王永刚
    2024, 39(10):2521-252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09
    [摘要](218) [HTML](0) [PDF 1.67 M](195)
    摘要:
    目的 优化金银花浸膏的真空带式干燥工艺。方法 将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法结合,确定考察金银花浸膏的相对密度、第2段加热温度、履带速率和布料速度4个影响因素,以金银花干浸膏的水分和绿原酸转移率的综合评分作为考察指标,对金银花浸膏的真空带式干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 最优化工艺参数为第2段加热温度为90 ℃、浸膏相对密度为1.27、履带速率110 mm/min,布料速度为1.6 L/h。结论 所得工艺耗时短、效率高,工艺稳定,可操作性强,为金银花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12  多指标成分定量联合化学计量学评价不同产地仙茅质量
    冯鹏飞,徐聪慧,叶晓娅
    2024, 39(10):2527-253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10
    [摘要](207) [HTML](0) [PDF 2.06 M](228)
    摘要:
    目的 建立仙茅HPLC多指标成分定量-一测多评法,采用化学计量学、加权TOPSIS和灰色关联度(GRA)融合模型评价不同产地仙茅质量。方法 采用HPLC-一测多评法测定不同产地仙茅中仙茅苷乙、苔黑酚龙胆二糖苷、苔黑酚葡萄糖苷、苔黑素、2,6-二甲氧基苯甲酸、仙茅苷、仙茅木酚素、豆甾醇、胡萝卜苷、β-谷甾醇,并检测浸出物、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采用化学计量学分析数据,建立加权TOPSIS和GRA融合模型评价仙茅药材质量。结果 不同产地仙茅中各成分含量稍有波动;仙茅样品大致分为3类;苔黑酚葡萄糖苷、仙茅苷、仙茅苷乙、苔黑酚龙胆二糖苷、仙茅木酚素和β-谷甾醇可作为不同产地仙茅的质量差异因子。不同产地仙茅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编号S14的仙茅样品的质量最优。结论 建立的方法简单、检测周期短,利于推广,能较全面地评价仙茅的质量。
    13  HPLC法测定注射用特利加压素中有关物质
    王培,段玺玉,鲁鑫,马冰,覃婷婷,白海娇,韩晓捷
    2024, 39(10):2537-254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11
    [摘要](192) [HTML](0) [PDF 1.71 M](229)
    摘要: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注射用特利加压素中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EC-C18色谱柱(150 mm×4.6 mm,2.7 μm);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乙腈(90∶10)为流动相A,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乙腈(60∶40)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0 nm;体积流量为0.7 mL/min;进样量为20 μL;柱温为35 ℃。按照主成分对照品外标法计算。结果 杂质L、K、G、I、D、H、E、F、Y、P、M、B、T、J、N在0.04~40.8 μ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6%、98.35%、98.24%、99.15%、100.01%、99.34%、99.56%、99.42%、98.79%、98.64%、99.16%、98.22%、99.31%、98.11%、99.38%,RSD值分别为0.98%、1.23%、1.45%、0.85%、1.21%、1.09%、1.16%、0.94%、1.25%、0.79%、1.42%、0.92%、0.88%、1.72%、1.26%。结论 建立的方法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注射用特利加压素中有关物质的质量控制。
    14  乌灵胶囊联合氟伏沙明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秦秋红,马超,杨天龙
    2024, 39(10):2543-254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12
    [摘要](267) [HTML](0) [PDF 1.50 M](285)
    摘要:
    目的 探讨乌灵胶囊联合氟伏沙明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3年8月北京市怀柔安佳医院门诊收治的97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睡前口服马来酸氟伏沙明片,10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乌灵胶囊,3粒/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各时间点(即治疗前和治疗2、4、6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及治疗前后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阿森斯失眠量表(AIS)等量表评分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18(IL-18)、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等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是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治疗2、4、6周,两组HAMD-17评分都小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2、4、6周治疗组HAMD-17评分小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后,两组PHQ-9、DASS-21、AIS评分都小于同组治疗前,而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PHQ-9、DASS-21、AIS、SF-36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DNF水平都显著上升,血清IL-18、ICAM-1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BDNF、IL-18、ICAM-1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灵胶囊联合氟伏沙明能有效提高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与神经元功能损伤,促进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体验缓解,改善睡眠情况和生活质量。
    15  乌灵胶囊联合米那普仑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研究
    田雪燕,蔡玥,宋丽华,李阳
    2024, 39(10):2548-255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13
    [摘要](310) [HTML](0) [PDF 1.44 M](233)
    摘要:
    目的 探讨乌灵胶囊联合盐酸米那普仑片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4年3月石家庄市第八医院就诊的111例焦虑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5例)。对照组口服盐酸米那普仑片,初始剂量1片/次,持续1周后调整为维持剂量2片/次,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乌灵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观焦虑程度和血清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1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SAS、HAMA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神经肽Y(NPY)水平显著升高,血清多巴胺(DA)、5-羟色胺(5-HT)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血清NPY水平比对照组高,血清DA、5-HT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乌灵胶囊联合盐酸米那普仑片可提高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减轻焦虑程度,可能与调节神经递质分泌有关。
    16  稳心颗粒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
    黄旭俊,李妍,吕栋,杨亚兵,李贵忠
    2024, 39(10):2552-255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14
    [摘要](192) [HTML](0) [PDF 1.45 M](185)
    摘要: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北京市仁和医院在2022年6月—2024年3月收治的7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1瓶加入150 mL生理盐水中在30~45 min内滴注完,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稳心颗粒,1袋/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和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左心室(LV)-Tei、右心室(RV)-Tei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LV-Tei、RV-Tei比对照组小(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adropin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的血清CK-MB、HMGB1、IL-37水平均比对照组小,血清adropin水平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可提高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炎症损伤。
    17  脑心清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江渝芬,刘婷婷,范文俊
    2024, 39(10):2556-256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15
    [摘要](120) [HTML](0) [PDF 1.51 M](189)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心清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治疗的11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脑心清胶囊,0.9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心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5%,相较对照组(72.73%)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和心肌缺血总负荷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降低,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和6 min步行距离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心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心清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增强患者心功能,且安全可靠。
    18  心可宁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仵文强,杨晓宁,王兰
    2024, 39(10):2561-256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16
    [摘要](164) [HTML](0) [PDF 1.47 M](208)
    摘要:
    目的 观察心可宁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3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2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心可宁胶囊,2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的持续时间、次数,在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诱导下血小板聚集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缩血管肽-1(ET-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的持续时间、次数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持续时间、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A、ADP诱导下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Hcy、ET-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而VEGF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因子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可宁胶囊联合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缓解临床症状,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19  银丹心泰滴丸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彭察安,穆威,熊丽玲
    2024, 39(10):2566-257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17
    [摘要](149) [HTML](0) [PDF 1.49 M](191)
    摘要:
    目的 观察银丹心泰滴丸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4年4月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微血管性心绞痛者,依据用药情况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尼可地尔片,1片/次,3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银丹心泰滴丸,10丸/次,3次/d。两组患者用药28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心功能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最大流速(PS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1(ET-1)、内皮特异分子-1(ESM-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8.41%)明显高于对照组(84.13%,P<0.05)。治疗后,两组6 min步行试验(6MWT)、西雅图心绞痛评分(SAQ)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6MWT、SA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DV、PSV、PI比治疗前明显升高,而RI、ET-1、IL-6、ESM-1、hs-CRP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流动力学和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银丹心泰滴丸与尼可地尔协同治疗能较好地改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症状,调节机体血流变学状态,促进心功能增强,减弱炎症反应。
    20  金水宝片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
    芮冬梅,王健芝,朱涛峰,吴文卓,吴海峰
    2024, 39(10):2571-257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18
    [摘要](184) [HTML](0) [PDF 1.49 M](264)
    摘要:
    目的 探讨金水宝片联合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 收集2022年2月—2024年1月就诊宜兴市人民医院的7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使用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2喷/次,4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金水宝片,4片/次,3次/d。治疗2周后统计治疗效果。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病情程度、肺功能指标和血清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喘息、胸闷、肺啰音、咯痰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CAT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呼气峰值流量(PEF)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FVC/FEV1、MVV、PEF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C-16)、白细胞介素-17A(IL-17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血清CC-16、IL-17A、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金水宝片联合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控制病情发展,减轻炎症反应。
    21  肺力咳合剂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
    刘爽,王少娜,崔影双,田昊旻,陈亚平
    2024, 39(10):2576-258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19
    [摘要](215) [HTML](0) [PDF 1.52 M](270)
    摘要:
    目的 探讨肺力咳合剂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5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9例。对照组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10万IU/kg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 mL,吸入约15 min,1次/d,氧流量为6 L/min。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口服肺力咳合剂,10 mL/次,3次/d。两组患儿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呼吸道合胞病毒转阴时间、肺炎胸片吸收评价量表(PCRAES)评分,及呼吸频率(RR)、吸呼时间比(Ti/Te)、呼气峰流量(PTEF)、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γ干扰素(IFN-γ)、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47%)明显高于对照组(89.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各项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转阴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RR、Ti/Te和PTEF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CRAES评分和血清HMGB1、ECP、IL-6水平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而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力咳合剂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安全性好,能有效加速呼吸道合胞病毒清除和症状体征控制,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肺功能好转。
    22  参歧肠泰合剂联合口服补液盐散(Ⅲ)治疗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马孟琦,张川波,高志伟,杨弋
    2024, 39(10):2582-258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20
    [摘要](174) [HTML](0) [PDF 1.46 M](192)
    摘要:
    目的 参歧肠泰合剂联合口服补液盐散(Ⅲ)治疗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23年1月—12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口服补液盐散(Ⅲ),先将1袋口服补液盐散(Ⅲ)溶解于250 mL温开水,根据患儿脱水情况以30~50 mL/kg剂量进行调节,4 h内服用完毕,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餐前30 min口服参歧肠泰合剂,初次剂量为30 mL,维持剂量为10 mL/次,3次/d。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及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8.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27%(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退热时间、止呕时间、止泻时间及病毒转阴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乳杆菌、双歧杆菌均显著增加,而肠杆菌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肠道菌群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10及IL-15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炎性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歧肠泰合剂联合口服补液盐散(Ⅲ)治疗儿童感染性腹泻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可降低患儿炎性因子水平,调节肠道菌群,缩短症状消失时间。
    23  神曲消食口服液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
    耿艳军,李素静,杨燕
    2024, 39(10):2587-259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21
    [摘要](158) [HTML](0) [PDF 1.43 M](241)
    摘要:
    目的 探讨神曲消食口服液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6月—2024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94例厌食症患儿,依照计算机随机排列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餐前30 min口服复方消化酶胶囊,2粒/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神曲消食口服液,3岁≤年龄≤5岁,5 mL/次,5岁<年龄≤13岁,10 mL/次,3次/d。两组在治疗2周后统计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体质量、进食和血清因子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85%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74%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体质量均增加,进食时间均缩短(P<0.05);治疗组的体质量高于对照组,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瘦素(LEP)水平降低,血清神经肽Y(NPY)、β-内啡肽(β-EP)水平升高(P<0.05);治疗组的血清LEP水平比对照组低,血清NPY、β-EP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神曲消食口服液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可提高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增加体质量,缩短进食时间,改善神经递质释放。
    24  麻仁丸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朱欢欢,冯泽宇,颜蕾,黄晓东,周阿成,毛龙飞
    2024, 39(10):2591-259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22
    [摘要](331) [HTML](0) [PDF 1.44 M](241)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使用麻仁丸、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2021年3月—2023年3月无锡市中医医院73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资料,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2粒/次,2次/d。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口服麻仁丸,1丸/次,2次/d。两组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生活质量、胃肠道功能以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9.44%(P<0.05)。治疗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肛门坠胀感缓解时间、排便困难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国际便秘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PAC-QOL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胃泌素(GAS)、促胃动素(MTL)、P物质(SP)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血清GAS、MTL、SP水平更高(P<0.05)。随访3个月时,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使用麻仁丸、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治疗可加速症状缓解,提高患者胃肠道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疗效显著。
    25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
    孙一帆,闵玮,朱晓萍,王丹
    2024, 39(10):2596-260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23
    [摘要](242) [HTML](0) [PDF 1.48 M](268)
    摘要:
    目的 分析复方木尼孜其颗粒与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治疗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温水送服枸地氯雷他定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温水冲泡后送服复方木尼孜其颗粒,1袋/次,3次/d。两组连续服用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皮损情况、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6.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00%(P<0.05)。治疗后,两组湿疹面积及严重指数(E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E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评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升高,CD8+水平下降(P<0.05);且治疗组CD3+、CD4+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下降,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组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可有效促进湿疹患者皮损恢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26  金花消痤丸联合异维A酸治疗重度痤疮的疗效观察
    张静娴,王丽丽,汪囯鑫,王秀文
    2024, 39(10):2601-260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24
    [摘要](260) [HTML](0) [PDF 1.48 M](226)
    摘要:
    目的 分析金花消痤丸联合异维A酸治疗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白银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重度痤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10 mg/次,2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金花消痤丸,4 g/次,3次/d。两组疗程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痤疮综合评分系统(GAGS)评分、简式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评分、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和面部皮损处皮肤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5.65%,对照组是82.6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GAGS中各区域分值及其总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GAG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ASS-21评分均显著降低,SF-36评分则均显著增加(P<0.05);DASS-21、SF-36评分以治疗组患者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角质层含水量均显著增加,皮脂含量、经皮水分丢失(TEWL)值、pH值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皮肤生理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金花消痤丸联合异维A酸治疗重度痤疮的效果确切,能有效减轻皮损表现,抑制皮脂分泌,促进皮肤屏障功能恢复,降低对患者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7  玫芦消痤膏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鼻部玫瑰痤疮的临床研究
    沈剑辉,李金霞,张岩崑
    2024, 39(10):2606-261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25
    [摘要](219) [HTML](0) [PDF 1.49 M](247)
    摘要:
    目的 探讨玫芦消痤膏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鼻部玫瑰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4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38例玫瑰痤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依据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9例)和治疗组(69例)。对照组口服硫酸羟氯喹片,0.2 g/次,2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涂抹玫芦消痤膏,3~4次/d。两组患者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时间,VISIA评分和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Acne-QOL)评分,及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6(IL-6)、P物质(S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5.51%,P<0.05)。治疗后,治疗组出现症状好转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ISIA评分、Acne-QOL评分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β-EP、IL-6、SP、TNF-α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血清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玫芦消痤膏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鼻部玫瑰痤疮,可加快恢复面部痤疮皮损部位,有效减弱机体炎性反应,较好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28  沙利度胺联合多西环素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研究
    刘宏坤,关素贞,江佳慧,袁涛
    2024, 39(10):2611-261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26
    [摘要](203) [HTML](0) [PDF 1.46 M](210)
    摘要: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片联合盐酸多西环素片治疗Ⅰ、Ⅱ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3年6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南阳市中心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80例Ⅰ、Ⅱ型玫瑰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多西环素片,0.1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沙利度胺片,50 mg/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面部症状改善情况和血清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90.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瘙痒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中IL-17、TNF-α和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沙利度胺片联合盐酸多西环素片治疗Ⅰ、Ⅱ型玫瑰痤疮有效性较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面部症状,缓解机体的炎症状态。
    29  曲安奈德联合磺胺嘧啶银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研究
    梁蓉,陈鑫格,朱勇
    2024, 39(10):2616-262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27
    [摘要](175) [HTML](0) [PDF 1.46 M](197)
    摘要: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联合磺胺嘧啶银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4年1月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及整形美容门诊收治的98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磺胺嘧啶银乳膏,直接涂于创面,约1.5 mm厚度,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于瘢痕周边基底部点状注射,至皮损轻微发白终止注射,1次/2周。两组连续用药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精简烧伤后健康量表(BSHS-B)评分、白细胞介素-2(IL-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是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3%(P<0.05)。治疗后,治疗组出现皮肤瘙痒、皮肤灼痛、皮肤潮红充血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S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而BSHS-B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VSS评分、BSHS-B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GF-β1、TNF-α、IL-2、VEGF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这些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曲安奈德联合磺胺嘧啶银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增生性瘢痕组织的色泽及硬度,减弱机体局部的炎症反应,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30  湿润烧伤膏联合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治疗头面部烧伤的临床研究
    陈越,孟艳斌,白培懿,任锋
    2024, 39(10):2621-262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28
    [摘要](245) [HTML](0) [PDF 1.42 M](185)
    摘要:
    目的 探讨湿润烧伤膏联合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治疗头面部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3年12月在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就诊的82例头面部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涂抹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厚度0.15~0.35 mm,1次/d;治疗组涂抹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与湿润烧伤膏1∶3混合物厚度约1 mm。两组持续治疗14 d。评估两组的总有效率、主观疼痛程度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2.9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41%,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低于治疗前,血小板计数(PTL)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FIB、D-D水平低于对照组,PT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湿润烧伤膏联合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可提高头面部烧伤的临床疗效,进一步减轻疼痛程度,改善凝血功能。
    31  妇康丸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的临床研究
    赵志英
    2024, 39(10):2625-262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29
    [摘要](124) [HTML](0) [PDF 1.47 M](179)
    摘要:
    目的 探究妇康丸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分娩后出现宫缩乏力性出血的产妇116例,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子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首次注射剂量为250 μg,15 min后仍见活动性出血则再次注射250 μg,总剂量控制在2 mg以内。治疗组额外口服妇康丸,首次9 g,相隔6 h后再服用9 g,此后每日早晚各服9 g。两组均进行为期5 d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内出血量、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 D]、D-二聚体(D-D)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及子宫复旧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21%、96.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产妇24 h内出血量、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血清25-(OH)D和TGF-β1水平显著升高,而血清D-D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子宫三径之和和宫底高度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在各指标改善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48%,明显高于治疗组的17.24%(P<0.05)。结论 妇康丸联合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产妇出血症状并缩短住院时间,同时还能够促进子宫复旧和血清学指标的恢复。
    32  乐孕宁颗粒联合阿托西班治疗晚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
    郭利红,魏彩芬,王芳,沙晓星,董辉
    2024, 39(10):2630-263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30
    [摘要](156) [HTML](0) [PDF 1.48 M](182)
    摘要:
    目的 观察乐孕宁颗粒联合醋酸阿托西班注射液班治疗晚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邯郸市妇幼保健收治100例晚期先兆流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醋酸阿托西班注射液,初始剂量6.75 mg,缓慢静脉注射,时间>1 min;紧接着醋酸阿托西班注射液7.5 mg/mL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405 mL,持续静脉滴注3 h,24 mL/h;然后持续静脉滴注45 h,8 mL/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乐孕宁颗粒,5 g/次,3次/d,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血清细胞因子。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00%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0%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腰酸痛、下腹坠痛、阴道出血评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腰酸痛、下腹坠痛、阴道出血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PI、RI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下降,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组血清IFN-γ、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血清IL-10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乐孕宁颗粒联合醋酸阿托西班注射液治疗晚期先兆流产的效果确切,能减轻临床体征,改善子宫胎盘灌注,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33  泽桂癃爽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邢劲,曲直,陈垒,杨立军
    2024, 39(10):2635-263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31
    [摘要](216) [HTML](0) [PDF 1.48 M](207)
    摘要:
    目的 探讨泽桂癃爽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21年2月—2023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收治的8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片,0.5 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泽桂癃爽胶囊,2粒/次,1次/d。两组疗程28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评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及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白细胞(WBC)和卵磷脂小体(SPL)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治疗后,两组小便频急评分、尿后余沥不尽评分、尿道灼热评分、会阴疼痛或不适评分、少腹疼痛或不适评分、腰骶部疼痛或不适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表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CPSI、SCL-90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CPSI、SCL-90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PS中WBC显著降低,而EPS中SPL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治疗组EPS中WBC和SPL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泽桂癃爽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抑制前列腺炎症,促进患者临床表现减轻及身心健康状态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34  参苓白术散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脾虚湿困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郝琳,晏玲
    2024, 39(10):2640-264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32
    [摘要](229) [HTML](0) [PDF 1.49 M](198)
    摘要:
    目的 探究参苓白术散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脾虚湿困型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在武汉市中医医院治疗的脾虚湿困型2型糖尿病患者113例,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将患者分成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7例)。对照组患者早餐前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30 mg/d,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参苓白术散,6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进行8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和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分,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游离脂肪酸(FFA)和趋化素(chemerin)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57%和94.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和DSQL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 h PG、HbA1c、GDF-15、FFA和chemerin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脾虚湿困型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临床证候和生存质量,同时还能够促进血清学指标的恢复。
    35  非奈利酮联合恩格列净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曲晓蕾,白寿军,姬婷婷,唐波,李吉
    2024, 39(10):2645-265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33
    [摘要](216) [HTML](0) [PDF 1.53 M](225)
    摘要:
    目的 探讨非奈利酮联合恩格列净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收治的68例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口服恩格列净片,10 mg/次,1次/d,同时口服厄贝沙坦片,0.15 g/次,1次/d。治疗组口服恩格列净片,10 mg/次,1次/d,同时口服非奈利酮片,10~20 mg/d,持续服用4周后,20 mg/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76.47%和97.0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 h PG、HbA1c、PCT、WBC、CRP、IL-6、24 h UP、ACR、BUN和Scr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而eGFR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指标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非奈利酮联合恩格列净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效果更好,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肾功能。
    36  抗骨增生胶囊联合洛索洛芬钠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任国飞,李同林,卞恒杰
    2024, 39(10):2651-265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34
    [摘要](174) [HTML](0) [PDF 1.47 M](183)
    摘要:
    目的 探讨抗骨增生胶囊联合洛索洛芬钠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2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6例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口服洛索洛芬钠片,6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抗骨增生胶囊,5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牛津膝关节功能评估量表(OK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步态情况、血清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4.91%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23%)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OKS评分和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OKS评分和VAS评分更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步速、步长均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步速、步长增加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IL-6、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IL-6、hs-CRP水平明显更低(P<0.05)。结论 抗骨增生胶囊联合洛索洛芬钠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疗效较好,能明显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和步态情况,降低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37  替扎尼定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赵飞飞,张君,李剑峰,李军仕,王卫萍,张亚莉,李幸雷,苏孟勤
    2024, 39(10):2656-266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35
    [摘要](188) [HTML](0) [PDF 1.48 M](236)
    摘要:
    目的 探讨替扎尼定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96例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推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取侧卧位,执行硬脊膜外间隙穿刺,持续泵入0.5%利多卡因,以泵速4.2 mL/h作以镇痛。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盐酸替扎尼定片,4 mg/次,2次/d。两组患者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好转时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评分(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2)和IL-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1.25%,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腰部疼痛、肢体酸胀、肢体麻木、下肢皮肤感觉异常等情况好转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ODI评分、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β-EP水平明显升高,而IL-6、PEG2、IL-1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替扎尼定联合利多卡因替治疗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能缓解腰椎疼痛的症状及体征,并对腰椎功能障碍有较大的改善,机体的疼痛介质因子降低明显。
    38  一清片联合奥硝唑治疗智齿冠周炎的临床研究
    周安胜,何莲,聂晨晨,阮玉姣,徐文华
    2024, 39(10):2661-266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36
    [摘要](230) [HTML](0) [PDF 1.46 M](233)
    摘要:
    目的 探讨一清片联合奥硝唑片治疗智齿冠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112例智齿冠周炎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奥硝唑片治疗,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一清片,4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分、冠周炎相关指标、龈沟液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82.14%(P<0.05)。治疗后,两组VAS和OHIP-14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评分减少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冠周炎相关指标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龈沟液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龈沟液PCT和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一清片联合奥硝唑片治疗智齿冠周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冠周炎相关症状和生活质量及抑制炎症反应。
    39  基于FAERS数据库的利特昔替尼不良反应信号挖掘与分析
    吴爱林,狄伟
    2024, 39(10):2666-267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37
    [摘要](339) [HTML](0) [PDF 1.50 M](181)
    摘要: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挖掘利特希替尼的药品不良事件信号,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开放性OpenVigil 2.1数据平台,收集2023年6月7日—2024年6月30日FAERS数据库中利特昔替尼的药品不良事件报告。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和比例报告比(PRR)进行信号挖掘。结果 共检索到以利特替尼为主要怀疑对象的相关不良事件报告546份,经过二次筛选得到17个不良事件信号。其中焦虑、糖尿病、食物过敏、呕吐、疼痛、哮喘、血压异常等37个不良事件信号在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信号数或累积例数较多的系统器官分类包含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38个信号、208例),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30个信号、258例),各类检查(28个信号、210例),胃肠系统疾病(22个信号、94例),精神病类(17个信号、64例),感染及侵染类疾病(16个信号、58例),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11个信号、62例)等。结论 除说明书提示的常见不良事件外,还发现了利特昔替尼新的不良事件风险信号。建议临床在关注头痛、腹泻、严重感染、带状疱疹、恶性肿瘤、荨麻疹、血栓栓塞事件等已知常见不良事件的同时,予以焦虑、抑郁、呼吸困难、糖尿病、关节痛等新的风险信号更多关注。
    40  基于FAERS数据库的瑞派替尼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骆云霞,李魏嶙,陈新玉,徐华敏,何满娥,吕亚玲,谢家冰
    2024, 39(10):2671-267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38
    [摘要](205) [HTML](0) [PDF 1.55 M](229)
    摘要:
    目的 利用美国FAERS数据库挖掘瑞派替尼上市后的药品不良事件信号,旨在评估其上市后在真实世界中的安全性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FAERS数据库2020年第2季度—2024年第2季度的数据,经过数据清洗和标准化处理,挖掘出以瑞派替尼为主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并采用ROR、PRR、BCPNN法联合筛选其不良事件风险信号。结果 收集到以瑞派替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共11 469份,涉及患者3 250例,男性患者的构成比高于女性患者(54.28% vs 43.63%)。挖掘出相关不良事件风险信号131个,报告数排名前5位的不良事件分别疲劳、脱发、死亡、疾病进展、进展性肿瘤。而说明书中未收载的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报告数前5位为毛发结构异常、肝转移、牙龈出血、发声困难、血钾降低。结论 瑞派替尼在临床应用中虽存在潜在不良反应信号,但基于FAERS数据库的数据挖掘分析显示,其整体安全性仍处于可接受范围。然而,瑞派替尼可能引发的频发不良反应及说明书中未记载的不良反应,如肝转移、肝肿瘤等需要引起关注。因此,临床药师和医生应高度关注这些风险,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措施,以确保瑞派替尼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1  基于FAERS的替瑞奇珠单抗不良事件数据挖掘与分析
    张宇,姜紫薇,赵慧,梅隆,张威
    2024, 39(10):2676-268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39
    [摘要](261) [HTML](0) [PDF 1.66 M](241)
    摘要:
    目的 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呈报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替瑞奇珠单抗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信号,预警其潜在的不良反应,为替瑞奇珠单抗的临床应用和后续研究提供客观资料。方法 查询和提取FAERS数据库2018年第1季度—2024年第2季度的原始数据,筛选出涉及替瑞奇珠单抗的不良事件报告,并采用比例失衡分析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R)作为信号检测指标,设定相应的阈值条件,对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和系统分类。结果 共检索到替瑞奇珠单抗相关不良事件报告1 599份,男性患者比例稍高于女性(43.0% vs 41.6%),45~64岁患者所占比例较高(14.8%)。共挖掘出57个有效信号,涉及13个系统器官分类(SOCs),其中有51个有效信号,涉及11个SOCs未在替瑞奇珠单抗国内外药品说明书中提及。主要集中的有效信号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上呼吸道分泌物黏度增加、输尿管结石、原位恶性黑素瘤,其次为肥厚性心肌病、巴氏食管、支撑体质量困难、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主要SOCs包括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277例),感染及侵染类疾病(196例),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43例),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包括囊状和息肉状)(41例),心脏器官疾病(36例)等。中位不良事件发生时间189 d(IQR:70~426.25),平均值302.69 d。结论 利用挖掘FAERS数据库可较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替瑞奇珠单抗上市后的不良事件,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需要关注不良事件高发的男性患者,发现一些新的不良事件,如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输尿管结石、巴氏食管等,临床应用替瑞奇珠单抗时,应密切关注,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用药。
    42  基于JADER数据库的罗沙司他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黄洁华,李娜
    2024, 39(10):2684-268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40
    [摘要](251) [HTML](0) [PDF 1.56 M](243)
    摘要:
    目的 基于JADER数据库挖掘罗沙司他的不良事件信号,评价罗沙司他在真实世界中的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JADER数据库自2004年4月—2024年8月的不良事件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综合标准法进行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结果 共收集到以罗沙司他为“可疑”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2 997份,男性所占比例略高于女性,年龄集中在65~84岁。共挖掘出101个不良事件信号,其中发生频数居前的不良事件信号与说明书基本一致,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脑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高钾血症等。除此之外还发现了一些新的可疑不良反应,如黄疸、高胆红素血症、视网膜出血等。结论 临床上应加强监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心脑血管功能、血钾水平以及感染症状与体征,并警惕说明书未提及的不良事件信号,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43  胰岛素复方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网状Meta分析
    林宇豪,张志军,叶佳文,彭洢婷,田建卿
    2024, 39(10):2690-269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41
    [摘要](156) [HTML](0) [PDF 1.84 M](195)
    摘要:
    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比较德谷门冬胰岛素、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和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数据库创建时间到2024年9月18日),纳入德谷门冬胰岛素、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与基础胰岛素相互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以糖化血红蛋白<7%人数、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空腹血糖和低血糖人数为结局指标。采用R语言贝叶斯方法进行网状Meta分析,绘制两两比较的联赛图,并通过计算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SUCRA)进行排序。结果 最终纳入25项随机对照试验。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增加糖化血红蛋白<7%患者比例、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减轻体质量、降低低血糖时间的发生风险的效果最好。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与基础胰岛素相比,可以增加糖化血红蛋白<7%的人数、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和减轻体质量。从排序结果来看,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在改善糖化血红蛋白<7%的人数、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空腹血糖和低血糖风险上更优。结论 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具有改善糖化血红蛋白、降低体质量的疗效优势,同时具有降低低血糖风险的安全性优势。
    44  药品生产企业消毒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张平,游小杰,颜若曦
    2024, 39(10):2699-270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42
    [摘要](204) [HTML](0) [PDF 1.32 M](239)
    摘要:
    目前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过程中,生产场地消毒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消毒相关缺陷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包括消毒策略制定、消毒验证、消毒程序文件、消毒执行、消毒剂管理。对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现场的消毒相关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药品生产企业提升消毒管理提供借鉴。
    45  重楼皂苷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朱翔,李畏娴,王俊龙,陈洁
    2024, 39(10):2704-271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43
    [摘要](196) [HTML](0) [PDF 1.50 M](214)
    摘要:
    肿瘤多药耐药的出现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甾体皂苷是重楼中主要活性成分,目前已鉴定分离出重楼皂苷I、II、VII、D等。重楼皂苷通过抑制药物外排、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自噬、调控细胞周期、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等多途径、多靶点逆转肿瘤耐药。综述了重楼皂苷逆转肿瘤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肿瘤耐药逆转剂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46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靶向药物联合免疫疗法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鲜童丞,张雪琳,别俊,罗义
    2024, 39(10):2711-271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44
    [摘要](241) [HTML](0) [PDF 1.35 M](215)
    摘要:
    乳腺癌作为女性第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存质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已被确定为诱导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因子,目前已有研究较多的用于乳腺癌治疗的抗VEGF靶向药物。另一方面,免疫疗法的出现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大突破。抗新生血管形成药物与免疫疗法在针对乳腺癌的治疗方案中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总结了抗VEGF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治疗性抗体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47  大黄素防治急性胰腺炎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周岚,李均艳,叶欣,王雨辰
    2024, 39(10):2717-272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45
    [摘要](241) [HTML](0) [PDF 1.46 M](243)
    摘要:
    急性胰腺炎是最常见的胃肠道急重症,由于缺乏特效的药物,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大黄素是大黄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通过降低炎症反应、降低胰腺组织细胞凋亡、保护肠道屏障功能、降低氧化应激反应、调节免疫平衡、降低消化酶分泌多途径、多靶点控制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发展,减轻胰腺组织的损伤。总结了大黄素防治急性胰腺炎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大黄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48  穿龙薯蓣皂苷防治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王杰,杨玉堂,王晓旭,李丽
    2024, 39(10):2724-272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4.10.046
    [摘要](213) [HTML](0) [PDF 1.40 M](168)
    摘要: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以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衰竭为特征的血液免疫功能障碍,其中免疫抑制疗法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案。穿龙薯蓣皂苷的结构类似于类固醇激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通过增强骨髓增生活性、调节免疫平衡、抑制骨髓细胞凋亡、阻止骨髓细胞成脂化、促进血管新生、降低炎症反应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提高有核细胞数量,恢复血象指标水平。总结了穿龙薯蓣皂苷防治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穿龙薯蓣皂苷的临床应用提供支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